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初中化学教学资源建设

2024-05-29

湖南省初中化学教学资源建设(精选6篇)

篇1:湖南省初中化学教学资源建设

湖南省初中化学教学资源建设

网络化研发公告

为探索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研发的新途径、新方法,更好的完成教学资源开发任务,根据我省教学资源中期建设规划精神,经省教育厅领导批准,省电化教育馆、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决定开展初中化学教学资源网络化研发活动。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研发任务

初中化学教学资源网络化研发工作以教育部新颁布的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按初中化学教学资源开发指南为标准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资源开发共涉及初中化学教学中的58个知识点,需开发动画类资源34个,视频类资源76个,共计110个教学资源,每个教学资源为一个资源研发小项。

二、参与研发的对象

具备资源研发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均可参加。

三、资源研发要求

1.必须以我省审定的初中化学资源开发指南为依据制作资源;

2.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资源研发工作,并上传至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的资源研发栏目对应的资源节点;

3.所研发的资源应体现当前技术水平,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采用常用格式。

4、参与研发的资源必须提供源代码或源文件。

四、资源网络化研发流程

1.发布资源研发公告。湖南省电化教育馆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资源研发”栏目发布初中化学资源研发公告,并提供初中化学各知识点资源开发指南。

2.提交资源研发申请。自愿参加资源研发的单位或个人登录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提出资源研发申请,并将研发信息表(见附件)上传至省资基础教育源网“资源研发”栏目。申报截止时间为5月20日。

3.审核研发申请。省电化教育馆对提交研发申请的单位或个人材料进行审查、对研发人员信息进行备案。审核结果将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的“资源研发”栏目发布。

4.研发资源上传。研发单位或个人根据所填申报表研发资源,并于6月30日前上传到省资源网“网络大赛”栏目中“初中化学教学资源研发”的对应知识点内。资源上传后作者不再享有知识产权,其所有权归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所有。

5.资源海选。凡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实名注册的化学学科教师或教研人员均可担任资源海选大众评委。大众评委可以对本项目所有研发资源进行推优投票。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将根据大众评委对研发资源的投票情况选出每个资源

研发小项的前三名资源进入专家评审。海选截止时间为7月30日。

6、专家评审。专家组成员在审阅每个资源研发小项前三名资源的基础上,对每一个资源研发小项评选出第一名,每个资源研发小项的第一名资源即为优秀资源;再对110个优秀资源进行横向评比,评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20个,优秀奖81个。

7.资源入库。经过专家评审,每个资源研发小项第一名的资源转入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省级资源库,供全省教师免费使用。

五、资源评审标准

1.资源的教育性。主要考虑资源的教育意义,看它是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兴趣。

2.资源的科学性。资源是否客观、科学,资源提供的知识性是否强,能否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相关参考,是否有错别字以及产生歧义的科学性错误。

3.资源的技术性。要求资源提供的清晰度与画面结构以及课件、文本等运行的技术要与现行技术相符,通用性要强,能够支持二次修改。

4.资源的艺术性。主要从资源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情节的生动性、构图的合理性以及画面的灵活性。

5.资源的原创性。所提交资源必须是原创或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六、资源研发表彰与奖励

1.省电教馆、省资源中心将对评为优秀资源的研发单位或个人颁发荣誉证书。

2.省电教馆、省资源中心将对评为三等奖以上优秀资源的研发单位或个人颁发奖金。一等奖每项1.5万元、二等奖每项1万元、三等奖每项2千元。

3.省电教馆、省资源中心将从投票一等奖资源的大众评委中随机抽取10名大众评委,每人颁发“资源推优奖”荣誉证书和1千元奖金,获奖教师经核实相关情况后可优先入选省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专家库。

七、资源研发技术支持

为保证初中化学教学资源网络化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资源研发的信息发布、研发申请、研发审批、产品上传、产品评审等各项工作均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上进行,由省电教馆技术部及资源部提供技术支持。有意向参与研发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免费实名注册,注册咨询0731-82220187,联系人:王瑞庆。

