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鲁豫有约》有感

2024-06-08

观《鲁豫有约》有感(共8篇)

篇1:观《鲁豫有约》有感

观《鲁豫有约——高考作弊揭黑》有感

一直都喜欢看《鲁豫有约》这个节目,虽然这期的《高考作弊揭黑》在前些时间已经看过,但今天再次观看这个节目,我心里再次激起一圈波澜,为高考作弊这种现象而感到可耻,为广大的受害者而感到可怜,为我们勇敢的记者、媒体而感到欣慰。

高考。作为大学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是我国现阶段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在我国教育方略的地位不容忽视;另一方面,这也是每个参加高考人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关系到他们的前途命运。正是这重要性和各方面利益的诱惑,才使我们广大作弊考生、家长、替考枪手等等有关人员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才引发了我们所见的作弊现象这可悲的一幕。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今却在这一“大计”上出现这种不公平竞争,岂不叫人气愤呢?意想不到的是,有些政府高层不但没有采取强硬措施制止,反而暗地里操作作弊,真是可耻啊!

受害者。很明显,那些遵守考试规则的广大考生是最大的受害群体,寒窗十年,就为了能在这一场无硝烟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但现在呢?他们陷入了一场不公平的决斗,多少人的权利就这样被剥夺了啊!另外,那些作弊的学生也应该是受害者之一,因为他们没能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失去了一次人生重大竞争的机会,错过了一次磨炼心志的锻炼,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成长没有向着一个光明的方向。试想一下,一个连高考压力都不敢扛下来的人,会有勇气面对将来的生活吗?没有!他们人生将背着这黑暗一面的重担。我想,这是他们父母以及这个社会的责任,更是他们自己的责任,因为“堕落不需要理由,只需要借口”,作弊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他们要为这一错误的选择而付出代价。

媒体。能把高考作弊这一苟且行为暴露在灿烂的阳光下,全靠媒体,如果不是媒体,我们可能全都被蒙在鼓里了。但我想感谢的不是当今发达的传媒技术,而是我们勇敢的记者。是他们挺身而出,冒着生命的危险,顶着各方面的压力来把高考黑暗的一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当今高考监考制度的不完善和部分社会高层的腐败,也把作弊的高科技手段向广大群众展示,为能做出有效的打击作弊办法提供了极具针对性的依据。在这里,我为有这样伟大的记者而感到骄傲,并祝福他们好人一生平安。

作弊,可谓无人受利,无论是谁都会受到其中的伤害,轻则个人人生歪曲,如果一旦成为社会风气,不可收拾,那谁还会用心学习,谁还有能力继承那千万代人留给我们的科学成果?这是关系到我国教育大计,关系到我们整个民族的兴衰的问题啊!所以我衷心希望全民都动员起来,作为学生,接受公平的竞争,拒绝不良诱惑;作为父母,要正确指引你们的孩子成长;作为有关部门,应该严厉打击销售高科技作弊用品,阻止学生一切可能作弊的行为,制订更完善的考试和监考制度,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和谐的竞争环境。

篇2:观《鲁豫有约》有感

“上帝在我生命中有个计划,通过我的故事给予他人希望。” “即使是我生命中最糟糕的事情,对于别人依然有着非凡的意义。” “人生的遭遇难以控制,有些事情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可以阻止的。你能选择的不是放弃,而是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生活。”也许你看了这些话,你根本想不到这是一个没有四肢的人说出来的,但事实的确如此。他,就是尼克胡哲。

可以说上帝对尼克胡哲很不公平吧。不知道为什么,尼克胡哲一生下来就没有四肢,让他的父母曾一度崩溃,自己也有想自杀的愿望。同学们都以异样的眼神看着他,甚至欺负他,但他并没有低下头,而是昂首挺胸地,走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他承受着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可是他学会了甚至正常人也不会的`本领:游泳、潜水、冲浪,包括平时,他都能自己照顾自己。

在VCR里,我看到了尼克胡哲一天的生活。早上起床,自己穿衣服,然后挤牙膏刷牙、洗脸,自己打蛋做早饭,然后坐到自己的轮椅上出去垂钓等等的活动。看上去好像很简单的事,但如果你不用四肢,你能做到吗?晚上的时候我就试了一下。我伸长脖子,使劲地去咬摆在离自己只有5cm的刷牙杯,光这个就花了一分钟;挤牙膏,我咬啊咬,结果还把牙膏挤到了桌上;现在到了关键的刷牙部分,我看着躺在桌上的牙刷,不知所措,牙刷似乎也在对我摇头:你不行的,还是用手吧,我终于把持不住,用手抓起牙刷,痛快地刷起来。想想以前还嫌刷牙麻烦,再看看人家没手没脚仍然自理生活,真是羞愧难当。

星期五,我接到了一项既光荣又艰难的任务:我成为了学校朗诵队的队员,这次要出去比赛,需要背一篇诗,必须滚瓜烂熟,估计这次比赛十分重要。我看着稿子,上面虽然是普普通通的文字,可我觉得像甲骨文一样难以理解。我盯着稿子背啊背,可就是背不出。我气得直跺脚。这时,我想到了尼克胡哲那坚持不懈的精神,于是,我选择相信我自己,重新振作起来,我大声背诵,就像全世界都能听到我的声音一样。我花了半小时,终于背了出来,我的脸上也露出甜美的笑容。

篇3:观《鲁豫有约》有感

深度挖掘事件背后的故事, 探究被访者内心深处的感触是《鲁豫有约》的最大特色和亮点, 节目播出后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和喜爱, 被《时代周刊》誉为十五年来中国最具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之一。

《鲁豫有约》在凤凰卫视播出时每周一期, 2005年开始节目改成日播, 播出平台也由凤凰卫视中文台扩大到国内省级电视台。目前在全国二十多家电视台播出, 并且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

一、节目核心

《鲁豫有约》是一档谈话类的电视节目, 每期选取一个或多个 (围绕同一个中心) 话题人物和主持人进行面对面的交谈, 通过挖掘背后的故事来展现人物的个性魅力, 主持人需要在一问一答的简单形式下挖掘出有价值有深度的信息, 让观众对嘉宾有充分的了解。

《鲁豫有约》是以主持人的名字来定节目名称的, 这让节目与主持人的关系愈加紧密。节目被贴上了个人的标签, 陈鲁豫的地位无法替代, 节目几乎与主持人共存亡。

在这样的节目形式下, 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地位就显得非常重要, 主持人是整个节目的核心, 决定着节目的成败。陈鲁豫的采访风格和技巧决定了《鲁豫有约》这个节目质量的好坏, 节目的口碑也成为评判陈鲁豫事业的重要依据。

