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镇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2024-05-17

新村镇建设发展调研报告(通用11篇)

篇1:新村镇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为贯彻落实新发(2005)12号文,成立了新村镇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认真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村概况

新村镇下辖24个行政村,159个村民组,3.4万人,是河南省重点镇、郑州市综合实力三十强乡镇,新郑市六大重点建设的工业园区--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所在地。

几年来,新村镇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医药化工群体优势、超硬材料群体优势,坚持以小起步,以多取胜,突出主导,形成集群,努力打造新郑“新区”,确立了把新村建设成“北城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的战略目标,区内现有工业企业120余家,总投资近20亿元。其中以郑州羚锐制药有限公司、河南灵佑药业为龙头的医药生产企业8家,主要生产化学药品、中成药、生物药品、原料药等,针剂、片剂、胶囊等一应俱全,仅水针剂年产量就将近30亿支,是我国水针剂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医药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配套行业的兴起,制氧、安瓿制造、印刷包装、泡沫制品等如雨后春笋。现在,新村已经成为新郑发展环境最优、产品结构最好的乡镇,实现了经济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04年,镇区建成面积达4.6平方公里,镇区人口2.7万人。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6亿元,财政收入826万元,镇区居民年可支配收入6110元,镇区人均绿化面积10平方米,人均道路铺装面积1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4%,电话入户率92%,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净燃料普及率52%,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

(一)工程性基础设施概况

但镇区的基础设施已经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推动新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工业立镇、工业强镇战略,并适时调整了总体规划,拉大城镇框架,构划发展蓝图。经过论证,投资216万元,对福华大道进行了高标准建设,该项目全长685米,宽30米,路面为混凝土浇铸,两侧路灯绿化均在建设之中。此路的建成,为福华钢铁有限公司及陈庄变电站的员工出行、车辆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投资96000元为核桃园村民组打深井一口,解决了近800人的吃水难题;投资850000元,对镇区的排水管线进行了改造或修建,解决了镇区道路排水不畅的问题;投入资金对镇区公厕、垃圾收集点进行了维修,已建成瓯江花园和下沉式广场各一座,垃圾中转站3个。

(二)社会性基础设施情况

目前,各类学校9所,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教育,形成了完整的文化教育体系;有卫生院一所,是新郑市人民医院的联合医院;新敬老院也在建设之中;镇区内102路公交车直达新郑市区中心;电话装机总量11328万门,移动电话机站覆盖全镇,小灵通机站覆盖镇区。镇区有水厂一座,日供水能力1万立方米,镇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现有电视差转台2个,转播节目已达到45套。镇区有51户153人纳入低保,享受40元-160元/月的保障金。

(三)镇容村貌

近年来,镇政府对郑新公路、107国道、新村大道、育才路等进行改造,重点搞好绿化工程、灯光工程、沿街房屋改造、道路硬化工程。沿街门店落实责任制,清理杂草、杂物,进行植树、绿化,高标准地完成了镇绿化建设工程,实现了“一路一色”,“一街一景”,镇容镇貌明显改观,村镇建设品味明显提高。

三、存在问题

由于新村镇开发较早,基础设施虽然完备,但由于紧临107国道,过境车辆较多,道路老化较为严重,有粉尘和白色垃圾污染。

四、整改措施

1、争取国家银行贷款,加强镇区基础设施改造。

2、加强道路两侧绿化,缓解粉尘污染。

3、加强国道沿线的白色垃圾治理。

新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自我检查报告来自范文搜-,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2:新村镇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公民的生存权利以及其他人权的保障,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建立完善的、包括城市和农村在内的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为体现每一公民的生存权和其他人权,也是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所必须。

我国城乡存在的二元社会保障结构,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二元社会保障结构扩大了城乡业已存在的差距,阻碍了社会结构转型与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方向。社会政策的走势要指向城乡一体化,将二元制度引向一元制度的方向。因此,我们要整合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间接推进城乡一体化,保护农村居民中的弱势人口并促使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免于沦为弱势群体。

建构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应该覆盖所有地区的,不仅仅是城市地区,还应该包括农村地区。而社会主义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也应该覆盖一般地区和富裕地区。在这种背景下,本课题的研究是有着现实意义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将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消除二元结构,推进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社会主义公平。并且,研究××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对于构建和谐村镇、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相对于缄市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要晚一些。由于自然、历史、经济和社会情景各不相同,各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千差万别,即使有些国家和地区大的方面相近,但其具体做法和管理方式也不一样。而且,有些国家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上刚刚起步,一些落后国家甚至还未能触及,而某些国家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历史比较长,在其发展过程中经过了不断的调整和改革,逐步形成了符合他们本国实际的比较完备的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有些西方发达国家称社会保险为社会福利保险。社会救助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指赈济性保障待遇,即社会救济,救助对象主要是国家公布的法定的最低生活水平以下的全体公民。由于经济和社会差异与社会政策及历史传统的不同,西方发达国家实施的农村社会保障的内容是不同的,但不外乎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事故保险、失业保险、灾害保险等,其中养老保险是最普遍、涉及人数最多、最复杂、影响最大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

2.国内研究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认为社会保障己包含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中,所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被忽视,没有形成我国的社会保障理论。在实践中,主要借鉴前苏联模式。1951年,政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奠定了中国社会保障工作的基础。可是这部法规并没有涉及农村、农民。

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形成,以农村社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应运而生,即人民公社和农业生产队体制下的合作医疗、五保户供养、养老院等社区性的社会保障与家庭共同负担了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职能,并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确实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这种历史现实,便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在理论研究上也都是就城市与农村分别进行的。

在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推行背景下,中国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1992年民政部颁布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开始在全国县镇推行。经过多年的努力,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试点工作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农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等,所以在实施中难度相当大。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弃老,虐老现象,使农村养老再度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995年全国民政厅局长会议提出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截止底,有997个县、市建立了这项制度。但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改革仍任重道远。有关学者认为:在农村开展社会保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正确理解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任务和目标,这一目标并不是要求在全国建立同一项目和同一标准的保障体系,而是着重在制度建设方面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至于保障的模式、保障项目和标准则可因地制宜,自主选择,量力而行。也有学者认为由中国二元结构所决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二元社会保障格局还无法改变,城乡社会保障的建立与改革应从实际出发,分别发展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模式,尤其对已非农化、城镇化农民的社会保障更应引起重视。因此,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设计中增加农村社会保障的内容是可行的。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问题已实质性地被纳入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中,它将成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理论研究的契机。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将从××区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入手,以构建××区和谐村镇建设为本,根据××区农村社会保障模式,重点分析其在构建和谐村镇中的作用,并通过实地调研,找出问题,根据××农村的发展现状,提出对策。

四、研究方法

1.比较分析方法。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探讨社会保障发展运行的一般规律,吸取外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教训,吸收和借鉴他们的有益经验,以期为××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构造找到可借鉴的经验。