湖南省电化教育馆 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篇2:湖南省初中化学教学资源建设

一、提供生动、逼真的化学情境

由于教学时间的局限性和实地教学资源的缺陷,许多的化学现象不被学生理解、熟悉。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比较直观的化学事实,可以尽可能地向学生介绍背景知识,通过录像、电影、投影片、录音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化学情境。例如,在进行“化学与生活”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的教学时,可首先播放自己录制的CCTV10频道《科技史上的伟大发现》系列节目中的“高分子化学”一节录像片。学生从该录像片中可快速获取有关橡胶、纤维、塑料的综合信息,如:天然橡胶的发现(非洲),人工种植(英国),材料性能与应用,社会的需求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的背景和过程,材料性能的改进(硫化)。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信息真是丰富多彩、应有尽有,它们能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的心,促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

二、架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社会、生产、生活与化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带进教室,把无法实地参观的化学问题通过图像和声音传递给学生,架起理论与实际的桥梁,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技能,就人的健康、环保及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评价和决策。

例如,当学习“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时,课前可播放自制的“化肥的信徒—一个农民的访谈”的录音带,并用投影显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简介。课后组织学生讨论:建造一个化肥工厂要综合考虑哪些问题?学生讨论结果如下:(1)原料;(2)交通;(3)水源;(4)能源;(5)劳动力来源;

(6)占地费用;(7)生产设备是否高效;(8)环保措施等。

三、展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科学的发展,使人类已能清楚地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能真切地看清分子、原子以及其他的微观粒子,但这一切是我们肉眼所不能看到的。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对这些微粒产生形象、直接的感知效果,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呢?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演示教学,制作立体动感课件,模拟各种微观粒子的状态及其运动,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抽

1象知识,初步建立起分子、原子的概念,破解物质结构的奥秘。例如:通过多媒体能模拟实现下列化学现象:(1)物质的结构;(2)化学反应历程和一些反应的动态过程;(3)微观粒子的运动变化,如利用flash制作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不过,微观图景跟宏观现象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进行简单的类比,在用计算机模拟微观图景时要注意避免科学性错误。

四、模拟和放大化学实验

有些演示实验的变化现象非常微小,学生不易进行观察,凡是这类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和放大机等设备进行放大,以利于学生观察。如:演示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若直接进行演示实验,只能让部分学生看清反应前的铁钉(银白色),反应后铁钉上一层模模糊糊泛红的颜色。但是,如果改成投影实验,可让每个学生清楚地看到插入蓝色硫酸铜溶液中的铁钉逐渐被覆盖上一层红铜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效果。

有些演示实验需要时间较长或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险性,在课堂上无法实施演示,借助于多媒体,既保证时效性,又保证学生安全,保护环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模拟实验无法全面体现化学实验的作用,不能以此取代化学实验。

五、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效率

运用多媒体传递的信息量大且快,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尽可能地提供所需的信息,提高教学密度。同时,实验表明,多媒体提供的信息,由于很多是线条、图像、动画等,所以让学生识别时,比用语言描述提供的信息要节省50%-75%的时间。由此看来,使用多媒体不仅能在信息量上增大,而且也能使学生较理想地掌握信息,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但我们不能以此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减少学生的思维活动,强化机械训练。

六、实现动态的备课与教研

教师可用多媒体进行备课、教研、可以共享教育信息网上的资源,可以随时录入、存储、提取、交流教学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找到所需教研资料,这样就将课堂与教研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展开,与社会和生活对接、延伸。

篇3:湖南省初中化学教学资源建设

关键词:化学中毒控制,实验室,创新能力

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生产性毒物, 并存在于劳动者所处的工作场所空气中, 因而, 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长期接触有毒有害气体, 会造成职业中毒, 所以每个省、市、自治区都会由当地政府协同卫生部门建立相应技术服务机构, 如“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 并且配备大量检测分析仪器及专业技术人员, 出具公正、准确的检测数据, 从而对化学中毒病人开展快速、有效、具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救治。

河南省级中毒控制重点实验室已开展:中毒的信息咨询、急性中毒事故应急救援与急救、中毒临床救治、毒物检测、毒性鉴定、特效解毒药品的储备和供应、中毒事件调查、宣传培训等工作, 能够为全社会提供高效、快捷、准确的中毒信息与临床救治服务, 并对加强河南省急性中毒应急救援与控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实验室现状及发展瓶颈

