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交流模式

2024-05-19

阅读交流模式(精选6篇)

篇1:阅读交流模式

阅读交流高一作文

打开书柜,第一本吸引我眼球的必定是它——《猫》

这本书里收录了著名作家老舍的一些名著,并且别出心裁的用我们对老舍最熟悉的一篇文章——《猫》来做书名,可真是十分特别呀!

翻开书页,书中精美的插图与清秀的文字,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再细细品读文字,他笔下的人、动植物写得多么生动,仿佛他们就在你眼前,是你亲自目睹了这一切。

在老舍的这么多作品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的那篇处女作——《小铃儿》。

这篇短篇小说以一个小孩做主人公,描写了小铃儿的家庭和校园生活,通过小学生稚气的行为,来展现他们的爱国热情,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民族意识,从而表达了老舍自己的态度。

这篇小说的情节虽简单,人物却个个个性鲜活,尤其是对小铃儿的`形象描写刻画得活灵活现。这篇文章老舍运用了纯正的北京口音进行的描写,没有太多的形容词汇,语言通俗、直白明了,对话也写得十分传神、生动。

这篇小说的爱国氛围很浓,具有批判性,注重国民劣根性的改造,立意于救国救民。让读者不禁被这股爱国情所感染了。

读完本文后,让我学会了新的写作方法:注重语言描写,努力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这样,你的文章就一定会取得好评的!

篇2:阅读交流模式

——索伦小学语文主题阅读交流材料

全国小学语文研究学会会长崔峦说:“进行主题阅读,这是语文教学的趋势,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场革命。”我校对于语文主题阅读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校对语文主题阅读的理解及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我校对语文主题阅读的认识。

主题阅读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受、理解、评价和鉴赏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注重学生语言的积淀、情感的体验及良好语感的形成,并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对阅读主题的把握能力,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读书,成为有思想的读者。

主题阅读教学实验要求我们在新课学习之前,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教师要设计切实有效的预习目标,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地预习。这样,老师在上课时,就会加快课本学习的步伐,缩减学习课文所用的课时。老师利用缩减的课时,在课堂上加大主题拓展阅读的容量,努力达到反三归一的效果。也就是说,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阅读与所学课文写法类似的文章。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进行感悟——悟其意、悟其情、悟其法;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进行积累——语言积累、思想情感积累、篇章样式积累等。语文课上,老师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学会做批注,学会写读书笔记,并养成习惯。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中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也通过自身的大量阅读,切实感悟到了语文的真谛。

其实,学生要想学好语文,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这要靠他们自身的多读多写来实现的。课堂上老师不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而是面面俱到讲个不休,这就剥夺了学生积累、感悟语言的机会,是背离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的。学生语文学科成绩的真正提升,也是通过大量的语言积累1 来实现的。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老师讲出来的,我们必须把讲练的时间压下来,把大部分课时还给学生进行阅读,进行读写交流评议。只要让学生浸泡在语言里,他们的语言思维就会得到滋养,不断膨胀,最终发展壮大。语文学到一定程度之后,有些东西是考不出来的,而阅读能力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参加乌市主题阅读研讨活动后的感受。

我们参与主题阅读课题研究的几所学校的相关教师,都参加了乌市的主题阅读研讨听课学习活动。我们听的这三节课,三位主讲老师都是以一篇带一篇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语文主题阅读学习的。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充分地预习,所以课堂上,老师不在为读通顺、读流利而费时。老师按事先的预设完成教学流程。同时,老师也特别注重学法的指导,注重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感悟,之后进行主题拓展阅读。听了这几节课,我的总体感受是:要想将语文主题阅读在课内得以实现,就必须缩减课时;要想缩减课时,就必须布置好学生的课前预习,而且要达到一定的预习效果。看来,抓好预习是实现语文主题阅读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三、我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我校的语文教学,老师主宰课堂的现象还很常见。每一篇精读课文,有些老师要花好几节课的时间来讲,讲得倒是细致全面,可是学生读书的机会少;一篇略读课文的教学,至少也得一课时完成。课堂上,部分老师提问多而琐碎,有的问题没有什么思考价值,却无端地剥夺了学生的读书时间。学生对课文尚且都没有读好,更谈不上课堂上的拓展阅读了。这种状况下,何谈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更谈不上学有所用了。一些语文老师,几乎还是把语文书当成课程的全部,每个单元的课文教学,用很多课时,才能把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讲读课文、做作业等流程实施完毕。很多语文老师,把大量的宝贵时间用在了让学生做各种练习题上,而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读教材之外,其他的阅读少之又少,课外阅读也缺乏实际的效果。可以说,老师们对学生的阅读没有真正给予重视,学生的课内外阅读2 量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这是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读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老师讲得再好,也代替不了学生自身的阅读。再说,语文教材选文再精,“营养再好”,课堂教学讲得再细,学生“消化再好”,如果不进行拓展阅读,对于需要145万字阅读量的小学生来说,最终也只能是“营养单一”、“营养不良”。

