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2024-06-06

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共9篇)

篇1: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成因和教育对策

2010-05-26 16:34作者:梅喜萍查看:1372

90后是指改革开放富裕起来时出生的,以独生子女为主要群体的一代人。随着90后跨进大学并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大学生的思想也随之烙上“新新人类”的特殊印记。90后的思想比前几代人更加开放独立,肩负与生俱来的前所未有的责任。如何理解、教育和呵护90后大学生,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是我们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必须探讨的课题。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因

90后是独生子女的第二代,他们的父母在改革开放中受到了较好的教育,所以和孩子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而且90后在出生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得到不断完善,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观念的发展,以及关于独生子女问题在全社会受到重视和反思,使到学校和家庭愈加重视对独生子女的培养,90后大学生的素质总体上比80后大学生有了相对大的提高。

(一)自信张扬,独立特行。

90后在出生时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普及,教育民主程度提高,学习模式发生巨大变化,使90后获取信息更加快捷,知识更加丰富,也使他们在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和理性上超越了他们的前辈,在知识结构的复杂和多样性方面甚至知道或考虑得比老师还多。90后大学生思想上独立开放,行动上独立特行。他们很少对某种价值观盲目认同,喜欢通过深度思考,争论和碰撞再认同,并结合实际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据了解,现在很多90后大学生报考我们学校的志愿是自己拿主意,这就反映了这一代人思想上的独立。同时,在我校陪同新生报到的家长中,“不放心孩子独自来校”是首要原因的比例在下降,同时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新生比例也在下降;大多数家长是抱着“了解学习环境,方便今后指导孩子,顺便旅游”的目的而来。这说明了90后大学生行动上的独立。90后正年轻,由于年轻,总让人自信,让人在言谈举止中洋溢出充满激情的气质。所以90后大学生非常乐意组织或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他们自信有能力搞好活动,并尽力在活动中展现自己才华,磨炼自已的斗志。

(二)思维方式开阔,价值观念更加西化。

从1997年恢复高考制度之后,教育体制的一系列改革,使中国教育慢慢脱离死记硬背,思维定向的模式,迈向注重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个性教育。同时,90后所接受的学习方法教育也与前一代的大为不同,因此,90后大学生思维方式开阔。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日益强盛的国力和富裕起来的人民,吸引全球各地物品涌入中国,各国交流日益广泛。90后从小就接触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在东西方思想文化碰撞中,90后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与前几代人有很大不同,思想价值、行为方式更明显的带上西方色彩。

(三)竞争意识和创造能力强,个人规划长远。

90后的父母们刚成家立业,就遭遇国家经济转型,他们习惯的生活模式——“铁饭碗”被打破了,他们不得不在改革的阵痛中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强迫自己去学习新的生存技能,去重新选择职业和创业,奋斗使他们饱偿辛酸。90后耳闻目睹父母们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惆怅,变革的社会使90年代出生的孩子普遍早熟,竞争欲望、财富意识强烈,创造能力、理财能力比前辈更强。对个人发展有计划性是90后大学生又一大特点。很多同学在大一时,对自己毕业后是出国,还是考研深造,或者直接就业,就有了方向。大二时,他们付诸实际行动,炒股,开网店,英语四级考试„„大三时,他们已经在实施出国、考研或者就业计划的细节了,非常了不起。所以我们学校关于职业发展的讲座十分火爆,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社团组织就有两个。寒暑假也被90后大学生安排得满满的,预习大学课程,社会实践,考

驾照„„据了解,2009年暑假,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区政府开展“广西区大学生远程教育志愿服务活动”,招募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协助宣传推广普及使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报名的在校大学生是招募名额的四倍,可见他们的参与意识有多么强烈。

(四)普遍思想早熟,个别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

9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又忙于工作,加上互联网的普及,在特殊的生长环境里,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在讨论问题时观点深刻、逻辑严密、善于表达,思维方向堪比成年人,他们的见解只能说服不能压服。他们亲情观相对淡溥,甚至显得有些孤僻。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部世界认识的深入,经验相对增多,同时社会化的要求迫使他们与人交往,自己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自己需要理解别人,他们渴望找到可以倾诉自己真实感情的知音。但“千金易求,知音难觅”,此时个别性格内向的90后大学生难免会烦闷不安,对未来感到迷茫甚至焦虑。

(五)主流崇尚责任,个别缺失正确的价值观。

市场化的竞争压力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多变,使90后大学生更加务实,明白应该把价 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而不是抽象的哲学。因此他们行事注重实际,不重视形式,要求方法简单实用易行。90后的主流崇尚责任,也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效果。90后大学生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上表现得很积极,领悟也很快。如我们学校,在大一新生中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同学就很多,这说明90后大学生相当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是什么。当然,由于90后出生后社会生活环境相对优越,没有经历过历史和政治上的动荡,也没有经历过大的经济波动,他们更注重生活质量,乐于消费享乐。有些90后不愿走艰苦奋斗,逆境成才的道路,信奉金钱至上、享乐至上,价值观念严重扭曲。

二、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对策

(一)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1.强化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的清醒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我们要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宣传手段,大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个经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出的真理,向大学生灌输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努力提高大学生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蚀。

2.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

要让90后大学生有与人倾诉心声的意识、地方和对象,如采取开设心理讲座,心理诊室等形式辅导。要让90后大学生有与人交往的平台,如组织一些内容健康向上的联谊活动。从而引导大学生有正确认识自己的意识和纠正心理误区的机会,锤炼抗压能力和锻炼交际能力。在心理辅导工作中,要注意帮助90后大学生克服下列四种心态:一是速成心态。90后大学生有尽快成长的强烈愿望,但更重要的是要有长期艰苦奋斗、创造业绩的思想准备。二是自高心态。90后大学生不能总是抱着自己的优势不放,自视才高,不思学新。三是悲观心态。一些90后大学生在工作生活中一旦受挫,就变得不厥一振,甚至怨天忧人。四是虚荣心态。青年人自尊心强,讲礼节、爱面子,但太过就演化成了虚荣心。其一表现为做事独断专行,情况不明胆子大,胸中无数点子多,甚至明知错了也不愿改正。其二表现为盲目攀比吃住用穿,搞超前消费。其三是名利思想严重,为了个人名利地位,丧失做人的尊严。我们要培养淡泊个人名利,但要有集体荣誉感的有志有为大学生。

