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

2024-04-16

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通用8篇)

篇1: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

视功能检查:形觉、光觉、色觉、立体视觉、视野及视神经传导功能进行检。

视功能可分为视觉心理物理学检查(视力、对比敏感度、暗适应、色觉、立体视觉、视野)及视觉电生理检查两大类。

视力(视锐度):用于检测形觉功能,中心视力是形觉的主要标志,分为远、近视力。它是测量分辨二维物体形状和位置的能力,也是代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的视觉敏锐度。视力测定法

查视力须两眼分别进行,一般先右后左,可用手掌或小板遮盖另眼,盖时不可压迫眼球。WHO规定矫正视力低于0.05为盲。远视力检查:

视力表须有充足的光线照明,受检者距视力表5米,使1.0行与受检眼等高。

由上而下指点视力表上的字符,受检者应在3秒内说出其字符的缺口方向,记录其能完全正确认识的那一行字符的标志数字,为受检者的视力。

如果最低视力行字符(0.1)仍不能辨认,应嘱受检者逐步向视力表走近,直到认出为止,记录以实际距离计算,如3米则为 0.1×3/5=0.06。

受检眼视力低于1.0时,须加针孔板检查,如视力有改善则可能有屈光不正;

如受检眼已戴镜,则应检查和记录戴镜矫正视力。

如走到距离视力表1米处仍不能分辨0.1的字符,则改为查指数:嘱受检者背光而立,检查者伸出不同数目的手指,距离从1米开始,逐渐移近,直到能正确分辨为止,记录为:?厘米数指,如“指数/30cm”。

如手指距眼5厘米处仍不能正确数指,则该查手动,即在受检眼的前房摆动检查者的手,并逐渐移近,记下能正确判断手动的距离,如“手动/50cm”。

如不能正确判断手动,则该查光感,即在暗室内用手电照射受检眼,测试受检者能否正确判断眼前有无亮光,如能判断,则记为“光感/1m”;否则,记为无光感。对有光感者还要检查其光定位能力,即嘱受检眼向前方注视不动,将光源放在受检眼前1米处上下左右等9个方位,测试受检眼能否正确判定光源方向,记录+、-。

检查时须将另一眼遮盖,不让透光,可用黑色眼罩。近视力检查用标准近视力表或Jaeger近视力表检查,在充足照明下,放在距眼30cm处检查,如近视力很差,在30cm处不能看清最大字符,也可移近检查,记录时须标明实际距离。婴幼儿视力检查不配合,检查须在其玩耍中进行,注意眼对光源或颜色鲜艳玩具的注视及追随移动是否存在;交替遮眼的反应有无差别,通常遮盖患儿盲眼或低视力眼时,其安静如常;而遮盖健眼时则躁动不安,幼儿试图避开遮盖;

光照瞳孔时有无红光反射,亦可作为观察屈光间质是否透明、有无眼底异常的方法之一。视动性眼震和优选注视法——粗略推测婴幼儿的视力

对比敏感度,除视力外,对比敏感度也是形觉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人眼辨别物体形状的能力还表现为对各种点线与空白间明暗程度差别的分辨能力。

某些视觉系统的疾病在中心视力仍正常时,其对比敏感度曲线已出现异常,所以检查CS有助于对病变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暗适应 可以反映光觉的敏感度是否正常。

当人从明处进入暗处时,起初对周围物体无法辨认,以后渐能看清暗处的物体,这种对光的敏感度逐渐增加,最后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称为暗适应。暗适应检查可以对夜盲这一主觉症状进行比较客观和量化的评定,所以可用以诊断和观察各种可以引起夜盲的疾病,例如视

网膜色素变性、维生素A缺乏症等。

测定眼对光的感受性随照明强度的变化可以得到暗适应曲线。

检查方法:对比法

暗适应仪

色觉:色觉检查为主觉检查,可用假同色图、色相排列法、色绝境。检查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取0.5m距离,应在5秒内认出。

立体视觉 又称深度觉,是在三维视觉空间、基于双眼视网膜的相关信息去感知深度的能力。可用同视机、立体视觉检查图片和

视野 是当眼向前固视某一点时所看见的空间范围。“中心视力”只占视野上约5°范围相比而言,视野又称“周边视力”,是非常重要的视功能之一。

正常视野有两个含义:视野的绝对边界达到一定范围;全视野范围内各部分光敏感度正常,除生理盲点外,正常视野内不应有光敏感度下降区或暗点。

距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称为周边视野。WHO规定视野小于10°者,即使中心视力正常也属于盲。

视野检查原理

视野检查法

篇2: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

正常的双眼视觉是指一个外界物体的物像,分别落在双眼的黄斑部或其它对应点上,同时产生神经冲动,并由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视中枢,视中枢把来自两眼的神经冲动信号,进行分析、综合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觉的单一物像。因此虽然是双眼视物,最后形成的是单一物像。所以通常把正常的双眼视觉称之为双眼单视。双眼视的分级

