论与我国人力资源发展新趋势

2024-04-25

论与我国人力资源发展新趋势(精选9篇)

篇1:论与我国人力资源发展新趋势

论与我国人力资源发展新趋势(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姓名:官国丽学号:***)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必将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但是,人力资源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很多存在障碍。本文在于探讨我国与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我国人力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现状 比较新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生产活动全球化,跨国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并且形成了新的联盟。中国正在不断接受来自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而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无论在人力资源的政策和制度上,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和技术上,人才开发上都有别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此外中国与国外的人才争夺战也更加激烈,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正朝着一个新方向发展。

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方法落后,学习和引进的广度和浓度不足

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手段与运作模式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国内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视已达到一个个相当高的水平,但还简单地停留在人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上是不够的。我国在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技术诸如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管理、培训分析、绩效评估管理、薪酬设计、组织管理水平等水平的技术和方法还相当落后。

2.人力资源配置上,岗位需求与人员的能力脱钩

在企业岗位培训方面,尽管我国培训市场发展迅速,但目前我国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仍处于不稳定和低水平状态,培训的效益难以体现,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较低。企业对培

1训的投资又少,员工的素质迟迟难以提高,久而久之,人员的能力与岗位的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3.在人力资源激励上,薪酬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福利面临的挑战就是平均主义的分配观念和不够灵活的薪酬管理制度,薪酬水平低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面对平均主义的分配观念和现实工作之间的差距,企业也不可能把全体员工定格在一个薪酬层面上,薪酬激励效果难以充分发挥。

二、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以美国为例,美国人力资源管理(HBM)已经走上了专业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企业HRM始终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积极鼓励雇员参与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的拟定,激励雇员满足其成就感,构建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倾听雇员的意见并向管理层反应,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系列培训项目以提高雇员岗位技能,注重开发雇员的能力,培育有潜力的高级管理人才。不断完善激励雇员、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企业给雇员的工资逐年有所变化。

三、我国与国外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1.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国外的柔性化比我国的战略制度化更具有时代优势。国外企业在经过了“刚性管理”的时代后,为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出了柔性管理的方式。而我国的战略制度化虽然比以前的管理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但是与国外的柔性管理相较而言,在时代的适应性上略逊一筹。

2.人力资源使用上,国外企业更注重人性化的解放。他们将“以人为本”奉为企业核心的理念,把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使员工们看到自身的发展是建立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之上。而我们的员工在企业中还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企业看重的也就是他们的绩效,而忽视了创造绩效的人员才是企业的根本。

3.人力资源配置上,国外企业比我国更注重人员与企业战略的结合。国外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并不仅仅是像我国企业进行的岗位技能培训,而是有计划、针对性强的实施系列培训项

2四、中国人力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1.由战术性向战略性人力资源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者逐渐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改变过去那种行政、服务和服从的角色,转变为关心组织发展和管理者能力的战略角色。新的人力资源部门应是规模 更小,权利更大,核心任务就是战略。这就要求人力资源专家不仅要对商业有深刻的认 识,而且要擅长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干预方法,并且还需要具备分析能力和人际关系 能力,以推动变革的顺利开展。

2.人力资源的使用、薪酬发展趋势

能本管理的运用。能本管理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管理,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能本管理要求企业必须打破身份界限、特权门第和人情关系对用工的干扰,力戒在少数人圈内根据人情关系、领导印象和主观好恶用人、选拔人,根据才能选人才,按照人才的特点用人才。要求在工资制度上,实行按能绩分配,根据人的学历、能力、岗位贡献分配工资或收入。

3.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化趋势日益明显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是指企业把非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交由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承担。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的实践表明,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可以得到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可以获得最新的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可以消除时间压力。

4.人力资本的投资将不断增大

以教育和培训为主的人力资本的投资开发将不断获得增加。培训是企业获得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制定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内培训,以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敬业精神。另外,培训对于解决企业下岗人员的问题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逢翼.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分析.管理现代化,2008,1.[2]侯国立,成迪夫.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的比较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07,6.[3]苏列英,李广义.人力资源管理[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社,2003.[4]陈立荣.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J].企业研究,2007,27.人因烦躁发怒而难以入睡时,可饮一杯糖水,果糖在体内可转化成大量血清素,及时补充大脑,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而进入睡眠状态;临睡前吃苹果一个,或在床头柜放一个剥开皮的柑橘,让失眠者吸闻其芳香气味,可以镇静中枢神经,帮助入睡。

篇2:论与我国人力资源发展新趋势

论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相适应的新资源观

资源观问题是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所谓资源观,指的是人们对资源问题的带根本性的看法.一切与资源的探索与评价、规划与配置、保护与管理、开发与利用等相关工作,都受着资源观的显著或潜在的影响,不同的资源观导致不同的社会行为,带来不同的.效果.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有新的资源观.在此,主要讨论资源的时代观、地位观、辩证观、系统观、层次观、发展观、开放观、价值观、伦理观和法制观等10个资源观,用以阐述对资源问题的基本看法.

作 者:吕国平 作者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刊 名:资源科学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RESOURCES SCIENCE 年,卷(期): 23(3) 分类号:No 关键词:资源时代观   资源系统观   资源层次观   资源发展观   资源开放观   资源价值观   资源伦理观   资源法制观  

篇3:论我国人力资源发展新趋势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短短二十年, 几乎包含了西方企业一个世纪所走过的道路。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层次较低, 发展程度也参差不齐。总体上有如下特点:

1. 从组织发展来看, 我国大部分国内企业仍然处在组织科层化和结构化的阶段。

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一支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 在人力资源管理这项工作上, 仍将大量的工作集中于档案和一些事务的处理工作, 而没能更多地与企业的状况与未来的发展相结合。

2. 从员工的人员配备来看, 人力资源的规划范围是有限的, 比

如说在国有企业, 干部的选拔上论资排辈的现象比较普遍, 有能力的年轻干部很多时候不能得到重用, 影响了长远的发展。

3. 从员工的能力来看, 很多企业只重视对干部的管理, 而忽视

了对基层员工的管理, 导致员工素质的降低, 给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二、我国与国外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1.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 国外的柔性化比我国的战略制度化更具有时代优势。

