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关于古诗的教学探究

2024-04-24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关于古诗的教学探究(通用12篇)

篇1: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关于古诗的教学探究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关于古诗的教学探究

摘要: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却只流于形式,这样的模式教学,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更何况中国的古诗诗情画意充满了美感,这种模式教学却又让学生失去了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关键词:古诗教学 ; 个体差异 ; 自主探究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读古诗,可以不求甚解》,猛然间心中激起一阵涟漪。“不求甚解”这个词语在陶渊明的笔下是想抒发自己喜爱闲静、淡泊名利、寄情诗酒的闲情雅致。用在这儿是否就是在鼓励人们多读诗呢?细看文章发现,非然!邓拓先生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是这样解释这个词语的:“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古诗词由于其语言的独特,时空的距离,其备课与现代白话文备课有着很大差别。一些名师上得颇为经典的古诗词课,大多是由于教师的古典文学底蕴深厚,古诗词备课上课的根基扎实。而作为我们普通的一线教师来说非常迷茫,既无法“深入”,又做不到“浅出”。因此,我观看了很多特级教师的教学视频,也做了很多尝试,但还是懵懵懂懂,有很多不解之处,希望提出来后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津。

一、“不求甚解”的教学是否对所有的古诗文都适用

如果把小学阶段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话,每一个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感悟能力、心理发展水平都不相同,是不是所有的古诗文教学都应该以“不求甚解”为最基本的学习要求?我认为不尽然。

首先,“不求甚解”的要求对低年级或者中、高年级的后进生还有实用价值,但对大多数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要求的学习状态应该是一种初步的自主探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实际上,阅读也需要倾吐,可以说阅读是伴随着倾吐的吸收。”古诗教学其实是在带着学生阅读古人的文章,要从古人的笔下读到自己能理解的意境,进而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体验,对自己的道德情感产生影响。因此,虽然我们的学生还小,虽然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完全正确,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需要“甚解”。他们不光要“吸收”,而且还应该教会他们怎样“伴随着倾吐的吸收”。也就是让他们尽可能主动的、自主的探究古诗文中自己需要的理解、感悟。

其次,哪怕在同一个年级,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各方面的个体差异,在古诗文的学习上的差异也有很大的差别。比如,有的同学就对古诗文特别感兴趣,并且已经有一定的阅读,感悟古诗文的能力,他们只需要我们轻轻地点拨一二,便可打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任他们驰骋在古代和现代连接的罗马大道上。我们不该为了最基本的要求,而放弃对更高需求的努力。再次,《新课标》推荐背诵的 75 首古诗词,虽都是历代名篇,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但在内涵上也是有差异的,在情感的把握要求上也是有层次的。所以,不该一概而论,“求甚解”和“不求甚解”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该有学生自己决定。

二、在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能“不求甚解”吗

清代学者陆世仪认为:“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记得巴金在《读我的散文》中也这样说 过:“从小读过不少散文,当时背的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读多了读熟了,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我们接受这个现实,小学生的年龄还小,对博大精深的古诗文理解的不够深刻,强求理解只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甚至产生对古诗文的敌对情绪。学生可以“不求甚解”,可以等以后的“每有会意”,我们教师能吗?如果我们也“不求甚解”,我们拿什么对这些古诗文“深入”?课堂上又何来的“浅出”?如果我们“不求甚解”,我们怎能把握好哪些是“甚解”,哪些不是“甚解”?

三、到底什么样的教学才能更好的达到《新课标》对小学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沿着这个理念去审视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我们的古诗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以读为主。古诗文语言精练、含蓄、优美,可以先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让学生大声朗读,“ 不求甚解 ” 地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现在各种资料充斥着学生的生活,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手头的资料,利用自己已有的查字典解释字词的能力初读古诗。然后在读中感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古诗的教学中,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当然,我们也不是一味的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我们也应该认真解读教材,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看似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不只如此,我们如果能在有限的课堂上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古诗文中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的认知体验,使得自身的情感和作品所累积沉淀的情感进行碰撞、交流,从而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这才是 “求学问”和“学做人”的完美结合,也是古诗文教学的最优化组合。总之,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吧!

篇2: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关于古诗的教学探究

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古诗好比是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的一颗明珠,其象征了中华独特的文化。诗词文学这种文学作品是对生活实际的高度概括,因此具备博大精深的特点,其有着高远的意境、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因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后人学习与吸收的精神素材。为此,怎样实施更加有效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这是广大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认真探究的一个问题。

一、引导学生吟诵,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为了调动学生的古诗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实施各种各样的诵读教学模式,如,有效地统一配乐吟唱、朗读、音乐等,进而受到学生的青睐。例如,教师在教授《咏柳》这一首古诗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吟唱,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古诗的乐趣,加深学习的印象,实现迅速背诵的目标。并且,小学生也善于表现自己,教师需要打造一种开放与宽松的平台,以使学生完全地表现自己和释放自己,这样也能够让学生在吟唱的同时感悟古诗的情感。

二、注重拓展延伸,突破古诗教学的难点

小学语文教师不应当仅仅限制于教材或课堂上,而应当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感悟。为此,教师在教授一首古诗的时候,需要为学生讲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生平、所处的社会背景等,并且积极地探究拓展与生成的空白,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例如,在教授《草》这一首古诗的时候,针对难点“枯”与“荣”的理解,教师能够立足于一年的四个季节,要求学生通过简笔画将春夏秋冬这几个季节的小草的样子画出来,以及通过自身的语言讲解各个不同季节小草的特点。紧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用一条线将四季划分为春夏和秋冬这两部分,让学生通过一个字对这两个部分的小草的特点进行总结,最后连起来说。这样,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感受古诗的意义,并且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三、以情感作为基点,激发学生的古诗学习热情