2.综合系统分析法。运用综合系统分析法,对××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全面、总体考察,提出完善和发展的新思路,进一步突出其在构建农村和谐村镇中的重要地位。

五、创新之处

篇3:新村镇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和电话采访等方式, 对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 从而发现并提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以期对此提出政策建议。

一、调查方法

2010年7月至9月, 课题组成员深入全国各地, 对村镇银行发展现状进行了广泛调研, 主要调查方法有:

1、发放调查问卷

课题组成员分别在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河南、陕西、福建和广州等省市发放300多份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主要为当地农民及涉农中小企业主。调查问题主要有:被调查者的贷款需求, 贷款用途, 贷款抵押物, 对土地抵押的态度, 对村镇银行的了解程度, 所能接受的最高贷款利率和其他贷款途径等。

2、实地走访

课题组成员分别对深圳市龙岗鼎业村镇银行、赣商村镇银行, 大连市鑫汇村镇银行, 瓦房店长兴村镇银行, 庄河汇通村镇银行和建瓯石狮市村镇银行等村镇银行进行了实地走访, 对各村镇银行的贷款时间、金额、对象、抵押方式、审批程序、金融产品种类和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课题组成员还通过实地参观和走访, 对吉林省九台市和陕西省渭南市等地对土地抵押贷款的态度及具体方式进行了调查。

3、电话采访

成员通过电话采访对全国80多家村镇银行进行了调查, 采访内容包括贷款方式、涉农比例、金融产品和经营情况等。

4、网上查询

课题组通过互联网对现有村镇银行的资本构成、金融产品、经营情况和贷款方式等进行了调查, 并了解了国家对村镇银行的支持政策和监管现状。

二、调研结果

1、不同地区贷款需求有很大差别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不同地区农民贷款需求有很大差别, 这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地理因素和社会观念有关。总体来说, 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贷款需求高, 以养殖业和经济作物种植业为主的地区比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地区贷款需求高。

如河北省各县有贷款需求人数比例在43%到83%, 大大高于吉林省各县 (基本为20%, 极少数超过80%) 。这主要由于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吉林省, 河北省比邻京津地处华北, 气候较东北温和, 可种植的经济作物较多, 收入高, 投入大, 而且人们思想开放, 投资理财观念较强, 贷款主要用于投资养殖业和村办企业等中小企业。东北地区人们观念较守旧、投资的关念较弱, 使得人们贷款激励不强, 贫困居民贷款主要用于购买种子, 子女上学等, 以小额贷款居多;中等收入的农民安于现状, 无贷款需求;只有少数有投资意向的人会申请金额在10万以上的贷款。

2、农民对村镇银行了解程度较低

由于村镇银行在我国设立的时间不长, 覆盖范围较小, 因此农民对村镇银行的了解程度较低。

如在长春市农安县的问卷结果表明, 只有20%的农民听说过村镇银行, 而在其他地方该比例均未超过25%, 且受访者均不了解村镇银行与其他银行的区别, 更不知道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宗旨, 因此农户在需要贷款时也很少会转向村镇银行。而其他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主要面向企业, 提供大额贷款, 且审查严格, 贷款手续繁杂、周期长, 67%的农民表示很难从这些银行得到贷款。因此, 农民实际的贷款途径有向亲友借款、通过贷款公司甚至是地下钱庄等, 贷款公司可帮助需贷款农户简化贷款流程, 并最终得到与银行利率相同的贷款, 但是需交几千至上万元不等的手续费, 而地下钱庄的贷款利率甚至高达30%-40%, 因此对农户来说负担很大。

3、村镇银行广义上“脱农化”现象并不严重, 而狭义上的“脱农化”很普遍课题组成员在对村镇银行的实地和电话采访中得知, 现有村镇银行涉农比例很高, 基本符合其服务于“三农”的宗旨, 但主要面向涉农中小企业, 而农户贷款所占比例较低。

如成员在东丰县某村镇银行得知, 该行贷款业务90%涉农, 但贷款额在十万以下的农民贷款只占9%, 其余91%为中小企业贷款, 贷款额在20万元以上。磐石镇某村镇银行贷款业务涉农比例为60%, 但贷款对象均为大中型养殖场等中小企业, 不受理小额贷款。在贷款方式上, 小额贷款多实行无抵押、五户联保制度, 但大部分为抵押贷款, 抵押物包括房屋、厂房和土地承包费交齐的土地的使用权。

4、各地农民对土地抵押的态度差别很大

受不同地方农业结构和社会观念的影响, 各地农民对土地抵押的态度差别很大。总体来说, 经济较发达, 主要收入来自于打工的地区的农民大多对土地抵押持赞成态度, 而经济欠发达, 人们思想较保守, 主要收入来自于传统种植业的地区的农民大多不赞成土地抵押。

如成员在河北省石家庄藁城市九门自治乡得知, 该地村民多从事牛羊养殖业, 投资后得到收益的周期较短, 受访的村民有60%希望把土地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而成员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西寨乡得知, 该地经济欠发达, 村民多从事传统农业, 以种植粮食作物为生, 受访村民中90%以上的人不愿将土地作为抵押物。

篇4:建设生态新村 推进绿色发展

一、全力整治环境,打造生态新村庄

在规划上,紧密结合资溪山区地形,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确保生态和谐。在建设中,一方面,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全面落实改水、改厕、改路、垃圾处理等项目。另一方面,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利用村庄后山林相,发展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利用房前房后的空闲地,实行立体化、园林化绿化工程,连线连片种植果树、花草及观赏性树木,创造季节性景观,实现绿满资溪、花开百村的美好局面。目前,试点村村绿化率达到60%以上。

二、科学开发资源,发展生态新产业

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构筑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主要包括:合理利用山上资源,全力推进“以竹代木”工程,发展毛竹产业;深入开发水资源和耕地资源,大力发展鳗鱼、烟叶产业;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重点扶持和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截止目前,全县毛竹林面积达50万亩,鳗鱼养殖面积2500亩,烟叶种植总面积达10069亩,白茶种植面积达5320亩。

三、培育文明理念,构建生态长效机制

不断加强生态教育、宣传和引导,培养农民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提高群众的生态认识能力和环保思想水平。利用“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重大节日,制作展板、教育片、警示片,寻回展出(播放);在全县村庄开展生态村庄创建活动,定期评选和表彰先进集体。

同时,还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在新农村建设点上,大力推广运用太阳能热水器,按照1000元/台的标准对新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农户进行补助;通过“企业带村”形式,鼓励企业参与工程实施,凡整村推行使用供应商提供统一的热水器品牌的,供应商每台须较市场价让利600-1000元。另外,将沼气建设与太阳能普及有机结合起来。目前,长沙源、上陈斜、付家等村庄洁净能源普及率达80%以上。

篇5:村镇建设述职报告

今天,我代表xx镇村建办就村镇建设管理工作作如下汇报。

上半年,我办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制定的“三大工程”目标,努力从源头上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尽心尽力,围绕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以“人民满意”为奋斗目标和准则,做了一定的工作:

1、完成了xx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将作为我镇今后村镇建设发展的指南针。

2、创建江苏省生态镇已完成专家评审工作,下一步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复查。

3、开工建设日处理50吨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可望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4、组建了百人保洁队伍,逐步改善村庄环境卫生。

5、实施姜溱公路xx段的拓宽改建工程,目前已完成花木移植工作,电力杆线迁移、房屋缩让方案已制定完成。

6、确定了长江水和天然气管道安装工程在xx镇境内的线路走向。

7、规范各类广告灯箱,过街横幅,彰显xx特色,做优做美xx。

8、制定了单位建设、村民建房的规范性管理文件,并严格实施,上半年,共审批发放村民建房《规划许可证》48份。

由于村镇建设工作点多面广,工作内容繁多,我们经过深入调查分析,以机关制度为指导,我办又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岗位职责、人员职责表、工作学习制度、办证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使工作有章可依,有了具体的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树立了部门形象。同时,我办又突出抓好工作人员的素质建设,定期组织学习研究,定期组织矛盾协调,不定期现场办公,不定期巡查走访。全体工作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上始终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人要有人样,做官不能有官样。”

今后我们村建办将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用心想事,用智谋事,用力干事,以一流的工作作风,一流的工作态度,一流的工作业绩回报组织,回报社会。

篇6:新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我校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开展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调研的通知》(粤教师函【2018】98号)的要求进行了自查,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学习

学校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层领干部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对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具体方案,并认真落实各项。根据上级文件的精神,明确学校责任,完善沟通协调机制,能够及时了解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学校经过召开教师会议,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理解召开全国教育大会的时代背景,充分认识召开全国教育大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国教育大会的战略要求,切实增强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攻坚克难、拼搏奋进的行动姿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建设良好师德师风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制定了的实施办法和计划,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学校积极开展师德教育,注重树立师德典型,加强师德宣传。按照程序依法依规处理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学校教师编制能够得到保障。没有挤占、挪用教职工编制和“吃空饷”情况。学校能够按照岗位总量核定教职工编制总量。学校教师中级岗位、初级岗位结构比例,与本地城镇同类学校大体平衡。学校积极接收新分配教师,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学校教师均具教师资格证上岗,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但是,学校缺少中青年骨干教师,目前,学校45岁以上中老年教师占了27%,近四年新入职的30岁以下新教师占48%,中青年教师只占25%,而且缺少骨干教师。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完成规定的培训任务,尤其注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建立了教 师信息化管理制度。把培训情况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聘任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校积极制定并完善教师各类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进取,定期向上级推荐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先进教育者、区市省优秀教师。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们学校师资队伍呈现的是一个年轻的状态。大部分教师在 30岁左右,这些教师工作时间不长,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虽有上进意识,能吃苦,讲奉献,缺乏专业引领;不能适应校本培训要求。我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为本,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构建和完善以学校为基地、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学实践为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建立一支适应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要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身心健康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学校鼓励每一位教师在学校的指导下自主发展,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实现科研型和智慧型的教师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学校尊重教师的主体精神,满足教师“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心理需要,引导教师自主确立自己的努力目标,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行动为本”,即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行为跟进”等实践活动,以课程与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为抓手,引导教师在不断探究和解决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学校积极协调各 学科教师比例,促进合理化发展,但仍缺少美术、音乐专业教师。学校积极引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四、队伍建设制度改革

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为目标,以师资队伍梯队建设、“青蓝”工程的实施等方式,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激励和考核机制,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主要工作措施:首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全校各部门核心工作,全面、科学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定期研究、检查、督查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体制;其次,加强师德培养,提高教师以德立教的认识坚持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制度,通过辅导报告、学习优质教师先进事迹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把政治学习、形势任务教育与培养教师远大职业理想和深厚的职业情感融合起来,促使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再次,实施青蓝工程,强化对新任教师的培养 针对学校新教师多、年轻教师多的实际,为尽快使新教师、年轻 教师成长起来,充分发挥优秀的成熟型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学校坚持实施“青蓝工程”,帮助新教师达到“一年合格,三年职称,五年成为骨干教师”的目标;此外,学校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建立和完善教师 进修培训制度,包括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和专业教师技能提升计划,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技能训练,提出训练的具体目标,努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认真组织开展校本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师进行全面的现代课程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能力。同时,实施优秀教师外派培训计划。学校根据专业和学校建设需要,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一批有一定教学水平、工作认真负责、有培训前途的教师参加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及相关项目培训。

五、队伍建设经费投入

学校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学校教师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绩效工资发放时,学校制定了具体的量化考核细则,并认真实施,对教师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导向作用,使教师能安心在岗从教。另外,除了教育局利用专项教师培训经费对教师进行培训外,学校每年投入公用经费的10%以上的资金用于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

六、教师待遇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适当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一是评优树先上向农村教师倾斜。先进典型、职称评定等,同等条件下,农村教师要优先,比例也要提高。二是增加农村教师“边远补贴”,提高他们扎根农村教育的热情,真正做到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

2.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展开适当向农村倾斜。目前,农村学校教师职称晋升比较困难,特别是高级职称的晋升,希望上级领导 考虑农村学校教师的实际困难,在教师职称晋升方面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

3.住房紧缺,每年新进老师没有地方住。我校只有10套教师宿舍,没有教师周转房,每年新进老师没有地方住,学校只能在离学校2公里外的开发区租用了3栋民宅,共17个房,提供教师住宿,但住宿条件差,离学校远,附近都是来自各地的外来工,人员复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也给学校带来较大的租房资金压力。希望上级领导考虑客我校的观困难,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篇7:乡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自查报告

(一)20xx年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20xx年6月全面启动实施双坝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约78.32亩,人均综合用地62.8m2,总建筑面积36849.73m2,规划安置271户823人,节余集体建设用地指标130.9784亩。

(二)2016年幸福美丽新村点位建设

我镇实施的2016年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涉及景山村、梨园村和双坝村二期三个点位,是xx市高速公路和主干道沿线“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示范点位。景山村幸福美丽新村项目454户1329人,预计复垦土地313亩。梨园幸福美丽新村项目于5月18日取得立项批复,确定参与农户320户、1242人,预计复垦土地330亩。双坝二期参与农户420胡1270人,预计复垦355亩。

二、推进情况

(一)双坝一期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双坝幸福美丽新村一期复垦地块上报95.8005亩,涉及112户,338人。原址流转27.3716亩。市、区国土局于2017年11月9日进行了第一次验收,待二次终验后完成复垦验收。

(二)景山、梨园、双坝二期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景山村 5#聚居点完成招标的为1、2组团。其中2组团内,有16栋房屋正在进行主体建筑施工,2组团内有7栋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其中4栋完成基础垫层浇筑,其中3栋完成条基浇筑)。6#、7#、8#、9#、10#聚居点图纸设计已完成,正在等待常委会审核,常委会审核后即可进行清单编制。6#、7#、8#、9#图斑地勘数据已经完成,正在对接设计单位进行图纸设计。12月xx日临时施工用电正式通电,12月26日,8#、9#图斑的变更资料已经取得批复。