国外企业在经过了“刚性管理”的时代后, 为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提出了柔性管理的方式。而我国的战略制度化虽然比以前的管理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 但是与国外的柔性管理相较而言, 在时代的适应性上略逊一筹。

2. 人力资源使用上, 国外企业更注重人性化的解放。

他们将“以人为本”奉为企业核心的理念, 把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使员工们看到自身的发展是建立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之上。而我们的员工在企业中还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 企业看重的也就是他们的绩效, 而忽视了创造绩效的人员才是企业的根本。

3. 人力资源配置上, 国外企业比我国更注重人员与企业战略的结合。

国外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并不仅仅是像我国企业进行的岗位技能培训, 而是有计划、针对性强地实施系列培训项目。而我国的人员在有限的培训时间里仅仅是为了岗位的需求。

三、中国人力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目前,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正在经受着来自信息化、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人口老龄化、教育投资普及化等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巨大的冲击。如今的中国既历经着之前没有完成的工业化变革又面临着信息化的严酷挑战, 因而, 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既有着工业时代的深刻烙印, 又反映着新时代、新经济状况下的基本要求, 其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 由战术性向战略性人力资源转变。

从时间周期上看, 人力资源与其他任何资源相比, 都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才能获得。人力资源的管理不单单只是人力资源职能部门的责任, 而应该是所有员工及管理者全体共同的责任。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责就是如何推动和帮助企业的各层管理者及各岗位员工去承担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员管理的责任。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 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是各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 在实现组织整体目标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人力资源管理者已经逐渐从原有的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 脱掉过去那种行政和服务的战术性角色的束缚, 逐渐转变为关心组织发展和管理者能力的战略型角色的人才。

2. 人员流动速度不断加快, 人力资源的角色不断转变。

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角色互相转换速度加快, 频度加剧, 根据能力而进行提拔和选用人才, 能力越来越得到企业的认同和重视。而这种人员的流动不仅仅局限于本国范围内,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人员流动也正在不断加剧。在我国, 人力资源的流动重点还是在于有真正才能和实际学识的并且拥有着实用性的技能型的人才, 而这些人是比较有资本和能力在各个职位中进行跳槽的。

3. 资源管理职能外包。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 是指企业把非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交由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承担。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的实践表明,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 可以获得五个方面的好处:第一, 可以得到外部 (社会) 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第二, 可以获得最新的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第三, 可以消除时间压力, 提供及时 (JIT) 服务。如果公司处在初创期或处于生产技术更新换代时期, 需要招聘许多新员工, 而此时公司又没有时间招聘或培训招聘人员, 通过外包即能及时解决这一难题。第四, 可以节约管理成本。很多公司为了节省成本而采取外包形式。这种外包一般必须与公司内竞争力资源分配相协调, 将公司内非核心职能外包, 利用外包商的规模经济效应而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第五, 可以降低人力资源投资风险。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 使得它对人力资源的市场了解远比不上咨询公司。如果企业将一些特殊的或关键岗位的填补招聘工作外包给咨询公司可降低人力资源投资风险。

4. 人力资源开发将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以它的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的, 这其中包括了它的反应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服务的能力和组织管理的能力等。但技术创新能力等多项能力的增强来自于人力资源的状况与开发。所以,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任务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如果没有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 那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法生存。

参考文献

[1]逢翼.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分析.管理现代化, 2008, 1[1]逢翼.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分析.管理现代化, 2008, 1

[2]侯国立, 成迪夫.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的比较分析.现代商贸工业, 2007, 6[2]侯国立, 成迪夫.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的比较分析.现代商贸工业, 2007, 6

[3]苏列英, 李广义.人力资源管理[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社, 2003[3]苏列英, 李广义.人力资源管理[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社, 2003

篇4:论与我国人力资源发展新趋势

关键词:人力资源 发展 阶段 趋势

0 引言

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既有着工业文明时代的深刻烙印,又反映着新经济时代游戏规则的基本要求,从而呈现出新的特点。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一个从人事管理到战略管理的转变的过程,人力资源经理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从高级办事员到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角色转换。这其中包含了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从空白到丰富,从从属到主动,从事务性到战略性的历程。

1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阶段

1.1 人事档案管理阶段 人事档案管理与我国的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密切相连。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才的流动受到了严格的政策限制,人力资源的优势完全被忽略了,企业用人年功制,竞争选拔凭资历,工资分配搞平均。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全没有发挥出来。

这个时候的人事部基本上是一个象征,是企业的总后勤,完全服务于国家的政策,配合有关国家政策完成工作。本上属于听命型,企业内部听总经理的,企业外部听政策部门的,除此之外,就是重复业已熟练的流程,工作的技术含量极低。作为人事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事务性部门,作为人事经理则是这个部门的高级办事员,人事经理充其量是一个高级办事员的论断由此得来。

所以至今还有人多人认为人力资源是一个没有专业的工作,只有那些专业不好,技术能力不强的人才会去做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什么人都能做。可见,认识经理的高级办事员的形象在人们中的影响是多么的深刻。

1.2 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唤起阶段 随着市场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的流动的限制被打破,人才的市场化趋势日趋明显,求才择业开始双向选择,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企业管理者的认同。

同时,人才政策的开放带动了企业间人才流动速度的加快,企业的管理遇到了挑战,开始注意人才的动向,如何留住企业的人才成为企业关注的一个焦点。

企业的管理层特别是高级管理层纷纷研究对策,督促人事管理部门研究解决留人这个难题。在这个阶段中,高层管理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主导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而人事部门则处于被动听从的地位,主要目标是完成企业管理层的用人留人决策。

