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循证护理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的作用的论文

2024-05-16

细说循证护理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的作用的论文(共5篇)

篇1:细说循证护理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的作用的论文

细说循证护理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的作用的论文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典型疾病特征是:发病机制的复杂性、早期诊断的困难性、病程的不可逆性、合并疾病的高发性等,现阶断临床上尚未探索出该病种的有效治疗和控制措施。当前对该类患者实施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干预方案,该治疗方案疗效的发挥有赖于高质量的护理实践活动,而循证护理因能够通过对当前最新最可靠科学依据的正确应用进而为护理对象提供最佳优质服务的护理优势,已被证实在提高护理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面价值独特,我科尝试性地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例氧驱动雾化吸入临床护理实践之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 年2 月至 年2 月于我院住院接受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例128 例做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特发性肺( 间质) 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中特发性肺( 间质) 纤维化的诊断[3]。全部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64 例与对照组64 例,两组研究对象在病程、年龄、男女性别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雾化吸入护理

1.2.2试验组接受循证护理模式干预。具体实施方法为

1.2.2.1确定循证问题通过对近5 年相关网络与纸质文献的阅读与查询,寻找并评价证据级别较高的相关护理措施,最后确定最佳最优质最适宜的护理方案。

1.2.2.2依据护理方案实施护理服务①向护理对象施以科学的针对性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解释说明和指导护理。由于该类患者的病情特点是迁延难愈,故患者常需反复多次接受入院治疗,而且即使住院治疗也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导致该类患者因经济、病痛的双重压力而处于焦虑、退缩、悲观情绪状态之中,则治疗依从性下降。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对患者的实时身心状况及其社会支持力量做出详细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耐心细致地向护理对象讲解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其疾病缓解的重要意义,同时做好治疗相关注意事项的指导和说明,使患者树立起治疗信心,减轻恐惧心理和疑虑情绪,主动依从治疗。②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与寻找到的护理实证支持,将护理对象安置于舒适且利于雾化治疗最大疗效发挥的安全体位。评估护理对象对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耐受程度,以评估结果做为体位安置的指导依据。对于意识清晰、耐受力较好的.患者,可将其安置于最佳的半坐卧位接受治疗,床头抬高角度为50~70°,头部置于稍后倾位,上述体位有利于气道保持通畅状态,便于雾化液的顺利吸入并深入至呼吸道深部,可发挥较好的治疗功效;而对于意识处于模糊状态且呼吸无力的护理对象,则将其安置于侧卧体位,床头抬高角度以30~50° 为宜 ,上述体位和角度利于护理对象膈肌的下移,从而使其肺部气体交换量得以增大,最终促使雾化液药滴充分沉降于终末支气管而发挥最大药效。③掌握适宜的雾化液温度、量和治疗时间。向治疗仪中加入冷热度适宜的雾化吸入液,温度控制在35~38℃ , 以避免因过冷或过热所导致的刺激性咳嗽和粘膜损伤,同时注意遵循现配现用的原则。以护理对象耐受程度为依据遵循自小至大、动态更改的调节原则,为患者提供最为适宜的雾化量,氧流量控制于6~8 升/ 分为宜,同时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以维持于90% 以上为宜,如低于90% 则应暂停吸入,以有效预防患者出现低氧血症。雾化治疗时间安排在进餐及服药前后2 小时内为宜,每次治疗时间控制在15~20 分钟,吸入间隔时间的确定原则是:以医嘱为基础,同时结合护理对象痰液的黏稠度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动态变化。④严格掌握氧驱动安全护理注意事项: 如正确的吸入方法,吸入频率,暂停治疗指征,协助排痰措施,交叉感染预防措施等。

1.3评价指标

1.3.1不良反应出现比例的评价严密监测并详细记录研究对象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呛咳等相关不良反应的情况与例次。不良反应出现比例= 出现不良反应的研究对象例数/ 总入选研究例数。

1.3.2依从性的评价标准依从性=( 评价为“依从”病例数+ 评价为“部分依从”病例数)/ 总研究病例数。

1.3.3满意度的评价标准采用自制的氧驱动雾化吸入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实施调查,评分值与满意度成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 xx±s) 表示,两组入选者干预后相关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试验组入选者干预后不良反应出现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 两组入选者干预后不良反应出现比例和治疗主动依从性的比较[ 例数(%)]组别例数不良反应发生出现比例主动依从性试验组64 2(3.12) 60(93.75)对照组64 10(15.63) 49(76.56)χ2 值5.885 7.479P 值<0.05 <0.05。

