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植物的一场场相遇美文

2024-04-21

与植物的一场场相遇美文(共4篇)

篇1:与植物的一场场相遇美文

与植物的一场场相遇美文

喜欢侍弄花。喜欢将旁人K歌、宴饮、网聊、网购、斗地主、打麻将的时间拿来,统统花费在花身上。遇到花店的花、菜市场的花、路边的花(野生),往往立刻生出将伊领回家的邪念。嘿!这你也敢往家拿?我家先生横眉立目地指着一棵爬山虎说,它会爬到你床上去的!甭吓唬我,我才不怕!遇到中意的植物,带它回家,欢天喜地地做定它的奴仆,将这原本空虚苍白的人生,甘心交付一场又一场的艳遇,这在我,是多么奢侈的事!

路过任何一株植物,都试图知道它的名字。所以,有一次与一伙人外出,我就跟死了一个叫玉江的植物学家。你随便一指路边的一棵小草,他立马就叫出它的名字,并且,该植物的种属科目、学名别名,他都门儿清。有一次,我去一所小学办事,在学校门口,遇到了一个卖盆花的小摊主。我俯身看他的一盆不知名的.厚叶植物,请教它的名字,小摊主居然说:是多肉家的亲戚吧?我大笑起来。就冲这名字,我要定了这盆花!回到家,闷得不行,不眨眼地瞅着那盆植物,在心里问它:小亲,你究竟叫什么名字呢?我辛辛苦苦捧你回家,你却连自己叫什么都不肯告诉我,太不够意思了吧?这样想着,就忍不住拍了照,发给了玉江。玉江说:它叫金鱼吊兰,又叫金鱼花、袋鼠花,苦苣苔科,苦苣苔属。半年之后,它开花了,颜色金红,腹鼓嘴撅,酷似金鱼。好后悔当初没留那个卖花小摊主的电话号码,否则,我定会拍一串金鱼发给他,告诉他:人家根本不叫多肉家的亲戚!

我家的阳台彻底被植物攻陷了。比我还要高出一点点的龙血兰是我家花卉中的元老,蘸着淡啤酒为它擦长长叶子上的微尘,是一桩妙事;虎刺梅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每早清扫凋谢的一地小花,这活儿,我才不肯让别人干;米兰大概40天开花一次,花事最盛时,我家先生不顾天寒地冻也要开窗透气,香晕我了!他气急败坏地说;三角梅多长时间开一次花,完全取决于它的心情,开心时百日里施脂弄粉,抑郁时多半年垢面蓬首;不知为何,我对爬蔓植物欢喜得紧,红薯、山药都曾在我家爬出4米多长的藤蔓,那滴翠的长蔓穿插在白色的隔栅间,给夕阳一照,遍地花影扶疏,由不得人想坐在那花影里,想一回最艳的心事

有了美的花,没有美的花器是不成的。在每年的陶瓷博览会上,我都能淘到几件赏心悦目的花器。古意芬芳的水仙盆,拙朴素雅的插花瓶,剖腹的瓦罐,开片的大碗,各种大大小小令人爱不释手的异形花盆。后来,迷恋上了用麻绳自己缠花器。网购了一批麻绳以及与之相配的牙白色蕾丝花边,开始轰轰烈烈地缠了起来。家里闲置的瓶瓶罐罐,一律被我当成了宝物。缠呀,缠呀,越缠越上瘾。去超市购物,站在酒类柜台前挪不动脚步,因为相中了一个长颈酒瓶,欣然买回家,忙不迭地把酒倒进矿泉水瓶子里,开始争分夺秒地缠那个美丽酒瓶。就这样,我家拥有了N多个自缠麻绳的花器。就连今年暑期回家探望母亲,我都没有忘记给她带一个装饰了蕾丝花边的缠瓶。母亲举着那个瓶子看了又看,最后叹赏道:我闺女怎么还有这两下子?我得意地笑着,往那瓶中注满了清水,插了一株绿萝,顿时,母亲家的窗台旖旎起来。

与植物的一场场艳遇,又何尝不是与自我的一场场艳遇?在一片新叶中发现自己,在一茎花蕊中深读自己,在一次凋萎中审视自己人与花,相互侍弄,相互警励,走出一片不败的春色。

篇2:与植物的一场场相遇美文

看看自己真实的内心,有多少的愤怒是来自自己的狭隘?有多少的隔阂是来自自己的冷漠?有多少的埋怨是来自自己的不理解?有多少的成见是来自自己的不包容?当你对他人友善时,恰恰是对自己最大的真诚。生活,就是一场场的相遇。

