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上

2024-05-24

在语文课上(共8篇)

篇1:在语文课上

在这次培训的过程中我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的生动、形象而精彩的讲座,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知识。通过经验交流,专家引领,名师对话,教学实践与反思等,高效务实,令我受益不浅,感悟良多。特别是专家们的讲座,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我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专家们提到,在语文课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的提问花样百出:“复习问”、“新授问”、“巩固问”、“齐问”、“抽问” ……一问追一问,一环套一环,老师总是装着一脑袋问题走进课堂,由主导的“灌输”变成了主导的“追问”,学生从主体的“被灌”变成了主体的“回答”……为什么我们的教学不能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创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发散的和谐课堂呢?认真反思不难得出正是这种只重视“答”的训练而忽略“问”的培养与指导的现象,使我们的学生不善于提问,不敢于提问,更不会勇敢地挑战权威即:老师、课本。从而使本应充满了奇思妙想的孩子,失去了大部分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专家们说到应从我们日常的阅读教学入手。阅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闲暇时,报纸杂志为人们紧张的工作,带来片刻的轻松于宁静;探究时,工具书、资料库给人们的迷惑指点迷津;苦闷时,名篇佳作使人们走进心灵的港湾,享受暂时的快乐与幸福。因此,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也 “应该着重强调阅读活动并非仅仅为了获取信息,吸取知识。编排周详的阅读课程,会为学生们提供许多意在为了愉快。

一、问题发现

勤思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在课堂上,教师应精心为学生创设质疑的情景,并通过适当地、巧妙地点拨、引导,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他们在创造性的思维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都说题目是一篇文章的文眼,它往往会暴露出文章的主旨。如果能够抓住题眼,那么就非常容易的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有效阅读。因此,通过评价学生由课题质疑的水平这一方法,来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阅读的小技巧,从而有效的提高阅读水平,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我在教学北京版小语第十一册时,就进行了这一实验:在讲读课文之初,先板书课题,让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可以是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是根据题目想像的有关课文的内容,还可以是通过题目了解到哪些内容……,二、问题分析

“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到创新的开始。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创造。” 当学生敢于开口说出自己心中的不解时,就说明他已经学会了思考,因此,教师要及时地进行随机性评价,鼓励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学会在课文中寻找答案,更要学会换角度思考,形成新的问题,大胆假设、猜想,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只有善于通过移植、转化来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才能找出在众多的环节中最关键的步骤,并对其进行思考解决的方法、途径。因此,在课题质疑的基础上,通过品读课文来分析自己提出问题,理解在学习写人文章的时候,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来分析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写景的文章,主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写事的文章,则重点要抓住作者的写作顺序来分析,只有了解不同题材文章的特点,学会并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三、问题解决

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有这样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感悟颇深。“你们提出的问题,我把它们全部还给你们,由你们自己解决。”的确,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地摸索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得到理智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在其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的理解是多元化、多角度的,更是丰富多彩的。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充分发挥穿针引线、铺路架桥的作用。如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搁了浅、遇了阻力,却无法突破,久而久之,必将影响他们提问的积极性。“跳蚤关在加了盖的瓶子里,跳久了跳不出去,到最后即使盖开了它也不会再跳了。因为它开始怀疑自己到底还是不是一只跳蚤了。”更何况是这些缺乏耐心与意志力的学生呢?因此,教师的监测与学生的反思以及评价交流,都对学生能否经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在评价学生课题质疑能力之后,不仅要通过学生的品读析疑的口语表达,还要及时地评价其解决所提问题的能力,将学生质疑——析疑——解疑的过程如实地记录下来,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专家们提到阅读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水平,指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1.训练学生掌握各种基本的阅读方法。

阅读有范读、领读、讲读、朗读、默读、背诵等。范读是给学生阅读做示范,激发学生的摹仿兴趣。另外,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采用整体背诵(如诗歌、短文)和分步背诵(长的课文),调动学生背书的积极性。课后,教师还可以开展背诵、诗歌朗诵会、读报等比赛,看哪个学生的课外知识最丰富、了解得最多,并对了解最多的学生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通过教给阅读方法,运用阅读比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强化了学

生良好的范文背诵习惯,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并逐步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2.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并从阅读中不仅养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画、记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做到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求解,逐渐养成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好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和课文中心,借鉴写作技巧,还可以指导学生速读—回读—精读—背诵。如文章较长,可采用先“速读”,大概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再根据课后的作业或老师的提问进行“回读”,反复阅读疑难部分,从中找出答案。文章中写得精彩的段落,让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地“精读”,并从中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背诵”。在课后教师组织学生每周看一本好书、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利用班级里的宣传墙报和远程教育网的班级主页展示学生们精彩的作品,从而提高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外阅读能力,通过学习,认识了《新课标、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规定小学第三阶段的阅读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要让学生根据其中的阅读形式自觉并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顺利完成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其中关键是要把好课中或课外的“牵引”关,让学生在教师巧妙语言的“牵引”下,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外阅读世界,去感受更广阔的天空。在教学英雄人物的课文时,同学们通过诗歌了解了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如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你们想知道他做的其他好事吗?你们可以去看看《雷锋的日记》,《雷锋的故事》或看《雷锋》电影,你会从中找到答案的。学生听了这段极具启发引导性的语言,一定会产生一种“没吃饱”的感觉和“再探究”的欲望。由于时空的距离,当今少年儿童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等历史都比较陌生。课堂上教师有限的介绍也只能让学生“云里雾里”、不能达到“人同此心”的境界。因此在上《马背上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这类课文时,应充满感情地说:“你知道多少生命、多少英魂,为了革命、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被这茫茫草地吞噬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又有多少感人的故事等着我们去读啊!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这

