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2节离子反应

2024-05-29

第二章第2节离子反应(精选6篇)

篇1:第二章第2节离子反应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教学建议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离子反应,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离子反应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离子反应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板书]第二节 离子反应

[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 液、溶液、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固体、溶液、溶液、溶[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

固体、溶液、固体、固体不导电,而

溶液、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在干燥的固体时[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

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引出新课]

[板书]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等。、(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板书]

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学生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

三、离子反应: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学生总结]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弱酸、弱碱

[引导分析]由上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离子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离子反应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离子反应有明显的现象。4.离子反应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

四、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 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 溶液电离出的

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溶液电离出的 白色沉淀。而

溶液电离出的

溶液电离上的

溶液电离出的

溶液电离出的

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 的离子形[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板书]

[讲述]2.书写:(以

①写(化学方程式):

溶液和

溶液为例)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②表示某一类反应。

[学生练习]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投影]

A.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 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反应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学生回答]选项A错在不符合反应的实际情况,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而不是

。应为:

是不溶性物质。应为:

选项C正确。

选项D的错误是只注意书写

也反应。应为:

[总结]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应注意: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而忽略了

选项B的错误是忽略了生成物

①两易: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弱电解质、难溶性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用分子式表示。)

②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思考题]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B.

C.

D.

[作业]复习课本内容

书第18页习题

篇2:第二章第2节离子反应

一、选择题:

1.下列离子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KHCO3+HCl===KCl+CO2↑+H2O

B.AgNO3+NaCl===AgCl↓+NaNO

3C.Na2CO3+Ca(OH)2===CaCO3↓+2NaOH

D.2HCl+Na2SO4===2NaCl+H2SO

4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H===CO2↑+H2O

B.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Ba+SO4===BaSO4↓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Ag+Cu

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Fe+3Cu===2Fe+3Cu

3.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K、MnO4、Na、ClB.K、Na、NO3、CO

3C.Na、H、NO3、SO4D.Fe、Na、Cl、SO

44.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Mg+2OH===Mg(OH)2↓MgSO4+Ba(OH)2===Mg(OH)2↓+BaSO4↓

B.Fe+Cu===Fe+CuFe+Cu(OH)2===Fe(OH)2+Cu

C.Ag+Cl===AgCl↓AgNO3+HCl===AgCl↓+HNO

3D.CO2+2OH===CO3+H2OCO2+Ca(OH)2===CaCO3↓+H2O

5.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氢氧化钠与盐酸;氢氧化钠与碳酸

B.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

C.Na2CO3溶液与硝酸溶液;CaCO3溶液与硝酸溶液

D.石灰石与硝酸反应;石灰石与盐酸

6.(2010年泰安高一检测)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OH+2H+SO4===BaSO4↓+2H2O

B.Ca(HCO3)2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Ca+2HCO3+2OH===CaCO3↓+CO3+2H2O

C.Na2CO3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3+CO2+H2O===2HCO3

D.CH3COOH溶液与NH3·H2O溶液反应:H+OH===H2O

7.正常人体血液中钾元素的含量应在一定范围内,如果钾元素含量偏低,会影响肌肉和神经的功能,这时就需要补充钾。一种医用补钾化合物的水溶液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该化合物是()

A.KNO3B.K2CO3C.KClD.KOH

8.离子方程式Ba+SO4===BaSO4↓它可能表示()

①可溶性钡盐溶液与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之间的反应 ②氢氧化钡溶液与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之间的反应 ③稀硫酸与可溶性钡盐溶液之间的反应

④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

9.在Na2SO4、NaCl、NaOH的混合溶液中,含有Na、SO4、OH的个数比是8∶1∶2,1 +2--2+2-+-2--2+--2-2+-+2--2-+-2+2+2+-++-2-3++-2-+-+-++-2-2+3++2+2+2-2-+

则溶液中Na2SO4、NaCl、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1B.1∶4∶2C.1∶2∶4D.1∶3∶

2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做了一个趣味实验:将一只鸡蛋放入食醋中,过一会儿发现蛋壳表面附有气泡,第二天发现蛋壳变软了,你认为鸡蛋壳与食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O3+2H===H2O+CO2↑

