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9上)

2024-04-19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9上)(精选6篇)

篇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9上)

贵州师范大学2008级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初中物理教育艺术 姓名:王伦江 学号: 08101 学校:贵州师范大学贞丰教学点 专业:教育学专业(本科)单位:贵州省贞丰县牛场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 初中物理现行教材有效教学思路与思考

牛场中学:王伦江

摘要: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输的过程。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利用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授课效益,减少时间的消耗,避免教师做无效的劳动。

关键词:有效教学

物理有效教学

主体性有效教学

对话性有效教学

分层次有效教学

图景化有效教学 初中物理课堂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入手,把它们融入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素质。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多少是有效教学呢?有多少是提高有效教学呢?

一、怎样界定有效教学

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反映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作为我们位于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觉得教学课堂越来越紧张,表现在既要落实知识及能力的培养,又要同时注重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长效结果,所以很多教师还是存在“满堂灌”的不科学的教学模式。如果要从教学的紧张教学气氛中摆脱出来,提高教学效率,减负增效具有较高的实际意义。我在吸起许多成功教师经验的基础上,特给“物理有效教学”下一个定义。

“物理有效教学”是指提高科学素质,达到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其 效率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低于平均教学水平的教学。

对于有效教学的提出针对教学效率而言,其目的在于反对低效、无效的教学效果,其实质是根据实践教学提出相对教学要投入,教学生成的“质”和“量”都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课程目标实现程度和教学价值而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要符合时代和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

二、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实施有效教学

1、主体性有效教学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知识,对于小学中的一些浅显的物理知识不足以解释初中教材中的物理现象,要使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上一个台阶,还需要一个过程。如在《凸透镜成像》这一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水平,可以在班上培养几个有潜力的学生,让他们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走上讲台,从简单的现象入手,认真透彻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应用,讲台上的学生和台下的学生逐渐学会归纳总结,做到举一反三等方面,在通过学生实践和反思,不断提高的同时对其它学生进行暗示表达出对他们掌握知识的热切期待。

学生到初二下半期,由于存在各方面的差异,学生掌握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和个体差异逐步明显,这时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让普通的学生上讲台的方法,使他们保持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保持可持续性发展、进步,对以后的终身学习是有利而无一害的。在教学时避免“注入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会使教学更有效。

2、对话性有效教学

对话性有效学习是开展学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师生对话,共同协作理解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对于一些质疑问题的解决,实施对话有效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因为开展“质疑有效学习”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使学习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通过“对话有效学习”,展开激励的争论和冷静的分析,让大家很快发现疑点,既搞清了物理概念和规律,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在不断“质疑”和“解疑”的对话过程中,还通过老师的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性发展各种典型的、隐蔽的错误,帮助学生能够利用有效的手段,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信息,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课堂内分层次的有效教学

在各班级中,学生的总体情况并不一致,他们存在智力差异和基础差异,以及在不同阶段内容的要求,因而每个教学过程都必须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有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从教材课标出发,更有效的处理教材,使它更符合学生。因材施教不是分层分班教学,而是提倡课内分层,要具备这种教学,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备课投入,精心分析学生、教材、教学内容,做到分层统一,有条不紊。在教学中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课内分层有效教学将学生的差异转化为学习资源,增加学生之间的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大家都不甘落后,你追我赶,可以达到学习物理的效果。

4、图景化有效教学 物理图景化有效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课本中的图形,它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桥梁,用课本图景或多媒体图景作为媒介,是培养学生一种创新能力的载体。实施图景有效教学的有效途是充分展示知识的途径,帮助学生准确建立摸形。教材按排的图景是压缩、精简的有一定的抽象性。可以通过录象,图片,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再度显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利用图文并茂的的方式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图景,将物理学中要研究的问题和物理思维融为一体,使学生掌握物理情景和模型的方法,最后将教材中的知识和生活中物理现象搬到在实验室中来演示,建立准确的物理知识结构,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符,最后用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三、实施有效教学的体会

