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信访稳定述职报告

2024-05-17

2005年信访稳定述职报告(通用8篇)

篇1:2005年信访稳定述职报告

2005年,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对各级领导干部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的具体要求,在信访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我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信访稳定工作,分管工作年内未发生大的信访案件。

一、思想到位,牢固确立大信访观念

一是切实提高对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将信访工作作为党委、政府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接受群众监督的有效方式,作为了解社情民意、集中群众智慧的重要途径,作为正确决策和正确实施决策的重要条件,自觉把信访工作放在总体工作中来思考,放在发展稳定的大背景下去谋划,放在具体实践中去推进。一年来,我认真学习领会了省委《关于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党委政府责任制的意见》文件精神,参加了区四大班子中心组关于《信访条例》的集中学习,按照**区《关于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党委政府责任制的实施细则》要求,切实增强履行信访工作责任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要求分管部门的干部要统一思想认识,把信访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大事来抓,切实规范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信访工作局面。二是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三坚持”,即坚持亲自接待群众来访、坚持亲自处理群众信访案件、坚持亲自依法查办重要案件。认真落实信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领导责任制,切实发挥常务副区长的角色作用,主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三是坚持每月排查和消除不安定因素制度。每周对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并依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责任到单位,落实到个人。使许多重大信访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二、加强领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

一是坚持参加每季度的党政联席会和每月的信访工作例会。共参加专题党政联席会4次,信访例会10次,专题研究和解决信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全区信访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二是按照区委统一安排,自觉坚持党政领导周三公开挂牌接待上访群众制度。在接访过程中,我不仅听取上访人的问题,还虚心征求他们对区委、区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所反映的问题能马上解决的,当场给予明确的答复;问题复杂一时难以解决的,逐一落实责任单位,限期调查处理。并(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及时督察和回访,了解处理意见的落实情况和上访群众的满意程度。截至11月30日,共落实领导接待日5次,共计100余人;接受河南信访网交办重要信访事项2项。三是坚持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做到了全部阅批,重点交办,阅批群众来信1封,已经全部立案解决。四是坚持了领导包案处理信访问题制度。对分包的5起案件认真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查、协调解决、督察督办。做到包调查、包处理、包回访、包稳定,所分包信访案件已经全部按期结案。

三、落实制度,着力解决群众信访问题

一是落实首问责任制度。做到了热心接待、积极协调、督察处理。今年,由我牵头处理的谢先菊要求按有关文件执行工资标准,刘学英反映所在公司不给办退休手续等问题,都得到了圆满解决。二是严格遵守信访工作联席会制度,参加了8次有关会议。三是加强对责任范围内的例会召开情况的督导。切实为群众解决涉及切实利益的困难和问题,把大量信访隐患化解在基层。

全年信访工作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我要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巩固“一岗双责”,强化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大格局,真正把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过程,变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变成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

篇2:2005年信访稳定述职报告

随着我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企事业单位改革的全面推进,各种利益的重新分配,引发出越来越多的矛盾,并大量从信访渠道中突显出来。2005年5月1日,国务院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开始实施,给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更好的迎接信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做好信访工作,创保**区信访工作“优质品牌”,解决好群众反映更好的保障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我区信访秩序,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我办对全区上半年信访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信访基本情况和特征

(一)访、信、电受理情况

按照省、市信访工作的要求,围绕我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为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维护信访秩序,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半年工作,我区信访形势有所好转,访量大幅度下降,2005年1月至2005年6月我办共受理信访总量为1817件次,与去年同期3055件次相比信访工作总量下降了43.6%。

1、走访。今年上半年我办共受理来访总量496件次2597人次,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2%和47%。其中集体访130批次1977人次,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1%和50%。个人访376件次620人次,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44%和31%。来访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工资、社保问题412件次2155人次,占来访总量的83.3%;二是企业改制问题60件次312人次,占来访总量的11.7%;三是城市管理及拆迁改造问题16件次86人次,占来访总量的3.3%;四是农民土地问题8件次44人次,占个体总量的1.7%。

2、来信。上半年我办共受理群众来信70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受理市长信箱31件,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58%。来信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工资、社保问题51件,占来访总量的74%;二是企业改制问题11件,占来访总量的16%;三是城市管理及拆迁改造问题4件。占来访总量的5%;四是其它问题4件,占来访总量的5%。

3、来电。上半年区长电话工作办公室共受理电话1251件,与去年同期持平,办结1244件,办结率达99%。来电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拆迁安置补偿问题320件次,占来电总量的26%;二是环境污染问题297件次,占来电总量的24%;三是水电气热问题232件次,占来电总数的19%;四是各类纠纷问题166件次,占来电总量的13%;五是其它问题236件次,占来电总量的18%。

(二)我区信访情况的总体特征

从上半年我区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一、信访总量与去年同期比呈下降状态;

二、来信来访反映问题比较集中,职工工资、社保问题占较大比例;

三、区长信访电话受理解决的问题与来信来访有所区别,多是涉及群众生活中的困难,主要有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水电煤气等问题。

二、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我区信访基本情况来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方面主要有:一是我区财政收入少,财政供养人员较多,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事业单位财政性补贴发放不到位职工为讨工资而上访。二是企业效益不好,停产、半停产企业多,职工放假回家,无生活来源。在改制过程中企业改革成本不到位,制定安置职工方案粗糙,造成社保、劳动合同、医保、职工安置等多种矛盾引发上访。同时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企业管理上不透明,尤其涉及到利益再分配问题,也引发上访问题。三是由于**区是一个老城区,城市载体功能弱,城市建设和市政建设欠帐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城区改造面积增加,涉及更多的动迁居民安置和房屋补偿的问题。四是农村未严格执行土地政策,在土地承包、征地补偿、合同纠纷、机动地发包时没有顾及农民的利益,农民利益受到侵害,在国家调整土地改革中,少地和无地农民对土地耕种的欲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况,同时国家征用土地面积不断扩大,补偿费额度的增加也是家民渴望拥有土地的直接原因,从而引发大规模集体访。四是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关系到百姓生活包括城市管理、水电煤气等问题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并且要求更方便、快捷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主观方面主要有:一是个别部门领导对信访问题不够重视,缺少责任心,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得不到落实,各项制度形同虚设。二是执法者对政策掌握不准,执行标准不一,业务不熟,不依法行政,成为信访问题发生的主要源头。三是个别企业领导私心太重,存在腐败现象,缺少群众观念。四是个别部门领导和干部宗旨意识不强,不能为群众维护权益,而只是维护部门利益。五是群众素质偏低,法制观念淡薄,当遇到信访问题时不是通过正常途径来解决,而是采取围堵政府、呼喊口号的方式进行越级上访。