二、柔性访谈

陈鲁豫在一个看不到太多新闻真相的社会里, 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 从未妥协。在当前人们通常以“提问是否尖锐”来衡量一个记者的好坏的时候, 陈鲁豫在访问中把嘉宾当做朋友一样来看待, 用促膝长谈式的温情和嘉宾聊天, 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

陈鲁豫温和的访谈方式可被概括为“柔性访谈”, 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的特点:

(一) 讲礼貌

20世纪80年代,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提出了礼貌原则——策略, 慷慨, 赞扬, 谦虚, 赞同和同情。陈鲁豫善于巧妙地运用礼貌原则, 但不是一味地奉承或者吹捧嘉宾, 而是利用礼貌充分表达对对方的尊重, 使交流更加清晰顺畅。

下面从得体准则和赞扬准则两个方面来解析陈鲁豫对于礼貌原则的运用。

1. 得体准则

得体准则即减少表达有损他人的观点, 尽量少让别人吃亏, 使别人多得益。例如在《你是我的军旗》这期节目采访李银河中:

李银河:第一面反正觉得, 这人长得够难看的, 只有这感觉。而且他们家的三个兄弟, 都长得胖的胖, 瘦的瘦。他们的一个邻居正好是我同学, 用这个邻居的话说, 王家三兄弟怎么都这么丑啊。

陈鲁豫:我没觉得他丑。他那时候和我们后来在书上看到的照片的样子一样吗?应该是很瘦吧?

李银河:对, 很瘦, 他一直是那样, 没怎么变过。

在这段对话中, 李银河说在刚认识时觉得王小波长得很丑, 陈鲁豫巧妙地转化为很瘦而不直接说其丑, 注意到审美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 不以损害王小波形象来制造噱头。这样嘉宾很容易接受, 听众感觉也很舒服, 避免了诸如书迷们的抗议等等不必要的麻烦。

承接着陈鲁豫的话, 后来李银河自然而然地讲起和王小波的恋爱经历, 双方谈话顺畅地进行下去。

2. 赞扬准则

赞扬准则即积极地鼓励和赞扬采访对象, 使聊天的氛围变得轻松愉快, 被访者也会更加自然。

陈鲁豫在访谈中对嘉宾的赞美可以总结为“三段式”, 第一段是在介绍嘉宾出场的时候会简单说明嘉宾身上的最大亮点和主要成就, 第二段是在访谈过程中不时的肯定嘉宾的行为, 第三段是在节目结束时总结谈话会再次地赞美嘉宾。

例如在《完美生活》这期节目中采访梁凤仪, 开场时陈鲁豫介绍到, “她就是一个传奇的女性, 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 有一个很成功的事业, 她的人和她的书一样, 都充满了很多很传奇的很精彩的故事”, 这是对嘉宾的第一次赞扬, 引起了观众对嘉宾的兴趣。

访谈过程中梁凤仪谈到自己被匪徒劫持, 审判时丈夫黄宜弘为了保护她不让她出庭, 自己却整整两个星期每一天都坐在法庭上。

陈鲁豫:哇, 你有1米8是吧?

黄宜弘:1米83。

陈鲁豫:现在你在我心目中形象起码有2米83了。

在访谈过程中像这样就事论事真诚地赞美嘉宾, 能使现场气氛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激起嘉宾的表达欲望, 谈话更加深入具体。

在作结束语时, 陈鲁豫总结道“不畏难, 不言倦, 不谈悔, 不嫌苦, 不退缩, 不失望, 不气馁, 不怕一次又一次的跌倒, 是梁凤仪的成功之道……”, 这是对嘉宾的第三次赞扬。

在结束语中陈鲁豫总结当天的访谈, 升华谈话主题, 再一次地赞美了嘉宾。

(二) 成功发问

在访谈的过程中, 大部分情况下主持人采取开门见山的提问方式, 嘉宾也是有一答一。然而有时嘉宾没法表达出真实情况或想法, 或者故意避开某些问题, 这就需要主持人通过变换提问方式来达到采访目的。

陈鲁豫除了一般的直接提问之外, 还善于不断变换各种提问方式, 进行巧妙地提问, 既达到了采访目的, 又不会使嘉宾十分为难陷入尴尬。陈鲁豫一般运用的提问技巧有以下三种:

1. 制造分歧

即主持人善意地制造分歧, 对嘉宾的观点表示质疑, 从与事实相反的方向提出问题, 从而激发嘉宾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在《鲁豫有约》中陈鲁豫的口头禅“真的假的啊”, 开玩笑似的语调, 活泼幽默的语气, 常常使嘉宾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讲述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例如在《向前跑》这期节目中陈鲁豫采访陈冲:

陈鲁豫:你从很小就是个特别出众的女孩, 很漂亮的, 是大家都会喜欢的那种女孩。

陈冲:没有人觉得我漂亮。

陈鲁豫:没有吗?可使用现代人的眼光, 你那时候的照片就已经很漂亮了。

陈冲:我觉得我小时候蛮可爱的, 最多也不过就是可爱吧, 没有人觉得我漂亮。我记得第一次谢晋导演找我拍戏的时候还特地说, 这个人虽然不漂亮, 但是她还是蛮有特点的。

双方的观点相冲突, 制造了一个小小的分歧, 引出陈冲对自己小时候长相的评价和谢晋导演对自己说过的话, 访谈更加深入具体, 观众了解到了很多细节, 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陈冲。

2. 适时追问

陈鲁豫在访谈中通常会对一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对嘉宾进行连续地追问, 用平和温婉充满关切的语调, 循序渐进地引导嘉宾吐露心声。

例如陈鲁豫在《恰似你的温柔》这期节目中采访蔡琴, 当蔡琴谈到和杨德昌离婚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状态不佳时, 陈鲁豫进行了一连串的追问2。

陈鲁豫:这一年半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蔡琴:身体很不好, 然后整个新陈代谢都坏掉了, 情绪也不稳定。不过还好, 在出唱片, 每一张作品都还不错。

陈鲁豫:这一年半还在工作?

蔡琴:还在工作, 还好在工作。还要做唱片, 还要去演唱。

陈鲁豫:还要登台?

蔡琴:对。不过这种登台给我的是力量, 因为有观众。

陈鲁豫:是一种释放?

