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学反思设计

2024-06-05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学反思设计(精选12篇)

篇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学反思设计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教师都很重视概念和知识教育,但是大多数教师主要着重于如何把生物概念解释透彻、提供给学生理解、总结体系和指出概念错误成因,而忽视了引导学生自主掌握概念。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会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对概念不求甚解,也就不能很好的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过这样的问题。因此,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课的教学中我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启发、参与、倡导、诊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己构建概念和相应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

(1)收集并整理一些关于当代生物环境被破坏的文字资料。

(2)大屏幕交替播映我国美丽的自然保护区图片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动物被猎杀的图片。

提出问题:

(1)请说说生物多样性的组成和价值。

(2)谈谈我国生物多样性破坏的程度和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分析后回答。

通过介绍教师本人在我国一些自然保护区旅行的见闻,用教师本人的经历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请两名同学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经历和感受。

提出具体任务与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自主学习。

教师进一步引入:

许多同学会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然重要,但那是部门的事,自己无须操心,或者认为自己操不了心。我们的`身边也没有砍伐珍稀植物、疯狂挖掘发菜、偷猎大熊猫之类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事件。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关注和更加深入的思考。

教师小结: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经过漫长岁月进化、发展的结果,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谐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含保持、恢复、重建和持续利用几重意思,而保护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持续利用。然而,由于人为因素,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作为中学生,不仅应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内容,更重要的是增强保护意识,使自己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怀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能为我们国家、我们生存环境的持续发展,尽自己的责任。

本节课我利用了自己曾收集的祖国众多自然保护区优美图片的优势,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前准备时,通过大屏幕循环交替播放美丽的自然保护区图片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动物被猎杀的图片,使学生通过视觉对比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油然而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很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目标。在授课当中,将教学任务用大屏幕显示,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去浏览网站,

进行异步化和个别化的学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既让学生进行自主独立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协作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分组讨论和交流。在学习群体中,思维和智慧可以共享,从而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真正使学生能够自主开展学习,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反思,努力树立“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篇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学反思设计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地位。

在本节课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单一的教师传授教学,改为由学生分小组探究合作教学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地位。课前先组织好学生分小组收集相关资料、与学生分析资料,指导学生挑选有用的资料,制作成PPT,在课堂中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不论是在课前还是在课堂中,教师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如何利用相关资源去学习课本的知识。而学生在课前和课堂中能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有足够的空间和平台来展示自已的才华。

2、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学生分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掌握制作PPT的技能。除此而外,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更重要是通过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3、教学过重中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篇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学反思设计

一、网络课教学设计理念

(1)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课件首页设置了清晰的学习导航, 学习时, 学生可按照自己的情况, 自主选择所需的知识;在学习时间、过程和方法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支配权。而且利用本课件能方便地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进行测试 (在线练习) , 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改进, 使学生体验全新的任务驱动型学习方式,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建构知识、提高技能、发展能力、内化情感。

(2) 践行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发挥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在网络教学模式下, 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和有效的方式。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或团队为组织形式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策略。本课件创设了许多学习环境, 如网校论坛各种问题的讨论、虚拟社区的角色扮演等, 都可在教师的共同参与和指导下, 由合作小组分工协作, 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探讨, 甚至竞争、辩论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以及探索、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3) 面向全体学生, 实践个性化教学。学生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学习经验、自主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 这些都会影响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 影响其网络学习的效果和学习成绩。据此, 笔者在课件设计中, 设置了不同层次的在线练习。在资料库中 (自留地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放置与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内容, 供学生反复点击、学习。鼓励学生在网络中寻找相关知识, 补充自己的不足, 锻炼和提高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还可利用教学互动功能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4) 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网络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本课件中, 学生可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参与讨论, 自我测评, 虚拟网络小品, 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 培养自己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 在科普园地保存有大量的图片资料和丰富的视频片段等, 促进学生多种感官的感知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在任务驱动的良性竞争中, 就容易引发创新的火花,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水平。

二、网络课教学特点

(1) 突出主题。网络环境下的主题探究性学习是学生根据一定的相对独立的主题, 借助网络资源, 在教师指导和同学互助下解决某一问题的探索活动。因此, 教师要尽可能地将教学资源归类、整理成一个主题或若干个小主题呈现给学生, 便于学生有的放矢地查阅相关资料。

(2) 针对性强。网络可谓是一座资源的大仓库, 在给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 也对学生的自控能力、鉴别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在制作课件和内置的资源库时就要根据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和筛选, 紧扣学习内容, 有针对性地筛选贮存优质教学资源, 并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 发挥管理员的监督保障作用。

(3) 开放性大。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题来源于教材内容或现实生活, 是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经转化、提炼而成。如果一个班有50名同学就会产生很多个不同的小主题, 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为所有小主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资源。这就要让所有参与探究活动的对象都成为资源的建设者和利用者, 所以笔者在论坛中专门辟出一块区域给自由发表观点、解决问题的同学使用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自由讨论区) , 也可在资源库中自由发表文章或信息, 但一定要经管理员审核。

三、网络课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件分为前、后台两个板块, 前台供学生浏览学习, 后台供管理员管理。前台使用htm格式 (资源库的前台是自动生成的) , 使得浏览简便、快速。后台使用.net语言编写, 管理即时方便快捷。课件安装也很简单, 只要把所有文件copy到服务器 (支持.net) 上即可使用。

本课件的前台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推荐) :

1. 创设情景

先通过网上浏览自创的一个Flash短片, 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得出保护生物多样性已刻不容缓。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已经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由此导入新课。