双眼单视分为三级,即一级同时视、二级融合视、三级立体视。

2.1 一级同时视

同时视的意思是指由双眼视网膜传给大脑的信号,不是两眼交替接受,而是同时接受。虽然是同时接受,但并不指两眼同时接受的物像能完全融合成一个物像。两眼同时视是双眼单视的起码条件。至于看的方式和结果可能各异。如果被检者双眼单视功能正常,不仅是两眼能同时看同一物体,而且两眼的物像都落在黄斑部,传入大脑被感觉成一个物像。但如果有眼位偏斜情况,则外界物像将落在两眼的非对应点上(健眼落在黄斑区,患眼落在黄斑外视网膜上一点),感觉到的将是两个物像,即复视。如患者已产生异常视网膜对应则无复视感觉,在同时视检查中要了解抑制和视网膜对应状态。不发生抑制是同时视检查的主体。

2.2 二级融合视

在双眼同时视的基础上,大脑中枢将落于两眼视网膜上的物像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物像的视功能称为融合视功能。融合视为一种通过大脑高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引起反射的条件是落在视网膜上的两个物像,此物像传入视中枢引起传出神经兴奋到达眼外肌以协调两眼球的位置。因此融合功能有两种成分:在融像中,有为了融合双眼视网膜物像而单视的感觉性融像和为了实现感觉性融像而调整双眼的眼位维持单视而进行的运动性融像。

2.3 三级立体视

立体视是在具备以上两级视功能的基础上,较为独立的一种具有三维空间的视觉功能,是双眼的调节与集合在视中枢指令下的更为高一层次的生理功能。在双眼注视时,虽然两眼能同时注视一个物体,但由于两眼间有一定距离,所以两眼所见的物体位置不是完全一致的,从而使所见物体存在微小差异,我们称之为视差。由于视差的原因,两个物像传递到大脑后,通过视皮质的活动就差生了上

下、左右、前双眼单视功能异常的情况

双眼单视功能异常的情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某种原因,在发育过程中未能形成正常的双眼单视功能;另一类则是已形成的双眼单视功能受到破坏。影响双眼单视功能有多种因素,比较常见的原因有:①较大的屈光参差致使两眼物像的大小及清晰度悬殊太大而无法形成双眼单视。②由于某些眼病致使双眼视力相差太大。③调节和辐辏比例异常引起斜视或者是一条或几条眼外肌异常致使眼球不能协调运动而形成斜视,由于斜视造成无法同时视或者无法融合。④神经衰弱患者受到外界刺激时亦有可能影响双眼单视功能的形成。验光配镜和双眼单视功能

新生儿出生时双眼视觉处于原始状态,黄斑中心凹的功能和周边的视网膜功能相似,敏感度很低,仅有光的感觉,两眼球之间的协调运动处于萌芽状态,只是通过与生俱来的低级中枢的无条件反射活动来维持两眼最基本的同向和异向运动。此种眼球运动与视力暂时无关,即属于一种无目的的注视活动及无目的的眼球运动。出生后受环境的影响,正常发育逐渐完成。随着视觉的日益发育,黄斑也逐渐发育完善。外来的视觉信号,频繁地输入大脑中枢,在形成高一级的视觉功能的过程中,还伴有组织结构的迅速发育。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巩固的视觉反射,矫正性融合反射及心理视觉反射等逐步从低级的单视发展到高级的双眼单视功能。由于双眼视觉是一种非常精细复杂的生理机制,所以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容易遭到破坏而产生紊乱。这种紊乱有的发生于先天或生后早期,有的发生于成年。作为一名合格的验光师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幼儿形成正常的双眼视功能,使已形成的双眼单视功能不受到破坏。要知道如果没有一级同时视功能则必有一只眼睛的功能受到抑制成为废用性弱视进而成为外斜视;如果没有二级融合功能则将出现复视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如果没有三级立体视功能则将影响驾驶安全无法进行精密工作。而这些功能的缺失有时就是验光配镜造成的,因此验光师必须熟悉双眼单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和方法。

双眼单视功能检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同视机、综合验光仪、红玻片、4△基底朝外的三棱镜、线状镜、深度觉计、四孔灯、立体视觉检查图等,笔者根据国内眼镜行业的现实情况,摸索出手持四孔灯和立体视觉图联合使用的方法。不仅设备价格十分低廉,尤其是独特的检查效果能成为配镜处方的明确指针,现介绍如下。

手持四孔灯结构和手电筒相似,在面板上有呈菱形排列的4个圆孔,圆孔镶有红绿色镜片,最上方一圆孔为红色。中间两旁各有一圆孔为绿色,另有一副与面板上红绿色互为补色的红绿眼镜。

