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检查

2024-06-28

功能检查(精选十篇)

功能检查 篇1

1 常见的检查分析手段

1.1 吸碘实验

甲状腺具有选择性摄取和浓聚碘的功能,其摄取速度和数量以及碘在甲状腺的停留时间,取决于甲状腺的功能状态。131I是食物中的碘(127I)的同位素,具有放射性,能释放出γ射线。因此,给受检儿童口服一定量的131I后,即被甲状腺摄取,在体外用特定的γ射线探测仪即可测得甲状腺对131I的吸收情况,从而判断受检者甲状腺的功能状态。参见公式一。

公式一:甲状腺吸131I率(%)=(甲状腺部位计数-本底计数)/(标准源计数-本底计数)×100%

1.2 促甲状腺激素兴奋实验

正常状态下,甲状腺摄碘能力受垂体前叶分泌的促甲状腺素(TSH)的调节,TSH分泌增加,则甲状腺摄碘率增高。TSH分泌减少或甲状腺组织受到损伤时,甲状腺摄碘率降低。若给儿童注射适量的外源性TSH,并观察注射前后两次甲状腺摄131I率的变化,即可鉴定甲低的病因是在垂体或是甲状腺本身,兴奋值的测定可按照公式二进行。

公式二:兴奋值=第2次24h吸131I率-第1次24h吸131I率

注:正常的兴奋值应该>11%。

1.3 过氯酸钾释放试验

正常情况下,碘被甲状腺细胞摄取后,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与酪氨酸结合为碘化酪氨酸,且酪氨酸碘化的速度大于甲状腺摄碘的速度,因而甲状腺内无游离的碘离子存在。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缺陷时,酪氨酸不能与碘离子集合成碘化酪氨酸,碘离子积存于甲状腺内,致使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因此,有碘有机化障碍的病人,服用氯酸盐后,甲状腺内的碘离子迅速被置换和排出,甲状腺内积存的碘离子减少,甲状腺也不再摄取血循环中的无机碘。通过对服药前后甲状腺摄取碘率的比较,可以判定甲状腺有无碘的有机化障碍。本实验结果用释放率表示,参见公式三。

公式三:释放率(%)=(第1次2h摄131I率-服药后2h摄131I率)/第1次2h摄131I率×100%

注:正常释放率<10%。

2 甲状腺功能检查的综合评价及用药监测

2.1 甲亢的诊断和用药监测

甲亢的诊断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 诊断价值依次为:TSH

多数抗甲状腺药物只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而不能阻止血循环中的T4转化为T3,故在甲亢治疗中,T4比T3下降得早。因此,只有当血清中T3降至正常,才表明用药适量,甲亢得到控制。若T3仍然高于正常,说明用药量不足。当T3、T4均低于正常,表明用药量过大。

2.2 甲低的诊断和用药监测

2.2.1 甲低的诊断

诊断甲减的各种方法的灵敏度及可靠性顺序为:TRH兴奋实验>sTSH=FT4>FT3>TT3。虽然TRH兴奋实验的诊断灵敏度高,但因需多次采血,对儿童身体不利,故临床较少采用。TSH兴奋实验则可鉴别原发或是继发性甲低。甲状腺功能减低时,无论是原发或是继发性,甲状腺吸131I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值,但由于甲状腺吸131I率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故一般也不用此法诊断甲低。

2.2.2 用药监测

甲减患者在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时,需监测TSH、FT3、FT4,以保证用药量适当。当TSH、FT3、FT4在正常范围时,提示用药量适当。当FT3、FT4增高,TSH减低时,提示用药量过大,需要减量。当FT3、FT4减低,TSH增高时,提示用药量不足,需要增加用药量。

3 结语

小儿甲状腺功能检查是一项复杂但又十分重要的系统性医疗活动,对于及时发现儿童甲状腺器质性和功能性异常有很好的检测作用,进而对小儿甲状腺疾病具有很好的预防和诊疗意义。

参考文献

[1]骆德汉.甲状腺疾病的研究与探讨[J].求索, 2006 (2) .

[2]杨启亮.小儿常见疾病临床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7.

运动功能检查 篇2

特殊检查

1前臂伸肌紧张试验

阳性体征:肱骨外上髁处发生疼痛。

临床意义:有肱骨外上髁炎。

2网球肘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医者位于其前后,嘱患者前臂稍弯曲,手半握拳,腕关节尽量屈曲,然后将前臂完全旋前,再将肘伸直。

阳性体征:在肘伸直时,肱桡关节的外侧发生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密耳(Mill)试验,其阳性多提示有肱骨外上髁炎,即网球肘。

3肘三角检查

体征和临床意义:正常时,伸直位时,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呈一直线,在屈肘90°时,三者构成一等腰三角形,称为肘三角,肘关节后脱位时,肘三角即失去正常关系。

4前臂屈肌紧张试验

检查方法:让患者握住检查者的手指(示指至小指),强力伸腕握拳,检查者手指与患者握力作对抗,如出现内上髁部疼痛即为阳性,多见于肱骨内上髁炎。5腕关节望诊

畸形:餐叉样或枪刺样畸形-多发生于桡骨远端骨折。

6正中神经和桡神经损伤

爪形手¡ª臂丛神经或尺神经损伤时,则掌指关节过伸,无名指、小指不能向中间靠拢,且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亦可见于伏克曼氏损伤。

猿形手-见于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合并损伤。

垂腕-桡神经损伤时,前臂伸肌麻痹,不能主动伸腕。

锤状指-多由于手指伸肌腱止点及止点附近断裂,或手指伸肌腱止点处发生撕脱骨折。

腕部出现肿胀,多由于关节内损伤或病变。

腕部呈梭形肿胀,不红不热,多见于腕关节结核。

双腕对称性肿胀,时肿时消,多见于风湿性关节炎。

而腕舟骨的骨折多可引起鼻烟窝的饱满肿胀。

触诊

桡骨茎突处压痛——拇长展肌、拇短伸肌腱鞘炎。

鼻烟窝处压痛——腕舟骨的骨折。

月骨脱位——手腕背侧中央触摸,如有空虚感并在腕掌侧中央能触摸到向前移动的骨块。

下尺桡关节分离——尺骨茎突高凸且有松驰感下尺桡关节处压痛。

运动功能检查

特殊检查握拳尺偏试验

阳性体征:桡骨茎突部出现剧烈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芬克斯坦(Finket-stein)试验,其阳性提示有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屈腕试验

