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检查

2024-05-14

处方检查(精选6篇)

篇1:处方检查

处方检查

另有抽出问题较明显处方157份(6月1---6月30日),其中出现的问题有:

1.开具二类精神药品未开具专用处方,超出7日常用量未注

明原因和签名;

2.3.4.5.6.适用证不适宜; 无适应症开具抗菌药物或联合用药不适宜; 用法、用量不适宜或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 医生未签名; 无特殊情况超7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

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

7.8.9.10.药品单位错误; 临床诊断不全; 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

篇2:处方检查

20年月门诊处方质量检查统计表(2)

注释:一.不规范处方点评包括:a.药名:使用商品名;b.诊断:未写,或写“开药”、“购药”;c.规

格:未写;d.签名:不规范或修改未签名;e.用法:未写或书写不完整;f.抗菌药物:单纯感染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品种过多或抗菌谱不适宜。

二.不适宜处方点评包括:a.适应症:不适宜;b.用法用量:不适宜;c.配伍:有配伍禁忌或

篇3:门诊电子处方系统的处方差错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门诊146400例患者电子处方资料加以回顾性统计分析。电子处方系统可进行基本处方录入, 且没有整合更高级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包括药物禁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敏史、频率、药物剂量等监测。本组处方差错是通过医生应用电子处方系统为门诊患者开具的处方, 在患者还没获得药物之前, 经过药剂师核对并及时更正的那部分处方。

1.2 方法

门诊医生平时工作开出的电子处方, 专门经1名中级以上职称的药学专业人员, 对处方差错数据进行筛选、记录及分类, 将原始处方打印获得复件, 并做好登记。筛选、分类期间, 如果意见不同, 可由组员一起商讨。

2 结果

2.1 差错分布情况

本组146400例门诊电子处方中, 一共截获且更正了758例处方差错, 其总差错率是0.52%。患者年龄区域在5-65岁之间。本组758例差错电子处方中, 包括口服制剂有469例, 注射制剂有252例, 外用制剂有37例, 所占比率分别是61.87%、33.25%、4.88%。具体差错类型情况, 详见表1。

2.2 剂量差错分析

针对472例与剂量不合理有关的差错加以分析, 按照出错的原因加以分类, 具体可分为人机交互缺陷与药物知识缺乏, 其中人机交互缺陷主要是对程序的设计规则有所误解、数字输入错误以及小数点输入位置错误。人机交互缺陷是导致剂量错误的关键因素, 约占64.62% (305/472) 。详见表2。

3 讨论

3.1 电子处方差错特点

药物治疗差错可能出现在药物治疗的任何阶段, 在有关药物不良事件实验研究中, 能够预防差错事件大概有一半发生在书写处方期间。传统手写处方时出现的处方差错类型包括: (1) 医生书写字迹不清晰, 药房药剂师或护理人员很难辨别或错误的认识其他药物, 从而造成差错的发生。 (2) 计量系统计算差错或小数点位置出现错误, 致使剂量差错。 (3) 药物缩略语的应用很容易在处方传递交流中出现误解, 从而引起错误。 (4) 药物名称在字体、发音方面十分相似, 很容易出现混淆。因为电子处方系统可以提供标准化的药物资料, 上述传统手写处方特别容易发生差错之处在电子处方中基本未发生, 这是电子系统最大的优势之一。但是, 计量系统换算错误, 小数点位置错误等因素导致的剂量错误是目前电子处方系统尚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 有时可能比手写处方出现的问题更加严重。

3.2 电子处方差错的类型及有关因素

门诊电子处方的一般差错类型主要是剂量不合理, 约为62.27%;药物错误, 约为10.03%;给药途径不合适, 约为9.76%。与其他差错类型相对比, 剂量错误问题所占比重比较大。出现差错的具体因素包括: (1) 开方医生对药物的基本知识不熟悉, 例如处方单位、给药剂量以及规格等。 (2) 开方医生对程序的设计规则有所误解, 例如对于默认处方单位与药品规格单位产生误解。 (3) 因为操作不熟练, 导致剂量数字的输入出现错误, 例如少输、多输数字等。 (4) 小数点位置输入有错误。后面三项出现差错的原因是操作人员对计算机或系统程序的理解不透彻、应用期间有所误解而造成的, 就是因为人机交互缺陷导致的系统错误。其属于电子处方特有差错类型, 同时也是导致与剂量相关处方差错的最重要因素。

