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案例分析

2024-05-18

新课标语文案例分析(精选6篇)

篇1:新课标语文案例分析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六年级下册教材,既注意落实整体性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首先是对课文的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中的一些优秀篇目,如,《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浏览。当然,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学习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二)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稳过渡,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

(三)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臵,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中要求学会10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对于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鼓励学生勤查字词典,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独立识字和理解词

语的能力。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量和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

(四)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五)习作教学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前面说过,本册教材每一组习作,都根据习作内容,相应地提出了要求。教师

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如,第四组,口语交际和习作合在了一起,教材提供了两个角度,可以先写后说,也可以先说后写。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阅读材料后都有提示语,提示阅读要求、方法或提供相关信息。如“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有特点,我要把他们写下来”,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在写人的时候要突出人物的特点;“让我们也试着用演讲的方式,和母校告别吧”,提示学生注意写演讲稿的方式,并试着作一次演讲。教学中要落实要求,有计划地开展活动,用各种语文形式来回忆小学生活,与母校告别。两个部分的阅读材料只是给学生一些例子,从活动的角度方面给学生一些引导,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

篇2:新课标语文案例分析

一、填空题

1、课程目标按照九年一贯 整体设计。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2、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年级、()年级、()年级、()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3、阶段目标从‚()‛、‚()‛、‚()‛(1-2年级为‚()‛,3-6年级为‚()‛)、‚()‛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的要求。

4、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养成良好的(),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

5、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6、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

7、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帮助学生(),帮助学生(),帮助学生()。

8、()、()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9、口语交际是()与()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中进行,应努力选择()的话题,采取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10、阅读教学是()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11、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1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欣赏和()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

地割裂开来。

1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和(),朗读要提倡自然,摒弃()的腔调。

1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表达()。‛

15、在1—2年级学段中,学生要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调和()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16、学生是语文学习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和()。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17、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18、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鼓励学生()选择阅读材料。还应注意学主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

19、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写字,做到天天练。

20、小学阶段常见修辞格有:()、()、()、()、()、()、()、反复。

2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作用,决定于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2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2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和()。24.()、()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

25.语文学习应注重()的相互联系,注重()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26.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和()。

27.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8.课程目标根据()、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设计。29.阶段目标是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的,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的要求。

30.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改善()。3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资源。

32.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和(),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33.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和()。

3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转变为(),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35.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和()的重要途径。

36.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师的()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37.语文教育要(),(),面向未来.38.课程标准的教材编写建议部分,体现了新()()宽的特点。39.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使学生具有实用的写作能力。40.写记实作文,一定要(),(),不能说假话、空话、套话。

二、单选题(把正确的大写字母选项填在括号中)

1、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2、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3、阅读教学过程是:()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C、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4、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5、‚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哪个学段提出的写字要求:()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E、以上四个学段都有

6、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字。A、40万 B、100万 C、145万 D、400万 7、5至6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字。

A、100 B、200 C、300 D、400 8、2011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要求学生会写的字有()个。A、1600 B、800 C、1000、D、350

9、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观点是:()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0、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应该侧重于()的教学。A、字、词 B、句 C段、D、篇

11、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

①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②要多认少写。③学习独立识字。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③表演读。④默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哪个学段的目标与内容。()

①第一学段 ②第二学段 ③第三学段 ④第四学段 A、① B、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写作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①观察能力 ②思考能力 ③表达能力 ④创造能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15、在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下列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的是()

①报刊 ②电视 ③自然风光 ④日常生活话题 ⑤网络 A、①② B、①②③④⑤ C、①⑤ D、①②⑤

16、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观点是:()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7、阅读教学过程是:()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8、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锻炼。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19.课程标准将原来的第一学段识字的要求改为()

A、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B、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C、累积认识常用汉字28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D、累积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其中1500个左右会写。20、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①合作精神 ②创新意识 ③参与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21.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23、()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24、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25、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三、判断题

1.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3.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4、2011版课标界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5、‚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是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