阳性体征:出现手指部的麻木,疼痛。

临床意义:正中神经由腕管中通过,在屈腕时,正中神经受到挤压而出现麻木、疼痛,本试验阳性多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

阳性体征:腕关节出现明显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阳性多提示三角软骨盘损伤。

叩触诊试验

又称Tinel征。轻叩或压迫腕部掌侧的腕横韧带近侧缘中点,若出现和加剧患侧手指刺痛及麻木等异常感觉时,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7下肢部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

望诊触诊运动功能检查特殊检查

腹股沟韧带中点下2厘米

股三角区有压痛,肿块饱满,多提示为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髋关节结核,股骨颈骨折。

股骨大转子,如浅表压痛,并有柔软的波动感,多提示有大转子滑囊炎,如局部有深压痛,多提示大转子骨折、结核或肿瘤等。

触摸两侧触摸大转子有增厚感,髋关节屈伸活动时,大转子处有弹响声,多提示大转子处髂胫束增厚。

轻叩大转子,髋关节产生疼痛,多见于股骨颈,股骨头、髋臼骨折。在股骨颈骨折有移位或髋关节脱位时,大转子的位置可上移。

俯卧位:

髂后上棘——骶髂关节的半脱位。

按压臀大肌区,如压痛明显,多见于臀大肌筋膜炎。

患者取侧卧位,尽量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触摸到坐骨结节表面,如该处有明显压痛,则提示有坐骨滑囊炎,如该处触摸到囊性肿物,多提示有坐骨结节囊肿。在大转子和坐骨结节连线中点用力下压,如产生深压痛或压痛沿坐骨神经走向放射,多见于梨状肌综合征。

髂胫束挛缩试验

阳性体征:外展的大腿放松后仍保持在外展位,不下落。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欧伯(ober)试验,其阳性,多提示有髂胫束挛缩。脊髓灰质炎后遗髂胫束挛缩也可出现阳性。

8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

阳性体征:伸直一侧的腿自动离开床面,大腿与床面之间形成夹角。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托马(Thormas)试验,试验阳性,提示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多由于髋关节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所引起。本检查亦可使患者取仰卧位,腰部放平,分别伸直两腿,医者观察腿伸直过程中,腰部是否离开床面向上挺起,如某一腿伸直过程中,腰部挺起,说明本试验阳性。

9掌跟试验

阳性体征:足侧向一侧,呈外旋位。

临床意义:本试验阳性,临床多提示有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或截瘫。10足跟叩击试验

阳性体征:击足跟时髋关节处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阳性,多提示髋关节有病变。

11髂股连线检查

髂坐连线检查

病人侧卧,患侧在上面,检查髂前上棘到坐骨结节连线(内拉通线)。正常人此线应经过大粗隆顶端,如后者超过本线1cm以上者为内拉通线失常。

本征阳性可见于髋关节脱位和股骨颈骨折,还可见于髋关节炎症、结核、肿瘤、无菌性坏死等使股骨头破坏的疾患。

12布瑞安三角检查

髋臼角的测量

自髋臼外缘至髋臼中心作连线,此线与两侧髋臼中心连线(r)相交成之锐角为髋臼角。正常度数为20 ~25°。半脱位时常大到25 ~30°,全脱位在30°以上。

13望远镜试验

病人仰卧,髋、膝关节均屈曲90度。检查者一手固定患侧骨盆,另一手握住其膝关节上下推拉股骨头,反复数次,即可感到股骨头滑出滑入髋臼时的弹簧样感觉,亦为阳性。

本试验阳性提示有髋关节脱位。

14艾利斯试验

令患者仰卧,双髋双膝关节均屈曲,使足底平置床面,两足平齐,检查者观察膝顶部的高度,若患侧偏低,即为阳性。

本征主要见于髋关节脱位,亦可见于股骨颈骨折。

15髋关节承重机能试验

病人取站立位,检查者站在病人背后,嘱病人单腿站立,并保持身体直立。当一腿离开地面时,负重侧臀中肌收缩将对侧骨盆抬起。

不负重一侧骨盆不抬高,甚至下降为本试验阳性,常提示臀中肌病变,亦可见于髋关节脱位、髋内翻畸形、股骨颈骨折等。

膝关节

望诊

5°~10°的生理外翻角。

伸直时,可以有0°~5°的过伸

“K”型腿、“X”型腿、“O”型腿。

髌上滑囊炎

触诊

膝关节的压痛点说明如下:

髌骨边缘--髌骨软化症

关节间隙--半月板损伤

侧副韧带附着点--侧副韧带损伤

髌骨下极--髌韧带病

髌韧带两侧--髌下脂肪垫病变

胫骨结节--胫骨结节骨骺炎

运动功能检查

屈曲运动: 正常时膝关节屈曲可达145°。参与运动的肌 肉为腘绳肌。伸直运动:正常时膝关节的伸直角度为0°,青少年及女性有5°~10°的过伸。主要为股四头肌。

旋转运动:正常时膝关节在伸直位时无外旋、内旋运动但在屈曲90°时,有10°~20°的内、外旋运动。主要参与运动的肌肉为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等。

特殊检查

16回旋挤压试验(麦氏试验)

阳性体征:膝关节有弹响和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麦克马丽(Mc Murray)试验,提示半月板损伤。