1.3 人力资源管理形成阶段 随着从人事经理到人力资源经理的角色转换,人力资源经理开始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学习研究,开始研究有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书籍,参加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研讨会,培训班,咨询公司也顺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通过的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人力资源经理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成的理论体系,对人力资源的观念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在企业中初步建立了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薪酬体系管理等为框架的人力资源构架。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出击,在观念和意识上都前进了许多,这个阶段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形成阶段,意义重大。

1.4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 在形成阶段的基础上,随着人力资源经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深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始逐步成熟,从追求数量转到追求质量。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逐渐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员工的绩效管理,建立现代化的薪酬体系。开始考虑整和企业人力资源,通过岗位分析和人才盘点,更加合理配置企业人力资源,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绩效能力,通过改革薪酬管理体系,优化薪酬的分配作用,使之更加具有激励性。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手段,人力资源经理不但强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提高了管理技能,更在企业里培养了重视人才,开发人才,激励人才的企业用人观,带动了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人才观念,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趋成熟和发展。

1.5 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阶段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加强,企业间对人才的争夺战也越演越烈,人才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谁掌握了人才,谁掌握了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谁就是掌握了竞争制胜的法宝。

于是,人力资源经理终于名正言顺地站到了企业的战略管理层,成为企业管理层中至关重要的一员,作为企业管理层的战略合作伙伴参与决策。

2 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作为上述变化的回应,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许多新的可能发展趋势。

2.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的弱化及向直线管理部门的第二回归。冷战结束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加强,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面临来自国内、国外的剧烈竞争。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规模经济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已不再占有昔日的优势,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规模小、技术含量却很高的小型企业,为顾客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小型企业里,管理部门,尤其是职能管理部门的浓缩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式。在这些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有时甚至还有财务会计部门都可能合并为一个部门,统一为企业提供综合职能支持。另一方面,巨型跨国公司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发现其巨大规模不再是优势,出于激烈竞争的压力,也在集团内部实行所谓的的“内部企业家”式的管理方式,把全球几十万人的大公司整编成数百个相对独立的、自负盈亏的成本——利润中心。这些成本——利润中心享有巨大的自主权,在财务、人事、生产、销售等企业管理方面享有独立的管理权。这样的成本——利润中心与上面提到的单个的中小公司十分相似,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弱化同样不可避免。

2.2 人力资源职能的分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职能可以简单概括为人力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选拔、录用、调配、晋升、降职、轮换等),培训与开发(技能培训、潜能开发、职业生涯管理、组织学习等),工资与福利(报酬、激励等),制度建设(组织设计、工作分析、员工关系、员工参与、人事行政等)四大类。如果说这四大类职能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完善的话,那么,随着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专项咨询服务业的发展,这些职能将再次分化,一部分向社会化的企业管理服务网络转移。企业的管理职能是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手段,企业可能根据其业务需要对这些手段进行重新分化组合,以达到其在特定环境下的最佳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类职能活动是相互联系也是相互独立的,对其进行不同方式的分化组合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也经常可以看到。

篇5:论与我国人力资源发展新趋势

---顾亚鹏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获得、培训、运用和发展足够数量的称职员工来执行必要的任务,并通过一定的评估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来激励员工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的一系列有效的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研究并解决企业中人与企业是否适应、人岗是否匹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否融洽等问题,以便最大限度的挖掘员工潜力,调动员工劳动生产的积极性,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员工满意度获得最大。

在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和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人的因素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已经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成败所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摆脱事务性的人事管理,而把重点转向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考核和激励,真正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上。企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要以人的进步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队伍发生了新变化。

一是人才观念的更新和变化。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什么样的人员才算真正的人才? 有一技之长但又存在其它明显缺点的人才能否使用, 如何使用等观念性的问题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按传统观念认为不是人才的在企业可能大有用武之地;以前被称的人才, 现在可能发挥不了期望的作用。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于各类院校毕业生、同行业人才、国外人力资源的引进和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挖潜等两个方面。二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的变化。不变化, 将会因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适应而降低人力资源使用效果, 流失人才。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呈现出、动态性、全面性、社会性的特征。网络信息技术的引进对企业竞争机制的作用, 企业智力的较量已延伸到工作人员的八小时以外, 工作时间弹性、工作岗位有定位(职责范围确定)但工作场所无定置, 考核员工的工作绩效主要是实行有计划的目标管理, 重在衡量其工作成效。企业接受人才时的咨询工作, 人才社会流动的双向咨询,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的工作重点。企业内部人员流向社会的流动性增强, 离职动机、意向的调查、咨询工作质量成为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效果。三是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变化。人才招聘、使用的准确性,对人才监控的科学性与灵活性,对人才考评的激励性, 成为衡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源的招聘、使用、监控、考评、激励等若干环节更趋系统和科学, 从而对人力资源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那些自身知识面较宽、精通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又懂得专业的复合性人才才能胜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先人一步学习, 搞清楚新技术对本行业的冲击影响、企业如何适应竞争与发展的需要, 紧紧把握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趋势。

(二)人力资源管理由外因驱动型的制度建设, 开始逐渐转向内因驱动型的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在自发驱动行为。

根据一项企业人力资源制度建设的调查结果,国内企业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动力主要来自外部, 如境内外上市、作业环境条件的优劣等, 很少或缺乏基于内因驱动的企业自发行为, 这是一种短视的做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为人才拓展施展才华的平台, 需要不断致力于制度的自觉建设, 也即企业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企业文化的构造。当今企业拥有越来越多的知识型员工, 作为独立的差异性个体, 他们有强烈的主宰自己命运、实现自己价值的诉求。在确保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员工的价值、理想, 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转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 关键是找到能确保企业目标和员工价值同时实现的“结合点”, 能够确保企业文化导向与个性化员工的价值观趋于一致因此, 必须构建自身企业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通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结合。