番激励性的语言一定会激发学生再探究的欲望。学生会利用图书馆、历史文化博物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去寻找红军的足迹,更加真切地感受英烈忠魂舍生忘死的精神品质,能更深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班会课时间举行读书报告会、英雄事迹介绍会、英雄事迹网络图片展览等,提供交流的平台。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利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经过一系列的课外书阅读、信息资料的查阅、历史博物馆的参观后,在班级内开展阅读竞赛、阅读之星评选、读后感好作品评选展示,在学生的作品当中清晰可见学生们写作的进步、掌握素材积累的方法、绘画与文体巧妙和谐的结合。学生的自觉学习胜过教师的百般讲解。教师有目的地设计巧妙语言,利用教学文本引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既巩固了学生的课内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阅历。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在今后教学中,要采用了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1是抓住上课伊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

2是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课拉开序幕。○

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3是运用多媒体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充将欢乐带给学生。○

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气氛,铺设场景,组织讨论、辩论、看图说话、分

4是适时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感,组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巩固兴趣。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注重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点成功,他们也会像成人完成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一样感到高兴,继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进一步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努力的价值。

通过学习,我掌握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我将会把它带到课堂上来。我相信今后的教学成绩会更上一层楼。

篇2:在语文课上

新丰第三中学罗桂玲

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是有情感的,而拥有怎么样的情感又少不了培养、熏陶。作为教师正是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更应该充分挖掘本学科的德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春风化雨般让学生接受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把他们塑造成品德高尚的人,那么这些情感、这些爱怎么去说呢?笔者有几点浅陋意见。

一、品味作品闪光语言

毋庸置疑,好的作品必有好的语言。但是,语文教学不需要也没有必要对作品中的每个词句作繁琐的考究,而应该抓住那些作者独具匠心的关键词句重锤敲打。往往这些关键词句既有客观的“物境”又有作者主观的“心境”,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饱满的情感,这种情感只有通过敲打,才能迸出耀眼的火花,方能照亮学生的心田。比如《荔枝蜜》的后部分写道:“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这一段话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感情。“颤”原意为“抖动”,显然,用“抖动”来注解作者的心是不恰当的,这颤不是形体上的颤动,而是一种情感的奔涌,是作者被养蜂员老梁的话猛然一击所产生的思想感情的升华。作者由蜜蜂辛勤的采花酿蜜,自然地联想到劳动人民为创造新生活而进行的忘我劳动,热情地歌颂“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的人们的奉献精神,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通过分析这些重点词句,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立志做“小蜜蜂”式的人,正是我们通过本文教学所要达到的思想教育目标。

二、推敲启发提问角度

在分析课文时对同一问题可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提问,不同的形式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最佳的提问角度应是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比如《七根火柴》描写无名战士牺牲前的那段文字十分感人,教师可通过启发提问让学生在知识上受教益,在思想上受教育。如果问学生:“无名战士在牺牲前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是怎样的?”学生只要照着书本念就行了,思想教育的作用被取消。或者再加上:“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但提问太直白了,思想教育又显得笼统抽象。如果改成:“无名战士留给人间的最后话语是什么?与常人相比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灵?”通过这样的一问、一比、一深究,无名战士临终前的无私忘我的心灵便会光芒四射,学生对无名战士崇敬的思

想情感便油然而生,无私的种子便会播在学生的心田,随着时光的推移蔚然成荫。

三、创设思想教育情境

学生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在教学《斑羚飞渡》时,可让学生把斑羚飞渡的场面通过画面体现出来,这样既让学生抓住了斑羚飞渡的关键动作,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对此有了很直观的认识,最好把那些画面呈现于黑板,趁学生在惊叹同学美术功底之棒的时候提问:“你们看到这样的画面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在这一看,一感,一悟的系列活动中斑羚那自我牺牲、团结互助的精神已深深的烙在学生的脑海里,至此也由物及人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当然,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幻灯片、表演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很自然、很乐意地接受教育,情感为之丰盈充实。