17研磨提拉试验

又称阿普莱(Apley)试验,可分两个部分。

1.挤压或研磨试验

阳性体征:膝关节有疼痛。

临床意义: 阳性提示有半月板破裂或关节软骨损伤。

2.提拉试验

阳性体征:出现膝外侧或内侧疼痛。

临床意义: 阳性表明有内侧或外侧副

韧带损伤。

膝关节侧方活动试验

检查方法

临床意义:阳性时,表示内、外侧副韧带损伤

抽屉试验

检查方法

临床意义:阳性时,表示膝关节前或后交叉韧带损伤。

18浮髌试验

阳性体征:可感觉髌骨有漂浮感,重压时下沉,松指时浮起。

临床意义:本试验用于检查膝关节腔内积液。

19交锁征

检查方法:患者坐位或仰卧位,让患者作膝关节屈伸活动数次。

阳性体征:出现关节疼痛且不能屈伸。

临床意义:表明因半月板撕裂、移位而发生膝关节交锁。

此时,缓慢活动膝关节,如内外旋转、屈伸小腿,直到半月板滑到合适的位置,则交锁可解除,膝关节活动恢复正常。

踝关节

1、站立姿势

正常站立姿势是两足向前或呈“八”字形,步行角度不超过15°

内、外“八”字脚

3、步态

4、检查足弓、足长与足宽平足、高弓足

6、肿胀

踝关节的肿胀,多由踝部的外伤所引起,肿胀明显,早期以踝部前方为主,进而发展为全关节的肿胀,多见于内、外踝骨折或胫骨下端骨折。若肿胀形成缓慢,多见于踝关节结核或骨性关节炎。

触诊

先在足底前部触摸第一跖骨头和第一跖趾关节,注意跖骨头周围是否有骨疣。跖趾关节是否肿、变形、局部发红,有无滑囊增厚,此处为痛风和滑囊炎好发部位。

足舟骨结节位于足内缘,如儿童局部有触痛时,必须注意有无足舟骨的无菌性坏死。足舟骨结节太突出,与鞋面摩擦可产生触痛。

紧靠足舟骨的近端是距骨头的内侧,扁平足患者在足内侧距骨头明显突出。运动功能检查

踝关节检查时以足长轴与小腿纵轴成90°角为中立位。

特殊检查

临床意义:如同侧疼痛,提示有内踝或外踝的骨折。如对侧疼痛,提示内侧或外侧副韧带的损伤。

20前足挤压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手握住患者前足部横向挤压。

阳性体征:出现剧烈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阳性,多提示有跖骨骨折。

跟轴线测量

检查方法:患者站立位,若小腿正中线与足跟纵轴一致为正常。

阳性体征:跟骨轴线向小腿正中线外侧或内侧偏斜。

临床意义:本试验阳性,多提示有足内翻或外翻畸形。

足指数测定法

检查方法: 足平放桌上,自足最高处到桌面的距离为足弓高度;自足跟到第二足趾尖的长度为足长度。

正常足指数=(足弓高度÷足长度)×100 =29~31

阳性体征和临床意义:扁平足指数小于29,严重者指数在25以下。高弓足指数小于31。

足顶角测定

检查方法:把第一跖骨头、内踝、跟骨结节三点连成一个三角形,顶角95°为正常。

肝功能检查的现代进展 篇3

一、酶学检验项目:

1、转氨酶:是一种细胞内酶,90%存在于肝细胞内部,少量的存在于心脏、肾脏、脑及肌肉细胞内。当肝细胞受到破坏(无论是因病毒、肿瘤、化学药品或酒精引起的),转氨酶就会由肝细胞内迅速释放到血液中来。若有心脏病、肾病或是过度疲劳,某些部位也会少量地释放出一些转氨酶来。所以,转氨酶的轻度升高并不一定就是肝炎。转氨酶分为:①丙氨酸转氨酶,代号为ALT;以往称之为谷丙转氨酶,代号为SGPT。正常值:ALT<25;SGPT<40。ALT一直是国内外最常用、诊断价值最高的酶,也是肝细胞受损后首先能检查出的异常指标之一。急性传染性肝炎的早期即有明显增高。中毒性肝炎(药物中毒、化学药品中毒)、阻塞性黄疸、胆囊炎、血吸虫病以及心肌、脑、横纹肌、肾等的损伤与疾病,亦均可使之增高。②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代号为AST;以往称之为谷草转氨酶,代号为SGOT。正常值:AST<20;SGOT<95。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当心肌梗塞时,血清中AST活力增高。在发病后6~12小时之内显著增高,在48小时达到高峰,约在3~5天恢复正常。此外,各种肝病亦可引起血清AST升高,有时可达1200单位,中毒性肝炎还可更高。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亦可引起血清AST的轻度增高。同时测定ALT与AST,计算它们的比值,正常约为1.15。二者的比值对于急性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判断有意义,比值下降则提示预后较差。

2、碱性磷酸酶:现代号为ALP,以往的代号为AKP。正常值为3~13金氏单位。ALP测定常作为肝胆疾病和骨骼系统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ALP增高可见于下列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转移癌和骨折修复愈合期等。近年来,ALP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测定出ALP可分为六种同功酶:ALP1,ALP2来源于肝脏;ALP3来源于骨骼;ALP4来自胎盘(妊娠时升高);ALP5来自小肠;ALP6来自结肠(溃疡性结肠炎时升高)。

3、谷氨酰转肽酶:代号-GT或GGT。正常值:男性3~17单位,女性2~13单位。以往的正常值为<40单位。GGT主要用于诊断肝胆疾病,如患原发性肝癌、肝硬化、胰腺癌、乏特氏壶腹癌时,血清GGT活性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手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0%。若嗜酒或长期使用苯巴比妥类药物,血清GGT活性也会升高。由于GGT特异性不强,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阻塞性黄疸、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时都可轻度升高。

4、PZ肽酶:有助于肝纤维化的鉴别诊断。

5、a-L-岩藻糖苷酶:代号为AFU。这项检查是对手术切除或化疗后的原发性肝癌(HCC)作动态观察。若AFU进行性升高,可预示肝癌复发。

二、蛋白质代谢试验

在以往的肝功能检查中,多是检查总蛋白(代号为T、P)和白蛋白(代号为ALB)。正常值:T、P60~80g/L;ALB 35~55g/L。临床意义:T、P增高多见于急性失水所引起的血浆浓缩,如呕吐、腹泻、高热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球蛋白增加,也可造成T、P升高。T、P降低多见于静脉注射过多而造成的血浆稀释、长期营养不良或慢性肠胃道疾病引起的吸收不良。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如严重的结核病、甲亢、恶性肿瘤等)均可造成T、P降低。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时导致蛋白质合成障碍,使得T、P降低。