梨园村12月18日,完成总平审核,正在进行详细地勘,同时启动施工图设计工作。市国土局已于12月20日来梨园村完成踏勘。12月25日收集全部参与户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筹备小证换大证工作安排。目前2号点位完成打围工作.双坝村完成项目参与农户集体建设用地分户测量并公示测量结果,完成了调入地块的测量工作,完成了安置点国土红线和规划红线的对接和测量,为确保建设和复垦工作同步进行打下基础。已收集参与户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筹备小证换大证工作。11月29日完成2号点位魏家院子完成打围工作。12月18日,完成2号点位总平审核,正在进行详细地勘(电话询问村上进展),同时启动施工图设计工作。12月20日,市国土局来双坝村完成踏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严格按照复垦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双坝幸福美丽新村一期土地复垦整改工作,尽快完成验收;加强龙腾自主家园物业管理,确保新村生产生活规范有序。

(二)加快完成景山、梨园、双坝二期风貌调整完善工作,同时按程序做好梨园、双坝二期地勘、设计、聚居点的附作物清理,临电接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的选址,银行贷款衔接,自来水、天然气接入规划等后续工作。

篇8:建设村镇银行,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村镇银行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如何建设村镇银行, 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现以辽宁省第一家村镇银行———铁岭新星村镇银行为例, 通过调查分析、总结经验, 从中得到启示。

铁岭新星村镇银行于2008年8月18日正式开业, 是由铁岭市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人, 国内8家非金融机构法人和3位自然人共同出资组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注册资本8000万元。在筹建过程中, 铁岭新星村镇银行把引进资金作为铁岭市“三农”服务的主要目标, 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沈阳、浙江等地的法人和自然人资本5100万元, 占注册资本的63.75%, 极大地丰富了银行的金融资本结构。

铁岭新星村镇银行以服务“三农”为宗旨, 立足于农村地区, 支持“三农”发展;按照商业化、市场化的原则, 开发农村金融市场, 努力把银行办成一个规模与效益匹配、形象与信誉俱佳、功能与服务完善的现代化金融企业。该银行力争到2010年资产规模达到5亿元, 各项贷款达到3亿元, 存款达到4亿元, 利润总额达到1500万元。

铁岭新星村镇银行开业以来运行情况良好, 截至2008年11月, 资产总额达到1.11亿元, 各项存款余额3115万元,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048万元;累计为农户及涉农企业发放贷款近30笔, 共1500多万元。发放贷款手续简便、利率较低;对涉农企业贷款, 主要选择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如方兴米业、永鑫豆业等, 为铁岭市农业产业升级,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

铁岭新星村镇银行创新农村金融机制的主要做法

成立铁岭新星村镇银行的宗旨就是立足于农村地区, 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农村金融创新机制为主要工作内容, 力争在农村金融信用和担保工作中创新工作方法, 为“三农”服务。该银行的主要做法是:

1.经过深入调研, 适时推出了“惠农直通车”信贷业务。该业务主要是针对“三农”客户实行贷款利率优惠政策, 简化担保手续, 各项贷款业务办理高效、快捷。为达到点面结合的示范效果, 使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尽快地在全县铺开, 银行选择了铁岭县大甸子乡、腰堡镇、蔡牛乡、平顶堡镇四个试点乡镇, 目前已为农户办理小额担保贷款13笔, 总额44万元。

2.针对农村合作经营的特点, 推出“农户联保”、“公司+农户”联保的贷款方式。银行采取农户联保贷款方式主要是考察联保农户的信誉度, 要求联保农户名单要以村为单位进行公示, 接受群众监督, 公示时间不少于3天;对参加联保的农户依据其遵纪守法情况、信用状况、经营能力和创收能力来确定;对公示结果无异议的农户, 与银行签订联保协议书。铁岭县的绿色农产品远近闻名, 发展粮食种植大有市场。银行在了解到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后, 及时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 为农民种植户、农业企业收购、深加工等“产、供、销”活动提供配套流动资金贷款支持, 以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目前, 银行已向辽宁方兴绿色产业集团提供了300多万元贷款, 满足了该企业收购农户粮食作物的需求。

3.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贷款抵押方式。银行准备进一步尝试不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财产权益归属清晰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抵押贷款;开展以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林权、承包土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 以及以农户自有的农用生产设备做抵押的贷款。

发展村镇银行需解决的软环境问题

1.解决信用和担保问题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信用和担保问题是影响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解决农民和农户信用不足问题, 首先要解决银行与农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要运用农户信用评估的方式方法, 完善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同时政府部门、特别是基层政府应积极配合银行, 建立农户的信用评价体系。在现阶段农民、农户信用不足的情况下, 合法、有效地担保也可保障“三农”发展获得充足的银行信贷资金。金融机构应创新贷款担保方式, 扩大有效担保范围, 完善抵押登记手续。

2.解决农村金融机构覆盖面过低问题, 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 农村金融机构覆盖面过窄, 从业人员有限, 制约着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应在人民银行、银监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 适时增加农村金融机构, 充实农村金融从业人员, 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3.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是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有力保障。由于农村金融工作存在信息不对称、信用和担保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使得农业信贷相对于其他产业风险性更大。完善农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是农村金融机构抵御风险、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力保障。政府部门在加大对“三农”投入的同时, 要建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补偿机制, 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 适时建立农业信贷风险补偿金, 为金融机构服务于“三农”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应加快建立农业保险体系, 农业生产特别是种养业的风险特点决定了许多领域需依赖政策性的农业保险支持。还应建立一种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相结合的保险支持体系, 有效地提升农业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防范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铁岭新星村镇银行对发展村镇银行的启示

1.建设村镇银行要始终坚持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 建立农村金融机构要以服务于“三农”为主, 不断拓宽支持“三农”发展的融资渠道, 发挥融资主力军的作用。

2.建设村镇银行要以建立现代公司制度为主要方向, 同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不断地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树立良好的信用, 以适应农村发展的需求, 提高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公信力和知名度。

3.要不断进行农村金融发展创新探索, 采取灵活多样的信用方式, 充分满足农民多层次的金融需求。要以“三农”为中心,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推出适合农村交易的信用卡, 加速农村资金周转。

4.建立适合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信用担保机制。农村金融之所以发展不完全, 主要在于农村的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在发展农村金融的过程中, 可采取林权抵押、土地经营权抵押、房屋抵押及考察农户信用等多种形式扩大融资面。在农村抵押物评估的过程中要不断降低评估成本, 减少农民各种费用支出。

5.村镇银行既要开展存贷款业务, 也要开展对农村的金融中介业务。要争取得到县、乡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为居民开展相应的理财服务。政府要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给予支持, 通过减免税费等措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6.建立控制风险机制, 在业务流程各环节设置风险控制点, 制定风险控制责任制, 杜绝不良贷款的发生。

