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央行电子化建设现状思考及建议

2024-05-10

基层央行电子化建设现状思考及建议(共9篇)

篇1:基层央行电子化建设现状思考及建议

当前基层央行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文化作为软实力,可以有效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以及战斗力。因此,需要充分重视文化建设。基于此,文章结合基层央行的发展状况,就基层央行的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的建议。

文化是软实力,文化是竞争力,文化是生产力。作为基层人民银行,如何通过央行文化建设来增强广大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使其认真履行职责,已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一、目前基层央行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部分基层央行仅将文化建设写在“文头”、讲在“口头”、摆在“案头”,并没有放在“心头”,只作表面文章,力求在形式上“做秀”,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表现为部分基层央行由于缺乏对文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没有对文化建设工作予以足够重视,不能主动地对文化建设进行研究,不能将文化建设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抓深抓细。为了应付上级行文化建设工作的安排和要求,只是被动地以文件形式成立了文化建设领导工作组、制订了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随后在相关会议上讲了几次,在墙上挂了几块有关文化建设的板面,然后将文件及会议记录束之高阁,摆在了办公桌上,以备检查,就算万事大吉,结果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究其实只能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第二,部分基层央行仅将文化建设当作各项工作中的一项,并没有和全行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没有实现文化建设和业务工作的融合,硬将文化建设“割裂”成相对独立的一个“断层”,文化建设和其他工作“两张皮”。表现为部分基层央行由于对文化建设的作用认识不透,片面地把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看作是两码事,简单地把文化建设当作各项工作中的一项,没有把央行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渗透融入基层央行业务工作当中,没有把文化建设同全行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央行文化建设与各项工作任务未达到自觉自愿的统一,未形成协调配合的局面,央行文化未起到做好各项工作的推动作用,形成两张皮、两分离。

第三,部分基层央行文化建设并没有真正调动和凝聚起全体员工,没有得到全体员工的广泛参与,致使文化建设“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表现为部分基层央行由于对文化建设宣传发动不够,没有在全体员工中对文化建设形成共识、达成一致,结果使文化建设工作变成了少数几位领导、少数几个部门的事,其他员工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基层央行文化建设缺乏活力和动力,缺乏群众基础,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第四,部分基层央行对文化建设的内涵认识肤浅,简单地将学习培训、举行活动当作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使文化建设在实际执行中“歪曲化”,大有“一叶瞕目,不见泰山”的感觉。表现为部分基层央行由于对文化建设的内涵认识不清,对文化建设相关内容掌握不全,结果在文化建设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仅找了一些文化建设方面的文章进行集中培训学习,让员工抄写了一定数量的笔记,撰写了几篇学习心得体会,举行了几场演讲比赛,组织了几次座谈交流,搞起了阶段性、运动式的文化建设活动,这样就认为是搞好文化建设了,可到头来提起央行文化还是一知半解、模棱两可,充其量只得到了皮毛丢掉了实质。

第五,部分基層央行并没有深入提炼具有自身特色的央行文化,仅引用、借用甚至抄袭其他机构的文化内容,使自身的文化变成了“四不像”。表现为部分基层央行由于急于求成、贪多图快,不是认真总结、研究、提炼本行员工在履行职责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被员工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等体现央行独特内涵、素质和风格的渗透于基层央行工作各个方面的文化,而是本着拿来主义的原则,从其他行或其他单位甚至在网络上摘抄一些文化建设的内容,简单地进行整理和拼凑,或改头换面,嫁接成自己的文化,结果这种借来的文化终因不符合本行实际、不具本地特色、缺乏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水土不服,难以存活。

二、解决目前基层央行文化建设存在主要问题的建议

第一,提高认识,调整思路,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将思想和行为自觉统一到文化建设中。基层央行员工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央行文化就是具有央行特色的精神理念,其核心和根本目标是大力提高央行员工的综合素质,凝练共同的央行精神、价值观念、管理理念,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构建高效的管理机制,养成规范的行为操守,树立良好的文明形象。通过基层央行文化建设,使广大员工把自身价值和央行发展联系起来,激发其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做货币政策的贯彻执行者、辖区金融稳定的维护者、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从而调整工作思路,把文化建设当作各项工作的基础和重中之重,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央行文化建设,使文化建设深入人心,从行动上积极落实文化建设,争做基层央行文化的践行者。

第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提高文化建设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基层央行员工是建设基层央行文化的主体,没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形成优秀的基层央行文化。因此,对于基层央行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充分理解员工的人格和动机,重视员工的发展性和创造性,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合理要求,保证员工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要不断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积极创造条件为每个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及奖优罚劣的良好工作环境,从而使每位员工自觉把实现自我价值与实现央行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团体和个人的和谐发展。

第三,“三个结合”,融会贯通,充分打造文化建设和各项工作相辅相成的关系,形成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格局。基层央行文化建设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央行其他工作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做好“三个结合”,真正形成文化建设和央行其他工作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格局。一是要做好文化建设与具体业务工作的结合。将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渗透到具体业务中,用文化理念指导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通过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各项具体业务的完成质量,使文化建设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不竭动力。二是要做好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的结合。制度是硬约束,文化是软约束,制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要秉承制度为用的文化管理理念,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在长期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文化赖以形成的条件才会完全具备,管理才可能由他律走向自律,从而过渡到文化管理阶段。三是要做好文化建设与道德修养的结合。要将从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精神和文化理念自觉运用到每位员工的道德修养中,用文化引导道德修养,用文化指导道德修养,在道德修养中体现文化,使每位员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第四,营造氛围,潜移默化,积极创造健康向上的文化建设环境,不断深入文化建设。一是通过对管理和文化发展现状等因素的深刻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行能长期坚持的一系列文化准则,精心设计出具体基层央行文化建设目标和体系,提炼出具有本行特色的文化建设具体框架和内涵,并要设计出本行的文化建设手册,变抽象的理念为具体有形的载体。同时,要深入进行学习教育培训,努力把本行文化灌输给广大员工,形成上下一致的共识,逐步获得员工的认同,化为员工的行为规范。二是要大力营造文化建设的氛围,通过出版报、制作板面、摆放桌牌等方式,形成本行的长廊文化、楼道文化、部室文化、桌牌文化,让员工每时每刻、每处每地都能感受到文化,潜移默化,使员工自觉投身到文化建设中。三是要结合文化建设举行一些文体文化活动,通过举行撰写文化建设心得体会和文化建设征文的活动、组织文化建设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组织文化建设座谈会、组织文化建设书画摄影比赛等多种活动,让员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不断深入文化建设。