蔡琴:不是。那个时候你会特别感受到观众的支持原来对你那么重要, 因为你以前的生活焦点都是放在别人身上。

陈鲁豫:在这过程当中, 你处于最低潮的时候, 有没有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

蔡琴:有。而且想法很简单。躺下去的时候想, 明天可不可以就不要再起来了, 然后醒来, 我今天为什么还活着。就问这两个问题。

在这段采访中, 陈鲁豫对蔡琴离婚后的状态进行了深入探讨, 但是语调平和充满关切, 连续的追问并没有让人感觉咄咄逼人。为观众呈现了在艰难生活状态下一个彷徨挣扎的蔡琴, 观众为她痛心, 蔡琴最终走出阴霾, 观众也被她的坚强和敬业所感染。

3. 善意提醒

当嘉宾没有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或者由于紧张等原因忘记一些事情的时候, 陈鲁豫总会适时地给予提醒, 比如说“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你当时感觉怎么样”等这样的话来提醒对方, 既不会伤害到嘉宾的感情, 又挑起了话题, 给了观众所需求的信息。

(三) 认真倾听

电视谈话节目本质上是一种“倾听”与“诉说”的艺术, 由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互动展现给观众感兴趣的信息。陈鲁豫在节目中非常善于倾听, 据粗略的统计陈鲁豫在节目中说话的时间最多占20%, 最少只有7%, 她把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嘉宾, 充分尊重嘉宾的话语权, 而且她说的话都是为了挑起话题, 在激起嘉宾的诉说欲望之后便选择了认真倾听。

陈鲁豫认真倾听的特点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能够成功发问。主持人只有在认真倾听嘉宾的发言后, 根据发言做出一定的思考, 才能提出合适的问题。陈鲁豫在节目中对嘉宾提出的问题总是能够紧紧跟随嘉宾的思维, 顺着往下进行, 充分发掘出人物背后的故事和隐秘的心路历程, 这与她的认真倾听是紧密相关的。

陈鲁豫优雅的体态语言也是认真倾听的一种表现, 《鲁豫有约》从开播到现在陈鲁豫不变的发型和优雅的坐姿已经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她总是偏着头, 目不转睛地看着对方, 身体微微往前倾, 给人一种“侧耳倾听”的感觉。

《鲁豫有约》中常常还会出现短暂的静默, 嘉宾和主持人都不说话, 给所有人一个短暂的回味和思考的时间。比如在2011年采访倪萍的时候, 当谈到姥姥去世前的遗言, 倪萍在台上哽咽, 陈鲁豫和台下的观众一起保持静默, 大家静静地感受着姥姥的纯朴与善良所带来的感动。访谈中短暂的静默可以说是“无声胜有声”, 既给嘉宾情绪调整和补充说明的时间, 也能让观众充分回味, 起到了言语所达不到的效果。

(四) 善意回避

《鲁豫有约》给观众的感觉一直都是“不温不火”, 陈鲁豫不刻意挖人的隐私, 不刻意问刁钻的问题, 主动避开一些嘉宾的身体缺陷, 不会替嘉宾大肆地制造噱头, 也不会故意出题使嘉宾难堪, 她曾说过“没有必要为了尖锐而尖锐, 其实想要尖锐是很容易的事情, 但那不是我的风格, 也不是我为人的准则”。陈鲁豫还会主动避开一些嘉宾身上的敏感话题, 很有分寸地控制着谈话的基调, 着意于给嘉宾营造一种宽松真实, 不被侵犯的氛围。

例如在2007年采访张靓颖的过程中, 陈鲁豫问道张靓颖和黄健翔的绯闻, 当得到一个模糊否定的回答之后, 她及时地收回了话题, 因为感觉当事人不太愿意谈及, 继续问下去就有打探隐私的嫌疑。

陈鲁豫始终给予嘉宾深切的人文关怀, 在访谈中会换位思考, 以平等的角度和每位嘉宾真诚交流。

三、总结

陈鲁豫作为《鲁豫有约》节目的核心, 以其特有的柔性采访, 展现着自己的从容和自信, 在这个新媒体众语喧哗的时代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刘羽, “电视谈话节目的灵魂:主持人——以《鲁豫有约》为例”, 《现代交际》, 2012—01-23。

[2]陈小波, “试论《鲁豫有约》主持人的有效倾听艺术”, 《新闻知识》, 2013-03-15。

[3]余榴艳, “也谈鲁豫营造谈话“场”的绝招”, 《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8-09-20。

[4]刘牧洋, “陈鲁豫:我一定不会做悲壮收场的人”《北方人》, 2006-12-01。

[5]刘志嘉, “从拉里金、奥普拉温弗瑞和陈鲁豫看访谈节目主持人成功的要诀”, 《新闻天地 (下半月刊) 》, 2011-02-28。

篇4:观《鲁豫有约》有感

许小浒:肯定有的,其实不是嘉宾慌,是思路慌,因为嘉宾来过很多次,想挖掘到新的一面十分困难。这次行动线的增加,某种层面上解决了我们思路荒的问题。像梁咏琪这些多次上过我们节目的嘉宾也可以在这个模式下挖掘她新近的状态变化。

《综艺报》:《大咖一日行》录制过程中有无意料之外的状况发生?

许小浒:有意外,但这些意外都转变成了惊喜。如孟非那期节目,他对个人隐私保护得很好,但录节目时他的妻子突然带着狗出现了,鲁豫当时也很意外,摄像师反应过来后马上做了相关拍摄。

《综艺报》:《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制作团队有多少人?15年来团队有哪些变化?

许小浒:在棚内采访时期,我们的工作人员会相对多一些,大概三四十人;棚外拍摄,我们的团队则更为精简,包括编导、摄像、后期一共20人左右。精简的团队也能让嘉宾面对镜头时更加放松。

我是2004年左右加入《鲁豫有约》的,节目组的编导团队一直是流动状态。能量传播最初就是为了《鲁豫有约》这档节目而成立,之后才有了《一周立波秀》《超级演说家》《我是演说家》《我为喜剧狂》《鲁豫的礼物》《传承者》等节目。已经在《鲁豫有约》做了几年的管理者或者资深编导会被派到各个项目去做开创者,因此公司内部常常称《鲁豫有约》是黄埔军校。

《综艺报》:这么多年从事同一个节目会有疲惫感吗?

许小浒:不会,因为每期采访的人物不同,不同的人物会带给你不同的体验。另外,我的岗位也在变化,从导演、主编再到制片人,管理一个团队再到管理一个栏目,工作内容也在发生变化。当然,兴趣也是一大原因,我很喜欢这个节目类型。没有兴趣,谁能坚持这么多年。但这么多年的制作经历,也让我留下了一个“职业病”——再也没有办法好好看电视。看到电视上出现一个人,我就会想适不适合做《鲁豫有约》(笑)。

篇5:观《鲁豫有约》有感

有感——我看吴仁宝

专业:机电11

2姓名:吴源灿

学号:120702220

看了多次关于华西村吴仁宝书记的访谈片,我的心中对他敬佩不已。能把几十年前欠债1.5万元的贫困村(23大队)带到今天户户有别墅,家家有1-3辆汽车,每户存款少的有100万多元,多的超过1000万元的现状,华西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和闻名海内外的人间天堂,创造了中国农村多项“第一”,吴仁宝也成为“中国农民第一人”。以此看来,吴书记可不是一般的风流人物。

在我看来,吴仁宝是个廉洁的书记!开始听到吴仁宝书记的事迹后,我想,这老人至少会是个千万富翁,或者资产过亿。可,出乎我意料的是,吴仁宝书记现在资产才近百万!我充满了疑问。经过接下来的了解,我才知道,如果吴仁宝书记把自身资产留起来,最起码会有2-3亿,可多年下来,他把自家的钱捐出去做贡献,例如:为村里的每家每户的老人发钱,让老人们有个幸福的晚年;把政府给他的5000多万元的奖金无偿上交村集体;始终做到“三不”: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村民都住别墅,他还住七八十年的老房子。爱吃的那些,不是山珍海味,不是高档营养品,而是鸡蛋,而是自己妻子煮的面!我难以想象。这,真是一个廉洁的书记!

