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镇情简介

2024-04-22

大溪镇情简介(共13篇)

篇1:大溪镇情简介

大溪镇情简介

大溪镇位于渝湘鄂三省市交界的武陵山区腹地,距离重庆市主城区350公里、酉阳县城85公里、酉阳火车站50公里,渤(酉阳龙潭镇渤海)桂(湖南龙山桂塘镇)二级出省干道穿过全镇腹地,交通十分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是酉阳县的边贸重镇和旅游大镇。全镇辖7个村,47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127平方公里,21000多人(土家族占70%)。有耕地1.6万亩,林地和荒山5万亩。全镇通村(组)公路里程达100多公里,农业和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已经建立,邮政、交通、信息、电力、金融行业较为发达。2011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6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0元,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551万元,一般预算收入272.91万元。

集镇建设篇

作为边贸和旅游重镇的大溪,扼守着酉阳东大门,代表着重庆市和我县对外形象,我们在建设之初就按照“功能做全、设施做好、街景做美、创业宜居”的总体要求,确立了“超濯水,赶里耶”的城镇建设目标。严格控制移民集镇规划建设风貌。要求集镇所有房屋统一加盖深灰色彩瓦、刷象牙白墙体、红棕色木制门窗、木制店招店牌等,对严格按照集镇规划风貌建设的全面拨付风貌建设补助资金。集镇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得以完善。完成了9条主街道3.5公里、5条支干道

1.3万平方米的硬化及标美划线,绿化了1.4万平方米公共用地,修建了3000米护栏,安装了80盏路灯,集镇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日臻完善。集镇功能运行系统建设得以运行。每条街道配备了一个垃圾运输箱及若干个垃圾桶,修建排水沟7200米、日均供水450立方米的自来水厂和4个污水沉淀池建成投入使用,建成了酉水风情街,修建了1万平米的边区市场,启动建设并即将投用4000平方米四级汽 1

车客运站,集镇功能运行系统全面启动并有序运行。集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得以拓展。修建了标准化的镇级卫生院、大溪文化服务中心、酉水广场、灯光体育健身广场,完善了医疗卫生设备,集镇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设施建设得以完善。

目前,新集镇规划总面积0.64公顷,常住人口5500人,城镇化率达到21%,一个具有土家民俗风情的移民新集镇已经初具雏形。

商贸发展篇

我们在完善城镇功能的同时,确立了边贸和旅游产业的定位,全面实施“233(2大商圈、3大市场、3大中心)”边贸发展战略,即:高标准打造以渝湘鄂三省市边区农贸市场为中心的农副产品交易圈、以酉水广场和健身广场为中心的边区休闲娱乐圈两大商圈。高质量建设完善渝湘鄂三省市边区市场、二级小商品批发市场和边区畜禽综合交易市场三大市场。高规格规划渝湘鄂边区体育健身中心、休闲娱乐中心、会议接待中心三大中心建设。完善与“233”边贸发展战略相匹配的配套建设,布局满足于“233”边贸发展战略的商业网点。五年内创办微型企业100户,建设5个以上规模物流配送中心,到2015年边区贸易额达到1.8亿元。

目前全镇有高级旅游酒店3家、星级农家饭店5家,旅游接待标准床位200多个,大型娱乐场所3家。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商贸公司,拉动商贸经济发展,集聚人气,汇聚商气。两大商圈基本形成,效益初显。

旅游开发篇

大溪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风光秀美迤逦,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金樱子色美味醇,千里油茶酒香飘;这里有由巴国九黎走来的民族;这里有著称于史的酉水河原始风貌;这里有勤劳勇敢的土家苗汉人民。悠悠酉水河源远流长,巍巍冠军山雄奇壮观。再加上境内的二桥锁双江、一脚踏三省、佛山坉觅

仙、金银洞探奇、笔山坝溯源、观音阁问签、新集镇安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姿多彩的土苗风情,绘成了一道旖旎的山水画卷。

近年来,大溪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了旅游投入,挖掘整理土家文化、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人流与物流的汇聚。制作了《大溪欢迎您》的旅游推介光碟,编排了一台具有民族特色的节目,建设完善了一批宾馆、码头等旅游服务设施。利用大溪旖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民族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广泛开展旅游产业招商,着力引资开发观音阁、金银洞等旅游资源,发展集居住、度假、旅游、垂钓、餐饮等休闲娱乐一体的特色水乡经济,发展农家乐、渔家乐、林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着力提升现代旅游业水平。

农业产业篇

立足镇情,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培植龙头加工企业,抓好油茶、山药、青蒿、青花椒、金银花特色种植“五朵金花”。发展油茶1万亩、山药1000亩、青蒿4000亩、青花椒4000亩,金银花2000亩。建立了金线村万只种鸡场、杉岭村山羊养殖小区、“双高”红薯示范片、长岭村麻旺鸭养殖示范点,石堤村脐橙种植示范片、二坪村油茶栽植示范片,渤桂路沿线养羊、养牛、养鸡和野生动物训养示范点等示范基地,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经济。全镇全年新增水果、疏菜,山羊等各种专业合作社7个,新发展专业合作社会员573名,培育规模养殖户195户,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并逐步走向市场化、规模化、精品化的发展轨道,有效带动了农户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社会事业篇

