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模式在儿童糖尿病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2022-10-18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于内源性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所造成的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生化特征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可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的代谢紊乱,此时患儿多食,消瘦,乏力,精神萎靡,严重时导致酸碱平衡失常而威胁生命,久病者常伴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等病变[1]。我国儿童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为0.6/10万左右。儿童糖尿病在北方比较常见, 婴儿期发病者较少,2型糖尿病主要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儿童糖尿病发病高峰在学龄前期和青春期[3]。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门新的护理学科,其核心是运用现有的最新最好的科学证据为患者提供服务, 以解决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与临床经验、患儿需求相结合,解决患儿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护理质量[4]。该研究选择2012年1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7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在护理期间采用循证护理模式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儿科明确诊断 为TIDM的72例患儿作为研 究对象,这些患儿年龄在10~16岁之间,他们除1型糖尿病外没有其他躯体性疾病。其中男孩38人,女孩34人 ,平均年龄 (11.45±2.53)岁。将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对照组各36例 ,其中对照组女16例 , 男20例,年龄6~14岁, 平均年龄(10.0±1.5)岁 , 发病时间1~7个月,平均发病时间 (3.5±1.0) 个月;观察组其中女13例 ,男23例 ,年龄5~15, 平均年龄 (10.5±2.0), 发病时间1~8个月,平均发病时间 (3.8±1.2) 个月,两组患儿在病理来源、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0.05)。

1.2 护理方法

(1)成立循证护理组 ,包含护师和护士 , 进行循证护理理论培训,使其充分儿童糖尿病的理论知识和护理要求。

(2)针对糖尿病对少儿的影响以及少儿住院后抑郁焦虑的不良情绪,确定护理问题,并根据问题选择相应的心理护理、感染预防、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药物及运动疗法、产后指导等方案。

(3)循证支持。结合具体护理问题及患者病情 ,评价并筛选可靠、真实的证据,通过查阅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根据临床知识和患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

(4)护理实践。1饮食。合理饮食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基础。糖尿病患儿每日的热量要与患儿的年龄、体重、日常活动和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相适应。 年龄偏低、身体瘦弱、活动量较大的儿童,每日所需热量约为1000+年龄×(80~100)kcal/d,应用过程中,应根据血糖浓度至少每3个月进行一次热卡再评估, 随时调整以保证血糖稳定, 饮食成分的分配为: 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55%,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5%~30%。

2运动。糖尿病患儿在运动时可以增加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提高葡萄糖的利用,对于控制体重非常有利,降低血脂、血糖,促进生长发育。应鼓励患儿适时进行体育运动,运动的方式和程度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和运动能力来安排, 有人主张有人建议1型糖尿病的学龄儿童每天都应坚持1 h以上的适当运动,运动时必须计算好胰岛素用量,并调整好饮食,运动前减少胰岛素用量或加餐,每天的运动时间要固定,这样可以避免发生运动后低血糖。

3预防感染。由于身患糖尿病,所以患儿的免疫功能降低,极易发生感染,特别是皮肤感染,所以,应该注意群洗澡、洗头,如发现细微伤口或毛囊炎应及时处理,患儿由于尿糖的刺激,会出现阴部瘙痒,所以便后应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清洗肛周,卧床的患儿,每日做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2次,在酮症酸中毒是应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及抗感染。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的护理。患儿要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以减少身体的能量消耗,从而减少脂肪、蛋白质分解,密切观察病情发生的变化,监测血压、呼吸、脉搏血糖、出入量、血电解质、血渗透压、血气分析、尿糖、尿酮体等。

建立两条静脉输液通道。其中,一条是纠正脱水酸中毒快速动液通道,常用的生理盐水,静脉输液的速度要按计划完成,应根据小儿年龄及需要调整通道,否则会导致心脏负担过大,引起心衰; 另一条静脉通道输入小剂量胰岛素,0.1 U/kg静脉注入作为基础量,然后按照每小时0.1 U/kg的速度静脉滴注,使血清胰岛素浓度维持比较恒定的水平,静滴的胰岛素需匀速进入,每1 min液量1 m L, 所以做好用输液泵调整滴速, 同时严密检测血糖波动,随机调整治疗方案。

5健康教育。由于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要每天用药,每日需要注射胰岛素, 会给患儿及其父母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能否坚持治疗下去,是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故必须做好患儿及家长的思想工作, 帮助患儿及其家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生活有规律并不间断地进行治疗,协同保证患儿能坚持治疗计划,帮助家长和患儿掌握糖尿病的管理方法,患儿出院后能定期复查及随访。