第五,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建立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文化建设常抓、常新、常好。央行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经过大量的、艰苦细致的长期工作,才能逐渐培育形成。因此,基层央行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把央行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央行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精心培育,认真维护,长期坚持,为基层央行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始终提供动力。同时,要重视央行文化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总结提炼,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不断丰富央行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为央行文化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注入活力,确保央行文化建设常新、常好。

篇2:基层央行电子化建设现状思考及建议

人民银行安庆市中心支行

陈胜启

程聂松

[内容摘要]:随着金融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及办公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基层央行电子化设备的品种、类型及数量也日益增多。如何对这些电子化设备进行科学管理与合理配臵,充分发挥其效能已成为一个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电子化设备管理经验,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电子化设备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电子化设备 管理 建议

随着人民银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基层央行电子化设备的品种、类型及数量日益增多。如何对这些电子化设备进行科学管理与合理配臵,充分发挥其效能已成为一个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将结合工作实际,从分析现状入手,对如何加强和改进基层央行电子化设备管理、优化设备资源配臵、充分发挥设备效能等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基层央行电子化设备现基本现状

人民银行信息化经过20年的建设,从单一的业务处理软件发展到目前电子信息化处理系统,处理内容几乎覆盖人民银行所有的业务和办公信息,从单台的计算机发展到目前计算机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包括卫星通信系统以及保障设备运行的环境支持系统。以安庆中支机关为例,运行的主要系统有:大小额支付系统、国库核算系统等全国性联网处理的业务系统和电子邮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办公业务系统。PC机基本上人手一台,且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目前在用的电子化设备数量、性能基本满足工作和业务需要。

二、基层央行电子化设备存在问题

随着央行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银行业务电子化处理得到进一步普及,几乎涉及到银行所有的办公和金融业务。科技投入进一步加 大,计算机设备资产和数量不断增多,且更新不断加快。目前,我们在计算机设备管理方面跟不上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计算机设备缺乏统一的更新保障机制,计算机设备资源还需进一步优化,形成银行业务系统运行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配臵与环境不相符

根据人民银行科技司的要求,目前基本上完成了地市中心支行中心机房和县(市)支行机房的改造工作,能够提供良好计算机系统运行环境,为了提高机房的使用效益,全行所有的服务器都迁入中心机房。现代机房配备专用机柜按机架式服务器进行设计的,以前配臵的服务器大多是立式的,不能很好入柜存放或一个机柜只能放臵少量的服务器,占用宝贵的机房资源,造成机房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配臵与需求不匹配

设备配臵机制不完善,现在地市中心支行运行的系统70多个,基本上是一个系统一套设备(有些是系统本身要求的),在设备配臵上就存在比较严重浪费的现象。设备更新机制不完善,缺少对设备更新需求的分析,形成用于办公文字处理的计算机配臵很高,而用于重要业务处理的计算机配臵较低或老化,甚至不能保障业务处理的需要,造成设备配臵不合理、不匹配的现象。

(三)技能与要求不适应

日常维护意识不强、技能不高,从科技部门维护统计来看,放臵在中心机房服务器故障率较低,维护量较少; 桌面计算机设备故障率较高,维护量较大,而桌面计算机设备的故障70%以上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使用人员缺乏基本的操作常识,没有主动维护设备意识,办公室环境卫生较差,设备中积尘较多,设备周围有许多杂物,堵塞通风通道,散热效能变差,增大设备故障概率,还大大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资源整合不易,运维管理困难

随着人民银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基层央行运行的系统70多个,有业务应用系统和辅助办公系统,且有些是24小时实时在线运行业务处理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环境、应用环境各不相同。系统管理要求和运行要求也不一致。系统分散、大量硬件资源忙闲不均,形成运行风险及资源浪费。版本不

一、平台混杂,给系统的资源整合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给科技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增加了科技人员运行维护系统的难度,也使得设备运行维护成本不断上升。

三、进一步加强电子化设备管理的建议

(一)统筹兼顾,制定合理科技发展规划

1、数据集中处理。根据人民银行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数据集中、资源整合”和“两级数据中心”的战略思想,人民银行业务应用部署在总行和省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集中、整合与共享。业务应用数据尽可能在总行集中和处理,不能完全在总行集中和处理的业务应用,在省级数据中心进行集中和处理。

2、系统分类。人民银行信息化规划依赖于各业务系统的发展规划,总行已经根据业务特征对现有及在建系统进行了十三种分类(如下图),从而能够更合理地分析各类系统之间存在的信息共享关系,确定业务发展目标,为信息化建设规划提供依据。基层央行应按照上级行要求,结合实际,做好本单位现行业务系统分析,为下一步设备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打好基础。

人民银行计算机系统分类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类系统货币金银管理信息系统支付清算类系统征信类系统国库类系统反洗钱类系统全国统一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办公类系统综合业务类系统综合管理类系统调查统计分析类系统基础技术服务类系统其他类系统

3、网络分类。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通信网络总体规划》,人民银行网络将划分为:内网、外网、互联网、专网。内网,承载人民银行系统内部办公、业务应用的网络,不与人民银行系统外的任何单位进行网络互联。外网,人民银行系统提供对外联接的网络,主要运行人民银行面向各金融机构及相关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专业性业务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其他业务。

4、制定规划。基层央行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应根据上级行“十一五”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发展规划,通过进一步加强网络、机房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应用系统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臵,完善应用系统、备份系统、安全保障和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强化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中心支行网络及业务系统安全、高效、稳定运行。计算机设备管理要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充分考虑数据集中、资源整合、网络调整和技术优化等因素,避免因盲目配臵带来的资源浪费。

