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科技服务管理能力

2024-05-29

项目科技服务管理能力(共8篇)

篇1:项目科技服务管理能力

项目6:提升社区儿童社会能力亲子活动服务

编号:2015-6 项目名称:提升社区儿童社会能力亲子活动服务 招标范围:上海市内公开招标 招标人:上海市长宁区民政局

招标人地址:上海市长宁区武夷路333号 联系人:周翔 联系电话:62258327 项目内容:

1、服务范围:长宁区10个街道、镇

2、服务对象:学龄前儿童

3、预算资金:约47万元

4、项目描述:

社区儿童的社会能力成长十分重要,家长往往重视的是子女的学业教育,而更为重要的沟通力、协作力、创造力、领导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挑战能力等社会能力往往被忽视。而这部分能力却恰恰是儿童日后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能力,缺乏必要的培养,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影响到家庭亲子关系的成长。本项目都是设定是针对长宁区学龄前儿童成长服务类项目缺失而设立的,通过为社区儿童提供优质的自有创新的服务类课程,包括运动类服务、语言类服务、科学类服务、才艺类服务等,提升社区儿童的沟通力、协作力、创造力、领导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挑战能力等六大社会能力。并通过项目进行社区倡导,发动社区更广泛的力量持续性关注解决社区儿童健康成长问题,形成良好的社区活动体系。

篇2:项目科技服务管理能力

施方案

为扶持和促进中医、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根据《XX市财政局 XXX市卫生局关于下达2014年XXX市》X财社〔2014〕XX号文件精神。结合卫生院实际,制定XXXXXX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响应国家关于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有效,廉价,便捷的中医药服务,发扬中医药特色,推动中医药继承与创新,促进中医药工作协调发展,成立以院长任组长、医务科长任为办公室主任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定、落实项目实施及中医馆发展规划。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及进一步提升中医馆品牌效能。

二、工作目标

到今年年底,建立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方便有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形成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服务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推进我乡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现有设备及服务能力

1、人员:卫生院现有中医执业医师1人,中药房医生1人;

2、房屋:诊断室一间,中医房一间;

3、设备:电针机1台,中频治疗仪1台,多功能电动理疗床1张,电磁波治疗仪3个等设备;

4、服务能力:能提供基本的中医配伍,针灸,推拿及理疗等服务。

四、提升标准

(一)人才培养:派出中医执业医师1名,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1名,康复技师1名,中药房医生1名,根据优势病种派出中医药业务骨干,到上级中医医院进修学习,筑巢引凤,请上级医师到我院代教帮扶。

(二)中医诊疗环境改善。改中医科为中医馆,中医馆连片,设有中医诊断室、中医治疗室、中药房、煎药室。装饰风格明显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悬挂中医馆各种制度及中医科普知识,充分体现中医药内涵,便于群众接受中医药服务。

(三)配置中医诊疗设备。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计划新增设针灸推拿床2张,药物熏蒸治疗床1张,中医离子导入设备1台,煎药机1台,尽量满足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

(四)信息化建设。配备计算机系统、投影仪等设备,与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实现互联互通。

(五)中医药适宜技术水平。能对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杂病用中医方法很好治疗,能开展一般针法、灸法、推拿、刮痧、拔罐、敷熨、熏洗、外包中药等技术的规范化操作。

(六)中医药特色能力建设。在当地疾病谱中筛选部分优势病种,如慢性疼痛、慢性鼻炎、慢性胃炎、中风、不孕不育症等作中医馆重点发展。大力倡导“看中医、吃中药”、“治未病”理念,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加强乡村医生培训,鼓励卫生室运用适宜技术,建立长效机制。

五、资金筹措

项目资金由省级财政补足。2014年预算总投入XX万元,其中,房屋装修投入XX万元,设备投入XX万元。

六、工作进度

8-9月底,作前期计划,招标; 10月份,全面开展项目建设工作。11月中旬,完成所有项目任务。11月底,等待项目检查验收。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统筹规划全乡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优化中医药发展政策环境,将中医药提升项目政策落到实处。

2、重点支持中医药重点学科和专科建设人才培养。

3、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优化中医药基本医疗保险政策,鼓励群众运用中医药防病治病。

4、广泛宣传发动,深入开展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科普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中医药发展氛围,让全社会都关注中医药,运用中医药。

篇3:项目科技服务管理能力

一、项目管理、学习型处室文化建设概念及其特征

所谓项目管理,是指项目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实现项目建设目标。项目管理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 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理论系统化是现代项目管理的基础理论;2. 管理技术的现代化,科学的决策运行辅助系统体现了管理过程的自动化、系统化、网络化;3.项目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以人为本的理念,规范制度化的组织行为,开放的系统组织形式,高效的项目团队,大大地提高了项目组织的工作效率。

