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与电脑》阅读答案

2024-06-09

《人脑与电脑》阅读答案(精选5篇)

篇1:《人脑与电脑》阅读答案

2、因为大洞在山壁上,没有危险.

3、鼻涕和眼泪.

4、电脑可以搬家,而人脑不行.

5、相对论.

6、你可以请别人吃糖,但不可以请别人吃醋.

7、吻.

8、枪林弹雨.

9、借过.

10、废话.

篇2:《人脑与电脑》阅读答案

答案:电脑要用电而人脑不用

最新脑筋急转弯

1. 热爱大海的人 (打《岳阳楼记》一句)——答案:其喜洋洋者矣

2. 拳击台上抛白布 (打《四书》一句)——答案:使毕战

3. 却为消费而苦恼 (打千字文一句)——答案:花时反秋

4. 人间春秋几度,天上牛女如故·徐妃格 (打西厢记一句)——答案:惺惺惜惺惺

5. 锂·掉尾格 (打外国地名二)——答案:金边,里加

6. 一年容易又秋风 (打一常用词)——答案:凉快

7. 十五删 (打一常用词)——答案:绝望

8. 未来守边献青春 (打一常用词)——答案:榜样

9. 千丝万缕·徐妃格 (打一常用词)——答案:哆嗦

10. 速写·梨花格 (打一称谓)——答案:会计

11. 三三两两把话提 (打一称谓)——答案:会计

12. 十字路口要当心 (打一称谓)——答案:交通警察

13. 三者兼顾 (打一称谓)——答案:观众

14. 十五的月亮照边关 (打一称谓)——答案:国际明星

15. 牡丹誉冠群芳 (打一年龄用词)——答案:花甲

16. 命里有时终需有,命里无时心莫求。 (打一时间用语)——答案:一月一日

17. 接二连三获冠,中国全面夺牌。 (打一时间用语)——答案:五一黄金周

18. 20除以3 (打四字词语)——答案:陆续不断

19. 酱缸里泡石头 (打一成语)——答案:一言难尽

20. 十一相逢当碰杯 (打一字)——答案:干

21. 一点一横一飘,背上背个药包包。 (打一字)——答案:方

22. 针和订书钉 (打一字)——答案:钟

23. 三九严寒何所惧 (打俗语三字)——答案:冷不防

24. 闪烁其辞 (打三字口语)——答案:说不定

25. 少年未识愁滋味 (打俗语四字)——答案:不大乐意

26. 经济管理的一面镜子 (打一古代著作)——答案:资治通鉴

27. 决心驱逐日本鬼 (打一古代著作)——答案:荡寇志

28. 蝌蚪一变成小篆 (打一《聊斋志异》篇目)——答案:蛙曲

29. 久有凌云志·卷帘格 (打一运动员)——答案:高朝爱

30. 人口·双钩格 (打《出师表》一句)——答案:宫中府中

益智脑筋急转弯

1. 轴 (打一古代文人)——答案:王维

2. 经史子集 (打一春秋人名)——答案:文种

3. 接君来信泪双流 (打一湖南卫视主持人)——答案:汪涵

4.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打一澳门人名)——答案:罗必信

5. 口才绝伦 (打一近代人名)——答案:陈独秀

6. 塞上长相守,弓马总伴随。 (打一汉朝人名)——答案:张骞

7. 关张赵马黄 (打一人名)——答案:伍员

8. 一个气球 (打一歌唱家)——答案:李谷一

9. 山巅一壶酒 (打一作家)——答案:高尔品

10. 向 (打一史记人名二)——答案:白起,吴起

11. 亦真亦幻难取舍 (打一《林海雪原》人物)——答案:蝴蝶迷

12. 可以一观 (打一三国人名)——答案:许相

13. 济人急难 (打《水浒传》人名一)——答案:施恩

14. 看望昔日同窗 (打一明星)——答案:张学友

15. 江河纵横泛舟棹,采摘珠玑日已沉。 (打一红楼梦人名)——答案:沁香

16. 樱花红陌上 (打一日本作家)——答案:田中芳树

17. 秋雁南徙 (打一水浒人名)——答案:时迁

18. 梳头更衣迎公子 (打一《水浒传》人名)——答案:李衮

19. 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 (打一四书人名)——答案:咸丘蒙

篇3:电脑与人脑

对于这个问题,自然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答案。一种认为网络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知识和信息,使我们变得更聪明。另外一种回答是,过于方便快捷的网络会使人类的智力退化,比如,有专家曾担心谷歌搜索会阻止深度阅读,电脑已代替我们去思考,这种情况发展到极致可能导致人类最终被机器征服,很多科幻电影反映了人们的这一担心。对此,我们首先从对思维方式的影响来解读网络带来的变化。

