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标现场评审细则

2024-04-20

安标现场评审细则(精选5篇)

篇1:安标现场评审细则

XXXXX安标现场评审首次会议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与会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XXXX全体员工,对各位领导和专家在百忙之中,来我公司莅临检查指导,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XXXX是从二00六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市场调研论证,经过反复比较分析,二00七年上半年确认可行,决定项目上马的。该项目主要是引进XXXXX发明的科技专利,进行XXXXX生产。目前公司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原材料、管理模式等都已经走向正规化。

目前我单位年生产能力XXXX吨。一期工程已全部到位并能正常运转。形成了XXX生产线,其中XXX两套、XX两套,能生产XXXXX管材,试验等各种配套设备全部配齐并已经检验部门认定能较好地运用,生产现场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厂房基本具备现代企业要求。现有员工XXX人,其中管理人员XXX人,工程师XX人(。具有大专文化水平以上XXX人。从XX年XX月XX开始试生产至今现己具备规模生产能力。

一个时期以来,为了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强化管理,把住安全和质量关,我们依据国家安标中心现场评审的各项要求,在配齐各环节硬件的同时,下力量加大软件配置,强化培训工作,使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均有了可靠的保证。今天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来现场,就是对我们前段工作的检验。

我们诚恳地期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们工作中的缺点提出严

厉的批证指正,对我们的各项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我们决心以这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改进工作,加强管理,生产再创新业绩,质量再上新台阶,用更多更好的产品,满足社会需求,把XXXX办得越来越好,进一步繁荣昌盛,红红火火!

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事业有成!

谢谢大家!

年日 月

篇2:安标现场评审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现场评审是指通过对申请单位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管理的检查、取证、考核,确认申请单位是否具备生产安全标志管理产品资格的活动重点评审申请单位生产所申请的产品能否持续、稳定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矿山安全有关规定的能力

第三条 现场评审工作由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负责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根据有关要求,建立现场评审员队伍、编制现场评审规范或相关产品的评审准则、制定现场评审计划,向评审员下发现场评审任务书,向申请单位下发现场评审通知书,并组织实施现场评审工作现场评审结束后,评审组须填写现场评审报告,申请单位须填写现场评审纪律反馈单

第四条 评审组由在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注册的评审员及聘用的技术专家组成,实行组长负责制评审组原则上应在接到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下达的现场评审任务书之日起的30个工作日内完成评审工作评审单一品种产品时,评审组一般为2~3人;多个品种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评审工作时间一般为2~3天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或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部门可派一名监察员,监督现场评审工作

第五条 评审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与申请单位有隶属关系的评审员不能作为评审组成员参与现场评审工作;与申请单位生产同类产品的生产单位的评审员及承担产品检验任务的评审员原则上不能作为评审组成员参与现场评审工作;申请单位出于保密的需要,可提出有关方面评审员回避的请求;同一评审员一般不得连续担任同一申请单位的评审组长

第六条 自下达现场评审通知书之日起,因申请单位原因,不能在90日内完成现场评审任务的,终止本次安全标志的申办

第二章 评审要求、内容

第七条 申请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一)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二)有与生产矿用产品相适应的注册资金、生产规模、生产经营场所和技术力量;

(三)有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的生产设备;(四)有满足产品安全性能要求的检验手段;(五)生产工艺合理、可靠;

(六)有完善、有效的管理体系;

(七)具备某一(或几)个主要零(元)部件生产能力,具备成品组装和出厂检验条件;(八)其它有关条件 第八条 评审主要内容:

(一)主体资格(注册资金、生产场所、技术力量等);(二)技术文件(产品标准、图纸、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等);(三)生产设备(生产能力、设备状况、工艺装备等);(四)计量器具(配置及管理状况等);

(五)检验设备(入厂检验、生产过程检验、出厂检验等);(六)管理体系及制度(采购、生产、技术、检验、产品安全性能控制等);

(七)产品主要零(元)部件及重要原材料的控制与管理;(八)其它涉及产品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评审程序及结论

第九条 评审流程:(一)首次会议;(二)生产现场检查;(三)资料审查;

(四)产品出厂检验现场考评;(五)形成现场评审报告;

