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议事决策

2024-05-16

党政议事决策(通用8篇)

篇1:党政议事决策

岳普湖县二小党政班子议事决策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党政班子的能力建设,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切实贯彻好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好学校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特制定本制度和程序。

一、议事决策原则

1、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统一的原则。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采取共同与个别讨论相结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认真、严格监督执行好学校制度,不断提高学校党政班子的整体合力与行动力。

2、坚持个别酝酿和会议决定相统一的原则。学校党政班子将根据“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行议事。

3、学校党政班子要紧紧围绕关系学校规划,围绕学校的发展、大事、大局的工作和议题,会前要充分酝酿、会议要充分讨论、会后要认真贯彻执行。特别要防止议而不达、议而不决,也要注意在贯彻中无督查的现象发生,党政班子成员要不断树立责任意识,加强议事程序建设,模范执行决议,严格接受监督,不断提高学校议事、决策和执行的效率。

二、议事决策制度

1、学校行政班子会议、校务会议制度是学校行使议事决策职责,实行集体领导的主要形式制度。

2、校务会议由学校校长、书记召集并主持,工会主席以及(教代会规定)的教导主任等人员参加。

3、学校校务会议必须遵循本制度的议事原则进行,临时会议相关成员须三分之二出席才能召开,学校重大事项讨论决策须全部成员参加、发表意见方能研究决定(这里的重大事项是指教代会规定的有关民主管理内容,下有表述);讨论涉及学校重大议题时可根据需要邀请学校行政班子成员或民主管理小组成员列席参加。

4、学校行政班子会议一般在规定时间进行,特殊情况下由校长、书记临时提议安排召集。

5、学校校务会议议题议题由校长确定,行政班子议事议题分日常工作总结与布置和与校务会一致的议题内容讨论与落实。议题可以分为学习通报性、征求意见性和研究决定性三类。联合党支部讨论的有关工作议题、会议日期、地点等要根据联合党支部的特点,提前由书记、副书记与相关学校校长、党支部委员等人员预前通气、商量,后分别通知与会人员,临时议题商量等可以采取其他形式事前沟通,不搞临时动议。

6、学校校务会、行政会议均要指定人员并做好记录,各种意见和主要理由、程序等要详实记录,讨论学校重大事项,还要如实记录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过程内容。

三、议事决策范围

学校党政班子会议对涉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大

工作任务部署,对涉及全局发展的重大工作决策、重大事项安排、重要干部任免和预决算等内容进行讨论审议的为重大事项,具体表述范围如下:

1、学校、讨论和审定在学校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指示精神的落实等。

2、学校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纪检监察、宣传思想、统一战线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内容。

3、学校规划、党支部以及学校计划等工作要点。

4、学校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等改革举措。

5、向上级部门提出重要问题的请示与报告等。

6、教育经费预决算、教育资源布局调整、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的审议等。

7、学校校长、书记、中层干部的考核等第与任免奖惩等。

8、学校党支部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

9、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组室、教师等工作。

10、党风廉政建设、行风政风建设、对党员的奖惩等工作。

11、统战与学校退管会工作。

12、工会、共青团、关工委等群众组织工作。

13、学校各行政部门的设置和调整,人员编制、奖惩等方案。

14、以学校名义发出的文件、讲话和报告等内容。

15、其它需要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

四、议事决策程序:

(一)确定议题

1、学校党政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和相关提议确定校务会、行政会议题。确定议题之前需进行酝酿,判断是否需要或具备条件就议题进行审议。

2、凡列入学校会议审议的议题,由学校党政负责人通知相关人员做好会议审议的必要准备。有关重要议题的讨论内容须会前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

(二)个别酝酿

1、议题须于会前与班子相关成员酝酿,重要议题需提交校长、书记先行酝酿。

2、校长书记要就重大事项进行沟通酝酿,形成主导性意见。校长书记还要重视对“个别酝酿”的组织与协调,充分地听取和集中酝酿的意见。

(三)会议决策

1、校务会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行表决制;讨论干部任免时,要根据有关条例规定以及上级精神,采取逐人书面表决的方法;表决时,应根据要求以应到会人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2、决策过程中,允许个人保留意见;对于少数同志的意见,应当认真考虑。

3、会议审议中存在较大分歧的议题,应暂时搁置,待成熟时再提交会议讨论。

(四)执行决策

1、学校相关会议后,会议记录等资料经党政领导审核后存档,告知单送相关人员并报送上级相关部门。

2、学校相关会议后,根据会议决定交付实施。

(五)监督反馈

1、交付实施情况要及时反馈学校党政负责人;紧急情况、紧急事项的落实情况、执行时限、报告要求将根据“一事一议”的办法执行。

2、对学校会议决定事项的落实,由分管领导按照分工负责督促检查。

3、决策执行过程中若需对决策进行重大调整和变更,应由学校校务会或行政会复议后决定。

五、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为了保证学校议事、决策的科学性,加强对议事决策事项的落实和监督,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

篇2:党政议事决策

为进一步完善逸夫职校党政领导班子关于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程序,推进议事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根据中共有关文件和《静安区教育局党政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特制定本规则。

一、议事决策原则

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贯彻市委的精神和按照区委提出来的“高起点、外向型、国际化”发展思想,坚持双高战略,打造国际静安的目标要求与建设“精品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保持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4.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5.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开展工作。

二、议事决策范围

党政领导班子对学校发展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和决定。

议事决策的主要事项有:

1.传达和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指示,提出贯彻执行的意见和方案;研究制定涉及全校的重大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措施;

