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为官之道

2024-06-06

浅谈为官之道(共9篇)

篇1:浅谈为官之道

浅谈常修为官之道: 为民、务实、清廉是从政最好的护身符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德行修养一直被视为是最重要的,“以德为先,德行天下”远胜于其他一切。立党为公之心、勤政为民之绩、廉洁自律之行,权重不谋私、绩高不自矜、功多不自傲。为此,身为领导干部就应该认真思考:为政之德如何修?为官职责如何思?

一、为官之本--“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人生如屋,信念是柱,柱坚屋固,柱折屋塌。”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牢记权力属于人民,为民则利,为己则害。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孔繁森把群众再小的事都看作是大事,都放在心上,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

为官者立身做人,理想志向是第一位。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宗旨为宗旨、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事业为事业,为党分忧、为国尽力、为民尽责,做到在领导航向上是“一盏灯”、在廉洁奉公上是“一面旗”、在为民解忧上是“一盆火”、在尽心尽责上是“一头牛”。习近平同志强调: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领导干部,必须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心中要始终装着老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到不谋私利、克己奉公。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要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要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不满意的问题,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同时习近平同志指出,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马克思说过:“如果人仅仅为自己劳动,也许他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智者、卓越的诗人,但是他永远也不能成为真正完善和真正伟大的人。”真正伟大之人,必然心系天下、造福于民。习近平同志推崇的杜甫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他自己颠沛流离,简陋的茅屋为秋风所吹坏,“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时候,他想到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天下寒士的冷暖。在2014年10月8日举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同志这样告诫官员们:“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当官不是为了享福,而是为了有所担当,有所奉献。领导干部就应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

二、为官之责--利为民所谋、官为民所做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首诗道出了清代山东潍县县令郑板桥时刻牵挂民众之疾苦、夜听竹声牵动利民之心。官是因事而设的,做事乃做官之需。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最终落脚点是在为人民做事、为群众谋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时刻关心群众安危冷暖。要把能发展、会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为为官的最大的光荣,基层群众评价一名领导干部,除了人品,就是官德。权似一条河,清浊看官德;绩是一杆秤,民心量轻重。想不想干事、能不能干事、会不会干事,是不是为民干事、为国干事,已成为群众评价干部的主要依据。

南宋大儒朱熹教诲弟子们:“为学读书,须是耐烦。”个人的读书都要耐烦才能有所成就,造福于民的为官就更需要兢兢业业才能不负所望。习近平同志说:“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的所思所盼,要不断增强工作能力,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官追求的应该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在辛苦工作中获得成就感,绝不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谋私利,图享乐。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四点要求,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到不谋私利,克己奉公。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想的透、看得淡,自觉打掉心里的小算盘。“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005年习近平同志提到“政绩之本,在于为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领导干部要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正确意愿化作决策的思路和努力的目标,做到利为民所谋、业为民所建、功为民所立、官为民所做。当共产党的“官”,只有一个宗旨,就是造福于民。造福于民要大公无私。只有无私才能无弊,无弊才能为政公平,使民安居乐业。造福于民,还要与民相知心,这就要切实改进领导作风,深入群众,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主动、及时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造福于民,最重要的是做人民公仆,为民办实事。

领导干部应该始终做到“三个自觉”,不断强化事业心、责任感。一是自觉知恩图报。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想到,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能力的每一点提高、思想的每一点进步、职务的每一次晋升,都凝聚着党组织的关爱与培养,离不开实践的锻造,要牢记党组织的教诲之恩、关怀之恩和栽培之恩,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自觉融入党的事业和社会建设之中;二是自觉知责敬业。不尽责就是失职,自觉把党的事业当做个人的不懈追求,时刻保持一种重任在肩、寝食不安的责任意识,排除各种干扰,始终保持一种开拓创新的朝气、志在一流的锐气、奋发有为的豪气,创造性地干好工作;三是自觉知本奉献。领导干部应该时刻想到,自己是由一名普通的农民、工人成长起来的,现在虽然是一名领导干部,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但不能忘本,要秉持“群众第一、基层至上”的理念,把“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作为人生坐标,强化公仆之心,升华公仆情操,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做到生为民而立,死为民献身。

三、为官之德--以身为范、为政清廉。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为官之道,德在其首。”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德、言、行三方面的修养,在思想上重视群众、语言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做到廉洁奉公不当贪官、真抓实干不当懒官、秉公执法不当昏官,成为众望所归、心系百姓的好官。

领导干部实际上就是一个使用权力的行为过程。如果不能清醒地对待权力,不能自觉地接受监督,那么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作为领导干部,面对诱惑和考验每天都有,陷阱和圈套随处都在,关键是要恪守“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古训,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坚决做到在权力面前不忘形、名权面前不失态、钱财面前不花眼、酒桌面前不贪杯、纪律面前不违规,做到自重、自省、自律,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因此,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深知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并非自己理所当然应该拥有的。作为党的干部,就应当事事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要在用权上自律,不存非分之想,不越雷池半步,始终保持干净的心灵、清白的名声、廉洁的口碑。清正廉明民皆颂,腐败奢靡世所憎。把权力作为建设农场、服务百姓的工具和条件,牢记权力属于人民、成绩源自群众,这是为官的重要品德。