(六)末次会议 第十条 首次会议:

评审组组长主持召开由申请单位负责人及有关技术、生产、设备、计量、检验、采购、销售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首次会议会议内容主要包括:

(一)出示评审员证件,介绍评审组成员及会议参加人员;(二)介绍矿用产品实施安全标志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安全标志管理对申请单位的要求;(三)宣读评审任务书,确认评审产品;(四)声明评审纪律及注意事项;

(五)听取申请单位负责人关于单位基本情况及申办产品生产销售情况的介绍;(六)宣布评审日程安排 第十一条 生产现场检查:

评审组按照产品的工艺流程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库房、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工位器具、计量器具、检验设备等

评审组必须对申请单位的主要生产车间、关键工序、成品、出厂检验设备及评审组认为需要存档的实景进行拍照记录,申请单位需盖章确认 第十二条 技术资料审查:

核实产品的标准、图纸、设计说明书、工艺文件、使用(维

护)说明书等技术文件与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审查确认的技术文件是否一致,及其执行情况 第十三条 申请单位主体资格审查:

对申请单位的主体资格(注册资金、经营场所、技术力量等事项)进行核查 第十四条 现场考评:

对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及所申请的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检查申请单位对产品质量(尤其是安全性能)的控制能力,考核质量检验人员对产品标准掌握的熟练程度及操作水平对相关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考核 第十五条 综合评定:

按照现场评审规范或相关产品评审准则进行综合评定,做出初步结论,拟定现场评审报告综合评定时,申请单位的人员应回避

申请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做不合格处理:

(一)注册资金未达到一定数量,其生产能力未达到一定规模的;

(二)生产场所与营业执照标明的地址不一致、且不能提供有效证明材料的;

(三)不具备生产某一(或几)个主要零(元)部件能力;不具备产品总装条件;不具备产品出厂检验条件;出厂检验记录、报告被确认为弄虚作假的;

(四)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数量、学历、从事相关工作年限等不满足要求的;

(五)产品的标准、图纸、设计说明书、工艺文件、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技术文件与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审查确认的技术文件不一致,或未按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审查确认的技术文件消化、组织生产的

(六)主要零(元)部件、重要原材料及与产品关联的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配套件的采购、分承包、外协等生产单位发生变化,未重新备案和进行检验的;

(七)生产设备、测量器具不能保证零部件加工精度及检验要求,或产品的结构、参数等与图纸不一致的; 第十六条 末次会议:

末次会议前,评审组与申请单位主要负责人就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沟通,申请单位可提出不同意见或做出适当的解释、说明,对争议较大的问题,必要时可进一步核实 评审组组长主持末次会议,通报评审发现的不符合项,宣读评审结论对现场评审发现的不符合项记录,评审组及申请单位负责人要签字确认,申请单位可复印一份留存,以备整改

第十七条 现场评审报告:

(一)现场评审报告应根据申请单位本次申办的产品,分种类分别填写

(二)除否决项不符合,须直接做出不合格结论外,现场评审结论按量化评审所得分数分为A、B、C、D四级: A级:合格,评审分数在90分(含)以上;

B级:有较少不符合项,整改后合格,评审分数在80分(含)与90分(不含)之间;

C级:有少数不符合项,整改后合格,评审分数在70(含)与80分(不含)之间;

D级:不合格,评审分数在70分(不含)以下

评审组在评审结束之日起7日内,应将现场评审报告及评审任务书寄送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 第十八条 对不符合项的处理:

除评审结论A、D级外,申请单位应对评审组提出的不符合项,制定整改措施在评审结束之日起90日内将包括不符合项、整改措施、整改结果等内容的整改报告及能证明整改结果的背景资料,由评审组长确认签字后提交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审查,并作为现场评审报告的附件备案必要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可安排评审组对不符合项的整改结果进行现场核查

第十九条 对现场评审不合格单位的处理:

(一)申请单位应自评审结束之日起30日内提出整改措施报告;

(二)申请单位应自评审结束之日起的90日内完成整改并向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提出复审申请,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在接到申请的5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复审工作在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下达复审任务书之日起30日内进行;(三)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将下发安全标志现场评审不合格通知书,终止本次安全标志的申办自下发不合格通知书之日的180日内,申请单位不得申请同种类产品的安全标志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对现场评审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评审员应按规定完成现场评审工作,并对现场评审结果负责

