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教学

2024-05-24

母语教学(精选6篇)

篇1:母语教学

母语教学法

儿童的记忆、模仿能力特别强,且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是语言发展的佳期。小学开设英语课,不仅仅意味着学生可能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的是,它还可能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英语教育,我们认为,“母语教学法”是良好的尝试。“母语教学法”如同婴儿学说话,先听后说,听多了自然就懂了,就会说了。先词后句,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自然会说。为了使“母语教学法”得到更好的运用,我们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从兴趣入手,激发儿童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儿童做事更具有兴趣性,喜欢的就会十分关注,积极投入。因此,教师就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为学好英语创造条件,我们到县第一实验小学听的一节课就是很好的例子,教师首先唱歌热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巩固所学知识。如用游戏“看谁找得快”来检查单词,教师让学生听到和看到逐渐加速的英语信号后,做出快速反应,看谁先“抢”到念到的实物或图片,并奖给他们。这样以旧代新,不断练习、巩固,整个课堂教学一点都没有“学习知识”的“负担”,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孩子们个个争先恐后,玩得开心,学得主动。

二、创设英语环境首先创设语言环境。英语对话是在一定情景下的习惯性语言,脱离了情景,对话也就失去了意义。在教学中,不可能将真实的生活情景搬到课堂,但能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例如:两个学生见面相互打招呼,自我介绍,这样的表演既容易又很逼真,学生兴趣很浓,表演时全身·24·心投入,神态惟妙惟肖,对内容的理解便不感到困难,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内在的表达欲望,从而积极地参与对话活动,加深对对话内容的理解。其次创设生活环境。让学生一见到英语教师就感到英语的存在,在课堂上,教学语言尽量使用英语,让学生感到已经置身于英语世界中。比如,在维持纪律时,使用一系列英语语句:“Please sit well.(请坐好);Put down your hands(放下你的手);Look at me, please.(请看着我)”开始学生也许会显出惊奇,但实践证明,只要坚持,反复说,反复用,并加以手势,体态语辅助,天长日久学生是不难理解的。

三、在多感官刺激中呈现英语,增强记忆力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记忆是靠外界环境对大脑进行刺激并形成痕迹的。大脑神经受到的刺激越深,记忆的持久性就越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教授英语,引导学生同时使用多感官感知,使大脑同时接受来自眼睛、耳朵、肢体等器官感受到的刺激信号。如在教英语口语“I like„„”时,边放录音边举实物,并以拥有某物时的自得神情引导学生听读等。然后再播放录音,再举实物,让学生进行句型操练。这样,在多种形式操练中,巩固英语,增强记忆力。总之,采用“母语教学法”旨在使英语教学成为母语教学。尽量消除汉语的中介作用,使思维与语言形成一体,以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并通过多种教法,选择适合儿童语言发展特点的内容,合理安排,灵活运用,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基础。

篇2:母语教学

母语文化教学与外语教育

外语教育中文化教学不能只着眼于目的`语文化,母语文化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母语文化教学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作 者:杨文飞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英语系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1)分类号:H3关键词:外语教育 文化教学 母语文化

篇3:母语教学

在母语环境中进行英语写作时,受自身英语能力限制,学生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借助于母语思维进行写作。语言是相关文化体系和知识体系的载体。只要母语与目的语的文化和知识系统存在交集,在此交集内,母语思维将会对目的语习得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该文试图以过程写作法为背景,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学生借助母语思维发生于写作的哪个阶段?

2)运用母语策略是否有助于实现语言正迁移?

3)学生对母语策略的运用对性别以及原有的英语程度是否有联系?

1 母语思维及母语策略的相关研究

在二语习得领域内,对母语思维的作用问题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讨论。结构主义与行为主义将母语看作是二语学习中的主要障碍,他们反对学生使用母语策略,认为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征相异时,学习者倾向于借助母语的一些规则作拐棍,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语义、结构规则或文化习惯来表达思想(Cohen,1998)。而认知理论则认可母语对二语学习的影响,指出母语思维的影响是二语学习中的重要问题。Coder和Krashen(1982)认为,使用母语是一种学习策略,有利于第二语言习得。母语的干扰不是来自负迁移,而是源于借用母语。当学习者由于缺少必要的第二语言知识而出现交际困难时,就会借助于母语来弥补这种不足。McLaughlin和Taylor(Ellis,1997从认知的角度肯定了母语策略,认为母语的使用是很普遍的一种心理过程,即运用以前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

