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三化发展调研

2024-04-17

79三化发展调研(精选6篇)

篇1:79三化发展调研

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三化”协调发展

芒山镇党委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是破解当前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关键环节。继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之后,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提升为国家战略,河南,又迎来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我市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是我省东引西进战略的桥头堡城市,河南省重点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之一。近几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集聚带动作用强的中心城市这一方向,大力实施农业稳市、工业强市、旅游活市、生态名市、科教兴市发展战略,推进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走出了“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活力彰显、崛起态势强劲的新局面。

近日,芒山镇组织调研组,围绕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课题,采取独立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芒山镇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等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如下:

一、基本情况

—1—

芒山镇是我市“汉兴之地、能源之城、面粉之都、生态之市”四张名片之一,为河南省“十二五”十大文化产业集聚区之一。全镇辖26个行政村,5.61万人。近年来先后获得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文化产业镇”、“文明镇”、“生态镇”、“卫生镇”“园林镇”等荣誉称号,并被列为“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2010年全镇GDP达9.3亿元,财政税收8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

自上世纪末以来,芒山镇经济发展经历了“石头经济”、“经济转型”和“旅游经济”三个发展阶段。从开山炸石到封山禁采再到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二次崛起”,构筑了永城经济新的战略支撑点,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二、主要做法

(一)围绕战略定位转,构筑战略支撑

如何推进科学发展,是芒山镇历届党委、政府一直追寻的答案。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芒山镇是原河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曹维新同志的联系点。曹维新同志先后两次莅临芒山调研指导学习实践活动,并明确提出“文化重镇、旅游名镇、经济强镇、和谐新镇”的发展目标。对此,芒山镇班子广开门路,集思广益,综合分析芒山的交通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建设永城文化产业集聚区优势,在

—2—

十二五规划中把城镇发展定位为“具有幅射作用强的旅游商贸型区域性中心城镇”,景区定位“汉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产业定位在“旅游业、商贸物流业、生态农业”上面,确立了“一镇两区三环四园五村”的总体旅游设想,力争用3-5年的时间,依托汉兴之地的优势,突出汉文化主题元素,把芒山建设成为幅射豫皖苏鲁边区的商品集散地及具有浓郁秦风汉韵格调的风情小镇,景区建成为生态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各种游乐园区,成为中原五省区新兴旅游目的地和河南旅游业的东部重要门户和增长极,形成旅游业和商贸业相互拉动、相互促进的区域性中心城镇。

(二)围绕承接产业转,拉动群众增收

芒山镇是全国罕有的汉文化富集地,在如何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让旅游经济拉动镇域经济的发展方面,芒山镇把搞好承接产业作为重中之重。

把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作为突破口。探索推广“公司+农户+基地”的合作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目前已建成四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张庄2000亩沙红桃高效农业示范园、朱厂3000亩优质苹果基地、环芒主峰4000亩杂果基地及柿园2000苗木基地,形成了夏庄、磨山、刘厂养猪场等龙头企业,带动全镇形成养殖小区5个,养殖专业村8个,千头以上养殖厂10个,各类养殖户2000多户。同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北山山杏成功注册了“芒砀山”牌商标。

—3—

把搞好承接发展,创建特色品牌作为着力点。以省“百村万户”扶持项目的契机,启动了张庄村乡村游项目,建设了近百家农家乐。下一步,还要打造如餐饮一条街、酒吧一条街、旅游、民俗工艺品一条街等风情街区,开发特色游村落,并利用高效种植基地,铺设游道,添臵桌凳,设立采摘区、观赏区、休息区等,开展农业观光、苹果采摘等农家乐休闲项目,延伸产业链,增加杂果销售附加值,促进群众增收。

把服务旅游开发,拉动第三产业作为支撑点。全镇全力以赴服务于芒砀山文化旅游区建设,先后为汉文化广场、博物馆、碑林等项目建设完成了近五百户群众的拆迁;全力配合景区成童礼、等大型礼仪展示活动,以及“芒砀山小镇摄影节”、“永城面粉食品博览会”等节庆活动推广景区活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镇区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服务业迅猛发展,饭店、宾馆、餐饮业门店达百余家,商场、超市等商业、服务业门店达300多个,各种客运车辆达80余辆,旅游从业人员2000多人,外来务工人员800多人,旅游业社会综合效益达1.2亿元。

