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农药管理制度

2024-06-08

新的农药管理制度(精选9篇)

篇1:新的农药管理制度

海南地区依法实施新的农药管理制度

2010年7月31日,省第四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修订)》(以下简称《规定》),并于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2011年5月12日,省政府出台《海南省农药批发零售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就《规定》和《办法》实施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省农业厅农业执法稽查处处长莫正群。

规范行业发展 维护农民权益 保障质量安全

问:实施《规定》和《办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加强农药监管,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实施《规定》和《办法》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建设国际旅游岛、生态省和健康岛,需要从源头上管住管好农药,保护海南的良好生态环境;二,通过加强对农药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各环节的监管,规范农药市场,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海南国家冬季“菜篮子”基地和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

问:实施《规定》和《办法》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规定》是海南省人大常委会运用全国人大授予的特区立法权制定的一部地方性法规。海南经济特区立法,在遵循国家宪法、法律及行政法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特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一些具体的或变通性规定。为进一步加强海南农药规范化管理,2010年省人大常委会对2005年出台的《规定》进行全面修订。今年5月,省政府依据《规定》第九条出台《办法》,对农药批发零售经营及行政许可活动进行规范管理。

问:《规定》和《办法》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综合《规定》和《办法》,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四方面:一是农药批发实行专营特许制度,农药零售实行许可制度,都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经营权;二是农药批发和零售经营网点实行总量控制,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原则,建立由批发企业、区域配送中心、零售企业组成的三级经销网络,为农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三是对农药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各环节实行全程监管;四是强化监管责任,进一步明确属地管理责任,细化责任追究制度,加大了监管处罚力度。

问:农药批发和零售企业是如何确定的?

答:《办法》第五条和第八条对农药批发和零售企业的规划和许可程序作了明确规定,农药批发企业由省级确定,农药零售企业由市县确定。

农药批发企业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全省农药批发企业原则上设立2-3家,每家批发企业原则上设立6或9家区域配送中心,每个市县至少设立1家区域配送中心。

农药零售企业由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立1家,各市县根据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国营农场布局和交通状况等因素可作适当调整,科学合理制定本地农药销售网点规划,经市县人民政府审定后,报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问:申请农药批发和零售企业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办法》第六条和第七条分别规定了农药批发企业和农药零售企业应当具备的具体条件,只要符合相应条件的,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不管是岛内企业还是岛外企业,我们都一视同仁,欢迎参加农药经营权的公开招投标。

具体条件如下:一是具备一定额度的注册资本金,其中,农药批发企业注册资本金不低于1亿元,零售企业注册资本金不低于100万元;二是农药经销人员应当持证上岗,并具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三是有合格的仓储设施;四是有相适应的配送能力;五是仓储设施和营业场所应当设立隔离措施;六是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安全防范、责任追溯等经营管理制度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和机制。

农药批发企业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当在每个区域配送中心设置不少于200平方米的营业场所及建立不少于15人的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队伍;同时,还应当建立农药采购招投标信息系统和农药经营电子台账管理系统。

问:现有农药经营企业(店)如何过渡?

答:第一,现有农药经营企业(店)可以自愿进行资源整合。只要达到规定条件的,都可以平等参加批发和零售经营权的竞标,中标之后按照行政许可程序经验收合格,领取新的《农药经营许可证》,依照新的农药管理规定继续从事农药经营。

第二,《办法》第三条规定了原有农药经营企业的过渡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自然过渡”。2011年6月3日海南省农业厅、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过渡期农药经营许可管理事项的通知》,规定:《农药经营许可证》在2011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农药经营企业(店),允许其在2011年12月31日前继续正常经营;在2011年12月31日后《农药经营许可证》仍然有效的,在有效期内依照新的农药管理规定开展经营活动。

第三,鼓励未中标的原有农药批发企业积极参与农药零售经营权竞标,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营销、服务、资金等方面优势,继续为海南“三农”服务。同时,也鼓励中标企业吸纳未能中标的原有农药经营企业(店)的从业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继续从事农药经营管理活动。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退出农药经营市场后,确实存在困难的经营企业(店)及其从业人员,各市县政府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给予帮扶,积极为他们解决困难。

问:农药批发实施专营特许后,是否会导致垄断经营?是否有退出机制?

答:农药批发企业不是一家,而是2-3家,相互之间仍然是一种竞争状态,并非垄断经营。同时,中标企业经营权也不是终身制,有严格的退出机制。《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农药批发、零售经营许可证有效期3年,有效期满后,按规定重新核发;还规定农业、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不符合经营条件的限期整改,逾期达不到整改要求的,吊销其经营许可证。

问:实施新的农药管理制度后,会不会出现农民购药难、买药贵的现象?

答:为防止出现农民购药难、买药贵的问题,《规定》和《办法》都作出了相关的规定。

一是从规划布局上便民购药。《办法》第五条规定农药批发企业除在省内设立批发总店外,还应当建立覆盖全省各市县满足就近服务需要的农药区域配送中心,各市县要结合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农药零售经营网点布局规划。同时,要求农药经营企业在配送能力、植物疫病防治指导等经营条件上要确保满足农业生产需要、方便农民购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保障农药品种需求。《规定》第十三条要求农药批发企业不得限制符合条件的农药进入采购平台。《办法》第十四条还规定: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药零售企业可以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实际,要求农药批发企业采购指定的农药。

三是农药批发与零售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办法》第十五条对农药价格问题作了明确规定,要求价格主管部门对农药价格进行监管,对不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依法进行查处。

问:当出现农药产品质量问题或药害事故时,如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答:为防止假劣农药坑农害农,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办法》第十三条特别规定,设立农药质量及药害事故赔偿保证金管理制度。就是农药经营企业应当缴纳保证金,当出现农药产品质量或药害事故时,确保农民能够及时得到合理赔偿。

问:实施新的农药管理制度后,在农药监管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答: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突出台账管理,对未建立台账或台账不完善的企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规定》第四十四条规定:农药经营者未建立农药购销台账,或者购销台账记录不明确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二是强化政府引导,制订发布禁止使用和推荐使用农药品种名录。根据《规定》第四条,省农业厅制订了《关于海南经济特区禁止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及推荐使用农药品种名录的通告》。在农业部禁止销售、使用16个农药品种的基础上,结合海南实际,把禁用农药品种增加到52种,禁用农药品种全国最多。同时,为引导农民安全用好农药,省农业厅还针对我省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将159种高效低毒农药列入我省推荐使用农药名录,向社会公布。

