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快乐阅读

2024-04-19

和孩子一起快乐阅读(精选11篇)

篇1:和孩子一起快乐阅读

阅读,让我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读书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给孩子一本书,就等于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门。

近几年孩子的学校大力倡导课外阅读,努力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做家长的当然积极配合。读书已成为孩子学习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了。孩子年级越升越高,加之受学校组织的“跳骚书市”活动的影响,我也越来越喜欢和孩子一起读书。

和孩子在一起读书时,在母子间亲情浓郁的互动氛围感染下,不经意间我们就会融入到一个充满新奇的故事海洋中,陶醉之余,我不得不惊叹,原来陪孩子看书、阅读、讲故事,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如此多的快乐,何乐而不为?

记得我们以前在读《小猪唏哩呼噜》的时候,我们分工明确,每人读一章节。那时,儿子读起来还是一本正经地读,故事虽然精彩好笑,可从儿子的嘴里读出来却无比生硬,让我一点也笑不起来。于是,轮到我读的时候,就故意绘声绘色,手舞足蹈,以至于逗得儿子哈哈大笑。久而久之,儿子学会了有感情地读书,并且在读书的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书中人物感情的变化。这也让我认识到,和孩子一起读书,不仅能使母子关系更加融洽,而且更能让孩子喜欢上读书并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朗诵水平以及阅读理解能力。

还记得我们在一起读《窗边的小豆豆》的时候,儿子被书中的 巴学院吸引了。当他看到小豆豆上课居然在电车里时,他提出了一些

古怪的问题“电车怎么开到学校里去的呢?”“为什么不在房子里上课呢?”„„我鼓励他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往下读,最后他终于体会到小林校长的用心良苦。当我们又读到“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时,我问他为什么校长要让学生带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呢?什么又是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呢?他总结性地回答说:“那是小林校长为了不让学生们偏食。陆地上的食物就是山的味道,海里出产的东西就是海的味道!”看来,和孩子一起阅读交流及共同讨论,孩子的语言归纳总结能力也同时得到了提高。当读到最后,巴学院因为战争而被炸弹烧毁时,儿子咬牙切齿地说道:“战争真是可恶!这么好的学校,就这么被毁了!”于是我接着给他讲了一些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以及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使儿子对战争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建立了他批判性的思考能力。

随着孩子升入了中高年级,老师引导孩子读书时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与同学们交流,这又极大的提高了孩子读书的主动性。与孩子一起读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孩子被其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俨然一个小小的男子汉。在这本书的读后感中孩子写道:“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被它吓倒,一定要勇敢的往前冲。”做家长的甚感欣慰!

有许多父母常常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的子女沟通,其实,亲子共读就是最好的一种办法。陪孩子一起读书,让我重温了孩童时的天真烂漫,与孩子一起讨论书中人物的种种表现,在不知不觉中,既可以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更可以让书中的主人公待人处事的态度,在

孩子的认同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学习。而且亲子共读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语文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一家人通过共读、讨论书中内容的过程,让家人之间的情感更加亲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谓开卷有益,让我们和孩子一同阅读,一同学习,一同快乐,一同成长,一同享受亲情!

篇2:和孩子一起快乐阅读

读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而且还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我们要正确引领孩子去阅读,让他们发现阅读是一件有趣的愉快的事情。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时,它将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然而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非一日之功。

小雨今年六岁了,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不知不觉中陪他读书也有好几年了,从他不会说话不识字,我读他听他看图,到他自己看,自己读。到现在他学习了拼音,他就自己找带拼音的书自己拼着读。从一开始的大字大图的绘本《大卫不可以》系列让他知道了吃饭的时候不能玩食物,上幼儿园老师讲课的时候不能说话,不能和小朋友打闹。《小脚丫》情感习惯养成,让他学会了和小朋友分享,不乱发脾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一路走来,这些书籍都让我们收益匪浅,并从中感到了读书的快乐和幸福!

小雨喜欢读书,于是家里堆满了各类图书。如何选择书籍成了家长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看自己喜欢的,适合他这个年龄的。比如他喜欢看漫画故事,我一直都没有干涉他,我觉得看漫画故事也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教育。漫画无论讲述的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故事,都是由一根主线串联着,那就是赞颂真善美,这些故事可以帮助他从另一方面认识生活、了解社会,有利于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作为家长,我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理解这一点,并顺应他的要求,满足他的需要,希望他通过喜欢的这些漫画故事,在快乐的阅读中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做好引导工作,让他学会读好书,读有质量的书。比如他一本书叫《父与子》。这本书中的父子俩并不完美。肥胖的父亲有很多缺点,偶尔会误解儿子,但他善良感性,乐于助人,充满正义;儿子有着所有孩子共有的天性,聪明、善良、有时会调皮、恶作剧。正是这对不完美的父子,演绎着温暖人心的平凡故事。

读书,能净化心灵,是一大幸事;陪孩子读书,能培养亲情,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品读过程中,他不但能学到许多知识,还能从中明白许多道理。潜移默化中真善美、假恶丑,在孩子的心中已经有了一杆秤,形成了评判的标准。和孩子一起看书,能够加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增进对他的了解,在共同阅读的同时,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每天睡觉前与孩子一起看书,一起阅读是我们一天中最快乐、幸福的时刻。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互相交流看书后的想法,享受着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其实,我总觉得,孩子读书不在乎记住多少知识,关键是把阅读养成为一种习惯,让他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懂得人生的道理,学会感恩。重要的不是智商的培养,因为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应该说智商都不错。

篇3: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新上任,冲劲,遇困惑

生性开朗的我,是个孩子王,喜欢和孩子在一起。2002年,在学校的见习期满后,我担任了班主任。满怀一腔热情,我在班级管理上事事亲力亲为。在我的全力以赴下,班级纪律、学风、卫生各方面表现良好,得到了领导的赞赏、家长的认可,我也备感鼓舞。力求完美的我,除了在班主任工作中花费大量精力,还兼顾学科教学任务。带教的师傅指出我在学科教学上的不足,需要多下些工夫。那时,我几乎每天都加班加点,常常备课到深夜,然而,学生的家庭教育缺失和不当,导致学生的行为偏差和学困问题逐渐凸现。既要兼顾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又渴望提高班级管理和教学的技能。渐渐地,我觉得力不从心,时而会陷入一种困境,心里开始感叹做班主任真是不易。

