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评价系统

2024-07-02

处方评价系统(精选八篇)

处方评价系统 篇1

1资料和方法

资料:我院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所有科室处方;方法:处方评价系统;评价指标:注射剂和中药注射剂、品次使用百分率及每月处方量;中药注射剂高风险品种、较高风险品种、严重不良反应品种[2]处方量和科室的中药注射剂使用百分率。

2结果

2.1经过处方评价系统的处理,我院2008年从1月1日至12月31日处方中的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

2.2在《SFDA关于开展注射剂类药品生产工艺和处方核查工作的通知》提及的高风险、较高风险、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品种中,我院中药注射剂高风险品种占中药注射剂品种的29.27%(12个),中药注射剂较高风险品种占中药注射剂品种的9.76%(4个),中药注射剂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品种占总中药注射剂品种的34.15%(14个)。我们对这些中药注射剂风险品种的各科室使用百分率、处方量统计并列出其中使用较多的科室,结果如表2所示。

2.3根据上表结果,进一步统计上述科室的2008年中药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如表3所示:

2.4由表1可见,我院每月中药注射剂使用百分率1.88%~3.93%,中药注射剂品次使用百分率0.80%~1.55%,全年中药注射剂处方8980份,占注射剂处方的12.8%(70386份),占全年处方的2.27%(395928份)。

2.5由表2统计显示,中药注射剂高风险、较高风险、有严重不良反应品种处方量排序分别为:急诊科、军人门诊、呼吸科、门诊内科、中医科;门诊内科、急诊科、泌尿二科、心内科、干部二科/肾脏病科;急诊科、军人门诊、呼吸科、门诊内科、中医科。

2.6表3以风险品种处方数最多的科室为基础,统计得出科室中药注射剂使用百分率:急诊科11.7%、中医科5.74%、呼吸科4.19%、心内科2.95%、军人门诊2.74%、干部二科2.33%、门诊内科1.38%、肾脏病科0.68%、泌尿二科0.49%。

3讨论

(1)对表1结果进行分析,中药注射剂使用百分率为1.88%~3.93%,中药注射剂品次使用百分率0.80%~1.55%,由此可见我院2008年总体使用百分率比较低,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符合“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原则[2]。由于查阅国内外文献,缺乏相应的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国际标准,仅以WHO规定的发展中国家平均处方注射剂使用标准13.4%~24.11%[4]估算中药注射剂使用标准范围。因此,我们根据全院2008年中药注射剂处方占全院注射剂处方(12.8%)比例推算,中药注射剂使用标准在1.71%~3.07%之间。说明我院中药注射剂(3.93%)使用率超过估计标准,需谨慎使用。

(2)经处方评价系统得出,我院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处方共395928份,每张处方的平均品种数2.43~2.63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中关于每张处方不超过5种药品的规定。对表2 2008年每月中药注射剂数据分组比较(1月至4月、5月至8月、9月至12月),统计结果证明时间或季节因素对中药注射剂使用影响无显著差异(Sig.>0.05)。另外,从表3中药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可以看出,急诊科(11.7%)、中医科(5.74%)、呼吸科(4.19%)使用率过高。鉴于急诊科室特殊性,而对急重症患者需立即诊治,而注射剂起效迅速,因此,注射剂的使用百分率理论较高,但各科室在使用中药注射剂过程中仍需加强监测。

4结论

我们运用自主开发的处方评价系统,以每月注射剂使用百分率、中药注射剂使用处方量、使用百分率、品次使用百分率,和中药注射剂风险品种[1]的各科室处方量、使用百分率为统计指标,评价我院2008年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结果证明2008年全年中药注射剂除个别科室使用率偏高外,大多数科室中药注射剂使用率符合要求。

因此,要规范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消除中药注射剂安全隐患、确保公众用药安全,仍需加强临床监测力度:重视药品禁忌,保证输液器材洁净,遵照说明书规定配伍;遵循中医用药规律,辨证用药;询问过敏史,严格用法用量,紧密观察病人反应,可以避免或减少临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状况,提高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我院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处方共395928份,采用自主研发的处方评价系统对所有含中药注射剂处方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全年中药注射剂处方8980份,占全年处方的2.27%,月中药注射剂使用百分率1.88%~3.93%,个别科室使用率偏高。结论:在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仍需加强监测,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

关键词:处方评价系统,中药注射剂,用药监测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注射剂类药品.生产工艺和处方核查工作的通知[Z].2007-8-10

[2]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Z].2008-12-24

[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Z].2009-1-13

xx医院处方评价制度 篇2

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山东省病历书写规范(试行)》、《山东省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试行)》等有关规定、规范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评价内容

除上述规范性文件所规定的处方管理要求外,将下列内容列入处方评价范围:一是处方药品用量。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二是抗菌素的规范使用。对照卫生部指导原则和有关管理规范的规定,对合理、规范使用抗菌素(抗感染药物)作出评价。三是贵重药品用法用量。对照患者的临床诊断,对价格昂贵的药品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四是处方药品费用。重点对大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评价。

二、评价方法

结合医院日常医疗质量检查工作,由考核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所有科室的处方质量尤其是处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考核、评价,并通报结果。各科室内部开展经常性的处方评价活动。医院每个月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处方评价活动,并在内部通报评价结果和落实整改措施。同时运用HIS查询系统对处方进行经常性的监测,指定专人定期对处方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排查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处理。

三、处方评价标准

医务人员所开具处方凡存在下列问题之一者,为不合格处方:

(一)印制格式

1、前记中“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室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栏目有缺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前记除以上必须栏目外,2、正文无Rp或R标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正文无病情及诊断;

3、后记中“医师签名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等栏目有缺项;

4、处方用纸颜色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的要求。

(二)处方书写

1、医师未签全名,或只有专用签章没有签名;

