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2024-06-08

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精选12篇)

篇1: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今年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毕业学生将比去年增加近3万人。省发改委、省人事厅、省教育厅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05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推进我省大学生就业工作。

2005年,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将共有毕业生152312人,比2004年增加27402人,增幅达21.94%。其中研究生11180人,比2004年增加1668人,增幅达17.54%;本科生66978人,比2004年减少1114人,下降了1.64%;高职高专生74154人,比2004年增加26848人,增幅达56.75%。《意见》要求,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进有关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切实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疏通和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完善并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新增就业岗位,优先录用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各级党政机关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要坚持“凡进必考”。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管理和技术人员,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择优录用。要做好乡镇不在编人员的清理工作和不合格中小学教师的清退工作,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创造条件。支持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扩大消化增量毕业生的空间和渠道。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后续服务力度,引导支持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要实施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的做法,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对以灵活方式就业的毕业生要关心、支持和尽可能予以帮助。引导毕业生通过市场竞争和多元化渠道实现就业。(顾荣)

来源:西安日报

篇2: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湖南针对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攀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局面,通过吸纳毕业生基层就业,鼓励各类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等途径,千方百计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湖南今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28.5万人,加上外省回湘就业毕业生1万人和往届未就业毕业生6.7万人,今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人数预计超过36万人,比上年实际就业毕业生人数增加13.6万人。湖南省教育厅负责人透露,目前,湖南高校学生签约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约五成,有一些学校的`一些专业甚至未签一份合同,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湖南省人事厅副厅长杨士雅介绍,湖南积极支持相关部门扩大实施吸纳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湖南省人事部门继续牵头组织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的“三支一扶”计划,并对自愿到湘西地区参加开发建设的高校毕业生,可以实行“户口不迁、来去自由”等优惠政策。仅“三支一扶”计划,今年起由原来的每年300人扩大到每年1500人。

湖南鼓励各类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目前,已在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单位建立了9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促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篇3: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1 问题

一是政策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生要取得执业资格, 必须经过1年医院实践才能参加考试。但医院用人必须是具有执业资格的学生。这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困难。

二是经济问题。目前, 医护人员缺乏, 尤其是护士。医院为减少开支、增加效益, 不增加正式工作人员, 而是将实习生作为工作人员。这样不但减少支出, 而且能得到实习费。如此, 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被实习生顶替, 就业岗位减少, 增加了就业难度。

三是就业观念问题。通过近几年与毕业生及其家长开座谈会、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到, 毕业生及其家长在就业问题上存在许多顾虑, 主要有: (1) 上当受骗思想。近年来, 报刊、电视等媒体报道学生被骗入传销组织等事件, 使毕业生尤其是毕业生家长非常担心。 (2) 地域观念强烈。毕业生只想就近就业, 不了解发达地区的情况。 (3) 仍然抱着传统就业观念, 愿意到国有医院工作, 不愿到私营医院工作。 (4) 抱着专业不放手。只想从事医生、护士工作, 而不愿从事与医护专业相关的工作。 (5) 对人才中介组织不信任。毕业生及其家长总希望由学校出面联系工作。 (6) 毕业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医护岗位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 一些自身条件不好的毕业生很难就业。

2 对策

一是建议卫生主管部门将执业资格考试安排在学生毕业前进行, 取消工作1年后才能参加考试的限制。

二是根据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 给实习生发放必要的生活费或安排他们带薪实习。

三是转变学生及其家长的就业观念, 没有专业岗位也可从事与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工作。

四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首先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其次要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再次要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

篇4:高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一、引言

大规模扩招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院校招生的常态,带来的是高校毕业生数量猛增,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姑且不论,难免出现就业困境。这是几年来我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我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毕业生家庭的生活幸福,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在高等教育“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建设水平对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建设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为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宗旨,建设公益性、示范性、专业性常设市场是主要目标,主要包括公益市场、校园市场、社会市场和网络市场。都是在不同平台的基础上,为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创业培训、就业推荐等就业综合服务。在这个市场上,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国营单位、外资及民营企业等用人单位是需求方,他们根据岗位要求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择优选择所需人员。高等院校中准备走向社会谋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建设的供应方,他们根据自己的择业意向、专业知识、工作能力等条件选择工作单位。供求双方的选择结果由供求规律决定。