二、找出路,前行,获成长

为了解决我们班主任的困惑,学校探索以班主任沙龙的形式对班主任进行培训,使教师在宽松的氛围中各抒己见,不断进行头脑风暴。同时,学校也将我们送出校门,参与区、市的培训,不断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学识。就是在不断培训、反思、交流、实践、研究的循环中,我逐渐找到了突破困境的方法。

1. 在培训中获得启发,找出问题

几年来,我在班级管理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想有所突破却无从下手。2006年,我参加了区骨干班主任培训班,为期一年的学习好像一场及时雨,拓宽了我的视野。专家的理论辅导、优秀教师的经验分享、团队的互助合作,帮助我梳理了班主任工作,我尝试着分析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班级管理管得过细,放手太少,约束了学生的发展,要从班级管理上升为班级建设,其中的学问是我要系统学习并努力探索的。蒋薇美老师在班主任心理辅导讲座《快乐地教》中的一段话至今记忆犹新:“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我总会提醒自己摆正心态,冷静地分析问题,寻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这一年的学习是非常宝贵的,它引导我走上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之路。

2. 从交流、阅读、学习中获得灵感,找到出口

2006年,在嘉定区德育教研员陆正芳和陆春荀老师的推动下,我校率先尝试开通了嘉定区班主任博客。因为学校班主任沙龙的常规化,有故事可讲,有问题可想,有想法可说,变成了一种工作习惯。博客正是班主任沙龙的延伸和拓展,它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我把教育个案或困惑撰写成博文,和同行交流,常常引来热烈的讨论。我在各种回复中获得启示。更重要的是,大家的关注度越高,越能促使我认真、严谨地对待自己处理的教育事件,看似“随意”的博文逐渐成为我们的工作反思和手记,这种潜移默化的培训促进了我们自身的专业发展。我捧起了大家推荐的《教育的智慧》《爱的艺术家》《班主任兵法》等书本,和智者对话,弥补我工作中的不足。我将阅读中获得的智慧运用到班级建设中,以它山之石攻玉,我品尝到了做班主任的乐趣。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学习中,在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中,我始终“与时俱进”,成为了一个“快乐型”班主任。

3. 在课题中进行实践检验,进一步提高建班能力

2008年,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改变以往班主任培训的模式,提出班主任教研组建设的设想。2009年4月,在区班主任工作主题论坛上,我作了“如何创建班主任教研组”的交流发言,并且参与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中小学班主任日常工作操作流程的实践研究”两个课题的研究。教研活动不仅能改进班级日常管理、班集体建设、个别化教育,更主要的是促进了班主任教师的发展和创新。在这个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树立了正确的育人观,也提高了建班的技能和水平。

4.“真诚”以待,做感动学生的班主任

师爱育人,对孩子真诚。班主任工作天天和孩子们打交道,没有对孩子的爱,很难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有所创造和突破。我相信“教师的爱才能够激发学生爱的潜力”,因此,致力于做一个富有爱心的真诚的班主任。遇到家庭情况特殊、生活条件困难的孩子,我总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在工作中,我坚持多表扬少批评,以幽默的方式化解孩子间的小矛盾,用善意的“惩罚”引导孩子反思,用真情温暖他们,呵护每棵小苗的成长。我也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及时地加以引导,给予鼓励,帮助孩子建立“我能行”的信心。我希望能成为孩子们的良师,更能成为他们的益友,叩开孩子的心扉,感受他们的喜乐,分担他们的烦恼。他们亲近我,信任我,喜欢我,我享受和他们愉快相处的每一天。

将心比心,对家长真诚。江桥地区的特殊家庭多,家长群体的复杂性也增加了班主任工作的难度。面对形形色色的家长,面对他们的不解,甚至无理的要求,我一次次耐心地解释、沟通。曾经面对蛮横无理的家长,我独自吞咽委屈。随着对班主任工作的深入研究,我认识到“沟通”是班主任应具备的技能,为了能与一些特殊家长沟通,我向老教师讨教对策,观察别人的沟通方法,慢慢地摸索出了一些“窍门”。在和家长交流时,我做到客观地反映孩子的表现情况,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互相交换教育孩子的想法,对学生家长的意见及时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真诚地与家长沟通,努力达成共识,将心比心,往往能赢得家长的认可和理解。正是这样,我和家长建立了融洽的关系,为孩子的成长形成了合力,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飞跃,独具自我风格

做了十年班主任,在班级建设方面,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班理念。我从“班干部自主能力的培养”“关注细节教育,加强习惯养成”“以活动促发展”等方面入手,通过对班干部的培养,对学生自主管理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集体活动为载体,让每个孩子展示自己,得到锻炼,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1. 尊重生命,相信学生

从教十余年,我对教育怀有敬畏之心,这份敬畏来源于对生命的尊重。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决不用单一的尺度去衡量他们,仔细地观察每个孩子,发现他们的特质,引导孩子找到小岗位,学习做事,学会做事,在服务他人、服务集体的过程中,感受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从而达到内心的确认。我从过去班级日常管理的包办中解放了自己,也解放学生,教孩子在动手动脑中习得本领,赢得认可,获得自信。

2. 呵护童心,创造活动

卢梭认为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发展儿童的天性。我赞同卢梭的儿童本位观,怀有童心,才能呵护童心,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开展各项集体活动,即便是繁忙的学习之余也见缝插针地创造小小活动。午休,带着孩子在操场上散散步,踩着白色的跑道线走“钢丝”,或是在音乐室开个小小的演奏会,或是引导他们到书博士的肚子里探秘。课间,带领他们投篮、跳绳、跑步比赛、玩炒黄豆、跳房子、画王字游戏。下雨时,听一场风雨协奏曲;春来了,等待玉兰花的绽放;秋风起,看着满架的紫藤叶子变黄飘落。在活动中,孩子开动脑筋,学会合作,懂得分享,他们的天性得到释放,心灵因此充满快乐,充满活力。

3. 善待差异,守望成长

班主任的爱是一种气度和智慧。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也不同,必然存在差异。我们要承认差异,善待差异,允许落后,坚持正面引导,期待孩子的转变,因为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我相信每朵小花都有盛开的时候。

4. 在不断思索中,进行创新

篇4:宅妈:和孩子一起分享快乐童年!