(三)企业和专家的内外结合开始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的重要路径选择。

当前国内企业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一是照搬成功企业的做法;二是摸着石头过河, 自行探索;三是聘请外脑;四是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与外聘专家共同研究。据调查,国内约95%以上的不同背景企业, 大都选择“自行探索”的途径来建立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拿来主义、经验主义也非常盛行。各种不同背景的企业之间,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 大都存在显著差异。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中, 简单借鉴其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不可取的, 难以达到激活人力资源的预期效果。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在外聘专家的帮助下, 借鉴成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共同研究设计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一条重要且较为理想的路径选择。但由于学习借鉴方式不同, 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有的达到了预期目标, 有的企业事与愿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根据企业自身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经济社会政策环境、人员现状与管理水平等, 应用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经验, 结合本企业现实, 个性化定制适合自身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是正确选择。

(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说, 我国企业目前还处于“人治”到“法治”的转型期, 多数企业, 包括许多大型国企, 真正认识到“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最危险的因素也是人”的时代正在走来。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失误, 主要体现在缺乏长远的人才战略、人才机制没有市场化、人才选拔渠道不畅、人才结构单一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根据自身特点、爱好和理想选择职业, 而企业一时也无法招到合适的人才, 人员的频繁流动对企业和个人造成双方面的损害。在人才开发方面, 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只占总人口的2.3%(发达国家为10-20%), 且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问题, 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普遍短缺。在宏观调节方面, 人才的流向缺乏引导, 就业机制不完善。在人才管理方面,企业管理体制陈旧, 对人才的评估、考核大多一个标准。伴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国企需要逐步建立以效益为核心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企业在对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这三支队伍在企业中的统筹兼顾, 结合各自特点进行培养选拔、均衡配置方面, 还远未能做到充分有效合理配置, 因此也就不能最大限度发挥企业人力资本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微观职能明显分化和宏观管理职能强化的趋势。企业微观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简单概括为人力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选拔、录用、调配、晋升、降职、轮换等)、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技能培训、潜能开发、职业生涯管理、组织学习等)、人力资源薪酬(报酬、激励等)、人力资源制度建设(组织设计、工作分析、员工关系、员工参与、员工岗位分类与调配等)等四大类。随着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专项咨询服务业的发展, 部分职能向社会化的中介管理服务网络公司转移, 譬如猎头公司、人员招募等。企业也可能根据其业务需要对部分管理职能进行重新分化组合, 以达到最佳管理效果。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职能不断弱化与分化的同时, 另一些职能却在逐步加强。如强调战略管理问题, 强调如何使人力资源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组织对风险共担者的需求是否敏感, 不断开发人力资源迎接未来挑战, 确保员工精力集中到增加组织投入的附加价值上等等, 都可以看作是人力资源管理宏观上不断强化的趋势。

(二)知识管理是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趋势。

全球经济一体化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企业组织竞争力的合成已不仅仅局限于依赖其规模、信息和技术, 而是更加注重创新和应变能力, 其核心竞争力将主要集中在知识产品和创新能力上。知识管理倡导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并行工程、敏捷生产、CIMS 等管理思想的中心实际上都归结为知识管理。随着全球社会经济模式的变化, 企业组织的形式、规模、发展战略、竞争策略、市场环境、社会思想都正在或即将发生变化, 通过对以往观念思想的反思, 人们有了更深刻和更直观的认识, 承认知识是生产力, 知识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增值中起决定性作用, 这将成为必然的社会现实。于是, 在对以往经营管理中关键要素的重新定位后, 知识管理将被置于21 世纪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位置。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管理将首先融入组织的各项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 至少应该首先在思想和观念上走进知识管理中, 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

三、应对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的举措

(一)构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借鉴成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时, 应该认真分析成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发挥作用的特定环境条件、背景特点, 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特定环境条件、背景特点的关联性, 构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思路。在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发挥作用的特定环境条件、背景特点的基础上, 应该采用员工职业满意度调查、组织士气调查、访谈、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认真诊断分析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及现状, 判断本公司与成功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条件、背景特点是否具有类同性。在借鉴成功企业思路及明确本公司现状(发展阶段、业务性质、组织机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企业文化、战略目标、政策环境等)的基础上, 确定本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构建定位及切入点;认真进行岗位分析与人员分析, 搭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基础平台;按照“ 吸引、甄选、任用、考评、引导、培育、激励、保障、留住”人才等职能模块, 共享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库, 贯彻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体现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模块内在的本质联系, 从而确定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

(二)整合企业人力资源功能和核心价值, 提升企业人力资源核心竞争优势。当代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知识与科学技术的“承载者”——人才的竞争。而企业人才竞争, 更多地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职能和能力。企业组织在生产作业系统、财务管理、质量控制和销售服务等方面的创新都非常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 只有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创新很难如法炮制。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成为所有管理人员的事情, 而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 更需要总经理的直接参与。作为总经理, 他需要知道完成本部门的任务需要那些哪些工作岗位, 员工在这些岗位上的职责是什么, 并将这些形成规章和文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责已逐渐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 更多地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1994 年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理事会主席Gale Parker 指出,企业再造、结构重组、规模精简的变革大潮都要求人力资源成为首席执行官的战略伙伴, 帮助计划实施组织变革。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大致可分为作业性和战略性两个方面。作业性项目指的是考勤、绩效考评、薪资福利等行政性和总务性的工作, 战略性项目包括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行, 帮助中高层主管的甄选, 员工的教育、培训、生涯规划, 组织发展规划和为业务发展开发、留住人才等等, 具有相当的前瞻性。把一些非核心的、过于细节化的传统人事管理业务外包出去, 由其他部门或成立“员工事务部”之类的机构去管理, 人力资源部将专注于系统性、全局性的战略事务, 才能用全新的视野来构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

(三)构建学习型组织, 实现企业人力资本的不断增值。

未来企业将实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网络化, 强调对员工的授权, 并把员工组成工作小组, 鼓励员工扩大自己的工作内容, 提高员工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在网络化组织中, 公司根据员工专长组成小组完成特定的任务, 这种工作小组通常包括各个方面的专家。这类组织一般更加强调员工的参与管理, 重新构造组织的边界,确保组织在未来的成功关键在于有合适的人去解决最重要的业务问题。在实践中, 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满足员工生活工作质量的要求将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主动进行角色再定位, 从“权中心”(Power Center)角色调整为“服务中心”(Service Center)。同时, 企业拥有的学习能力, 也成为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开发规划, 动企业知识技能的资本化。企业要想快速构筑人力资源竞争力, 保持持续竞争优势, 就要努力成为“学、教、练” 相结合的学习型企业, 引导全体员工不断突破己的能力上限, 创造真心向往的愿景, 培养全新、前瞻而广的思考方式, 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