2、处方后记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中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签名,或调剂、复核非双人签名;

3、儿科处方婴幼儿年龄未写日、月龄;

4、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

5、用不规范的中文或英文书写或缩写或代号;

6、药品剂量、单位书写不正确或不清楚;

7、需进行皮试的,处方上未注明;

8、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未划斜线;

9、字迹难以辨认,或修改处缺签名及注明修改日期,或缺其中之一者;

10、其他项目书写有缺项。

(三)合理用药

1、药品的适应证有与临床主要诊断不符合的;

2、药品间有配伍禁忌;

3、单张处方超过五种药品;

4、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及再次签名;

5、普通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适当延长用药天数未加说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用量超过《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要求。

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开具权限不符合《内蒙古自治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试行)》要求;

7、贵重药品使用无指征或用法、用量不合理。

(四)其它

药学部门无签名式样及专用签章备案记录医师开具的处方,或医师的签名和专用签章与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不一致的处方,不予审方发药。

四、考核与奖惩

(一)医院把处方的合理性纳入医师及其科室目标考核和奖惩范畴,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把处方的合理性与奖金发放、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做到奖罚分明,使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成为广大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

门诊处方评价与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3月门诊处方4000张, 处方样本覆盖全院门诊各专科, 具有抽取样本的代表性。

1.2 方法

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规定, 进行不合理用药点评, 运用Excel进行分类统计、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

2 结果

2.1 随机抽查的4000张处方中, 不合格处方为79张, 不合格率为1.98%, 见表1。

2.2 不规范处方为19张, 占不合格处方的24.05%, 见表2。

2.3 不适宜处方共计54张, 占不合格处方的68.35%, 见表3。

2.4 超常处方共计6张, 占不合格处方的7.60%, 见表4。

3 讨论

3.1 不规范处方分析

《处方管理办法》[2]第六条、第七条对如何开具处方有明确的规定。处方前记、正文、后记应书写清楚、完整, 以便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处方。处方书写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书写不完整或含糊不清, 姓名、性别、年龄等填写不全或未填, 有些处方字迹潦草, 难以辨认, 不仅给审方、核对、发药人员造成了工作不便, 而且容易发生差错。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3]。通用名的使用可减少处方错误, 避免重复用药, 如布洛芬缓释胶囊不可写成芬必得等。

3.2 不适宜处方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不适宜处方主要包括联合用药不适宜, 重复给药和用法用量不适宜, 占不合理处方比例为20.25%, 17.72%和13.92%。

3.2.1 药物联合用药不适宜

联合用药是指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只用一种药物治疗难以奏效, 而需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 以达到提高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以及控制多种疾病的目的。不恰当的联合会减弱药效, 有些甚至可能产生毒副作用。如患者诊断为:足部感染, 同时给予头孢米诺2.0 g, i.v.gtt., b.i.d., 头孢曲松2.0 g, i.v.gtt., b.i.d.联合抗感染。头孢米诺与头孢曲松同属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作用机理相似, 抗菌谱基本相同, 联合使用易导致作用拮抗, 药师建议医师在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时应尽量避免同类抗菌药物的同时应用。如患者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处方用药:奥美拉唑, 20 mg, b.i.d.+琥珀酸亚铁, 0.2 g, t.i.d.。分析消化性溃疡和 (或) 并发出血的患者常有缺铁性贫血, 临床上除须应用强效抑酸剂外, 常同时应用药物补铁以纠正贫血。铁剂以亚铁离子形式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被吸收, 胃酸可增加铁剂溶解度, 有助于铁吸收。而抑酸剂能减少胃酸分泌, 两者合用会降低治疗效果。药师建议对于这类患者,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可使用硫糖铝或铋剂代替强效抑酸剂。如酮替芬临床医师用于抗变态反应, 经常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如酮替芬与镇静安眠药合用时, 可增强困倦、乏力等症状, 应避免合用[4]。酮替芬与口服降糖药合用时, 糖尿病者可见血小板减少, 故而不宜合用[5]。

3.2.2 重复给药

如, 某患者由于感冒咳嗽医师处方开具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 (奥亭止咳露) 10 ml, p.o., t.i.d.+马来酸氯苯那敏4 mg, p.o., t.i.d.+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 (新康泰克) 1粒, p.o., b.i.d.。这几种药中, 奥亭止咳露里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4 mg/ml, 新康泰克里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4 mg/粒, 药师在审核处方时发现该处方1 d服用马来酸氯苯那敏共32mg, 远远超过正常服用剂量, 如果过多服用马来酸氯苯那敏会导致药物毒性和药物不良反应增加。药师建议医师在开具新康泰克或奥亭止咳露时不再开具马来酸氯苯那敏片, 以避免重复用药。又如医师给患者开具复方罗布麻片和氢氯噻嗪片, 罗布麻片为复方制剂, 内含氢氯噻嗪成份, 故不必再加用氢氯噻嗪。医师要熟悉常用复方制剂中的具体成分及剂量, 避免药物的重复使用, 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3.3 超常处方分析

3.3.1 无适应证用药

目前临床最常见无适应证用药现象是患者不存在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时, 医生预防性地给患者用药及对无明确指征的患者滥用复合维生素、营养药、激素、镇痛药等现象。如患者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诊断中并未提及有细菌感染。按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大多数哮喘急性发作并非由细菌感染引起, 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 除非有细菌感染的证据, 或者属于重度或危重哮喘急性发作。而本患者给予头孢呋新和喹诺酮类的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 属于无指征用药。如患者诊断为:多形红斑型药疹;选择阿奇霉素静脉给药3 d预防感染,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此种疾病无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大环内酯类药物为抑菌剂一般不用于预防感染[6]。

