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清单

2024-05-30

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清单(精选6篇)

篇1: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清单

龙岩厦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A6合同段

建设工程安全、环保与职业健康

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清单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龙岩厦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A6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四月一日

目录

第一部分 法律、法规、规章

本部分包含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福建省法规、部门(交通部、住建部、安监总局、质检总局、公安部、环保部等)规章、福建政府规章,所列时间为最新版本实施时间。

一、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六)(主席令第51号,2006年6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主席令第63号,1996年10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主席令第46号,2011年7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2014年12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2009年5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主席令第4号,2014年1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2015年1月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3号,2013年7月1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2011年12月31日)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2003年9月1日)

二、行政法规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2003年11月12日)

2、《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653号,2014年7月29日)

3、《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2011年1月1日)

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6月1日)

5、《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3号,2014年7月29日)

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2009年5月1日)

7、《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2001年4月2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35号2008年9月18日)

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591号,2011年12月1日)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53号,1998年11月29日)

三、部门规章

(一)交通运输部部门规章

1、《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16年第9号,2016年3月7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5号,2011年3月1日)

3、《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 输部令2014年第15号,2015年1月1日)

(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门规章

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建设部令128号,2004年7月5日)

2、《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166号,2008年6月1日)

3、《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2000年8月21日)

(三)安监总局部门规章

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16号,2008年2月1日)

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0号(修改),2015年7月1日)

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0号(修改),2015年7月1日)

4、《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0号(修改),2015年7月1日)

5、《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74号,2015年2月28日)

6、《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2009年5月1日)

7、《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试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77号(修正),2015年4月2日)

8、《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21号,2009年7月1日)

9、《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77号(修正),2015年4月2日)

10、《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77号(修正),2015年4月2日)

11、《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1号,2012年6月1日)

12、《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59号,2015年6月26日<修订>)

13、《有限空间作业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9号,2014年9月29日)

14、《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0号,2014年12月10日)

15、《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2012年06月01日)

16、《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2012年6月1日)

17、《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2012年6月1日)

18、《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57号 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1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2011年12月1日)

20、《安全生产行政复议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4号,2007年9月25日)

(四)其他部门规章

1、《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06号,2009年5月1日)

2、《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107号,2012年7月17日修订)

3、《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公安部令第121号,2012年11月1日)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疫总局令第140号,2011年7月1日)

5、《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15号,2009年7月3日)

6、《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令第92号,2007年6月1日)

7、《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5号,2002年5月1日)

8、《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1号,2008年9月1日)

9、《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禁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4号,2011年1月1日)

10、《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1号,2013年2月28日)

(五)福建省地方法规、规章

1、《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闽常[2008]12号,2008年12月1日)

2、《福建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省政府令106号,2009年8月1日)

五、规范性文件

(一)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2004-1-9)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2010-7-19)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二)交通部规范性文件

(三)住建部规范性文件

3、《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建办[2005]89号、2005-9-1)

5、《建筑施工人员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建质[2007]255号、2007-11-5)

6、《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2008]75号、2008-6-1)

7、《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建质[2008]76号、2008-6-1)

8、《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质[2008]91号、2008-5-13)

9、《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

10、《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2009-10-26)

1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强化住宅工程质量管理和责任的通知》(建市[2010]68号,2010-5-4)

14、《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建质[2011]111号,2011-7-22)

15、《关于印发〈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挂牌督办暂行办法〉的通知》(建质[2011]158号,2011-10-8)

6、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建质[2007]257号)

1、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建建[2000]230号)

3、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

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6、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

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暂行办法(建质[2008]121号)

4、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管理暂行规定(建质[2004]59号)

5、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质[2008]91号)

6、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2008]75号)

5、建筑施工人员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建质[2007]255 号);

6、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建质[2007]257 号);

7、关于印发《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的通知(建质[2008]75 号);

8、关于印发《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的通知(建质[2008]76 号);

9、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暂行办法》的通知(建质[2008]121 号);

10、关于印发《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建市[2002]189 号);

11、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实施意见》的通知(建质[2004]148 号);

12、关于颁布《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建建[2000]230 号);

13、关于做好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及相关工作的通知(建建发[2007]225号);

14、关于印发《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的通知(建市[2007]190号);

15、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质[2004]59 号);

16、《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质[2005]232号);

17、关于印发《绿色施工导则》的通知(建质[2007]223 号);