ALB短时期降低主要由于急性大出血或是严重烧伤造成的血浆蛋白丢失。ALB长期降低主要由于肝脏严重受损、肝硬化腹水、严重肾病所致。

目前除了检查总蛋白、白蛋白以外,还可检查前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反映肝脏损害程度比白蛋白更为灵敏。若前白蛋白<100mg/L时,则预示肝脏功能已处于严重损害状态。

三、胆红素及胆汁酸代谢试验

1、胆红素测定:代号为BL,正常值5.1~17,lmol/L。17,2~34,5gmol/L为潜在性黄疸;34,6~172,4gmol/L为轻度黄疸;172,5~345gmol/L为中度黄疸;346~517/zmol/L为完全梗阻性黄疸。

2、胆汁酸测定:代号为BA,胆汁酸测定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试验。BA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代谢的产物,其生成与代谢和肝脏功能有着密切关系,BA的升高可反映肝脏的实质性病变,其阳性率大于90%。

四、肝细胞癌的检查

肺功能检查的配合技巧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呼吸科进行肺功能检查的患者780人,年龄最小18岁,最大93岁。其中男性460人,女性320人,平均年龄73岁。听力完全障碍21人,听力部分障碍122人,脑血管疾病后遗症遗有口唇不能闭合患者30人,理解能力下降38人,年老体弱患者256人,均无活动性咯血;活动性肺结核;未经胸腔引流的气胸;心血管疾病等禁忌证。

1.2 方法

将78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平均分配,每组各为390人,患者一般情况相当,不存在明显差异。对照组常规解说肺功能的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让患者理解后,边指导边配合操作。实验组采用吹气球练习,并观看操作示范,同时配合解说操作要点的方法,将两组方法进行比较。

对照组及实验组检查者均取坐位,检查前休息5~20 min,让患者单独进入肺功能室进行检查(特殊需要家属协助的患者除外),准确记录患者的身高、体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肺功能的配合方法,身体坐直,用嘴含住口含嘴,嘴唇包严,保证不漏气,在尽可能多的吸气后,用爆发力吹气,尽可能吹气坚持6 s以上,在呼气完全后立刻快速吸气至完全。在教患者进行爆发力吹起时,可以将抬高的手突然放下,要求患者用力吸气时可以拉起受检者的衣服[2,3]。

实验组在常规说明配合方法及操作要点的基础上,先练习快速猛吹气球的方法,再观看操作示范,边学习边练习操作,在单独一个患者进行检查时,由操作者本人进行示范,或者让患者观看操作视频。在患者集中检查时,让患者本人提前进入肺功能室,观看2~3个患者的操作示范,进行学习模拟练习。然后再按照对照组的方法进行检查。

2 结果

具体数据见表1。

实验组配合及两次操作规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患者对服务满意度大大提升。

3 讨论

3.1

影响肺功能的结果的因素有:(1)医院的环境,由于人员较多,场面吵杂、混乱。周围围观的患者家属较多,周围人员的取笑,易使患者发生紧张、烦躁、情绪不稳,从而影响配合。(2)患者的因素,患者的年龄,患者的理解能力,患者的听力,有无口腔疾患,是否存在心理因素,年老体弱等因素的影响有关。由于老年人患病概率大,害怕查出疾病[4]。因此,部分老年人在做检查时因恐惧心理不能配合。(3)操作者因素,应该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耐心、热心、不厌其烦的服务态度,清晰的语言表达和示范能力,并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3.2

通过对肺功能环境的改善,减少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肺功能室内一般只有正在操作的患者及另外两个观看学习操作的患者,保证了人员较少,防止了吵杂和陪护的取笑。同时也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通过视听观看模拟操作及吹气球的练习,以及操作者的指导,使患者的视觉听觉及感知觉充分调动,能充分学习并配合肺功能的检查。

3.3

肺功能检查结果取决于仪器,操作员和患者三方面的因素,操作技术人员不但要掌握检查的操作要点及质量控制标准,还有和患者密切配合。患者的正确配合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通过视听触觉全方面的调动,及操作人员耐心和蔼的态度,清晰准确的指导,使患者能减少体力的消耗,而且能迅速达到质量控制要求。同时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

通过两种不同指导配合方法的比较,发现应用吹气球练习加观看模拟操作示范,配合解说操作配合要点的方法,能让患者迅速理解配合方法及操作要点,患者能正确配合,测试时间缩短,体力消耗减小,而且能达到质量控制要求,增加肺功能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满意率。

参考文献

[1]郑劲平,高怡.肺功能检查实用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9:7-10.

[2]于丰彦,周福生,龚彩霞,等.34例肝肺综合征的临床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5):24-26.

[3]孙晓凤.浅析老年病人进行肺功能监测的配合指导.亚太传统医药,2009(5):61-62.

功能检查科主任职责 篇5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行政管理工作。

2、制定并组织实施本科工作。实行对常规电诊影像及各种介入治疗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经常督查,按期总结汇报。

3、根据本科任务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保证对病员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

4、实施科主任领导下审查常规电影影像及各种介入治疗的综合诊断制度,审重要的诊断报告单,参加临床会诊和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经常检查电诊科的工作质量。

5、经常与临床科室取得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6、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开展科学研究,承担教学任务,搞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7、组织领导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经常检查设备仪器使用和保养情况,严防差错事故,及时处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保障医疗安全。

8、制定本科人员轮换、值班及参加学术活动,外出进修制度。

9、制定本科人员医德医风教育,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

被忽视的甲状腺功能检查 篇6

这个问题让侯先生有点困惑:糖尿病与甲减有什么关系?患了糖尿病需要重视甲状腺功能的检查吗?

