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新村建设汇报

2024-05-30

移民新村建设汇报(精选6篇)

篇1:移民新村建设汇报

水桥移民新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项目编制单位,对专家组就我社区中村九组移民新村建设的可行性科研报告进行评审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水桥中村移民新村建设工程属于政府投资项目,中村被列为全县移民新村示范点。移民新村建设项目分为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和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两个部分,下面就我社区的两个科研报告向各位专家作汇报。

村容村貌整治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工程实施,改变目前中村村庄道路狭窄,路旁时常堆满粪堆,人畜同居的现状,使村庄道路宽敞、干净、有序,村民身体健康、家庭卫生得到保障,进而达到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移民新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善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的目标。本科研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道路硬化:1500米长、3米宽、20cm厚,用C20砼浇筑;人畜分离:30户;同时,安装太阳能灯10盏,有条件的进行路旁绿化、建垃圾池。该建设工程计划投入资金98万元,其中:移民专项资金扶持97万元,群众自筹1万元。配套沼气30口,此项经费由其他部门配套落实。

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工程实施,改变目前该村文化资源匮乏的现状,使村民茶余饭后有活动场所,引导村民多开展积极向上、内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进而达到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移民新村信息传播和精神文化交流,改善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村知识文化传播途径单一,加快和谐农村建设的目标。本科研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村容亮化,外墙粉刷挂白18000平方米。该建设工程计划投入资金101万元,其中:移民专项资金扶持98万元,群众自筹3万元。

这两个科研报告主要依据易门县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易门县龙泉街道水桥社区居民点规划》、《易门县2011-2015年岔河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发展规划报告》、《易门县2011-2015年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长期规划和相关专项项目规划》、《玉溪市移

1民局关于做好玉溪市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规划修编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玉移办[2008]31号、玉溪市移民局《关于玉溪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和库区基金管理细则的通知》玉移发[2011]12号。遵循坚持以改善环境卫生和移民居住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坚持对村内道路不规范、过载的土路进行水泥路硬化改造,提高村庄道路的完好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对村内文化活动场所进行修缮、建设,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移民新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坚持方便群众、利于群众,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参与业余文化活动,逐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坚持节减建设成本,降低运行费用;坚持项目建设与示范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来编制。

这两个科研报告分为总论、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区域现状和环境问题、总体方案设计、建设方案及标准、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和节能措施、施工安全卫生、建设安排及招投标、保障措施、项目验收、技术经济分析、项目效益分析、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风险和可达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15个部分,在编制过程中几经磨砺,反复锤炼,思路日渐清晰,认识不断升华,详细叙述了该项目工程的各方面情况、落实措施及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较为全面。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明确了我社区中村村容村貌整治项目建设和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将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让水桥中村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干净起来、整齐起来、漂亮起来、文明起来。同时,也将逐步解决水桥中村面临着的文化基础设施匮乏、文化基础薄弱、移民素质普遍不高等的短板带来的问题。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水桥社区将秉承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依托该项目的实施,加大对村民改善村容村貌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力度,让村民能够自觉行动,使水桥社区旧貌换新颜;积极引导村民开展多样化、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使村民业余文化生活逐步丰富,实现水桥社区文化的繁荣。

该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得到了县移民办、龙泉街道办相关部门和水桥社区居委会的关心和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汇报完毕!请各位专家各位领导给予评审!

篇2:移民新村建设汇报

移民新村位于镇西南2.5公里处,全村8个村民小组,331户,1437人,于2010年9月1日整体迁入。搬迁入住后,镇党委、政府面对搬迁后的诸多问题,审时度势,找准症结,主动作为,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准配齐村两委班子入手,通过采取整治村容村貌,改变生活环境,化解社会矛盾,稳定一方民心,同时落实扶持政策,找准发展方向等措施,确保了移民新村的稳定发展。通过不懈努力,先后获得下列荣誉:2013省级创新管理工作三等奖,奖金20万元;2013年市级强村富民二等奖,奖金60万元;被市委宣传部授予市级文明新村;连续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移民工作先进村委、平安建设先进村;村支部书记被县委授予2013双百优干部。主要做法是:

一、排民忧解民难 稳定为先。移民要发展要致富,稳定是先决条件。按照一个目标、五个强化的要求,切实抓好信访稳定工作。一个目标就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重大事不出县。凡是**村发生的信访案件,一律由主抓移民工作的副书记会同村、组干部共同协商解决。五个强化就是强化领导接访、强化事要解决、强化信访工作日制度、强化信访秩序规范、强化责任追究。具体工作中,一是对于村民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限期解决。如针对移民村存在的治安、交通隐患等问题,镇党委、政府先后筹集了10余万元,在村四周修建了围墙,安装了视频平台,主干道上设立了限速带,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二是对矛盾纠纷进行了全面掌控,按照不发生赴省、市、县上访的零目标的要求,对不稳定对象实行镇、村干部一包到底的包案责任制,彻底解决遗留问题。例:后续移民刘清彩一家急要宅基地,陈廷江带领村干部连续5个晚上到二组开群众会,入户做工作,调整自留地,七天内解决了问题。三是对可能诱发到赴市、进省的集访、可能导致非正常上访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化解,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对少数移民的不合理诉求坚决不答应,积极做好政策解释。对于态度恶劣、为求一己私利、造谣生事影响极坏的从严打击。如移民阻挠分地入户、欺压群众、拐卖人口,在充分取证后对其依法进行了严惩。通过镇、村干部深入细致地工作,今年以来新村没有发生大的不稳定事件,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