针对古诗而言,要么阐明哲理、要么托物言志、要么借景抒情,而在使人称赞的语言文字之后,常常涵盖了作者的情感和故事。而要想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首先应当充满激情,实施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把握住激情点,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古诗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教师在教授《赠汪伦》这一首古诗的时候,由于该诗赞颂了非常深厚的友谊,因此教师需要以情激情,且把握住情感的基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情感的激发之下学习古诗语言。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当实施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完全地想、说、听,从而活跃教学气氛,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篇3:关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究

一、引导学生吟诵, 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为了调动学生的古诗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实施各种各样的诵读教学模式, 如, 有效地统一配乐吟唱、朗读、音乐等, 进而受到学生的青睐。 例如, 教师在教授《 咏柳》 这一首古诗的时候, 可以要求学生吟唱,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古诗的乐趣, 加深学习的印象, 实现迅速背诵的目标。 并且, 小学生也善于表现自己, 教师需要打造一种开放与宽松的平台, 以使学生完全地表现自己和释放自己, 这样也能够让学生在吟唱的同时感悟古诗的情感。

二、注重拓展延伸, 突破古诗教学的难点

小学语文教师不应当仅仅限制于教材或课堂上, 而应当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感悟。 为此, 教师在教授一首古诗的时候, 需要为学生讲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生平、所处的社会背景等, 并且积极地探究拓展与生成的空白, 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 例如, 在教授《 草》 这一首古诗的时候, 针对难点“ 枯”与“ 荣”的理解, 教师能够立足于一年的四个季节, 要求学生通过简笔画将春夏秋冬这几个季节的小草的样子画出来, 以及通过自身的语言讲解各个不同季节小草的特点。 紧接着, 教师在黑板上用一条线将四季划分为春夏和秋冬这两部分, 让学生通过一个字对这两个部分的小草的特点进行总结, 最后连起来说。 这样, 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感受古诗的意义, 并且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三、以情感作为基点, 激发学生的古诗学习热情

针对古诗而言, 要么阐明哲理、要么托物言志、要么借景抒情, 而在使人称赞的语言文字之后, 常常涵盖了作者的情感和故事。 而要想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首先应当充满激情, 实施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把握住激情点,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古诗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例如, 教师在教授《 赠汪伦》 这一首古诗的时候, 由于该诗赞颂了非常深厚的友谊, 因此教师需要以情激情, 且把握住情感的基点“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只有这样, 才可以让学生在情感的激发之下学习古诗语言。

总而言之,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 教师应当实施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以使学生完全地想、说、听, 从而活跃教学气氛, 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篇4:关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究

一、引导学生吟诵,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为了调动学生的古诗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实施各种各样的诵读教学模式,如,有效地统一配乐吟唱、朗读、音乐等,进而受到学生的青睐。例如,教师在教授《咏柳》这一首古诗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吟唱,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古诗的乐趣,加深学习的印象,实现迅速背诵的目标。并且,小学生也善于表现自己,教师需要打造一种开放与宽松的平台,以使学生完全地表现自己和释放自己,这样也能够让学生在吟唱的同时感悟古诗的情感。

二、注重拓展延伸,突破古诗教学的难点

小学语文教师不应当仅仅限制于教材或课堂上,而应当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感悟。为此,教师在教授一首古诗的时候,需要为学生讲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生平、所处的社会背景等,并且积极地探究拓展与生成的空白,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例如,在教授《草》这一首古诗的时候,针对难点“枯”与“荣”的理解,教师能够立足于一年的四个季节,要求学生通过简笔画将春夏秋冬这几个季节的小草的样子画出来,以及通过自身的语言讲解各个不同季节小草的特点。紧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用一条线将四季划分为春夏和秋冬这两部分,让学生通过一个字对这两个部分的小草的特点进行总结,最后连起来说。这样,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感受古诗的意义,并且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三、以情感作为基点,激发学生的古诗学习热情

针对古诗而言,要么阐明哲理、要么托物言志、要么借景抒情,而在使人称赞的语言文字之后,常常涵盖了作者的情感和故事。而要想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首先应当充满激情,实施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把握住激情点,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古诗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教师在教授《赠汪伦》这一首古诗的时候,由于该诗赞颂了非常深厚的友谊,因此教师需要以情激情,且把握住情感的基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情感的激发之下学习古诗语言。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当实施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完全地想、说、听,从而活跃教学气氛,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张建平.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攻略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篇5: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关于古诗的教学探究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也提到新的高度,尤其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步伐中,小学语文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任务,转而利用情境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此,新的教学方法成为课堂常使用的教学法则,极大增强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古诗教学;基本方法

新时期教育改革将教育制度和方法提到了新的高度。新教学制度必然推进新的教学方法的出现。因此,促使老师们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试图寻找有利于小学生的教育手段。而就小学语文来说,作为小学主课程之一,古诗词向来都是小学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情境教学法的使用通过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完美契合,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古诗词理解能力,使小学古诗词教学变得由难到简。

1情景教学法基本含义

所谓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导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场景,引起学生广泛兴趣和态度认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某一课题,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当中。常通过语言描述、诗歌朗诵、游戏、音乐欣赏等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老师在讲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诗中由几名同学分别扮演作者、少童,进行情景再现,这可以说是对情境教学法的一种再现表达。

2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用情景教学法的意义

2.1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通过对小学语文古诗词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直观性感性化的方式,吸引学生眼球,以直接性取代间接性,处境生情,寄情于景,从而营造出更为逼真和直观的画面。进一步深刻的领会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以及寄托的情感,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诗歌变得有声有色、有景有意境。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根据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整篇古诗词翻译强行塞给学生,从未真正试图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帮助学生去探知诗人写诗的根本目的和思想感情。再硬性塞到学生头脑当中强制学生背诵,从而导致学生根本无法完全消化。自然使学生对古诗词失去兴趣。而采用应用情境教学法,以语言式、情景式、肢体式、声像式等形象生动的再现诗文环境。比如:老师最为常用的教学手段就是通过影像资料,多媒体透视以画面感重现。或以朗诵方式体会诗人情感寄托。这种灵活却富有情趣的教学方式极大提高学生们的参与感和学习热情,更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2.2进一步减轻老师们的教学负担和教学困难

