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上课机房纪律

2024-06-24

信息技术上课机房纪律(精选7篇)

篇1:信息技术上课机房纪律

机房纪律

一、上课座位要固定,未经许可不能更改

二、按时上课下课,不能随意迟到、早退、旷课,有事不能来上课的必须写请假条,无故迟到、早退、旷课者,扣考试期评成绩,不来上课口头请假无效,无请假条的一律当成旷课。

三、不能在机房给手机、MP3、MP4充电,因为曾经出现过因手机充电导致电脑烧毁的严重事故,要拷贝资料的,发送到桌面的作业文件夹,然后到教师机拷贝,发现未安照规定操作同学,没收。

四、不能在机房吃零食,更不能随地丢垃圾,请同学们相互监督提醒,共同营造良好的上机学习环境。

五、上课时不能随意大声说笑,讨论问题要小声,用语要文明;不能随意走动,有问题先举手取得老师同意,上课过程中不能听MP3或做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

六、爱护机房内的公物,不能随意拆电脑、拔插电源线,键盘抽屉要轻拉轻推,不能用力压或者趴在上面,凳子要轻拿轻放等。

篇2:信息技术上课机房纪律

1、爱护电脑室的设备,不得私自插拔电脑设备。

2、如果有事需要请假,请递交请假条,同时提前和课代表(班长)说明情况。假条由班主任签字(上完课与班主任核实)。课代表课前检查好人数,填写课堂登记表。

3.进入电脑室前请自觉换鞋套,不允许用塑料口袋代替。

4.进入室内请保持安静,按编定的座位就坐;检查电脑是否完好,如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报告。

5.请不要携带食物或饮料进入电脑室,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做个文明的使用者。

6.请不要携带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光盘或U盘进入电脑室,因为那样可能会给整个电脑室带来病毒。

7.请洁身自爱,不要访问不良网站或利用自己擅长的技术对电脑系统进行破坏。

8.电脑室是学习的场所,请不要在电脑室里玩游戏。

9.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电脑出现故障请及时报告老师。

篇3:信息技术上课机房纪律

关键词:任务驱动;探究练习;遗忘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2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Room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Wu Jun

(Rui’an Vocational School,Wenzhou3252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ask-driver,exploring practice " the discipline of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oom teaching new mode,summarized teaching room process chart;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of teaching with practice and the notes of using the teaching mode in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oom teaching.

Keywords:Task driver;Explore the practice;Forgotten

一、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近年来,信息技术教育在广大中小学中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已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的具有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必修基础课程,尤其在职高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计算机机房的增加以及机房安置投影仪,给信息技术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场地。但是由于教师已经习惯了教室上课、机房练习这样一种模式,很难适应直接在机房上课。除了开课,很少直接在机房上课。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教师认为在机房上课不容易控制课堂秩序,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经过我和本校几位老师的潜心摸索,利用机房投影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结合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摸索出一套适合该学科教学的机房基本教学模式。归纳为“任务驱动,探究练习”。

二、“任务驱动,探究练习”机房基本教学模式介绍

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探究练习”。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景中提出任务,散布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紧接着进行上机实践活动,通过练习,让学生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到该课全部任务完成。最后进行复习整理,融会贯通。整个机房教学模式大致如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心理变化→任务驱动→探究练习→复习整理→融会贯通。此模式分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为课外。教师主要任务是备课,其中重点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任务化,学生完成上节课作业,巩固知识,预习。本阶段是此教学模式必要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阶段:为课内。是此教学模式的主体。包括四个环节。其中前三个环节为一循环体:

第一环节:教师提出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学生根据预习到的相关知识开始思考,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产生求知欲。

第二环节:教师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示或指导学生寻找、搜索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学生掌握这些方法。方法有了,方法有无实效?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实践欲。

第三环节:教师指导学生上机练习,学生通过练习,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就因此而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題。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记忆。

第四环节:教师复习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学生巩固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纳入已有知识结构。