由于承担工作场所各种化学毒物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工作、化学品的毒性鉴定与评价工作, 因而实验室建立之初, 于2004年就通过了“计量认证”, 并通过2007年、2010年、2013年3次扩项, 分析检测范围从原来仅仅几十种有害化学物质, 增加到覆盖室内空气6项、工作场所空气83项、环境空气30项、水质57项、土壤及固体废弃物18项以及生物材料 (血、尿) 7项等多个范围共194项接近400种有害化学物质。

在实验室创新发展遇到瓶颈之时, 如何让实验室平稳、快速发展, 成为当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1 完善实验室分析仪器“检测数据生产线”

在实验仪器装备上, 不但仪器的检测能力要加强, 而且选用仪器要多元化, 原因是同一个化学有害因素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方法原理、多种分析仪器进行检测。如测定Hg可以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冷原子吸收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使用专门的测汞仪 (Mercury Vapourmeter, Mercury Vapour Analyzer)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er) , 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1]。这些方法的样品预处理、检测原理、检测过程、检出限都不同, 从而导致预处理过程的便利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大量样品处理的高效性上都有所不同, 当然检测成本也有很大差异。

1.2 建立长效的实验人员培养计划

实验室拥有接近400种化学毒物检测计量认证认可。对大型分析仪器上岗人员要通过认证上岗培训, 不但会操作仪器设备, 而且懂得日常维护及小检修, 熟悉仪器耗材的更换以减少仪器出问题的几率, 能够7×24 h为中毒人员和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2 分析仪器设备的配备

从2005年以来, 实验室购置了一大批“计量认证”所需的新型分析仪器, 带自动进样器的原子吸收光谱仪 (配备石墨炉) 、便携式红外分光光度计 (配备衰减全反射组件, ATR,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自动热脱附仪 (ATD, Automated Thermal Desorber) -气相色谱联用仪、自动顶空仪 (Headspace Sampler) -气相色谱联用仪, 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一大批先进的检测检验进口仪器, 从而使得实验员从低重现率的手动操作时代进入高重现率的自动控制时代。

2.1 自动热脱附仪-气相色谱仪联用

在实验室分析时, 热脱附技术为下一步的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提供了快速、简便、高效益低成本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对挥发性有机气体进行痕量分析非常理想, 同样大多数半挥发性有机物, 与以往使用溶剂解吸方法手工操作耗费大量时间相比, 自动热脱附仪处理样品更加简单, 并且提高了样品的处理能力和检测灵敏度。

热脱附是一个物理、化学平衡系统, 如图2样品中被吸附的挥发性有机物经吹脱-捕集, 实现目标成分浓缩后, 再进入气相色谱仪分析。

自动热脱附仪对低沸点有机物进行前处理, 相较溶剂解吸样品, 减少了人工操作, 过程自动化, 降低了人力劳动成本, 使实验操作无毒化 (不使用有机溶剂) ;其高温热脱附功能能够分析高沸点n-C44的烃类化合物, 电子冷却功能避免了使用液体冷冻剂, 使得冷阱能够捕获像乙烷、乙烯、丙酮类似的低沸点有机化合物, 同时降低了操作成本。

2.2 自动顶空仪-气相色谱仪联用

顶空进样气相色谱分析是把样品放入密闭的小玻璃瓶内, 将其气相部分 (称作顶空, Headspace, HS) 导入气相色谱的分离柱进行检测和定量, 如图2[2]。此分析方法简单而确定, 实验室人员可以免除样品的前处理步骤, 集中精力来解释定量结果和开发新的分析方法。而且其他专业的化学工作者不需要经过培训就很容易掌握并运用此仪器完成分析工作, 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研究、开发和数据评价。

自动顶空仪与气相色谱仪连接, 能够直接处理人体体液 (血液、尿液等) , 利用有机气体高温在液体与气体之间分配的原理, 经捕集阱富集气体中有机物后, 再加热脱附有机物传输进气相色谱仪进行定量分析, 使繁琐的人工预处理过程自动化。

2.3 气相色谱仪-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利用气相色谱仪的分离功能, 与标准曲线比较计算进行定量分析, 利用后集串联的质谱仪将分离后的有机物质进行定性分析, 提高了测定物质的准确度。