检查时,被检查者手持红绿眼镜放在眼前,按惯例右眼前放红色,左眼前放绿色,检查者手持四孔灯,面向被检者。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开亮四孔灯询问被检者所见的图形,如果被检者诉能同时看见红绿两种颜色,说明两眼在同时使用,证明有一级同时视功能。四孔灯下的一个白色圆孔,无论看成什么颜色(红、绿、白、黄、半边红、半边绿均可)只要是看成一个圆孔,即总共看见四孔,即说明两眼分别看到的白色圆孔被融合成了一个圆孔,即说明有二级融合功能。如只能看见一种颜色,即说明有一只眼的视功能受到了抑制未能使用(看不见红色为右眼受到了抑制,看不见绿色为左眼受到了抑制)即无一级同时视功能。如果看见5个圆孔即下面的一个圆孔看成了2个圆孔,即为有一级同时视功能但无二级融合视功能。如果有二级融合视功能,即可看双眼立体视觉检查

图,进入立体视功能检查。根据所见图形记录立体视的锐敏度,从而对立体视功能情况进行判断。四孔灯检查应同时记录检查距离,根据检查距离查附表,即可知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角大小,从而判断视网膜上的抑制部位。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7岁。原镜:右4.3-1.0 DS=4.7,左4.0-4.0 DS=5.0,屈光参差3.0 D,四孔灯试验无一级功能。调整后:右4.3-1.75 DS=5.0,左4.0-3.评:此例原镜的验光师不知何故把右眼视力只矫正到4.7造成两眼视力相差较大,无一级同时视功能。在给予简单的调整后就有了双眼单视功能。此例是由于验光师的错误人为地破坏了双眼单视功能,而且由于此例才7岁,如果不予以及时纠正,有可能形成弱视。

例2,患者,男,14岁。2003年8月24日检查:右4.1-2.0 DS/-2.0 DCA180=5.0,左4.0-8.0 DS=4.9。屈光参差5.0D,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1m)。2003年10月1日检查:右4.1-2.0 DS/-2.0 DCA180=5.0,左4.0-8.0 DS=5.0。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5m)。

点评:此例虽屈光参差5D,但四孔灯试验在1m远处有二级功能,因此可以配,事实证明1个多月后,不但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从1m远延长到5m远。说明黄斑中心凹的抑制已被解除,而且左眼视力也从4.9升到5.0。

例3,患者,男,6岁。原镜:右-9.0 DS/-2.0 DSA180=4.7,左-5.0 DS=4.9。屈光参差5.0D,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5m)。调整后:右-10.0 DS/-2.0 DCA180=4.9,左-5.0 DS=4.9。屈光参差6.0D,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5m)。

点评:此例原镜屈光参差已达5.0D,但视力不平衡,调节不平衡,调整后虽屈光参差达6.0D,因四孔灯试验证明有二级功能因此可以大胆地配镜,调整后因视力、调节均已平衡,配戴会舒适得多。

例4,患者,女,18岁。因视力较差就诊,3岁时因“对眼”在医院就诊,戴眼镜后“对眼”消失。9年后取下眼镜,一直未做过双眼单视功能检查。2004年9月15日检查:裸眼视力:右眼5.1,左眼4.9。四孔灯检查二级功能(2m),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无立体视。配镜:右5.1--0= 5.0-,左4.9+4.0 DS= 5.0-。四孔灯检查二级功能(5m)。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示教图时隐时现,显示立体视功能较差。2004年9月26日复查:自诉刚开始戴镜时,左眼感觉很不舒服,戴镜2天后,取下眼镜感觉左眼好像不是自己的,必须戴镜才感觉舒服。立体视觉图检查已可稳定清晰看见示教图。

点评:此例双眼单独检查时裸眼视力均较好,因左眼有+4.0DS的远视。当双眼同时使用时因大脑下达调节指令时双眼是一致的,因此双眼调节不能平衡,故必有一眼视力较差,造成双眼单视功能不正常。左眼给予+4.0DS的矫正后,双眼调节平衡,故双眼单视功能开始正常。此例说明裸眼视力好并不一定双眼视功能正常,进一步说明双眼单视功能检查的重要性。

例5,患者,女,15岁。2003年8月24日检查:右4.1-2.0 DS/-2.0 DCA180=5.0,左4.0-8.0 DS=4.9。屈光参差5.0 D,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1m),立体视检查图检查无立体视。2003年10月10日检查:右-2.0 DS/-2.0 DCA180=5.0,左-8.0 DS=5.0。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5m)。立体视检查图检查,立体视100s。2004年5月4日检查:右4.1-2.5 DS/-2.0 DCA180=5.0,左-8.0 DS=4.9。立体视检查图检查,立体视60s。

点评:本例虽有5.0D的屈光参差,但在四孔灯检查的指导下给予足度矫正,戴镜6个月后由无立体视变成了正常立体视。75 DS=5.0。屈光参差2.0 D,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5m)。后三维图像的立体视。例6,患者,男,7岁。2年前发现视力差,诊断为弱视。2002年8月10日查原镜:右-4.0DS/-1.5 DCA180=4.1,左-0.5 DS/+1.0DCA90=4.5。屈光参差4.5D,四孔灯试验无一级功能。2002年8月14日1%阿托品散瞳3天后检查:右4.0-8.0 DS/-0.75 DCA=4.5,左4.4-0.5 DS/-3.5 DCA180=4.6。屈光参差6.125D,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5m)。2003年2月26日,右-9.75DS/-0.75 DCA180=4.9,左-1.25DS/-3.5 DCA180=4.9。屈光参差7.125D,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5m)。2005年8月15日检查:右-11.50DS/-1.50DCA180 =5.1-,左-6.0 DS/-3.5 DCA180= 5.1。屈光参差4.5D,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5m)。