三、下一步应采取的具体工作措施

通过分析我区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下一步我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产生

做好信访工作,不仅要按照《信访条例》的要求,认真解决信访群众反映的问题,还要坚持标本兼治,努力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产生。为此,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二要坚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不能因为工作人员不依法行政,出现矛盾,导致群众上访。要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现实利益的行为,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二)抓住工作重点,坚决控制集体访和越级访,尤其是进京访。

上半年我区的信访形势仍十分严峻,越级访时有发生。我们要把控制群众集体访、越级访,尤其是控制进京访,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信访工作的重点,要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对越级访一定要做到省、市提出的“人要回去、事要解决”的要求,坚决控制并扭转被动局面。要深入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信访重点、难点问题。各部门党政领导要深入基层,组织力量、调查研究、关心体察群众疾苦,摸清情况、研究政策、拿出对策,举一反三。对于群众反映强烈、涉及面广、牵涉人数众多的重大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调解、协调处理,争取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防止错失时机,激化矛盾。

(三)建立和完善排查、协调、处理信访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信访热点问题的预警和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预案。要建立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的排查制度和工作网络,明确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乡镇信访办、街道司法所的作用,全面提高基层就地化解矛盾的能力,切实把问题化解在当地,认真做好上访老户和重点人员的稳定工作。要重视对群众初信初访处理,提高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成功率。

(四)深化百姓求助快速处理机制。

本着“整体优化、逐步完善”的原则,以龙头部门统

一协调监管为手段,以电话求助服务为主要方式,以为群众“经济上解困、生活上解忧、精神上解闷”为服务宗旨,进一步完善联动机制,由原有的联网到单位,深化为联网到人,扩大百姓求助快速处理机制宣传,完善各单位、部门职能体系,加强监督,规范管理,提高百姓求助案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达到“百姓求助反映情况信息畅通、职能部门处理解决问题快速高效、综合部门督办协调规范有序、监察部门查办惩处及时到位”,为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进一步完善机制、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建立健全统一领

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一要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终审认定机制、信访问题排查调处机制、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解决矛盾纠纷机制等,提http://高信访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二要认真落实信访事项受理登记和转送制度、听证制度、案件终结制度和督查督办等制度,全面推动信访问题的解决。三要严格责任追究,把信访工作绩效纳入公务员考核体系。要对信访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严格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条例》的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六)深化依法信访,加大宣传力度,学习贯彻信访法规。

依法信访是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关键。一方面,全区信访干部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宗旨教育,树立群众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和做好信访工作的政治敏锐力,提高工作能力,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另一方面,各部门领导和信访干部要认真学习信访业务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要学习贯彻好新修订的《信访条例》,深入扎实地搞好依法信访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宪法》,国务院和省《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游行示威法》、《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广大市民大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依法信访。促使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形成依法信访工作机制,逐步把信访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七)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信访干部的作用

篇3:2005年信访稳定述职报告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抚州市2005-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法定报告传染病个案资料。

1.2 方法

根据“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质量综合评价统计规则”, 采用EXCEL及SAS9.0软件, 对资料按照报告质量影响因素, 分年度、分地区及分时间段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报告单位类型质量统计抚州市2005-2009年的网络直报报告卡合计49 933例, 其报告单位类型构成:医院占61.53%,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占26.47%, 乡镇卫生院占11.61%, 专科疾病防治院 (所、站) 0.21%, 妇幼保健院 (所、站) 0.10%, 门诊部、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0.07%, 采供血机构0.02%。前3种类型的报告单位构成达99.61%, 是传染病疫情的主要报告单位类型。2005-2009年的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单位构成比例的排列顺序没有变化。据数据分析, 乡 (镇) 卫生院报卡率较低, 门诊部、个体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疫情报告管理不完善问题。

2.2 缺报情况抚州市网络直报系统的各级各类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78家, 乡卫生院149家, 合计227家。网络直报率2005-2008年逐年上升, 2009年较2008年略有下降 (2005-2009年分别为75.22%、81.42%、86.73%、92.95%、92.07%, 下同) ;乡卫生院直报率2005-2009年逐年上升 (分别为76.51%、81.21%、93.96%、100%、100%) , 2008年、2009年乡卫生院直报率为100%。

2.3 报告卡信息代报情况2005-2009年, 抚州市合计有2105例报告卡为代报 (725例, 378例, 425例, 327例, 250例) , 信息代报率为4.39% (6.78%, 4.03%, 4.73%, 3.39%, 2.71%) 。

2.4 医疗机构未及时报告、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情况采用不同时间间隔来评价医疗机构报告、填写报告卡的及时性, 即诊断时间到报卡生成时间、诊断时间到填卡时间。

2005-2009年抚州市传染病报告卡未及时报告率 (2日内未及时报告率) 、当天之内未及时报告率、平均报告时间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未及时报告率以, 2005年最高为49.10%, 2008-2009年有较大幅度降低, 2009年低至0.01%;当天之内未及时报告率远高于未及时报告率, 说明大多数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是医生填卡后第二天由网络直报的;平均报告时间以2005年最高达12.28天, 2006-2009年下降幅度较大, 均低于2天。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5年合计报告3例 (2005年1例, 2006年2例) , 其中未及时报告卡2张 (2005年1张, 2006年1张) , 未及时报告率66.67%, 与2005-2006年报告卡诊断时间未填写至小时有关。 (表1)

2005-2009年抚州市医疗机构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未当天及时填卡率、2日之内未及时填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未当天填卡率以2005年最高为40.27%, 2009年较低至12.34%;说明大多数医疗机构的医生未能当天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纸质卡。 (表2)

2.5 疾控机构未及时审核, 查重传染病报告卡情况分析2005-2009年抚州市传染病报告卡未及时审核率、平均审核时间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未及时审核卡片数大量减少, 未及时审核率以2005年最高, 为20.25%, 2008-2009年有较大幅度降低, 2009年为零。 (表3)