镇内修建了标准化的大溪文化服务中心、敬老院、酉水广场、灯光体育健身广场,文化服务中心配备建设了40000册图书的阅览室及10余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有中小学9所,幼儿园1所,镇级中心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医疗站13个。完善了医疗卫生设备,依山傍水

而建的大学中学,一流的教育教学环境,一流的师资力量,保障了3000余名师生的正常学习工作。

以实施扶贫项目和文明新村建设为载体,切实改善农村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新修人行便道工程8公里,维修村级公路56公里,修建人饮安全工程3处、350立方,新建沼气池178口,农村改厕150户,实施农网改造4个村,改善了人民生产生活条件。

成功举办渝湘鄂边区篮球运动会,这是一次规模最大,参赛队员最多,规格最高盛会。有效增进了边区工作交流,加强了民族团结,强化了区域协作,促进了边区经济贸易共同发展,推进了健康重庆、和谐酉阳、魅力大溪建设。

大溪镇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针对安全生产的各个层面职责明确,运行机制合理,政法、安全、信访、司法、法庭、派出所“六位一体”集中运行,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形成自觉学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搞好群防群治,确保一方平安。

开放美丽的大溪热诚欢迎社会各界前来投资兴业,旅游观光!

篇2:大溪镇情简介

一拉溪镇位于吉长南线302国道三分之一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域面积357平方公里,最远处2个村之间相距50公里,全镇总人口54228人(2008年数)。

一拉溪镇是永吉县第一产粮大镇,其中玉米面积更大,年产108599吨,水稻产量25601吨,一拉溪镇特色产业较为突出,其中小杂粮生产很有特色,尤其是紫苏生产,在镇域内有苏叶加工厂6家,给农民带来了非常高的效益。2009年,苏叶为全镇农民增收1100万元,苏籽为百姓增收2000万元,是一拉溪镇的支柱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另外,柞蚕放养也是一拉溪镇特色产业之一,依托地理和区位优势,柞蚕放养在一拉溪镇已经形成了稳定规模,年可放养柞蚕216把,为百姓创收360万元。

2009年,全镇的地区生产总值达24000万元,同比去年增长23.4%,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达到7268元,同比去年增长0.18%,农民人均收入5212元,同比去年增长0.08%。

由于一拉溪镇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产业特点,将来在长吉一体化运行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一拉溪镇26个行政村的百姓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富裕,对未来充满希望。

篇3:大溪镇情简介

这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自然景观神奇秀美。挪塔岩10万年古人类遗址是舞水文化类群的标杆, 7800年高庙文化开启中华文明的新篇章。2214年历史的黔阳古城夷夏同城、人神共治, 是中国地方传统及民族地区城市根据地形风水规划建设的典范。城西芙蓉楼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以王昌龄一首“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千古绝唱而驰名中外。侗族首领杨再思在这里自立叙州土府政权, 成为没有国王的王国。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安江农校纪念园是杂交水稻摇篮, 更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发源地。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势高险、峰峦叠翠, 是中国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英雄山。雪峰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沟谷交错、溪流纵横, 是户外运动的大本营。托口西海旅游度假区是湘鄂渝黔桂边区最大水面, 也是北侗风情浓郁的山地度假胜地。

一座幽静的古城, 岁月的沉淀孕育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连绵起伏的高山, 给了他独一无二的美丽容颜。历史和自然的馈赠成就了今天的洪江市, 成为大湘西旅游风景线上璀璨的明珠, 令人流连忘返。

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发展高峰论坛

一、论坛主题:古城旅游开发与文化品牌建立

二、论坛时间:2012年10月28日--10月30日

三、论坛地点:洪江市黔阳古城景区

四、主办单位:怀化市旅游局、洪江市人民政府

五、承办单位:洪江市旅游局、洪江市文广新局、湖南申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六、参加人员:

六、参加人员:

1、湖南省相关部门领导

2、怀化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

3、旅行社代表

4、媒体代表

5、周边县市旅游局领导

6、洪江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领导

7、湖南申德实业有限公司

8、民俗专家及旅游专家

9、洪江市旅游界代表

篇4:虹溪镇名人古迹简介

俗言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可反思一下,一个连自己身边美景都懒于关注的人,更不可能发现他山之美。“十八寨”“虹溪”名称的由来

古北门位于弥勒县虹溪北门街,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据虹溪城祠碑记载:先是彝族“阿勿盘居之土,列寨十八以自固”,故名十八寨,明正德十五年(1520),巡抚何孟春巡按陈察奉命平之,调拨陆凉卫后所伍军屯镇守御。明嘉靖元年(1522)设立十八寨守御千户所,次年建十八寨所城。城墙为石砖土结构,上有垛埤御敌,类古城式造型。东、西、南、北四门有砖石翻拱,城门上置城楼。万历三十六年(1608)遭受特大水灾,南门倾圯,居民遂向东西移居,逐延伸拓筑成五里长街。

