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央行后勤保障工作

2024-06-22

浅析基层央行后勤保障工作(共10篇)

篇1:浅析基层央行后勤保障工作

浅析基层央行履职难点及职能与作用 基层央行作为中央银行的派出机构,是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基层央行的职能发生改变,如何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有效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成为当前基层行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央行职能作用

一、基层央行履职难点

基层央行处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交会点上,在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中,既要认真履行上级行赋予的各项职责,又要有效传导和实施货币政策,以实现国家货币政策目标、维护辖区金融稳定、促进辖区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基层央行的调查发现,基层央行履行金融宏观调控职能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上有畏难情绪,认为基层央行贯彻货币政策手段有限,没有金融宏观调控的能力;二是认识上有误区,认为金融宏观调控是总分行的事,与基层央行无关;三是工作上存在错位、缺位或越位的现象,不能有效传导实施货币政策、正确履行职责。基层央行应提高对宏观调控政策的理解力、贯彻力与执行力,认真履职、服务经济、服务社会。

二、基层央行角色分析

第一,地方政府的参谋与助手

基层央行在辖区既要传导实施货币政策,又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具有双重职能。一是加强与地方职能部门的联系,发挥金融统计、监测、分析等资源优势,及时向地方政府反馈辖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为改善辖区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建言献策,促进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提高实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协助政府部门,处理金融事务,提供金融咨询和帮助,增强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监督、协调、管理、合作。第二,货币政策的传导者与反馈者

基层央行是货币政策传导的神经末梢,是“窗口指导”的前哨。一要结合辖区实际,通过对经济、金融监测、分析、调查研究,及时总结辖区贯彻执行货币政策取得的成效,反馈辖区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二要认真履行上级部门赋予的职责,独立、自主地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各项金融宏观调控措施,做好金融服务,切实保障货币政策在辖区的正确执行和有效实施。

第三,金融机构的辅导者与代言人

基层央行在辖区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作用,具有超然地位。一要加强横向和纵向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央行与政府部门、银行监管部门、各金融机构等部门的协作机制。二要结合区域经济金融特点, 在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积极推动辖区金融改革和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金融宣传,增进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对金融的了解。三要推动金融环境建设,参与企业改革, 协调、组织金融部门联手制裁恶意逃废债行为,维护落实金融债权债务。四要超脱利益局限,在金融机构之间公平、公正执法,维护金融秩序,树立基层央行的权威性。第四,公众利益的维护者

金融机构作为企业,存在着市场风险。金融机构作为债务人,可能因为经营管理不善,因为金融风险,伤及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基层央行在辖区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要突出中央银行宏观性和社会性职能,维护辖区金融稳定和金融资金安全,保护“存款人”利益。

三、基层央行职能分析

第一,积极维护辖区的金融稳定

中央银行从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角度,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责,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而基层央行处于维护金融稳定工作第一线,对维护辖区金融安全和稳定负有重要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央行的各项职能作用,利用各种工具和手段,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第二,有效传导和实施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职能调整后,基层央行把传导和实施货币政策做为一项重要任务贯穿于日常工作中。一是强化“窗口”指导。二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牵头组织各家金融部门开展行之有效的银企互动活动。三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四是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促进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五是成立辖区金融组织,指导、协调、促进辖区金融业务的发展,为央行贯彻实施货币政策搭建平台。

第三,加强监测分析工作

对社会经济、金融情况准确的统计、调研、分析和预测,是央行正确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基础。一是自上而下建立监测点,培养专业人才,负责辖区经济、金融监测工作,设立经济、金融监测点,明确监测对象和监测内容,运用科学的手段,收集、整理经济、金融资料和信息,为宏观决策服务。二是建立辖区统一的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监测指标体系。三是进一步完善监测分析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金融协作机制,改进分析方法,提高中央银行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提高辖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及处置能力。第四,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了解辖区经济、金融运行状况,围绕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针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认真研究,深入剖析,及时反馈为各级部门决策服务。一是抓住调查研究和信息反馈关键环节,坚持出精品、出建议、出思路的原则,更好地发挥调研的指导作用。二是整合调查资源,发挥货币信贷及调查统计部门的优势,实现信息共享、工作互动,提高调研质量。三是加强对调研信息工作的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意见,从组织领导、任务落实、制度建设、监督检查、考核评比等方面建立调查研究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大调研格局,拓展调研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第五,优化辖区金融生态环境

基层央行要从辖区实际出发,积极推动地方政府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一是加强教育引导,营造诚信环境,提高社会信用意识。二是部门联动,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维护金融债权。三是发展征信业,发挥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作用。从制度上加强约束和规范,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监管,建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

第六,加大金融宣传和金融知识的普及

使社会公众了解金融改革,了解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了解和掌握金融知识,自觉地参与金融改革,执行金融政策,遵守金融法规,提高政府、企业、社会公众运用金融知识的本领,使金融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建设。通过金融宣传和金融知识的普及,使社会各界关心金融、热爱金融、进而支持金融。为中央银行实施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篇2:浅析基层央行后勤保障工作

(我们单位招的保卫人员是2011年南昌中支统一在全省招聘,我支行只要二个名额,所招人员在总行有备案,而不是支行所招聘的,支行可没有这个特权、职能哟!)

写手注意,我发现你们写的文章开头都很长的,其实没有必要,我觉得应该短些会更好点,如:近年来,总行先后印发了《关于人民银行分支行押运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分支机构守库押运岗位合同制人员管理的指导意见》,目的是逐步改善守押岗位人员年龄老化、力量不足的现状,从而切实保障基层央行更好地履行中央银行职能,因此,聘用一些合同制人员担任守库押运工作是大趋势,经过一年来的运行中发现很多问题,值得关注:

1、自从保卫部门招收二名合同制守库人员快一年了,存在问题:1.工资待遇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作为年轻小伙子,而且年龄也已24、25岁了,虽然工资在地方上略高些,但相对快成家立业的小伙子来说生活压力还是很大的。(工资待遇是这样的:

1、工资收入按高于当地劳动力市场同类岗位工资价位的一定比例予以确定,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劳动报酬正常调整制度。

2、用人单位按国家和所在地政府有关规定参加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

3、用人单位建立安置费制度,在本人离开守库押运岗位后一次性发给本人。安置费根据工作年限,按每满一年支付两个月工资标准计发。其中,月工资按照本人离岗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除了这些,就没有其他平时、年终福利费),合同制守卫人员由于不属于正式编制,较正式人员,不能完全享受正式人员的福利待遇,难免有的同志心理不平衡产生消极想法,导致在工作中的消极对待,这也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2、当地本单位没有建立和完善合同制队员的“走留”制约机制。

3、当地本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和没有建立了每月或年终考评公示制度。

有利的方面:

1、增加了活力,主要表现在原来6人时每位保卫人员超负荷量很大,增加二人后压力减少,从而切实保障其他人员更好地履行中央银行其他职能,(因为保卫工作不单单是保卫金库安全,而且还有综合治理,风险防范,安全管理等工作)。