气相色谱仪分离样品中各组分, 起着样品制备的作用;接口把气相色谱流出的各组分送入质谱仪进行检测, 起着气相色谱和质谱之间适配器的作用;质谱仪对接口依次引入的各组分进行分析, 成为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GC-MS联用系统的一般由图3所示的各部分组成。

3 仪器技术创新与发展

3.1 固相微萃取技术

固相微萃取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SPME) 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颖的样品前处理与富集技术, 它最先由加拿大Waterloo大学的Pawliszyn教授的研究小组于1989年首次进行开发研究, 属于非溶剂型选择性萃取法。

将纤维头浸入样品溶液中或顶空气体中一段时间, 同时搅拌溶液以加速两相间达到平衡的速度, 待平衡后将纤维头取出插入气相色谱汽化室, 热解吸涂层上吸附的物质。被萃取物在汽化室内解吸后, 靠流动相将其导入色谱柱, 完成提取、分离、浓缩的全过程。

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方式有三种:一种是直接萃取 (Direct Extraction SPME) , 将石英纤维直接插入试样中进行萃取, 适用于气体与液体中的分析组分;另一种是顶空萃取 (Headspace SPME) , 适用于所有基质的试样中挥发性、半挥发性分析组分;最后一种是膜保护萃取 (Membrane-Protected SPME) , 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分析很脏的样品时保护萃取固定相避免受到损伤, 与顶空萃取SPME相比, 该方法对难挥发性物质组分的萃取富集更为有利。另外, 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保护膜对萃取过程提供了一定的选择性。

固相微萃取操作更简单、携带更方便、操作费用也更加低廉, 已成为目前所采用的试样预处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优点有:一、集取样、萃取、浓缩和进样于一体, 操作方便, 测定快速高效;二、无需任何有机溶剂, 是真正意义上的固相萃取, 避免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三、仪器简单, 适于现场分析, 易于操作。

3.2 气相色谱与原子吸收分析联用技术

气相色谱与原子吸收分析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 改变了许多单一色谱法无法检测痕量有机金属化合物形态, 同时, 也将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的应用从测定单一元素总量逐渐发展到对其形态的分析领域。

气相色谱与原子吸收分析联用技术, 不但巧妙地避免了原子吸收光谱用于形态分析时所需要进行的复杂操作, 又弥补了传统的气相色谱对环境中痕量有机金属化合物不够灵敏的缺陷。所以, 该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那些经过加热易挥发, 且热稳定和原子温度较低的有机化合物的样品中, 比如硒、锡、铅等形态的分析。在此过程中, 如果同新兴的前处理技术, 如固相微萃取、微波萃取等联用, 便可以大大缩短气相色谱与原子吸收分析的作用时间[3]。

3.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可进行化学元素分析检测, 可用来测定包含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和其他金属、半金属、稀土金属、绝大部分卤素及部分非金属, 并可进行痕量、微量或常量测定。高灵敏度、低背景信号的特点使得具有极低的检出限, 大多数情况最低检出浓度在在ng/L或兆分之一 (Part Per Trillion, PPT) 水平, 而且每个样品检测时间在几分钟以内[4]。

因而, 引进ICP-MS对提高实验室的创新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 检测人员管理及制度

在引进大量先进分析仪器的基础上, 实验室应定期培训化学中毒应急人员, 积极做好中毒的应急处理工作, 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危害, 减轻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 建立急性中毒事故紧急救援体系, 制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2002年以来, 先后组织并参与了某化工厂苯酚中毒;多个学校共计355人的毒鼠强中毒;某地市少年儿童不明原因中毒;某铅盐公司急性砷化氢中毒;打工者苯中毒事件共16起中毒事故及其调查处理工作。

实验室重视质量管理, 各类技术专业人员和检测人员都必须认真按照有关程序规范、作业指导书 (依据国家保准修改制订) 进行检测, 使检测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轨道, 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不断提高检测工作的质量。

5 结语

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地方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 开展创新性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越来越多的厂矿企业拔地而起, 环境的恶化, 相比以往出现了形式更为复杂的化学中毒事件。这就需要不断加强重点实验室能力建设, 提高自身水平和服务意识。同时浓厚的科研氛围、良好的学术风气、高效的管理水平以及健全的运行机制是重点实验室正常运转与良性循环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谢云欣, 李东雷, 左宇昕.ICP-MS检测饮用水中汞的方法研究.生命科学仪器, 2009 (7) , 12:19-21.