古诗文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以其独特魅力屹立于世界之东方,展现东方文字之美。但正是古诗词所具有的创作之美,有其自己本身的韵味和内涵,小学生由于掌握的知识有限,在解读古诗文时自然存在巨大障碍,这无疑也为老师们教学工作带来了困扰。老师们既要让学生们理解诗文含义,又要让学生真正解读诗人创作来源和意境,转化学生认知思维,帮助学生弥补对古诗词解读上的不足。情境教学法采用多种表现方式,比如老师组织学生演讲、现场表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表演,还可以利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与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以趣味性和知识性取代枯燥和乏味,以形象化取代抽象化,以简单取代深奥。真正实现学生与老师有机结合双向互动,根本上进一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和教学困难,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效率。

3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具体策略

3.1实现情境教学法多样化,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

情景教学法主要通过生活展现情景、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方式帮助学生解读小学语文古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帮助,但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将情境教学法有效利用,而是过于基于单链式使用,未曾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综合实用。由此来看,情境教学法使用过程中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方式,实现多元化教学。

3.2解读古诗先要营造意境

文字含义及意境的使用是中国古诗词表达和展示的独特之处。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首先从字面中帮助学生解读诗句,却忽略诗文本身内在意境和深刻含义。比如在对孟浩然《春晓》一诗的解读中,传统教学手段只是枯燥乏味的展现诗文意思,而在情境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夜雨风声的环境,再由同学们运用表演展现作者闻鸟啼声,试问花落知多少的窘迫心情,老师对情景进行叙述,对学生表演进行指导,并要求学生表达自我体会,进而实现深入解读。

3.3解读古诗重点抓出意象

意象一词是将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合成的且具有某种意蕴和情调之物。而是各种意象的使用是较为常见的方式,比如提及月亮,人们便会想到思乡之情,提及柳便会想到依依送别之情,提及红叶便会想到枫叶,男女纯美的爱情。意象描述也是解读古诗文所要突破的重点。通过对意象与诗文意境的完美契合,从整体中完美展现古诗文魅力。比如《静夜思》一课中,教师首先要立足静夜这个诗人创作时的特定环境,运用现代多媒体影音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展示月夜宁静,一人漂泊在外,面对月圆之夜,却难以与家人团圆,心中的苦闷与思念涌上心头。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月与夜这两个意象展开深入解读,通过情景再现的直观方法,使学生感知诗人的孤独与凄清,学生就已经对这首古诗有了深刻的理解。

4结束语

情境教学法是对现代教育体制改革必然产物,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延伸。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紧跟情境教学法步伐,?⑶榫辰萄Хㄒ?入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进而促进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课堂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篇6: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关于古诗的教学探究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梭山镇妥乐小学 李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做语文作业,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巩固,以及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语文作业的现状令人很不满意,教师设计的作业量多且单调,机械的重复写作业过程,不仅压抑了学生思想,还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优化小学作业,提高小学语文质量,是教育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如何提升小学生语文作业的有效性为题,并对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以便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优化 质量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检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有效方法,语文作业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找到学习语文的动力。因此,如何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得到扩展,以及语文的学习坏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重视与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小学生语文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作业负担过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小学语文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老师不顾及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具体情况,也不管部分学生是否能接受设计的作业量和作业难度,设计语文作业时一律是相同的作业量和作业要求,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使学生做的无用功多却很多。

2.机械地重复抄写作业比较多,老师设计作业时,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抄写课堂上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简单知识、生词、优美语句、重点段落等,使大量的作业,对提升学生的语文质量没有多大的帮助,不仅浪费时间,还禁锢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3.老师对学生进行课文生词读写训练时,随意性比较大,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把对课文及生词的读写训练纳入到语文作业中来,而是在教材进行到一段落的时候,突然抽查学生读写训练,导致学生在心理上缺乏作业准备,技能上缺乏积累,因此,对老师的突然袭击只能报以应付的态度,没有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二、小学语文作业优化的方向

1.语文作业要适量

语文是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想要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文技能,就需要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长期的积累和消化。因此,老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要注意作业量,不能因为急于提升学生的成绩,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加大学生的作业量,老师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高效率的完成作业,而不是以大量的作业使学生盲目应对,甚至造成学生出现抄袭、让别人代写作业等现象,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行为。

2.语文作业趣味化

由于小学生处于玩心比较重的年龄阶段,再加上语文作业的形式过于呆板,内容比较枯燥,趣味性不高,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紧跟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的语文作业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例如,《泼水节》这篇课文,老师可以举行以这篇文章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活动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述场面并写出感想,在这过程中使学生的语文兴趣大幅度提升。

3.语文作业要开放性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开放性强是语文显著的特点之一,在语文作业设计时,应将语文学科的知识技能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使课内和课外的教育资源相融合,老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不仅要结合教材上的内容,还要做到与社会息息相关,此外,老师还应充分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语文作业,供学生选择,使语文作业不但开放,且丰富灵活。

三、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升语文质量的策略

1.多元化学习策略

老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根据学生对学习掌握的不同程度,进行多元化设计,帮助学生从课本走向现实,开阔学生的学习空间,打破传统教学和作业模式的局限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和需求,使作业设计具备个性化和丰富化等多元化特点。例如,在学习《人民大会堂》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根据课文所描绘的内容,布置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建筑物,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如果是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学生会设计成什么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可设计自己心目中的大会堂,也可以找人民大会堂与身边建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写出各自的感想,通过多元化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注意观察每位学生的特点,并因材施教,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激发学习兴趣。