点评:此例较为典型,在前两年的弱视治疗中由于受屈光参差不能太大的影响,没有查双眼单视功能指导配镜处方,配镜不能到位,所以疗效较差,以后在四孔灯检查双眼单视功能的指导下,虽屈光参差达7.125D,也敢于处方,最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以上简单地介绍了什么叫双眼单视功能以及手持四孔灯+立体视觉检查图联合使用的检查方法,并举实例说明了它在验光配镜中的应用,也同时说明了双眼单视功能检查在验光配镜中的重要作用。讨论

到目前为止很多眼科文献仍认为四孔灯检查法比较粗糙,不少文献称四孔灯5m距离投射角为2°,33cm距离投射角为6°。但根据笔者的计算,以陕西华亚视光研究所研制的四孔灯为例,手持式者在5 m远处投射为24′视角,30cm处则为6°40′视角;壁挂式者在5m远处投射角为1°16′视角,在30cm处则为19°6′视角。这与不少文献的说法相差甚远。估计是这些学者实际应用四孔灯较少,又没有认真计算的缘故。从笔者的计算和实际应用情况看,四孔灯检查并不粗糙。

有学者认为综合验光仪已具备四孔灯检查功能,似乎没有必要再推广手持四孔灯检查。笔者认为综合验光仪不仅价位较高,使用技术条件相较高以外。关键是幼小儿童配合检查比较困难。而幼小儿童的双眼单视功能检查尤为重要。另外手持四孔灯可以非常灵活地改变检查距离,改变在视网膜上投射角的大小,对视网膜上的抑制部位进行定位检查,这一点是综合验光仪上难以做到的。

四孔灯检查在确定主眼时又有其独特之处,目前验光配镜已很强调对于主眼的确定,但通常确定主眼的方法多限于确定远用主眼,而事实上很多人的远用主眼和近用主眼并不一定是一致的,四孔灯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在不同距离的主眼。综上所述,手持四孔灯检查法,价廉物美,操作简便,很适用于我国眼镜行业的现状。

例6,患者,男,7岁。2年前发现视力差,诊断为弱视。2002年8月10日查原镜:右-4.0DS/-1.5 DCA180=4.1,左-0.5 DS/+1.0DCA90=4.5。屈光参差4.5D,四孔灯试验无一级功能。2002年8月14日1%阿托品散瞳3天后检查:右4.0-8.0 DS/-0.75 DCA=4.5,左4.4-0.5 DS/-3.5 DCA180=4.6。屈光参差6.125D,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5m)。2003年2月26日,右-9.75DS/-0.75 DCA180=4.9,左-1.25DS/-3.5 DCA180=4.9。屈光参差7.125D,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5m)。2005年8月15日检查:右-11.50DS/-1.50DCA180 =5.1-,左-6.0 DS/-3.5 DCA180= 5.1。

屈光参差4.5D,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5m)。

点评:此例较为典型,在前两年的弱视治疗中由于受屈光参差不能太大的影响,没有查双眼单视功能指导配镜处方,配镜不能到位,所以疗效较差,以后在四孔灯检查双眼单视功能的指导下,虽屈光参差达7.125D,也敢于处方,最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篇3: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

世界领先的机器视觉系统和视觉传感器供应商, 康耐视®公司 (NASDAQ-CGNX) 推出了一种新型软件, 进一步扩展了其独立于硬件的VisionPro软件的强大工具组合。VisionPro 5.2软件是一种集PatMax®专利技术、增强的颜色工具和增强型架构于一体的简便易用版本, 它利用了多核计算机的强大功能。

该软件包括新型SearchMaxTM和ColorExtractorTM颜色工具。SearchMax利用颜色特性搜寻目标, 该工具在几何要素不足以定位工件的应用中显示出极其强大的功能。ColorExtractor能够在复杂场景中定位彩色区域, 只需最基本的培训即可进行操作。该工具针对食品和包装业等所需的高速应用进行了优化处理。

此外, 新发布的软件还可为图像过滤工具以及PatMax®和PatInspectTM提供多核支持。客户可手动调节内核的使用方式。

篇4:“视特佳”视功能优化训练

现代社会,近视在发展中国家已十分突出,亚洲国家近视发生率在70%~90%左右。美国和欧洲近视发生率在30%~40%,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人群都存在近视,但因未能在青少年时代给予及时矫正,后期再周而复始长时间上网,频繁近距离查阅手机信息,不正确的阅读学习,让视力更进一步退化,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据调查,现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为90%,总人数为2亿六千万,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每年都将新增3000万近视。我国弱视发生率为4%,弱视人数超过2000万。调查显示每人在近视方面花销不低于3000元,而且效果不明显。