7.要大力培养农村的金融人才。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农村金融人才的支持和培训, 把对城市金融人才培养的力度延伸到农村。

8.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 要通过上市的方式进行融资, 壮大实力, 实现村镇银行的快速发展。

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措施

农村金融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 关键是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 政府在政策上应予以倾斜。

1.对深入基层设立分支机构的金融部门应给予政策支持。当前, 要大力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 对设立在县域的金融分支机构给予税收优惠。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到农村设立网点、开办业务。应对在县设立支行、开展农村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年限的税收减免或返还 (如三年) 、个人所得税返还。可采取地方商业银行在县支行设农业贷款部直接进入, 也可与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合作间接进入, 还可担保中介进入等方式开展涉农贷款业务。允许有条件的村镇成立农民基金会, 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2.完善农户贷款证制度。当前农村推行的农民贷款证制度, 已做到了家家都明确信用等级、依据信用情况发放贷款。沈阳持有贷款证的农户约有25万, 凭贷款证和身份证就可随时到基层信用社办理小额信用贷款。但是, 从发展来看, 农户贷款证制度还要不断完善。贷款证只能解决季节性、时节性资金需求, 贷款额度小, 还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要根据贷款偿还情况评定信用等级、扩减授信额度, 在信用记录良好的情况下, 可随需随贷, 拓展贷款证的功能。

3.创新担保机制和担保方式, 扩大农户和农村企业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控制风险是银行开展农村金融业务所面临的最大难题。金融机构怕的是贷款不还, 所以一些金融机构就采取公务员担保、联保等担保抵押贷款机制防范风险。目前, 担保抵押是农民获取贷款的基本条件。最近银监会出台的“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工作方案提出:“原则上, 凡不违反现行法律规定、财产权益归属清晰、风险能够有效控制、可用于贷款担保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 都可以试点用于贷款担保。”目前, 沈阳市农村信用社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农机具抵押贷款等贷款业务。政府要进一步明确, 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房产不能抵押担保。 (1) 扩大农户和农村企业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 如开展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林权和水域滩涂使用权的权益质押贷款业务。农产品、农户与龙头企业签订的订单、运输工具、农业机械等动产可以作为贷款抵押品。通过订单企业和农户之间的订单关系, 拉动金融供给向涉农领域扩展, 龙头企业获得批准贷款后, 或向农户零售贷款, 或以赊销生产资料、预付农产品收购款、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等提供商业信用, 这样可解决农户直接向金融机构贷款难的问题。 (2) 发挥村级组织增信作用。可以村担保和农民互保, 可以依托村级组织作为担保人, 为农民发放贷款。 (3) 随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渐展开, 农业经营方式将由传统分散的小农经营, 向组织程度较高的现代农户经营的方式转变, 土地集约化经营是发展趋势。对土地流转贷款要进行抵押试点, 流转土地必须用于农业生产, 土地流转贷款必须与农业保险相结合。

篇9:新村镇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关键词】村镇建设;城乡发展;经济

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我国村镇经济一直处于缓慢的增长状态,同时在社会发展中,三农问题日益凸显。当前我国乡村建设工作中普遍面临着村落规模小、住宅建设分散、住宅占地面积大、房屋闲置多、基础设施不全面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造就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困难,资源浪费严重和环境改善难度高的等现象。因此在目前的村镇建设工作中,应当以社会发展为基础,实现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经营规模的优化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1.统筹城乡发展概述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与应用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乡村空间重构、优化城乡格局有着重要作用与意义。在乡村经济建设中,通过以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为基础来促进各种资源和能源的利用,从而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使得乡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都能够及时的得到预防和解决[1]。新世纪的社会发展中,我国逐步迈入了以工业促进农业,以农业推动工业的发展模式,也实现了城市带动乡村,以乡村配合城市的发展模式。但是由于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乡村规划、乡村设计以及经济体制等多个环节的影响使得我国在乡村经济的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加强城乡统筹工作,从而实现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这种社会发展趋势的实现与形成不但有效的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科学良好的应用,还有效的将建设新农村与稳步发展和促进的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以工业带动农业、以城市带动乡村、以工人带动农民的社会发展新体制,这也是形成目前社会新格局的一种必然手段和方法。

基于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全国各地已经普遍的展开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和工作概述方式,但是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缺陷,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在工作的过程中缺乏一项系统、科学、健全的管理规划理念和工作模式,使得在城乡经济发展中存在着种种不足与缺陷,也使得工程项目成为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核心技术模式,同时由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使得在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的问题,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实行统筹城乡发展为导向的村镇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十分有效,这也是解决农村多于劳动力和闲置资源的主要技术手段和方法。

2.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

在新形势的社会发展基础上,我国若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在工作中将工作重点置放在农村建设问题上。因此在目前的社会发展工作中,党和国家将工作重点普遍的置放在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和基础上,在工作中以实现生产发展、全面改建、村容整洁、乡风文明以及管理民主的管理工作方针中,但是要想实现这一工作理念和工作目标,还需要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加大对城乡筹划工作工作力度,大力发挥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2]。

2.1在工作中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础,实现共同富裕之路

建国以来,我国在社会发展中始终将工作中点置放在城市中,而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认识较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多年来,由于受到过去的承包经营之的影响,使得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经营效率低、增长缓慢的社会向子昂,这也造成了农民在社会生产中对于各种科学技术的认识较低,无法大达到预计的小康社会建设要求。

2.2是建立村级经济实体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原则,以促进新型农村经济实体形成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小企业及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近郊旅游服务业、农村新型社区居民点、服务中心建设为主要手段,整合农村乡企建设用地、承包农用地、宅基地等土地资源,建立股份制公司农村经济组织,逐步实现土地合理流转,农民加快增收。

3.中心村镇建设概述

3.1基于空间视角的相关理论

3.1.1 增长极理论和镇村级增长极选择

从定义上看,增长极理论为解决广大偏远农区的各种问题提供了非常理想的发展模式。增长极理论强调两种相反力量的互相作用。向心力将周边腹地各种生产要素向增长中心集聚,从而使得增长极能快速发展。这种回流作用对于面临劳动力不断外流压力的农村地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在这些地区选择一定数量的增长极(中心镇或中心村),通过集约有效利用相对稀缺的各种资源,将促使增长极率先快速发展。

3.1.2 中心地理论及门槛人口衡量

在对南德不同等级服务中心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克里斯塔勒提出了著名的中心地理论。该理论以等边六边型模型解释不同服务中心的等级结构关系。中心地理论既可以根据现存不同等级居民点的人口规模和提供的服务功能水平解释其等级关系,也可以根据规划需要的居民点等级关系,配置不同居民点今后的人口规模和服务功能。

中心地理论应用于建设实践主要面临以下问题:首先,假如要选择现有村庄作为中心村镇,如何衡量这些聚落的中心性(中心地提供的服务种类的数量),即哪个村落辐射功能更强,更适合成为中心村镇。根据现有哪些服务功能可以确定中心地的等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一些计量地理学者在这方面做过不少研究,其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根据现有居住地提供的代表性服务功能(如学校、杂货店、理发店等)来确定聚落的中心性。

3.2基于时间视角的相关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分为6个阶段,依次是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高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其中的走向成熟阶段指的是一个社会已把现代化的技术有效地应用到了它的大部分产业的时期。

4.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村庄整治与中心村镇建设将是振兴农村、保障民生的重要途径,因而深入开展该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模式探讨的意义重大。建议多学科领域相关专业学者予以关注和参与,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心村镇建设理论和技术方法,为不同类型区域中心村镇建设的实践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焦国栋.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J].理论前沿,2007(19).