3.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美德。

(一)搞一些读书会、笔谈会等活动,鼓励90后大学生多读史书和中国著名的作品。尤

其要鼓励理工科的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别,从而知道中国为什么能够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原因,提高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回归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创造实践机会,做好实践这篇“文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尽量增加90后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自行组团,自拟调查课题,采取旅游、实习、见习、打工、社会调查等各种方式进行社会实践,并通过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撰写出报告、心得体会等各种形式的文章。这样才能不但读好有字书,还学好无字文,使90后大学生的自身优势经过实践磨炼得到不断丰富发展。

(三)运用法律法规进行制约教育。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人都有一定的惰性,人人都需要纪律的约束。学校、班级应根据各自特点和需要,进行法制教育,要求学生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办事,经常提醒学生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干。我们不培养高智商的法盲,严防学生为了金钱名利地位而采用诬、谗、贿、色、拉等歪门邪道,甚至干出犯法违纪的事情,保持校园的纯洁、和谐稳定。

(四)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

1.大力宣传中华民族英雄人物。

在校内刊物、广播、黑板报、橱窗、网络等各种宣传舆论阵地,出版、播放“红色经典”作品,用中华民族英雄百折不挠的精神去感染学生,让他们产生共鸣,自觉塑造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

2.运用身边榜样示范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90后大学生喜欢模仿明星的穿着打扮和行为,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在学生中发现德才兼备的学生,并加以培养提拔使用,树立出在身边的形象的生动的榜样,以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促使90后大学生经常对照自己,检查自己,不断向优秀学生看齐。

(五)辅导员要顺应时代变化适时改变教育方法。

90学生本质和主流是好的,他们由于社会经验相对不足,认识水平有限,看问题容易出现片面性,甚至偏激,致使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但他们对水平低,平庸的说教、套话、大话早已厌烦,他们需要坦率的、真诚的充满感情的教育。辅导员在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时,要以平等的身份交流,要充满感情,态度温和,力争做到“情是深,心是暖,语言是生动”。切忌盲目性和板着面孔训人,教育固然具有“遇物而悔”的特点,但每次说理教育要说得有水平,有新意,说到学生的心坎上,这样学生觉得你既是严师又是挚友,心悦诚服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可能会培养出外表温文尔雅而内心并不健康的伪君子、两面派。所以,辅导员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工作,顺应时代变化适时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

90久将登上社会舞台,终有一天会成为中国的主人翁。“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哈罗德•罗森堡《荒漠之死》)。90后大学生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何正确教育引导他们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对我们大学,我们辅导员工作的巨大考验。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90后

乔真真《“90后”大学生思想新特点与教育方法探析》

心动行远()《“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其教育对策研究——以南方医科大学2008级护理学本科为个案》

篇2: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目前,“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的主体,“90后”大学生有着不同于“70后”、“80后”大学生的鲜明特色,他们近年来备受媒体及公众的关注。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不同于其他时代的鲜明特征,“90 后”大学生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很多新的特性,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充分了解和研究“90后”大学生的新特性和思想特点,创新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思路,因势利导地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思想行为特点:

1.开放活跃,认同主流思想,但理想信念比较模糊;

2.价值观念多元化,自我、务实、功利性取向明显;

3.个性、自我、乐观、张扬,但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较差;

4.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辨别能力差;

5.知行不

一、道德选择困惑,诚信意识亟待加强;

6.网络依赖性强,媒介素养欠缺;

7.活动积极、敢于创新,但受挫能力差,心理素质欠佳。

引导策略:

 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加强人文关怀;

 重视课堂教育,不断完善和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 积极培育各种校园文化载体,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实践性教育;

 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积极拓展工作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篇3: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1“90后”大学生特点

1.1 容易接受新思想,表现欲强,团队意识弱

网络的迅速发展,拓宽了“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网上信息量大面广,在接受海量网络信息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不再拘泥于传统,更加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们总会认为自己对社会某一热点的看法是对的,对别人的看法提出质疑,乐于与别人进行辩论,善于批判。与以往的大学生保守、内敛、在公众场合不善表现相比,他们个性张扬,喜欢参加各种活动,比如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社团活动,表现欲强。独生子女的生长环境注定了这代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团队意识相对较弱。

1.2 价值观多元化,人生的追求目标趋向物质化

“90后”大学生价值观取向还未完全成熟,受到网络上各种信息的冲击,他们的价值观变得多元,既有传统的价值观,又有西方的价值观,由于缺乏甄别能力,网络上一些消极、负面信息使它们对社会的认识较为片面,思想比较偏激。改革开放的深入使得人们的社会竞争压力增强,虽然“90后”的家庭环境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社会的竞争压力使它们在规划人生目标时更加注重现实。社会上“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主义、“我爸是李刚”的权势主义对他们产生了较为负面的影响,有的学生把担任学生干部、入党等作为个人发展的垫脚石,忽视了提高个人素质、追求更高理想的价值取向,大学期间的一切行为都围绕着毕业后获得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人生的追求目标趋向物质化。

1.3 心态浮躁,学术精神缺失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短短的30年时间,从原来的解决温饱到现在的逐步实现全面小康,物质文明飞速发展,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西方文化的精华和糟粕一同涌入,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相对滞后的情况,为出名不择手段,甚至违背社会道德,自由主义盛行,拜金主义泛滥,浮躁的社会风气严重冲击着“90后”大学生的思想,身在校园内的“90后”大学生心态也开始浮躁,有的学生甚至不甘寂寞,纷纷参加各种选秀。选课变得越来越随意,旷课现象越来越普遍,图书馆里平时门可罗雀,一到期末人满为患,学生不再专注于学习和科研,学术精神缺失。