一个领导干部只有体恤民情,才能体察民意、集中民智,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为人民谋福祉上来。我们领导干部一定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为官之责,树立党和政府的形象、信誉,用好为民、务实、清廉这个从政的护身符。

篇2:浅谈为官之道

古语云:“为官者不求荣华富贵,但求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民,中无愧于己。

古来圣帝治世赖用贤臣。千古以来,帝王用人之道,无非离不开贤能、英勇。哪一位名流千古的君主,没有左膀右臂,没有一帮贤能之臣。战国有吴起等人;秦有商鞅等人;唐有狄怀英等人;宋有范仲淹;元有刘秉忠,明有戚继光,清有曾国藩,真是不胜枚举,数上他个三天三夜也没有穷尽啊。阅遍古今典籍,发现每一名精忠报国的贤臣,都经过了圣贤的洗礼,有的甚至拥有家愁国恨,但是他们能成为帝王赖用之仕,恰恰就是因为他们有一腔报国之情。康熙十三年十二月初四,陕西提督王辅臣驻平凉城,响应吴三桂起兵反清,势力扩展到几省区。一时间大清损兵折将,难以平定王辅臣之乱。周培公见状,在大军出潼关之际,毛遂自荐,培公之意正好与康熙相符,图海见此人奇才可用,便招为幕僚,一同奔赴前线。康熙十五年王辅臣之乱平息了,周培公二十天之内东奔西走,三进平凉城,斗志斗勇,说服王辅臣,利国利民。我赞叹培公是何等的贤能,对国家是何等的忠诚,大军压境不慌不乱,上书举荐为国效力。我想培公之德,不在于平定叛党,而在于告诉世人为官者应为贤臣也,应无愧于天,无愧于国。

为官者应恪尽职守,上对国家满怀抱负,下对黎明应形同亲人。古有一钱太守刘宠,任会稽太守,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治河患身先士卒,视百姓之疾如父母之疾,为官十分清廉,给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汉书》说:“宠治越,狗不夜吠,民不见吏,郡中大治”。离任时,有五、六位居住若耶溪山谷中的老人赶来向他道别。他们向刘宠表达越中百姓对他的感激、敬重之情,并每人奉百钱相赠。刘太守再三推辞不受,见其长跪不起,盛情难却,只得从各人手中选一大钱受之。当他出阴山界至西小江时,投钱于水中而去。为纪念这位勤政清廉、为民造福的太守,人们把此地改称“钱清”,把这段江称为“钱清江”。并建祠纪念,人称“一钱太守庙”,又在临江建一亭,取名“清水亭”,当地人称“选钱亭”、“一钱亭”。百姓乃安居乐业,治国安邦,百废待兴之本。为官者欲成大器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与百姓同甘共苦。应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为官之道并非生财之道,是救民之道,是护民之道,更是爱民之道。

仕人大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唯有面对生死抉择才可看出其为官之道。明朝末年,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就是为官之道的最后一条,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条,便是无愧于己。为官者不求衣食无忧,不求加官进爵,不求名留千古,但求上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下无愧于黎明百姓,无愧于江山父老,至于己便无一所求,只求一生仕途,无愧于自己那颗满腔报国的赤子之心。于谦有这样的气魄,即使面对谋逆之罪,也能吟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千古名句,虽遭歹人冤陷,然还能奋勇体国,要用自己的身体捍卫国家,只求留得一世清白,无愧于自己的赤子之心。

篇3:浅析《颜氏家训》中的为官之道

《颜氏家训》中涉及修生、治家、为学、文学等诸多思想, 本文主要探讨其中的为官之道,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人生之道:守道崇德, 谦虚自抑

颜氏家族以儒传家, 颜之推自小便接受儒家传统教育, 儒家思想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儒学本是一门经世之学, 儒家极其关心社会, 积极参与政治。 在仕途上, 颜之推自己坚持并教育后人要谨守“君子当守道崇德, 蓄价待时”1的入仕之路, 这种入仕思想正是儒家所谓“君子遵道而行”, “君子依乎中庸”思想的现实反映和表露。 在他看来, 君子应该坚守正道, 增强自身修养, 蓄养身价名望, 等待合适的机会, 而不应当为了追求荣华富贵而违背道德。 “须求趋竞, 不顾羞惭, 比较材能, 斟量功伐, 厉色扬声, 东怨西怒;或有劫持宰相瑕疵, 而获酬谢, 或有諠聒时人视听, 求见发遣;以此得官, 谓为才力, 何异盗食致饱, 窃衣取温哉! ”2同时他列举了三种人: 一种人不顾羞耻地主动奔走索求, 和别人比较才能功绩, 整天怨声载道;二种人以宰相的短处相要挟, 以获得官位;三种人在世人面前哗众取宠扰乱视听, 以求早日被遣派官职。 颜之推认为这三种人即使获得官位, 也是有失道德的, 就像偷吃别人的东西, 偷穿别人的衣服, 是不足挂齿的。 在颜之推看来一个人的时运若是来到, 即使不去争取也是可以得到的, “不知时运之来, 不求亦至也。 ”3