(二)保障重点,建立设备优化更新机制

通常地市中心支行在用计算机系统设备有数百台,运行的业务系 统70多个。如何对计算机设备实施有效管理,确保所有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避免因设备老化或维护不及时,导致系统运行中断,必须建立设备优化更新机制,制定设备更新计划。我们建议上级行统一推广的系统(包括网络系统)设备更新应由上级行负责更新、或指定型号下级行实施更新。特别对一些核心网络、重要业务系统等关键设备,要实行主、备机同步更新机制,方便系统以后升级和维护。地市中心支行开发的系统和其它办公用机自行负责更新。此外,在设备更新过程中,要本着突出重点、稳步实施的原则,优先保证重要业务系统,其次是再根据实际情况对普通办公及互联网用机进行更新。

(三)加强培训,建立运行维护保障机制

在计算机设备管理上,首先要加强教育,促进全行员工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加强计算机设备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是运行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履行职责,优化服务的有力保障。其次要加强技能培训,使全体干部职工真正掌握计算机设备操作技能,养成定期维护、保养的良好习惯,避免因操作失误和维护保养不当造成设备故障,致使系统瘫痪的风险。最后,科技部门要根据系统的操作规程,加强对系统运行维护和监控,实时掌握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出现问题立即解决,真正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处理,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联系人:程聂松

E_mail: cns888@tom.com

联系电话:***

0556-5516381

联系地址:安徽安庆市龙山路168号

篇3:基层央行电子化建设现状思考及建议

一、基层央行电子化项目集中采购存在的问题

(一)对电子化项目采购认识不高。

在基层央行电子化项目采购的过程中,不少员工错误认为电子化项目采购是科技部门的事,无法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作用,缺乏有效的制约、监督关系。在采购工作中,采购预算编制过于粗糙,临时性采购需求多,采购选型科学性有待提高。部分需要集中采购的电子化项目依旧没有通过集中的渠道进行采购,甚至会出现个别电子化项目进行集中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现象。

(二)电子化项目采购相关各部门配合不强。

电子化项目采购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紧密配合,上级行对集中采购机构的职能、职责以及工作目标只做了原则性规定,不够具体细化。

(三)制度、操作流程不规范。

一是相关规定有待进一步明确。目前,县支行科技部门未单独设置,归属支行办公室,科技人员多为兼职。相关规定未明确由办公室负责人还是由科技人员负责审核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需求。二是操作规范缺位。《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工作规程》是对操作程序的总体把握,但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条例不明晰的问题,对实际工作缺乏指导意义。三是个别询价文件未对供应商的资质提出明确的要求,邀请、询价招标过程简单,个别项目采购存在围标现象,表决形式化、走过场。四是采购合同管理不规范。目前,基层人行使用的采购相关文件如招标文件无统一规范标准,可能会造成合同法律风险,且有的合同签订未经法律和技术部门等有关部门审核,已签订合同调阅未建立调阅登记簿,管理有待加强。

(四)科技部门定位不明确。

由于县支行科技人员只有一人,有的行内审人员兼职科技人员,而科技部门要参与集中采购、市场调查、评审、采购、验收,将科技部门人员置于裁判员与运动员双重身份的被动地位,造成监督职能的错位和扭曲。

(五)电子化项目采购科学性不高。

一是现有人民银行信息系统大部分是在Win XP系统运行,而目前采购的计算机系统均为Win 7,给信息系统运行稳定性、兼容性带来很多问题。二是未建立集中采购资金效益评价体系,无法反映采购资金是否得到经济有效地使用。三是民主监督渠道不够畅通。人行系统内只注重对结果的公示,缺乏对过程和重要环节的公示。

(六)人才缺位导致采购水平低。

一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二是针对性培训不足,缺少对基层人行电子化项目采购工作的针对性培训,重制度而轻实践,对基层人行采购人员的指导意义不大。

二、对基层央行电子化项目采购的建议

(一)提高对电子化项目采购的认识水平。

电子化项目采购要求采购相关人员在采购的每一个环节上把好关,认真确保各项工作的质量,加强工作效率,降低采购成本,确保信息安全。

(二)构建切合基层央行实际的标准化电子化集中采购运行模式。

一是进一步明确细化电子化项目采购各个部门职责,特别要明确县支行办公室负责人和科技人员的分工。二是建议上级行统一电子化项目采购相关文件范本,使基层人行在实际操作中有据可循。三是进一步细化采购流程。基层人行要及时修订和细化电子化项目采购操作规程,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使采购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三)规范电子化项目采购的程序和内容。

建立“事前公告、结果公开、事后公示”制度,将社会公众监督全程融入采购各个环节。通过事前公告,吸引更多信誉好、有实力的供应商参与到采购活动中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过程公开,主动接受供应商监督、畅通供应商质疑投诉渠道,增强采购行为的公平度、透明度;通过结果公示,将集中采购过程信息全面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四)转变观念,确保物有所值。

基层人行要转变观念,避免进入最低价中标的误区,要从一味注重节约资金转到电子化项目采购性价比上来,关注电子化项目后期使用、维护和服务,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保证经济效益最优,确保物有所值。

(五)坚持采管分离,建立有效监督机制。

一是健全内控制度,坚持“采管分离”。科技人员要加强对采购过程的监督,科学选型,同时将物品价格与网上价格对比,增强采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强过程控制与监督。做到“按需采购”,严格执行采购计划与需求的审批程序,对采购计划的执行、采购资金的使用、采购方式的运用、采购过程及行为进行监督,从源头杜绝人情采购。三是畅通监管渠道,实施阳光采购。在继续做好人民银行内网公示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做好外网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群众信访和采购中投诉反映问题的处理。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

要结合基层实际,常态化组织开展各种专业培训,使电子化项目采购人员尽快熟悉和掌握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相关采购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加强电子化项目采购人员道德修养,增加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参考文献

[1]汪志兵,何有世,孙竹梅.项目采购管理领域本体的构建研究[J].现代情报,2011(3):38-40.