2.2试验组入选者四个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入选者,(P<0.05)。

3讨论

循证护理( 实证护理) 是指临床护理工作者通过对护理实践科学证据、护理实践专业技能、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三者的有效结合,确定出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从而向护理对象施以最佳最优质最适宜的护理干预。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有效应用,促进了经验式传统护理模式向科学实证指导式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促使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积极主动正确地寻找科学护理实证以指导护理行为向更精准更有效方向的发展,避免了护理服务的盲目性和低效性。本研究将循证护理模式引入至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例氧驱动雾化吸入护理过程之中,通过以科学理论和实证为支持的治疗解释和指导、舒适体位护理、对雾化治疗全过程各环节( 雾化液温度、雾化量调节、治疗时间及间隔时间) 的准确把控以及雾化治疗全过程的安全护理等循证护理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该类病例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依从性,获得了该类患者群体对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在解释指导、体位护理、雾化操作、安全护理四个方面的高度认可和评价,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篇2:细说循证护理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的作用的论文

【关键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运用效果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主要特征是弥漫性肺泡炎、纤维化等,对患者进行肺间质损伤。人体肺脏的间质组织本身是由胶原蛋白、弹性素以及蛋白糖构成的,该疾病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肺部成纤维细胞进行损伤,然后通过胶原蛋白的分泌来修补间质组织,从而患者肺部组织失去正常的功能,转化为纤维化。

1中医对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认知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属于一种先到医学名称,而从中医学的角度上来讲,根据患者患病不同时期的不同症状而进行不同的归属,根据患者病情症状的演变,患者临床症状为咳嗽,则在中医学中的命名则是“喘证”;患者临床症状为肺胀,在中医学中的命名则是“肺痹”、“肺萎”;根据对国内外医学文献中对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患者临床症状相关调查得知,患者发病早期属于“肺痹”痹,而晚期则属于“肺萎”,两则在疾病的发展过程当中互相影响。而对于该疾病的中医学病因病机而言,在《黄帝内经》当中有所描述”痹者,闭也,风寒湿三气杂至,则壅闭经络,气血不行而病为痹”,张炜等[1]人研究当中证实了肺痹发病的条件必然是外邪袭表犯肺。而苏鑫等[2]人提出,肺热络瘀是肺痹的早期发病病因。根据以上专家学者对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中医发病病因研究可以得知,肺痹的早期发病原因是由于风寒湿诸邪侵袭脏腑经络,营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而“肺萎”的中医学病因则与之不同,在《金匮要略》中有所描述,肺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肺热叶焦、津血不足,久之缠身、由气及血、由肺及肾、肾肺两虚、气血不足、络虚不荣、络虚则萎。

2中医对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治疗

2.1活血化瘀通络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早期发病比较急,并且病程较短,主要是肺泡的炎症渗出,从中医学的角度上来讲应当以通络为主,在《金匮要略》中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有着讲述,如采用苇茎汤和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可以对患者起到通肺络的治疗作用。凤等[3]人研究当中,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早期患者20例进行中医治疗,采用化纤破痼汤联合泼尼松治疗方法,持续治疗90d,患者临床症状与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了抗纤维化的作用。在本次研究当中,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患者10例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具体方法为采用三七粉3g给予患者冲服,采用炙水蛭3~5g给予患者煎服,患者治疗有效例数为10例,总有效率为100%。