第二十二条 评审员必须严格执行现场评审纪律:(一)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严格按现场评审规范或相关产品现场评审准则和任务书要求进行评审、取证;

(二)尊重生产单位的知识产权,不泄露评审中涉及的技术秘密;

(三)廉洁自律,不提供有损评审结论公正性的指导、咨询 第二十三条 对弄虚作假等违反现场评审规定和要求的评审员,将视情节予以处理,直至撤销评审员资格

第二十四条 申请单位应在评审结束后的5日内,将安全标志

现场评审纪律反馈单寄送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 第二十五条 申请单位在经营场所、技术力量、生产设备、检验仪器及设备等方面有弄虚作假等行为的,现场评审将按不合格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进口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现场评审工作参照本细则执行

篇3:安标现场评审细则

1.1 为了有效地对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以下简称“质检中心”) 的工作范围、工作能力、工作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以下简称“中国石化协会”) 特制定本细则。

1.2 对质检中心授权的评审应当遵守本细则。

1.3 质检中心的现场评审, 应按照本细则的要求进行, 但对其中与计量认证相一致的内容, 如果该中心在计量认证的有效期之内, 可借用计量认证的结果, 中国石化协会只对本细则特定条款 (黑体字部分) 进行评审。

2 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对质检中心授权的评审工作。

3 参考文件

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国认实函[2006]141号)

4 管理要求

4.1 组织

质检中心应依法设立或注册, 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保证客观、公正和独立地从事检测或校准活动。

4.1.1 质检中心一般为独立法人;非独立法人的质检中心需经法人授权, 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 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 有独立帐目和独立核算。

4.1.2 质检中心应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 应具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所需要的并且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临时和可移动检测和/或校准设备设施。

4.1.3 质检中心管理体系应覆盖其所有场所进行的工作。

4.1.4 质检中心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4.1.5质检中心人员不得从事与其检测和/或校准工作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的活动;不得参与任何有损于检测和/或校准判断的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动;不得参与和检测和/或校准项目或者类似的竞争性项目有关系的产品设计、研制、生产、供应、安装、使用或者维护活动。

质检中心应有措施确保其人员不受任何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 并防止商业贿赂。

4.1.6 质检中心及其人员对其在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并有相应措施。

4.1.7 质检中心应明确其组织和管理结构、在母体组织中的地位, 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

4.1.8 质检中心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各部门主管应有任命文件;质检中心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的变更应报中国石化协会备案。

4.1.9 质检中心应规定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必要时, 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

4.1.1 0 质检中心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或校准人员包括在培员工, 进行充分地监督。

4.1.1 1 质检中心应由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技术运作, 并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 赋予其能够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职责和权力。

4.1.1 2 对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检验任务, 应编制计划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4.2 管理体系

质检中心应按照本细则建立和保持能够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并与其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 阐明与质量有关的政策, 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 使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有效实施。

4.3 文件控制

质检中心应建立并保持文件编制、审核、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的控制程序, 确保文件现行有效。

4.4 检测和/或校准分包

如果质检中心将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一部分分包, 接受分包的质检中心一定要符合本细则的要求;分包比例必须予以控制 (限仪器设备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及特种项目) 。质检中心应确保并证实分包方有能力完成分包任务。质检中心应将分包事项以书面形式征得客户同意后方可分包。

4.5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质检中心应建立并保持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选择、购买、验收和储存等的程序, 以确保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

4.6 合同评审

质检中心应建立并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程序, 明确客户的要求。

4.7 申诉和投诉

质检中心应建立完善的申诉和投诉处理机制, 处理相关方对其检测和/或校准结论提出的异议。应保存所有申诉和投诉及处理结果的记录。

4.8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质检中心在确认了不符合工作时, 应采取纠正措施;在确定了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时, 应采取预防措施, 以减少类似不符合工作发生的可能性。质检中心应通过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等持续改进其管理体系。