同时, 为官者应当谦虚自抑, 不可骄奢淫逸, 从而可以减少祸患。 《颜氏家训·止足》篇中:“仕宦称泰, 不过处在中品, 前望五十人, 后顾五十人, 足以免耻辱, 无倾危也。 高此者, 便当罢谢, 偃仰私庭。 ”4颜之推强调中品位置的官位是比较稳妥的, 可以避免耻辱, 又不容易倾覆。 他自己也是一直铭记先祖靖侯的教诲, 为官十分谨慎:“汝家书生门户, 世无富贵;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 ”5颜之推所强调的为官者要“守法度”的思想, 实质反映的是一种不偏不倚、不虚不实、 不远不近、不谄不疏的中庸之态。 颜之推不仅将儒家思想加入家训之中, 自己的一言一行也是照其而为的。

二、技能之道:应世经务不尚虚论

颜之推十九岁步入仕途, 其一生尝尽各种心酸苦难, 多年来颠沛流离, 对于民生疾苦更是有着深刻的体悟。 在 《颜氏家训·涉务 》篇中, 颜之推首先提出为官者贵在能够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不能只会高谈阔论, 无事研习琴书, 这样只会虚耗君主给他的俸禄官位。 “士君子之处世, 贵能有益于物耳, 不徒高谈虚论, 左琴右书, 以费人君禄位也。 ” 6作者还严厉批评了当时一些文官, “保俸禄之资, 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 不知有劳役之勤, 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 ”7

同篇, 颜之推提出自古民以食为天, 没有粮食, 人民就无法生存, 所以为官者更要重视农业劳动, 亲自参加农业耕作, 从而体验务农的艰辛, 体会百姓的疾苦。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 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 夫食为民天, 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 父子不能相存。 耕种之, 茠鉏之, 刈获之, 载积之, 打拂之, 簸扬之, 凡几涉手, 而入仓廪, 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 ”8与此同时, 作者从反面举例说明江南朝廷的官员忽视农业, 从不参与农业生产, 实在可悲呀! 在为官之道上, 他始终教导子孙要奉行“民本”思想, 贵谷重农, 体察民情, 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三、处世之道:避祸保身慎言尽职

颜之推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 这是一个政治黑暗混乱的朝代。 国家分裂, 战乱频繁, 改朝换代风波迭起, 社会秩序急剧动荡, 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生活在这样动荡的社会中, 人们经常感到生死无常, 因此人的个体生存价值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省事》篇曰:“谏诤之徒, 以正人君之失尔, 必在得言之地, 当尽匡赞之规, 不容苟免偷安, 垂头塞耳;至于就养有方, 思不出位, 干非其任, 斯则罪人。 ”9此言意为处在谏诤之位的官员, 是负责纠正君主过失的, 必须在该说话的时候, 尽到匡正辅佐的责任, 不能苟且偷安, 或假装不知。 同时侍奉君主也要讲求一定方法, 考虑问题时不要超出自己的职责范围。 正如:“无多言, 多言多败;无多事, 多事多患。 ”10这种自守求安的思想, 也是为使子孙在乱世中求得自保, 免遭灾祸。

此外, 作者在《颜氏家训·涉务》列举了当时国家任用的六类官员:“一则朝廷之臣, 取其鉴达治体, 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 取其著述宪章, 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 取其断决有谋, 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 取其明练风俗, 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 取其识变从宜, 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 取其程功节费, 开略有术。”11他指出每个人总是有长处和短处, 只要这些官员对各种工作都通晓大意, 并能做好其中一个方面就可以无愧了。 “但当皆晓指趣, 能守一职, 便无愧耳。 ”12颜之推向后世子孙灌输的这种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 一方面可以避开政治漩涡, 免受灾祸, 另一方面又可以积累一定社会财富, 避免因国家灭亡而无以聊生。

四、修身之道:励志勉学有所专业

俗话说:“活到老, 学到老。 ”很多人当官从政之后, 往往忙于政务应酬而忽视了学习。 作为儒家思想的遵从者和践行者, 颜之推首先强烈要求子孙多读书, 勤学习, 这自然是要实现一种“学而优则仕”的人生价值观。 学习的目的在于开发心智, 提高认识, 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即“开心明目, 利于行耳。 ”13为官者亦如此, 作者提出师法古人, “未知事君者, 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 见危授命, 不忘诚谏, 以利社稷, 恻然自念, 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 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 卑以自牧, 礼为教本, 敬者身基, 瞿然自失, 敛容抑志也;”14通过学习, 可以知道如何坚守职责, 如何忠心劝诫, 如何节约克制, 从而更好地约束自我, 悉心从政。

其次, 为官者在学习时也并非要面面俱到, 主要专注自己政务方面的学习, “但知承上接下, 积财聚谷, 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 移风易俗, 调节阴阳, 荐举贤圣之至也。但知私财不入, 公事夙办, 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 执辔如组, 反风灭火, 化鸱为凤之术也。 ”15例如宰相就不仅仅会秉承旨意、统领百官、为国储粮积财, 同时也要知道如何侍奉鬼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举荐贤能等, 其他地方官亦如此。 总而言之, 学习是为官之基、为官之途, 是为官者健康成长、提高素质、增强本领的必由之路。

《颜氏家训》一书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其中的为官之道更是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主要体现在:

(一) 为如何从政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料, 培养了一批秉公执法、清正廉洁的治国人才。

颜之推为人正派, 廉洁自律, 其丰富全面的为官之道影响并带动了当时及后代各级官员。 为官者既然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信赖, 担任了公职, 就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在人民身上, 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关心人民疾苦, 了解人民的所想所需,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为官者应当多花一些时间在学习上面, 以身作则, 提高个人修养, 严格按照法律规章办事, 不放纵, 不越轨, 杜绝任何利用职权发财的邪念和恶念, 做一个真正为民着想、奉公廉洁的官员。 只有这样, 才能使吏治进一步清明, 社会进一步安定,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 传播了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推动了文化与教育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 儒学传统思想受到了玄学、道教、佛教的冲击, 其独尊地位发生了变化。 当时官方的儒学教育几乎空白, 而民间儒学传习却愈演愈烈, 主要体现在家训作品中。 《颜氏家训》中的“应世经务”“中庸保身”“修身勉学”等充分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 儒家思想不仅影响了士大夫的行为, 更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家训使得儒家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拓展, 也为儒学在此后的再次繁荣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 自古“家”“国”紧密联系, 不可分割, 家训的作用不仅仅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家庭的建设, 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更会产生巨大影响。 《颜氏家训》中的为官之道, 最具价值的是其告诫子孙后代为官时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 不要为了高官厚禄而不择手段地到处经营。 但作为封建时代文人训诫子孙的家训, 我们也不可避免地看出其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其中浓重的明哲保身、全身免祸的思想。 其实保全自身本没有什么错, 但也要权衡失去原则的利弊得失。 如果凡事都庸俗地奉行明哲保身, 成为一个“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自私者, 最终并不一定能真正保全自身。 所以为官者应当果断选择应有的行为, 勇于承担责任, 善于趋安避危, 从而保全自己。

参考文献

[1]颜之推, 撰.王利器集解.颜氏家训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2]王仲犖.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

[3]徐少锦, 等.中国家训史.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3.

[4]秦元.颜之推研究.齐鲁书社, 2012.

[5]卓志锋.颜之推思想研究.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篇4:为官之道(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馆馆员座谈时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冷静思考的人,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要为了做事而做“官”。立志做官的人,打的是个人的小算盘,做的是享受特权、光宗耀祖的梦。他们做事是给人看的,主要是给决定自己升迁的领导看的。领导干部要先做人后做“官”。做人是做官与做事的前提,也是做官和做事的保障。一定要做一个正直、善良、诚信的人,当一名为民、务实、清廉的官。要继续使用前任重用的干部,决不能对中层干部队伍实施不正常的“洗牌”。当领导干部就要勇挑重担,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就要干事创业,同矛盾和困难作斗争。要克服各种形式的“恐网症”。要从小处着眼,从小节着手,不搞“小圈子”,不占“小便宜”,远离“小兄弟”。

☆领导干部做人三准则:

忠诚守纪:讲忠诚,不断强化组织观念;讲大局,自觉服从组织安排;讲规矩,严格遵守组织纪律。

勤勉担当:真诚待同志;真情待家庭;真心对群众。

积极有为:心态好,昂扬不张扬;脑筋活,低调不低能;品行端,本色不失色;手脚快,落实不落空;身体健,辛苦不心累。

☆曾任周恩来总理秘书的纪东说,总理教我当秘书要广学博览。为了提高我们的思想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总理要求我们抓紧一切时间阅读各种书籍、资料,包括政治的、经济的以及文化艺术方面的等等。对理论方面,总理要求读原著,对经济、文艺、科技等方面专业性较强的,一般根据工作需要,作常识性的学习和了解。一次总理突然问我:“唱歌和唱戏,什么是‘真嗓’,什么是‘假嗓’?怎么区分?中国的民歌唱法是不是真嗓?京剧行当很多,哪些是真嗓,哪些是假嗓?美声唱法是真嗓還是假嗓?”碰到这种情况,我一般都在事后查阅资料或请教有关专家,再找个方便的时候,向总理汇报。总理的好学精神,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激励。总理对工具书特别重视。《辞海》、《辞源》、“门捷列夫化学元素表”、“华罗庚运筹学优选法”、《世界地图册》、《中国地图册》等就摆在案头,随时查阅。总理对有些文件的原文,特别是一些数据,他看过后,都能记住、背下来。全国2000多个县的名称、地理位置,都清楚地印在他的脑海里。总理要求秘书具备综合概括能力。总理为秘书写下两句话“要求综合,反对分散”,成为秘书能力培养的准则。总理要求三言两语讲清一个问题,要不失准确。

☆干不干,怎么干,干得怎么样,是对每一个领导干部作风、思想、境界、能力的一种现实检验。干就要会干,就要真干,就要实干,就要大干,就要苦干,就要持续干。

☆西汉刘向在《说苑》一书中谈为官之道:

一、“六正”:1、高瞻远瞩,防患未然,此为“圣”;2、虚心尽意,扶善除恶,此为“良”;3、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此为“忠”;4、明察成败,转祸为福,此为“智”;5、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此为“贞”;6、刚正不阿,敢诤敢谏,此为“真”。