四、读写教学紧密结合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培养,既要体现在阅读教学中,也要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因为写作教学有其德育功能,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会得到品德、意志、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写读后感是最好的形式,如学了《提醒幸福》让学生去写读后感,很多学生都写出从课文中领略到了身边的、平凡的而又实在的幸福,此举让他们发现自己是幸福的,从而会珍惜身边的幸福,以更大的热情去面对生活。除写读后感外,也可以用仿写、改写等形式进行写作,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受到更深的教育,情感为之升华。

五、课内延伸到课外

有些课文的内容离我们生活较远,学生对此会有一种距离感,只是为学习而学习,其实大多数课文只要我们善于去挖掘切入点,都可以与我们的生活有联系,离我们是很近的。比如《向沙漠进军》这一课,南方人与沙漠根本就扯不上关系,更别谈向其进军,学习也不过是纸上谈兵,无关痛痒,即使由课文的分析而得出我们要注意环保这个结论也是说教式的。其实,要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由课文得到的环境破坏联系身边环境的变化去认识,可以拿新丰江为例,让学生课外进行调查,将调查的报告在课堂上进行归纳,得出结论:昔日丰江河水高涨、清澈,鱼虾自由来往,今日丰江水浅、浑浊,难觅鱼 虾,这个后果是由人们乱丢垃圾、乱砍树木、排放污水所造成的。这个调查报告使学生骇然,通过这个真切的事例学生明白了环保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有了物小而为之的意识并付诸行动何愁成就不了大事呢?

语文课堂给了我们谈“情”说“爱”的绝好机会,我们只有让学生明白书中自有颜如玉,他们才会在书海中畅游;我们只有让学生明白做人要团结互助、无私奉献,才能铸就一个坚

篇3: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充满激情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兴趣, 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力求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 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 在导入新课时, 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 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 然后出示鸟的图片, 把它们贴在黑板上, 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 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 学生很容易入情入境, 展开想象, 比起简单地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 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 引导学生, 点拨学生的思路,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 获取知识。所以说, 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 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 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 揭示课题后, 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画出, 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 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因此, 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 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 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 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大胆地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 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 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 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 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 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 课堂气氛很活跃, 其间, 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 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 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 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的回答却不同, 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 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 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 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 既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又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 其语境描述的美妙, 语言运用的精妙, 思想表达的深邃, 见解阐述的独到, 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 像朗读比赛, 组织读书会、朗诵会, 写读后感等, 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 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 理解内容、积累词句, 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 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 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 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同时, 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 自编自演了课本剧, 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 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 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 进行具体表述, 能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篇4:在语文课上培养个性

关键词:教材个性;教学个性;学生个性;教师个性

当今社会呼唤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的改革,尤其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个性发展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下面本人浅谈一下语文课的个性教学。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气质、爱好等。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个性相同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其独特的个性,而个性带来差异。如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具备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还有情感差异,即学生在学习某一任务时,对该学习任务所具有的不同的态度、兴趣、动机等。我们的语文教学应顺应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实施教学个性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这种个性意味着自主、独立、创造。只有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其独立自主、创造的个性。所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解放、发展、培养学生多样的优良的独特的个性,必须重视和倡导教师的教学个性。

一、在教学中要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教育者应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的发展,最终形成优良个性。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将这一任务渗透到实施教学个性过程的始终,在创建教学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

1.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教师应该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抓住教材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自身与学生的知识结构,补充、拓展、延伸、超越,使教学内容既符合教师个性又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和培养学生个性的有力的凭借。例如补充和改编教材。教材因为受书面形式的限制,总是简练的、概括的,它存在“空隙”和“短路”,“言虽尽,意未犹”,给学生留下自由想象和推理思维的空间,这是进行个性教学的有利因素,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扩展、推测、想象、填补、描叙。对教材进行改编或改组,旨在改变教材存在的方式,它包括:“变换体裁”“课文重组”“变换角度”“改变角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通过改编或改组,改变思维方式,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2.教学方法要表现出独特的创造性精神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是最能体现教学个性的环节之一,也是有效地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创造的关键。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是为了个性发展服务的,是为了将知识教学与个性成长结合起来。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现在课堂上,就必然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让学生不断走向自主、独立,走向创新,并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的个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设计要做到:

(1)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不同篇目,不同体裁,不同的文章,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符合学生接受的可能性,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要淡化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创造让学生自主、独立活动的时间,让每个学生的天資、兴趣、爱好、专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二、教师自身要不断培养富有个性的人格魅力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使自己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光明磊落,心地善良,诚实正直,慎重地对待自己的举止、言谈、作风和待人接物的态度等,才能以自己渊博的学识、优雅的风度仪表,去教育影响学生,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效仿学习,最终影响学生形成自己的优良个性。

三、要与每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对青少年学生充分理解,对学生有诚心诚意的爱。认真教好功课的同时,要在评价中下工夫,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拉近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坚持对学生持尊重的态度,理解并认可学生的独特性,以便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使学生能自由地发展自我个性。

(作者单位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香河九中)

篇5:在语文课上

为了更好的进行以后的教学,使我班的语文成绩更上一个台阶,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结合学生实际,我将这样进行以后的语文教学:

一、学生现状分析

1、通过学习,学生已经逐渐喜欢语文这门学科,上语文课有着较为浓厚的气氛。

2、学生语文整体水平偏差。主要表现在:语文知识积累不够。学生没有认真积累词语,造成词汇贫乏;教师也较少指导学生去积累一些名言警句,精彩片段。由于地处农村,条件有限,学生较少涉猎课外读物,阅读量太少;学生没有条件外出旅游,见识少,造成写作的素材缺乏。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差。对于文字材料,学生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准确的理解分析,全班一半以上的同学的理解会差之甚远,需加强在这方面的训练力度。

3、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欠缺。课后没有及时去复习、巩固、补救。学生自觉性不强,只要教师不管,学生就不去做,不爱问。

二、今后教学的具体工作措施

1、认真充分的备好每一堂课。课前的备课工作非常重要,备课要做到重难点突出,要切合学生实际,做到知识点落实,练习题的设计要精而少,有针对性。

2、重视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白解决每一种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解题有明确的方向。每节课把讲解和练习结合,争取

让学生把每一个知识点都掌握。

3、对课本中出现的生字词,要让学生去理解并记忆,还要在平时的实践中运用。对佳句,要让学生去品位理解记忆;对名言警句应积累。对学生的积累应重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因此,教师要不断设计练习题,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

4、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要对学生在写作中的审题、语言组织、结构安排、开头结尾等各个环节进行方法指导。教师要多去收集学生的优秀作文,读给学生听,也让学生去读,教师再对作文进行评价,让学生学习优秀作文的长处,从中学到作文的有关方法;教师还要对现有学生中的优秀作文进行评价指导;注重修改作文的当面性,与学生一道修改作文,让学生领会写作要领。作文要做到多写。

篇6:愉快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上的应用

语文

愉快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上的应用

摘要:愉快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方法论思想,它强调的是在育人的思想和方法上要开发培养和发展儿童探索客观事物的奥秘的内驱力——求知兴趣和求知情感,创造和营造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求知兴趣,能够获得和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把欢乐还给儿童,使他们在乐学中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

关键词:愉快教育 兴趣 乐学

愉快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上的应用 小学

语文

摘要:愉快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方法论思想,它强调的是在育人的思想和方法上要开发培养和发展儿童探索客观事物的奥秘的内驱力——求知兴趣和求知情感,创造和营造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求知兴趣,能够获得和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把欢乐还给儿童,使他们在乐学中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

关键词:愉快教育 兴趣 乐学 愉快教育教学的理念

愉快教育实质是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本,以愉悦的形式进行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为适应21世纪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构建一个让全体学生才都能在乐学而非厌学,主动而非被动的全面学习活动中,自觉积极地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精髓,内化为自身的素养,使之在身心潜质、整体素质和个性才能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点:

1、全面发展是目标

在教学上要着力于促进学生获得相对而言完整的全面的发展。教学活动要从传统的“知识型”教学、“智能型”教学转化到“全面素质型”教育的轨道上来,在认知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意志、道德、信念、个性等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

2、主动学习是根本

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弘扬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力量,组织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表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发展。

3、乐教乐学是手段 教学要引入情感因素,将学生的学习从传统的认识活动变为由操作的认知心理系统和动力的情意心理系统协同进行的全面心里活动。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情绪的愉悦感、求知的满足感和学习的成功感,使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要和追求。

4、生动活泼是表征

教学过程要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学生身心发展要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态势,这是教师以情施教,学生以情促学,在乐学氛围中主动学习的一种自然的、必然的结果。

愉快教育的教学活动的这些基本特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们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渗透,并且可以互相转化。

笔者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愉快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其心理障碍,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精神情感状态。

愉快教学在课堂上的贯穿运用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三句话“课开始,情趣生;课进行,情趣浓;课结束,情趣存”。

这里,笔者例举几例,对情趣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运加以说明。

1、课开始,情趣生

“愉快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学有所成,在学习中获得喜悦”。为此教师在上课伊始,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以生动有趣的学生所喜欢的多样形式,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感,唤起学习动机,让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学习活动。激趣方式有:

(1)谈话激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引发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入新课。例

1、讲授语文《猫》一文,教师提出:“同小学

语文

学们,你们喜欢猫吗?如果让你写猫,你想写的猫是什么样呢?”这一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同学的兴趣。有的会说:“我想写猫像绿宝石一样的眼睛。”有的说:“它的脚下有一块肉垫,走路没有声音”。“……”同学们会淋漓尽致地按自己心中的印象描述猫的特点。老师看准火候,随机扭转话题:“你们想知道语言大师老舍先生是怎样描写猫的吗?”同学们肯定异口同声地说“想”,这样老师就把同学们的兴趣引到课文上来了。