从文明起源发展至今天,人类的思维方式随着历史的推进和科技的进步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认为媒介作为形式对文化内容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但他认为这种改变发生的真正根源在于“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人类思维的基本模式与媒介技术形式的演化存在着对应关系,相应的技术形态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语言的产生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展,但口语传播自身的局限导致人的思维简单化,无法达到极度抽象化的思维状态;文字的产生使得人类具有了离开对象进行跨越时空记载的能力,抽象化思维随着文字的发展得到了飞速提升;印刷媒介语言使文字的线性排列所造成的单向线性思维习惯成为人们的普遍思维模式;电子媒介拥有的完全不同的时间、空间、符号和物理结构,思维方式由平面向立体化转变,人们更倾向于无结构的观念和非理性思维方式;而互联网带来的是空间并列型的、彼此互动的循环型思维逻辑。网络媒介冲破了信息传递壁垒和知识垄断,由此开创了无限宽广的信息共享空间,网络使人的思维方式重新构造,网络化社会的思维方式呈现出非线性、主动性、去中心化、蕴含着网络技术特征的思维逻辑、表层化等特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网络带给人们极大便利的同时又消解着人们的理性思维,使人变成了懒于思索的“平面人”。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指出电子媒介“削弱了人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模糊了儿童和成人的界限,使儿童“成人化”,而成人“儿童化”。

网络对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正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个作用有正面的,有负面的。基于不同的用途,使用者对网络的定位也不尽相同。首先,网络可以提供大量信息,很多人已经养成这样一个习惯:遇到问题时,先上网去查找答案。谷歌和百度都提供了这样的快捷搜索,其中“百度知道”的搜索常被人戏称:有问题找百度。网络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其实是一种工具。我们通过网络来完成以前很难完成或者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通过网络使有些事情更方便快捷。网络可以看作是我们人脑在某种程度上的延伸和扩展,通过它可以到达前所未有的神奇领域。

若将网络定位为一个有用的工具来看,它可以帮助我们变得更聪明,那么,什么是聪明呢?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去说一个人聪明,可能是指学习成绩好,解决问题快,脑筋灵活。然而,随着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现在的聪明已经不像以往那样简单了,而是和我们的思维、文化、观念一样,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的评价趋势。

聪明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判断力、理解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等。聪明的人智商高,智商就是智力商数。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用以标示智力发展水平。如果你在上述几个方面都很出色的话,可以说你是一个聪明的人,表现差则相反。以前,人们仅仅强调记忆力的重要性,而现在,很多资料和需要的信息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查到,没有必要去死记硬背。而对信息的查找、选择和有效使用也可以作为聪明的一种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可以让我们更加聪明。