甲状腺与糖尿病唇齿相依

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得了解甲状腺。甲状腺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和两侧,是长得像蝴蝶一样的腺体,它的作用是调节生长、发育、代谢等生理活动。它合成和分泌的甲状腺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激素,一旦甲状腺的功能失常,就会引起疾病,人们俗称的“甲亢”或“甲减”就是其中之一。简单地说,如果甲状腺素分泌过少,称甲减;甲状腺素分泌过多,称甲亢。

甲状腺与胰腺同属内分泌器官,两者关系密切,可谓唇齿相依。两者发生的疾病也有一定的联系,最常见的糖尿病和甲减就偶尔会穿同一条裤子,是一根藤上的两个苦瓜。例如甲减可引起肥胖,而肥胖又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据有关资料显示,普通人群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约为7%,女性比男性高,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则比普通人群高。此外,当糖尿病合并甲亢时,需要更大剂量的降糖药。

所以,甲状腺功能检查就逐渐被重视起来。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确诊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应立即进行甲状腺功能的筛查,结果正常的也要每1~2年复查一次。

看懂甲状腺功能检验单

那么,甲状腺功能的检查包括哪些项目?又各有什么价值呢?

促甲状腺激素(TSH) TSH是腺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主要功能是促进甲状腺细胞的增生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释放,并受甲状腺激素的反馈控制。化验TSH的含量是测试甲状腺功能非常敏感的特异性指标,特别适合于早期检测或排除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中枢调节系统的功能紊乱,也可用于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者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效果的观察。

一般而言,如果TSH的水平过高,就意味着甲状腺功能减退,过低则意味着甲状腺功能亢进。 如果引起甲状腺病变的原因在垂体,这时TSH高引起甲亢,TSH低造成甲减,不过,这种情况很罕见。

甲状腺素(T4) T4是甲状腺分泌的主要激素(占90%),又称四碘甲腺原氨酸,人体中的所有T4称总T4,其中大部分与甲状腺球蛋白相结合存在,仅有0.04%是游离存在(称游离T4),两者可互相转化。打个比方,人们把所有的钱都存在银行里,分“定期”和“活期”两种,虽然都是自己的钱,但经常发挥作用的是“活期”这部分,“定期”的则很少动用。同样,在人体内发挥作用的也主要是游离T4(FT4)。化验血液中T4和FT4的意义大致相同,但 FT4更直接、更实用。一般来说,T4和FT4升高见于甲亢、口服避孕药、部分无痛性甲状腺炎等;减低则见于甲减、肾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三碘甲腺原氨酸(T3) T3是甲状腺分泌的另10%的激素,虽然总量没有T4多,但在甲状腺总的代谢贡献中却占到了65%。同样T3也分总T3(TT3)和游离T3(FT3)。游离T3占总T3的0.3%,发挥主要生理功能的也是它。总T3和FT3是判定甲状腺功能的基本试验,与总T4和FT4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例如甲亢时,血清中T3显著升高,且早于T4;轻型甲状腺功能低下时,T3值下降不如T4明显;还有一些亚临床甲亢患者,T4和FT4并不升高,但T3和FT3却升高了。所以,T3和FT3也是查明甲亢和甲减等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指标,也常用于药物治疗效果的观察。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能特异地与T3 、T4结合。测定甲状腺球蛋白的含量也能间接反映甲状腺的功能,如甲亢时降低,甲减时增高。

同时,甲状腺球蛋白又是一种潜在的自身抗原,在病理情况下,免疫系统出现问题,不能识别是自己的还是外来的,就像战争中把自己人当成了敌人,从而产生抵抗,故甲状腺球蛋白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增高(或者阳性)见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突眼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与甲状腺肿瘤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例如有35%的甲状腺癌可出现阳性。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也属甲状腺组织的自身抗体,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均是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常用指标。二者联合检测,检出率明显提高(可达98%),也可用于其他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

总的来说,能反映甲状腺功能的试验较多,涉及的内容也较复杂,临床价值也有差异。每个试验都有优势和不足,有时候需要结合多个指标才能得到客观准确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常用的甲状腺功能试验都能使很多甲状腺疾病露出马脚,不仅仅是甲亢和甲减。

“糖友”在试验的组合和应用过程中,到底应该查3项、5项或8项,还是更多项,要根据病情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自作主张,随意增减项目。同时考虑到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的特殊关系,除了“糖友”要注意查甲状腺功能外,甲状腺疾病患者也要查血糖,这样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编辑/李文解)

哮喘患儿肺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6岁哮喘患儿108例为病例组, 所有患儿均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学会呼吸学组修订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2]。在同期来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健康小儿中选择性别一致年龄相仿的108例小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病例组患儿男57例, 女51例, 年龄4~6岁, 平均 (5.15±1.08) 岁;对照组男57例, 女51例, 年龄4~6岁, 平均 (4.18±1.05) 岁。两组小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使用肺功能测定仪按照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分别检查病例组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及对照组小儿肺功能指标, 急性期哮喘表现为呼吸急促或轻度困难, 肺部可听见明显的哮鸣音, 缓解期患儿是哮喘患儿发作后吸入长效β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处于缓解期, 其临床表现为呼吸平稳、无哮鸣音。肺功能测定仪购选用比利时麦迪肺功能测定仪medisoft。注意在测试前需调节好室内湿度, 并进行环境温度及湿度校准20 min后行容积校准, 以避免检测数据出现不准确结果。另外肺功能仪由呼吸科肺功能室同一个专职医生操作, 每位受测者应给予正确的呼吸训练, 让患儿掌握正确的呼吸、屏气及用力呼气, 测试时要求受测者站直或坐直并松解过紧的衣服领口及腰带, 保持患儿头部自然水平, 给患儿夹上鼻夹, 口唇包紧口器以避免漏气, 重复检测3次, 由电脑自动分析处理, 医生给出诊断报告。

1.3 检测指标

患儿用力肺活量 (FVC) 、第1秒用力呼气量 (FEV1) 、一秒率 (FEV1/FVC) 、25%、50%、75%用力呼气流速 (FEF25、FEF50、FEF75) 及最大呼气峰值流速 (PEF) 。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例组患儿哮喘急性期和缓解期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测定结果比较