2.讨论研究学校发展规划、学年工作计划和相关规章制度等;

3.研究分析学校党的建设、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统战和老干部工作的情况,提出工作要求和任务,处理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4.研究和决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师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事项;

5.研究和决定加强干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事项;研究制订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讨论制定关于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

6.研究制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方案和措施;

7.按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向上级推荐、提名干部;研究决定中层干部的任免、考核和奖惩等;

8.研究和决定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审定经费预算安排、校园基建项目和大额经费的开支情况;

9.研究和决定学校的招生计划及具体实施方案;

10.研究和决定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11.研究和决定学校对外合作交流的重大事宜;

12.研究和决定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工作任务和具体实施意见;

13.研究和决定规范教育收费、加强行风建设的工作任务和具体实施意见;

14.各级各类先进评选表彰和奖惩事项;

15.其它需要提交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

三、议事决策会议制度

(一)学校议事决策机构为:党政联席会议。

(二)会议的召开

1.学校党政联席会议参加人员为校级干部、校党委委员、大中层,到会人员达到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方能举行会议;讨论干部工作时,应有三分之二以上党委委员到会才能有效。

2.党政联席会议议题由校长、书记商量确定,其他与会成员也可提出议题,但须经校长、书记同意;办公室主任一般应在会议召开二天前,将会议议题告知与会人员,并负责会议记录。

3.根据议题的不同,党政联席会议由校长或书记分别主持。

4.党政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周举行一次,如果校长或书记认为必要可临时召开党政联席会议。

5.根据会议议题的需要,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可以列席会议。

(三)议题的审议

1.凡提交会议讨论的议题,主管负责人事先应充分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或建议。

2.党政联席会议研究讨论议题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己见,集思广思。在决定事项时,严格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如有重大分歧,一般由会议主持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暂缓决定的意见,待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下次会议再作决定。

3.校党委推荐、提名干部和决定干部任免、奖惩等重大问题,可分别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和记名投票方式逐项进行表决。(列席人员没有表决权)

4.会议参加者要严格组织纪律、不得对外谈论和泄露会议讨论情况和尚未作出决定的问题。对作出决定的议题,在没有正式公布、实施之前也不得对外泄露。会议讨论的议题凡涉及与会人员及其亲属的,有关与会人员应回避。

5.每次校党政联席会议要有记录,存档备查。会议记录应送因故缺席的校党政领导阅。

四、议事决策执行执行与督查

1.凡经校党政联席会议集体讨论研究作出的决定,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任何人无权擅自更改。

2.凡会议作出的有关决定,由分管领导组织实施,并及时向校党政联席会议通报实施情况。决定事项如因特殊原因暂缓执行或需要进行重大调整、变更的,分管领导应向党政联席会议作出说明,并须经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同意。

3.校党政领导班子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将本规则执行情况的检查纳入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同时接受纪检部门和群众的监督。

4.学校各职能部门应及时向分管领导提供上级指示,重要工作动态和各分部情况等信息,以便于学校领导干部了解全局,在集体领导和决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篇3:实行网上检委会提高议事决策能力

实践中,以下两方面问题是造成检委会议事决策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检察委员会议事决策程序的设定存在弊端。虽然高检院对检委会实施议事决策程序做出了详尽规定,尤其是明确规定了发表意见的顺序,理论上可以使所有检察委员会委员都不受不同意见的干扰,自主作出判断,但是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表决前的讨论阶段每位委员已经将自己的意见或多或少地流露出来,资历较浅、职务较低的委员的意见如果与资深委员或院领导倾向性意见不一致时,在表决时往往会心存疑虑或受到影响,个别委员甚至因此丧失个人主见,在会上不是察言观色,就是说些模棱两可的意见。

另一方面,检察委员会程序启动随意性较大。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因办案期限届满或特殊原因紧急召开检委会的情况。临时仓促启动的检委会,委员们缺少足够的时间来了解所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或重大案件的全貌,仅凭承办人的汇报和机子的经验作出判断,有可能受到承办人个人观点的影响,造成偏听偏信情况发生,从而导致决策失误。

如何创新一种议事决策机制,使所有检委会委员丢弃暴露真实想法对自己是一种威胁的顾虑,畅所欲言,使集体思想与智慧在碰撞、融合中发挥出最大效能,这是我院近些年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的。几年来,我院在运行中不断完善的网上检委会,在较好解决上述问题方面体现出了明显的效果。

主要做法是:在局域网设立检察委员会议室专栏。专栏既用于对提交讨论案件及重大事项的事先讨论,也用于案件承办人对把握不准、又不符合提交讨论条件的案件处理意见进行咨询。该专栏由“情况介绍区”、“自由讨论区”、“个人意见区”和“结果反馈区”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前两个区域和最后一个区域对所有检委会委员实行无阻碍开放,对一些不涉密或已经解密的案件及事项向全院干警开放;第三个区域只对检委会即将进行讨论的案件发表个人意见,除发表意见的委员本人,其他人无权浏览。召开检委会时,案件承办人利用多媒体将案件事实、证据情况及案件承办人意见等进行详尽的展示(讨论决策重大事项时,一般情况下只由承办人做出决策依据介绍),然后将全体委员的个人意见同时显示出来。在履行完其他相关程序后,按照表决顺序对自己意见理由进行阐释。委员的最终意见以会议上的为准,可以对自己网上的意见进行修正或作出完全不同表态。网上和会上的所有意见都将记录在案,作为考核委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重要依据。