二、抓经济谋发展 创新思路。镇村两级领导干部,带领群众想办法、找路子,千方百计谋发展。一是致力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充分利用移民政策优势,积极争取资金26万元,在生产用地内打配机井8眼,新建护井房8座,配备机组、水泵等全套设备8套,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为农业丰产、农户增收提供了保障;二是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先后5次邀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专家到移民村授课,并发放技术指导手册1000余份,累计培训群众800余人次,达到每户移民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的目的,增强了群众的自富能力;三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先后争取扶持资金800余万元,建起占地67亩的移民创业园一个,设有2个养牛场,年出栏育肥牛1000头,羊1200只,猪1200头,年效益达300余万元。已争取资金30万元,计划兴建大棚14个,鼓励移民群众种植大棚蔬菜,并免费提供技术服务;经多方引导、培训,村内有120余户、250人从事手工地毯编织,70余户、200余人从事电子产品加工,年收入600余万元;四是引导群众外出务工。利用县产业集聚区的招工政策,引导100余人到园区企业上班,同时动员周边的板厂、砖厂、养殖场、建筑队等个体经营者大量招收移民,安置移民劳动力200余人;五是助推群众发展第三产业。先后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养牛合作社养鱼合作社,全村现有农资门市部2家,家具家电城1家,饭店3家,建筑队2支,超市2家,美容美发店2家,机械维修门市部2家,水暖安装维修门市部3家。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移民群众的收入,助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搬迁三年来,通过落实上级扶持政策,多策并举引导移民发家致富,移民群众人均纯收入已达8012元,远超当地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较好的融入到了当地社会。

三、整村容改村貌 创优环境。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融入、村级主体、群众参与的文明创建要求,强力推进文明村创建工作,切实做到一清、两治、三加强。一清就是清理路边垃圾、清理村边各种杂物。坚持每周由移民办、新村两委班子参与,共同对乱堆、乱倒、乱占的杂物和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检查。两治,一是要求各农户要对生活垃圾进行清扫收集,一定要垃圾入池,村委在村外围建了六个垃圾池,定期清运。二是集中整治,由村干部带队,对每户房前屋后乱放柴草、杂物垃圾的进行清理,并通过平安喇叭进行批评、表扬。严厉打击损坏公共财物,乱搭乱建、损坏树木等行为,如每户门前绿化带及树木,户主是责任人,如有损坏,定期补栽,并交押金200元,一年后树木成活,押金退还农户。对树木管护好的,年底每区评出10户,每户奖励100元。三加强,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让群众自觉接受管理,自觉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确保村容村貌整洁。二是加强队伍建设。镇政府为该村购买垃圾收集箱16个,选定垃圾填埋场1个,村里组建了4名专职环卫管理人员,定期按时清理垃圾,把垃圾运到指定地点进行填埋,并对广场、绿地等进行日常保洁。三是加强管护责任。通过三包一评,即村干部包片、组长包段、各家各户包房前屋后,每月组织村民代表评选卫生示范户,促进新村卫生管理工作的常态化。这种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得到了省移民办领导的认可,创新管理工作也受到了省市的表彰。

篇3:移民新村建设汇报

上午,省委常委、副省长凌成兴和副省长姚木根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左、右岸围堰施工现场,峡江县蒋沙移民新村和吉水县八都镇住岐移民新村建设工地,详细了解施工进展情况。在蒋沙移民村,凌成兴亲切地与当地移民交谈。移民户毛本山的新家总建筑面积达到350多平方米,依靠当地政府的补贴,盖新房基本没花钱。凌成兴听后十分欣慰,指出,要急移民之所急,想移民之所想,主动帮扶,尽职尽责。同时,要加快移民新村建设进度,统一规划、设计,确保按时完成移民任务。

下午,会议由副省长姚木根主持.省政府副秘书长朱希宣读了《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新村建设对口支援实施方案》,吉安市委书记王萍汇报了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工作进展情况和下步打算,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能源局、省电力公司等省直对口支援单位作了表态发言。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省扶贫和移民办等49个省直单位和省属企业对口支援单位领导和吉安市委书记王萍、市政府副市长郭庆亮等出席,吉水、峡江、吉安县党委政府领导和吉安市直及相关县直单位人员参加会议。

凌成兴指出,峡江水利枢纽是重大的水利工程,是重大的农业基础工程,是重大的生态工程,是重大的经济项目建设工程,是中央领导密切关怀的重大工程,是全省人民盼望已久的重大项目,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工程、战略工程、先导工程。建设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对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高省会城市防洪标准、保障粮食安全、增强通航发电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把对口支援工作做好,解决移民群众实际困难,发挥工程的设计效益,就是为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好省委书记苏荣,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鹿心社指示精神和《对口支援实施方案》有关工作要求,进一步落实对口支援对象,落实面上帮扶和点上帮扶的对口支援方式,积极落实创建示范村镇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新建移民安置点,努力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镇。