4.9 记录

质检中心应有适合自身具体情况并符合现行质量体系的记录制度。质检中心质量记录的编制、填写、更改、识别、收集、索引、存档、维护和清理等应当按照适当程序规范进行。

所有工作应当时予以记录。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原始信息或数据的丢失或改动。

所有质量记录和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记录、以及证书/证书副本等技术记录均应归档并按适当的期限保存。每次检测和/或校准的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其能够再现。记录应包括参与抽样、样品准备、检测和/或校准人员的标识。所有记录、证书和报告都应安全储存、妥善保管并为客户保密。

4.1 0 内部审核

质检中心应定期地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 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本细则的要求。每年度的内部审核活动应覆盖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活动。审核人员应经过培训并确认其资格, 只要资源允许, 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

4.1 1 管理评审

质检中心主任应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 定期地对管理体系和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进行评审, 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 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管理评审应考虑到: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等。

5 技术要求

5.1 人员

5.1.1 质检中心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质检中心应使用正式人员或合同制人员。使用合同制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 质检中心应确保这些人员胜任工作且受到监督, 并按照质检中心管理体系要求工作。

5.1.2 质检中心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 (含工程师) 技术职称, 熟悉业务, 具有3年以上相应专业的检验工作经历。

5.1.3 质检中心人员的结构要合理。技术人员在中心总人数中的比例一般应不低于70%, 工程师以上 (含工程师) 人员的比例应不低于30%。

5.1.4 对所有从事抽样、检测和/或校准、签发检测/校准报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 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从事特殊产品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的质检中心, 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

5.1.5 质检中心应确定培训需求, 建立并保持人员培训程序和计划。质检中心人员应经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 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

5.1.6 质检中心人员应接受有关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的培训, 并掌握相关知识。

5.1.7 质检中心应保存人员的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等的档案。

5.2 设施和环境条件

5.2.1 质检中心的检测和校准设施以及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

5.2.2 当设施和环境条件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 质检中心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在非固定场所进行检测时应特别注意环境条件的影响。

5.2.3 质检中心应制定并实施有关实验室安全和人员健康的文件化程序并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及报警设施, 如个人防护装备、烟雾报警器、毒气报警器、洗眼及紧急喷淋装置、灭火器等, 确保化学危险品、毒品、有害生物、电离辐射、高温、高电压、撞击, 以及水、气、火、电等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得以有效控制, 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5.2.4质检中心应建立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的程序, 并具备相应的设施设备, 确保检测/校准产生的废气、废液、粉尘、噪声、固废物等的处理符合环境和健康的要求, 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5.2.5 应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应采取措施以防止交叉污染。

5.2.6 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安全的区域和设施应有效控制并正确标识。

5.2.7 质检中心应配备必要的、与检验任务相适应的实验室和工作间。

5.2.8 质检中心应确保内外环境的污染因素不对检测结果产生不良的影响。

5.2.9 质检中心内应布局合理, 便于安全操作;质检中心的通风、光线、照明、温度、湿度等应满足检验的技术要求。有试剂、危险品的防护或隔离措施。

5.2.1 0 应采取措施确保质检中心的良好内务, 必要时应制定专门的程序。

5.3 检测和校准方法

5.3.1 质检中心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 使用适合的方法和程序实施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质检中心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如果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测和/或校准结果, 质检中心应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5.3.2 质检中心应确认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新方法。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 应重新进行确认。质检中心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

5.3.3 与质检中心工作有关的标准、手册、指导书等都应现行有效, 并便于工作人员使用。

5.3.4 需要时, 质检中心可以采用国际标准, 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委托检测。

5.3.5 质检中心自行制订的非标方法, 经确认后, 可以作为授权项目, 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检测。

5.3.6 检测和校准方法的偏离须有相关技术单位验证其可靠性或经有关主管部门核准后, 由质检中心负责人批准和客户接受, 并将该方法的偏离进行文件规定。

5.3.7 质检中心应有适当的计算和数据转换及处理规定, 并有效实施。当利用计算机或自动设备对检测或校准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记录、报告、存储或检索时, 质检中心应建立并实施数据保护的程序。该程序应包括 (但不限于) :数据输入或采集、数据存储、数据转移和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5.3.8 在需要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时, 应考虑到样品的均匀性、反应效率、分析空白、基体效应、干扰影响、回收率等不确定度分量对合成不确定度的作用。