当前为了更全面的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毕业生就业市场已渐渐从简单的校园市场向公益市场、社会市场和网络市场等复合市场转换,但却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毕业生就业观念仍与现实有差距

总的来看,高校毕业生大部分可在离校后半年至一年内实现就业,但就业质量有待提高。大学生就业观念趋于理性,但与现实仍有一定差距。一些高校毕业生仍有这种心理——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结构上的差异。

(二)就业市场中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在社会新增岗位难以满足毕业生就业需要的同时,就业市场中结构性矛盾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就业取向因学科专业、地域地区、单位性质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取向,与此同时,就业门路也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缩窄。

(三)创业教育开展不成熟

在中央和地方的政府大力提倡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种种优惠条件,但由于创业教育课程培训跟不上,大部分的毕业生缺乏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参与的热情仍不高。就是有创业开展的,也主要集中于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成功率低。因此,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有效途径。

(四)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还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专业知识背景单一、实践能力弱的缺陷,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

三、开拓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是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一种体验,只有亲身经历后方能确定自己的目标职业。让用人单位了解学校、了解学生才能真正拓宽就业门路,而高校毕业生实习是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的最佳途径。因此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拓宽。

(二)优化就业指导

大多数高校学生社会阅历比较浅,眼光不长远。应重点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就业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同时还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方面的课程,聘请相关单位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有关就业指导专家,讲授企业的用人要求、求职策略、行业发展前景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方法,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便于主动拓宽就业门路。

(三)强化创业教育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再按照过去的思路培养人才,以所谓“适应性”来抢占现成的就业岗位,路就会越来越窄。转变大学生毕业就是到社会上寻求工作岗位的就业观念,树立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自己创业,是十分必要的。

(四)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改革

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坏归根到底取决于其培养的毕业生的能力、素质是否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于其毕业生质量的高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呈现出相对过剩的现象,根源于计划经济下的教育体制与市场化的就业机制之间的不协调。高校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就业市场的发展,及时革新办学理念,科学设置办学层次,合理安排招生,优化专业培养目标,调整教学体系,实施课程改革,注重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获取知识的质量,促进其综合素质和个性的发展,提高其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拓宽其就业门路。

参考文献:

[1] 李勇、胡春华、胥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0(15)

[2] 马宏丽,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研究[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1(02)

[3] 彭时代,用整合的视野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J]. 大学教育科学. 2005(04)

[4] 张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几点做法[J]. 文教资料. 2011(19)

篇5: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这是人事部副部长侯建良10日在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介绍的。

侯建良说,2005年,各级人事部门要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聘用制的需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积极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各地都要因地制宜,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人事部将与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意见”。

各级人事部门将不断完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侯建良说,各级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的作用,切实做好人才市场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招聘服务工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市场都要设立专门的服务部门或服务窗口,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培训、推荐等服务,提供集体户口办理,党团关系、人事关系接转,人事档案保管,转正定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社会保险金缴纳等全方位的人事代理服务。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特别是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联系,继续建立一批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创业基地。要在有条件的城市探索建立人才储备周转制度。要加大对人才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坚决杜绝和查处虚假招聘、就业歧视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侯建良说,各级人事部门要进一步健全人才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做好网站链接、信息交换工作,及时收集、报送有关毕业生需求信息,方便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要进一步完善“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建设,争取在3到5年内使该网逐步成为功能齐全、辐射全国、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网站和劳动力市场网站相贯通的人才市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吕诺)

篇6: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对高层次人才倾斜。《意见》规定,博士毕业生可申请进入鞍山的博士后工作站、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以及到企业做项目博士后。凡在鞍山做博士后及科研工作期间,每月发放1000元的市政府特殊津贴。对来鞍定居工作,并与用人单位签订三年以上合同的全日制毕业博士研究生,可享受市政府连续三年的安家补贴,每月补贴3000元。