二、“六邪”:1、安官贪禄,不务公事,此为“庸”;2、溜须拍马,曲意逢迎,此为“谀”;3、巧言令色,疾贤妒能,此为“奸”;4、巧舌如簧,挑拨离间,此为“谗”;5、专权擅势,结党营私,此为“贼”;6、幕后指挥,兴风作浪,此为“险”。

☆林则徐遭贬黜后作《观操守》行书中堂: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从善如缘无枝之木,才住脚,便下堕。

☆古代官箴文化中的为政之道:

1、以“公”御私。《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韩非子指出:“明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

2、以“忠”御奸。“忠”强调的是忠于国家、民族,绝不变节。“忠”与“奸”势不两立。

3、以“信”御诈。武则天在《臣轨》中说:“诚为无虚操,信为不愆期,言能忠诚信实者,则人皆爱矣。”儒家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吕氏春秋》指出:“信之为功大矣。”

4、以和“御”离。孔子言:“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古代官箴文化中的为政之德:

1、以“清”御贪。《臣轨》中说:“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君子行廉以全其真,守清以保其身,富财不如义多,高位不如德尊”。

2、以“慎”御懈。孔子说,为政“终日言不遗己之忧;终日行不遗己之患”。曾子认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主张每日三省。

3、以“勤”御怠。周成王发布《蔡仲之命》时曾说,“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尚书·周书·吕刑》载:“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德,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南宋胡太初在《昼帘绪论》中说:“勤政之要,莫若清心,心既清则鸡鸣听政,所谓一日之事在寅也。家务尽摒,所谓公而忘私也。”南宋吕本中在《官箴》一书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事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古代人的退休诗。南朝梁代陶景弘,曾封晋安侯,36岁退休。梁武帝派人请他出山,他画了两头牛,一头牛悠闲自在地吃草,另一头却被人套着笼头,牵着鼻子鞭打驱使。他还在画上题诗:“眼前流水自悠悠,歇卧偷闲恋绿畴。笑看金笼牵鼻去,等闲落得用鞭抽。”宋天禧末年苏州太守孙冕“已及引年”(古代官员申请退休称为引年致仕)“大书一诗于厅堂,拂衣归九华”。诗云:“人生七十鬼为临,已觉风光属别人。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谋泉石乐天真。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南又见陈。寄语姑苏孙太守,也须抖擞旧精神。”

☆西方式思维的最大特点是重视实证、重视逻辑、重视差别。曾国藩的思维方式与之不谋而合。他曾在日记中说:“治事……之道三端,曰剖析,曰简要,曰综核。剖析者,如治骨角者之切,如治玉石者之琢。每一事来,先须剖成两片,由两片剖成四片,四片而剖成八片,愈剖愈悬绝,愈剖愈细密,如纪昌之视虱如轮,如庖丁之批隙导 ,总不使有一处之颟顸,一丝之含混。”

☆东晋时的大官刘尹是晋明帝的女婿,皇亲国戚,身份显赫,但他为政清静,死后人赞之:“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作秀,不太把官当回事,而保持人格的独立和人性的率真。

☆领导干部要慎交友、交益友。莎士比亚说:“有很多良友,胜过有很多财富。”爱因斯坦也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曾国藩曾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唐朝诗人孟郊曰:“种树须择地,恶土变木根;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交友切忌不分良莠、不讲原则、失控失度,要谨慎交友,冷静交友,从善交友,择廉交友。

篇5:干部要懂得为官之道

“要先做人后做‘官’;要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去做事;不要再把‘学习不够’当犯错的万能借口„„”。

要为了做事而做“官”

要为了做事而做“官”。立志做官的人,打的是个人小算盘,做的是享受特权、光宗耀祖的梦。他们围绕做官去做事,把做事当做做官的敲门砖,或者是向组织伸手要官的筹码。他们做事是给人看的,主要是给决定自己升迁的领导看的。因此,常常为了做官,不讲全局和长远利益,不讲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做表面文章,大搞形式主义,大干劳民伤财、顾前不顾后的“政绩工程”。而立志做事的人,则是把做“官”看做是做更多事的条件,更加广阔的天地。因此,他们当了官就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就能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扎扎实实、善始善终地做事。

官员先做人后做“官”

领导干部要先做人后做“官”。做人是做官与做事的前提,也是做官和做事的保障。只有做好了人,做官才能成为“人官”,而不会被老百姓骂为“狗官”。做事才能有正确的动机,才能有人民所欢迎的结果。领导干部一定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易公仆之心”,做一个正直、善良、诚信的人,当一名为民、务实、清廉的官。

班子政绩在于群众,一任领导班子的政绩如何,最终要看发展的成果是否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要看他们做了多少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实事,解决了多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才是群众真正需要、历史真正认可的政绩。

比如,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部分群众可能面临失地、失业等风险。领导干部如果是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想问题,把征地拆迁费用提高一些,让社会保障到位一些,群众就会理解、支持甚至主动牺牲自己一部分利益推动发展。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的积极性,既要考虑全面利益,又不能忽视群众的切身利益;既要着眼群众的长远利益,又不能不顾群众的当前利益。

新官不能动辄“洗牌”