三是加大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最高罚款可达20万元。如《规定》修订前,销售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没收违禁农药和违法所得,并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规定》修订后,对违反本规定生产、运输、储存、销售本经济特区禁止使用的农药,没收违禁农药和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对农药经营单位,吊销其农药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是发动群众监督,实行举报违法经营使用农药行为奖励制度。2010年12月20日,省政府出台了《海南省举报违法经营使用农药奖励办法(试行)》,省农业厅在全省设立了统一的举报电话12316,对举报属实的最高给予5000元现金奖励。从该制度的执行情况来看,农业执法部门查处农药案件的线索大多来自社会群众的监督举报,有效维护了农药市场秩序、农民群众利益和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

问:请问《规定》在农药监管属地责任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答:《规定》第三条和《办法》第十七条对农药监管属地责任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农药监督管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强农药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农药科技和农药监测设备投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和服务体系。

二是把农药监管责任向下延伸,要求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农药监督管理部门对农药销售、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宣传、指导农民安全、科学地使用农药。

问:为实施新的农药管理制度,请问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答:为保障新的农药管理制度顺利实施,省农业厅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开展宣传培训。先后印发《规定》和《办法》单行本、出台《规定》释义等各类宣传资料6万多份,多次召开全省农业系统及农药经销企业座谈会和动员会。结合放心农资下乡、农资打假等活动,多种形式开展大规模宣传与培训。

二是积极开展调研工作。深入农药经营企业(店)和农业生产基地调研,针对农药经营企业(店)普遍反映的债权债务、库存农药等问题,省农业厅联合省工商局专门制订了《关于过渡期农药经营许可管理事项的通知》。

三是制订相关制度。为顺利实施《规定》和《办法》,省农业厅制订了《关于海南经济特区禁止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及推荐使用农药品种名录的通告》、印发了《办法》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并要求各市县成立领导机构,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同时,起草了《海南省农药质量及药害事故赔偿保证金管理办法〈试行〉》。

目前,《规定》和《办法》的实施正在按照计划稳步推进。省农业厅已委托招标公司制作招标文件,近期将组织农药批发企业公开招投标。各市县正在制订农药零售经营网点布局规划,并将启动农药零售企业招投标。

备注:《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修订)》和《海南省农药批发零售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具体条文可登陆海南农业信息网等网站查阅。

篇2:新的农药管理制度

1、加强对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保证农药质量,保护农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畜安全,产品质量应当检验合格。

2、农药产品包装必须有标签或者附具说明书,标签应当紧帖或者印刷在农药包装物上,标签或者说明书上应注明农药名称、企业名称、产品批号或农药登记证号或农药临时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或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以及农药的有效成分、含量、重量、产品性能、毒性、用途、使用技术、使用方法、生产日期、有效期和注意事项等。

农药销售记录制度

1、对所售出的农药要逐一登记上册,建立完善的进销台帐。

2、对购药者当面耐心讲明使用农药防毒规程,正确配药、施药方法,按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故。

农药仓储管理制度

1、农药实行专库专储,不能与食品等物品混放,不得露天存放。

2、农药库房实行专人管理,严禁无关人员随意入内,仓库保管人员要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3、仓库保管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存储的农药产品要经常清点、检查,对农药包装破损的要及时上报和处理,避免农药产品变质和造成其它损失。

4、农药仓储库房的消防、防盗和通风设施应保持良好,严防火灾、失盗和中毒事故发生。

5、配置明示标牌,对农药产品进行分类保管。

6、做好出入库登记记录,保证帐物相符。

农药经营安全防护制度

1、落实防火、防盗等安全防护措施及坏境污染防治措施。

2、在销售过程中,涉及称量、分装、取货等直接接触人员,应戴用防护器具,发生农药渗漏、散落要及时妥善处置。

3、应远离明火、火源,门窗要有加固防护措施。

员工业务培训制度

1、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行业服务规范和操作规程培训。

2、对本单位新进员工进行上岗前培训,主要培训农药的用途、使用技术、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3、不定期对员工进行使用农药防毒规程、正确配药、施药、按照规定的用药量、用量次数、用药方法等内容进行培训,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等事故的发生。

篇3:新的农药管理制度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强化制度建设

传达学习了黑龙江省关于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暨监管的政策文件精神,强调加强农药管理,特别是高毒农药监管工作对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经济贸易的重要作用,要求各级农药管理部门明确目标,加强制度和队伍建设,扎实工作,启动高毒农药事件问责制度,完成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暨监管工作任务。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小组,制定实施了包括鼠药定点经营和高毒农药实名登记销售的规定,各县相应制定实施了农药管理规定和意见,进一步强化了农药的制度化管理。

2完善地、县、乡、村4级农药投入品监管网络

全区目前已建立地、县、乡、村监管网络,农药监督管理体系较完善,监管网络系统对农药经营、使用进行全面管理,对农产品质量、农残事件和农药药害事件进行追踪处理,全程监控农药投入品。各级农业部门的主要任务:地市级负责全地区农药经营、使用管理与技术指导;县级负责县域内农药经营单位管理、使用技术推广、农药案件初步处理;乡级负责乡域内农药使用情况监控、农产品质量监控、技术指导;村组负责村域内农药使用指导,违规、问题事件的报告。大兴安岭地区农药监管网的建立与完善,农药管理措施得以很好地落实,农药经营和使用问题尽快尽早地得以处理和解决,提高了农药管理效能。

3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指导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宣传车、横幅标语、印发资料等方式,在全区全方位地进行农药安全使用宣传,教育全区生产经营者、流通者及消费者要进一步认识明确农药安全使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家同心协力抓好菜篮子,建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二是农委组成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核心,结合扶贫、种植、科教、经管等培训队伍赴各县区对农民进行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培训,印发了限禁用农药清单,分发给广大菜农,教育他们要增强农药安全使用的意识和责任,自觉加强农药安全使用管理,确保生产放心果菜。三是对农资经营商进行规范经营农药知识培训,要求农药经营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经营农药尤其是限用农药,对农民负责,对社会负责。

4实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登记购销制度示范

实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全区以鼠药为重心、以高毒农药为重点在4个县(区)建立经营定点51个。实行高毒农药实名购销登记制度,与经营单位负责人签订了《农药经营承诺书》,建立购销台帐,要求做到守法、诚信经营,确保销售的农药质量,为农民提供合格、安全、放心农药。全区的农资市场已全面实施农药经营登记制度,执法单位与当地的农药经销商共建“守法经营农药示范门店”;在县植保站技术指导下,以农药、药械配套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结合方式,对农药经营使用实现一体化管理,杜绝高毒、假劣农药。

5全面清查市场,规范经营秩序

大兴安岭地区4个县(区)结合实际,制定了实行限用高毒农药管理专项检查计划,组织市场检查13次,抽查农药样品500余个,全区均未发现公开使用、销售禁限用农药情况,也未发现违规销售高毒农药的行为,进一步规范农药经营市场秩序。目前,大兴安岭地区发放农药经营许可证50余份,建立了全区监管网共享的农药经营户电子档案和文书档案。农药经营过程中做到经营户自查、执法人员抽检、监管部门定期检查的农药管理局面。