我校已经深深认识到了语文教学的弊端,也明白了语文教学的症结所在。

四、我校承担主题阅读这一课题前,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对于语文主题阅读,我们深入了解它是在2013年的上半年,当时我校有意识地查找了相关的资料。我们首先查到了李希贵关于主题阅读学习的一些文章,还选择一些作为集体业务学习的材料和大家共同学习。

2013年的下半年,我们学校任校长结合本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决定尝试单元整合式教学改革,为此,我们组织了多次教学研讨活动,并鼓励三——六年级学生自购配套的拓展阅读教材。

在研讨过程中,我校白洪霞老师从“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入手,设计了单元导读课、精读课、略读课、写字课、单元整理课等几种课型,分别做了研讨课。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在单元导读课前,白老师精心设计了预习单,让学生根据预习单进行预习。这样,学生就能够做到有目的地预习。学生完成预习单的过程,就是在整体感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的过程。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初步感知单元的知识点,并在课前解决了很多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在上课时,老师组织检查、汇报预习单,并将此作为重点,来了解学生哪些问题需要在课堂上解决,教师也就明确了哪些东西是学生要学的、想学的。事实证明,在学生汇报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想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都想和其他同学互通有无。学生在一种积极参与的情绪中投入学习,他们的自学能力、交流水平得到了提高,倾听意识得到了增强。学生的汇报过程,让老师深切地体会到学3 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精读课的教学,白老师选择了《鲸》这一课。在教学中,老师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于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说明方法虽然显得陌生,但是很重要,所以老师要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这些说明方法,这对学生日后学习这类文章很有帮助。在学完这一课后,老师让学生课外阅读了《同步拓展阅读》中关于鲸的文章,学生不但对鲸多了一些了解,同时,又进一步了解了一些说明方法。课下,老师还布置了小练笔《鲸的自述》。这样的学习,把读写结合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不错。

本单元略读课的教学,白老师选择了《假如没有灰尘》这一课。老师在本课教学中,用一篇略读课文带了两篇拓展阅读文章。课的开始,学生以汇报《鲸的自述》这一小练笔入手,然后老师要求学生打开同步拓展阅读中《灰尘的自述》一文,并出示阅读提纲,要求学生抓住阅读提示,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进行独立学习。接下来,老师让学生将在《灰尘的自述》中自主掌握的学法应用到课文《假如没有灰尘》的学习中去,并以完成表格的形式深入体会文章的写法。然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接下来,老师又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一文,将本节课的学法再次深化,学生对说明文的篇章结构以及说明文使用的方法都有了深入的理解。

本课的教学,老师注重训练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应用,并成功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习,从而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同时,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时点拨引导,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写字课的教学中,白老师将本单元需要掌握的字加以梳理,将写字课单独列出一课时,其实就是要在写字课中重点抓好难写或易出错的字的指导。学生经过这样一个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的练习书写的过程后,汉字书4 写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单元整理课上,与其说教师是在引领什么,还不如说学生想要什么。整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无论是小组合作背诵顺口溜,还是在课外阅读中找说明方法的应用;无论是学生的小练笔,还是读文的展示,都是在一种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完成的。学生很喜欢这种学习方法,每一位学生都将自己当做学习中的一员,以前那种置身事外的现象看不到了,以前那种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观望状态也没有了,我想这就是学生的一种积极投入学习的过程,是他们自身参与学习体验的过程。