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新上任的一把手,都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好“继往”和“开来”、“承前”和“启后”的关系。决不能拿贬低前任来抬高自己;要“新官也理旧事”,对前任正当合理的承诺、协议、债务等,要不折不扣地“认账”;要继续使用前任重用的优秀干部,决不能对中层干部队伍实施不正常的“洗牌”。特别是对上一届领导班子的战略目标、部署、安排等工作思路,只要是富有成效、受到干部群众欢迎的,就应该当做接力棒接过来,跑到底,不应束之高阁,另起炉灶。

与此同时,朝令夕改是有害的,固步自封也是一种失职。一任要接着一任干,任任都有新发展,任任都有新贡献。

不允许当个“太平官”

“顺境逆境看胸怀,大事难事看担当。”各级领导干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矛盾和困难,要摈弃个人的私心杂念,把“怕”字换成“敢”字。现在,想顺顺当当做太平官,不是不可能,而是不允许,群众不允许,组织也不允许。当领导干部就要勇挑重担,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就要干事创业,同矛盾和困难作斗争。如果面对困难不敢担当、不敢负责,不谋其政,就是一个不称职的班子,就是一个不合格的领导干部。

官员要克服“恐网症”

“如果我们平时能够在群众工作上下工夫,就会大大减少突发性群体事件,即便出现问题,也有能力去化解矛盾。”

对领导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目的是为了提高领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领导干部要适应“网络时代”、“数字时代”的形势要求,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要克服各种形式的“恐 网症”,既避免面对网络媒体噤声失语,又避免出现被人炒作的“雷语”,要不断提高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引导和管理水平。同时,还要见微知著,善于及时从网络上发现各种社会动向,掌握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导权、主动权。

“学习不够”不是挡箭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把“学习不够”当做“口头禅”。有的领导干部在民主生活会自我剖析时,一说问题就是“学习不够”;在工作总结时,一说缺点也是“学习不够”。甚至一些违法违纪者,在忏悔原因时,也是“学习不够”。“学习不够”成了一个“无关紧要的缺点”,说出来不丢人,但似乎也没有准备改,下次会议仍然有一个这样“无关紧要的缺点”可以检讨。其实,“学习不够”不是一个小缺点,而是一个大问题。

篇6:职场如官场,要懂得“为官之道”

诀窍之一:蛰伏

加薪、晋职是人之所愿,可就算你胜人一筹,也可能名落孙山。这时的你心里当然不平衡,不平衡,就有牢骚,就会抱怨,就想发泄。头脑一发热,感情一冲动,还可能做出愚蠢的举动。这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其实,冷静地想,同在一个屋檐下,谁敬业,谁渎职;谁能干,谁平庸;谁有功,谁无劳……精明的上司其实心知肚明,许多时候,上司安排职位、奖罚员工是要充分考虑、顾全大局的,并不是谁敬业就一定要表彰,谁能干就马上要提拔。

所以,你只要一如既往地做好工作,时机到了,条件成熟了,是你的终究是你的。蛰伏是寂寞的,却也是甜蜜的。

诀窍之二:忠诚

俗话说:“端人家的碗,服人家的管。”这个“服”是“口服”,更是“心服”。既然在这家公司,就要尽心竭力,付出心血,切不可得过且过、敷衍塞责,更不能三心二意、见利忘义。

公司把你招进来,就是把信任给了你,如果你辜负这份信任,不仅会给公司造成伤害,也会给自己留下诚信的污点。吃里扒外、背信弃义的人,到哪里都不受欢迎。

所以,哪怕还在公司一天,也要做好这一天的工作。

诀窍之三:谦逊

你很勤奋、很聪明,一直遥遥领先。可就算这样,也不代表你有了骄傲的资本。再强的人,都不可以目中无人、盛气凌人。在职场,你再有成就,再有功劳,你也只是一名员工。维持一家公司正常运转的永远不是哪一个人,就像一台复杂的机器需要许多部件一样。

对一台机器来说,任何一个部件都是很重要的,但是不要忘了,任何一个部件也都是可以替代的。地球离了谁都照转,公司少了谁都行。相反,优而不骄,功而不傲,懂得尊重,懂得合作,懂得分享,没有人会不喜欢,

诀窍之四:专注

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任何一份工作都有许多人关注,任何一个岗位都有很多人觊觎。凭什么能坐尊贵的位置?凭什么能拿丰厚的薪水?凭什么能享优厚的待遇?原因很简单——专注。

接受所做的工作,热爱所做的工作,全力以赴,精益求精,终能引起上司的注意、重用和欣赏。如果安于现状,裹足不前,也许一时比别人厉害,一时比别人安稳,但说不定哪天,别人就赶上了你,甚至还占了上风。优胜劣汰,亘古不变。

所以,因专注而精彩,生于忧患,与时俱进才是成功的硬道理。

诀窍之五:独立

在职场,和有的同事走得近、感情好,和有的同事离得远、关系疏,这本无可厚非,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可分寸一旦把握不当,就容易出问题。

有的人或因为利益,或因为喜好,或因为迷惑,与有的同事过于亲密,与有的同事过于疏远,这就很容易让人认为是在拉帮结派。这是职场的大忌,特别是当你与不那么正气的人混在一个圈子时,更会受到影响。

如果上司因此将你列入“黑名单”,不再委以重任,甚至借由驱走,岂不是非常冤枉?

