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2024-06-24

语文教学改革汇报材料(精选8篇)

篇1:语文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台上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我校从2010年11月开始着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改革初期,我们首先以教师行为和学生习惯为切入点,着手进行摸索、探究。每周四教研活动时间,全校教师集中进行情况汇报、交流。活动中,各科教师针对本周教学中出现的学生行为表现、生成的新型问题、课堂教学中突发的现象想全体教师汇报,全体教师听取后分别建言献策,给予适当建议和意见,个别特殊学生的特殊情况,全体教师动脑筋,想办法,帮助相关科任教师出谋划策。之后,每位教师分别写出活动心得和感想,学校进行资料汇总并存档。

2011年春季,我校开始编制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制分三步:第一步,教师摸索试编。教师根据自己的不同创意,结合自己所带学科特点,进行导学案编制。第二步,同步检测。即全校教师对自己编制的导学案通过实地听、评课后给出改进意见和指导方案,相关教师对自己的导学案进行修订。第三步,学校汇编、定格。在教师导学案编制经验相对成熟时,学校组织文、理科教研组成员对各科导学案进行分类汇总,抽象模式,定制相对固定模式的导学案。然后全体教师进行学习消化,熟悉导学案编写原则及格式注意事项,并付诸实践,进行各科导学案再修订。

2011年秋季,我校结合马厂联校颁布的336课堂教学模式和我校的导学案,进行尝试摸索,并对之进行融合,力争使之切合我校实际课堂教学情况。目前,我校正在探索研究中,相信不久的一、二中,我校将创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课相对成熟的导学案框架。

附导学案模式。

台上小学

2011.12

篇2:语文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助于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有利于探索人才成长规律。按照县教科局工作部署,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对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和顾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进行反复的理论研讨和课堂实践后,确立了“先学后导”的“学、导、练”课堂教学核心和策略。形成了“学导互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有三个支撑点,以学定教的导学案,提升教师内功的课标解读,学生乐于完成的“前置作业”。

一、“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

1、以“导学案”为核心,是践行“以生为本”的源头活水,学案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先学后导,学导结合。孩子们乐学、会学、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为他们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我校导学案教学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各学年之间做到了有效衔接。

2、以课标解读提升教师品质,使课堂教学本固枝荣。所谓课标解读,就是把课标中的学段目标真正落实到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中来,既要定性,还要定量。教师只有充分梳理教材,掌握学情,对每一节课的“课标”有了透彻、明晰的解读,才能成竹于胸,才能精心设计学案,才能把学生推向精彩的舞台。让“学”与“导”真正互动起来,让学生自主学习得更充分更扎实。

3、以“前置作业”为链接,使教学建构趋于完善。我们进行课

堂教学改革的要务是:功夫在课前,效果在课堂,完善在课后。前置作业的形成,是因为导学案教学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促使学生把学习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根据不同的学段,根据知识要点、难点来设计前置作业。形成了“学导互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否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存在,承认的是教师的“导”的角色,肯定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生和师是互动、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义。

二、“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制度保障措施。

1、三至六年级必须全面实行“生本教育”课堂模式,一、二年级逐步渗透“生本教育”课堂模式。

2、认真设置好课堂学习小组

(1)、每组四至六人。

(2)、认真培养好小组长,教会他带动其他成员。

(3)、学习小组要具有稳定性。

(4)、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组。

(5)、以小组成绩做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的品质。

3、对教师课改的听课,我们采用评分制,均分8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一下的教师为不合格,随时准备补听,如果第二次还没有达到80分以上,第三次补听。如果第三次还没有达到80分以上,停课学习一月(这个月内必须听课学习35节课以上,笔记要求10000字以上,月满后中心校听课,达标后开始上岗,如果不达标者继续学习,直至达标为止)。

4、前置作业的设置。

(1)、要体现高、低、简、明、趣。

(2)、低入高出,90%的学生通过读书就可以做出来。

(3)、尽可能简化,做到简明扼要。

(4)、要明确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做。

(5)、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三、课堂学习目标的设计和运用。

1、把宽泛的课程标准具化为一个个学生易懂的小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及应达到的程度。同时,教师在解读课标的过程中,也必然是经过深入研究的,这也是教师精心备课的过程。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理解新课标。这样才能完成切合学情的学案。