虹溪镇古名“十八寨”。东有鸡洞仙踪和黄家庄湖,南有螺峰晚景,西有山花烟雨,北有北岗樵唱、虹溪春水、白龙洞,是一个自然景观优美的地方。清初有一个叫做陈卿的四川人,官至按察使佥事,曾奉命来十八寨巡视。他被周边的风光所陶醉,写下了八首七律赞叹十八寨的山水。其中的《虹溪春水》一诗,是这样咏叹十八寨的:

远明虹影射檐牙,树杪飞泉百道斜。

朝雨碧光涵柳色,夕阳红焰泛桃花。

冰销自识鲛人室,星渚谁通汉使槎。

渔笛数声山石裂,几多欧梦落平沙。

常言道:“地灵人杰”。十八寨的历史也的确印证了这句古话。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八寨的东门街便诞生了一个名叫王四的男孩。这个男孩长大后,便是“同庆丰”商号老板、全国赫赫有名的巨商王炽。最近几年,王炽的生平和发家史被编拍成电视连续剧《钱王》。于是,一百多年前的云南巨商王炽,又成为了人们谈论的话题。当然,《钱王》中的王炽和真正的王炽是有不少差别的,如他因一件小事而怒杀跋扈的姑表兄姜庚,就被电视剧演义成为一件十分英勇、正义的壮举。但不管怎么说,历史上的王炽的确是一位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知人善任、勇气过人的大商人。他在十八寨,云南各地,乃至全国的许多地方,都做了许多好事和善事。虹溪镇留存至今的许多乡土建筑都与王炽的经历和义举有关,就连十八寨改名为“虹溪”,也是王炽联合地方绅士,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呈报省府的结果。遗憾的是,这位恩泽遍及家乡每个角落的大名人,他在东门街的老宅却荡然无存了。

“三代一品封典”牌坊

漫步在虹溪镇的老街东门一带,行走在王炽当年捐资修筑的石条路上,你会看见一座雕刻得十分精美的石牌坊,这便是“三代一品封典”牌坊。

牌坊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冬建成,高约10米,宽6米,三重檐四柱三门,青石雕砌。柱脚石墩有四对石狮相对而立,重檐石脊上有八个相对的吻兽石雕,坊头正中有镂空石龙盘抱,匾刻“圣旨旌表”,下书“三代一品封典”。石牌坊为东西向,台基有垂带式踏道七级,十分雄伟。牌坊石柱上镌刻有名流和达官题书的三副对联。

正中一联:“铁索架飞龙,九重褒义来丹诰;绣章膺翥鹤,三代荣封树锦芳。”乃诰授奉直大夫、翰林院吉士加三级罗瑞图撰、滇黔使者兼巡抚松藩所书。

左边一联:“铁索系飞虹,咸占利涉;纶音勒石柱,宏奖公忠。”是云南按察使司全茂绩撰书。

右边一联:“是为仁里,坊表所式;非独私门,门第之光。”为诰授中宪大夫知府四川补用同知直隶州赵藩撰、督学使者桂林张建勋书。

王炽修桥补路、捐资赈灾,善举数不胜数,光绪二十六年又出巨资孝敬逃难西安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朝廷对王炽就更加赏识,又钦赐“三代一品封典”,准建牌坊旌表。王炽便于当年建造了这座牌坊。

虹溪书院

虹溪书院是虹溪镇唯一的书院,位于书院街。书院是现代学校的前身,创办者或为私人,或为官府。虹溪书院重建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书院占地宽广、环境清幽。主体建筑为藏书楼,重檐歇山顶抬梁式结构,通面阔13.6米,进深14.2米,三开间三进间,占地面积193平方米。二楼的屋檐下悬挂有清乾隆内阁学士尹壮图题写的三字匾额“藏书楼”。

重建这座书院时,王炽捐资4883两银子,同时还出资购置学田作为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又赠《古今图书集成》等书籍万余册给藏书楼。

虹溪文庙

虹溪文庙位于虹溪镇街北,现存棂星门、中殿、天子台、大成殿、东西庑等建筑。大成殿单檐歇山顶,抬梁式结构,三开间三进间,面阔19米,进深12米,高10米。

虹溪文笔塔

篇5:花溪镇市民农庄项目简介(精选)

市民农庄是以乡村的要素融合,以农庄的核心产品形态,导入市民的消费,满足市民回归乡村的情怀,由此反哺三农发展,并刺激消费升级带动农村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通过市民农庄平台形成市民与乡村多要素精准对接,创建城乡互融共生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三农问题的系统性解决和乡村全面振兴。

花溪镇位于洪雅县城西南28公里,幅员面积60.99平方公里,辖唐坝、黄龙等8个行政村,1个唐坝社区居委会,3个居民小组。2017年末总人口达1.8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472万人,非农业人口0.1601万人,是比较典型的农业乡镇,全镇产业发展主要以林竹、茶叶、种养殖业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13696元。