向患儿及家长详细介绍儿童糖尿病的有关知识, 让患儿家长知道糖尿病是终身性的疾病,患儿必须合理饮食,学会将胰岛素治疗及运动疗法融入生活的一部分, 指出儿童糖尿病易合并酮症酸中毒、低血糖而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使其对该病有正确的认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患儿。

详细告知并教会家长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方法, 以及注射部位、方法、时间、用药后的反应及用药的注意事项。做好家庭记录,包括饮食、胰岛素注射次数和剂量、尿糖的情况。并学会观察用药后患儿的反应,有无面色苍白、无力、头晕、出汗等低血糖反应,若出现上述变现应立即口服糖水,知道定期随访以便调整胰岛素用量;严格遵守饮食控制的重要性,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和粗纤维素类饮食,每日进食应定时、定量,饮食应适当变换花样,以增加患儿的食欲;教会家长用纸片法检测末梢血糖值,鼓励和指导患儿及家长独立进行血糖和尿糖的监测, 教育患儿随身携带糖块及写上姓名、病名、住址 、膳食治疗量 、胰岛素注射量、医院名称及负责医师的卡片,以便发生并发症可立即救治。

合理安排患儿活动量, 让患儿知道每日锻炼对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分泌、降低血脂的重要性,活动时要注意防止低血糖, 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鼓励他们跟正常的儿童交往,以建立正常的社会行为方式,使患儿保持精神愉快。

1.3 患 儿依从性判定

对糖尿病患儿的心理行为、疾病和药物的了解、家长的社会支持、配合力度、治疗信心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治疗措施。

1.4 统计方法

统计数据资料采用SPSS10.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并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对 比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

对照组36例,依从性好19例,一般3例,差14例。观察组36例 ,依从性好26例 ,一般5例 ,差5例。通过相关护理后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常规组与对循证血糖控制情况对比分析

疗程结束后,对常规组与循证组患者空腹血糖含量、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住院天数3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 循证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常规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儿童期糖尿病起病急,多数以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下降(三多一少 )为典型症状 ,这种症状如果不被家长发生 ,很快就可能发生脱水和酮症酸中毒。年长儿还可出现消瘦、精神不振、倦意乏力等体质显著下降症状。大概有40%患儿首次就诊就表现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现象,常因感染、过食等因素诱发,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厌食、呼吸深长、节律不整、精神萎靡、医师模糊甚至昏迷、起病缓慢、病程长或治疗不当者,影响其生长发育并可有肝脏肿大,此外,由于糖尿病患儿的免疫力下降,常合并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反复的甲沟炎等[5]。

糖尿病患儿,起病急,病程长。TIDM患儿大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他们不仅要忍受疾病对身体造成的不适,而且在治疗过程中的、注射、抽血、等创伤性治疗也给患儿带来肉体上的痛苦。少数TIDM患儿因为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治疗,有时要停课,甚至休学。不仅如此,患儿的日常活动、饮食也会因疾病而受到种种限制。这些都会使患儿发生心理问题。国内外文献报道糖尿病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率可达10%~30%,其中抑郁情绪最严重[6]。这些心理上的障碍会使糖尿病本身的发展以及转归都受到影响。

糖尿病经典的防治策略是“五驾马车”,但这种策略很难落实到实处,多地只停留在理论上,绝大多数患者手中缺乏实用技能和措施[7]。糖尿病循证护理就是患者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学会饮食控制、心理调整、合理用药、适度运动、血糖监测(包括学龄期患儿和所有家庭成员)。从而达到血糖及相关指标的良好控制,延缓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接受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医疗花费,提升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满意。改变目前糖尿病治疗中主要以医护人员通过强化治疗和血糖监测来控制糖尿病病情的现状。该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相关护理后,对照组36例,依从性好3例,一般3例,差10例。观察组36例,依从性好6例,一般5例,差5例,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对常规组与循证组患者空腹血糖含量、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住院天数3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循证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根据患儿不同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循证护理措施,并根据控制效果进行积极有效地调整,这样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减轻家长的心理及经济负担。

摘要: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对儿童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能有效促进糖尿病患儿的健康成长,为糖尿病患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7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36例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 (1)通过相关护理后,对照组36例,依从性好19例,一般3例,差14例,观察组36例,依从性好26例,一般5例,差5例,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治疗结束后,对空腹血糖含量、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住院天数3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控制患儿血糖,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糖尿病患儿,循证护理,生活质量,依从性

上一篇:分析海南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机制创新下一篇:大采高采煤工作面施工方案与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