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调查

2024-05-25

处方调查(精选十篇)

处方调查 篇1

1.1 一般资料

为提高医疗质量, 规范处方书写, 促进合理用药, 对我院2011年1月—6月门诊处方随机抽查4 000张, 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4年印发的《处方管理办法》 (试行) [1]为标准进行统计。

1.2 方法

参照《处方管理办法》中的有关条款及处方评价的部分指标结合我院规定的调查分析项目, 分析各类不合格处方所占的比率, 用药品种数、药品通用名、基本药物、抗菌药物、注射剂、中成药占处方用药的比率及各类药物的使用率。

2 统计结果

4 000张处方书写及临床用药存在较多问题, 合格处方2 895张, 不合格处方1 105张, 处方合格率为72.38%, 不符合我院二甲复审的标准 (处方合格率≥95%) 。

2.1 处方不合格比率

见表1。

2.2 处方基本指标

见表2。

2.3 各系统药物使用率

见表3。

3 讨论

3.1 处方前记 (患者基本信息) :

不写科别的, 漏写临床诊断的, 书写年龄只写数字, 分不清是岁、月还是天, 使药师无法审核用量和药物的用法。

3.2 剂型、规格、数量方面:

缺写剂型、规格、含量, 只写多少盒或多少支。正确书写应为品名×含量×规格×盒数 (或支数) 。

3.3 用法、用量方面:

只写“外用”, 不注明用药部位, 1 d几次。滴眼剂只写“滴眼”, 不注明滴右眼还是左眼或是双眼。甚至有的只写“遵医嘱”这些含糊不清的词语。

3.4

处方完毕后, 个别医生未写结束符号“/”。

3.5

许多医生不遵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 单张处方药物超过5种药品。

3.6

许多医生开具的处方药名未使用通用名, 造成不合理用药, 甚至重复用药。

3.7 临床诊断与处方内容不符合, 一个临床诊断, 处方内容包括治几种病的药。

如某患者, 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处方内容为头孢克洛片、抗病毒颗粒、酮洛芬、三精司乐平4种药同时应用。呼吸道感染大部分由病毒引起, 抗生素对病毒是无效的, 从该处方分析首选第二代头孢菌素,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5], 此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 因此该处方属于滥用第二代头孢菌素, 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使患者增强对头孢菌素类的耐药性。同时用抗炎止痛的酮洛芬, 降血压的三精司乐平, 与临床诊断不符合。

3.8 由于厂商的某些原因造成门诊大金额处方, 超出规定7 d常用量。

由表2、表3可以看出, 抗生素的应用居首位, 我院患者大部分来自于农村, 不太注意饮食, 消化系统疾病居多,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也在不断增多。

3.9

给药间隔时间和联合用药存在问题[5,6], 特别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许多处方1 d给药1次, 采用冲击疗法, 1 d量在2 h~3 h内完成, 造成药物短时间内血药浓度过高, 大部分时间血药浓度低的现象。应注明给药间隔时间6 h~8 h用药1次, 1 d2次给药, 增加与细菌接触时间, 充分发挥杀菌效力。又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阿奇霉素分散片同时应用, 美红和阿奇霉素分散片同时应用, 都是不合理的。β-内酰胺类不能与大环内酯类合用, 阿奇霉素是快速抑菌剂, 能讯速阻断细菌蛋白合成, 从而使细菌细胞壁合成处于静止状态;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属于繁殖期杀菌剂, 直接破坏细胞壁的合成起到杀菌作用, 二者合用, 阿奇霉素抑制了细菌的生长繁殖, 而影响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杀菌作用, 应禁忌合用。美红和阿奇霉素都属于大环内酯类, 因二者竞争共同的靶点而拮抗, 不但起不到疗效相加作用, 反而增加毒性, 同时存在交叉耐药性。

4 对策

4.1

通过今年的二甲医院复审, 建立健全处方管理的相关制度, 组织医药人员学习, 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4.2

开展处方点评工作, 定期统计分析,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4.3

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提高处方质量, 为患者合理用药把好最后一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处方管理办法 (试行) [S].2004-09-01.

[2]李川, 李素华, 杨悦.WHO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执业药师, 2011, 12 (1) :37-39.

[3]廖晓玲, 张贞良, 曾伟杰.我院医务人员合理用药认知程度调查分析[J].中国药师, 2005, 8 (8) :679-681.

[4]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国家基本药物目录[Z].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5]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4-08-19.

中药处方审核与处方点评 篇2

中药审方,是指中药师在配方操作之前对中药处方所写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认真审阅核准的过程。它是中药调剂工作的首要环节,是提高配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处方点评的思路与处方审核基本相同,只有事前与事后的区别,可能点评人员职称还存在差别。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更加明确了药师的职责和义务。因此,审方人员必须认真仔细、严格慎重地审核处方,审方时除看清处方的姓名、年龄、性别、婚否、临床诊断等内容外,还必须对药名、用量用法、辨证用药、因人用药、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有毒中药等内容的适宜性进行审核。《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除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抗菌药与某些特殊管理药品及超常处方等少数不适应外,处方点评的结果大部分内容适应对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关键需要高水平的中药主管药师参与。1 审核药名的适宜性

主要是审核药名是否规范,是否有笔误,相近似的药名是否清楚正确,有无重味等问题。曾遇到一张补阳还五汤加减的处方,其中用了一味“黄芩”,用量为60 g/剂,根据经验判断应是“黄芪”之误,将患者病历一看果真是“黄芪”,是西医生抄方有误。中药品种繁多,有些药名十分相近,一字之差,稍有不慎,容易搞错,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如天麻与升麻是两种功能完全不同的药物,天麻具有平肝息风止痉的功效,为治头痛眩晕之良药,而升麻为升阳举陷之要药。如果肝阳上亢的患者误用了升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其它容易搞错的药名还有桂枝与桔梗,杞子与栀子,茺蔚子与菟丝子,山茱萸与吴茱萸等等,这要求中药师在审方时要认真仔细辨认,发现有疑问的药名一定要与医生联系,决不能想当然,随意配给。2 审核用量、用法的适宜性