18、《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质[2004]75 号);

19、关于印发《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建办[2005]89 号);

20、关于印发《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和《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的通知(建质〔2003〕82 号)。

4、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建质[2008]76号)

1、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建质[2004]47号)

2、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建质[2005]184号)

3、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质[2005]232号)

4、关于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的若干意见(建市[2006]248号)

5、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3183号)

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10]5号

5、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12]16号 2012-02-14)

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2009]87号 2009年05月13日)

六、福建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规范性文件

1、《福建省建设厅关于深化建筑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淘汰限制使用竹脚手架、井字架、人工挖孔桩等落后施工设备和工艺的实施意见》(闽建建[2006]38号,2006-7-27)

2、《福建省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施工安全管理规定》(闽建建〔2007〕32号,2007-8-16)

3、《福建省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和重大安全隐患约谈办法》(闽建建[2007]31号,2007-7-17)

4、《福建省建设厅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的通知》(闽建建[2008]23号,2008-7-9)

5、《福建省建设厅关于贯彻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的通知》(闽建建[2008]24号,2008-7-8)

6、《福建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配备暂行办法》(闽建建[2008]42号,2008-12-18)

7、《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闽建建[2008]43号,2008-12-19)

8、《福建省建设厅关于建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报告制度的通知》(闽建建[2009]12号,2009-3-27)

9、《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管理办法(试行)》(闽建建[2009]39号,2009-10-27)

10、《福建省建设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论证专家库管理办法》(闽建建[2009]42号,2009-11-20)

11、《关于启用福建省建设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论证专家库信息系统的通知》(闽建建[2010]33号,2010-6-19)

12、《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的通知》(闽建建[2010]4号,2010-1-15)

13、《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起重机械现场检测管理的若干意见》(闽建建[2010]17号,2010-4-2)

14、《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福建省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租赁合同〉和〈福建省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闽建建[2010]24号、2010-4-20)

15、《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严禁废旧建筑材料用于建设工程的通知》(闽建建[2010]35号,2010-6-29)

16、《福建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闽建建[2010]41号,2010-8-4)

17、《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施工现场推行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的通知》(闽建建[2010]50号,2010-9-14)

18、《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施办法》(闽建建[2010]74号,2010-12-31)

19、《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消防安全工作的意见》(闽建建[2011]5号,2011-1-28)

20、《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管理规定(试行)》(闽建建[2011]9号,2011-3-18)

21、《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评选办法》(闽建建[2011]10号,2011-3-18)

22、《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意见》(闽建建[2011]16号,2011-5-6)

23、《关于印发〈福建省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预选承包商名录评分办法〉的通知》(闽建筑[2011]25号,2011-07-22)

24、《关于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巡查工作制度的通知》(闽建住[2011]7号,2011-6-9)

25、《关于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闽建建[2011]40号,2011-8-5)

26、《关于印发〈福建省深入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闽建建[2011]42号,2011-8-17)

27、《关于印发〈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监理机构工作质量考评办法(试行)〉的通知》(闽建建[2011]43号,2011-8-17)

28、《关于开展外脚手架和建筑起重机械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闽建建[2011]46号,2011-9-9)

29、《关于开展预拌砼和现浇砼结构工程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闽建建[2011]47号,2011-9-9)

30、《关于开展建筑施工模板工程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闽建建[2011]48号,2011-9-9)

31、《关于印发建筑施工模板工程等三个专项整治检查用表及〈动态管理〉办法记分的通知》(闽建建[2011]50号,2011-9-21)

32、《关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启用重大危险源远程监控系统的通知》(闽建建[2011]51号,2011-9-23)

33、《关于加强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安全巡查检查的通知》(闽建建[2011]54号,2011-10-17)

34、《福建省建设厅关于调整《福建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2003版)安全文明施工取费标准和使用办法的通知》(闽建筑[2007]4号,2007-5-1)

35、《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外墙悬挑式翻转钢管脚手架等30项补充定额〉的通知》(闽建筑[2009]38号,2009-12-28)

36、《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调整危险作业意外伤害保险费计取办法和大型施工机械设备检测费用的通知》(闽建筑函[2010]39号,2010-5-19)

37、《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调整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取费标准的通知》(闽建筑[2010]27号,2010-9-15)

九、安全费用

1、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建办[2005]89号)

2、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369号)