鼓励支持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意见》要求,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各级人事代理机构,应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做好毕业生转正定级、职称评定、代办社会保险等服务工作。

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对于市内生源毕业生,到海城、台安、岫岩基层单位工作的,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取消一年见习期。根据本人意愿,户口可迁到工作地区,也可迁回原籍。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农村乡镇(街道)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农技、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

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对愿意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可到当地人事部门领取《自主创业证》。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享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的收费优惠政策。对有意自主创业的未就业毕业生,可到市、县(市)、区人事局登记。对登记的毕业生,免费进行自主创业指导和培训。

另悉,鞍山市人事局将于2月18日、19日(正月初

十、正月十一),举办“鞍山市大中专毕业生春节联谊暨供需见面洽谈会”,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提供更多双向选择的机会,多渠道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篇7: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理学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捷报频传

文/图理学院 庞博

理学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顺利,成绩喜人。截止12月15日,该学院97名非考研毕业生中已有60人与用人单位正式签订就业协议,在考研的71人中,已有2人被保送我校,实际就业率已达36.90%。值得一提的是,该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较往年有很大提高,已签约毕业生中,不乏中国一重、东南融通、腾讯科技、迅雷科技、浪潮信息、国人通信、中信网络、亿阳信通、茁壮网络、亚信联创、华勤通信、华腾软件、龙腾光电、PTC美国参数、瑞芯微电子、富士通等知名企业。

与此同时,毕业生已与用人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待签就业协议30人;还有29人在与理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达内IT培训集团、西安软件服务外包学院等培训机构学习。至此,理学院97名非考研毕业生中已有94.85%实现就业或已达成短期就业意向。此外,理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今年出现了部分太阳能企业抢聘该专业毕业生的情况。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良好局面,与该学院近年来采取的多项举措密不可分。

革新办学思路,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培养企业紧缺人才。针对2006年开始招生的应用物理学专业,理学院紧跟国家产业政策方向,结合企业需求,将教学定位于培养新能源及太阳能利用相关企业所需人才,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开设了多门与此相关的课程。伴随着上述朝阳产业行业景气度的不断提升,该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毕业生炙手可热,以致出现了企业抢聘该专业毕业生的可喜景象。

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每年的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理学院始终秉承“早准备、早动员、早引导、早就业”的原则,合理规划,精心组织。10月24日,理学院召开了2011届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除了从毕业生工作形势、求职心态调整等方面给全体毕业生作了动员之外,还针对考研的同学进行了专题动员。此外,该学院还通过党课、团课、入学教育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就业素质教育。10月20日,在理学院第28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学院主管就业工作的辅导员进行了题为《增强思想素质提升自身就业创业能力》的专题讲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在增强就业能力的同时,不再抱有“等靠要”的惰性思想,转而主动出击,积极寻求就业机会。

篇8: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就业结构矛盾的突出,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地域结构矛盾, 大多数毕业生选择经济发达的沿海及东部等大中城市“扎堆”就业, 造成“人多粥少”就业局面。其次是专业结构矛盾, 有些高校的部分专业由于前期就业情况较好, 经过连续扩招, 毕业生总数急剧增加, 而社会需求对该专业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专业毕业生总数的增长, 导致专业结构性就业压力加大;还有一些冷门专业, 专业设置远远落后于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造成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不符合社会岗位要求。最后是课程结构矛盾, 部分高校偏重于知识传授和理论研究, 实践环节薄弱, 造成高等教育内部层次、分工的不明确, 专业特色不明显, 形成教育教学内容趋同, 因而培养的毕业生同质化竞争严重, 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市场条件下, 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难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差异化需求, 造成就业难。

(二) 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和竞争力与就业市场的需求脱节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转变成“自主择业, 双向选择”的时代背景下, 必然要求毕业生就业观念与就业竞争力的转变和提高。目前, 大学生在竞争化的市场经济下理性的择业态度还较为缺乏, 也就是说, 自主寻找就业机会的意识不强, 诚实守信的敬业精神淡薄。部分大学生就业时还抱守着传统的就业观念, 认为留在南部、东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或是端上“铁饭碗”是择业的首选, 使就业选择成为“独木桥”。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 一些大学生没有忧患意识, 以“天之骄子”自称的毕业生自持学历证书背景而“眼高手低”的盲目选择高薪酬、高层次的工作, 但实际上, 真正的工作能力却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三)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仍待完善