6、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是2011版课标中第二学段才开始的要求。()

7、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8、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

9、阅读教学中,必要的语文知识可以脱离文本进行系统的讲授与操练。

()

10、合作学习就是通过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1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1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13、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

1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16、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17.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18.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19.语文教师不需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为那是编者的事情。

()

20.‚语文素养‛应是综合的、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21.语文课程的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22.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3.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

24.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不必遵循汉字、汉语的规律。()25.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交流是基础。()26.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首先明确评价的目的,旨在从观念上正确认识评价的功能。()27.新课改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导致了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偏向。()28.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29.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

四、简答题:

1、《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

2、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3、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4、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5、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6、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7.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8.怎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9.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0.怎样正确处理课内、课外语文学习的关系,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11.怎样打好基础,开发潜能,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五、论述题

1、你认为在拼音教学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2、《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3、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事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4、有观点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文知识的教学,这就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知识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你怎么认为?

篇3:新课标语文素养微探

一、语文素养这个概念有些宽泛

素养是一个人平时的锻炼和教养, 它所涵盖的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 既包括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品性特征, 也包括个人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体验和情感价值体验。“新课标”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 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时间活动, 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 实现语文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这一要求比较全面, 但是各个要求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体现出来, 层次感不强, 造成目标众多, 有关于学生的人生态度, 有关于学生的认知态度, 有关于学生的道德品质, 那么这些目标要素间如何平衡和衔接, 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语文素养的限定

宽泛的语文素养需要从两个方面来限定。语文素养的培养, 它有一个“变通域”, 即它有一个很大的层次空间和范围, 这样势必导致其内涵丰富, 概念宽泛以至模糊化, 为此, 必须对语文素养从量上进行规定, 即“量化”。所谓“量化”, 就是用客观、具体的数字来规定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实现语文素养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

三、学生原有素养、现有素养和将来素养

“有一千个读者, 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原有的素养也是呈现千差万别的姿态。学生原有的语文素养与其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兴趣爱好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前, 必须进行详细的考察和调研, 具体了解学生的不同秉性, 以此作为原始的教学资料, 努力创设教学赖以进行的良好环境。对于学生原有的素养, 教师要予以正视, 不能存有任何的偏见。在实施差异性教学的过程中, 要因“生”而异:对于一个缺乏自信心和创新意识的学生, 教师应从多鼓励其发言、多用语言表扬开始, 逐渐让其认识自己并相信自己, 从而发挥出他的潜能, 进行有效地创造性学习;对于一个粗心大意、丢三拉四的学生, 教师则可以从锻炼其耐性和沉稳性开始, 逐渐培养其稳重心细的个性品质。

四、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融合在“新课标”所讲的“三维目标”中的, 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 三个目标的实现, 即意味着语文素养的实现, 二者是息息相关的。

1. 语文素养, 强调的是养成, 因此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有一个过程, 即循序渐进, 尊重学生心理的发展。

2. 语文素养的培养, 必须融入到各学龄段和各个学期的教程中来, 只有实现了前一阶段的“前素质”, 才有后面的进一步发展。同时, 语文素养必须和教材的传授紧密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学习文本材料中, 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语文素养。

3. 语文素养培养的主要目标是一个人的心智发展, 也就是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相关的语文能力, 如写作能力、阅读能力、鉴赏能力等。

篇4:谈新课标语文精读

精读是阅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阅读教学如果离开了精读,其教学目标就难于实现。教与学也难于达到应有的精度和深度。因此,语文教师不但要重视精读、研究精读,而且还要在指导学生学会精读上用气力、下工夫。

精读具有独特性,有其自身规律,指导学生精读前必须根据精读的特点制定可行的指导方案,只要有的放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样指导学生精读呢?笔者认为,精读应抓住三个重点:即步骤、方法和要点。