凌成兴还就全力抓好移民新村建设对口支援的关键环节提出五项要求和三项工作。一要顾全大局。广大移民舍小家、顾大家,为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全省重点工程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要关心、理解、扶持他们,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省直有关部门完全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帮助库区移民,确保他们“移得出、留得住、富起来、不反复”。二要加强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做到主要领导亲自关心、分管领导具体落实、蹲点干部坐镇指挥,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三要强化协调。针对峡江库区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对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口支援工作的指导,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四要建立机制。积极落实对口支援的项目资金,强化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资金真正用在改善移民生产生活的刀刃上。五要改善环境。要发挥自身优势.强化服务意识、增强移民信心,在配套基础设施上下工夫、在改善居住环境下工夫、在提高发展水平上下工夫。三项工作就是要早日搭建工作班子,研究帮扶工作内容,加强工作考评,同舟共济、扎实工作,出色完成对口支援各项任务,为移民安置、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和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作出新的贡献。

姚木根副省长要求,各级要充分认识移民新村建设对口支援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移民新村建设对口支援实施方案,以拼搏的精神、坚定的态度、有力的举措,全力以赴开展援建工作,确保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工作顺利完成。一是对口支援是省直部门和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当地党委政府是移民安置的责任主体;三是和谐稳定是移民搬迁安置的重要举措;四是开展援建竞赛是加快援建步伐,落实援建任务的有效途径。

篇4:简析和谐移民新村建设的理论资源

关键词:移民新村;和谐社会;理论资源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2—0040—02

建设和谐移民新村,解决移民问题,实现移民的和谐发展,是改善民生、实现全社会和谐发展的应有之义。构建和谐移民新村离不开一定的理論指导,能够对和谐移民新村建设具有积极作用的理论资源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中外思想家的社会和谐思想

(一)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社会和谐思想

追求和谐是中国先人重要的社会、政治理念。“和”被奉为自然界的基本法则,并被广泛应用到家庭、国家、天下等方面。“和”的理想追求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实现“天人合一”,体现在人际关系上就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体现在社会领域就是“大同社会”理想。总的来看,中国先人社会和谐理想具有三个特点,并对和谐移民新村的建设具有启示价值。

1.和谐移民新村具有以安定有序为核心的美学特征。在中国先人眼中,和谐是一种美,它是以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团结友爱作为重要特征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向人们展现了一处人们和谐相处、安定有序的美妙世界。我们应该将构建和谐移民新村的历史进程看成是一个追求和谐美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移民构建和谐新村的自觉性、主动性。

2.和谐移民新村的建设体现了中庸之道的文化特征。虽然中庸之道的思维方法容易抑制个人创造性,但“中庸”的思维方法对人们解决矛盾具有重要作用。一个社会能否实现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方式和文化观念。和谐移民新村的建设也离不开一定的文化观念的指引。因此,要塑造能够有利于构建和谐移民新村的文化力量。

3.和谐移民新村的建设必须以移民个体的身心和谐为基点。和谐不是一种外在的装饰品,而是一种个体的内在需求。人不仅在与他人、社会、自然界发生关系的过程中需要获得“和谐”这种必需品,而且人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其自身必须具有对和谐“产品”的自给自足的功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都反映了个体人格的塑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和谐移民新村的建设也必须以移民个体完美人格的塑造和移民个体能力的自由发挥为基础。

(二)西方政治思想家的社会和谐理想

在西方,“和谐说”作为一种理论学说最早出现在古希腊。从苏格拉底开始,和谐被引入政治和社会领域。柏拉图提出了“公正即和谐”的命题,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政权必须由中等阶层来掌握,才能很好地协调利益矛盾,实现社会和谐。19世纪初英、法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思想应运而生。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流派纷呈的现代西方哲学中也大都蕴涵有对社会和谐的理想追求。如马尔库塞理想的目标是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宁静生存的真正和谐”。虽然西方思想家的和谐社会思想有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但对和谐移民新村的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1.和谐移民新村是人们对美好生活不断探索的曲折的历史进程。西方思想家的和谐社会理想追求长达二千多年,仍没有达到理想境界。这启示我们,构建和谐移民新村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超出现有的条件,正如马克思讲的,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构建和谐移民新村必须从实际出发,把和谐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注重对现实矛盾和问题的克服与解决。

2.和谐移民新村的建设必须以移民个体能动性的发挥为动力源泉。总的来看,西方思想家普遍重视社会个体能动性的自由发挥,并视其为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构建和谐移民新村的历史进程是和谐新村的实现与个人自我实现、自由发展过程的统一,必须将移民视为建设主体,注重发挥移民在和谐新村建设中的作用。

3.和谐移民新村的建设必须以社会系统机制的发展和完善为客观条件。西方思想家大都将和谐社会的建构视为一个社会诸多机制完善的系统工程,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实证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等。也就是说,只有一个社会各领域都有了发展,各主体因素之间的关系都协调了,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移民新村必须以系统的观点来指导实践。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是在批判继承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杰出思想的基础上,以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指导而形成的科学和谐社会观。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未来的和谐社会应该表现为人、自然和社会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共同协调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对和谐移民新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移民新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移民与迁入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具有相互依存性,“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1]。他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看作是未来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自然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而人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我们现在提出要构建和谐移民新村,其中移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是和谐移民新村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张解决人与自然对立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尊重自然规律。正像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我们对自然的全部支配力量就是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2]因此,构建和谐移民新村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好自然环境。