所以,要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与同事可以成为朋友,但不可成为盟友,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才不会招惹是非。

职场或许不是“战场”,但是很像“官场”,为官之道如果懂得,就可以左右逢源,总之是做好自己,提防小人,专注工作,积极合作,剩下的就静待佳音吧!(文章来自:腾讯空间)

【微信账号:psycofe】

自媒体时代下,如何包装自己才吸引人

优秀的管理者是怎样炼成的

如何获得更多职业议价资本

职场成功最好不要说这九句话

篇7:从“三句诗词”中悟为官之道

中华民族是一个诗词的国度,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词章,唐诗灿烂华美、宋词饱满安静。诗歌之中,有美丽的画面,有丰富的情调;诗歌之中,有温柔与缱绻,有家国与天下。进入新时代,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青年干部要善于从诗词中汲取“营养”,学习诗词中的大智慧。

“学道须当猛烈,始终确守初心,纤毫物欲不相侵”。出自北宋王惟一的《西江月·学道须当猛烈》,指的是学习道理应当具有强烈的决心,而且要从始至终保留好当初的那份心意,不让分毫的物欲侵入我们的内心。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面对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多种欲望的诱惑,年轻干部更容易在坚守初心上产生困惑,因此青年干部要不断掸去思想尘埃,常补精神之钙,常开思想之源,把人民群众摆在自己内心的最高位置,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牢记自己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出自宋代苏舜钦的《水调歌头·沧浪亭》,指的是大丈夫应有远大抱负,就像那正午的太阳,光芒照人间,令人羞耻的是一事无成,疏放轻闲。无论干事还是创业,当先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青年干部要志存高远,牢固树立想干事、干大事,持之以恒创大业的远大志向,坚决避免“看摊守店”的不良思想,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努力开创新时代干事创业的新境界。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出自出自清代郑燮的《墨竹图题诗》,说的是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青年干部要俯下身子到群

众中去,时刻坚持“人民至上”的工作原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万事民为先”的行为准则,始终以百姓心为心,以百姓事为事,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篇8:浅谈为官之道

一、撒下爱的种子, 收获信任的果实

像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的那样:“谁爱孩子, 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 他才能教育孩子”。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 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目的。特别是那些有过失的学生, 由于受到同学们的舆论, 心理压力很大, 对老师所说的话, 甚至是一个眼神都十分敏感, 就拿我们班的孔锴文来说, 他是三年级上半学期转进来的, 我私下里也打听过, 这个孩子以前有个坏习惯, 经常拖欠家庭作业, 家长想给他换个学习环境。开始我有点担忧, 但锴文表现得很棒!可是, 好景不长, 到了下半学期, 他开始有所变化, 先是漏个一样作业, 慢慢地越来越多, 他每天的借口是找不到了, 后来被同学找出来了, 其实他的作业都藏在美术学具袋里, 多狡猾的孩子, 接下去的事我想各位同仁也有同感, 找他严厉批评一番, 并叫他补好所有的作业!但结果是事与愿违, 怎么办?拿出第二招, 通知其家长, 但他是个留守儿童, 父母都在外地唱戏, 由伯父带着。他爸爸说是每天都打电话给孩子叫他做作业的, 天高皇帝远, 有什么用呢?伯父呢?又说不是自己的孩子, 说说也说不来。看来家校合作这招是不行了。

我开始对锴文倍加关心, 与其多谈谈天, 几次沟通得知他是非常想念妈妈, 就想做点错事出来让妈妈可以多给自己打个电话, 能回来看看他!多么发人深省的回答, 一个三年级的孩子, 心里藏着这样的秘密!我将其想法告诉了他妈妈, 他妈妈顿时无言以对, 轻声哽咽着……爱, 孩子需要完整的爱。从那以后, 我都会与他去谈话, 问问他生活上的情况, 并与其妈妈多联系, 他妈妈也每天给孩子多打电话, 有空了就回来看他, 有一次, 他妈妈坐了八个小时的车回来看他, 前后相处不到一个晚上, 他被感动了!但家庭作业依旧没有好转!我不再是严厉的批评, 而是给其鼓励与信任, 相信他肯定能把错误纠正好, 并让全班同学给他加油, 他的家庭作业, 我也不要求他在学校里补做, 家里的作业, 相信他能在家里完成!几天下来, 他的情况有所好转。把对学生的期待融化于对学生的爱之中, 让学生体会到教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 体验到人间的温暖, 从而引起共鸣, 开启自己的心扉, 乐于接受教诲, 容易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内在信念并付诸行动。

二、此时无声胜有声, 用尊重赢得信任

夸美纽斯说过:“在整个人的教育领域内, 只有一条途径可以接近学生, 这就是对他们的信任。”真正的信任是建立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相尊重基础之上的。