电子处方系统能够显著降低传统手写处方极易发生的差错类型, 但是因为人机交互缺陷所造成的处方差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具有基本功能的电子处方系统, 实际上并无法彻底有效的防止处方差错的发生, 尤其是与剂量相关的差错, 患者使用药物还有一定的危险。为了更好的防止差错的出现, 应务必提高、改进电子处方系统的功能。应用电子处方系统时, 应该整合更科学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使用药安全得到保障, 降低处方差错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华军, 王伟炳.门诊电子处方系统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药业, 2010, (18) :66-67.

[2]方宝霞, 陈富超, 李鹏等.门诊电子处方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医药导报, 2009, 28 (4) :543-544.

篇4:处方检查

重中之重——建设专业团队

专业的理财规划师是第三方理财机构赖以生存的人力资源保证。《2012年中国财富报告》调查发现,在选择理财机构时,58%的受访者将“服务和销售人员能力和专业素质”作为首选。

目前国内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理财规划师尚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很多理财规划师习惯于营销思维,缺乏帮助客户量身定制理财方案的能力,更多还是停留在产品的推销上。拥有真正专业、稳定的理财规划师团队,将是未来第三方理财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当前,国内市场上较为权威的相关资格认证主要有三种: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投资理财师职业资格证书》,也即CFP资格认证;中国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的AFP资格认证;以及由香港注册财务策划师协会与内地高校合作的注册财务策划师(RFP)认证。这些还远远不够。第三方理财服务涉及投资规划、风险管理规划、税收筹划、现金规划、消费支出规划、养老规划等各个方面,理财规划师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财能力方能胜任。因此,在资质上,CFP等资格仅能作为入门资质。

为适应高端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并且反映理财师专业技能的差异和层级,可借鉴海外经验,将认证资格划分为从入门到高级的多个层次。从业人员除持有理财师资格证书外,还应同时持有证券、保险等更具专业性的其它细分资格,便于客户甄别。在美国,从事第三方理财的专业人员90%以上都有长期在金融机构或律师、会计、税务事务所的从业经验,年龄在40或50岁以上。丰富的经验、经历,都应成为国内理财师未来的标志性特征之一。

处方二:

让程序正义——规范业务流程

目前第三方理财机构销售的“跨界产品”涵盖信托、阳光私募基金、PE产品及公募基金等,各产品分别由银监会、发改委以及证监会监管,整体监管难度较高,导致行业缺乏执业标準。尽管如此,行业中还是有一些基本的业务准则,比如杜绝虚假宣传、私下承诺等行为,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

同时,借鉴法律界提倡的“程序正义以保障实体正义”,制定完善、科学的理财规划流程也是专业理财服务题中应有之义。以“看得见”的增值服务提升整体服务品质和专业程度。

流程具体设计中可包;客户基本资料、理财期望的调查、风险偏好评级等,出具详实的个人理财规划策略与报告,并对规划方案执行以及实施进行跟踪和监控。每一个步骤都应由专门的人员或部门进行“认领”并问责,具体如下图所示。

处方三:

突出专精——寻找最契合客户的产品

目前理财机构销售的最主要产品是信托。对于投资者来说,产品丰富度越高,可供选择的余地越大,这样更有可能选到最适合自己的“那几款”。因此,产品丰富度也是考量第三方理财机构的重要方面。

然而,对于第三方理财机构来说,产品并不是越多越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第三方理财机构更类似于“精品店”,而不是“超市”。产品种类和数量越多,则对理财师要求越高,所需配备的人才也越全面,必然给理财机构带来巨大的成本,运营和管理难度也相应激增。