(三)围绕破解瓶颈转,凸显机制优势

破解用地制约瓶颈。随着景区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芒山镇和沱南工业集聚区一样,获得了市政府把芒山土地升值收益部分用于旅游生态建设的优惠政策。但国家土

—4—

地用地政策收紧,是其发展的刚性约束。该镇采取蚁食式组织、蝉蜕式运作、鱼鳞式奖补等方法,加大“空心村”治理,向老庄盘要土地,然后进行土地臵换,从而为旅游生态开发提供更多的用地指标。

破解物权归属瓶颈。比如对荒山绿化,通过承包与芒山林场签合同等方式,确立了造林绿化“民办官助”的经营体制,明确了“谁承包、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承包经营政策,以磨山杨书仁、柿元张孟收等典型引路,实行合同发包,产权按《土地承包法》中规定的有关期限执行,政府提供服务,既保护了承包户的利益,提高了承包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达到了四季常青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群众绿化荒山的积极性。又如王引河、碱河河滩以及公共沟渠、空心村闲臵土地等,以林定权,以树定证,建成了8000亩国债杨和速生杨林。

破解投入主体瓶颈。旅游开发中,当地群众既是旅游发展的建设者,也应该是旅游发展的参与者,更应是是旅游发展获利者。在前期建设中,一直是政府主导,群众被动参与,群众增收缓慢,所以群众参与意识不强。对此,芒山镇从“转”字入手,大力扶持本镇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及相关延伸产业中来。比如探索发展特色产业、以地入股、以房入股、房屋整合、参与建设等方式,把整个旅游拆分成若干个项目,吸引民间资本进镇创业,调动周边群众参与景区建设,拉动旅游

—5—

三产,使旅游开发亮点纷呈。

(四)围绕改善民生转,打造宜居家园

该镇立足改善民生,致力宜居家园,推进把芒山建设成为有山有水、天蓝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美小城,风情小镇。

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以创建省级“文明镇”、“卫生镇”、“生态镇”为契机,连年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清理乱搭乱建,整治乱停乱放,规范行业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为广大群众创造了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了芒山景区的品位。被评为河南省“清洁家园行动先进单位”。

启动“三年行动计划”。为解决有山缺水的现状,芒山镇启动了“三年行动计划”,利用2-3年的时间,打造“一带两园一水系”。“一带”即在王引河至老镇区的永李路两侧,打造高标准绿化带,同时进行高标准亮化;“两园”就是在芒砀山主峰南侧和永李路西侧,打造两个占地300亩以上的生态园,目前,已建成生态园400亩。“一水系”指结合郑州许高速铁路、济祁高速公路建设,加大对景区、山体、河道的治理,做好王引河、碱河、东风渠、尧山沟、袁庄沟、磨山沟等水体连接工作,形成循环水系,并把碱河打造成连接新老镇区的景观长廊,形成山、水、村、景互为依托的人居环境模式。

—6—

(五)围绕公共服务转,发展成果共享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群众的必然需求。

强化基础建设。以服务旅游为切入点,建成了汉街、汉风街、汽车站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完工了林场、供销社和一职高家属小区以及雨亭安臵小区等,修通了120多公里的村村通公路,完成了26000亩除涝工程;镇区街道全部硬化、绿化,通修了下水道,添臵了太阳能路灯,设臵了绿化带,铺设了人行道彩砖,并与芒山执法大队、园林分局、规划分局联手,把芒山纳入城市管理。

带动人口集聚。用好社区建设政策,对村庄进行了整合,鼓励周围群众到中心村居住。目前,芒山镇新老镇区居住人口达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860人,镇区就业人口7890人,占镇区总人口的56.3%。在就业人口中,来自镇外的就业人口占38%,跨镇区就业已成为城镇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造平安芒山。加大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通过开展“大走访”活动,建立“大民调”机制,组建专职治安巡逻队,安装监控设备等方式,确保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推进文化惠民。26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文化大院,充实了新农村书屋,订阅了书籍、杂志供农民免费借阅,安装了健身器材供群众休憩娱乐练身。同时,在镇区及景区增设晨晚练点,组织腰鼓队等表演锻炼,不断完善有线电视、网络入