2.营造趣味性策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或者过于被动地学习状况,语文学习的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因此,兴趣才是学生完成作业最有效的方法,老师在作业设计中一定要借助多种感官共同融合的作业。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中,老师可以用手机或者录音机给学生播放这首歌,把学生带到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然后提问学生小时候都在干什么,或者他们童年有什么好玩的事情,然后学生们就会交头接耳的讨论起来,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把生活中的小细节带到语文课堂中,在生活点滴中提炼美感、情境结合,在学生头脑风暴的时候,让学生写出他们的童年趣事,使学生在实践探究和创新的过程中完成作业,启发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能力和提升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3.强化探究性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倡导学生探究发现、主动参与、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老师在作业设计上要注重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把教材中动人场景,或漂亮的风景,通过自己的想象画下来,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描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意识,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质量。

总而言之,语文作业对语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综合水平提升有很大的作用,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能够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因此,老师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作业是否有趣、有效,并以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核心,真正做到小学语文的作业改革,老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完成作业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作业点评时应尊重每位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解决,从而提高小学的语文质量。

参考文献:

篇7: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关于古诗的教学探究

在新课标推行的背景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特别是小学阶段学习是开展美育教育的黄金时期,更应该重视美育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古诗中蕴含着我国数千年文学大家所创作出的诗歌作品,这些均可以成为美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如何才能有效地将美育教育渗透入古诗课堂教学中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

1加强朗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韵律性强是古诗最大的特色,这主要是由于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大都是按照“押韵、对称、平仄”等创作格式来创作出富有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的作品。在开展古诗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就是欣赏古诗作品所体现出的富有节奏的语言美。古诗实际上同流行歌曲一样,均具有和谐、流场的旋律和委婉动听的歌词。但是他们均需要朗诵出来方可得以体现,所以为了使学生可以切实体会到古诗中蕴含的语言美,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多朗诵。例如,在讲解李白所写的《静夜思》这首诗歌的时候,其中的“光”、“霜”和“乡”三个字非常押韵,并且句间和句内的平仄交错感非常强,借助学生的反复朗诵,学生很容易体会诗句中所蕴含的语言美;又如,在讲解《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时候,该首诗整体写的飘逸灵动,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感情。但是要想使学生深刻地体会这首作品中所包含的深切感情,就必须要求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诵方可体会,否则断无法会把握整首诗歌索要体现的思想感情。

2发挥想象,体会古诗的形象美

在古诗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古诗作品是对某一个或者多个形象所展开的描绘,其形象不仅生动,也与当前人们的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借助学生对于作者所写古诗作品的描绘进行想象,则可以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古诗中所包含的形象美,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平时的古诗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合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以帮助学生切实体会到古诗作品中所包含的形象美。例如,在讲解骆宾王所写《鹅》这首的时候,诗中所包含的词语简单,却将白鹅在水中嬉戏游走的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出来,用词简练程度可见一斑。语文教师可以边讲边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所描述白鹅的具体形象,并鼓励学生在课下去亲自观察一下白鹅具体的游水形象,对比一下和作者所描述的有无差异。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并且可以更好的体会这首诗所展现出的形象美,提升他们的想象力。

3视听联动,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美也是古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很不成熟,学习能力还比较低,特别是思维能力还比较差,所以在理解古诗作品中所展现出的意境美时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此时,语文教师为了可以更好地传达古诗作品所要展现出的意境美,就不可以将正确的答案直接写在黑板上,而应该引导学生去自主思考和探究问题的答案,进而使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古诗所要表现出的意境美,其中视听联动就是一个最好的方法。例如,在讲解柳宗元所写的《江雪》的时候,由于作者采用了飞鸟、群山、孤舟、船夫和寒江等景物来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幽的意境美,尤其是一个在茫茫白雪寒江中的老翁独自垂钓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为了可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这个意境,单靠文字阐述和诵读是远远不够的,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片、音乐或者视频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这种孤寂的意境。

4巧借故事,体会古诗的人格美

虽然古诗大都是写景状物的作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无法展现人物的性格或者感情。借助古诗字词的描述一样可以反映出诗人高尚的精神品质,使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诗歌所展现出的人格魅力。而这可以成为教师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格培养的重要条件,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个时机来合理渗透美育教育,从而不断提升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解郑板桥所写的《竹石》这篇诗作的时候,其虽然表面上在歌咏竹子挺拔坚韧的品质,但是实际上确凸显了作者自己拥有正直、坚强的品格,这正是人格美的具体体现。但是为了使学生切实感受作品中的人格美,教师可以先将作者创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命遭遇进行介绍,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诗作中所凸显的人格品质。

篇8: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探究

一、多种形式的读, 进行美的熏陶

(一) 创设条件, 集中吟诵, 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自然而然产生快乐感, 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 均匀和谐的节奏美。我在古诗教学中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第一阶段齐声读, 个别读, 让学生能够通读古诗词, 做到不错一个字;接着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 读出古诗词的内在美;最后反复朗读, 或采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 老师在最后环节要对各种不同形式的读做介绍并示范, 学生会在老师优美的诵读声中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除了在课堂上, 在课外, 学校的国旗下讲话, 要讲古代诗人的故事, 以及对优美的古诗词进行赏析。每天的早操集会, 我们学生做操结束都要学习一首, 第二次集会就进行古诗词的集体背诵。古诗词的朗诵声将时刻萦绕在学校的校园里。古诗词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 我们还要在教室内外的墙壁上、校园的草坪上、走廊里写上古诗词, 并定时更换, 促使学生不断地利用间隙的时间进行学习。

(二) 循序渐进, 启发想象, 领悟古诗的意境

在古诗学习中, 古诗优美的意境是要让学生去深入体会的。老师要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首先教师要创设各种适合古诗的意境, 将学生带入那个迷人的意境, 接着是让领悟能力强的学生带领悟能力较弱的学生进入, 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更加顺畅一些, 最后是所有的学生都进入意境以后, 相互交流进入意境以后的感受。