在整个单元的教学研讨中,老师开始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预习、自学、合作、探究、批注等能力,同时要求老师对整个单元的训练点有整体的把握,从而能合理安排每一节课的内容。

我校通过单元整合的主题阅读方式进行语文教学,也就是要通过课内外大量阅读来学习语文的。每学一篇课文,老师都要求学生至少读一篇拓展阅读的内容。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们在尝试中摸索着,努力缩短教材中课文的授课时数,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拓展阅读。老师们对这种主题式阅读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真正的实效还有待于检验。

五、我校实现语文主题阅读的一些具体想法、做法。

在上学期,我们有幸承担了语文主题阅读的课题研究任务。我们发现,我校尝试的单元整合式教学,与主题式阅读异曲同工。这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落实课题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开始,我们在语文主题阅读上下大力气,努力通过让学生大量的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能达到有效。

为了主题式阅读这一课题的深入实施,我校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组织召开主题阅读学习的专题会议,把学校的思路、要求及时与大家交流,使老师们明确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并注意总结积累经验。二是要求语文老师结合每个单元的课文,确定好阅读主题,我们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本单元的主题进行。在拓展阅读时,我们更要结合这一主题来选择相关文章。

三是必须抓好、抓实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必须准备预习本。新课教学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题,提出具体明确的预习要求,让学生按要求自主预习课文,完成初读任务,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及反映本单元主题的具体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要严格要求,要让学生养成预习和自学的习惯。关于预习,刚开始学生不一定认真对待。不过只要老师布置好,严要求,注重检查指导,慢慢地,学生会做得越来越好的。

四是要精心备课,整合本单元内容,缩减课时,进行课内阅读。要实现语文主题阅读,加大课内阅读量是关键。我们的要求是:学生首先必须把课文读好,其次是针对不同年级,给学生推荐拓展阅读读物,进行扎实有效的课内拓展阅读。老师指导学生在课内阅读与本单元主题一致的文章,从而进一步习得读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主题阅读要向课堂要时间。我们把学生读书的时间首先安排在课内进行,狠抓课堂阅读的落实,就是要切实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老师的作用,重点体现在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和点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上。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大量阅读的时间从何而来?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对教材中课文的教学上必须节省时间。每一单元的教学,从琐碎的提问和讲解中走出来,把阅读带进课堂,把语文课真正还给学生。老师讲的东西越多,学生就越不能进行主题阅读。教师简简单单地教,教师的“懒惰”会给学生一根魔棒,一根引领他们走进语言艺术殿堂的魔棒。对于精读课文,老师从每一单元中挑选一篇富有代表性的课文进行精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实现与文本、教师、编者、学生间的平等对话,从中品味、欣赏蕴含在词语、句子背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训练,并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这篇课文担负着“以例悟法”的艰巨任务,起着举一6 反三的作用。

除一篇精读课文以外,单元内的其他几篇文章都可以作为略读课文,不必逐字逐句的探究,要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例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自学,起到反三归一的效果。学习时,学生可以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接下来,教师可采用阅读汇报、阅读检测、自由阅读、阅读欣赏等形式,强化本单元的阅读训练点,使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精读课与略读课的融合,既品词析句,又海量阅读。精读课上,落实了叶圣陶所说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略读课和拓展课上,落实了诗人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精读课上,体会情感并把“学语文”落实到位;略读课和拓展课上,突出训练重点,强化巩固,形成能力。精读课以例悟法;略读课和拓展课作为练习,依法自学。精读课和略读课好比阅读教学的两翼,紧密配合,缺一不可。

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的阅读兴趣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快餐书籍过渡到大师作品的盛宴,孩子们的能力就在老师的“放”中得到了锻炼,审美素养和能力也由此得到了提升,学生读书的胃口被调动起来了,语文课就会变得丰盈。