1.4 自理能力差,自制力有待提高

“90后”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上大学前,父母基本包办了所有可以包办的事情,每年9月新生开学,一个学生总会有前呼后拥的几个家长陪同,在新生的宿舍里为孩子跑上跑下、铺床叠被的现象也很普遍,父母的包办造成了他们普遍自理能力较差,遇到困难没有父母的帮助又茫然不知所措,缺少兄弟姐妹的他们又不善与同学沟通,于是就出现了“宅男”、“宅女”,平时呆在宿舍打游戏,生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即使在一些公共场合,出现沟通障碍后,大家都会低下头用手机上网刷微博,久而久之在宿舍对着电脑,外出对着手机,沉溺网络不能自拔,即使父母介入,自制能力较弱的他们也很难悬崖勒马。

2“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对策

2.1 走进网络,贴近学生

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因为他们在网络里的时间较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走进网络,熟悉网络信息技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这个阵地。如用QQ、人人网、微博等网络平台增加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经常发一些微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同时积极对学生在网络上的发言进行评论,给予正面引导或影响,将学校或学院及各个层面的信息在网络上贴出,符合学生获取信息的形式,并利用网络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同时高校还应通过优化师资力量、丰富网站内容、创新活动形式等,建立一批具有可读性、服务性的教育网站,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以弘扬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提高学生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在利用网络载体进行疏导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学生组织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吸引“90后”大学新生,让他们更加关注现实生活。

2.2 言传身教,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90后”大学生成长在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的时代,市场经济下的办学模式让学生有了“交了学费是买服务”的想法,因此学校应该把学生视为上帝,为其提供好的服务,传统的师生关系已不容易被他们接受。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填满了他们的大脑,摆事实、讲道理或者教条的灌输等老套的思想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需要,因此要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比如开班会时将想要表达内容的用视频、PPT、动画、故事或热播的电视剧等与学生沟通,学生易于接受。和学生做朋友,用亦师亦友的关系来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半功倍,从师生教育转为朋辈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思想教育形式的创新对高校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仅能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同时在生活中也能够率先垂范,让学生佩服。其次综合素质要高,知识储备要多,兴趣要广,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对网络上和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流行词语能及时吸收并为思想教育所用。

2.3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

新形势下的自我教育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而社会实践是自我教育的良好载体。有些时候,老师或朋友的劝导不起作用,只有学生自己经历一些事情,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才能有所收获。比如生活中牢骚较多、抱怨生活环境不好的同学,在暑期社会实践参加支教活动后,看到贫困地区的孩子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努力学习,保持着积极的心态,他们受到的触动很大,对生活有了重新认识,心态变得平和,学习也更加努力,较以往表现有很大改观。再比如我们经常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希望学生到西部就业,但是还是很少有学生毕业后投入西部,建设西部,这是因为学生对西部和西部企业认识不够,简单的说教很难改变他们的想法。笔者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带领部分学生走访西部城市和西部重点企业后,学生对西部的看法有了改变,对东部和西部进行了比较后,部分学生认识到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到西部重点企业工作对个人的发展会更加有利,因此产生了毕业后到西部工作的想法。因此,高校要努力创造各种机会和途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自我教育,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增加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摘要:“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开放,个性张扬,自我中心倾向明显;目标更加明确,价值取向多元,人生理想的追求较为物化;心浮气躁,缺乏学术精神;善于利用网络信息,但又缺乏自制力;孤独感强,心理脆弱等特点。因此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网络教育,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言传身教,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特点,思想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柳青,殷永桥,冀玉然.浅析“90后”大学生特点及其教育管理的研究[J].华章,2012(18).

[2]刘芳玮.“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探究[J].扬州大学学报,2012.6.16(3).

[3]俞兰.“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2(4).

篇4: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思想特点 调查研究

他们出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伴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成长,拥有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集父母的关爱、时代的娇宠于一身——人们将这个特殊的一代冠以“90后”的称号。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当前高校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90后大学生”的成长背景

(一)社会背景

“‘90后大学生”生活的社会背景和“80后”大不相同,时代的发展变化对“90后”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脚步进一步加快,导致了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内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都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在这样环境里成长的青年,他们的价值观更倾向于务实,过早地就开始考虑以后的生存发展。

(二)家庭环境

“‘90后大学生”独特的思想特征也与他们的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在生活上的独立能力很差,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父母望子成龙的思想使得他们失去了许多自由,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一般情况下,“‘90后大学生”的家长都是忙碌的,他们要为家庭努力工作,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往往忽视了与他们在心理上的疏通和交流,致使“‘90后大学生”缺少与人沟通交流的意识。

(三)教育环境

“90后”成长的教育环境也很独特,目前,我国教育界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特别是从199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教育当然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90后”的成长过程中承担了太多的压力,家长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方面培养了多才多艺的“90后”,一方面也造成了“90后”心理压力过大,容易形成各种心理疾病的现实。

二、“‘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的调查研究

(一)对“‘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实际调查

为了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更真实的了解,我到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大学院校对2009级和2010级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实际回收468份。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掌握,能较全面地把握“‘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而为教育工作有的放矢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1.自我意识较强,合作意识较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在“您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吗?”这一问题的统计中,有59%的大学生都选择了“经常”,有26%的大学生选择了“偶尔”,还有15%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这说明有一大部分“‘90后大学生”都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相对来说,“‘90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比较优越,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一出生就成为家庭的中心,在家人的爱护和宠爱之下,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他们更看重自己的感受,习惯了更多地关注自我,更强调个体意识的体现,他们更习惯于有自己的见解,很少对某种价值观盲目认同,表现出强烈的思想独立意识。