B.CaCO3+2H===Ca+H2O+CO2↑

C.CaCO3+2CH3COOH===Ca+2CH3COO+H2O+CO2↑

D.CO3+2CH3COOH===2CH3COO+H2O+CO2↑

11.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B.胆矾失去结晶水

C.酸碱中和反应D.二氧化硫与氧化钙的反应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H2O===2H+SO

4B.碳酸钙与盐酸:CaCO3+2H===Ca+CO2↑+H2O

C.氧化铜与稀硫酸:CuO+2H===Cu+H2O

D.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Ba+CO3===BaCO

313.如表是某矿物质饮用水的部分标签说明

2+2-+2++2++2-2--2+-+2+2-+

则该饮用水中还可能较大量存在()

A.OHB.AgC.NaD.Ca

14.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硝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C.硫酸钾溶液和氯化钡溶液混合D.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钡溶液混合15.(2010年德州高一检测)某无色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HCO3、SO4、BrB.Cu、NO3、Cl、SO

4C.H、Cl、K、CO3D.K、Mg、SO4、OH

二、非选择题:

6.描述下列反应的现象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稀H2SO4,现象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稀HNO3和Ba(OH)2溶液混合,现象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上述三个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相同点是 2 +-+2-+2+2--+-2--2+--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CO3、Cl、SO4、NO3、CO3等阴离子。

(1)当溶液中有大量H存在时,则上述阴离子在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溶液中有大量Ba2++--2--2-存在时,则上述阴离子在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给出物质的计量数不能改变)

(1)()+2()+()+2()===BaSO4↓+2H2O

(2)()+Ca+()===CaCO3↓+()

(3)Cu+()+Ba+()===BaSO4↓+Cu(OH)2↓

(4)()+3H===Fe+()

19.某同学拟用氯化钙固体、碳酸钠溶液和稀硝酸等试剂,先制得碳酸钙,最终制得纯净的硝酸钙晶体。

(1)写出制取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列实验操作步骤(不要求回答使用的仪器)。

①用蒸馏水完全溶解CaCl2后,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沉淀至无Cl;

③加入________________,使沉淀完全溶解;

④________________,得到纯净的硝酸钙晶体。

20.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的哪种粒子(H2O、H+-+3+2+2+2+、SO4)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下图所示Ⅰ、Ⅱ和Ⅲ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2-

动。

(1)某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Ⅰ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验Ⅱ和Ⅲ,在Ⅱ中加入稀硫酸后氧化铜溶解,则进一步确认的实验操作是:在Ⅲ中先加入________,再加入________。

(4)探究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第二节课时练习(离子反应)详解

一、选择题:

1、解析:选D。反应要生成沉淀、气体、水(难电离)的物质,导致离子浓度减小,离子反应就能发生。A项生成了气体CO2和水,B项、C项生成了沉淀,所以反应能发生。

2、解析:选B。A项错误,碳酸钙难溶于水,应用化学式表示;C项错误,反应前后电荷不相等;D项错误,违背了客观事实,铁在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生成Fe。

3、解析:选B。首先排除水溶液中带有颜色的离子,A项中有MnO4,D项中有Fe首先排除;C项中的H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

4、解析:选C。A项离子方程式中的生成物只有一种Mg(OH)2沉淀,而改写后的化学方程式中却出现了Mg(OH)

2、BaSO4两种沉淀,故错误;B项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Fe与含Cu的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Fe的化合物,而化学方程式中却出现了不溶于水的Cu(OH)2与Fe(OH)2,事实上,Fe是不能与Cu(OH)2发生置换反应的,故B项错误;C项正确;D项离子方程式表示CO2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了可溶于水的碳酸盐,而化学方程式中所出现的碳酸盐却是难溶于水的CaCO3,与要求不符,故错误。

5、解析:选D。A项中碳酸是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要用分子式表示,错误;B项错误,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反应生成的水也要在离子方程式中表达出来;C项中CaCO3难溶,在离子方程式中要用化学式表示;D项正确,硝酸和盐酸的作用都是提供H。

6、解析:选BD。B项,离子方程式为:Ca+HCO3+OH===CaCO3↓+H2O,D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

7、解析:选C。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该沉淀应是AgCl沉淀,故该化合物应能提供Cl。

