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渠道注重实效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

2024-05-29

拓宽渠道注重实效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精选3篇)

篇1:拓宽渠道注重实效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

拓宽渠道注重实效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近年来,绥滨县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措施,强化指导与服务,使劳动力转移工作呈现出集中组织、科学管理、有序流动、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00年至2002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5530人,实现收入4,660万元。其中,2002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678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7.8%,实现收入1,987.3万元,每个农业人口增加收入230元。现在劳动力转移人数每年以8.2%的速度递增。为了把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宣传,为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思想基础

为了使我县的富余劳动力全部转化为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我们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使劳务输出由少数人的自发行为变为全民的自觉行动,由单纯的领导干部亲自抓变为各级干部自觉管。一是抓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利用电视台对劳务输出进行宣传报道,开展劳务输出宣传月活动,利用宣传车、宣传单、板报、图片等尽先广泛的宣传,引导农民走出土地,转移劳动力。二是抓思想解放。通过下乡入户、说服教育,帮助农

1民进行算帐对比,开拓思想,让农民树立“固守田园一线天,出去创业天地宽”的意识,消除了群众的疑虑,有效的调动劳动力转移的自觉性。三是抓典型促动。我们通过在每年年 初的农村会上、年终总结会上及各种相关的活动上,进行典型宣传。用过去“打工仔”,今日“小老板”的事例,使农民心理受到了触动,促进劳动力转移,发挥农民的自觉意识,加快劳动力的转移。

二、加强领导、为劳动力转移提供了组织基础

为了切实抓好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县委、县政府建立健全了领导组织,加大了领导力度,采取了强有力的推进措施。一是成立了领导组织。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农委、工商、税务、建设、劳动、土地、乡企、财政、组织、人事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得力人员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办公室。同时,乡村两级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领导体系,做到层层有组织、事事有人抓。二是落实任务,明确责任。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绥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实施方案》,并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全县目标考核管理和农村经济工作考核管理中,收到很好的效果。三是建立检查考核办法。每年对各乡镇的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单位、领导干部评优评模的依据,同时实行劳动力转移一

票否决制度。四是加强组织协调。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实施方案,多次召开各乡、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等有关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部署工作任务,分解任务目标,强化了组织帮助转移劳动力的工作力度。

三、拓宽渠道,为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动力源泉

我们通过采取全方位、多形式的转移方式,切实拓宽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在就地转移上,一是发展小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对小城镇的建设力度,使城镇面貌有所改观,品位有所提高,并有效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工作。几年来,有近1000人转移到小城镇,从事工商运建服等行业,有力地拉动了劳动力转移。二是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吸纳农村劳动力。鼓励、扶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把其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措施来抓。全县仅个体商店、油坊、粉坊、豆腐坊、农用运输等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就达上千人。三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吸纳农村劳动力。几年来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年增长幅度达20%以上,仅2002年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500多人。在异地转移上,一是加快向大中城市转移步伐。几年来,我县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转移作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效益最大化的主要途径。现在我县到国外和其他城市长期务工经商的农民有5000多人,人均收入达到6000多元。二是加快了土地异地开发的进程。2002年通过异地开发,提高了规模种植水平,转移劳动力1100多人,形成种田大户570户,面积为20.5万亩(按每户300亩统计)。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强化服务,为劳动力转移提供基础保障

为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强化服务上。

(一)加强信息服务。信息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桥梁和纽带。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工作。县政府确定了专门的信息服务组织,专门负责外埠劳务市场需求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增强了同经济发达地区的沟通联系和劳务协作;乡镇配备了专兼职信息员,定期向村屯和农民发布、传递信息。同时,还定期的召开“全县农业信息发布会”,为农民广开就业渠道。仅2002年发布有关信息300多个,因信息的及时发布和应用而使300多人进行了劳动力转移,收到了可喜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知识培训。县委、县政府把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和提高素质作为劳动力转移的另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充分利用县乡培训基地,技术学校等,对农民进行多种技术培训、法律知识培训。2002年共举办各种培训班200多次、电视讲座10讲,发放各种资料3万多份,受训农民达5万多人次,使广大农民增强了就业本领。通过法律部门为农民开

办的法律知识讲座5期,增强了农民的法律知识,提高了农民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三)制定优惠政策。为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实施土地流转政策。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对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在坚持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和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的有效结合。二是改善户籍管理政策。对外出农民未办理户口迁出的,户口一律保留,单独管理。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将转移劳动力的户口注销。三是实行保留宅基地和返乡重新申请建房用地政策。四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不合理规定,对进城创业的农民在工商、税收子女上学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平等对待。宽松的环境,使全县农村劳动力了转移工作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篇2:拓宽渠道注重实效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