记得刚开学, 为了便于科任老师熟悉和了解新学生, 我在讲台上贴了一张座位表。然而第二天发现座位表居然被撕碎了, 心里很不是滋味, 恨不得把肇事者找出来当场训斥一番。假如真的那样做, 我想肯定会伤害那位同学的自尊心。于是我就宣布无论谁做了, 只要能重新贴一张就不再追究了。果然, 第二天, 一张崭新的座位表贴在了讲台上。在那天的自修课上, 我表扬这位同学知错能改的做法 (没指名) 。后来, 那位同学主动找了我, 承认了错误的行为, 说明这样做的原因是自己的成绩不好, 不想被老师叫到。针对他的这一情况, 我及时地进行了思想教育, 使他重新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我们经常发现调皮的孩子做了班干部后就变得很守纪律, 经常迟到的同学拿了教室的钥匙总是最早到校, 这是为什么呢?是信任所产生的强大动力。其实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这种动力, 关键是作为教师能否激发他, 特别是面对犯错误的学生, 我们应该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信任对方, 使对方在信任的影响下, 激发内在的动力, 并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巧用“慧眼”识“英雄”, 妙用“金钱”留“英雄”

学生需要激励, 激励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的助推器。有时一个亲切的问候, 一个会心的微笑, 一个关注的目光, 一句肯定的话语都是极好的激励。比如我们班的叶帅栋, 人如其名, 果然很会动, 课堂上动, 做作业动, 连写的字都随笔舞动。真是个令人头疼的孩子!不过, 他很爱劳动, 可以说, 除了学习, 他样样事情都会很积极, 看准这一点, 我便让他当了班级的卫生检查员, 这下, 他干得更起劲了, 我便适时给予他喜报, 夸奖他做事能干, 提醒他作为一个“英雄”, 需要多方面发展, 学习上也要有所成绩, 他哦哦满口答应。往后的日子里, 他对学习更加用心了!因此, 我觉得一个平时调皮的孩子, 在一次活动中表现得十分认真, 就应该在课堂小结的时候进行点名表扬, 若是对于那些学习自信心不足, 不够努力的学生, 可以在平时多进行谈话, 对其进行鼓励:“老师相信你, 只要勤奋学习, 一定会更好。”这样既可以消除学生的反感情绪, 逐步沟通师生的感情, 促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唤起自尊心, 自爱之情, 鼓起前进的风帆, 懂得今后前进的方向, 从而达到自我纠正的目的。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充分利用闪光点, 有效激励学生, 而这正是他们弃旧图新的突破口。

篇9:官箴:古人的为官之道

官箴,则以对君王或者其他上层官员所作的规诫为主要内容。官箴起初规诫对象的范围很广,除了帝王将相,有时连后宫也包括在内。如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张华的《女史箴》,就以晋惠帝皇后为讽刺对象,在暗讽其专权善妒的同时,对宫廷妇女进行妇德教育。

随着皇权的加强,官箴的内容和写作目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帝王摇身一变成为规诫者,受规诫的对象变成了各级官员,乃至广大民众。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凡百箴》是较早的代表作,在这篇箴言中,梁武帝对包括百官在内的子民提出许多要求,大体上是要大家树立远大目标,积极向上,不要自轻自贱,更多地关注人的自我修养。

帝王作箴,是为了巩固统治;而百官作箴,在失去向帝王进言的劝谏功能后,则转向内省。因此,官箴的最后一层含义,即做官的戒规应运而生。同时,唐代以来一部分不以箴命名,散体结构的文章,因其具有“劝讽为官之道、行政之方”的功用,也被算作官箴之列,是为广义上的官箴。

唐代官箴多为散体,由帝王牵头,朝中大臣编撰。比如武则天时期的《臣轨》、玄宗时期的《贞观政要》,其内容不是箴言,却更具模范作用,受到广大官吏的欢迎。

后蜀皇帝孟昶撰写的官箴以短小精悍著称,全文仅120字,四言一句。孟昶以“朕念赤子,旰食宵衣”开场,告诫各级官吏“为民父母,罔不仁慈”。官箴写成后,孟昶就命令各州县将之刻在石碑上,竖立在各州县衙门前,以为警戒。

宋元时期,官吏职能日益庞杂,官箴书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陈襄《州县提纲》、李元弼《作邑自箴》、吕本中《官箴》、朱熹《朱文正公政训》、真德秀《西山政训》、张养浩《三事忠告》等,都是中国古代官箴文书中的名作。与前代相比,宋元时期的官箴除道德规诫外,还非常关注总结各级官吏的实践经验。如《州县提纲》《作邑自箴》等,都是针对县令施政而作;又如《三事忠告》,分别根据自己在出任地方官员、监察官员、中央官员时的施政举措和一些想法作出总结,对后人提出真诚劝告。

到了明代,随着官僚队伍的日益壮大,官箴文化更趋丰富。明代官箴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而且日渐细化,几乎达到了每一官皆有箴的地步。明宣宗朱瞻基颁布的《御制官箴》,共35篇,可谓细致之极,它通篇四言,凝炼地指出各部门的职责所在,告诫各部官吏要恪尽职守。成书于明朝的《官箴集要》,集从政为官和治学为一体,以仁义礼乐为本,是历代官箴类作品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之一。书中辑录了诸多历史人物的佳言善行,既有经国济世的学问,又有从政为官的智慧;既有各种政务的操作方法和规则,也有调节政治关系的种种规定,为官员的实际工作提供了参照。

上一篇:小学语文二年级上《识字7》教学设计下一篇:《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