(三) 借助外力, 披文入情, 体会古诗的情感美

(1) 在古诗中, 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之中, 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我首先引导学生从景入手, 如果有插图就从插图入手, 让学生不看诗, 先说说画面中自己所能体会到的感情, 接着看字词想画面, 然后把所有的词语、诗句所呈现的画面连起来, 再让学生想想诗人为什么会描写这样的意境, 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是处在一种怎样的环境中。最后借助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将自己体会诗中字词的情感色彩与多媒体演示的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相同, 从而把握诗人的深情, 更为自己以后学会用诗表达自己的感情做铺垫。

(2) 音乐是世界通用的语言, 可见音乐的感染力和魅力, 在古诗教学之前, 教师播放相应的曲子, 学生一听乐曲, 便置身于优美的情景之中, 犹如身临其境。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难度, 但我们相信, 待学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音乐, 为曲子中的韵律感动的时候, 那再学古诗, 学生将会很快进入情境, 与诗人笔下的情景产生共鸣。边听乐曲边想象, 让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才能深深体会到诗中的情感美。音乐美与诗歌的韵律美融为一体, 那将是多大的享受呀!

二、资源整合, 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一) 整合同主题的作品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中, 有不少的古诗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 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送别”主题来说, 有李白的《赠汪伦》, 写汪伦以歌声送友, 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己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写李白以目光送友, 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以酒送友, 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 资源整合, 主题凝聚, 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我在教学《赠汪伦》时, 先播放名曲《送别》,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送别”的主旋律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孩子的心间, 激荡着他们的情感。

(二) 把握同题材的作品

以题材为桥梁, 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学习。比如, 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 出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 提出自学要求: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 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 但心情不一样, 一个是苦闷的, 一个是怡然自得的。前一首诗有一种“傲气”, 后一首诗有一种“霸气”。此时, 穿插一些背景材料, 《江雪》是在柳宗元流放永州官场失意时写的, 而王士祯仕途得意, 当时任刑部尚书, 这样, 让学生比较阅读, 学生“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经验, 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 建构自己的理解。”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 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三、结语

我国古典诗词意境优美, 语言凝练, 形象鲜明, 感情丰富, 是文苑中的一枝奇葩,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文人。因此, 我们老师在小学阶段就要为学生学习古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古典诗歌易学易记, 读起来朗朗上口, 此时正是孩童时期接受古典诗歌教学的良机。本文对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典诗歌,读,美

参考文献

[1]盖延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22) .

[2]张高旗.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反思[J].课外语文 (教研版) , 2012 (12) .

篇9: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民族文化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许多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教师要致力于探索古诗教学的模式,提高古诗教学质量,为学生奠定终生学习古诗的良好基础。

一、合理设计教学情境

根据古诗的基本特点,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地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学生入“境”,从而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于图片、影像、音乐等不常在课堂上出现的事物都很感兴趣。对于篇幅短小的古诗,小学生不可能从古诗的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心境及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或者所描述的意境。这就是古诗教学的难点,然而教师如果运用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品读古诗,就会把学生从单一的课堂带入生动活泼的感官世界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地领悟、感受古诗的意境。可以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合理地将情境创设运用于课堂上,对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在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从内容上看是要让学生“悟情”,但其本质亦旨在让学生参与课堂,也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碰撞。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体验,更容易融入文本,掌握文本知识。

二、古诗学习要有一定的目标

具体说来,这个目标性是指为学生规定古诗背诵的任务,而且要求学生按质按量地完成,不能只求数量而不求甚解,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老师虽然为学生布置背诵的任务,但是缺少监督,背过的篇目不检查,也不复查,因此很多学生虽然背了很多的诗词,但是记忆效果往往不好,这是一个需要注意,并且要加以避免的主要问题。

三、掌握古诗学习法,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美

品味语言,首先读懂语句。古诗的语言有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古诗学法——分词连序法:一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二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

1.扩。浓缩的词语要“扩”,就是把诗人本来高度浓缩了的语句加以扩展,使诗句本来的意思明显化、具体化。把词意扩展开来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

2.留。古今通用的词语要保留。诗句中诸如时间、地点、人名等。这样便于保留诗文原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背诵。

3.补。成分省略是古诗中常见的现象,碰到这种现象,只要把省略的成分补起来,学生就会不讲自通。

4.换。古今用法不同的词语要更换。因为古诗“古”,所以有古今差异较大的字义、词义和古今不同的语法现象。

5.调。就是调整句子的顺序。讲解古诗时,要把因对仗、协韵、平仄等而倒置了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重新调整,调整以后再解释就容易得多。

6.嚼。就是咀嚼、品味,就是说在讲解古诗时对诗中一些关键的、传神的或者有哲理的字、词、句要引导学生细心地咀嚼、品味,从而把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引入更深一层。

7.考。古人写诗常常引用典故,在讲解时对诗句中所用的典故要进行恰当的“考证”,使学生弄清诗句的真正含义。

学生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后,就能按自己的理解想象,把古诗译成生动具体、有情有景、有诗有画的短文,这样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古诗学法,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另外,教师还要注意点拨指导,让学生运用巩固学法。

四、指导感情朗读,引导学生体会音韵美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古诗以其特有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最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古诗教学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和积淀。

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指导他们反复诵读。宋人万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才能使學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五、保持课堂学习兴趣

在学习的开始阶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课堂学习不是几分钟而是四十分钟,怎样在这四十分钟内保持学生的兴趣,才是对教师的重要考验。

为了不断地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诗歌学习过程中要利用诗歌的内容或者诗歌创设的情境做文章。

比如在教学孟郊的《慈母吟》时,我首先让学生集体将诗歌朗读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诗歌的大意,当然这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从题目学生对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就有总体的把握,就是对母亲慈爱的一种歌颂。然后根据学生总结出来的诗歌内涵,我提问学生在自己的诗歌积累中还有没有类似歌颂亲情的作品。学生想起王维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背诵这首诗歌。

针对这个主要的诗歌中心我会提到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中亲人的思念和牵挂,然后让学生将这首诗和《慈母吟》一起进行背诵记忆。

总之,小学语文诗歌教学要求我们充分激发小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和利用学生的记忆特点,合理地运用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诗歌的记忆效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让古典文学精华,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让他们的生命因古诗而灵秀。

参考文献:

[1]施茂枝.小学语文第二册古诗教学建议[J].云南教育,2002(Z1).