三、通过实践,此种模式体现出以下优势

情景导向,目标明确。通过营造知识的应用情景,教学内容任务化,使教学目标具体、生动。学生目标明确,印象深刻,易产生求知欲。符合认知规律、遗忘规律和思维习惯。一般教材的编写是从编者的角度出发,注重体现知识系统性、完整性。较少顾及了学生学习过程。而任务化后,是从学生学角度出发,注重体现在应用上;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实际生活中思维方向也是遇到任务,再寻找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准备好许多方法再来寻找需解决的任务。

符合学科特点。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点。强调“面向应用,实践为主”的指导思想。此模式一方面突出了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为上机实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另一方面紧接着上机实践,可以及时验证方法是否可行,从而加深印象,减少遗忘。避免了“纸上谈兵”和“无机教学”带来的负作用。

教学控制灵活。由于教学内容作了重新组织,有利于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灵活控制教学深度和广度。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主要注重基础,面向应用,面广不深,教师教学自由度较大。如在信息技术基础课中的资源管理器部分,如果教学任务完成顺利,教师可增加这样一个开放性的任务:

王磊自己建立的文件夹里有三十个文件,其中有个名为wanglei.xls的文件是刚建立的,请你帮助他在这个文件夹窗口中快速定位到该文件以便将它复制一份。

学生可以在查看菜单中的排列图标中找到方法。既可以按名称排列也可以按类型排列还可以按日期排列。然后再定位便比较容易了。教师还可以补充按“w”键快速定位到“w”开头的文件上的方法技巧。如果时间不允许,则可只字不提。

注重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了解了学生心理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此模式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情况。此模式有刺激求知欲、增加成就感。从而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实践中自觉磨练意志,逐渐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情感。有利于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中学生精力充沛,具有较强好奇心和求知欲,易接收新事物,具有了一定学习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有组织地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获取知识的习惯。

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围绕任务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活动量大。伸缩度广,从而有利地避免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四、运用“任务驱动,探究练习”模式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任务化恰当、情景中提出。要兼顾知识本身的系统性,控制好分解成的数量并留有伸缩余地,把握好任务的质量,不能不分主次,喧宾夺主。不能分得过细,避难趋易。语言表述准确,减少理解障碍。问题情景真实、有趣味,在具体情景中提出任务。不能简单地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个个问题作为任务提出。

指导完成任务要精简。教师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法。如演示、实践、流程图表、多媒体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到简明扼要,一针见血,为上机实践留出较多时间。

上机实践要及时。此模式要求及时上机实践,理论上机同堂进行。有的任务可让学生上机实践来寻找方法,进行尝试和验证,从而归纳出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和一些技能技巧。

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注意在教师讲解和演示的时候,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将学生机器控制住,这样做,一方面保证学生能够看清楚,另一方面学生不会因为电脑的原因分散注意力。

复习整理环节必不可少。任务驱动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也相对削弱了知识本身的系统性,使学生不易形成知识体系,将妨碍学生对这些知识本身的进一步理解,影响利用这些知识去理解新知识,故这一环节必不可少。要求教师在完成本课堂需要完成的任务后利用一段时间进行小结、评价。最好对本课的知识提纲作为一疏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逻辑化。

要注重鼓励学生根据内容提出任务,引导学生独立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扩大学生参与面和活动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注重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此模式由于对教学内容进行任务化分解,而德育目标却难于纳入具体的任务之中。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德育契机,把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信息技术相关法律和道德与行为准则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灵活应用,不能死搬硬套。此模式主要使用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如Windows系统操作、办公软件(Office2003)、网页制作、图形设计等,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编程、网络技术等课程慎采用。

五、归纳总结“任务驱动,探究练习”

“任务驱动,探究练习”教学模式主要通过任务分解、创设情景提出任务、探索方法、上机实践主要环节来组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索能力的提高。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研究尚属探索阶段,“任务驱动,探究练习”基本教学模式尚不够成熟。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进一步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念平.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国家教育部,2000