2006-2009年抚州市重卡率分别为0.074%、0.021%、0.05%、0。病种均为肺结核。

2.6 综合指数评价分县 (区) 对全市综合指数进行评价。2006-2009年, 抚州市网络直报综合指数逐年下降, 2008-2009年下降幅度较大, 2009年低至0.0087%。2006-2009年宜黄县男的综合指数最高, 分别为高达21.75%和12.46%, 南城县0.93%, 东乡县0.027%。 (表4)

2.7 报告准确性分析

2.7.1 卡片填写一致性纸质报告卡和电子报告卡上性别、疾病名称、患者属地、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填卡日期6项指标的一致率, 2005-2009年分别为93.21%、95.63%、98.04%、97.24%、97.73%。2007-2009年卡片填写一致率有所下降, 这可能与部分医疗机构为了使报卡能及时, 而更改了诊断时间有关。

2.7.2 报告卡录入完整性、准确性根据要求14岁以下患者要求填写家长姓名, 学生及幼托儿童要求填写校名, 填卡医生要求填, 职业与年龄相符等。从传染病报告卡个案分析, 2005-2008年报告卡录入不完整性不同幅度逐年下降, 2009年下降幅度最大。职业与年龄不相符率, 2005年最高0.33%, 2009年有较大下降为0.02%。 (表5) 。

3 讨论

网络直报6年来, 抚州市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报告规范性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足。根据2005-2009年传染病个案数据分析, 双休日、节假日医疗机构未及时报告和疾控中心未审核卡片所占比例较高;医疗机构填写卡片完整率低, 部分乡卫生院直报率较低。另根据2009年全市传染病质量调查数据, 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部分个体诊所未纳入网络直报管理等。

近几年, 根据江西省卫生厅对网络直报要求, 针对抚州市传染病报告和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及时报卡, 疾控中心当天审核, 报告卡按《江西省传报卡填写须知 (正式) 》规范填写并网络直报, 并督导落实。每月将全市网络直报评价分析反馈结果给县 (区) 疾控中心及卫生行政部门, 对于存在问题较多的报告单位进行专门分析, 分析问题所在, 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建议。对辖区内长期未报卡的乡卫生院核查原因并督促他们及时上报传染病报告卡, 提高乡卫生院直报率。2008年、2009年乡卫生院直报率为100%。每年定期对责任报告单位进行报告质量检查、督导和培训,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2005-2009年网络直报综合指数逐年降低, 2008-2009年的未及时报告率、未当天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较前三年明显下降, 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也有较大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市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质量, 建议: (1)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控中心应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落实, 尤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私立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 应要求建立并落实就诊病人登记、疫情报告制度, 实行医务人员统一集中培训, 强化传染病报告意识。 (2) 加强医疗机构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和传染病登记簿的登记管理, 对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的要加强整改, 从医生填报传染病报告卡至预防保健科人员进行网络直报各个环节落实有效的质控手段, 切实提高疫情报告质量。 (3) 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的指导力度及培训, 尤其对新上岗医护人员要进行上岗前传染病疫情报告培训, 掌握本单位有关疫情报告制度和疫情报告业务, 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摘要:目的 分析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 及时发现问题, 进一步提高网络直报质量, 规范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方法 依据“质量综合评价统计规则”, 采用EXCEL及SAS9.0软件, 对抚州市2005-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法定传染病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 传染病网络直报的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逐年下降;2008-2009年下降幅度较大;2009年未及时报告率低至0.01%, 未及时审核率为零。乡卫生院直报率逐年上升, 2008年、2009年乡卫生院直报率达100%。报告卡录入不完整性逐年不同幅度下降, 无填卡医生的填写率2005-2006年较高 (28.01%, 27.12%) ;2006-2007年学生、幼托儿童未填学校班级填写率较高 (11.13%, 11.47%) ;职业与年龄不相符率, 2005年最高0.33%, 2009年有较大下降为0.02%。结论 抚州市网络直报综合指数逐年下降, 网络直报质量逐年提高。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1]任利民.从传染病网络直报看传染病疫情管理[J].疾病监测, 2004, 19 (11) :427-428.

[2]施小明, 马家奇, 杨功焕.我国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J].疾病监测, 2006, 21 (5) :225-226.

篇4:解读2005年北京科技工作报告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实施五年来,北京的科技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去年,北京市委、市政府肯定和批准了“深化二四八,实现一个转变,两个加强,实施三大行动”的科技工作思路。

为此,科技管理部门以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为指导,按照“扶优扶强、因势利导、示范带动、项目引领”的原则,针对首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合理布局科技工作;改变工作方式,实行政事分开,发挥中介机构在科技管理中的作用;科学设计管理流程,用公开征集等方式确定科技项目,用招投标等方式选择项目承担者,加强了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实践,积累了经验,摸索出了“以大带小”、“以用带研”、“科技资源招商”等引导创新的模式。

“一个转变,两个加强,三大行动”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全市得到了贯彻落实。一些区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实施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建立了产业孵化中心和产业化示范区。通过科技计划的引导,一些企业增加了科技投入,创新实力得到增强,加强产学研结合的意识有所提高。以软件产业为例,全市软件企业2004年的研发经费约为96亿元,同比增长72%。城区科技资源更多地涌入郊区,年内城八区流向郊区县的技术1576项,成交额9.09亿元,比前几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区县的科技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全市各部门科技工作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得到强化,科技服务的渠道和手段不断丰富与完善,网络化的科技工作体系开始形成。

关键词:科技创新成果

2004年,北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一批有份量的科技成果。高温超导电缆研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用国产超导线材制造的我国第一组超导电缆系统正式并网,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丹麦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把超导电缆投入电网运行的国家。“非晶、纳米晶制品研究及产业化”重大项目突破了国外有关专利的制约,在家电和通讯电源用高品质纳米晶铁芯产业领域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了18项国家发明专利,建立了3个国家标准,使我国非晶、纳米晶在材料体系、工艺装备及产业化能力等方面整体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世界前三位。曙光计算机突破每秒11万亿次大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10万亿次以上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北京天元网络公司的两项标准被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接纳,使我国在电信领域与国际标准的接轨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科兴SARS灭活疫苗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获国家科技奖励项目占1/4强。在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成果中,北京地区获得62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26.6%。其中,“‘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低碳铁素体/珠光体钢的超细晶强韧化与控制技术”等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占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总数的60%;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3项,占国家自然科学奖总数的46%;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6项,占国家技术发明奖总数的30%。