好在一位客户可同时选择数家理财机构,这为理财机构在细分领域进行精耕细作提供了空间。也就是说,理财机构不必“大而全”、“小而全”,可以是“信托系”、“PE系”,但前提是在该领域内保有风格各异的产品,宗旨则是选出与客户需求契合度最高的产品。

处方四:

评说由人——引入第四方保证独立性

独立性是“第三方”的核心卖点。第三方理财机构没有金融执业牌照,也不发行自己的产品,独立于银行、基金公司、券商、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只有在独立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客观地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判断其所需的投资工具和理财规划。

为保证理财服务的独立性,各理财机构首先可以从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入手。第三方理财机构应与其股东、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之间保持资产、财务、人事、业务、机构等方面的独立性,确保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独立运作。其次,在收费模式方面,应逐渐从“佣金系”转变为以资产管理费和咨询费为主。尽管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也绝不能成为理财机构“无为”的理由。至少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的做法:在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同时,必须提供资产管理费和咨询费收费模式的选择权,同时清晰披露收费的类型以及数量。这样才能使第三方理财机构真正实现独立于产品提供方。

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出现使金融理财市场延长了产业链,但随着第三方机构的大量涌现,其作为核心卖点的独立性日趋弱化,也因此催生出了第四方——独立产品风险评估机构。为保证和体现公正性及独立性,金融产品供应商和第三方理财机构可将所发行产品的风险评估职能外包给第四方。第四方评估机构则通过出具专业的风险评估报告,对产品的预期收益、偿付能力等各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产品供应商与第三方理财机构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充分揭示,确保理财产业链更加生态化,从而促使金融理财市场更加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第四方评估机构,主要是由曾经供职于信托公司和券商的从业人员组建而成,具有尽职调查、产品设计的经验,但如何真正承担起第四方评估机构的职能还有待市场考验。业内对这个初露端倪的市场尚未有充分的关注,但是随着理财行业的迅猛发展,第四方评估机构的行业自律或监管标准将促进整个市场的发展。

处方五:

左右互搏——加强内部风险控制

第三方理财机构内部的风险控制是其理财服务中重要的一环。国内第三方理财机构业务职能主要分布在四大部门:客户服务部门、理财师部门、产品开发部门和研究部门。其中,客户服务部门负责公司品牌的维护;理财师部门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规划和建议;产品开发部门负责研究设计理财产品;研究部门则提供产品分析报告,并进行产品筛选。

四大部门共同为客户服务,但是在内部控制上应制定健全、有效、独立、相互制约的机制。一是应建立独立的风险控制部门,对各项业务、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各岗位全面实施监控、检查和反馈,确保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二是应建立业务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的完整体系,运用包括敏感性分析在内的多种手段,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道德风险等进行持续监控,明确风险管理流程和风险化解方法。三是应当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及其性质,赋予其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各个岗位应当有明确的岗位职责说明和清晰的报告关系。不同部门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不相容职务应适当分离。四是应建立健全隔离墙制度,确保客户服务、理财规划、研究三大业务相对独立,保障为客户提供的理财方案和建议客观、合理、公正。

处方六:

少走捷径——老实建树品牌形象

高净值客户是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核心资源,更是各方争夺的“香馍馍”。由于客户定位较为类似,各大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已经成为第三方理财机构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各机构都在巩固现有客户的同时拓展新客户。目前看,开拓市场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占据渠道来拓展客户,另一种则是通过树立品牌来吸引客户。

在第一种模式中,渠道既包括第三方理财机构本身营销渠道的扩张,又包括通过与银行、信托等机构合作,利用合作方的渠道进行产品销售。而在第二种模式中,第三方理财机构主要通过突出研究实力来树立品牌形象,从而吸引客户资源。