中药的剂量大小与疗效和毒性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中药师在审查处方时要注意患者的年龄大小,小儿发育尚未健全,老年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力均较差,特别是作用峻猛,容易损伤正气的药物,用量应低于青壮年的用药量(小儿约为常用量的1/4至1/3,老年人约为常用量的1/2至2/3)。同时要注意每味中药剂量有无误用或误笔,发现有疑问之处,要与处方医师联系。曾遇到一张处方蜈蚣用13条/剂,而蜈蚣的常用量为1~3条,与处方医师联系后才知道是抄方笔误所致,实际上是3条/剂。正确的煎服法是保证中药用药安全有效必须注意的问题。附子、乌头经久煎后使有毒的乌头碱水解成毒性很小的乌头次碱,而回阳祛寒止痛之效犹存。但审方时经常发现处方中制川乌、制草乌等中药的脚注是空白的,与处方医师联系后方知是疏忽所致。又如朱砂不宜入汤剂,因为高温下可使朱砂中硫化汞分解,使毒性增加,但在审核时曾经发现有朱砂的处方用法是煎服,即与处方医师解释后改为朱砂单独冲服。3 审核“辨证”用药的适宜性

中医药治病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辨证施治”。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药物治疗,有的放矢,方能达到预期效果。而用药不对证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如清开灵是治疗温病高热证,用治虚热证应慎用。又如理中丸、半夏泻心汤、痛泻要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参苓白术散、四神丸、藿香正气散和保和丸均能治腹泻,但它们的辨证区别在于理中丸治中焦虚寒之腹泻;半夏泻心汤能治胃寒肠热的腹泻;痛泻要方可治肝郁脾虚腹泻;葛根黄芩黄连汤能治肠热腹泻;参苓白术散治脾胃气虚挟湿之腹泻;四神丸主治脾肾虚寒的五更泄泻;藿香正气散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腹泻;保和丸主治食滞腹泻,我们在临床上应区别应用。4 审核“因人”用药的适宜性

医生用药时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病理生理状况、联合用药情况等因素,合理选用药物及制定剂量。幼儿、老人或脏腑功能较差等患者对药物代谢能力不全或衰退,肌体耐受性较差,易发生药物蓄积,引起毒性反应,应禁用或慎用作用峻猛,易损伤正气及对脏腑功能可能有损害的中药,确需使用用量也要轻。如山豆根具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但如脾胃虚寒者服之则易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又如审方时发现肝肾病患者使用川楝子、朱砂、马兜铃、广防己等有可能对肝肾功能损害的中药时,可提醒医生慎用。5 审配伍组方的适宜性

合理的中药配伍可调整药物偏性,增强疗效和降低毒性,反之,配伍不当可使药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在用药时应尽量避免,主要有“十八反、十九畏”及妊娠禁忌等。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虽然遵循者居多,但也有持不同意见者,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作为并非绝对禁忌;有的医药还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的功效。但由于目前对于“十八反、十九畏”的实验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决定其取舍为时过早。因此中药师在审方时,发现配伍禁忌时,应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此外,妊娠禁忌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药物性能对孕妇胎儿损害程度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禁用”大多数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慎用”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攻下和滑利等一类药物。审方时若发现妊娠“禁用”中药,应予以拒配;发现妊娠“慎用”的中药,应与处方医师联系并给予提醒,如实属临床需要,重新签字方可调配。6 有毒中药的适宜性审核

我院2011年门诊处方调查分析 篇3

【关键词】 合理用药; 处方; 抗生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安全用药意识越来越强,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各种各样疾病的发生,导致临床用药增多,药物的合理使用问题已经成为医院临床工作的重点,而实施处方的动态监测则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必要手段。现抽取我院2010年1~12月的处方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对我院2010年1~12月份门诊处方进行随机抽样分析,每月分上、中、下三旬各抽取一天的处方,全年共36天的处方总计6095张,处方样本基本覆盖全院各临床科室,占全院处方的10.18%,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方法。依据新的处方管理办法、临床用药须知(2005)、新版药物学(16)、药品说明书及其他相关文献对处方书写质量、不合理用药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处方书写不合理情况79张,其中自然项目缺项或书写不当21张,规格不对37张,用法用量不当12张,涂改无签名、无涂改日期19张,合计不合格率占处方抽样总数1.24%。

2.2 抗生素使用情况,单联使用抗生素处方数2712张,双联629张,三联及以上128张,合计使用抗生素率占处方抽样总数的50.22%。

2.3 不合理用药统计情况,用法用量不合理47张,联用效果下降26张,配伍禁忌14在,合计占处方抽样总数的1.25%。

3 讨论

3.1处方书写不合理的情况在我院比较少见,主要表现在处方正文的书写上,具体表现在规格、用法用量上的书写错误,如碳酸氢钠,我院使用规格为0.3克,而书写时有0.25克、0.4克、0.5克。瑞格力奈,使用规格为0.5㎎,而书写时有时会出现0.5克。有些药物的用法、用量书写比较麻烦医生书写时会写上“详见说明书”或“遵医嘱”等。

3.2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由上述情况可知,我院抗生素使用主要以单联为主,三联及以上的主要是五官科开具的以外用为主的眼膏剂、滴鼻剂、眼药水等,无三联及以上抗生素用于口服或注射,但抗生素总体使用超过50%,抗生素的使用仍需进一步加强控制

3.3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3.1药物相互作用上的不合理,一张处方上同时开有新癀片、通痹胶囊和伸筋丹,通痹胶囊和伸筋丹的主要成分都为制马钱子为毒性药物联合使用剂量不易控制有中毒危险;西咪替丁注射液与阿米卡星注射液联合使用,西咪替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着相似的肌神经阻断作用,这种作用只能被氯化钙对抗而不能被新斯的明对抗,因此两药合用可能导致呼吸抑制或停止,比较危险;使用0.9%氯化钠+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皮肤瘙痒,地塞米松注射液临床一般使用磷酸盐,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磷酸盐存在配伍禁忌。以上一些药物联合使用时非但不能出现预期的效果,反而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不良反应,医生在开具这类处方时要预期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也提醒药剂人员加强对处方的审核,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并提出合理建议。

3.3.2联合用药引起疗效下降,如:阿莫西林克拉唯酸钾和阿奇霉素联合用药,阿莫西林为繁殖期杀菌剂,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使用疗效不确切不宜联合使用;蒙脱石散与妈咪爱联合使用时蒙脱石散对妈咪爱有吸附作用,从而使得两药的功效都下降