6普遍调查农药使用情况,建立动态监测网

全区开展农药使用普查,普查面涉及15个乡镇,近2000个商品农药,调查方法采用日记式记录,通过农药普查和普查结果的系统分析,对大兴安岭地区农药使用情况和问题有一个科学判断,为下一步农药控制工作提供依据。监控和指导种植户科学应用农药防治病虫害,逐步形成农药使用监测网。

7引进、研究和推广应用替代高毒农药的技术

篇4:我国将建立农药容器回收制度

《安排》指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仍不容乐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求到2015年,全面摸清我国土壤环境状况,确保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0%,对全国60%的耕地和服务人口50万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开展例行监测。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使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安排》提出六大任务,摆在第一位的是要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特别指出要规范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禁止使用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肥料,严格控制稀土农用。建立农药包装容器等废弃物回收制度,鼓励废弃农膜回收和综合利用。禁止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含重金属、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污水以及未经检验和安全处理的污水处理厂污泥、清淤底泥、尾矿等。其余五大任务分别是确定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尤其是禁止在优先区域内新建有色金属、皮革制品、石油煤炭、化工医药、铅蓄电池制造等项目;强化被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控制,未开展风险评估或土壤环境质量不能满足建设用地要求的,有关部门不得核发土地使用证和施工许可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南、中南、辽中南等地区,选择被污染地块集中分布的典型区域,实施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加快土壤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

《安排》还将从组织、投入、法规、科技、公众等六个方面保障工作的实施。据悉,目前我国用于指导土壤治污工作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还是1995年颁布的,距今已近20年,这期间大气、水环境等质量标准都进行了更新。安排指出,将要研究起草土壤环境保护专门法,制(修)定土壤环境质量、污染土壤风险评估、被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主要土壤污染物分析测试、土壤样品、肥料中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等标准。

篇5:农药安全管理制度

一、农药分类

根据目前农业生产上常用农药(原药)的毒性综合评价(急性口服、经皮毒性、慢性毒性等),分为高毒、中等毒、低毒三类。

1、高毒农药:有3911、苏化203、1605、甲基1605。1059。杀螟威、久效磷、磷胺、甲胺磷、异丙磷、三硫磷、氧化乐果、磷化锌、磷化铝、氰化物、呋喃丹、氟乙酰胺、砒霜、杀虫脒、西力生、赛力散、溃疡净、氯化苦、五氯酚、二溴氯丙烷、401等。

2、中等毒农药:有杀螟松、乐果、稻丰荼、乙硫磷、来胺硫磷、皮蝇磷、六六六、高丙体六六六、毒杀芬、氯丹、滴滴滴、西维因、害扑威、叶蝉散、速灭威、混灭威、抗蚜威、倍硫磷、敌敌畏、拟除虫菊酯类、克瘟散、稻瘟净、敌克松、402、福美砷、稻脚青、退菌特、代森铵、代森环、2,4―滴、燕麦敌、毒草胺等。

3、低毒农药:有敌百虫、马拉松、乙酰甲胺磷、辛硫磷、三氯杀螨醇、多菌灵、托布津、克菌丹、代森锌、福美双、萎锈灵、异稻瘟净、乙磷铝、百菌清、除草醚、敌稗、阿特拉津、去草胺、拉索、杀草丹、2甲4氯、绿麦隆、敌草隆、氟乐录、苯达松、茅草枯、草甘膦等。

高毒农药只要接触极少量就会引起中毒或死亡。中、低毒农药虽较高毒农药的毒性为低,但接触多,抢救不及时也会造成死亡,因此使用农药必须注意经济和安全。

二、农药使用范围

凡已订出“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品种,均按照“标准”的要求执行。尚未制定“标准的品种,执行下列规定:

1、高毒草农药:不准用于蔬菜、茶叶、果树、中药材等作物,不准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与人、畜皮肤病。除杀鼠剂外,也不准用于毒鼠。氟乙酰胺禁止在农作物上使用,不准做杀鼠剂。“3911”乳油只准用于拌种,严禁喷雾使用。呋喃丹颗粒只准用于拌种、用工具沟施或戴手套撒土,不准浸水后喷雾。

2、高残留农药:六六六、滴滴滴、氯丹,不准在果树、蔬菜、茶树、中药材、烟草、咖啡、胡椒、香茅等到作物上使用。氯丹只准确性用于拌种,防治地下害虫。

3、杀虫脒:可用于防治棉花红蜘蛛、水稻螟虫等。根据杀虫脒毒性的研究结果,应控制使用。在水稻整个生长期内,只准使用一次。每亩用25%水剂2两,距收割期不得少于40天,每亩用25%水剂四两,距收割期不得少于70天。禁止在其他粮食、油料、蔬菜、果树、药材、茶叶、烟草、甘蔗、甜菜等作物上使用。在防治棉花害虫时,亦应尽量控制使用次数和用量。喷雾时,要避免人身直接接触药液。

4、禁止用农药毒鱼、虾、青蛙和有益的鸟兽。

三、农药的购买、运输和保管

1、农药由使用单位指定专人凭证购买。买农药时必须注意农药的包装,防止破漏。注意农药的品名、有效成份含量、出厂日期、使用说明等,鉴别不清和质量失效的农药不准确性使用。

2、运输农药时,应先检查包装是否完整,发现有渗漏、破裂的,应用规定的材料重新包装后运输,并及时妥善处理被子污染的地面、运输工具各包装材料。搬运农药时要轻拿轻放。

3、农药不得与粮食、蔬菜、瓜果、食品、日用品等混载、混放。

4、农药应集中在生产队、作业组或专业队设专用库、专用柜和专人保管,不能分户保存。门窗要牢固,通风条件要好,门、柜要加锁。

5、农药进出仓库应建立登记手续,不准随意存取。

四、农药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配药时,配药人员要戴胶皮手套,必须用量具按照规定的剂量称取药液或药粉,不得任意增加用量。严禁用手拌药。

2、拌种要用工具搅拌,用多少,拌多少,拌过药的种子应尽量用机具播种。如手撒或点种时必须戴防护手套,以防皮肤吸收中毒。剩余的毒种应销毁,不准用作口粮或饲料。

3、配药和拌种应选择远离饮用水源,居民点的安全地方,要有专人看管,严防农药、毒种丢失或被人、畜、家禽误食。

4、使用手动喷雾器喷药品时应隔行喷。手动和机动药械均不能左右两边同时喷。大风和中午高温时应停止喷药。药桶内药液不能装得过满,以免晃出桶外,污染施药人员的身体。

5、喷药前应仔细检查药械的开头接关、喷头等处螺丝是否拧紧,药桶有无渗漏,以免漏药污染。喷药过程中如发生堵塞时,应先用清水冲冼后再排除故障。绝对禁止用嘴吹吸喷头和滤网。