近年来,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引起了政府和高校的重视和关注, 但由于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 目前有些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主要工作还仅停留在传达国家就业政策、整理就业信息、组织“双选”招聘会的粗架构阶段, 远远适应不了当前就业形势快速变化和就业制度不断改革的需要。具体而言, 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队伍非职业化和专业化;第二, 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非全程化和个性化;第三,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方式陈旧和单一;最后, 高校学生就业市场拓展非多元化发展。

二、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措施

总结笔者多年在高校就业工作的实践经验, 结合文献观点, 总结出以下几点主要的经验和做法。

(一) 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需要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在扩大招生规模和提高办学自主权的同时必须承担起作为育人主体相应的责任即培养出和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相匹配的高素质大学毕业生。

1、高校教育教学的体制改革应以自身办学理念为基础,

以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为导向, 主动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自2010年开始, 国家鼓励独立于高校和劳动力市场的专门机构和中介机构对高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 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人才供应的年度报告, 建立高校专业预警体系。在此背景下, 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需要对薪资低、失业率高的专业及时进行招生规模、课程设置、就业指导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而且需要重点分析需求旺盛的重点专业来增强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 从而最终满足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人才培养目标。

2、高校教育教学的体制改革需要满足应用型和复合型

人才的社会需求,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帮助学生寻求和自身个性特点匹配度较高的职业。面对严峻的就业趋势, 高校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传授, 更要加强研究型课程建设, 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开设相应辅修专业, 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推进国际执业资格教育, 拓展国际合作办学来增强学生综合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

3、高校教育教学的体制改革应加入就业实践的教学改革, 促使学生积累实践经验, 培养实践能力。

途径有两种:一是安排在学校常规教学计划内, 结合专业课程, 设置教学实践环节, 开设专业模拟实践课;二是课外组织相应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 加大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目标的社会实践, 如各高校定期组织的大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 学校团委组织的暑期“三下乡”学生小分队, 各班级以校外实践活动为主题而开展的团日和党日活动, 大学生的个人社会兼职活动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 培养和加深学生的学识、专业、学术或技能等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二) 积极引导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培养创业意识, 大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产生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是高校没有培养出“产”、“销”对路的产品即优质人才, 因此, 需要培养高校毕业生切合实际的择业观, 提升就业竞争力。

1、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自主、自强、守信的择业观。

毕业生按“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择业时, 不能再“等、靠、要”, 要学会“主动”推销自己, 寻找就业机会。一定要为择业做好准备, 储备专业知识, 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遵循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 降低无故毁约和频繁跳槽的情况发生, 从而保证毕业生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2、高校要引导大学生破除传统的就业观念, 实现多元化就业趋势。

高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 及时转变精英教育时的就业观, 合理确定自己的就业期望值。鼓励和引导毕业生投身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工作, 应征入伍, 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工作, 乃至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拓宽就业渠道。

3、高校要培养大学生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

大学生创业不仅能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 还能为社会创造工作岗位。首先, 鼓励大学生培养创业意识, 通过创业教育来提高创业能力。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 要多介绍创业的成功案例, 邀请成功创业的校友来校讲座, 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其次, 指导大学生了解创业政策, 推广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创业政策法规能够扶植大学生创业, 创业知识的培训又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真正实施自主创业。而强化创业指导服务就是由高校创业教育师牵头组建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模拟基地来给予学生创业实践的锻炼。

4、高校要强化大学生求职技巧的培训同时辅以就业心理调节。

在“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市场竞争体制指导下, 用人单位通常是通过自荐、面试、笔试等方式来招聘录用人才。目前, 高校就业课程中会针对性讲授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和礼仪表现等来强化学生求职技巧, 同时组织模拟招聘会使学生互换角色, 身临其境体验到职场竞争和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 共同改进, 提高求职的成功率。作为辅导员也要防范就业压力带给毕业生的心理危机, 要帮助学生们调整就业焦虑情绪, 珍惜就业机会, 做好心理疏导。