2、通过一年的“学、导、练”的“生本教育”课堂模式的教学,使我校学生在思想、习惯、基础、兴趣、求知上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因为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心理压力减弱了,思想负担去除了,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自主性、民主性、创造性、创新性得到了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措施。

我校关于“学导互动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也仅仅是个开始,还有许多困惑。

1、教师还不能放开课堂、放开学生,难免就制约了学生的思维的开拓。

2、学生课外知识少,上课讨论不积极。

3、学生刚开始接触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有半年多),学生还是比较胆小,课堂上不敢畅所欲言。

4、教师的课改思想还不够,有待继续努力。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要求教师把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能力作为重要的职责,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要求,解放思想,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课改理念。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和社会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3、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和践行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改革,真正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校园的主人、教育的主人、国家的主人。

教育是一项工程,其绩效并非朝行夕现,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们也是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很多地方不够完善,不够理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黄土中心校

2012.12.10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黄土中心校

篇3:材料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一、课程教学目标

材料专业英语是一种以英语为工具的材料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为主,以学术英语为辅,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语言工具进行材料专业阅读与交流的能力。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熟练阅读、听懂专业英语并翻译相关的英文科技文献资料、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信息,为今后的科学研究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材料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可定位为:(1)学习并扩大专业英语词汇,掌握重点词汇、专业术语的含义;(2)能较熟练地阅读英语专业文献;(3)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翻译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由于材料专业英语的课时较少,又没有合适的教材,因此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根据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要方向,新型矿物材料科学与应用技术为特色”的特色,从原版书上选取了教学素材,编辑了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内容(见表1)。该内容的特色在于,以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专业基础知识为重点,强化材料的结构、性能、加工与应用等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认真学习,不仅能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能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学过的专业知识,还能用英语来回答与专业有关的问题。另外,由于本科生在毕业论文中需要写英文摘要,因此在教学中还增加了学术论文中中英文摘要的阅读与写作,为学生毕业论文中摘要的写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活动安排

材料专业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课和一般的专业课,不仅要求学生在“专业氛围”内体会英文表达方式,还要求学生在“英语思维”中掌握专业知识,这使得专业英语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有其特殊性。根据专业英语具有自身的特点,如专业词汇多,长句子多、句子结构复杂,句型书面化、学术化以及文章专业性强等,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突出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

1. 加强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的学习

对于专业词汇,强调对于词汇构成规律的学习,掌握一些词汇记忆方法,举一反三,熟练运用这些词汇。很多专业英语的构词法和基础英语差不多,但它有其独特的词根、前缀和后缀,在这种情况下应注重对于词根和词缀的理解和记忆。例如,“tetrahedron,octhedron”和“isotropic,anisotropic”等词汇;另外还可以把一类词放在一起让学生来记忆,如表示材料性能的几个词“brittle,elastic,tough,ductile,plastic”;对于课文中的重要专业术语,给出英文解释,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其英语含义和专业含义。例如,对于Ceramics,可给出英文解释(即Agroupof crystalline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zed by good strength,especially in compression,and high melting temperatures.Many ceramics have very good electrical and thermal insulation behavior.),学生通过对英文描述的理解,不仅掌握了术语的英文表达,而且还对术语本身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培养阅读和翻译能力是专业英语

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专业英语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上。长句子多、句子结构复杂是专业外语最重要的语言特征,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三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对分析复杂句子还缺乏一定的训练,因此对复杂句型的语法结构要讲透、讲清。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长句和复杂句子的分析原则和技巧,并且进行大量的翻译练习,同时把这种训练贯穿到课文教学的始终。当遇到复杂的句子时,要先弄清楚句子的性质(简单句、并列句或复合句),然后再分析其结构。对于特别长的句子要先掌握其主干结构,也就是要找出它的主语、谓语和宾语,了解这个简单句子的含义,然后再把各种附属的成分加到所修饰的对象上,就非常容易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了。