6、施用过高毒农药的地方要坚立标志,在一定时间内禁止放牧,割草,挖野菜,以防人畜中毒草。

7、用药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将喷雾器清洁干净,连同剩余药剂一起交回仓库保管,不得带回家去。清洗药械的污水应选择安全地点妥善处理,不准随地泼洒,防止污染饮用水源和养鱼塘。盛过农药的`包装物品,不准用盛粮食、油、酒水等食品和饲料。装过农药的空箱、瓶、袋等要集中处理。浸种用过的水缸要洗净集中保管。

五、施药人员的选择和个人防护

1、施药人员由生产队选拔工作认真负责、身体健康的青壮年担任,并应经过一定的技术培训。

2、凡体弱多病者,患皮肤病和农药中毒及其他疾病尚未恢复健康者,哺乳期、孕期、经期的妇女,皮肤损伤未愈者不得喷泉药或暂停喷药。喷药不准带小孩到作业地点。

3、施药人员在打药期间不得饮酒。

4、施药人员打药时必须戴防毒口罩,穿长袖上衣、长裤和鞋、袜。在操作时禁止吸烟、喝水、吃东西,不能用手擦嘴、脸、眼睛,绝对不准互相喷射嬉闹。每日工作后喝水、抽烟、吃东西之前要用肥皂彻底清洗手、脸和漱口。有条件的应洗澡。被子农药污染的工作服要及时换洗。

5、施药人员每天喷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小时。使用背负式机动药械,要两人轮换操作。

6、操作人员如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离开施药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漱口、擦洗手、脸各皮肤等暴露部位,及时送医院治疗。

六、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一、购买和使用农药,要仔细阅读标签,不要购买和使用没有标签或标签模糊不清、有关证号不全的农药(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

二、农药储运,应远离食品。农药不得与粮食、蔬菜、瓜果、食品及日用品等物品混载、混放。包装农药的箱、瓶、袋等应集中处理,禁止用于盛装食品、饮料和饲料。

三、配制农药要选择专用器具量取和搅拌农药。决不能直接用手取药和搅拌农药。

四、施药机械出现滴漏或喷头堵塞等故障,要及时正确维修,不能用滴漏喷雾器施药,更不能用嘴直接吹吸堵塞喷头。

五、田间施用农药,必须穿防护衣裤和防护鞋,戴口罩、帽子和防护手套。

六、田间喷撒农药,要注意风力、风向及晴雨等天气变化。应在无雨、3级风以下天气施药,不能逆风喷施农药。夏季高温季节喷施农药,要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进行,中午不能喷药。施药人员每天喷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小时。

七、选择适用农药,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避免残留。

八、瓜类、蔬菜、果树、茶叶、中药材等作物,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九、剧毒农药只准用于拌种、工具沟施或戴手套撒毒土,严禁兑水喷雾。

十、配药、施药现场,严禁抽烟、用餐和饮水。

十一、科学用药,不得随意加大施剂量和改变施药方法。

十二、保护天敌,减少用药。

十三、施过农药的地块要树立标志,在一定时间内,禁止进入田间进行农事操作、放牧、割草等。

十四、农药应用原包装存放、农药空瓶(袋)应在清洗三次后,远离水源深埋或焚烧。

十五、施药结束后,要立即用肥皂洗澡和更换干净衣物,并将施药时穿戴的衣裤鞋帽及时洗净。

篇6:农药仓库管理制度

二、仓管员负责农药的进出仓、保管、规范填报有关报表等日常性事务,

三、公司植保员协助仓管员规范化运作和管理农药仓库,仓管员应及时 向公司领导和植保员报告农药库存情况以便于农药的申购和使用,每月向公司财务部填报一次农药盘存明细帐。

四、仓管员应做好农药进出库的记录和登帐工作,填写农药标识牌,做 到帐目清楚、帐牌相符、牌货相符、帐货相符以防止差错,推陈贮新,避免农药积压。

篇7:农药经营管理制度

甘肃新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7月25日

1、农资产品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管理制度--------------1

2、农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2

3、农资经营安全防护制度----------------------------3

4、农资经营应急处置制度---------------------------4

5、农资仓储管理制度-5

6、农资农药废弃物回收与处置制度--------------------6

7、农资使用指导制度--7

8、农资经营岗位操作规程-----------------------------8

农资产品进货查验和台账管理制度

1、必须向具有合法资质的农资生产企业或经销商采购农资产品。进货时应当索取、核实并妥善保存供应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资质证明材料复印件(须加盖公章)以及供货协议。不得向无证企业或个人采购农资产品。

2、采购农资时,应当按照国家相应的农资产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等管理规定,查验产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生产日期,索取相应批次的质量检验合格证以及有关登记、批准证明文件复印件(须加盖公章)。对经查验不符合规定的农资,不得入库,并做好退货处理记录,发现假冒伪劣商品应立即向仙居县农业局报告。所购产品信息必须纳入浙江省农资监管信息化管理系统。

3、对供货商资质和产品证明核实无误后,应索取进货发票,进货发票应注明进货时间、产品名称(产品通用名)、规格、批次、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4、必须向农资购买者出具发票或销售凭据,销售凭据应当如实注明售出产品的名称、数量、销售时间以及购买人和经营单位名称等信息,必要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当出具使用指导意见和注意事项。

5、所有产品均应按进、销货日期依次记录并建立进货、销售台帐。进销台帐内容包括:进货日期、供货商、商品名称、商标、规格、进货数量、生产单位、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登记证以及销售日期、购货单位、规格型号、销货数量、保质期等。进、销货凭证、证明文件资料分类保管,台帐至少保存两年。

6、推行实名购买制度,进货、销售信息应当实时录入农资监管系统,实现农资产品可追溯。

农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证农资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人畜安全,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1、守法经营,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销售农资时,应当根据所售产品的标签、说明书,如实说明产品用途、使用方法、中毒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项等,不得误导农药购买者。

2、严把农资进货关。从合法、诚信的供应厂、商处购进农资产品,杜绝与无证企业或个人发生业务往来。

3、严格执行产品查验制度,确保产品的合法性,实行产品质量保证制度。杜绝假冒伪劣和国家禁用农资产品流入市场。

4、设立农药销售专区和专柜,分类摆放,按照有关规定采取隔离、隔开、分离等安全措施。不得在经营场所摆放食品、农产品和生活用品等。

5、严格执行经销台帐制度,推进实名购销制度,建立农资采购、储存、销售等电子台账,确保农资产品可追溯。

6、经国家有关部门抽查检验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或发现农资产品对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人畜安全等有严重危害或者较大风险的,应立即停止销售,向仙居县农业局通报,并通知购买人召回问题产品,对已产生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