专利申请量、技术交易额持续增长。2004年全市专利申请量为18402项,比上年度增长8.2%,其中发明专利8608项,比上年增长9.9%。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共认定成果转化项目362项,促进了一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00亿元,达到424.99亿元,占全国成交总额近1/3。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区技术合同达15434项,比上年增长31.41%,成交额175.24亿元,增长39.9%。全市专利技术合同500项,比上年增长近1倍,成交额6.21亿元,增长1倍。完成各类产权交易项目1788项,其中技术产权交易71项,比上年增长1倍,成交额93.66亿元,增长5倍多。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77.7亿元,同比增长17.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0%。中关村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25.5亿元,同比增长24.5%;生产总值760.9亿元,同比增长22.4%,相当于当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7.8%。园区内一批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的形成,为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软件业全年营业收入达到520亿元,同比增长35%,按可比口径计算,约占全国的33.8%。累计登记自主开发的软件产品突破6000个。

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公共平台日趋完善。国家软件出口(北京)基地正式获得批准。以“三库四平台”为主的软件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完成了主要建设内容,综合应用率达到80%,已为1400余家企业提供了软件技术系列服务。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大科技项目“ASP企业E化平台”已发展了300多个用户,为一批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抓存量、促增量、培育重磅产品”的发展战略指导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北京成为全国医药工业盈利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生物医药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90.9亿元,同比增长17.1%,实现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10.8%。新材料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0.3亿元,同比增长40.2%。

关键词:科技支撑

目前,科技对首都的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奥运筹备、区县发展等各方面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

奥运科技工作已经进入到以项目为核心的全面实施阶段。“奥运绿色建筑标准及评估体系研究”作为科技奥运十大专项之一,已开始运用在国家游泳中心等奥运建设项目中,成为北京市制定“公共建筑节能评审标准”的重要基础。“奥运改扩建、临建场馆及设施环保指南”、“奥运场馆瞬间热启动金卤灯照明系统的开发”等项目取得初步成果,并已开始在场馆建设中得到应用,“奥运会射击用运动枪、弹研究”、“数字化三维人体运动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兴奋剂检测芯片的研究”、 “奥运会信息系统集成测试管理平台”、“奥运虚拟博物馆”、 “奥运场馆中央控制管理系统”等项目的实施将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保障。

一批项目应用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中。东城区“依托数字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项目”建立了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器和数据处理平台,首次在国内城市管理领域实现了众多信息技术的全面整合与应用创新,创造性地构建了万米单元格部件管理法,通过GIS、GPS实现了现代化城市管理流程的再造和实时的可视化、自动化管理,实现了对城市市政公共设施的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的覆盖和管理。完成了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计划中的北京怀柔山水园林生态城市规划示范项目。“北京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研究”、“危险化学品相关紧急事故处理及决策信息支持系统研究”、“洁净能源示范工程”、“北京防沙治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 等一批项目已应用在城市建设中。

区县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力发展各类农村科技服务组织,重点扶持了“中介机构培育型”、“示范基地带动型”、“企业自主创新型”、“院校领办型”、“生产力促进体系型”等5种类型的农村科技服务新模式。“农村科技服务港”一头连通了全市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一头连通了区县的科技信息网和各类农村服务组织,为城乡居民获取科技和市场信息创造了条件。中介服务机构积极为郊区提供咨询和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在科技项目的安排上,配合市农业“221”行动计划,重点支持了种养业一批优良品种的选育,为实现品种更新换代做准备。开展了板栗、大桃加工等适用技术的研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科普工作取得新进展。拥有世界一流天文科普设备的北京天文馆新馆让人耳目一新,参观者络绎不绝。新北京天文馆成为世界上规模较大的天文馆之一。此外,北京还启动了2004~2008北京区县科技活动中心(科技馆)振兴计划和奥运科普行动计划,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得到了落实。顺利完成了第三届APEC青年科学节北京市所承担的任务。成功举办了科技周等一批科普活动。

关键词:创新环境建设

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制订了《北京计算机软件保护办法》,修订了《软件双高人才的奖励办法》、《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开展了《技术创新条例》立法的前期调研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工作。落实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政策,年内市财政专项资金分别对362个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1.3亿元,为35个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匹配资金1057万元。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成立5年来,累计向1600家中小企业提供了70亿元贷款担保支持,贷款额放大倍数超过18倍。园区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总计投资2116万元,帮助13家园区企业引进创业投资1.1亿元。

各方面协同合作,扶持软件产业发展。在税务部门的支持下,全年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14.8亿元,累计退税47亿元;在财政部门的支持下,近400家软件企业的5000多名软件高级人才得到市政府专项奖励,奖励金额5000多万元;在市商务局和北京海关的支持下,160多家高新软件出口企业解决了通关归类问题,用友工程等多家通过CMMI三级以上评估的软件企业得到专项资助;在版权局、知识产权局和信息办等单位的支持下,政府部门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圆满完成,验证了电子政务系统嵌套本国办公套件的正版化新路子,并建立起我市的两级著作权行政监管和执法体系;在相关委办局和各区县的支持下,年内政府投入软件领域的专项资金超过5亿元。

科研机构改革取得了新进展。市农科院畜牧所的改革和禽用疫苗产业化试点工作取得突破。市环保研究院建立起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框架。北京一轻所凭借电脑绣花机技术,成功走向市场。人工晶体研究院成功地实施了战略性资产重组。

着眼资源整合,创造性地开展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者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技术创新规律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型孵化器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促进科技条件平台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结合,提升孵化服务水平。平台建设摸索出了大学资源开放、行业资源集聚共享、专业孵化器整合创新等不同的资源整合方式;启动了“清华科技园公共测试平台”、“北京软件园软件产业公共技术与科技服务平台”、“北京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农业生物技术专业设备共用服务平台”和“ 北京海银科医药技术孵化服务平台”等试点。除专业孵化器与科技条件平台的结合外,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农委、市科委等部门合作,依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按照市场机制建立的“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开展了以“通过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为宗旨的基础研究平台建设的探索,在全国产生良好反响。

推动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目前全市孵化器总数为61家,其中经市科委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有 39家。孵化基地总面积8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714家,累计毕业企业1128家。2004年,孵化基地共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92亿元,缴纳税费7.7亿元,创造4万多个就业岗位。

大力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首次通过民主的方式产生出由民营企业家领衔的新一届理事会,北京发明协会新一届领导都是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