通过网上检委会机制的运行,已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得以显现。

一是使决策更加民主、科学、高效。第一,这一程序的设计使每位委员都处于对其他委员的个人意见不完全知情、基本不受外来影响和左右的条件下,各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作出的判断,可以更加公正、客观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改变了个别委员议事无主见、人云亦云、“墙头草随风倒”等现象,使决策更加民主。第二,由于这一机制可以给检委会委员留有一段思考时间,委员们不仅可以对提请讨论的重大事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扎实,提请依据是否充分等问题,及时在网上提出意见,供案件承办人及时补充,也可以与承办人进行进一步交流,还可以深入地进行调查。这种在把握事实的前提下提出的个人意见,有效地杜绝了因匆忙而造成的误判,使决策更加科学。第三,由于全体委员可以在网上看到最原始的证据材料,从而对即将研究的事项原委或案件全貌了然于胸,有自己比较成熟的考虑,使决策更加省时高效。

二是激励了委员高度负责的精神。这一措施实行的同时,我们将委员在运行这一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选优秀检委会委员的重要依据。每当专栏中发布提交讨论的有关材料后,委员们都会立即认真查看,反复调查研究,撰写意见提纲,杜绝了过去存在的不负责任,事先不思考,临时抱佛脚,不经过缜密思索草率发表意见的现象,使每位委员都能够本着对事业负责同时也自己负责的精神,敢于讲真话、讲实话,议事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三是委员自觉提高素质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由于检委会上当场把每位委员的意见展示于众,每位委员都把其看作是业务实力和水平展现,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委员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网上的广泛讨论,也有助于转变个体的习惯性定式思维,提高了委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4:新形势下党政领导决策服务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和公共图书馆是为党政领导机关提供决策信息服务的主要渠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日趋快速的发展,为党政领导机关提供决策信息的服务的渠道和途径也越来越多。时至今日,信息资源的积极开发和妥善利用已成为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必要的关键因素,因此采用何种渠道才能更好的为党政领导提供更为准确且可靠的决策服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笔者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探索了一条信息服务工作模式,并且能为党政领导提供良好的决策服务,以供参考。

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资料贮备以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

各级领导的决策是其工作的核心内容,而决策的准确、合理的关键是具有完整且准确的信息内容。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资源已与能源、材料并重,同时被认定为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因此,信息资源在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在这样的形式背景下,如果在信息获取中占据优势,不仅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能为党政领导的决策工作提供助力。

如何在信息获取中占有优势,需要有新的途径并且结合多种渠道来完成。具体的方法例如;某市的信息情报的政府研究部门,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建立了公共图书馆,该图书馆订阅了中央各部委及各省市报刊4000多种,从而拥有了丰富了资源储备。最近几年,又通过互联网,建立了庞大的数据系统,主要将重要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且分门别类的呈现在网页的版面上,方便领导者阅读。除此之外,该信息网络还对国际间的重要新闻、重大事件以及重要决策的资料进行收集,并有专业人士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以提供最为有用且核心的信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项事业在发展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从而给党政领导的决策工作增加的困难度和复杂性。因此,决策者对于最新信息的掌握并且能够掌握信息来源的全面性。才能正确的把握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进而保证其决策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发挥各地区优势,获取当地的最新信息

我国社会注意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逐步发展阶段,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地区都在积极的发展当中,在工作中各地区的突破、创新也有不同。一些创新的思路、新的改革措施也在不同的活动中得到实践。在这样的形式下,很多地区的报纸也有了各自的特色,对于本地区的工作报道都有针对性的加强,这对党政领导的决策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因此,在信息的获取上,各地区需要发挥各地区的优势,情报研究部门在获取当地最新信息时,也需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归纳。具体的措施例如;

某地区的图书馆的信息部门主动的与当地市政府研究室进行沟通协作,了解市领导所关心的问题,从而发挥该地区的优势,特别创办了一项专栏,该专栏的内容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外省市的最新动态”,该内容主要收集国内沿海省市和发达城市的发展动向以及该地区党政领导的工作内容和相关的决策方案以及具体的实践措施。第二是“我市的现状反映”,这项内容收集并总结了国内各大报纸对我市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领域全面的最新的报道信息,专注于归纳各地区领导对我市政府的工作评价。为了确保信息收集的最新程度,在时间上,该专栏每10天全面更新一次内容,两个专栏按照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出版,每月三期。专栏的内容由该馆的相关专业认识进行采选,再制作成固定的版式,通过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发送到当地政府的研究室,得到研究室的审阅、印刷后再送到市级各领导者的手中。

信息收集、归纳最终整理要简明、扼要

党政领导对信息的需求具有一般性的特点,即简明、扼要。主要原因是,党政领导的工作内容涵盖了该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建筑、教育等,因此其工作非常繁忙而且每项工作的时间也有限。所以他们对于信息的把握是要有宏观性、广泛性以及综合性,而且对于当地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内容需要有针对性的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信息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信息的提供要满足以上的要求,是一项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具体的措施以上述“2”中的例子进行延续说明。

图书馆将其所创立的专栏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可以定位在该地区宏观的经济建设领域,并对该城市的经济发展进行全面的讲解,其内容包括,各地的建设与管理、各地工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方向、各地农业结构调整情况与农民收入的情况,以及当地对外开放与交流等方面的具体实践措施及经验。内容的重点反应各地在执行党中央不同时期各向方针政策的特色实施方案和目标。信息收集兼顾外地报刊对于该市党政政策实施的评价。

决策信息工作者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

党政领导决策的正确性、时效性、可行性是建立在其拥有当地大量且准确的最新信息为前提的基础上,因此信息的收集、整理并最终归纳出简明扼要的内容是一件非常关键的问题。所以决策信息工作者的自身综合素质必须要有一个硬性的要求。