(二)人与社会的和谐——和谐移民新村建设必须将移民个体的发展与和谐新村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马克思认为,“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3]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理想状态的和谐社会中,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关系的和谐成为相辅相成的互动过程,一方面,社会关系的和谐将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只有全面发展的个人,才能成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因此,移民新村建设必须尊重移民个体的发展,把移民个体发展和和谐新村的发展统一起来。

(三)人与人的和谐——进行和谐移民新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移民与移民、移民与迁入地居民、移民与干部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并不是单个的孤立的存在,而是一个社会性动物,社会也无非是人们彼此发生联系和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又认为,“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4] 因此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总要与他人打交道,要面对并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在移民新村中,只有移民之间、移民与迁入地居民之间、移民与干部之间的利益得到统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真正和谐。

三、中国共产党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执政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们建设和谐移民新村的科学指南。

(一)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和谐移民新村建设建设的本质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理解和关心移民,把移民利益放在首位,以移民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移民新村全部工作的出發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推进移民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移民的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移民群众的利益,促进移民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建设和谐移民新村的本质要求。离开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谐移民新村建设就失去了根本意义和力量源泉[5]。

(二)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和谐移民新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既把发展作为永无止境的目标追求,同时又把和谐作为发展的应有之义,坚持了发展与和谐的有机统一。建设和谐移民新村,从一开始就要努力做到在发展中促进和谐,在和谐中加快发展。移民新村建设是在移民新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离开发展去片面追求和谐,不仅会使和谐本身失去应有的价值,而且还会使整个新村停滞不前;另外,移民新村的建设又是在新村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只顾发展而无视移民对和谐的要求,就是发展起来了,也不会受到移民的欢迎。因此,构建和谐移民新村必须把发展与和谐统一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三)科学发展观展示了和谐移民新村建设的科学思想方法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方法集中而生动的展示。坚持以人为本,展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运用群众观点和路线想问题、做工作;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展示了运用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做好统筹兼顾的工作,坚持用创新的思路去开拓和谐移民新村建设的新格局。

总之,构建和谐移民新村,需要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作理论根基,需要中外思想家的社会和谐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在这种条件下建成的移民新村才能发展,才能和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81.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于光远,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0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515.

篇5:赤壁市柳山湖镇移民新村建设调查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党建处

2009年第7期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在三国古战场赤壁,有一个移民集中安置建制镇,名叫柳山湖。柳山湖镇面积32平方公里,移民2522户,总人口11281人。这个曾经水灾肆虐、虰螺遍野、民不聊生的低洼地,被人们称为“水窝子、虫窝子、穷窝子、气(怨气)窝子”。

2006年特别是去年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柳山湖移民问题得到了中央领导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在百忙之中视察了柳山湖移民新村建设,要求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把移民新村建设得更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到柳山湖调研,亲自主持召开柳山湖移民问题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移民生产生活问题的办法,提出“把柳山湖镇建设成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亮点”。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柳山湖移民建设家乡的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乘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东风,使柳山湖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旧貌换了新颜

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国家为修建三峡大坝做试验,在赤壁市境内筑坝拦截陆水河。深明大义的陆水河中游居民2000多户9000余人从青山绿水、林茂粮丰的陆水库区举家迁往陆水河下游的柳山湖围堤建镇,为三峡试验坝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虽然40多年过去了,但由于种种原因,柳山湖移民的情况仍令人揪心:一是自然灾害频发。由于地势低凹,加之水利工程不配套和年久失修,柳山湖镇常常遭受“十年九灾”的连续打击。特别是1996年特大洪涝灾害,导致境内汪洋一片,万亩农田被淹,农民颗粒无收,靠政府开仓赈灾才得以渡过难关。血吸虫是柳山湖镇的另一大灾害。至2006年,因血吸虫病致死人数达260余人,血吸虫病人达3145人。二是移民生活困苦。由于连年受灾,大多数农民比较贫困。2007年全镇农村人平纯收入3202元,比赤壁市农村人平纯收入少1452元。60%的群众仍住在移民初期建造的低矮、潮湿、工棚式的半截土砖房中,三代同居、人畜混居现象比较普遍,加之排水不畅,导致污水横流、蚊蝇孳生。群众缺医少药,小病拖、大病扛。通村公路没有硬化,村民出入不便,常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三是干群关系紧张。由于迁移前后两地生产生活条件的巨大反差,移民群众心理失衡,纷纷要求归还原住地山林。1981、1983年,移民上山哄抢砍伐树木,围攻工作组。2006年国庆前夕,29位移民拉着“还我山林”的横幅上访;在赤壁市召开党代会期间,部分移民聚集到市委再次上访。那时的柳山湖是一个令上级领导焦虑、被移民群众埋怨、让镇村干部委屈无奈的地方。

历史性的转折出现在2006年10月。省委、省政府决心彻底解决柳山湖移民问题,明确了扶持柳山湖发展、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的7项措施,从此拉开了移民新村建设的序幕。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柳山湖建设日新月异,旧貌换了新颜:

1、生产条件改善了。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道路硬化了。通过国家资金扶持和村民投劳相结合,柳山湖镇对通村公路及群众生活便路进行了硬化。目前已累计硬化主干路22公里、生活便路30公里,群众走上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二是水渠畅通了。国家安排了水利资金和血防工程资金共4500万元用3年时间对柳山湖五大干渠进行修复。赤壁市也自筹资金,对该镇农田沟渠进行了清淤。三是土地平整了。从2006年开始,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对柳山湖土地进行整理,一期平整8000亩,二期平整15000亩。如今的土地是“田成块、坎笔直、沟硬化、树成行”,具备了现代农业的生产条件。四是虰螺治理了。赤壁市投资4000多万元实施血防“整县推进、综合治理”项目,柳山湖有效地控制了血吸虫病流行。到目前为止,虰螺面积下降了87%,剩下的3600亩全部分布在垸外河滩。2008年查出血吸虫病人167人,与历史最高年份相比下降了94.69%。全镇6个村全部为血吸虫疫区三类以下村,通过了省血防领导小组考核验收。五是耕作机械化了。近年来,赤壁市安排柳山湖镇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和血防“以机代牛”项目补贴资金180万元,移民购机近300台套,组建了柳山湖镇水稻全程机械化服务队。全镇建成了水稻机械化作业示范基地3000亩,机械化率达到70%。

2、生活条件变好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住房宽敞了。腊里山村民程银河,4岁时随父亲迁至柳山湖,一家7口挤在20多平米的平房里,家里穷得叮当响。2008年,政府发给他建房补贴2.34万元,包保单位支援1.3万元,全家在春节前住进了新房。他说:“没有党和政府帮助,根本没有能力盖新房!这么好的政策,再也不能找政府的麻烦了,要对得起国家!”60岁的徐昌友,原来一家5口人挤在三间低矮潮湿的土屋里,冬透风夏漏雨。政府补贴他2万多元改建了新居,如今三层小楼已经竖起,面积达200多平方米。他说:“盖新屋需要大几万,要不是政府补贴,还要晚几年才能住新屋。”据统计,目前全镇已有1800多户改建新房。其中,1350户危房全部改造,1330户已经竣工,1150户搬进了新居。二是生活设施完善了。在进行危房改造的同时,还配套开展了“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工作,“一建三改”户达1235户。同时配套建设排污沟10000多米,安装垃圾池300个,修建大型公厕5个,改变了过去污水横流、苍蝇滋生的状况,移民有了干净、整洁、便利的生活环境。三是饮水卫生了。6个村的水源工程和泵站工程已完工,更新管网4万多米,水泵增加了17万千瓦,安装了自动净水设施,全镇6个村全部用上了日产1200吨洁净自来水生产线提供的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团山村村民王爱平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原来吃水要到附近的松柏湖挑,现在通了自来水,新居的两层都建了水冲厕所,装了浴霸和淋浴,“想用水拧下龙头就行,什么时候都能洗澡”。四是看病方便了。全镇6个村全部兴建了标准卫生室,镇卫生院还配备了B超等先进设备,全镇农村群众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晚血病人全部免费治疗,治疗费每年人均5000元。镇政府还积极筹措资金为慢血病人免费发放护肝药品,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已得到缓解。

3、经济结构优化了。柳山湖镇把湖区资源开发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整合农业资源,发展规模农业,初现农业板块经济雏形。他们适时调整了种植养殖业结构:重点发展以温棚蔬菜基地为龙头的5000亩蔬菜产业带,建设马铃薯订单基地1000亩,推广西瓜——晚稻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新开挖精养鱼池800亩和改造老化鱼池500亩。目前已经建成四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8000亩优质棉花基地、20000亩优质稻基地、4000亩速生林基地、15000个无公害网箱养鳝基地。他们按照“发展大民营、富裕大家庭”的思路,鼓励民营大户实行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三业并举,有力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引进正大集团和汉口精武集团带动养殖业发展,帮扶宝塔山村、腊里山村、团山村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养猪养鸭,兴建5万只养殖规模的鸭厂。团山村的梅同兵是第一代移民,前年开始养小龙虾,去年又承包了几十亩水田,养了几十亩螃蟹,收入近五万元。在柳山湖像这样的农户越来越多。现在,柳山湖镇已经形成了优质蔬菜、优质水产及优质稻三大板块,柳山大米、棉花远近闻名,网箱养殖的无公害鳝鱼已进入上海市场,远销日本。

4、社会事业发展了。文教卫各项事业都得到长足发展,文体中心、邮电支局、广播站、柳山湖镇中小学、血防站、福利院、卫生院等硬件设施健全;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开通,使村民足不出户也能享受现代生活。全镇6个村相继兴建了村级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市文体局每年四次送戏下乡,乡镇文体中心组织开展自编自演的文艺活动,每村每月放一场电影,每年的农闲时节以及“五一”、“七一”、“十一”前后邀请本市文艺剧团和湖南、天门等民间花鼓戏团到六村巡演,购置了篮球架、兵乓球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改变了群众围绕酒桌、麻将桌、电视机转的生活方式。投资180万元的腊里山村民休闲广场——望凤园,以前是一个蚊蝇滋生的烂泥塘,如今绿化植树800余棵、草皮绿化6000平米、安装了50盏路灯及喷灌设施、运动器材,使村民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休闲娱乐。