3、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

13、建筑施工人员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建质[2007]255号)

第二部分 标准、规范

本部分包含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关部门(交通部、住建部、安监总局、质检总局及其所属相关单位)下发的规范性文件,所列时间为正式实施时间。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程》(GB50720-2011);

3、《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10055-2007);

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5、《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

6、《施工升降机》(GB/T10054-2005);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8、《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2010);

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0、《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

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1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和卫生标准》(JGJ146-2013);

13、《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

1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15、《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16、《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17、《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18、《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19、《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 2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

2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

2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JGJ79-2012);

2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25、《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184-2009);

26、《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188-2009);

2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一部分 总则》(GB6067.1-2010);

28、《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

29、《高处作业吊篮》(GB 19155-2003); 30、《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2006);

31、《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

32、《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JGJ/T 189-2009)

10、《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八、安全管理类标准

1、《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 5306-85

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

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 50319-2000

4、《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502-2009

5、《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 50656-2011

6、《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规范》GB/T 28001-2001

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

8、《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 185-2009

9、《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 77-2010

10、《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 184-2009

11、《施工企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JGJ/T 198-2010

1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

13、《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标准》DBJ 13-81-2006

14、《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DBJ 13-91-2007

九、文明施工类标准

1、《安全色》GB 2893-2008

2、《安全标志》GB 2894-2008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4、《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GB 50444-2008

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 50720-2011

6、《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2004

7、《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 188-2009

十、高处作业类标准

1、《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2008

2、《安全帽》GB 2811-2007

3、《安全网》GB 5725-2009

4、《安全带》GB 6095-2009

5、《高处作业吊篮》GB 19155-2003

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安全技术技术规范》JGJ 80-91

十一、脚手架、支架类标准

1、《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2006

2、《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2008

3、《直缝电焊钢管》GB/T 13793-2008

4、《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28-2010

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

7、《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4-2008

8、《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2008

9、《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183-2009

10、《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

11、《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202-2010

12、《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231-2010

目录-2

十二、塔式起重机类标准

1、《塔式起重机》GB/T 5031-2008

2、《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 5144-2006

3、《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GB/T 5972-2006

4、《塔式起重机操作使用规程》JG/T 100-1999

5、《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 187-2009

6、《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JGJ/T 189-2009

7、《建筑施工塔式起重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 196-2010

8、《混凝土预制拼装塔机基础技术规程》JGJ/T 197-2010

十三、施工升降机类标准

1、《施工升降机》GB/T 10054-2005

2、《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 10055-2007

3、《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8

4、《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 215-2010

5、《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 88-2010

6、《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全检测规程》DBJ/T 13-67-2010

7、《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报废规程》DBJ 13-89-2007

十四、施工用电、机具类标准

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GB 50194-93

2、《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T 3787-2006

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01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5、《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 160-2008

6、《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107-2010

7、《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JGJ 85-2010

十五、建筑基坑、土方、拆除类标准

1、《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03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4、《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147-2004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1999

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 167-2009

7、《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180-2009

8、《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标准》DBJ 13-97-2008

一、有关标准

1、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 77-2003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

3、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2004

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

5、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

二、土石方及基坑支护

1、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T 180-2009

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

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 167-2009

三、施工用电

1、用电安全导则GB/T 13869-2008

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93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4、手持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T 3787-2006

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

四、高处作业

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91

2、建筑外墙清洗维护技术规程JGJ 168-2009

3、油漆与粉刷作业安全规范AQ 5205-2008

4、座板式单人吊具悬吊作业安全技术规范GB 23525-2009

5、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2008

五、脚手架

1、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28-2000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01

3、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2008

4、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202-2010

5、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4-2008

6、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183-2009

7、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2006

六、模 板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

2、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 65-89

3、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 194-2009

七、建筑机械

1、塔式起重机 GB/T 5031-2008

2、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 5144-2006

3、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4、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 JGJ/T 187-2009

5、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国质检锅[2002]296)

6、施工升降机监督检验规程(国质检锅[2002]121号)