六、拥有并利用好主题阅读读物是关键。

关于主题阅读读物,我们最初的想法是让任课教师都行动起来,多方查找与本单元课文相类似的文章,传到教务处邮箱,教务处再进行编辑整理打印,提供给学生阅读。同时,我们还布置教师在假期里就着手去做。不过这种做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仅查找相关文章这一项,就要花费大量心血,真正做起来的确很困难。我们还想到把选好的文章利用大屏幕展示出来让学生读,这种做法有的老师做到了。

上学期和本学期的开学初,我们都推荐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购买同步拓展阅读读本了。上学期,学生人手一本本年级的同步拓展阅读读本。本学期,我校六年级语文老师推荐学生购买了《同步拓展阅读》,学生几乎人手7 一册了。三、四、五年级的语文老师也做了推荐,很多学生也买了相应的同步拓展阅读读物。

田发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深圳等地的主题阅读读本后,我们觉得还是这样读本最适合主题阅读课题的开展。于是,我们开始联系经销商,细致地了解读本的情况,又进一步与他们在乌市的代销商沟通,并责成我校附近的书店店主,让他们进一步洽谈,来购买深圳的主题阅读配套读物。我们让书店把书购进来,我们的老师推荐读物,让学生自己到书店去购买。不过,各年级的读本数量都不够。我校还给语文老师购置了读物,老师们对读物非常满意。目前,很多学生都购买了读物,但没有保证人手一册。老师在课堂上组织课内拓展阅读时,还要借助展台来展示文章。

篇3:高中语文阅读欣赏交流课模式探究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受“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启发,我们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欣赏,还要给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欣赏的交流的机会,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学会倾听和表达,这样既能巩固自己阅读欣赏的成果,还能取百家之长,补自己之不足。

二、阅读欣赏交流课的模式建构

1.阅读欣赏交流课采用的基本方法

在阅读欣赏交流课中我们采用“读、说、听、思、写”的基本方法。首先是“读”,阅读是交流的前提,没有学生自身对文本的阅读欣赏、感悟体验,就不能保证阅读交流的质量,阅读可放在课前解决;其次是“说”,说是输出,是表达,是小组互动和班级交流的保证,学生在组内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小组推举见解独到的同学参与全班交流;再次是“听”,听是输入,是领会,是学习,是在对文本基本理解基础上参与式的听,学生在听别人发言中与自己原有的理解碰撞,求同存异,不断提升阅读鉴赏层次,因此,“听”是阅读欣赏交流课的关键所在;还有就是“思”和“写”,“思”和“写”可以是“说”之前的准备,也可以是“听”之后的感受、记载、存储。

2.阅读欣赏交流课的基本模式

基本模式由两个板块组成,一是小组互动,一是班级交流。在组内活动板块小组成员各抒己见,交流自己个人的阅读感受,并逐渐形成统一话题,在此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鉴赏,然后确定小组发言代表,做好全班交流的准备。小组互动之后进入班级交流,班级交流可以采用同类比较、课堂辩论、小组竞赛、笔会交流等形式。组与组之间对文本理解如有相同点可进行比较竞赛,如有不同之处可进行课堂辩论,对课堂争论的焦点问题,或在课堂交流中遇到的新问题,可全班同时动笔,进行课堂笔会,然后自由发言。

3.阅读欣赏交流课中的师生状态

在阅读欣赏交流课中,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学生主动探究阅读欣赏点,主动交流、思考和感悟。而教师定位为主持人或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师主持下,小组互动和班级交流有序进行,遇疑难问题,教师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对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和争辩,并给予恰当的点评和梳理。

三、阅读欣赏交流课的着眼点

1.阅读欣赏交流课文本定位

阅读欣赏交流的文本可以来自学生课外自由阅读的书报杂志,也可以辅助高中语文教学的各类读本,比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读本、《高中语文阅读欣赏》、《新人文读本》、《新语文读本》等。当然因为学生课外自由阅读的文本较多较杂,不太适宜课堂形成激烈探讨的气氛,我们还是倾向于在高中语文辅助读本中选取文本,学生在课堂上可依据统一文本进行阅读欣赏交流,这样的课堂交流更有现实意义。