2、保卫部门战斗积极性高,战斗精神旺盛。

3、思想稳定,工作态度端正。

4、保卫部门内部竞争评比性强,工作任务完成好。

5、有利于队伍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

篇3:基层央行道德风险浅析

一、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带来不同思想观念的碰撞、融合与争斗,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明显变化,一些传统的是非曲直利益得失,尊卑荣辱等判断标准也明显被扭曲,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表现的比较明显,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滋长,基层行员工并非生活在“真空”里,或多或少都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有的员工心理的天平逐渐被不良思潮和商品经济的大潮冲击得失去重心,恰恰少数单位负责人不能清醒地意识和重视这种社会现象对职工的影响,在具体工作中偏重业务,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口头,流于形式,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干部职工的政治观念和法制观念有所淡化,滋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自由主义,利益追求代替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须知利益的追求是基于现实的基础上的,如果超过现实这个基础,追求不是落空就是会引发出脱离现实的行为,思想脱离实际的追求,就产生了道德风险。二是教育不扎实,古人说“德教为先”“修身为本”,一些单位存在重业务轻道德教育的思想,认为业务工作是实的,思想教育是虚的,教育不重视、不主动、不得力,好人主义盛行,对职工疏于教育,疏于管理,该批评的不批评,该处理的不及时处理,错失了许多最佳的教育机会,基层央行的职能是一种特殊职能,履行着人民币发行、国家金库管理、支付结算、信息安全等主要职责,如果缺乏修养,道德缺失,必然会产生道德风险。三是一些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执行制度施之于软,施之于宽或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现象,不按业务规定和操作程序办事,工作中图方便、图省事,随意性大,在管理时情大于法,以信任代替制度;有的不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家长制作风严重,个人说了算;有的选人用人,重才轻德,使用的干部带病提拔。四是监督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第一,不要监督,认为自己不需要监督,甚至对监督有一种逆反心理,认为谁监督自己就是跟自己过不去,自觉不自觉的抵制监督。第二,不会监督,有的基层干部职工把监督仅仅看成是别人的事,是上级领导的事,与自己无关。第三,不敢监督,下级对上级不敢监督,怕穿小鞋,对自己不利,同级之间不愿监督,怕伤感情,影响团结,不好相处。

二、道德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强化对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筑起思想道德防线

基层行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坚持每周学习制度,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中,坚持“一把手”亲自抓,一般人抓“两手”的工作方针。要针对职工具体情况,强化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注重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心、意志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和价值观,提升干部职工职业操守和风险意识,充分发挥基层党、政、工、团职能,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展思想道德,反腐倡廉,普法,规章制度教育,形成一个树正气、杀歪风、压邪气的良好氛围,增强干部职工的“防疫”本领,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筑牢坚实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抓重点、抓关键人、抓关键岗位

基层行领导班子在防范道德风险时要抓住关键人员关键岗位,而这些重点又集中在“管钱、管人、管物”环节上。一是要重点检查岗位和操作环节是否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覆盖,各项业务是否有详细的操作规程和细则,规章制度的执行是否到位有效,这些关键岗位都是道德风险易产生的高发区。二是要提高认识,真正解决实际工作中重业务轻管理,“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强化内部管理,注重制度建设,规范干部职工业务操作行为,对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现象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使依法办事、按章办事成为全行职工的工作习惯。三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事项必须经集体研究,不能个人说了算。四是要严格执行要害岗位人员轮岗和强行休假制度,防止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所产生的道德风险。

(三)强化内部监督,筑牢道德风险防线

篇4:浅析基层央行后勤保障工作

所谓科学意识,就是要有进一步推进管理科学化,注重科学性的自觉。有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推进管理科学化,首先要有科学规范的制度,要根据央行后勤保障工作的实际,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加强标准建设,做到用制度和标准规范保障行为。其次是要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管理技术,切实提高资产资金使用效益,降低机关运行成本。三是学会“弹钢琴”。后勤保障工作纷杂琐碎,涵盖面较广,且任何工作均有时效性,有的工作甚至需要“提前量”处理,从某种角度讲,超出合理的时效,工作将变得毫无意义。所以后勤保障工作者,切忌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切实做到办事果断、及时、合理、科学、有序。

所谓创新意识,就是要求基层央行后勤保障工作者,根据社会和央行事业发展的需要,具有强烈的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实践证明,创造动机是创造活的动力所在,他能推动和激励后勤保障工作者进行创造性活动;创造兴趣则是促使央行后勤保障工作者积极探求创新的心理倾向;创造情感是引起、推进乃至完成创造的心理因素,只有具有正确的创造情感才能使创造成功;而创造意志就是在创造中克服困难,冲破阻碍的心理因素。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改革央行基层行机关后勤保障体制、创新服务模式,是摆在当前基层央行后勤服务管理部门和人员面前的一项迫切而十分重要的任务,树立创新意识,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中,我们所在的宝鸡市中心支行及辖内支行,相继严格实行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减少陪同、简化接待;精简会议,精简文件简报;严禁用公款相互走访、送礼、宴请拜年;严禁违反规定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严禁滥发钱物,讲排场、比阔气,搞铺张浪费;严禁组织和参与赌博活动活动及实行节假日公车封存等一系列新的制度,并注重在后勤保障管理部门形成清正廉洁的工作氛围,如经常性开展廉政教育、警示教育,评选身边的廉政典型、“节能减排能手”,建立“廉政示范岗”等。

所谓服务意识,首先是要爱岗敬业;其次是具备后勤保障工作者应有的技能;再是具有热情、主动、耐心地服务。以上三点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爱岗敬业是前提,只有热爱后勤保障工作,才能干方百计学习钻研后勤保障工作的知识与技能,并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主动性,投入到后勤保障工作中去;甚至为了后勤保障工作,牺牲局部或个人利益。如2008年“5.12”地震中,我们风县支行遭遇到自成立以来从未遇过的灾难:家属区围墙倒塌,家属楼、职工单身楼大面积断裂,楼体明显倾斜,水管爆裂,电路损坏,墙体裂缝随处可见,职工家中的电器、家具等损毁严重,全行损失达200多万元。支行后勤在救灾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首先确保业务工作一刻也不能停止,迅速建起了“临时办公点”,及时组织票据交换、资金清算,率先在全国人行系统直拨救灾资金1494万元,西安分行《国库情况反映》和总行《国库应急管理工作动态》相继刊登了支行的做法,并得到总、分行领导的充分肯定,西安分行一位副行长还题词勉励“看似寻常实崎倔、成如容易却艰辛”;同时用塑料布、彩条布等材料冒雨连夜搭建了防震棚,使全行80多位职工和亲属得到了妥善安置。一位分担支行后勤保障工作的同志与大家一起,废寝忘食地工作了两天,及时搭建起“临时办公点”、防震棚和职工临时食堂,为了给防震棚遮风挡雨,他想起了家里刚买的门帘,这时,他才猛然想起瘫痪在床的父亲和年事己高的母亲。这才悄悄找了几位朋友,为父母搭建了防震篷。