精读可按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

一、梳理结构。什么是结构呢?简单地说,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是文章组织安排内容的具体方式。在一篇文章的写作过程中,安排结构是一个重要步骤。有人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人体:主题是灵魂,题材是血肉,而结构则是骨骼。说明了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梳理出了结构,脑海中就有了文章的轮廓。不同体裁的文章其结构方式不同,梳理时要因文体而异。如记叙文是以一件事或一个人物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说明文的结构服务于知识结构,怎样能把有关知识清楚而准确地介绍出来,就怎样组织文章。因此,形式显得灵活多样。一般地说,介绍事物或某种现象,如性质、特征、构造、用途、关系、原因、过程、结果等,在文章的布局上多用横式结构。议论文结构剖析,大致可按以下步骤施行:一是全篇读。议论文一般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议论文的基本方式。初读时可通读全篇,大致了解文章想论证一个什么问题,是怎样论证的、以求了解文章概貌,为进一步精读分析做好准备。二是逐节读。在大致了解的基础上,便可逐节仔细精读,弄清每一小节讲了什么,对文章作深一步理解。三是归并读。各小节内容明确后,以议论文的基本格式为准则,将小节归并成段。属于“提出问题”的一小节并成一段,为绪论;是“分析问题”的小节归并成段,为本论;“解决问题”的小节并成一段,为结论。四是深入读。对段落还可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本论部分,研究作者是怎样一层层论述中心论点的,从而分析出段落中的层次结构。层次结构大致有并列式、对比式、总分式、综合式四种。在理顺结构的基础上,还可对大量的材料去粗取精,舍弃某些个别特点,抽出其中的共同特性或本质特性,以简练的语言列出结构提纲。

二、概括段落大意。精读时在理顺结构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思路,为概括段落大意打下基础。概括段落大意,就是用简练的语言说出每一段落讲的意思。由于文章体裁不同,内容各异,概括段意的方法也可不同,概括段意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只要掌握了方法,概括段意时就能得心应手。下面分类举例说一说。(一)摘要式,即摘录课文的主要语句,联成段意。(二)概括式,即根据内容大意加以概括,用自己的话(或用原文与自己的话串起来)写出段意。应用概括式可以从不同角度概括段意。有的可以同时点明每段的中心意思。有的主要概括情节内容,如《荷花淀》第一部分可概括为:写水生参军,与妻话别。有的可按人物活动的场面加以概括。有的可同时点明结构安排的特点,有的论说文段意还可以同时体现论证特点。(三)提示式,即根据各段内容,简单扼要地提示一下,不作具体归纳,根据这些提示可以联想起段落主要内容。(四)标题式,即给每一部分加上个小标题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可从文章中找出一句有代表性的话作标题,也可以用一个词作标题。(五)组合式,即先概括各部分段落所属自然段或各层主要内容,然后将它们组合成段意。(六)找首尾式,即用每段的开头或结尾的一两句话概括大意。

三、归纳中心思想。归纳中心思想主要应抓住三点:其一是要明确其体裁,因为文章体裁不同,归纳中心思想的要求不同。其二是要抓住重点。其三是要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摩写作意图,是正确归纳中心的关键。

四、筛选出好词、好句、好段。好词要能分其类释其词连成段句。汉语的词可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有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另有成语、熟语。熟语含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好词一是要能分清其类别,弄清该词属上述哪一类;二是要能通过字典或其他工具书解释词语;三是要在消化的基础上达到应用,能把词连成句。好句要能辨其型、知其法、连成段。

五、研究其写法。如文章是怎样表达内容的?怎样选择材料的?怎样谋篇布局的?这就要从材料选择、篇章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研究文章的写法,看出其特色,归纳其特点。

精读应把握三个要点:

一是慢,要逐字逐句,逐节逐章地研读,把不懂的文句一一查询弄懂。二是细,要细细地咀嚼,不但要弄懂字面的意思,而且要理解字底的含义;不但要理清内容,而且要分析这些内容是通过什么技巧表达的;不但一般性地了解它的写法,而且要把它与别的作品比较,看出它的独到之处。三是深,要深入思考,深入挖掘,深入总结,从各个角度思考作品的意义,从各个方面挖掘作品深含不露、巧夺天工的技巧,从各个层次总结作品的成功或不足。