3.3.2 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

患者诊断为腹泻;给予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水溶性维生素2支, 静脉滴注, 1次/d, 水溶性维生素说明书提示:水溶性维生素不可与电解质溶液配伍。同时水溶性维生素用药量偏大, 水溶性维生素说明书规定:成人以及体重10 kg以上小儿, 1次量为1支。又如患者诊断为腰肌劳损, 给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 3次/d, 1片/次 (75 mg/片) 。此药为非甾体抗炎药, 说明书表明用于止痛时剂量为75 mg/d, 必要时增至150 mg。该处方的用法用量显然不合理, 属超大剂量用药, 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该院的感染病门诊处方在用药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合理, 主要是不合理处方盛行与抗菌药滥用等, 直接原因主要体现在人员因素方面, 因此, 应加强临床医师对药物学知识的学习, 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至关重要。

同时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制定给药方案、参与疑难病症会诊和典型病例用药讨论、指导合理用药;建立药历, 对该院用药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建立临床用药监控小组, 定期检查医院用药情况, 加大对用药量大的药品的监督控制力度, 对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时提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8.

[2]陈丽平.关于医院门诊药房不合格处方的调查研究.吉林医学, 2009, 30 (22) :2848.

[3]施志云.认真执行《处方管理办法》提高我院处方质量.中国疗养医学, 2009, 3 (18) :269.

[4]张海燕.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中外医疗, 2008, 27 (30) :129-130.

[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信息与参考.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494.

自动化处方评价的初步实践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8年全年HIS系统中的处方信息。

1.2 方法

1.2.1 自动化运行流程

医师在HIS医生工作站为患者开具并打印处方,同时开具的电子处方经局域网上传至HIS系统服务器中进行储存。处方评价系统服务器通过处方读取工具定时增量读取HIS服务器中的新开处方,并在本地服务器中进行储存。处方评价系统服务器中的处方评价程序在读取处方的同时对新开处方进行评价,并将点评结果预存在处方评价系统服务器中。当药师在药师工作站进行点评工作时,根据不同点评条件,向处方评价系统服务器发出HTTP请求,服务器根据请求条件,对评价结果进行整合统计,生成报表在服务器上进行储存,并将结果以HTM1页面的形式返回药师工作站。局域网中其他的终端用户也可以通过访问处方评价系统服务器来浏览相应的处方评价结果报表。通过在服务器中限定物理IP地址的登陆权限和建立不同用户的使用权限,即可实现对不同用户的使用功能限制。

1.2.2 药品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药品数据库基本信息包括:药名通用名、药品分类、药品种类、毒麻药品、精神药品、运动员慎用、医保信息、基本药品、给药途径、商品名等[3,4]。分别根据《新编药物学》第16版、毒麻精药品目录、国家运动员慎用药品目录、北京市医保目录进行标示。

1.2.3 药品配对

为区分不同厂家或规格的药品,HIS系统中的药品名称与药品通用名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将数据库中的药品与HIS系统中的药品进行配对。

1.2.4 抗菌药物的筛选

对抗菌药物进行统计,包括抗生素类和合成抗菌药物类,抗皮肤感染药、抗眼科感染药及含庆大霉素、喹诺酮类或其它复方止泻药;抗结核药、抗麻风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不列为抗菌药物。

1.2.5 数据库中处方评价表的建立

综合《办法》处方评价表附录I内容与国际合理用药调研的核心指标[5],自行设计处方评价系统(为保证处方评价系统的最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数据的计算、分析、统计等程序使用Microsoft Visual C sharp编写)。内容包括:用药品种总数、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数、抗菌药使用百分率、使用注射剂的处方数、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处方中基本药物品种总数、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处方中使用药品通用名总数、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处方总金额、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中成药使用百分率、中成药品次使用百分率(使用中成药的数量占用药总数量的百分率)、中药注射剂使用百分率、中药注射剂品次使用百分率(使用中成药注射剂的数量占用药总数量的百分率)、OTC药使用百分率、OTC药品次使用百分率(使用OTC药品的数量占用药总数量的百分率)。《办法》和国际合理用药调研的核心指标中的病人关怀指标,需要与患者直接沟通,无法用计算机统计分析,因此并未纳入统计范围。

1.2.6 筛选条件的选择

为方便其他的信息的查询与评价,除了对处方评价时所需要的条件外,还新增了患者年龄、科室、日期、药品名称、医生、费别、OTC、随机数等条件的选择。

2 结果

2.1 全年处方基本指标统计结果

2.1.1 全年总处方数为395928张,总金额约为9661万元,平均每张处方的金额为244.02元。

2.1.2 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在2.43~2.63之间且平均为2.51。

2.1.3 抗菌药使用百分率、注射剂使用率和基本药品使用率分别在31.12%~36.15%、15.92%~20.37%和55.38%~60.06%之间,平均分别为32.50%、17.78%和57.36%,结果见表1。

2.2 全年中成药基本指标统计结果

2.2.1 全年使用中成药的处方数为177178张,中成药处方占处方总数的44.75%。

2.2.2 中成药品次使用百分率、中成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及中药注射剂品次使用百分率分别为23.13%~27.37%、3.93%~1.88%及0.80%~1.55%,平均分别为25.00%、2.81%及1.19%,结果见表2。

2.3 全年OTC药物基本指标统计结果

2.3.1 我院全年使用OTC的处方数为108603张,占处方总数的27.43%。

2.3.2 OTC药物使用百分率和OTC药物品次使用百分率分别在25.68%~29.25%和13.19%~14.69%之间,

平均为27.43%和14.01%结果见表3。

3 讨论

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药品。为了促进合理用药,依据《办法》的规定和国际合理用药的核心指标,针对处方上药物使用率(抗菌药及注射剂的应用、基本药物、中成药、OTC药物所占比例等)及处方行为(使用通用名开具处方)等方面对我院全年处方进行评价。