(三) 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 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

高校就业指导要以大学生的就业为基础和导向, 以职业为载体, 以事业为目标, 统筹兼顾、协调一致, 促进大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 使大学生个体人力资本得到最佳配置。[1]

1、充实就业指导队伍和提高相关人员的从业选拔门槛。

高校要注重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 确保制度跟进, 确保人员和经费的保障。学校可以实行专职人员和校内具有心理学、教育学、法学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学工队伍相结合。在此基础上, 外聘人力资源专家和优秀校友来扩充和优化指导队伍人员数量和结构, 从而为学生提供更贴心、实用、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 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实现就业指导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 进行系统、专业、持续的职业培训;同时加强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推广职业指导师的培训和考取。值得一提的是, 要重视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作为“就业联络员”的重要作用, 高校应适时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就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培训, 给予学习机会和奖励机制, 发挥他们的能动性。

2、推行和促进全程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高校应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受教育各个年级、各个阶段。大学一年级从树立职业理想和确定专业归属感开始, 设立职业生涯规划室, 填写新生成才目标设计书;大学二年级进行个性分析和知识储备;大学三年级从人才需求辅导下手, 将学生职业意向分类, 辅导员可以针对性进行“一对一”的职业生涯辅导;大学四年级就是职业适应, 进行职业准备和求职技巧的培训。辅导员由于熟知学生个性、专长可针对性挖掘不同的就业潜能, 在帮助其分析就业形势的前提下, 引导学生设置切合自身的就业期望目标, 从而最终提高就业成功率。

3、实现优质的信息化、网络化就业指导, 增强就业信息的时效性来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

目前, 各高校都在校园网内设立了“就业热线”、“就业论坛”, 同时二级学院利用学生的校内群、QQ群、飞信、电子邮箱等网络技术快速及时的发布就业信息、解读就业政策、建立毕业生信息库等。此外, 高校的就业信息网络应加强与社会和政府的就业信息网络联合, 形成政府、社会、高校三级就业信息网络的联合。以上做

5、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拓宽就业合作范围。

高校应推行校友资源开发工程, 设立校友会来保持长期联系, 通过校友返校日开展成才交流经验会、校友讲坛、就业讲座、励志报告等活动形式;部分高校开始启动校友导师制, 使大学生更能近距离熟知企业用才的标准。组织毕业生到校友创办或所在的企业开展实习活动, 主动向校友推荐优秀毕业生, 甚至邀请校友所在企业来校开展招聘会, 发挥其就业资源优势。[3]目前许多成功创业的优秀校友成立企业奖学金以及支持学生实践创新和创新创业大赛, 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 更好的回报社会, 促进就业。

三、结语

大学毕业生作为高层次的社会人力资源, 其就业结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长远发展与自身的家庭教育收益, 更影响到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及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作为高校应把握和宣传好国家大学生就业政策, 结合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努力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强化高校就业指导功能, 主动出击不断开拓就业门路, 从而缓解高校学生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姚虎.试论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和做法——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J].出国与就业, 2011 (15) , 32-33.

[2]赵书杰.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立体化就业指导模型的构建[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2009, 32-35.

[3]姚荣, 周星.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实现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1) , 171-172.

[1]邹红.大学毕业生就业及就业指导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8, (07) .

[2]肖云, 杜毅, 刘昕.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基于对重庆市1618名大学生和272家用人单位的调查[J].高校探索, 2007, (06) .

[3]岩磊, 孙英梅.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 (07) .

[4]孙连海, 唐代清, 侯莉.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念明确科学的就业思路——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探讨[J].北京: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 (01) .

[5]陈志刚, 刘灵芝, 金宝莲.大学生就业困境因素分析出路探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8, (06) .