5.4 设备和标准物质

5.4.1 质检中心应配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 (包括抽样、样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 所需的抽样、测量和检测设备 (包括软件) 及标准物质, 并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

5.4.2 如果仪器设备有过载或错误操作、或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其他方式表明有缺陷时, 应立即停止使用, 并加以明显标识, 如可能应将其储存在规定的地方直至修复;修复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检定、校准等方式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质检中心应检查这种缺陷对过去进行的检测和/或校准所造成的影响。

5.4.3 如果要使用质检中心永久控制范围以外的仪器设备 (租用、借用、使用客户的设备) , 限于某些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或特定的检测设施设备, 且应保证符合本细则的相关要求。

5.4.4 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技术资料应便于有关人员取用。

5.4.5 质检中心应保存对检测和/或校准具有不可忽略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档案。该档案至少应包括:和自检规程。

a) 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

b) 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c) 对设备符合规范的核查记录 (如果适用) ;

d) 当前的位置 (如果适用) ;

e) 制造商的说明书 (如果有) , 或指明其地点;

f) 所有检定/校准报告或证书;

g) 设备接收/启用日期和验收记录;

h) 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 (适当时) ;

i) 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j) 设备操作规程 (包括检验准备、操作程序、维修保养)

5.4.6 所有仪器设备 (包括标准物质) 都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状态。

5.4.7 若设备脱离了质检中心的直接控制, 质检中心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 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检查并能显示满意结果。

5.4.8 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 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5.4.9 当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 质检中心应确保其得到正确应用。

5.4.1 0 应制定标准溶液的制备、标定、验证、有效期限及标识的文件化程序, 并保存详细记录。

5.4.1 1 在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参数应满足方法或规范的要求。

5.4.1 2 仪器设备配备率应满足承检产品的要求, 关键项目仪器必须自备。

5.4.1 3 未经定型的专用检验仪器设备应经相关技术单位实验鉴定, 证明其符合标准或规范的要求, 并制定校准方法、明确校准周期、按规定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5.4.1 4 耐久或寿命试验设备应有备用电源和水源。

5.5 量值溯源

5.5.1 质检中心应确保其相关检测和/或校准结果能够溯源至国家基标准。质检中心应制定和实施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或检定 (验证) 、确认的总体要求。对于设备校准, 应绘制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量值溯源方框图 (适用时) , 以确保在用的测量仪器设备量值符合计量法制规定。

5.5.2 检测结果不能溯源到国家基标准的, 质检中心应提供设备比对、能力验证结果的满意证据。

5.5.3 质检中心应制定设备检定/校准的计划。在使用对检测、校准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测量、检测设备之前, 应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进行检定/校准, 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无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计量技术规范的仪器设备, 应有自行编制的校验方法并进行定期校验和对比。

5.5.4 质检中心应有参考标准的检定/校准计划。参考标准在任何调整之前和之后均应校准。质检中心持有的测量参考标准应仅用于校准而不用于其他目的, 除非能证明作为参考标准的性能不会失效。

5.5.5 可能时, 质检中心应使用有证标准物质 (参考物质) 。没有有证标准物质 (参考物质) 时, 质检中心应确保量值的准确性。

5.5.6 质检中心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对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 (参考物质) 进行期间核查, 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5.5.7 质检中心应有程序来安全处置、运输、存储和使用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 (参考物质) , 以防止污染或损坏, 确保其完整性。

5.6 抽样和样品

5.6.1 质检中心应有用于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抽取、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和/或清理的程序, 确保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完整性。

5.6.2 质检中心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样品的抽取、制备、传送、贮存、处置等。没有相关的技术规范或者标准的, 质检中心应根据适当的统计方法制定抽样计划。抽样过程应注意需要控制的因素, 以确保检测和/或校准结果的有效性。

5.6.3 质检中心抽样记录应包括所用的抽样计划、抽样人、环境条件、必要时有抽样位置的图示或其他等效方法, 如可能, 还应包括抽样计划所依据的统计方法。

5.6.4 质检中心应详细记录客户对抽样计划的偏离、添加或删节的要求, 并告知相关人员。

5.6.5 质检中心应记录接收检测或校准样品的状态, 包括与正常 (或规定) 条件的偏离。

5.6.6 质检中心应具有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标识系统, 避免样品或记录中的混淆。