2、语文课《葡萄沟》是一篇介绍地方特产的课文。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肤浅,对葡萄的特点肯定不会留下深刻印象,上课开始,老师问学生“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葡萄吗?”教师再问“葡萄好吃吗?是什么味道?”学生肯定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各抒已见。当学生兴趣被激起后,教师随即问“在市场上,我们看见的葡萄是什么样的呢?有哪些颜色?味道怎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谈出自己的见闻。老师随机设问:“你们知道哪里的葡萄品种多?味道最甜?新疆的葡萄是怎样生长的呢?通过这样的师生对话,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2)问题激趣。从一定意义上讲,兴趣是由问题引起的。教师将教学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提出,让学生一听就明白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能激起学生探求奥秘的情趣。

例:教语文《院子里的悄悄话》一课开始时,教师说:听说树木有这样的本领,能准确算出自己的年龄,会为人们指方向,更妙的是会把每年气候变化情况记录下来,这些知识是小槐树通过向老槐树问了四个问题才知道的,你们想知道吗?”接着,老师就让学生伴着新鲜的感觉围绕书中“四问”进入课文的学习。

(3)直观激趣。运用挂图、幻灯、实物或演示等直观手段,不但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可以诱发学习兴趣。

例:教《赵州桥》一文时,教师出示一幅色彩鲜艳的桥图问:“你知道这叫什么桥?它与我们看到过的桥有什么不同?”同学们会集中注意力观察然后回答,教师通过学生肯定的回答后,抓住特征,随即板书课题,归纳赵州桥具有坚固、美观两个特点,指导学生抓住两个特点,作为线索去读懂课文内容。

2、课进行,情趣浓

当学生在激起学习动机,产生求知欲望后,教师必须及时进行以趣导学,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1)以疑启学。当学生进入积极求知的状态时,老师要掌握火候,设置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开动脑筋,寻求答案或想方设法启发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来问题,寻求答案。

例1:《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抓住“跳”、“蹬”“蹦”三个动词,边演习,边讲解词意,当大家弄明白后引入课文,找出这三个词所在的句子,读读讲讲,最后提出:“当小蝌蚪的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时,说明小蝌蚪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这时学生对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成长过程理解,已经水到渠成了。

(2)以思导学。教师要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指导学生拓展思维,学会思维,使之能举一反三获取知识,以思导学,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中寻趣,保证旺盛的求知欲望。

例:教《会摇尾巴的狼》一课,老师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然后教师提问:“课题写的是怎样的一只狼?”“本来狼的尾巴是怎样的?它摇起硬尾巴是为了什么?”这些关键问题让大家思考、议论。接着让大家说:“狼和山羊给我们留下了的印象,”大家回答“狼是狡猾、凶恶的;老山羊是善良的、乐于助人的。”小学

语文

“狼是怎样使诡计向老山羊求救的呢?“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场景让学生来演示。狼掉进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来。狼向老山羊求救,非常热情地跟老山羊打招呼,狼的动作、神态、语调是怎样的,让学生感情很投入地去表演,在这样的情景下学习,同学们都很愉快,寓意很快领会了。

(3)以情引学。教师营造和谐、民主、合作、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还必须满腔热情,通过教学活动感染学生,以情引学,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4)以练展学。实践出真知,在学生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以练展学,让学生自觉完成各项作业,经过练习加深理解,牢固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这两项,也是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可缺少的环节。

3、课结束,情趣存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如沐浴春风的感觉,孜孜以求,保持深厚的学习兴趣,教师不能只顾自己的讲授,不顾学生的反应,而是要采取一定得手段,及时质疑解释,反馈信息。对学习态度、过程各效果要适时作出评价,让学生知道学习上的进步,体验到学有所得。

续讲故事,练习验证,动手制作,画图表意等形式都可以为结束课堂这一过程增加浓厚的兴趣。

篇7: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上传递

刘冰 发布时间: 2009-6-17 15:13:47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上传递“生命教育”的火炬

刘冰

内容摘要:

作者通过自己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就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展开生命教育的必然性。并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认为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应如同奥运火炬手一样,将“生命教育”的火炬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课堂中传递下去,并让“生命教育”之火在学生的心中燃烧起来,从而让他们知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懂得珍爱生命。

关键词:职业中学 语文教学 生命教育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上传递“生命教育”的火炬 刘冰

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即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奥运圣火经过火炬手在世界各国、全国各地的传递之后,将在北京的运动竞技场上熊熊燃烧,它让世人更深刻地理解奥运精神,那就是“更快、更高、更强”。这让我不禁想到生命教育也如同奥运圣火一般,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如同奥运火炬手一样,应该将“生命教育”的火炬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课堂中传递下去,并让“生命教育”之火在学生的心中燃烧起来,从而让他们知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懂得珍爱生命。

早在1968 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思想。1979年,澳大利亚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这是全世界最早的生命教育机构,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EO)中的一员。

生命教育一经提出,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逐步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思潮。从上世纪80年代起,很多西方国家规定在中小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以理解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