2. 自主探究和自由讨论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三个层次则让学生自己浏览指定的网页, 并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归纳, 完成老师给出的表格, 或在网校的BBS中回复。这既能培养学生网上学习能力, 又能提高学生总结归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让学生自己察看相关的网页, 最后总结出直接、间接和潜在的使用价值。在这期间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及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以跟帖的方式选择性回答, 即上网在BBS的相应栏目中讨论下列三个问题: (1) 你知道哪些野生动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2) 哪些生物可作为工业原料? (3) 举出仿生学实例。

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主要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 (1)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物种丰富, 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 生态系统多样。 (2) 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威胁。 (3) 面临威胁的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除要求学生了解相关内容外, 还要思考在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方面, 我们应怎样行动。这可通过网络进行交流, 阐明自己的观点。

3. 网络模拟小品

假设你是下列角色中的一员, 在既要预防和控制禽流感又要保护鸟类的多样性行动中, 请就你的角色理应承担的义务、职责和面临的实际困难、应采取的措施 (行动) 进行讨论。

要求:每人选择一种角色, 相同角色组成合作小组。个人参与网上讨论, 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每人发言限三分钟, 内容不少于三个要点。

角色选择: (1) 行政官员:县市长等领导; (2) 职业人员:家禽养殖户; (3) 专业人员:科学家、技术员; (4) 经营者:商家、企业主; (5) 执法者:司法、护卫人员; (6) 保护主义者:保护协会成员; (7) 疫区普通百姓; (8) 教育工作者:教师及其他教育机构人员; (9) 大、中小学生。

4. 在线练习反馈

自主完成练习, 在线提交。

四、教学反思

该课运用“抛锚式”教学方式, 利用网络优势,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快、更新、更多地掌握知识的学习平台, 弥补了教材的局限性, 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 网络教学使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师生在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下, 民主协商、平等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这种教学方式消除了高中生不愿开口的障碍, 使学生心理得到解放, 特别是最后的网络模拟小品, 学生通过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提高了知识的迁移能力。

篇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学反思设计

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生态系统多样性。湿地、河流、滩区草地等生态系统构成了辽河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或半人工生态系统主要有城镇生态系统、人工林(护堤林)生态系统。其中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仪器条件好、特异性高的特点,为各类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发展、繁衍生息的重要条件。

物种多样性。辽河保护区物种丰富: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丹顶鹤、遗鸥、大天鹅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海豹及小天鹅、苍鹰、夜鹭等鸟类;世界濒危鸟类黑嘴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重要经济鱼类如鲫、鲂、鲤、乌鳢、文蛤、辽河刀鲚;水产品如中国毛虾、中华绒螯蟹等。

遗传资源多样性。辽河流域悠久的农耕历史和传统文化形成了区域内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中草药、观赏植物、柳条、苇席等遗传资源丰富,同时保护区优良的生境为天然优良物种种质保护及其经济性状改良提供了基因库,其中野大豆是我国难得的种质资源。

机遇与挑战

机遇。首先,联合国决议将2011-2020年确定为生物多样性十年。致力于保持生物多样性,确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促进《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开展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造福子孙后代。其次,国务院下达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计划”)。这一“计划”为我国今后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展开指明了方向,“计划”制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以及保障办法等,并明确必须进一步推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坚持持续发展、优先保护、群众参与、利益共享的原则,统筹经济社會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第三,党和政府对辽河治理高度重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了要“推进辽河保护区建设”;辽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在建设文明富庶幸福新辽宁过程中,要“加强辽河等江河保护,打造沿河生态带、城镇带、旅游带”;辽宁省政府第178次省长办公会议提出,“争取经过两到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彻底摘到辽河重度污染的帽子,重现辽河生机”;2011年8月2日周生贤部长做出“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辽河保护区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批示。

挑战。目前,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暴露出保护意识淡薄、科研基础薄弱、体系建设不完备、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水平有限、应对新问题的能力匮乏等问题。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生产开发活动的大力发展,加剧了辽河生态系统的压力,增加了物种及栖息地恢复和保护工作的难度。另外,在保护区周边流域,一些人为的环境污染对水生与河岸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及生物栖息地也构成了潜在威胁。主要表现在:辽河两岸的政府及群众爱护母亲河的自觉意识尚未彻底觉醒,沿河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辽河滩区已封育62万南,虽改变了原来玉米等农作物直接种到河边、农药化肥面源污染及水土流失的状况,但目前仍有大面积滩区未实现封育,农业开发强度依然过大;水质水量没有完全达到健康河流的要求;辽河口湿地受油田生产作业及旅游开发影响严重,鸟类栖息和迁徙停歇环境受到不同程度干扰;永久性河闸及临时性生态蓄水工程对水生生物多样性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并采取相应措施;管理能力与治理保护的客观要求尚存较大差距。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构想

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构建稳定和谐的生态环境,以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体制的确立,加强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保护的能力,提高公众参与环境和物种保护的积极性,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水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基本原则

保护优先。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应适度优先保护生物多样性。要树立环境保护的理念,采取行动,更为有效地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主要生态系统、以及遗传资源等,以保障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安全。

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生存理念,应当禁止掠夺性使用环境及生物资源,科学、合理和有计划地开发环境和生物资源,鼓励并促进相关可持续利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自然恢复为主,适度人工干预。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应充分重视并利用这个能力。在此基础上,适度的进行人工干预,以恢复河流生态环境为着力点,进而改善整个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公众参与。要重视社会团体和基层群众的力量,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中来,做到信息公开,建立舆论监督渠道,建立全民参与的长效的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

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区域

水域生物多样性和河岸滩区保护的优先区域。在已建立的19个重点监测区域基础上,拟增设6个优先保护区域,每个保护区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在辽河干流水面较开阔、生境条件较好的区域选址,并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保护区域面积可视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下同),所在地为:昌图县福德店、通江口;新民市毓宝台、石佛寺水库;台安县大张桥;盘山县盘山闸。