其实视力矫正方法有很多,可以从改正不良的用眼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也可以使用一些非医疗方法或手段,当然最迅速的还是手术疗法,但因手术后会有疼痛、屈光回退等并发症,让部分患者望而却步。于是,视特佳青少年近视弱视矫正中心倡导出了一种新型的“视功能优化训练”理念,特别研发了视特佳视觉功能优化训练系统。该系统无需手术,无需药物、无痛苦,只需进行短短3个月左右的视功能优化训练,即可获得完善的视觉状况,甚至达到裸眼视力1.0以上,让整个治疗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快捷,这在治疗近视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随着视特佳视功能优化系统在2007年第四届国际(上海)视光学会议发表,视特佳的“视功能优化训练”得到了国内外一大批著名眼科视光学专家的关注和肯定。我们通过千例患者的应用和研究发现,视特佳视功能优化训练对青少年近视及弱视儿童效果尤为显著。相比传统训练方法,缩短了治疗周期,对所有非病理性屈光不正的孩子均有理想效果。

日前,“FDS中国资本”董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特许经营学院院长、中国特许经营专家刘文献,携“FDS中国资本”牵手“视特佳”共同打造“视特佳视光学服务国际连锁机构”,将其发展到全国各地1000家门店。其理念宗旨为:看到世界不如看清世界,看清世界更要看远世界!关注每个家庭,关注每个孩子,让我们一起看得更远!

视特佳视光学服务国际连锁机构加盟优势:

篇5: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共同性斜视手术的7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9例, 女35例;年龄3~8岁, 平均 (5.1±0.6) 岁;矫正视力为0.6~1.2, 平均 (0.9±0.1) ;其中3 2例 (4 3.2%) 为共同性外斜视, 4 2例 (5 6.8%) 为共同性内斜视。所有患儿裸眼或校正后视力≥0.6, 且双眼的视力差不超过视力表2行;眼底及眼前节正常, 双眼球能正常活动, 且双眼均能够独立注视;未发现其他眼科疾病及全身性疾病, 不伴有垂直斜视症状。将上述74例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视力等方面大体一致。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共同性斜视术后常规的训练及护理, 其内容主要包括:术后进行定期的眼部检查及复建, 医护人员向患儿及其家属讲解术后应该注意的问题及事项等。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行双眼视觉训练, 采用同视机或增视能视觉训练系统, 对患儿进行同时视、立体视觉及融合功能的视觉训练。训练从手术后一周开始, 每天坚持10min, 共连续训练6个月, 在训练3个月末及6个月末, 观察两组患儿立体视建立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采用顾氏“立体视觉检查图”对两组患儿训练前后的立体视觉进行检查[1]:自然光下, 视轴垂直与立体视图本, 距离为40cm, 患儿佩戴红绿镜片及矫正眼镜测量立体视锐度。立体视锐度的定量标准为[3]:≤6 0″即为中心立体视, 80~200″即为黄斑立体视, 400~800″即为周边立体视, >800″即为无立体视。中心立体视为正常, >60″为异常, 分值越高异常程度越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 P S S 16.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训练前后两组患儿立体视锐度的比较

训练前, 两组患儿的平均立体视锐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3个月后及6个月后, 两组患儿的立体视锐度均有所降低, 而观察组患儿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儿训练后立体视觉锐度比较

训练6个月后, 观察组立体视觉锐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3 2, P<0.0 5) , 见表2。

注:1为两组各时间点组间比较;2为观察组训练后与训练前比较;3为对照组训练后与训练前比较

3 讨论

共同性斜视不仅影响美观, 而且严重影响儿童立体视的发育。因为患者的双眼视轴不平行, 双眼视功能建立不完全, 会出现视混淆、弱视、异常视网膜对应等视觉异常, 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健康和视力水平[4]。

儿童共同性斜视的治疗手段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但是存在术后欠矫或者过矫等问题, 所以术后进行视觉训练对视觉的恢复和预防复视现象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5]。有研究表明[6], 感知觉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儿童弱视者立体视能力的水平, 随着视知觉学习概念应用到弱视、斜视治疗领域, 通过结合传统的同视机双眼视觉训练, 能够在纠正异常的视网膜对应、增加融合功能方面更加有效地促进立体视的恢复。

本文结果显示, 训练3个月及6个月末, 两组患儿的立体视锐度均有所降低, 而观察组患儿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6个月后, 观察组中为中心立体视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无立体视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是因为术后对患儿进行正常双眼视差刺激, 可以促进视皮层和融合功能尽快恢复, 保证外侧膝状体和视中枢皮质的良好发育, 有助于恢复正常生理复视和逐步建立正常的立体视。此外, 根据视觉中枢发育的规律, 患儿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双眼视觉训练应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后恢复治疗中进行, 这样才能保证使患者的视力恢复达到最佳[7]。

本文结果显示, 通过对儿童共同性斜视术后进行双眼视觉训练后, 对促进患儿立体视的建立, 提高手术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值得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与分析双眼视觉训练对儿童共同性斜视术后立体视建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共同性斜视手术的7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成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40例,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的复建及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双眼视觉训练。在训练3个月末及6个月末, 观察两组患儿立体视建立的情况。结果 训练3个月及6个月末, 两组患儿的立体视锐度均有所降低, 而观察组患儿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6个月后, 观察组中的中心立体视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无立体视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眼视觉训练有助于儿童共同性斜视术后立体视的建立, 提高儿童共同性斜视手术的成功率, 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儿童共同性斜视手术,立体视建立,双眼视觉训练

参考文献

[1]刘家琦, 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561.