宅妈是一种生活态度

有人说,宅妈不过是全职妈妈的另一个叫法,并无太多新意。实际上,宅妈是一种被逐渐认可的生活态度。宅妈很清楚什么样的生活更适合自己,在各种取舍之间,她游刃有余,她不惧怕宅在家中失去什么,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她是宅男宅女界里的一个小分队,但因为“妈妈”的标记,比宅女多了一份活跃。在“宅”印记里,她拥有自己的特色,因为她拥有最为丰富的生活资源——一个可爱顽皮、精力旺盛的孩子。

宅妈更愿意把孩子看作是玩伴,有了TA,宅妈就不会如宅女那样对世界缺少兴趣,相反,她可以很宅,也可以通过孩子跟外界交流。她可以像全职妈妈那样尽心照顾家庭孩子,也可以通过自我调控来提升自己,比如,她会想办法干份兼职,找一些感兴趣的事来做,通过种种方式保持自我的完整。

宅妈的经济账:宅在家里当妈妈是赔了还是赚了?

宅在家里做妈妈,到底是赚钱还是吃老本?我们找了4位宅妈,请她们列出一个月的开销和收入,如果你正考虑着回家做宅妈,她们的生活或许可以给你一些方向建议。

比上班轻松,偶有节余

魏蓝,28岁,宅龄:2年

支出:育儿2500元+衣500元+食1500元+交通费200元+娱乐费300元计:5000元

收入:兼职3000元+先生上交生活费3000元计:6000元

宅妈心得:

宅在家里之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生活费、交通费和娱乐费节省了不少。衣服不用跟同事比拼名牌,以简单舒适为主:娱乐费大部分用于网上买书:跟朋友见面,我会约到家里来,一壶茶、几包零食就可以聊一下午,而且家里的气氛比咖啡馆更亲切。我还利用空闲给朋友的杂志写育儿专栏,每个月也算是有一笔收入。在家呆了两年,我感觉自己过日子的水平大大提高了。

点评:可以看得出来,只要宅妈能够安排好生活,又有一份兼职,日子一样过得轻松,不会给先生带来经济压力。

省到就是赚到

李小乐,27岁,宅龄:1年

支出:育儿2500元+衣600元+食1500元+娱乐费400元计:5000元

收入:稿费4000元+先生上交生活费4000元计:8000元

宅妈心得:

我家宝宝才6个月,我和先生商量等宝宝上幼儿园后我再上班。现在大多数时候我上超市买菜,会留意超市宣传单上的特价促销,还注意收集优惠券。9点的早市菜很便宜,这是上班时享受不到的一个时段。在家带孩子这段时间,我的原则是能省就是赚了,一个月下来,我还能存点私房钱,可以让一家人一年出去旅行两次。

点评:宅妈要节省起来,很快就会修炼成省钱专家。但要记住,过于节省,可能会失去一些生活乐趣。

用钱赚钱,也是一条好路子

刘苑,29岁,宅龄:4年

支出:育儿3500元+衣600元+食2000元+行400元+娱乐费400元计:6900元

收入:股票和基金(不固定)+先生上交生活费5000元计约:1万元

宅妈心得:

女儿6岁以前,我想一直陪伴她成长,而要宅下去就必须有持续的经济来源,我可不想靠老公的薪水度日。我将一部分积蓄用来买股票和基金,虽然收入不是很固定,但比上班还是略胜一筹。我很喜欢这种能够自己掌控局面的生活。

点评:最有理财头脑的一位宅妈,有了能让钱增值的能九就等于找到了宅下去的理由。

宅妈的亲子账:孩子,我要陪着你慢慢长大!

不管怎么宅,宅妈最大的使命和幸福感来源于孩子,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事,就是宅妈坚持下去的动力。每个宅妈心中都有一本亲子爱心账,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妈妈的陪伴是最感动的事。

不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重要瞬间

宅妈:范蕾,28岁

宝贝:4岁

①每天亲自接送孩子上幼儿园,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②宝贝的每次表演全程参与,还充当摄影师拍下精彩瞬间。

③和宝贝一起参加各种亲子趣味比赛,奖品拿到手软。

宅妈心得:

每次参加幼儿园的亲子活动,看到父母因为工作忙不能来参加的孩子那羡慕的眼神时,我就庆幸自己做了对的决定。虽然我可能错过了一些升职加薪的机会,但是没有错过孩子的成长瞬间,我觉得值得。

跟孩子一起探索世界

宅妈:曾心仪,27岁

宝贝:3岁

①每天都跟孩子在户外广场玩1个小时。

②和孩子一起认识各种花草植物上百种。

③会唱所有孩子喜欢的卡通主题曲。

④对孩子提出的稀奇古怪问题,总是耐心解答。

宅妈心得:

在宝贝上幼儿园之前,我们俩几乎逛遍了城市的各个角落,而且都是人少的时候去。比起只有在周末才能陪着孩子到公园里玩的妈妈,我和我的孩子就幸福多咯。成为孩子最铁的玩伴,养育过程变得轻松而快乐。

跟妈妈在一起,孩子有安全感

宅妈:韦霞,30岁

宝贝:2岁6个月

①每次孩子生病了,都是妈妈亲自照顾,尤其是发烧需要打点滴时,妈妈就是安慰天使。

②带孩子参加亲子团聚会,给孩子更大的空间,有妈妈相助,孩子适应能力得到增强。

⑧每天说睡前故事。

④离开孩子最久的一次只有三天。

宅妈心得: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会显得焦虑、胆小、不合群。对年幼的孩子而言可以看到妈妈的微笑、得到妈妈温暖的怀抱、听到妈妈鼓励的话语,就获得了最大的安全感。比起那些因为没时间陪伴孩子而加倍宠爱孩子的行为,润物细无声式的爱更好。

孩子需要妈妈的时候,妈妈都在

宅妈:刘妍琪,27岁

宝贝:9个月

①母乳喂养孩子。这是许多上班妈妈做不到的,孩子吃奶的过程,也是母子的交流方式。

②每天和孩子做各种小游戏。半岁后的孩子正是爱玩小游戏的时候。

③用孩子喜欢的呀呀稚语对话,别人可能不知所云,但妈妈和孩子最默契。

宅妈心得:

虽然1岁前的孩子还不会明确地表达他对妈妈的需要,但是,妈妈却能够从孩子的动作与眼神之中看到孩子的渴望。

方式·生活

10个宅时光方案,让宅妈的宅生活更精彩!