2.对选定文本进行阅读欣赏交流的着眼点

对选定文本进行阅读欣赏交流可主要集中于文本的脉络思路、表达技巧、语言特点、主题探讨等方面,另外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文本的个性感悟也是交流的重要方面。这样的阅读欣赏着眼点是通式,各种文体的文章都可以这样进行欣赏交流。当然,每篇文章都有其特色鲜明之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交流时可适当对文本特色鲜明的地方做重点探讨。

四、阅读欣赏交流课的意义和价值

《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冯·卡门也说过,与人交流讨论,只会丰富自己的思想,开拓自己的视野,纠正自己的失误,收获总会大于输出的。现在的生活处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一个人独自关注的信息毕竟有限,这就使得我们的语文阅读欣赏交流课有了存在的意义和必要。

毕淑敏说:“阅读是一种孤独。”这话没错,但阅读的感受一经分享,便不再孤独。学生通过分享将自己的智慧传给全组、全班,他们又从中分享了别人的智慧,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成了两种思想。”通过分享和交流,学生提升了能力,把握了信心,加深了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了课堂,他们不再是单纯的听众和观众,自己变成了舞台上表演的明星。快乐阅读、互动阅读、深度阅读,这是阅读欣赏交流课的价值。

五、阅读欣赏交流课案例呈现

《高中语文阅读欣赏》高二·上《寒冷的味道》阅读欣赏交流课流程:

1.开场白:《阅读,终生的承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

工作再忙也要谈书;

收入再少也要买书;

住处再挤也要藏书;

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

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

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让我们与书为伴,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2.教师在学生课前自主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提炼出三个鉴赏点供学生交流互动:

(1)艺术的语言(2)深刻的主题(3)独特的感悟

3.分组互动(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之一或三者兼顾各抒己见并形成统一意见)

4.全班交流(学生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1)艺术的语言

①第三节:“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眼下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

因为意见分歧,学生展开课堂辩论,老师要用殊途同归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者文句的意蕴。

②第十九节:“寒冷还会来的。”

③第十八节:“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④第五节:修辞

⑤第十三节:修辞

⑥第八节:细节描写

教师总结:无论是抽象化、哲理性的语言,还是形象化、生动性的语言,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转入对主题的探讨。

(2)深刻的主题

①全文寒冷的味道有好几种

②全文写法以小见大,由实到虚

③寒冷的表面意义和象征意义

④主题的概括:本文用大量的篇幅铺写寒冷带给“我”的刻骨铭心的疼痛以及由此产生的亢奋,表达了对寒冷日子的回忆和怀念;又由气候变暖但孩子却还在喊冷来表现出对意志弱化、生命品格下降的深切忧虑

学生的主题探讨没有一步到位,学生的发言真实地体现了探讨主题的渐进过程,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主题的概括。

(3)独特的感悟

有五个同学参与发言,有人谈自己对寒冷的体验,有人谈对社会的忧虑,有人谈人生需要挫折和磨难,等等。

5.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意韵深邃的散文,清丽平和的文字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一种博雅豁达的情怀。作者视野开阔,思想敏锐、构思缜密、哲理深刻。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题材,仿佛随手拈来,如叙家常,能从细小平常的事物中展现生活的本质。这种由小见大、由实到虚的写法,值得我们赏析和借鉴。

篇4:阅读交流模式

一、在交流中感悟,放飞个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感悟则是学生内心独特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首先是由于受到外在教材语言文字的刺激和影响而引起的,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激发了学生相应的情感,调动了学生过去在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在阅读交流中自我感悟、自我展示,形成了个性化的课堂。

例如,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利用课件展示:“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句子,想想该怎样读?(生读句子)

你认为该怎样读?为什么?