要求决策信息工作者不仅要具备相关信息情报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极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并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决策信息工作者在平时要注意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积极的参与党政活动积累实践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篇5:党政联席会议议事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议事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和民主化水平,有力推进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迈上新台阶,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党政联席会议是学院的最高决策形式。凡属议事范围内的重要事项都必须通过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

第三条 参加党政联席会议的成员包括:院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正副书记、正副院长。根据会议内容,经书记、院长商定,必要时可请其他有关人员列席会议。

第四条 党政联席会议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做到科学、规范、和谐、高效。

第二章 议事内容

第五条 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应由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重要议事内容包括:

(一)学习传达校党委、校行政的各项决议和决定,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落实措施,处理在贯彻落实中遇到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确定学院的发展方向、学科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专业设置问题。

(三)研究确定学院的工作计划、总结,学期工作安排。

(四)根据人事编制和学科专业建设需要,研究进人计划,研究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稳定及学术梯队(团队)的选拔和培养措施。

(五)研究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相关事宜;研究决定教职工评先评优、奖励与处分;选派出国及国内进修人员。

(六)研究决定教学计划的制(修)订、学期教学任务安排原则及教学质量监控问题。

(七)根据机构设置及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研究有关机构及管理服务岗位的设置,研究干部人事工作。

(八)研究决定招生计划、招生规模、学生教育与管理、学生奖励与处分、学生就业等问题。

(九)研究决定学院经费预算,一次性支出五千元(人民币)以上资金,教学、办公等重要设备的购置、调配;研究收入管理办法和分配方案,教学、科研、实验工作量计算办法等;每学期通报财务收支情况。

(十)制定、修改和监督执行学院内部管理制度。

(十一)研究维护稳定、校园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研究处理突发性的重要事件;通报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情况。

(十二)其他需要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的重要问题。

第三章 议题确定

第六条 党政联席会议的议题一般由书记、院长、其他副职领导按照各自的分工提出,也可以对不属于自己分管的工作向分管领导提出有关议题的建议。会议议题由书记、院长共同商定。

第七条 决策前,书记、院长对提交的议题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协商形成初步意见或工作方案,或指定专人论证后提出初步意见提交会议讨论。

第八条 党政联席会议的议题和有关材料一般应提前告知参加会议成员,以便做好议事准备。

第九条 未经书记、院长会前共同审定的议题且非突发性重大事件而属临时动议的,一般不列入会议的议程。

第四章 会议召开

第十条 党政联席会议一般每两周召开一次,遇有紧急或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

第十一条 涉及维护稳定、校园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工作、处理突发性重大事件、干部任免、先进评选等议题,一般由书记召集并主持;涉及行政工作的议题一般由院长召集并主持;综合类议题由书记和院长协商确定召集和主持人。会议主持人要对会议议定事项承担主要工作责任。

第十二条 党政联席会议一般应在全体成员到会时方能召开。因故不能出席会议的成员,需向会议召集、主持人请假。出席会议的成员若少于应到会人员的三分之二,会议应改期进行。不能出席会议的成员,对会议议题如有意见和建议,可在会前提出。

第十三条 党政联席会议议事时,凡涉及到参加会议成员本人以及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的职务聘任、职称晋升、招聘、出国和奖惩等问题时,本人及有关成员应回避。

第十四条 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的问题都要认真做好记录,会议记录应经会议主持人审阅签字后存档备查。

第五章 议事程序

第十五条 党政联席会议议事应一事一议、逐项研究,由提出议题的成员作简要说明,出席会议的其他成员根据情况说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十六条 党政联席会议议事,必须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集体表决,经应到会成员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会议主持人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集中出席会议人员意见,或经出席会议人员表决作出明确决定。如对讨论的议题存在较大分歧,应暂缓作出决定,待进一步调研、论证、充分协商后讨论决定,必要时,可向学校报告,请求裁决。

第十七条 对未能出席会议的成员,会后由主持人向其转告本次会议的情况及其决定,也可由办公室起草会议纪要送阅。

第十八条 党政联席会议作出的决定,应视需要适时向有关人员传达或通报。会议要求保密或暂缓公布研究决定的,与会人员不得擅自外传会议讨论情况及不应公开的内容,违者要追究责任。

第六章 决议执行

第十九条 对党政联席会议的决议、决定,全体会议组成人员应按照各自的分工认真组织落实,并将落实情况及时向会议主持人或党政联席会议汇报;书记、院长对会议议决事项的落实要做好指导、督办、协调工作。

第二十条 对党政联席会议的决定或决议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或向上级组织反映;在执行决定或决议的过程中,如出现新问题需改变原决定的,可向书记或院长建议提请会议复议,书记或院长应尽快安排复议,但在未作出改变之前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原决定。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规则适用于各教学单位,设有党政两个序列处级职位的领导班子参照本规则执行。第二十二条 本规则由党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规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过去有关规定与本规则不一致的,以本规则为准。

党政联席会议议事细则

晋中学院

外国语学院

篇6: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建立规范的议事程序,保证民主科学决策,充分发挥公司领导班子核心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管理实际,制定本议事规则。

第二条 本议事规则适用于党政联席会议。

第二章 议事范围

第三条 公司党政联席会的议事范围包括:

(一)重大决策事项;

(二)重要人事管理事项;

(三)重大项目安排;

(四)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

(五)其他重大问题。第四条

重大决策事项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重要决定的重大措施;