8、解析:选D。④中除生成硫酸钡沉淀外,还生成了水,也要在离子方程式中表现出来。

9、解析:选B。由电荷守恒可列等式n(Na)×1=n(OH)×1+n(SO4)×2+n(Cl)×1,所以n(Cl)=4。

10、解析:选C。CaCO3难溶于水,CH3COOH是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均以化学式表示。

11、解析:选C。A、B、D项中,反应均无离子参加,也无离子生成。

12、解析:选D。D项中NaHCO3与BaCl2不反应。

13、解析:选C。A项,OH与Mg反应;B项,Ag与Cl、SO4反应;D项,Ca与SO4--2++-2-2+2-+-2----+2+--+2+2++-3+2+反应。

14、解析:选D。A中两种物质反应有气体和水生成:2HNO3+Na2CO3===2NaNO3+H2O+CO2↑,+2--+其离子方程式是:2H+CO3===H2O+CO2↑;B项生成白色沉淀:Cl+Ag===AgCl↓;C中有

白色沉淀生成:SO4+Ba===BaSO4↓;D项混合无沉淀、气体、水生成,不能发生离子反应。

15、解析:选A。B项,Cu有颜色;C项,H与CO3不能共存;D项,Mg与OH不能共存。

二、非选择题

3+-

16、答案:(1)生成红褐色沉淀 Fe+3OH===Fe(OH)3↓

(2)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HCO3+H===CO2↑+H2O

(3)观察不到明显现象 H+OH===H2O

(1)中生成沉淀,(2)中生成气体和H2O,(3)中生成难电离物质H2O 都使溶液中的某种 4 +--+2++2-2+-2-2+

离子浓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17、解析:(1)当溶液中有大量H存在时,则发生反应:

H+HCO3===H2O+CO2↑;

2H+CO3===H2O+CO2↑。

(2)当溶液中有大量Ba存在时,则发生反应:

Ba+CO3===BaCO3↓;Ba+SO4===BaSO4↓

答案:(1)CO3、HCO3(2)SO4、CO318、解析:(1)采用逆向思维。BaSO4是Ba、SO4按1∶1 反应生成,H2O是由H和OH-2+2-+2--2-2-2+2-2+2-2++2-+-+按1∶1反应生成,且H和OH的个数均为2。

答案:(1)Ba H SO4 OH

(2)HCO3 OH H2O

(3)SO4 2OH

(4)Fe(OH)3 3H2O19、解析:题目要求最终制得纯净的硝酸钙晶体,从提供的试剂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2----2++2--+-式应为:Ca+CO3===CaCO3↓,CaCO3+2H===Ca+CO2↑+H2O。其实验步骤是加入Na2CO3使CaCl2转化为CaCO3沉淀,过滤洗涤后在沉淀中加HNO3溶解生成Ca(NO3)2,再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制得纯净的Ca(NO3)2。

答案:(1)Ca+CO3===CaCO3↓,CaCO3+2H===Ca+CO2↑+H2O

(2)①碳酸钠溶液 ③稀硝酸 ④蒸发结晶

20、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既基础又灵活,以学生非常熟悉的CuO与H2SO4的反应为起点,去探究硫酸中的H、SO4和H2O三种微粒中哪种微粒使CuO溶解。在Ⅲ中应先加入可溶性的硫酸盐,以证明CuO的溶解过程中SO4不起作用,然后再加入稀硫酸,从而证明CuO溶解是硫酸中的H起作用。(4)加入HNO3、HCl等均可使CuO溶解。

答案:(1)H2O、H、SO4中的某一种微粒能够使CuO溶解

(2)水不能使氧化铜溶解,而是另外的H、SO4两种粒子中的一种粒子使CuO溶解

(3)Na2SO4(或K2SO4等)稀硫酸

(4)氧化铜固体溶于稀H2SO4是稀硫酸中的H在起作用,而H2O、SO4两种粒子都不能使CuO溶解

(5)CuO+2H===Cu+H2O

篇3:第二章第2节离子反应

关键词:高中化学,诱思导学,离子反应,微粒观,实验探究

如何运用素质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这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在“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中,我深入研究了新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离子反应”是高中新教材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的教学内容。从教材体系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离子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理论基础。让学生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高一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学习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会书写电离方程式,会区分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学习“常见离子的检验”时已开始尝试从离子角度去看待复分解反应,但认识未上升到一定高度;已初步接触了一些水溶液中的反应,但还不能用离子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二、教学设计思路