主动、充分地利用北京人才、成果、信息等优势科技资源,吸引外部资金投入北京的科技研发活动,把科技资源对资本的隐性吸引力显性化,“科技资源招商”取得了实效。仅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生制药等一批大型国内大型医药企业和跨国医药集团已在京投资超过20亿元。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对基础性研究形成了连续性支持,2004年共资助了244个项目。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获得北京市科技奖励。加强了软科学研究与专家顾问咨询工作。积极实施“科技新星”计划。

关键词:八大主题计划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加强基础工作,启动“科技工作主题计划”,是贯彻总体工作思路的重要措施。主题计划针对首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社会发展的需求来配置政府资源和引导社会资源,统领科技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和落实、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完善区县、委办局协调互动的网络型科技管理体系,集成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活动,形成开放条件下具有首都特色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2005年开始,作为科技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措施,北京正式实施8个主题计划:“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科技进步促进区县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现代服务业促进”、“北京市民科学普及行动”、“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应用基础研究与战略高技术”和“科技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主题计划

今年,实施“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主题计划,重点支持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强北京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鼓励发展多项技术集成的产品和产业,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或项目,以实现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与突破;依托中关村科技园区,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新成果的充分利用,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遵循“以大带小”的原则,在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等重点领域,以大型软件外包、芯片产业链建设为突破口,组织实施一批起点高、关联性强、辐射面广的科技项目,全面带动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遵循“以用定研”的原则,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基因工程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设立企业使用知识产权的专项资金,在软件、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工程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支持企业获取、形成和应用自主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进技术标准试点城市工作。

“应用基础研究与战略高技术”主题计划

实施“应用基础研究与战略高技术”主题计划,增强北京地区基础研究相关计划与首都发展的关联性,从首都区域发展的高度,在城市管理(人口、交通、资源、环境等)、旧城保护方面及功能基因、蛋白质组学、纳米技术、超导技术等优势领域,开展面向首都城市功能定位、面向区域竞争力提升、面向公共事业的基础性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在未来几年力争解决若干满足北京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科技问题,促进若干具有战略性技术突破的形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支撑,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计划

实施“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计划,使北京更多地参与国际服务业的高端分工,成为全国最具优势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世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重点领域是互联网信息服务、通信服务和科技创新服务等。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和面向奥运的WLAN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面向奥运的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网络,推动国际化、开放式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建设以石景山数码娱乐产业基地为代表的北京数字内容服务示范基地和以中关村软件园为代表的软件出口服务机构,大力支持软件外包服务、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的发展。高度重视北京丰富的智力资源和北京具有的研发、测试、检测等能力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中的条件优势,大力促进科技服务与科技中介、咨询行业的发展。要抓住继全球制造业转移之后研发服务业转移的机遇,调动首都资源,加快发展北京研发产业。工业设计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高端业态,要大力发展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设计创意产业,建立北京工业设计资源协作基地,创立工业设计奖,搭建设计条件平台,创办设计企业专业孵化器,整合产业信息、人才等优势资源,探索设计产业化发展的资源共享模式,为企业创新和设计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科技进步促进区县发展”主题计划

实施“科技进步促进区县发展”主题计划,根据资源禀赋以及功能定位,通过“技术扩散”、“辐射效应”和“产业联动”,促进各区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实现协同发展。重点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新规划对区县功能的定位,利用有能力的科技中介机构,为区县提供咨询服务,明确发展战略和确定发展重点与优先产业。二是加强新型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围绕工业小区的建设形成一个全市的工作网络,通过开展科技创新促进郊区发展的政策研究与示范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优化郊区产业结构,扩大郊区经济总量。三是围绕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在改善、改造郊区生活、生态环境方面,抓好昌平卫星城东扩工程中的社会综合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制定门头沟生态修复总体规划、设计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案并进行技术示范,推动密云生态县建设。四是推进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技服务港建设。大力发展资源集约型和技术附加值高的农业产业,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构筑生态农业基地。五是加强科技在城镇建设与公共管理中的应用,以科技推进城市化进程。在新城建设、旧城保护与改造等方面加强技术开发和应用,鼓励科技成果、传统文化与创意设计的高度结合,推动城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主题计划

实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主题计划,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探索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建设节约型宜居城市的发展道路,建立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技术支撑体系、政策保障体系,促进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缓解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企业清洁生产、生态园区建设、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及绿色消费等几个层面入手,开展煤、油、气、电等领域内的能源高效合理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启动企业绿色管理、生态园区建设、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示范,生态治理集成技术以及生态农业发展示范项目。根据奥运场馆建设的要求提供生态解决方案。应对北京地区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状况,建立符合北京实际的供水关键技术体系,推广先进节水技术,提高供水水质,保证供水安全。促进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率的提高。在绿地植物选育、灌溉水源、灌溉方式等方面开展研究,为绿化节水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绿色GDP体系建设、循环经济的地方政策、法规和战略研究。提高居民节约意识。

“科技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主题计划

实施“科技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主题计划,在医疗卫生、智能交通、全民健身、人居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实现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建立相关的技术支撑体系,促使一批成熟的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和应用,同时,要组织实施医疗服务网络科技示范和食品安全标准化基地示范工程。以社区医疗为基础,以科技成果为手段,建立疾病综合防治的社区医疗服务网络科技示范点。针对城市现代化过程中日益突出的精神、心理疾病和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医疗卫生突出问题开展疾病防治与研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的流行、食物中毒等)应急救助技术体系。通过路网接泊、交通模拟、信息平台和信号控制等技术研究,重点推进智能交通系统(ITS)建设、加快北京交通信息化建设。围绕市政府提出的“食品放心工程”,实施食品安全标准化基地示范工程,开展食品标准、检测方法和检测评价体系研究,开展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北京市民科学普及行动”主题计划

实施“北京市民科学普及行动”主题计划,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的共同作用,大力加强科普场馆建设,积极打造一批科普项目品牌,努力培育一批职业化、专业化的科普工作者队伍,切实加强全方位的科普合作,有效促进科普的国际间合作交流,整合区域场馆、院所、高校及企业的资源,构建能够不断满足社会不同群体需求的北京大科技文化传播体系,引导人们建立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主题计划

实施“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主题计划,按照“有效调控增量资源,激活存量资源”的思路,逐步加大对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启动条件平台网络体系建设,制定平台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在重点专业领域内,注重与孵化器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几个科技条件专业平台。