篇10:新村镇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报告

关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市村镇规划管理职能于由市建委移交市规划局后,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工作精神,全面掌握全市村镇规划管理工作情况,分析问题,加强管理和指导。按照市规划局党委的统一部署,自3月中旬,市规划局副局长带领办公室、规划科有关人员赴全市五区三县就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五区三县的16个镇、10余个村庄,与各区县、乡镇、村的负责同志和具体从事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交流,并在区召开

了有分管区长和各乡镇分管乡镇镇长参加的座谈会,就如何加强中心城区的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进行了讨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那一世范文网://

全市市域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413万人,共有16处工矿区,84处乡镇,3164个村庄,其中建制镇76处。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市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把加强村镇规划建设摆到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1987年市委、市政府立足于我市组群式格局的实际,提出了“总揽城乡经济全局,充分发挥优势,城市支援农村,农村服务城市,实现贸工农全面发展的战略”,将村镇规划建设,特别是小城镇规划建设做为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央、省关于加快村镇建设的有关精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区县和部分乡镇也制定了关于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有的区县确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目标责任制,每年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了乡镇、村编制和实施规划的积极性,全市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二是市建委在加强对全市村镇规划指导和管理力度的同时,于编制完成了《市小城镇发展与布局规划》,立足于组群式城市特点,对全市各小城镇的功能定位、规模等级、结构等级、空间布局等重新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各区县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的规划体系,突出了中心镇在村镇规划工作中的龙头地位,同时对村镇规划的几项主要指标进行了界定,为全市村镇规划的修编和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各乡镇均设立了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省、市级中心镇驻地的总体规划已

基本调整完善,大部分委托高等院校或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规划起点较高;个别经济实力较强的“明星村”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了村庄规划,并基本按规划实施。全市城镇规模逐步扩大,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布局有所改善,对农村经济的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逐步形成,基础设施和环境逐步改善。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7%,比“八五”末增长7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市8个区县中有6个区县被评为全省村镇建设先进区县,11月,全省村镇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村镇规划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由于面广量大、细统复杂,再加上区县与区县、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全市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规划编制整体上滞后。一是区域范围内缺乏系统、科学的城镇体系规划。

许多区县中心镇以下的乡镇建设重点模糊,其发展布局缺乏宏观调控手段,各乡镇的规划自成体系、各自为政、随意性较强,许多小城镇个性单

一、盲目照搬,以至于大部分小城镇功能结构、产业结构、平面布局和建筑设计单调雷同,难以形成自己的风格。二是除中心镇以外乡镇驻地总体规划大多是1992年以前编制完成,许多已超出规划年限而没有及时进行修编,对建设的实际指导作用不大;大部分没有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许多建设只能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导致绿地率、容积率等技术指标无法控制和落实;基本上没有排水、排污、供水等专业规划。三是规划基础资料薄弱,地形图等规划资料严重缺乏。四是相当一部分村庄没有编制规划;部分村庄有规划,但大多为1992年以前编制,而且大部分为无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现已不适应建设需要;有的近几年虽然编制了规划,但未经法律程序审批,没有法律依据,再加上由于技术、资金、时间等方面原因,村庄规划编制的深度不够,大部分只有“一书两图”,操作性不强,难以实施。五是规划编制经费困难。许多村镇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村镇财力非常有限,再加上村镇建设配套费在许多乡镇已取消,村镇规划的经费无保障,许多村镇无力投入资金编制规划。

乡镇规划管理较弱,违法建设工程屡见不鲜。一是乡镇一级大部分设有“建设土地环保所”等机构,但是一个机构承担规划、建设、土地、环保、交通等多个部门的职能,多数力量不足,基本上是兼职,而专业人员基本上没有,专业素质低。大部分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无着落,机构运转艰难,这对于量大面广任务艰巨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来说,非常不适应。二是乡镇没有规划建设的执法权,对于出现的违法工程,申请上级部门或法院执行的周期一般较长,对于建设周期较短的违法工程在管理上常常感到无能为力。三是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现象较为严重。许多乡镇驻

地工业园区、公建等建设项目,大多是在办理土地征用手续时受土地部门办理程序的制约,才到规划建设部门补办规划建设手续,而不需要新办理征用土地手续的建设项目,基本不办理规划建设手续。许多村庄规划实施和管理力度不大,不少村干部对村庄规划建设认识不够,不按规划的要求建设,随意性太大,再加上许多村干部更换频繁,规划实施缺乏连续性。村民建房,按规定应先有规划建设部门办理选址意见书和村民建房许可证,但大部分建设是在办理土地手续时补发该证,村庄建设管理无序。

规划建设档次较低。受规划滞后及资金、观念、产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村镇规划建设的档次普遍较低。许多乡镇市政基础设施如供水、排水、供暖、镇区道路、垃圾处理等建设严重滞后,村镇有新房无道路,有道路无排水等现象普遍。许多小城镇仍然走不出二、三层楼和沿路“走廊式”建设的格局,使小城镇难以形成较高档次的绿化、美化、亮化,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不高。

三、几点建议

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的龙头,是村镇建设管理的依据,事关建设的全局,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抓紧抓好,充分发挥规划对村镇建设的调控作用,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引领村镇的建设与发展。

继续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

1、进一步完善全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强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对全市村镇规划建设的指导作用,从全市市域的整体出发,统筹考虑城镇乡村规划的协调关系,打破行政区域界线,优化各区县城镇的总体布局和规模,进一步撤并规划过小、不具有集聚辐射功能的小城镇,重点建设中心镇,突出中心镇在农村地域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功能地位,统筹安排区域设施,避免重复建设,优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住宅向生活小区集中,引

导村镇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2、进一步加快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小城镇作为最基层的城市居民点,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纽带,是广大农村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小城镇规划应体现有别于城市的特点,用区域的观点,加强对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分析,准确地根据城镇性质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确定城镇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挖掘城镇自然的、历史的和地方的特点,通过精心的规划设计,形成具有时代感和有地方性特色的小城镇风貌,塑造鲜明的小城镇特色。

3、进一步加强小城镇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小城镇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提高小城镇品位。以往由于小城镇详细规划的覆盖率不高,对群众建房缺乏有效地控制指导,建房随意性较大,是造成小城镇面貌雷同,缺乏特色,建设品位不高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应强制性规定小城镇近期建设区域必须编制控