花溪镇紧邻柳江古镇,是到柳江、瓦屋山、七里坪景区的必经之路。为此花溪镇依托全县旅游发展趋势和业态布局,在黄龙和唐坝两村全力推进“市民农庄项目”,采取农业加旅游模式打造“乡村振兴洪雅模式”。“市民农庄项目”分为“城乡融合发展区”、“家庭农庄”、“农创产业示范区”三大板块,规划面积7596亩;配套建设4.7公里庄园大道和玉屏山索道。目前已经完成四川洪雅花溪零碳国家农业产业园配套服务中心(市民农庄样板区)规划,“庄园大道”和“市民农庄样板区”已开工建设。

篇6:村情简介

村情简介

XXX位于XXX西部,距XXX政府XXX公里,3XXX省道横贯全境,该村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各组和产业区已通公路、XXX的农户饮上了安全自来水。全村总面积为XXX亩,辖XXX个村民组,XXX户,XXX人。村党支部成员有XXX人,村委会成员有XXX人,监委会成员有XXX人。村级经济以烤烟、茶叶、畜牧、经果林和中药材为主,村内现有烤烟XXX亩、茶叶XXX亩,核桃种植XXX余亩,中药材种植XXX亩;有养猪场XXX个,养猪专业户XXX户,有XXX万羽蛋鸡养殖场XXX个,养羊专业户XXX户;农民人均收入达XXX余元,同时有村小学XXX所,卫生室XXX家。是一个XXX、XXX族居住村庄,自然条件较好。

近年来,该村在XXX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党总支委认真组织全村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学习党的XXX、XXX、XXX会议精神和XXX在农村一系列政策,充分发挥基础党组织的战斗力作用。以抓党建推动全村发展,以抓社会稳定促和谐,以优良的作风促政风带民风,为民服务讲实结,以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和淳朴的民风使得该村在XXX个村中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位居前列。在下一步的工作中,XXX将盘活存量,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烤烟、茶叶、畜牧、经果林和中药材,带动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结合对该村的交通区位优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整合资源,努力实施好基础设施和产业扶持项目,发展招商引资,召回外出务工劳动力,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办企业,搞发展,致力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篇7:桧溪镇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畜牧产业结构调整, 是关系到桧溪镇农民增收的大事, 也是当前桧溪镇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桧溪全镇最低海拔348m, 最高海拔2010m, 由高山、二半山和江边河谷区组成, 立体自然环境形成典型的立体气候:最高气温38℃, 最低气温2℃, 年平均气温16.8℃;无霜期280~310天,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年平均降雨量820mm, 雨量充足;年日照1400小时, 非常适宜于各种农作物和牧草的生长。

1桧溪镇畜牧业生产现状

桧溪镇地处永善县东北部, 距县城45kg, 辖6个自然村、105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小组, 境内分为江边河谷、二半山和高二半山。据统计, 2009年全镇大牲00000000000000000000000畜存栏1820头 (匹) , 生猪14200头, 羊1300只, 家禽12200只。年大牲畜出栏360头 (匹) , 生猪出栏13340头, 羊出栏620只, 家禽出栏14500只。生猪杂交2100窝次, 其中人工授精1200窝次。水产养鱼300亩。青贮饲料4500吨, 氨化微贮700吨, 生产配合饲料650吨。稻田养鱼50亩。肉蛋奶产量1230吨。其中, 猪肉1170吨、牛肉16吨、羊肉12吨、禽肉20吨, 其他肉类3吨, 蛋、奶29吨。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只有71.3kg。

2当前桧溪镇畜牧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 桧溪镇的畜牧业发展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 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35%。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问题。

(1) 服务技术体系薄弱, 设施基础落后。畜牧产业化程度低, 投入不足以支撑畜牧业发展。

(2) 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够, 盲目发展。由于桧溪镇地处山区, 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农民对市场的供求信息不了解, 导致盲目发展, 造成有些产品过剩, 价格太低, 有些产品过少甚至没有。例如牛、羊等草食家畜养殖业都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 名特优产品不多, 优势畜禽产业也未发挥出真正的效益。

(3) 当地资源未被合理利用。桧溪镇有非常丰富的饲料资源, 由于大多数农户没有掌握青贮、微贮和氨化技术而被白白浪费, 高山、二半山的荒山也没有被充分利用于发展草食家畜生产。

(4) 畜产品科技含量低, 缺乏市场竞争力。畜禽的生产性能较差。桧溪镇农户饲养的家畜品种质量较差, 大多数是面临淘汰的劣质品种, 导致饲养周期较长, 浪费大量的饲料和人力, 很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5) 养殖方式落后。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主要表现在:饲料不是生喂而是熟喂, 一头猪饲喂1~2年的时间才出栏。对畜禽不进行定期的驱虫和防疫, 农民对畜禽的防疫工作不理解, 认为好好的家畜没有必要打防疫针。对牛羊的饲养都是采取自由放牧的方式, 没有科学的管理, 特别是冬天, 牛羊体况下降严重。