在我看来,吴仁宝是个自信的书记!在华西村还是一个第八大队的时候,他就挑起建设村庄的重担,带领华西农民坚持共同富裕,想走出了一条具有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付出数不清的辛劳和汗水后,终于,吴仁宝书记突破众多艰难险阻,把华西村建成了现在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和闻名海内外的人间天堂。之后,更是在报纸上刊登道,无论谁,在世界各地找到比华西村还富裕的,就奖励1000万的奖金,还报销车费!不

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拿到这奖金。这,无疑在宣布着华西村是世界第一村。这,真是一位自信的书记!

在我看来,吴仁宝还是个有胆量的书记!这点,在他挑起建设华西村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不然,现在看来,当时的华西村是个烂摊子,贫穷落后还不说,还欠了1.5万的债务。这在当时来说,可是一笔巨款啊,可吴仁宝书记楞是接下了这个任务,在当时,也还可以说书记后生可畏!还有一点,在文革时期,吴仁宝书记也没有被那“左倾”给误导,放下建设农村的任务,而是加紧对村子的建设。在村里办小五金加工厂.要知道,在那时,一旦被发现了,后果可是非常的严重的。不过,吴仁宝书记管理有方,彻底贯彻毛主席的“敌进我退,敌退我打”的政策,做社会主义改做的事,让小小的五金加工厂给办了下去,吧经济搞了上来。等到文革结束的时候,更是一跃成为一个先进单位。这,真是一位有胆量的书记!

在我看来,吴仁宝是个有创新的书记!在担任书记的期间,为搞好村子的发展,费尽了心思。办了许多公司不说,还建了许多独到的建筑,如那些“不土不洋又亦土亦洋”的全球各地的建筑,带有中国特色的有标志性的九座金塔,复制的天安门、长城、悉尼歌剧院、自由女神像和巴黎凯旋门等世界著名景观。为了约束村子里的风气,登报对举报村子里的赌博人群,奖励一万元,特别是举报村干部的,奖励一百万。还有,对不爱护花草树木的,一经发现采摘花草的处罚一万元。有此强硬手段,立即让村里的不良风气收敛了起来。这,真是一位有创新的书记!

在我看来,吴仁宝是个有责任的书记!他实事求是,严格按照科学的管理方法去管理村子。只要不出差,每天上午10点半,总是雷打不动地准

时出现在华西村的民族宫,为前来华西村旅游、参观和学习的人作关于华西村发展历程和他个人思想的报告。多年来,他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如果按8小时计算,他已经工作了100年。有人问他的个人生活习惯、业余生活上有没有什么爱好?除了工作?他说“还是工作”。这,真是一位有责任的书记!

篇6:《鲁豫有约》观后感

yi.80后婚姻(鲁豫有约

《xx》观后感

摘要:视频里的两个家庭很具有代表性,反映出了许多80后婚姻的现状,网上针对“80后”的评论也是多种多样的,闪婚、闪离、试婚、网婚、退婚„„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开始结婚成家,时髦说辞也跟着层出不穷。“8...视频里的两个家庭很具有代表性,反映出了许多80后婚姻的现状,网上针对“80后”的评论也是多种多样的,闪婚、闪离、试婚、网婚、退婚„„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开始结婚成家,时髦说辞也跟着层出不穷。“80后”作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一方面享受了中国有史以来最优越的物质生活、由电视和互联网带来的最丰富资讯途径,接触到大量前卫、时尚的观念;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并没有被这些新潮的观念抹平。传统与现代观念强烈地冲撞着“80后”,当他们顺势把这些矛盾带入到婚姻中时,就让原本不易的婚姻愈加艰难。

现在的80后的婚姻基础不像过去的那么单纯,嫁了就是一辈子,没钱也要过日子,而现在的发展趋势就是你要有票子、还要有房子,最好还要能有车子。以这些物质条件为基础的生活才能满足80后大多数人的婚姻,以上纯属我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全副,也有很多女性不要求物质条件如何如何的,我认为这样的婚姻比有物质条件的婚姻更牢靠。

去年统计数(__qu4 nian2 tong3 ji4 shu3)字出来了,离婚率到达17.8%,首次超过结婚率,而且大多数是结婚不久就劳燕分飞的新婚男女,80后为数不少。其中很多以白领阶层为主,其实他们物质生活都很丰富了,但是对于婚谊⊥家庭观念都很生疏,结果没能及时进入婚姻生活角色,彼此抱怨,结果大多闹到不欢而散。一个词,就是“现实”把他们害惨了,现在的社会都教会了我们如何寻找利益和物质,却没有教会我们维护好和尊重一个小集体的利益和价值,比如婚姻家庭,结果每个人都要求自我,大家都自我,所以最后都自我生活了。所以,现在有专家说,中国能够要进入剩男时代,女性只会找比她优秀的男性,所以最低层的男人大多都没有着落。而是事实却给了职业和白领女性一个冷笑话,由于比他优秀的男性有比叫多的追求者,结果他们有更多机会偷吃,能怪谁呀,当男人和女人一样现实,这就是很自然的事。

当“80后”刚开始婚姻之旅,就遭遇了夫妻信任危机、家庭成员无法相处、金钱与家务管理浑乱、各种矛盾与摩擦不断等问题。高离婚率不仅是个人问题、社会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国家经济问题,一件离婚事件大多会增加一个家庭单位,相应的住房、供电、供汽等也会增加一个消费单位,最终只会增加资源消耗。无论从个人的生活还是从社会生产来说,我都很不赞同小猪很轻松说出的结论,虽然我认为这是事实,但是事实不代表合理性。我认为,这只是一种变相的门当户对主义,结果造成大家不是追求幸福而是为了享受物质去结婚和组合家庭,最终一直以感情为基础的婚姻就没有根基了,大家貌合神离睡在一起,一旦矛盾发生就不互相体谅,闹个离婚就成了新婚夫妻的家常便饭了。