国内外不少学者针对母语策略与外语写作的关系做了许多研究,研究结论各有不同。Bosher(1998)的研究表明,不管其二语水平高低,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都有使用母语思维的习惯。Lay(1982)研究了4个以汉语为母语的外语学习者的写作过程,发现运用母语思维多的学生在作文的内容、结构与细节上占有突出的优势。Cumming(1987)研究发现,英语写作水平高的人比水平低的人对母语的依赖性更强。英语写作水平低的人通过法语生成作文内容,而水平高的人不仅用法语生成内容、检查文体,而且还用法语选择英语单词。Bacon(1992)在其研究中发现,翻译策略是多数男生使用母语策略之一,而女生倾向于使用监控策略。国内学者郭纯洁和刘芳(1997)的研究表明,母语策略在对作文内容的逻辑推理、语言形式的分析判断以及相关外语词汇、短语或句子的检索方面发挥作用。然而,在文秋芳和郭纯洁(1998)的研究中显示,母语思维与作文成绩呈负相关。,学者王立非和文秋芳(2004)在之后的研究中又指出:对于二语写作,原来已经具备的母语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研究任务

本次研究的受试者来自于宁波工程学院2011级工科专业的四个自然班。为使所选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依据前一学期的期末成绩,抽取每班高、中、低三个等级学生各5名进行该项研究。其中女生20名,占总人数的33.3%。研究材料抽取自1995-2000年中四级作文试题,要求学生以自由组合形式进行分组讨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250词左右的英语议论文。母语策略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在学生完成习作后进行。

2.2 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分为写前构思和文本输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教师倾听各组学生对作文的解题并进行记录。要求受试学生在讨论结束后列出提纲,写出每段的主题句和关键词,允许学生在英语表达困难时使用汉语代替。在文本输出阶段,学生开始正式写作及修改。在规定时间完成上交后,数据收集随之完成。

3 研究结果及讨论

3.1 母语思维的运用在写前阶段多于文本输出阶段

对于多数在国内接受英语学习的大学生而言,他们较难获得真实而又丰富的英语语料。在看到题目后,学生首先会凭借以往的认知经验,通过储存在大脑中知识来分析和理解题目,搜集能够用于作为论据的信息。在此过程中,母语思维的介入能够让学生更易于掌握语用意义,缓解直接接受外语信息对记忆的约束。96.6%的受试者承认自己在解题过程中曾依赖母语思维。在结构安排和内容构思时,86.6%的受试者仍需借助母语思维。由于缺乏自动认知并保存外语词汇含义的能力,他们很难用外语进行较为复杂的综合、判断和推理。母语思维的介入使得不熟悉的外语词句转化为熟悉的母语词句,使得需要表达的语义信息能更加条理清晰地完整地储存在大脑中。此外,外语词句在被译为母语后能更有效地和相关意义结合,加快理解的进程。95%的受试者认为母语思维影响在小组讨论阶段尤为明显。小组讨论使学生在谈话中相互启发,作为一种已获得的极为稳定的知识和习惯,母语能帮助学生开阔思路,搭建更为合理的篇章结构。更容易论证主题。

在之后的文本输出阶段,母语思维的作用呈现下降趋势。83.3%的受试者承认在写主题句和关键词时曾借助母语,而在正式写作阶段,63.3%的受试者认为在遣词造句时母语的参与量较小。这一结果表明,学生更易于在思维活动中运用母语思维。

有别于其他的教学模式,过程写作法要求在初稿完成后,由教师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及批改。修改他人作文时是理解输入的过程。在这一修订过程中,母语思维的作用再次呈现上升趋势。81.6%的受试者认为在此阶段运用母语可以有效帮助记忆语篇意义。同时高水平组受试者普遍认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已知的英汉文体的不同特点来批阅、分析他人作品,包括段落结构和语篇连贯等要点。