一、加强引导,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营造宽松环境

离开赖以生存的家乡和土地外出务工,对于祖祖辈辈守着家门和土地的农民来说,存在着种种困难和不便。为此,我市采取四种方式进行引导。一是组织引导。市政府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主抓,分管市领导具体负责。各乡镇也都相应成立了以乡镇长为组长的组织领导机构,村上由村委会主任具体负责协调落实,乡镇、村均设置劳动保障专(兼)职信息服务员,各乡镇、办事处均有3—5人具体负责劳务信息工作。各乡镇、村都提供了办公室和一定数额办公经费。与此同时,我市主动出击,为富余劳动力找出路。每年都组织开展企业用工调查,同当地企业负责人座谈,征求企业用工意见,实行订单培训,有组织输送,受到企业欢迎。今年调查企业265家,空岗1867人。如保温瓶厂、瓷砖厂先后吸纳当地农民工1000多人。二是政策引导。为了让富余农民走得放心,加强了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首先,推广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制度。利用各类培训网点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使其具有在外长期转移的技能。凡参加培训的农民除食宿自理外,免收其它一切费用。仅今年上半年,已发放技能培训合格证书875个。其次,狠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优惠政策的落实,明确规定在城区买房或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可免费在城市落户,其子女入托、就学、就业、参军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同等对待。第三,加强劳务输出管理和跟踪服务工作,发现问题,提前介入,及时解决,切实保障外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第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至少拿出10多万元用于支持劳动力转移工作,各乡镇也用当年财政收入的2%支持转移劳动力工作。三是信息引导。针对以往信息闭塞,农民转移成本和转移风险较大的实际情况,我市狠抓信息服务工作,使富余农民无论通过哪一级网络,都可以了解用工信息。首先,市、乡镇全部配备了电脑,实现微机联网,建立起覆盖全市的信息服务网络;其次,建立了市、乡镇两级劳务市场,及时向富余劳动力发布信息;第三,建立了咨询服务中心,解决富余劳动力遇到的疑难问题;第四,市劳动部门在根据企业需要,有计划地培训农民,发展订单劳务的基础上,还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络,扩大劳务输出空间。从2002年起,我市连续向吉尔吉斯坦输出种水稻的农民18人次,并积累了向外输出劳务的经验。四是活动引导。在采用电视、各种会议、培训班等传统宣传手段的基础上,今年,我市筛选组织了十几名劳动力转移致富能手,分赴各乡镇、村进行宣讲3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万多人。通过介绍自身在转移过程中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做的,战胜了哪些困难,取得了哪些成绩,谈经验,谈感受,谈体会,从而影响身边群众。同时,各乡镇组织了具有现实说服力的展示活动,引导鼓励广大农牧民外出务工。尤其是铁厂沟镇举办的“农家乐”烤全羊技能大赛和羊毛工镇举办的清真饮食制作大赛,设四大类,十多个小类,参赛选手达200多人,吸引4000多观众,由区、州专家评审,现场发放劳动力技能培训上岗证书。今年,当场有10多人被6家宾馆聘走。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帮助广大农民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广大农民转移出去的积极性。据了解,今年在这两个乡镇累计转移出去的8834人中,就有2967人是受到这些活动的影响,占转移出去人数的34%。

二、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劳动力市场功能发挥不充分是劳动力转移的一大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先后规范和建立了市、乡镇级7个劳务市场,并支持成立了2个劳务派遣公司、3个民办职业介绍所。每年由市人才劳务市场牵头举行2次大型人才交流会的基础上,今年举办乡镇级人才交流会60场次;除此之外,因企业生产需要每年还定期举行人才交流会23次。灵活的交流形式,激活了人才资源,以今年上半年为例,通过人才交流就使新就业的人数达1100人。

三、加大综合素质培训力度,为劳动力长期转移提供技能保证

无技术、低素质是走出家门的富余劳动力的一大弱点。劳务输出的关键是必须把农民培训成技术工人,实现角色转换。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市想方设法在培训上下功夫,一是合理配置、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新“科盲”的产生。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建立以职业培训中心为主体的“米泉市就业培训中心”,通过“阳光培训工程”和“春风进万家”等培训活动,分别由该中心和市成职教中心有计划地培训转移农民,使之拿上技能证书走上岗位。目前,我市先后有5000多人取得岗位就业证书,占外出农民总数的17.1%。三是加强科技、法律、法规综合培训。劳动、就业、科教部门建立市、乡、村三级立体培训体系,对外出农民工进行劳动政策法规、特种安全操作、餐饮服务、食用菌栽培技术、牛羊育肥等实用种(养)技术共10个专业的培训,今年举办专题培训班213期,培训人员10246人。其中技能培训18期,培训人员2000多人。四是加强基地培训。我市分别建立了食用菌、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多个实践性培训基地,让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免费进入基地接受技能培训,通过跟班学习,现场操作,获得最直接的工作技能。