[3]薛维明,王振灿,金健舟.中学计算机教学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

[4]高中信息技术课本(必修).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6

[5]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2004

作者简介:

篇4:学生上课的纪律要求

1、要按老师的要求做好课前预习;要穿着整齐,带齐当天上课需用的课本、作业本和文具。体育课要按体育教师的规定着装。

2、预备铃响后要有秩序地进入课堂(体育课要在现场列队),将课本、文具放在指定位置,安静地等待老师上课。

3、老师进课堂,全体学生要听值日生的口令起立向老师致意,待老师还礼后,轻声坐下。

4、上课时要端正坐好,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课。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要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发言时要先举手,老师允许后起立回答。发言声音响亮、清晰、说普通话,别人发言要注意听,不随便讲话,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发言完毕,自动坐下。

5、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进行实验操作。进行科技、劳动制作,要听从老师指挥。

6、要根据老师的要求认真做好课堂作业练习。要保持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做作业练习时要做到书写规范、书面整洁、格式整齐统一。做作业或自习时,要保持课堂安静,不随便下位,以免妨碍他人学习。

7、要学会自己学习,要学会提问题。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问老师,弄清问题的答案,不要不懂装懂。

8、上课时,不得进行与本课学习无关的其他活动。在上课时间内,要进出教室,必须先向老师说明原因,经允许后,才能出入教室。

9、上课时要注意教室或场地清洁,不乱丢纸屑,泼洒墨水,不随地吐痰,不在上课时吃东西。上课前,上课后,值日生都要及时擦黑板。

篇5:如何维持信息技术课堂纪律

究竟如何管理好课堂纪律呢?我一直在思考着。骂、惩罚那都是间接的反映了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也是我自己极不愿意的做法,我希望的是学生们都能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学生坐姿端正,不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说话,举手发言等等,这被不少人视为良好的课堂纪律,开始时我也这样认为,然而,细心一想,却发现它的不足之处。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常常意味着他们能按教师的预想,教师的模式,教师要求的方法从事课堂学习行为,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的意图,顺应教师的思路,密切“配合”教师共同所谓教学任务。然而时代在发展,我们呼吁课堂的民主化、人性化,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发生改变,孩子是我们教育的上帝,要给孩子充分发展的空间,老师也不能再用老一套的管理方法管理学生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根据自己平时的实践,总结了一些维持信息技术课堂纪律的方法:

一、各方面定位

计算机教室跟学生上课的教室不同,随意性很强,所以每班上课时就要根据学号固定好座位,这样学生才会好好的爱护好暂时属于自己的计算机,并且即使有问题也能快速的找到是哪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所为。还有一部分学生经常把零食带到机房来吃,最可恨的是垃圾袋丢到主机后面那些最隐蔽的,又是最难搞卫生的地方,很是让人生气,针对这个问题我苦恼了好久,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学生说:“老师,进教室之前先让学生把零食和垃圾放在门口,等下课再带走,学生没有零食吃就会好好的听课!”。这是个好主意,以后每上课之前我都会把一个盒子和垃圾桶放到门口,来上课的学生把所带的东西放到相关的地方去,这样做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即使我不提醒学生,他们也不会带垃圾进教室了,机房卫生明显改善,我也省了不少心。

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由于初中学生的好动、好奇心强,对于信息技术这一门可以动手实际操作的新学科有很大的兴趣。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依据教材介绍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粗浅的知识后就反复不断地作同样类型的练习,那么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学生刚激发出来的那一点点的学习兴趣,以至成为一种新的学习负担。如果不及时调整,学生就可能做起小动作,甚至开始捣乱。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备课过程中深挖教材,改变教学策略,让教学过程更有吸引力。最好是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让每一个同学都能亲自动手实践。掌握技巧。