7、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 10055-2007

8、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JG 5058-1995

9、施工升降机齿轮锥鼓形渐进式防坠安全器JG 121-2000

10、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 88-92

11、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程 DBJ 14-015-2002

12、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 JGJ/T 189-2009

13、起重机 钢丝绳 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GB/T 5972-2009

14、钢丝绳夹GB 5976-2006-T

15、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GB 12602-2009

16、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GB 5082-85

17、起重机械危险部位与标志GB15052-94

18、起重机 吊装工和指挥人员的培训GB/T 23721-2009

19、起重机 司机(操作员)、吊装工、指挥人员和评审员的资格要求GB/T 23722-2009 20、高处作业吊篮GB19155-2003

2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01

22、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 160-2008

八、危险作业

1、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 147-2004

2、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 8958-2006

3、焊接与切割安全GB 9448-1999

4、爆破安全规程 GB 6722-2003

5、高温作业分级GBT 4200-2008

6、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

7、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 15603-1995

8、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

九、安全防护

1、安全网GB 5725-2009

2、安全带GB 6095-2009

3、安全带测试方法 GB/T 6096-2009

4、安全帽 GB2811-2007

5、安全帽测试方法 GB/T 2812-2006

6、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 JGJ 184-2009

7、坠落防护 安全绳 GB 24543-2009

8、坠落防护装备安全使用规范GB/T 23468-2009

9、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

1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 12523-90

11、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2894-2008

12、安全色GB 2893-2008

1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十、应急预案

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

十一、安全技术资料

1、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502-2009

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CECS266:2009

十二、临时建筑物及垃圾处理

1、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 JGJ/T 188-2009

2、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2009 备案号J960-2009

第三部分 公司要求

本部分包含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相关的中交集团、中交二航局、中交二航局三公司下发的规范要求文件及相关制度措施等,所列时间为正式实施时间。

篇2: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清单

审核:杜 威批准:朱韵祥日期:2011.10.10

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条条例清单

审核:杜 威批准:朱韵祥日期:2011.10.10

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条条例清单

审核:杜 威批准:朱韵祥日期:2011.10.10

篇3:负面清单模式的法律问题研究

一、负面清单模式概要

负面清单, 也成为否定清单、负面列表。在国际投资法领域, 对国民待遇义务予以保留的方式包括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两种模式。正面清单模式主要是指缔约方在协定中正面列举给与外国投资者及其投资国民待遇的事项, 凡是未列明的事项, 缔约方不需承担该项条约的义务。负面清单模式是指凡是针对贸易投资与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 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都以清单的方式予以列明。负面清单比正面清单模式下缔约方承担的义务水平要更高一些。对于正面清单还是负面清单模式的选择, 直接关系到东道国市场准入和市场开放的程度如何, 因此是衡量东道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负面清单模式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NAFTA) 为代表, NAFTA开立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投资规则模式。

由于NAFTA的影响, 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在于别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协议中采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2013年7月10日, 中美双方举行了第五次战略与经济对话, 中国答应开始与美国进行以负面清单为谈判基础的投资协定的谈判。由于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准入后国民待遇加正面清单的模式, 因此此次谈判无疑对中国来说意味着在外商投资准入方面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和改革, 不仅要仔细调整现行的不符措施, 而且更要对未来的空白地带等问题做出前瞻性的考虑和打算。因此,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模式正是中美双边投资协定中负面清单谈判的先行实验, 其意义不言而喻。

2013年9月29日, 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 同日, 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 (负面清单) (2013年) 正式公布。2015年4月20日, 2016版负面清单印发。这意味着外资准入立法成为了自贸试验区新型法律探索的重中之重。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是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立法中最受关注的词汇, 也是重点和难点, 更是亮点。这种管理模式对于中国的外资立法具有革新性和开创性。

二、负面清单模式的影响

(一) 负面清单模式有助于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负面清单模式给中国的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要把原来投资目录中的鼓励类去掉, 把禁止类和限制类合并起来, 再加上其他一些限制条件, 而是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因此, 要对各行业各门类进行重新分析评估, 尽量缩短清单条目, 放宽市场准入门槛, 否则过于冗长、面面俱到的负面清单与正面清单无异, 也就达不到激发市场活力的目的。负面清单模式意味着给与外资更多的投资自由,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 一方面, 在外资准入方面采取“负面清单”模式有利于促进投资自由化;另一方面, “负面清单”模式意味着全面开放未来投资监管体制, 即使是那些国内尚不存在的产业。这一模式的最大挑战在于, 采取“负面清单”模式时, 若某一产业没有列入例外或者不符措施, 可能会导致其潜在地受到来自外国投资竞争的损害。负面清单模式不仅需要按照规定格式提供所有不符措施的详细信息, 而且实施这些措施的同时必须保持高标准的透明度。