宅在家里做妈妈,并不是只跟奶瓶、尿布、孩子的哭闹、无尽的家务、烦人的账单作战,宅妈也可以拥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美美地做宅妈,优雅地做宅妈。

1织围脖吧

宅妈拥有织围脖的最好资源。在微博里,那些可爱搞怪的萌小孩总是被一帮爱心泛滥的叔叔阿姨疯转。把孩子的欢乐生活记录上传,宅妈的微博就不会单调,还能让你跟外界互动,与外界紧密联系。

2重返校园去读书

结婚生子的过程一度让许多宅妈的进修课程中断,宅在家中,时间自由支配,重拾学业是不错的主意。一旦重返职场,因为充了电,能够更快地适应挑战。

3为一道菜花时间

上班时,没有时间为家人做技术含量高的菜,如今宅在家里,花一个下午研究菜谱,也是件很惬意的事。拿着菜谱去市场

寻找食材,一次次做试验,培养你的味蕾,宅妈完全有可能变大厨。

4去公园里消磨时光

下午4点,上班族们在为工作头昏脑沉时,宅妈正带着宝贝到公园消磨时光,生活悠然而欢乐,内心也会变得宁静。

5做个手工达人

做手工最能消磨时间,磨练耐心。宅妈可以尝试做一些手工,说不准也能闹腾出点动静来。

6电影里的旅行

看碟是宅妈打发时间的主要项目,来一次电影里的主题旅行,从《罗马假日》的浪漫之旅到《非诚勿扰2》的三亚风情,让那些充满故事的旅行来丰富宅妈的眼界。

7宅妈的艺术修养课

小时候,你曾经有过那样的梦想吧:穿着白色的礼裙,在高雅的音乐厅里弹奏着钢琴;或是穿着洁白的芭蕾舞裙,当一回小天鹅。只要你曾经有过这些梦想,就抽出一点时间,把它定义为宅妈的艺术修养时间。日本女作家山本美芽就是年过40才开始学习芭蕾。不用担心专业与否,至少内心会变得优雅。

8玩自唱自拍

谁说宅妈的生活就不许有一点儿幻想有一点儿折腾,就像把奶瓶当麦的自唱王辣妈点点,在家带孩子,还把自己弄成了网络红人,上各种电视台节目,自创了一个天地,有得乐还有得赚。

9去特色餐馆享用午餐

一些平时消费很高的餐馆酒楼在中午时段会有优惠,带上宝宝悠然自得地用最少的钱享用高质量的午餐,可以宅得很有质感。

10安宁的阅读时光

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看一本厚厚的小说了,把那些快餐式的文字放一边吧,选几本喜欢的的书,在不被打扰的时间里,慢慢细读。无论生活多么繁琐,宅妈始终想给自己一个独立而温柔的空间,阅读会使这个空间更宽广。

阅读·生活

1《教养,可以这么浪漫》

作者:李伟文(台湾)

在读这本书时,总忍不住会意一笑或是豁然开朗,原来养孩子真的可以这么浪漫。许多事看起来平常却又不容易做到。他们家没有电视,每周只看一两次好的节目,家里整面墙都是书,一家人常常聚在一起读书;经常带孩子们到户外野餐,到荒野中和自然相处。当把这些都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时,孩子们获得的是一个幸福又特别的童年。

2《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作者:黑幼龙(台湾)

华文卡内基创办人黑幼龙用他养育4个孩子的经历总经出来的经验:孩子是慢慢养大的。“慢养”,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能够给孩子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找到最好的自己。

3《美感是最好的家教》

作者:山本美芽(日本)

篇5: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在故事中

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说说我和孩子们之间的那点儿事,实在觉得是个意外,因为我并没有很出色的业绩,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我和孩子们都喜欢的事情——讲故事。我主要是通过以下五种方式来开展故事活动。

1、听我讲故事吧!

新生入学,人地两生,如何尽快引住各位学生的心,我有些头疼:自己没有什么艺术特长,又不擅长于游戏。我思考一阵后,想起在家给女儿讲故事时她专注的神情,忽然我眼前一亮:“对了,就讲故事给它们听。”

返校的第一天晚上,我们相互认识后,我就把讲故事的想法说给它们。不出所料,这个提议格外受到欢迎。《驴子的故事》就成了故事晚会的开端:

从前,有一位农民家中养着一头勤快的驴子。在一座山脚下过着幸福的日子。有一天,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枯井又窄又深,驴子主人费尽力气也无法救出驴子,主人不忍看着驴子一天天地消瘦和痛苦的样子,决定填掉枯井,以免日后再有悲剧重演。当土不断落下来时,驴子明白了主人的心意。它没有静静接受,而是不停地扭动身子,背上的土落在脚下被踏实。当主人不断填土时,奇迹发生了,驴子离井口越来越近,最后脱离了险境。

故事讲完了,学生听得很入迷。

“是谁救了驴子?” “是农民!”

“不!是驴子自己!”

“那么,这个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 “能救自己的人是自己!”

“还有,能改变自己的人是自己!”

……

学生们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不一会就静了下来。我知道,孩子们明白了很多、很多…… 第二天,同学们热切盼望的“故事会”时间又到了,那时就连几个爱哭哭啼啼的新生也都十分安静、入神。《分苹果》使他们明白应用自己的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举手》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秘密;《艾伦》使它们懂得做好眼前事情的重要……

转眼十几天过去了,故事依旧天天在讲,新同学已经逐渐忘却了想家的念头,我知道他们已经逐渐地适应了新学校的生活,融入到了大集体中了。

有一天,我故意问道:“以后,咱们还讲不讲故事啦?” “讲——”学生们齐呼。

我发现自己也已经陶醉在讲故事时学生那出神的表情和故事里曲折的情节中。“既然如此,那就继续吧——今晚又有故事听。” ……

2、看书吧!