(6) 地区优势未被充分利用。高二半山气候寒冷, 草料资源丰富, 可发展节粮型家畜。坝区由于粮食资源丰富, 可大力发展生猪。但由于畜牧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没有发挥出地区优势, 导致该养牛羊的地方养猪, 该饲养猪的地方饲养牛羊。

总之, 找准关键问题, 调整畜种结构, 优化品种结构, 把握好饲养方式和经营方式, 桧溪镇的畜牧产业必将快速跃上新台阶。

摘要:农民增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桧溪镇作为永善县的经济大镇, 畜牧业经济收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相对于县内其他乡镇来说, 畜牧业为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一直不高。本文对全镇畜牧产业进行了分析, 找出了桧溪镇畜牧产业结构的6大问题, 从5个方面提出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篇8:常丰村情简介

常丰村位于常丰镇政府所在地,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375户1517人,耕地面积5613亩。2010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8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92元。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9名,其中女党员7名,35岁以下党员9名,主导产业以烤烟、畜牧、劳务输出为主。2010年,种植烤烟400亩,羊存栏4000只,牛存栏500头,劳务输出321人。

新一届村党支部班子立足本村实际,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制定了以县、镇两级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强村、项目兴村三大战略,实现五星级新农村的经济发展思路。到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00元。为实现上述目标,村党支部决心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积极争取项目,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以常丰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为统揽,积极争取计经、民政、水利、土地等部门项目,按照“项目整合、资金捆绑”的原则,硬化村组道路5公里,生产道路3公里,整理土地3000亩,新建100户的居民点1处,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二、积极引导服务,狠调产业结构

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全力搞好服务工作,带领群众狠调产业结构,发展以“畜牧、果品、劳务”为主的主导产业生产,快速增加农民收入。利用三年时间,羊存栏达到5000只,出栏达到7000只,饲养量达到12000只,新增闫怀杰户营模式户50户;西瓜种植面积达到300亩,干杂果建园面积达到2000亩,苹果建园面积达到800亩;年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400人。

三、多措并举,实现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

对居民点进行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新建垃圾台、公厕、垃圾填埋场各1处,安装太阳能130户,达到五星级新标准,使群众住的安心,活的开心。

四、建设高素质班子,为实现新的目标提供保证

选好配强村委会班子,健全监委会、妇代会、共青团、调解组织、治保组织,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打造“团结共事、精干高效、服务本领强”的外向型村级班子,为完成好新一届村党支部既定的目标提供保证。

今年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县镇两级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克服困难,加压奋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硬化村组道路500米,村内柏油(水泥)路总里程达到4500米;实施县土地局旧庄基复垦300亩;完成农户建房42户。

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种植烤烟560亩,实现产值119万元;羊存栏4000只,出栏4900只,收入392万元;外出务工人员321人,实现收入372.7万元。

篇9:大溪镇情简介

宝鸡市陈仓区虢镇街道高家堎村,位于陈仓区委、区政府驻地----虢镇---北环路北侧,因以高姓人家居多,村庄由北向南又呈阶梯状分布、高低不同,堎、坎较多,故称高家堎村。

全村现有420户,共1702口人,可耕种土地面积430亩,陇海铁路沿村而过,新修的城市道路----陇海北路紧邻铁路穿村而过,北新路、西宝中线两条大路横贯东西,村北为陈仓区规划的道北新区,村南为陈仓区行政商贸区,地理位置优越,综合交通便利,村庄规划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结构紧凑,环境优雅,1993年6月,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曾来村视察。

高家堎村民风淳朴,村民勤劳朴实,人才辈出,是一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早在春秋时期,姜太公吕尚的六世孙齐文公吕赤的儿子受封高邑,其后代便以封邑“高”为姓,高家堎村的高姓人氏相传为高氏始祖后裔的一支,从上古农耕时代到现在的高度文明社会,高家堎村的村民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开拓耕耘、发展繁荣,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家风家训,也成就了高家堎村优良的村风、家风、家训:一、国家至上---报效中华、爱国守法、保国为民、无私奉献。二、家庭美德---父严子孝、母慈媳敬、兄友弟恭、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团结邻里。三、个人品德---明诗书、尊礼仪、知荣辱、尚廉洁、广善行、尚勤俭、勤学习、勿生非。四、治家格言---德厚传家久、家和万事兴、有德才有福、有爱才有家、勤劳实干为本、艰苦奋斗立业。

在村西南方向,早年间建有一处宗祠,墙壁上挂有祖先画像以及“家训”、“族规”、“家法”内容的牌匾,它包含了以“忠信孝悌”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如敬长老、孝父母、友兄弟、尊师长、睦近邻、崇俭朴、恤孤寡、戒淫逸、戒奢侈、禁赌博等伦理规范,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对今天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每年正月初一,由村集体倡导,全村老小共同在宗祠内举行盛大的祭祀高氏祖先活动,追慕先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我们现在提倡的良好家风、好家训,实则就是宗祠文化的流转,家族文化的延伸。