所谓学习型处室文化建设, 是指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与具体措施,培养职工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职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共同愿景、价值标准、行业精神和道德规范,增强处室的向心力、战斗力和执行力。学习型处室有四个基本的特征:1.处室成员拥有共同愿景;2. “自主管理”使处室成员边工作边学习,并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的方法;3.善于不断学习,强调 “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4.强调团队建设和处室文化,处室文化贯串于团队建设的始终,好的团队建设能够形成好的处室文化,而好的处室文化能够进步团队绩效,促进团队目标的达成。

二、项目管理中学习型处室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学习是项目管理自身的要求

项目管理中学习有三种情形:

被动学习。这是一种被动的反映。这种反映主要由三种原因引起:第一,当团队的期望与实际结果出现差距时,才进行团队学习。团队未能实现整体搭配, 出现1+1<2的状况。这时解决办法就是团队学习。通过学习,实现团队的整体搭配,发展出一种共鸣或综合效果,有把散光凝聚成激光功能。第二,当团队对完成项目的目标不力时,才进行团队学习,使其在业绩上有新突破,需要有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态度,这些东西必须依靠学习才能在短期内迅速获得,这一招大有“逼上梁山”“亡羊补牢”之意。 第三,项目自身和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团队学习。近几年总站基建处承担管理的项目大多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要求增加。

主动学习。直面未来,提高工作效率。这是一种主动的反映。团队所有成员上下达成共识:学习是团队得以较好生存的一种条件,是团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团队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也只有团队学习, 才能使团队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自觉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们的工作观正在逐渐由“工具性”工作观(工作是达到目的手段)转变为“精神性”工作观,把学习作为内在的第一需要。这是促进向学习型团队迈进的深层次社会动力。

2.学习是对项目成员的基本要求

项目管理者的权力和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风险也越来越大。风险包括时间风险、质量风险和经费风险。这必然对项目管理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里所说的项目管理者并非仅指项目管理者个人,而是指项目管理团队。项目管理者的素质包括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品格素质。知识是项目管理者整体素质的基础,项目管理者应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深化专业技术知识。项目管理者首先必须是行业的专家,不懂专业技术往往是导致项目管理者失败的主要原因。当然,我们不要求项目管理者对所有的专业知识都十分精通,但必须熟悉实施项目的主要技术知识,扩大综合知识的广度,既要掌握项目管理理论、 决策理论、网络技术管理信息理论,还要掌握合同法、招标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项目成员的素质要求项目成员应具有适应所承担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项目成员还要善于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从而不断地提高各自的素质和能力。项目成员不可能在业务能力的各个方面都符合团队工作的要求,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随着时代的进步,团队队员需要不断地学习, 从而能跟上基建项目领域内知识与技术更新的步伐,团队成员需要有持续学习的主动性。由于团队成员必须与具有不同的背景、知识、技能、立场和观念的成员通力合作,需要多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基本知识技能的框架。 这需要团队成员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做到既对自己领域技能的重要性充满自信,又认识到其他技能的重要性,为了团队的成功,努力磨砺自己。

三、项目管理学习型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

在工作中,我们以建优秀、 高效的团队为目标,重点提高项目团队队员的素质、培养强有力的项目管理者、弘扬积极进取凝聚人心的团队精神、营造优秀的项目团队文化。把项目管理与学习型文化建设有机地融合起来。

1.加强处室文化建设,提升人员队伍素质

一是建设学习文化。明确学习重点,提出学习要求,创新学习方法。针对基建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将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基建工作涉及的建设项目规划、 招投标管理、施工管理等业务技能作为学习的重点内容。要求每个人加强学习,要求参加外培课件、资料成果共享,在处室内开展培训交流,注重学用结合,注重传帮带,注重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比如基建办举行内部培训研讨会,针对修缮购置项目实施和管理,精心准备PPT课件,讲解了农业部修缮购置项目管理文件、政府采购有关法规政策、修缮购置项目特点和管理要求、修缮购置项目实施程序和主要做法。既有具体事例,又有典型经验,突出实际实用,为总站有序开展修缮购置项目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建设团队文化。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处室氛围,坚持处室例会制度,经常交流谈心, 提倡“有事儿就说、有想法就提、 不同意见就辩论”,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坚持“多沟通、多请教、 勤集思、勤汇报”,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团队合力,基本实现了 “各负其责、积极配合、思维创新、工作用心”的文化构想。三是建设廉洁文化。注重用身边的典型教育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积极学规定、学典型、学案例,筑牢思想防线;增强风险意识,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较好地坚持了“规范、严谨、公正、廉洁”。