5.6.7 质检中心应有适当的设备设施贮存、处理样品, 确保样品不受损坏。

质检中心应保持样品的流转记录。

5.7 结果质量控制

5.7.1 质检中心应根据有证标准物质的来源情况、检测或校准的特性和范围以及质检中心人员的多少来制定内部质量控制计划, 该计划须包括可疑结果的判断准则。适当时, 内部质量控制计划所采用的技术可包括, 但不限于:

在日常分析检测过程中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进行结果核查;

由同一操作人员对保留样品进行重复检测;

由两个以上人员对保留样品进行重复检测;

使用不同分析方法 (技术) 或同一型号的不同仪器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

参加能力验证或其他实验室间试验比对活动;

所有内部质量控制计划结果均应详细记录。

5.7.2 质检中心应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 当发现质量控制数据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断依据时, 应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 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

5.8 结果报告

5.8.1 质检中心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要求和规定的程序, 及时出具检测和/或校准数据和结果, 并保证数据和结果准确、客观、真实。报告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5.8.2 检测和/或校准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信息:

a) 标题;

b) 质检中心的名称和地址, 以及与质检中心地址不同的检测和/或校准的地点;

c) 检测和/或校准报告的唯一性标识 (如系列号) 和每一页上的标识, 以及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

d) 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必要时) ;e) 所用标准或方法的识别;

f) 样品的状态描述和标识;

g) 样品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和/或校准的日期 (必要时) ;

h) 如与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相关时, 所用抽样计划的说明;

i) 检测和/或校准的结果;

j) 检测和/或校准人员及其报告批准人签字或等效的标识;

k) 必要时, 结果仅与被检测和/或校准样品有关的声明;

l) 未经质检中心允许, 不得部分复制报告。

5.8.3 需对检测和/或校准结果做出说明的, 报告中还可包括下列内容:

a) 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的偏离、增添或删节, 以及特定检测和/或校准条件信息;

b) 符合 (或不符合) 要求和/或规范的声明;

c) 当不确定度与检测和/或校准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 或客户有要求, 或不确定度影响到对结果符合性的判定时, 报告中还需要包括不确定度的信息;

d) 特定方法、客户或客户群体要求的附加信息。

5.8.4 对含抽样的检测报告, 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抽样日期;

b) 与抽样方法或程序有关的标准或规范, 以及对这些规范的偏离、增添或删节;

c) 抽样位置, 包括任何简图、草图或照片;

d) 抽样人;

e) 列出所用的抽样计划;

f) 抽样过程中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解释的环境条件的详细信息。

5.8.5 检测报告中含分包结果的, 这些结果应予清晰标明。分包方应以书面或电子方式报告结果。

5.8.6 当用电话、电传、传真或其他电子/电磁方式传送检测和/或校准结果时, 应满足本细则的要求。

篇4:气瓶充装现场评审方法和技巧浅谈

关键词:气瓶充装;现场评审;安全管理;SPDCA模式

中图分类号:TH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4-0066-02

1 气瓶充装现场评审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分析

从结构上来看,气瓶的种类至少包括钢制无缝气瓶、钢制焊接气瓶以及特种气瓶等种类,气瓶充装也包括永久气体充装、液化气体充装、液化石油气充装、溶解乙炔充装等一些类型。不同的气瓶充装也存在一些差异,但是气瓶充装的安全性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了使气瓶安全使用和落实《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要求,杜绝气体的错装、超装、管理混乱和气瓶丢失的现象,气瓶充装的安全与质量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的生命和财产问题。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气瓶充装现场评审对于确保气瓶充装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气瓶充装的现场评审主要是针对气瓶充装的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充装单位及技术人员资质等领域进行现场审查,具体而言,要针对气瓶充装单位的办公环境、档案室、储存区、充装间、泵房、气瓶存放库(区)及有关场地厂房、消防设施、应急救援带压密封工具材料、安全设施、检修间进行巡视。气瓶充装现场审查最为核心的价值在于“面对面”的从“实质”层面对于单位的气瓶充装情况进行了解,避免了单纯依据一些文字或者间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确保对气瓶充装审查的深度和宽度更加符合要求,也能使得对于气瓶充装的审查更加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结构性和准确性,促进气瓶充装的安全与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因此,气瓶充装的现场审查具有高度重要性,但是我们也应该深刻的认识到,气瓶充装现场审查还具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加落地的推进,这就需要我们对当前气瓶充装现场评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2 当前气瓶充装现场评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气瓶充装现场评审的责任主体不明确