病例组中哮喘急性期患儿FVC、FEV1、FEV1/FVC、FEF25、FEF50、FEF75、PEF等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检测值, 两组比较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病例组中哮喘缓解期患儿FVC、FEV1、FEV1/FVC、FEF25、FEF50、FEF75、PEF等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检测值, 两组比较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病例组患儿哮喘急性期和缓解期肺功能指标测定结果比较

病例组患儿哮喘急性期FVC、FEV1、FEV1/FVC、FEF25、FEF50、FEF75、PEF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缓解期相应检测值, 比较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4~6岁儿童哮喘的诊断较成人相对困难, 主要原因是由于患儿配合力不足及这一时期呼吸道的生理、解剖位、患儿免疫等方面的特殊性及引起哮喘病因的复杂性, 全球哮喘防治组织也曾多次强调肺功能检测用于诊断病情、检测病情严重程度及药物疗效评价小儿哮喘具有重要的地位[3]。

肺功能检测是一种无创的检测技术, 该技术操作简单, 检查时只需患儿平静呼吸即可。其优点在于不仅能快速准确的诊断出患儿的疾病, 而且还能反映出患儿呼吸系统各项生理功能[4]。对于配合力不足的患儿而言, 肺功能检测仪可快速准确的分辨出是否为肺部感染, 可有效的避免诊断过程中的误诊或混淆, 是观察病情最直接的检测方法之一。

肺功能检测指标:用力肺活量 (FVC) 、第1秒用力呼气量 (FEV1) 、一秒率 (FEV1/FVC) 、25%、50%、75%用力呼气流速 (FEF25、FEF50、FEF75) 及最大呼气峰值流速 (PEF) 等在哮喘的诊断及治疗中是十分重要的, 用力肺活量 (FVC) 是反映气道阻塞的重要参数, 由于患儿支气管的水肿及黏膜渗出而导致气流量和用力肺活量减少, 而呼出相同容量的气体所需时间较正常人长;第1秒用力呼气量 (FEV1) 和FEV1/FVC是临床用于判断哮喘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动态观察患者病情进展、评价治疗措施及推测患者预防等重要指标, 其评估患儿气道阻塞程度比肺部听诊更为敏感, 可准确判断出阻塞程度;25%、50%、75%用力呼气流速 (FEF25、FEF50、FEF75) 也是反映气道阻力的参数, 其值不仅能用肺功能测定仪测得, 还可使用简便的呼气峰值流速检测;最大呼气峰值流速 (PEF) 在了解患儿气道的稳定性、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检测病情长期变化及衡量临床疗效等方面非常实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上述肺功能指标在哮喘急性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检测值 (P<0.05) , 说明在哮喘病程中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病例组中哮喘缓解期患儿FVC、FEV1、FEV1/FVC、FEF25、FEF50、FEF75、PEF等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检测值 (P<0.05) , 说明缓解期时患儿同样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病例组患儿哮喘急性期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缓解期相应检测值 (P<0.05) , 可明确的反应患儿病情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 哮喘患儿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在急性期和缓解期均存在特异性的变化, 用于诊断儿童哮喘、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具有良好的评定效果, 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肺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6岁的哮喘患儿108例为病例组, 同时在同期来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健康小儿中选择性别一致年龄相仿的108例小儿作为对照组, 采用肺功能仪测定病例组患儿在急性期和缓解期肺功能指标, 并以健康小儿作为对照分析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明确哮喘患儿肺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结果:病例组中哮喘急性期和缓解期患儿FVC、FEV1、FEV1/FVC、FEF25、FEF50、FEF75、PEF等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检测值,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病例组患儿哮喘急性期FVC、FEV1、FEV1/FVC、FEF25、FEF50、FEF75、PEF等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缓解期相应检测值,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哮喘患儿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在急性期和缓解期均存在特异性的变化, 用于诊断儿童哮喘、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具有良好的评定效果, 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哮喘患儿,肺功能检查,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吴雪郡, 黄英, 王莹, 等.619例儿童哮喘肺功能FEV1和PEF与小儿气道的关系[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1 (11) :1900-1902, 1906.

[2]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 (试行) [J].中华儿科杂志, 2004, 42 (2) :100-106.

[3]安淑华, 李金英, 张建霄, 等.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在5岁以下支气管哮喘儿童中的应用[J].疑难病杂志, 2011, 10 (8) :583-585.

功能检查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研究对象共255例,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吸烟组135例,其中男97例,女性38例。非吸烟组120例,其中男76例,女44例。被检查者常规测量身高、体表面积、体重,以及内科检查、询问病史、心电图检查、血生化检查、胸部X线检查等。吸烟组吸烟时间5~30年,吸烟量5~30支/d。非吸烟组120例,男115例,女5例。入选时纠正了两组之间身高、体重、年龄、体表面积的差异,各组平均身高、体重、年龄、体表面积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前经内、外科和血液学检查,排除:(1)测试前1周内服支气管扩张剂,饱食者;(2)身体发育异常及畸形者;(3)心、肝、肾、肺等慢性疾病患者等。

1.2 测量方法

所有测试均在2010年1~12月完成,全部研究对象在接受检查前均安静休息15 min以上,要求研究对象坐直,头保持自然水平,夹上鼻夹,舌头不能堵住咬口器、不能漏气,着装避免过紧。测试前先让研究对象观察并模拟测试过程,在正式测定过程中,要求测试者至少测定3次以上,取最佳值作为参数记录。肺功能检查仪为上海银河医学仪器公司产的D9美迪克肺功能诊断分析系统和肺功能测试的综合性软件包,每一次测试最长时间不超过1 min,在流速/容量和容量/时间两个坐标系统同时实时显示,两种状态下的结果通过叠加的流速/容量和容量/时间回归曲线以及参数进行对比,软件包根据测量参数和回归曲线自动计算出最终的报告和结果,最后得到对通气功能的自动诊断[4]。操作者为同一检查人员,避免了人为误差。