(四)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健全绩效考评制度, 完善多重激励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要从战略高度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 把人力资源看作企最重要的资源, 创造一个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让每个员工充分发挥所长, 创出更大的绩效。此, 要积极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一是改革管理体制, 压缩管理层次, 按照体制到位的内在要求和现代企业流程再造原理, 建立起“扁平式” 的管理体制;二是通主辅分离、改制分流等政策的灵活运用和细致实施, 提高专业化程度和运作效率, 在突出主同时又便于对辅业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造和经营机制转换, 拓宽富整自身的战略行为, 确定下一步的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和衡量指标。

(五)强化企业文化作用,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软推手。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人员言行的集合,是企业在生产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经营思想、生产作风、价值标准、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综合反映。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崭新的管理文化,企业文化具有“以人为本”的特点,它从更高的起点来研究企业管理,寻求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这与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来进行开发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获取价值最大化的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一致的。因此,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核心地位的逐步确定,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深入结合,将带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新局面,为人力资源资源管理注入思想和灵魂,将带来企业高效率与高士气的良性循环,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五、总结

篇6:论与我国人力资源发展新趋势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起步比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才开始被跨国公司引入国内,也就是说从起步时间上看,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可分为两大阶段: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1949年至改革开放期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属于人事管理,企业是国家所有;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对传统的人事管理进行不断的改革,逐渐形成了我国自己独特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随着加入WTO以及信息化、知识化经济的到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相比国外,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尚处在初级阶段,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理解、重视还不够成熟,不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层次处于低级阶段,停留在人事管理等日常事务上。

从20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至今,人力资源管理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这期间,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不断演进,先后经历了科学的雇佣管理阶段、人际关系管理阶段、劳动人事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阶段。进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和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看成是企业最宝贵、最有创造力的资源,既需要管理,更需要开发,人力资源部被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相当于政府部门,是一种垄断式经营,企业的命运完全由国家计划和领导说了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追根溯源,现今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即是过去的人事部,在人事管理方面或多或少留有计划经济的影子。

1.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科学。如今的国有企业主要还是以领导指派来操控人力资源管理,而一些企业领导官本位、个人本位思想严重,嫉妒贤能,又缺乏对市场竞争的合理认识,使得人力资源的发展和开发受到压制。同时,很多企业只重视企业目标的实现和人才的招聘,缺乏人力的开发和投入。

2.人力资源激励制度不够健全。必要的激励可以正确的引导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能够理解和接受企业目标,意识到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也能给自己带来收益,增加对企业的满意度,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并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可是,当前许多国有企业还保留传统人事管理的制度,这些制度缺乏对员工的激励,认为员工按时领到工资就很心满意足,就会尽力的去工作,使得部分国有企业不能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很难做到人事相宜。

3.用人制度不合理。许多国有企业,其中不乏股份制国有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行政委任制度,关系、亲情、权钱用人严重,大多优秀人才却因这种现象排挤在外。在企业管理者方面,其选拔和行政挂钩,几乎由上面领到委任,缺乏基层员工的参与和意见。并且,相当部分国有企业管理者职务终身制,权力过于集中,只重视企业效率的提高,而忽视创造企业财富的员工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和利用。

4.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国有企业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人浮于事的现象,以及缺乏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更为关键的是国有企业本身制度问题,导致企业出现了大量的人才流失现象。尤其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薄弱,使得员工觉得继续呆在国有企业缺少斗志,缺少美好的前景,不能展现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上外部的种种原因,导致许多员工纷纷离岗加入民营企业。

(二)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正朝着现代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组织层次少、对市场反应灵敏、机构灵活,有利于吸收优秀人才等,有相当的人力资源管理优势。然而,大多数民营企业是由以前的个体经济、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的,是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缝隙中发展起来的,使得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发展到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上来,但是许多民营企业并没有注意到,民营企业大部分决策者还没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用人观念方面功利主义严重,过分看重短期效益和短期回报,而忽视对员工的培养,忽视对企业发展后

劲的积累。管理方式方面,要么没有独立的人力资源部门,要么管理方式落后,急功近利,沿袭过去的事务性管理机制,单纯的依靠奖、惩、罚、评作为手段,而缺乏对人才的开发和培训、激励和使用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和途径。

2.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人员素质不高。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民营企业的壮大,对企业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接踵而至的是管理人员素质、学历的普遍偏低,知识结构单一,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乏规范的组织运行体系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使得民营企业“内部人”控制严重,而企业内部“自己人”的文化素质又不高,不能适应专业化的管理,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3.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有了相当的理解,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开始着手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规划。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依然忽视人力资本的投入,片面追求短期利益,甚至因为畏惧员工跳槽、流失,不去开发培养人才,这种观念无疑是因噎废食。

(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所谓中小企业是指公司规模不大,员工数量不多,即老板和经理几乎可以和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直接接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资金灵活、市场反应灵敏、适应多样化需求等相对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规模小、管理滞后等劣势,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

1.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缺失。小公司靠人,大公司靠制度,所以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小,资金少,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规范,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缺乏全面的认识,同时,缺少科学系统的技术手段和管理人才,使得中小企业不具备进行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的能力。

2.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投入不足。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的限制,特别是资金实力相对薄弱,导致其在人力资本投入、培训和开发上投入很少,和大公司相对,在人才引进、员工素质方面,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因而无法在人才市场上招聘到高水平、高技术的优秀人才,致使中小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不高。

3.人员的流动过于频繁。时至今日,人员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除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外,主要还是中小企业不能提供高薪、高福利、高层次培训等机会,导致员工跳槽严重。