2.强化项目管理者的培训,提高项目管理者的能力水平

培训是针对两种人,一种是新走上项目管理岗位人员的培训,一种是单位现有项目管理者的培训。首先是综合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使职工具备成为一个合格的项目管理者所必需的知识素质,而且还应该让项目管理者了解单位的基本情况,规章制度等。其次是能力的培训。 通过培训,使项目管理者掌握一个合格项目管理者所必备的技能,如决策能力、处理人际关系技能,领导技能等。最后是态度的培训。必须通过培训,培养项目管理者的忠诚,培养其应具备的精神准备和态度,增强项目管理者的主人翁精神。采取多种方法包括宣传、处室文化建设等树立对单位的自豪感,使项目管理者自觉地维护单位声誉和利益。 培训的形式有送出去培训、处内培训、日常沟通交流,帮助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困难相结合。

3.营造优秀的团队文化,创建不断进取的学习型处室

篇4:项目科技服务管理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建设;体系构建;战略和措施

大学生科技项目以及科技竞赛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大学生学习科技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发现,企业看中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只有通过鼓励学生参加科技项目、完善大学生科技竞赛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主体意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受行业企业欢迎、有竞争力、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和必要性

1、学术思想方面。人的意识往往决定着人的行为,因此创新创业精神和理念的培养应当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于学校来说,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不应该只是美化学校形象的形式要求,而要落实到实处,真正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创业能力而做出努力;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进步应该成为教师的责任,作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他们必须首先端正对创业教育的态度,不能为了教育而教育,而忽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次实习的过程和结果;对于学生来说,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和未来,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敷衍对待,而要虚心学习一切相关内容,仔细钻研、认真消化,让创新创业的精神贯穿于自己的创业过程当中,为实现“事业有成”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2、学术观点方面。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意識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还处于摸索阶段,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不强,自主创业比例不高,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团队建设及体系构建

1、团队建设。学生是参加科创活动的主体,团队构建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科创的最终成果。学生团队的建设从最初的临时性组队、室友、朋友间组队,逐步向着科学的方向进行发展,形成系统的组队方式。教师团队的良好构建是学生科创水平提升的推动剂。对于学生团队申请的院校两级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教师每两周召开一次例会对所带团队进行答疑解惑,通过为期一年的时间,对所带学生团队完成各类专业和实践知识的普及和指导;对于我院主要组织和参与的省级以上科技类竞赛,部分教师具有丰富的指导经验。各项赛事均有一到两名经验较为丰富的指导教师负责该类赛事,确保各位同学能够迅速了解相应比赛的各项事宜。

2、体系构建。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同学,我们引导他们参加院校两级科技创新、创业项目,通过固定指导老师为期一年的指导,提升团队同学的科研能力。在经过项目立项为期一年的学习后,同学们具备了参加省级、国家级竞赛的能力。我们构建多层次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机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设立一个学院学生创新实验室、一个ACM培训俱乐部,相关的各类讲座宣讲若干。学生创新实验室创建于2009年,是一个面向学生全面开放、学生自主管理的实验室。实验室为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各种科技竞赛、进行自主创新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实验平台。ACM俱乐部有功能完善,服务器支持强大的在线程序测评系统与虚拟测评平台,以此为基石,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了多场ACM程序设计大赛,共吸引千余人次参赛。除了创办ACM比赛,ACM俱乐部还致力于创造更好的技术与编程学习环境,在学校营造起良好的学习和分享氛围。由俱乐部成员主讲的ACM程序设计基础与算法系列课程在国内知名的网络课程分享平台上发布后,更是惠及了国内诸多热衷于ACM竞赛的大学生,影响更为深远。

三、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战略和措施

我院学生虽然在绝大数的比赛上已经取得了日益骄人的成绩,但是在高水平竞赛的比赛中,由于诸多条件受限,同学们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突破式的进步和发展,在国家级一等奖的获得数量上更是难以突破。为了提高高水平竞赛的成绩,拟在以下几个比赛上加强辅导。对于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继续举办两次校内选拔赛(个人赛、团队赛),对校内选拔赛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不定期培训;面向所有对编程感兴趣的新生,再次开展为期三周的线上公开课;在网络科创平台上开通ACM专栏,展示ACM程序设计与算法教学课件等学习资源;安排相关教师进行网上答疑;在网上记录并公布学生的平时解题情况以及解题数,参加网络赛之前每个学生至少做300道练习题。对于挑战杯,组织专业老师对报名队伍进行筛选、培训,开设专门的课程,例如如何写项目申报书、如何申请专利、比赛答辩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课程,并进行赛前预答辩。通过选出优秀的学生团队进行专门培训、赛前预答辩,提高我院学生高水平竞赛的成绩,从而提高我院学生的整体科创水平。

参考文献

[1] 高策、毕婷婷,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高教论坛,2014(19).