篇9: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较大,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就业形势更趋复杂,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重点人群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抓住新的机遇和挑战,对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出来几点新的思考:

一、加强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宣传和引导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国家和地方项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扎堆大中城市和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同时也为向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输送人才,平衡地区人才资源,实现我国总体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此外,一些有条件的城市启动了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项目,街道,社区吸纳了部分毕业生,这一举措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城市社区建设的有机结合,为城市基层单位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持,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在应届毕业生中广泛开展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宣传,做好相关的引导工作.如何使高校毕业生能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基层就业的重要意义,心理上认同这一就业方式,就业后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真正实现基层就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这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使学生能打破传统的就业观念束缚,真正认识到服务基层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个人发展的有利之处。

二、校企合作联办专业社团 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当前,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社团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特点,校企合作联办社团不仅弥补了高校纯社团在职业教育中的不足,而且明显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等综合素质。高校毕业生就业竞爭力得到显著提升。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在教学、科研、学生实习、就业及企业招聘人才等方面进行全面、密切合作。借企业之手,学校之基(平台),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优势,结合企业的实践平台优势,优势互补,共造人才,形成“学校+企业”的招聘培训模式,实现双赢。

三、利用校友资源拓宽高职毕业生就业渠道

校友是拓宽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有效的渠道,学校可以定期邀请校友回校,充分地挖掘资源,为大学生的就业锦上添花,积极地向校友所在的企业提供人才,邀请校友企业参加毕业生的招聘会,这样,不仅能为企业提供人才,还能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便利。对于校友的企业,高校可以适当地巩固关系,也可以开展参观实习的协议,安排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实习,对于毕业生择业和企业的人才发展实现互利互惠。

四、大力发展创业教育,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新视野

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为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新突破,高校在鼓励、帮助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应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举措:一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理念,着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使高校毕业生“想创业”。二是帮助高校毕业生打好创业的知识基础,使高校毕业生“会创业”;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使高校毕业生“能创业”;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例如:“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大赛”、 “挑战杯创业大赛”、“创业论坛”等。提高其创业的能力。三是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后台服务,使高校毕业生“好创业”。免费为学生提供政策咨询、跟踪辅导,积极帮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通过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教给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本领,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创业,不仅能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应坚持以“主动贴近市场、主动服务就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继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继续根据就业市场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专业;进一步加大大学生创业的力度,加强就业指导,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不断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以逐步推进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体面就业及幸福就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53号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2015〕23号

[3]王艳.中国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

[4]刘志刚.创业教育: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的源头活水[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1(1)

篇10: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省女子职业技术学校家政服务培训红红火火

2月28日的青海,乍暖还寒,凉风袭人,而在湟中县徐家寨村老年人活动中心的活动室里,却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常,百姓们身穿“省女子职业技术学校”标志的红色制服,手拿家政公司的招聘合同,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省女子职业技术学校家政服务培训班结业典礼及现场招聘会在这里隆重举行,205名农村妇女经过10天的家政服务技能培训,顺利结业,100余名农村妇女和家政公司签订了用工合同。

据了解,省女子职校依次在城中区总寨镇的莫家沟、清河村、湟中县徐家寨村等4个贫困村为当地589名农村留守妇女开展了9期家政服务业培训,已有300余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到了50%以上。西宁市有规模的家政公司纷纷到家政服务培训班结业现场招聘用工人员,大家一致认为,随着省女子职校学校家政服务培训班的深入开展,真正解决了家政公司的用工荒,必将从根本上改变西宁市家政服务员的素质低和员工短缺问题。

今年以来,省女子职业技术学校在省商务局和省妇联的大力支持下,对我省的省情和家政公司的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调研,针对目前西宁市家政服务刚刚起步,从业人员急缺的

篇11: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妇女离家创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按照省、市妇联的部署,双丰镇妇联把农村女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新形势下深化“双学双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从促进农村女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大局出发,充分发挥妇联自身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引导农

村妇女走出家门,走出社会,闯出一片新天地。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目前,全镇农村人口27,530人,耕地15万亩。人均耕地5.44亩,妇女总数13,870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妇女8,610人,妇女劳务输出753人,占有劳动能力妇女8.7。