7、未取得高毒、限制使用农药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不得经营属于危化品和限制使用管理的农药产品。

8、做好日常检查工作,及时下架过期产品,做好农资废弃物回收和处置工作,防止污染环境。农资经营安全防护制度

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患于未然,特制定本制度。

1、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

2、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标准,在各自的岗位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3、经营、仓储场所配有消防、通风、防盗设施和防护,严格执行“三定”制度。即定点存放、定人维护管理、定期检查。

4、建立值班制度,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交接,做好工作记录。晚上安排专人值班。

生活区与经营场所必须有效隔离,禁止未成年人在经营区域活动。

5、搬运农资产品时,应轻拿轻放,不得倒置,严防碰撞,外溢和破损,严禁抛、摔、拖、撞击和摩擦,确保产品包装完好。

6、禁止无关人员搭乘装运农药的车辆。

7、产品装运中一旦出现渗漏、散落,应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妥善处理,防止对水、土、物的污染。

8、加强安全检查:检查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经营场所安全标志、防护器材的定置摆放及安全通道情况、救护、劳保用品的保存情况,110、120、119等报警电话告示牌醒目。农资经营应急处置制度

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单位财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规范安全检查、整改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加强对安全防护知识的学习,使员工做到“三懂三会”,三懂:懂本单位经营范围内化学物质的危险性、懂本单位的各项防火、防毒、防盗安全措施、懂救护基本知识;三会:会报警。会用防护器材、会扑灭救初起火灾和排除事故隐患。

3、定期组织员工开展进行消防演练或事故应急演练。

4、发生火灾、中毒等突发事件,应立即拨打110或120急救电话;组织营救受害人员,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防止人员无故伤亡。并在第一时间向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报告。

5、先期处置。及时采取控制、救援、保全等措施,防止事态扩大。维护现场秩序,配合有关单位查实事件性质、发生时间、发生原因、涉及范围、人员财产损失等基本情况。遵守政府部门的工作纪律。

6、善后工作。事件处置完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现场清理、布控、统计、安抚等工作。服从政府部门的处理意见。

7、建立隐患整改的反馈机制,应按上级部门要求进行整改,并及时整改情况反馈。

农资仓储管理制度

1、农药仓储库房实行专人管理,严禁无关人员随意入内,仓库保管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相应的安全防护技能;

2、农药仓储库房必须配备完善的消防、防盗和通风设施,应保持良好,严防火灾,盗窃和中毒事故发生;

3、农药实行专库专储,分区分类管理,配置明示标牌和货位卡,产品垛码不宜过高,应有防渗防潮垫;不得与其他农资商品混放,严禁存放食用产品和其他生产生活物资;设立下架退市产品单独存放专区;

4、仓库保管人员每日要对存储的农药产品进行检查,发现农药包装破损或产品过期要及时上报和处理,严防因农药产品变质、渗漏等造成环境污染或其它损失;

5、定期维护库房内通风、照明、消防等设施和防护用具,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定期清扫库房,保持通道整洁、通畅;

6、严格执行农药入库、出库登记制度,保证帐物相符;进出库产品必须查验包装、标签等是否完好;

7、工作人员进入仓库要配戴相应防护用具,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操作,库房严禁吸烟。农资废弃物回收与处置管理制度

1、认真执行各级主管部门关于农资废弃物回收与处置的相关规定,坚持“谁生产谁负责,谁销售谁收回,谁使用谁交回”的原则开展废弃物回收工作。

2、凡农药、兽药、肥料等农资产品的包装废弃物,包括塑料、玻璃、金属、纸等材质的瓶、罐、桶、袋等均应当回收,严禁丢弃。

3、经营单位必须与生产企业或上级经销商签订农药产品废弃物回收协议,明确责任和义务,并报仙居县农业局备案。

4、经营单位应当告知并督促农资使用者及时将废弃物交回,不得随意丢弃;采取包括产品追溯、有偿回收等各种有效措施做好废弃物回收工作。

5、设立废弃物回收存放专区,按材质分类存放;不得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合存放;存放区应与生产、经营及生活区有效隔离,做好防雨、防渗漏等安全措施,并设置警示标识。

6、做好废弃物回收台帐记录,如实记录废弃物的回收日期、类型、数量以及处置去向,回收台帐至少保存3年。

7、回收的废弃物应当及时归集到生产企业、上级经销商或仙居县农业局制定的归集点,然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8、发现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开展废弃物回收与处置的行为,应向仙居县农业局或环保局举报。农资使用指导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控制农资产品能够安全、正确地被使用,防止造成人员伤害和农残超标,特制定本制度。

1、本单位技术人员应当对使用者从农资产品选择、采购、运输、储存、使用等全部过程的操作进行指导。必要时应当到现场对使用过程进行监督指导。

3、应当根据所售产品的标签、说明书,如实说明产品用途、使用方法、中毒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项等,不得误导购买者。

4、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应当选用低毒、低残留、无“三致” 特性的农资产品。禁用使用高毒高残留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资产品。

5、必须严格按照标签上的使用量、使用方法、浓度、使用次数及安全间隔期等项目用药,标签上没有注明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农资使用要求,由技术人员导明确告知。

6、应当组织农资销售人员和使用者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建立相应的培训档案。

7、要指导农户按照病虫害的生长发育和侵害规律进行科学用药,用药前要穿戴好必要的防护用品,施药期间禁止进食或用手擦嘴和眼睛等,用药后要及时洗漱更衣,并按规定将施药器械清洗干净,将废弃包装物和残液按正确的方法回收处理。农资经营岗位操作规程

一、证照、制度齐全并悬挂上墙;工作人员熟悉农药、病虫害防治、农药管理规定等相关知识,要做到持证上岗,经营场所不得擅自离人;严格按照国家《农药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产品说明书正规销售;

二、工作人员应当向购买人询问病虫害发生情况并科学推荐农资产品,必要时实地查看病虫害发生情况,并正确说明其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用量、使用技术要求、中毒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项。不得混淆产品或卖错、拿错产品;

三、农资经营者对自己所经营的产品应做出质量承诺,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不经营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不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农药(或含有违禁成份的农药)以及撤销登记的农药。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必须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四、认真执行浙江省高毒高风险农药管理工作的规定,做到专柜销售、实名购买。

五、农药摆放要规范,销售要有详细的登记台帐;农资的进货台帐、销货台帐保存2年以上。积极参与农资信息化建设,建立农资采购、储存、销售等电子台账,确保农资产品可追溯。

六、积极参与妥善收集农药包装物等废弃物的回收,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

篇8:新的农药管理制度

合利用技术63 978人;农户农业、畜牧业新技术培训、示范, 均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该项目的建成, 让20多万受灾农民用上了清洁的沼气能源, 有力促进了灾区经济复苏和生态修复。