[2]顶空进样技术基础教程, 网页链接:http://www.docin.com/p-472839498.html.

[3]李杰.原子吸收仪应用新技术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36) :313-314.

篇4:湖南省初中化学教学资源建设

【关键词】化学实验 高效课堂 学生素质 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41-01

一、初中化学课堂学习现状分析

初中化学知识的特点体现在知识的新和奇。与数学、语文、英语等传统学科不同,初中化学的特殊性在于知识的陌生性,学生在之前对于化学知识缺少认识和了解,也缺乏途径进行深入的接触,导致学科知识专业性较强,初学复杂,初期遇到挫折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任务开展难度较大,容易产生抵触和畏惧情绪。教师在教学中习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缺乏相关的化学学习技巧,没有充分发挥化学知识学习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优势,造成学生学习效率较低。一些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利用高效课堂的建设以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意义,但是实际上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和应用存在误区,简单把高高效课堂定义为高速度、高知识含量,在授课时急于求成,教学信息量过大,完全没有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难以提高课堂质量、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以上一些问题的存在,造成学生的初中化学学习效率较低,学习效果不明显。

二、利用化学实验对初中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化学实验对于初中课堂教学的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促进课堂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在枯燥的化学课理论教学中引入实验内容,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工具了解、具体操作等过程对教材知识重复记忆,反复练习,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如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节时,对于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等有了简单的理论认识,但是学生学习印象不深。缺少直观的认识。之后教师如果进行化学实验,如通过蜡烛的燃烧实验、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比较实验,对气体的性质有了更加充分和全面的了解,不用过分的死记硬背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调动学生热情,增强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材逻辑性强、知识形式灵活多样,学生掌握困难,理解不通,容易产生疲惫、厌学的心理,甚至可能导致连锁反应。通过课堂实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实验中各种奇幻的组合方式,新奇、多变的实验状态,神奇的实验结果,学生对于实验的好奇心被大大激发,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化学科学的创造性,为学生探索自然、发现真理的学习旅程开辟道路。

3.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在化学课实验教学中,对于仪器的操作、工具的使用、实验环境的控制、实验条件的掌握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些都需要学生的亲自动手。在不断地化学实验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实验经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实践能力。一些团队合作的实验,小组内进行分工,界定职责范围;实验时小组内成员根据实验的设计步骤,通力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化学实验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路探索,还需要运用化学知识和解决实验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考的探究精神,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对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三、发挥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具體措施

1.保障实验课时,注重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课程的特殊性,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课堂实验的作用,利用保障化学实验课时,增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化学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应该避免过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路,做到教材理论与操作实践并重,实现化学课堂的趣味性与扎实性的结合。不能仅依靠随堂练的方式,而是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实验课课时,使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做到寓教于乐;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应该重视实验设计的作用,针对性提出假设,全面考虑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条件,认真对待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督促学生认真实验,认真提出每一个实验假设,谨慎执行每一个实验环节;实验后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和总结,吸取教训,精益求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发挥专业的指导作用,充分实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重视学生地位,促进化学学习生活化

化学实验在初中高效化学课堂的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学生实验学习的参与度,重视学生地位,在促进高效课堂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化学实验课堂中,要尽量避免教师过分主导的现象发生,教师在最初的演练之后,应该指导学生自主参加,让学生自主实验,自行组织,开展实验内容。如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闻气体、药品的取用、加热物质、清洗仪器等操作,尽量让学生自主进行。注意做好实验安全工作,避免因学生的操作失误造成实验伤害。促进高效化学课堂的建设,还可以寻找化学实验与生活现象的关系,促进化学学习的生活化。如碳酸容易分解的特性,以及相关实验,体现在生活中就是碳酸饮料需要密封放置。

四、结语

化学学科作为理论与实验结合、分析与操作并重的学科,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理论教学的重要性,还要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利用课堂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最终实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标。以上,笔者针对初中化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对于化学实验对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挥化学实验作用的具体措施,希望带来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姚红林.浅析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4(10).

[2] 宗永学.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10).

[3]荆建英,趣味化学教学初探[J].中国民族教育,2011,(1).