3.2 合理运用母语策略能够促进母语正迁移的实现

制约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众多因素中较为关键的一点是学生所学英语词汇有限,广度和深度不足,语义知识运用发展缓慢。Gass&Selinger(2001)研究表明,当母语与目的语共有一些同源词汇时,学习者已掌握的相关母语知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习得者对目的语的学习任务。中英两种语言的词汇都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等。且很多词汇在词性上是对应的。在词义上,英汉语言中有很多词汇都是对应的。汉语中复合词采用的结构方式英语中也基本都可见到,在作文样本中,学生借助母语,准确地使用了相应的英语词汇:fingerprint(指纹),headache(头痛),cease-fire(停火),setback(挫折)等词。

此外,中英两种语言在句法上的相似之处也能促进母语正迁移的实现。中英两种语言都有陈述句、否定句、疑问句、感叹句。部分句型基本一致,如:SV(主+谓)、VO(主+谓+宾)、SVP(主+系+表)、SVOO(主+谓+间宾+直宾)、SVOC(主+谓+宾+补)和there be(有)结构等。作文样本中,此类句型运用的错误率为23.2%,远远低于词汇搭配错误率的46.3%。

需要承认的是,汉英两种语言在句式上的区别也很明显。英语复合句较多,句子结构多为重心在前,而汉语则多用短句或简单句,句式重心在后。英语使用被动语态多于汉语,常使用无生命名词充当主语,而汉语常对主体和客体不加以区分。英语句子重形合,强调逻辑思维,惯于运用过渡手段;而汉语重意合,注重辩证思维,句式流放铺排。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总结英汉句式的异同,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两种语言之间语法体系的联系和区别,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对二语学习的恐惧感,进而利用母语正迁移来提高英语句式写作水平。

3.3 母语策略的运用与英语水平成负相关

本次研究还发现,受试者运用母语思维的质和量受其英语能力的制约。低水平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更大。他们完全借助母语进行构思,随后采取翻译策略,将运用母语构思的内容逐字逐句地转化成英语。受英语水平限制,他们在列提纲阶段往往倾向于使用相关性较弱的单独词汇作为关键词,在正文中则出现了主谓不一致、关联词错误、非谓语动词错误,定状语位置错误等负迁移错误。而中、高水平组受试者对母语的依赖则主要集中在写前阶段。在正式文本输出阶段,虽然分别有55%和40%来自中、高水平组的受试者承认使用过母语策略,但他们往往依赖母语管理写作过程,偶尔使用翻译策略来完成遣词造句。另有近21.2%和40%的该两组受试者则明确表明采用具有英语语言特色的句型表达来完成写作任务。

值得关注的是,受试男生组采取翻译策略的占84,3%,远高于女生组的41,2%。而女生组在文本输出阶段对母语思维的依赖性则高于男生组。为了减少负迁移的数量,女生更加注重对自己的写作过程进行自我监控,这种情况在高水平组女生中尤为普遍。

4 结论

母语思维在大学英语写作中不仅存在而且其积极作用所带来的影响渗透到作文的词汇、句子、语法语义和篇章结构等各个层面。在写前阶段,母语思维有利于构思安排;拓宽思路;帮助学生克服对二语学习的恐惧感。在文本输出阶段,加强对英汉两种语言异同的了解,合理地使用母语策略,同样能够利用母语正迁移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对于母语策略的运用,不同性别、英语程度不同的学生有着一定的差异。将母语迁移看作是一种学习策略,能促进知识结构的内化和向目的语的过渡过程。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合理利用其良性功能,形成正确的母语策略,从而引导母语正迁移的产生。

参考文献

[1]Bosher S.The composing processes of three Southeast Asian writers at the post2secondary level:An exploratory study[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1998(7):205-241.

[2]Cohen A 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 guage[M].New York:Longman,1998.

[3]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4]Gass S M,Selinger L.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 ductory Course[M].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2001.

[5]邓鹂鸣,刘红,陈艳等.过程写作法的系统研究及其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3(6).

[6]王立非,文秋芳.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

[7]文秋芳,郭纯洁.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对高中生英语看图作文过程的研究[J],现代外语,1998(4).