1.3 测量项目

测量项目包括用力肺活量(FVC),75%、50%、25%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速(MEF75、MEF50、MEF25)、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FEV1%),呼气峰流速(PEF)。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测定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反映气流受限和阻塞的指标FEV1、FEV1/FVC、MMEF、PEF、MEF50等在吸烟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75%、50%、25%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速(MEF75、MEF50、MEF25)、呼气峰流速(P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非吸烟组比较,*P<0.05

3 讨论

吸烟危害健康,但多数吸烟者在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时,总是无法下定决心戒烟。研究表明,长期吸烟人群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发病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并且长期吸烟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这些患者长期咳嗽和咳痰,也可以逐渐发展成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6]。本文通过对135例吸烟人群和120例非吸烟人群的肺功能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反映气流受限和阻塞的指标FEV1、FEV1/FVC、MMEF、PEF、MEF50等在吸烟组明显下降,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75%、50%、25%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速(MEF75、MEF50、MEF25)、呼气峰流速(P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吸烟不但能够引起肺功能的下降,而且造成了肺通气功能和小气道功能损害[7]。长期吸烟导致烟雾中的甲醛、丙烯醛、尼古丁、氰化氢等有害物质容易聚集在肺内各级细支气管内,刺激呼吸道黏膜杯状细胞增多,黏液分泌增加,从而引起内膜炎症,同时干扰支气管内膜纤毛柱状细胞的活动,影响黏液的清除,大大加重支气管内膜炎症。吸烟也可导致血中的白三烯水平明显上升,白三烯可引起细支气管收缩,致使肺血管缺氧性收缩,特别是小气道黏膜血管收缩最为明显,进一步加重小气道炎症。吸烟能使细支气管上皮纤毛变短,纤毛运动发生障碍,局部抵抗力降低,肺泡吞噬细胞的吞噬、灭菌作用削弱,支气管痉挛,增加气道阻力[8]。此外,吸烟还可使气道内分泌物增加,久之,随着吸烟程度的加重,细支气管黏膜增厚,管腔更加狭窄,从而导致一系列病理性的呼吸改变和临床症状。可见,吸烟可引起肺气肿和肺功能的损害。在普通人中,FEV1下降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香烟烟雾[2,4]。吸烟数量愈大,年限愈长,则发病率愈高。累积吸烟量与肺功能下降率之间呈剂量-反应关系。

总之,吸烟和被动吸烟能增加特定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此,控烟或戒烟已成为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453.

[2]高文,徐永健,刘先胜.吸烟患COPD者与吸烟不患COPD者肺组织中白介素-18表达的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0,19(2):124.

[3]Rachet B,Siemiatycki J,Abrahamowicz M,et al.A flexible model-ing approach to estimating the component effects of smoking behavior on lung cancer[J].J Clin Epidemiol,2004,57:1076-1085.

[4]陈莉,赵明,韩少梅,等.河北省正常人群肺功能检测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26(4):463-466.

[5]Bohadana A,Teculescu D,Martinet Y.Mechanisms of chronic air-way obstruction in smokers[J].Respir Med,2004,98:139-151.

[6]Macnee W.Pathogenesi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Clin Chest Med,2007,28:479-513.

[7]William MacNee.Updat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2007[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8,177:820-829.

功能检查 篇9

关键词:弱视,三级视功能,检查方法,弱视治疗

弱视是一种无器质性病变的儿童眼科常见疾病,指视觉发育期间因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而导致矫正视力<0.9[1]。弱视患儿的视力明显低下,按弱视程度可分为:轻度弱视(矫正视力0.6~0.8)、中度弱视(矫正视力0.2~0.5)、重度弱视(矫正视力≤0.1)[2]。儿童弱视若不及早诊治将会导致融合视消失、无完善立体视,不健全的视功能严重影响患儿的心智发育和正常生活。我科通过双眼三级视功能检查诊断儿童弱视,并采取一般治疗方法结合三级视功能训练进行弱视治疗,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弱视患儿52例(98眼),全部弱视患儿均符合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订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3~14岁,3~5岁弱视48眼,6~10岁弱视33眼,>10岁弱视17眼;屈光性弱视65眼(屈光不正性40眼、屈光参差性25眼),斜视性弱视33眼;轻度弱视46眼,中度弱视35眼,重度弱视17眼。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所有患儿均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常规近视力和远视力检查,并检查患儿的眼底、眼前节、眼位、眼屈光间质、眼球运动等,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弱视患儿一级同时视检查、二级融合视检查、三级立体视检查所使用的医疗器械为日本TOPCON公司SP-1型同视机。

1.2.2 治疗方法

根据三级视功能检查结果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1)结合眼位,配戴矫正眼镜合理矫正屈光不正;(2)结合弱视程度,采用传统遮盖法选择性调整遮盖比例治疗;(3)斜视矫正手术治疗;(4)光栅、红灯闪烁、海丁格尔刷等增视治疗仪治疗;(5)精细目力训练,如穿针、插孔、拣豆子、画图、走迷宫等。弱视患儿的单眼视力>0.6和双眼视差<0.2时可接受三级视功能训练,使用器材为TSJ-1型同视机(西安华亚电子有限责任公司,陕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1220049号)和海军总医院设计的随机点立体视检查图片[4]。

1.3 疗效评定

(1)痊愈:矫正视力≥0.9;(2)进步:矫正视力提高≥2行;(3)无效:视力提高<2行或视力不变[5]。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弱视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3~5岁弱视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83%,6~10岁弱视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8.79%,>10岁弱视患儿的总有效率为47.06%;3~5岁弱视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年龄段患儿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3~5岁比较,*P<0.05