[2] 谢志远、刘元禄、夏春雨、应云进,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培养的对策研究,高教探索,2011.1.

篇5:项目科技服务管理能力

鲁卫规财发〔2009〕7号

各市卫生局、财政局,省属医疗机构: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坚持中西医并重”和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和省制定的医改政策精神及《关于申报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的通知》(鲁卫中发[2008]7号)有关要求,省卫生厅和财政厅组织专家,在全省范围内遴选确定首批22个优势专科和首批69个特色专科和1000名中医临床技术骨干。现就已选出的上述中医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中医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的重要性

山东是中医药大省,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历代名医辈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医药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省中医医疗机构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受体制、机制性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也暴露出中医服务体系不健全,机构建设薄弱,中医医院西化明显,人才不足,继承创新能力不强,特色优势不突出等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这与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政策,省政府《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09〕89号)对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全省中医服务能力提升项目规划建设,促进中医药发展,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各地、各单位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指示要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全省中医服务能力提升项目规划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目标内容和要求

总体目标:自2009年起,对全省首批22个优势专科和首批69个特色专科及1000名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养给予重点扶持,逐步形成功能完善、中医特色突出的优势(特色)专科群和结构合理、中医药基础扎实的中医药队伍,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㈠22个中医优势专科(专病)和69个特色专科(专病)的任务内容和要求

确保四个到位,即床位添置:对各优势专科(专病)共添置床位430张,各特色专科(专病)共添置床位1307张。床位使用率在目前基础上增长5个百分点(目前床位使用率在95%以上的,应达到超过100%);诊疗设备购置:对各优势专科(专病)共需购置诊疗设备614台件,各特色专科(专病)共需购置诊疗设备1180台件。所购置诊疗设备必须与专科(专病)发展密切相关;房屋修缮:对房屋进行修缮,确保专科(专病)科室面积满足新增床位数需要,完成危旧病房的修缮改良、病房内部的粉刷装修及办公条件的整装改善。人员培训:对各优势专科(专病)共进行人员培训381人次,各特色专科(专病)共进行人员培训888人次。各专科(专病)需有详细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各培训人员需撰写培训总结。㈡培养1000名中医临床技术骨干

采取省内集中理论学习、个人自学和省内、外分散临床进修相结合等方式,对1000名中医临床技术骨干进行培训。理论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中医经典理论、临床基础知识和专科专病研究与进展。临床进修内容主要是到相应专业的国家级、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专病)和中医药重点学科进行临床实践。培训时间为1年,其中理论学习4个月,临床专科进修8个月。通过培训,使其在专业理论知识、临床诊疗水平等方面显著提高,促进中医特色优势发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三、采取措施,抓好落实

㈠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地、各单位要将加强全省中医服务能力提升项目规划建设作为中医药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加强组织协调。要实行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建设任务如期完成。省里将定期组织有关专家,按照建设标准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㈡科学规划,分期实施。各地、各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可行的项目建设规划。建设规划要以完善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核心内容,坚持节约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房屋和设备资源,盘活存量,控制增量,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项目规划建设方案包括总体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分年度实施计划。通过3-5年分期实施,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㈢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投入需要。各地、各单位要依据建设方案,统筹安排,积极筹措并落实项目配套资金。省级补助资金将根据项目进度情况等实行以奖代补。各地、各单位对主要设备购置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要规范项目实施,加强项目监管,防止资源浪费,确保项目质量。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所需资金由政府、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㈣强化管理,严格绩效。项目实施结束后,省里组织有关专家对其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和验收,对项目的建设规划、组织实施、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形成验收报告。省级财政依据验收评审结果兑现以奖代补资金。对未按规定进度和要求实施建设的专科,省里将视具体情况采取限期整改或撤消项目、追回拨款等措施。

㈤创新机制,增强活力。公立中医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要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专科和特色专科学术和技术领先作用。要以质量管理、经济管理为重点,完善制度规范,努力提高运行质量,降低成本。大力改进公立中医医院内部管理,切实加强内涵建设,狠抓管理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

附件:全省中医优势专科(专病)、特色专科(专病)项目

建设计划及投入概算表

篇6:项目科技服务管理能力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2015工作总结

通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项目实施以来,在各级领导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努力,按计划完成了相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基础设施及硬件建设