英国教育理论家怀特海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本节课中,我采用“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即“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以思促学”,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创造性地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化学教学的素质化,培养学生在创新、实践、观察等方面的能力。

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看世界的深度,而学科思想可以决定一个人看世界的角度。“离子反应”专题是中学化学“观念建构”教学模式的重要载体,它提供了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分析溶液中物质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的思路和方法,以此实现化学基本观念“微粒观”的建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体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过程(见表1)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顺势激趣

师:这是一瓶Ba(OH)2溶液,“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呢?”

生:Ba2+、OH-。

师:用哪些物质能检验其中的Ba2+?(学生争相发言)

生:Na2SO4、H2SO4等含有SO42-的可溶性的物质都可以。

师:如果将Ba(OH)2溶液与同学们选择的这些物质的溶液相混合,溶液中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离子会悄悄发生变化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共同领略“离子反应”的魅力。

(设计意图:用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点较低,学生能够迅速地对已有知识进行回忆,便于思维的持续发展;引导学生运用微粒观,切入本节课的研究新视角。)

第二环节:诱发探究,概念建构

师:首先让我们来研究Ba(OH)2溶液与Na2SO4溶液的混合情况,Na2SO4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呢?

生:Na+、SO42-。

师:这两种溶液混合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从微观角度分析,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Ba2+和SO42-结合生成了白色沉淀Ba SO4。

师:Ba2+和SO42相互作用发生变化,那么原来溶液中的Na+和OH-变化了吗?请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共享学习成果)

生1:向Ba(OH)2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再向其中加入Na2SO4溶液,观察酚酞的颜色变化。

生2:向Ba(OH)2与Na2SO4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u SO4溶液,观察是否有蓝色沉淀产生。

师:这两个方案都很有道理,第一位同学的方案更为简单一些,下面请同学们动手试试第一种设计方案。

探究实验:向盛有2 m L Ba(OH)2溶液的试管里滴入1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滴入2 m L Na2SO4溶液,振荡后静置。

生: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酚酞依然为红色,几乎无明显变化。

师: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你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吗?

生1:酚酞依然为红色,说明OH-几乎没有变化。由于整个溶液不显电性,Na+也没有变。

生2:在这个反应中,Na+和OH-只是旁观而已。这个反应的实质是Ba2+和SO42相互作用生成了Ba SO4沉淀。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能不能用离子符号来表示上述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呢?

生:Ba2++SO42-=Ba SO4↓

师:像这样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之间的反应,我们称之为离子反应。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的式子我们称之为离子方程式。

(设计意图:诱发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方案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实验观;带领学生从微观粒子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状态及行为,分析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从而建构离子反应的概念,构建“微粒观”。)

第三环节:引导思维,概念深化

师:下面我们来探究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的情况,请注意观察实验中的溶液现象和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演示实验: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0.01 mol/L Ba(OH)2溶液,滴加几滴酚酞,在滴定管中加入0.2 mol/L H2SO4溶液,开启电源开关按钮,向烧杯中逐滴滴加稀H2SO4,搅拌。)

生:(惊奇,惊叹,争先恐后汇报实验现象)

师:请同学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实验现象?

生1:出现白色沉淀,是因为有白色沉淀Ba SO4产生。

生2:小灯泡的明暗变化反映了溶液导电性的变化,也就是溶液中离子浓度发生了变化。首先灯泡由亮→熄灭,说明溶液中几乎无自由移动的离子;后来灯泡由熄灭→亮,说明溶液中又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些现象都说明有离子参加了反应。

生3:溶液中的红色逐渐褪去,是因为溶液中的OH-逐渐减少。

师:同学们分析得太精彩了,大家能不能尝试从微观角度定量地分析溶液中微粒数量的变化,进一步解开实验现象背后的奥秘呢?大家可以参考化学方程式:Ba(OH)2+H2SO4=Ba SO4↓+2H2O

生:(思考片刻,举手发言)