篇4:母语教学地位提升

通过导向强化母语

北京在此次改革中,高考语文分值和英语分值“不分高下”的状况被打破了。2016年,高考语文分值将高达180分,整整高出英语80分。“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都很重视外语教学,但却没有哪个国家会把外语教学置于母语教学之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表示。加强外语能力培养是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桑锦龙曾担忧地发现,语文学习并没有受到学生足够的重视,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学生为学习外语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远远超过语文,甚至挤占了语文学习的时间。他认为,通过降低高考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强化母语教学,可能会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契机,这将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北京高考对英语减分、对语文加分引发热议。这股热议之风也传到了中国台湾。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在厦门参加文博会活动时表示,她赞同提高语文在高考中的分量,认为这是好事,提高语文分数,可以提升学生对语文的重视,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张晓风在两岸有着众多读者,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张晓风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起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有多篇作品入选台湾中学的教科书,她的散文《行道树》还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的初一语文课本。余光中先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她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张晓风说:“国文跟英文比例调整,这是很好的事”。她认为,语文是表达自己、记录自己的很好的工具,掌握好自己的母语才是一件幸运的事。

地位相对下降

教育界很多人认为,母语教育的地位偏低是影响我国母语教育发展的瓶颈。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郑国民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很多国家都深刻认识到母语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培养优秀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母语教育倍加重视。我国母语教育虽然具有优秀的传统,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确实面临着很多挑战。首先,对于母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亟待加强。从目前中小学补习班最火暴的是英语、奥数这一现象中,母语教育的地位相对下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母语教育:为了让8岁的孩子具备独立阅读能力,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在白宫亲自倡导“美国独立阅读挑战计划”,并动员联邦政府和社会各界参与其中。法国初小一年级,法语每周为9至10课时,占每周学时总数的35%至38%,比数学多出4至4个半课时。而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占总课时的比例比上述国家都少。其次,我国中小学生的阅读量极其有限。很多孩子一个学期只读一本语文教科书,没有机会阅读课外书籍。而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不可能保证运用母语能力的发展。一些美国社区图书馆为了鼓励中小学学生多阅读,设计了很多活动吸引学生多借书和多读书。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图书后,会获得图书馆人员赠送的小礼物。同时,学校会让学生每周到学校图书馆上阅读课,有专业人员进行阅读指导。

我国语文学科地位在不断下降,课时数不断减少,学生在校学习语文的时间已不足以为课外自学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主任陈先云指出,我国语文学科的课时数,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减少的。尤其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以后,9年的语文课时数,差不多只有五六十年代小学6年语文课时数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说,那时的小学生,在学校学习语文的时间要比现在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加起来的时间还要多!“多读多写”是我国古老的学好母语的成功经验。即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也需要有起码的课时保证。现在如此少的母语学习时间,课外的各种补习班又尽是奥数和英语,母语学习的质量怎么保证?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在打基础的义务教育阶段,提高母语水平的主渠道也应该在课堂。课堂时间从哪里来?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因此,在义务教育的9年中,特别是小学阶段,要在课程设置上把母语学科放在首位。

语文不应成了“小三”

此次大幅度提升语文学科在中考和高考试卷中的分数比重,北京市教委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加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注重语文试题同其它课程、同生活实践的联系,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考查”。“希望通过高考指挥棒来矫正英语学习过热的社会现象,应该是北京市教委意图之一。”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特级教师马骉说。 相关部门统计,上海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12年间,语文和英语课时数比例为4∶3,其中,在中学阶段两者所占课时、学分完全相同,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习与母语学习已不分上下,而在学龄前和大学,大家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更远远高于母语学习。

“语文学科在中小学的‘沦落,是到了该警醒的时候了。”上海市第十中学副校长任其斌说,“语文虽然在三门主课中排在第一,但实际上早已落到了‘小三地位,语文总能混个及格,而英语如果一放松,成绩就会滑坡,很多学生就会想,花这么多时间在语文上做什么呢?”

语文学科一直由于拉分少、进步慢等学习特点,往往容易被学生有意无意地忽视。在平时的考试中,数学和英语更容易拉开分差,这导致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数学和英语上,而不愿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语文上。如今,学生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要远远多于语文,而语文教学的恰恰是我们的母语——汉语,轻视语文学习的一大后果,是现在很多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度不够,写不好字、提笔忘字的现象日趋严重。而实际上,学好语文,关系到母语的前途和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其重要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语文本来就是最基础的学科,理应得到重视。部分省市现在计划加大语文高考权重,有意引导学生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这对巩固母语地位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endprint