2015计划搬迁至新址,全院病房将全部实现中心供氧、床头呼叫,为住院患者提供舒适快捷的优质护理,四间标准化层流手术室能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率,并为与上级医院手术合作提供有力保障。重症监护室建设,将大大降低医疗风险,并有效降低重症患者转院率。康复科的成立,能充分发挥针灸、火罐、熏蒸等多种中医疗法的临床应用,并填补我县乃至我盟的康复诊疗空白,必将成为我县医疗的一大亮点。

二、创国家二级中医院 中医发展跃上新台阶

我院在保持了中医快速发展优势的前提下,经过全体员工长期的共同努力,2015年11月,我院顺利通过了国家中管局组织的国家二级中医院评审,使我院的中医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加大中医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实施中医人才素质工程

1.实行中医传承“师带徒”,促进中医薪火相传。我院积极配合国家开展院内中医传承“师带徒”工作。

2015我院充分利用5名本院老中医的人才资源,对遴选出的有培养前途的2名年轻中医人才,举行了隆重的中医拜师仪式,进行中医传承“师带徒”式重点培养,促进了中医的薪火相传,促进了年轻中医人才的早日成才。

2.举办“中医大讲堂”,学习中医老专家临床经验

我院中医专家参与了县卫生计生局举办的 “中医大讲堂” 3次,中医专家讲授从医几十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典型脉案、用药心得,使800多人次中青年中医人员收益匪浅。

四.积极开展中医诊疗,提高中医疗效

1.积极响应国家农村基层中医药服务功能提升工程的号召,我院2015积极响应国家农村基层中医药服务功能提升工程的号召,成立领导小组,针对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实施方案,协助县卫计委组织及实施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为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积极开展中医非药物治疗,体现中医特色

中医非药物治疗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法,如针灸、推拿、药浴、熏洗、刮痧等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深受欢迎。2015我院中医非药物疗法,对部分病区实行主动参与方式,得到了患者及其亲属的一致好评,此举是我院中医工作的亮点之一。

五.开展中医“治未病”,送医药下乡义诊活动 自2012年起至2015年我院一共开展下乡义诊15次,到基层义诊,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的知识,使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切身体验到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独特作用。

六.积极开展中医文化建设,促进中医发展

1.积极实施中医医疗惠民工程,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015我院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严格执行国家中医医疗收费价格标准,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的原则,全面落实价格公示制度;积极开展中医医疗下乡活动和支援农村中医卫生工程,努力打造中医的“诚信品牌”。

七.严格坚持办院方向,积极发挥中医特色,确保中医药的主导地位

1.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我院合理配备各类卫生技术人员,提高中医药人员在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2015年我院中医类别医师的中药技术人员在同类人员的比例逐步提高。

2.科室建设。临床科室设置要充分体现中医特色,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门诊建设。

2012年我院已经有盟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个,2015年有自治区级重点学科1个,坚持中医药继承创新,拓宽服务领域,使其成为各具特色和独到之处的特色门诊。以扩大品牌效应,提高规模效益。

3.充分发挥中医药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中的龙头作用,真正成为农村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中心。

我院积极指导农村卫生院工作和培训乡村医生,提高中医药的覆盖率。积极配合盟、县卫计委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加强重点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在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八.全力打造中医院品牌。

1.2015年医院投资30余万元,对于一些院内环境进行中医文化改造,营造中医氛围,进一步增强中医院影响力。

2.2012年成立中医“治未病”科,3年来,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体质评估、中医干预指导、健康调养指导,中药膏方、药膳、中药熏蒸等,就诊患者达1100多人,广受患者青睐。

九.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

1.中医内涵不足,急待建设。

篇7:项目科技服务管理能力

通常的概念认为项目是一个事件、活动或工程,本质上是一个计划任务。项目管理是以事件、活动、工程为单元的管理,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科技项目管理是针对科技攻关团队,为完成一项技术创新目标而进行的活动的管理。完成科技项目是一个不断探索、改进和创新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计划决策与执行结合的过程。科技管理多年来也形成了一些很好的管理方式,以关键性问题解决作为突破性阶段成果,通过一些可调整的计划和需要不断尝试的技术路线来一步一步推进和探索实现理想的目标[2]。由此可见,通常意义上的2项目管理和科技项目管理存在明显的本质不同。

2.2管理对象不同

严格说来,项目管理是一种计划管理手段,由于是对完成一个确定的项目目标而进行的计划性和可控性管理,它通常管理的对象是这个事件本身。虽然项目管理也提及了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但其描述的项目经理和团队的职责和作用在执行中处于从属性地位,其关键实质性管理是计划,重点是时间和投入控制,降低损耗;而与前者项目不同的科技项目管理,通常是为实现一个创新性目标而进行的努力。在科技项目攻关过程中,人是决定因素,其他都是辅助性的。科技项目管理的对象其实是人,是一群充满创新情怀、睿智而乐于投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管理过程需要他们发挥才智、创新思想,不断探索性工作。从管理对象看,二者也是截然不同的。