1 mol Ba(OH)2在溶液中能电离出1 mol Ba2+和2 mol OH-,1 mol H2SO4在溶液中能电离出2 mol H+和1 mol SO42-。当1 mol Ba2+与1mol SO42-结合生成了1 mol难溶的Ba SO4时,2 mol OH-与2 mol H+结合生成了2 mol难电离的H2O。这样,溶液中几乎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了,灯泡由亮→熄灭,后加入的过量的硫酸又电离出自由移动的H+和SO42-,灯泡由熄灭→亮。

师:同学们成功地分析了这些离子间的相互作用。那么,如何用化学符号表达这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呢?

生:(跃跃欲试,难掩兴奋)

Ba2++2OH-+2H++SO42-=Ba SO4↓+2H2O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发现了奇妙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学习兴趣;逐步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思维过程,帮助其形成“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的认知过程,深化对“离子反应”概念的理解,强化了“微粒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第四环节:解决问题,概念表达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以下这些酸碱盐之间,哪些能两两发生反应?如能发生反应,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师:你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的实质吗?请尝试写出以上方程式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帮助刚才的几位同学分析一下,写得好不好呢?

生1:Na+和Cl-没有参与反应,实际参加反应的是OH-和H+,这是对的。

生2:Na+和SO42-没有参与反应,实际参加反应的是Cu2+和OH-。但是,1 mol Cu2+能与2 mol OH-发生反应,所以离子方程式应为Cu2++2OH-=Cu(OH)2↓。

生3:反应过程中,Cl-未发生变化。反应物Ca CO3不能在溶液中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应写成化学式Ca CO3,反应后生成了Ca2+。因此离子方程式应为Ca CO3+2H+=Ca2++H2O+CO2↑。

师:请同学们再来观察一下这几个反应方程式,想一想这些酸碱盐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而发生复分解反应,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际上交换的是什么?

生:(恍然大悟)交换的是离子,原来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这样呀!

师:同学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分析离子反应的实质来书写离子方程式,这样的思路和方法很有效。下面你能总结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步骤吗?

生1:第一步,写出化学方程式;第二步,分析判断溶液中有哪些微观粒子;第三步,判断哪些微粒之间能够相互作用(可以删除旁观的、未变化的离子)。

生2:写完离子方程式,为保证准确无误还要检查:原子个数是否守恒(元素守恒);电荷是否守恒;是否遵守客观事实。

师: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第二步是关键。你能尝试归纳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哪些物质写离子形式,哪些物质写化学式?

生1:离子形式———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如强酸HCl,强碱Na OH,可溶性盐Na Cl、Na2SO4、Ca Cl2)

生2:化学式———难溶的物质、气体、水(如Ca CO3、Cu(OH)2,H2O,CO2)

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几个反应方程式,尝试归纳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只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就能发生。

师:你能从离子方程式找到对应的化学反应吗?比如,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可以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 SO4↓表示?

师:这几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同,但它们的离子方程式相同。这说明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那么是不是所有含有Ba2+、SO42-的物质之间的反应都可以用这个离子方程式表示呢?

(设计意图: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演练中,将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更好地熟练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能;引导学生把化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从离子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巩固“微粒观”。)

第五环节:巩固提高,概念应用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认识并掌握了离子反应很有用处,在混合物分离、物质提纯和鉴定、清除水中污染物等方面都能大显身手。下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反馈习题:粗盐中含有Mg Cl2、Na2SO4、Ca Cl2等杂质,工业提纯粗盐的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请写出粗盐提纯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应用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学科价值观;了解离子反应的应用,进一步学会从微观角度分析粗盐提纯问题,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五、教学感悟

在带领学生探索求知的过程中,看到学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作为教师的我更是欣喜万分。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和良好思维品质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实现了真正的“化学味”的课堂教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感悟和体会。

1.问题设置是关键

问题是教学的内容,是实施有效“诱思导学”教学的核心,是保证教学运作的轴心。“诱发探究,引导思维”需要从创设好的问题开始,不同环境需要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在“情景引入”环节中,问题设置的起点不高,但直奔主题,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便于思维的持续发展,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引导思维”环节中,通过海问、点问、追问,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让师生的思维相互交融;通过预设问题的层层推进,抽丝剥茧,一步步解开实验现象背后的奥秘,让学生体会到收获成功的喜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学生持续探究的动力。