篇4:基层央行电子化建设现状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档案管理;电子化

一、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办公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渐趋完善,基层央行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已逐步代替以往手续繁杂的办公行文,许多来往函件,公文处理直接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办结,文件从产生到归档几乎可以不使用纸和笔,随之产生了大量的诸如电子邮件、磁盘、光盘、图片录像及数码声频视频等电子文件资料。但由于对此类文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和有效的技术支持不到位,使基层央行的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和漏洞,主要表现在:

一是电子文件档案管理意识不强,文件丢失问题严重。由于基层央行档案管理人员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书面纸张类的文件资料才是档案,非纸化文件的管理不是自己的事,对电子文件缺乏管理意识。在工作中形成的大量电子邮件、磁盘、照片录像及数码声频视频等电子文件资料,一般都是由制作者、使用者或收件人自行保管,认为拍摄完成、看完用完就算完成任务了,不需要归档保存;由于这些同志缺乏全局观念,档案意识不强,致使部分电子档案长期在个人或业务部门内部保存,特别是由于电子文件的可删除性和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以及机构调整、人员变动等原因,造成电子档案被删除或流失,致使单位档案不齐全完整,严重影响了电子档案的长久保护和开发利用。

二是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规范。基层央行虽然健全了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然而对非纸化文件资料的管理操作却是空白,使管理人员无章可循;有的同志对电子文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使用完之后乱丢乱放或随意删除,完全处于自主管理、自由处理状态;也有的单位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执行不严,归档不及时,交接无手续,保管不规范,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三是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重一轻"现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由于部分領导存在思想认识和管理理念上的偏差,认为纸张化文本档案易管理、易操作、易出成绩,且投资少、见效快、效果明显,因此,非常注重传统档案管理的人财物投入,而对电子类文本档案则相对忽视,存在"重传统档案管理,轻电子档案管理"的现象,使档案管理电子化建设进程发展滞后。

四是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现代化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大多都是兼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档案综合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法》及有关档案管理规定和要求知之甚少,对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及归档等管理环节和程序也是一知半解,尤其是对档案管理标准化、电子化的专业知识、技能更为缺乏,致使档案管理水平停滞不前。

二、大力推进基层央行档案管理电子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基层央行档案管理工作的电子化建设是顺应潮流、适应形势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人民银行中心工作任务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有效措施,是推进基层央行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基层央行档案管理电子化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基层央行工作实际,坚持实事求是,既要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又要做到统筹规划、科学谋划,为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着力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大力提高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加强基础工作是实现档案管理电子化的前提和条件,基层央行首先要对原有档案进行广泛收集、分类整理,并依照档案管理规定对归档范围、保存期限,保密文件收发、销毁等各个环节要求,全面普查案卷,去糟取精,剔除无用和过期的文件;将历史形成的档案资料,按照档案装订归档要求,进行重新分类整理、装订和归档,并明确各类档案的装订顺序和归档时限,对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环节认真加以规范。然后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要求,重新分类组合,归档立卷,编目著录。使原有档案全部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档案管理电子化提供了充分准备。

三是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保证档案管理电子化沿着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发展。要依据《档案法》、《机关档案业务建设规范》等有关规定,结合基层央行工作实际,进一步充实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和《档案操作规程》,建立电子化档案管理措施,规范工作程序,从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检索、借阅,直到最后的鉴定、销毁,每个环节都要做到有章可循。同时进一步明确档案管理负责人,专职、兼职档案员的岗位职责,对归档范围、保存期限、保密文件收发、存档、销毁等各个环节工作程序,做到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四是大力加强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是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的根本对策,是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因此,基层央行要重视与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并着力解决人才培养与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加快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变革,多途径、多层次培养人才。一方面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人员到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参观学习,促进交流,加强合作。另一方面,注重数字化档案管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训,抓好专业知识更新,充分引进、消化、适应信息技术的成果。并且实行奖励机制,鼓励专(兼)职档案人员开展自学,大力支持岗位培训和自主创新,使档案人员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篇5:基层央行电子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基层央行业务系统基本情况。

目前县级人民银行运行的重要业务系统包括: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国库收支统计系统、同城票据清算系统、货币发行信息管理系统、金融统计系统、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8个。一般业务系统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人事劳资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现金管理系统、财务会计报表系统、账户管理系统。这些业务系统几乎涵盖县级支行90%以上的业务工作量。

二、基层央行电子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基层央行的电子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部分。“软件”问题包括:职工学识水平,支行科技管理制度,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激励等。“硬件”问题包括:设备配置和调配问题,维修问题等。

1、职工学识水平。

基层人行人员老化,很多时候都是对科技工作学习不够,基层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氛围,造成支行员工对计算机使用和安全知识了解甚少。

2、支行科技管理制度问题。

长期以来,人民银行对信息技术普遍存在着重应用轻管理的现象,对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认识不足,制定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基层央行由于电子设备不断增多,大部分科室已将电子设备长期摆放办公桌操作,既存在安全隐患,又不利于管理。

3、科技人才问题。

基层央行科技人员匮乏,难以适应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县级人行平均1人,占其人员总数的3%左右,远远低于人总行规定的6%的标准。科技人员都是身兼多职,业务量大,一个人对应中支3个科室甚至更多,科技工作与业务工作不能兼顾。科技人员素质的高低是提高基层科技水平的瓶劲问题,科技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业务素质差。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30岁以下的科技人员寥寥无几,知识结构单一,新知识和新技术掌握不多,科技人员疲于应付各种日常业务工作,无暇顾及较深层次的电子化应用学习。只能适应基层的推广和维护,业务素质跟不上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科技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人民银行系统对支行科技人员的重视程度较低,虽然名称是科技专管员,但实际上是科技兼管员。科技人员每年的工作量要比其他员工多一倍,薪酬却与其他员工没有区别。中支在科技方面的培训少,培训只限于新系统上马和升级的安装培训,没有专门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培训。支行的电子化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而支行只有一名兼职的科技管理人员,仅靠现有的技术力量已不能适应全行电子化管理的需要,特别是会计、国库等业务处理正越来越多的使用unix操作系统,学习难度较大,维护系统相当困难。支行缺乏有关电子化教育培训的环境和氛围,员工在信息安全知识方面获得的教育与培训机会少,造成支行科技后备人员匮乏。科技人员如果不在,大家都束手无策。