2.3过程管理特点不同

项目管理是一种较为刚性的管理,着重强调计划性。首先建立计划,然后执行计划。项目管理就是监控整个进度,确保一切活动按照计划进行;同时增加可控性,将一切活动和资源纳入计划,保证整个项目执行过程是可控的,控制项目范围、时间、成本,按照计划比对并及时按照计划纠正;增加阶段计划,加强阶段性控制。项目周期基本按照时间划分阶段,每个阶段确立里程碑式的阶段工作进展,从而把整个计划细分为阶段计划,进一步操控项目进度管理。项目管理以时间为节点的计划管理也承认项目过程的一些不确定性,但它仅限发生于成本和时间方面而不是在结果上。不同的项目团队在执行计划上基本一致。而科技项目管理强调的是科技成果的创新性、攻关过程的探索性,整个过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计划管理是一种软性的、可变的。创新性研究的结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这是其最重要的不确定性。创新性决定了科技攻关工作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探索性研究需要面对许多突发的问题和不可预见的困难,常常出现计划外事件。因此不能准确预见时间、成本,也不能准确预见解决那些探索性问题需要的资源、投入和工作量,而这些与项目团队的人员知识积累、职业素质和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不同的人完成相同的目标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和工作量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科技攻关所涉及的资源、时间、工作量和投入是很难准确预见和量化确定的。

2.4管理重点不同

一般意义上的项目管理通常体现在抓过程管理,过程不出现问题,结果自然成功。项目管理多以控制工作量、时间和效率为管理标识,准确的工作量、既定的时间和劳动者的工作效率是其追求的目标和体现最佳管理的指标,核心指标是低消耗。如果一个项目的完成减少了计划工作量、缩短了计划时间、降低了项目成本,就可以认为是管理优秀的结果。而科技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完成计划工作量也未必得到需要的创新成果。科技项目管理重点是项目经理和团队、科技投入及配套条件。例如选择合适的项目经理与项目团队,保证需要的项目投入和仪器设备等科研资源,这是科技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去考虑时间、工作量和控制成本费用等问题,然后形成一个项目攻关研究计划,同时要对不可预见的问题随时调整和修改计划。客观上讲,科技项目取得预期成功则实施过程的执行计划都是合理的,管理也是有成效的。

2.5项目执行过程决策机制不同

一般意义上的项目管理,特别是工程建设项目,要求计划的严肃性和执行性,在计划内行事,不能改变工作计划、计划指标要求和计划目标任务。项目计划的决策和制定在项目执行层之外。而科技项目管理强调的是科研路线和创新思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决策项目的研究走向和需要的工作,围绕最终目标的实现来不断修正和调整计划工作,项目过程实施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的决策权在项目执行层内。由上述可见,项目管理与科技项目管理有很多不同点,前者以防变为主的管理机制恰好抑制了科技项目的创新、多变特点,体现在计划管理、经费管理等方面尤其明显。

3加强科技项目管理的建议

在实施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二者的异同,发挥好一般意义上的项目管理对科技项目执行过程的计划管理优势,提高科技项目管理的计划性和可控性,发挥良好的`管理作用。也要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管理的特点,营造良好的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制度氛围,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科技创新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3.1实施项目管理,要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特点

科学技术研究是一项探索未知世界的工作,科技项目管理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科技攻关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一切的管理措施都要充分体现科技创新、以人为本的特点。科技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一直是科技管理中一个比较棘手的管理环节,宽严度较难把握。科技攻关研究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人,在管理过程中,许多政策制度要求体现的是对人的信任和支持。由于以往出现的个别问题而不断加强严字当头的管理,严密管理制度条款,对人的信任感不断削弱,外部干预和管理要求不断加强,条条框框增多,导致科技人员得不到应享有的尊重和理解,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同时项目管理实施更加强了项目执行中的刚性管理特点,束缚了科技创新研究不确定性和探索性,创新研究受困于计划性管理,创新自由度小。如何处理和解决好科技项目的过程管理,笔者认为从管理者和制定规则的角度看,加强科技项目管理,建设激励创新的政策制度氛围:一是在实施计划性管理中,要尊重科技自身特有规律,建立宽容、理解、积极支持的创新氛围[3];二是项目管理要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赋予科技人员创新的主动权,充分激励和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三是要结合科技创新的特点,建立宽严适度的项目管理政策制度体系;四是进一步体现管理是服务的理念。管理层与执行层要树立共同利益的理念和共同目标的思想,管理层应充分运用所管控的科技资源,协调解决项目执行层遇到的各种问题。