3.3.3无指证使用抗生素,如流感病人给予头孢拉定和板蓝根,或阿莫西林和酚麻美敏和正柴胡饮,或静脉注射头孢曲松加上喜炎平,流感病人90%以上为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非但不能产生疗效,反而可能对病人的病情产生不利影响,建议医院应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学习,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指导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3.3.4用法用量不当,有给药剂量过大而未作特殊交代,如西咪替丁0.4克每次、一日三次,而法定说明书则要求24小时不超过4粒(0.8克),给予奈丁美酮0.1克、一日三次(而法定说明书上要求一般給予0.1克、一日一次,重症0.1克、一日二次或遵医嘱)而无特殊说明;也有给药剂量过小的情况如给予11岁患儿头孢克wu颗粒30毫克、一日二次而说明书上标明1.5~3毫克每公斤体重,未达到治疗量

4 结语

我院每季度都对处方进行分析和点评,尤其对处方书写质量和用药合理性进行考核、评价,并定期对对处方分析点评结果进行公布,使处方合格率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医务人员应进一步增强责任心,严格按照卫生部的处方管理办法认真书写处方,进一步加强学习,掌握药物的药理、毒理、药物代谢动力学等基本药学知识,增强合理用药意识。药剂人员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努力提高审核处方的能力,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

作者简介:马宏华,男,(1979.3-),大专,江苏如皋,药师,研究方向:药物合理应用

我院处方调查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6月~2008年12月的西药、中成药处方, 以《处方管理办法》、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为依据, 进行分析。

2 结果

共抽查处方19 852张, 合格处方18 891张, 不合格处方961张, 处方合格率为95.16%, 符合医院管理年活动中三级乙等中医院目标管理处方统计指标 (处方合格率≥95%) 要求。其中, 不合格处方中书写不规范615张, 占不合格处方的64.00%;不合理用药处方346张, 占不合格处方的36.00%。见表1。

*:占处方不合格率;△:占处方书写不合格率;▲:占不合理用药率;总不合格率为4.84%

3 讨论

3.1 处方书写不规范

3.1.1 处方书写不完整

处方中年龄遗漏或年龄书写不清楚, 如2、11、15等未写明是岁、月或日。科室漏写、床位号漏写、临床诊断漏写或少写、开具处方后未在空白处划一斜线。处方书写不完整共298张处方, 占处方书写不合格的48.45%。

3.1.2 药名开写不规范

开写药物用商品名或别名, 有的只有药名无剂型, 不写药物规格, 外用药用药部位没有具体写明, 用法、用量不清楚。药名书写不规范共159张, 占处方书写不合格的25.85%。如独一味胶囊1盒 (无规格、数量) , VB1片 (应为维生素B1片) , 氯霉素眼药水10 ml外用, 双氯芬酸钠凝胶2支无用法。

3.1.3 医师签名不规范

处方无医师签名或涂改处无医师签名, 字迹潦草、不易识别, 共86张, 占处方书写不合格的13.98%。如药名、医生签名、诊断等难以识别, 增大了药剂人员的工作误差, 造成不必要的差错。

3.1.4 未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

需要做皮试的口服药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 未注明皮试的结果, 共58张, 占处方书写不合格的9.40%。

3.1.5 超处方量用药

一般处方用药量超过了7 d用量, 1张处方超过了5种药物, 共15张, 占处方书写不合格的2.40%。《处方管理办法》规定一般处方用药量不能超过7 d用量, 1张处方不能超过5种药物。

3.2 不合理用药

3.2.1 诊断与用药不符

有的表现在诊断未写完整, 如处方诊断胃炎, 处方中有枸橼酸铋钾, 还同时开具了抗高血压药物巯甲丙普酸;对病毒性感冒患者医生习惯用病毒唑与大剂量青霉素G或头孢菌素合用, 或口服罗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加感冒药, 而医学理论和实践都早已证实, 病毒对抗菌药物是不敏感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明确规定, 病毒性感染不能使用抗菌药物, 治疗病毒感染应以抗病毒药物为主, 不宜大量使用抗生素;诊断为结膜炎却选用噻吗洛尔5 ml×5支滴眼, 噻吗洛尔滴眼液的作用是降低眼内压, 用于治疗青光眼, 这样会延误疾病的治疗;诊断为扁桃体炎、右下肺炎, 选用诺氟沙星胶囊抗感染治疗, 而诺氟沙星主要用于尿路和肠道感染疗效良好, 但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差, 对于呼吸道感染可选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等。

3.2.2 剂量不合理, 用药量过小或过大

将药物用量控制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是合理用药的前提。主要表现在老人、儿童用药量偏大, 成年人用药量不足。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泻都有变化, 药代动力学决定了老年人用药量及间隔时间需要调整。84岁的老人使用地高辛片0.25 mg, bid, 易引起中毒。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的年龄为80岁的老人, 特非那定片2片, bid;而成人常用量为1片, bid, 80岁高龄的老年人大剂量使用会增加特非那定对心脏的副作用。3岁儿童口服罗红霉素片每次50 mg, tid;4岁儿童口服阿奇霉素0.25 mg, tid, 这两药的用量偏大、服药次数偏多。诊断为疱疹的47岁患者, 用阿昔洛韦片200 mg, tid, 而单纯性疱疹使用阿昔洛韦片治疗的用法、用量为1次400 mg, q4 h, 剂量明显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加替沙星800 mg/d静脉注射给药, 剂量过大, 应为400 mg/d。头孢曲松钠预防术后感染2 g, bid, 与治疗重症感染的用法相同, 不合符预防用药原则。