汉字听写唤起新认知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该电视节目形态设计研发者的关正文说:“为孩子们举办汉字听写竞赛活动的想法,产生于在美国有英语的全国拼字比赛。从1925年延续至今,一代代孩子参加,成为全民关注的带有民族性质、国家精神的活动。我们的汉字那么美,传承又那么重要,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活动。”

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虽然已经终结,但是余音依旧绕梁。在8月2日开播到10月18日收官的13期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向观众呈现了一席汉字的饕餮盛宴。其倡导的“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的精神,正唤起人们振兴中华文化,传承华夏文明的决心。这次大赛的大赢家当属杭州外国语学校,5位同学入决赛,并包揽了冠亚军。这所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学,同时也是“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介绍:本次大会共有32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代表队由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在内地接受教育的港澳台学生组队参加。能够参与此次比赛的选手都是各省重点学校或“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中,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各省前五名。马骉认为,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的意图应该和北京市教委一致,就是要唤起大家对母语的重新认识。节目中考到学生很多并不常用的生僻字、繁难字,很多语文老师也未必能够正确书写,但这也让大家认识到汉语的博大精深,可以给语文教师很多启示。

让改革有效果

改革最大的难点在于整体改造基础教育阶段语文的教学策略。这包括目标的设定、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要求的回归,还涉及到老师教学方式、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学生学习方式等。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希望未来的孩子具有深厚的母语素养和传统文化积淀,并通过国际交流把中华民族最美好、最鲜亮的东西传递出去,在世界舞台中立于不败之地。李奕认为,语文老师在改革当中也要进行反思和改变。语文老师不仅要知道母语教学是识字或者写作文,而且还要把母语应该承载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跟其它学科必要的关联整合进来。

北京市石景山区语文教研员、北京市十三届人大代表南海涛建议,把北京高考语文新增的30分用来考查课外阅读。有了30分,学生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去进行语文学习的拓展。如果有可能,希望把这30分主要加到对学生中文著作、经典名篇等阅读书目的考查上。南海涛指出,学生非常缺少系统化的、深入的阅读。从小到大都是一些碎片化的、单篇的阅读,很少通过深入整本书来培养自己完整的、独立的思想体系和精神世界。并且,真正在考试当中,尤其是高考当中,对课外必读书目的一些考查并没有体现。如果将来在考试当中能够有这样专门的规定,老师给出一些必读书目,书目是经过慎重商量的,然后据此设置题目,让学生对自己所读到的这些专著进行一个探究性阅读的表达,这对高中或者初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是很大的。对于塑造学生的灵魂和人格也是很有意义的。“对于语文来说,阅读一定是最根本的东西。”南海涛说。阅读的时间增多了,老师和学生都有空间、有时间、有精力去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阅读,这个改革才能真正有效果。

篇5: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关键词] 母语;外语教学;运用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realized the positive role of mother tongu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LT). And how to make use of the mother tongue flexibly in FLT has become a hot topic concerned by many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The article tries to provide some practical uses of mother tongue in FLT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teaching and learning experience.

Key words: Mother tongue; FLT; use

外语教学中母语的作用和地位一直是语言教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至今仍无定论。但不管怎样,母语在外语教学中具有积极作用的一面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如何发挥母语的优势,灵活运用母语于外语教学中开始倍受广大英语教师的关注。

早在18,来自全世界的外语教学专家在维也纳召开会议,提出了外语教学中母语仅适合在如下几种情况下使用:(1)阐述发音部位;(2)解释抽象词或短语;(3)区分不同的语言点;(4)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引自张正东,,P280)。国内不少教学专家也曾先后著书谈论过外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原则问题,如李庭芗(1983),杭宝桐(1988),胡春洞(1990),何广铿,袁士朴()等。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1)解释某些词义抽象的单词和复杂句子;(2)利用英汉对比,提高英语教学中的预见性和针对性;(3)利用翻译练习,用来检查、讲解、巩固和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认为外语教师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外语水平、学习风格以及教学目标等,灵活运用母语于外语教学中。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习体会,总结了一些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希望对广大同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通过母语和外语对比,总结规律

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对目的语的规则了解不多,但由于已熟练地掌握了自己的母语,他们便希望能利用已具备的母语知识来解释外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这样,学起来也更有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总结出一些规律,然后将其应用于外语教学中。