团结协作是一个团队致胜的法宝,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后勤保障工作业务项目繁杂,涉及范围广,与全行各项工作及每位职工的工作、生活都息息相关。同时又与社会有着蜜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协作意识是央行后勤保障工作的应有之意,也是央行后勤保障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养。实践证明,要搞好央行后勤保障工作,既要协调好本单位部门间的关系,又要协调好本单位所有职工的关系,还要有与当地党委、政府和部门及有关社会组织协作共事的意识和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几乎与社会的每项协作,不仅仅是央行后勤保障工作者个人协作意识和能力的展现,更是央行“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的“十字”行风和“热爱央行、忠于职守、秉公执法、清正廉洁、文明服务”的职业理念等央行精神的展现。比如5.12大地震中,我们风县支行职工,在搞好自身抗震救灾的同时,积极与地方协作,有的冒着余震频发、山体滑坡的危险,到边远乡镇,调查灾情,指导灾民抗震救灾;有的每天夜晚挨家挨户动员居民撤离房屋避险,直到晚上两、三点钟才休息。由于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团队精神和突出贡献,支行不仅受到县委、政府表彰,还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篇5:基层央行财务工作管理转型研究

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在央行履行职能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近年来,人民银行数据集中化趋势明显,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简称TCBS)、第二代支付系统相继上线运行,特别是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简称ACS)的上线运行,这表明会计财务职能重心正逐渐由基本核算转向管理型。面对数据集中化带给人民银行会计工作全方位、深层次、高强度的影响,如何将基层央行财务工作重心推向更高层次是个值得深思的课题,笔者将从数据集中化对会计财务的影响、会计转型面临的难题及对策加以阐述。

一、数据集中化对基层人民银行会计工作的影响

人民银行的会计核算系统先后经历了计算机单机版核算、会计核算“四集中”和ABS系统,以及近年来在全国相继上线运行的ACS系统。随着ACS系统在全国各地的上线,将实现人民银行会计核算数据全国集中、形成全国人民银行系统“一本帐”,必将对基层人民银行产生深层次、全方位的影响,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1、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发生变化

从单机版核算到现在的ACS系统,全国人民银行系统的业务数据和信息资源将实现全国集中、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会计核算业务处理由业务处理中心集中完成,实现会计核算扁平化管理。基层人民银行实际上已成为分布在不同区域的业务延伸柜台,其账务处理的独立性将被彻底颠覆,会计业务剥离至总行业务处理中心,分支行网点只需保留少量人员负责完成凭证受理审核和影像扫描。这种前后台分离的模式最终将现行的ABS全国341本账改造为ACS全国一本账。

2、人员分配集约化

ACS系统上线后,地市中心支行取消了综合柜和联行柜,会计核算中心成为单纯的前台网点;县支行只需设置业务受理岗和网点主管岗两个岗位。岗位设置的精简,不仅减少了对人员的刚性需求,有助于化解基层央行因会计人员数量不足、岗位业务量不均衡等原因所致的兼岗过多、违规兼岗等各类风险,提升会计人员轮岗、强制休假等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而且增强了基层央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灵活性,缓解了基层央行人员紧张的状况,有利于基层央行全面高效履职。

3、人员要求趋于多样化

数据大集中后,基层央行不再负责基本的账务处理,以记账和控制为主的传统会计核算地位相对减弱,会计工作将逐渐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ACS系统上线后,基层人民银行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也将趋于多样化。一方面,业务流程的整体改变使得大量的会计核算人员成为办理柜台业务的一般操作人员,从事日常的业务受理、凭证扫描等基础性工作。办理业务时,会计操作人员无需掌握所有业务的处理流程和具体的记账方法,只需在完成柜面审核后将规定的原始信息,通过后台传送至全国业务处理中心集中进行账务处理。另一方面,会计工作的重心调整对基层行会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管理人员不单是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人员,而且还是会计管理转型型人才,需要转变为具有较高水准的业务分析师、财务技术专家,能够提供较高质量且反应周期短的会计信息作为行领导决策的参考依据。

二、会计财务转型面临的挑战

1、日常操作型事务影响会计财务管理效能

目前,基层央行会计营业部门普遍只有5至7人,既要保证日常的财务核算、支付结算、会计核算和反洗钱、国库、货金报表等业务,又肩负着辖内金融机构支付结算、反洗钱、国库经收处、人民币收付等业务检查、指导等工作,每个人都是身兼数岗,甚至部分岗位1人应对多个上级行科室,日常工作量早已是超负荷。若遇到人员检查或出差借调等情况,会计人手就尤显捉襟见肘。虽然ACS系统的上线相对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量,但是新系统上线还需要一定的磨合期,为减少其业务风险,会计人员势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核对其日常业务。因此,日常操作型事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基层行会计财务管理效能的提升。

2、人员结构不合理影响整体的会计运作效能

一直以来基层央行普遍认为会计财务工作是基础性工作,主要从事会计数据的核算、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信息披露的工作。正因如此,基层行在人员结构调整上,很少考虑人员专业素质与岗位搭配问题,只是寻求部门人员结构均匀化。同时,部分基层行十多年未增加新人员,会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反应能力减退,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相对困难,影响了会计核算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随着核算体系的数据集中化快速发展,新业务的多元化、电子化及会计管理的趋势变化对会计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给会计工作管理转型带来挑战。

3、缺乏转型意识影响会计转型进度

目前,基层央行会计财务部门主要侧重于记账、报表、日常核算及支付结算和反洗钱监督管理工作,对各金融机构会计制度执行情况和监督检查工作及日常分析研究工作往往不够重视,对金融机构会计监督管理流于形式,或者根本没有参与管理,相当部分基层行会计部门和人员认为只要做好本行的会计日常核算就可以了,这些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层行会计转型工作的推进和加强。

三、积极推进会计财务管理转型工作

1、构建风险评价体系,真正达到“大会计”管理目的 实施“大会计”管理,其目的应确保人民银行的财产和资金安全,提高人民银行的会计核算质量。因此,会计部门作为人民银行的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牵头管理、组织协调作用,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质量控制和风险评价体系。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高低,评估会计风险的大小。制定会计核算业务质量评价指标,确定各个指标的风险权重,由事后监督中心依据每日的监督结果进行质量打分和风险评估,按旬上报会计部门,出现重大风险及时上报。会计部门依据风险评估结果,掌握人民银行的会计核算质量和风险变化情况,调查分析原因,对会计核算部门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向本行领导和上级会计部门汇报,同时实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促进会计核算质量的提高,进而达到切实维护财产和资金安全的目的。