2.自信心充足,认知能力不足。对于“您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吗?”这一问题的统计,有56%的大学生选择了“是”,有15%的大学生选择了“不是”,有29%的大学生选择了“有时候是,有时候不是”,这个数据充分说明了“‘90后大学生”都有着比较充足的自信心,“‘90后大学生”因为从小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各方面的发展也比较充分,大多数都多才多艺,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都形成了比较强的自信心,对自己的未来有着独特的认识,制订了自己的大学生活计划和未来发展目标。

3.求知欲望强烈,抗挫折能力弱。对于“您认为自己能否很快地接受新事物?”这一问题的统计中,有49%的大学生选择了“能”,有21%的大学生选择了“不能”,有30%的大学生选择了“不清楚”;对于“您对未知的事物会感到强烈的好奇吗?”这一问题的统计中,有62%的大学生都选择了“会”,有19%的大学生选择了“不会”,有19%的大学生选择了 “不知道”,这说明了“‘90后大学生”的思想新奇,容易接受新事物,这是因为他们接触网络的机会也更多,经常在网上浏览各种信息,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4.富有爱国热情,政治观不稳定。对于“您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吗?”这一问题的统计,有91%的大学生选择了“是”,没有大学生选择“不是”这一选项,剩下9%的大学生选择了“我不清楚”,这充分说明了“‘90后大学生”都是非常有爱国热情的,他们相当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爱国热情,当国家主权受到侵犯,或者与外国发生国际矛盾时,他们的爱国热情就会高涨,他们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

综上所述,如何对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当前高校需要关注的问题,我们不能只限于表面的认识和了解,需要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有的放矢的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娜,王秀阁.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

[2]张学强.9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分析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6).

[3]梁艳.职业院校90后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状况分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编号:1210042;类别:教育决策咨询专项)

作者简介:

张炜(1980— ),男,籍贯:秦皇岛,工作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专业学位: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篇5: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论文关键词: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论文摘要:90后大学生是指1990年至出生的一代大学生,他们具有自信、张扬、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自私,集体观念淡薄,承受能力差,缺少责任感、追求高档次、高品位的生活,缺少吃苦精神,没有耐性,有强烈的反叛心里等思想特点,这些新特点对高校的思政工作构成了挑战。由此,本文研究了90后大学生的几个显著特点及成因,并提出90后大学生的教育办法。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随着90后的大学生渐渐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90后大学生们的成长环境、社会影响、接触的新鲜事物与思想等诸多方面原因塑成了他们特有的性格和特点,这就给高校的管理与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培养好90后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就是一个必须解决并且必须解决好的课题。

一、90后大学生的几个显著特点及成因:

1、自信、张扬、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90后大学生成长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父母在“90后”的教育上投入的精力和财力都在变大,不少很多90后都有一技之长,比如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再加上接触新事物较多,所以在很多场合都表现出自信、个性张扬的一面。90后大学生从懂事开始,就与网络一起成长,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90后”的生活。无论是手机、宽带、mp3、mp4、数码产品等,他们对新媒体的熟悉程度和亲和力远远超过前几代人,他们是全球化时代中最易感染和吸收的人群。

2、自私,集体观念淡薄,承受能力差,缺少责任感。90后的大学生很多都独生子,而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青少年时代生活条件多数不好,生怕他们吃苦受罪,所以对“90后”的他们疼爱有加,久而久之养成了“90后”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中心、按着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习惯。家里就一个孩子的“90后”们从小就一个人玩、缺少心与心的沟通与感情上的交流,从而导致他们养成不知道什么是忍让、不知道什么是协作。很多“90后”都是在父母长辈们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很多事都是由父母长辈们包办,“90后”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是怎么回事,而离开父母到了大学校园他们就面临着竞争的压力,每天生活在竞争、受敦促的环境中,这些常常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由于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常因为一点小事受挫就会感觉人生毫无意义,轻者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现象,重者产生焦虑、焦躁甚至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就造成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为人服务的意识。对很多社会现象不闻不问,更谈不上参与了,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缺少政治追求。

3、追求高档次、高品位的生活,缺少吃苦精神,没有耐性,有强烈的反叛心里。90后大学生是在祖辈和父母的疼爱与呵护下长大的,可以说吃的、穿的、用的几乎是想要就可以得到满足的一代,这样养成“90后”消费观念超前,欲望更强,背后支持消费的能力也更强。服装、电脑、手机、it产品等都追求名牌。许多90后大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母、学校一些不甚合理或和他们不能接受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敢于公然提出。但有时反叛意识会出现偏差,比如一旦在学校遭遇意外事件,比如偶然的停水、停电,有些学生(包括平时比较老实)便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一些学生对很多问题不能够用社会化的思维来看待。动辄以民主、自由、权利为理由评价学校的人和事,却往往忽视了社会常识。比如在制止学生使用违规电器时,有的学生讲为什么住在学校的老师可以用,这是不平等。

二、90后大学生的教育办法

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素质,提高服务育人意识。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方法,工作中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真正做到为了学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工作中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正确、恰当、有效的工作方法达到管理育人,科学育人的目的。

其次,从师生到朋友,从交友到交心,从强压倒感化。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尽快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法,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目前工作中所遇到现实问题。从师生到朋友可以让学生们更主动、更愿意与我们交流,让学生排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地位戒心,放下心理包袱,这样才能实现从交友到交心,只有了解到学生心里的真实想法,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这样做起学生的的思想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作为学生工作的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指手划脚、发号施令、训斥和惩罚来压服或制服学生的工作方法,利用和学生们交心的的机会,从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来感化他们,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效果。

最后,建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大学生管理不单单是学生工作者的事,教师和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作为辅导员的我们不要把所有责任都自己扛,要积极发动教师和家长,只有三方统一协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教师们接触学生时间长,而且教师在课堂上直接接触学生,他们掌握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第一手材料,如果我们能主动与教师们建立良好通畅的沟通渠道,从教师手里拿到第一手材料,可以让我们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正确的找到切入点,可以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家长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我要与家长保持联系,从家中那里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并且有点问题做到及时和家长沟通,听取家长意见,做到全方位了解学生,让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左小平,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138-140

[2]梁丽营.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12).