3、将语言讲解与专业知识讲解结合起来

专业英语中的学习材料基本都是围绕一个专业内容而展开的论述性文字,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学术性。对专业英语文章的理解和学习,还要结合教材适当讲解相关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的掌握对于正确地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帮助。《材料专业英语》和《无机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概论》、《材料工艺学》等课程的很多内容都有交叉,根据讲课内容适时补充专业知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还可以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于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笔者在同一学期给同一个班同时讲授《材料专业英语》和《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这两门课里的很多内容相互交叉,几乎同时讲授,因此“专业英语与专业课同步教学的方法”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加强课堂和课外练习

专业外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应用,才能够真正地掌握。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练习,包括了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课堂练习是基于课文内容的一些问题,包括词汇的翻译、专业术语的含义、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等,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锻炼其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还可锻炼其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课外练习包括一定数量的阅读和书面翻译练习以及一些根据所学知识的综合问题。阅读和书面翻译练习紧扣课文内容,而这种综合问题则需要学生查阅一些资料,综合不同课程的专业知识来回答,例如,在学完化学键的知识之后,给学生留了一道题目(Design of a Thermistor:A thermistor is a device used to measure temperature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change i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when the temperature changes.Select a material that might serve as a thermistor in the 500 to 1000℃temperature range.)。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题目,通过对该题目的解答,学生不仅对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应用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层次的理解,还锻炼了英语写作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的运用与改革

1、师生互动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讲课内容,合理地导入讲课内容,根据讲课内容用英语提出问题,让学生用英语回答,随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样的提问-回答-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其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图文并茂、节省时间,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可将教学内容以及那些与教学有关的、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补充材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运用这种直观的教学手段,以收到较好的讲课效果。

五、改革考核方式,全面测试学生综合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英语知识的能力,专业英语考题类型应该多样化和灵活化,如采取主观题和客观题结合、专业文献阅读和专业信息交流结合、语言基础和应用能力结合、科技翻译与写作结合等。考试内容不仅考核学生的专业英语基础知识,还考查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最终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基础知识的考核和一些综合性问题,期末考试则选取专业性强、有一定深度的专业文章,题型包括汉译英、英译汉、用英语分析并回答专业问题等内容。以上这些考试题型多年来一直在实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对于专业英语的教学,应将课堂教学、课堂讨论与实践、作业、考核、教材等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需要。

摘要:结合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对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考核等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皮锦红.材料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57~59

[2]徐淑珍.材料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2):133~134

[3]张琳琪.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与改革浅析.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2):112~114

篇4:基于案例教学的工程材料教学改革

关键词:工程材料;案例教学;工程应用

基金项目:丽水学院课堂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资助(“《工程材料》应用案例式教学的探索”,编号14KZ0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材料是机械类专业十分重要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主要面向我校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为此开设了《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工程材料部分主要包括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科学理论基础、热处理工艺、工程材料选用等四大部分,涵盖金属、陶瓷、高分子和复合材料等四大类常用工程材料,具有专业概念多、理论内容抽象的特点。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差。工程材料又与后续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课程设计等课程有很强的关联性,是培养装备设计技术人才的学科基础课程。但是从笔者多年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经验来看,多数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装备设计时,选材、用材上出现较多问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普遍较弱。

传统的工程材料教学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相关概念和理论,课上相关工程背景与工程应用实例介绍较少,课程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课程与后续相关课程的融合度较差。在本校2015年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后,专业课程教学学时普遍压缩,工程材料部分的教学课时压缩到24课时。基于以上现状及问题,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精简整合,同时也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学习效果。从2015年开始,我们教学团队结合地方制造产业特色及教师科研成果,课堂教学融入案例教学,开展提高工科学生工程能力的探索。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

工程材料课程以材料的四要素(成分、组织、工艺、性能)为主线,教学过程紧扣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以材料设计、应用为导向,强化学生工程观念,锻炼工程实践能力。为此,我们对工程材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精简,减少了课程理论部分的讲授,同时根据产业发展的趋势,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在课时压缩的背景下加入了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内容。工程材料部分的教学内容经梳理后,分为四个项目:材料性能、材料结构、热处理工艺、工程材料选用,教学过程按材料四要素串联各部分的知识点,教学实施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二、课程案例资源库的建设与实施