我院的处方平均用药数为2.51种,与WHO的要求和北京地区的结果基本相符;平均抗菌药使用率为32.50%,与WHO规定的仍有一定的差距,但与北京地区医院调查的结果相近;平均处方抗菌药注射剂使用率为17.78%,基本控制在WHO要求的范围[5,6]。我院抗菌药使用过多可能是由于我院面对的是普通居民且病种以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外伤居多的缘故。《抗菌药应用指导原则》中指出,“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不必采用注射给药。重症、全身性感染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因此,加强注射剂知识的普及教育,减少患者注射要求,是促进合理应用注射剂措施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基本药物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等特点,是经过科学评价而遴选出来的。我院基本药品的使用率为57.36%,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仍较低,与国内调查的数据相比亦有差距[6,7]。使用较低的原因可能是:(1)国家基本药物的覆盖率较低[5];(2)医师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不了解和熟悉;(3)由于医药科技的发展,大量非基本药品涌入医院。因此,我院仍需要应加强宣传和应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品种。

我院通用名使用率为100%,这是由于规定必须使用药物通用名书写处方,并在HIS系统中进行强行控制,使所有开有非通用名的处方无法录入电脑。

我院应用中成药的处方接近总处方的1/2,使用比例较大。虽然中成药的副作用较少,但其成分较复杂,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仍不十分明确,更重要的是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及联用存在不可预料的风险,因此,在应用中成药的同时,尤其是中成药的注射剂,应慎重考虑。

OTC药物的使用率为27.43%,使用率较高。一方面说明其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另一方面也说明患者自我药疗的知识不全面、意识薄弱。如何使用好OTC药物,让自我药疗成为社会的潮流,降低医疗费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开展必要的“百姓讲堂”,提高大众了解自我药疗的知识水平,提高患者自我药疗的意识成为目前迫切的需要。

总之,我院门诊使用药物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以及基本药物的宣传和学习并对OTC药物使用进行教育,提高“百姓”自我药疗意识。

摘要:目的:依据《处方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参考国际合理用药指标,评价我院处方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与规范性。方法:利用自行研究编制的处方评价系统对我院2008年全年处方进行评价。结果: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2.51;抗菌药使用百分率为32.50%;注射剂使用百分率为17.78%;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为57.36%;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为100%,开具中成药的处方占总处方的44.75%,开具非处方药(OTC)的处方占总处方的27.43%。结论:我院处方药物基本合理,但还存在抗菌药使用率高及基本药物使用率低问题。

关键词:处方评价,处方管理办法,国际合理用药指标,自动化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EB/OL].http://www.moh.gov.cn.2009,2,3

[2] 吴永佩,颜青.《处方管理办法》发布有利于保护患者用药权益[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7(4) :2451

[3] 卫生部.处方常用药品通用名目录[EB/OL].http://www.moh.gov.cn.2009,2,3

[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4年《国家基本药物》制剂品种目录 [EB/OL].http://www.sfda.gov.ca.2009,2,3

[5] 陈莲珍,王淑洁,王青,等.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现场调查[J].中国药房,2003;14(3) :156

[6] 李洋,颜虹.处方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中国医院统计,2005:12(1) :79~82

某院门诊各科室处方评价分析 篇5

关键词:评价分析,门诊处方,处方指标

汕头市龙湖人民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患者病情复杂,药物品种繁多。为了解汕头市龙湖人民医院门诊各科室的用药情况,促进药物合理使用,笔者收集了3600张门诊处方进行调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汕头市龙湖人民医院2009年全年的门诊处方共78489张,每月随机抽取300张,共3600张,占总处方量的4.59%。抽查的处方涉及门诊所有科室,包括内、外、妇、儿、急诊、五官、眼、皮肤、中医、口腔、肛肠、骨伤科。利用Excel电子表格,按《处方管理办法》的处方评价表手工录入,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全院用药基本情况

抽查的3600张处方,共使用药物品种10814个(次),抗菌药物处方1977张,注射剂处方932张,3600张处方总金额为299782.8元,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83.3元。在药物使用方面,主要以抗菌药物、维生素、电解质、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药物为主。

2.2

360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1977张,全院平均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9%。使用二联抗菌药物的处方有314张,使用三联抗菌药物有45张处方,共使用抗菌药物2381个(次),其中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最常用,分别占30.8%和18.9%,见表2。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汕头市龙湖人民医院门诊平均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9%,超过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控制在50%的规定。从表1可见,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排序是:口腔、五官、儿、外、眼、肛肠、急诊、妇、中医、内、皮肤、骨伤科,其中口腔科最高,达79.6%,五官、儿、外、眼、肛肠、急诊科均超过60%。我们分析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因,一方面是汕头市龙湖人民医院地处城乡结合部,来口腔科、五官科、眼科就诊者感染性疾病多,而儿科、急诊科多为呼吸系统疾病或急性肠胃炎,外科为创伤手术后抗感染治疗或预防性用药,这些都使用抗菌药物;另一方面,临床用药过程受药物促销影响也有关系。从表2可见,使用的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所占比例最多。上述两类药物都是广谱抗菌药物,抗菌作用强、临床广泛用于各种感染治疗。喹诺酮类免皮试,使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夜间就诊患者,急诊科经常使用。

汕头市龙湖人民医院部分科室存在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特别是口腔、五官、眼科和急诊、儿科,具体表现在无指征用药、药物起点偏高、用药剂量偏大、疗程过长、序贯用药不当、不合理联用等。对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医院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同时要求临床医师必须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1]。