5、干群关系融洽了。现在的柳山湖,干部情绪理顺了,群众怨气化解了,干群对立消除了,群众安居乐业,再也不上访了,党员干部的工作也得到人们的认可和称赞,淳朴的柳山湖人民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2008年12月,省委书记罗清泉和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潘立刚同志到柳山湖调研,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省委领导一行快进宝塔村时,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两个人举着牌子站在路边,随行人员心里咯噔一下,“难道又来了上访户堵车子?”走到近前才看清牌子的内容:“柳山湖人民感谢党”。原来是谢新国、田善清等老上访户自发地站在村口,迎接省委领导。由于刚刚得知省委领导要来的消息,匆忙中找来两张硬包装纸书写标语,刚写的字还在往下滴墨水。宝塔山村的谭金火,曾经作为全镇移民上访代表,去省信访局38次,去北京1次,每次带上3—5人,前后花了上访户集资的五六万元。如今,他承包了20亩田,每年收益1万元,购买了一台农用车跑运输,一年能挣1万元,3个儿子在外打工也有不少收入。他说:“人心要满钵(知足、感恩之意)。过去种20亩地要交1000元钱,如今不但不交钱了,政府还补贴2000多元钱;过去我们这里是‘水窝子、虫窝子、穷窝子、气窝子’,如今水治理好了,血吸虫也治理好了,政府又帮我们盖了新房,再不会去上访了。现在什么也不想,就想发展生产!”柳山村的魏天泽过去是远近闻名的老上访户。今年春节,他盖起来新房,几次邀请市里镇里的干部到家里吃饭。他说:“以前老上访,给领导添了不少麻烦,这两年柳山变化大,领导吃了亏,请他们吃饭,表个敬意!”今年春节,他自拟对联,请人代笔写到:“党政惠民恩情深重,国策富民旧貌换新——感谢党恩!”在柳山湖,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

二、旧貌缘何换新颜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柳山湖旧貌换新颜,是外因和内因相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我们认为:

1、旧貌换新颜是中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去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在百忙之中来到柳山湖视察,访贫问苦,座谈移民新村建设。他说,移民们为三峡工程作出了贡献,生产生活遇到了一些困难,中央和省市各级正在帮助解决,希望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搞好规划,把移民新村建设得更好。晚上,贺书记还召集随行的水利部、国务院三峡办和湖北省领导开会,研究解决柳山湖移民生产生活等问题。省委、省政府领导一直很关心柳山湖移民问题。2006年10月,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柳山湖移民问题,明确了扶持柳山湖发展、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的7项措施,形成了会议纪要。2007年,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再次作出批示:柳山湖移民生产生活仍存在诸多问题,除继续认真落实省政府92号专题会议纪要精神外,省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还要加大扶持力度。2008年1月8日,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率领省直17个部门负责人到柳山湖调研,并召开柳山湖移民问题第二次专题会议,提出把移民的住房、交通、供电、供水、医疗、上学等问题一揽子解决,实现危房改造、“一建三改”、安全饮水三个一步到位。领导的关怀不仅为解决移民问题创造了外部条件,而且增强了广大移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信心和决心。

2、旧貌换新颜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结果。赤壁市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贺国强同志亲自审阅赤壁市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关材料,先后六次作出批示,两次发表重要讲话。为落实贺国强同志批示精神,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先后七次来到赤壁市调研指导,协调解决影响、制约赤壁市和柳山湖科学发展的问题。在中央和省委驻赤壁市学习实践活动联络指导组的帮助下,赤壁市不仅理清了全市科学发展的思路,而且制定了解决柳山湖移民问题、加快移民新村建设的具体措施。一些市直部门把为移民办实事作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积极开展“三请四进五送”、“千人帮扶”等活动,促进了移民新村建设。柳山湖镇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贯彻“五个始终”,即始终将学习实践活动与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相结合,始终将学习实践活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始终将学习实践活动与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始终将学习实践活动与提高农民素质和促进乡风文明相结合,始终将学习实践活动与维护柳山湖和谐稳定相结合;突出“四个重点”,即改善以危房改造为重点的村容村貌,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以“一建三改”为重点的生活设施,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破解“三个难题”,即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大大加快了移民新村建设的步伐。

3、旧貌换新颜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移民扶持政策的结果。为了帮助移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国家先后设立了库区维护基金、库区建设基金和库区后期扶持基金,努力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2006年5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扶持的力度。水利部、国务院三峡办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分别支持柳山湖五大干渠修复资金3000万元、移民帮扶资金3175万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分别召开柳山湖移民问题协调会,督促国家移民扶持政策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指示精神的落实。省水利厅、农业厅、移民局等部门分别到柳山湖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扶持措施。省直15个部门对口支持项目建设资金数千万元。赤壁市按照“统一规划、项目捆绑、资金整合、分别投入、成果共享”思路,将这些资金和本市财政资金1000多万元整合在一起,分别投入到20多项工程建设中,推动了柳山湖住房、行路、生产排灌、安全饮水、村庄整治等问题的解决,成效十分显著。