制性详细规划,划分控制地块并提出各种地块建设控制要求,对于近期有建设和旧城改造项目的区域,影响城镇景观的重点区域、工业小区、居住小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指导具体项目建设,没有编制详细规划的,不得安排和批准项目建设。要结合控规的编制成果,制定区别于城区的小城镇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落实各项规划管理技术指标,作为村镇规划管理的依据,指导小城镇建设。

4、加快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要分期分批地组织村庄编制新一轮规划,在编制中一定要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和测绘单位测绘现状地形图和编制规划,注重规划编制的深度和规划基础资料的收集。规划编制完成后,要经主管部门审查,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按程序审批。

5、切实加大对村镇规划编制经费的投入。可制定政策实行“以奖代补”的方法,鼓励和支持村镇的规划编制。建

议市里每年列支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镇规划编制,区县、乡镇每年也要相应地列支部分专项资金。建议在全市范围内继续收取村镇建设配套费,可采取市、区县、乡镇按一定比例分成的办法,分别列支部分专项资金用于村镇规划编制。力争用4-5年的时间,完成全市村镇规划的修编工作,为村镇的高标准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小城镇规划建设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小城镇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和产业依托、环境等息息相关,在发展上应摆脱框框,重视地方特色与地方资源的规划,发挥小城镇本身特有的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多功能多样式的发展模式。切实加强小城镇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小城镇规划建设。

1、应大力扶持区位重要、经济基础较好的重点镇建设。如区镇、区的镇、县的镇、县的镇等卫星乡镇,地处相对偏远,远离中心城区和各区县的区域中

心,现已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基础,对周边村庄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此类乡镇在规划建设上应充分放权,给予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其快速发展。

篇11:新村镇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农工委、市政府农工办关于加强“三农”重点问题调查研究的通知要求,我县农工委抽调专门干部就我县新民居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

一、建设情况

飞马新村(整体搬迁)新河县新河镇马圈村,属于县城城中村,共计102户,377人。随着县城建设和发展,马圈村成了县城主要街道——富强街的明显障碍。2007年开始谋划,2008年6月实现整体搬迁,新村取名飞马新村。

新村09年10月以来陆续交付使用,共建新民居159套,四层单元楼一栋,16户,总投资1925万元。本村村民全部分到了新房。每户建筑面积131平方米。新民居全部采用砖混结构,红色彩钢瓦屋顶,门框为塑钢材质,抗震效果更强。单户院内不设车库,集中建设。采用地热供暖、太阳能热水、天然气做饭,节能环保。全村统一供水、供电,通讯、宽带、有限电视网络齐全。

新村村内八条街道全部硬化,建设有群众活动小广场4个,造型凉亭4个,健身器材20套。街道全部安装了路灯。新村建有5个进出口,均安装了电动伸缩门和监控录象,晚上只留一个门方便群众进出,有专人巡逻。村内卫生有专人负责,每天打扫。房前屋后均种植小叶卫矛等树种,实现了硬化、绿化和亮化。村大队部建有红白事大厅,农村红白大事统一由村红白理事会料理。街道设有广播设施,傍晚播放轻音乐、舞曲等。

马圈村新民居建设,共节约土地40多亩。新村条件好、环境美、设施全,村民安居乐业,对全县的新民居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007年开工,2008年9月份入住,大贾 三街 台家庄(建设改造)

(新河县新河镇大贾村属于城中村,全村共420人,116户,按居住位置分成三个自然村,即:大贾村、小贾村、老虎张家庄。老虎张家庄现有人口48人,农户19户,占地52亩,是县城新华路西延必经之地。小贾村现有人口51人,农户18户,占地30亩,是县城富强路南北贯通必经之地。

根据县城市建设规划的需要,老虎张家庄的搬迁工程于2008年着手规划和建设,该工程以《燕赵新民居》第3、第56套设计方案为蓝本,结合本地风俗及本村农户的实际需要作了部分调整。截止目前,投资450万元,完成了4480平米的主体工程,内外装修及配套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新村址位于县城堂阳路北侧,迎宾街东侧,东西长162米,南北长141米,占地34.3亩,设计南北共5排,80套。现一期工程建设南北2排,32套。新建户型为二层带院平顶楼房,每户占地170平米,建筑面积140平米。

该村是2009年省级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全村总户数116户,2009年建设改造任务70户,其中新建32户,改造38户。目前已新建32户,主体已完工,内外装修及配套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10月1日前可入住。改造已完成20户,其他18户改造任务计划年内完成。朱李齐三村联建(联建示范点是新河镇朱、李、齐三村。该三村位于新河县城正南,毗邻县城。三村共有农户350户,1200人,村庄占地377亩。原村内道路、自来水、卫生室、村民活动中心、小学等基本齐全,农民居住“大院平房”,以种地和务工为主。

联建示范点基本做好了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建设地址已经确定,在原李家庄村西。规划社区占地80亩,总投资436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容纳350户,1200人。工程预计分三期进行,年内完成一期工程,一期规划建设4幢4+1层住宅楼,投资2725万元,完成建筑面积15000平米,140户。新村规划建设用地,按照省国土厅和省委农工部联合出台的《关于省级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意见》申请周转用地,周转用地正在报批。建筑

工程队已协调完成,建设资金由建筑商先期垫付,6月底前开工建设,11月底前完成主体建设任务。社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资金,计划由各涉农项目倾斜、整合解决。联村建设示范点的200万元建设资金正在筹措中

新民居建设工作,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时间紧、任务重。今年被列入省级示范村的朱、李、齐联村建设示范点,11月份要完成联建主体工程。我们距完成任务,还有5个月的时间,这期间还包括“三夏”大忙季节,还有雨季马上要来,真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完成建设任务确实存在一定困难。二是建设资金不足。我县属贫困县,财政比较困难,老百姓还不十分富裕,与周边许多县市相比,自身财力受到很大限制,建设资金不足成为影响此项工作的主要障碍。

二、建设经验

飞马新村是新河县的第一个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在建设过程中没有一点经验可供借鉴,职能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几年筹备建设,形成了新河模式,形成了一些经验。

经验一

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示范村制度

新民居建设是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要举措,领导干部必须重视。领导干部重视不重视,不是看有没有讲话,有没有批示,而是看有没有深入群众,深入新民居建设一线,只有深入一线与群众促膝交谈,以心交心,才能解群众之惑,知群众所盼,建立县级干部联系示范村制度实有必要,是成功有力推进新民居建设,切实把好事办好办实的关键举措、组织保障。今年,在我县朱李齐三村联建中,县委、县政府果断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田朝晖任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胡战海,县政府副县长卢振江同志任副组长,县委农工委等有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经验二