每晚放学后,站队秩序好了,可白天的课间疯跑乱叫的象还是很严重,多次提醒后,行为有所收敛,但小孩的记性是很差的,扭头就忘,该跑还是跑.他们怎么就不读课外书呢?我心想.一问,原来他们基本上都没有。于是我便找来一本《岳飞传》,利用每天看电视前十多分钟时间给大家读一段。在读书时大家都听得很专注,读到有趣的地方,还不时发出笑声。一连读了近一个月,读到后来,学生手中有了十几本《岳飞传》,了解英雄事迹感受英雄气概,班里兴起了买书热、读书热。《三国演义》《鲁宾逊漂流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爱的教育》等书纷纷涌现。课余秩序有了很大转变,跑闹的少了,看书的多了。

3、身边的故事

我和孩子们一起享受书中的故事带给我们的快乐,也一同关注身边的故事:

某一大周返校日,张璋显得无精打采,总爱往桌子上趴。我问他不舒服吗?他嗯。我摸摸他的额头,有些烫,量量体温38度7,我赶紧让另一名学生陪他去医务室。打针、吃药,小伙子表现得特别坚强。之后,我又让他回宿舍休息,下午,第三节课外活动,我去看他,他正抱着被子熟睡。在医务室的治疗和大家的帮助下,第二天,他就完全康复了。对于张璋带病返校,坚强的表现,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了郑重的表扬。大家都为张璋热烈地鼓掌。

每天的学习生活结束了,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晚上放学后用两三分钟的时间讲一下,作为一天的总结。被老师表扬总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需要注意的事讲多了,同学们也就记住了。

4、我讲你也讲

我讲故事给同学们听,有时也让他们讲,课间或晚上查宿舍时,问问他们在家里的事情,爱看的电视节目等,学生总会兴奋地讲了不停。

5、制造故事 《最大的橘子》(原文略)

身边有很多这样的资源,可以设立委屈日、做好事日、狂欢日、无批评日等,只要我们细心地演绎到底,孩子们自己就能成为快乐之源。

小故事,大道理,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熏陶,我们的班级也逐渐和谐。今后我将继续和孩子们享受故事带给我们的快乐。

篇6:和孩子一起快乐阅读

②其实,《三字经》中也有类似的教诲:“人遗子,金满籯(yínɡ),我教子,惟一经。”据说清朝康熙年间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徐乾学,传给儿孙们的就是一楼图书。在古人的观念中,世代书香传家风。有爱读书的父母,才有爱读书的子女。有联语云:“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③根据某地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2岁到4岁的城市儿童群体,有近40%的家庭是“三无一有”:无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孩子每天一块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一个小时,但一起读书的时间连十五分钟都不到。电视剥夺了孩子学习语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与长辈对话,也失去了家长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来自以色列的研究报告指出,阅读的大环境会对5岁以下孩子的识字量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童书中词汇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比亲子间的对话高3倍以上。

④美国的研究人员曾做过一项“美国儿童日常经验的富有意义的差异”的研究。研究人员将42个普通家庭按社会背景与经济水平的不同分为3组:福利家庭、工人家庭、专业人士家庭,跟踪记录这些家庭的儿童长达4年。结果发现:专业人士家庭的孩子听到4500万字,工人家庭的孩子听到2600万字,福利家庭的孩子只听到1300万字——不同家庭的交谈状况和阅读环境的差异是惊人的。而这种语言能力与阅读能力,将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

⑤孩子词汇量的掌握不仅来自于交谈,更来自阅读。以英语为例,无论是成人对成人,还是成人对孩子,日常交谈所用语汇大体在5000个。而另外还有5000个次常用语汇。在这1万个基础语汇之外,就是在阅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所谓“生词生语”。而人们阅读能力的大小往往就取决于对这些生词生语的了解程度。据统计,童书中的新词汇是人们口语交谈中的3倍。从这一角度说,家长和孩子间的交谈只是建立基础语汇,只有让孩子阅读时,孩子才能突破口语语汇的局限,接触到大量的新词汇,这对孩子以后的正式学习大有助益。

⑥“绵世泽莫如积德,振家声还是读书”,阅读是一切教育学习的起始,而亲子是爱的本能——爱你的孩子,就和孩子一起读书吧。

1、文章第①段“亲子阅读”引号的作用是;第⑤段“生词生语”引号的作用是。(2分)

2、第⑤段画线句中,“成人对成人”与“成人对孩子”两个词语的先后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是。(2分)

3、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中②③④段连用多个事实论据,而且彼此不能相互替代。请说明理由。(2分)

4、自选一个角度,举例说明本文中引用的作用。(2分)

5、删去文章结尾画线句可以吗?说说你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

1、①特指②强调

2、①本文是围绕“亲子阅读”阐发议论的,而非指“成人阅读”因此,句末的落点还应在孩子上。②如果调换,论述的关注重心就变成了“成人”这与作者的用意不一致,与后文不衔接。(答对一个即可)

3、①几个事例整合在一起,使论证范围涵盖古今中外,以突出“读书”为普遍真理。②几个事例非常典型,各具代表性,更具说服力。“清代”表明中国自古有此优良传统;“犹太人”是公认的最爱读书的民族;“美国”因为其目前最发达。③英语的例子是当下,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与其他案例形成对比,使论证具有针对性。(答对一个即可)

4、①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②使表达更丰富;③是阅读好的有力佐证与现身说法。(答对两个点即可)

篇7:和孩子一起快乐阅读

作为一名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深知阅读对于一年级孩子的重要性,阅读是人生重要的学习能力,对于孩子的行为和人格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读书氛围也对我们的班级管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营造一个充满书香味的班级呢?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孩子的最初的阅读兴趣正是在语文课中培养的。一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时,我请孩子们戴上小鹿、小兔的头饰来表演课文,我说:“只有你们记住了课文,而且读得有感情才能表演呀!”结果学生几分钟就把课文读好了,还表演了一场精彩的舞台剧。课文结束时,我请孩子们续编“小动物们以后会怎么保护美丽的小路呢”的故事。孩子们的想象力真让我佩服,说得有声有色。为此,我认为只要我们老师想一些策略和方法,孩子们对阅读一定会有很大的兴趣的。有了阅读兴趣对提高阅读能力是很有利的。

二、给学生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一年级孩子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等更是百听不厌。学生刚进入小学时,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根据这个实际,我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有时我会在故事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回家让爸爸妈妈给你讲讲这本书。比如说《一年级的小豆豆》这本书非常的有趣,这本书就在我们班外面的书架上,我鼓励孩子把书借回家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这种方法可以说非常有效。我采取灵活多样形式给学生推荐图书,只要我讲过的故事书都会成为班上的“抢手货”,孩子们都会争着亲眼目睹一遍我讲的故事,不知不觉中《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儿歌集》、《古诗词》、《十万个为什么》等课外书就在学生之间传阅开了。同时听故事也是一种阅读,“听读”不但能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还能够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学生爱听故事,渐渐就会形成自己阅读故事的习惯。

三、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从一年级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教师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每天大课间、下午的阅读三十分,每周的阅读课我都留给孩子自由阅读的时间。每次我都会让孩子从书架上自由选择数目,自己或者三个小伙伴一起读,逐渐锻炼学生自我选择书目的能力。