2、注重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会计人才是会计事业发展的基石,成功转型就必须依赖于一支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基层行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和使用,帮助会计人员建立职业规划,为会计人员提供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持续开展会计专业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特别是要根据分支机构会计队伍的现状,结合转型热点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另外,要开展人民银行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商业银行会计分析等专题培训,同时针对会计财务领域的新制度、新知识以及热点业务开展培训,拓宽基层央行会计人员视野,推进会计观念的更新,为会计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3、正确处理好财务预算和需求关系

预算与需求相生相伴,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过去的不能够改变的,但是未来的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当前形势,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牢固树立预算约束观念,一方面要增加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根据各项工作任务的性质和重要程度,统筹规划,精心测算,合理安排各项财务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要“算了再用”,而不能“用了再算”,避免预算执行的随意性,真正做到预算资金用得好、算得明。

4、开展财务管理绩效评价

人民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其财务收入只是履行社会职责的副产品,财务收入的多少并不体现基层央行履行职责的效果,财务收入与支出之间无法建立直接的因果关系。既然产出无法衡量,投入产出分析也无从谈起,基层央行的财务绩效只能体现在实现组织目标的经济性,即有效履行法定职责条件下财务资金的相对节约。会计财务部门要对各项费用的预算资金从计划、实施到结果进行全程监督并进行分析评价,按预算计算成本,按成本分析效益,根据效益来衡量其财务管理实效,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管好、用好。同时,探索财务预算信息公开,实现费用支出的公开透明。(1)加强固定资产绩效管理

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是评价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从目前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绩效管理评价过程来看,绩效管理不够深入,大多仍停留在定性方式上,偏重于社会效益,较少运用定量手段,忽视经济效益。因此,要想加强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绩效管理的内容和目标;二是明确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组织管理部门。人民银行的固定资产综合管理部门为会计财务部门,为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真正结合,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建议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组织管理部门为会计财务部门,管理模式为会计财务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模式;三是明确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组织管理部门。人民银行的固定资产综合管理部门为会计财务部门,为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真正结合,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建议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组织管理部门为会计财务部门,管理模式为会计财务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模式。

(2)开展项目评价机制

篇6:浅析基层央行后勤保障工作

一、青年组织应该成为青年人的贴心人、引路人,急青年之所急,想青年之所想,做青年之所做的事情,只有这样

才能把青年凝聚在自己的周围。一是要切实服务于青年的成长与成才。成长与成才是青年职工的第一需求,青年组织要积极参与党组织各项青年培训计划的实施,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重在组织、引导青年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考试及再教育、成人教育等,使其成为促进青年成才的重要媒介和基地、使其充分信任和依赖。二是青年组织的工作任务、目标要密切与党组织的中心工作相结合,并有效地服务于或有益于金融中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年工作溶于核心工作,使青年人的才华得以施展受到重视,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机会。三是组织活动要新颖,要有特点,具有时代气息。青年人好新、好奇、好动,精于热情、长于实践,只有充分发挥其长处克服其缺点,才能调动起其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牢牢把握青年的思想脉搏,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可行性和认同性,务求实效。作为基层央行党宣群工部门,尤其是党建负责青年工作部门要拓宽视野,开放空间,把好脉搏,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内容丰富,务求实效。一是学习形式要新颖,要贴近生活,内容要实在。做到讲身边的事,讲历史的事,讲前辈的事,让其对事物的发展有一个综合的认识,用历史的眼光打量周围的一切,形成一种辨证思维和逻辑思维,形成一种对事物的客观认识标准。二是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趣味性,对于一种观点、看法可以辩论,可以探讨,可以调研,可以纵横对比,从实践中求真知。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时候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方式,吸收知识丰富内涵。去革命老区感受红色教育,去发达地区感受现实教育,充分认识国情,充分认识生产力。

三、强化以党建带团建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党团青年组织之间活动和协调配合及信息平台。一是基层央行党组织应多方采取措施,带动青年组织的建设,在理论上给以指导,在组织人事上高度认识,在制度建设上充实完善,在活动中予以协调配合,在工作上鼓励勇于创新,保证人、财、物的到位。二是基层央行在实施每项金融工作和开展每项活动时,要将青年工作重视到位,布置到位、考核到位,总结到位和奖惩到位。三是要使青年组织成为党组织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真正打造一支素质强、水平高、业务精和纪律严的合格的青年干部队伍。

篇7:新形势下基层央行工会工作思考

随着中央银行职能的调整,基层中央银行将接受新的任务、承担新的职责、面临新的挑战。工会作为一个群众性组织,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要继续从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出发,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职工代言人和桥梁纽带作用,真正成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协调、组织和带领广大职工为推动中央银行事业的稳健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基层中央银行工会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工会组织作用的发挥,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一、目前基层中央银行工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会工作存在弱化趋势

基层央行对工会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如职工活动场所少,开展活动较少,工会组织形同虚设,特别是一部分工会组织在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排忧解难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出作用,以致被职工误解为可有可无。

(二)工会工作人员配备不整,兼职多,专职少

基层央行在机构设置上没有专门的工会部门,且工会工作人员多数都是兼职。按照人民银行新的“三定”方案,基层行不再设专职工会主席,在人员配备上,也往往把能力强、素质高的人员放在具体业务岗位上。

(三)、民主管理模式易流于形式

一是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存在不规范现象,如:部分基层行未能按时召开或虽已召开但会议质量不高,仓促应付,会议日程也形式化,按部就班地做报告,对实质问题一带而过或根本不提;二是职工参政议政意识不强,出现了只顾埋头钻研业务,不积极参与行务管理现象;三是基层行对职工的提案解答有时过于牵强,未能完全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声。

(四)工会组织未能及时做好职工思想工作,职工思想不稳定

一是监管职能分离后,部分职工心理失落,心存疑惑,对基层央行的存留问题反映过于敏感;二是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三是部分职工思想懈怠,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责任心不强。

(五)“职工之家”作用发挥不大

一是建家活动的内容、方法陈旧,缺乏吸引力,难以满足职工的需求,参加活动的人少;二是工会干部专业性不强,缺少服务技能和组织协调能力;三是未能充分利用“职工之家”的便利条件,如各行的阅览室、健身房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效果不明显

由于工会干部受自身金融业务素质制约,在开展竞赛活动中做不到得心应手;部分工会干部组织竞赛意识不强,认为参加培训、比赛是业务部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懈怠于组织比赛;工会组织的比赛也往往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缺乏新意,难以发挥作用。

二、问题成因的分析及启示

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人民银行“条形”管理,基层央行往往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决策权,主动性不强;二是宣传力度不够,职工缺乏对工会职能的认识,甚至有人片面地认为工会工作是务虚的,搞摆设,走形式;三是人民银行各级行都有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保证上级有关政策的贯彻执行,也能相应地维护职工权利;四是基层央行受客观条件制约,如经费、人员结构等,有些预期目标难以实现;五是机构改革对基层央行冲击较大。