重点保护国家珍稀动植物,例如: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遗鸥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夜鹭、苍鹰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动物如赤狐、狗獾、黑雁、鸬鹚等。

海岸河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在辽河湿地的功能区划中,将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外围海岸带区域列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重点保护黑嘴鸥等世界濒危鸟类的种群及其繁殖地;丹顶鹤、大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斑海豹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及其繁殖地;中国毛虾、中华绒螯蟹、文蛤等重要水产品;翅碱蓬、芦苇等湿地植被资源。

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制,落实领导责任制。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将保护任务层层细分。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部署与行动计划实施进展的时时评估机制,对战略执行情况和行动计划进行检查、评价和监督,并定期报告相关执行情况。

落实配套政策。遵守现有法律法规,鼓励创新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及制度。以优先保护区域为重点,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和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以及技术手段等,加强各项保护政策措施的有效执行。

提高实施能力。进一步提高环境执法能力和水平,重视执法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生物多样性管理保护能力、生物多样性调研能力、评估和监测能力。定期组织培训学习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保护执法管理、调研与评估监管等方面的内容。

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资金投入,增设投资平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引导社会团体、基层组织、群众、以及国际资金积极关注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形成多元化多主体的投资模式。加大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对支持生态补偿系统建立、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执法能力建设、相关科学技术研究的扶持力度,形成稳定长效的资金投入。

篇5:《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反思

以风景区旅行的见闻引入,用我本人的经历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请两名同学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经历和感受。

提出具体任务与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自主学习。

教师进一步引入:

许多同学会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然重要,但那是政府的事,自己无须操心,或者认为自己操不了心。我们的身边也没有砍伐珍稀植物、疯狂挖掘发菜、偷猎大熊猫之类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事件。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关注和更加深入的思考。

篇6:《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学反思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生物教学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是重点内容。本节内容是上一节《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后续,目的是让学生在认识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去了解许多濒危动植物的生存现状,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并且知道如何采取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为此,上课前一天我首先布置各小组学习任务:收集珍稀动植物的照片及相关资料、收集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文字图片资料、收集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规、调查当地重要的生物资源并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等等。学生很容易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途径获得资料,通过学生取得的这些资料有利于实现本节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现状。(2)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和原因。(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

2、能力目标:

(1)通过收集各种珍贵的动植物资料,培养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2)通过问题的讨论,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通过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通过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其危害的了解,懂得环境保护的长期性和迫切性。(3)参与一种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4)健全法制观念,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全球合作,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2)让学生体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四、教学难点:

(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2)协商和辩论怎样保护白头叶猴。

五、课前准备: 教师:

1、收集关于生物种类减少和濒临灭绝的资料,以及珍稀动植物的图片和资料。

2、与学生一起导演和编排“角色扮演”的内容。

3、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

1、收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料。

2、收集熟悉的地区生物面临威胁的资料。

教学过程:

生物的多样性让这个世界充满了一片生机,但目前的生存正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很多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动物,他们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来介绍这些生物。学生甲:(讲述大熊猫的故事)在中国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盆地西缘一带的高山深谷之中,生活着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大熊猫。大熊猫是中国特产的野生动物,历来被誉为珍稀奇兽,是吉祥友谊的象征,是和平友好的使者。据调查,如今仅有不到1000只大熊猫分布于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和大、小相岭及凉山6个山系,并且被分割成近20块孤立的种群。由于森林不断采伐,从50年代到90年代,仅40年,大熊猫的栖息地被吞噬了4/5。这对于大熊猫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学生乙:不行,他们现在分布在孤立的区域内。教师:造成大熊猫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因为人类的滥砍滥伐,造成森林的减少。

学生丙:同学们知道现在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是什么吗? 学生:大鲵 学生丙:大鲵又叫娃娃鱼,它的祖先是比我们人类更古老的地球居民。3亿5千万年的自然选择和进化演绎,娃娃鱼无疑是幸运儿。它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典型两栖动物,在生物进化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大鲵作为一种传统的名贵药用动物,历代多有记载。大鲵也是一种食用价值极高的经济动物。大鲵肉蛋白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91.92%,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9.69%,其EAAI指数明显高于牛肉和梅花肉。也许,大鲵如此多的功用正是它不幸命运的开始。教师:是什么原因让大鲵造成今天的悲惨命运呢? 学生:人类的滥捕滥杀。

学生丁:(讲述藏羚羊的故事)藏羚羊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现存种群数量约在7~10万只。由于藏羚羊独特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动物园或其它地方人工饲养过藏羚羊,而对于这一物种的生活习性等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开展甚少。藏羚羊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动物。藏羚羊一般体长135 厘米,肩高 80 厘米,体重达 45-60 千克。形体健壮,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雄性角长而直,乌黑发亮,雌性无角。鼻部宽阔略隆起,尾短,四肢强健而匀称。全身除脸颊、四肢下部以及尾外,其余各处被毛丰厚绒密,通体淡褐色。

学生戊:(讲述藏羚羊被屠杀)藏羚羊生活在可可西里,是我国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最大的无人区、野生动物的天堂。但现在一切都在改变,可可西里在饱受人类欲望的蹂躏,她似乎已经变成了野生动物的屠场。如果再不采取得力措施,藏羚羊的灭绝就在眼前!藏羚羊悲惨命运正在得到世人的关注。

学生: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捕杀野生动物,让美丽的可可西里,成为了藏羚羊等生物的地狱。学生己:(讲述白暨豚的故事)我给大家展示的是海中的大熊猫——中华白暨豚,是世界范围内最为濒危的一类海洋生物。中华白暨豚以前在长江口以南至北部湾都有分布,六十年代在厦门港随时可见,水产研究单位曾考虑作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1961年1-7月间,在厦门西海域东渡,海员在港内捕捉了34只。但是,八十年代后,由于围垦和淤积,这一区域已没有白暨豚存在了。