3.2区分层级,运用好项目管理的计划手段

科技管理可以区分不同层级,对于管理层而言,在尊重科技创新规律的基础上,应用项目管理的手段,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计划性管理,提高管控能力。但是要注意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和探索性特点,不被“计划”所束缚,容许失败,宽容过失,放权调整。对于项目执行层,要加强项目的计划性管理,充分运用好项目管理手段和特点,努力克服科技攻关的不确定性问题,提高科技项目的研发效率与投入效益。发挥项目管理的优势与作用,重点包括:一是项目的计划性管理;二是项目运行进度表控制方法;三是项目成本与消耗的计划控制;四是强调时间节点的计划执行率;五是以里程碑标志的阶段性成果显示度。这些突出的管理特点都是科技项目实施管理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在不同层级,正确认识和运用项目管理的思想,加强科技项目在执行过程中的管理,可以针对性地提高科技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3.3实施完全项目制,加强过程管理

科技项目管理重点抓两头,加强过程管理。科技项目的过程管理更多地集中在科技项目团队管理。将项目管理的理念用于科技项目的团队管理或项目组管理,符合现代科技管理的要求。近年来,集团公司也注意到科技管理的一些客观要求,主动放权,将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一些调整权限下放,相关政策制度也在陆续完善和修改过程中。2015年集团公司下发了科技项目实行完全项目制管理的指导意见,倡导在科技项目管理过程中实施完全项目制管理[4]。所谓完全项目制,就是要具体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而项目经理负责制正是科技项目过程管理的主要模式。将创新研究过程交付给科研人员,落实责、权、利,发挥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享有创新的自由、自在、自觉性。完全项目制管理将管理部门抓好两头、项目组主导过程研究的管理思想贯彻在管理中,既体现了科技管理的创新特点,也可采用项目管理的过程管理思想。实施完全项目制,必须强化项目实施的自我计划管理,项目组要充分借鉴项目管理方式,建立并抓好项目内的计划管理,在实现创新成果的基础上,追求高水平、高效率、低成本。完全项目制管理目前在集团公司直属院所得到广泛响应和实施,试点课题取得良好效果;有关院所建立适应完全项目制管理的相关管理制度,项目组的责任感、自主性增强,进一步规范了项目内部管理,建立项目组管理制度,从项目实施计划、进度安排和实施工作量部署、人员考核到经费使用,都实行项目组的计划管理,项目工作由被动变主动,计划由外部刚性管理变为内部可调整的柔性计划管理,充分发挥了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公司试点工作正在逐步扩大,试点成果也进一步显现完全项目制管理适应当前科技创新的管理要求,是科学的科技项目管理理念和手段。

4结束语

科技项目管理应用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是公司深化科技管理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项目管理是项目执行的管理,具有鲜明的计划管理特点。我们在具体管理实践中一定要重视科技项目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异同,统筹兼顾科技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特点,建设适应科技项目管理的项目管理模式和制度。区别层级,在管理层级重点突出科技创新的目标管理,重点抓好项目立项方向和创新成果,实施项目的宏观计划管理,加强合法合规监管,以实现科技创新成果为最终目标;在执行层级重点加强科技攻关的计划性管理,规范和强化科技项目的执行过程管理,实行可调整的实施计划管理,以提高研发效率和效益为宗旨。科技项目管理的计划性和不确定性是一对矛盾,也是体现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环节,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管理实践中不断创新管理、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明.加强项目管理在科技项目中的应用[J].石油规划设计,2002,13(2):27-29.

[2]牛立全,傅诚德,曾宪义,等.技术路线图项目设计与管理方法[J].石油科技论坛,2008,27(1):19-28.

[3]傅诚德.良好的学术氛围是创新氛围的助推器[J].石油科技论坛,2012,31(4):41-42.

篇8:项目科技服务管理能力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创造型人才,国家逐步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项目是国家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到现在为止已经形成了国家,企业,学校各类大学生创新项目。与此同时,各个级别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为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锻炼的机会,对于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创新项目和科技比赛种类繁多,形式复杂,级别多样。参赛学生对创新项目和竞赛理解不足,参与过程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不连续性。使得学生在这些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不能得到持续、系统的训练。还可能因为知识跨度过大,团队合作不畅,创新能力不足等因素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整合运用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资源,对培养我国大学生创新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在当前万众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大部分高校为扩大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影响力,使创新项目的资源更广泛的发挥作用,也设有校级创新训练项目,部分企业为了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选拔优秀大学生,设立了企业创新项目。设立这些项目不仅仅是为了得到项目成果,更重要的是项目过程中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塑造。每一个大学生创新项目都是一个广泛综合的训练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学生都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等。与此同时各种大学生科技竞赛为学生之间提供了自我检验和跨院校,跨团队交流的良好平台。通过比赛,学生可以发现自己设计研发的产品的优点与不足,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作品的优缺点找出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强项与弱项。此外与同场竞技的同学交流,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创新项目与科技竞赛共同作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打开创新之门。同时也是教师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在这些项目和比赛中,学生更多的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学习的热情较高,态度更为积极,极大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生被动灌输,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缺点。在项目和比赛中教师可以更直观的看到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另外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效果反馈,以便后续改进和提升教学工作。