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式教学,构建了案例资源库,共计二十多个教学案例。案例的教学实施分为三种形式:一为引导型,利用工程案例导入知识点,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二为工程认知型,课堂知识点介绍后,引入工程案例或工程问题,以刚学到的知识内容来分析工程问题,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三为工程应用型,以工程设计应用为导向,结合所学知识内容,分析工程问题,提出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三种教学形式层层递进,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一例多用,逐步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

以“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为例,此案例在教学中应用次数较多:在讲授材料力学性能一章开始时,即引入本案例,提出“为什么号称“永不沉没的轮船”首航时却沉没了”的问题,供学生自由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章内容。当讲到冲击韧性时,再次分析此案例,从材料低温力学性能的角度解释轮船沉没的原因,加深学生对金属材料低温力学性能的理解。当讲到工业用钢时,又结合此案例,介绍钢中S、P杂质对钢力学性能的影响,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提出一个假设问题,即“如果在寒冷地区采用碳钢作为工程构件,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出发需要满足哪些力学性能?”,由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此工况下可能产生的失效形式,并寻求解决方案。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案例中引入了与失效分析相关的热点新闻报道,比如从今年SpaceX火箭爆炸事件引申到1986年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事故分析。通过这一案例分析,提示学生在工程设计时需要考虑材料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避免零件因材料失效造成严重的事故。在教学中还结合了教师的科研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如讲到表面处理时,以本地特色产业——直线导轨的热处理为例,介绍不同企业高频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的差别,从提高产品性能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讨论在生产中如何设计直线导轨的热处理工艺,激发学生对工程实践的兴趣。

案例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了固化案例教学效果,通常在课堂上布置2-3个案例相关的问题或方向,学生在课后查找文献资料,深入拓展案例教学中的知识点,同时提交与案例相关的书面报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学改革经验与效果

案例教学需要收集大量的案例资料,不仅要求任课教师熟练掌握工程材料课程内容,同时还要有比较广的学科知识积累,将案例与课堂教学知识内容融合,并且巧妙的设计案例教学环节,提升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改革的实践,我们教学团队不断积累、筛选教学案例,初步建立了案例资源库,后期仍需要继续增加案例,供学生课后练习使用。

采用案例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中期调查结果显示对案例教学感兴趣的比例达到了79%。通过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多,同时提高了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目前,案例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如何有效的组织案例教学需要进一步探索。

四、总结

在教学课时缩减的背景下,教学团队实施了案例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图片、影像立体展现知识内容,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结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繼续探索以工程教育为目标的案例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杜晓东, 李合琴,张学斌, 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大学教育, 2014(02): 117-118

[2]钟涛生,付求涯,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比较研究. 中国冶金教育, 2014(06): 14-18.

[3]李辉, 《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基础》课程项目式教学的实施. 开封大学学报, 2013(02): 71-73.

[4]冷永祥,杨苹,陈俊英等,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中立体化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的构建.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 20(5): 171-173.

篇5: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在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不增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前提下,通过调整教学关系,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走出了一条“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改革之路。在不断探索中,我们将新的理念转化为普适性的教学策略,使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方式,养成了新的课堂行为习惯,建立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新文化。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的习惯,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事情,让课堂真正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一、构建模式,引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

为实现课堂结构的变革,我们精心构建教学模式,打造课堂流程,帮助教师明确改革的目标追求、重点难点、方式方法,把新的理念转化为教师在常态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入格”,并引领教师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我们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基本理念和模式为: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提升——达标检测——反馈巩固。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把教学过程看作动态发展的、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激发者和引导者。

2、自主学习学生个人的独立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提纲”自学,考虑好自己的见解,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做好笔记,以备交流。

3、合作探究 在每个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对系列问题的思考、探索之后,首先开展小组合作,通过交流,组内成员之间能取长补短,相互找到差距,共同进步,形成组内共识。

4、训练提升 运用自学和合作中学会的知识做题,解决有关材料题目或教师精选的模仿性训练题和拔高题,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认知水平。

5、均分评价 测评分为课时测评、单元测评和综合测评。课时测评在各学习小组内进行,多采用“无分数评价”的方法,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课时达标题后,各小组交换批改,然后公示各小组平均对题或错题个数。