进一步改善区域创新创业环境,推动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促进创业孵化体系发展。通过创新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引导,促进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完善北京地区技术转移体系,逐步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技术合作,促进北京技术成果的辐射和扩散,把北京建成全国技术交易中心。适时推出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软件企业认定等政策的贯彻落实。努力探索院所改革的新途径。

加强软科学研究,为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抓好市政府专家顾问团工作。继续实施“科技新星”计划。加强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的科技管理队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八个重要转变

篇5:2005年信访稳定述职报告

2011年,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信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把信访稳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大信访问题解决力度,认真执行落实信访工作各项制度,有效维护了全市信访形势稳定。一年来信访稳定方面的各项工作总体完成情况是:

1、按要求认真参加了全市党政联席会议、信访例会和排查消除不安定因素会议;

2、对每件来信都写出了具体办理意见,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3、坚持参加信访接待,全年共接待来访群众30余人;

4、坚持每月参加分包镇的信访例会;

5、所包信访案件100%结案;

6、所分管系统、部门全年未发生一起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具体讲,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挂牌接访、阅批来信、分包案件为载体,切实加大信访稳定工作力度

一年来,我始终把信访稳定工作作为自己的第一责任,严格按照市委有关规定,坚持按时到信访接待室接待来访群众,全年接待来访群众30余人次。对于所接案件,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都与群众签订了《处理问题协议书》,给群众作出了承诺。对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及时进行了转办、交办,并积极派人督促有关部门协助调查处理,上报结果,使所接案件自始至终都有叫有应,有始有终,确保了首问责任制落实到位。1

阅批群众来信,便于倾听群众呼声,便于把信访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一年来,我先后阅批群众来信10多封,有的转信访部门,有的转其他部门直接办理。对于每一封来信,我都提出了具体的批办意见,指出了承办单位,明确了结案时限,并在案件办结时亲自把关,确保了阅批过的每一封信都有结果、有回音。

二、多措并举,全面夯实信访稳定工作的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今年,我对所分管的部门进一步加强了信访工作领导,把信访工作贯穿到经济发展、宣传等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中去,形成了事事处处讲稳定,方方面面抓信访的大工作格局。

加强学习宣传。我要求分管的部门及分包的五龙镇,在信访工作中,都要把学习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一年来,五龙镇和宣传文化系统都利用例会认真组织学习了《国务院信访条例》、《河南省信访条例》,以及中央、省、市信访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中做到了逢学必到,逢学必记,逢学必议。

加强制度建设。今年,我对所分管的部门进一步加强了重大信访问题包案、排消不安定因素等制度建设。分管的部门和分包的镇都能够充分利用例会这一载体,实行“四定三包”责任制,即定领导、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包案件调查、包问题处理、包人员稳定,利用案件会诊办法进行重点管理。镇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了“四步”工作法,即源头预防——事前预防——解决问题——事后预防。在工作中,我们实行回访督办制。每月都要对当月处理过的群众来信来访案件进行回访,发

现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及时处理,并按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变接访为下访,在坚持正常接待的同时,信访办、各包村干部每月至少到村里一次,对所有上访反映问题都已作出妥善处理的群众,都安排了专人一一回访。除对“上访户”回访外,他们还深入村级排查重点贫困户,走访富裕户,有效促进了全镇的稳定。镇全年共接待群众来访16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0%,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2起,办理上级交办案件9件。社会大局稳定,没有出现大的信访问题干扰经济建设现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三、创新工作方法,认真做好信访排消会和信访例会

在今年的信访工作中,我深刻把握市场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早发、多发的阶段性特征,突破“就经济抓经济”的惯性思维,跳出信访抓信访,通过抓源头,着力减少矛盾;抓疏导,着力缓解矛盾;抓结果,着力解决矛盾。使信访工作实现了“四个转变”即“等访”变“下访”、“事后处理”变“事前预防”、变“堵截”为“疏导”、“一时息事”变“彻底解决”,有效化解了大量信访问题,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对于重大疑难案件,我亲自参与,带案下访,亲自督办,确保了全年信访稳定,未发生一起赴京非正常访和赴省集体访,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亲自协调处理信访人的化解工作。特别是全国两会、国庆节等敏感时期,我及时召开信访例会,对信访对象逐一排查,对南沃村冯某、阳和村李某、岭下村刘某等

一批老上访户实行现场办案现场办结,把信访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2011年,共排消各类不稳定因素36起,办理上级交办案件9件,办结率100%,信访人满意率达98%以上,使矛盾化解在了当地、问题解决在了基层。目前,所包案件结案率达100%,上访人已全部息访停访,情况稳定。

一年来,我在信访稳定方面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忙于日常事务多,对信访工作倾力不够,深入基层对稳定工作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少等问题,这些都有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改正落实。

篇6:2005年信访稳定述职报告

完成情况的报告

县目标考核办:

根据县目标考核办通知精神,我局就2012年上半年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职能工作目标

(一)中央和省市交办信访事项22件,按照规定的时间及时上报,办结率100%,进京非正常上访仅2批2人次,低于省市控制数。省重信率低于40%,仅8%;赴省重访率低于35%,仅3%;赴市异常访少于5批,目前为〇;上半年无越级赴省、市集体访和个人异常上访,对赴省、市个访,按要求及时派人到现场处理并劝返。县委、县政府领导交办的和县信访局受理的信访事项按期办结,结案率达98%,没有因信访问题处置不力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

(二)上半年,县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信访工作情况汇报2次,县长办公会3次,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信访例会8次,召开信访案件协调会69个,解决信访矛盾问题81件。

(三)加大督查督办工作力度,坚持在事要解决上下功夫,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领导交办的信访案件并及时将处理结果书面答复信访人,促进了矛盾问题的化解,维护-1-

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在督查督办中,坚持督查督办方式的灵活性,半年来,共开展会议督办11次,通报督办4次,电话督办21次,上门督办3次。

(四)认真开展“信访积案化解”,一是下发了文件,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原则,将信访积案向各单位进行交办,并按照“五个一”化解措施化解到位。二是对特别重要的34件疑难复杂信访积案,实行领导包案化解,现已化解5件,基本化解1件,正在化解之中28件。

(五)完善信访工作各项制度,建立了“权责明确,程序完备,监督有力,查究到位”的信访工作责任体系。

(六)按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重大信访问题的信访信息和信访情况通报。对到县政府门前的个访和集体访,做到了有访必接,妥善处理信访问题。对全县半年来信访情况进行通报4次。