当然,网络被称为双刃剑也是有其道理的。我们在利用网络让自己更聪明的同时,也要警惕和排除网络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在1980年和2008年对14岁的英国青少年的调查结果发现,如今刚刚14岁的青少年的平均智商比28年前的同年龄青少年低2分。在过去28年间,5~10岁的孩子的智商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但到了青少年阶段就停滞不前了。专家分析说,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除了脑力活动太少,沉醉于电脑游戏、上网娱乐等也是导致上述情况的重要原因。尤有甚者,过度依靠和沉迷网络还可能会引发信息强迫症和电脑失写症。信息强迫症表现为对信息的过分渴求和依赖而产生的一种已不能控制自我的强迫状况。有些人上班或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有没有邮件;甚至还开通了移动MSN和QQ,似乎没有了这些就缺少安全感。如果一天没有收到邮件,就会感到不自在,情况严重的人甚至还会烦躁和坐立不安。英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频繁写电子邮件或处理文本信息会使原本聪明的人变笨。“电脑失写症”是一种暂时性障碍,是由于过多在电脑上打字而缺少笔迹书写感和印痕感,对大脑的语言中枢难以产生刺激作用,从而造成“失写”的现象。许多人用电脑打字时,灵巧的十指“噼里啪啦”任意游走键盘,而要提笔写字时,许多简单的字却印象模糊写不出来,写出的字歪歪扭扭,错字连篇。专家提醒:书写训练对培养思维、形成良好的行为方武十分关键,这是电脑无法取代的。用手一笔一画地书写文字,可以在大脑的语言中枢系统形成特殊记忆,对人的意志、耐力、毅力和协调开发小脑的控制能力以及神经系统稳定起着很大作用。

篇4:《人脑与电脑》阅读答案

研究者把这种芯片设计成类似一种节能的脉冲神经网络。普通的神经网络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处理一次数据,而脉冲神经网络在电量超过阈值(触发某种行为或者反应产生所需要的最低值)的时候就能被激发,因此更加节能。被激发的部位反过来又会影响其他人工神经元的电荷,这就很像大脑运行时的过程了。新型芯片同时又包含了4096个神经突触核心,可以产生超过100万个可编程的脉冲神经元,以及2.56亿个可配置的突触。 研究者们最终的目标,是制造出一台鞋盒子那么大的神经突触超级计算机,包含100亿个神经元和100万亿个突触,而耗能只有1千瓦。因此,这种模仿人脑的神经结构制成的芯片,不仅功能强劲而且节能,很可能成为下一代超级计算机的基石。

为了测试这张芯片的性能,研究人员用它分析了一段视频剪辑,从背景里把行人、骑车的人以及其他物体识别出来。作为对比,研究者用一个同样基于人工神经网络,但使用的.是多用途微处理器的模拟器做了同样的实验,发现新的芯片结构消耗的能量只有模拟器的176000分之一,解析每帧画面的速度却快100倍。跟IBM公司推出的版本相比,新的芯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每个核心只消耗了原来百分之一的能量。或许某一天我们可以广泛地将它们散布在各处,用来监控森林火灾或者其他自然灾害。

研究者期望这种神经突触芯片能成为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的基本构件。这种计算机模仿人脑结构,使用毫米尺寸的芯片,而且足够节能,可以植入眼镜、腕表,以及其他可穿戴设备中。这类芯片擅长整理感官输入,因此可以成为很好的医疗诊断辅助手段。例如,IBM的研究人员设想可以将数字温度计与一系列认知传感器结合起来,就可以扫描并分析患病儿童口腔中的各种化学信号,由此快速进行诊断。

最先应用此类认知技术的,是IBM的超级计算机“沃森”。202月,“沃森”参加了智力节目“危险边缘”,凭借其根据问题搜索知识库、计算置信水平并据此回答问题的能力,打败了两位前冠军。同一年的晚些时候,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与凯斯西储大学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勒纳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始用更小、更强有力的沃森超级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医师培训。

今年初的《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列举了IBM将沃森投入真正的数据分析过程中所遇到的几个挑战。虽然研究者们还需要努力应对这些早期的困难,他们还是计划让沃森进入云端服务,这样可以让今后每一台连接网络的设备都变成一台认知计算机。

(摘编自9月1日《环球科学》)

1.下面关于仿人脑神经芯片功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这种芯片集成了54亿个晶体管,包含4000多个神经突触核心,不仅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还具有人脑般的直觉,能够处理大量的数据。