2004年3月24日,我国第一个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系统课程,正式在北京中加学校开设。上海市于2005年6月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青少年进行生命起源、性别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训练等方面的指导,告诉我们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令人遗憾的是近几年在我国见诸报端的校园自杀和伤人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中学生生命的最主要的杀手。为什么年轻的生命如此脆弱?为什么中学生视别人的生命如同草芥?从生命意识的角度看,这是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极易轻易处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他们或把它作为逃避挫折的应对方式,或把它作为报复别人的手段,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

造成当代中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除了社会的功利主义泛滥,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义无反顾与舍生取义的理想与实践教育等因素外,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教育应以人为根本,应在各学科中迅速渗透生命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语文学科最有可能也最利于渗透生命教育,应该义不容辞承担着进行生命教育的责任。《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就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展开生命教育的必然性。我认为,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就要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认识生命的意义,激发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2008年6月,我承担了江门一职语文科组公开课的任务。所选的篇目是粤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第3课《呼唤生命教育》,我依据《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人的生命价值的含义,了解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

2、技能目标:深入理解并在实践中自觉运用议论文常见的论证结构。

3、情感目标:培养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

1、重点: 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并学会珍惜生命。

2、难点: 文章的思路及论题的针对性。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新课导入:

生命,是一个既沉重又意义非凡的话题;生命教育,是一个既容易忽略又不容忽视的内容。那么,现代社会上,青少年的生存状态如何,我国的生命教育现状如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将走进生命教育这个话题,进行一番理性的探讨。

二、举例子:

1、自杀现象

①据海南日报报道,2004年3月2日凌晨,海口187医院突然送来一个想喝农药自杀的中学生,经紧急抢救,年仅13岁的蔡同学已转危为安,但仔细一问,他自杀的原因却是:班里调整班干部,他由班长职务被降为劳动委员。

②东莞市石排镇石排中学初三(1)班女生小华(化名)尚未等到中考放榜,便于2000年7月4日在镇郊的东涧河上结束了自己17岁的生命。小华出事一周后,升学考试的成绩出来了,她考了637.9分,名列全校第四。小华的死让她的同学、老师和亲友在伤心痛惜之余大惑不解,据记者多方了解,死因仅仅是“担心没考好”。

③2007年7月11日下午,彭州隆丰镇发生一起悲剧,一名超过本科线30多分的高考生马新,因父亲“奖励”他考上大学的手机太便宜,竟赌气服农药自杀!所幸经过省医院医生救治,马新脱离了生命危险。

教师小结:据报道,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心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上,有专家指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

2、校园暴力

① 2005年4月25日晚10时,重庆市梁平县某中学女学生刘某等4人在镇上溜冰场见到年仅15岁的女同学李某,便以“看不惯”和谎称其骂人为由对其进行殴打,共劫取其现金6元,并逼迫李某下跪发誓不得向学校举报后才让其离开。最终法院对这4位被告人分别判了刑。

②2006年4月20日晚上,山西省平遥县卜宜中学的初三学生武强(化名)为“复仇”,泼汽油点着了两名同学,造成两名同学身体大面积烧伤,肇事学生事发后出走。

③2007年3月25日下午,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旅游职业学院的高二学生蒋萌在和几名同学一起吃饭时,被一位醉酒的男同学扎伤大腿。蒋萌被送往304医院时,因失血过多,瞳孔放大,心跳已停止了20分钟。行凶的男生已被石景山公安分局拘留等等。④2007年5月15日晚8点30分,广东电白第三中学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凶杀案:该校一名男生用刀捅死了2名学生、捅伤4名学生,而犯罪嫌疑人吴建国年仅17岁。广东电白三中案发当晚,被刺的6名学生中有人曾向吴建国索要“保护费”。

⑤2005年,深圳新闻网播放了两条视频新闻:深圳宝安沙井职业中学成人高中的一名高二男生,将另一名男生打倒在地,用手中的木棒对着倒地男生的头部等部位猛打,其动作极为粗暴;宝安沙井中学几名初二女生轮流将一名女生堵在墙角拳打脚踢,直至被打女生缩着蹲在墙角不再反击,才结队离开。

⑥2004年4月24日下午,沈阳市第157中学课间休息时,初二(3)班张勇到操场玩,从教学楼向操场走时,初二(6)班冯某撞了张勇一下,张勇一气之下打了他两个耳光。冯某跑回教室,一会儿又拿了一把尖刀朝张勇刺来,尖刀扎进了张勇腹部,直接导致张勇死亡。

教师小结:据2001年调查,30%的中学生存在异常心理表现,15%的中学生有心理疾患,5%的中学生面临校园暴力威胁。

3、残害动物

①2003年1月29日,清华大学大四学生刘海洋将兑上火碱的饮料泼向北京动物园里一只正与游客戏耍的黑熊。2月23日,刘海洋故伎重施,又将有掺硫酸的饮料泼向两只无辜的大黑熊„„ 对于为什么要残害动物,刘海洋的回答很平淡:“我曾经从书上看到过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特别强。但人们又总说笨狗熊,所以我想验证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