—7—

村、入户工程,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促进民生的改善和社会的和谐。

文教卫生、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发展势头良好。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镇卫生院设施较为完善,新型合作医疗改革正在深入、文化站、广播电视站的服务范围逐步扩大,金融保险业发展较快,新建了一所敬老院,被评为省级文明敬老院,五保救助、社会保障体系已初具规模。

三、几点建议

今年是是“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开局之年,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稳市、工业强市、旅游活市、科教兴市”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特提几点建议:

(一)立足资源,加大文化产业培育力度

永城市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古迹荟萃,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一是要立足芒山汉文化旅游和陈官庄、芒山红色文化旅游特色,对雨亭祠及其殉国纪念地、市内酂城古文化遗迹、崇法寺塔、抗大四分校等重要文化遗存地进行保护与开发,对所有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大力实施“旅游名市、文化兴市”战略,促进我市文化旅游由资源优势转变成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二是加大宣传和推介,形成全方位、立体化、不间断的宣传格局,使宣传成为生产力。三是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对现存景区景点、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环境

—8—

等硬件设施加大投入,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效益。四是开通永城至芒山等景点公交旅游专线,完善市内游交通网络。

(二)抓住优势,努力构建新型城镇

芒山被定位为我市的四个功能区之一,是“四城联创”的重要一环,辖区内连霍高速穿境而过,正在开工建设郑徐高铁、济祁高速等重点工程。一是要尽快建设市区连接线、形成“内网外环,顺畅通达”的综合交通网络。二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中心等项目,加强管网建设,开工天然气输送工程,集聚人气,把中心镇培育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力、带动周边农村腹地的增长极。三是把中心镇的管理完全纳入城市管理,破除城镇化的管理体制障碍。要创新中心镇管理体制,实施好扩权强镇政策,赋予中心镇部分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把其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功能齐全、辐射能力强的小城市,促进中心镇迅速发展,形成“主副结合,多点联动,轴带拓展”的城镇空间布局体系。

(三)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十二五”时期,我市必须进一步处理好城市化与“三农”发展的关系,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区和城镇集聚,依法为进城入镇就业农民办理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提供职业培训、子女就学、—9—

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增加城市商品房供应量,提高享受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人群的比例,为进城入镇就业农民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二是按照构建新型城镇要求,重点发展中心镇。要积极拓展中心镇区域发展空间,提高中心镇承载能力,鼓励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发挥中心镇的聚集辐射作用。三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优化政府公共支出结构,把有限的公共财政资源优先用于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公共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缩小城乡以及不同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10—

篇2:79三化发展调研

冬日××县,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生机与活力。

全省首家县级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开业;在××市率先启动“林相改造”工程;组建投资开发公司,采用市场运作破解资金难题……时下的××县,“率先”、“首创”、“力争上游”成为“热词”。而这些“热

词”的背后,是该县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合力共为、乘风破浪的声声战鼓。一个个攻坚战在不同的领域打响,系列发展难题迎刃而解,县域经济各项指标逆势“飘红”: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2.41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3亿元,增长31%;工业增加值30.3亿元,增长42%。

解放思想,全面确立新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县的发展已经步入了快车道,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市排位靠前。

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县同其他地方一样,放慢了发展速度。然而,××县人并没有就此退缩。去年5月26日,××县召开千人动员大会,明确了“提升‘三化’水平(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融入中心城区”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用5年时间,决战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城镇人口30万、农业产业化产值100亿元、三产产值200亿元、财政收入15亿元的总体思路。

钱从哪里来?项目怎么抓……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了××县人的眼前。去年8月,该县组织了一场解放思想大讨论,全县上下掀起了一场“醒脑”风暴,各级领导干部纷纷带头学习,领题调研。一时,机关里、会议中、讲堂上、田埂旁,××县人人争说思想解放,个个深思科学发展。

“大发展需要思想大解放,只有永无止境的解放思想,我们的视野才会更加开阔,点子才会更加丰富,智慧才会更加燃烧,发展的动力才会更加强劲,县域经济的发展也一定会迎来一片艳阳天。”××县县委主要领导如是说。