[2]单永贵.浅谈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0(09).

篇10: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关于古诗的教学探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背诗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古诗了吧,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背的多,好不好?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谁先学会。(板书课题《草》)

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草》这首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境自主认读。

(3)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纠正字音荣、烧。

2.联系生活识字枯、荣。

三、细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古诗,你学懂了这首诗的哪个词或哪句诗,汇报一下。

2.小组内互相交流不懂的地方,教师适时引导点拔。

3.指导朗读:你喜欢诗人描写的小草吗?为什么?

4.让我们在朗读中去赞美小草吧!

(指名读──配乐读──比赛读)

5.听着你们的朗读,我感到了春天是多么的美! 诗人白居易把我们带到了广阔无边的草原上,让我们领略了草原上的美景,谁能把你查到的有关诗人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6.情境背诵,教师引导学生背诵。

7.指导写字

学习书写枯、荣、烧3个字。

(1)指名说说每个字书写要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四、知识拓展,积累运用

1.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2.填空:

离离( )( )( ),

一岁一( )( )。

野火( )( )( ),

春风( )( )( )。

五、作业

背诵白居易的其它诗

板书设计

2 古诗两首

白居易

枯 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古诗,谈话导入

1.指名背诵古诗《草》。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3.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古诗《小池》。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杨万里描写暮春时节的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运用各种方法识字。

(1)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2)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3)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3.指导写字。

(1)小组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2)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三、细读古诗,总结学法

1.谁能说说我们学习《草》这首诗时是按照怎样的.学习步骤来学习的?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2.请同学们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来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学生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

(2)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帮助)

四、诵读诗句,进入意境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捕捉蝴蝶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当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中找不到时,他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3.比赛读:谁读的好?好在哪儿?

4.背诵: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五、巩固古诗,能力培养

你能把这首小诗编成一个小故事吗?小组交流。

六、作业

1.背诵古诗。

2.把《宿新市徐公店》这个故事讲给自己身边的人听。

板书设计

2 古诗两首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笆 小路

篇11: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关于古诗的教学探究

摘要:绘本阅读凭借其生动、形象以及简洁的特点,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越来越受欢迎,受到大部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青睐。本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引用绘本阅读的意义和方法做了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绘本阅读;语文教学;引用;研究

绘本主要指的是以绘画为主且附有少量文字的一类书籍。近年来,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将绘本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辅助教材辅助进行教学。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将绘本阅读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旨在凸显语文的活力,提高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质量和课堂效率。低年级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引用绘本阅读要注重正确的策略和方法,促使绘本阅读真正发挥其作用、实现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增加低年级学习语文的乐趣。

一、绘本阅读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引用的意义

绘本以图和文共同演绎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其简洁的文字、明艳的色彩、生动的图画深深地吸引了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

1.绘本阅读可以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处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水平是表象的具体的形象的,而绘本所展现的思维方式和画面都是童稚的,画面感极强的绘本用图多字少的方式向低年级学生传达故事情节,让学生萌发对语文阅读的喜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形成阅读的特点。绘本阅读的方式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很好的满足了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例如:为了帮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特性,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引入绘本《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让学生阅读,这本绘本不仅趣味性极强,而且易于激发小学学生的好奇心,幽默的文字和趣味的图画相结合,在学生自主阅读与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身感受到动物本身所自带的衣服的完美性,让学生发挥想象,并在这个过程中熟悉和掌握动物的一些特性,提高小学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2.绘本阅读符合低年级的阅读特点,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绘本阅读图文并茂,通过翻页等功能动感完美的将所要表述的故事展现了出来,充满诗意的浪漫的温情脉脉的文字与富有想象力的画面,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幽默欢笑与游戏中获得知识,感受到阅读的无穷魅力,找寻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和效果。绘本阅读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审美要求和审美情趣,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小学低年级学生陶冶了情感,提高了审美能力和水平,享受到文学的丰富内涵,感染美学的丰富形式,在愉悦视觉的同时收获真知,提升能力。

3.绘本阅读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本阅读让小学低年级学生透过画面与文字,穿越时代与国界,置身于绘本所描绘的文化环境下,学生进入到脱离现实世界的另外一个世界,学生在绘本所创设的意境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故事情节进行延伸以及扩充,使画面更加的引人入胜。绘本阅读丰富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体验到语文阅读所带来的乐趣。

二、绘本阅读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引用策略

1.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技术。老师在进行绘本授课时要结合小学生的特征以及绘本教学的内容与目标,将声音、视频以及图片完美的组合,向小学低年级学生展示或者演示绘本内容,并在展示或者演示的过程中营造出一定的神秘感,以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例如:《铁丝网上的小花》这节课,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制作出绘本所展示图画的动态效果,让学生清晰明了的感受到主人公从在铁丝网发现瘦骨嶙峋的犹太人到冒险送面包给他们再到最后被枪杀的表情态度的转变,这本书让人战栗,让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2.绘本阅读要将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绘本阅读不单单要在学校进行,在家中学生也应该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绘本阅读,真正实现学校与家庭共育的效果,学生家长可以在老师的推荐下,给孩子购买一些绘本供孩子在家中阅读,提高阅读的时效性。例如:绘本《我爸爸》,家长可以在孩子阅读完之后,启发孩子进行思考,如果让你写爸爸,你会怎么写,这样就会使阅读效果和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即培养了孩子的阅读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创作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