(七)加强全国“两会”、省“两会”、市“两会”、县“两会”期间信访稳定和值班工作。在全国、全省、全市和全县“两会”期间没有发生异常上访人员。

(八)认真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在全县组织了3次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对排查出的信访突出问题由县委、县政府领导进行交办,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四包五定”责任制进行化解。

二、共性工作目标

(一)成立了目标责任制领导小组,局长曹XX同志为组长,副局长石XX同志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徐XX同志具体负责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日常工作。

(二)年初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方案,并以信访局红头文件形式下发到各科、室。

(三)按照要求,按时参加上级召开的各种工作会议。

(四)以局长为首的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下访,了解社情民意,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

(五)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信访诉求,立足实际,求真务实,奋勇争先,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和局机关年度工作目标。

(六)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纠纷,杜绝越级进京上访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确保了全县社会稳定。

(七)按时完成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XX县信访局

篇7:2005年信访稳定述职报告

一、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努力推进信访工作一把手工程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渠道和窗口,要以讲政治、讲宗旨、讲稳定的高度来认识重视信访工作,把信访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摆上镇、村、社区三级组织和镇各职能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工作体系,进一步调整和充实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的信访工作组织,在全镇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访工作网络,达到领导整体重视到位,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继续深化和落实以“一把手工程”为龙头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

二、进一步强化信访排查预测,努力掌握信访工作主动权要高度重视初信、初访的处理,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始发阶段和萌芽状态,坚决杜绝矛盾上交和推诿、拖延、扯皮现象,切实提高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充分发挥司法信访联动服务中心作用,实行信访与司法调解、综合治理“三位一体”,力量统一调配使用,做到联防、联调、联动,发挥整体合力。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一般事不出镇,大事不出市,形成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加大对不安定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及时掌握信访动态,灵通信息主动超前解决问题,发现信访苗头和重要情况,特别是群体性集体上访苗头,要及时报告并积极研究对策及采取措施,防止矛盾的扩大和激化,做到就地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矛盾排查调处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常规排查每月一次报,预警排查随查随报、应急排查即查即报、专项排查专查专报,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今年,尤其要对城市开发建设、园区征迁和劳动工资保障、养老保险问题充分重视,涉及村、社区和镇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全力做好解释劝导。

三、进一步强化信访督查工作,努力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切实加大调处力度,提高调处率,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领导包案调处、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工作计划范文《2005年大麻镇信访工作要点工作计划》。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以民为本,服务第一,认真做好每件信访案件,做到本职范围内对符合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规定的,及时处理,尽快解决,对条件暂不具备,一时解决有困难的,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解决,对不符合政策规定或不切合实际的要求,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向群众解释清楚,坚持说服疏导,争取群众的理解配合,对群众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要依据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尽力办的要求,做到一不推,二不拖,三不上交矛盾,积极主动地商请市、镇有关职能单位,合力采取各种办法和措施,及时妥善加以处置,努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

四、进一步强化基层工作,努力在控源治本上出实效镇、村、社区基层单位是信访问题的发源地,也是化解矛盾的主阵地,充分发挥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完善村、社区、单位信访领导组织,正确处理信访领导小组与调解组织的关系,做到相互促进,良性运行。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考核办法,明确和分解工作职责,责任到人,将信访工作列入干部岗位考核内容。加强民主监督,实行政务、财务公开,凡涉及村(居)民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必须提请村(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对实事项目建设,实行招投标,并对项目的经费使用进行公布,提高工作透明度。要适时抓住信访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开展重点治理活动。对倾向性、苗头性、普遍性的问题,认真开展调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和完善政策,寻求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和解决途径。对一些可能越级上访的问题,要实行领导包案处理、集中化解和跟踪督查。

篇8:2005年信访稳定述职报告

1 内容和方法

1.1 防治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1.1.1 县级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完成情况。

每个省辖市抽取1个县, 在被抽取的县 (市、区) 按东、西、南、北、中方位随机抽取5个乡镇, 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所小学及小学所在村进行现场考评。采集8~10岁儿童尿样20份, 问卷调查五年级学生30名, 采集20户居民食用盐, 进行8~10岁儿童尿碘水平、五年级学生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和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调查。尿样、盐样统一由省疾控中心检测[1]。

1.1.2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每个病区省辖市抽取1个县, 饮水型病区在被抽取的病区县 (市、区) 随机抽查3个改水工程, 重点查看改水工程运行状况和水氟检测结果情况, 燃煤型病区在被抽取的病区县随机抽查3个改炉村, 每个村抽查10户家庭, 查看改炉改灶及炉灶正确使用等情况, 两类病区均对所抽查村的5年级学生30人和10户家庭主妇进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2]。

1.1.3 大骨节病病情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每个病区省辖市抽取1个县, 在被抽取的病区县抽取病情最重的2个病区村, 对全村7~12岁在校学生进行临床检查及查阅当年右手X线片结果[2]。

1.2 组织管理情况

1.2.1 组织领导。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病防治领导组织和业务机构设立情况, 以及工作机制建立情况。

1.2.2 防治管理。

各省辖市制订本辖区地方病防治规划和规划的实施方案, 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 工作计划、过程督导、总结及相关文件、资料的保存情况。

1.3 部门履行职责情况。

卫生部门组织开展地方病防治、监测、健康教育、技术培训和督导等;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病区范围、病情监测信息和相关技术支持等。

发展改革部门将重点地方病防治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在病区安排防治项目;财政部门安排落实防治经费并监督经费使用;水利部门在病区建设改水工程落实防治措施;教育、广电部门开展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防病知识宣传。盐务、工商、质检部门按照各自职责, 对碘盐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进行质量监督和市场监管。

2 结果

2.1 防治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2.1.1 碘缺乏病:

2005-2010年碘缺乏病监测, 全省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持续稳定在96%以上。省级考评共调查1800份居民户食用盐, 居民户盐碘均值为30.21 mg/kg, 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78%;抽查90所小学校8~10岁儿童尿样1800份, 儿童尿碘中位数318.05μg/L, ;抽查90所小学校2700名五年级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调查, 防治碘缺乏病知识全省平均得分4.2分 (满分为5分) ;技术指标中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均达到100μg/L以上, 并且尿碘含量低于50μg/L的比例为1.94% (35/1800) , <20%;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154个县达到90%以上, 有2个县未达到实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管理指标组织领导、碘盐管理、监测与防治、健康教育4方面综合评分, 全省为84.7分, 18个省辖市均在85分以上。