6、反馈巩固 对达标检测中出现的错题进行合作研究,解决错误知识,让未射中的靶子再射一次。最后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总结,对未能完成学习目标的学生落实补救措施,力争“堂堂清”,并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给本组成员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实现全员过关。

小组合作学习和均分评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和合作意识的形成,也促进了校园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二 借鉴先进经验,制定教学常规

1、备课

范文网

教师应根据大纲的要求,制订好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教师应认真备课,同年级同科目的教师应进行集体备课。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写好教案,具体要求如下: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三维”,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

(2)教学环节明晰,符合高效高质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3)导入体现铺垫性(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趣味性(情感互动)、实效性等。

(4)探究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探究价值。

(5)学生学习方式的组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接受学习等)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多样,讲求实效性。

(6)注重学科学习方法指导。

(7)如何进行反馈矫正,要落实在每个教学环节中。

(8)要准备当堂训练题,实现“堂堂清”。

2、上课

(1)用简短的话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实现目标导向。

(2)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三大原则:

“三讲三不讲”原则:对于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问题必须讲,而且要讲透;对于学生已经会的、通过自学能会的、讲了也不会的坚决不讲。

实效性原则:将一些表演性、虚假性、无关教学效益与质量的环节坚决删除,减少无效劳动。课堂上该砸“死”的要千方百计砸死、记牢、练熟;该搞“活”的则必须调动探究、讨论、想象等各种手段搞活。

反馈矫正原则:将诊断性反馈、过程性反馈、形成性反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堂堂清”。

(3)控制“讲”与“练”的时间关系,训练时间总和每节课至少达到20分钟。

(4)规范课堂管理,提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提出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不举手就提问或回答问题。

(5)提高自身素养,创设学生喜欢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教师要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

3、作业

(1)“三布置三不布置”原则: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课外研究性、实践性作业。

(2)作业量:每周作业次数至少为周课时数的70%;每天每科作业时间不超过15分钟。

(3)作业批改:要标出学生出错的地方;要进行二次批改;备课组内批改符号要统一;提倡写鼓励性、人本性批语,使作业成为师生情感、知识交流的园地。

三 基于问题解决,深化校本教研

第一步——核心攻坚,初建规范

教改初期,学校组建了由校长挂帅,全体业务干部和10多名重点实验教师为核心的课题攻关小组,通过论坛、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初期实验探索,让老师们明确了主要改革措施的理论依据,明确了课堂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初步构建起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基本规范。我们先后总结并在各班教室内张贴过“学习小组管理办法”、“自主学习基本规范”、“课堂讨论基本规范”等,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尽快养成倾听、质疑、表达等新课堂所需要的学习品质。

第二步——专题研究,突破瓶颈

我们采用专题研究的形式突破课堂改革中的“瓶颈”类问题,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自主课堂有效性。学校梳理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自主学习效率问题、课堂学习中的游离学生问题、课堂讨论有效性问题等,作为招标课题提供给各学科备课组,备课组自主选择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形成研究方案,组织力量集中攻关。

第三步——模块指导,提升效益

进入研究的第三阶段,我们把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研究深入到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上,将课程划分为:语文、英语、数学、理化、史地生政、音体美综五个模块。围绕研究的目的进行有针对性地研讨,重点是各环节的操作要点和注意的问题,如何进行有学科特点的学法指导等,着力提高各学科、各环节的教学效益。

为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以“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师成长在课堂”为宗旨,坚持立足岗位、全员参与、总结经验、整改问题、实在有效、力求特色的原则,我们扎实有序开展教师观课议课活动,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观课议课活动结束后,我们又开展了三课活动,即带头课、示范课和研究课,通过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关注课堂、关注教学行为的改进,激励教师不断探索有效教学模式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教研组、备课组关注问题,研究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行为,构建特色教学模式,开展课堂细节问题“行动研究”、进行“研课标、煮教材、论教法”师能培训活动,举行教师教学竞赛。努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开展学生学习竞赛活动。

通过上述系列措施,基本实现了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目标,使课堂教学发生本质的变化,大幅度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我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6: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根据漳县教育体育局在全县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我校于2012年春季开始实行课堂教学改革,为了更好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扎扎实实开展好课堂教学改革,半学期来,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细化了分工。

组长:康俊科(校长)