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补充形式,具有独立价值和教学意义,是解决小学低年级阅读问题的途径之一。因此,将绘本故事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改善低年级学生阅读现状有着重要作用。绘本作为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是低年级学生实现语文学习的重要桥梁,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辅助下,低年级学生通过阅读老师所选择的绘本,将会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高效地完成自己的语文学习任务,能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促进他们真正的爱上语文阅读。

参考文献:

[1]赵俊峰;浅谈绘本阅读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引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28期

[2]凡倩;浅谈绘本阅读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作用[J];《语文学刊》;2013年10期

篇12: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关于古诗的教学探究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探究》

结 题 报 告

课题负责人:侯小静

课题组成员:黎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问题的提出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许多传世之作,他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可以说,我国的古诗文浩如烟海、源远流长,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古诗文语言凝练,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中,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的背诵对于培养坚定的人生信念及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影响了他们一辈子的修身和治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学生时期,在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大量记诵一些古诗文,让儿童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人的境界,认识祖国文化的伟大,丰富学生的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如何使学生热爱我们文化瑰宝,如何使学生在有情趣、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开展诵读,丰富文化积累,感悟古老文化的精髓,养成诵读古诗文的良好习惯,成为我们面前的一个主要工作。怎样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在一次次的争论中,我们渐渐明确了研究的方向,那就是在语文课标下的小学古诗文诵读的研究。

2、研究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

方面,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如果说对人文性有所涉猎的话,考虑更多的还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学些浅显易懂的内容,对人文性的理解是片面的,假如说我们在小学只能学些“小猫叫小狗跳”的东西,那么他们将如何去衔接古人积累下来的智慧呢?每个生命都是一幅画,什么样的童年经验形成什么样的生命底色。书法家的儿子往往对书法情有独钟,音乐家的女儿往往从小就会唱歌,这些都是从小潜移默化的结果,如果我们的教学从小就用高雅文化去陶冶孩子们,那么他们也就变得高雅,中国的民族文化中的人文思想就会在新一代人的头脑里生根发芽。

多背诵一点古诗文,有助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多背诵一点古典诗词,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多背诵一点古典诗词,还可以增加孩子语言积累,提高孩子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古语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苏轼也说过:“腹有诗书气自豪”。可见,读和背就是一种积累,对人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古今许多名人都有背诵的经历,如柳宗元、毛泽东、鲁迅、郭沫若、马克思、李政道、华罗庚等等,莫不如此。

“越具有民族性的就越具有世界性”。古诗文是我们的国粹,是祖国语言的根基,作为中国的青少年一代,更有义务学好中文,学好中国的古诗文,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点贡献。

3、研究的背景

令人欣慰的是古诗文教育在当今学术界和教育界已经引起重视。《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并在附录中列出,让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已是时代对教师的一种要求。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语文新课标下的小学古诗文诵读的研究》课题的开展,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增强民族自信心。

2、为弘扬传统文化作出一点应有的贡献。

3、在语文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力争总结出一些值得推广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

4、预期成果。

(1)收集和整理研究成果,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性评价。(2)形成比较可行而且易于操作的改善方案,争取摸索出一套实用的小学段古诗文诵读教学方法,同时能给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和学习借鉴。

(3)撰写相关论文。(4)撰写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办法:

调查法:此方法使用于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对学生的古诗文占有情况进行摸底,并做好统计工作,并使用于研究的后期,对学生的古诗文情况进行统计并作对比分析。

文献法:搜集一些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并对国内的研究情况作动态了解。

总结法:对研究的情况进行经常的总结,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实验法:本题研究的实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实验法,我们采取重点实验,全面辐射的方法,不设对比班。

行动研究法: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富有情趣的,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活动,使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丰厚积累,增强底蕴。

四、研究工作的步骤

2013年10月——2013年11月:课题组成立,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各成员确定各自的研究侧重点。

2013年11月——2014年8月:开始实施课题

1、制定好上半年的阅读计划,包括要补充哪些内容,预设目标。

2、每周两课时的阅读课专时专用。

3、每月每人设计好两课时的诵读详案,资源共享,实践后,修改方案,对其中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写好评析。

4、每月的26日上交当月诵读方案。

5、每学期课题组的老师设计一个与古诗文诵读有关的活动课方案,资源共享。

2014年8月——9月:课题总结。

1、完成课题报告,每人完成一个诵读经验总结,一个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方案评价。

2、《中华古诗文诵读经验文集》;诵读活动案例(文集、音像资料等)。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

本课题组成员工作认真踏实,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年富力强、视野开阔、富有创新精神。为本课题的研究创设了前提。

我们提倡根据实际研究内容灵活运用多种研究方法,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大胆假设、积极探索、小心求证,以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得出研究结论。研究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诵读实践。我们根据学生的年级特征及知识结构,选择适合各年级段诵读的经典古诗文。让学生利用非课堂的“边角料”的时间诵读。使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了解、熟悉、亲近中华经典古诗文,拉近学生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距离,在实践中积累语言、培养情操。

2、文献资料。我们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论坛》《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等教学期刊,供课题组成员参考、学习。订购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示范课.活动课集景(全套)》等教学光盘,供课题组成员观摩学习。我们还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媒体,去了解最新、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动态。经过广泛而长期的学习,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课题研究的扎实开展。

3、观摩研讨。课题组每个学期安排三节观摩研讨课。在观摩环节,大家认真听课、认真记录、认真思考。在研讨环节,大家畅所欲

言,总结观摩课中的得与失,提出自己宝贵的建议。通过研讨,我们的研究思路逐渐清晰,研究方向逐渐明确,朝着最终的目标稳步前进。

4、积极反思。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行为、研究过程、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在编辑《中华经典古诗文选读》过程中,课题组成员通过读经选文,反思诵读材料的适合性。在探讨教法(学法)过程中,我们一方面通过网络、书籍了解“他山之石”,在我们的课堂上积极实践探索;另一方面,认真反思得失,认真总结,化“他山之石”为“我山之玉”。我们就这样“探索——反思——再探索——再反思”,将课题研究工作步步深入、推向前进。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诵读经典,营造诗意校园氛围