笔者在英语教学和培训工作中,发现有不少成年学生英语基础非常差,就连基本的拼读单词的能力都不具备。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开始试着让学生反复听磁带,模仿别人拼读单词,但收效甚微。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根据音标读出单词。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音把握不准。后来,笔者通过比较汉语拼音的声调和英语单词拼读中的重音现象,发现其中隐藏着一定的规律:英语单词中的重读音节音调一般可以读成汉语拼音中声调的阴平(一声)和去声(四声)。具体情况可视音节数和重读音节的位置而定,列表如下:

首 中 尾 举例

多音节 阴平阴平去声 chemistry; biology; guarantee

双音节 阴平去声 body; explain; Japan

单音节 去声 red; bag; book

上表是依据音节的分类(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并根据重读音节的位置来确定重音的音调。(1)对单音节来说,其本身就是重读音节,可以读成汉语拼音声调中的去声。(2)对双音节或多音节来说,若重读音节在开头或中间(主要针对多音节而言),该重读音节音调可以读成汉语拼音声调中的阴平,若重读音节在末尾,该重读音节音调则可读成汉语拼音声调中的去声。简单说也就是,开头或中间读阴平,末尾或单音节读去声。

学生在得知这种规律后,便跃跃欲试,运用这种规律试着根据音标拼读单词,每拼对一个,他们都显露出喜悦和成就感。笔者发现,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拼读规则,而且大大增强了英语学习积极性。

2.利用母语,帮助理解和记忆

外语学习中,记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相比外语而言,学生一般对自己的母语更敏感,记忆母语更容易,印象更深刻。当学生在记忆外语词汇或语言知识时,总喜欢将其与对应的母语挂钩。教师应结合具体情况,适当利用母语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如英语教师在给学生区别respectable, respectful 和respective 时, 不妨直接用汉语讲解, 即 respectable 体面的,受人尊重的;respectful 有礼貌的,尊重他人的;respective 各自的,这样学生很快便能理解其意,并能很好地将它们区分开来。

又如,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名词前作修饰的形容词词序弄不清,考试中经常出错。后来,笔者参看了余可佳老师关于形容词词序问题总结的一句顺口溜:“美小圆旧黄,法国木书房。”(余可佳,1996)。句中“房”(room)是名词,前面的形容词都是修饰成分。“美”(beautiful)指性质,如好、坏等;“小”(small)指大小;“圆”(round)指形状;“旧”(old)指新旧;“黄”(yellow)指颜色;“法国”(French)指国籍或产地;“木”(wooden)指材料或质地;“书”(即读书的,reading)主要指用途。简单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一句话便巧妙地概括了名词前多个形容词词序问题。如我们形容一张桌子时,一般说a nice new yellow wooden desk,而不说a yellow nice new wooden desk 或a nice wooden yellow new desk等。笔者运用这种方法,并结合例子向学生讲解。学生以后每当在练习和考试中碰到形容词词序问题时,一般都能快而准确地得出正确答案。

3. 适当利用母语讲解抽象的语法概念和词义

外语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抽象的语法概念或词义时,适当利用母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英语教师在讲解“过去完成时”时,若单纯用英语下定义举例,学生很难理解。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母语,把过去完成时简单地解释为“过去的过去”。另外,教师在讲解抽象单词词义,如friendship, excuse, science等时,若完全用英文释义,既费时,又很难解释清楚。事实上,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头脑中已具备了一定的母语背景知识和认知理解能力。在讲解这些抽象词词义时,教师可以适当使用中文:friendship----友谊;excuse-----借口;science-----科学。这样学生不仅能清楚理解词的意义,而且印象深刻。对教师来说,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借助母语加深对这些词汇的理解,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来进行其它的教学活动。

总之,母语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外语教学中母语的运用是一种思维上的干扰。实践证明,适当运用母语于外语教学中,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还可以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策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只是结合笔者的教学和学习体会谈了一些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问题。至于如何更好地运用母语于外语教学中,还有待广大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

参考书目

郭铭华. 论母语在外语课上的作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4).