(二)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问题;

(三)涉及职工利益以及关系企业安全和稳定方面的重大事项;

(四)公司章程的制定(制订)和修订;

(五)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立和调整;

(六)风险管理、内控建设的重大问题;

(七)公司主业调整,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订;

(八)重要改革改制、兼并重组、产权转让、股权和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

(九)主业对外股权投资,非主业投资、大额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财务投资等重大事项;

(十)重大收入分配方案,职工收入分配方案;

(十一)年度经营计划,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和决算方案,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十二)其他重大决策事项。第五条 重要人事任免事项

(一)公司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和重要措施;

(二)推荐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成员;

(三)公司管理的干部提名、推荐、任免、聘用、考核和奖惩(包括重大项目负责人和重要管理岗位人员、专业顾问);对公司管理的违纪干部的处理;

(四)党委管理干部后备人选的确定,向上级和外单位推荐干部和确定本级后备干部;

(五)其他重要人事任免事项。第六条 重大项目安排事项

(一)年度投资计划;

(二)重大项目的立项及前期投资;

(三)公司债券、借贷等重大融资方案;

(四)预算外担保事项;

(五)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业务;

(六)重要设备和技术引进,大宗物资采购、购买服务和重要招投标事项;

(七)其他重大项目安排事项。第七条 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

(一)年度预算内大额度资金调动和使用;

(二)超预算资金调动和使用事项;

(三)预算外捐赠、赞助事项;

(四)其他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第八条 其他重大问题

(一)党委年度工作计划、总结,以党委名义发布的重要决议、文件,向上级党组织提出的工作请示、报告;

(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三)公司先进个人和集体的评选、表彰,向上级推荐先进个人和集体;

(四)公司有关重大突发事件应当采取的紧急措施;

(五)党委书记、总经理及党委委员提议研究的其他事

项。

第三章 议事程序

第九条 党政联席会不定期召开,由党委书记召集和主持。党委书记因特殊情况不能主持而又必须召开的会议,由党委书记委托一名党委委员主持,并在会前通知所有党委委员。

党政联席会议的参加人员为党委委员、公司领导(副总经理、三总师),列席人员为思想政治工作部和总经理工作部负责人。根据需要,党委书记可安排其他人员列席会议相关议题。

企业总法律顾问、监察审计部负责人应按照《公司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列席重大决策事项、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相关议题的决策。

第十条 党政联席会议的议题由会议参加人员提出,思想政治工作部负责整理、汇总,经党委书记、总经理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就相应内容予以确认后,提交党政联席会议审议。

第十一条 对列入党政联席会议的议题,应当在会前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完成必要的论证程序。

(一)涉及重大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的重大事项,应当事先充分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

(二)涉及公司中层及以上干部的提名、推荐、任免、奖惩等问题,应当先由相关领导交换意见,提出初步意向,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后,再由人力资源部考察形成考察材料;

(三)研究决定企业改制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制度,应当听取企业工会的意见,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二条 党政联席会由思想政治工作部负责组织,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党政联席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议题,原则上应在会议召开前两天由思想政治工作部通知出席和列席会议的人员,如有材料须同时送达。

第十三条 党政联席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应参会人员到会才能召开。与会人员应充分讨论并分别发表意见,党委书记和总经理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发表结论性意见。

第十四条 党政联席会议表决议题,可以根据不同事项分别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等方式,党委委员一人一票,以赞成票超过应到人数的半数为通过。会议决定多个事项时,应当逐项表决。对于存在严重分歧的事项,一般应当推迟作出决定。

第十五条 党政联席会议记录由思想政治工作部主任和总经理工作部主任按照党委书记和总经理工作职权分别负责记录。会议记录应当记明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出

席人员姓名、会议议题,参会人员对议题发表的意见和议题表决结果等。

党政联席会议记录由思想政治工作部和总经理工作部分别负责保管,不得随意涂抹和修改,严防丢失和泄密。

第十六条 思想政治工作部负责将会议内容整理成会议纪要,经总经理核签后,由党委书记签发。

查阅党政联席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时,需经党委书记批准。

第十七条 参会人员因特殊情况不能出席党政联席会议,应向会议主持人请假;如对议题有意见或建议,应在会前提出。会后,思想政治工作部负责将会议内容向缺席的参会人员通报。

第十八条 公司以党政联席会形式对本规则规定议事范围内的事项作出集体决策,不得以个别征求意见方式作出决策。

第十九条

不具备召开党政联席会条件且需要进行决策时,可以通过联签的方式决策。各参会人员均应明确签署意见,党委书记、总经理按照各自职责权限签署结论性意见。意见签署完毕即可执行决策,若存在严重分歧时,应暂缓决策。联签文件作为决策记录存档备查。联签事项必要时应提交党政联席会补议。

第二十条 如遇重大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来不及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党委书记、总经理或少数党委委员可以临时决定或以通讯方式交换意见后临机处置,但事后必须及时向

党政联席会报告,并按照程序提交党政联席会予以补议。临时决定人应当对决策意见负责。

第四章 议事纪律

第二十一条 党委委员必须坚决执行党政联席会决议,与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保证令行禁止。

第二十二条 党委委员对会议决议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向上级党组织提出,但不得公开发表同会议决议相反的意见。

第二十三条 会议研究的问题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其亲属的,要严格执行回避制度。

第二十四条 与会人员对应保密的会议内容,必须严守秘密。

第五章 决议执行

第二十五条 党政联席会议决议一经形成,全体党委委员要带头执行,任何人无权改变。在执行过程中,如果情况发生变化,除紧急情况可由党委委员临机处置并迅速向党政联席会报告外,一般应由党政联席会议复议。