根据以上因素,笔者认为,基层行工会工作的重点、方式、方法都应该转变,旧的方法和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各行工会工作人员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承认和正视问题的客观存在性,逐步调整工作思路,改变陈旧的工作做法,重点从体制、意识、制度、人员等方面考虑和着手,切实解决好当前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改进基层中央银行工会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领导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重视工会工作,倡导民主风尚,不断拓展民主渠道,切实树立领导者的人格风范。只要领导带头,职工就有了向心力,工作就有了动力,各项工作也就有了保障。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强化民主管理

一是要根据形势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会制度,并狠抓落实;二是按照制度规定定期进行换届选举,及时地将那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广泛群众基础、责任心强的员工吸收到工会委员会中来,并尽可能地配备专职工会工作人员;三是开好职工代表大会,要将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如财务开支情况、奖惩办法、考核规定等提交大会审议;四是推行行务公开,认真倾听职工的意见建议,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五是培养职工参政议政的意识。

(三)强化教育,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抓好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围绕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贴近职工的思想实际,利用工会这个阵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爱岗敬业教育。二是抓好业务知识教育。加强对新业务、新技能的学习,与相关专业联合举办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职工业务技能,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三是抓好综合素质教育。按照总行提出的“五型”干部队伍建设目标,灌输先进的文化理念,对职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培训,切实做好基层央行人才培养工作,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

(四)理顺党政工关系,使工会工作有基础、有保障、有支持

党政工之间虽然工作侧重点不同,但工作方向和工作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要注重发挥党政工整体配合的优势,坚持既分清职责又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党政领导要关心和支持工会工作,工会要依靠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同时,工会又要支持和协助党组织和行政领导,激励广大职工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为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从而真正形成一种在工作上党组织总揽全局、行政领导具体实施、工会密切配合的齐抓共管局面。

(七)以“职工之家”为载体,开展劳动竞赛和寓教于乐的活动

要结合当前形势,持续深入地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活动,工会可以配合有关部门,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大技术练兵力度,提高干部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创先争优意识。在组织职工开展活动时,不要总是“老三样”,应该深入社会、深入社区,结合基层央行实际,组织送金融下乡、金融知识宣传、环保春游等易于实施、富于情趣、健康向上、具有感召力的活动,做到既能活跃机关工作气氛,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又能陶冶员工情操。

(八)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反映问题、提出建议

基层央行工会要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现的情况及时向上级行及本单位党政部门反映,供决策参考。上级及党政部门要加强指导督促,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同时,上级行开展工作时要尽可能兼顾基层央行实际,充分调动基层央行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共同推动央行事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中央银行改革的逐步深入,部分职工明显有了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工会组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做为工会组织如何为职工解除后顾之忧,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让职工全身心投入到改革中去,缓解工作压力,成为新时期工会组织的新课题。

一、要树立创新工作意识

工会组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工会领导要有不断创新的工作意识。就是说,工会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要不断探索新思路,适应新时期工会工作需要,积极研究探索新时期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积极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广大职工凝聚在党委(组)的周围,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开展一些以人性化为主线的关怀工作,把工作尽量做到职工的心坎上,比如:职工过生日可以送一个鲜花篮,让职工在祝福声中在年轮上写满关爱。职工患病住院可以由工会人员陪护,一边做些力所能及的陪护工作,一边做好患病职工的思想工作,缓解职工思想压力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真正让我们工会干部做起来难度就大了。工会干部要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当职工家里有事真正需要我们工会的时候,工会是否能够履行职责,这是密切工会同职工(会员)关系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工会真正办成“职工之家”。

二、要树立维权意识

近几年,职工代表大会在央行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这不能不说是履行党(工会)赋予职工(会员)参政议政权利的真实写照,但职代会能否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却值得商榷。工会组织要从工会自身的性质和肩负职责的实际需要出发,进一步突出维权,在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途径、制度、机制上开拓创新,比如:在职代会征集提案时,能否不加任何限制,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如实展现职工所想所思,如实解答职工关于维护合法权益提案,不避重就轻,这是考验一个党委(工会)是否真正为职工着想的分水岭。如果把职代会当作一个形式来开,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这也是新时期做好工会工作需要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三、要树立全局观念意识

工会组织作为党委的参谋与助手,要多想、多干、多协调,工会领导要高瞻远瞩,放眼全局,不能万事开头先替自己打算,不能固守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闭门造车,要真正从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积极的去思考去对待和把握,找准自己的位置的同时找准工作点,不能想当然,也不能片面随意地做出决定,既要当好党委与职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又要为党委与职工之间建立一个经常性对话的平台,让党委与职工的答复或意见得到沟通,实现双方共赢,把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地团结在党委(组)的周围,树立党委(组)的威信的同时,又把职工的想法和愿望表达出来,体现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真正履行职责,做到让党委满意、职工满意、工会满意。

四、要树立服务意识

要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还要树立服务意识。如果把我们的中央银行工会比作是一个职工之家的话,那么党委(组)无疑是这个家庭的家长,工会的角色应该是这个家庭的服务员。这个家庭的氛围如何,完全取决于服务员的服务质量。也恰恰是这个服务质量,决定着党委(家长)在职工心中的威信的高低。工会工作是全行性的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我们工会组织要多想、多做,敢想、敢做,不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努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篇8:浅析基层央行内审电算化

一、内审现状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已被广泛应用于央行的各项业务之中。然而, 人民银行现行的审计手段大部分仍是手工操作, 工作量大且效率不高, 其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金融业务电子化的要求。

(一) 内审时大都绕过计算机开展审计。现场审

计人员不审查机内程序和文件, 只审查输入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原始文件和打印出的业务账簿、报表等有形资料, 而不对储存在软盘或硬盘上的业务数据库等无形资料进行审计, 因此, 具有片面性。同时, 审计对象也受到计算机操作人员的限制, 后者完全可以只提供他们愿意被审查的信息, 其他敏感性信息则极有可能被人为掩藏。由于审计人员处于被动地位, 因此难以获取充足的审计证据。

(二) 内审手段滞后于人民银行内控制度的变化。

随着人民银行金融电子化的不断发展, 人行内部控制机制在不断更新, 原来机械僵化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由计算机代替手工完成的业务运行系统操作过程的系统性、严密性和完整性的提高, 业务部门各重要岗位、各业务环节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的形成, 标志着一种贯穿于核算与监督全过程的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动态内控机制逐步形成。这种动态内控机制的形成, 必然要求有相应的更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与之相适应。