生1:我认为:“我”“妈妈”“叔叔阿姨”“全世界”要重点读,读响亮点,表述听见的人越来越多,真正让全世界都能听到这声音。

生2:读时要突出“和平”这两个字,这三个“和平”要读得越来越大声,这是爸爸的呼唤,也是我的呼唤。

……

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就以你们自己的见解去读好句子吧!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对文本进行了多角度、有创意的朗读,让学生从内心独特的心理体验中得到感悟,从而异彩纷呈,个性张扬。

二、在交流中质疑,倡导民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科学的本质是疑问,学生产生疑问才能学会思考,而主动质疑、学会思考、合作探究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机会,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提问,向课文质疑,并在质疑中引发探究。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一位学生质疑地提出:“父亲为什么不希望孩子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既好看又有用?”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请你们仔细读一读课文,你们就会找到满意的答案。

生1:因为父亲希望孩子们像花生那样,养成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精神。

生2:因为父亲喜欢花生那种乐于奉献、不求虚名的实用品格,看不惯爱炫耀的桃子、石榴、苹果。

生3:这是因为桃子、石榴、苹果虽然有用,但早早把果实“挂在枝头”了,像这样做人未免太轻浮了,不够稳重。

生4:“花生长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应立刻分辨出它们也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它是多么谦虚、多么的稳重啊!这样的人有一种内在的美,大家都会喜欢的。

……

师:同学们,你们的见解真棒!很有创见,有的甚至连老师都没有想到……

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朗读、自我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己的心声,产生自己的思想,促成了新的创造,这不是倡导民主的体现吗?

三、在交流中辩论,鼓励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适时创设一个学生自由议论、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发表个性化见解。辩论不失为一种探索学习的好方法。课堂争辩课深化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求异创新。

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师问:“我们细读课文后,想一想:父亲的评价更有利于巴迪的成长,还是母亲的评价更有利于巴迪的成长?”分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

正方:爸爸的评价更有利于巴迪的成长,他在受不了的痛苦中学着修改文章。

反方:妈妈的评价更有利于巴迪的成长,他在受不了的痛苦中学着修改文章。

正方:一味表扬,就会骄傲,不利于成长。

反方:巴迪才八岁,需要更多表扬,这样才能鼓励他,让他爱写诗。

正方:严师出高徒,鲁迅的父亲严厉教育鲁迅,才使鲁迅成为文学家。

反方:我过去不敢发言,老师鼓励我,我才敢发言了。

双方的小辩手围绕辩论的问题各抒己见,唇枪舌剑,从课内到课外,从书本到生活,旁征博引,巧舌如簧,妙语连珠,小观众们也按捺不住,不时加入进来补充理由,支持自己一方的观点,互不相让,在对话中获得了愉悦,获得了体验升华。

总之,个性化阅读顺应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体验和见解,开放了学生的主体潜能,满足了学生内在的需要,发展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阅读的能力,完善了学生的个性,促进了创新思维和素质的发展。

篇5:阅读交流会作文

首先是尚佳琪给我们介绍了《小王子》,并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受。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了《草地时钟》。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草地里生活着哪些植物和动物,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草地里的植物和动物一年四季各有什么奇异的变化。读过这本书,我知道了草地上的植物都是由根、茎、叶和花组成的,它们必须靠土壤、水分、阳光和空气才能够生长。我还认识了很多植物如:三叶草、雏菊等,还知道了很多动物生活习性。原来看似平凡的草地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只要我们认真去观察,就会发现草地里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后来刘德泰向我们介绍了《森林报(冬)》.崔一川向我们讲述了《窗边的小豆豆》,杜晨昱讲述了《变成小虫子也要在一起》,他们说得都不错。

大家讲完后,就开始换书了。我们互相借阅了图书如下:

尚佳琪 《窗边的小豆豆》

刘德泰 《森林报·冬》

盛泽西 《小王子》

杜晨昱 《草地时钟》

崔一川 《变成小虫子也要在一起》

最后我们商量了下一期的交流会时间、地点和主持人。时间定在2月25日下午3点,地点在刘德泰家,主持人为刘德泰,集合地点:戚城公园东门。

篇6:亲子阅读经验交流

太阳一班耿舒奕妈妈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和小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太阳一班小朋友耿舒奕的妈妈。很荣幸也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亲子阅读的经验。在这里,请允许我向临河二幼所有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是二幼的先进教育理念使我们孩子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是老师付出无比的辛苦,才使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谢谢你们!