在劳务输出的753名妇女中,从年龄来看,35以下的200人,占总数的26.6。36—45岁的430人,占总数的57;46岁以上的123人,占总数的16.3。

从文化程度来看,小学文化的78人,占总数的10.4,初中文化的641人,占总数的85,高中文化的34人,占总数的4.5。

从婚姻情况来看:已婚妇女666人,占总数的88.44,其中有约三分之一的是夫妻共同外出打工的。另三分之二多数是孩子已经长大,家务负担较轻,能够脱身外出打工。未婚妇女87人,占总数的11.56。

二、农村妇女劳务输出中的基本做法

2004年3月20日双丰镇第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报告中要求: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增收渠道,成立双丰镇劳务服务中心,加强就业服务,积极联系用工需求,引导和推动农民到城镇经商,进入木材小区务工,鼓励富余劳动力到大城市和国外打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的外部空间。

1、广泛宣传动员,引导、帮助农村妇女转变旧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农村妇女劳务输出、离土创业,推动了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是开展农村妇女致富工作和帮助贫困妇女增收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把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作为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广大农村妇女中大力宣传农民离土创业,劳务输出是增收致富的需要,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引导和帮助农村妇女转变旧的观念,充分调动起她们创业和择业的积极性。同时调查也表明,由于外出打工所获的资金对农业的再投入,使农业得到良性发展,对发展现代农业,以及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结构调整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妇女“树雄心立壮志,飞出黑土地,闯市场挣大钱,回报我家乡”,通过广泛宣传,在农村广大妇女中营造劳务输出和离土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2、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就业能力。我们充分发挥“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两大活动的作用,结合我市产业优势和传统项目,针对农村妇女素质差异和就业愿望的不同,努力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培训。对缺乏技能、年龄较大、走出去有困难的妇女,除进行农业、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外,着重开展技术含量较低、周期短的技术培训,为她们就地转移创造条件;对中青年妇女,我们及时与市妇联沟通,安排家政、美容、美发等实用技术培训为她们外出务工和自主创业夯实基础;对致富妇女和返乡妇女开展就业、创业提供服务,鼓励她们自主创业,带领当地妇女闯出一片新天地。

3、积极完善信息网络,组织劳务输出,拓展妇女就业空间。一是主动与用工单位疏通、协调,随时为广大农村妇女发布用工信息,鼓励她们抓住现在的大好时机,发扬创新和创造精神,抢抓机遇择业,利用优惠政策自己创业。二是加强与市妇联、市劳动局的沟通,整合信息资源,组织妇女外出劳务,搭建起农村女劳动力对外输出的金桥梁。三是积极与双丰木材小区、双丰家具集团和双丰米业集团联系,获得最新用工信息,为不具备外出务工条件的农村妇女联系本地劳务,尽最大可能帮助妇女增收致富。四是我们与在外务工的妇女保持紧密联系,随时了解外面劳务市场的用工行情。通过出去的妇女为在家的妇女创造更便利的输出条件,打消一些妇女的顾虑。

4、树立妇女典型,形成“点—线—面”一体化格局。几年来,妇联树立起一批劳务输出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了宣传表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靠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起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勇敢地走出家门,走向市场。充分利用“两节”期间外出打工者都家探亲的机会,结合“科普之冬”活动,让典型现身说法,做报告和介绍经验,用事实说话,让更多的妇女了解到外出打工的好处,吸引更多的妇女加入到劳务输出的大军中。

5、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就业服务,为农村妇女劳务输出提供有效帮助。一是我们充分妇联组织信息灵,社会信誉高等优势,为农村妇女劳务输出提供坚强的后盾。二是发挥我们与劳动、民政、卫生部门取得联系,优先为外出打工妇女进行体检,办理健康证及各项职业介绍手续,为农村妇女进城打工创造条件。

四、农村妇女劳务输出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解决办法

(一)、存的问题

1、思想观念保守落后,主要表现在:

一是一部分家长思想观念陈旧,不愿让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外出打工,存有“不放心”、“撒不开手”的心理。二是自身存在着“在家千般好,出门事事难”的畏难情绪,不愿离开家。三是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认为种点儿地,挣点儿钱就行了,不图大富大贵。四是一些妇女存在“嫁汉嫁汉穿