高家堎村父老乡亲祖祖辈辈恪守训诫,特别重视后辈儿孙的成长教育,历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截至目前,为教育事业输送大专、本科等优秀生源200多名;为国防建设输送优秀合格军人120多名,其中军校生、国防生达到12人;在国内外从事政务、金融、商贸、科技、医疗、建筑的各界精英及社会贤达层出不穷,这些优秀人才在为社会积极做贡献、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时刻谨遵祖训,铭记村风、家风、家训,他们在人生舞台上各领风骚,在各自的领域和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好故事,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引导全村群众从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养分,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高家堎村于2018年11月份建成了虢镇街道唯一的“家风家训堂”,走进场馆,宽敞明亮,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共制作展板38块,展示内容共五部分,包括:(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家风家训的重要论述。(二)中国历史上名人经典家训和家风故事。(三)反映“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语句和名言格言警句民谚等。(四)高家堎村的历史沿革。(五)本村评选出的十星级文明户、孝老爱亲示范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民代表以及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等。

在这些良好的家风家训熏陶引导下,高家堎村的民风、村风、家风更上了一层楼,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事迹,在上级部门及村两委会主导下,利用三八妇女节、七一党建节、重阳节、春节等“我们的节日”,每年进行一次评选活动,由全体党员、村民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40户、孝老爱亲模范户16户、优秀党员10名、优秀村民代表8名,在家风家训堂对他们的优秀事迹进行大力宣传,并在全村范围内进行张榜表扬,旨在弘扬社会正能量,提升村民道德素养,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过一系列活动,村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更好更快的发展,凝聚力得到很大提高,比、学、赶、超道德模范的良好风气逐渐形成。今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党员、群众放弃春节休息时间,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不计报酬、争先恐后的报名参加疫情防控,放假在家的年轻大学生组成志愿者,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来,他们日夜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彰显了良好家风教化下的精神风貌。

在村两委班子领导下,在全体村民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整治村容村貌,优化生活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对全村420户分期分批安装天然气、给排水管网改造、安装卡式水表、硬化街道、新修排水渠、人畜饮水工程改造、融媒体电视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极大地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村两委会一班人紧紧抓住地理优势,凝心聚力促发展,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土地、场地、厂房出租及物业管理为主,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为辅,年收入400万元左右,安置本村劳动力600余人,有效推动了各项产业发展。

篇10:文山州州情简介

文山州州情简介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百色市毗邻,西、北分别与省内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曲靖市相连,南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438公里。全州国土面积31456平方公里,辖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北、广南、富宁8县102个乡镇,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白、傣、蒙古、布依、仡佬11个民族,总人口345万人,少数民族占56.7%。州情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传统光荣。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便将文山纳入版图,1927年我党就在文山县洒戛龙村建立了党支部,富宁、广南等地是邓小平同志领导百色起义后红七军活动的根据地之一。文山是建国以来全国经历战争时间最长的地区,举世闻名的“老山精神”就诞生在这块英雄辈出的红土地上。二是人杰地灵、风光秀丽。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楚图南、狂飙诗人柯仲平等都是这块土地上哺育出来的时代英杰。国家4A级风景区—丘北普者黑、“世外桃园”—广南坝美山水田园风光令人流连忘返。三是民风淳朴、文化多样。壮族三月三节、苗族踩花山、彝族火把节、瑶族盘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以及丰富的民间传说、民族歌谣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四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文山是云南的东大门,素有“滇桂走廊”之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中越“两廊一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深入推进,使文山正从昔日封闭的边疆转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逐步成为云南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随着普者黑机场建成通航、衡昆高速公路文山段建成通车、富宁港的开工建设及云桂铁路文山段即将全线建设,文山将成为省内同时具备航空、水运、铁路、高速公路立体交通网络的州市。五是资源富集、潜力巨大。文山州资源丰富,是久负盛名的名贵药材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产量占全国的95%以上,有“中国三七之乡”之称,辣椒、烤烟、八角、草果、茶叶等特产在省内外也有较高知名度,是云南新烟区开发和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有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近

篇11:朱溪镇经济林现状及发展对策

1 朱溪镇气候条件

朱溪镇海拔垂直高度为50~1 200 m,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 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热量丰富、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年温差较小, 多年平均气温17~18℃, 年均无霜期为246 d, 年均降水量1 500~1 600 mm, 年平均相对湿度79%, 年均蒸发量1 190 mm,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年均日照时数为1 786 h, 春夏雨热同季, 秋冬光温互补, 1月极端最低气温-6.9℃, 7月极端最高气温39℃, 气候总体上呈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点, 气候条件十分优越, 适宜多种经济林生长。

2 朱溪镇经济林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经济林现状

由表1、2可以看出, 朱溪镇竹林为2 481.7 hm2, 人均面积仅0.081 hm2;其他经济林599.8 hm2, 人均面积只有0.020hm2。该镇人均耕地0.031 hm2, 而人均林业用地有0.520 hm2, 人年均收入4 642元。可见竹林经济林的发展尚有很大的潜力。

(hm2)