3.2.3给药方法不合理

克林霉素注射液1次/d。克林霉素磷酸酯的半衰期约为3 h, 是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 其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液与组织中药物浓度超过致病菌最低抑菌浓度 (MIC) 的时间, 用药原则是缩短间隔时间, 应为tid或qid, 而每天1次不能达到治疗感染的效果, 将导致临床疗效不佳。奈替米星注射液200 mg, bid, 肌内注射;改用400 mg, qid, 可降低耳、肾毒性, 增加疗效。硫酸庆大霉素16 U外用于伤口冲洗;应尽量避免局部使用, 以免耐药菌的产生、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3.2.4 滥用药物, 配伍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合并用药不合理及滥用抗生素、活血化瘀药。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和阿米卡星合用, 克林霉素磷酸酯可增强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毒性, 不可联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和罗红霉素合用, 其作用机制相同, 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属不合理的联用。儿科处方中出现氧氟沙星片, 喹诺酮类药物因可抑制骨关节增长, 18岁以下儿童不宜用。呋喃妥因治疗尿路感染未开写维生素B6, 呋喃妥因剂量过大可引起周围神经炎, 服用维生素B6可预防。处方中氧氟沙星胶囊配伍碳酸氢钠片, 氧氟沙星是弱酸性药物, 在酸性条件下易吸收, 同服制酸药其吸收将减少。盆腔炎患者静脉给予克林霉素与甲硝唑, 两者均有抗厌氧菌引起的感染的作用, 不需要同时应用。活血化瘀药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应用, 主要有舒血宁针、血栓通针、丹参针、红花针、丹参酮磺酸钠针等, 药用剂量大, 多药联用较普遍。诊断为胃溃疡的处方中出现了消炎痛片剂, 消炎痛片是胃溃疡患者的禁用药。支气管哮喘患者合用普萘洛尔, 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禁用此药。痛风患者服用烟酸, 大剂量烟酸可引起尿酸增加, 痛风患者应禁用。

3.2.5 用药时间过长

诊断为感冒的患者, 一张处方中出现感冒清100片2瓶, 对乙酰氨基酚10片2盒。外科小手术预防性用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偏长。《处方管理办法》规定,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 d用量, 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 d用量,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需超过7 d用量的, 医生必须注明理由。

做好处方质控工作、对不合格处方严格把关是药学人员的职责。处方书写质量不仅影响到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 而且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用药安全, 因此, 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医生处方用药, 既要考虑治疗效果, 又要注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全面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把处方的质量控制作为提高医疗质量的一个环节, 纳入到医疗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来。药师有责任向临床医生宣传新药剂型的内含成分、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以及合理用药, 协助医生搞好药物配伍。医生也要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药学知识, 时常向药师反馈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情况, 互通情报, 如能做到这一点, 不合理用药现象是可以改善的。

参考文献

[1]陈如意, 傅丽荣.从合理选用抗感冒药看合理用药宣传的重要性[J].中国药业, 2008, 17 (2) :16.

[2]汪复.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几个问题[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 5 (1) :1-3.

[3]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4]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法[2004]285号.

[5]李俭春, 施毅, 赵蓓蕾.临床合理用药指南[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2004:71.

[6]王锋, 游瑞珍, 陈翠萍, 等.浅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15) :2112-2113.

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 篇5

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2004—2005年工作规划

(国食药监安[2004]2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为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经研究,我局制定了《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2004—2005年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规划》指导思想、阶段性目标和基本原则的要求,结合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步骤和方案。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在2004年12月1日前将本地区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报送我局。并按照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方针,加强对当地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指导,确保药品分类管理规划目标的落实。

三、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加强监督检查,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附件: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2004—2005年工作规划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四年六月十一日

附件:

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

2004—2005年工作规划

2004-2005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进入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按照2004年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确定的药品分类管理的总体目标,为完善药品监督

管理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国药品分类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药品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人类疾病的特殊商品,将药品分别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建立相应法规和管理规定并实施监督管理,是药品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国际普遍采用的药品管理模式,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药品实行了分类管理。

(一)实施药品分类管理,是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的基本要求

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3年收到3万多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处方药不良反应占了97.4%,处方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都远远高于非处方药。在实施药品分类管理以前,我国上市的药品中,除毒、麻、精、放和戒毒药品实行特殊管理外,其他药品在社会零售药店基本处于自由销售状态,对药品在大众媒体的宣传也没有明确的限制。一方面,由于对处方药的管理不严格,导致消费者在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情况下,自我购买、不合理使用处方药,给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对非处方药的管理不够规范,多数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的内容,以及流通、使用的管理都是针对医药专业人员设定的,既不方便公众使用,也容易导致消费者误用。全面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对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经过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制度和工作体系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以后,将药品分类管理作为药品监督管理体系中重要的药物政策积极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在政府各部门的积极配合、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实际的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和模式。

1.发布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公布了《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及管理规定(暂行)》,制定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并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药品监督管理法规规定,初步建立起药品分类管理的法规体系。

2.进行了非处方药的遴选,先后公布了六批4326个非处方药品种,初步对上市药品进行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并进行了非处方药说明书的修订和规范,建立了非处方药的审核登记制度,公布了非处方药专有标识,规范了非处方药的监管。

3.在市场流通领域推行了药品分类管理。目前销售处方药的地市以上城市零售连锁企业和大中型零售企业已基本达到分类管理要求,规范了零售药店药品经营。

4.逐步加大对处方药的监管力度。规定2001年10月1日起零售药店所有

注射剂必须凭医师处方才能销售,要求自2004年7月1日起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物凭医师处方销售。

5.加强了处方药广告的监管。规定自2002年11月30日起,一律不得在大众媒介发布处方药广告。

6.加强了执业药师资格制度建设,到2003年底执业药师人数已达近10万人。在一定期限内实施了从业药师资格认定工作,目前全国已有从业药师近10万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数量不足的矛盾。

7.大力开展了宣传培训,群众对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得到提高,为实施药品分类管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药品分类管理实施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规力度不够,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存在较大困难

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是一项涉及药品监督管理、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险制度、广告管理、价格管理等改革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工作和职能,目前很多方面的政策与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尚不完全配套。现有药品分类管理法规在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以及与相关政策衔接、配套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2.对处方药的监管尚未到位,群众用药安全存在隐患

药品分类管理的核心在于加强处方药的管理,处方药是否凭医师处方销售是衡量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实施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由于目前在流通领域对处方药实行双轨制管理,仅要求少数处方药必须凭处方销售,群众用药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3.处方的管理尚不规范,影响药品分类管理开展

一方面是处方的真实性、开方者的资格无法准确判别,处方的项目、内容要求不尽一致;另一方面是医疗机构的处方很少能够流向药店,零售药店收到的处方数量少之又少,没有稳定的处方来源,影响了药品分类管理深入开展。

4.执业药师的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影响药品分类管理质量

我国执业药师人数虽有大幅增加,但整体数量依然较少,且大部分不在药品零售企业第一线服务,执业药师尚未真正承担起用药咨询、用药指导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实施。

5.人民群众对药品分类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尚不够充分,影响药品分类管理深入开展在我国,群众自我药疗历史悠久、观念根深蒂固,许多消费者对于只有凭医生处方才能购买处方药难以理解,认为给自己增加了麻烦,而不是保障了用药安全,群众对药品分类管理的认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阶段性目标和基本原则