衣吃饭”的老观念,认为出去挣钱是男人的事,自己看看家、照顾好孩子就完成任务了,根本不用管别的事。这些旧的思想观念严重阻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妇女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2、从事职业比较单一,创业门路窄。

由于农村妇女文化水平偏低以及专业技术知识匮乏,适应不了高新技术及管理工作的需要,再加上缺乏实用技术,只能干些大多数人都能干的体力活,挣不了多少钱。

3、创业信息渠道不畅。

农村有的村屯没有劳动中介组织,妇女很难获得适合自己外出打工的信息,无形中扼杀了她们外出打工的积极性。

4、对离土创业、外出打工者管理不善。

农民外出打工,户口解决不了,致使子女不能就近上学,或者入学后要交高额学费,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再加上管理制度不够规范,除对打工者正常收费外,还存在乱收费现象。如管理费、治安费、暂住费等,严重影响了她们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二)、建议解决办法:

1、强化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一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加强高中和中等专业技术知识的教育,使她们成为一代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农民。二是加强技能学习,举办多种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其自身能力,增强她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本领。

2、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加上走访、座谈及典型现身讲解等形式,使农村妇女转变“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小农意识,勇敢地走出去闯社会,挣大钱。

3、加快小城镇建设速度。促进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产业的非农化和人口的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的优先条件是实现城镇化,小城镇建设有了一定规模,非农产业就会不断壮大,农村妇女劳动力的劳务输出和离土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就会大大增加,妇女就会在经济大潮中真正地撑起“半边天”。

篇12: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稳定之基。改善民生,就业问题首当其冲。解决就业问题不仅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各类社会组织协助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记者从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了解到,面对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目前全市各行业协会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上海共有高校毕业生15.8万人。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帮助大学生尽快实现就业,上海各行业协会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动脑筋想办法,为大学生就业铺路搭桥。

眼睛向内,挖掘就业岗位

社会组织被称为“第三部门”。在发达国家,社会组织创造的就业机会已占非农就业岗位总量的10%,而我国目前这一比例还不到1%,吸纳就业的潜力还很大。

记者从市社会工作党委了解到,3月下旬,由市民政局、市社会团体管理局主办,市人才服务行业协会承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协办的社会组织专场招聘会,铝业、包装技术、软件、银行、生物医药等10多家行业协会参加招聘。此次招聘会共向大学生提供约1800个岗位,平均月薪元左右,部分岗位月薪可达5000元。招聘会吸引了近4.5万名大学生前来应聘,收到应聘简历8954份,达成初步录用意向达1038人。

为参加此次社会组织专场招聘会,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协会事先认真规划准备招聘的岗位、详细描述岗位职责,方便应聘者更好地了解协会的工作。协会的精心准备产生了良好的招聘效果。当天,协会共招聘了5名大学生。为使大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协会专门编制了80课时的培训计划,内容涵盖社会组织的基本概念、性质、行业协会宗旨、职责,以及协会工作流程及服务沟通技巧、室内环境净化技术和洁净室技术等内容。通过协会有针对性的培训,5名大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上海市光电子行业协会腾出岗位,向社会招聘2名大学生。招聘会当天,协会共收到简历50多份,当场录用2名大学生,并已于4月1日报到。为了帮助大学生尽快进入角色,行业协会指定专人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新鲜“血液”的输入,改善了行业协会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平均年龄已从47岁下降到29岁。

做足准备,确保招聘实效

对于行业协会而言,促进大学生就业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举行一场招聘会而已。许多行业协会还通过招聘会前搜集各方信息,招聘会结束后跟进录用情况等渠道,确保招聘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为响应国家建设上海“两个中心”的`目标,加快建设浦东金融人才高地,促进期货行业的稳定、持续、快速发展,着力解决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积极参与了浦东新区开展的“选择浦东、选择成功”名校与浦东DDD大学生就业对接活动。今年2月底到3月中旬,公会组织会员企业分别参加了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三场应届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由于单位简介、招聘岗位要求等各种材料事先准备充分,使得众多大学生求职者能够更快更准地找到自己合适的岗位。

上一篇:企业成立讲话稿下一篇:桥梁施工技术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