三、精讲多练,集中学生注意力

由于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课程,它的操作性很强,面对一些新事物,学生怎么能安静的听你讲太多的内容呢,所以能不讲的尽量不讲,让他们去实践,去操作,比你讲要见效得多。“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学;而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从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实际操作时,教师加强巡回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精力就会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去了。

四、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互动可以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优、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优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差生尽其所能,学有所得。这实现了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这种互动能够调动优、差生的积极性,将会明显的改善课堂纪律。

五、结合班级管理方法

我每一年所上的班级都不会少于六个班,我发现某些班级中人数太多,超过了机房计算机数,机房中是60台计算机,就出现两人用一台计算机,上课时老避免不了讲话,我用尽了我的对策,效果不尽人意,我就主动与班主任老师沟通,得知他们班有一套奖励机制——分组打分,奖励先进组。由于机房特殊,所以事先给他们测验一下他们的能力水平,在操作时,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先操作,在后面的学生后做,这样就避免了讲话的机会,很多学生都不愿意成为最差的一员,所以都认真听课,认真练习,同时还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与批评,班干部进行登记,统计到班级中。这样班级成绩提高较快,班级纪律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六、融入到课堂中去

要维持好课堂纪律,教师必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而威信的树立又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随时走到学生的队伍中去,初中学生其实还是孩子,他们的自我控制管理能力还是有限的,只有随时融入进去,才能更好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且起到监督作用。

七、充分运用好学科资源

信息学科的课堂是一个电子课堂,学生的行动教师是可以随时监控的,通过远程控制,容易让学生潜移默化的转变。刚开始,学生还不理解电子课堂的实质,有的学生就会在下面悄悄的玩游戏,以为老师不知道,等老师跟他对话了,才发现原来老师是可以远程控制的,以后就再也不敢了,还有一部分非常聪明的学生,他们知道只要把局域网断开,老师就控制不了自己了,刚开始我对使用的教学软件还不是太熟悉,经常才连上的计算机怎么又断开局域网了呢,一节课下来累得我满头是汗,后来我发现原来有好几种断开局域网的方法啊,那时我就想就好比是跟学生斗智斗勇啊,当然我很高兴是学生让我更加熟悉教学软件,所谓的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就会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法,从此,学生上课时捣乱的少了,听课的人多了,玩游戏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在老师的监控下。自然就放心的去学习了。

篇6:信息技术上课机房纪律

关键词:信息技术机房;情境导入;教学模式;教学评价

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课程,其本身是小学科,不是中考科目,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学生抱着上信息技术课就是放松玩电脑游戏的心态,很难以积极高效的学习状态上课。因此,如何打造有效的课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一直是困扰信息技术教师的问题。

一、做好情境导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以一个学生感兴趣、有兴趣的情境导入,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是一堂有效教学的保证。如在“修复和修饰照片”一课(由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三课教材)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引入教学情境的。

师:今天跟大家玩一个游戏,名字叫“找茬”又叫“找不同”。大家请找出这两张图片有哪几处不同?(出示素材宝宝图片,同一张图片细节不同,有红眼、红斑、黑痣、衣服、白条等)