四、定期举行一定的阅读活动

一年级的孩子刚上学,识字非常有限,此时教师的引导非常关键。作为老师定时举办和阅读有关的活动同样也是培养孩子阅读意识和兴趣的好方法,背诵儿歌比赛,讲故事比赛„„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奖励,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些都将化为大家继续阅读的动力,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班每周的阅读课都会举行讲故事大赛,但是刚开始很多孩子不愿意开口讲。于是,我就想了个招儿,每天的语文课之前的上课三分钟,我请两个学生上来讲故事,讲得好的可以被评为“小小故事大王”、“星级少年”,学生们非常感兴趣,一个个争着抢着上来讲,而且都准备得非常充分,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复习巩固了拼音,拓展了知识面,还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此外,一年级的学生单纯、幼稚,模仿能力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本身也要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孩子,使孩子喜欢阅读,热爱阅读,这种身教的作用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使他们的阅读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发展。

篇8:假期和孩子一起读书

父母和孩子共读的书:1.《夏洛的网》2.《一片叶子落下来》3.《窗边的小豆豆》4.《青蛙弗洛洛的成长故事》系列5.《史记菁华录》6.《发脾气大叫妈妈》7.《丁丁上学记》

孩子喜欢的书:1.《险地传奇》2.《窗边的小豆豆》3.《夏洛的网》4.《骑鹅旅行记》5.《穷女孩心香和富女孩可人》6.《与达尔文一同航行》7.《鲁滨逊漂流记》

篇9:和孩子一起阅读

美国的一位教育学博士对5103个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追踪研究,每年都对他们的阅读能力进行测验,研究持续到小学五年级。结果发现49名在阅读方面启蒙较早的学生在测验中的成绩一路领先。她的研究结果证明,至少在五年级之内,进小学后才学阅读的儿童其阅读能力比不上那些上学前已经在家里学过阅读的学生。而对于孩子的整个学校生涯而言,他所需的最重要技能就是阅读,无论孩子学什么科目,都必须能阅读,他阅读的能力和喜欢阅读的程度,将是影响他每一门成绩的有力因素。

目前我们社会把正式开始教孩子阅读的年龄定在6岁,然而有清楚的研究证据证明,通常孩子早在4岁就可以学习阅读了。人类个体行为的发育有阶段性,有些行为在发育的某一时期,在适当的环境下,训练此行为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再训练此行为则是事倍功半。心理学的研究发现——2~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则是开始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

孩子在四五岁时发觉了语音的妙趣,而且他们喜欢重复,喜欢以语音为游戏,所以他们会喜欢语言的训练,乐意反复练习。可是同样的语言材料,虽然孩子四五岁时对之热衷,到了6岁时却可能转变为视之为无聊的苦差了。所以教孩子爱书爱读书的基础要在生命的头5年中来奠定。

孩子学习阅读的益处

教四五岁孩子阅读不仅可以提高智力,同时也能促进孩子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利于形成健康人格;学习阅读还可以大大地促进孩子的自我观念,使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自信心;阅读还可以使孩子对世界的了解更上一层楼。

★孩子在这个年龄学习阅读,有助于提高他的独立、自我依赖和自我调节能力。比如,孩子开始学习阅读之后,可以看得懂社会上经常出现的标示,他能够自己找到“男厕所”,能够明白各种交通标志等。

★学习阅读可以为孩子打开许多扇智慧之门。他可以独立地接触许多知识,享受收获的快乐,这些都不是学阅读之前所能得到的。

★在孩子四五岁的时候,教他阅读,日益提高其理解力,实际上是为他日后的学习减轻压力!

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书

有些父母会在逢年过节或特别的日子里给孩子买玩具,可是却吝于给孩子买书,父母的这种作法等于是告诉孩子:“玩具比书重要,因为我们给你买玩具保留起来,可是我们没给你买书。”其实孩子需要拥有自己的书,尤其是学前期的孩子。

从来没有拥有过任何书,从来没有享受过自己私有藏书日益丰富的乐趣,就很难长成真正看重书的人。做父母的应该让孩子拥有自己喜爱的玩具的同时,也拥有百读不厌的书。无论你的经济情况怎么样,花在孩子身上的支出应该有一部分用来为他买书。即使你一年只能给他买5本平装书,也要让他的藏书一本一本的增多吧!请别忘记在孩子房间里为他日益充实的藏书预备个书架。

市场上有各色多样的儿童读物,在选择任何一种之前,你都要自己先看看那本书再做决定,因为学前期孩子的书是需要您念给他听的,假使您不是衷心喜爱,那么念起来就会勉强生涩,孩子将不能从中获得乐趣。因此,买书的最重要的标准是——您本身应该喜爱那本书。另外的几点原则包括:字体宜大且不求多;插图宜活泼;内容宜配合幼儿生活经验;应富有创造力和想像空间。另外,选择念给孩子听的书要注意幻想的和非幻想的均衡,孩子需要均衡的精神食粮如同他需要均衡的膳食。只接触非幻想性的书会使他的幻想力不够发达;只接触幻想性的书就会使阅读失去助人了解真实世界的用途,所以读物的均衡是必须要注意的。

除了买精选过的书,订儿童期刊也很有益处,孩子很少有收到邮件的机会,所以信件和包裹一定能给他带来莫大的欣喜。假使我们能找到适于6岁以下的儿童杂志是最好不过了。这类杂志要包括供父母念给孩子听的故事和其他方面的资料,如孩子会玩的拼图、笑话、漫画等。同时,你一定希望孩子长大之后有阅读杂志的好习惯,那么自他学前期起,就让他有个好的开始,保证他以后能体会到个中之乐。

孩子3岁左右时,就可以开始带他上图书馆,并且教他选书,让孩子接触图书馆里借来的读物。有时候学前期的孩子难以理解借来的书籍必须归还图书馆的道理,对此要耐心地予以宽容和谅解。要注意尽量使孩子把图书馆和美好的事物及快乐联在一起,这是一条保证孩子会爱书、会爱一切相关事物的最佳途径。

教孩子制作他自己的书。有两种书我们可以制作:一种是孩子口述,您笔录;另一种是当孩子学写字时,由孩子自己写下来的书。应该从第一种开始做起,3岁是平衡、合作的年龄,最宜于开始。

制作一本书需要的材料包括:旧杂志,尤其是那些图片多的;剪刀;纸张;钉书钉或线;做封面的硬纸板;彩笔。

书的内容由孩子决定,主题随孩子的兴趣而不同,形形色色的各类事情都可以,因为这是完全属于他的书。你只要告诉他:“书就是先说出来,然后写下来的。现在你来说,我来写,我们来作一本书。”

3岁的妮妮和妈妈合作写书,妈妈问她想写一本关于什么的书。妮妮答道:“写马。”然后作书工作展开:

“好,你要说马什么呢?”