看懂一个人,一定是你在意过;看清一个人,一定是你落魄过;看破一个人,一定是你较量过;看透一个人,一定是你付出过;看穿一个人,一定是你受骗过;看淡一个人,一定是你珍惜过;看明一个人,一定是你放弃过;看好一个人,一定是你感动过;看坏一个人,一定是你受伤过;看准一个人,一定是你经历过。

远方和别处,是我们对平凡、平淡的一种逆反,也是一种理想的心理状态,当我们真的去实现的时候,才发觉,远方和别处也一样会让我们后悔,或许,根本就到达不了,亦或,到达了也会感叹“不过如此。”

这世上真正属于你的只有几样东西,受过的罪、流过的泪、花出的钱、失去的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诸如贪婪、憎恨、愚痴等一系列的烦恼;丢掉这些属于你的东西,你会发现,你还有一颗空灵智慧的心;你会发现,你本就一无所有,你本就一无所求。

远方的美,别处的幸福,只是我们的梦和童话,是人生飘渺的烟花,远方,是因为不懂得欣赏生活的点滴,是浮躁的心境;别处,是我们对抗现实的一种幻想,是不能踏实坚守的心性,是一种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处的愚昧。

如果您计较了怨恨了,就是给自己建了一座牢,宽容是唯一的钥匙。被困扰说明你计较了。怨恨什么,就被什么禁锢。困扰的是快乐的心,禁锢的是自由的灵魂。争夺不是解脱的根本,即便把您恨的人打入地狱,也不是解脱的根本,而是宽容。只有宽容能化解这牢狱,才能解放自我。宽容面对,生起大爱,才大自在。

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想要在短期内达到职位晋升,但是,他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这些目标,于是,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就成了内心的烦恼,痛苦也随之而来了。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清楚自己该追求什么,不该追求什么,追求本身没有错,关键是这些所求是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在不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心灵忙而不盲。

走在光滑的冰面上容易摔倒,是因为上面没有坎坷。有些人脸上有太多的笑容,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太多的泪水。船停泊在港湾里最安全,但那并不是造船的目的。林中有两条路,你永远只能走一条,怀念着另一条。每一个人都需要朋友,一个人尽管可以十分英勇,但他也可能十分孤独。

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你的心如窗,就看见了世界;你的心如镜,就观照了自我。 一个感觉美在远方的人,源于他的欲望太多,渴望远方,困惑当前;一个感觉幸福在别处的人,源于他对别人的羡慕,对心里刻画的幸福,对自己追求的幸福,保持一种梦一般的想象,宁愿让虚幻遮掩真实,也不肯停下想象,享受一下身边的拥有。

自然地走,自然地忘,不牵强。自然,是万物最美的姿态。生命的节拍,不要太快,太快易疲惫;不要太慢,太慢是蹉跎。随着岁月,如溪水般自然地流淌,到一处,看一处风景。不需要太多渴望,心若向往,就前行;感觉疲惫,就小憩。心灵走过的地方,无怨,无悔,无彷徨。毕竟,对错得失都是一种独特的美丽。

我们常常能原谅一贯犯错误的人,却不能原谅偶而犯一次错误的人。当一个从来不会向你说好话的人,偶而对你说一句好话时会让你激动不已;而一个一贯对你说好话的人,偶而冒出一句不好听的话会让你难受几天。这些往往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出了问题,是我们的心理在作怪。亲则疏,远则香!

篇3:与平面镶嵌的一次梦幻相遇

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进行拼接, 彼此之间不留空隙、不重叠地铺成一片, 这就是平面图形的镶嵌, 又称做平面图形的密铺.这下可把我乐坏了, 心想着这次自己也能当一回导游了.

1.正三角形和正四边形进行镶嵌

60°×3+90°×2=360°, 如果只是把正方形和正三角形拼接在一起, 是可以的, 但要按图2这样, 两个正方形和两个正三角形组成一个图案的话, 就无法镶嵌了.

2.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进行镶嵌 (图3)

60°×2+120°×2=360°, 由此可见, 正三角形可以和正六边形进行镶嵌.

3.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和正六边形进行镶嵌 (图4)

60°+90°×2+120°=360°, 由此可见, 不同的正多边形有时也能进行平面镶嵌.这真是太神奇了!

我继续给游客讲解着, 突然一声刺耳的闹铃声响起了.我迷迷糊糊从床上爬了起来, 想起刚刚所发生的一切, 不禁笑了起来, 原来是一场梦啊!