[2]柳波, 崔巍.儿童共同性斜视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8, 40 (2) :196.

[3]Schiller PH.The central visual system[J].Vision Res, 1986, 26 (9) :1351.

[4]王志斌, 张勇, 周霞, 等.双眼视觉训练对共同性斜视儿童术后立体视建立的疗效观察[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07, 15 (4) :155.

[5]王玲, 王淮庆.儿童双眼视觉三级功能研究现状与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 2007, 7 (3) :796.

[6]陈莉莉, 陈子林.共同性斜视双眼视觉重建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1, 17 (13) :1979.

篇6: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

【关键词】 双眼视功能 间歇性外斜视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60-01

间歇性外斜视是斜视中较常见类型,会影响双眼视功能的发育。与其他类型斜视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这种类型斜视患者的眼位是正位与外斜位交替存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可以有双眼视功能的发育,但其立体视觉是不健全的,多数是以近立体视保存,远立体视觉大部分丧失为特征的。随着代偿能力的逐渐减弱,双眼三级视功能丧失,间歇性外斜视可转变为恒定性外斜视。[1]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容易出现欠矫,约有40%~45%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出现眼位回退。我院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进行三级视功能训练,目的是观察双眼视功能训练对于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三级视功能重建的影响,以及双眼视功能的形成对于术后眼位回退的影响。报告结果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对象 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患者101例,男52例,女49例。年龄4~15岁。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51例,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单眼矫正视力≥0.6,双眼矫正视力差别≤2行。

1.2方法 对于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wk及术后12mo三级视功能测定,分别应用10度Ⅰ级、Ⅱ级视功能画片及Ⅲ级随机点立体视画片测试。眼位检查采用三表1 三级视功能检查结果眼棱镜综合法测量远近斜视角。根据三级视功能检测结果,采用三级视功能训练软件(上海迪康医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给予训练组患者相应的三级视功能训练。术后2wk开始训练,训练时戴红蓝眼镜,根据软件中要求项目进行训练,3次/d,20min/次。对照组不进行训练。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12mo训练组Ⅰ级、Ⅱ级及Ⅲ级视功能形成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mo训练组51例中发现眼位回退5例(9.8%),对照组50例中发现眼位回退17例(34.0%),术后12mo训练组的眼位回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斜视的治疗目的不仅在于纠正偏斜的眼位,更重要的是恢复双眼的视功能,从而达到功能性治愈。间歇性外斜视由于融合和集合功能的代偿,其双眼视觉失代偿相对晚,故手术后双眼视觉功能的恢复高于其他类型的斜视,对于年龄小的患者,在其视觉发育敏感期手术,双眼视觉恢复更好。视功能训练的目的是恢复正常的生理复视,消除抑制,扩大融合范围,恢复立体视。[2]

通过手术使斜视眼位正位后,其双眼视功能可有一定的恢复,此时加强双眼视功能的训练,有助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与重建,从而促进间歇性外斜视的治疗达到功能性治愈标准。[3]国内已有学者报道双眼视功能训练对于消除抑制,增进融合力,完善立体视有显著的作用。本组研究证实间歇性外斜视患者通过手术获得眼位正位后,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训练组恢复三级视功能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后进行三级视功能训练有助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与重建。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融合功能不足,术后容易出现欠矫。如果术后患者有较好的三级视功能,通过融合机制可保持双眼正位,而不出现眼位再次偏斜,术后的眼位回退现象也会减少。[4]术后12mo训练组三级视功能形成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训练组的术后眼位回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双眼视功能的训练对降低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眼位回退率是有帮助的。双眼视功能的训练需要长期坚持,我们采用的三级视功能电脑训练软件为家庭版,患者可在家庭训练,即方便简单又有一定的趣味性,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以提高治疗的顺应性,从而提高训练的效果,达到治疗的目的。

综上所述,双眼视功能训练有助于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恢复与重建三级视功能,三级视功能的恢复有利于降低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眼位回退率。

参考文献

[1]邵庆,梁平.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75例临床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 2005,13(5):449.

[2]曾思明,闫玉梅,陈琦. 融合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价值[J]. 国际眼科杂志,2005,5(5):958.

[3].马可,刘陇黔,李平惠. 双眼视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影响的研究[J].华西医学,2007,22(3):472.