副组长:康继武(教务主任)

组员:李林军杜东明包鹏杰包海渊张春燕王龙龙

二、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培训。

1、介绍外出考察先进学校经验。

首先由校长介绍了江苏洋思中学、东庐中学等学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其次由教务主任介绍了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导学案”、昌乐二中“271”等教学模式。

2、组织教师观看杜郎口中学教学视频。

3、经全体教师讨论,我校初步借鉴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

4、组织教师学习导学案的编写,并尝试编写导学案。

5、开学初,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培训,通过张贴标语、板报等形式营造课堂教学改革氛围。

三、推行导学案式教学

导学案教学包括学习目标、预习任务、课堂学习的主要环节(包括随堂作业)、课后知识整理以及课后作业等部分。它既支持了学生的预习,又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又是学生复习的资料。它与传统的教案是有区别的。

“导学案”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用于学生学习的纲要。我们要求编制导学案遵循以下八个方面的原则:

(1)体现课标的要求;

(2)依据教材;

(3)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

(4)体现课堂学习的特征;

(5)简洁明了,思路清晰;

(6)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学生;

(7)重视基础性,兼顾拓展性;

(8)讲求实效性,不要将导学案编制成课本、资料的翻版。在导学案中,突出问题,引领思考、思维和自主讨论,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填空。要求教师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好课程总的要求;

(2)仔细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精心设计和编制各个学习环节的学习任务;

(3)重视研究学情,搞清学生学习的现状和认知水平,制定科学、适宜的学习方法;

(4)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旧的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着力探究适宜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教法和新手段。

总之,导学案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的一个平台,主要是要安排学生如何学,怎样学。很多时候可以设计成基于问题的形式,并且简捷而值得学生仔细玩味的导学案是值得提倡的导学案。

四、倡导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具体教学中,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分为“自学—合作—展示—反馈”环节。

1.导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学生在老师导的基础上依据学案,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

2.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学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可适当点拨,学生完善学案。

3.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

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形成全班的共识。

4.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五、精心打造高效课堂

(1)重视差异、合理搭配

在分组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成绩差异、性格差异、智能差异的实际,对每个班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达到优差互补。

(2)人数均衡

每四人或每六人为一组,以各科成绩优秀者担任小组组长,也就是说每门课的组长不是固定为某一个学生。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优势。

(3)分组采取尊重自愿、整体协调

班主任在分组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根据学生成绩进行协调,达到最佳组合的目的。

合作小组确立后,要在座次上提供方便。座次的编排参考如下方法:

①把学习相对薄弱的组员排在组长他的旁边,这样,当组员回头问问题时,给别人带来的麻烦最少,有利于合作的稳固与发展。②座位前后、左右按小组进行滚动,保证小组活动的长期性。③所有的学科都在课堂环境下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六、把好当堂检测关

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各学科依照教学实际,每节课有固定时间对学生进行检测(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七.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1)编制导学案方面

我校编制导学案的办法是学期初教研组长将导学案编制任务分配到组内各位教师,领到任务的教师先独立完成导学案的编制,然后在教研活动时间由教研组长组织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共同讨论修改。

老师们普遍觉得编写导学案比原先写教案工作量太大,加之教师水平有限,编制一套质量高的导学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与新课程教学时间紧形成一对突出的矛盾,处理不好,导学案将流于形式。

(2)对新课程标准把握方面

为了使我校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我校在学期初制定安排教研的时候就规定每周星期天晚上专门学习课程标准。教师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大多数老师第一次接触新课程,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到位,研究不深入,思考不透彻,在教学中还难免出现讲得过多、只满足于学生课堂热闹的讨论,忽略学生具体思考生成问题等一些问题。

(3)课堂教学实施方面

如何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如何使小组讨论真正深入进行而不是简单的“热闹”一番?如何使学生的思维具有开放性和深刻性,而不是停留在浅层次的表象阶段;如何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持久地坚持下去等等。

(4)从我们听课中发现,学生就某一个问题,讨论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并能讨论出相当准确的结果,但从期中考试和月考中看来成绩不明显。,总之,课改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学生还是那些学生,教师还是那些教师,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得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堂上完全没有了过去课堂的沉闷和无精打采,有的是学生的活跃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这更加坚定了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一定会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指日可待。