通过主体性有效教学的实践,体会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驱动力,这是提高物理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和基础;通过分层有效教学,根据各种不同的差异因材施教,提高物理总体水平;通过对话有效教学的实践,设疑、质疑和解疑,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协作学习等;通过课内分层有效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知识结构的进一不完善;通过图景有效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有利于造就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

在物理教学中,通过这些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进步,在快乐中接受知识,最后达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更需要把握学生的不同层次,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有效地开展“有效教学”的策略。实施该策略,要求教师必 须具有高昂的工作激情,不懈的追求,实现教育理想的毅力,才能在“有效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参考资料:

肖成前《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出版社出版,2006年6月第一版

篇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9上)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巩固实验教学普及县的成果,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开足开齐实验课,为物理学科的教学高好辅助作用。服务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二、具体工作:

1、开学初期

(1)、搞好卫生工作,清除一个假期中附着的灰尘。

(2)、清点仪器设备数目,做好余缺登记,编制仪器、设备、材料购置计划,上报总务处。

(3)、对损坏仪器设备进行一遍维护、维修和保养。

(4)、打印本学期需要的八年级演示实验、分组实验通知单、实验计录但,一遍有计划地及时督促各任课教师及时开出实验课,尽量减少仪器设备的闲置率。

2、学期中:

(1)、定期进行卫生大扫除,确保实验室、仪器室整洁卫生。

(2)、随时检查及时修理故障仪器,确保仪器设备能用、好用。随时保持仪器设备的最佳状态。

(3)、根据教学进度,提前为老师们准备好实验仪器,并及时督促任课老师按时做好每个实验,必要时应配合任课老师上好实验课。

(4)、做好教师用仪器的发放和回收工作,做到调试好发出,检查完回收。以确保回收设备的完好。

(5)做好损坏仪器的登记工作并根据相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

3、本学期中期:

(1)、对仪器设备进行一次大型的检修和维护,调试。挑选最好的仪器设备,准备九年级实验操作考试的训练工作。、(2)、精选器材,精心布置,准备承担学业考试考点考场工作。并在考试过程中做好服务工作。

(3)对学业考试考场考试情况作分析总结。

4本学期末期:

(1)、整理器材,归类上架,清点数量。

(2)、做好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

篇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9上)

一、提升演示实验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育的启蒙阶段, 初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 往往渴望从物理实验现象中发现和感知神奇。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 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设置和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优化演示实验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课本为依托, 适当地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 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 其目的就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更容易观察, 更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 让学生自主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对物理实验进行观察、分析、综合, 解释实验结论。

三、引导学生思考实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准确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演示实验, 既能为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起示范作用, 又能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是根据课程标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和教材重点而设置的, 因此教师应力求做到准备周密, 演示有效。实验前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操作步骤, 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完成后还要要求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在演示实验中, 要做到操作规范、现象明显、表述精准, 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思维。

四、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我认为最佳的教学途径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中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 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对知识的正确与否加以验证, 巩固和加深对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认识。但是, 对学生在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方面不能得到锻炼,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而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因此, 在教学中可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实验, 尽量再现实验的设计过程, 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渗透物理思想, 启迪学生思路。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 对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牢固, 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五、善用教学多媒体, 增强实验效果

演示实验可见范围较小, 为弥补其不足, 演示完毕后, 教师的做法通常是在教室巡回让学生观察, 但是学生看到的没有过程, 仅是结果, 同时也浪费了课堂时间。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投影, 大大增加了实验的可见度、直观性, 提高了实验效果。有时限于实物投影仪只能投影较小的实物, 而有些实验所用仪器较多, 操作过程复杂, 就要采用摄像机和电子计算机等手段来演示实验进行现场直播, 提高实验可见度, 增强实验效果。