以上列举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其中虽然暴露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种种缺陷,但几十年来,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总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正在建立。截至目前,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已有些成效。一方面,企业人才的招聘日渐透明化、市场化,招聘渠道越来越公平、公正,传统的接班、推荐制度逐渐让位于现代企业的市场行为,让位于人才的真才实学。同时,薪酬、考核制度也趋于合理化,建立了竞争空间考核制度。无论国企与否,基本都已经打破了职务终身制,进而由合同制替代,并出现工资下调现象。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的培训制度和形式日趋多样化。很多企业已经把培训当成企业的一项长期的、投资的、战略性的行动纳入到企业经营计划当中。

第二,人力资源管理地位正在转变。全球化、知识化、网络化的信息时代以及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不断涌现,都意味着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时时刻刻在影响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部环境无论如何变化,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重于利润,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便在于开发、利用和管理人才。从这个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制胜、独占鳌头的关键,谁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谁就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能不能制胜的关键,企业如想继续顺利发展下去就不能不重视并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第三,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正在完善。相当部分企业根据自身现状建立起了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有的甚至开发出系统软件,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如许多中小企业,根据自身企业小、人员少、灵活性大等特点,将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给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委托其代为办理。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

第四,职业经理人正在成长。伴随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地位的逐步上升,国内出现了专门服务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经理人,他们都是一些业务非常优秀的从业人员,素质全面,业务知识扎实,管理方法多、技巧性强,同时注重实践,不照本宣科。

总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国内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随着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不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人力资源是最为宝贵的战略资源,也是国家、地区、企业长期兴旺发达的保证。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日趋重要,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突显是市场竞争加剧的结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变得日益重要。一个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素质的高低与否,取决于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受重视程度。

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21世纪新经济时代以来,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既遭受来自WTO、经济全球化、次贷危机等种种国际挑战,又面临国内新《劳动法》的实施、信息技术的引入、人力资源外包等诸多冲击。综合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我国企业需要在考量自身情况下相应的做出一些调整,从后台走到前台、从静态变为动态、从边缘到轴心等,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以下是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发展的几个趋势。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将不断增大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企业和家庭认识到,要想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加大以教育和培训为主的人力资本投入,开发更多的潜在人力资本。其中,教育投入占绝大比例,因为教育消费具有收益递增性,而其他非教育投入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从社会的角度看,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科技进入几何级跳跃式发展阶段,人类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将成为一个人毕生的需要。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在温饱问题解决后,工作成为一个继续学习的过程,是为提高自身价值而进行的投资。员工不仅重视完成工作的质量,更看重从工作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实现自身人力资源增值。经过培训,企业由于员工技能提高而得到长足发展,员工则从企业发展和自身努力中获得收益。员工和企业不仅分担了培训成本,而且也分享了培训的收益,意味着企业和员工都有动力继续合作。同时,员工由于获得职业培训特别是特殊职业培训,而使其在企业外部的价值比在企业内部的价值低,必然会选择与企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经验数据归纳而成的国际标准模式。随之而来的疑问是,几十年前发达国家曾经的演变路径是否应当成为当今我国经济发展所参照的标准?在理论分析缺失的前提下,我国就业与产业结构非一致性原因的分析更多关注的是现实中的具体成因。

三、对策研究

对于总体发展战略,陈桢()认为应当改变重视GDP增长、轻视就业的政绩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消费比重,从而提升消费品与服务部门的市场空间和就业容纳能力。吴小松等(2007)提出要促进消费和投资协调发展。蒲艳萍等认为在选择技术发展路径时,应适应和符合中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兼顾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尽可能地发挥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作用。

对于第一和第二产业,喻桂华等()认为应当降低农村劳动力向其他产业流动的门槛,处理好第二产业中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对于第三产业,夏杰长()、吴小松等(2007)、蒲艳萍等(2008)认为应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郑吉昌等()提出要加快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优化,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喻桂华等(2004)认为改善第三产业中行业垄断和市场准入过严的现状,推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

对于人力资源培育和劳动力市场,吴小松等(2007)、张车伟(2008)和周建安(2006)都提出,要重视和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就业匹配率,培育和积累有效人力资源,以调整就业结构。

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现有大部分研究认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改善就业与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的对策之观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危机中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美国提出要以“再工业化”应对就业问题,其内涵恰恰在于发展现代化的高投入制造业,增加二次产业就业的比重。这与我国学者的一般观点形成对照,值得我们深思。

篇7:论与我国人力资源发展新趋势

「摘要」网络会计的出现给传统会计带来巨大冲击,它在实践中表现出的优势给企业带来不少裨益。我国网络会计起步较晚,但其发展是势不可挡。随着环境的变化,时间的推移,网络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四)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提高

依托于方便快捷的网络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各业务部门完全可以实现各种会计信息及时地传输到财务部门,使得财务信息的处理效率大大提高。财务部门也可以将处理后的信息及时反馈,提高会计反映和控制各类交易的功能。

(五)财务管理成本降低

网络会计是网络经济的一部分。通过网络,企业的财务管理降低了信息收集成本,节约交易成本、审计监督成本和纳税申报费用。网络会计还可以实现多个模块化的会计程序,满足不同投资者和客户的信息需求,从而降低沟通成本。

二、我国网络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我国网络会计发展时间比西方国家要更晚些,网络会计实施的许多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但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企业信息化程度提高,网络会计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网络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必然出现新的趋势。

(一)网络会计风险防范意识增强

网络会计拓展了企业经济资源的范围,使企业资源趋于多元化,再加之信息时代信息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明显加大,同时也给会计操作带来很大风险。因此,企业应该认识到不能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是会计的最大风险,树立和强化风险意识。在此基础上,深化对风险本质的认识,将各种重要的资源以适当的方法列入会计系统,并尽可能地反映会计事项中的内在风险,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降低会计风险。