[3]刘毓,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模式[j],教育探索,2003,(5):55-561

[4]张宝君.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

篇6: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href=“#”>

[摘要]自2008级大学新生开始,我国高校的学生群体出现了“分水岭”式的变化,“90后”将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学生主体。“90后”一代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独特产物,是大时代造就的综合体,他们的思想行为既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又集中体现着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90后”具有明显的个人本位倾向,但同时具有高度的集体主义观念:既受实用主义观念的影响,也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担纲意识;他们独立自主、做事有目标、有规划,有较高的自我预期。“90后”大学生所具有的这些看似矛盾的思想行为特征,对高校的学生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挑战和要求。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09)09-0114-04

在2008年秋季,中国高校迎来了“90后”新一代大学生,他们进入大学校园成为08级本科新生的主体。这些“90后”大学生有着怎样的思想行为特质,他们的入学对高校教育有着怎样特别的意味,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面对“90后”这一群体做出适时的反应,理应成为大学学生工作新的研究课题。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为了真实把握当今“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与能力特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感,我们以北京某高校的08级新生为研究对象,遵循完整简洁、科学合理、明确单一的原则,设计调查问卷,并选取同学们初步熟悉大学环境,融入大学生活的入学三个月之后为时间段,进行了相关调研工作。

本研究问卷由前言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共56题。前言主要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填答方法、注意事项、关于匿名和保密保证并对学生参与调查表示感谢;正文由基础信息和一系列问题组成,主要从大学入学适应、基本道德观念、人生观与价值观、政治态度及倾向、职业生涯规划等多个维度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与能力特点进行综合测查。

本次调查按比例进行抽测,院系、专业分布多样,男、女生性别比例均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共发放问卷441份,回收有效问卷417份,占发放问卷的94.6%。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似乎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们既传统又前卫,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之快、生存方式及行为方式的多样化及独立化程度,都是前人难以企及的。综合起来,“90后”大学生拥有以下特点:

1.个人本位价值取向明显,但又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调查显示,不少学生在对具体事件的判断和实际行为中,常以个人得失作为依据,并体现出明显的自利化倾向。有67.1%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对“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现象“严格管理、从严处理”或“学校应教育引导”,而对于“公共场合的亲昵行为”,选择上述严格管理或从严管理的只占26.9%,选择“这是个人自由,不应干涉”的占到50.8%。探寻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的行为会损害其自身的利益,所以同学们普遍比较反感。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部分大学新生刚刚开始恋爱,选择“公共场合的亲昵行为”是“个人自由不应干涉”实际上是对其自身行为的一种保护,且受现代开放观念的影响较多,因此对在公共场合表达爱意的方式大多持宽容的态度。

与此同时,大部分“90后”新生在涉及大是大非的国家或集体事件方面,仍然保有中华民族重视国家利益,集体主义意识强的优秀传统。在回答“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时,绝大多数(86.6%)学生选择“集体利益至上”或“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对于爱国主义精神,“90后”一代非常认同,有93.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甚至“十分必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一点同样可以通过08年我国经历的大事要事得到印证,从抗击雨雪灾害,到反对“藏独”分裂,从奥运志愿服务,再到四川抗震救灾,“90后”一代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正在改变我们的眼光。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当危难扑面而来的时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志愿精神在这一代人身上完美展现,这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集体主义优秀文化得以保留和传承的明证,也显示了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2.理想信念受实用主义影响,但仍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担纲意识

在调查中,当问及“据你观察,现在许多同学积极要求入党的最主要动机是什么”时,只有9.6%的学生相信是基于“理想和信念的追求”,相信是基于“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而入党的比例更是仅有3.6%,绝大多数"90后”新生(比例为78.3%)都认为同学是为了“有利于在校期间的发展”而入党。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目前“90后”大学新生对于理想信念的追求明显弱化,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已成为是否争取入党的基本原则,为了个人的顺利发展已成为多数学生入党的现实动机。

而对于社会责任感的问题,大部分的学生都给予了肯定的答案,73.9%的学生表示身边的同学具有“较强”或“很强”的社会责任感,77.4%的学生认为身边的热心人比较多。“90后”在汶川地震和奥运圣火传递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和重大公共事件中表现出的令人吃惊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与民族未来前途及命运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以往的偏颇评价和片面认识。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刊登文章称,四川地震固然是场悲剧,但它涤清了“中国新一代学生是自私的物质主义者”的偏见,地震灾害发生后年轻学子争相献血和志愿救援之举,非常令人钦佩。综合以上因素分析,我们认为,“90后”新生群体整体上积极进取,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担纲意识。

3.具备较强的独立意识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自主意识凸显

“90后”是新中国空前幸福的一代,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享受的是“小皇帝”与“小公主”般的待遇,所以往往被人们认为这一代人缺乏的是独立意识和生活能力,遇到困难手足无措,不知如何解决。

然而,调查数据显示,在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时,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例如,在回答“你的高考志愿是如何作出的”问题时,有72.8%的学生选择“综合各方信息自己拿主意”,按照亲属、老师、朋友的建议进行选择的学生合计只占22.2%。调查中,对于“开始独立的大学生活,你适应吗”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选择“非常适应”、“比较适应”和“基本适应”,分别占19.7%、39.1%和32.9%,合计达到91.7%。在回答“多数情况下,衣服脏了,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时,81%的同学都选择“自己洗”。这些都说明“90后”大学生具备较强的独立意识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此外,“90后”大学生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

不接受说教,希望自主探索。在调查中,多数学生表示学校应该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3.6%的同学表示“完全没有必要”。但在问及“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的时候,只有5.8%选择“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大部分同学最认同的是“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比例分别是56.1%和26.6%,还有4.3%和6.5%的同学选择“以先进人物和事迹进行典型教育”和“形势政策讲座”。这表明“90后”大学生在认同学校应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同时,对于说教式、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抱有明显的反感和不接受的态度,他们更希望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和自主探索而受到教育。