3.2 注射剂使用率

注射剂因疗效迅速、无首过现象,深受临床医师的青睐,但注射剂比口服给药更易发生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将注射剂人均用药次数作为评定合理用药重要标准之一。在我国,北京地区几家三甲医院的注射剂使用率在10%左右[2],汕头市龙湖人民医院的注射剂使用控制不理想,达25.9%,特别是急诊科,使用率高达57.7%。汕头市龙湖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多集中在夜间,多为急性胃肠炎、高热、外伤患者,因注射剂起效快,医师经常使用,这是急诊科注射剂使用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但注射剂使用率过高,必然伴随着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为此,医院需加强宣传和教育,纠正医师的不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3.3 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

汕头市龙湖人民医院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达到81.1%,与福建医院相比[3],情况较好。但眼科、妇科基本药物使用率较低,分别为58.5%和63.7%。基本药物目录中,眼科用药品种较少,多为国产药,而汕头市龙湖人民医院眼科对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术后几乎都用进口滴眼液,玻璃酸钠、人工泪液、氟米松龙3种药物用量最多。妇科门诊量大,宫颈炎、阴道炎的患者较多,医师经常使用双子参洗液、双唑泰软膏、保妇康栓等外用药物,这些都不属于基本药物目录,这也是妇科基本药物使用率较低的原因。基本药物目录是按照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原则遴选的,建议医师多为患者的经济利益考虑,使用疗效确切、价格合理的基本药物。

3.4 平均每方药品数

据报道,随着临床用药品种数量的增多,药物间相互作用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增加,联用2~5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联用6~8种药品为7.4%,联用11~15种药品为24.2%,联用16~20种药品为40%[2]。《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每张处方不超过5种药品,汕头市龙湖人民医院的平均每方药品数为3.0种,符合规定。尽管如此,与文献报道的《2005年北京地区12家大型医院运行及治理情况综合结果》中门诊处方用药品种数1.80~2.75相比,汕头市龙湖人民医院在用药品种数方面仍须向他们学习,药剂科应加强引导、加强监督管理,尽量减少多种药物联用。

3.5 药品通用名使用率

随着我国药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药的品种不断增加,一些老药也被制成复方制剂,并冠以别名,使药名的使用与管理发生混乱,相互之间难以区分,往往造成同一种药物被重复应用,剂量相加,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4]。使用药品通用名能避免重复用药,有助于正确用药,降低药费,有利于医院用药管理,也便于医疗文书追溯和用药信息共享。汕头市龙湖人民医院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83.5%,与其他医院相比仍待提高[5],统计结果是骨伤科通用名使用率最低(56.6%),骨伤科用西药简单,医师对使用药品通用名不够重视,如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甾体抗炎药,仍习惯用别名或商品名代替。医院应组织医师加强《处方管理办法》培训,督导他们使用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规范处方书写。

3.6 处方平均金额

药费高是患者非常关注的问题,汕头市龙湖人民医院门诊处方的平均金额为83.3元,与其他医院相比[6]相对偏高。排在前3位的科室是五官科(116.2元)、妇科(104.3元)、外科(103元)。五官科用药以抗菌药物、抗过敏及外用药为主,医师多使用二联抗菌药物,少考虑药物经济学因素,对抗菌药物的了解程度也不够;外科用药存在药物起点高、用药剂量偏大等现象,应引起注意,严格控制大处方,限制使用高价药,尽量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4 结论

汕头市龙湖人民医院门诊各科室中,内科用药较规范,大部分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个别科室的处方指标不够合理。建议医院进一步组织临床医师和药师加强学习《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处方定期抽查,综合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把处方的合理性纳入医师及科室年终考核和奖惩范畴,同时药师在审核处方上严格把关,以提高整体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辛传伟, 薛飞.165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 2009, 18 (5) :461-463.

[2]毛璐, 刘芳, 翟所迪.注射剂安全合理应用进展[J].医院管理论坛, 2003, 20 (3) :48-51.

[3]黄婧, 姚华星.我院门诊处方评价与分析[J].中国药师, 2009, 12 (6) :787-789.

[4]杨红梅, 欧定宏, 苏颖燕等.13000张门诊处方分析[J].今日药学, 2008, 18 (5) :63-66.

[5]王亚非, 张琴.我院门诊处方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1) :70-72.

处方评价系统 篇6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和滁州市特殊教育中心的8-16岁年龄段聋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共127 名。

1.2 研究步骤

1.2.1选取三个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一个身体机能指标:肺活量;四个身体素质指标:50m跑、立定跳远、握力、坐位体前屈。上述指标针对聋哑学生实际特点并根据选取能够正常地在学校参加一般体育活动并无突发性疾病的聋哑学生为研究对象, 遵循“适宜适度”原则。

1.2.2依据上述指标对聋哑学生测量所得数据与同年龄段普通学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2.3 针对聋哑学生存在体质问题设计运动处方。

1.2.4 从参加体质测试的聋哑学生中随机选择30 人作为实验组执行运动处方, 并后期进行第二次体质测试。

1.3 研究方法

1.3.1测量法

对所选指标进行实地测量, 如实记录所得数据。并于3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测试。

1.3.2 专家访谈法

对两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访谈一些关于聋哑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相关测试指标等内容。

1.3.3 文献资料法

查阅各类有关聋哑学生的期刊, 为研究提供了详实资料。

1.3.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3.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得出各指标的标准差, 数据均采用M±SD表示。

1.3.5 逻辑分析法

对所得数据与普通学生进行对照得出差异, 差异性水平为P<0.05。对结果分析并得出聋哑学生存在的问题后, 制定针对性的运动处方。

2 结果与分析

2.1 身体形态

由实验所得数据, 可以得知聋哑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指标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这符合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 经One-Way Anova统计分析, 与普通学生无统计学差异。BMI指数与同龄正常学生也并无显著的差异。