篇3: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拓宽分析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

1、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不成熟

随着我国经济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素质有了整体上的提高,但是其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当前一些农村劳动力还存在着抱残守缺的思想,他们的观念传统,认为不必转移劳动的地点,依靠传统的耕种就可以达到“吃饱饭,不挨饿”的基本生活要求,这种消极的思想在中老年农村劳动力中还是普遍存在的。而另一些青壮年劳动力则存在着相反的思想,他们虽然具有比较开放的观念,不安于现状,但是他们却存在着好高骛远,对外出工作的待遇要求过高,从而造成了他们不愿意干脏活累活,但是又找不到其他拥有较好工作环境工作的现象。

2)劳动力素质低下

农村劳动力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素质低下,他们既没有接受过高等文化的教育,也没有参加过专业的技能培训,从而导致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在面对一些对文化程度有较高要求的工作时,他们很大部分只拥有着高中文凭,很难能够满足要求。在一些建筑工地和工厂中,技术是最被招聘方所重视的,但是很多普通的农村劳动者并不拥有这些能力,他们只会基本的一些工作技能。因此,农村劳动力普遍的工作是一些体力工作,这很不利于他们的长期发展。

2、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拓宽的措施

1)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改变思想观念

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方面可以帮助加快城镇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其自身获得良好的收益,因此通过宣传来改变农村劳动力的思想是十分有必要的。宣传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达到目的,一种是通过媒体来宣传,以宣传片的形式在电视上进行消息的传递,从而使更多的人了解劳动力转移的益处。另外一种是树立典型来宣传,大多数的农村居民比较相信现实的实例,一个成功的典型往往比宣传片更能取得人们的信任,同时也可以更加容易地转变他们的思想。相关的部门可以利用农村劳动力返乡的有利时机,将取得一定成就的典型聚集在一起,深入农民中间,现身说法,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2)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目前农村劳动力无法在城镇中找到一份好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综合素质的低下,所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工作技能刻不容緩。首先,相关的教育部门可以加大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农村基本教育的质量,使农村居民的接受能力得到提高。其次,要举办技能培训训练,聘请职业技能专家前来授课,保证接受过完整培训的农村劳动力都可以达到城镇职业的技能要求水平。最后,还要从思想、生活习惯、法律和政策多方面进行引导,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3)做好相关工作和服务

农村劳动力在城镇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户口不在生活的地方,不仅会使许多政府的福利无法享受,还会导致在遇到困难时没有亲朋好友可以求助,因此政府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服务,使他们可以安心的在城镇中工作和生活。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解决其在工作、生活、养老和子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保障其可以正常享受失业、养老和保险等方面的福利。其次,要建立专门的服务平台,为农民工提供便利,开辟绿色通道,从而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最后,政府和企业还要对农民工进行适当的补贴,解决其在进城伊始遇到的财政紧张问题,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以保证。

4)制定优惠政策

农民劳动力在面对陌生的城镇环境时,会感到惶恐和无所适从,一些心理承受力不强的人甚至会放弃城镇生活选择重新返回农村,而其他继续留在城镇中的人们也很难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福利。因此,政府和相关的管理部门要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优惠政策,激发农民工前往城镇工作的热情。比如,农民工可以在刚来到城镇的几年享受免税政策,即个人收入全部为个人所有,从而刺激其财富的积累。再比如,农民工子女虽然不具有城镇户口,但是他们可以享受教育优惠,从而正常接受教育。还比如户籍优惠政策,农村劳动力的户口可以由本人管理或迁入企业集体户口,任何机构不得私自注销。

3、结语

我国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势必会出现大规模的转移并最终被城镇所吸收。在这一转移途中不仅农民工会出现很多问题,原本的城镇职业结构也面临着冲击,因此相关的部门应该认真规划,合理布局,将这些农村转移劳动力更好地应用于现代化建设当中。

参考文献

[1]王洪波.如何更好地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J].农民致富之友,2014(3).

[2]王福臣,段玉静,王彪.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的主要途径与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20).

上一篇:镇机关自我作风建设总结下一篇:第七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获奖统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