最近在武汉大学的一份针对“90后”大学新生的调研报告也认为,与“70后”、“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个性更加独立,在独立思考与选择上,“90后”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

4.个人发展目标明确,成就动机较强,既有近期打算也有远期规划

调查显示,高达93.5%的“90后”大学新生对未来人生有明确目标;有82.2%的新生“正在规划”或更早就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有93.0%的学生对于大学毕业已有了初步的打算,其中:39.4%选择国内考研,29.8%计划出国留学,18.8%准备就业,5.O%准备创业。值得一提的是,在毕业打算这个问题上,来自大中城市的生源更倾向于“出国留学”,其比例达38.7%,而外地农村生源的学生则更多选择“就业”或“创业”,其比例为38.0%;外地农村生源选择出国留学的仅有16.5%,大中城市选择“就业”或“创业”的比例也只有15.1%。

调查还显示,80.9%的新生觉得生活的意义在于“实现自我,努力竞争”或“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有62.9%的新生对未来有信心。可见,大多数新生对未来既有清晰的目标,也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和信心,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并愿意为了自己的目标付出相应的努力。

5.具有理性处理人际冲突的愿望,以及应对挫折的积极态度

“冲动”、“叛逆”、“另类”……提起90后,许多人习惯于给他们贴上这样的标签。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新生都表达了以理性的态度和方式处理矛盾和问题的意愿。例如,在问及“如果与同学发生矛盾和冲突,你会怎么处理”的问题时,62.8%的学生选择“委婉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6.7%的人选择“疏远与该同学的关系”。在问及“如果学校食堂价格偏高、质量偏低”时,有94.5%的同学选择“通过食堂意见栏提意见”、“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表达”、“等等看”等较理性的处理方式,只有5.5%的学生选择“号召或相应罢餐”等比较激烈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样可以说明,“90后”的大学新生希望以理性、成熟的方式面对问题,并注意自我克制。

另外,在回答“如果你参与学生会、社团或班级学生干部的竞争失败,你会怎么做”的问题时,仅有6.5%选择“信心受挫,不再考虑此事”,而多数学生表示“保持信心,改进不足,争取下次当选”(50.1%)或“保持信心,下次再试”(17.0%)。可说明该群体具有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挫折和失败的自我期望和良好意愿。

三、归纳与建议

诚如上文所言,“90后”群体拥有着独一无二的特质,实际上我们很难对其进行好坏优劣的价值判断,因为他们的思想行为特质是与整个社会大背景密切相关的,是适应于国情与时代而存在的。因此,在这个新的时代里,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生代的“90后”大学生更能担当时代发展的重任,更能引领中国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未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既应给予“90后”大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也应根据“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才。

1.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深入开展主体性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校园里依旧是一张张年轻稚气的笑脸,不同的是,他们的思想状态、行为特点都与三十年前的大学生迥然不同。“90后”新生群体主体意识强烈,注重主体的自我感受,渴望独立探索,希望在平等的交流中追求真理,喜欢在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中选择真知。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将传统的“管理学生、约束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引导学生”,以认知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为目标,以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为动力,以关注学生主体意愿和需求为基础,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途径,注重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在双向互动中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开发课外资源,增强学生体验,积极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有利于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僵化、生硬的倾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觉运用隐性课程理论,注重开发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方式。此次调查表明,“90后”大学生对传统的以课堂灌输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而对以主动参与为特点的教育活动,如社会实践等则有较高的认同。因此,仅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已经远远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还应积极探索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着重开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中,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课外文化活动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校情、国情、社情和民情,形成长效实践育人机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引领正确方向,提高大学生对文化思潮的辨识力,将媒介素养教育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篇7: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90 后”大学生是目前社会上的新鲜血液,是影响着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人才。处于网络文化飞速发展时代的“90 后”,其理想信念、道德观念等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关注当前“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解决“90 后”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同时在教育管理上发扬创新精神,制定出适合当前“90 后”大学生特点的教育管理模式,促进当前“90 后”大学生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当前“90 后”大学生思想特点

( 一) 消极的思想特点

1. 攀比心理较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特别是对“90 后”大学生而言,基本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他们会更加追求享受生活。因此,当他们面对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诱惑,就会想办法去追求,特别是看到身边其他人拥有某种流行或者前卫的物品时,他们就会想办法也要拥有,而且会互相攀比,想要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有突出的表现。因此,现代“90 后”大学生都具有攀比心理。

2. 眼高手低

很多“90 后”大学生都具有十分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他们不必为生活发愁,再加上他们作为大学生的那种优越感,导致他们眼高手低。在找工作的时候,对于工作条件不理想的工作,他们宁愿在家里啃老也不肯去屈就,那种优越感让他们对生活和工作的起点的要求很高。同时,“90 后”大学生迫切想要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想要一展拳脚,没有什么耐心做基层工作,总是觉得没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但实际上他们的能力根本不足以支撑他们的优越感,这种眼高手低的思想极大的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 二) 积极的思想特点

1. 思想开放

改革开放促使“90 后”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由于文明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90 后”大学生思想上的束缚得到降低。在大学校园里,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到那些处于热恋中的学生在秀恩爱。这种思想上的开放除了表现在伦理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大学生的创造性上,当前“90 后”大学生不会盲目的迷信权威,他们敢于挑战,他们敢于跳出常规,给思想更多的空间去进行创造。

2. 较强的自主意识

随着虚拟网络环境的形成,90 后大学生人际交流与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在这种无差别的交流平台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培养,同时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对知识层面扩展非常有利。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这种虚拟网络环境的形成为90 后大学生提供了绝对“自由”的空间,他们在这种环境中逐渐形成了自由散漫的风格,行事变得更加具有自主意识,难以捉摸,这无疑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当前“90 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