近日,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 (IFAD) 派出项目竣工检查团, 对四川省绵阳市实施的紧急优惠贷款灾后重建农村沼气项目进行了全面评估和实地验证。竣工检查团专家深入4个项目县, 随机走访项目农户, 采取座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 就项目预定目标、效益产出和经验教训开展了大量调查和分析。竣工检查团一致认为, 该项目定位选择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 符合国家灾后重建规划, 符合灾区农户生产生活需求;项目相关各部门分工明确, 省、市、县机构组织健全, 施工建设队伍精锐, 项目实施井然有序;采用模压式玻璃钢拱盖技术, 配套建设农村沼气服务体系, 开展受益农户沼气综合利用培训, 项目运转具有可持续性;农村卫生环境改善, 农民收入增加, 发展“养殖业—沼气—种植业”循环生态农业, 促进农村文明提升, 项目效益显著持久;灾区项目农户积极参与建设过程, 对交付使用的沼气池质量和效益非常满意, 项目社会影响力广泛深远。竣工检查团专家表示, 该项目效益产出已达到或

一、全面摸清全省生姜生产情况

四川省生姜主产自川南片区, 全省生姜种植面积23.6万亩, 产量42.9万吨, 种植品种以本地竹根姜、白口姜和黄口姜为主。病虫害防治, 采取预防为主, 辅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办法。除稻——菜水旱轮作、套作、深沟高厢、深翻改土、选用优良姜种、晒种等农艺措施外, 一般用石灰水、低毒杀菌剂甲基硫菌灵、农用链霉素对种姜消毒防治姜瘟病, 种植中后期使用敌百虫、康宽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辛硫磷等低中毒杀虫剂防治虫害。2012年, 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共检测35项农残参数, 生姜的合格率为100%。

二、紧急开展生姜专项监督抽查

篇9:德国农业及其农药管理体系

德国农业概况

德国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技术型经济强国。 德国因其工业和服务领域技术先进而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实力的国家之一。自1990年国家统一以来,东部地区的经济有了明显的改观,尽管一些经济指标还落后于西部地区。德国西部地区从事农业的形式主要为小型农场,耕种面积平均为19公顷,而东部地区则为现已实行私有化的股份制或者多个家庭合作经营的前国营大型农场,耕种面积平均为300公顷。主要的农产品有小麦、大麦和黑麦。政府主管农业的部门是消费者保护、食品与农业部。

德国农业高度发达。表现在“六高”:一是农业生产效率高。农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4%,农户不足60万户,平均每个劳动力养活124人;二是农产品自给率高。80%以上的农产品能够自给,部分进口主要用于调剂品种或价格因素;三是农业组织化程度高。全国有各种联合体1079个,各类合作社1万多个,覆盖了绝大部分农产品及销售、加工企业,实现了农工一体化、产加销一体化,保障了农民利益的最大化;四是农业科技含量高。建成许多重点实验室,且科研作风严谨,注重原始创新,特别是在转基因技术、新品种选育及种苗技术、新的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不仅为德国农业生产,也为世界农业生产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五是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从播种到收获全部机械化,而且机械性能好,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的农业生产;六是农民收入高。德国的农业发展以中小家庭农场为主,大部分农场规模在50公顷以下,90%农户经营饲养业及普通种植业,10%农户是葡萄、啤酒花、水果、蔬菜、烟草等专业户,畜牧业是德国大多数家庭农场重要的收入来源,每户农民年人均收入6.3万欧元。

尽管农业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农业劳动力仅占全国总量的2.8%,然而80%的国土面积用于农业和林业。作为欧盟成员国,德国遵守共同农业政策的原则和计划。政府计划将其从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获取的资金更多地用于农村发展,而不仅仅用于市场和粮食价格补贴。从2003年开始,用于市场直接补贴的资金减少,被削减的资金将用于保护农业环境。只有那些符合动物福利要求的畜牧农场才能获得政府补贴。用于实施与保持有机农业、改进有机加工与交易方法的政府补贴额也将进一步增加。

德东改革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九十年代初两德统一后,德国在欧盟农业体制和政策的总体框架下,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原民主德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全方位的转型改革。其中,对集体或国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国营农场进行了以土地私有化为主的彻底改造;对德东原农业管理体制、中介服务组织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德西模式进行了改造、补充和完善;对德东原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国营农场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经营规模则予以了充分的保留并有了新的提高。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德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德东农业的运行方式已经从计划经济顺利转轨并入欧盟市场农业的运行轨道。

从微观层面看,原集体或国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过以土地私有化为主的彻底改革,成为了产权明晰,经营形式多样的市场主体。

德东农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其他东欧国家大致相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主德国在1945年进行了土地改革,土地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收归国有,100公顷以下的仍为农场主个人私有,实行家庭式经营。此后,在社会主义集体化运动中,通过建立小型农业合作社、小社并为大社以及按专业建立各种社会主义农业企业(如种植业生产企业、畜牧业生产企业、园艺生产企业),使实行家庭式经营的约60万个农场主在集体化运动中从独立经营的私有企业改造为全民的大型农业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到两德统一前1990年,德东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国营农场还有约4700个,但所占有的农用地占全国农用地面积的96%以上,私有土地仅占2.5%,其农业公有化程度已相当高了。因此,两德统一后,德国农业改革主要是围绕土地私有化和经营市场化进行的。

实行土地和财产私有化以后,德东农业并未象德西那样完全实行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而是根据德东农业已形成的规模现状,在合作社成员自愿的基础上,采取了多种经营形式。农业经营组织之间可以互相兼并重组,互相间对其土地、农机、厂房、棚舍等资产进行出售、出租不受任何限制,也可以购买或租赁国有土地,使原来均为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或国营农场变为现在规模大小不等的多种农业经营组织,其大规模的合作社或农场可达3-4千公顷土地,小规模的农场约40-50公顷土地,而且随着竞争加剧,大农场兼并小农场的进程正在加快。在农业改革的同时,政府还对农产品加工业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快加工业的结构调整,减少企业数量,提高现代化生产水平,协调工业与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平衡,并按德西农业产业化模式对德东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改造。

从中观层面看,为了帮助广大分散经营的农场主进入市场,德国政府在原有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改进、完善了多层次的各类服务机构,从而使德东农业逐步建立起了新的市场机制。

1、 农场主的自治组织--农场主联合会。

农场主联合会在二战结束后就已存在,两德统一后得到进一步加强。最高机构是德国全国农场主联合会,它又是整个欧盟农场主联合会的会员单位,下属有18个州的分会以及若干养牛、养猪、土豆专业协会。全德现有50万会员,95%的农场主都是该会成员。