六、重视家庭小实验,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家庭小实验是对课堂演示实验的补充和延伸, 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 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教材中为学生准备了许多家庭小实验, 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帮助或指导学生完成。这样, 不仅让学生验证了所学的知识, 还能让学生从中学到许多新知识。例如, “自制杠杆研究平衡条件, 用硬币作为钩码”、“自制指南针, 制作磁悬浮小动”、“家庭制‘霜’”, 用凝固的盐水获取低”等实验, 需要的时间较长, 无法在课堂上完成。而学生通过做家庭实验亲自操作, 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并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 不仅获得了知识, 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长期如此, 学生便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篇4: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教学

关键词:实验教学;探究;实验技能;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88-01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新课标教材非常重视实验,力求通过实验探究引入概念,得出规律,通过实验检验猜想,通过实验培养兴趣和能力,体现初中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落实《标准》的要求,结合自己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浅谈以下几点。

一、把一些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聪明才智来源于他的手指头。”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动手的重要作用。学生一旦感知到他从未见到或意想不到的物理现象时,一般都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积极和冲动,希望寻求原因,形成探究行为的意向。因此要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应鼓励学生自己亲手实验,特别是演示实验,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协助和点拨。例如:“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演示实验时,我改为学生动手实验:①将矿泉水瓶去掉底,用橡皮膜将底扎起来并绷平,把适量水倒入瓶中,橡皮膜向下凸出;②把瓶中倒满水,橡皮膜向下凸出更多;③把瓶中倒满酒精,橡皮膜向下凸出比②少;④取一矿泉水瓶倒满水,然后用针在瓶的侧壁上下不同的位置扎几个孔,水向外喷出。实验完毕后师生讨论并总结出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使学生在“动中思”,“思中探”,学生的思维潜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二、刻意营造互动的氛围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反映了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三种学习方法的优势。可以首先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如果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个体开展探究性学习;如果个体研究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再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或集体合作的探究学习,直至问题的解决,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有效地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合作学习中,可以通过先让学习小组内各成员间相互质疑,并通过采取或小组、或个人、或竞赛、或强化、或辩论等丰富多彩的释疑方式,达到合作达标的目的。例如,“电磁振荡”一节,既是“电磁波”一章的核心内容,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振荡电流的产生普遍感到难以想象,加之振荡电路内与电流相关的磁场、磁场能及与电荷相关的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电场和电场能等物理量在不断地变化与转换,许多学生都有一种如坠雾里的感觉。因此,教师在授课中,既要适时地通过实验、动画等手段给学生提供表象,也要对这些物理量进行归类,并抓住能量转化这条主线,帮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为学生顺利突破难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环节奠定基础。

三、增加实验教学的探究性

探究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能从中获得直接感受和丰富体验的认识活动。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展,在实验教学时采用分组探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发现”的主人,让他们充分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艰辛以及科学发现的喜悦,从而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例如: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时,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然后小组讨论有两种方法,最后全班交流,确定一种最好的测量方法;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树立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的思想,为学生做每一个小组探究实验,当好助理者和服务者。通过小组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四、给学生多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作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接线柱的接法,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而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就能自主的探究其它电学实验。例如,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的规律等,这样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例如:“估计大米的密度”一题,先让学生凭生活经验估计大米的密度大约是多大?接着让学生想出几种测大米密度的方法,然后实际做一做,最后做出评价,哪一种方法既简便易行而且误差又小。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这样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同时也推动物理教学向前发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炳生等《八年级物理教学参考资料》,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王丹东《中学物理教学通讯》国际展望出版社,1991.

篇5:九年级上学期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一、注重学生操作细节

这学期主要做的实验就是为中考预备实验,严格按照要求,认真辅导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过关。

二、注重学生操作的规范性

很多学生做实验总是不按照老师的规定去做,这学期我一定要重点抓这部分学生,并进行仔细辅导,一定按照中考的要求规范学生的操作过程。

三、重点以中考要求为教学要求

这学期我主要对初三学生认真教中考的五个实验:用天平测固体物块,测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用电压表测串联电路其中一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并联电路其中一支路电流。

四、严格把握学生的不足地方

这学期的重要任务已经很明确,要求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中考实验操作中表现很好,这也是我最大的一个任务,所以我一定多花时间在这方面。要求每位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这五个实验的规范操作和具体步骤。