石川中学

篇7:小学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天津市河北区新开小学 夏桂敏

我是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分管领导,我认为教学工作应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抓好教学过程的管理,应围绕办学特色抓好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我校创建书香校园,读书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那么,我校的教学工作便从抓教师队伍建设入手,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进而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在这些方面,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现从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书香校园的建设。我校承担的市“十五”课题于2007年顺利结题。现我校正在承担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建设》,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和骨干教师自主研发了校本课程《读书体验》《快乐52》,开设《读书体验》课的目的就是立足于学生自能读书、使读书成为学生个性化的体验过程。同时,我们还开发了阅读测评系统,对学生的阅读数量、阅读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在开设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我们以每年一届的“校园读书节”为平台,积极组织和推动全校师生扎实有效的开展读书活动。从2004年开始,迄今我校已成功开展了五届读书节。从读书兴趣的激发,到阅读能力的培养,再到写作水平的提高。我校师生的文化底蕴在读书中得到不断地提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促进了书香校园的营造,推进了学校文化的建设。

二、抓好教学过程的管理,推进高效教学的研究。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丰富了我校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也推进了学校高效教学、高效课堂的深入研究,逐步构建了学校的高效教学机制。我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自主研修”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机制。加强了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智慧,努力打造了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首先,我们提高了备课的高效性:我们改进了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提倡电子备课,并为教师设置专用的电子备课室。充分发挥年级组的作用,进行集体合作备课,每位教师精备一至两个单元,然后资源共享,但决不能“拿来主义”,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学校的校园教学网,将教师在备课中搜集的资料、教学案例、反思以及教学课件进行链接,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效率。

其次,我们加强了课堂教学的研究。我校每学期坚持进行“新星杯”教学研究活动,采取引路课、研讨课、评比课、推门课等多种形式,通过教师自主申报、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内容进行研究。我们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符合本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制订了本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开展好听课、评课活动,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不仅立足于校内的教研活动,还参与了兄弟学校、学区片以及市区各种教学交流活动。我校先后开展了“手拉手、一起走”“数学日记”等学区片研究活动,多位教师应邀到外校进行教学课的展示,参与了河北区名师巡讲团的作课活动,承担了“河北区三年课改总结”等市区教学研究活动。与外校交流,取长补短,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教学。

再次,我校在管理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形成了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组的三级管理网络,对学校的课程进行优化管理,保证课程的有效落实。坚持进行教案检查、作业量抽查等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分析、学科组科研制度、年级组教研制度、教学研究活动、教科研年会等教学管理制度。

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将教师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教学智慧集结成册,汇编为由中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化学校探索与实践》系列丛书。

三、营造以人为本的氛围,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我们在深化教学改革的 过程中,着眼于师生的共同发展。老师们通过读书、学习、实践,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现我校小中高教师4人,市兼职教研员2人,区、校级学科带头人28人,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近年来共撰写研究论文600余篇、课例、反思300余节,撰写的多篇论文被发表在《天津教研》等杂志,在全国电教课、市双优课、区百节课等各级各类的评比中,我校多名教师获一、二、三等奖。

篇8: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关键词:工程材料,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必修学科基础课。对学生而言, 课程概念抽象, 术语繁多, 内容相对分散, 学习难度大。如何使学生有效掌握课程重要知识点, 是授课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 需要调整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体系,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方法等多方面加以改革。

一、教学体系调整

现有工程材料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衔接不够, 有部分教学内容重复。如工程材料的《铸铁》章节和金属工艺学部分重叠, 需从专业培养方案上沟通并合理调整。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要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反应现代、融入前沿、综合交叉、注重实践”。保证适度的材料基础理论知识, 突出工程材料的应用和加工工艺方法, 加强实验和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处理好课程之间的衔接、分工和配合。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知识点遗漏, 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优化