篇7: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 多媒体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对视听教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4]。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影视语言, 制作能充分表现教学内容的电子视听软件, 向学生传递高效、清晰的教学信息成为双眼视功能训练教学的迫切需要。制作者通过拍摄训练仪器的结构, 制作数字化模拟图像和详细描述训练操作, 对比和总结各训练仪器的差别, 收集相应临床典型病例, 生动体现双眼视训练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领, 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双眼视异常处理的基本训练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1 分镜头脚本编写

分镜头脚本是视听教材的核心, 是拍摄的蓝本, 也是编辑、配音的主要依据。首先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双眼视觉学》中有关双眼视功能训练的内容, 结合临床实际, 整理出条理清晰的9种操作方法。结合教学大纲要求, 列出提纲, 搭建整个视听教材框架, 由本专业医师判断其合理性并进行修改, 罗列各个镜头所对应拍摄画面和制作特技效果以及分镜头的时间与字幕。

2 镜头采集与剪辑

大量的录像资料采集和图片收集是制作视听教材的重要环节。采用Sony DSR570 WSP摄像机拍摄相关视频, 包括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的录像资料以及在家进行自主训练的录像资料。拍摄前, 经反复试验找到最合适的角度、距离等拍摄条件。拍摄过程中, 邀请专业医师按步骤进行规范操作。然后利用Sony DSR-45、DSR-30编辑机, OPTIBASE专业视频压缩卡和非线性编辑HP XW4100+Matrox LX MAX对视频进行编辑。用Presonus Firebox声音采集设备对声音进行采集, 要求配音者咬字清楚, 解说流畅正确, 使用Windows附件录制音频文件, 并对录制的音频进行优化, 采用Cool Edit改变视频文件的声音, 采用Avid Media Composer将视频文件进行初步剪辑。使用Total Video Converter将准备好的视频文件进行格式转化, 嵌入视听教材, 以便学生在使用课件时能直接链接观看相应的操作视频和动画模拟。

3 动画制作

由于视光学存在内容抽象的特点, 所以动画演示在视光学教学中的使用尤为广泛[5]。在双眼视功能训练中有许多抽象的光学原理, 用动画加以演示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方式。通过前期学习相关计算机专业知识, 讨论确定动画制作的背景、结构分布、内容等细节, 并制定整体制作规划。在反复筛选确定最适合制作动画的图片后, 通过Micromedia Flash 8.0软件制作相关动画。在效果预览中不断找出不足并及时改进。动画演示内容主要包括双眼视功能训练的原理、训练器材与方法等, 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直观, 易为学生所接受。

4 后期制作

在各种素材收集完成后, 有针对性地对视频进行后期加工, 包括视频的衔接、准确的配音、镜头的过渡等细节。画面连接要保持自然流畅, 画质要清晰, 无跳跃感, 保证视频中声音与画面的同步性。基于flash软件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的独特优势 (如矢量动画、交互式多媒体集成、可以打包成可执行文件等优点) , 采用Macromedia flash 8与XML文件相结合的方式制作一款软件, 使该视听教材能够更方便使用, 而且操作简单, 与使用者有更好的互动性, 以满足学生自学需要。

5 总结与注意事项

制作医学视听教材, 需要制作人员对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 确保视听教材更好地用于医学教育。同时, 制作团队的合作也十分重要, 视听教材制作需要团队人员的共同参与, 准确把握整体思路, 使制作过程事半功倍。

6 应用

该视听教材已经应用于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斜视弱视、双眼视诊疗新进展”, “视光学理论与技能”强化培训班———双眼视功能训练课, 视光进修项目等多个教学项目中, 并在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技术三年制、眼视光学本科五年制、眼视光学七年制和研究生双眼视功能训练教学中得到了使用, 获到学生和专家的好评, 对视光学教学手段改进, 培养视光学人才以及继续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摘要:《双眼视功能训练》医学视听教材由卫生部科教司监制。本文对《双眼视功能训练》视听教材的编制过程进行描述和总结, 包括分镜头脚本编写、镜头采集和编辑、动画制作、后期制作等方面, 为众多课件制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双眼视功能训练》,视听教材,制作

参考文献

[1]王光霁.双眼视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高文红, 曾江涛.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J].眼视光学杂志, 2000, 2 (2) :90-91.

[3]郭燕, 王平, 漆争艳, 等.双眼视觉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 2013, 13 (7) :1338-1340.

[4]初万江, 白灿明, 许友松, 等.医学视听教材制作及应用的新趋势[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12) :126-129.

篇8: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进行LASIK手术的近视屈光参差患者30例 (54眼) , 男性9例 (16眼) , 女性21例 (38眼) , 年龄18~36岁, 平均 (27.5±8.45) 岁。均排除了全身的器质性病变, 无屈光间质的浑浊及手术禁忌证;单眼或双眼近视, 且两眼屈光参差值 (按等效球镜计算:即近视屈光度+1/2散光度) ≥2.50D;屈光度稳定2年以上, 停戴角膜接触镜2周以上。并行LASIK手术, 随访12~24个月, 平均 (13±2.4) 个月。

1.2 方法

1.2.1 检查项目及方法

常规检查包括手术前后裸眼视力、近视力、电脑验光、散瞳验光、综合验光仪验光、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图 (ORBSCANⅡ) 、非接触眼压、超声角膜测厚、裂隙灯眼前节检查、眼底C/D比值及周边视网膜检查等。此外还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 由同一检查者用长春型同视机检查患者手术前后的三级视觉功能。