篇6: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演示实验是向学生提供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所必备的感性材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方法的学习起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对演示实验的教学要符合下列要求:

A、演示实验首先必须确保成功性

演示实验的直接目的是把物理现象复制一遍,让学生亲眼目睹或自身感受到物理现象的效果,同时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方法告诉学生。只有确保演示成功,目的才会达到。决定演示成功与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要的是掌握实验的原理,抓住关键。如在大气压一节中进行“纸杯托水”的演示,当纸片盖住杯口后,不能让空气进入,这是关键。又如在“惯性”一节进行“纸条从杯底抽出而纸杯不动”来说明惯性的存在的演示,在抽纸条时速度要快,这是关键。如果演示不成功,学生就会感到失望,对老师的讲解不信任和失去学习的兴趣。

B、演示现象必须明显、直观,可见度大

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的了解。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让全班同学都看见,而且要看清楚。因此演示的现象一定要清楚、直观,可见度大。所用的仪器要足够大,灵敏度要高。仪器置放的位置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使全班同学足以看清。个别实验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让学生“代表”靠近观察,然后由“代表”作实况报告,如在做冰的熔解实验中就可采用这种方法,事实证明效果较好。在教学中可能一节课要做几个演示实验,这就要求突出每个实验的重要性,如暂不用的仪器不要拿出来,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不明显的现象可采取背景衬托和演示的方法,想方设法的使学生观察到明显、清晰的现象。例如在观察压强计里水面升高或下降的实验中,可以将水染红,并在U型管后面衬一划有横线的白屏作为背景。又如在演示磁体的磁场时可采用幻灯投影的方法,使学生对磁感应线产生深刻的认识。

C、演示的器材结构要简单,操作要方便,推理要简单

演示实验简便易行,操作方便,得出结论的推理简单易被学生接受。如在讲“摩擦起电”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塑料铅笔与干燥的头发相摩擦来吸引轻小的纸屑;又如在讲“压力作用的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可利用一端削尖的铅笔,让学生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铅笔同时用力,由凹陷程度的不同学生很容易的便得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越明显”的结论;再如在做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中可让学生把一普通的喝水玻璃杯顶在嘴上,吸气后杯子不下落的现象即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样利用学生身边的小事来说明物理上的问题,简便易行,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到自己生活在自然科学之中,周围到处存在在着物理知识,增强了亲切感,易使他们接受知识和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研究周围的事物。

2.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观察、操作和思考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良好素养的重要教学形式。”因此为了搞好分组实验教学,首先必须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及习惯。初中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又没有实验基础。有的甚 至认为实验只是玩玩而已,学生实验较难组织,效果也不理想。因此一开始就应要求学生做到:

A实验前必须完成预习内容

实验预习是保证学生进行正确操作并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通过实验前的预习,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仪器的使用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实验过程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从而提高实验的质量。

B进入实验室后必须要求学生按分好的实验小组坐到相应的实验桌前,不得乱动器材由于班内的人数较多,可能实验的器材较少,所以必须合理的分组,一般3–4人为一组,按优、中、差三类学生平均搭配,做到取长补短,协助分工,一人操作,一人读数,一人计录,并设立实验小组长加以监督,这样就不会出现乱哄哄的场面。

C实验时应要求学生不能大声喧哗

在实验过程中若出现异常现象,可要求学生举手提问,不得出现乱穿他人小组的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好的做法要及时肯定表扬,对于典型的实验错误可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分析,要让实验课始终处在探索、讨论的氛围中。

2.4实验完毕应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及时处理实验数据,并填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学生实验操作后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实验测得数据误差太大,得不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因而会出现编造数据,或按规定推算数据的现象。对这些现象的发现则必须加以批评,并要及时帮助他们重新安排实验,从而发现其出现误差过大的原因。实验中应要求学生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具体工作计划:

1、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2、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3、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4、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上一篇:上访事件应急预案下一篇:2024小学二年级下班主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