( 一) 体现人性化

在当前“90 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上,要体现出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的方式是要求我们在管理上要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人性化的管理不仅能够减小学生的束缚,让他们更加自由,在心理上容易接受,而且还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出他们的创新能力。人性化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体现在“人性”上,而大学生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我们应该相信他们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个性”问题,不需要学校在管理制度上多加束缚,否则不仅不能管理好学生,还会让学生心里产生叛逆心理。

( 二) 引入先进的教育管理手段

中国的大学教育起步较晚,教育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都存在不足,创新教育管理就是要我们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教育管理手段,结合我国大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管理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在进行教育管理的时候需要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引进国外一流大学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不但可以满足大学生崇洋媚外的心理,而且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弥补自身教育管理制度上的不足。通过不断的吸取和改革创新,制定出适合自己学校教育管理的制度。

( 三) 开展具有思想指导意义的活动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你要他们去找专门的心理老师或者去读一些思想教育的书籍,他们会觉得没有面子和枯燥。因此在对“90 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要进行一些创新。我们可以将课堂从教室内引入到课堂外面,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将思想教育蕴含在活动之中,让大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想教育。开展一些具有意义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大学生参加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他们的言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种开放的教育方式十分适合“90 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

三、结语

篇8: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目前对“90后”大学生的研究主要以调查研究报告居多,学术著作数量较少。以“90后”大学生为题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共得37篇文献,其中:2008年6篇,2009年10篇,2010年16篇,2011年5篇。可以看出,虽然目前对“90后”大学生的研究较少,但随着“90后”将在未来10年内占据高校学生的主体,许多研究者开始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他们身上,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呈增加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1“90后”大学生具体思想特点的实证研究

鉴于能更准确地把握“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许多研究者在各高校对“90后”大学生进行了实地调研。姚伟龙等基于思想行为学视角从政治、道德、法律、艺术、科学和宗教这六个主题思想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认为“90后”大学生主流思想积极乐观,高度关心国家发展,对我党的执政能力充满信心;重诚信,具有良好的公德心;对科学、艺术和宗教具有客观清醒的认识,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1)张晓京等在“90后”大学新生思想行为能力特点的调查研究中认为“90后”大学生拥有五个方面的思想特点:一是个人本位价值取向明显,但又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二是理想信念受实用主义影响,但仍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提纲意识;三是具备较强的独立意识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自主意识凸显;四是个人发展目标明确,成就动机较强,既有近期打算也有远期规划;五是具有理性处理人际冲突的愿望,以及应对挫折的积极态度。(2)

1.2“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关系的研究

学界普遍认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全面把握“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方式,才能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章小亮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来探讨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他认为“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可表现为多种维度:包括“本我”教育缺失、“自我”认知失衡、“超我”人格意识模糊,这些特征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产生了诸多影响,也给此项工作带来一定挑战。(3)顾洋根据“90后”大学生才艺多、个性强、兴趣广的特点提出“90后”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新特点,即夯实大学专业基础、加快培养大学生向更高一步追求的步伐、带领学生探索出新、将人文关怀延伸拓展至家庭课堂,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努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4)

1.3“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研究视角

心理辅导及心理教育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许多研究者选择从心理健康和心理教育的角度对“90后”大学生展开研究。张宝君认为“90后”大学生普遍心理特点形成原因有三个:一是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变;二是网络信息环境的改变;三是家庭结构的变化。(5)周国莉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归纳出当前“90后”大学生的六个心理特点,包括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责任感体现在关键时刻;心理承受力不强;人际交往存在欠缺。(6)除了心理健康和心理教育角度,还有部分研究者从消费观念、网络行为以及生命教育等角度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研究,虽然研究角度不一样,但最终研究重点都在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以促进“90后”大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下转第132页)(上接第115页)

2“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成因分析

2.1 经济全球化的深化

21世纪的中国,正以一个崭新的、开放的姿态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的经济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毫无疑问,在努力适应全球化并寻求机遇的同时,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也深受全球化的影响,诸如政治经济体制、社会文化习俗、思想价值观念等。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一方面最大限度地调动了“90后”大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负面的影响,一些世界观不成熟的“90后”大学生容易把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尺度直接引入到人生价值观中去,过分注重个人的、眼前的利益,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在部分“90后”大学生中大行其道。

2.2 政治民主化的扩展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在有序而稳步地开展。政治民主化进程得到加强,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社会呈现出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人们获得了广泛的言论自由,思想观念得以深度解放。在这种民主宽松的政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往往表现出更具批判、自由、强烈的政治态度与情感。基层民主的实践使他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政治民主化的扩展;网络渠道的畅通又使得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政治意愿。可以说,“90后”大学生开放、自由的思想特点与我国的政治民主化不断深入推进密切相关。

2.3 文化多元化的展开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不同文化、思想、观念的渗透、碰撞、交锋、冲突、交融十分明显,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开放、多元景观。多元的文化氛围给个人提供了多样选择的机会,也给“90后”大学生创造了充分发挥自己个性的广阔空间。“90后”大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又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西方伦理道德的影响和流行文化的渗透,各类文化产品借由声音、影像、图片、文字等元素交织而成的象征符号与意识信念影响着“90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

2.4 信息网络化的凸显

伴随着3G网络时代的到来,不少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已相当发达,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传媒和网络替代学校成为塑造灵魂的最重要的场所,也为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2012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年龄方面,20-29岁人群在互联网上的使用率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占比为29.8%;职业结构方面,学生仍然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比为30.2%。(7)由此可见,网络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90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改变着他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心理状态和道德观念等。

[12JDYB10]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西南交通大学)专项科研基金课题

摘要:随着“90后”逐渐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主体,对“90后”大学生的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多,主要包括“90后”大学生具体思想特点的实证研究、“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关系的研究、“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研究视角等。根据研究现状,本文从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以及信息网络化四个大背景对“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现状,成因

参考文献

①姚伟龙,李蓓,郭磊.“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分析——基于思想行为学视角[J].成人教育,2011.2.

②张晓京,文书锋,金添.“90后”大学新生思想行为能力特点的调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9.

③章小亮.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10.5.

④顾洋.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四个“新”[J].时代教育,2011.4.