2.实验探究是载体

在“诱思导学”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设计、观察以及实验等活动的主体,通过亲身活动来获取知识,从多角度理解知识。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化学实验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了条件。实验探究教学活动能增强化学教学的探索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在“诱发探究”环节中,设置开放式的问题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学生自主探究及设计实验方案。在“引导思维”环节中,利用导电性实验装置展示Ba(OH)2与H2SO4溶液反应带来的精彩实验现象,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持续深入思维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为预设问题的层层推进铺平道路、创造条件。

3.学科观念是核心

著名化学教育家宋心琦教授认为:“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化学教学,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而是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念。”“微粒观”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观念。本节课中采用基于“微粒观”的教学方法能够真正让学生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在“引导思维”环节中,逐步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溶液中反应的思路来书写离子方程式,分析溶液中微粒的来源和数量、溶液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果,从而巧妙地突破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反应过程中离子间的定量关系”这一难点。在“解决问题”环节中,学生熟练运用“微粒观”来书写离子方程式,轻松实现理论与实践间的循环。

参考文献

[1]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篇4: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关键词】离子反应 教学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69-01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面对的是普通中学的基础班学生,根据教学重难点将本节内容分成三部分:电解质电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共存。

二、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和教师的指导帮助,以及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让学生转变观念,将视野从宏观转向微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方法的总结归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总结归纳能力,同时可以激起学生对生活和化学之间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简单复习电解质的概念、分类、电离的规律,提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引出本节课教学:离子反应。

(二)设置疑问,实验探究

【思考1】是不是任意两种或者多种电解质溶液混合都能够发生离子反应呢?

【实验探究】出示三瓶溶液,分别是Na2SO4溶液、KCl溶液和BaCl2溶液,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中有哪些微粒存在?

演示实验:①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KCl溶液;②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BaCl2溶液。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①除体积增加外无明显变化;②有白色沉淀产生。

【学生思考交流】为什么两支试管的现象不一样?试管②中白色沉淀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板书离子方程式)试管中哪些离子数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

【结论】并不是有离子就能发生反应。要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才是离子反应。用SO42-+Ba2+= BaSO4↓引出离子方程式。

(三)逐步讲解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写

写出正确的且符合客观事实的化学反应方程式:Na2SO4+ BaCl2= BaSO4↓+NaCl

(2)拆

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Na++SO42-+Ba2++Cl-= BaSO4↓+ Na++ Cl-

(3)删

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Na++SO42-+Ba2++ Cl-= BaSO4↓+ Na++Cl-

(4)查

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系数是否为最简比。SO42- +Ba2+= BaSO4↓

【练习】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硝酸银和氯化钠

2.碳酸钙和稀盐酸

3.碳酸氢钠与稀硫酸

4.氯化铁与铜单质

解析:1、2题,已知离子反应通常发生在溶液中,通过分析上述习题,发现难溶物、气体和弱电解质不拆。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又有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判断强电解质拆还不拆应该分析强电解质的在溶液中的溶解性。熟记溶解性表的规律:钾钠铵盐硝酸银,氯化物除银、亚汞,硫酸盐除钡钙铅,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小,大部分还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故弱电解质不拆。气体可逃离溶液故也不拆。注意,原子团是不可拆的,如SO42-、NH4+

不拆:①难溶物 ②弱电解质 ③气体 ④单质 ⑤氧化物

特殊情况微溶物,如氢氧化钙。作为反应物时,当它是澄清石灰水时拆,是石灰乳时不拆;作为生成物时,一律不拆,用分子表示。

3、4题应注意,在质量守恒时要检查电荷是否也守恒,反之亦然;还要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系数是否为最简比。

2.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拓展】是不是所有的酸碱反应都可以用H++OH-=H2O这个离子方程式表示呢?