教学实践证明:掌握读书的基本顺序,学会有步骤、有重点地阅读,养成仔细阅读、认真分析的好习惯,这对提高阅读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篇5:高中新课标语文词语手册

必修一

1:沁园春 长沙

百舸 寥廓 苍茫 峥嵘岁月 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激浊扬清 遏制(止)逶迤 分外 燕山 羽扇纶巾 2:诗两首

彳亍 惆怅 颓圮 斑斓 漫溯 凄婉 太息 笙箫 奇葩 青荇 长篙 榆阴 树荫

3:大堰河----我的保姆

檐头 荆棘 典押 天伦叙乐 火钵 忸怩不安 悉索 团箕 叱骂 凌侮 给予 湖泊 4:烛之武退秦师

无济于事 阙秦 因人之力 贪得无厌 说服 舍近求远

5:荆轲刺秦王

攻城略地 拜谒 偏袒 淬火 拊心 忤逆 相濡以沫 嗔目 遗之千金 比肩接踵 鳞次栉比 图穷匕见 东道主

7:纪念刘和珍君

寥落 长歌当哭 菲薄 微漠 租赁 黯然 喋血 惩创 殒身不恤 攒射 屠戮 8:小狗包弟 解剖 创伤 堕落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莅临 涕泗 弥漫 激亢 叱咤风云 酣畅淋漓 谦逊 箜篌 蓟北 精悍 博闻强识 迥乎不同 屏息以待 泪下沾襟 10:短新闻两篇

停泊 步履 婆娑 撰写 窒息 要塞 瞩目 掩映 木然 明日黄花 弄堂

11:包身工

蠕动 睡眼惺忪 弄堂 衣衫褴褛 游说 阴差阳错 契据 嘈杂 莴苣 露骨 触手可及 脚趾 见机行事 殴打 爆发 暴发 盈利 赢利 纸锭 焦灼 12:飞向太空的航程

翌年 开辟 酝酿 苛刻 尘封 保障

必修二

1:睡眠 琐屑 蓊蓊郁郁 静悄悄 袅娜 点缀 颤动 霎时 含情脉脉 宛然 风致 酣眠 斑驳 参差 没精打采 隐隐约约 嬉游 渺茫 解剖 俚俗 旁敲侧击 和风细雨 有条不紊 狭隘 2:故都的秋

混混沌沌 房椽 落蕊 落寞 一叶知秋 譬如

3:囚绿记

镶嵌 常春藤 视同至宝 涸泽而渔 婆娑 揠苗助长 蕈菌

4:诗经两首

信誓旦旦 夙兴夜寐 屡试不爽 毫厘不爽

5:孔雀东南飞

哽咽 伶俜 葳蕤 玳瑁 嬉戏 磐石 窈窕 否泰 踯躅 踟蹰 络绎不绝

7:古诗三首

芙蓉 譬如 子矜 樊笼 羁鸟 嘉宾 吐哺 越陌度阡

8:游褒禅山记 褒禅 庐冢

9:兰亭集序

游目骋怀 流觞曲水 放浪形骸 会稽 临文嗟悼 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 崇山峻岭 群贤毕至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情随事迁 因寄所托

10:赤壁赋

酾酒临江 桂棹 幽壑 匏樽 愀然 蜉蝣 山川相缪 旌旗 舳舻 枕藉 嫠妇 江渚 横槊 渔樵 冯虚御风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肄业 干禄 终南捷径 弭谤 冶游 风俗日偷 道义相勖 旁稽博采 訾詈 商榷 贻误 砥砺 不刊之论 开诚布公 责无旁贷 指摘 束之高阁 敷衍塞责 力矫颓俗 无动于衷 12:我有一个梦想