全面实施药品分类管理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标志和保障,是衡量国家药品监管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保障人民健康用药安全合理的最基本要求。随

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药品安全有效、方便合理用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也对药品监督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将对促进医疗卫生改革、完善药品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我局根据我国药品管理的状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加快药品分类管理推进速度。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为目的,积极配合国务院医药卫生三项制度改革,根据我国国情,完善药品监督管理法规,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做好宣传、普及、培训、指导工作,依法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格处方药的监管,规范非处方药的管理,加快我国药品分类管理推进步伐,提高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阶段性目标:2005年12月31日前,基本实现处方药凭医师处方购买,在执业药师或从业药师、药师指导下销售和使用。

基本原则:积极推进、协调发展、逐步完善。

三、2004-2005年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安排

(一)加快药品分类管理立法步伐,完善药品监督管理配套法规

为依法推进药品分类管理,我局已经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条例》列入立法计划,我们将在对我国社会以及药品管理状况和药品分类管理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基础上,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组织起草《条例》草案,争取2005年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积极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同时,我局将以推进实施药品分类管理为重点,制定配套管理规定,建立健全药品监督管理的法规体系。包括发布《执业药师法》,修订《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药品说明书和包装标签管理规定》,制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评价管理办法》、《国家药品标准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我们也将积极协调国务院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或修订与药品分类管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二)加大处方药凭医师处方销售的推进速度

在目前我国药品分类管理法规已初步建立、处方药的广告管理已大大加强、群众对分类管理有了一定认识、遴选的非处方药已基本能满足群众合理的自我药疗需求的基础上,我们要加大零售药店处方药凭医师处方销售的推进步伐,分批公布必须凭医师处方销售的处方药的品种,加大对处方药的监管力度。

(三)积极推进零售药店的分类管理,促进零售企业达到药品分类管理要求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管理工作要求,将药品分类管理工作落实情况与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和《药品经营许可证》发证工作结合起来,对零售药店分类进行管理:

第一类:2005年底之前,经原发证部门审查,符合药品分类管理要求的零

售药店,可以继续销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发给处方药定点销售标志。

第二类:2006年1月1日后,达不到药品分类管理要求的零售药店,只能销售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或只能销售乙类非处方药。由原发证部门按规定核减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中的经营范围。

(四)依法加大对流通领域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查处力度

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中有关药品分类摆放的要求,对零售药店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要按照有关规定监督检查零售药店驻店执业药师或从业药师配备的情况和在岗情况,检查用药咨询、指导情况和处方审核签字制度的落实情况;对已经明确必须凭医生处方销售的药品,要定期检查零售药店是否执行凭处方销售,对未按要求凭处方销售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要按照《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管理规定》要求,检查药品零售企业店内专有标识的规范情况,以及生产企业所生产的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及说明书的印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实施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调整工作步骤和方法,督促所辖地区按照要求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工作。

(五)开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和非处方药注册工作

2004年开始,我局将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非处方药注册审批的补充规定》,开始非处方药注册审批工作。同时开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转换评价工作,对非处方药目录实行动态管理。

(六)加强执业药师资格制度建设,促进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开展

我们要按照国家执业药师资格制度“十五”工作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加强执业药师的培训,加强执业药师对用药的指导,进踊步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经济;要根据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培养目标,参考国外药剂师业务标准,把药品分类管理知识纳入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指导高等药学院校加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执业药师队伍素质,适应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需要;要根据从业药师政策执行情况,研究制定从业药师政策衔接方面的规定,采取相关措施,继续发挥这些药学技术人员的作用。

(七)加大宣传力度,促进药品分类管理的实施

各地要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各种形式,深入广泛地开展面向社会各界的宣传普及活动,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不合理用药、滥用药物给自身健康带来的危害的严重性,认识到药品分类管理在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在保证人民群众健康、在保障用药安全有效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都能关心、理解药品分类管理,支持相关工作的开展。

(八)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促进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开展

我局将积极协调卫生主管部门尽快修订并出台有关处方管理的相关规定,进一步统一处方的格式、内容,并规范处方的管理。协调医疗保险部门加快医疗保险定点药店的确定工作,方便药品费用的给付及结算。

(九)根据各地农村实际情况,稳步推进农村药品分类管理工作

某院中成药处方书写规范性调查分析 篇6

[关键词] 中成药;处方;规范性;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65-02

按照卫生部2007年5月颁发的《处方管理办法》[1]要求,抽取笔者所在医院门诊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8 950张中成药处方,对其规范性书写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中成药处方8 950张。

1.2 方法

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及有关处方质控内容,由医院药械科和医务科组织执业药师及统计员对8 950张处方进行质量控制,对问题处方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中成药不规范处方科室分布情况。

中成药不规范处方科室分布情况见表1。

2.2 中成药不规范处方情况统计

8 950张中成药处方中,不规范处方共计330张,处方合格率为96.3%,不规范情况出现总次数420次。见表2。

3 讨论

中成药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不需要煎煮,可直接使用,对急危病症患者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尤为方便,且体积小,便于携带,在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各科备受患者欢迎。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但由于品种不断增加,处方用药日见复杂,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其合理使用也应当引起重视[2],特别是与笔者所在医院性质一样的综合性医院,开方医师部分是西医医师,因此加强中成药的处方规范管理更为重要。

本研究统计显示,笔者所在医院中成药处方合格率96.31%,与张国良等[3]调查结果的94.53%接近。其中一般项目不完整占62.38%,其中不规范处主要有:漏写费别、住院号、科别、年龄、地址。原因主要是少数医师对处方质量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严格按处方规范要求书写。

诊断与用药方面占19.29%,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第35条、37条规定,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进行审核,如果处方无临床诊断,药师很难判断患者用药是否合理,包括漏写临床诊断、临床诊断不完整、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等。

在处方正文部分,包括药名、剂型、规格、用法用量、品种数量等方面均有不规范书写。如把麝香保心丸写成麝香救心丸,黄氏响声丸写成黄芪响声丸;将大活络丸写成大活络胶囊,珍珠明目滴眼液写成珍珠明目液;有时候小小的一个字错误,治疗的病症就有所改变。比如健脾丸和归脾丸;有的只写数量,不写规格;有的把mg写成g。其中规格写错占8.81%,用法用量写错占4.76%,这与笔者所在医院没有电子门诊处方有很大关系。另外每张处方超过了处方管理规定5种药品,有的中药饮片与中成药混写在一张处方上。