(二) 负面清单模式有助于克服市场风险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变化日新月异, 大量新兴业态层出不穷。经济社会的发展之快也带了许多的不确定性。由于立法不可能做到完美的前瞻性和预测性, 因此好多领域往往会出现法律空白, 在这种情况下, 市场主体能否进入以及进入以后遇到的风险都是存在不确定性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应当是有限的服务型政府, 凡是涉及社会成员私人生活的领域, 只要不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 都应该允许社会中私人之间依法依其自己的意思加以调整, 以更契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实负面清单, 有助于厘清和规范政府的审批权和裁量权,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属于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空白地带, 市场主体即享有经营自由。当然, 负面清单的制定和修改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不得任意制定和修改。

三、负面清单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统一内外资法律, 制定统一的外国投资法

近年来, 双轨制立法模式的弊端不断凸显, 外资法规定与其他部门法的冲突越来越突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 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 仅仅存在企业形态差别, 因此对其经营行为应该使用统一的法律予以规制和调整, 与此同时, 应该制定统一的外资准入和管理的外国投资法, 以既避免法律内容重复、冲突等现象, 营造一个透明、高效、公平与规范有序的投资环境, 为负面清单模式的实行创造良好稳定的法律环境。

(二) 进一步根据自身情况缩减负面清单

负面清单直接关系到东道国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资的吸引力。负面清单内容太长的话, 会让外国投资者担心东道国是否真心实意它容纳外资, 会减损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负面清单内容太短的话, 东道国所面临的风险又会变大。但是总的来说, 清单所列内容越少, 开放程度就越高。因此, 在根据自身情况缩减负面清单的时候, 应该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 立法者再进行深层次的立法研究, 制定可行性高的负面清单。

(三) 在制定负面清单的同时, 落实好投资争议解决方式

外资在进入发展中国家的时候, 普遍将东道国行之有效的争议解决方式作为考量投资与否的重要指标。因此, 在负面清单模式适用的同时, 特殊的争议解决机制也亟待建立。

参考文献

[1]龚柏华, “法无禁止即可为”法理与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模式[J], 东方法学, 2013, (6) :137-141.

[2]王利明,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与私法自治[J], 中国法学, 2014, (5) :26-40.

[3]商舒, 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的负面清单[J], 法学, 2014, (1) :28-35.

篇4:权力清单法律性质研究

关键词:权力清单;法律性质;信息公开;依法行政

在当下权力清单的建构过程中,“各部门不得在公布的清单外实施其他行政审批”、“清单之外无权利”等规定和认识不断涌现,这无疑误导了公众,更是迷惑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此,有必要对权力清单的法律性质进行研究。

一、权力清单功用之争

(一)实现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

众所周知,权力清单的基本功用是实现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行政权力来源于法律、法规、规章的明确规定,而由于没有统一的行政法典,行政权力分散在数量众多的法律、法规、规章当中,导致公众对于某个行政机关具有何种行政权力,以及该权力是如何运行的,行使流程的如何难以达成完整清晰的认识。通过发布权力清单,明晰权力运行的流程,可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在保证其知情权的同时加强公众对于行政活动的参与度,为公民监督行政行为奠定基础,最终促进依法行政。此为建立权力清单制度的初衷。

(二)划分行政机关行政权行使的边界

关于权力清单的其他功用,“划定权力说”的呼声最高。所谓“划定权力”也就是权力清单为行政机关划定行政权力行使的边界,与随之而来的“清单之外无权利”效果相同。但笔者并不赞同此观点,权力清单并不能划定权力的边界。行政法上职权法定的原则要求,行政权只能来源于法律,行政权的运用必须服从法律,并受法律的约束。行政机关是依法行政,而不是“依权力清单行政”。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的边界只能由法律界定,无论从何种角度上讲权力清单可以划定行政权的边界的说法也是行不通的。难道说权力清单属于法了不成。权力清单无非是将散落在众多的法律、法规、规章之中的行政权力进行整理列举,其并未也不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的范围外对某行政机关的权力进行增加或者减少。也就是说,无论权力清单列举或者不列举,行政权力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无论权力清单公布或者不公布,权力就在那里运行,不紧不慢。