4、硬件配置和管理问题。

支行科技人员没有权力对计算机设备进行调配。某些支行领导忽视业务用机紧张的现状,在调配计算机设备的时候,首先考虑配置给行领导。直接造成一线业务系统的计算机缺乏。设备的购置、折旧、报废、升级、更换等没有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严格管理,缺乏统一调配。某些支行为了争取上级行在调配计算机设备时的政策倾斜,隐瞒自行购置的计算机设备。影响了上级行科技部门对辖内计算机设备使用情况的掌握。基层行配备的ups不间断电源达不到要求。随着金融电子化的进程不断深入,计算机设备大量增加。现有的ups不间断电源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有的ups设备陈旧、性能差,有的只能稳压、不能稳频;有的抗干扰能力差;有的ups不能蓄电。此类情况经常影响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甚至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维稳。机房等硬件设施不配套。目前支行所使用的机房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所建,机房设施已明显陈旧落后,卫生条件、防静电、防辐射能力不符合要求,缺乏综合布线设计,网络化建设的可扩展空间有限。

三、对基层行金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管理,明确职责,强化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科技工作已渗透到人民银行系统各项工作的每个环节,科技服务工作与央行各项业务已密不可分,必须强化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要明确基层央行第一把手为支行金融电子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确保金融电子化建设工程的效用得到最大发挥。由中支科技部门制定详细明确的绩效考核制度,严格执行。监督基层行因地制宜的建立、健全支行电子化管理各

项责任制。给支行以适当的压力,迫使支行领导重视计算机安全管理问题重要性和紧迫性。

2、建立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氛围和科技人员激励机制

“以科技强行为口号,加强全员电子化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基层行整体科技应用水平。开展不同形式的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化业务素质。一是由上级行组织,对基层人行科技人员进行新的实用信息化应用和安全技术以及相关央行基础业务知识、流程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使技术人员既掌握科技管理技能又充分了解业务部门的工作需要,提高解决实际信息化应用和安全管理问题的能力。二是根据人民银行要建立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务实型和开拓型人才队伍的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员工实际,由基层支行制定可靠的培训计划,引导基层支行全体员工学习业务知识的同时培训有关计算机信息安全应用和操作基础知识,促使其树立计算机信息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业务水平,促进业务知识与科技知识相互融合,最终培养出一支既懂业务又精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提高基层支行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和推动基层支行信息化、电子化建设的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健全必要的激励机制,为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妥善解决工资福利、职称晋级等实际问题,改变以前单凭工作年限来论资排辈的做法,按业绩、贡献来确定其应具有的职称及生活待遇。

3、合理配置现有的设备资源

明确基层行科技人员的权力,使科技人员能根据基层行的实际情况,有效调动和利用现有的科技资源,统筹兼顾,合理调配,优先解决业务部门用机紧张的问题。把高配置的机器配用到繁杂的业务一线,以满足运行庞大业务程序及存储数据的需要。在现有的办公环境下,尽量做好计算机设备的保养工作,禁止在计算机设备上堆放报表材料等易燃物品。积极与保卫部门协调,防止计算机设备防盗工作。经常性的检查供电线路和网络线,出现问题要及时更换。

4、强化设备管理,挖掘设备潜力,定期检查电子设备,做好备份,避免重要业务系统出现故障

基层行必须制定电子设备定期检查制度,避免计算机设备带故障运行。淘汰或闲置不用的计算机设备,经检修无故障的,可作为重要的业务系统用机的备份机,做好系统和重要数据的双重备份,以便应付突发情况。

篇6:基层央行电子化建设现状思考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账户开立有困难。一是基层有些地区的预算单位账户清理核实有困难。目前一些地方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将预算类的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存款账户统一上收,实行集中管理,只允许其开立专用存款账户等其他账户,不允许开立基本户,所以无法为该单位开立专用户,只能以会计核算中心为基本户开立专户。而历来财政部门及各预算单位开立的各类专用存款账户名目繁多, 数量较大,这就加大了基层人民银行账户管理部门的难度。另外,一些预算单位账户余额较大,而财政部门又不允许开立基本户,预算单位和专业银行都不愿销户,使得一些预算单位的账户到目前还没有清理核实。二是财务核算体制改革所造成的开户问题。由于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以及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变化,一些跨地区集团企业采用多级财务集中核算体制,下属公司不设基本账户,只设一些日常使用的专用存款账户或其他存款账户,但系统是以基本存款账户为“龙头账户”进行其他各类存款账户的开户业务处理,凡没有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存款人,一律无法开立其他类存款账户,给基层操作带来难度。三是国库单一账户的开设缺乏依据。随着财税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约束机制,实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涉及到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和特设专户的开设问题没有相应的规定,特别是财政零余额账户要求撤消存款人的基本账户,日常资金收付只使用财政零余额账户,与《办法》基本账户为存款人的主办账户不符,且该系统无法执行。

〈二)系统功能设计存在一些缺陷。一是系统不允许对账号进行变更。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账号有规律大批量变更是客观存在的,误操作造成个别账号录入有误也是不可避免的。二是开户许可证的打印号码不能重复使用,开户许可证副本为一张 A4 白纸,如打印时或打印机控件尚未安装或网络等原因引起出错,而许可证又没有使用,此许可证只有作废,造成风险隐患和资源浪费。三是系统对行业归属菜单选项不明确,操作中缺乏具体执行标准,随意性较大,操作难。四是选择存款人类别时,仅凭存款人提供的证明文件和批文对实行预算与非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实难区别,给核准此类账户带来存在诸多不便。另外存款人类别又不准变更,如输入有误,我们只能作销户处理,既加大了账户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又给企业和个人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三)违规账户得不到有效控制。目前账户管理系统并未与支付系统、同城清算系统连接,银行账户的开立使用依旧自成体系,违规账户得不到有效控制,各金融机构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未经人行核准仍然可以发生支付结算业务。同时个别金融机构对账户管理工作还是认识不足,直接影响到账户管理工作的质量。