第二十六条 党政联席会议作出的决议、决定按分工负责制的原则,由党委书记或会议主持人指定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贯彻落实,并提出具体落实要求。会议决议由思想政治

工作部和总经理工作部负责督办,相关部门落实并及时向分管领导反馈落实情况。

第二十七条 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八条

第六章 附 则

篇7:党委议事决策议事规则

为坚持和健全党的 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集体领导制度,更好的发挥党委会在处理日常工作中的决策和保证监督作用,根据党内有关法规和党的十五大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特制订本议事规则。

一、议事原则

1、坚持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维护大局的原则。在重大问题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保证上级组织政令畅通。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讲实话、讲真话,在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实际的正确决策。

3、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防止个人说了算和极端民主化的两种倾向。对重大问题实行一人一票表决制,允许发表各种 不同的意见,严格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

4、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凡属党委会职责范围内决定的问题,必须由集体讨论决定,任何个人或少数人无权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对集体作出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保留意见,也可以向上级组织报告。每个成员对分管的工作要敢于负责,切实履行职责;对不属于自己分管的工作也要关心,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5、坚持保密原则。对应该保密的会议内容和讨论情况,与会人员必须严守秘密,不得泄露。

二、议事内容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指示、决议的主要措施;2、加强党的建设的规划措施及重要问题;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措施;

4、坚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措施;

5、学校党员大会的组织筹备;

6、学校干部的管理、奖惩等重要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废除;

7、报请上级任免的干部,后备干部的确定;

8、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问题;

9、校党委和工会、团的机构设置及定员编制;

10、工会工作有关重大问题,主要有:(1)贯彻上级党委对工会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上级工会的重要决议的意见;(2)学校职代会的有关事宜;(3)报上级表彰命名的劳模、先进工作(生产)者和学校表彰的先进工作(生产)者;(4)工作计划、总结;

11、团委工作有关重大问题,主要有:(1)团代会的有关事宜;(2)工作计划、总结;(3)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12、干部审查中的重要问题;

13、学校党委表彰决定和报请上级表彰的先进党组织和优秀个人;14、党委的工作计划、总结,向上级报送的重要请示、报告;15、党委重要制度的制定、修改、废除;

16、组织发展工作,主要有:发展计划、各支部发展党员工作;17、综合治理、统战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18、其他应由学校党委会议研究的重要问题。

三、议事程序

1、会议组织

(1)党委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遇有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

(2)党委会必须有半数以上成员到会方可召开。讨论干部问题时,应召开党委扩大会(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必须由党委成员和应到会总人数分别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方能召开;

(3)党委会由党委书记主持,书记不能参加时,可由书记委托副书记召集并主持。

(4)党委会议应明确议题,议题由会议主持人确定;议题确定后,一般不予变动或临时动议。

2、会前准备

(1)党委有关部门,按照党委会议的议事范围,提出提交党委会议讨论的议题,并由党委办公室指定专人进行收集和整理,送交会议主持人确定。

(2)议题确定后,应提前两天将议题和开会时间、地点通知党委成员和列席人员,并将会议有关材料一并送达。党委成员因故不能参加会议,应在会前请假,其意见可由书面形式表达。

3、召开会议

(1)会议主持人介绍出席和列席人员情况,通报会议议题和开法,按议题顺序逐项进行。

(2)会议讨论问题时,既要充分讨论,集思广益,又要提高议事效率和质量。汇报人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实事求是;发言要开门见山,紧扣议题充分发表意见,表明自己的态度。

(3)根据工作需要,会议主持人可确定有关人员(或部门)列席党委会议。列席人员在其议题讨论完毕后,即可退席。

(4)会议进行表决时,赞成票超过应到会人数的半数为通过。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时,要逐个表决;赞成票超过与会党委成员半数和与会全体人员半数方可为通过;如原拟人选被否决,应按规定程序重新提出人选,下次会议再议,不得在本次会议临时动议,决定其他人选。

(5)决定重大问题,如发生分歧,双方人数接近时,除了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意见执行外,应暂缓作出决定,需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下次再表决。在特殊情况下,可将争论情况向上级组织报告,请求裁决。

(6)党委会由党委办公室指派专人记录,决定有关事项应编发会议纪要。4、组织落实

(1)党委成员要根据会议决议,对自己分工的工作,要制定具体措施,积极组织落实。

篇8:党政议事决策

一、高校党委和行政议事决策制度的重要性

高校“党委和行政议事决策制度”,主要是指党委常委会(全委会)议事规则和校长办公会(校务会)议事规则(以下简称“两个规则”)。这两个规则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能否落到实处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所在。

从依法办学上看,两个规则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高校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最核心、最本质的要求就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校的根本领导体制,两个规则是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制度层面上的集中体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辟出专门一章为“健全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重点对两个规则做出规定,可见对两个规则的重视程度。

从实践上看,两个规则的作用发挥还有待进一步彰显。事实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近些年来高校办学实践和高教研究领域的一个持续性话题。在中国知网上分别以“篇名”“主题”和“全文”查询“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分别有270篇、372篇和9415篇文章 (截至2014年10月17日 ), 通过“发表年度”查看每一年发表的论文数量, 可以看出,自1998年《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实行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来的十几年间,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论文专门讨论或涉及该问题,数量上总体呈现出一种稳中有升的趋势,这说明该问题受到多年持续关注,至今不减。但已发表论文主要在“论”体制的优势,“讲”完善的道理 ,“谈”宏观的原则 ,缺乏制度上具体操作的内容,尤其是针对两个规则如何切实发挥作用论及不多。