2.2 身体素质

如表1 所示, 聋哑生的身体素质指标50m跑、握力、立定跳远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 坐位体前屈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经One-Way Anova统计分析, 身体素质的指标数据与同性别普通学生差异不是显著, 说明同年龄段的聋哑学生基本相符合于普通学生的身体素质。

2.3 身体机能

注: *呈现显著性差异 (p<0.05) ; **呈现高度显著性差异 (p<0.01) 。下同。

如表1 和表2 所示, 聋哑学生的肺活量明显的比同年龄段的普通学生小, 有统计学差异。聋哑学生的肺活量比同年龄段的普通学生明显小, 有统计学差异。普通男生与聋哑男生的差异显著, 而与聋哑女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普通女生与聋哑男生无差异, 与聋哑女生有差异显著, 聋哑男女生之间并无差异。

3 运动处方设计

3.1 聋哑学生的认知特点

聋哑学生的认知特点主要是靠视觉、触觉和运动能力的参与, 其对简单的机械的动作记忆好, 在操作分析和直观分析方面, 聋生并不感到十分困难, 他们甚至比正常人分析得更细致、更具体。

3.2 运动项目

3.2.1 一般健身性运动项目

适用于所有的学生, 同时还可以辅助接受具有针对性的治疗的聋哑学生。此处方具有休闲娱乐性的运动为主, 在增进体质和增进健康同时可以娱乐身心。

处方:慢跑;徒手操;趣味追逐跑;反应练习 (学生随时根据教师的手势进行快速编组) ;放松练习;篮球、足球、跳皮筋、跳绳和广播体操等。

3.2.2 提高肺活量的练习项目

通过耐力运动的方法来达到提高心肺功能。一些聋哑学生的耳蜗器官是器质性损伤, 进而影响到前庭器官的平衡功能, 过频的大幅度跳跃或大角度的旋转动作容易引起意外伤害, 根据聋哑学生的特点, 选取地势平坦, 少跳跃和减少旋转的较长时间运动项目。根据学校的运动条件, 选取的低强度运动项目为:中长距离健身跑、折返跑和变速跑等以及一些趣味性运动项目。

处方:慢跑 (蛇形跑、绕障碍物跑) ;协调性练习 (原地转髋20 次+各种踢腿20 次+交叉步练习) ;跳跃练习 (交换腿跳50 次+向上跳30 次+跨跳30 m, 共3 组) ;力量练习 (蹲跳20 次+双人推掌30 次, 共3 组) ;腰腹肌练习;中速跑1 000m;放松练习。

4 运动处方实施效果及调整

运动处方在实施后, 前后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显示:运动处方实施前后聋哑学生的肺活量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01) 。聋哑学生在执行运动处方时, 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通过耐力运动提高了呼吸肌的力量, 使心肺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运动处方实施取得一定效果之后, 也进一步做了适当修改。在针对性治疗的运动处方上转为健身运动, 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运动处方实施3个月, 在第一个月, 应坚持每周3~4 次的锻炼活动。在此后, 可适当增加到每周5~6 次。在运动时应当严格遵循运动处方的要求, 运动量适度, 运动后积极恢复, 此外还应当加强自我医务监督。例如在耐力性运动上就不需要规定固定的时间跑多少距离和一定距离用多少时间, 转为以健身休闲为目的的有氧代谢运动, 例如户外运动等。但是心肺耐力的保持需要持之以恒, 只有坚持进行耐力运动, 才能保持心肺功能水平不下降。

5 结论

5.1 聋哑学生肺活量与普通学生有显著性差异, 而在身体形态和素质上并无统计学差异。

5.2 在针对性运动处方的干预下, 聋哑学生肺活量在运动干预前后得到显著提高。

6 建议

6.1 运动处方干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应保持适趣、适度、适量和持之以恒。

6.2 运动处方得到了很好的实施效果, 学校应当坚持, 教育部门应当积极加大推广形成长效机制。

摘要:通过对816岁共184名聋哑学生进行9项身体形态, 身体机能, 身体素质指标的体质测试。针对聋哑学生特点及存在问题制定运动处方, 并进行实验干预, 旨在为增进聋哑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量化指导方案。结果显示: (1) 聋哑学生肺活量与普通学生有显著性差异, 而在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上无统计学差异。 (2) 聋哑学生肺活量在运动处方干预前后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运动处方,聋哑学生,体质健康

参考文献

[1]甄志平, 张瑛秋, 刑文华.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运动处方教学方式对中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 (5) .

[2]庄静, 高玲娣.健身运动处方的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 2009.

[3]杨志勇, 王志斌等.张家口市聋哑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8 (6) .

[4]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

[5]杨静宜, 徐峻华.运动处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2.

[6]孙庆祝, 郝文婷, 洪峰主编.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7.

[7]郑金洲.问卷编制指导[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10.

某院处方点评工作方法及效果评价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成立处方点评小组

我院依据新修订的《处方点评制度》成立了医院处方点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门诊西药房药师1人、临床药师1人,共同协作完成每月处方点评工作。点评结果每月报送医务科,由医务科进行全院公示。对于存在问题处方,书面告知临床科室主任并要求处方医师提出整改意见。动态监测处方点评结果,一个季度内两次出现问题处方的医师需停止工作一个星期,参加医院组织的处方书写以及用药培训,并给予经济惩罚。

1.2 处方点评具体方法

由门诊药房药师每个月随机抽取上旬某一天中的100张门急诊处方(麻醉和精神药品处方除外),交给临床药师进行点评。点评内容依照《处方点评表》内容,标准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以及《国家处方集》等用药规范。对点评结果应用Excel软件进行汇总分析并出具公示报告。

