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母语教学中的童谣、歌曲

2022-09-11

童谣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有韵脚、有意境、有节奏、充满童趣、朗朗上口的一种说唱形式。儿童歌曲比童谣更具音乐性。两种形式都有词, 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故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小学母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拍拍手, 说说童谣, 唱唱歌, 做做游戏, 在不知不觉中也打好了学习母语的基础。那么哪些是儿童感兴趣的、富有教育意义的、适合儿童说唱的、对母语教学有一定辅助作用的童谣和歌曲呢?

一、内容应有趣并为小学生所理解

小学生虽说天生就有了一定的母语基础, 但理解语言的能力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童谣和歌曲的内容, 一般说来, 动植物、自然现象、日常用语、问候、道歉、交通工具、身体的各个部分、节日等, 这些都是儿童日常能接触到的、能随时使用的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对一些押韵的句子、象声词感兴趣。童谣和歌曲使语言生动形象, 浅显易懂, 为小学生所理解。

另外, 歌词内容的选择不但要注意不同年龄儿童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和语言发展程度等, 更要注意如何在他们已有的水平的基础上, 稍向前发展一步。若歌词中适当的有几个新词汇, 这对儿童母语的学习也能起促进作用。例如:我在一年级时就要求本班的学生, 每日一诵。诵读的内容全都是童谣, 我们班每个学生都有一本校园童谣。在家长的配合下, 很多学生上完一年级能讲整本书的童谣背下来, 兴趣很高。当然, 学生的学习也就相对轻松了很多。

二、歌曲内容能用动作表现

在念童谣、唱儿歌时, 童谣和歌曲都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 适合一边唱一边用动作表现出歌词的含意。这种边唱边动作有助于他们记忆歌词, 促进动作的协调, 增强节奏感, 培养他们表演交际的能力。因此, 为小学生选择的童谣和歌曲最好是能用动作可表达的。至于如何表达, 除了老师作某些必要的示范, 启发外, 可以让学生自己动脑筋, 想想怎样做动作, 这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其创造力都有一定的好处。比如:二年级上册《识字八》时, 利用学生好动的天性, 配合拍手歌, 可以让学生和老师一起用手势来表演, 老师在讲台前边唱边做, 学生在座位上举起手模仿老师的动作并说唱, 和老师一起完成教唱, 气氛相当活跃, 学生兴趣极其浓厚, 效果极佳。

三、多选用歌词为第一人称的童谣、歌曲

第一人称的童谣、歌曲多半是以自己为主体来讲述某些内容, 小学生对这样的词曲会感到亲切, 好象就是自己在讲些或做些什么事, 感情表达上也显得自然、真实。如《三字经》内容深奥, 利用童谣这种形式来教学, 形象生动, 容易理解, 再配上相应的表演动作, 小学生很感兴趣。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 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四、根据教材自编自填说唱词和歌词

在学习汉语拼音时为了让学生辨别b---d和p---q, 可编成有节奏的说唱形式, 让学生双手握拳大拇指向上, 按一定的音乐和节奏说唱:左手b右手d, 然后双手握拳大拇指向下, 说唱:倒过来, 左手p右手q;这样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辨别b---d与p---q;枯燥的汉语拼音也能变得生动有趣。

在小学母语教学中, 使用童谣和歌曲教授母语, 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有利于他们学习母语。音乐和语言两者都有句子、韵、重音和重复。曲调中有些强弱快慢的变化就是来自于人们的语言, 经常说唱童谣、儿歌能使小学生对母语的重音、节奏、句子的结构等加强掌握与理解, 掌握其重音、节奏、语句、语调等, 因为唱歌时要求吐字清楚, 这对培养小学生正确发音有很大帮助。学习童谣和歌曲除了能帮助儿童学习母语语音和节奏, 最重要的是能提高母语学习的兴趣。应该说念童谣、唱歌曲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母语行之有效的一个好方法。

上一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研究下一篇:浅谈对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