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拟从操作层面———聚焦于两个规则的完善,来探讨如何更好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二、“两个规则”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思路

(一)主要问题:“割裂”现象突出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这也就意味着两个规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但《高等教育法》《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已有的法律法规,在对党委职责和校长职责的规定中,并没有明确将它们连接为“有机整体”,即党委的职责中没有出现校长或校长办公会的字样,校长的职责中也没有提及党委或党委常委会,有的只是“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等宏观定调。在最近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中,首次将两者联系在一起,“校长办公会议或校务会议是学校行政议事决策机构,主要研究提出拟由党委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方案,具体部署落实党委决议的有关措施……”,但这里“研究提出拟由党委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方案”仍显笼统。正是由于法律法规长期以来没有在两者“有机整体”关系上做出明确规定,存在“割裂”现象,使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实际落实中依不同理解而出现不同效果。

调研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面的问题。笔者通过电话问询、实地走访和网上查询等方式,调研了全国4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 (20所“985高校”、20所“211高校”)两个规则的建设情况。结果显示,调研高校100%制订了两个规则,45%的高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制订两个规则,主要是由党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分别制订或牵头制订;55%的高校由一个单位制订或牵头制订,主要在学校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合并组建)。87.5%的高校,两个规则制订或修订的时间不完全同步,97.5%的高校在两个规则的框架和文字表述上不统一,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照应。

以N大学为例。学校党委常委会工作规则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分别于2005年和1999年制订。如果分别来看,两个规则都自成体系,除了个别内容有些陈旧, 与现行的法规和文件内容不相符合之外,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把两者对比来看,就会发现,党委常委会的职责与校长办公会的职责都列了数条,彼此之间有重复和交叉,甚至有矛盾,语义模糊,界定不清。可以想见,这样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落实到位。

调查得到的基本结论是:两个规则在各高校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割裂”问题。两个规则的核心内容是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范围,许多高校议事范围的规定失之于“粗放”,都是把有关法律法规条款照搬照抄,而前后几次法律法规条款在内容和表述上不完全相同,所以“照搬照抄”哪一个版本的都有;职责的规定也失之于“割裂”,没有挖掘党委和校长两者职责的内在关联,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照应,在规则框架和文字表述上不统一。这样,两个规则就不能认为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下的两个“有机的”支撑规则。

(二)完善的基本思路:分立不分割

党委工作和行政工作是高校内部相对独立的两大块工作, 高校内部存在着差异比较显著的两个系统———党委系统和行政系统,两个规则分别对应于两个系统的工作,因此分立是合理的。但分立不能分裂,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即关联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体制。党委与行政的职能要明确,责任要分清。分立的目的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工作中协调配合更重要,学校的重要工作都需要党委与行政密切配合[3]。这决定了两者决策范围具有必然的交叉性,议事程序具有紧密的连贯性。“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能够富有成效的关键,也是指导“健全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的基本原则。

基于上述认识,建设和完善两个规则的基本思路是:统筹两者,协调一致,分立不分割。第一,内容上照应, 主要是指两个规则在职责交叉部分应相互照应,在议事程序上应紧密衔接。第二,框架上统一,两个规则整体上具有相似性,所以在框架上可以统一,比如,都可包括规则依据、议事范围、成员构成、议事程序、会务、监督约束机制等条款。这种形式上的统一也是为了体现两者作为一个整体的照应性。第三,表述上一致, 即在一些相同的内容和程序上做到表述一致,否则,可能会带来多种理解,客观上造成规则在认识和执行上的较多障碍。

三、“两个规则”完善的具体建议

两个规则最为核心的有三个要素, 即议事范围(“做什么”)、议事人员 (“谁来做”)、议事程序 (“怎么做”)。其中“议事程序”在有关文件中已经规定得比较明确,这里讨论前两个要素。

(一)议事范围:分为三类,相互对应

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范围,在法律法规上的直接依据主要有3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0年)、《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2014年)。此外,其他规章制度的间接性规定,尽管里面并没有直接规定相关内容,但通过分析, 可以认为有些内容应是两个规则的议事范围,比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直属高校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教监〔2011〕7号)、《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教育部令第32号,2011年)、《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5号,2014年 )、《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7号,2014年)等。

高校在制订两个规则时,需要对法律法规规定的或宏观或综合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可以从对上级、对对方(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之间)、对自身三个层面,将议事范围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学习、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和上级精神。这一部分直接体现公立大学与国家意志的密切关系,涉及诸多大学与外部的关系和事务。两个规则都应有这方面的内容,只是两者分别侧重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和“上级行政”两方面内容。

第二类:两者共同讨论或决策的事项。是指校长办公会需要拟定、提出报请党委常委会决定或教代会审议的有关重要事项,而相应地,党委常委会需要研究决定校长办公会提交审议的重要事项。这两者应该严格对应。这部分是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关键内容,也是现实中容易出现偏差的地方。

第三类: 两者分别决定自身可以独立决策的内容。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事项;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学校党务工作的重要事项。

上面三类议事范围最受关注的是第二类共同讨论或决策的事项。不同的法律法规对这一类事项有不同程度的规定,且并不严格对应。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014年出台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对党委和校长职责的交叉部分规定得最为详细,但也并非一一对应关系,只是从字面上可以分析出,校长“组织拟订”的事项,必然要党委最终“讨论决定”。