一方面,一些气瓶充装现场评审人员等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存在重生产、轻安全,重经济效益、轻安全投入的现象。另一方面,不敢承担责任。气瓶充装现场评审单位也受制于人情文化束缚。凡事等上级指示,简单机械的被动接受上级政府提出的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本来是职责范围内的事,却上推下卸,在当前的气瓶充装审查中有的地方利用行业协会进行审查,有的地方则是当地的质监部门进行审查,责任主体的明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气瓶充装现场评审专家选择机制不健全

气瓶充装现场评审专家选择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能够切实有效对气瓶充装的产品进行质量技术监督,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通过科学合理的机制规范选择出来能够真正意义上起到现场审查功用的审查专家十分重要,但是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并无一部法律法规专门对气瓶充装现场评审专家选择问题进行规范,即使在其他各个法律法规中明确论述质监行政许可的审查专家选择问题的条款也基本处于缺失状态,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有关气瓶充装现场评审专家选择问题的规范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3 气瓶充装现场审查的体系性不强

①突出表现为对气瓶充装现场审查全盘统筹能力不足,气瓶充装现场审查工作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②过于重视数量,轻视存量。在气瓶充装现场审查工作过程中过份强调了增量的发展,对于工作质量明显不够重视,更多气瓶充装现场审查工作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气瓶充装现场审查工作当中,对一些气瓶充装现场审查监管以及企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过大;③整个气瓶充装现场审查工作体系不强,领导部门重指标,轻实践。在规划气瓶充装现场审查工作指标的时候,主要盯着领导下达的指标,而不是根据企业及社会发展需要来规划;在评估发展的时候,主要盯着下达的气瓶充装现场审查指标进行,而不是从自身壮大和气瓶充装现场审查工作的需要来实施,容易自我满足。

3 优化气瓶充装现场评审的方法与技巧分析

3.1 加强气瓶充装现场评审专家选择的程序机制建设

在程序机制方面气瓶充装现场评审的专家选择机制有效运转的基础是,相互依赖的评审主体通过集体行为的互动,形成一套程序清楚且有效的气瓶充装现场评审的专家选择机制,通过这套机制来互相调适行为主体的策略和行为来达成一致行动,进而实现共同结果。①信任机制。信任是气瓶充装现场评审的专家选择机制得以形成、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②协商机制。气瓶充装现场评审的专家选择的主体是多元的,组织结构也是正式的,需要有效的协商机制来调整行动主体间的关系,最终实现良性的互动,共同解决所面临的气瓶充装现场评审问题。在专家选择过程中,要坚持法定性原则、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便民与效率原则、权利与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监督检察原则。

3.2 优化气瓶充装现场评审指标的科学性

气瓶充装现场评审的具体指标作为一种具体的可以操作的目标,乃是由气瓶充装现场评审的根本目标决定的。气瓶充装现场评审的指标实际上是其审查目标一个具体方面的规定,具有具体性、可测量性、可行为化以及可操作化的基本特征。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任何一个单一指标都不能反映气瓶充装现场评审的全部目标,只是其中的一个具体方面,也就是说,气瓶充装现场评审的指标与其目标之间是一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那么为了能够全面综合系统的反映气瓶充装现场评审的目标及其执行情况,必须要构建系统化的、联系密切的一群指标,也就是构建一个气瓶充装现场评审的指标体系,才能反映气瓶充装现场评审的目标整体。