有关专家针对“80后”的婚姻状态下过这样的结论:“80后”正在逐步驰皙社会和职场的中坚者,而他们的婚姻问题若处理不当,将会是未来社会的巨大隐患。所以,我觉得,从合理的角度出发,我认为,“80后”结婚,不但要考虑经济基础,更主要的是要考虑双方感情是否和谐、婚后家庭分工和各自责任认同。我想,结婚毕竟是一件人生大事,大家还是要比较慎重。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只有一个模式,而不幸的家庭却有很多类型。说到底,就是大家放着根本的不去争取,却要舍本求末去追求花哨的东西,所以最终造成很多不幸的婚姻。

关键词:有约

上一篇: 盆腔炎患者小心宫外孕下一篇: 女主重生文

法官解读80后独生子女的婚恋观

自我、独立、个性鲜明、现代意识强烈,这些俨然已成为80后独生子女的代名词,然而一旦他们■三大原因成婚姻“杀手”

“性格不合、生活琐事、家庭矛盾成为大多‘80后’离婚者的离婚理由。”杨娟娟分析,许多“80后”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结婚后相互之间缺乏忍让和宽容,加上本身就对婚姻看得比较淡,说结就结,说离就离。西安市民政局负责婚姻登记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有的“80后”刚办完离婚手续,走出民政局不到50米,又回来办理复婚登记。

一些网友认为,“80后”个性强,经常会为生活琐事发生争执,不会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反而会把小口角激化成大矛盾,最终导致婚姻解体。有些“80后”经济压力比较大,仍然需要双方家长时不时“接济”,生活基础不太稳定,再加上他们还没有完全摆脱孩子的心智,因此,在婚姻生活中难以担当好一个丈夫或妻子的角色。

也有一些网友称,除了“80后”本身的原因外,双方家长也有原因。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往往在孩子的婚姻生活中介入太深,各自偏袒自己的孩子,也容易制造家庭矛盾。

走进婚姻1.不幸生于80后

网上流传一段话: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没有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 却找不到工作;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 房子是分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买不起房子;当我们没有结婚的时候,围城是很坚固的;当我们结婚的时候, 满城尽是婚外恋„„

这就是80后.他们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 从小就缺少兄弟姊妹的亲情;他们是中国教育改革的试验品, 刚上大学就遇到了扩招;他们正好赶上了中国的城镇化, 不小心就成了城里人, 却没有在城里生活的任何准备.更为不幸的是: 一方面80后享受了中国有史以来最优越的物质生活、最多的教育以及由电视和互联网带来的最丰富的资讯, 接触的是大量前卫、时尚的观念, 但现实是引导和管制他们最多的父母、教育者多是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人, 中国传统

文化的烙印并没有被那些新潮的观念抹平.传统和现代观念强烈地冲撞着这些80后, 他们就像一群迷途的羔羊, 叛逆与顺从、自私与宽容、智慧与无知、封闭与八卦, 80后们就像一个多矛盾的结合体.他们顺势把这些矛盾带入到婚姻之中,就让原本很难的婚姻变得愈加艰难.不可否认的是, 80后刚刚开始他们的婚姻之旅, 就遭遇了夫妻信任危机、家庭成员无法相处、金钱与家务管理混乱、各种矛盾与摩擦不断等等问题, 最后所有的问题堆积成两个字: 离婚.据调查显示: 2006年, 北京共有24952对夫妻办理了离婚手续, 其中有1/5 婚姻关系维持不到3年;1/3 在结婚5年内离婚;结婚不到一年离婚的有970对, 有52对离婚的夫妻结婚還不到一个月.这些离婚夫妻中, 80后的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重庆市婚姻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 该市2007年离婚人数为

5.6万,其中80后占了30%左右.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难怪人们开始惊呼: 救救这帮孩子, 救救80后的婚姻!鉴于80后正在逐步成为社会和职场的中坚, 有人甚至上升到这样的高度: 80后的婚姻问题处理不好, 将会是未来社会巨大的隐患.2.给我一个结婚的理由

《家人》记者历时两月,走访了数10位80后, 并在家人网对上千人进行了调查, 试图通过结婚年龄、婚后矛盾、婚后满意度、婚姻期望等内容, 对80后婚姻状况、婚姻观进行一次描摹.有一些答案跟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们一直以为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里, 80后对待婚姻的态度应该更加谨慎, 对婚姻的思考应该更加成熟和理智, 结婚的年龄也应该更大才对.事实上不, 80后普遍结婚较早, 1985年前的基本都匆匆地奔向婚姻的殿堂了.“早婚”这个已经有些陌生的词语被80后频频使用, “毕婚”更是成为时尚, “逼婚”这个带有封建色彩的词语也有了心的了解.“我们不要等, 要现货,不要期货.”一些80后的女孩甚至公开宣扬他们的观点.难怪那些生于70年代末还没有嫁出去的大姐姐开始嚷嚷: 这些小妹要干什么? 跟我们抢男人么?

关于结婚理由的调查, 80后的答案很不集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结婚的理由和初衷.生存压力说.持这种观点的夫妻双方基本都是80后, 经济基础薄弱.他们刚刚大学毕业, 没有很好的工作, 没有更多的经济来源, 两个相爱的人尽快结婚, 可以减少生存成本.所谓成家立业, 先成了家再说.托福说.“我是你的人了, 你要一辈子对我好、照顾我一辈子”.持这种心态的80后, 往往把婚姻作为筹码, 要求对方照顾自己的喜乐.他们虽然以自我为中心, 却不认同自己能照顾自己的能力;他们希望从父母的温室里直接走进另一个接纳自己的温室------那就是婚姻.逃避说.不是说婚姻能让两个人互相取暖么? 刚刚开始品尝人世艰辛的80后,总是希望用婚姻来逃避无奈与无助.攀比说.别人都结婚了,我为什么不结婚? 难道要等到成了大龄青年了才来为婚姻发愁么?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在一个圈子里的姐妹, 只要有一个人先结了婚, 其他的人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如果这个姐妹嫁得好, 其他姐妹就动得更快了.奉子成婚说.父母在80后的婚姻中依然扮演这重要角色, 尽管包办型婚姻基本不存在了, 但他们总是喋喋不休地关心着孩子的婚姻.只有你真正结了婚, 他们才感觉自己完成了对你的抚育任务, 才会卸下那副沉重的担子, 干嘛不遂了父母的心愿呢?

以上种种婚姻, 不能不说多少都带有一些悲剧色彩, 那些不幸的婚姻总是在婚前就已经埋了祸根.主观要求婚姻与客观环境逼迫结婚是有区别的, 为了爱情结婚和为了功利结婚是有区别的, 着眼于将来的结婚和为了解决眼前问题的结婚是有区别的, 勇于承担责任和风险的婚姻与把婚姻作为现实的避风港更是有区别的.3.结婚了, 我们还是孩子

再过一年, 他们中最大的要进入而立之年, 最小的也将跨入适婚年龄.198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 正在进入成家立业的高峰期.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代, 迎头碰上婚姻这门最现实的课程, 他们将出现怎样的状况?