篇4:与鲁迅的一次相遇

师:大家可能不知道,前天下午在语文组的随意一抓阄,就决定了我与你们美好的相遇。有缘分就能相遇,没有缘分就不能相遇。阅读鲁迅的作品也是这样。有人说他的作品很难懂,晦涩,不清。我想,其实是因为你没有在对的时间里用对的那把钥匙打开门罢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到那把能开启和鲁迅心灵交流的钥匙,和鲁迅一起发生生命的相遇。

二、亮出钥匙

(展示PPT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师:《文心雕龙》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之一。刘勰在这本书里写到这么一句话,“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这句话是说,心里想法确立了,语言也就有了,语言形成了,文章也就畅达明了了,这是自然的道理。

师:很多年前我就读到了这句话,可多年之后,我再次读到这句话时,猛然发现,这不就是那把苦苦觅求的钥匙吗?

三、心如何生?

(展示PPT 心如何生?)

师:首先我们来看心如何生?我们自己写东西总会有一些由头,心里会有些想法。而鲁迅先生是为什么会想到写《拿来主义》的?

生: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赖。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师:因为中国要么就是闭关,要么就是送去。那么都送了些什么?

生:古董,古画,新画,梅兰芳博士。

师:鲁迅对此持什么态度呢?

生:反对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这里的进步明显是不进步的意思。

师:那这句话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反语。

师:是的,鲁迅先生不仅对此表示不满,还表示了深深的担忧。担忧什么?

生:全部被送走了。

师:用文中的话是?

生:礼尚往来。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什么是礼尚往来。

生:礼节应来往,有送也有拿来。

师:是的,中国人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如果都是送去,迟早一天,将无东西可送,坐吃山空,坐送山空。因此,鲁迅先生其实是从国家、民族的发展角度出发的。

[展示PPT 现在许多人有大恐惧;我也有大恐惧。许多人所怕的,是“中国人”这名目要消灭;我所怕的,是中国人要从“世界人”中挤出。(《随感录·三十六》)

保存我們,的确是第一要义。(《随感录·三十五》)]

师:保存我们,才是第一要义。那么如何保存?

生:拿来。

师:是自己去拿?还是别人拿来?

生:自己去拿。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别人拿来的东西不好。

师:这就是文中所称的“送来”,都送来了什么?

生: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的小东西。

师:这些东西我们需要吗?

生:不需要。

师:因为这些东西会使我们更衰落,所以我们在做“送去”的事时,还应该想着拿来,而且要“自己来拿”。用书中的话就是——

生: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师:可问题又来了,东西一大堆,该拿些什么来呢?

生:他占有,挑选。

师:挑选剩下的东西呢?

生:毁灭。

生: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师:这样以后,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了。

(齐读最后一段)

四、言怎样立?

师:好,我们刚解决了心如何生的问题。想法有了,思路明白了,接下来做什么?心既生,言怎样立呢?

(PPT 言怎样立?)

师:正如我们写文章一样,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这个作文题,总是有很多想法的,可一旦用文字表达,却好像未能将所想要表达之意表达清楚,这就涉及到行文语言了。而鲁迅先生的这篇语言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师:首先我要介绍傅斯年对鲁迅先生语言特点的概括。

(展示PPT 傅斯年认为鲁迅文章的语言特点有两点,一求“内涵”,二主“外发”。)

师:内涵是什么?

生:有深度,有哲理。

生:看不大懂的。

(生笑)

师:我也举了个例子,大家来看看,这样的句子在这篇《拿来主义》里有没有呢?

[PPT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娜拉走后怎样说》)]

生:所以我们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师:很好,这句话就很鞭策人心,直指实质。

生: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师:恩,这句话借用了外来词MODERN,来说明送去的害处,实为中外结合,洋为今用。

师: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外发”,我也举个例子说明这个特点。

[PPT 世上如果还有真想活下去的人们,就应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忽然想到》)]

(请一同学将这个例子有感情地读出)

(一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完,全班同学鼓掌)

师:刚刚那位同学读得非常好,大家也都为他鼓了掌,说明他真是投入了感情。而在这篇文章里,鲁迅有没有感情呢?他有没有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

生(齐声地):有。

师:在哪里有表现了呢?