(二)关于网络会计安全手段的加强

从1986年开始我国相继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条文,有力地保障了计算机系统和信息安全。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网络会计安全方面的专项法律。制定和完善我国网络会计的相关法律,使我国网络会计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法制化轨道是必然的趋势。此外,数字签名和认证是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尚处于协议应用阶段,要实现协议安全支付就必须有ca认证中心。一个完整的认证中心来规范网络会计行为也是迫切需要的。我国网络会计安全问题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必将不断加强。

(三)网络会计管理职能显明

网络会计的职能主要有反映和管理两个职能。反映职能是指详细的、全面的会计工作的结果向信息使用者进行充分的揭示。管理职能是指为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所有者及经营者的需要,会计工作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功能。由于网络的快捷便利使得会计人员能够通过在线访问及时得到企业相关的会计信息又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横向比较和正确决策。随着网络经济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网络会计的管理职能会日益显明。

(四)财务会计软件和网络的.不断改进

我国会计软件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化在政府、企业和会计软件开发商等的通力协作下,得以不断的发展进步。会计软件开发经历了从自主开发、委托定点开发到标准化、通用化、商品化、专业化阶段。会计软件应用从过去的单项业务处理到核算管理一体化,从事后记账到事中预警、控制、事前预测,管理模式由分布式向集中式发展。网络会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通信质量和运作效率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我国网络会计要成为一个安全的会计信息系统,首先必须具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以保证会计信息安全快捷地传递;其次就是保证财务管理软件的安全及性能良好。

(五)网络会计信息监督加强

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企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从而赋予了会计监督更为重要的使命。在这种新形势下,会计监督的内涵正在发生变革,较之原来意义上的会计监督变得更有广度和深度,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网络会计的信息监督。网络会计使得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直接采集。一方面,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增强,有效地避免了会计处理的“黑箱”操作,有利于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变得十分方便快捷,不会像传统会计一样留下盖章签字,所以今后网络会计的发展需要增设监控岗位,将会计人员的操作和数据同步记录在监控人员的数据库中,以便审查和跟踪调查,以实现有效监督控制。

(六)网络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

篇8:论与我国人力资源发展新趋势

一、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认知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用人”,通过选人、育人和留人等多方面途径与方法来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发挥,其关系如下图1:

根据哲学理论,物质决定意识,正确的意识对物质的发展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不例外。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能够直接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所以要想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能有所发展必须首先要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现在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往往都是约束员工控制员工,希望员工按部就班,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往往低效。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营造员工的主体责任感,营造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在企业是为了自己在劳动,从而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员工劳动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其次,我们要营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其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在企业软实力上使企业的发展有很大提高,要能够让我们所营造的企业文化能深入每一个员工内心深处,让其自己受企业文化的约束,并自愿融入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来促进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创造性自觉性,提高员工对于工作的满意程度提高员工对于工作的认可程度,让员工享受主人翁状态,更愿意竭尽全力为企业工作,创造更优秀的业绩。

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还是人才,因此引入人才的机制必须进行优化,要能够让企业吸引人才才能做后续的留得住人才的工作。我们不妨效仿现在很多企业在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时候都采用给予很大的经济优惠或者是其他生活方面的帮助,让高层次人才能够愿意到企业中来。加强对人才引进的管理,打破靠关系,走路子进来的陈旧模式,让真正有才能的人进入企业才能够吃,保证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提升

这次我们要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再教育。不能引进人才的时候处于高层次,让人才在企业越来越退化。因此,我们要首先增强我们在培训上的投入力度,要能够根据企业的情况和人才的层次水平对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的时候我们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一定的培训强度,不能够让培训流于形式过于敷衍,要让培训真正能够对员工起到提高的作用。其实在培训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培养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操守,完美的职业道德操守是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也能够促进员工职业专业技能的提高,让员工能够在竞争中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再次在培养员工的时候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和教育,现在很多企业之所以落后于其他的发展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其停滞不前。因此,在培训的时候要提高员工的新知识,技术水平比如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和操作能力。

四、注重人员关系管理和团队意识

现在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都是只注重上一级上司对员工的管理,却往往忽视了员工之间的关系,员工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员工对于工作的满意程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员工之间良好的关系,可以让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在一个愉快的氛围内进行,快乐感和满足感时提高劳动积极性和劳动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由于员工在利益生活习惯各个方面的不同使员工之间的突出问题也比较严重,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能够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员工之间的突出问题,要让员工能够有共同的目标,要能够正确的衡量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平衡其中的利益冲突。其次要注重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企业工作的过程本来就是团队合作的过程。企业通过改善员工之间的关系,让员工都能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就能够大大提高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员工能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并且能够在相互竞争中共同发展。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企业人才的关键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每一个企业要做到能够吸引人才,留得住人才守得住人才,才能保证我们的企业能够健康稳定长远的发展。要能够做到通过健康有效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让人才进入企业让人才得到合理回报,从而享受工作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真正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周欣国.关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5,(24):104-105.

[2]林琢人.浅谈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商业故事,2015,(3):67-68.

篇9:论与我国人力资源发展新趋势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发展 趋势

我国相关的研究者指出,人力资源管理从80年代确立至今,已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这期间,全球的社会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科技正改变着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例如,不需要到某一固定办公室来统一办公的“远程职工(在英文中称为Telestaff)”,相互不见面而只靠电脑和互联网联系的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我们的社会正在结束所谓的后工业社会而迈入知识经济社会。组织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和组织的竞争方式也正进行着悄无声息但却深入持久地变革,组织的各种管理职能必须顺应潮流,不断改变自身以应对正在改变着的世界。在这种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将如何发展呢?