学生七嘴八舌地开始说话回答,四处……

师:怎样才能将第一张修饰成第二张呢?想知道吗?请同学们看指导书自学,十分钟后请同学来揭晓答案。

以上内容均以大屏幕液晶投影仪的形式展示给全体学生,这样能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能使走神的学生将目光转移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教学情境的导入应当是营造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再如讲“二进制”时,用二进制游戏做引入,让大家做“读心术”的小游戏。规则如下,请学生想一个1-15之间的数字,回答卡片上有没有你想的数字即可。教师依次拿出四张卡片,通过学生回答的有无来猜出学生想的数字。即根据二进制设置好卡片,第一张卡片上有8、9、10、11、12、13、14、15,第二张卡片上有4、5、6、7、12、13、14、15,第三张卡片上有2、3、6、7、10、11、14、15,第四张卡片上有1、3、5、7、9、11、13、15,用1和0表示学生想的数字卡片是有还是无,即“有”标记为“1”,“无”则标记为“0”,将学生反馈的0和1分别填写在excel表格里面的A1、B1、C1、D1,并在E1单元格用编写上公式E1=A1*8+B1*4+C1*2+D1*1,这样当把学生反馈的四个数字都填写完时,学生想的数就自动生成在E1单元格里了。这个引入用电子白板效果更好,直接在黑板上进行互动,更为直观生动。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后面的授课就轻松多了。当然这个情境导入可以再加工,使其更新奇一些,如把这些数字拓展到姓氏或增加卡片的数量,猜的数字就更广了。只要我们肯下功夫对情境引入做点工作,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二、有效教学模式的使用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操作性知识较多的这个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被广泛应用,并且认为驱动结合小组讨论与学生展讲效果也很明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将课堂需要传授的知识经过精细地设置后,以任务的形式放给学生。在引入的的教学情境中提出任务,从而驱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方法,在做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在学生做任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上不明白的问题,这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然后选出代表用屏幕广播的方式由学生代表一边演示操作一边讲解操作步骤。这时,学生看自己的屏幕就可以看到讲解学生的操作,可以说通过视频与声音的双重途径刺激,不明白的学生通过别人的演示与讲解自然对问题会有深刻认识。采用这种方式教学的另一个优点是不仅锻炼了该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而且还能树立个人自信心,增加个人当小教师的成就感。当然,如果学生表述或操作有误,此时应让其他学生进行修正或补充。这些只需屏幕广播这个功能就可以实现,当然这个方法也不是万能的,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任务设置的合理性。即教师设置的任务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跳一跳摘桃子”。如果再能通过分层次的任务,也就是说任务有易有难,最好由易到难,通过小组合作,让优生带后进生,实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任务目标的明确化。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使用机动灵活的“教”“学”方式。新课程要求课堂是师生互动的真实画面,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必须摒弃,然而学生不是天才,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不可能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随着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的变化改变教学方式,需任务驱动就用任务驱动模式,讲解、演示、交流、合作等视情况而选择。

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任务与问题,选择科学且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有的知识,学生自己学习有困难,需要教师先讲解。很多知识和问题更适合让学生探究,如美化工作表等,就放手让学生探究,这样不仅课堂学习效果好,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主动探索,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查看识记,如“计算机的组成”,如果这节课采用常规的“任务驱动”模式来进行教学的话,知识会感到不知所措,单纯地讲解也很难让学生明白。笔者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则借鉴了生物课堂常用的办法,实物展示法,直接打开一台旧电脑,将其中的软驱、光驱、硬盘、内存、主板等各个部件都拆下来,让学生查看一下实物,一边将实物展示给学生看一边讲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信息技术课大多课例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模式,不过最好配合讲授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实行多种多样的评价机制

教师是可以在学生评价上做一点小文章的。以笔者的课堂教学为例,打字练习可以采用网络模式登陆,这样不仅可以显示所有学生的成绩,还能导出excel表格成绩,记录学生的成长。初一的学生比较重视加“操行分”,笔者就给上台演示操作的学生和给后进生讲授的学生加分,或是让听讲的学生用掌声来鼓励他们。初二的学生比较喜欢展示自己,笔者就以展示优秀作品作为一种正面评价,尤其是学习PowerPoint时,很多学生都愿意将自己做的幻燈片展示给大家。有的学生基础差、性格内向、不敢大胆发言,笔者就尽量私下辅导他,并降低学习要求;教学内容重要的课程内容,将他们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纳入评价;以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课程内容作为评价小组的合作成果;以主动探究为主的课程内容则评价他们的参与度和准确度。教师的评价在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有着积极的作用,必要时还可以提交作业,此时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就得以彰显。如果要提交一篇powerpoint文档,学生只需要像上传邮箱一样选择需要上传的文档上传即可,方便快捷。而对于随堂检测,使用软件也可以实现,为学生准备好登录账号,学生可以上机操作,单击提交按钮,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得分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到自己是哪些题出错了,正确答案是什么。短短45分钟的课堂,信息技术成为快速检测和反馈的有力保障。