(四)账户管理人员的业务素不高。由于过去开立任何账户都由人民银行审核把关,长期以来给商业银行业务人员养成了依赖人民银行的思想,对《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了解甚少,对账户的开立条件、使用范围、变更撤销处理流程等不清楚,对于客户提出的一些问题无法做出解答,既降低了商业银行服务水平,又对账户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几点建议

(一)应加强宣传培训的力度。商业银行由于利益的驱动容易忽视对《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宣传培训工作。因此人民银行要积极督促和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学习宣传力度。首先,各行应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要认真学习《办法》及实施细则,吃透《办法》精神,全面细致的理解《办法》中的每一个条款,特别是对存款账户的分类、账户的开户条件及管理手续、账户属地管理原则及账户变更、违规行为处罚等方面的内容,应做到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营销人员都能熟练掌握运用,规范人民币结算账户的管理。其次,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人民银行各分支行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 , 各商业银行、信用社等营业机构要利用各营业网点和客户经理优势,全面进行宣传,使广大客户充分了解人民币结算账户开销户条件和管理手续,理解并配合商业银行的结算账户管理行为,自觉遵守《办法》规定,维护社会经济金融秩序。

(二)建议继续完善《办法》。《办法》应对独立核算的附属机构、二级事业单位、财政单一账户、预算外资金专户、公共事业单位收费专户的开设总行应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此类账户的开设。明确变更账户信息所须提供的材料,以便此项业务的开展。

(三)修改和完善系统功能。一是增加、修改系统的个别功能。如增加账号批量变更功能、商业银行查询、修改功能,细化存款人类别菜单,明细存款人行业归属内容,改进打印功能。二是尽快推进账户管理系统与大额支付、同城票据交换、信贷登记、现金管理等系统进行联接,实时检测各类账户的使用情况,及时掌握金融机构各类账户动态,有效预警和监控非法账户。根据信贷登记资料及时了解企业逃、废债情况,对企业的再开户进行监控。使现金管理充分利用账户管理系统的信息资源,随时监控违规提现户,达到现金管理与账户审批制约化、规范化,二者得以有机统一。

篇7:基层央行电子化建设现状思考及建议

人民银行的行政执法工作是国家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金融秩序,维护金融业的合法、稳健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基层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执法工作的第一线,承担着大部分的执法任务,提高基层央行的执法效能,是全面履行央行职责的基本要求。

一、当前基层央行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依法行政进程步伐的加快,人民银行的行政执法工作越来越规范,但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执法工作缺乏有效整合等原因,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在行政执法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央行依法行政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一)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现状不适应执法工作的需要。一方面,基层央行执法检查人员严重不足。当前,基层央行的行政执法检查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各部门的执法人员大多又是本部门的业务骨干,日常业务十分繁忙,执法检查与日常工作发生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当前工作需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其外部业务品种与内部管理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对新技术和新系统的应用不断升级,这就对央行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基层央行员工对金融新业务、金融机构管理新模式了解不够,缺乏熟知金融机构业务、熟悉金融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导

致在对商业银行实施检查时,不能深入挖掘问题或是在调查取证上出现困难等情况,影响了执法检查工作的效率。

(二)行政执法项目确定不规范,执法工作缺乏有效整合。目前基层央行执法项目的确定主要是依据上级行的要求及各业务部门的工作需要,缺少统筹安排和综合考虑,普遍的做法是由各部门自行安排各项检查,在执法程序、内容和方式上都不尽相同,未能形成稳定的执法检查工作体系,导致监督检查权行使的力度不足,不能引起被查机构的重视,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负担。例如,在支付结算业务检查工作中对个人账户有关客户身份识别及客户身份资料留存的检查项目就与反洗钱有关业务的检查出现交叉和重复,导致重复行政及检查资源浪费等问题。

(三)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对证据收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央行基层执法人员未能及时按照检查程序的要求收集账表、票据及凭证等原始证据,对进场记录及会谈纪要工作重视不够,做出的行政处罚主要依据现场检查后形成的工作底稿,没有形成完整的证据链,给行政执法行为带来隐患。如果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人民银行重新收集证据将非常困难,作为行政处罚主要判断依据的证据由于收集不全,其法律效力就会受到质疑,加大了基层央行行政执法工作的法律风险。

(四)有关金融法律制度不完善,行政处罚工作缺乏依据。目前我国金融法律框架还不够完备,所规范的内容还不够具体,对于新兴

业务和支付工具比如电子商业汇票、网上支付等的立法规范出台缓慢,无法适应工作需要。此外,在目前支付结算业务执法检查所适用的法律依据方面,有关票据、银行卡等业务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比较多,法律效力层级低,缺乏明确的罚则和实施细则,导致基层央行在执法检查后难以做出相应的行政处罚,使检查监督流于形式,很难收到实际效果。

(五)基层央行实施行政处罚的手段和形式单一。按照《行政处罚法》第八条的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停或停止某项业务、责令停业整顿等,而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第六十七条之规定,对“超过期限或未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账户开立、变更、撤销等资料”的银行机构要并处警告和经济处罚,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对该类违规行为均使用警告和经济处罚并处的形式,单处警告或进行通报批评的方式由于没有法律和法规的明确规定无法使用,导致处罚形式单

一、处罚宽严尺度不易区分。

(六)基层央行开展行政执法工作阻力大,处罚效果不理想。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传票均交其上级行进行统一保管,多数商业银行会计总账、明细账全部用数字和代码表示,人民银行现场看资料费时、费力,个别金融机构配合执法检查的积极性不高,往往以各种理由回避提供会计凭证或代码解释文本,造成基层央行执法取证工作困难。此外,一些经营基础薄弱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由于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资产质量不高以及对员工业务培训不到位等原因,其违法违

规行为屡禁不止,使执法检查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行政处罚效果并不理想。

二、加强基层央行行政执法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执法队伍培养机制,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基层央行要紧密结合人民银行工作特色和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在每个重点岗位上培养一批专业技能过硬、熟知法律知识的执法检查队伍。各执法职能部门应根据工作实际,通过制定培训计划,并定期组织考核的方式,组织开展金融机构新业务、金融理论知识及法律知识培训,抓好基层人员的岗位业务知识及执法检查技术训练,注重综合业务素质的提高,不断增强基层央行干部职工的行政执法能力。