对于处方签名,执业医师法亲笔签写不仅是对患者的负责,也是医师应尽的义务,此次统计有漏签、更改处不签名、实习生模仿带教老师签字等现象。

由于处方书写不规范,给医疗安全带来了隐患,胡晋红等[4]报道,药物不良事件在处方阶段发生率为56%,在给药阶段为34%。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是医院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作为医院医务管理部门和药品管理部门应加强处方医师《处方管理办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的认识。临床执业药师要做到:(1)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中的审方制度和发药制度,对不规范处方认真分析,开展用药调查,直接下到临床科室找医师沟通交流并与修改,督促医师,规范处方书写;(2)定期宣传中成药相关药品信息,给医师提供中成药的说明书、药物禁忌等内容,为医生规范处方书写提供帮助,当好医生用药助手;(3)通过《药讯》向医师介绍一些合理用药知识、新技术、新的药物发展等内容;(4)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把好审核和发药关,杜绝差错事故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促进临床用药安全合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健康报[N],2007-03-13(6).

[2] 朱育红,王怡.门诊使用中成药处方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0):957.

[3] 张国良,曾玲.35 795张门诊中成药处方规范性调查[J].当代医学,2007,7(7):84-85.

[4] 胡晋红,蔡溱.药物治疗中核对过程对药疗差错发生的影响[J].中国药房,2005,16(7):553.

门诊处方质量调查分析 篇7

关键词:门诊处方,调查分析,合理用药

我中心门诊通过对处方质量进行调查, 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 以促进医师提高处方质量及合理用药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抽取我中心2010年1~6月处方3748张, 其中公费处方1429张, 自费处方2319张。

1.2 方法

依据药品厂家提供的药品说明书、处方管理办法[1]、药理知识和有关文献资料[2], 对所抽查处方的用药、用量、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系统分类和统计分析。

2 结 果

审核3748张处方中, 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及有些不合理处方中同时存在多处不合理现象。不合理处方共188张, 占所审处方的5.02%, 存在问题245处。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 论

3.1 选药不合理

(1) <18岁患者选用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对软骨生长有影响, 有潜在的致畸和抑制骨骼生长的作用, 所以<18岁患者禁用。 (2) 哺乳期妇女使用苯酰甲硝唑胶囊:该药属弱碱性, 易从弱酸性乳汁中排泄, 对乳儿有害, 因此哺乳期妇女禁用。 (3) 无明确适应证用药:如抗菌药物应用于流行性感冒及无感染手术的预防用药等均属无指征滥用抗菌药物。

3.2 配伍不合理

(1) 左氧氟沙星+培菲康:前者属合成类抗菌药物, 后者为肠道益生活菌, 前者抑制后者作用。 (2) 蒙脱石散+庆大霉素口服:前者吸附后者, 使二者作用同时消弱或消失。 (1) 和 (2) 属配伍困难, 需发药人员特别交代:两种药物服用时间相差最少1h。 (3) 左氧氟沙星+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使尿液碱化, 降低前者在尿中的溶解度, 可导致结晶尿和肾毒性。 (4) 感冒药+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属滋补药, 不宜与感冒药同服。 (5) 多种感冒药同服:三九感冒冲剂、维C银翘片、速效伤风胶囊、新康泰克胶囊等≥2种同服, 以上药品属复方制剂, 其所含成分基本相同。 (4) 和 (5) 多属患者为备药指定开药。 (6) 0.9%氯化钠注射液+头孢曲松钠针剂+地塞米松针剂:由于头孢曲松钠针剂的配伍禁忌甚多, 所以说明书要求单独给药。

3.3 用量不合理

(1) 头孢氨苄胶囊0.25g, 每天3次, 成人用此剂量偏低, 易造成病原菌耐药。该药常规用法:0.25~0.5g每天4次。 (2) 左氧氟沙星片0.2g, 每天3次, 用于尿路感染, 日剂量偏大, 不良反应增加。该药经肾脏排泄, 尿中浓度高, 故改为0.2g每天2次即可。

3.4 用法不合理

(1) 人工流产、结扎等术后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为我中心最突出的问题, 所占比例很高。深圳市2010年针对抗菌药物滥用问题, 对全市医务人员专门培训, 就术后预防感染有专门论述指出:抗菌药物口服在术前2h用药。 (2) 司伯沙星0.1g每天2次:司伯沙星属于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 应把2次给药合并为1次, 即0.2g每天1次, 这样能更有效地杀灭致病菌。

3.5 处方书写不规范

(1) 缺项:如电话号码不全、科别漏填、日期不全, 及未注明诊断、剂型、含量等。 (2) 剂量单位缺失:如叶酸片0.4, 不写“mg”。 (3) 使用商品名:如补佳乐 (戊酸雌二醇片) 、哈乐 (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 等。

4 小 结

上述诸多不合理用药的产生有两种原因: (1) 有关医师对药物知识掌握不全面, 只注重药物适应证, 忽略了体内过程、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2) 医师对处方书写不够重视。针对上述原因, 可通过以下措施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出现: (1) 临床医师应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 以提高用药水平; (2) 药师还要严格审核处方, 发现不合理用药及时与处方医师核实、协商和修正; (3) 加强临床药学服务:临床药师要及时为医师提供正确的药学信息, 医药结合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 (2006) 53号.

2710张门诊处方调查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门诊2009年7月1~7日处方2710张(不包括急诊处方和中医科处方)。

1.2 方法

参照《处方管理办法》中处方书写的有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确定调查项目。包括:药品名称书写不规范、药品剂型、规格和用法书写不规范、处方开具完毕空白处未划斜线、处方前记书写不完整、处方颜色选用不对、需做皮试未注明、医师签名不规范、诊断与用药不符及配伍禁忌。并对用药合理性问题进行举例分析。

2 结果

3 分析

3.1 处方书写质量问题

(1)药品剂型、规格、用法书写不规范的处方占到不合格处方数的48.87%,仍然是须待提高的主要问题。例如:剂量书写不对——苦参凝胶,5×4×2;缺药品剂型、规格——奇星胸腺肽片5盒;复方甲硝唑片1盒等:用法不具体——参菊洗剂,外用等。