篇5:湖南省初中化学教学资源建设

王红雅

第一、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视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参赛老师都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并能很好的与传统的化学教学手段相结合,做到严谨和生动相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达到了解决化学问题的目的。

第二、体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创设教学情景。很多老师把教学过程建立在了现实生活的一些问题中,让学生从现实中的一些事情出发,自己寻找生活中的化学,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大多数老师都将海水晒盐、海水中的化学资源等都通过大量的视频资源与生活实际相互联系,展现大量的生活场景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引出化学的知识,再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在所有参赛课中,参赛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每节课都是气氛活跃,学生参与互动性强,每节课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再是以前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过程,而是一个统一体。老师并不是一味的向学生讲解知识点的重要,并不是一味的指导学生如何解题,更多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在引导学生慢慢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去体验化学的本质。大多数老师的课堂设计都没有延续老的教学理念,而是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交流表达的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

篇6:湖南省初中化学教学资源建设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全面推动我校多媒体技术应用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快多媒体资源建设,促进多媒体技术应用管理更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共享,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教高厅〔2004〕21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多媒体技术应用管理包括:多媒体设施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规划与指导,教学资源库、网络辅助教学应用平台和交互式教学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优秀多媒体教学资源评选和报奖管理等。

第三条

加强多媒体技术应用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多媒体技术应用情况纳入学院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第四条

教务处教育技术服务中心负责全校多媒体技术应用管理工作。

第二章

多媒体技术支撑条件

第五条

为推进网络辅助教学应用工作,学校开放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室。按照公共素材库主要功能建设要求,逐步完善学校教学资源素材库和网络教学平台,为全校师生提供良好教学资源和应用平台。

第六条

学校将大力提高多媒体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加强设备设施运行管理,根据多媒体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改善多媒体技术相关的软硬件环境。

第七条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发挥各种多媒体技术手段,做好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工作,积极推动与完善网络辅助教学工作。

第三章

教学软件开发要求

第八条

教学软件开发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知识“外化”),并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自我反馈)。

第九条

教学相关音像、电子教材、教案开发与应用要充分体现其特点,以教学内容中的要点、难点和抽象的、难理解的及微观的内容为重点,按照教学实际需要选择最适宜的一种或多种媒体形式和手段,增加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消化、吸收,促进学生主动、生动学习。

第四章 多媒体技术应用与实施

第十条

学校鼓励各学科结合自身特色,引进优秀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手段,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工作。

第十一条

学院开设课程(包括理论和实验)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课时应不少于总课时的30%,并以此作为评估优质课程和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第十二条

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备课,设计好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切忌“讲稿上屏幕,黑板搬新家”;授课前,要熟悉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所装软件、操作方法;上课时,应提前进入教室,检查调试设备,保证多媒体课件正常运行。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原则上要求站立授课,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屏幕显示和适当板书结合授课,一旦出现设备异常等情况,应能转换为黑板板书继续授课。

第十三条

各学院根据教学要求,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日常检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团和教务处将对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对于不符合要求、授课效果不好的多媒体课件,责令立即停止使用并尽快整改。

第十四条

学校鼓励教师开展教学资源研发,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教务处等相关部门每学年进行一次使用统计,评选出网络辅助教学优秀课程和项目,并进行奖励。各学院要积极开展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组织观摩教学,推动教育技术应用不断发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第五章

多媒体教学工作管理

第十五条

各学院要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对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电子建档管理,协助学校充实教学资源库和完善网络教学平台,为全校各学科教学提供服务。教务处教育技术服务中心要协助和指导全校各学院进行教学软件资源规划、建设工作。

第十六条

教务处教育技术服务中心负责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普及、培训、指导、检查和评比工作,以及提供多媒体技术应用发展和制作技巧等有关信息,供广大教师参考。

第十七条

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室应先通过教务处进行课程教室排定,多媒体教室中央控制系统根据教务系统课程安排开放多媒体设备使用权限,教师按照操作流程根据教学需要自行开启和关闭多媒体教学设备。

第十八条

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时,应充分发挥设备功能和潜力,无需使用设备时请及时关闭,以提高使用效率、效益与效果。

第十九条

课堂教学课件由任课教师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后,供学生下载学习,严禁学生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在教室下载、拷贝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第六章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第二十一条

上一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规范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意见》全文下一篇:医疗设备试用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