2.1.2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

全省历史病区行政村8674个, 覆盖人口1155万, 到2010年底完成改水6561个, 受益人口832万, 改水率75.6% (6561/8674) 。2008年~2010年共监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788处 (其中降氟改水工程占约44%) , 改水工程水氟合格率94.4%。本次省级考评组对17个省辖市 (济源市无地氟病区) 各抽取1个县进行了现场考评, 抽查的51处改水工程均正常运行, 50处改水工程水氟含量符合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调查改水工程所在地小学生1659名和家庭主妇570名,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6.2% (3191/3318) 和92.9% (1060/1140) 。知晓率=答对题数/总题数×100%。

2.1.3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

全省3个病区县175个病区村全部完成改炉任务, 共改炉40231户。在被抽取的病区县中随机抽查了3个改炉村, 查看30户居民, 均改良了炉子并都能够正确使用, 对病区村所在地的90名小学生和30名家庭主妇进行了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问卷调查, 知晓率分别为97%和100%。

2.1.4 大骨节病:

截至2010年底, 全省5个大骨节病区县达到国家病区控制标准, 在被抽取的病区县中随机抽查了2个乡2个村的小学, 临床检查7~12岁儿童102例, 查阅7~12岁儿童右手X线片93张, 未见阳性患者。

2.2 组织管理情况

2.2.1 全省18个省辖市159个县 (市、区) 中有17个市级144个县级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 下设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分别设在市、县两级卫生局的疾病控制科。17个市级107个县级政府能根据政府领导调整及时调整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成员, 并每年至少召开1次部门协调会, 通报防治工作进展, 研究解决地方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2.2.2 18个省辖市根据全省《规划》, 结合当地实际, 均制定了本辖区地方病防治规划, 并把规划任务分解到各年度分步实施, 能够做到每年工作有计划, 中间有督导, 年终有总结。159个县 (市、区) 均能根据市里的年度工作部署, 制定本县、区的工作计划, 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市、县两级均没有独立的地方病防治专业机构, 地方病防治任务均由各级疾控中心承担。市、县疾控中心历年地方病防治资料都能立卷归档, 并能规范、完整的保存。全省18个省辖市组织管理得分, 90分以上的有11个, 80~90分的有4个, 70~80分的有3个。

2.3 部门履行职责情况

2.3.1 2005年以来, 各级卫生部门主要开展了碘盐监测、重点人群碘营养监测、高氟 (砷) 水源普查和地方性氟 (砷) 中毒病情监测、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和重点调查, 以及基层地方病防治人员培训, 6年来累计监测22万余户居民食用盐样223566份, 检测育龄妇女、学龄儿童尿样85870份, 普查了全省188947个自然村水氟含量, 监测了改水工程9618处, 测定水样13582个, 改良了40231户病区居民取暖炉子, 定定性测定了硒盐6566份, 培训了各级防治管理和业务人员4000余人次。

2.3.2《规划》实施以来, 市、县发展改革部门设立地方病防治项目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 每年下达计划;财政部门累计拨付资金16亿元用于地方病防治和病区改水, 并监管资金使用效率;水利部门累计建成了6561处降氟 (砷) 改水工程, 受益人口832万;广电部门累计播放宣传知识1449次, 电视专题节目1545次;教育部门累计编印发放宣传科普书17万册, 办防治知识墙报2965万次;盐务、工商、质监在各自职权内累计查办各类盐业违法案件65185起, 查获工业盐劣质盐47372吨, 净化了食盐市场。

全省18个省辖市部门履职得分, 90分以上的有7个, 80~90分的有5个, 70~80分的有6个。

3讨论

《规划》是过去6年指导全省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它确定的各项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直接关系到全省地方病防治历程的进展, 关系到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对规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系统的终期考评, 既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很好总结, 也为出台“十二五”期间全省地方病防治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 这次全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终期考评既非常及时, 又十分必要。

《规划》确定的目标, 到2010年底, 全省95%以上的县 (市、区) 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70%的饮水型地氟病病区村完成改水, 中、重病区村改水率和燃煤型地氟病病区村改炉改灶率达到90%, 病区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5%和70%以上;大骨节病重病区村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降到20%以下[3]。终期考评结果显示, 过去6年,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忠诚履职, 全省如期完成了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 基本控制了碘缺乏病、地氟病和大骨节病在全省的流行, 广大病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地方病防治依赖于全省病区群众生存条件的综合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部门多, 影响范围大[4]。规划终期考评结果表明, “政府领导, 部门协作, 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各项《规划》目标的圆满完成, 尤其是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充分履职发挥了关键作用, 因此, 今后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 地方病防治的主力军仍然是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速步伐, 把地方病防治作为其卫生工作的一门必修课。

《规划》目标虽然已经完成, 但从考评结果可以看出, 全省地方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全省外环境普遍缺碘的现状没有改变, 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还需要持续落实[5], 而全省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318.05μg/L, 表明碘营养水平处于“大于适宜水平”, 又需要适时监测人群碘营养水平来调整食用盐碘含量浓度[6];饮水型地氟病病区还有近25%的病区村没有进行改水, 改过水的病区村仍然有近6%的工程水质不合格需要再次改水, 改水任务还相当艰巨;部分市、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及其下设办公室几经撤并, 领导协调功能弱化, 部门间协作合力不强;多数市、县地方防治项目配套资金不足, 单靠中央和省级财政经费投入的孤军奋战, 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性无法保障;基层地方病防治专业队伍不稳, 人员更换频繁, 防治水平总体不高, 等等。解决以上种种问题, 将是今后全省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过去6年地方病防治成就尽管辉煌, 但要巩固已经取得的防治成果, 彻底消除地方病的危害, 仍然需要策马扬鞭再续佳绩, 在地方病防治上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日子还远未来到。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的通知[Z].卫办疾控发[2008]214号.

[2]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文件.关于印发《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 (2004-2010年) 终期评估方案》的通知[Z].卫办疾控发[2009]217号.

[3]河南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关于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河南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 (2005-2010) 》的通知[Z].豫政办[2005]4号.

[4]孙殿军.中国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策略探讨[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10, 29 (2) :119-120.

[5]孙殿军.关于我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热点问题的认识与建议[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11, 30 (2) :119-122.

上一篇:秋收季节话安全下一篇:有你我真快乐5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