(三) 内审时依靠计算机辅助审计程度低。

所谓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将计算机作为辅助审计工具, 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各种经济活动及其计算机应用系统实施的审计。当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要采用通用的办公自动化软件 (如WPS、OFFICE等) 进行审计文档管理, 如运用Word字处理软件编制审计计划、审计总结、审计报告等综合类底稿, 运用Excel制表软件进行试算平衡、编制审定会计报表等。这些做法规范程度较低, 缺乏系统性, 难以做到各底稿间的有机连接, 尤其是难以做到与被审单位或部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连接, 以直接获取审计所需数据;二是即便有极少部分单位已开发使用专业审计软件, 但仍停留在浅层次和局部上。同时, 由于人民银行各部门之间的业务软件基本上是服务外包, 独成体系, 各自使用不同的数据库, 且没有留出数据通道, 这也给开发系统的、综合的计算机审计软件造成较大困难。

(四) 审计人员队伍业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缺乏。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内审队伍中, 熟悉单项业务的人员较多, 具有综合素质的人员较少;二是熟悉传统会计业务的人员较多, 掌握人民银行新业务的较少;三是熟悉传统操作技术的人员较多, 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的人员较少 (更何况在县支行, 内审人员仅有一个且大都是兼职的, 往往分身乏术) 。

二、对策建议

(一) 内审电算化, 提高审计质量。

可综合利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程序的审计方法、数据文件的审计方法和内部控制的审计方法, 即测试数据法、并行模拟法、嵌入审计程序法、代码比较法、程序解析法、受控处理法等, 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充分运用于人民银行内审中。这样一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二可以帮助内审人员扩展审计范围, 即对有形资料和无形资料都可以进行审计, 从而提高审计的广度和深度。

(二) 加强对审计档案资料的管理。

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加强对审计档案资料的管理, 如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事实确认书、内审初步意见、审计报告、审计结果、处理意见等资料可由计算机协助处理, 并通过电子检索功能, 方便日后查询及调阅, 同时也为人民银行内审档案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

(三) 加大内审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力度,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一方面, 可编制出专业内审应用软件并加以推广, 内审部门可以利用该审计软件对央行业务进行辅助审计, 直接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作出正确判断;另一方面, 可在央行业务系统中嵌入预置的审计程序, 内审人员提前参与业务系统的开发、验收工作, 同时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审计程序预置或嵌入到业务系统当中, 用来即时鉴别出特定的或程序无法识别但需要审计人员判断的业务事项, 并把它们复制到审计人员的文件中, 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效率, 降低审计风险。

(四) 开展非现场审计电算化, 实现适时动态监督。

当前基层央行内审采取以现场审计为主、非现场审计为辅的方式。但随着金融电子化向纵深发展, 世界性金融危机及无处不在的国内外金融风险也给我们敲响警钟:现有的审计方式已不能适应人民银行各项业务的要求, 必须走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并重的电算化之路。通过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 针对人民银行各项业务, 开发出相应的非现场审计应用软件, 以顺应人民银行金融业务电子化发展的需要, 实现实时动态监督。

(五) 加强内审人员的金融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培训, 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要对内审岗位业务、内部审计准则与实务、央行新业务、内审如何面对新形势等方面的理论与实务知识及计算机技术进行培训;二是要增强内审人员的相对流动性, 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 注意把素质高、业务强的人员安排到内审部门;三是要对内审人员定期培训, 保持内审队伍的精干与业务活动的同步性。

总之, 基层央行内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最终确保其内部工作规范有序, 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乃至达到零风险。因此, 我们相信通过内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 可极大地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降低审计风险, 最终促进基层央行各职能部门更好地履责和业务创新。

摘要:内审部门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它的工作范围大, 几乎包含人民银行的所有工作, 而要完成“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的重任, 就必须与时俱进, 大力提高内审质量和工作效率。本文通过对当前基层央行内审的现状分析, 提出加快内审电算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基层央行,内部审计,电算化

参考文献

[1]陈伟, 张金城.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蔡秀英.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时代经贸, 2008.

篇9:浅析基层央行后勤保障工作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会计差错率不减反增。

基层央行事后监督中心的检查情况通报指出,由于大额支付系统的上线运行,被监督单位的业务量有所下降,但这种量的下降并没有带来质的提高,会计差错率与大额支付系统上线前相比增加约百分之二十,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差错:第一,会计政策使用上的差错。如缴存款范围、计息利率变动未按文件要求计算;贷款卡片到期未按要求转逾期;第二,会计记账的差错。主要表现为已实现的会计账务漏记、重记、错记三种形式。第三,其他差错。如外来凭证、记账凭证填制不规范;登记簿错登、漏登、硬性涂改;表外科目使用、管理有误。

2.会计对账有章不循。

账务核对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分为内部账务核对和外部账务核对。实际工作中,由于账务核对简单枯燥,复核、检查辅导和会计主管没有切实履行账务核对审查工作,未能及时发现差错并更正,以至发生出柜差错、出科(室)差错、出省差错。内部账务核对存在的问题:每日业务终了没有将发行基金、发行基金往来与发行部门进行核对;没有将重要空白凭证进行账实核对。外部账务核对存在的问题:发送和收回对账回单不及时,未按要求完成核对签章;上门对账没有逐笔勾对发生额。

3.会计分析有量无质。

会计分析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深化,发挥会计反映和监督作用,参与经营决策,加强资金管理,实现金融宏观控制和微观服务的重要方面。但会计人员对会计分析的目标、范围、内容、程序和方法等缺乏了解和掌握,分析起来没有清晰的轮廓,找不到准确的方向,分不清主次,千篇一律。会计分析普遍存在标准不一、方法狭窄、内容单调等问题,且上级行对会计分析没有考核制度,或者只考核完成情况不考核质量效果,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会计分析质量。

4.异地检查口径不一。

会计检查是会计核算的监督和提高,以检查辅导来带动会计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大区分行和省会中支的会计、内审、营业部门对地(市)中心支行的会计检查工作分别进行组织实施,各制定了相应的检查制度、办法、方案、细则,但缺乏权威性的统一检查标准,给基层行会计规范化管理的连续性和制度执行的统一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跨省交叉检查工作中,有些检查人员因被检查行的作法与其本地作法不一致,认为被检查行工作不符合制度、要求,被检查行在遵照检查整改的同时,也影响了争先创优的方向感和工作创新的积极性。

二、造成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软化的原因

1.对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不足。

从实际情况来看,个别领导和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管理重要性在认识上存在着思维误区。主要表现为:一是局限于传统观念,会计工作满足于账平表对,资金不出现问题,缺乏对本单位会计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未能有效发挥会计分析、反映、监管作用。二是认为会计核算系统和大额支付系统将大部分业务处理流程接手,柜面会计业务只是简单操作,把会计业务熟练的人员充实其他部门不会影响什么,因而架空会计部门的整体实力,影响会计核算工作质量。三是认为会计业务简单操作不会出问题,相信他人比相信自己要多,应由自己把关的环节放松,导致自查检查流于形式,会计差错经多人签章后仍未能发现和更正。