突破瓶颈,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受京九铁路和贡江的限制,××县县城成了一块弹丸之地,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受到极大制约。为此,××县人推行片区组团式开发,将城区规划为六大片区,变“1”为“6”,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城市控规一下由12平方公里扩展到94平方公里。

县城不仅要做大,更要做“活”。该县启动了诸如投资达2500万元的新天地娱乐中心等20个城市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如今,该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客家名人公园、文体中心、文昌阁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先后竣工投入使用或开工建设,城乡处处充满了活力。

推进“三化”进程,破解融资“瓶颈”首当其冲。××县人频出“组合拳”:组建城市投资公司、国有资产投资公司以及城市六大片区开发公司,对有形和无形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采取捆绑配套、bot融资等方式扩宽融资渠道。

如今,该县已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与12位客商签订标准厂房建设协议,撬动资金4亿元;巧做土地文章,让地生“金”,共储备国有土地797亩,利用储备土地融资4亿元;做“活”项目,激活银行贷款……目前,县政府直属融资公司已融资5.3亿元,全县银行金融贷款新增12亿元,增长144.9%。

为摆脱工业发展“先天不足”的制约,该县还把优化产业结构,舞活工业“龙头”视为重头戏,不断壮大钨、稀土、食品、铝四大产业集群的骨干企业规模,发挥企业主体招商优势,聚集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使产业链条延伸、集聚效应增强。如今,该县规模以上企业达49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34家。

优化环境,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县里没有闲单位,单位上没有闲人,个个围绕‘三化’转,人人都为服务忙。”在××县各个机关、部门采访,记者看到的是机关人员小跑赶时间的工作作风,感受到的是“白加黑”、“5+2”的全天候服务效率。

该县按照“放水活鱼”的思路打造最优环境,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的崭新工作机制,开创了一片干事创业的蓝天。以往,该县工商个体户最怕的便是工商局的干部找上门,可如今却是盼着工商干部的到来。而这些变化都是从与民争利转为让利于民带来的效应。

篇3: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三化”之路

一、走产业化之路

当前, 认为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增长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的观点, 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 必须开拓思维, 创新理念, 按照“围绕特色农业产业扶龙头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的思路, 着力抓好培育特色产产业、创办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基地“三大环节”, 推进产业化, 扩大产业化。

一是培养特色产业。一个地方如果缺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就会比较缓慢。南丰县农业发展灾害所以比较滞后, 就是因为缺乏大的特色产业支撑。为此, 要按照“宜林助林、宜果助果、宜畜助畜”的原则, 进一步明确以“有资源优势、有地方特色、有市场潜力、有发展习惯、有技术支撑”的南丰蜜桔、太空白莲、北京湖鸭等特色产业作为支柱产业, 做到以乡镇为规划单位,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精心

三是建设产业基地。发展现代农业, 产业基地是关键。要紧紧围绕果业、生猪等优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 充分发展省、市级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头辐射带动作用, 进一步扩大农业产业规模。同时, 要积极引导农户逐步实现由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发展为集中连片建设, 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经营逐步发展为“一村一品, 一产一业”、“多村一品、数产一业”的群体生产基地。力求在生产规模、科技含量、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二、走品牌化之路

农产品品牌是衡量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重要标签。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有品牌才有市场、有品牌才有竞争力”的理念, 以抓好品牌开发, 品牌质量, 品牌形象为“三大抓手”, 打造享誉全国的“金牌桔都”农产品品牌体系,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抓品牌开发。按照“突出重点产品、打造知名品牌”的要求, 加快制定、完善和落实扶持品牌农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切实加大对发展品牌农业的投入。

二是抓品牌质量。质量是品牌农业的根本。要紧紧依托南丰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 以国定对农业产品的质量要求为核心、以企业打造市场品牌为载, 建立“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规程标准、统一检验检测方法、统一品牌标准”的主导产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检验检测体系、实行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从“池塘到餐桌”的全程监控, 切实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真正实现好地 (基地) 出好品 (安全食品) 、好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要按照“加快培育一批、努力规范一批、积极改造一批、着力提升一批”的思路, 在鼓励农户积极组建专业合作化的同时, 着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并做大做强, 推动形成“合作社会+公司 (企业) +社员 (会员) ”等高效能合作组织模式, 因势利导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跨地区, 跨行业联合, 组建联合社或行业协会, 真正做到“建一个组织, 兴一个产业, 活一方经济, 富一批农民”。