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的统筹整合

种类繁多的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整合得当可以合理的锻炼学生能力,实现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训练过程。整合不得当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创新热情,增大指导教师的无效工作量。科技竞赛可以分为知识技能竞赛类和产品竞赛类。知识技能竞赛,如电子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智能小车大赛等。这类竞赛的特点是参赛所需的知识比较集中,集中在一个学科上或相近的几个学科,没有太多的跨学科知识组合,备赛过程中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学习单一学科知识。老师可推荐低年级学生或专业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参加这类比赛。备赛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产品竞赛类,一般围绕生产实际出现的问题,经过调研和方案制定,然后进行产品设计和制造,最后完成产品设计制作,参与比赛。此类赛事难度相对较大,是以一个相对成熟的产品为核心参与比赛。这类比赛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参赛团队人员多为跨专业组队。指导教师可推荐已经取得研发成果同学组队参与这类比赛,这类比赛可以有效的检验产品和研发人员自身的不足,为进一步发展找到着力点。联接这两种比赛的桥梁就是创新项目。创新项目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它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水平,很好的训练了学生把知识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完成了从科学基础知识到科技创新作品的跨越。参与人员要完成由单一知识的学生向开发人员的转变过渡。如何将学生开发的优秀产品尽快转变为生产力?创业大赛就是一个十分合适的训练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学习创业的基本知识,训练创业的基本能力。指导教师可推荐已经拥有创新成果的同学参加这类比赛。如果创业计划切实可行,还可以在比赛过程中获得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加快知识转变为生产力的进程。

笔者在整合创新项目和科技比赛资源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指导时,形成了一个简单流程。首先,推荐学生参加学科知识竞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其次,帮助学生通过创新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能力。再次,指导学生参与产品类比赛,与校内外大学生同台竞技,交流思想,发现不足,共同进步。最后,部分相对比较成熟的作品可以参加创业比赛,为一部分具有创业热情的年轻人后期创业做准备。

创新团队构建和人才培养

科研创新活动需要用到多学科知识,这就要求科研梯队的建设应具有多样性、复合性,学生培养的目标也应该是复合型人才。首先,项目团队的建设应该是多专业学生跨专业组队,团队成员的跨专业组队使得团队整体研发能力全面多样。队员应来自各个专业,在团队中各自发挥自身所长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其次,每个队员尽量做到“一专多能”。每个队员都要有自己的专长,这个特长可以是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可以使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作品研发过程中时候,每个人都承担自己专长领域的相关任务,使团队的工作效率最优化。在学习过程中,每位成员都应不断地加强对自己专长领域的探索和学习。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每位成员均可以指导其他同学在自己专长领域的学习。另外团队负责人的作用尤为重要。负责人要整合所有人力物力资源与队员良好沟通,制定总体实施方案。在项目负责人选定时要考虑到项目的学科属性,尽量安排专于项目涉及学科,并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学生负责。在分工不断细化的同时也需要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和协作,现代科研项目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因此,每位团队成员拥有自己专长领域的同时,也要做多个领域的能手。这样的人才不仅能理解好产品各个性能和原理,更好的安排自己的研发任务配合项目整体要求,还可以有效的与其他研发人员交流。做到上面要求,就需要团队所有成员在团队中不仅对自己专长领域不对的学习研究,还需要团队成员相互学习。每个团队成员都要积极的跟其他成员分享自己最新的学习成果,为其他团队成员解答自己专长领域中的困难和问题。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最终大家得到全面发展。

成效与展望

笔者和团队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视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的积极作用。尝试借助这些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多年的努力,笔者所在团队取得了一些成绩。近几年,指导4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指导石河子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12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多次校内外比赛,共获得校级及以上奖项17项。其中,获得2014年度和2012年度国家大学生“挑战杯”创业竞赛银奖各1项;获得2013年度国家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通过这些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的训练,学生获得了较好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追踪调查发现,这些学生本科毕业后,大部分人经过继续深造之后或直接进入到了各个科研单位、企业研发部门从事研发工作,并且这些学生可以很快适应研发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

上一篇:森林报读书交流可下一篇:机械专业毕业设计实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