2.2 经济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 朱溪镇现有30个行政村种植毛竹, 约70%属于粗放经营, 由表1可见, 老林竹占54%, 由于滥挖笋、过伐、失管等多种原因, 造成竹林逐年衰退, 其竹林产量和质量明显低于浙江省安吉等县的平均水平。

杂竹主要品种为早竹, 属笋用竹, 如果经营好, 产值可达10万~15万元/hm2, 但大都处于失管状态, 且只分布在官屋、江一、岩前、南塘、田垟、横塘、上王周、前周8个村, 总面积只有11.6 hm2。

2.2.2 经济林分布不均匀, 海拔500 m以下经济林品种少, 只有板栗、杨梅、梨、桔4个品种。

适宜于海拔700以下生长的猕猴桃只有岭根与连头2个村种植。

2.2.3 由于劳动力欠缺, 使部分经济林处于失管状态。

如15.2 hm2的茶叶、12.3 hm2的柑桔形成了衰产期。

2.2.4 缺少科学引导, 多年来未针对山区实际情况制订可行性方案。

如龙皇塘、山后陈、下加山、郑加山等山区村, 于7~8年前开始移民, 青壮年劳力陆续下山, 未及时指导其发展经济林。针对这种情况, 应引导农民在条件较好的地段, 发展杜仲、厚朴等用材、药用两用材, 这些树木萌芽力强, 砍伐后自然更新快, 既可增加群众收益, 又可保持水土、绿化山区达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

3 朱溪镇经济林发展对策

3.1 科学规划, 分类指导

朱溪镇留守劳力情况大致可分为3类:第1类为高山移民, 原居住地基本无人居住, 大部农用地抛荒, 茶叶等原来的经济林失管;第2类为海拔300~500 m中山区, 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经商, 留居的主要是老人及妇女, 对经济林无法进行精细栽培, 只能粗放经营;第3类为靠近公路沿线和集镇平原乡村, 劳动力充裕。

3.1.1 对第1类状况, 应引导农民在荒地和失管的茶园等

条件较好地段种植杜仲、厚朴、柿子等树种, 即既可粗放经营, 又可精细管理的经济林品种, 改变当地单一经营用材林的习俗, 使资源可永续利用[3,4,5]。

3.1.2 对第2类状况给予科技辅导。

山区由于生态环境条件良好, 病虫害不会成灾, 引导农民将现有的笋竹林、杨梅、板栗、枇杷、油茶等进行有机、绿色、无公害栽培, 达到投劳投资少、产品无污染目的, 政府和相关部门帮助产品认证, 加强宣传, 积好畅通市场, 使群众投入成本效益最大化。

3.1.3 对第3类情况, 引导当地群众进行低产低效林的无公害栽培改造。

岭根村的猕猴桃在林业科技人员的帮助下, 进行无公害栽培, 产量达9 480 kg/hm2, 产值4.74万元/hm2, 投入与产出比9∶1, 2009年全村猕猴桃产值90多万元。由此说明, 低产低效经济林经改造后增效潜力巨大。

3.2 引导工商资本、私营经济参与经营, 建立合作社

维护合法权益, 完善责任山、自留山、承包山的经营承包权, 按《合同法》《物权法》规定完善各项承包合同, 保护其合法权益, 及时处理破坏、侵害经营权益的事件, 促进提高林地生产力, 达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目的。

3.3 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

2008年仙居县林业局与朱溪镇林业站在梅岙村实施了现代毛竹示范园区建设, 对毛竹低产林进行改造。通过1年的建设, 竹林笋的质量好、产量高、成竹率高、新竹质量好, 仅竹笋收入增加近1万元/hm2, 调动了农民改造毛竹低产林的积极性, 低产毛竹林改造面积扩大了逾13.33 hm2。

3.4 加快林业科技服务网络建设

做到村村有科技联络员, 使群众及时掌握林业科普知识和市场信息动态, 及时把市场的需求与农村林业的开发相结合, 使林地生产力最大化、经济效益高效化、林农增收快速化。

参考文献

[1]王春生, 石建新, 赵猛, 等.红富士苹果气调贮藏参数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02, 17 (4) :100-103.

[2]赵登超, 王钧毅, 韩传明, 等.不同品种核桃仁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与成分分析[J].华北农学报, 2009, 24 (B08) :295-298.

[3]刘忠玉, 刘鹤峰.丹凤县狠抓经济林木科管[J].陕西林业, 2008 (6) :46.

[4]柴清强, 高云梅.试论提高木材经济材比重确保伐区作业质量的措施[J].民营科技, 2010 (3) :80.