3.3 优化气瓶充装现场审查工作的体系性与整体性

气瓶充装现场审查较之于一般性的质量安全管理现场审查复杂得多,主要是其考量的因素更多,通常情况下,必须对气瓶充装现场审查人员风险因素、气瓶充装环境风险因素、气瓶充装设备风险因素、气瓶充装管理风险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强调气瓶充装现场审查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气瓶充装单位风险评价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动态性、目的性、定量化、最优化、有序化、自组织化等特征。对气瓶充装现场审查的结论进行进行综合、系统、全面的评价,确保气瓶充装现场审查工作的体系性与整体性。

3.4 加强气瓶充装现场审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性

气瓶充装现场审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首先必须要从根本上明确气瓶充装现场审查的责任主体,在此基础上,加强审查方与被审查方的紧密配合,能够有效提高气瓶充装现场审查的质量和效率。笔者认为融合了系统论、控制论的SPDCA模式可以在加强气瓶充装现场审查工作中予以采纳和推广。具体来讲,SPDCA包含五个阶段,即serach:气瓶充装现场审查信息的采集与分析过程;plan:气瓶充装现场审查决策与计划的制定过程;do:气瓶充装现场审查的执行过程;check:气瓶充装现场审查结果的检察;action:气瓶充装现场审查效果的总结与处理。这五个过程依顺序不断循环,既保证了气瓶充装现场审查的有效连接性又克服了循环断裂的现象,体现了气瓶充装现场审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参与性。

参考文献:

[1] 文树德.避免低压气瓶当作高压气瓶充装使用防止恶性爆炸事故发生[A].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第十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

[2] 王勇,李爽,张晓波,等.气瓶充装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品牌与标准化,2012,(13).

[3] 李绍刚,陈虎,陈晓红,等.现场评审中常见问题与改进准备要点[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1).

[4] 张丽梅,张立利.校准/测试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关键环节的技术分析[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4,(5).

[5] 韩辉.浅谈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方法和技巧[J].中华民居,2013,(33).

篇5:安标评审前发言稿

创建安全标准化工作总结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

欢迎各位莅佛山市制造有限公司,公司于2007年5月30日在顺德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注册资金为80万人民币,是民营内资企业,主要经营各类针织及梭织床垫布料,生产能力为2000万米每年。公司设置办公楼,厂区,和宿舍楼,办公楼四层,占地面积901.9平方米,建筑面积3142.8平方米。厂区占地面积为4448.6平方米。宿舍楼3层,建筑面积约600多平方米。

公司美意经营十几年,是顺德家具协会,顺德区个体劳动者协会及私营企业协会及龙江总商会会员单位及理事单位。并从1999年开始连续14年被广东省工商管理局评定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在过去的2012年被顺德区认定为重点扶持星光企业。

本公司为规模纺织类企业,为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响应国家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号召。根据《关于全面推进全国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意见》,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工作,现将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企业安全目标指标,并制度了分解、落实、监测、考核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做到安全生产“有的放矢”。

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化要求,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组织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各级人员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

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和计划,保障安全生产必要的投入。

四、定期搜集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了法律法规台账,建立健全了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做到凡事有法可依。

五、严把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关,做到不培训不上岗。制定了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做到安全生产知识“应知应会”。

六、定期检查检修设备设施,确保处于良好的状态,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七、购买了安全警示标志在相应的场所张贴,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危险作业实行许可管理制度,借此控制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确保安全生产。

八、建立了隐患排查制度和各类安全检查表,制定隐患排查方案,排查出来的隐患,积极安排整改资金,按照五定原则整改。

九、去年对企业进行了一次危险源辨识,本企业没有重大危险源,一般危险源通过操作规程、各项检查、安全防护用品和设施防护等措施控制。

十、对本公司职业有害因素进行了辨识,建立了相关档案和台账。

十一、建立了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和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救援小组,准备了相关的应急救援物资,并组织了火灾、触电等应急演练,演练效果良好。

十二、建立了事故管理制度,本企业近年来未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十三、去年进行了一次绩效评定,对评定出来的隐患进行整改,对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制定持续改进方案,并对相关优秀人员进行了安全奖励。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我们要牢记木桶原理,依靠安全标准化,全面提高公司安全管理水平,堵住安全短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良好稳健的经济效益。

谢谢,欢迎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上一篇:希望的种子小学400字优秀作文下一篇:谚语故事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