在现实中,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部门往往是第三方理财机构重点挖掘的对象,甚至存在私下勾结,用丰厚的分成来换取银行客户资料,然后推销自己产品的现象。这样的拉客户“捷径”既破坏了与银行的合作关系,同时还存在法律道德风险。

篇5:某某处方药销售专项检查通报

情况的通报

各药品零售企业:

根据《某某区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和药师在岗履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方案》要求,2012年8月份,我局组织药品科工作人员对全区药品零售企业处方药、抗生素销售和药师在岗履职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将本次专项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本次检查的依据是《药品管理法》及实施条例、《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检查按照《某某区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和药师在岗履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的内容和方法,逐项检查处方药的规范销售情况、药品质量管理情况、质量负责人在岗履职情况。本次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02人次,检查药品零售企业51家。从检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药品零售企业能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建立完整的药品购进验收记录,留存购进药品合法票据,建立供货单位档案,药品供应商的资质证明文件留存齐全,质量负责人基本做到在岗在职并能履行岗位职责;营业场所内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柜陈列存放,分类标识设置合理。大多数药店处方药、抗生素的销售能达到省局“十二个不”的要求。专项检查中,我局还对存在的处方药未凭处方销售、药师不能正常上岗等违法法规行为的4家药店,下发当场处罚决定书或责令整改通知书。

二、存在问题

本次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有5家药品零售企业经营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销售时未能及时对销售情况进行记录,或记录内容不全面,占检查单位数的9.8%,存在一定的药品安全隐患,药品安全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有2家药品零售企业药品购进验收记录登记不及时,验收记录不全,占检查单位数的3.9%,采购验收工作较过去有所下降;三是有7家药品零售企业销售必须凭处方销售的处方药时,未及时留存医生处方或留存的处方存在超剂量调配行为,占检查单位数的13.7%,处方药销售管理有所松懈;四是少数药店质量负责人现场检查时不在岗,但药店仍继续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

三、整改意见

(一)各药品零售企业要对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回头看,扎实进行整改。要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仔细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整改到位。

(二)各药品零售企业要进一步增强诚信意识和风险意识,积极防范药品安全隐患。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药品经营活动,严格执行含特殊管理药品(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含可待因成分的复方口服液)制剂及处方药、抗生素的销售规定,防止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各药品零售企业要强化药品质量管理工作,认真落实GSP管理的有关规定。要按照药品经营管理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药品采购管理的质量验收工作,建立完善采购管理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各类药品质量管理台账资料,全部药品安全有效。

2012

年9月10日

篇6:处方检查

2014年省卫计委病历处方质量及三合理规范

执行情况检查整改报告

2014年4月25日至28日,省卫计委组织专家组对我院病历处方质量及“三合理”规范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检查组在检查结束后向我院现场反馈了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病历书写质量方面存在问题较多,处方质量和抗生素使用方面也有缺陷。

我院于5月5日由副院长朱宝林主持召开全院科主任会议,通报了省专家组检查结果,并要求各科对照存在问题进行自查自纠,进行进一步整改,医务处每天下到各个病区进行督查。

6月份,朱宝林副院长利用一个月时间,每天亲自带领医务处相关人员下病区,针对专家反馈的我院病历处方中存在问题逐个病区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检查,同时医务处在6月份举行了一次全院病历质量书写比赛,对病历质量好的科室及个人予通报表杨,并予以一定经济奖励。

医务处分别于5、6、7月份每个月下发一个病历检查通报,对个别科室整改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并予以一定的经济处罚,通过3个月的整改,我院的病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甲级病历达到96.3%。

医务处会同药材科对全院的处方质量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针对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发现不合理使用抗生 素,处方质量不合要求的予以经济处罚并与科室及个人绩效挂勾,通过整改目前我院的处方质量及抗生素合理使用均有大幅度提高,全部达到三级医院评审的质量标准。

今后我院将一如继往的抓好病历处方质量及“三合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加大检查考核力度,以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很抓医疗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附件:2014年5、6、7月份病历质量检查通报

上一篇:暑期兼职老师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客户反馈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