“马跑得快。”

“好,这是第一页。”

妈妈仔细地在第一页上写上这几个大字,并留下空白给孩子以后补上图画或粘上图片。

然后再问:“还有什么呢?”

孩子答道;“动物园里有小马拉车。”母亲又依样写上这几个字。

一直继续下去。

在这本孩子的书上,一页只写一句话。孩子怎么说,妈妈怎么写,不必为是否有更好的题材、更妙的句子操心,因为这是孩子的书。只要他的兴趣还在口述故事上,你就一直笔录下去,直到他的兴趣减淡了,才是故事该了结的时候。写完之后,您可以大声朗读给他听,然后把书名写在硬纸板做的封面上。这本书对孩子有莫大的意义,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作品,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书。

和孩子一起把他的书复印几份,送给朋友、祖父母等,应确保孩子可以从获得赠书的人那里得到夸奖,因为这将激发他继续努力于学前期的写作生涯,

为孩子读书的技巧

把孩子放在你膝盖上,或者和他坐得很近,这会使念故事不单纯只是智力的活动,而且会使亲子关系更加亲密。在念正文之前,先告诉他作者姓名、书名、发行者、出版时间。假如附有插图,也要告诉他谁画的。这样做等于教他要注意这些细节,这样在日后上学需要注意重要细节的时候,就习惯成自然。

念故事的时候要让孩子看到插图,并把图书中细微之点都指出来,一边指明一边发问:“看到这里有只小老鼠没有?你想它在做什么?”同时鼓励他自己仔细看图,这样可以培养他的观察力,也可以使念书成为不只局限于文字的、更加有趣的乐事。

念故事的音调不宜呆板,最好能按照情节的变化调整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富有戏剧性。

坚持每天至少有10分钟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间。

篇10:快乐是学会与孩子一起玩

摘自:《幼儿教育》12

广东广州市花都区幼林培英幼儿园唐芸芬

在区域活动时.三个孩子在玩“小医院”的`游戏。晔晔扮演医生,琳琳扮演护士,小朱扮演病人,大家分工合作,玩得很愉快。但是,过了一会儿,小朱觉得扮演病人经常耍躺在床上“打吊针”,不好玩,于是,他提出要做护士,可琳琳和晔晔也不愿意当“病人”。没“病人”来看病,“医生”“护士”只能闲着,游戏就无法继续下去。这时,我走进“小医院”,对他们说:“我也来和大家一起玩吧!”孩子们个个欢呼起来:“唐老师,你真好。…唐老师,你耍做医生还是护士呀?”

我和孩子商量如何分配角色,当大家都不愿当病人时怎么办。经过讨论.我们决定每人都当一次“病人”,这样既公平。又能体验多种角色。轮到我当“病人”了.我先到“小朱护士”那里挂号。然后到“晔晔医生”那里看病。“晔晔医生”还真是有点“专业水平”,摸了摸我的头,看了看我的喉咙.然后用听诊器听了听我的心肺部位,说我既感冒又发烧,得打两支针。于是由“琳琳护士”和“小朱护士”各帮我打了一针。我假装怕打针,“小朱护士”不停地安慰我:“不要怕,打了针、吃了药,病很快就会好的。”琳琳还像大人似的说:“你看我的针头很小,打针的时候就像蚂蚁咬你一下,很快就不痛了。”等打完针以后,小医生和小护士还表扬我:“你真棒!”

篇11:家长怎样陪孩子一起阅读

家长, 孩子, 阅读家长, 孩子, 阅读陪孩子一起阅读 父母陪孩子阅读可以给他的一生留下美好、温馨的记忆。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在教育上称为亲子阅读。为了帮助家庭和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试着做一做。

一、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就是为孩子们去选购一些适合年龄特点的图书,内容积极向上,画面色彩鲜艳但不杂乱,形象逼真,生动有趣,开本大,便于阅读。将这些书放在孩子自由取放的固定位置。精神环境也说是家庭气氛和谐,父母、母子关系融洽。

二、对幼儿书籍做到心中有数 父母讲故事之前,首先自已要大致浏览一遍,主要是考虑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程度给他讲解。如:两岁多的孩子能理解故事的内容了,但他说话不多,家长只能向他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三四岁的孩子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不但能很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还可以复述故事,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给孩子讲故事之前,家长就要象老师备课那样,做一些准备。这样,讲解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三、穿插提问、认真回答。在讲故事的时候,家长可以穿插提问,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提问首先是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同时可以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发展孩子的智力。比如在翻开新的一页的时候,就可以先不讲,让孩子自已看画,说说画上都有什么,是什么意思,孩子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注意观察,要动脑筋想。又比如,故事快要讲完的时候,你先不讲下去,让孩子想,故事会怎么样结尾,这不是又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吗?幼儿的好奇心强,他们会边听边问“为什么?”、“怎么了?”,家长千万不能不耐烦,要耐心细致地解释和回答,回答要真实,使孩子既学到知识,好奇心同时又得到满足。

四、把读书和游戏结合起来 孩子是最爱玩的,如果我们把读书和游戏结合起来,就能大大增强孩子阅读的兴趣。很多图画故事都可以用来表演,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一种是孩子一个人表演,可以把故事中的人物画在一张张卡片上,也可以把卡片贴在一块块积木上,还可以把人物做成一个个纸偶套在手指上,孩子一个人表演几个人物,一边说台词,一边摆弄人物。一种是孩子和爸爸妈妈一块儿表演,每人扮演一个或几个角色,还可以简单地化妆,戴个头套或戴个面具等等。

五、鼓励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当家长和孩子们共同看完一本书时,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讲出来,这样就发挥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孩子还发现他把书上的东西再讲给别人听,别人又感兴趣时,孩子们会很兴奋和自豪,便由此产生更大的阅读兴趣。

重要的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小学生课外阅读至少应当有三项任务:一是从书中获取知识,提高对世界的认识,提升人文素养;二是从书中获得乐趣,培养阅读兴趣;三是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目前提倡并致力于大量阅读的人们所关注的重点来看,大都把第一点当成了开展课外阅读的理由和落脚点。我无意否认这一理由,但是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来说,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更为重要。梁启超先生说:“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