2.2补肺健脾益肾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晚期状态,患者肺部属于纤维化的状态,并且病程较长,从病理分期来说已经属于迁延期,所以治疗当中应当以补为主,在《金匮要略》中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有着讲述,张晓雷等[4]人的研究当中,对10例肺萎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遵循养阴益气、调补肺肾、纳气平喘的治疗方法,并且在其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式,对10例患者采用肺萎冲剂治疗,10例患者治疗60d后,其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均有着明显的改善,特别对于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改善较为明显。在本次研究中,对5例患者采用四君子汤治疗方法达到益气健脾的效果。具体配方为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取水煎服,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加减治疗,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3讨论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属于多种肺部疾病发证的最终结果[5],其病因病理目前而言仍然尚未明确,但是其发病机制表现主要为侵犯肺泡壁以及肺泡腔等,将患者肺泡的间隔增厚,并且晚期发展为肺间质的纤维化。对于其治疗方法而言,西医治疗虽然能从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对患者疾病进行缓解,但是无法从抗纤维化方面对患者进行治疗。而中医治疗方法则可以在缓解临床症状的基础上进行抗纤维化治疗。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治疗方面而言,中医研究当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对于疾病的预防与延缓发展方面却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篇3:细说循证护理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的作用的论文

关键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整体护理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 是指原因不明的下呼吸道弥漫性炎症性疾病。炎症侵犯肺泡壁和临近的肺泡腔, 造成肺泡间隔增厚和肺纤维化[1]。其主要症状为乏力、消瘦、关节疼痛和低热等, 可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并且伴有少量黏痰, 少数患者伴有黄痰或血痰。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共收治的13例IPF患者, 对其进行整体护理后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3例IPF患者, 全部符合IPF诊断标准[2]。其中, 男9例, 女4例, 年龄37~76岁, 平均47.5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 不同程度的干嗽伴少量黏痰, 少数有血痰。肺底及腋下区可闻及爆裂性啰音。经住院治疗13例患者中有12例咳嗽、咳痰量、气促、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减轻, 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而出院, 无任何护理并发症的发生。1例患者因肺部感染严重而死于心肺功能衰竭。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

IPF患者由于病程较长、疗效较差, 容易出现焦虑、失眠乃至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因此, 首先应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医护人员要多关心、爱护患者, 主动与其交流, 鼓励其与同病室的病友多交谈, 分散患者注意力。在治疗前要先向患者解释治疗的过程及目的, 取的患者的合作。并且要尽量将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集中进行以减少患者的紧张。医护人员还要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 多去病房看望患者, 与患者谈话态度要温和, 声音要轻柔, 以期取得患者的信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 嘱咐在患者面前不要流露出悲观、失望的情绪。总之, 医护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变化, 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2.2 生活护理

病房温度应保持在20~24℃, 房间内每天通风换气2~3次, 每次半小时, 必要时进行紫外线消毒, 以保持病房空气清新, 减少细菌的繁殖, 降低感染的机会。嘱咐患者饮食上低盐、低糖、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 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及水果[3]。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经常更换体位, 经常更换床单, 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清洁, 以防止患者出现压疮。

2.3 呼吸功能训练

IPF患者大都呼吸浅快, 潮气量低, 所以患者呼吸频率较快, 呼吸肌做功增加, 导致患者呼吸费力、痛苦。训练时让患者取站立位或卧位, 全身放松, 用鼻做深吸气以使膈肌尽量下移, 吸至不能再吸气时屏气1~2s, 然后用嘴将气尽量呼出, 一分钟吸气呼气6~8次, 连续训练10min左右。每天早晚各训练一次。

IPF患者往往有少量的白色粘黏痰或泡沫痰, 若不及时予以清除, 容易引起患者气道阻塞, 导致肺不张, 甚至产生感染。所以嘱咐患者每天应该定时排痰, 排痰时医护人员轻拍患者背部, 同时让患者用力将痰咳出。痰黏稠的患者, 给予氧气雾化后咳痰。

根据患者动脉血氧分析结果采取中高浓度吸氧, 氧气用温蒸馏水湿化, 液量为湿化瓶的一半左右。每天吸氧3~6次, 每次半小时, 上、下午及睡前应各吸氧1次。吸氧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即精神状态, 检测患者心律、眼球结膜水肿及瞳孔的变化, 并详细记录。根据检测、分析结果指导患者吸氧。

2.4 药物护理

应用激素的护理:嘱咐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服用激素药物期间应多食用含钙、钾较高的食物, 必要时补钙补钾, 防止患者出现低钙、低钾血症。要严格无菌操作, 尽量不采用静脉留置针等侵袭性操作。另外, 医护人员还要密切观察患者服用激素后不良反应的情况。

应用环磷酰胺的护理:静脉注射前务必使药物颗粒全部融化, 注射时边推药边观察, 防止药物外渗。发生外渗时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 并用75%酒精冷敷, 直到患者无异常感受或皮肤温度、颜色恢复正常为止。使用药物后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脱发、出血性膀胱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3 护理体会

IPF的病因尚不明确。病毒、真菌、环境污染、毒性物质均可影响[4]。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IPF发病率近年来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由于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所以此病预后较差, 患者病死率较高。因此做好IPF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更为重要。住院期间医护人员要教授患者正确的呼吸训练, 做好用药护理, 加强饮食护理, 增强患者体质, 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以上措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患者生存期。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622-1624.