工程材料课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所以教学内容上适当进行整合和优化。以各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 精心组织相应专业对应的工程材料课件。适当简化课程中过于深奥的理论知识点, 简化复杂的公式推导, 如晶向和晶面指数的确定和标识可简化讲解。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材料的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之间的此消彼长的关系是基础性的知识点。从实用性的角度看, 工艺部分对机械和近机类学生非常重要, 重点讲解。如何选用适合材料, 并制定符合条件的热处理工艺流程。热处理章节同样非常重要, 使学生真正理解如何在不改变材料化学成分的前提下改变材料的性能。为保证学生能接受到工程材料学科的前沿科技, 在课堂上要增加对工程材料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介绍。如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可简要介绍其性能和应用。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 很多国家标准进行了合并或修订。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及时对改动部分及时更新。如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标准中的拉伸试验标准、硬度试验标准有所变动;金属材料中钢分类标准、具体钢牌号的标准等都发生了变动。

三、教学方法提高

1. 理论与实践结合。

从出土的越王勾践剑能锋利到割断头发, 引出功能梯度材料;从古代的铜镜提到锡青铜;从磁悬浮列车讲到超导材料。如此结合, 学生从一个兴趣点进入学习, 对知识点掌握的就非常牢固。

2.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结合。

人类的社会经验、生活哲理是在生活实践中体会总结出来的, 但却与自然科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例如, 我们在讲解材料结构中发现, 在自然界中绝对没有完美无缺的材料, 因此, 也使人类能够通过热处理、塑性变化、添加合金元素等来改变原有材料的性能。就此, 我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 做人不要自卑, 因为每个人生下来不可能全知也做不到完美, 我们才有可塑性。通过了解追求强度、硬度就不可能保证塑韧性, 让学生懂得人生也要学会取舍。在课堂上把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机结合, 让学生有切身体会, 学起来不会感到陌生和枯燥。

3.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

现在的教学即不应该完全是传统的板书教学, 也不该是纯粹的多媒体教学。而应该是结合课程特点的两者有机结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要参照美国当代教育学家Merrill倡导的首要教学原理的五星教学标准。在课件的设计过程中, 知识点的内容划分和设计上要注重关联性、逻辑性。页面设置避免格局和字体过于花哨。准确适当地运用flash动画、视频录像、图表等, 少量的文字注释要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4. 实验环节创新。

工程材料课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极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桥梁。本课程的实验部分为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硬度测定、碳钢的热处理。合金钢和铸铁有色合金组织显微观察、金相显微组织试样制备为选作实验。实验时学生被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过程。不能通过实验深刻理解材料的成分、组织和力学性能与热处理工艺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 本文提出改进工程材料实验教学内容。将实验内容设置为必做基本实验、选作综合实验和演示实验三部分。金相显微组织试样制备和硬度测定为必做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为综合实验打下必备的实验基础;碳钢的热处理为学生的选作实验, 学生可在一定范围内自选工程材料自主制定热处理工艺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确定实施方案并完成实验。综合性实验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激发其创新意识,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合金钢和铸铁有色合金组织显微观察为演示实验。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金相组织, 进一步认证组织结构的表象和内部的关系。

5.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网络教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人机互动, 师生互动。使学生减少学习压力, 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解除时空束缚, 拓展课堂空间, 开阔思维方式。形成课堂教学、试验、自主学习及复习的开放、灵活的教学环境。具有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四、学习评价方法改进

改变以往工程材料课程考核集中在期末, 一卷定成绩的古老方法。在学习评价方法上做了如下改革。课堂提问10分、作业10分、试验30分、开卷考试30分 (主要考察学生查询金属手册获得不同工程材料牌号与性能及对应工艺的能力) 、报告20分 (通过查询文献总结出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材料, 表达清楚其材料特性及应用前景) 。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的改进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学习压力降低, 学习效果反而上升, 学习主动性极大地增强。

工程材料作为机械和近机类专业的主要学科基础课, 在工科院校课程设置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课程体系调整出发, 分别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多方面加以改进和创新。以期培养出面向实际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建军.《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改革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0 (3) :340-342.

[2]顾兰智, 庞思红.《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哲学思想的体现与运用[J].职业时空, 2007, (7) :34.

[3]顾兰智, 庞思红, 肖志英.工程材料课程相关国家标准的变动及教学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 2012, (1) :62-64.

[4]M.DavidMerrill, 盛群力, 马兰.首要教学原理[J].远程教育杂志, 2003, (4) :20-27.

上一篇: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下一篇: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