认真研究还会发现,在这三项任务中,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是核心。阅读习惯包括运用良好阅读方法的习惯,更包括阅读的习惯,即让阅读成一种生活习惯。如果人把阅读当成了生活习惯,那么自然会有阅读兴趣——因为只要他曾经用心读过书,就会感受到书的强大魅力。所以说,具有了良好阅读习惯,自然就会对阅读有兴趣,自然就会自动自发地阅读,自然就会自觉将学得的各种方法运用到阅读中,自然就会获取到知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说,课外阅读,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文章有很多,大多是要求教师大讲读书好处,以引发读书兴趣,大讲读书方法,以运用良好的阅读方法等,但是对于小学生离开学校、离开教师后的阅读,却研究得不够,因此学生自动自发的阅读情况也就不如人意了,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就成了难以落实的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事认认真真去做。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个去观察去劳动„„的时候,“知”才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可见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只能在大量阅读的实践中逐渐培养。

如何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大量阅读,并逐渐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呢?我认为教师唱好四部曲,就能把这一工作做好。

第一部曲——做好读书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读书也是这样。当学生有了读书兴趣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做出读书计划。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为培养阅读习惯,教师每天放学时都要布置课外阅读,有的甚至还要指定阅读书目和阅读数量(页码);一旦教师没有布置,学生往往就不阅读了。他们把读书当成了作业,当成了老师安排的任务,这样下来,如何能养成习惯。制订阅读计划能有效改变这种情况。当学生把阅读一本书的计划制订好了(几周读完,每周读多少页),并把此计划分别给老师、小组长甚至家长一份后,这计划对学生自己就有了一种约束,读书就成了他自己的事情,不用别人盯着,他就会自动自发地寻找读书时间,进行阅读。久而久之,便能逐渐形成阅读的习惯。

读书计划的制订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在阅读起步阶段。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和学生讨论计划是否合理、可行——太多了,完不成;太少了,达不到培养阅读习惯的目的。要因人而异,因书而异,绝不能强求一致。计划一般应到周,即一周读多少页,这样比较灵活,便于学生自主安排,以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

第二部曲——写好读书笔记

关于读书笔记的研究也很多,一般的都认为,小学生做读书笔记可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提高写作能力。我认为它还有更大的意义,就是促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读后总结的良好习惯。这对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很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让学生把读过的内容讲一讲,大都支支唔唔讲不清楚,好点的学生能讲出一些情节,但也是语无伦次,而且用的都是大白话,一句书中的语言也不会用。这是学生只关注情节,不注重语言,看完就了之,没有养成边读边想、读后总结习惯原因。

“心惟口诵,读思结合”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而得之则深”,这是对读书规律的深刻总结,值得借鉴。怎样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这一规律,培养边读边想、读后总结的习惯呢?做读书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怎样动笔,记些什么?要看思考了些什么。一般说来,小学生读或者读完一段文字(几页或者几十页),应该思考如下一些问题:认识了几个生字;看到了几个新的或用得好的词语;哪些地方或句子写得精彩;主要写的是什么,可以划分成几部分;有什么体会或者评价„„学生应当边读边思考,读完后再做总结,最后写到笔记本上。这是阅读一段文字本身应当弄清的问题,更是小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阅读方法(这是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方面)。要做好读书笔记,学生就要自觉思考这些问题,久之,便能形成良好读书习惯。

当然,不同年级的读书笔记应当有不同的侧重:中年级,应当进一步强调在阅读中学习生字,积累词语,练习概括主要内容,读书笔记应当侧重这些方面;而高年级,侧重则应当转移到体会和评价上。俗话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所以无论是中年级还是高年级,都应当重视精彩语句(语段)的摘抄,因为这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非常有效的手段。第三部曲——组织好读书小组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不好提统一要求,不好做统一指导,靠教师一人,每周对全班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检查并给以指导,实难做到。而小学生毕竟需要检查指导、表扬鞭策。如何既不增加教师负担,又使课外阅读检查指导具体到位呢?课外读书小组能够帮助教师做好这一工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这就是归属感。让学生组成相对固定的课外读书小组,既能满足学生的这一需要,又能让他们交流读书情况,起到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共同进步的目的。

关于课外读书小组,研究的人也不少,他们关注的往往是小组活动,即学生读完一本书书后,开展的演一演、讲一讲、评一评、比一比之类的活动。这些活动固然很有必要,但是我们更应当重视小组成员之间的检查和评价:阅读计划是否完成,读书笔记是否做好,阅读质量如何等。至于其它活动,应该是在完成这两项任务后的添花之事。

课外读书小组的活动应在课外完成(早来晚走或者自由活动时间),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进行检查,切忌由小组长一人说了算。首先通过询问、提问等形式,检查读书计划是否完成;然后查看读书笔记,看做了几次,质量如何(包括书写是否认真,字词是否为生字新词,摘抄的句段是否精彩,主要内容、体会评价是否语句通顺,意思明确);最后小组同学在一起,总结本组上周的读书情况,对每个同学进行民主评价,并对下周读书做出安排(超计划或没有完成计划的要调整本周计划,笔记做得不好的要由组员帮助)。这个民主检查评价的过程既是督导的过程,也是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第四部曲——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不少学校开设了课外阅读课(每周拿出一或两节课专门用来课外阅读),有的还把这课安排在阅览室里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阅读。由于没有阅读目的和计划,学生光确定阅读书目(篇目)就需要一些工夫,真正的阅读时间也就很有限了,到再次上阅读课时,前次阅读的内容早就忘光了,只好从头再来。所以说,仅靠每周一两节的课外阅读,是读不了多少书的,也根本养不成阅读习惯。吕淑湘先生说: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外阅读应当是百分之百的靠课外,课内要做的工作是指导,而不是阅读。所以说,我们应当将课外阅读课改成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指导课每周一节即可,其目的主要是激励先进、督促后进、指导帮助、交流提高,任务一般有四项:一是了解上周课外阅读情况,二是对下周课外阅读进行安排,三是针对班级普遍存在的课外阅读问题进行指导,四是交流课外阅读成果,促进再次提高。上周课外阅读情况,可通过课外读书小组进行了解,表扬好优秀学生,了解没有完成计划的学生的原因,同时了解小组学生调整下周读书计划的情况。对班级普遍存在问题的指导,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比如读书笔记的指导,可以让好学生现身说法;当然也可以联系阅读实际,传授一些学生能够理解并用得上的读书方法。课外阅读成果交流,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所读图书为目的,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上一篇:路家小学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军人保密承诺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