生: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生: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这里我再举一个例子,看看外发的特点的一个显著的表现是什么。

[PPT 我敢将唾沫吐在生长在旧的道德和新的不道德里,借了新艺术的命而发挥其本来的旧的不道德的少年的脸上!(《看了魏建功君的〈不敢盲从〉以后的几句声明》)]

师:把这句话压缩一下,就是“我将唾沫吐在少年的脸上”。

生:这是句骂人的话。

师:是的,那么在《拿来主义》里有没有直接骂人的话语。

生:第八段。“孱头,昏蛋,废物”都是骂人的话。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在我对这段话作个微处理,大家看看有什么不同没有?

(PPT 1.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2.十分生气,放一把火烧了,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没有思想的人。而这回接受一切,走进了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无用的人。)

(生发现了其中的差异,改文将原文中骂人的语言换掉了)

生:还是原文好,改掉的文字明显没有原文这么犀利、辛辣。

师: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用这么犀利辛辣的语言来写呢?这些骂人的语言有没有暗含玄机呢?

师:孱头不敢走进自己的大宅子,寓意什么?

生:不敢接受。

师:不敢接受什么?

生:祖上遗留下来的,是文化遗产。

师:昏蛋把宅子一把火烧了,是什么意思?

生:他觉得没有用。

生:对文化遗产全盘否定。

师:分析很准确,那“蹩进卧室大吸鸦片的废物”呢?

生:更不可取。

生:但他是接受了大宅子的。

生:对文化遗产的全盘肯定。

师:是的。鲁迅先生的这种论证方法叫做比喻论证法。

师:那文章除了第八段有比喻论证的手法,其他地方还有吗?

生:第九段。

师:请你指出来。

生: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词分别有什么喻意。鱼翅是什么?

生:可以拿来吃。

师:我们说它是有益无害。那么鸦片呢?

生:不好,但可以入药。是有益有害。

師:因此,鲁迅先生对于这两者,中间用了分号隔开,说明它们都属于同一种类,都是可以使用的。烟枪和烟灯呢?

生:不好。

生:挺好的,放到现在早成古董了。

师:所以,烟枪和烟灯本身并没有害处,说它们是无益无害的,适合存放。姨太太呢?

生:(笑)小老婆哦,现在是不要的。

师:那我们说它是有害无益的,可以毁灭。

师:那么这样看来,就可以解释课前王同学提出的问题了。为什么要写成“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可以调换顺序吗?

生:不可以,因为这是呼应了前一段的文字内容。

师:这样,文章的比喻论证,我们也很清楚了。

师:这些语言风格也必须要对应于相适合的文体中,才能发现它们的亮点。于是,鲁迅先生借了杂文的外在包装了这些语言。这也就成就了这篇文章的文体——杂文。

(PPT 杂文是议论性的散文,也是文艺性社会评论,短小精悍,多用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五、文是否明?

师:判定一篇作品的好坏,往往还要考虑到读者解读的视角。因为是读者的阅读建构了作品的现实意义。只有对读者生命产生影响的文本才能称作作品。因此,课文讲解到这里,我也想听听鲁迅的《拿来主义》对你们生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对于外来的东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师:是的,正如文章里说的,要占有,挑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

生:我觉得鲁迅先生不仅仅是在讲“拿来”,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创造。因为每个国家的国情是不一样的,没有什么是能够完全匹配的。

生:对,我们要做中国创造,而不只是中国制造。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也已经把文章主旨深化了。我们不仅要占有、挑选,更要创新。正如鲁迅先生自己曾经说过的“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而真正达到创造、创新,又得依靠你们这辈人了。

[(PPT 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灯下漫笔》)]

师: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想,当鲁迅先生听完你们的收获后,一定倍感欣慰。拯救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正是他一直以来笔耕不辍的最大动力。

(全班再次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六、结语

师:与鲁迅相遇,无疑是美好的,也是苦涩的。每当我读到他的文字时,脑海便会回荡起他在《三闲集·夜记》里写的一段文字:一个人面对弥天大夜,自己感到沉静下去了。寂静浓到如酒,令人微醺。望后山外骨立的乱山中许多白点,是荒冢;一粒深黄色火,是南普陀寺的琉璃灯。前面则海天微茫,黑絮一般的夜色简直似乎要扑到心坎里。我靠着石栏远眺,听得自己的心音。一边是惨白的荒冢,一边是温暖的灯火,而鲁迅先生正是在用自己的笔不断挑战惨白,一直给予世人温暖。

(课后布置作文《我与鲁迅的一次相遇》)

上一篇:解放思想大讨论对照下一篇:河东中学卫生工作总结_Word_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