教师:白暨豚的生存又是受到了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学生:人类的活动,如海上工程和污染。

教师:刚才学生们介绍了不同环境中的几中珍稀动物,目前世界上很多的生物也面临着同样的境况。(展示17世纪以来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数量)近年来,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虽然物种的产生和灭绝是一个自然的现象,但人类的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地质年代中,每300年消失一种植物,每8000年消失一种植物,但现在,每2年消失一种植物,每一年消失一种动物。物种一但灭绝,就不可产生。

教师:请学生们计算表中1600到1649年中,50年间每年灭绝的哺乳种类;1900年到1949年的50年间,每年灭绝的哺乳种类。

学生:1600年到1649年50年,每年只有0.15种,相当于20年灭绝3种。而1900年到1949年50年间,每一年灭绝约一种。300年间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增加了约7倍,据统据1949年以后,生灭绝的速度比以前更快了。

教师:对!世界上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极大的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是我国濒临灭绝生物的名单。

教师: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因素有哪些呢?

学生:

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人类的滥捕滥杀。

3、环境的污染。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除了同学们所说的以外,生物的多样性还会受到那些威胁呢?

学生:阅读书上资料。

学生:外来物种的侵入是造成生物多样性灭绝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为什么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呢?

学生: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要有人的帮助才能勉强生存;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教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外来物种对生态造成的威胁吗?

学生:薇甘菊、水葫芦、加拿大一枝黄花。

学生:我国最近很多城市引进国外的草种和观赏植物,也会给我国的物种产生威胁吗?

教师: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的确存在着可能性,所以人们试图在寻找一个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人类的活动使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了影响,我们人类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人类怎样才能挽回影响,让我们与生物一起和平共处地在地球上生存和繁衍下去。

学生:让人们不要滥砍滥伐,砍伐者给予处罚。让人民不要随意地引进各种物种,而是要充分的开发当地的资源,合理的引进。开展动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开展动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制定和执行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环境的一写相关的法律法规。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人类现在也要进行不懈的努力,才能把生物从危险的状况中拯救出来。同学们讨论的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总的来说就是保护生物生活的环境,同学每想一想,怎样才能让生物生活在他们适宜的环境中呢?

学生:建立自然保护区。如果它的环境已经破坏得很严重,我们就要建立新的环境。

教师:对,这种方式我们叫“迁地保护”,我国现在的许多动物园、植物园、水族观和濒危繁殖中心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保护的。大家想一想,这两种方式中,最好的是什么方式呢?

学生:建立自然保护区。

教师: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保护区?

学生:卧龙自然保护区、扎龙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教师:我国目前有自然保护区一千五百多处,其中张家界、九寨沟和黄龙等3处自然保护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为什么建立自然保护区对生物的多样性能够进行很好的保护?

学生:(阅读书P96)它们是“天然基因库”“天然的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教师:但是在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关于白头叶猴的保护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学生:介绍白头叶猴的基本情况。

教师:介绍辩论和协商的三方。

学生A组:(代表当地农民)我们农民刚开了个会,不同意建立自然保护区。如果建立自然保护区,我们的生活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烧饭和取暖没有木材,我们的生活会很困难。虽然白头叶猴很珍贵,需要保护,但我们人更珍贵,不能为了珍贵的动物,放弃我们人的利益。

学生B组:(代表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听了农民的发言,我能理解他们的心情,但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讲,必须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现在人和动物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人的生存能力强于动物的能力,人们不断地破坏白头叶猴的生活环境,使他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这样下去的后果是造成生物的灭绝。虽然建立自然保护区会对人的生活产生影响,但人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生存。

学生C组:(代表当地政府)两方面说得都有道理,我们认为要保护双方的利益。但是从长远的利益来讲,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好的方法。在这个同时,我们怎样才能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呢?请大家一起来想一想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用其他的方法来烧饭、取暖,如煤、沼气。

学生:把一些人迁到其他的地方。

学生:建议政府出资帮助解决农民是生活问题。

政府代表:大家的建议很好,我们会根据情况,综合治理,我们一方面建立自然保护区,另一方面会让农民的生活好起来,并开发环境旅游。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和谐发展。

农民代表:如果是这样,我们支持建立自然保护区。我们配合政府和科学工作者一起把环境保护做好。

专家代表:我代表动物们感谢政府和农民,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把自然保护区建设好。

教师:我们看到这样的结局非常的满意,现实中的情况会是什么样的呢?

篇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案例交

大同市第一中学 宋红

背景:

1、时间:2007年12月17日

2、地点:大同一中多媒体教室

3、人物:初257班全体学生、授课教师、学校领导、部分学校教师

目的:这是我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赛讲中的一节参赛课,虽然讲课的结果还算令人满意,但自我感觉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解决,所以在领导评课、课后与几位教师的探讨之后,完成这个案例,以求在此基础上更出色的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

一、教材分析

就第六单元知识整体来分析,前两章内容的学习是为本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学生学习生物的分类,认识生物的多样性,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本章主要从两方面来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

第一方面:教材用一些图片和数据说明一些动物灭绝的情况,并通过大量图片说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情况不容乐观,我国一些特有物种也处在濒临灭绝的边缘,从“资料分析”中也能看到,目前人为的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的根本危机,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第二方面:教材着重介绍了我国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并明确指出: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还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的重要场所。

最后通过角色扮演“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使学生初步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中去。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上,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又涉及到诸多因素,八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都还有限,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思路