成立专门机构

县农村工作委员会、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是主管农村工作的机构。一般情况下,新民居建设办公室都挂靠在其下,负责农村新民居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没有专职人员;当前,农村工作事务繁多,一事一议、农村产业化等诸多工作已让县级农工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忙而又忙,加上县级农工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人手不多更为其管理带来困难。大力推进新民居建设,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本着专事专办、防止推诿扯皮的原则,成立专门新民居建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专司其职,县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协调新民居建设,办公地点设在农工委,办公室主任由杨金凤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县委农工委、县委宣传部、建设局、财政局、国土局、规划局主管负责同志担任,工作人员从上述单位抽调得力干将组成相对固定人员。同时办公室下设督导、宣传、规划、土地批办、综合资金五个工作组。

经验三

掌握原则

新民居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节约利用耕地。健康有序推进新民居建设必须掌握好这一总原则,具体来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意科学规划,防止短期行为,新民居规划既要与传统模式相区别、相对比,又要掌握节约耕地。2010年新河县新民居建设中,朱李齐三村联建是一示范点,三村原占地327亩,规划后新村建设用地80亩,节约用地297亩。二是注意结合实际,不搞一刀切。该联建的要联建,该搬迁的要搬迁,宜重建的必须重建,飞马新村是搬迁村,朱李齐村则是联建村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产物。日前、省委书记张云川在邢台市宁晋县调研时就指出:“建设新民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各地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明确了这一重要原则。

经验四

基础设施要配齐

新民居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抓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的基本特征,提高生活质量是新民居建设的第一要义,推进新民居建设就是要有利于生产,有利于生活。因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与新民居建设同步而上,切忌房子建好了,基础设施更不上,农村脏乱现象仍然不改。特别是通信、道路、排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必须配齐。

三、存在不足

客观分析并正确把握形势,是我们做好今后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必须清醒地认识当前的形势。成绩和经验来之不易,需倍加珍惜,同时又要看到实际工作中的不足,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不足有

一、政府企业群众关系协调不够

二是建设资金问题

资金问题是新民居建设的最重要的问题,资金不足是制约新民居发展的拦路虎,(解决“钱从哪里出”的问题。由县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新民居建设示范村的奖补和扶持,其中2009年度安排300万元,之后每年以不低于上年10%的幅度递增;对新民居建设中涉及的11项行政事业收费,制定了明确的减免及返还办法;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发挥市场配置优势,引导专业水平高、资金雄厚的企业参与建设;整合财政、国土等部门的政策和资金,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倾斜;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好农村信用社支持新民居建设的优惠政策;通过“政府出一点、集体贴一点、银行贷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方式,解决困难群众的资金来源。

一、土地置换,寸土值千金

马圈旧村位于县城西部的城乡结合部,“西洼南洼老坟洼”,是对该村的真实写照。村民住宅高出四周两米多,建设格局杂乱无章,村边荒草遍布,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群众出行极为不便,严重妨碍着群众生产生活,影响了县城窗口形象,制约着县城西部建设的跨越发展。针对马圈村具体情况,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借用土地蕴含的市场商业价值化解资金难题,以土地对等置换进行迁建的实施方案。尊重群众故土难离的乡情观念,发挥周边已开发建设周边路街沙荒林地多的优势,在群众普遍认可,距旧址300多米交通便利的黄金地段,预留了40余亩土地建设飞马新村,将新址和旧址的商业土地全部交由村集体自主开发,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全部用于筹集赔偿及建设资金。通过建设,新村共节约土地26亩。

二、市场开发,巧解融资难

飞马新村建筑面积4万平米,总投资需3000多万元,资金不足成为困扰建设开发项目顺利施工的最大障碍。为此,新河县委、政府极为关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有关县级领导任副指挥长,10余个有关部门及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新民居”建设指挥部,全力做好飞马新村建设工作。二是施工单位垫付。按照“完工结算,多元支付,共度难关,利益同享”的互信合作机制,由村双委班子和承建单位协商,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施工单位暂缓收新村前期建设费用,分解了建设资金难的巨大压力。三是商铺出售。通过出售和抵顶新村周边商铺,已偿还承建单位工程款2000万元。四是旧址开发综合利用。马圈村旧址开通后连通青银高速引线和308国道,两侧可兴建住宅小区和商贸城,集交通、宜居、商贸优势于一身,开发前景广阔。土地开发增值部分用于新村建设,迁建资金具有充足保障。

三、公开评估,福利分配一招鲜

房产是一个家庭的安身立世之本,农村尤为突出,处置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对此,该村聘请省市知名权威的评估公司,按照国家最新颁布的文件赔偿标准,对每户住宅进行客观公正,认真详实的评估,将评估结果逐户进行核对沟通,努力做到“先明后不争”。对群

众提出异议、历史遗留问题及其群众矛盾争端,分门别类,因户制宜,因人而异,通盘考虑,酌情进行了多种形式的额外照顾。

按照“家家住新房,代代有居所”的基本原则,以拆迁先后顺序、村民家庭成员实际状况、原有住房评估结果、新房成本造价、个人居住意愿为主要依据,进行统一分配。市场成本价格11万多元,面积130平方米的联排别墅给群众作价仅6万元,市场均价至少每平方米1200多元的单元楼给群众每平方米仅400多元。群众原有住房价格均低于新房价格,新旧房差价暂由村集体垫支,所需差额登记造册,日后从集体收入分红抵扣,使群众都能不掏一分钱而入住新居。

1、完善用地政策。农村新民居建设必须符合我县村镇空间布局规划,优先利用闲置地、未利用地。对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由县政府将基本农田调整和补划方案列入今年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范围。对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可以采取周转用地的办法,先占后补,严格占补平衡。在原村址实施滚动拆迁分期建设的示范村,实用周转用地不超过50亩,由市国土资源部门批准;整体迁建或多村联建的示范村,可按实际需求申请周转用地,超过50亩报省级主管部门审批。周转用地使用年限不超过4年。示范村新民居建设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旧村址复垦为耕地,按1:1.2归还周转用地后,其余部分可作为置换指标,因增减挂钩土地置换增加的土地级差收益,主要用于示范村新民居建设。坚持堵疏并举,凡农户新建住宅申请宅基地,必须符合村庄规划和新民居设计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农户一律不批准宅基地。

2、实施财政奖补。农村新民居建设以村集体和村民自主投资为主,政府给予专项补贴。我县今年安排200万元农村新民居建设专项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新民居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三级共建”的原则,申请省、市的专项资金和县设立的专项资金合并使用。示范村兴办的符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的公益事业项目,优先纳入奖补范围,中央和省级财政按村民筹资总额的1:2给予奖补。

3、整合涉农资金。农村危旧房改造、沼气、饮水安全、乡村道路、村庄绿化、电网改造、乡村清洁工程、农村超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校舍建设、卫生室、农村书屋、村邮站、有线电视、宽带网络、体育设施等涉农项目和资金安排,要与新民居建设工作有效衔接,切实做到新民居建设规划到哪里,部门支持就跟进到哪里,集中向示范村匹配项目、投放资金。

上一篇:写好求职信需要注意的问题下一篇:有趣简单的小学四年级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