(二)统筹安排执法检查项目,积极开展综合执法检查工作。综合执法检查是人民银行的多个业务部门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对象开展的现场综合执法检查,是新时期基层央行强化金融管理、实现履职方式创新的一项重要制度。深入推进综合执法检查工作,能够提高执法效率,降低执法成本,有利于形成检查合力,加大检查、处罚的力度,从而全面提升基层央行行政执法的公信力。

(三)提高依法行政意识,重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各执法部门应加强与法律事务部门的沟通联系,对于执法相关程序要认真进行检查前的学习与领悟,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程序规定》开

展执法检查工作,认真完成相关法律文书。要对金融机构的违法行为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认真分析每一类违法行为的性质、特征和重要环节。建议尽快出台对取证程序、证据保存和使用等问题的指导意见,以规范基层央行的调查取证工作,确保行政处罚行为证据充分、事实确凿,避免执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层级。建议对现有的法规、规章条款进行全面归纳和整理,对与法律规定相冲突或已经不合时宜的进行修订,使之适应客观现实的需要,以解决基层央行在行政执法中有法难依和无法可依的问题,使整个金融法律体系构架合理、科学。同时,对人民银行现有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对在实践中得到普遍认可与执行,益于实际操作的文件,应升格为金融规章,增强其权威性和适用性,并在处罚依据和适用范围上尽量细化规定,以增强基层央行行政执法工作的可操作性。

篇8:基层央行电子化建设现状思考及建议

基层央行货币金银队伍, 主要承担金融机构存取款、人民币发行库管理、现金管理、人民币管理和反假宣传等工作任务。货币金银管理工作不仅承担着重要的服务职能, 而且承担着对金融机构现金监管、反假宣传和人民币的管理职能, 多重工作职能要求货币金银队伍必须配备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从目前基层央行货币金银队伍现状看, 其整体素质与货币金银工作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基层行对货币金银队伍选配缺乏足够的重视

一些基层行领导对发行库管理工作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足, 认为发行库管理工作只是搬搬箱子推推车子点点票子的工作, 只要账实相符、不出差错、不出事故就可以高枕无忧, 长期存在重监管轻发行、重会计管理轻现金管理的现象。对发行库管理工作的辛苦程度、发行工作人员的思想状况缺乏了解, 片面的认为发行库管理工作人员只需要体力好, 不需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的认识偏差。

(二) 货币金银队伍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一是全日制院校毕业生少。目前县级人民银行货币金银部门人员主要来源是退伍军人, 多数行货币金银部门近年来甚至几十年来也未调入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 高素质的人才长期得不到补充。而现有人员大部分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 后续培训也不够, 影响了货币金银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人员入口相对狭窄。对一些已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人员无法及时调整。这种状况的必然结构就是人员整体素质升级乏力, 严重影响了人员结构调整。三是业务素质低。县级货币金银队伍中大部分为中级以下职称, 计算机应用能力差、调研能力差、缺乏系统的经济金融理论知识, 直接导致业务技能提高慢、新系统新业务适应能力差。

(三) 没有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一是当前基层发行库管理人员中绝大多数还存在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情况。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 致使发行库管理人员在提高工作质量和综合业务能力方面缺乏相应的动力。一些不能胜任发行库管理工作的人员, 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二是有些工作人员虽然能胜任当前的岗位工作, 但工作积极性不高, 责任心不强, 工作敷衍了事, 成为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根源。三是对发行库管理人员只强调责任追究, 不考虑奖优罚劣, 奖惩失衡, 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发行库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四) 缺乏钻研业务的主动性和创新发展意识

货币金银工作大多数表现为操作性业务, 长期机械性的业务操作, 使一些同志形成了单纯完成任务的观点, 认为只要能完成任务就是把工作做好了, 缺乏工作创造性和主动性。主要表现在对发行库管理工作中的有关制度要求和程序规定不求甚解, 更谈不上调查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 按老一套甚至是错误的工作思路或习惯去应付工作。而目前的基层发行库管理工作的高标准就是要求文化程度高、综合管理能力强、业务知识全面的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各项管理规定, 总结、分析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具有创新和发展的意识。

(五) 年龄结构不合理

目前基层人民银行货币金银队伍面临老化的趋势, 40岁以下人员占比极少。40岁以上人员上有老、下有小, 家庭负担重, 接受新知识慢, 处理新业务工作效率低。

(六) 人员流动性差

目前基层人行货币金银人员中, 多数人从未轮换岗位, 一干十几年, 甚至最长的已近三十年。相对于会计、国库业务的其他岗位, 大部分货币金银人员长期在一个岗位, 有的甚至一入行就一直没有换过岗, 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育。

(七) 综合型人才匮乏

知识结构不能适应货币金银管理工作。突出表现在:知识结构老化, 一部分人员虽然实践工作经验丰富, 但面临需要知识更新的实际问题, 在总行组织的岗位资格考试中大部分基层货币金银人员不能及格便能说明问题。而近几年来, 发行库工作规范化管理要求越来越高, 计算机在发行业务中广泛应用, 现金管理和调研工作、人民币流通管理和反假宣传力度加强, 要求货币金银人员不仅熟悉货币金银方面的业务知识, 而且要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调研水平。比如现金管理岗位人员不仅要掌握现金管理方面的规定, 还需要熟悉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会计支付结算相关规定, 同时还要熟练掌握现场、非现场检查技能, 具备一定的文字组织能力, 才能较好的做好现金管理工作。

二、加强基层央行货币金银队伍建设的建议

针对基层央行货币金银队伍现状, 笔者认为亟需加强货币金银队伍建设:

(一) 基层行领导要重视货币金银队伍建设, 积极疏通渠道, 改善队伍结构

通过建立岗位轮换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措施, 让一些年龄偏大、素质较低、难以适应新形势货币金银工作要求的人员及时配置到相宜的工作岗位, 让一批年轻的学历高的院校毕业生充实发行岗位, 逐步改善货币金银人员结构。÷