②2003年3月20日晚,成都某名牌大学一位大二女生,把一只仅三个月大的小狗活生生放人微波炉烤了一分多钟,小狗的主人就是这位女生„„为什么如此漠视生命,她的理由很简单:只是想看看小狗的反应。③几个中学生为了取乐,将猫从高高的楼上重重的抛下。

④一个小学生,因为妈妈没有答应他购买名牌波鞋的要求,点燃酒精将猫活活烧死。

三、思考讨论:

以课文为依据,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1、思考一: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教师提示:(1)折射出当今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可能与自身心理素质有关,可更多的应该是与我国生命教育不够有关。

2、思考二: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 :因为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人的生命不可替代的和不可逆的,它是人类创造和实施一切价值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3、思考三:为什么要呼唤生命教育?)生命意义的凸显是开展生命教育的现实背景:宏观上,人类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微观上,人体会到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有一种无所适从感。)人类要幸免于难(生存危机),就必须从内心深处改变,即从生命教育做起。

(3)青少年面对挫折和打击的承受能力差。)除了青少年心理脆弱之外,还跟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不够有关。

4、思考四:什么是生命教育?如何进行生命教育?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

(2)A、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

B、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 C、死亡教育,从而使之更加珍惜生命。

四、文章总结:

问题探讨到此,我们对文章的思路也就基本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下面小结一下: ——————课文思路:

1、提出问题:我国生命教育淡薄(1)

2、分析问题:为什么要呼唤生命教育(2—7)

3、解决问题:指出如何进行生命教育(8)

五、课外拓展:

1、教师举例:

汶川大地震中的生命奇迹

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地震造成人员严重伤亡,党中央、国务院把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把人员伤亡降到最低限度,当作当务之急,重中之重。这充分表明,在党和政府心中,在全体救援人员心中,人民生命高于一切。

连续数昼夜在第一线指挥的温家宝总理,也多次动情而又严厉地强调“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救人是第一位的工作”,“要尽一切力量,不惜任何代价抢救人员”。“人命关天,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就抢救到底!”从这声音里,我们听见了总理悲痛而急切的心情,听到了生命的情怀和责任担当,听到了人性的呼唤和生命的尊重,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生命奇迹 1、2008年5月21日14时30分左右,被困在什邡金河一级电站一处工地达216小时的受伤女工崔昌会成功获救。2、2008年5月15日,一位被困75个小时的女孩被救出。大家都被她从一处断裂的楼体形成的狭窄空隙里发出的声音,以及这一声音所表现的冷静和自信打动着:“我叫乐刘会。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听到你们在外面说话,我就不停地喊救命,没声音了,我就不喊了,节省力气。渴了饿了,我也坚持着。我现在还活着,我很高兴。我希望大家不要为我担心,在里面我会自己保护自己的。你们来救我,我很感谢你们!”

2、全班诗朗诵:

“我要活下去!”

——献给震灾中创造生命奇迹的人

在这片战栗的土地上 当所有的恐怖幻像都沉淀下来

在死亡的废墟中 我抓住了这个声音: “我要活下去!”

尽管狰狞的砖石死死地将我卡住 疼痛像剑戟刺扎我羸弱的躯体

“我要活下去!” 这声音像是隧洞里的火石

一次一次地敲击

点燃我生命的意志

我听见血液汩汩外流的声音 喉咙、肠胃里挤满了饥渴的锈屑 无边的黑暗挤我、压我、碾我

“我要活下去!” 我死死抓住这生命的本能

扼住命运的咽喉 顽强地抗争

就算失败的结局已经注定 也要同这无妄的死神对峙到底

在这狭小的洞穴里 在这逼仄的死亡之茧中 希望,绝望,希望,绝望„„ 像翻滚的波涛交替冲击我破絮般的魂灵

继续腐烂的伤口渐渐地游离 我甚至听见腐肉中虫豸滋滋噬咬的声音

死神已经卸去我肌体的力量

疼痛渐渐消失 脑海渐渐粘稠 鱼儿无力游动,渐渐黯淡

“我要活下去!”

这银色的声音像母亲手上的衣针

一次又一次扎着我的头皮 我拽着头脑中的最后一缕光线

“我要活下去!”

我终于听见亲人们急切的脚步

如同鼓锤敲击腐朽的夜幕 如同金钥启动那地狱之门

我知道

时间的漫长呻吟就要降落在

日光闪耀的岸上 我朝暮企盼的亲人啊

六、教师小结,全班朗读:您将再次目睹 我在黑夜中苦苦孕育的

生命奇迹

热爱生命

我只是偶然降生这世界 慢慢地度过多梦的岁月 生活的旋律宁静和谐 不在乎阴晴圆缺

我爱这变幻莫定的世界 我在追寻之中找到自我 名与利的诱惑算得什么 我要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我要为生命唱一首赞歌 自由的生命用心去把握 我要为人们带来欢乐 真情的温暖消融冷漠

我要为生命唱一首赞歌 辉煌的生命属于你和我

我要为人们带来欢乐 活出那属于我的洒脱

我心中充满激情和热切 祝福你活出精彩的感觉 每个人独特存在和决择

让我们学会理解

愿人间弥漫善良与详和 没有恐惧也不会再有沦落 善待生命就是充实自我 怀着感恩和喜悦把日子度过

七、作业(任选一题):

1、作业一:荒岛生涯

假如有一天你坐船出海,突然遇上风暴,船只被巨浪吞没,你被抛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你怎样寻求生存?