一、 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现实挑战

1、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随着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产生,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地区经济甚至全球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经济一体化自然结果的跨国公司,既面对着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律规范和风俗习惯,同时又推动着各文化的相互了解与不断融合。管理者们经常会遇到类似国籍、文化背景、语言都不相同的员工如何共同完成工作,以及管理制度与工作价值观迥然不异的组织如何沟通等问题。

2、新的管理概念与管理方法的出现与应用。面对着激烈竞争的市场,组织必然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于是,新的管理概念和管理方法不断应运而生。例如,质量小组(QC)、全面质量管理(TQM)、经营过程重构(BPR)等。其中,经营过程重构是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的一部分,它意味着对经营过程、组织结构等的重新审视和反思,就好象它们是过去匆忙之中建立起来的一样,需要对它们进行重构和再造。与本世纪初科学管理和30年代行为科学的诞生相似,90年代新的管理概念与方法的出现,必然会给组织管理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行业走势

1、未来人力资源的行业竞争会更加突出,IT、金融、证券、国际贸易等行业的管理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缺口更加明显。各行业的中层管理人员需求更加突出。由于行业发展的不平衡,行业间的人力竞争可能会演变成一种社会矛盾。

2、地区人才竞争加剧,东部与西部和中部地区、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人才竞争更加明显。马太效应的存在,使得不同地区实施人才战略时必须考虑本地区的实际条件,而不可一味地追求“人才高消费”。

3、国际化的压力与民族化的挑战成为焦点。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上,如何使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体现中国文化和社会特殊性的前提下尽快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在报酬水平和报酬机制上如何面对中国现实同时又能走向人才国际化的大舞台,缓和国企特色和国际化接轨的激烈冲撞。

4、人力资源配置的系统整合。高中低端人才的系统配置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必须考虑的因素。组织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自然离不开高层次人才,但与此形成配套的普通人才同样是保证一个组织和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我们面向全球招募所谓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对普通人才的关注,而应加大对普通人才的开发和提升力度。为此,如何平衡和协调不同层次人团的需求和特点,是组织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5、法律法规的严密性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随意性的冲突更加突出。国家层面的劳动法规和制度不断完善,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中国企业组织内部管理的随意性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尽管领导层可能在理念上意识到这种冲突,但由于文化传统所导致的管理中的随意性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出现改观。人力资源管理在夹封中生存可能是未来的必然。中国企业必须面对制度化与规则化的挑战,从高层领导到普通员工。

(二)职业定位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职业,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尤其是国际化的竞争,人力资源专业人员不仅需要在技术方法上提升自己,更需要使自己全面的升级。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必须具备以下几点基本条件:

1、职业化的行为。敬业、守信、主动、规范、服务,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中的基本职业修养,也是从业的基本要求。

2、专业化的技能。人力资源管理的很多知识和技能,不是仅靠经验就可以掌握的,必须接受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提高技术和技能的专业水准,是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重要任务。

3、国际化的视野。把握和了解国际趋势,熟悉国际惯例,及时掌握国际动向,是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必备条件。尤其是对于那些渴望国际化的企业来讲,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国际化视野,是保证他们顺利前进的重要基础。

4、本土化的智慧。人力资源管理归根到底是人的管理。而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的思想和行为必然带有所在社会和所处文化的烙印。因此,对中国人的管理,不可完全采用“舶来品”,而应具备中国本土的智慧。

(三)理论研究

如果把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两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理论研究的差距远比实践的差距大。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重点应解决以下的问题。

首先是结合中国实际。而要结合实际,就要说清楚中国的实际是什么。因此,厘清现状是首要的任务。其次,无论是对实际的研究还是对理论的探索,都需要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所以,应该提倡科学实证主义。最后,做理论研究的人,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关键领域或问题上寻求突破。

(四)实践探索

1、“大人力资源”观。从实践领域来看,未来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倡导一个“大人才”观或者叫“大人力资源”观。所谓大,是指从一个组织的高层领导,到一般的员工都是人力资源;从高技能人员到普通民工、从大学生到下岗职工、从“海归”到“土八路”都是人力资源,都应该纳入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都应该成为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其中,组织的高层领导作为人力资源,应该成为一个核心问题。

2、系统思维。人力资源管理,从外部来看与社会和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整个社会是联系在一起的。从内部来看与组织内部的各种活动密切相关。“民工荒”现象和“空降兵”不存活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社会配套、职能协调、理念适当、方法实用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思路。

3、一把手工程。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组织所有成员的责任,首先是高层领导的责任。因此高层领导的重视与参与是保证人力资源管理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是一把手工程!党管人才,就是这一思想的最好体现。

4、从狂热到理性。近几年国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关注达到了狂热的程度,由于狂热,难免出现盲目和追风的现象。今后,无论是组织内部还是整个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会更加理性,更加从实际出发。

5、可能出现的几个冲突。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可能面临一种冲突,表现为:

外部招聘高端人才与内部培养中端和低端人才的冲突。一方面是着眼于从外部招聘高级人才,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内部人员亟待提高,渴望接受系统培训。在人才吸引和使用方面保持内部和外部的平衡,会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关注高端人才与技工人才短缺的冲突。这几年社会上已经开始关注所谓高级技工的问题实际上不仅是技工,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我们都缺乏具有专业化技能的实际工作者。经济全球化实际上不仅是对高级人才的竞争,而是整体人才结构和素质的竞争,当然包括普通劳动力的专业化程度的竞争。

收入水平国际化与社会分配差距过大的矛盾。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有胜任国际竞争的人,这样的人,其报酬和待遇也是国际水平。从这个角度讲,国内企业的高级人才在收入方面与国际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国资委领导人在公开招聘国企高管的时候已经明确承认了这一点。而国内在收入分配上的过大差距,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社会问题,抑制收入分配的差距进一步加大是必须的行动。

员工多元化的冲突。不同背景、学历、年龄和能力的员工,其需要和价值观也各不相同。一个组织中,员工的背景越是多样,越有利于组织保持活力和激发创新,但是,同时带来的是不同员工相互之间在观念、行为和利益上的冲突。

管理者愿望与管理能力的冲突。中国很多企业的领导人都在筹划高速发展和国际化的途径,有的已经采取了行为。这样愿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们是否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去驾驭国际化的企业,包括处理在国际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美)大卫.约里克(Dave Ulrich);迈克R.洛塞(Michael R.Losey)等,未来人力资源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2](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暑期工作实习报告下一篇:质量专业资格考试报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