二、权力清单法律性质之辩

关于权力清单的法律性质定位,现学术界主要持两种观点,一种是权力清单属于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另一种是权力清单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笔者支持第一种观点,根据其字面意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权力清单制度的规定,权力清单,简而言之,就是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权利列表。分析如下:

行政规范性文件一般以“通知”、“公告”、“意见”等形式发布,而一些权力清单也是以“通知”、“公告”等形式发布。正是由于二者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相同性,权力清单被误认为行政规范性文件。但这一理由明显是不成立的。首先,如果权力清单的法律性质为规范性文件,那么上文所说的“依权力清单行政”就变成了“依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说好的依法行政呢,这是不免会产生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位阶超越了法律,形成“僭越”。其次,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可知,行政规范性文件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行政规范性文件本省即为需要公开的政府信息,因此,通过行政规范性文件去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是说不过去的自相矛盾。最后,仅是一部分权力清单具有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外观形式,而存在很大一部分权力清单是不具备这一外观形式的,其仅是采取网络的方式予以公布,显然不能以偏概全,认为权力清单的法律性质为行政规范性文件。

均衡利弊,权力清单的法律性质能且仅能定位为没有强制约束力的政府信息。分析如下,首先,如果权力清单属于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法”,“清单之外无权力”就会将真正规定行政权力的法律置于不顾,造成行政活动的混乱,理由很简单,每当一项行政权力被写进法律,权力清单相应的就需要制定,或者修改。“依权力清单行政”行政活动就需要等待权力清单的公布,这势必延迟法律的生效。此时权力清单就变成了真正的法,而法律则变成了“草案”。其次,未将法律规定的权力列入权力清单时,可能导致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受损。行政权力的存在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如果权力清单具有强制约束力,清单之外无权利,就会出现行政活动上的漏洞,造成行政机关的作为不能,不作为,最终导致对公共利益的损害。最后,将法律未规定的权权力列入权力清单时,将导致行政机关超越职权行使行政权,违反行政职权法定原则。

三、权力清单制度的完善建议

首先明确,权力清单的法律性质为没有强制约束力的政府主动公布的政府信息。其次规定,当权力清单上列举的内容和法律、法规、规章不一致时以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为准。

之所以构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为了使公众明晰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及其运行过程,同时鞭策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因此将散落在众多法律中的行政权力进行整理列举予以公布。而不是二次立法,让行政机关依权力清单行政。法治要求政府权力必须以一种可知的、可预测的方式行使,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不能动摇,决不能因为权力权力清单的违法扩大范围或者遗漏而发生超越行政权力行政,或者行政作为不能。坚持行政职权法定,当权力清单上列举的内容和法律、法规、规章不一致时以一定以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为准,法是行政权力的唯一来源。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2]叶必丰.行政行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周汉华.外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4]余凌云.行政法讲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王姣,女,(1992.02~)辽宁阜新人辽宁大学法学院在读研究生。

篇5:法律法规清单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1995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7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2000.7)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1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9.《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1995.5)10.《建筑装饰装修管理规定》(1995.1)11.《全国优秀住宅小区管理标准》(1995.3)

12.《城市住宅小区竣工综合验收管理办法》。(1993.12)13.《房屋接管验收标准》(1991.2)14.《物业管理条例》(2007.10)15.《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2004.3)[125]号 16.《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2006.10)

17.《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修订)》(十一届第40号公告)18《平湖市物业管理实施办法》(平政令第41号)19.《关于贯彻实施<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平建房[2006]5号)20.《平湖市住宅物业保修金管理办法》(平政发[2010]121号)21.《平湖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平政发[2010]107号)22.《平湖市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平发改价[2007]130号 23.《平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区拆迁安置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平政发[2010]183号)

24.《平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区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平政发[2010]184号)

25.《关于开展平湖市级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考评工作的通知》(平建房[2006]3号)26.《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用房和社区用房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平建房[2006]4号)

27.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9.《职业病目录》

30.《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31.《职工工伤及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 32.《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 33.《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34.《职业健康安全监护管理办法》 35.《重大危险源辩识》

3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08.5.1)3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1.1)38.《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39《工伤保险条例》 40《工伤认定办法》

篇6:法律法规清单

(太阳能晶硅电池片、太阳能组件、太阳能光伏设备及其配套设备)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0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5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

5、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6、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

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9、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多晶电池片测定标准

10、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单晶电池片测定标准

上一篇:教师假期免费辅导学生下一篇: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