骇人听闻 义愤填膺

安之若素 心急如焚 息息相关 大失所望 不言而喻 不可理喻

无济于事 按部就班 不可自拔 耸人听闻

13:荷塘月色

蓊蓊郁郁 弥望 袅娜 宛然 脉脉 风致 斑驳 倩影 风姿 媛女 敛裾 酣眠 1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豁然开朗

浅尝辄止 诬蔑 永垂不朽 15:故都的秋 房椽 落寞 蟋蟀

16:涸辙之鲋 蕈菌 猗郁 附录-----成语

自欺欺人 语重心长 水深火热 人才济济 乳臭未干 虚与委蛇 大腹便便 相形见绌 病入膏肓 草菅人命 沧海一粟 锋芒毕露 鼠目寸光 急中生智 寄人篱下 守株待兔 流芳百世 放虎归山 石破天惊 出人意料 鲜为人知 异曲同工 集腋成裘 有眼不识泰山 寥若晨星 牛郎织女 气冲斗牛 青天白日

春风化雨 飞沙走石 气贯长虹 树大招风 杯弓蛇影 狐假虎威 烈火见真金 夸父逐日 负荆请罪 精卫填海 刻舟求剑 破釜沉舟 老骥伏枥 青出于蓝 人定胜天 功德无量 火中取栗 脚踏实地 情投意合 三番五次平分秋色 大显身手 汗流浃背 良师益友 清规戒律 进退两难 身不由己 调虎离山 家喻户晓 锦上添花 春风得意 痛改前非 循规蹈矩 千军万马 如法炮制 一气呵成 轻描淡写 求之不得 不卑不亢 望梅止渴 釜底抽薪 大大咧咧 画龙点睛 一帆风顺 想入非非 恨铁不成钢 图穷匕见 纸上谈兵 落井下石 世外桃源 一盘散沙 下里巴人 遗臭万年 马到成功 得陇望蜀 宁死不屈 温故知新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有闻必录 百感交集 孤芳自赏 举一反三 集思广益 天衣无缝 居心叵测 任重道远 逃之夭夭 三顾茅庐 哗众取宠 朝三暮四 中流砥柱 战无不胜 不耻下问 空中楼阁 可歌可泣 粗茶淡饭 叶公好龙 大庭广众 不胫而走 不翼而飞

必修三

1:林黛玉进贾府

打谅 标致 形容 懵懂 憨玩 纨绔 年貌 乖张 态度 便宜 偏僻 惫懒 春华秋实 含蓄隽永 寒碜 弱不禁风 风靡 投奔 蜕化变质 美人觚 阻塞 观音 厢庑 錾银 窄裉袄 计日程功 嫡亲 名副其实 敕造 拭泪 藕断丝连 推脱 推托 诅咒 翡翠 安详 手帕 孽障 放诞无礼 敛声屏气 雕梁画栋 簇拥 不经之谈 轩峻壮丽 盥手 笑靥 颦儿 钗钏盥洗 被褥 2:祝福

大抵 委实 负疚 百无聊赖 执意 寒暄 钝响 悚然 谬种 鄙薄 山坳 唾弃 诡秘 蹙缩 执意 窈陷 惴惴不安 讪讪 驯服 歆享 诡异 监生 怔怔 门槛 烟霭 拓片 心平气和 瘦削不堪 不更事 俨然 模样 底细 赔罪 沸反盈天 新正 荸荠 驯熟 呜咽 雇佣 雇用 草窠 咀嚼 倔强 炮烙 伶俐 朦胧 蹒跚 牲醴 祭祀

3:老人与海

鱼鳍 残缺不全 为所欲为 船桨 嚼 咀嚼 赤手空拳 自言自语 成群结队 桅杆 裹足不前 唾沫 嗜好 吞噬

无所不在 4:蜀道难

义愤填膺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豺狼当道 扪参历井 行云流水 猿猱 巉岩 峥嵘 崔嵬 咨嗟 5:杜甫诗三首