生物课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生物科学知识,而且还要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恰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前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课堂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身边存在的事实,感受到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

本节课涉及到的信息多、容量大,所以在课前组织好学生作好准备工作是相当必要的,如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处理信息、小组分工合作等,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

三、教学过程

1、导课

教师从本节课的题目—《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入手,开门见山的提出探究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样在一开始就使学生进入思考状态,为积极学习本课做好准备,而且这个问题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又引出了学生的第一个探究主题: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2、学习新课

第一部分: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既然学生已经提出了第一个探究问题: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教师就应该顺藤摸瓜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在这里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灭绝动物图片、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图片、17世纪鸟类、哺乳类灭绝资料,学生通过观看心灵会受到触动,最终让他们明白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通过以上信息的获取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威胁。

为了加深对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认识,教师继续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我国特有的濒危动、植物图片,而它们也分别属于每个小组的关爱生物,课前小组成员都收集了大量小组关爱生物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资料)且进行了信息处理,而学生在收集资料和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课上就由小组代表进行介绍,由于是学生自己亲自查阅资料并由小组合作进行信息的整理和加工,因此对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而学生通过图片的认识和对我国特有部分动植物的现状分析,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心灵也得到触动,真正感受到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第二部分: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通过第一个探究主题的学习,学生已经意识到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那么学生紧接着就会提出质疑:生物多样性为什么面临这么严重的威胁?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追究,从而引入第二个探究主题: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教材上的资料,并由小组讨论总结,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结论加以补充。(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入侵。

最终学生会意识到人类是多么愚蠢和冷酷,人类破坏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在给自己挖掘一座灭绝的坟墓,从而叨叨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的目的,使他们意识到我们每位同学都应该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心,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

通过教师设计的课堂环节,步步紧扣,让学生通过真实的事例、视频短片认识到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再次感受到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

3、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摘自世界灭绝动物墓地中的保护自然的宣言,让全班学生齐声朗读,使他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四、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真正体现了新课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在教学中把全班同学划分为八个小组,将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分别归属于这八个小组的“关爱生物”,课前让每个小组成员收集、整理有关自己小组关爱生物的资料,课堂上让小组代表分别介绍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这样让每为同学都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中,而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所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体会到了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并且在教学中能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尤其是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2、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由知识权威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本节课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上,在我国特有珍稀动植物的现状学习及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的分析上,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面向全体学生,给予了他们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3、开发课程资源、树立开放的课程观

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更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即“体验课程”,师生同为课程的创造者,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课上共同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

4、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在讨论、合作、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及原因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又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最后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到宣传和付诸于行动上,使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不足之处:

1、信息多、容量大,教学时间有点紧张。

本节课涉及到的信息多、容量大,所以在课前组织好学生作好准备工作是相当必要的,即使这样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好时间,尽量避免时间紧张,所以我在这节课的教学时间安排上应该注意改进。

2、教学过程中注意无用、重复信息的删减。

信息收集途径有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查询、拜访有关人士等几种方法,因为方法有限,所以教师和学生收集的资料往往有重复之处,那么学生在介绍完收集的资料后,教师应适当加以补充,而不是重复相关信息,这样也能节省教学时间,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这一点。

3、继续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篇8:《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学反思设计

1搭建通识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必要性

通识课程的网络教学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而开始盛行的一种新型的通识课程教学模式。 其具有教学时空的开放性、资源的共享性、教学方式的主体性、教学手段的交互性及教学管理的高度性, 是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2]。 2003年教育部制订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因此实施网络教学势在必行。

自2009年实行学分制后,贵州大学就将通识教育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全新设计了人才培养方案,专门设立通识平台课程和文理基础课程,力求合理、科学搭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知识和人格基础。因通识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在很多方面重要性并不明显( 如授课时间安排多在下午第3节、第4节课和晚课,实行大班授课,学生人数在80人左右,学生层次差别大等) ; 加之实行学分制选课后,专业课程、各类活动,时常与通识课程冲突,导致学生对通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请假、旷课频率较高; 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较多、基本知识拓展受限于规定学时; 为解决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搭建该类通识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就显得必要和紧迫。

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通识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

2.1网络教学平台搭建的基本条件

高等教育网络课程教学网站的设计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化为学生的帮助者和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的提供者[3]。目前,在我国各大高校都相继建成了内部局域网,它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随着智能手机和校园Wi Fi的普及,也为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为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该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主要依托和利用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设计的网络综合教学平台( http: / /eol. gzu. edu. cn /) 。 1) 该平台具有教师自主编辑,通过网络授权向学生发布通知、调查问卷、教学讲义、课程作业并通过平台内部论坛、邮箱与学生互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答疑,来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学功能; 同时还具有课程展示功能; 教师可以自主控制课程内容的开放程度,可以进行一定的设置,将一些教学内容对外开放,使一般访客、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都能在平台主页浏览一定的教学内容,初步了解课程,进行成绩评估。2) 该平台还可与精品课程平台进行整合,在整合后的综合教学平台中,教师通过设置,可以直接将网络教学平台的部分内容( 教学讲义和课程作业等) 发布到精品课程建设平台上,可避免精品课程申报时的二次建设,为教师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2.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网络教学平台模块设置

1) 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设计本着以“学”为中心的原则,主要着眼于激发、促进和辅助学生学习,侧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模块设置主要包括课程的基本信息、教学材料、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问卷、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在线测试、课程管理等内容。

2) 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课堂上学生重点在于 “听”并非“抄”,将课件、讲义及授课的同步语音及视频上传至教学材料模块中,以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为激发学习兴趣,拓宽视野,学院将拓展补充材料及相关链接发布在课程论坛中,方便学生间进行信息交流和讨论。