2.系统培训不够且主观能动性不强。

根據人总行《进一步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若干规定》要求,“准备从事会计工作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在岗会计人员每年的培训时间不得少于二周”。由于受条件制约,普遍存在培训力度不够,培训不系统的问题,直接导致会计人员业务知识陈旧,更新较慢。同时,有些会计人员文化水平,学历层次较低,又没有注意继续深造,理不清科目、帐薄、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有一些会计人员虽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长期忽视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新的会计法规,总按自己的习惯进行账务处理,因此,对于一些新出台的会计制度及核算要求不了解。此外,还有一些会计人员尽管对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规定有所了解,但是因缺乏应有职业道德素质,不认真执行制度,不按规定去做,工作贪图简单,降低自己的工作标准,而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

3.缺乏对会计人员奖惩激励考核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中规定,“会计人员坚持原则、忠于职守,避免重大资金损失或工作长期无差错的,应给予表扬和奖励”。而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会计部门没有建立会计人员奖惩实施细则,缺乏针对会计人员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工作质量考核办法,对工作长期无差错的会计人员没奖励,而对一般会计差错率较高的会计人员也没有惩罚,干好干坏一个样。长期枯燥且无动力的会计工作,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自然得不到保证。

4.检查人员对制度执行的理解程度不同。

由于缺乏权威性的统一检查标准,会计检查人员对制度执行的理解程度不同,在检查时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行为判断就存在偏差。加上有的检查人员凭自己原来传统的会计核算操作经验,没严格按现行制度办法来规范指导会计人员的业务行为,使检查的权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工作质量就很难达到予期效果。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1.奖罚并举,强化管理。

制订会计人员业务考核和奖惩实施细则,对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会计岗位责任制作出明确规定,把会计制度、任务和工作职责具体分解到会计部门的各个柜组和岗位,落实到具体经办人员,各司其职,对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严明的奖

惩措施,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严格执行制度、且无任何风险事故者要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不严格执行制度和操作规程者要给予严厉的处罚,造成风险损失或重大责任事故者要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经济责任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一般性差错率较高的个人进行批评处罚,不适应岗位工作的要进行岗位轮换。

2.系统培训,增强素质。

根据人总行《进一步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若干规定》的要求建立系统的上岗培训制度和后续教育制度,真正将学习就是福利体现到会计人员培训制度上,确保每个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都真正具备从业能力,达到从业资格标准,做到持证上岗。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稳定会计人员队伍。对会计人员要进行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制方面的学习,使思想觉悟得到大幅度提高,以高度的责任心促使自已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提高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的自觉性。二是加强《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等金融法律法规知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提高履行会计职能能力。三是加强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大额和小额支付系统的系统培训,稳定充实现有会计队伍,使他们尽快适应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壮大会计队伍力量。 四是在强调会计人员自学成才的同时,采用以会代训,举办培训班,会计综合业务测试及岗位练兵等形式,在基层行形成人人钻研业务,人人为资金安全负责的良好氛围。

3.准确定位,有效分析。

将会计分析定位为中央银行一个重要的调研活动,由总行编发《会计分析工作指南》进行规范,指明会计分析的目标和方向,指出会计分析是对会计报表体现的所有中央银行业务进行说明、阐述、判断和预测,是对涵盖会计业务领域的管理制度、方法、手段和措施进行评价和谋略。确定会计分析的数据对比口径、会计分析的方法、会计分析考核办法。通过规范和考核,促使会计人员在统一会计分析标准前提下,充分发挥写作技巧,切实履行会计分析职责,提升会计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基层央行履行职责所需信息的有效性,使会计分析成为基层央行开展金融服务和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参考。

4.统一标准,规范控制。

中央银行应本着精简、效能、实用的原则,制定和健全统一、全面的检查标准和《会计基础工作实施操作细则》,以便基层央行会计基础工作检查、自查和量化考核的执行,克服区域性检查标准之间冲突、权威弱化的现象。在人员设置、岗位制约、业务核算、监督检查、凭证传递、账务核对、登记簿设置等方面应重新给予明确的规范,使之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适应现行会计机构、会计业务的需求。督促会计人员全面落实各项制度,按照总行的统一规定处理会计业务,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合理设置兼职岗位,提高工作效率,逐步形成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内控机制。

篇10:浅析基层央行后勤保障工作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人民银行金融电子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金融电子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对加强金融宏观调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推进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基层央行,传导和实施货币政策,加强调查研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离不开科技工作的支持与投入。本文从科技工作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促进基层央行金融与科技的有效融合,切实提高履行各项职能的能力和水平。

问题:金融与科技工作有待于进一步融合近些年来,金融科技和金融业务的融合逐步深入,在金融科技的支持下各项金融业务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民银行一些基础业务逐步实现了电子化处理。特别近两三年来,征信系统、支付系统、票据影像系统等项目的推广应用大大促进和提高了人民银行开展宏观金融管理和金融服务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金融管理和金融业务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变化。特别是在基层人民银行的实际工作中,科技工作习惯于遵循上级行的安排布置,工作重心维持在保证计算机安全、维护系统稳定方面,面对金融工作新内涵、新变化,科技人员很少有精力去思考科技如何更好的服务于人民银行各项业务,对金融和科技的融合问题缺乏有效的思考和探索,科技工作和金融业务缺乏有效的融合。

(一)金融与科技知识的普及不协调

一是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思路不清,员工的科技素养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长期以来,多数的培训方式是照抄照搬式的本本式的培训方式,上级布置什么样的培训任务,就组织相对应的专业培训,而非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无针对性的开展培训,达不到培训目的,员工的科技素养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是在基层行对于会科技和懂金融的复合型人员培养力度上不够。金融与科技的有效结合,关键是在工作思维上要对金融业务的全盘掌握,同时要有科技的手段方法,两者合二为一时方能显示金融的作用与科技的力量。这在基层人民银行的实际业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各类培训专业非常强,缺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的培训思路。另外,由于岗位要求,科技人员和业务人员往往侧重于自我专业的学习,不重视其它专业知识的学习,这不利于各类人员的自我发展。

三是重视科技知识培训,不重视技术应用。近些年系统内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如上级行近几年选拔业务骨干集中培训科技专业知识,我们中支也组织了多次计算机应用知识培训,但培训后大家回到工作岗位仍然做着以前的工作,没有任何变化。最典型的案例是03年总行组织的计算机模块的培训和考试,其中主要内容有windows操作系统、word字处理、execl表格和powerpint幻灯片制作等内容,如果掌握培训内容,工作人员能独自处理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计算机问题。通过学习我中支系统绝大多数人都通过了考试,但现在,我们科技部门发现相当多的人仍然无法处理和应对日常的计算机故障。这些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业务人员缺乏足够的自信和对科技人员的信任,一方面也说明我们普及科技知识的思路需要改变,在提高全员的科技素养上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金融与科技应用的发展不均衡