根据上述思路和法律法规的有关内容,可以将两个规则的议事范围和具体议事事项分成三类。 (见表2) 表2中的各条款具体内容主要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当然,每一所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校情、传统和未来发展需要,增加一些新的条款。

这样把党委和校长讨论决策的事项根据议事的性质和权限划分为三类,既体现了举办者的利益(落实上级精神), 又体现了党委和校长的共同职责部分(相同议题 ,不同权责 )以及相对独立职责部分 (分别相对独立决策)。

(二)议事人员:扩大范围,兼顾效率

党委常委会议事人员就是常委,不是常委的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可根据议题列席会议,这在各校都是一致的。但校长办公会的议事人员,各校有较大差异。

调研的40所高校的校长办公会或校务会议的固定参加人员(包括正式成员和列席人员)组成情况见表3。

实际情况比上述统计还要复杂些,固定参会人员往往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个人情况而定,几乎一校一样;此外,在固定参会人员中,正式成员与列席成员的规定也有差别。但从复杂情况中还是能够找到规律,即两种极端情况是:“简版”的只是行政班子的成员参会,“全版”的是党、政班子成员加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都参会,其他情况是在这两种情况的中间状态的“繁版”。上面的统计没有计算比例,只是列出典型学校,原因也在于此。但总体来看,“简版”的学校较少,而“繁版”和“全版”的学校占大多数。

注:以上调研情况依据各校两个议事规则的相关规定。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对此的规定是:“(校长办公会)会议成员一般为学校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党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等可视议题情况参加会议。”可见规定的是“简版”,但实践中多数学校是“繁版”和“全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尽管文本表述上看似两个议事队伍, 实际上人员多数重复。党委常委会的正式成员是7~11人的常委,包括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校长办公会的正式成员是校长和行政副职,校长助理等,一般党委书记也会参会。这样,如果按照“简版”的规定,校长办公会也只相当于2~3名常委没有参会 (一般包括一名副书记、一名纪委书记,有的学校常委为组织部长或党办主任等)。这少部分常委没有参加校长办公会,就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因为许多时候,校长办公会的议事事项与党委常委会的议事事项之间难以有一个“泾渭分明”的界线,尽管已经做了大致的区别,包括笔者上面的三类划分,但诸如“重要事项”“基本制度”“重要政策”“重大举措”等字眼, 何为重要、基本、重大,依然会把规定的界限模糊掉。还有,字面上一方是“做出决定”,一方是“部署落实”,看似清晰明了,“以校长为核心的行政管理系统是党委决策的贯彻执行者,主要职责是在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方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规定、命令、布置、检查、督促等方式将党委意图、决策部署落到实处。”[6]但在实际工作中,“部署落实”中涉及“做出决定”,“做出决定”中伴有“部署落实”,大事情的“部署落实”可能比小事情的“做出决定”还要重要。所以,如果只是机械地把常委会定性为“做出决定”,把校长办公会定性为“部署落实”,在实践中恐怕行不通。实践的复杂性决定了文本上的界限清晰并不等于完事大吉。在这样界限难以完全清晰的事实面前,如果校长办公会的参会人员覆盖面不够, 没有覆盖所有学校党政领导,那么一些客观上重要事项的决策,部分领导就没有参与其中,不利于在领导层保持政策信息畅通,认识一致,和谐融洽。正基于此,很多学校在校长办公会的参会人员上往往覆盖了常委会的人员。

所以,确定参会人员的范围,主要应有两方面考虑:一是从实际出发,有利于学校领导层形成共识。职责在字面上划分得再清楚,实施中也不能避免彼此之间的模糊地带。如果参会的人员覆盖面较大,就能够弥补对职责划分和理解不同可能带来的问题。二是从效果出发,有利于提高会议效率。会议规模太大会导致效率较低,所以,会议规模应适中,可适当减少职能部门人员作为固定人员参会,职能部门人员可通过校务公开等方式了解学校层面的决策。笔者建议可采用表3中的第三种情况,即行政班子+党委常委的人员组成模式。当然,各校应依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

四、小结

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个大的框架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党委和校长两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对于推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建设,制度层面与人的层面。制度建设和依法治理是基础,只有增强制度的科学合理性和执行力,才能保证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制度和人的相对关系上,制度建设在当前显得更为根本和重要。当然,制度需要人去执行,人的因素同样不可低估[7]。党政一把手的相互理解、密切配合,班子成员间的支持协调是落实这一体制所必不可少的,治理终究需要“礼法合治”。

仅从制度建设的层面上看,目前高校两个规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统筹考虑,缺乏衔接对应,存在“割裂”现象。加强统筹协调是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重要基础和基本途径,也是完善和实施两个规则的基本思路和重要保障。具体落实到两个规则上,就是要内容上照应,表述上一致,框架上统一。特别是在议事范围交叉的部分,要尽量界定清楚,减少模糊地带,清晰议事程序。当然,议事范围很难做到完全界定清楚, 在议事人员的规定上可适当扩大范围,以弥补因议事范围不清、决策者参与决策程度不同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摘要: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制度层面上规范完善党委常委会(全委会)和校长办公会(校务会)议事规则,更好地发挥党委和校长两方面的积极性和协同性,对于推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调查结果看,目前高校“两个规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统筹考虑,衔接对应,存在“割裂”现象。“加强统筹协调”是完善两个规则的基本思路。在议事范围方面,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可分别划分为“对上级落实要求、与对方共同议事、对自身独立决策”三类事项,两个规则可内容对应、表述统一;在议事人员方面可适当扩大范围,兼顾议事效率。

上一篇:中央八项规定学习体会下一篇:实验教学目标督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