我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亲子阅读,给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老师让我与大家分享亲子阅读经验,我想了很久,也没想出在育儿路上,自己有什么成功之处。那么,就和大家说说我的亲子阅读感悟吧。

我和老公都是老师,深知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在我怀孕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进行胎教。自打孩子出生以来,唱儿歌、诵古诗、读绘本一直都没间断过。总结我们在孩子读书上的努力,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我和丈夫也比较喜欢看书,家里几乎每个房间都有一个置书点,这样孩子随处都能接触到图书。尽管有孩子玩耍我们很难安静阅读,但哪怕只是做做样子,也让孩子知道,读书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活动,爸爸妈妈都喜欢。为了方便孩子阅读,我们特意买了一个小书柜摆在床头,把孩子喜欢的书都放在上面。每到了晚上,孩子就迫不及待地坐在床头自己翻阅起来。

二、让听故事阅读故事成为一种习惯

现在耿舒奕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每次睡觉前的半小时便是她听故事的时间。很多时候,她都是将要听的故事书放在床上准备好。要是哪一天晚上我说比较忙,今天不讲了。那她马上就嘟着嘴:“因为没有讲故事,我睡不着觉。” 要不她就自己静静地坐在床上看书。应该说,睡觉前听故事阅读故事是她必做的一件事,也一直坚持了下来。照她爸爸的说法,就是“上瘾了”。

从我女儿这个习惯的养成来看,我觉得离不开以下这些因素: 1.选择孩子喜欢的书和故事——“投其所好”。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绘本可能更加适合幼儿园的孩子。主要图片为主,字相对来说少一些。色彩丰富的图片更加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也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2.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更加容易能养成习惯。

3.父母的坚持是孩子形成习惯的坚强后盾。要想孩子能坚持下来,我觉得最考验的是家长的毅力。

三、因势利导、不计代价

有朋友问我:三岁孩子看什么书好,五岁孩子看什么书好?我觉得男孩女孩兴趣不同,就算性别相同,不同孩子的兴趣也截然不同。别人推荐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孩子吗。在我看来,给孩子买书,只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孩子喜欢。他喜欢机器人,就买机器人书,喜欢恐龙,就买恐龙书,然后慢慢扩展、慢慢延伸。

有些朋友觉得孩子一本书看完、看透才叫看,如果只看一眼就放下,那么这本书就浪费了。在我看来,要多给孩子买书。所谓开卷有益,只要孩子愿意看,一本书哪怕只看一页,买五十本哪怕只看一本,也算看了。这几年下来,我给孩子孩子已经买了100多本书。我觉得买了或许会浪费,可孩子至少还有读书的机会,假若不买,怎么知道孩子喜欢不喜欢呢?

四、耐心等待,不给孩子任何压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自我修复、完善的过程,成长需要慢慢等待,我们做家长的要放慢节拍,跟着孩子的节奏走,不可操之过急。对孩子来说,成长也是她人生的一件礼物。耿舒奕在性格上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地方,比如自理能力、妥善解决自己情绪的能力、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等等。我们没有刻意去强调她该怎么样。我给她买了《我不该生气》、《不能拿别人的东西》等等孩子心理自我调节的书。通过书中人物的引导,孩子明白了自己可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现在,二幼开展图书飘流活动,让每个小朋友都带来图书互相借阅,极大地扩大了孩子们的阅读范围,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尤其是“读书心语”设计恰到好处,孩子听完故事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这一环节让孩子在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几年来,耿舒奕从家里的图书和幼儿园图书飘流的活动中,读到了许多有益的故事,每次听完故事后我们都鼓励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逐渐地她已经从听故事书上升到给我们讲故事了,甚至会自己创作故事了。虽然故事创作有点稚嫩,但我们还是给予了她高度的评价,鼓励她继续努力,创作出更优秀的故事。

在培养孩子阅读的路上,除了因势利导、积极鼓励,更多的是潜移默化和耐心等待。除了家长的努力,更多的是孩子自己的成长!我们多希望能将读书的爱好培植进孩子的血液,希望读书不仅能改变他们的命运,还能带给他们一生的快乐!

上一篇:浅谈在民政系统中推进社会工作下一篇:小学教师党员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