砧板 群山万壑 青冢 江渚

6:琵琶行并序

悯然 铮铮 恬然自安 漂沦 千呼万唤 犹抱琵琶 信手拈来 无声胜有声 谪居 同是天涯沦落人 司马青衫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庄生梦蝶 沧海桑田 蓝田日暖 良玉生烟 宵柝 鲛人泣珠 可望不可即 海誓山盟 隐晦 8:寡人之于国

襟抱 睿智 质疑问难 明察秋毫 察言观色 弃甲曳兵 五十步笑百步 不可胜数 养生丧死 饿殍遍野 赈济 归咎 孝悌 鸡豚 弃甲曳兵 狗彘 庠序

9:劝学

青出于蓝 锲而不舍 须臾 與马 舟楫 蛟龙 跬步 金石可镂 骐骥 驽马

筋骨 一曝十寒

强弩之末 蝼蚁惜命 开门揖盗

10:过秦论

肴山 膏腴

黔首 氓隶 鞭笞 劲弩 蹑足 行伍 瓮牖绳枢 揭竿起义 追亡逐败 藩篱 因利乘便 逡巡

11:师说

句读 阿谀 传道授业 传道受业

经传 贻赠

12:动物游戏之谜

默契 聒噪 汲取 反馈 天赋 厮打 撕打 比比皆是 莫衷一是 遨游 嬉闹 竭力 得意洋洋 难以捉摸 操纵 追逐 自得其乐 引人注目 自娱自乐 众说纷纭 各执己见 模式 即兴 莫衷一是

13:宇宙的边疆

无所用心 好大喜功 神秘莫测 朝气蓬勃 脚踝 夙愿 广袤 搁置 附着 旁落 纤细 角落 无影无踪 束缚 气势磅礴 璀璨夺目 匀称 闪烁 面目全非 奄奄一息 遥遥相望 覆盖 俘获 甲烷 漫游 淹没 人才济济 无关紧要 微不足道 浩瀚 无足轻重 息息相关 追溯 川流不息 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细枝末节 历程 五彩斑斓 陶醉 遐想 截然不同 栅栏 冷嘲热讽 汹涌不息 摇摆不定 杜撰 高深莫测 挣扎 自鸣得意 撒手人寰 刨根究底 在所不辞 造访 湮没 畏葸不前 栅栏 头晕目眩 细枝末节

附录: 多思善想

滥竽充数 大锅饭 可乘之机 自知之明近墨者黑 知足常乐 言者无罪 后生可畏 开卷有益 不同凡响 中肯 洗濯 绝处逢生 不以为然 虎头蛇尾 学会宽容

耿耿于怀 拂袖而去 等同视之

若无其事 碌碌无为 飓风 肆意妄为 俯瞰 深不可测 心平气和 枯燥 躁动 精辟 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 心灰意冷

爱的奉献

化干戈为玉帛 以身殉职 相提并论 翻天覆地

讨论

集思广益 缜密 干瘪 索然无味 玉汝于成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绰号 洋洋大观 鄙人 避讳 禁忌 寒暄 致谢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虐杀 自省 谱写 信函 盛筵

名著导读 《红楼梦》

一蹶不振 蓬牖茅椽 绳床瓦灶 循规蹈矩 沽名钓誉 钟灵毓秀 戕害 钟鸣鼎食 树倒猢狲散 深邃 叹为观止 不负众望 事无巨细 井井有条 费尽心机 应付自如 谈笑风生 捉襟见肘 心劳力拙 撷取 强颜欢笑 日暮途穷 油然而生 渲染

《高老头》

质询 债台高筑 日薄西山 三教九流 迫不及待 冷若冰霜 狼狈不堪 江洋大盗 指点迷津 病入膏肓 奄奄一息 拖沓

必修四 1:窦娥冤

临邛 盘缠平反昭雪 不可小觑 勒索 烂熳 废寝忘食 团圞 绣闼 鳏寡孤独 意兴阑珊 田畴 光天化日 失魂落魄 举案齐眉 奔丧 恓惶 症候 挑唆 威慑 呕吐 魂飞魄散 刽子手 忍气吞声 顺水推舟 枷锁 盗跖 错勘 勘误 负屈衔冤 苌弘化碧 杜鹃啼血 六月飞雪 亢旱 暄 震撼 楔子 过度 过渡 联络