4、旧貌换新颜是实行科学决策的结果。2006年底,赤壁市就着手对柳山湖移民问题进行调研和思考,深感移民生活困苦、生产条件恶劣,50%以上的群众既无力改变现状,也无心建设家园。那么,从何处入手才能尽快改变柳山湖面貌呢?经过对近千户移民的走访,赤壁市领导发现:最让移民牵肠挂肚的是房子。房子是农民除了土地之外的另一个命根子,许多人辛劳一辈子就为了给儿孙建一栋房子。然而,60%的移民劳动了一天回到家中面对的还是住了40年的半截土砖房,千疮百孔,连最基本的遮风避雨都难,人心如危房般飘摇,谈何发展生产。但是,当时的移民扶持政策是把发展生产放到第一位。在柳山湖移民问题上,面临着是先解决移民住房问题还是先帮助移民发展生产的抉择,怎么办?2007年8月,赤壁市领导向省政府提出,以移民危房改造为突破口,全面解决柳山湖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省政府同意赤壁市的意见,决定对移民危房改造实行专项补助,首先解决移民无房住、住危房的状况,并要求省直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能和相关优惠政策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上给予支持。这一决策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激发了广大移民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在柳山湖移民危房改造上,赤壁市强调从实际出发,实行“一村一策”:以村为单元,每个村都要制定适合自己的整体规划和施工设计;房型以片区为单位,每个片区统一样式、涂料。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突出“一村一区”:以一村一区、一区一景的亮点建设为重点,统筹道路交通、塘堰改造、排污处理、绿化美化及商业、娱乐场所建设;通过基础设施和小区建设带动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实现村容村貌的根本性改观。同时,把移民危房改造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编制了《柳山湖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发展的眼光规划了柳山湖的未来,将柳山湖定位为“现代农业、滨湖风光、清洁家园的新农村”,产业布局以发展优质稻、优质棉、蔬菜基地等特种农业为主,彰显柳山湖特色。这些正确而又富有远见的决策大大加快了柳山湖移民新村的建设步伐。

5、旧貌换新颜是赤壁市和柳山湖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赤壁市和柳山湖镇把上级领导的关怀和部门的支持看成是解决移民问题的重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充分发动群众,积极组织实施,大力推动移民新村建设。市里明确了柳山湖移民新村建设第一责任人,成立了柳山湖危房改造工程指挥部和5个工作专班,聘请了6位群众代表当工程监督员,全程参与工程监督管理。建立了市、镇、村三级责任落实机制,实行奖惩挂钩:对各村每月拨付400元危改工作经费,具体数额与工作进度挂钩;镇里将驻村干部、村支书工资与危改成绩挂钩,按月奖惩兑现。对工程建设实行月初有计划、月中有检查、月底有通报,确保工程有条不紊地推进。确定14个市直部门对口支持柳山湖基础设施建设,安排水利局、交通局等6个部门分别对全镇6个村实行包保帮扶,对120户特困户实行部门结对帮扶,包保危房改造和脱贫致富。在柳山湖镇移民新村建设中,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突出村民主体,努力维护群众的知情权、自主权、监督权,充分调动移民的积极性、创造性,真正做到民智民集、民事民理、民财民用、民建民管。为推动危房改造,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宣传政策、征求意见,与群众交心、谈心,坚持政策公开、资金公开、方案公开,阳光操作。据统计,干部入户率100%,政策知晓率95%,村民签字率95%,方案认可率90%,危房改造工作获得了移民的广泛支持。镇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村民代表、村民理事会作用,对新农村建设事项,无论大小,一律采取“村支部提方案、村委会拟方案、村民代表定方案、村民理事会全程参与决策”的机制进行确定。充分发挥“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知识分子、老退伍军人、德高望重的家族老人)的作用,请他们帮助宣传移民扶持政策,及时反映民意,释疑解惑,化解矛盾,促进移民新村建设稳步推进。

三、旧貌换新颜的启示

柳山湖移民新村建设的实践证明:只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什么困难都可以解决,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它对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多方面的,主要有:

1、解决移民问题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明确指示,尽快改善柳山湖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把柳山湖镇建设成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亮点”。“要站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的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整合利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和各项惠农政策,加大投入,积极推动库区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移民增收,实现移民安稳致富”。赤壁市委认真贯彻落实省领导的指示精神,把解决移民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协同推进。一方面,利用好移民扶持资金,积极推进柳山湖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实施好新农村建设项目,大力改善柳山湖基础设施,从根本上解决移民生产生活问题,效果很好。实践证明,把解决移民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协同推进,是今后移民工作的正确方向。

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要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是决策者、组织者、推动者,具有主导作用;群众是建设者、受益者,具有主体作用。只有把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把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健康有序地推进,才能又好又快。赤壁市在柳山湖移民新村建设中,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指导思想,政府统一规划放线、统一房屋式样、统一配套设施,实行分类进行补助、分户自主建设、分批分次改造,群众参与决策规划、参与监督管理、参与共建共享,确保了移民新村建设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危房改造采取先建后补的政策,对口帮扶实行以奖代补的措施,既放大了政府的投资效益,又调动了群众自主自筹的积极性。危房改造初期,群众对政府分批验收补助政策抱怀疑观望态度。柳山湖镇党委、政府发动徐榜元等老党员率先改建,新房落成那天,镇里送来了贺喜牌匾和补助款。这下群众可炸开了锅,相信政府是动真格的。于是,一些家庭把在外打工的儿子请回来建房子,一些家庭把存在银行多年的存款取出来或贷款购买建材,一些家庭请来亲戚朋友帮工帮忙,整个柳山湖一时成为一个大工地,轰轰烈烈的建设场面无不使人赞叹“政策的力量是无穷的,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实践证明,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动力。