(2)处方前记中有的遗漏了患者住址、年龄、门诊号。尤其是漏写门诊号,使患者取药时不能划价,造成药房调剂和患者取药不便。

(3)药品名称不规范,仍有使用不规范药名,例如:将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写成黛力新;干扰素写成安达芬;双氢克尿噻写成DHCT等。

(4)儿童看专科时,没有使用绿色处方,仍然没有纠正。

3.2 用药合理性问题

(1)用药不适当:诊断为“单纯性糠疹”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诊断为“过敏性皮炎”用多西环素;诊断“糖尿病/高血压”用氨氯地平(未选用ACEI/ARB)。《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建议是,首先考虑使用ACEI或ARB,二者为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当单一药有效时,可优先选用ACEI或ARB,当需要联合用药时,也应当以其中一种为基础。诊断为“腮腺炎”,使用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针,1.0iv;《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规定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不适用抗菌药物治疗。尤其要提出的是,热毒宁注射液使用量过大,4月份用到1800余支,大多是儿科用于诊断为“上感”的患儿,热毒宁注射液功效为:清热,疏风,解毒,主要是用于风热型感冒。鉴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增多,卫生部要求使用中药注射剂需要辨证施治,尤其对小孩必须慎用。

(2)用药剂量:诊断“支气管炎”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g qd×1天静滴,短半衰期时间依赖性抗生素用药频次不适当,正确用法应该是成人一次1~2g(头孢哌酮0.5~1g)每日2~4次。

(3)联合用药:诊断“胃肠炎”,处方用药:蒙脱石散+氧氟沙星胶囊。氧氟沙星口服吸收完全,口服有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恶心、或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而蒙脱石散对消化道黏膜具有很强的覆盖作用,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性和局部止痛效果。但是,二者不能同时服用,因蒙脱石会吸附氧氟沙星,影响后者吸收。为避免两种药物的相互影响,建议在用法上,注明两种药物分开服用,即饭前1h服用蒙脱石散,饭后1h服用盐酸左氧氟沙星。

(4)配伍不当:有处方将水溶性维生素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中。水溶性维生素是水包油型乳剂与糖盐配伍会导致水包油乳滴的油相和水相分裂,油水分离导致药物中不溶性微粒数增多,药物被破坏。因此水溶性维生素不能加入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如5%葡萄糖盐水。该药说明书中也明确标明只能加入无电解质的葡萄糖注射液。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氯化钾配伍同瓶滴注,虽然两者没有理化变化,但是二者的配液浓度和滴注速度不一样,所以不宜混合使用。另外,国家ADR中心发布的第21期通报中提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已经明确要求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维生素C+维生素K1,从药理上分析,维生素K1与维生素C合用是有利的。因为,维生素K1可被肝脏利用来合成凝血酶原、Ⅶ、Ⅸ、Ⅹ因子,维生素C可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及糖代谢过程,增加毛细血管致密性而降低其通透性与脆性,加速血液凝固,刺激造血功能。但是,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醌类药物维生素K1混合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致维生素K1疗效降低。有临床实验证明,维生素K1与维生素C混合放置一定时间后,维生素K1即被破坏,而不能发挥治疗效果。维生素K1可改为肌注。维生素B6注射液与肌苷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浓度为5%,pH为2.5~4.0)与肌苷注射液(浓度为50mg/mml,pH为8.8~9.1)混合后,药物的稳定性或疗效下降。维生素C注射液与肌苷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浓度为12.5%,pH为5.7~7.0)与肌苷注射液(浓度为50mg/ml,pH为8.8~9.1)混合后,药物的稳定性或疗效下降。注射用辅酶A与肌苷注射液:辅酶A注射液(浓度为50IU/ml,pH为5.5)与肌苷注射液(浓度为50mg/ml,pH为8.8~9.1)混合后,药物的稳定性或疗效下降[1]。

参考文献

我院门诊处方调查与分析 篇9

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2013年1~6月门诊西药处方5066张, 按照《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要求, 对抽查处方逐张进行评价分析, 主要分析处方的规范性及合理性, 重点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2 结果

2.1 不合格处方情况

5066张处方中, 不合格处方1192张占23.53%, 其中书写不规范处方875张占不合格处方73.41%, 不合理用药处方317张占不合格处方26.59%, 见表1。

2.2 抗菌药物处方 (指口服、注射用药, 不包括抗结核及外用抗菌药)

其中头孢菌素处方2484张, 占抽取总数的49.03%, 使用位列首位。头孢菌素使用情况统计, 见表2。

3 分析与讨论

3.1 处方书写不规范

(1) 处方前记书写不规范, 年龄项漏填; (2) 未注明科别; (3) 临床诊断不准确, 或无临床诊断; (4) 患者地址不详。

3.2 用药不合理

3.2.1 超剂量处方:

如:艾司唑仑等二类精神药品, 最多7d量, 但有些医师还是违规开超剂量处方, 并未注明理由。

3.2.2 重复用药:

主要是与抗感冒药同服。目前所用的抗感冒药为复方制剂, 大多含对乙酰氨基酚, 用量过大易引起肝脏损害, 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所以, 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如去痛片等应慎与感冒药同服。

3.2.3 药品品种超过5种:

《处方管理办法》第6条第7款规定:每张处方≤5种药物。研究发现, 药物并用>5种时, 不良反应发生率急剧上升。

3.3 抗生素应用不合理

3.3.1 用法错误:

青霉素640万U, 1次/d, 静脉滴注, 因青霉素t1/2约30min, 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其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与组织中药物浓度超过致病菌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 该类药用药原则是缩短间隔时间, 2~4次/d静脉滴注。

3.3.2 抗微生物药+抗病毒药:

该类联用治疗感冒, 是我院常见疗法。感冒绝大多数是由病毒引起, 不必使用抗生素。感冒的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治疗, 如发热、头痛症状, 使用一些解热镇痛药即可[1]。

3.3.3 杀菌剂+活菌制剂:

本组联用处方在治疗小儿腹泻时, 出现频率很高。活菌制剂内含双歧杆菌等活菌, 调节胃肠道菌群失调;杀菌剂能杀灭或抑制活菌制剂中的活菌, 因此原则上两者不能联用, 若必须联用, 则要错开服药时间, 以利于发挥各自疗效, 达到治疗目的[2]。

3.3.4 氨曲南+喹诺酮类:

两者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若联合用于老年患者, 由于其肾功能减退, 代谢减慢, 有致精神异常的可能[3]。