B.这种芯片类似一种脉冲神经网络,当电量超过所需的最低值时就能被激发,被激发的部位每隔一段时间又会影响其他人工神经元的电荷。

C.这种芯片具有很强的识别能力,它解析一帧画面的速度比多用途微处理器的模拟器快100倍,而消耗的能量只有模拟器的176000分之一。

D.这种芯片擅长整理感官输入,可以成为很好的医疗诊断辅助手段,甚至有可能广泛地散布在各处,用来监控森林火灾或者其他自然灾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计算结构上,仿人脑神经芯片中的每个突触核心都与人脑相对应,例如,核心内存和处理器分别相当于脑神经突触和核心的神经细胞。

B.较之普通的神经网络,类似于脉冲神经网络的仿人脑神经芯片更加节能,以它为基本构件的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功能强大,耗能却很少。

C.下一代超级计算机很可能使用毫米尺寸的仿人脑神经芯片。这种计算机便于携带,可以植入眼镜、腕表以及其他可以穿戴的各种设备中。

D.研究人员设想利用仿人脑神经芯片为患病儿童诊断病情,通过某种技术手段扫描并分析患儿口腔中的化学信号,取得了快速诊断的效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年以来,美国IBM公司与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一直在为制造一种模拟人脑能力的芯片不懈地努力,最终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

B.制造出一台只有鞋盒子般大小、包含100亿个神经元和100万亿个突触的神经突触超级计算机,是仿人脑神经芯片的研究者最终的目标。

C.更小、更强有力的沃森超级计算机早已被有关研究人员运用于某些医学工作,这说明IBM的超级计算机“沃森”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得到改进。

D.在将沃森投入真正的数据分析过程中,科学家遇到了诸多挑战,还需努力克服许多早期的困难,但让沃森进入云端服务的决心不会改变。

【答案及解析】

1. 【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理解重要概念、把握事物特征的能力;错误项从杂糅的角度设置,目的在于引导考生区分不同事物的重要特征。

【解析】B项张冠李戴,其表述把脉冲神经网络和普通的神经网络杂糅到一起了。“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是普通神经网络的功能。脉冲神经网络不受时间限制,在电量超过阈值时即可被激发。参见第2段开头部分。其他三项与原文意思相符。

2. 【答案】D

【命题立意】考查理解重要语句、语段,筛选信息的能力,主要从事物的“未然”和“已然”两种状态设题,引导考生注意从时态上排除干扰,辨析正误。

【解析】D项把“未然”当成了“已然”,即把“设想”的情况表述为一种已经存在的事实。该项后面的“取得了快速诊断的效果”,与前面的“设想”相冲突。见第4段结尾部分。C项是重要的干扰项,容易误选。该项说“……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功能强大,耗能却很少”,乍看起来,C项也把“未然”当成了“已然”,因为新一代超级计算机还没有制造出来,“功能强大,耗能却很少”无从谈起。这种看法忽略了一个重要条件,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是以“仿人脑神经芯片”为基本构件的,而这种芯片“功能强大,耗能却很少”是已经被证实了的。所以C项表述正确。

【答题技巧】解答本题,可用“语病查找法”应对。如果按照常规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或语段进行比对,一时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因为D项的表述与原文很接近,命题者暗中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机关”,有一定的迷惑性。运用查找语病的技巧,则事半功倍。“设想”是将来时,而“收得了效果”则是过去时,时态发生冲突,属于“前后矛盾”的语病。据此,可不必再看原文,即可将其判为错项。

3.【答案】A

【命题立意】考查整体把握文意、概括文段、整合信息的能力。

篇5:《人脑与电脑》阅读答案

2、老李带婴儿去喝酒,居然还让婴儿喝了三大杯啤酒,旁边的人为什么都不劝阻或责骂?

3、语言天才和计算机专家结婚,将来生下的儿子长大后会成为什么人?

4、早上八点整,北上,南下两列火车都准时通过同一条单线铁轨,为什么没有相撞呢?

5、小明吃麻辣面,加了胡椒又加辣椒,你猜他还会加什么东西?

6、电脑与人脑有什么不同?

7、促膝而谈,猜一个物理理论?

8、糖与醋有什么不同?

9、不准说话,猜一个字?

10、什么雨猛到可以淋死人?

上一篇:创建自治区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申报材料下一篇:谈我的寒假生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