3) 通过课程作业和在线测试模块,学生可以在课后对主要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掌握。课程问卷模块为教师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意见提供了条件,大大增加了课程的全员评估率,方便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该课程系多位教师授课,目前每年授课人数达800人,通过试题试卷库模块的设置,一方面便于对整个教学质量考核的评估,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调取试题库中的试题,随机生成在线测试题,逐步向无纸化考试过渡。

4) 课程管理模块可以对教学栏目权限以及选课学生进行管理,通过学生学习统计模块,可以方便直观地了解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的详细情况。该课程自2010年开设以来,已完成25个教学班共计2 000人的教学,网站自2013年搭建以来,已有829人进入学习。

3结语

目前众多综合性大学都在积极开展通识课的教学,然而由于课程的选修课性质和选课学生的专业方向、水平层次差异较大,且多数是大班授课的情况,为保证教学效果,有必要引入基于网络化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4],以便于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实现能支持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要求,使网络课程的优势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得到较好地结合。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网络综合教学平台系统,为快速建立课程教学网站提供了保障,有该系统的高校可积极鼓励教师建立相应的课程教学网站。

通识课教学相对基础课或专业课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仍值得不断地思考,教学中除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化设计外,还要针对新出现的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不断地提高通识课程的吸引力,发挥通识课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武翠芳,马瑶.通识课《数学思维与生活智慧》的设计与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13(04):95-97.

[2]吴姜.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改革[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5):219-220.

[3]王洪才,马巍,方园园.高等教育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探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06下):152-153.

篇9:浅谈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关键词]多样性 保护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106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而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给自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大量珍稀动物处于灭绝的边缘。所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刻不容缓。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初中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章谈谈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一、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是在野生动植物的原产地对物种实施有效保护。一般而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方式,前者是主要措施,后者是补充措施。普遍认为,生境的“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有力和最为高效的保护方法。就地保护不仅保护了所在生境中的物种个体、种群或群落,而且还维持了所在区域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运动的过程,保证了物种的正常发育与进化过程以及物种与其环境间的生态学过程,并保护了物种在原生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种内遗传变异度。因此,就地保护在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三个水平都是最充分、最有效的保护,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途径。

二、迁地保护

长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佳策略就是在野外保护自然群落和种群,即就地保护。只有在野外,物种才能在自然群落中继续适应变化的环境进化过程。然而对许多珍稀物种来说,在日益增长的人类干扰下无法进行就地保护。如果残余种群小到不能维持,或若所有现存个体只能在保护区之外找到,那么就地保护就不会有效。在此情况下,似乎只有一种阻止物种灭绝的办法,即在人类管理下的人工环境中维持个体的生存,这种策略就是迁地保护。动物迁地保护设施包括动物园、水族馆、猎物农场和圈养繁殖计划。植物则被保留在植物园、树木园和种子银行。

例如,对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对活的植物体、器官和组织等在人为条件下进行保存是主要的植物迁地保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植物迁地保护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建立基因文库,这种方法也称整个有机体保护法。这种方法使植物的整个植株脱离其天然的生境,用人工的方法繁殖并栽培,如将植物的枝条移植到植物园、树木园或其他栽培地等。

三、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目前,地球上的物种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迅速灭绝,现在已经超过一万多种物种濒临消亡。因此拯救濒危物种的任务迫在眉睫。地球上的物种是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一个链条,它是大自然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严峻的挑战,目前世界很多国家纷纷建立基因库,收集并保存各动植物物种的基因,以此来防止物种的彻底灭绝,起到保护物种,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

例如,在2007年,我国在云南昆明建立最大的植物种质库,这也是我国最大的野生植物种质库,它主要是保护野生植物多样性。到了2009年11月底,中国建成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这是我国第一座规模达到83.95亩的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2004年,广西启动了“动物诺亚方舟”计划,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为濒危动物一一建立基因库。目前,正在收集广西乃至亚热带地区特有的、濒危的野生动物的种质基因资源。

四、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鉴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局面,有关国际组织和机构以及许多国家政府都纷纷采取措施,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政府的决心和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但光有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全国人民齐动员,共同奋斗,才能保护好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在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一课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观察生活的环境经历了什么变化,什么鸟类、动物减少了,导致这些的原因是什么,并通过分析、比较、讨论,从而得出“保护生态环境是多么重要”的结论。这时,教师再给学生介绍《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环境法》等,并结合有关的生物知识进行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人有责,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小事、从一点一滴做起,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绿色的家园。

篇10: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生物的多样性有三个层次的含义,通过引导学生在书本上给找出来。在种类多样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已知的生物种类数量就达到近200万种,从而再让学生去分析下我国的生物种类的特点,再通过视频了解特有的种类。

而在突破“基因多样性“这一难点,除了书本介绍的例子以外,我还选取了袁隆平院士对水稻杂交的研究背景视频,让学生尽可能了解多一些这方面的资源。同时我还是把课后习题:生下瞎眼华南虎的问题分析摆在了学生的面前,请学生从基因多样性的角度来分析原因。

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内容教学中,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主要是采取了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在视觉上去感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在最后三个层次关系的理解方面,采取的是逐步分析策略,这里也体现出了一个亮点,便是引入了学生对“四害”的看法进行各自的辩驳,也是这节课比较成功的一点。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比较好地认识到应该怎么样去看待动物的存在,再引导学生去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后再提出一个“科技实践活动”——调查最近二三十年里本地的生物多样性有什么的变化?发展了学生的实践思维。

这节课体现的不足之处:

篇11:专题复习生物的多样性教学反思

第二轮专题复习时,知识量大,内容多,知识网络不易构建,因此,有的同学在一轮知识点的复习时下了很多功夫,但在二轮综合训练中,成绩却提高不明显,这主要是复习思路不对,针对这节专题复习课,我反思如下:

一、按照课程标准,指导学生看书

进入专题复习后,把许多时间用在了做题上,而忽略了看书,这种复习思路是不对的。考试考什么?是考教材,考试内容绝不会脱离书本,脱离课程标准,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紧抓住教材,把没弄清楚的基础知识弄清楚,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作习题进行检测和查缺补漏。另外,看书容易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是无论做多少题都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回归课本。以书为主!做题为辅!