我们呢来看看社会给予80后的标签: 自私、娇纵、不懂得忍让、害怕负责任„„这些弱点恰好与婚姻所需要的妥协、勤劳、责任、扶持、宽容是完全矛盾的.这很大程度上成为这一代人婚姻危机的隐患.二是他们很容易为家庭琐事离婚.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背景, 让他们成为高智商低行为能力的一代, 特别是爱和婚姻需要的能力欠缺.很多人认为有爱就有一切, 现实却告诉他们, 生活远远不是这样.这亮点是去其他年龄段离婚原因的最大区别.还有一个原因不容忽视, 那就是“婚外情”.毋庸置疑, 婚外情是每个年龄段人眼中都是婚姻的第一杀手, 80后更是把婚外情看成“杀手中的杀手”.一项调查表明: 60.8%的80后绝不允许对方发生背叛, 相比60后和70后, 这个数字高出很多;即使是“心出轨, 身体没有出轨”, 26.5%的80后也选择了不原谅.这说明80后更看重爱情, 更追求爱情的纯度, “情感出轨”几乎成了 “离婚”的代名词.不允许对方发生背叛, 自己却一不小心成了婚外情的主角.年轻的80后因为深灰环境的影响、社会经验的欠缺加上本身个性的张扬与奔放, 很难抵御诱惑.正如一个年轻女孩所说: 以我们这代人的阅历, 哪里敌得过那些情场老手和常年行走在江湖的男人?!

事情一旦发生, 离婚似成必然, 80后很难有耐性来修复伤痕.与其修修补补, 不如推到重来, 这就是80后的逻辑: 一方面他们把婚姻看得过于美好, 另一方面他们又把婚姻看得过于简单.也有不离婚的, 因为他们还有爱.但是他们用更加极端的方式来伤害婚姻和两个人的感情.对爱人的报复是80后夫妻的常用手段之一.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 两个人明天就要结婚了, 有一天晚上女孩消失了两个小时, 忙里偷闲去整了个 “一夜情”.在我们呢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 她只说了一句话: 找心理平衡.原来, 马上要成为他丈夫的人跟她坦白过, 在她之前, 他有过几次 “一夜情”.女孩坦言, 一夜情以后她觉得 “扯平了”.另一个常见的手段是 “玩失踪”.当家庭矛盾爆发的时候, 当婚姻出现种种问题的时候, 80后往往缺乏正面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是采取 “失踪”.的方式逃避现实.当家人满世界疯找, 绝望透顶的时候, 他(她)却拉着旅行箱回来了, 若无其事的样子: 我去丽江呆了两个月.然而, 婚姻中的问题依然存在, 下一次, 他(她)有可能又会在凤凰城去呆上两个月, 甚至更久.还有更骇人听闻的故事: 一对80后的夫妻, 丈夫每天晚上应酬特多, 即使没有应酬, 也会邀约朋友喝酒聊天.一天晚上正当丈夫和一帮朋友喝得热火朝天的时候, 手机响了, 电话里传来妻子微弱的声音: 亲爱的, 你听到流血的声音了么? 丈夫大骇, 赶紧打车回家, 看到妻子奄奄一息躺在沙发上, 手腕上的血还在一滴一滴地往下掉„„

80后常常高举爱的旗帜, 以爱的名义, 伤害着别人, 也伤害着自己, 更伤害着原本应该是美好的爱情与婚姻.人们不禁要问: 80后怎么了? 是什么导致了80后婚姻的集体混乱和病变?

篇7:观《鲁豫有约》有感

10广电

展依涵

20100630138 节目介绍:

《杨澜访谈录》: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创办并亲自主持,与上海东方卫视合作的一档新的访谈节目。节目定位锐意求新,突出人文和国际化特色。栏目以精彩人物、精彩话题为主要特色,关注人的性格特征和独到见解,以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表现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寻找人类智慧的光芒。

《杨澜访谈录》是“阳光传媒集团”旗下的一档名牌访谈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创办并亲自主持。节目定位锐意求新,突出人文和国际化特色。节目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方面的热门话题,与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进行广泛探讨,关注人的性格特征和独到见解,以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表现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寻找人类智慧的光芒,折射出特有的历史瞬间和社会背景。畅谈的话题不仅紧紧围绕时事或专业,更以人的经历、感受和智慧为中心,抽丝剥茧地讲述人的故事,以成败得失、人生百味体现人的智慧和感悟,让更多观众通过节目去感受那些平常可望而不可及的世界名人,拉近距离,沟通彼此。

《鲁豫有约》为香港凤凰卫视的电视谈话性节目,凤凰卫视与1998年开播,后进入中国大陆电视,在各个地方电视台播出。一段段窝心的真情,三千六百秒赤诚对话,千万次殷切回响,以鲁豫简单透明的提问、感叹和聆听,让嘉宾会议往事,感慨人生、释放魅力,让观众在一种日常的、不雕琢的分为重了界名人,知晓他们背后的故事,知晓他们洗净铅华后的自然。节目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主持人鲁豫对人的关注与被采访者心灵的对话。鲁豫相信,没有一个人的故事是不精彩的。她说:“我对人、对故事比较感兴趣,我对讲道理半点兴趣都没有。” 主持风格: 杨澜

1、绵里藏针、温和的深刻

2、善于应变、得体到位

3、准备充分、问题专业、平等对话

4、善于抓住北方围着的心里冲突 鲁豫

1、和风细雨、善良亲切

2、用心聆听、真诚互动

3、美丽温婉、知性智慧

4、不骄不躁、聚精会神 节目路线:《杨澜访谈录》温和的深刻性

《鲁豫有约》亲民化路线,贴近百姓,贴近生化 节目采访对象:

《杨澜访谈录》政界名流,金融巨头,演艺界精英等在世界上和各自国家有卓越贡献突出成就的人。如民主党主席吴伯雄、前美国总统老布什、百事集团CEO卢英德等。

《鲁豫有约》关注点是一些过气的有特殊经历的人物,集中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各个时期在这个时代有特殊记忆的人物 节目定位:

《杨澜访谈录》嘉宾的高端使《杨澜访谈录》的栏目层级就是高端访问,通过采访一个名人去了解一个事件甚至一个国家。

《鲁豫有约》节目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节目内容:

《杨澜访谈录》主要是主持人和嘉宾交谈进而是人们增长见闻,并了解嘉宾及其国家。《鲁豫有约》主要是以嘉宾在与主持人交谈中,讲述自己的故事而展开。谈话内容十分广泛。访谈主要集中在和被访者心灵上的对话,给观众以一种对人性的思考。主持人形象:

在《杨澜访谈录》中杨澜展示的是一位智慧干练的成熟女性形象,她与被访者一样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和成功的经历。她对嘉宾的访问总能在最恰当的时机提出最恰当的问题,与嘉宾进行语言的交锋碰撞以求能够挖掘出嘉宾最真实而深刻的思想。语言利落,表现出一个果断的知性女性形象。知性,平易近人,高端却不离人万里.比如她采访易中天,易中天讲了很多自己在别的节目不讲的话,比如易中天说自己以前是个诗人.她不像鲁豫的节目挖别人的隐私,也不像王志的节目那么针锋相对,咄咄逼人,她是真心的和你交谈,像朋友那样.关注的是你的真实生活而你又愿意说的,触动你的愉快的记忆。

在《鲁豫有约》中主持人鲁豫因其机智敏捷和沉稳淡定的气质而成功塑造了一个邻家女孩的亲切形象。在栏目中她邀请观众和她一起聆听嘉宾讲故事。无论是什么职业、阶层的嘉宾到了这里,就只是一个普通的“说故事的人”。使用的语言比较亲民,会话节奏缓和且没有攻击性,善于使用提问型打断挖掘嘉宾信息,鲁豫招牌式的微笑和内敛与谦和的态度,都可以降低嘉宾的心理防线。节目风格:

《鲁豫有约》

1、走亲民化路线

2、用真诚打动受众

《杨澜访谈录》

1、以一个知性高端形象去接触各国政要,社

会名流。

2、增长受众的见识

问题设计:杨澜在采访问题设计上以“焦点性话题”为主。

鲁豫在谈话问题设计上则以“故事性话题”为主导。

相同之处:

1、似娱乐明星又非娱乐明星

因为主持人本身是个明星,所以这类谈话访谈节目也被冠以主持人的名字。如《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一虎一席谈》等。这是以主持人的名气带动节目收视率,同时以节目声誉提升节目主持人的名声,两者相得益彰。

2、才华横溢,引人瞩目

杨澜和陈鲁豫不仅仅是美女主播,更是才女主播。年纪轻轻就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其丰富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档绝好的节目,充满传奇色彩。对每个想成功的人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她们不仅以个人魅力吸引fans,更以自己的实力吸引众多的观众。

2、才华横溢,引人瞩目

杨澜和陈鲁豫不仅仅是美女主播,更是才女主播。年纪轻轻就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其丰富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档绝好的节目,充满传奇色彩。对每个想成功的人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她们不仅以个人魅力吸引fans,更以自己的实力吸引众多的观众。

3、访谈对象的“名人”化

篇8:观《鲁豫有约》有感

一、策划动机

欧弟,一个在内地发展的台湾艺人,从2008年8月开始加盟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逐渐为广大内地观众所熟知,他能说,能唱,能跳,异常活跃的主持风格令他在主持群中很是耀眼,受到了内地观众的欢迎与好评。但自从2011年9月2号,最后一次主持《天天向上》之后,欧弟再也没出现在那个舞台,本期《鲁豫有约》通过对欧弟的独家采访,揭开欧弟背后的秘密。

二、嘉宾介绍

欧弟:欧汉声,艺名欧弟,台湾著名歌手、节目主持人。1979年,出生于台湾基隆,毕业于基隆培德工家。1996年,年仅17岁的他参加“四大天王模仿大赛”正式踏进演艺圈。先后与罗志祥等人组成“四大天王”、“罗密欧”乐队组合。兵役结束逐渐踏入主持圈,并享有一定的名气。2007年进入中国大陆主持圈,先是在“老师”吴宗宪的带领下,与柳岩等从2007年03月开始主持陕西卫视《周六乐翻天》,在2008年08月又与汪涵、俞灏明、田源、钱枫、矢野浩二等主持湖南卫视新节目《天天向上》,受到了大陆观众的欢迎。另外,他还在安徽卫视等主持节目。

三、节目主线:

以四段不同的人生经历为切入点,一是最初踏入娱乐圈,作为一名歌手的发展,讲述最初的音乐梦想;二是转型做主持人,讲述与老师吴宗宪的故事;三是进军大陆,了解他在新环境下的新发展及其对未来的期许;四是最近因为“限娱令”而止步大陆主持历程,将来的安排和打算。

四、节目流程:

Chapter 1:开场设计

嘉宾进场,通过播放短片对嘉宾进行简单介绍,短片内容主要关于他在乐坛和两岸主持界的经历。

解说词:

他是来自台湾的著名主持人,银幕上的他幽默搞怪,是个极具亲和力的大男孩。他出色的唱功,惟妙惟肖的模仿能力和炫酷的舞步更让人为之惊叹。早在1996年,通过选秀刚刚出道的他与罗志祥等人先后组成“四大天王”、“罗密欧”组合,推出了多张专辑并广受好评。然而一切都因为一场兵役而改变…… 是什么让他在17岁时就勇闯演艺圈?又是什么让他成长为如今炙手可热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一路走来,这个总给我们带来欢乐的男孩究竟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坎坷经历?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欧弟,了解一个综艺名嘴背后的故事。有请欧弟。嘉宾演唱他参加“四大天王模仿大赛”时的经典歌曲。

Chapter 2:片段一:最初的音乐梦想

通过嘉宾演唱的歌曲,引入话题,讲述欧弟的家庭经历(早期的幸福童年,以及之后因父亲的关系而发生的巨大人生转折)与歌手生涯。

相关问题:

1.1996年,当时你才十七岁,因为参加“四大天王模仿大赛”正式踏进了演艺圈。当时你是怎么想的?那时候就想过要进军演艺圈吗?家里人对你参加这样的比赛有什么样的看法?(由此提及欧弟的家庭经历,对他进入演艺圈的影响。)播放“四大天王”及“罗密欧”专辑的MV

2.大家都说你无论在唱功、模仿或者跳舞方面都很出色。回想当初那段歌手经历,对于你来说,是快乐多还是泪水多?那段时期,有什么让你记忆犹新的,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Chapter 3:片段二:华丽转型

播放短片(解说词的大致内容:由于服兵役,“罗密欧”就此解散。兵役结束后,曾经的搭档罗志祥已经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小天王。而本以为可以继续在乐坛发展的欧弟,却由于市场等各方面原因,迟迟未能推出自己的专辑。此时他决定进军主持界,并逐渐展露出他的主持天赋。而此时,他也遇到了一个对于他来说影响重大的人——吴宗宪。)

相关问题:

1.服兵役对于你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你当时是基于哪些因素才决定转型做主持的?这期间你遇到了哪些困难?吴宗宪是通过上百场的校园主持培养了他出色的主持能力,那你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从歌手到主持人的成功转型呢?