二是积极发展土地流转合作。随着南丰县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群众对搞好土地流转, 促进土地连片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愿望十分迫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大力破除农民“宁愿土地荒, 不与他人种;宁愿土地长草, 生怕被人挖宝”的小农意识, 引导和推动土地更多地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主体流转, 对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全部转让出去的农户, 切实做到优先安排为受让主体从事生产经营, 优先参加就业培训, 优先接受岗位推介“三个优先”, 消除农民对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 建立农民一手拿租金、一手拿薪金的“两金”致富模式。

三是鼓励兴办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鼓励农民组建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是破解金融渠道单一、金融供给不足和农民贷款难的重要途径。在成立专门领导小组, 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加强组织引导, 开展相关业务培训, 规范各类制度建设, 给予税收减免、金融授信、贷款支持、产权入股、资金补助、简化注册登记手续等扶持政策, 坚持严把准入关、运行关、风险关, 确保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能够健康发展, 有序运行。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 就是加快农业发展步伐, 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繁荣农业经济的重要手段, 为达到这个目的, 走“产业化、品牌化、合作化”之路,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因此, 在做好特色产业、龙头企业、产业基地的基础上, 极力抓好品牌开发, 品牌质量, 品牌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共同富裕, 着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 土地流转合作,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 使农民增收致富。

篇4:怀安“三化”联动推进县域发展

农业产业化 目前,蔬菜种植面积8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55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12万亩;猪饲养量17.9万口,规模养殖户达到3500多户;奶牛饲养量达到1.2万头,集中饲养率达到91%;林果面积30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5.6万亩,以杏扁嫁接改造为主,嫁接改造13万亩。依托基地,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产品加工产业向带动型发展。2006年以来,共实施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30多项,仅市级龙头企业就6家。宏都食品公司生猪月屠宰量由2006年的6000口提高到1.5万口;忠利源商贸流通市场又投资3865万元,二期工程投入运营,带动1.5万农户年人均增收300元;投资1720万元的柴沟堡镇富隆饲料加工厂已建成投运。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0%。

工业集群化按照资源集约利用、项目集中布局集群发展思路,以南山现代物流园区建设为重点,坚持边建设边招商,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中钢集团物流基地、张家口通泰南山物流有限公司、河北广建集团张家口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13家企业签订了入园协议,并办理了工商注册手续,其中总投资9.2亿元河北广建集团南山产业园、总投资4.38亿元海关监管区暨内陆港等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天津港散货物流基地建设等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园区投运后,产值超百亿,利税数亿元。同时,加快县城综合工业园区建设步伐,规划制订、土地整理、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目前,已有6家企业入驻园区。

居所城镇化大力实施 “南山北水、西建东改”的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累计投入资金60多亿元,实施重点工程120多项,县城和小城镇改造建设气势宏大,效果明显。县城形成了由长胜大街、振兴大街文苑路为主的“七纵四横”路网,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县城面积由原来的7.1平方公里拓展至22.3平方公里。建成文苑小区、通泰佳园、天泽骏景等一大批10万平方米以上的规模住宅小区,县城住宅楼建筑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县城集中供水、供热工程实现全覆盖,种植各类树木28种21.3万株,把县城建成 “天蓝、地绿、山青、水秀、城靓、人和”的美好家园。

懷安简介

怀安县是河北省张家口市辖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居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地处京津冀都市圈和晋冀蒙经济圈的交汇处,素有“金三角”之称。怀安县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建制,唐穆宗长庆二年,即公元822年,取“朝廷施行仁政,百姓怀恩而安”之意,始称怀安县。全县地域辽阔,地势西高东低,属浅山丘陵区。区域面积1706平方公里,可利用土地面积15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0万亩。辖4镇7乡,273个行政村,2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8万人。