1.3 处方点评效果评价

为评价处方点评工作开展的效果,临床药师将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间每月的处方点评结果进行了汇总,并将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作为对照组、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处方书写质量和用药合理性的改进程度。

2 结果

2.1 处方点评基本指标比较

统计两组处方点评基本指标,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率、注射剂使用率以及单张处方金额均有所下降,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以及药品通用名使用率均有上升,提示处方用药更趋合理。

2.2 处方合格率统计

对照组共点评处方1200张,合格处方1078张,处方合格率为89.83%;观察组点评处方1200张,合格处方1154张,处方合格率为96.17%。两组不合格处方分布情况见表2。由表2可见,加强了处方点评通报后,儿科处方年龄书写错误、单张处方给药量多以及处方书写完成后不划斜线等较容易改正的错误均未再发生,项目填写不全、药品不使用通用名书写、涂改不签字等发生率也有较大的下降,但是用药与诊断不符以及用药量大等合理用药方面的错误仍然较为严重,且没有大的改善。

2.3 分析

2.3.1 常见书写和用药问题分析

处方的书写规范在《处方管理办法》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客观条件及特殊情况的限制,处方书写仍不能达到完全合格。常见的书写问题主要包括: (1) 项目填写不全。主要发生在前记书写不全,如未填写费别、科别、门诊号等,未勾选患者性别,个别情况还出现不填写患者年龄、诊断缺失的情况。此种错误多数是由于医师对此不够重视所致,也最容易纠正。经过处方点评对此不断通报,目前该项错误已大大减少。 (2) 诊断书写不规范。诊断在处方中非常重要,是药师审核处方用药合理性的依据。但某些处方中,诊断出现有“开药”、“复诊”以及“患者要求”等严重不规范的情况。这些错误不仅反映了处方医师不够重视临床诊断的书写,也说明了药师审核处方不够认真细致,在未审核用药合理性的情况下即发出了药品。对于此类处方,点评通报时不仅通报了处方医师,还包括了调剂该处方的药师,以引起重视,引以为戒。另外有一些处方临床诊断使用英文缩写代替,如“COPD”和“GRED”等,也属于诊断不规范的情况。诊断与用药不相符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如一些产科处方诊断为“早孕”,处方开具药品却是包含“甲硝唑注射液”在内的抗菌药物。对此中状况,我院药学部门经过和产科医生商议,规定将临床诊断统一写成“早孕,人流术后预防用药”。还有处方诊断为“糖尿病”,开具药品却包含了抗菌药物、高血压用药以及质子泵抑制剂等,与处方医师交换意见,得知乃是患者合并其他病症,但此类错误难以改正,医师往往难以将患者临床诊断填写全面具体,故而用药与诊断不符处方仍时常出现。 (3) 药品书写问题。包括了未写明药品剂型,如“阿奇霉素”、“维生素C”等;药品规格书写错误,如“头孢克洛缓释片”应为“0.375g×6片”,写成了“0.375g×8片”;阿德福韦酯胶囊规格为10mg,用法却写成了1mg等,给发药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4) 给药途径与剂型不符。该种错误纯属医师开具处方不够认真细致所致,如给药为“奥美拉唑片”,用法却为“ivgtt”等。 (5) 单张处方开具药品量过大。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患者需长期服用某种药品,来院开药时往往会要求医师一次开具较长时间药物以图方便,此时可见医师一次性开具2个月以上药品的处方,不仅增加了处方金额,也给用药安全造成了隐患。对此,处方点评给予了通报并指出了其危害,建议医师开具慢性病用药最多不得超过一个月量,并建议医师向患者讲明情况,重视用药期间的复诊,以增加用药安全性。 (6) 单次给药剂量过大。这也是临床用药中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如“红花注射液”给予“40ml, ivgtt, qd”,某些口服药品用至说明书极量等,增加了不安全用药的危险。

2.3.2 处方点评基本指标变化分析

处方点评工作经过两年规范的开展,目前我院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降到了2.2,抗菌药物使用比率下降至37%,注射剂使用率下降至25%,单张处方用药金额下降至112.4元,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比率则上升至44.5%。对比WHO制定的发展中国家门诊处方上述指标标准,单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6~2.8[3],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0.0%~26.8%[4],注射剂使用率为13.4%~24.1%[4],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注射剂使用率高于标准,提示仍有改进的空间。但是,由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项指标值可以看出,施行处方点评工作,能够有效的改进处方质量,提高用药合理性。

3 结语

规范系统的开展处方点评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医院的处方质量,并促进门诊合理用药。此项工作需要药学人员和医师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求点评的临床药师具备扎实的药学知识和一定的医学基础,并不断学习临床用药原则和指南,另一方面,要求医师加强《处方管理办法》和合理用药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且在工作时细致认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医院的用药水平,降低用药风险[5]。

摘要:目的 总结处方点评工作方法, 评价其效果。方法 成立处方点评小组, 每月随机抽取上旬某一天的100张门、急诊处方, 按处方点评规范进行点评。将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点评结果进行汇总, 作为对照组;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点评结果汇总作为观察组, 对比分析指标变化, 评价点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处方合格率由89.83%上升至96.17%;单张处方用药品种数由3.7下降至2.2;抗菌药物使用比率由51%下降至37%, 注射剂使用率由42%下降至25%, 单张处方平均用药金额由162.4元下降至112.4元, 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比率则由32.6%上升至44.5%。结论 规范开展处方点评工作能够提高处方书写合格率, 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处方点评,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S].卫医管发[2010]28号.

[2]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2007]第53号.

[3]陈莲珍, 王淑洁, 王青, 等.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现场调查[J].中国药房, 2003, 14 (3) :l56.

[4]唐捷, 曾友志, 夏小燕, 等.门诊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调查[J].医药导报, 2010, 29 (12) :1661.