二、指导学生打牢基础,进行全面复习

会考试题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对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即能力的形成需要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只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才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在解答综合能力试题时游刃有余。所以在作题时不要好高骛远,简单题,基础题要保证得分率,这当然需要基础知识相当地牢固,而牢固的基础则来源于第一轮复习的看书情况和二轮复习的知识内容的相互串联。

三、让学生重视记忆,理解,思考

对于生物学科,记忆和理解同样重要,也就是说,既要理解也要记忆,因为,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只有深入理解、融会贯通,抓住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学懂学透,记忆起来才容易,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才能容易区分。但有的概念太长,光理解了记不住也不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时记熟练了,也能帮助理解。另外,在理解和记忆的同时,要勤于思考,做到寻根问底,从而加深了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带领学生进行生物总复习时,对于每个概念不但要学生记住,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记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四、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

篇1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具有意义。·生物多样性对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具有意义。·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地球环境具有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生活的环境。

二、过程与方法

用图表、文字或小论文等方式阐释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到生物多样性对于整个生命世界的重要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教学准备】

为全班准备:25张A4纸;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

1.出示“为鸭子家庭让路”图片及文字(5月9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彼得伯勒的车道上,众多汽车在一名男子的指挥下纷纷停下,为匆匆赶往河中的鸭妈妈和她的小宝宝们让道)。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们和其他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数百万种生物物种它们彼此相依共同构成了一个美好和谐的生命世界。为什么我们会和那么多的生物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呢?请看一段历史故事(播放视频:1941年9月,德国法西斯切断了列宁格勒与外界的联系,企图以饥饿征服这座城市。在德国人围城的900天里,全俄瓦为洛夫植物研究所里有四个人被饿死,但没有一个人去动他们所采集的各种各样的种子,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科学家宁肯饿死也不动种子库里的一粒种子?

(利用大自然多种多样的基因培育对人类更有价值的物种将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利益。)(板书课题。)

2.出示小资料: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我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生物圈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多样性。

(板书:人类)

3.植物除了给我们提供食物还有什么作用? 出示:植物的作用(书88页)。出示小资料:

一亩树林的作用

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49千克氧气,足够65个人呼吸之用。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4千克二氧化硫,相当于一台杀菌剂制造机。一亩树林,一年可吸附灰尘22~60吨,它是一台天然的吸尘器。

一亩松柏林,一昼夜能分泌出2千克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伤寒、白喉、痢疾等病菌。一亩阔叶林,一年可蒸发300多吨水。因此,森林多的地区,常常是风调雨顺。一亩防风林,可以保护100多亩农田免受风灾。

一亩树林比一亩无林地多蓄水20吨,等于一座地下水池。

如果世界上没有森林,地球上7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许多地区的风速将增强60%~80%。

4.“森林是地球之肺”。森林与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息息相关。你知道楼兰古国吗?楼兰为什么会衰亡?请看“新疆考古所长伊弟利斯考察挖掘楼兰墓地”的视频。(楼兰衰亡的原因主要是大量砍伐树木以及大量开垦种植不适合当地环境的作物如小麦,使得环境严重被破坏,让楼兰只剩下一片荒漠。)

5.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出示:人类是万物之灵,有特别发达的思维器官,能劳动,能制造工具„„但是,人类与其他动物是否有关系呢?人类是怎样起源和进化的呢?出示图片及文字:在新生代的第三纪,世界范围的造山运动很活跃,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在东非还出现了长达8000km的断裂谷,大规模的地壳运动,使世界气候变化加剧,出现了一系列的冰川期,连绵不断的森林逐渐变得稀疏,林中空地不断扩大,最终被稀树草原所取代。这时,生活在这里的一些古猿逐渐由树栖生活转到地面上生活,最终进化成人类;而留在森林中的那部分古猿则进化成了类人猿。

出示图片:古猿进化为现代人类的示意图。如果没有远古的动物会有现在的我们吗?

出示气泡图(书88页),请你说出人与动物的关系。

(如因为我们淮南的淮南虫等化石的发现,科学家得出新结论:动物生命的源头距今已有十亿年了!又如仿生建筑:模仿蛋壳的薄壳结构的屋顶。)

6.如果缺少了动物的多样性,人类生活会怎样?请看“澳大利亚蝗灾触目惊心”的新闻视频。澳大利亚为什么会发生蝗灾?(蝗虫没天敌,缺少百灵鸟和青蛙。)

(二)生物多样性对其他生物的意义

1.生物为我们提供的东西太多了,不仅我们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生物,就是生物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板书:其他生物)

2.蜜蜂和蝴蝶靠花蜜为生,但它也帮助植物传递花粉,使植物得到一代代的繁衍。出示图片:海葵为小丑鱼提供庇护,小丑鱼游动为海葵带来食物。大豆与根瘤菌互利,根瘤菌可以为大豆固氮。(根瘤菌可以把空气中的氮转变为植物所需营养。)

3.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出示:①苍耳有刺借助有皮毛的动物传播种子。②鳄鱼靠牙签鸟剔除牙缝里的残渣。③犀牛靠犀鸟来预警。④草原上因为有鹰控制兔的数量,草地才会保护的比较好。⑤在马来西亚,油棕种植业以前是靠手工传花粉。费时费力,而且收成不好。后来引进了天然的花粉传递者象鼻虫,收成立刻增加了50%,而且节省很多人力。⑥麻雀吃害虫但又受到天敌如猛禽等的控制。