【验证】写出以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氢氧化铜与盐酸

氢氧化钡与稀硫酸

氢氧化钠和醋酸

【结论】通过上述比较同学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酸碱反应都可以用这个H++OH-=H2O离子方程式表示,说明要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一类反应时,应加上条件,如H++OH-=H2O表示的是可溶性强酸和可溶性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这一类反应的本质。

四、板书设计

1.离子反应: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反应(或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的式子

3.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

(1)写

(2)拆:不拆:①难溶物②弱电解质③气体④单质⑤氧化物

(3)删

(4)查

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1)揭示反应的实质

(2)不仅表示一些物质的某一反应,且代表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

五、教学反思

高一学生在知识构建上还未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因此应加强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本节内容属于难点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不宜增加太多新知,尤其是面对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

作者简介:

篇5: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实验] 请四位同学分别做实验:

①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②     硫酸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③     硫酸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④     硝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设问] ①分别发生什么现象?

②三支试管中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怎样形成的?(请同学写化学方程式)

③这三支试管里澄清溶液中有什么离子?这些离子在发生反应前后的存在形式有什么区别?

用实验证明实验①中Cu2+和Cl- 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从现象分析本质。

[演示动画](Ba2+ + SO42-  =  BaSO4↓)

[板书] 2、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我们如何书写这些离子方程式呢?

[板书] 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实验一为例)

①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CuSO4+BaCl2=BaSO4↓+CuCl2

②     改:易溶的强电解质改写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BaSO4↓+Cu2++2Cl-

③     删: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Ba2+ + SO42-  =  BaSO4↓

④     查: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讨论]“Fe +Fe3+ =2 Fe2+ ”这一离子方程式正确吗?

[回答]不正确,虽然是质量守恒,但不满足电荷守恒。

[小结] 书写四步中,“写”是基础,“改” 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a、强酸:HCl、H2SO4、HNO3等

易溶于水、易   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

电离的物质     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 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设问] 这三个反应的反应物不同,为什么能生成同一种物质,并能用同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同学们由此受到什么启发?

小结后得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板书] 3、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①     揭示离子反应的实质。

②     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讨论] 为什么实验四中的复分解反应不能进行?

[讲述]上述Ba2+ + SO42-  =  BaSO4↓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可溶性钡盐(如BaCl2、Ba(NO3)2)与硫酸及可溶性硫酸盐的一类反应。Ag+ +Cl― = AgCl↓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AgNO3溶液与可溶性盐酸盐(如BaCl2、NaCl)的一类反应。

[设问] HCO3― +OH― = CO32― +H2O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讨论] 中和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复分解反应,以NaOH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和KOH溶液与硫酸的反应为例,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

[小结]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  OH-=H2O ,酸电离出来的H+ 与碱电离出来的OH- 结合成弱电解质H2O。

[练习]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     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     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     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     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分析同学们的书写正误,强调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改写。

请同学们写符合Cu2+ + 2OH- = Cu(OH)2↓ 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篇6: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在新课内容的教学开始先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进行复习,既能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又能为本节课的教学做铺垫,然后过渡到溶液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从而理解离子反应进行的本质。这节课同学们理解上就有困难,对刚上高一的同学难度更大。其原因有:他们原有的化学知识少,比方掌握的化学方程式很少,虽然复分解反应初中学过,离子反应在本节也只研究复分解反应一类,但是不少同学写不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对于易溶与水、易电离的化合物认识有困难,同学们反应一下接触太多的物质与它们的化学式,又与原有的化学知识不能很好的建立联系,导致对新知识的接受有障碍。对于学生已经知道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自由移动的离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BaCl2溶液和Na2SO4溶液反应的微观模拟动画,得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本质,进而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先进行演示实验,再介绍以“写—拆—删—查”四步走的方式来分析解说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同时将哪些物质要拆,哪些物质不用拆的问题对学生做了归纳,使他们的知识点有一个小结。接下来通过三个探究实验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相互交流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则采用学生通过阅读,自主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向转变。最后在练习过程中探究出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以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一开始难度过大,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兴趣。

最后采用实际离子方程式讲述了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的判断方法,并对有关的问题做了总结。

本课教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上进行教学设计。但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虽然课堂上已经把教学计划完成,但课中好像留给学生继续发展的空间不够充分,可互动的项目可有所增加,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系不够紧密,这些问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改善。多思考如何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立足学生的主题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上一篇:大学生传播公司实习报告下一篇:感恩于心 责任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