3.3.5 青霉素与红霉素合用:

一个是细菌繁殖期杀菌剂, 一个是静止期抑菌剂, 两者合用, 使青霉素的正常杀菌功能受到破坏, 降低青霉素的疗效, 同时两者合用可加重过敏反应和肝损害[4]。

4 结论

临床上除了西药联用外, 也经常出现中药和中西药的联合用药, 文献报道中药注射液与其他药物配伍时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5]。由于本次抽查处方全部来源于门诊西药房, 未涉及到中药处方, 故我院临床是否存在其他方面的不合理联用值得进一步讨论。

现在我院门诊药房, 每月都对处方进行点评, 针对点评不合格处方与医师进行讨论, 及时通报, 对有明显错误而屡教不改者进行处罚。通过行政干预大大减少了不合格处方。促进了合理用药, 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摘要:目的 提高门诊处方质量,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16月门诊处方5066张, 根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资料, 进行综合分析, 并归纳统计。结果 不合格处方1192张占抽取总数的23.53%, 主要问题为处方前记缺项, 配伍不合理, 重复用药, 用法错误, 超疗程使用等。结论 医院门诊处方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 医师与药师在工作中要相互沟通, 医教科要加强处方的监督管理, 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门诊处方,分析,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贡联兵.抗感冒药物临床合理应用[J].人民军医, 2009, 52 (1) :62-63.

[2] 施莹.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不合理用药探析[J].医护论坛, 2009, 6 (6) :151-152.

[3] 刘海燕, 刘红.静滴左氧沙星氨曲南致精神异常1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8, 17 (6) :415-416.

[4] 王璟.青霉素与红霉素合用效果好吗[J].首都医药, 2000, 5 (7) :59.

儿科门诊处方用药调查分析 篇10

1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1月至12月儿科门诊处方6 340张, 分别统计患儿的年龄、性别, 处方的平均用药数, 中成药的使用情况, 抗菌药的使用情况。

2结果

2.1 患儿情况与处方平均用药数

年龄0~5 岁 (含5岁) 5 104人, 占80.5 %, 5岁以上1 236人, 占19.5 %。其中男性患儿3 572人, 占56.3 %, 女性患儿2 768 人, 占43.7 %。每张处方平均用药数3.45种, 其中用药超过5种的为922张, 占14.5 %。

2.2 中成药的使用

在6 340张处方中, 使用中成药的有2 680张, 占42.3%。涉及品种24个, 以小儿感冒用药, 小儿咳喘用药为主, 使用频率前6位的品种, 见表1。

2.3 抗菌药的使用

在6 340张处方中, 使用抗菌药的有4 578张, 占72.2%。涉及五大类十七种, 以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为主, 使用频率前6位的品种, 见表2。在4 578张抗菌药处方中, 针剂处方2 616张, 占57.1%, 分为单用和二联, 无三联用药;同时对这些针剂处方还做了与抗病毒药、祛痰药的联用统计, 见表3。

3讨论

3.1 联合用药分析

3.1.1 抗菌药的二联

抗菌药二联全部为阿奇霉素与β-内酰胺类联用, 一般认为前者迅速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使细菌处于静止期, 导致后者不能发挥繁殖期杀菌作用使疗效降低, 因此不建议两者合用[1]。但也有许多临床实践证明:此两类药联用对重症感染, 混合感染非常有效, 其主要原因是大环内酯类能增强机体免疫作用, 对杀灭细菌有帮助, 是两类药联用的原因之一[2]。建议按实际情况选择, 联用时先使用杀菌剂, 再使用抑菌剂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3.1.2 抗菌药与抗病毒药、祛痰药的联用

抗菌药与抗病毒联用, 主要是抗菌药与利巴韦林、更昔洛韦联用;抗菌药与祛痰药联用, 主要是抗菌药与氨溴索联用。氨溴索具有黏液排除促进作用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 与抗菌药协同治疗可升高抗菌药在肺组织的浓度而在本院儿科应用相对广泛。

3.2 不合理用药分析

3.2.1 大处方仍占相当比例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每张处方平均用药数3.45种, 就平均水平而言, 属于正常, 说明医师诊治患儿时基本能根据疾病缓急来开方。但大处方仍占相当比例,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本次调查有14.5 %的处方不符合规定, 虽然低于有关文献报道[4,5,6], 但处方品种数仍有待减少。

3.2.2 未按辨证使用中成药

中成药药性平和, 服用方便, 在治疗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但在调查中也发现, 部分处方未按辨证用药。中成药是中药, 使用就得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如咳嗽分风寒、风热、痰热、痰湿咳嗽, 不同的证型应选用不同的中成药, 而不是按照仅有咳嗽症状就用药。

3.2.3 抗菌药使用率较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抗菌药使用率为72.2%, 明显高于卫生部要求的50%以下。儿科的感染性疾病大部分为病毒所致, 抗菌药的使用不仅对患儿病情控制无益, 有时还会引起不良反应, 临床应严格选择适应证, 而不是习惯地使用抗菌药。近年来抗菌药的新品不断问世, 如果使用不当, 用药针对性不强, 不仅会增加患儿家长经济负担, 还会引起耐药菌株的增加, 临床需重视和加强病原学检查, 认真执行抗菌药使用分级管理制度。

3.2.4 给药方案不合理

本次调查发现注射用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大部分以一日一次静滴给药。β-内酰胺类是时间依赖性药物, 疗效取决于给药后, 血药浓度大于MIC的持续时间, 持续时间越长则疗效越好。β-内酰胺类对大多数细菌的抗生素后效应较小[3], 因此除头孢曲松钠、头孢尼西钠具有较长的半衰期, 可一日一次给药外, 其他β-内酰胺类应采用间歇给药。

儿童与成人不同, 有其自身特点, 儿科用药较之成人相对复杂。在临床实际诊疗过程中要注意到儿童的生理特性, 正确选用药物、剂量、剂型和疗程。随着临床药学的不断发展, 临床药师也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在合理用药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医务人员应当通力合作, 积极关注儿童疾病的合理治疗以及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 以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端.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45.

[2]王海生.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2.

[3]王睿.临床抗感染药物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66.

[4]曾春生, 黄斌学, 莫锦伦, 等.门诊儿科处方用药情况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6, 26 (7) :894-895.

[5]贺金莲.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用药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7, 27 (8) :1167-1168.

上一篇:国企并购下一篇: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