人民银行电子化建设总体来说,基础业务系统应用日趋完善,如近几年来,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办公自动化、大、小额支付系统,票据影像系统等电子化业务的在系统内推广运行,极大的推进了央行各项业务发展,对促进经济良好的运行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不断,人民银行与社会各部门,经济实行等联系越来越紧密,对社会的宏观经济管理和金融服务职能的逐步加强。相对基础业务来说,人民银行在与其它部门信息共享、实时联机业务处理方面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民银行宏观金融管理和金融服务的效率。特别对于基层人民银行来说,各项主要业务都应用了总分行推广的各项业务系统,但这些业务系统只局限在资金清算、个人企业征信、财税库行横向联网几个方面,应用空间狭窄,电子化应用在纵向和横向上应用极不均衡,基层央行职能受到很大的制约。

(三)金融与科技工作的定位不统一

长期以来,“两张皮”问题还在影响我们的思维观念。由于金融业务和科技工作的必要分工,逐渐演变成僵化的业务和制度上的分割,使金融业务和科学技术成了“两张皮”,金融业务和科技在各自独立的发展,没有得到有效的结合。一方面,科学技术好象是象牙塔内的一件摆设,被束之高阁,另一方面金融业务

在渴望发展,渴望突破,但却只有望洋兴叹,束后无策。

由于业务分工和观念陈旧的原因,科技部门一直被认为是二线部门、内部服务部门,科技思路局限在科技基础管理、安全防护和系统运维的层面上,科技工作在思维定位上的被动造成了工作被动的局面,科技工作落后于央行实现宏观金融管理的发展需要。具体表现为先有业务需求,后有科技实施方案,科技被动地跟着业务走,造成业务系统缺乏统一的科技规划,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业务系统仅局限于解决某一项工作需要,而非着眼于整个工作的全方面。例如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只解决了国库业务会计核算这个问题,对于国科其它职能(如统计分析、收支月报等功能)只是通过层层补丁、增加接口软件来实现数据对接,系统设计缺乏统一的规划。

(四)金融与科技创新的机制不灵活

一是内部管理遵循上级行标准,内部管理缺乏灵活性。目前内控内管逐步加强,规章制度越来越完善。需要做的内部工作越来越多,这和基层行科技力量成着反比在增长。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县行,还是中支,在内控内管上,在规章制度制订或者在任务传达上都在无形中遵循总分行级标准,不能做到根据分支行业务情况和特点灵活制定规章制度。

二是工作安排和布置习惯于照抄照搬,科技工作缺乏特色。科技工作习惯于上传下达,工作标准和要求从上到下一层不变,对本职工作不做深入地研究思考,工作缺乏前瞻性和创造性,不能形成自身的科技特色。

三是考核机制缺乏科学性。一方面上级行对下级的的检查、考核标准严格,例如近些年,上级行组织的各种检查,拿出的参照标准均是总分行的相关制度和要求;另一方面,在科技创新方面,分支行标准不一,越是上层标准越高。基层行在对科技创新有想法,有思路,但由于分支行的角度限制和标准不同,按照上级行的创新要求,是否会被上级行认可最终是个问号,在考核中能否被加分是非常不确定的,按照现下流行的话是:与其辛苦去创新,不如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争取不被扣分,少被扣分。这种观点在科技人员少的分支行尤为突出。

对策:围绕央行职责,拓展思路,努力促进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当前我国经济建设进行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金融电子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一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金融业改革的深化对金融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科技进步持续推动金融体系专业化、多样化发展,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息息相关,在金融体系建设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新思想、新技术,加快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才能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的需要,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而对于基层央行来说,一方面要积极落实总分行科技规划,认真推广普及各项电子化业务;另一方面由于基层人民银行处在实施货币政策的最前沿,也是金融服务的最前沿,它接触的直接是各种经济金融实体和经济生活,因此在业务上具有无限的可延伸性,因此基层科技部门要以提高金融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中心任务,围绕央行职责,拓展思路,努力促进金融业务与科技技术的完美结合。

(一)注重员工科技素养的培养,同时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是要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现代金融领域的每一步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金融经验加上科学技术正是金融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对金融从业人材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业人员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以期发展成为能适应国际规范的、科技技术与经济管理业务紧密结合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在实际应用中复合型人才应该掌握以下一些方面的知识:一是金融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二是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包括数据库知识、网络知识、编程知识等;三是金融方面的业务知识。

二是理清培训思路,注意科技知识培训实效。首先要明确培训目的,将思路放在提高员工科技素养的上,通过系统的、全面科技知识培训,实实际际的提高电子应用水平;其次是明确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特别是实用的,易于掌握的知识;第三是要形式要多样,内容要生动。科技知识一般来说较为枯燥,如果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效果将大打折扣;第四是要学用结合,注意使用适当的方法,促进科技知识的实际应用,切实提高员工计算机应用水平。

(二)围绕央行职责,大力促进金融电子化在横向上发展

在加强人行内部纵向系统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同时,围绕人民银行的职能特点,根据业务应用情况,找准科技契入点,努力推进金融电子化应用水平。

一方面在全社会经济金融部门之间广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制订管理方法和规则标准,实现信息安全共享,发挥信息的最大的作用,为宏观金融管理提供有效的及时的依据;

二是对于规则的信息流制定有序的程序规则,编制实用高效的业务软件,通过联网各方的共同使用,达到业务数据实时处理,为各类决策层提供实行有效的数据,从而为提高社会经济金融工作效率作贡献。

三是由于基层人行处于经济金融的最前沿,其业务直接接触各经济金融部门,因此在与各单位数据交换上需求更为实际,而且不断完善的央行职能赋予了人民银行丰富的业务内涵,因此作为基层人民银行的科技部门,要围绕央行职能,根据业务需要,适时开发出具有特色的业务软件,为提升基层人民银行对外形象做出贡献。

(三)对科技工作重定位,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作为人行的一个职能部门,在承担人民银行系统科技管理工作和对内部科技服务的同时,同样还肩负着配合其它业务部门贯彻落实货币政策、提供金融服务,做好金融稳定工作的职责,科技部门的工作不仅要体现在内部管理和对内服务上,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体现在人民银行对外的职能和对外服务上,因此需要我们科技工作者要围绕人民银行的职能重新定位科技部门的职责,积极开拓思路,主动开展工作,用科技推动人民银行各项业务快速发展。

(四)积极探索新的科技工作机制,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

一是根据自身业务情况和业务特点,制定出符合自身业务需要的规章制度。最好的管理体制并不等同于严谨的规章制度,严格的结构,或是最时髦的名字。最好的管理体制意味着最好的管理者、管理方法和工作效率。在工作中,我们应该针对科技工作特点,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建立适合各级分支行自己特色的内控内管制度,让科技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二是根据上级工作布署和要求,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工作计划。对上级行下达各项任务、考核,深入地分析研究根据工作重点、要求,结合基层行的实际情况思考工作重心,特别是一些系统性工作,需要前瞻性和创造性研究和思考,并做制订详实的实施计划,而不能成为上传下达的二传手。

上一篇:倡导绿色生活文明你我先行作文下一篇:随笔文章推开心中的那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