某院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效果评价 篇8

资料与方法

统计、分析该院医院信息系统 (HIS) 中2015年7-12月与2016年1-6月急诊抗菌药物处方信息等。

方法:设计处方点评工作表格, 将处方信息录入, 完善信息, 按照要求, 每名医师抽取50份处方, 每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 根据《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将不合理处方分3类: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不规范处方。抽样间隔数=当月该医师全部抗菌药物处方数/所需抽取的样本数 (50) , 不足50份的全部抽取。

分析指标:对限定日剂量 (DDD) 、用药总量、用药金额、用药频度 (DDDs) 进行数据处理。DDD值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药品字典和DDD值计算。计算药品销售金额排序 (B) /DDDs排序 (A) , B/A值反映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数的同步性, 分3类:B/A越接近1, 表明该药品的价格和患者的接受程度相一致;B/A值大, 说明价格便宜且患者易于接受;B/A值小, 说明药价偏高且患者接受程度低。

处方点评标准: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处方管理办法》、药品说明书、《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 (试行) 》《抗微生物治疗指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方案》等标准, 进行合理性点评与分析。

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该院2015年7-12月急诊处方9 804例, 抗菌药物处方5 315例, 抗菌药物使用率54.21%;2016年1-6月处方11 419例, 抗菌药物处方4 487例, 抗菌药物使用率39.30%。2015年7月-2016年6月抗菌药物使用率趋势。

不合理处方类型及数量对比:随机抽取2015年7-12月抗菌药物处方3 051张, 点评发现不合理处方128张, 占所有抽查处方的4.19%;随机抽取2016年1-6月抗菌药物处方2 834张, 不合理处方47张, 占1.66%。该院的不合理处方主要为适应证不适宜和遴选的药品不适宜。2015年7-12月和2016年1-6月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对比, 见表1。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2015年7-12月该院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5.74%, 2016年1-6月, 该院急诊抗菌药物使用以单一用药为主 (96.77%) , 二联用药3.23%, 符合“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 无需联合用药”的原则。抗菌药物联用时无3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情况。

DDDs前10位的抗菌药物分析:该院2015年7-12月DDDs前10位的药品统计显示, 阿莫西林同步性好, 药品的价格和患者的接受程度相一致;头孢呋辛患者易于接受;其余8种药品中口服类药品B/A值均较注射类药品高, 说明口服类药品价格便宜且患者易于接受, 注射类药品药价偏高且患者接受程度低。见表2。该院2016年1-6月DDDs前10位的药品统计显示, 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 (口服) 同步性均较好, 药品的价格和患者的接受程度相一致;头孢呋辛 (口服) 药价偏高且患者接受程度低。见表3。

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分析:2015年7-12月我院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36.35%, 2016年1-6月我院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33.46%, 前后相比较, 下降了7.9%。

急诊患者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的分析:2015年7-12月我院急诊患者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2.22%, 2016年1-6月我院急诊患者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15.78%, 前后相比较, 下降了28.9%。

讨论

抗菌药物使用率:《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卫办医发[2015]) 将考核指标中的“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调整为“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且指标的计算公式也进行了调整, 具体如下:原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 =急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数/同期急诊处方总数×100%;现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 =急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例数/同期急诊处方例数×100%;由于我院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率整体较高, 且原计算公式以同期急诊处方总数为分母, 存在分拆处方的情况。现计算公式以同期急诊处方例数为分母, 避免了科室通过分拆处方降低使用率而导致该指标虚假。因此,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更客观、真实。该院2015年7-12月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于40%, 不符合方案规定;经严格考核后, 2016年1-6月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最终达标, 且从图1可以看出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呈逐月下降的趋势。

处方合理率:该院自开展处方点评工作以来, 2015年7-12月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95.81%, 2016年1-6月98.34%, 达到卫生部相关要求, 且处方合理率呈增长趋势, 说明该院处方点评工作效果良好。

不合理处方分析: (1) 适应证不适宜。案例1, 临床诊断:蜂蜇伤;处方: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 静脉滴注, 3次/d。分析:蜂蜇伤关键是蜂毒内含有蚁酸、神经毒素等过敏原引起的过敏症状, 此诊断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 (2) 临床诊断书写不规范。案例2, 临床诊断:尿路结石、肾绞痛;处方: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 静脉滴注, 2次/d。分析:尿路常见病原菌主要为G-菌, 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抗菌谱主要为G+菌。 (3) 临床诊断未写或者不全。案例3例, 临床诊断:开药;处方:头孢地尼分散片100 mg, 口服, 3次/d。分析:此处方未注明临床诊断。 (4) 抗菌药物静脉输液使用率。经严格考核后, 2015年7-12月较2016年1-6月我院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下降显著, 但急诊患者静脉输液的比例仍较高, 特别是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抗菌药物的比例仍较高。且在点评中发现, 部分患者可以选择口服类抗菌药物。

该院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工作进展良好, 通过多部门联合干预后, 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有了很大改善, 但仍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急诊抗菌药物处方质量提高, 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的情况。医院需不断改进和提高抗菌药物使用水平, 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

摘要:目的:为急诊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某院急诊抗菌药物处方, 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严格处方点评, 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从54.21%下降至39.30%;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率从4.19%下降至1.66%;急诊抗菌药物以单一用药为主, 二联用药占比从5.74%下降至3.23%。结论:通过处方点评与落实绩效考核, 使药物处方质量升高, 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的情况, 仍存在使用不合理现象。

关键词:处方点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限定日剂量

参考文献

[1]熊汉申, 张兆利, 张引兰.抗菌药物处方和不合理典型处方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 2014, (14) :118-120.

[2]马金花.抗菌药物处方和不合理典型处方干预的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21) :79-82.

上一篇:中考思想品德复习方法下一篇:人参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