怀安县素有“文化县”之称,明清时进士、举人、生员达400多人;进入现代,涌现出如康世恩、阮慕韩、李健生等国家领导和志士仁人。围棋文化影响深广,是全国5个“围棋之乡”之一。饮食文化精深广博,熏肉、豆腐皮、一窝丝饼并称“怀安三宝”,已入选《中国食品辞典》,享誉晋冀蒙和京津一带。自然景观较多,目前已有龙洞山狩猎场、上水源国际生态示范区、台湾新东阳休闲度假区等旅游景区3个。名胜古迹有明昭化寺、古长城等。

怀安县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0摄氏度。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23.7%。矿藏丰富,已探明储量比较丰富的矿产有30多种。交通四通八达,有京包铁路,以及丹拉高速公路、110国道、207国道、张同公路等国省干线,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423公里,所有乡镇和60%的行政村均通柏油路。供电设施完善,输变电网接口便利,电力容量充足,拥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7座,总容量17万千伏安。国电怀安热电有限公司2×330MW机组工程正在建设之中,220千伏变电站即将开工建设。有线电视、移动通讯覆盖全境。

篇5:“三化”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省政协机关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在××秘书长领导下,由办公厅、研究室和专门委员会抽调有关人员组成的专题调研组,10月28日至11月11日,就如何进一步抓好“三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为切实搞好这次调研,推动省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再上新台阶,调

研组经过反复研究讨论,认真制定了调研方案,明确了调研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调研参考题目、调研方式等,把调研题目细化分解成4个方面12个问题。采取5种方式开展调研:一是进行了座谈调研。调研组分别在邯郸、邢台市政协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了市政协关于抓“三化”建设的情况汇报,征求了23位驻市省政协常(委)员和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市各民主党派、县(区、市)政协负责同志对抓好“三化”建设的意见建议,并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二是进行了通讯调研。以电话联系的形式向全国政协有关部门和四川、北京市等10个兄弟省、区、市政协了解他们抓“三化”建设的主要经验、体会,并请山东、大连等省、市政协提供了有关资料;三是进行了问卷调研。以传真电报的形式向除邯郸、邢台以外的9个市政协发出调查问卷,请他们以答卷方式反馈了16份调研材料,征求了意见建议;四是进行了网络调研。在互联网上查询近年来一些省、区、市政协抓“三化”建设的情况及具体做法,搜集了19份材料;五是进行了资料调研。认真查阅了近年来党中央、全国政协和省政协领导关于加强“三化”建设的讲话,以及我省参加全国政协和部分省、区、市政协有关会议的经验交流与研讨会材料各10余篇。经过广泛、深入、细致地调研和认真分析、研究、讨论,使我们看到了省政协在抓“三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一些不足,学到了兄弟省、区、市政协在抓“三化”建设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达到了学习调研的预期目的。

一、省政协“三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省政协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为依据,着眼于提高履行职能的实效,努力做到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依靠制度约束行为,进一步提高了“三化”建设水平。总的看,省政协在“三化”建设上的势头是好的,取得的成绩也是十分明显的。

1、注重抓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保证政协委员作用的充分发挥。省政协认真学习借鉴全国政协和兄弟省、区、市政协的好经验和好做法,结合我省实际,先后制定了加强对委员自身管理、委员联系和广泛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政协××省委员会关于加强委员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意见》、《〈政协××省委员会关于加强与省政协委员联系的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政协××省委员会关于加强与港澳委员联系的办法》、《政协××省委员会关于在各市建立省政协委员活动小组的意见》等制度,使委员履行职责的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积极性、主动性。

2、完善各种会议制度,保证政协职能的有效履行。省政协始终将保证有效履行职能作为“三化”建设的着眼点,通过修订《政协××省委员会全体会议规则》、专门制定《政协××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政协××省委员会主席会议工作规则》、《政协××省委员会秘书长会议工作规则》、《政协××省委员会秘书长、副秘书长、室委主任联席会议工作规则》等制度,不仅使政协例会制度更加规范、更加严密、更加符合政协工作的实际,而且防止了随意性,减少了盲目性,有效地提高了政协例会的质量。

3、修订创新机关内部规章制度,保证机关服务水平的提高。为了做好机关“三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省政协把机关的制度建设作为政协工作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始终抓在手上。在对公文处理、财务管理、保密工作管理等20多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的同时,还出台了《政协××省委员会关于创建学习型政协组织的意见(试行)》,制定了关于机关信息化网络管理方面的制度,以及规范各种会议的工作制度。5月份以来,通过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目前已梳理、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50多项,进一步推进了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二、省政协在“三化”建设上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篇6:创新媒体发展方式,坚持三化发展