⑤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⑥周国莉.从“90后”的心理特点看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消费导刊,2009.1.

篇9: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90后”从小就生活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大变革和全球化不断加剧的复杂社会背景中,新事物、新观念不断产生,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对处于成长期的“90后”大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其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各方面带有时代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鲜明特征。

1以自我为中心,但又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90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比“80后”更加优越,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深受家长的宠爱,习惯于更多关注自我,形成个人本位价值取向。他们更强调主观感受和个体意识,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和死板的教学模式,喜欢自主争论,经过亲身实践来考察前人的结论,表现出强烈的思想独立意识。与此同时,大部分“90后”在涉及大是大非的国家或集体事件方面,仍然有重视国家利益、集体主义意识较强的优秀传统。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当危难扑面而来的时候,中华优秀传统和现代的公民精神在这一代人身上得到了展现,这并不是一种偶然,也显示了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2理想信念淡薄,但仍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由于受现代自由思想的影响,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关心政治的心理。他们虽然思想活跃,但缺乏深度;热爱专业,但很少关心时事;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但轻视文化理论特别是“两课”理论学习。正因为这样,他们大多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同时,“90后”大多集体观念松散,表现为组织纪律感淡漠,不愿服从统一安排,喜好我行我素。

而另一方面,“90后”在汶川地震和奥运圣火传递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和重大公共事件中表现出的令人吃惊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与民族未来前途及命运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以往的偏颇评价和片面认识。在汶川地震志愿者、国庆60周年的阅兵仪式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一代人的身影。在汶川地震中,开进震区的部队中就有不少年轻的“90后”武警战士,他们不顾自身的安危,从废墟中救出伤员。在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中,受阅的主体都是“80后”“90后”的官兵。他们在阅兵中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万众一心的合作意识,挺身而出的责任感,成为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综合以上因素分析,我们认为,“90后”在整体上积极进取,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3关注社会主流思想,但价值观更务实

“90后”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随着信息资源的不断开放,更加丰富和趋于理性。据调查,“90后”大学生近七成都拥有电脑。他们更加依赖网络,也很善于利用网络获得有价值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这对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们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同时也相当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但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多种复杂的利益关系让他们的价值观更加务实,看重实际能力的培养。他们更加重视人际关系,努力开拓交际范围,重视社会实践。相对于前几代人,“90后”大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追求明显弱化。例如,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已成为不少学生决定是否争取入党的基本原则,为了个人的顺利发展已成为多数学生入党的现实动机。

4容易接受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的校园网络已得到基本发展与完善,和“80后”的大学生相比,信息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接触网络的机会也更多,经常在网上浏览各种信息,接触新事物,大大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开放多元的社会为“90后”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为他们展示自我能力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大多数“90后”大学生对未来既有清晰的目标,也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和信心,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并愿意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付出相应的努力。他们不再满足于因循守旧,而是渴望突破传统、打破常规、张扬个性。因而“90后”大都崇尚创新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二形成“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影响因素

1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对青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着重要影响。“90后”大学生成长于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由此带来的利益关系调整、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使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发生了急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都使得青年一代的价值观更趋于务实,更早地考虑以后个人的生存发展。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内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成为影响“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重要因素。

2学校教育环境变化的影响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90后”在素质教育的影响和带动下,表现出独立思考、自主实践、善于创新等优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使“90后”学生更能适应国家和时代的需要。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应试教育仍占据着教育的重要领域,主要表现在教学仍然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以灌输为主要方式,以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的。应试教育的弊端使“90后”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仍然存在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或逆反心理,对大学自主学习模式不适应,在与人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

3家庭环境变化的影响

“90后”大学生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大多是出生于家庭比较优裕的独生子女,性格比较傲慢自负,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无忧的生活造就了他们较高的优越感,自我感觉良好,对自我道德认识空间的提升缺乏足够的认识。但是不容否认,“90后”大学生成长的环境也是我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非公有制的重新定位,以及市场经济的竞争和利益分配的问题,一部分“90后”大学生的家长由于工作压力、失业下岗等问题,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这些都对这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们对于收入差距扩大、公平与效率失衡等社会问题有着更深的关注和感受,由此产生的困惑和矛盾也明显增多。

三“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1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当代大学生实际,深入开展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高校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与此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关心“90后”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对他们的思想动态进行跟踪分析,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同时,应该尽可能利用大学生在创新方面的天赋和优势,积极加以鼓励,使他们的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2重视课堂教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课堂教育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课堂教育的得失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兴趣及其学习效果,也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在教育过程中,既要加强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还要积极改进授课形式,创新讲解方式,着重加强实效。尽可能做到一门课程选派多名教学经验丰富,政治、思想道德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穿插担任教学任务,并适当聘请校外有关专家或典型人物进行专题讲座、讲课,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保证教学质量。

同时,还需要各科教师加强配合,着重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要用历史事实、典型事例和现实内容去阐明理论;有组织、有计划地采取课堂讨论,演讲答辩、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实施教学,有目的、有选择地运用影视资料开展电化教学。同时注意结合学生和专业的特点因材施教,教育学生妥善处理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能够积极引导,使之向全面、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3开发课外资源,重视社会实践,积极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觉运用隐性课程理论,注重开发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方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90后”大学生对传统的以课堂灌输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而对以主动参与为特点的教育活动则有较高的认同。

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优势,着重开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活跃大学生课余生活,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中,在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注重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实效性、服务性、导向性和广泛性,突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这有利于造就“90后”大学生良好的文化心理和人格,培养崇高的正义感和高雅的审美趣味。在实践中,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课外文化活动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形成长效实践育人机制。

总之,“90后”大学生因为成长环境、时代特点的不同,呈现出一些新的思想特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加强引导和教育。

参 考 文 献

[1]臧文彬.新时期“8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分析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

[2]姜雅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问题和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3).

[3]陈龙彪.大学生政治取向的引导方法[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上一篇:童谣传唱好少年下一篇: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