3、改变村容村貌要与改变村民精神面貌结合起来。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赤壁市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改变村容村貌与改变村民精神面貌有机结合起来,协调推进。一方面,大力抓好危房改造、“一建三改”、通村公路和农民休闲广场建设,制定《村级公共卫生管理公约》、《村民小区文明管理公约》及《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岗位职责》,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保持村容整洁。另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让群众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党的方针政策;帮助制定《村民文明道德公约》,引导村民做明白人、文明人;积极开展送电影、送戏、送图书、送科技、送法规下乡活动,不断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逐步形成少生快富的婚育新观念。村里无事生非、打牌赌博、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的现象基本上没有了。实践证明,一手抓村容村貌的整洁,一手抓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4、疏通输血渠道要与培育造血功能结合起来。一般来说,移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滞后,移民生活困难。解决移民问题一是要靠政府扶持,二是要靠自力更生。赤壁市委、市政府为解决柳山湖移民问题,一方面,积极向上反映移民困难的情况,疏通渠道,争取中央、省和咸宁市有关部门政策扶持。另一方面,教育移民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他们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引导他们调整产业结构,兴建产业基地,发展名优特产品;帮助他们引进项目、资金,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增加移民收入。实践证明,疏通输血渠道与培育造血功能相结合是解决移民问题的正确途径。只有这样,移民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才能走上良性循环、自我发展的正确轨道。■

篇6:移民新村建设汇报

201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继续将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项目列入自治区为民办实事强基惠民工程之一,筹措资金3.5亿元,解决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通水、通路、危旧房改造等困难问题。为确保2012年全区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

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从2009 年开始,用2-3年时间,集中力量,组织实施水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从2009年至2011年都把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列为自治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共实施水库移民新村、交通、饮水、电力、卫生等五大类3432个项目,总投资14.9亿元。基本建成了922个水库移民新村,有2.67万户移民进行了旧房改造,硬化村内道路1052公里,兴建了一批村内人饮、排污、用电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善了1143个移民村民小组的村容村貌和 5.12万移民户22.26万人的生活居住环境;修建村屯道路1612公里,解决了46.58万移民群众的交通困难问题;改建村屯道路3269公里,改善了103.46万移民群众的交通条件;新建人饮工程1014处,受益移民群众33.42万人。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的实施,解决了库区移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使广大移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促进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和谐发展。

201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继续将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列入

1为民办实事项目,安排一批水库移民新村、村屯道路等项目,进一步改善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这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关爱水库移民的具体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化解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矛盾纠纷,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开展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完成。

二、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的主要工作目标任务

结合各市、县(市、区)实际情况,2012年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的工作目标任务是:新建336个水库移民新村,续建263个水库移民新村,实施172个村屯道路项目,进一步改善水库移民的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加快改变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

三、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和项目安排

2012 年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计划安排水库移民新村(含新建和续建项目)、村屯道路两大类771个项目,总投资3.5亿元,受益村民小组977个,受益移民群众23.72万人次。具体项目和资金安排如下:

(一)水库移民新村项目。

1.水库移民新村新建项目。计划投资16515.9万元,新建水库移民新村336个,受益移民村民小组365个,受益移民群众7.21万人。

主要项目包括改造旧房6014户,房屋外墙装饰5119户,硬化村内道路183公里,建设排水沟27公里等。

2.水库移民新村续建项目。计划投资10639.6万元,续建水库移民新村263个,受益移民村民小组322个,受益移民群众6.41万人。主要项目包括改造旧房634户,房屋外墙装饰788户,硬化村内道路307公里,建设排水沟150公里等。

(二)村屯道路项目。

计划投资7844.5万元,安排村屯道路项目172个,改建和硬化道路243公里,改善290个移民村民小组的交通条件,受益移民群众10.12万人。

四、时间安排及工作步骤

(一)2012年1月-2月,开展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项目摸底调查和项目设计、审批等前期工作。自治区将项目计划资金控制指标落实到市、县(市、区),全面部署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相关工作。

(二)2012年3月底前,各市上报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建议计划,自治区审核并下达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项目计划。

(三)2012年4月-11月,开展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工作。

(四)2012年12月-2013年1月,开展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项目检查验收工作。

五、实施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由自治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基

础设施建设工程指挥部(以下简称自治区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自治区水库移民管理局)负责各项具体事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做好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实施工作。自治区指挥部负责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协调,各市负责督促检查和指导,各县(市、区)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项目计划的协调、下达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做好项目资金的筹集、拨付和监管工作,各级水库移民管理部门要抓好项目建设的各项管理工作。其他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参与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实施工作,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明确实施主体,规范项目管理。以县(市、区)为责任主体,规范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自治区将项目计划建设任务和补助资金落实到县(市、区),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建设。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安全、资金管理使用和目标实现负主要责任。项目的建设管理必须符合水库移民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要求开展项目的选取、设计、审批、计划报批、招投标、建设实施和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规范有序开展。

(三)加强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所需资金主要由自治区负责筹集解决,原则上不安排市、县(市、区)、乡(镇)配套。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移民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或有关行业部门规范规定和自治区统一规定的有关费用提取标准,编制工程项目建设概(预)算。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履行监管职能,加强移民

资金使用跟踪问效,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按照规定的程序、时限和工程实施进度拨付项目资金。同时,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解决本地区实施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工作经费,确保本级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四)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的重大决策,宣传工作成绩、进展和经验,宣传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的先进事迹,为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广泛发动和引导广大水库移民积极参与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主动投资投劳,使移民真正成为工程实施的主体。

上一篇:冬至的古诗有哪些下一篇:周末祝福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