三、生物多样性对维护地球环境的意义

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密切相连,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请看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兔子和狐狸都没有天敌的威胁,数量不断增加,兔子啃光牧草,狐狸猎食本地物种,破坏了澳大利亚的生态环境。)

(板书:维护地球环境)

四、保护生物多样性

1.出示图片及文字:地球上实际存在的物种的总数从500万种到1亿种之间。有的奇特物种尚未被科学界认知就已经永远消失了。对大量的野生生物,我们目前还不清楚它们的使用价值,但是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也许今天的无名小草就会变成明天的克癌药。如广泛分布于广东各地山林中的三叉苦,过去一直被人们砍来作柴烧,使用价值很低。80年代科学家以它为主要原料生产出三九胃泰及999感冒灵等药品,使得三叉苦的身价一下子上升了几百倍。

2.出示:“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但目前人为的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的根本危机,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将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摘自《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

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使现在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高一千倍。

3.出示图片及文字:你知道藏羚羊吗?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物种,毛柔软纤细,保暖性极强,被称为“软黄金”。青藏高原奇寒、缺氧,很多动物在这种环境中都无法生活。但藏羚羊却能在这里以每小时6万米的速度奔跑30分钟。它耐高寒,抗缺氧,对食料要求简单,它身上包括的优秀基因囊括了所有陆生动物的精华。以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还培育不出如此优秀的动物。利用藏羚羊的优良品质做基因转移,将会使许多牲畜得到改良。

然而藏羚羊的栖息地正在变成一个屠宰场,昔日茫茫高原上数万只藏羚一起奔跑的壮观景象,如今再也见不到了。请看“打击盗猎犯罪,保护濒危动物”(藏羚羊)的宣传视频。

4.“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人类为自由坚持斗争的丰碑。而今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中却立下了动物灭绝年代顺序的石碑。请看“探访世界灭绝动物墓地”的视频。

在多米诺骨牌中,倒数第三块是人类,最后两块是鼠和昆虫。人类的多米诺骨牌会倒下吗?

事实告诉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5.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出示图片:安徽省宣城扬子鳄自然保护区。

6.生物多样性带给我们无限惊奇,请看一段可喜的、难得一见的藏羚羊迁徙的场景(播放“百名藏羚羊成功穿越青藏铁路”的新闻视频)。

7.出示:每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是一个崇尚生命的日子。2010年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年,2010年的主题是 “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2011年的主题是“森林生物多样性”。今年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海洋生物多样性”。

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水。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来净化出清洁的水。如果没有许多植物的根、微生物和土壤配合起来帮我们净化自然降水,我们现在喝的水里面就会充满各种有害物质。物种越丰富就意味着越平衡。地球上真正丰富多彩的就是它的多样性,如果只剩下人了,人也生存不下去了。尽管各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地球生物物种还是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生活的环境。而环境污染也是儿童健康的杀手,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环境。

(板书:保护环境)

8.出示图片及文字: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系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出示“中国环境保护徽”图片及文字: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6月5日的这一天开展各项活动来宣传与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201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旨在推动人们思考如何让绿色经济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带来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良性转变,从而满足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理念,唤起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出示图片及文字:“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标志,简称CITES。在1975年时正式执行的一份国际协约。这份协约的目的主要是透过对野生动植物出口与进口限制,确保野生动物与植物的国际交易行为不会危害到物种本身的延续。由于这份公约是在美国的华盛顿市签署的,因此又常被简单称呼为华盛顿公约。

9.出示图片及文字:最“香甜”的毁灭。你爱吃巧克力吗?小心,也许你正在“吃”掉热带雨林!棕榈油是几乎一半食品里添加的物质。全球对棕榈油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给油棕种植让地,就需要砍伐森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就有超过8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被毁灭!原本生活在雨林里的猩猩、云豹、太阳熊也失去了自己的家园。

10.思考:老鼠、蚊子、苍蝇等有害动物对人类有害,我们能把它们彻底消灭吗?

出示:鼠、蚊、蝇等对人类和部分动物有害,但他们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尽管这些动物对人类直接有害,但不应该完全消灭它们,而应该是控制其发展,使之维持在一定数量。

出示: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理应平等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11.出示:每一个物种都有它独特的价值不可替代。我们的生命离不开它们。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和它们一起营造我们共同的家园,让它们更好的造福于我们人类。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生活,节能减排,从我做起!

12.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你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写一份保护家乡生物多样性的倡议书。

其实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实际上都是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贡献。(学生完成后汇报、交流)出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倡议书 同学们:

面对已经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也许有人认为,这些离我们很遥远,而且凭一个人的力量也无法改变全世界的环境问题,可如果人人都不去做,那么,解决环境问题将成为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为此,我们向全体老师和同学们提出如下倡议:

1.保护好学校的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刻乱画,不制造噪音。2.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爱护花草树木。3.节约用纸、用水、用电,节约各类资源。4.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5.回收废纸等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可再生资源。6.不捕捉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7.加强宣传,使更多人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8.出示图片及文字:一个小女孩,把大象视为哥哥、和狒狒相伴、与鸵鸟共舞、小狮子吮吸着她的拇指睡得很香„„这不是童话,这是全球畅销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充满野性爱心的书为我们讲述了法国小姑娘蒂皮和非洲野生动物交朋友的真实故事。作者小蒂皮致书中国小朋友希望共同保护我们的星球。

推荐同学们阅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上一篇: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领导小组调整、充实红头文件下一篇:公司员工旷工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