[2]李远保.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及治疗 (试行方案) [J].中华结核呼吸杂志, 1994, 17 (1) :312-313.

[3]崔焱.护理学基础[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28.

篇4:细说循证护理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的作用的论文

【关键词】 高分辨CT;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57-01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下呼吸道弥漫性炎症性疾病,临床并不常见,且诊断困难,患病率较低,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故早期诊断对于疾病预后有重要意义[1]。普通CT在扫描过程中由于扫描层较厚不易发现细微病灶,特别对于IPF这种病灶细微的疾病,不易作出正确诊断,而高分辨CT(HRCT)由于扫描层较薄,可以发现细微病灶。本研究选取23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资料中23例IPF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范围52-85岁,平均年龄(63.6±5.4)岁,病程1-8年,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且患者伴不同程度的乏力、消瘦、關节疼痛、低热等临床症状。

1.2 CT检查方法 23例患者均先后行普通CT及高分辨CT检查,普通CT:患者屏气后连续扫描,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参数设置为120kV,160mAs,层厚10mm,螺距为1,准直1.5mm,矩阵为256×256;高分辨CT:患者屏气后连续扫描,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参数设置为140kV,200mA,层厚1mm,层距10mm,轴距扫描,矩阵为512×512,2s,骨重建算法,选择合适的窗宽窗位。

1.3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SPSS17.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指标以( X±s)表示,进行t检验,检验值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高分辨CT结果示:23例(100%)患者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小叶间隔增厚,17例(73.9%)患者显示小叶性肺气肿,10例(43.5%)显示胸膜下线,均显著高于普通CT检查结果8例(34.8%)、0例(0%)、0例(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查支气管扩张、胸膜增厚、网状改变、蜂窝肺、膜玻璃样密度影等方面表现时,两种方法差异不显著(P>0.05)。

3讨论

目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病因尚不明确,是一种下呼吸道的弥漫性炎性疾病,炎症多侵犯肺泡壁及邻近的肺泡腔,引起肺泡间隔增厚及肺纤维化,有时可累及到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甚至可累及到小血管、小气道等。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量粘痰、黄痰或血痰,乏力、消瘦、关节疼痛、低热,Velcro罗音等,该病诊断困难,病程进展慢,预后多不良,尽早明确诊断可显著改善预后。普通CT在扫描过程中由于扫描层较厚不易发现细微病灶,特别对于IPF这种病灶细微的疾病,不易作出正确诊断,而高分辨CT(HRCT)由于扫描层较薄,可以发现细微病灶,是目前活体肺部无创伤成像技术中最灵敏的工具[3]。

高分辨CT(HRCT)较普通CT的空间分辨率高,适用于适用于与周围空气、脂肪等组织形成反差的结构的观察,如肺间质病变、中耳乳突的微细结构、乳腺结节的砂粒样钙化等细微结构[4]。高分辨CT临床应用过程中有三个要素:①薄层;②高空间分辨率重建算法;③短时间扫描,这三个要素中薄层和高空间分辨率重建算法可提高CT的空间分辨率,短时间扫描可有效避免患者运动引起的伪影,保证了图像质量。高分辨CT主要用于观察微细结构的病灶,是胸部常规X线、CT扫描的补充,可清晰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病变,几乎可达到与大体标本相似的形态学改变,而且不需造影增强。