农场主联合会是无党派组织,属于农场主自治组织,在各级议会里有代表和机构,是政府与农场主对话的桥梁。其主要职能是代表农场主的利益,包括在欧盟、全德及各州多个层面上影响政府对农业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制定,必要时还可以组织农场主上街游行反对欧盟的不利政策;帮助农场主组织农产品销售;举办各种展销会,扩大影响,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形象;向农场主提供各项专业咨询服务,包括组织会员间的服务和咨询等,该会每年都要出一本年鉴,内容包括当年出台的各项法规、政策和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同时还兼有协会和政府委托双重职能。

联合会主席由民主选举产生,由各州选举的代表组成代表大会,选举出主席团成员和全国主席。联合会里的各类专家实行合同聘用制。资金来源于会员交的会费,没有国家补贴。例如勃兰登堡州农场主联合会现有工作人员70名,另聘有几十名专家。

2、 半官方半自治组织--农业管理协会。

德国有4个州建有农业管理协会,这是按二战后盟军占领区的地理概念划分的,在其他州有派驻的官员。其性质是半官方半自治的农业管理服务机构。其经费预算42.7%由政府拨款,20.1%是农场主交的会费,26.3%来自于协会下属服务机构所收取的各种服务费,如农产品检测费、咨询费、技术推广费和研究成果费等,其余为协会的地产等不动产收入。协会属半官方半自治性质,会长受州农业厅和协会主席双重领导。协会的主要职能:一是负责协调、审批欧盟对德国农场主主要农产品配额的分配与申请。二是监督执行环保、植物分类以及药品、食品、饲料的安全使用。三是对农药、种子、牛奶质量进行检测。四是搞课题研究,推广新品种。该会的最高机构是协会全国联合大会,成员171人,其中90人为农场主,45人是农场雇员,18人是与农业相关人员,18人是其他行业的专家。

3、非盈利机构--农场主社会保险公司。

德国政府在对德东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彻底改造以后,建立了个人与政府共同分担保险的新机制。为此,先后在德东各州组建了农场主社会保险公司,帮助德东培训了大批管理人员。农场主社会保险公司为国家委托的非盈利中介机构,实行公务员和雇员两种人事管理体制。政府每年向公司提供必要的保险基金,实行政府监控专款专用,不能进入资本市场。公司每年向辖区各农场主发放保费表格,由农场主按表格要求向当地税务、银行、法院等机构交纳个人保费。农场主及从业人员必须参加的保险项目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事故保险,这类保险在参保后,国家都有相应的补贴;要求雇员必须参加的保险项目有失业保险;自愿参加的有老年人和残疾人保险。此外,各州还制定有农业冰雹和牲畜、病害保险,都是自愿参加的。

4、农业大专院校。

为适应农业改革和农场主的需要,德国农业院校加强了农业实用技术和管理的教学内容,并增设了应用信息、生物技术与信息、国际农业贸易等一批现代化、国际化农业急需的教学课程,规定学生毕业前必须有到农场、农业管理部门、外国各相关大学实习一年以上的经历。他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理论联系实际,传统与现代教学内容相结合,针对欧盟和德国的劳务市场需求,以培养科技与管理实用性人才为主。目前该校的毕业生约20%自己开办了农场当上了农场主,相当一部分人受雇于大型农业有限公司、股份合作社,成为农业高级管理人员,还有部分人进入了政府机构、农业中介组织、研究机构以及专门从事农产品贸易、咨询、农产品加工、化肥和农机制造等行业。据介绍,德国现有农场主约30%的人都有农学院的学历,大型农场的高级管理人员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都具备操作大型现代农业机械和管理的技能。

5、直接为农场主服务的流通贸易组织。

随着德东地区农业改革的深入,一批联接市场和农场主的流通批发企业应运而生。这些企业的经营机制非常灵活,一头是按定单收购本国农场主和世界10多个国家约200家供货商的生鲜有机食品,另一头是按定单对国内400多家大小超市和商店批发配送供货,产品一半来自国内,一半向国外组织。既就近跑农场主签订单,又实行远程微机联网接订单,把农场主分散的、提供单一的农产品综合为多样的生鲜有机食品供应市场;既经营传统大路菜又批发高档有机的生鲜食品、绿色食品,种类繁多,及时满足柏林的市场需求。他向市场供货配送的生鲜有机食品都按欧盟的标准经过严格检验,德国政府计划在十年内把有机生鲜食品的消费比重由3%提高到20%以上,为提高有机食品在市场的占有份额,他采取在国外成立子公司,开办合作公司、雇请专业人员搞代理等多种方式大力开拓市场,建立长期信任的贸易关系,为各类农场主提供信息和销售服务。他们所形成的贸易网络,带动千家万户农场主走进了市场。

从宏观层面上看,德国政府和各州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快了职能转变,加强了法制建设和政策配套,从而为德东农业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为保证德东农业体制改革顺利有序地进行,德国政府首先对德东各州的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了改组,压缩机构、精减人员、转变职能,由原直接的计划管理转为主要制定法律法规实行宏观调控,突出了环保、动植物及食品检测,制定各项标准、重大问题研究等项职能,同时还聘请了一批专家为行政部门的农业顾问。在具体实施改革之前,有针对性地颁布了多项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或州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改革行为,保障改革有序进行。如《德国合作社法》、勃兰登堡州《促进州农业结构发展法令》,就是专门针对农业改革而制定的法律。在这些法规中,对改革所涉及的问题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与改革相配套,国家和各州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除德国政府外,欧盟通过严格的农业政策和规定,在宏观调控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欧盟区人口已有4亿人。60年代随着农业共同市场的建立,在许多重要领域里的农业政策转由欧共体负责制定,包括市场与价格政策、外贸政策及结构政策,各成员国必须遵守,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率、改善农民收入、稳定市场以及保证向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食物。据了解,目前欧盟对农业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是通过对重要农产品包括牛奶、谷物、甜菜、土豆、牛肉等的价格补贴和产量限制来进行的。

(1)对份额内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政策。

由于欧盟长期采取高价收购、低价出售的补贴政策,每年70%的财政预算都用在了农业的价格补贴上,造成欧盟沉重的财政负担。

(2)通过分配生产指标,控制重要农产品的年度产量。

这是欧盟为减轻价格补贴负担制定的一项政策。突破份额规定的,将被强制买断份额权。有生产能力的企业要扩大规模产量,一是可以向欧盟申请产量指标,但在一般情况下很难做到,因为指标已分配完毕;二是向有生产指标的农场主租赁或通过股市购买指标。如甜菜的份额指标从70年代就限定了,但农场主之间可以高于当时甜菜价格的4倍转卖指标,也可高于30%的价格租赁指标。这就造成了有配额的农场主可以不生产供货,通过股市有偿转让配额指标获得收入的问题。