1.2.2 测量值定量标准[8,9]

Ⅰ级同时视:正常范围-3°~+3°, 超出此范围为异常;Ⅱ级融合范围:正常值等于或超出-4°~+15°范围, 异常者小于此范围;Ⅲ级立体视:结果为“有”或“无”。

1.2.3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博士伦217-Z100型准分子激光机进行激光切削, 保留角膜总厚度410µm以上, 光区直径为5.8~6.0mm。角膜瓣制作采用法国MoriaⅡ型90型角膜板层刀。基质切削完毕后, 林格氏液彻底冲洗角膜层间, 复位角膜瓣。

1.2.4 术后处理

术后第1周典必殊滴眼液滴眼, 每日4次, 第2周起改用0.1%氟米龙滴眼液滴眼, 每日4次, 每一周递减1次, 共5周。特殊病例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

分别于术后第1天、1周、4周、3个月及1年复查, 于术后第1周检查视功能, 发现异常者, 均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 直至正常为止。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 双眼视功能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视力

30例患者中, 共54只术眼 (24例双眼, 6例单眼) 。术后1周复查时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 但是屈光度较高眼的裸眼视力与度数低着相差2行以上者有19例 (63.33%) , 相差1行者有6例 (20%) ;经1~2周双眼视功能训练后, 于术后1个月复查, 双眼裸眼视力相差2以上者有2例 (6.67%) , 相差1行者4例 (13.33%) 均较前有所提高, P=0.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

2.2 双眼视功能

屈光参差患者手术前、后存在同时视、融合、远立体视正常者分别为22例、28例, 6例、28例, 3例、19例;所有患者术后经过1~2周双眼视功能训练后同时视、融合、远立体视者分别为30例、30例、22例, 较术前大幅度提升, P=0.018, 差异显著 (表2) 。

3 讨论

屈光参差是指两眼屈光状态在性质或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别。它不仅可造成裸眼视力的下降, 而且当两眼屈光差别较大时, 由于双眼物象大小及清晰度不等, 影响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融合功能和立体视觉得建立, 严重者引起弱视[10]。对于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 因其屈光度高的眼近距离仍然可以得到清晰的像, 不致于完全废用, 而且近视性屈光参差发生的年龄相对较晚, 患者往往用正视眼或屈光度低的一侧眼看远, 用屈光度高的眼看近, 形成交替注视, 降低了弱视的产生。

注:P=0.03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P=0.01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LASIK手术的原理是运用准分子激光通过对眼角膜基质层进行精确的切削, 减少其屈光度。它直接改变角膜的屈光力, 引起的物象改变作用极小, 且光的传导路径中不需要经过多余的屈光介质 (如光学镜片等) , 避免了光学像差。至视网膜物象差异极小, 较符合眼的生理状态。因而将其运用屈光参差近视患者的矫正, 术后不但可以提高较好的裸眼视力, 而且能改善明显的双眼影像大小不等的问题, 使融合功能加强, 进而有效的改善视功能[11]。在本组患者中, 我们发现尽管通过LASIK手术治疗后减少了双眼之间的屈光度的差异, 提高了术后的裸眼视力, 但仍然有一部分患者双眼的裸眼视力在术后早期出现1~2行以上的差异, 导致轻度的单眼性弱视, 患者视觉质量不满意。为了改善视力较低眼的视力, 我们将弱视治疗中常用的双眼视功能训练运用于术后视力的提高, 以便极早建立双眼视功能, 通过表1和表2的结果显示, 双眼视功能的训练在屈光参差近视患者LASIK术后可较快的提高视力及视功能。

综上所述, 双眼视功能训练在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 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 并对其双眼视功能的恢复也有促进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屈光参差性近视后的作用。方法 回顾接受LASIK手术的屈光参差 (两眼屈光参差≥2.50D) 患者30例 (54眼) 。应用博士伦217-Z100型准分子激光机行LASIK手术, 随访1224个月, 平均 (13.2±4.3) 个月。手术前后裸眼视力 (UCVA) 、最佳矫正视力 (BSCVA) 以及双眼视功能。结果 术后1周所有患者裸眼视力 (UCVA) 均明显提高, 但屈光度较高眼的裸眼视力与度数低着相差2行以上者有19例 (63.33%) , 相差1行者有6例 (20%) ;经1-2周双眼视功能训练后, 裸眼视力相差2以上者有2例 (6.67%) , 相差1行者4例 (13.33%) 均较前有所提高 (P=0.039) 。手术前、后存在同时视、融合、远立体视正常者分别为22例、28例, 6例、28例, 3例、19例;所有患者术后经过12周双眼视功能训练后同时视、融合、远立体视者分别为30例、30例、22例 (P=0.018) 差异明显。结论 双眼视功能训练在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 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 并对其双眼视功能的恢复也有促进作用。

上一篇:描写秋天天空的优美段落下一篇:胡朝辉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