本研究中,23例IPF患者先后行普通CT及HRCT扫描,在不同程度的小叶间隔增厚、小叶性肺气肿、胸膜下线三种细微病灶方面,HRCT扫描可清晰显示,其清晰度显著高于普通CT呈影效果,对于诊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小叶间隔增厚可提示IPF的早期病变;在检查支气管扩张、胸膜增厚、网状改变、蜂窝肺、膜玻璃样密度影等方面表现时,两种方法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确诊IPF意义不大,总之,HRCT检查可用于早期发现IPF,且可以提高IPF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高分辨CT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过程中具有更显著的优势,可更清晰显示病灶,更细微的显示病变结构,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贾志福,李晓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81例X线和HRCT诊断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7):857-858[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6-8[3]宋承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X线及HRCT的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350-1351

篇5:细说循证护理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的作用的论文

【关键词】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90-01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指原因不明的以肺泡炎及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弥漫性肺部疾病[1]。临床上以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和劳力性气促为主要表现。患者病情一般持续性进展,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科共收治IPF患者1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2岁。15例患者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断标准[2],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干咳或胸痛。肺部影像学检查示肺部弥漫性浸润性阴影。经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制剂、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治疗后,13例病情好转出院,2例患者最终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2观察与护理

2.1生活护理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给予中流量吸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疾病缓解期指导患者在病室内活动并间断吸氧。指导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饮食,注意少食多餐。

2.2心理护理IPF由于病程长,预后不良,患者在病情反复且逐渐加重的过程中易产生焦虑、悲观、烦躁、忧郁等情绪。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安心配合检查与治疗。同时医护人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指导家属在患者面前不要流露出不良情绪,以避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2.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3.1IPF患者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多出现进行性低氧血症[3]。重点观察患者吸氧情况、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和发绀情况。患者出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症状时,应给予中流量吸氧3~5L/mim,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对于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可予机械通气。本组患者有3例进行无创机械通气,其中有2例最终因病情不可逆,抢救无效死亡。

2.3.2注意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情况。IPF患者会出现刺激性干咳,如果患者由干咳变为湿咳并伴有痰量增多、体温上升,表示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培养,以便指导用药。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必要时协助患者拍背排痰及行雾化吸入,以促进痰液排出。

2.4呼吸功能训练IPF患者大多呼吸浅快,潮气量低,所以患者呼吸频率较快,导致患者呼吸费力。可以指导患者行缩唇呼吸或是腹式呼吸,以提高支气管内压,防止小气道过早闭合,增强肺泡换气,改善缺氧;同时可通过腹肌的舒张与收缩来增强膈肌运动,降低呼吸功耗,缓解气促症状。训练时让患者取站立位或卧位,全身放松,缩唇呼吸方法为:用鼻子吸气,缩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每天3次,每次不超过10分钟;腹式呼吸方法: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吸气时尽力挺腹,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吸与呼的时间比为1:2或1:3,每分钟呼吸速度保持在7~8次左右,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

2.5药物治疗护理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早期肺泡炎阶段使用糖皮质激素具有一定的疗效,在使用期间应做好以下护理:①嘱咐患者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切忌不要随意停药或减量,因为突然停药易造成病情反复;②服用激素药物期间多食含钙、钾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鱼、虾皮、橘子汁等,防止低钙、低钾血症;③长期服用激素应注意口腔护理,防止真菌感染,每日检查口腔黏膜,如已发生真菌感染可用氟康唑生理盐水涂抹;④用激素期间,由于机体体抗力低,容易加重或诱发各种感染。因此,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各种血源性或管道性感染;⑤长期服用激素可造成骨质疏松,应避免参加剧烈活动,否则易造成病理性骨折;⑥严密观察激素的副作用如满月脸、水牛背、胃溃疡等,及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患者对激素的不安心理。

2.6加强出院健康宣教本组有13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带药回家继续治疗。指导患者避免吸烟,接触吸入刺激性气体及避免进出人多的公共场合,减少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合理安排生活起居,避免过度劳累;建议患者进行家庭氧疗,及坚持呼吸功能锻炼,改善缺氧症状。

3讨论

IPF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病因未明确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病变累及范围常扩展到小气道,包括肺泡、呼吸性细支气管及终末细支气管,病情进展较快,病死率高。近年来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IPF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临床治疗仍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疗程长,疗效不佳。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要加强生活、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功能锻炼,做好药物护理及出院健康宣教,通过以上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缓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陈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622-162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7):387-389.

上一篇:黄果树瀑布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下一篇:基层组织建设年领导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