(3)耕地休闲政策。这是专门针对粮油生产而制定的。

欧盟对配额内的粮油生产也有价格补贴,约占欧盟补贴预算的70%,比重很大。为限制总产,欧盟要求种粮油的农场主只要闲置10%的土地,就可以获得每公顷400-900马克的补贴。

(4)市场准入政策。

欧盟区内国家生产的农产品,都必须经过严格的产品检验、检疫,符合欧盟制定的安全标准的,才能进入市场。这一措施不仅规范了农场主的行为,而且保证了产品质量,从而也保住了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量。

以上主要农产品的政策规定,都是要保证欧盟市场的总供求大体平衡,价格稳定,因此各国必须对农场主实行严格的限产管理,以保护欧盟农产品市场的稳定。但是这一政策的最大缺陷是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特别是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影响更大。因此,欧盟目前正在进行改革,试图逐步放开市场,取消对农产品的补贴政策。目前,土豆、猪肉、禽肉市场已全部放开,粮食在5年前也采取了少收购、少补贴的办法。

德国的农药管理

欧盟通过在其辖区内施行统一的管理模式, 实现了农药登记的一致性; 欧盟各国通过本国农药管理机构在相关法规的支持下, 实现了对本国农药的全面管理。德国的农药管理情况也反映了欧盟各国的农药管理状况。

农药管理的法律依据

德国是世界上较早实现农药管理的国家之一, 也是当时最后一个实行欧盟91/414/EEC指令的欧盟成员国。在1905年德国政府就开始了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工作, 并逐步开展了对农药的质量和农作物中农药残留的控制。在1968年5月14日, 颁布实施了《植物保护法》, 随着各项工作的开展此法规也经过多次修订, 其中1998年为配合欧盟91/414/EEC指令, 进行了系统修改。

目前, 作为德国的农药管理机构在日常的农药管理工作中, 主要的法律依据是: 欧盟91/414/EEC指令、植物保护法、植物保护治理专家资格规定、植物保护产品费用规定等。同时, 为了规范农药的登记、使用、销售和流通,德国政府还在通过其他法律、法规的制订。 例如: 植物保护专业细则、农药禁止使用规定、农药和农药机械使用管理细则等。

德国的植物保护法是德国农药管理工作的法律基础。全法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的实施和措施; 有害生物入侵的预防; 紧急情况的处理) 、农药的使用( 农药使用情况的概述; 农药使用者、咨询者及经营销售人员应具备的资质; 禁用、实验用农药的管理等) 、农药的流通( 农药登记的必要性; 登记的申请、评价; 登记证发放、取消、收回、暂时注销; 对某农药登记使用范围之外应用的特殊许可; 标签的管理规定; 禁用产品的说明; 农药产品的存放等) 、植物保护设备( 设备的流通、进口; 植保机械统计、检测等) 、植物抗性改善( 添加助剂的引入; 登记的备案、审核; 添加物质进入市场) 、赔偿和赔偿的分配( 赔偿; 赔偿要求) 、管理机关和监督机构( 联邦农林生物研究院; 法规在各州的实施; 官方规定; 海关协作; 进口许可等) 、义务信息的提供和刑事责任的确立( 信息的收集; 取证; 刑事处罚; 罚款) 、其他( 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协调性; 条款的撤消; 过渡时期的规则等) 。

农药管理的主要机构

德国联邦农业、食品和消费者保护部的植物保护局是德国最高农药管理机构, 是负责德国境内农药管理工作的权威部门。联邦消费者保护及食品安全局负责具体组织审核农药产品的登记申请。它协同联邦农林生物研究院、联邦风险评价研究院、联邦环境保护局负责对具体登记申请产品的评价。联邦农林生物研究院主要承担对申请登记产品效果和使用评价。主要从事农药产品的科学研究, 解答使用者在植物保护和农药使用的问题, 并负责各类农业病虫草害的相关信息的公布等方面。

联邦风险评价研究院主要承担对申请登记产品毒理学资料和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审查与评价。主要从事农药产品毒理学方面的的科学研究,制定德国的食品中最高的农药残留限量。联邦环境保护局主要承担对申请登记产品环境安全性的评价。主要从事农药在环境中行为研究和监测等工作。

联邦消费者保护及食品安全局是德国负责农药登记审查的主要部门。负责登记产品化学资料的审查、产品质量的跟踪检测、对产品的风险性评估。在登记审查过程中, BVL负责登记资料的受理、初审、各部门意见汇总、意见回复和协调、登记证书的发放等。BVL将根据各部门的评估意见, 形成对产品的风险性评估报告, 从风险性角度对产品进行最终评价。

作为德国的农药管理机构, BVL直接参与制定、修订和实施《植物保护法》及有关农药、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并代表德国联邦农业、食品和消费者保护部直接与国际组织、欧盟和其他国家的农药登记管理部门进行联络和沟通, 协调在农药管理、农产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事务和政策。

农药登记的程序

作为欧盟成员国, 德国的农药管理遵从欧盟91/414/EEC指令的有关规定。欧盟对于有效成分登记的审查由欧盟相关委员会组织完成。首先, 申请者将有关产品登记资料提交报告成员国, 报告成员国检查资料的完整性、审查技术资料并提出评估报告草案、对是否纳入欧盟农药名单附录一给出建议。其次, 所有的成员国将对评估报告草案进行讨论。从2003年11月起,由欧洲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对登记申请的详细审查,通过评估会议、专家会议进行审议, EFSA的植物健康和残留工作组将有可能接受咨询、欧盟立法工作组还将对植物保护产品进行讨论、动物健康和食物链常务委员会将给出评价意见, 委员会讨论( 仅负责在SCFA评议不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

启示和借鉴

德国的农药管理工作有着较健全的法律支撑和较完善的管理制度, 实现了对农药产品的全程化管理, 为我国的农药管理工作提供了可以借鉴之处。农药管理工作涉及多行业、多部门,需要各部门分工协作。作为我国农药管理的基本法律、法规《农药管理条例》, 应在借鉴其他国家相关法律的前提下不断充实内容、完善条款。例如: 涉及农药紧急使用、标签的管理和生物抗性的改善等。规范农药登记审批, 科学合理建立评审程序,在德国农药登记审批中, 各部门各司其职,相关制度详细明确, 登记评审科学有序。我们可借鉴其在建立登记审批程序、制度的经验,完善我国的登记评审制度, 逐步细化并完善评审程序,建立通畅的信息交流渠道, 构建科学的产品评价模式。

编后语:德国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政策和财政的大力扶持下,农业农村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得到了同步发展,特别是德国东部地区,原来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在两德统一之后,经过深入的改革,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含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越来越美,到过德国农村的人都能感受到,到处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城在林中,林在城里,城乡一体,交相辉映,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经过深入的改革,我国的农业肯定也会焕发出这样勃勃生机的。

上一篇:观《鲁豫有约》有感下一篇:国外衍生品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