杭宝桐. 中学英语教学法[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何广铿. 英语教学法基础[M].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

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李庭芗. 英语教学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陆效用. 试论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

余可佳. 高考英语典型错误例析[M].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袁士朴. 英语教育学[M].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篇6:试论母语在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乌市56小学:热依汗)

试论母语在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乌市56小学:热依汗)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一直把推进双语教育作为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

到2004年,随着自治区党委、政府的《2004》2号文件的下发,我区双语教学工作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阶段,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与此同时,对双语教学的理论指导,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出台了好多新的探索,新的理念,新的做法。教学方法方面吸收了国内外好多新的观念、新的经验。因为有些理念、方法的“借鉴”过于简单,对新疆的双语教学的更加快速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在教学方法方面,忽视学生母语在学习第二语言中的正面影响等。

一、新疆双语教学界对母语作用的认识

国家汉语水平考试的引进打破了我区汉语教学界以往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轻语言技能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随着汉语水平考试在新疆广泛应用,对外汉语教学中新的教学理念也得以广泛传播,新疆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吸收了一些国外语言教学的方法。

无论是教学法理论还是课堂教学或教学评价,“翻译法”、“直接法”,“交际法”等术语或概念开始频繁出现。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再加上党和政府的重视,新疆的汉语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的局面。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新的矛盾,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教师、教材、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方法等双语教学的各个领域,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教学方法问题。

如前所述,在新疆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虽然吸收了一些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但由于研究得不够深入,了解得不够全面,“借鉴”往往变成了套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甚至被一些新奇的表面所吸引。如,教条地引用直接法,就造成了完全否定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作用的另一种倾向。

二、国外教学法理论对母语作用认识上的影响

新疆双语教学界产生不重视母语在双语教学中作用的观点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原因还是生搬硬套国外一些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没有将其吃透而受到其负面影响。

1、直接法的影响

反对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使用母语的观点,是随着上世纪初直接教学法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

直接法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是靠感觉和记忆而不是思维。直接法是把联想主义心理学作为其心理学基础的,所以它认为人的学习方式与动物一样,是刺激与反应直接联结,否认意识在其间的作用。所以直接法无视语言环境和基础,一味强调通过第二语言本身进行会话、交谈和阅读实施第二语言教学,明确提出第二语言教学中不应使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不用形式语法,也不用两种语言进行比较。

2、交际法的影响 上世纪70年代,交际教学法登上了第二语言教学的“舞台”。交际法是以语言的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交际法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学生的“交际能力”,反对以语法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的重要特征就是“通过外语学外语”,主张教会学生语言的不同功能、使用语言的方法等等。这也就承袭了直接法轻视母语的观点。

3、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影响

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一系列假说。克拉申认为成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获得第二语言的方法,一种是习得,即潜意识的、日常的暗含的学习,这是儿童自然获得第一语言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有意识的语言学习,这是明确的、正规的、从语言学方面理解并掌握语言,一般在语言课堂上看到的就是这种学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克拉申认为习得是首要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重要,而学习实际上是辅助性的;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无法成为目的语习得的基础,也不能用来自然地表达思想,在交际中流利地运用第二语言只能靠习得。

虽然克拉申的“把教学过程交际化,强调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等观念,有其特殊积极意义,但是他对课堂教学条件下有意识学习的作用估计不足,对教授语言结构、让成人掌握语法规则的意义缺少认识,提倡成人用小

孩学语言的“自然”方法学习语言,更谈不上考虑学生母语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双语教学中忽视母语作用的另一个原因是新疆的双语师资现状。目前新疆双语师资严重不足,不少汉语教师掌握学生母语的程度不太高,有些汉语教师不懂学生的母语,为了降低对自己专业方面的要求,减轻自身的压力,便强调“在双语教学中不应使用学生的母语”,这种观点在教育领域得到了一些响应。

三、第二语言教学中发挥母语作用的理论依据

(一)语言作为人类思维的工具,母语思维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二)在第二语言教学史上,许多第二语言教学法甚至是一些最新的教学法其实一直都很重视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1、翻译法:

翻译法名目繁多,但简而言之,它就是:用母语来教第二语言的一种方法,它的特征就是母语与所学外语并用,在整个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始终是母语和所学外语打交道。

翻译法利用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保证了学生确切理解第二语言词和句子的涵义,特别是在第二语言学习初期,翻译可以使学生摆脱推测、猜想的困惑,避免造成对第二语言词句理解不确切和因而养成一知半解的不良习惯。