2、作业二:谈判专家

假如你是一个谈判专家,现在在38层楼高的天台上,有一位高考落榜的女孩准备纵身一跳,结束无望的人生,你将如何凭借你的三寸巧舌,说服这位女孩打消轻生的念头呢?

3、作业三:心理医生

假如你是一位心理医生,现有一位心理异常的病人,因为儿子的突然去世陷入无限的悲伤中,并且要不断虐待小猫小狗才能使自己的内心好受一点,你该如何为他进行心理治疗呢?

本次公开课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和学生的诵读、讨论,课后学生们都说自己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和道德的震撼,他们纷纷表示从今以后会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和行为,要尊重生命伦理的意识,善待自己和他人生命。课后我也一直在反思:众所皆知,职业中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普通中学是不一样的。它应该围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走出自身发展的道路。我认为职中语文教育应着眼于人生,强调语文在学生个人发展中的作用;着眼于生活,强调语文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着眼于工作,强调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语文在帮助学生适应成人社会需要的责任,并从三个着眼中,体现语文“学以致用”的特点。而这一节公开课《呼唤生命教育》也正体现了职教的这一要求。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虽然,职业中学语文课本所涉及的知识领域相当广泛,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极好教材,但有些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如果教师不去强调,学生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意识到。所以我觉得,用生命来解释生命,用生命来碰撞生命,用生命来滋养生命,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活着是幸福的,生命是美好的!这才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语文教学,让我们一起携手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上传递“生命教育”的火炬吧!

(本文字数:5855)

参考文献:、陈佳民、柯汉琳主编:《语文》(必修4)教师教学用书 2004年12月第1版

篇8:绘画在语文课上的作用

当然可以!而且, 绘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大概说来, 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 教师先不急于让学生读课文, 而是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春天画出来, 这样, 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 画出了一幅幅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画。有的画了一片青青的草地, 有的画了一树怒放的桃花, 有的画了细雨中的柳条, 还有的画了斜飞的燕子……这时, 教师再引导学生: “那么, 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于是纷纷拿起课本, 自由朗读起来, 在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体验大自然的情趣。

二、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教学海燕一课时, 讲到暴风雨来临之前大海翻腾和风起云涌的景象时可画几笔水和云;讲到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上下飞舞、意气风发, 以不可压抑的战斗激情欢呼暴风雨到来时, 可在云水之间画两三只凌空翱翔的海燕;讲到海鸭、企鹅等时, 可画两三个在悬崖底下恐惧、躲藏的鸟的丑态。这样分几次在黑板上配合文字作画, 可始终吸引学生认真听课, 看书和黑板。强烈的对比画面, 激发了学生对海燕的热爱和对企鹅等的鄙视。

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 课文里把中国石拱桥的形状比作虹, 写它美观、坚固, 教学时仅靠口头讲述和一般板书, 学生只能肤浅的理解, 如果加上画, 既直观又形象。可在黑板上画一座拱形桥, 再画一座桥洞为方形的桥, 这样一对比, 就可讲清拱形桥的特色及其优越性了。如再画出“独拱”、“联拱”, 既可以一目了然, 让学生明白“独拱”与“联拱”的不同之处, 又可以说明中国石拱桥形式并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样多姿的。

四、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结合课文的有关语句去想象事物的特点和描述的情景, 或教师画出图画, 让学生通过图画的色彩、形状去想象, 都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 借助丰富的想象, 艺术地描绘了“浪”的生活。但由于文章写得委婉含蓄, 学生对浪的形象并不能很好地理解, 这时, 教师可勾出简笔图:一片金色的海滩, 静静的海岸, 海浪轻轻地拍打着礁石。结合画面, 可引导学生想象海浪与海岸热恋的情形, 想象海浪对礁石嘻嘻哈哈的情景, 让学生在想象中进入诗的意境, 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 进而理解海浪这个博爱者的形象。

五、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学古诗文时, 利用绘画来引导学生感受诗文中的意境, 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很多古诗文本身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教学中, 先引导学生弄懂诗句大意, 再充分发挥想象力描绘诗中展示的画面, 可以进入诗的意境, 得到美的享受。如在教古诗《使至塞上》, 讲到“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时, 可在黑板上画出一片黄沙大漠, 大漠中一条黄河横贯其间, 远处一股浓烟直冲天上, 天边是一轮圆圆的落日。学生看到这幅画, 就能感受到画面雄浑的意境, 体会到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句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了。

上一篇:中考作文能抄范文下一篇:文化宣传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