2.吴宗宪对你的影响。

Chapter 4:片段三:进军大陆

播放短片(解说词:2007年3月,在吴宗宪的带领下,欧弟开始主持陕西卫视“周六乐翻天”,从此进入大陆主持界。2008年8月,欧弟开始在湖南卫视主持“天天向上”,随后陆续在东风卫视、安徽卫视主持娱乐节目,逐渐被大陆观众所熟知。2009年3月18日,《天天向上》及其主持群获得了《新周刊》2008电视榜“最佳娱乐节目”和“最佳娱乐秀主持人”,欧弟同时摘得“年度新人”。获得第二届《综艺》年度节目暨电视人最具潜力电视节目主持人奖。2011年6月6日,荣获第17届上海电视节“才艺型秀风采主持”大奖。)

相关问题:

1.你是基于怎样的原因来到大陆的?在你看来,大陆的演艺圈和台湾最大的不同在哪里?新的环境里,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不适应?

2.刚刚提到唱歌,那对于你来说很重要。但是现在你一直在做主持。对于未来,你有怎样的打算?有想过重新回到乐坛推出个人专辑吗?

Chapter 5:片段四:何去何从

播放短片(解说词:欧弟独特的主持风格深受内地观众喜爱,预想他的主持生涯会一帆风顺,但自从2011年9月2号,最后一次主持《天天向上》之后,欧弟再也没出现在湖南卫视,很多观众疑惑欧弟因为什么原因“沉默”,甚至有粉丝

在网上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寻找欧弟”行动。)

相关问题:

1.你为什么离开《天天向上》?什么原因造成?因为你的“缺席”,很多观众反映《天天向上》不好看了,你怎么看待?

2.对大陆“限娱令”的看法?今后的工作方向?

五、选题策划的可行性和和操作性

随着欧弟的得奖,观众对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节目有较强的可看性。欧弟个人经历比较曲折,有较多的谈话点。欧弟善于搞活气氛,并很健谈。加之最近“限娱令”**,作为台湾在内地发展艺人首当其冲,当之无愧的话题之王。

六、嘉宾与观众的选择及设计

1.嘉宾(前面策划已提及)

2.观众:通过网上征集、粉丝团(可以是不同层次的观众群)

七、现场设计

以快乐温馨为主调,黄色灯光,沙发,营造家的氛围。

《鲁豫有约》栏目分析

推出时间:开播于2002年1月5日,2005年1月改版

播出频道:

《鲁豫有约》是由北京的一家传媒公司制作的,他的首播权及版权归凤凰卫视,卫星频道是凤凰卫视和安徽卫视。由于凤凰卫视在国内的受众群有限,所以《鲁豫有约》一开始与在内地影响力极强的湖南卫视合作。《鲁豫有约》跟湖南卫视的签约是到2009年底。然后于2010年元月1日登陆安徽卫视。播出时间:

凤凰卫视中文台: 首播:周一至周五 10:05-11:00、周六 16:40-17:35重播:周二至周六 01:20-02:15、周日 21:35-22:30 安徽卫视:每周一至周五21:27—22:15

主持人:

鲁豫——“用心倾听,真诚互动”

鲁豫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她的节目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倾听。有调查研究表明,她在节目中说话最多的时间也只占总谈话时间的20%,最少的只占7%。在她的节目中,常常是提问之后,就静静地聚精会神地听受访者述说,不打断,也不急燥。

鲁豫在采访过程中,一般像一个恬静的晚辈或朋友,仔细地聆听经历人生风风雨雨的前辈、长辈对已经飘逝的过去的追忆。几乎每一集中,鲁豫的眼神都表现得异常专注,听到动情与激动处,泪水盈眶,神情感伤。她的提问舒缓亲切,似乎仅仅是帮助受访者回忆过去,找寻历史。

鲁豫就像和风细雨。她美丽温婉,知性而充满智慧,给人一种善良的亲切感。她除了主持节目,还接广告,出书,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让观众有更多了解她的机会。也把一个主持人的现实生活和我门拉得更近。她的生 活,她的工作,乃至她的婚姻爱情都成了我们关注的对象。也正是因为鲁豫的个人魅力,使得《鲁豫有约》更有看头。

节目宗旨:

“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纪录,充满人情味”。以鲁豫简单透明的提问、感叹和聆听,让嘉宾回忆往事,感慨人生,释放魅力,让观众在一种日常的、不雕琢的氛围中了解名人,知晓他们背后的故事,知晓他们洗净铅华后的真实自然。节目定位:

1、内容定位:

(1)、采访对象的选择

它的采访对象与大部分访谈栏目都不一样,她的关注点不是当下的火热人物,而是一些过气的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也就是俗称的“有故事的人”。她的采访范围也不局限于演艺明星,而是集中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各个时期在这个时代有特殊记忆的人物;很多人物完全是历史性的,一些人物是敏感性人物;

从访谈的内容看,她关注的是人物的命运和一个人生的精彩。具有历史与文化的厚度。涉及到经济,文学,外交,政治,演艺各个方面,她从人性的角度,探寻人物的精神世界与心灵空间。

(2)、谈话的内容

“节目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这就是整个节目的总体定位。而我们从节目的名称:“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也可以清楚得看到,节目的内容主要是以嘉宾在与主持人交谈中,讲述自己的故事这种形式展开的。节目中嘉宾谈话的内容十分广泛,通过和主持人鲁豫的交谈,和观众一起回想自己埋藏在心灵深处的记忆。访谈主要集中在和被访问者心灵上的对话,给观众以一种对人性的一种思考。

(3)采访问题的顺序

嘉宾从小到大的故事。看鲁豫的采访你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不变的问题规律,一定是问别人你小的时候怎么样,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到现在的一些有趣的事。并且聊小时候的故事就占据了这个节目的二分之一,并且每次鲁豫都能沉浸其中而自得其乐。

2、受众定位:一般定位在中青年群众,主要指一批层次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稳定的社会大众,具有深度和广度。

节目风格样式:

1、走亲民化路线。《鲁豫有约》不管是从被采访的嘉宾还是话题内容的选择上都非常贴近百姓、贴近生活。选择嘉宾不仅包括当下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事件中的风云人物,还包括社会新闻中的热点人物、时尚风潮的引导者等。选题上也力图做到让观众在最有限的节目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去关注了解社会上各个方面的东西,并深入地挖掘这些问题的核心。节目宣扬的是一种普通生活中简单的人生故事,是更为轻松平易的人生态度。

2、用真诚打动受众。节目中,鲁豫没有刻意地为自己的谈话寻找什么切入点,而是非常亲切自然地和嘉宾一起去回忆重温曾经最动人的真实记忆,或成功,或泪水,让观众从中看到了每位嘉宾成功背后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从一个个最为真实的故事中,体会到最深刻的人生感悟。

《鲁豫有约》节目分析

及《鲁豫有约:快乐背后—欧弟》

节目策划案

上一篇:大连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下一篇:新的农药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