11月21-22日,2014广东互联网大会暨全球移动互联网CEO峰会在广州保利世贸馆举行。两天大会到场各路人马达7.3万人次,所有10个会场从开始全部爆满,200多分享嘉宾代表中国移动互联网最前沿,创造中国互联网历史上又一个辉煌。

21日上午,由广东互联网协会主办,组委会和艾媒咨询集团承办的2014广东互联网大会在广州保利世贸馆岭南厅正式开幕。下午14:30,2014中国媒体转型与移动趋势发展论坛于5号馆珠江厅举行。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处长余世才出席了此次论坛。会上,余世才致辞表示,广东作为互联大省,应该抓住机遇,把媒体作为发展重点来抓,确立实际的发展目标,充分应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发展方式。要做好媒体这个大文章,需要遵循新媒体发展规律,坚持差异化、转移化、一体化发展。

以下为演讲原文:

今天很高兴参加我们的互联网大会,这个媒体论坛,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下午好。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之际,我们又迎来了2014年广东互联网大会的到来,我们齐聚一堂,我再次表示热烈的祝贺。

“往事辉煌,跨越梦想”的主题,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发展的新要求,切合了中央关于推媒体的部署,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于媒体网络人肩负的新希望,作为互联网关系部门,和媒体界共同担当,如何书写这个大文章,首先需要明确具体的战略的目标。那么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的发展,这个中央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出的大部署,是一项崭新的时代的个体。

我们领导小组发布第4次会议,强调按照积极推进科学发展,规范管理,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有计划管理一批,打造具有先进力的媒体,形成一体多样,融合发展的体系。媒体融合发展理念实现路径,目标路和要求。

我们广东作为互联大省,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把媒体作为发展重要的主体来抓,我们确立实际的发展的目标,充分应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的方式发展做大做强,进一步传播舆论领导力,两个率先的目标,提供舆论的支撑。

如何做好媒体的这个大文章,还需遵循的一定的规律,新媒体发展规律。这两个规律是媒体如何发展的要遵循的规律,在实际的过程中要坚持做到三化。

差异化发展。我们媒体资源的优势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要求我们因地制宜,找出发展过程突出,发展过程明确,坚持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

坚持转移化发展。媒体的核心的竞争力是产生信心产品的,把内容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把内容的优势作为发展的优势,权威的信息的渠道,规范的流程,进行专业化的新闻的生产,着力打造优质产品,打造真实准确客观权威。

一体化发展。促进各种媒体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实现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实现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化体系,使媒体化相得益彰。那么做好媒体融合这个文章,还需要大胆的改革创新。

传统媒体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方式,应对信息的内容、人才的机制等方面做改造,强化互联网思维,用户概念,加强平等。提高用户对于信息的关注度。第二是创新内容生产和信息的服务,推进采编流程化和数字化的改造,推动新闻的信息和数字化的生产,用户参与改变。做到量身定做,提高新闻的满意度。

第三是积极发展新技术,顺应互联网移动化社交化和信息化的技术推动信息的生产,加快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手机网站跟手机报的应用。打造面向未来的传播的体系。

四是积极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强化市场观念,树立经营用户的理念,有效整合先上和线下的资源。

五是完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顺畅高效使用市场竞争媒体化的机制,探索多样的传播的渠道。探索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的发展的用人的机制,以及用人条件下的科学有效管理的机制。

做好媒体发展这个文章还需要汇集各方面的力量,它是宏大的工程,它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党委政府部门和新闻单位,应该建立会议制度,建议时间表,明确重点的项目和任务的分工,积极出台政策的举措,加强跟踪检查指导,推动媒体的发展。有关的部门专项的基金,人才引进等资金,出台政策积极扶持重大媒体发展。

各媒体建立一把手亲自抓,整合媒体的资源,抓好效果的实施和思想,逐渐推进财力物力集中。

在确保党委权这个条件下,积极探索以积极为纽带的动力,鼓励有能力的网站上市融资,吸引社会的力量。

上一篇:作自我介绍的作文下一篇:癫佬正传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