当然,在教学中过多依赖翻译,忽视两种语言形式、语义、语用方面的等值特征而一味求助于生硬的翻译,又会走上把两种语言进行机械对比之路,这又是翻译法的主要不足之处。

无论如何,翻译法曾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既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创建了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这一点早已为广大汉语教师所接受。只是近年来,直接法、交际法、功能法的出现把翻译法推向了对立面。对此,不少双语教师并不随波逐流,而是冷静思考,学习了新的教学法后,广采各家之长,在保留翻译法优点的基础上,加强听说训练,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对比法:

西班牙帕尔马大不列颠学院教授大卫.阿特肯森谈到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教学中母语使用问题时,主要谈了对比在教学中的作用。他认为,由于学习外语的人不可能是空无所有的白板,只要有机会,学生就会无意识地在头脑中把所学外语与母语进行对比,我们的教学应顺应这一自然现象,而不应阻止其产生。

3、认知法

认知法60年代产生于美国,是当今世界影响较大的新的教学方法。它主张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强调通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活动,内化语言的知识体系,获得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反对动物性的刺激—反映式的学习。

认知法认为母语是学生已有的语言经验,因而也是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基础,成年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外语都是借助母语实现的,成年人已经通过母语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形成了各种概念。这些概念、知识都能转移到学习外语上面来,假如学习第二语言排斥母语,不利用母语,这对第二语言学习将是莫大的损失。

认知法提倡适当使用学习者的母语,特别是进行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分析,使教学工作具有预见性、针对性。它尤其反对在学习当中把人幼稚化、动物化。

4、人本主义教学法:

人本主义教学法,又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它的主要原则就是发挥人的价值观,加深自我认识和对他人的了解,对人类感情要有敏感性,使学生积极学习并积极参加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及主体作用。

5、语言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传统课题,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迁移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这种整合过程可以通过同化、顺应与重组三种方式实现。

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他还明确指出,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竭力避免母语中介作用或迁移作用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的,也就是说学生要学习第二语言,不能不受来自母语的语言习惯的影响。因为母语作为原有的经验,是新的语言学习的一种认知上的准备,不可避免地参与到新的语言学习中。

(三)新疆近50年双语教育取得的成绩也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母语作用的见证。

我区自解放以来一直重视开展互学语言,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双语人才。这些人语言理论知识扎实、文字表达水平高、民汉语言实践运用能力非常强。他们在新疆的党政机关、科技、文化教育以及其他各领域里宣传、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为增强民族团结,提高各民族科技文化水平及全民素质、促进经济法展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取得的成绩是社会上有目共睹的。

四、母语在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和学的方法等几个因素。母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母语作用的发挥和教学法的采用,一定要因时、因地、因人、因势而有所不同。对第二语言的初学者及至中级水平者,母语对比及翻译法的使用必不可少,对中高级水平者则可逐渐减少母语的使用乃至采用直接法和交际法。

(一)教师:

教师应有一定的两种语言基础,有利进行双语对比。在尊重学生母语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向第二语言思维过渡。正确认识、对待学生用两种语言混合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思维中的语言转化。思维是人大脑的一种天生机制,具有全人类统一性,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工具,人类语言也具有很大的共性,汉语和维吾尔语虽说属于不同的语系,但也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二)课堂教学:

母语在必要时可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如有些词语,尤其是一些抽象名词、人名、地名,有些难理解的句型,都可以用学生母语解释,这样可以一点就透,既能节省时间,又能理解透彻。特别是在第二语言教学的初级阶段,对汉语的一些知识可以用母语解释或和母语进行比较。

(三)教材:

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适合本地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要符合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内在规律。教材编写者要熟悉民、汉语言的异同,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选择教学内容、确定学习的语言知识,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安排上都要考虑学生的母语背景。

(四)学生:

仅从学生的学习角度看,在学习汉语当中学生的语言环境、汉语基础不同,母语起的作用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要因人因地制宜,处于汉语言环境或基础好的学生按照第二语言系得理论,多采用交际法、直接法促进第二语言思维的形成,而基础差或语言环境差的则不得不考虑利用母语的问题。

结语

外语教学界探讨第二语言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母语作用的问题,从1882年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V.W.Vietor)发表他的《语言教学必须彻底改革》的小册子提出直接教学法算起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这一百多年来,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法,在坚持自己的主要原则,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需要克服片面性,吸取对立面教学法的优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综合化已成为各教学法流派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上一篇: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协议条款下一篇:学校第一学期班主任老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