2.2 不同弱视类型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屈光性弱视患儿总有效率为98.46%,斜视性弱视患儿总有效率为87.88%,不同弱视类型患儿的临床疗效均良好,其中,屈光性弱视患儿的痊愈率显著性优于斜视性弱视患儿的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弱视程度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不同弱视程度患儿的总有效率比较:轻度(95.65%)>中度(85.71%)>重度(70.59%),轻度弱视患儿的总有效率显著性大于重度弱视患儿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弱视通常是在儿童视觉发育关键期(0~2岁)由于双眼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形觉剥夺等引起的无器质性病变的视力下降[6,7,8]。3~8岁为视觉发育敏感期,既是弱视发病的危险期又是弱视治疗的最佳时期[9,10]。本研究表明,3~5岁弱视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性优于其他年龄段弱视患儿的临床疗效(P<0.05),越早诊治,其临床疗效越好。因此,掌握弱视治疗的最佳时机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弱视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消除抑制,提高视力,但这不仅仅是提高患儿的视力,更是强调建立双眼三级视功能。我科根据双眼视功能的检查结果,依据患儿不同的弱视类型和弱视程度,合理选择弱视治疗方案。在配戴眼镜合理矫正屈光不正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遮盖治疗方法,以消除健眼对弱视眼的抑制作用。同时,结合增视治疗仪器训练和精细目力训练进行综合治疗。治疗结果显示:屈光性弱视患儿的痊愈率明显高于斜视性弱视患儿的痊愈率(P<0.05),即屈光性弱视比斜视性弱视更容易治疗;轻度弱视患儿的总有效率显著性大于重度弱视患儿的总有效率(P<0.05),提示弱视程度越轻,临床疗效越好。

注:与重度比较,*P<0.05

综上所述,通过三级视功能检查早期筛查发现视觉障碍因素,及时对应进行合理有效治疗,对促进视力的矫正和三级视功能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勇军.儿童和青少年弱视治疗后双眼立体视功能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4):556-557.

[2]苏艳,赵鸿玉,张兰华.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9):87-89.

[3]冯光强,邓叶华.弱视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1,11(2):127-1299.

[4]陈培正,李晓静.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的重建[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0,32(1):47-49.

[5]周淑英.弱视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13):2000-2001.

[6]Repka MX,Kraker PT,Beck RW,et al.Treatment of severe amblyopiawith weekend at ropine:results from 2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JAAPOS,2009,13(3):258-263.

[7]周淑英,郝志鹏.综合治疗弱视患者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5):705-706.

[8]商强.个性化治疗方案对儿童弱视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4):184-185.

[9]代春华,尚艳峰,宫华青.弱视辅助疗法——三色光闪烁弱视治疗仪在弱视治疗中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2010,30(6):572-574.

护理干预在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3年11月在本院进行肺功能检查的患者116例, 将这1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58例, 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性患者30例, 女性患者28例, 年龄在24~6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35.2±6.3) 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 女性患者36例, 年龄在26~67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38.3±6.4) 岁。观察组心脏病患者20例, 男性患者12例, 女性患者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8例, 男性患者18例, 女性患者20例。对照组心脏病患者22例, 男性患者10例, 女性患者12例,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6例, 男性患者12例, 女性患者2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构成, 性别组成上以及疾病人数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临床资料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58例患者采取护理的方法, 主要就是由专业医生指挥患者进行呼吸, 护理人员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进行护理干预。首先, 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 并且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使患者在检查中能够积极的配合医学及其护理人员的操作[1]。其次, 进行个别指导。教会患者在夹住鼻孔的情况下用口呼吸, 通过口含管做平静呼吸、最大吸气量、最大呼气量、最快最大吸气量和最快最大呼气量的方法, 以进一步促进肺功能检查的顺利进行[2]。

1.3 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掌握护理方法的程度, 肺功能检查的结果以及检查所用的时间进行对比观察, 最后得出临床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 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具体结果如表1, 表2和表3所示。

注: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肺功能检查仪器具有自身的优势, 操作较为简单, 并且通过电脑分析诊断准确性较高, 在临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肺功能检查是针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必要的检查, 通过检查, 能够发现患者肺的病变, 并且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数据依据,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临床检查的过程中, 正确的方法就是患者需要夹住鼻孔的情况下用口呼吸, 通过口含管平静呼吸, 最大吸气量、最大呼气量、最快最大吸气和呼气量的气体输入肺功能仪, 才能做出准确的肺功能诊断。

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发现, 肺功能检查结果的准确与否与患者的呼吸方法是否正确有非常大的关系, 如果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 呼吸方法不规范, 影响到检查的结果, 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发生, 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治疗, 容易耽误患者的病情, 不利于患者的良好治疗。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 针对于护理干预方法在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进行了临床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 该种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检查时间, 并且能够提高检查的效果[3]。在采用护理干预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除了进行健康教育, 教授患者正确的呼吸方法之外, 还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很多的患者由于在检查的过程中, 精神过度紧张, 也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还有部分患者由于担心自己是否患有重大疾病, 精神上比较抑郁, 心理压力非常的大, 无法在检查中良好的配合医生, 这也影响到检查结果。因此,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这样才能够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护理人员通过全面的应用护理干预的方法, 有助于更好的促进患者完成肺功能的检查, 及早的得出检查结果, 并且针对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早的进行治疗, 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另外,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 陈玲玲[3]的《护理干预在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研究》一文, 通过对300例患者进行进行护理干预, 并且与300例患者进行临床对照, 结果显示, 护理干预组的检查时间明显比对照组要短, 检查较快。这与本次的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这也说明本文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 观察组患者呼吸方法掌握程度比对照组要好, 并且观察组患者检查时间较短, 检查效果较高。由此得出临床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检查的时间, 提高检查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3年11月在本院进行肺功能检查的患者116例, 将这1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58例, 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主要在肺功能检查中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进行护理干预,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呼吸方法掌握有效率为98.3%, 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掌握有效率为77.6%。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检查36例正常, 7例属于阻塞性, 15例属于限制性。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检查正常33例, 阻塞性12例, 限制性13例。观察组患者15 min内检查完45例, 1525 min检查完12例, 2540 min检查完1例。对照组患者15 min内检查完38例, 1525 min检查完12例, 2540 min检查完8例。观察组患者呼吸方法掌握程度比对照组要好, 并且观察组患者检查时间较短, 检查效果较高。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检查的时间, 提高检查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肺功能检查,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党红.护理干预在肺功能检查中的影响.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 12 (12) :189-190.

[2]沈棫华.护理干预在肺功能检查中应用研究.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3 (03) :159-160.

上一篇:Delphi评价法下一篇:保险衍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