2:雷雨

烦躁 纠葛 走投无路 贤惠 汗涔涔 无亲无故 伺候 半晌 一帆风顺 弥补 敲诈 拖延 炫耀 3:哈姆莱特

孟浪 无可置疑 包裹 诡计 枭雄 破绽 阿谀献媚 篡夺 嗣位 雪恨 蟊贼 当之无愧 淆乱 禀赋 底细 剑鞘 新颖 词藻 恭维 吮吸繁文缛节 教诲 莫名其妙 惶惑 宿怨 言归于好 捐除 自投罗网 万恶不赦 赦免 战栗 昭告

4:柳永词两首

名家辈出 错落有致 浑然交融

歌伎 壕沟 屡试不爽 珠玑 谒见 寒蜩 暮霭 绝倒

5:苏轼词两首

纶巾 樯橹 雄姿英发 芒鞋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

6:辛弃疾词两首

脍炙人口 莼菜 稼轩 舞榭歌台 金戈铁马 封狼居胥 烽烟 7:李清照词两首 销魂 憔悴 凋零殆尽

8:拿来主义

古董 碰钉子 礼尚往来 自诩 给予 磕头 残羹冷炙 冠冕堂皇 气量宽宏 摩登 脑髓 不管三七二十一 孱头 勃然大怒 蹩进 故弄玄虚 国粹 懦弱无能 炫耀 糟粕 剔除 生吞活剥 兼收并蓄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刹那 孤立无援 休戚相关 节外生枝 归根结蒂 履行 秩序 咄咄逼人 辜负

10;短文三篇

(1)热爱生命

赋予 消磨 风和日丽 枯燥 躁动 弥补 稍纵即逝

(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顽石 畜牲 吞没 囊括(3)信条

篇6: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把握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自主阅读,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本文教学,培养学生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

难点:写读后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相遇相识的老师有很多,老师给予的关心、帮助、鼓励都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回忆一下,哪位老师令你印象最深刻?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切之情,走进第三课《新来的王老师》的学习。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

打开书本P129页,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语

撇撇嘴(piě)折叠(zhé dié)自顾自摇摇头

齐刷刷(shuā)大踏(tà)步哄(hōng)堂大笑

工工整整前仰后合资质平庸差生(chà)

①齐读

②学生点读巩固

③释词促解(资质平庸)

④运用词语造句

⑤齐读巩固

三、再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仔细认真的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四、精读,把握人物形象

(一)解读蔡林

1、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这是一个的学生”。

①学生举手回答②齐读③理解加着重号的词语

④想一想“这是一个的学生”

⑤有感情的齐读

2、导读3-14自然段,了解以前的蔡林是个怎样的孩子。

①分角色来模拟对话。

②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说说原来的蔡林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③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读读句子

(二)解读王老师

1、谈话:蔡琳如此大的转变,都要归功于谁?

2、面对蔡琳,王老师都做了些什么呢?

再次走进3--14自然段,请大家速读,找出相关语句,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而老师?

这是一个的老师。

学生根据相关语句进行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3、出示差生档案

①齐读差生档案

②此时无声胜有声,王老师是通过差生档案想告诉蔡林什么?

③蔡林读懂王老师的信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④蔡林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找回了自信。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的老师?根据回答,板书。

五、拓展延伸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一定有很多老师给过我们支持、帮助与鼓励。在即将离开恩师的时刻,我们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拿起笔,写下你内心最真挚的话语。

老师,我想对您说

六、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鼓励,往往能给人无穷的力量。六年的学习生活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关心和帮助我们的老师吧。因为有老师的循循善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我们更自信的大踏步走向美好的未来。努力学习吧,用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感恩生活,善待他人。

七、布置作业。

上一篇:在优秀教职工表彰大会上的发言下一篇:那一刻的绽放优秀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