(二) 加强学习, 努力建设学习型的货币金银队伍

要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 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就必须加强学习, 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一是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时刻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与党的宗旨、党中央的政策保持一致。二是要学习政策法规。大批金融政策法规的出台, 为我们“依法行政、强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武器,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 融会贯通, 开创货币金银工作新局面。三是要学习金融专业知识。当前已是知识经济时代, 货币金银工作必将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知识。

(三) 立足岗位, 加强培训, 提高货币金银队伍整体素质

基层央行要结合货币金银部门的工作特点, 把提高货币金银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结合起来, 对人员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 鼓励发行人员“边干边学”, 促使发行人员做到立足岗位“精一业”, 面对竞争“会两手”。从思想上、业务上全面发展, 适应新形势、新机制、新业务、新任务, 进而从容面对竞争与挑战。

(四) 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加强发行服务工作,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要作为单位形象的重要窗口常抓不懈。一是积极热情办理商业银行出入库业务, 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客户等候时间。二是经常开展人民币流通和反假人民币宣传咨询服务,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五) 建立健全考核和激励机制, 进一步调动货币金银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上进心

篇9:基层央行电子化建设现状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基层央行 会计 内控

一、基本情况

2015年人民银行基层行内设部门重新调整完成后,更加注重发挥“大会计”监督、管理职能。汇总、分析近两年来內审、事后监督、纪检执法监察、会计财务自查及上级行的检查中涉及会计专业的各类问题,深入了解目前基层央行会计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在内控制度的建设及执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

二、存在问题

(一)“内控优先”的理解与执行不到位

虽然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加强行员内控意识培养,强调“内控先行”的重要性,但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内控目标不一致;各部门间沟通交流和协调配合不够,缺乏配合默契的合作意识以及激励约束机制未真正发挥效能,奖优罚劣未真正体现,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很难成为推进内部控制的动力。制约了政策和程序的制定及其执行的效力,存在的问题仍然主要集中于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如:会计账户记账串户、会计凭证要素填写不完整、表外科目漏记账、工作人员短期离岗未办理移交事项、重要岗位人员强制休假制度、定期轮岗和集中采购制度执行不严等问题,以致出现“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浓厚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难以形成。

(二)内控制度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央行内控制度尚未真正形成体系,数量笼杂、分散,连贯性缺乏,导致可执行性不强。一个又一个的文件或通知很难将各个制度系统、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时常出现重复或相互矛盾。特别是ACS业务系统上线以来,一些岗位职责与以前有所不同,需要对有关的内控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或根据新情况制定新的内控制度,但实际上,内控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于新业务的发展,有的仅凭经验或传统做法进行操作。

(三)内控制度监督缺乏独立性

2015年部门整合后,事后监督规口各业务部门,内控管理主要采取内审监督、纪检监察、部门监督以及上级业务部门均采取“监督同级,下查一级”的检查监督模式,由于各监督工作往往都按照自己上级主管部门既定的工作部署开展,造成监督的内容和范围时有重叠,这种体制造成监督的步调难以统一,分散在各部门的监督资源难以整合。这不仅浪费了监督资源,增加了监督成本,也不利于监督责任的明确,降低了监督效能。同时,同级监督也存在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

(四)内部监督检查仍以合规性检查为主

各类内控管理未能以风险评估为核心开展控制活动,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质量评价及监督机制,未有意识地运用评估报告,以风险引导监督的方向和目标,提高监督效率,对高风险业务环节和风险变动情况进行监测检查,根据风险分布和大小设定监督检查重点和频率,仍以合规性检查为主。

(五)内部监督技术和方法不适应新的要求

内控监督工作仍以手工操作为主,主要是监督人员经验和职业判断,这就使得内部监督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性,造成内控监督效率低下。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原有靠手工操作的业务几乎都要通过计算机完成,特别是各大业务系统的上线,因为基层人民银行计算机监督运用的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监督质量,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

三、改进建议

为推进会计财务工作转型,向管理层提供及时有效的决策依据,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探索强化监管职能的新路径。

(一)严格贯彻“内控先行”的理念

基层央行应牢固树立“内控先行”的理念和自觉遵守制度的内控意识,并主动将风险识别和控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如要求各业务部门坚持每月开展一次会计业务知识学习;每年组织会计人员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对重要会计人员岗位进行逐一摸底,坚持定期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让人人学制度、懂制度、守制度,切实提升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决不能搞有令不行,确保业务上不出差错。

(二)增强制度的适用性

结合基层央行实际情况,在制度设计时应首先考虑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严格授权控制,确保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并贯穿于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涵盖内部工作每个岗位与每个人。要按照业务变化发展的需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完善,做到相关制度之间、新旧制度之间相互衔接,以确保制度的适用性。

(三)构建完善内控监督体系

组织召开会计工作联席会议,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乌海市中心支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实施方案》,至少每三年要组织完成一轮对本单位风险防控重点业务与管理领域的内控检查要求,整合监督力量,由过去的单部门重复检查为多部门综合检查,信息共享、职能互补、减少检查次数,建立风险分类制度、风险评价制度和风险管理档案制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督质量,节约监督成本,将内控管理工作落实到日常业务的每个环节。

(四)建立内控制度评估体系

强化会计队伍建设,推进会计转型工作,切实加强会计的反映、分析和研究工作,将全行的内控制度建设情况、岗位风险排查情况、内部和外部监督部门所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整合在一起,加强对风险的监测,随时掌握所面临的风险状况,采取相应措施,规避或控制可能出现的内控风险,适应新形势下的会计工作需要,促进会计工作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五)提升监督人员业务素质

管理层应提升对内部监督的重视程度,将那些综合业务素质强、德才兼备的人员充实到内部监督管理队伍里来,建立监督质量控制小组,开展监督质量检查,将检查结果定期通报,这是提高基层央行内部控制效率和质量、确立保证内部监督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

(六)营造良好内控氛围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下识字3《小青蛙》教案及课后反思(部编本)下一篇:有关世界历史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