篇12:贾平凹《远山野情》简介

“平凹先生,您是大师级的作家,看了您的小说之后,我胸口闷住已有很久,这种情形在看张爱玲时也出现过,但他们仍不那么“对位”,直到有一次在香港有人讲起大陆作家群,其中提到您的名字。一口气买了十数位的,一位一位拜读,到您的书出现,方才松了口气,想长啸起来。”——三毛

穿越灵性的大地,笔下再现强大的原始生命力以及浓厚的民间伦理道德信仰

篇13:大学生沂蒙情协会简介[模版]

山东建筑大学大学生沂蒙情协会是全国首家关注沂蒙老区的社会服务型校级大学生社团,创建于2001年12月,以“用我们的眼睛关注沂蒙,用我们的知识丰富沂蒙,用我们的真情和双手托起沂蒙”为宗旨,以传承沂蒙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开拓大学生视野为己任,主要开展以“情系沂蒙奉献爱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历经6届,连续六年被评为校级A级(最高级)社团。

协会以打造“精品”活动为发展方向,日常特色活动有:暑期社会实践、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爱心之旅 阳光行动”系列活动、内部培训系列活动、亲情系列活动、雪山言论、周末青春创业活动等。社会实践——沂蒙情灵魂的传承

沂蒙情协会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队是一支具有战斗力的社会服务团队。

2002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获校级优秀实践团队。

2003年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被评为“团中央百支重点团队”,最终获全国第六名。

2004年协会分两支队伍分赴临沂市郯城县和沂水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两支队伍同时被评为“校级重点团队”。2005年协会分三支队伍奔赴沂蒙老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两支被评为校级重点团队,“重温红色道路探寻沂蒙精神——单车行沂蒙”社会实践服务团被评为“全国百支红色之旅团队”。

2006年协会联合浙江温州大学、临沂大学等高校开展的“重温红色道路探寻沂蒙精神——百名学子沂蒙老区行”社会实践活动开创了跨省联合的先河。

2007年,“共建沂蒙助学网青春建功新农村”暑期社会实践团分赴临沭、莒南和费县进行社会实践,初步实现了走遍临沂三区九县的规划,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实践团被评为“省级重点团队”。另外,协会还联合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了“追寻红嫂足迹传承沂蒙精神”百名大学生寻访山东好军嫂模范事迹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六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协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那片张扬着红色激情的土地上,沂蒙情人在用自己的汗水打造一种文化,一种感情,一种精神,一种社团的灵魂。我们会继续着我们的事业,用我们的青春谱写自己最美好的回忆。

爱心之旅阳光行动—沂蒙情“情”的体现

“爱心之旅 阳光行动”系列活动是大学生沂蒙情协会在日常实践中全力打造的品牌活动之一,在2005年9月正式立项,将活动定名为“爱心之旅 阳光行动”,并在校团委的领导下,由协会团支部组建了“爱心之旅阳光行动”大学生服务队,专门负责此活动。主要在济南、临沂两地开展扶贫济困、尊老敬老、帮孤助残、义务支教、文艺演出、环境保护等志愿者服务活动。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十余次走进济南市历下区老年公寓和历下区第一人民医院等场所;多次在校内外开展调研活动;在校园内成立班车服务队,组织并参加校园清

扫和义务植树等活动;与济南血站联系开展了“集采血小板”宣传活动并为由中央电视台主办,我校承办的活动—“服务西部课本传递工程”进行宣传;多次与“泉城义工”合作深入社区、广场、医院等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6年4月份,该系列活动被学校申报参加“山东省优秀志愿者行动项目”的评选。

此活动将作为大学生沂蒙情协会的长期活动之一,且计划在五年内在济南市和沂蒙老区建立多个实践基地,作为协会的长期服务对象。五年中努力完善活动体系,不断开拓创新,五年后将扩大服务范围,并开拓其它服务项目,在周末或节假日在山东省内开展不同层次的服务活动,并力求“走出山东 服务西部”,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内部培训—沂蒙情力量的源泉

协会建立之初,就特别注重内部培训活动,提高会员的综合素质,这使得沂蒙情的队员具有了良好的品质,奠定了沂蒙情在学校乃至社会上的良好声誉,使得沂蒙情连年获得各种奖励及荣誉。

经过六年的发展,内部培训系列活动已经日趋成熟。2006年协会建立了“素质拓展中心”专门对会员进行培训,并确立了内部培训系列活动体系,主要有以下活动:沂蒙讲堂、“青春风”演讲比赛、内部辩论赛、创业知识讲座、文艺培训、写作技巧培训、时事讲座等。

此外,我们还定期开展亲情系列活动、雪山言论、周末青春创业活动等,而且每年都有新活动。通过各项活动激发队员的激情,增强队员的社会责任感,教队员学会理智地分析问题。在这风风雨雨的六

年里,我们有过坎坷,有过辉煌,但不管怎样,每一天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一定会把我们的“沂蒙情”洒向更多的土地。理论与实践结合激情与理智同在六年来,沂蒙情协会一直以这句话作为指导思想,注重灌输理论知识。暑期社会实践与日常实践相结合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活动模式和新的活动体系。通过各项活动激发队员的激情,增强队员的社会责任感,教队员学会理智地分析问题。在这风风雨雨的五年里,我们有过坎坷,有过辉煌,但不管怎样,每一天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一定会把我们的“沂蒙情”洒向更多的土地。

欢迎登陆:

上一篇:喂海鸥的作文下一篇:RSA数字签名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