篇7: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纪律的把握

一、信息技术课堂纪律现状分析

经过分析整理,我认为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纪律中存在着如下的现象:

1、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应该玩的,对于作业敷衍塞责,不如抓紧时间玩游戏、聊天,却不喜欢听课;

2、由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引起的“乱”,讨论、交流演变成了“吵”论;小组讨论变成了小组“聊天”;小组协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部分学生做其他事;课堂比较吵、乱……;

3、学生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水平高的很快完成任务,无事可做,水平低的学生做不出来,只能“观赏”;

4、个别学生带小食品或玩具使其他学生分散注意力;

5、部分学生在教师讲课时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破坏机房设施(如桌子、椅子、标签等);

6、个别学生的操作错误引起的骚乱;

7、计算机房存在着更多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其它因素,因此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课堂纪律管理对策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发现要解决问题,有两个根本的途径,一是转变学生的观念,二是老师自身的努力。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从而彻底扭转不利局面,解决信息技术课堂纪律杂乱的问题。

1、加强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培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于小学生来讲,刚开始学习电脑知识,又是刚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怀有一种神秘而好奇的感觉,学习积极性很高。但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培养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很快下降。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运用形象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组织各类竞赛,发展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作品、成果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成功的体验又会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其创新能力。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是小学生的天性,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则成为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2、转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观念

使学生改变信息技术课等于轻松课,信息技术课等于玩的课的错误观念,树立起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正确认识和学习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首先转变自己的观念,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的总目标;其次,通过不同方式使学生加深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了解,了解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了解信息技术课的评价方式;然后,制定相关的课堂管理制度,使学生明白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并制定相应的违反制度的处罚措施;最后,保证制度的执行,不让制度成为墙上的装饰。只要持之以恒,观念是可以改变的,学生终将明白信息技术课程对自己的意义。

3、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

首先通过电子白板与教学电子教室软件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期望等,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依据。其次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使内容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与热情。例如:我会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精心准备每一个练习,并且估计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估计学生会在练习中遇到的困难,除此之外,还给吃不饱的学生设计了有难度的练习,尽量保证所有学生能完成正常的课堂练习,而同时一部分优秀的同学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4、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主要从教学方式入手,一是根据学生情况来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二是依据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处理;三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充分运用教学软件的优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避免单调地讲解与演示。例如:针对学生爱玩游戏、爱上网的特点,我主动给学生一些玩游戏或是上网的机会,我会规定完成作业给我检查以后剩余的时间可以玩教学软件自带的游戏,学生就会有动力。但是这样的方法也不可以每节课都用,只能偶尔用来调节学生的情绪。同时也可以正确引导学生上网,引导学生正确地选择有益的游戏,科学地探索游戏,减少学生对游戏的盲目崇拜。

5、学会“利用”学生参差不齐的水平

我通过电子教室软件查看学生的作业情况并设定几名小组长,这些小组长每节课完成自己的任务以后就要帮助其他薄弱水平的同学共同完成作业,很多同学有不会的不敢问老师,但是很愿意请教自己的同学,这样禁止同学间无组织的讨论以及讲话,也减轻了我自己的负担。

6、保证教学软硬件的正常使用

首先努力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做好硬件、软件的维护和更新工作,为教学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是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对存在故障的机器进行及时的维修,确保机器的正常使用,保证学生能正常用机。安装教学电子教室软件以方便对学生的广播、监控及发送文件等。争取学校支持,安装机房监控系统,便于设备的安全管理。

理想的信息技术课课堂不是全体学生鸦雀无声,但应该是井然有序、和谐向上的,我想只要所有信息技术教师把这种课堂当成努力的目标,就一定会取得成效的。

上一篇:新闻评论论文下一篇:2018 -02 --01内审员考试题 (最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