1、编辑了诵读读本《中华经典古诗文选读》。研究过程中,我们以校本课程《古诗文诵读》为蓝本,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读经活动,摘录了适合当代小学生诵读的经典古诗文。内容主要选自广为传诵的古代诗词歌赋,《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等先贤经典,共选辑128首(段)古诗文,形成诵读读本《中华经典古诗文选读》。

2、确定了合理的诵读时间。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在上课铃和预备铃之间的三分钟时间里,学生在做好上课准备后,尚留有至少一至二分钟的空闲时间。另外,我校绝大部分同学中午都在学校周边个人食堂就餐,学生中午到校较早,空闲时间较多。我们合理地利用了这些时间,开展经典诵读。即:课前三分钟各班诵读指定的古诗文一首(段),每周更换一次。午间用五分钟时间,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朗读各年级本周诵读内容。

3、营造了诗意校园氛围。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为孩子们营造积极的诵读古诗文的氛围:

(1)以班级为单位“周有所诵”。利用每节课预备铃到上课铃之间的时间,让各班的学生吟诵《中华经典古诗文选读》中指定的篇目,要求熟读成诵,多诵成背。每周一换,每学期诵读十余首(篇)古诗

文,自一至六年级,吟诵所有一百二十八首(段)古诗文。同时,每周教师用一节早读课时间为本班学生赏析本周吟诵的古诗文。

(2)以学校为单位“日有所听”。每日下午上课前二十分钟,安排两名朗诵较好的学生,利用校园广播系统配音朗诵各年级“周有所诵”时诵读的古诗文,每两周更新一次朗诵篇目,每学期朗诵六十余首(篇)古诗文。如此全校师生每天中午都沉浸在朗朗的书声中,享受着古典文化的熏陶。

另外,学校还组织各个层次多种形式的古诗文诵读比赛,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我们每两周利用学校广播系统举办一次古诗文赏析讲座,提高师生的古诗文欣赏品味。

总之,几年来,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亲近古诗文、触摸古诗文,进而喜爱古诗文,在积累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古文素养的同时,也在学生的心灵中播撒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

(二)围绕“三层五步“教学法,灵活运用多种教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和效率

借鉴他人经验,结合一年来的教学研讨、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三层五步”教学法。即古诗文的教学要围绕“三个层次,五个步骤”展开教学。

三个层次即:读的层次、译的层次、悟的层次。五个步骤为:明句读、揣诗意、悟诗情、析手法、品文化。

明句读——读准字音、读准韵脚、读准节奏、读通句子。是围绕“读”这个层次进行的,一般在教学的开始阶段。

就读来说,第一要读准节奏。古诗文的构词、构句方式有别于现代白话文,与我们的日常用语更是悬殊,让初学古诗文的小学生很是头疼。因此,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第一学段的学生,教师更要做好示范读,在教师的大量示范作用下,学生才能循序渐进地熟悉、掌握古诗文的构词、构句方式,从而读准古诗文的节奏,厘清古诗文的句读。将古诗文读得通顺、流利、有感情,以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意思。教师示范读的量,应随着学段的增长,呈阶梯式下降:

第一学段示范读的次数要多,并且不能仅仅有示范读,还要有带读。朗读时语速要稍慢,节奏要明显。

二、三学段的示范读次数逐步减少,逐渐过渡到教师只是在学生读不准节奏的情况下,教师才予以示范,直至学生能自己准确地读出节奏为止,此之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第二要读出感情。言为心声,语言总是会表达一定的情感的。通过文字,我们同样地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朗读就是要将无声的文字、看不见的情感,通过朗读者的理解,用有声的言语表达出来,所以有感情地朗读的过程就是理解文本的过程,是内化语言的过程,也是体悟作者情感且熏陶自我情感的过程。“腹有诗书气自华”,由“诗书”到“华”的过程仅仅有阅读是不够的,朗读也至关重要,因为朗读才最能体现情的流露和宣泄。“华”的根基重在“情”。小学生朗读古诗文,要在指导他们朗读好白话文的基础上进行,要由古诗到古文(相对于文来说,诗更容易把握情感),要引导学生利用声音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去表达文字所蕴含的情感。朗读训练在第一学段要有大量示范,引导学生模仿。在二、三学段,逐步降低示范的频率,让学生试着自己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去处理朗读情感,即逐步由仿到创,积累朗读经验。对学生朗读的要求不能过高,不能以播音员的水平去要求学生。只要朗读者认为自己读出了感情,而听众也听出了感情即可。

揣诗意——思考、揣摩、读懂诗的大意。是围绕“译”这个层次展开的。是“读”和“悟”的衔接。

近年来,小学语文界提出,小学古诗文的教学,不必逐字、逐词、逐句的讲解。小学生学习古诗文可以“不求甚解”。对古诗文的理解也不必要求一步到位,不必求深求透,只要从总体上把握即可。这是符合儿童认识水平的。但我以为这只应针对以前古诗文教学中太过注重字、词的译释以及不分场合地直译的现象而言的。在此切不可矫枉过正地认为古诗文教学不再需要对字、词的翻译和解释了。“不求甚解”并不排斥对古诗文中关键性的重点字词,即文眼或诗眼的理解。那样,会使得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止于肤浅,且学生的古文阅读水平也得不到提高。也为学生更进一步地阅读古诗文,人为地设下了樊篱。

所以对重点字词,不能只是整体性模糊的理解,只有理解准确,这个字词才是活的,才具备了迁移的功能。当它在其它古诗文和现代文中重新出现或组合出现时,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具体到各个学段,古诗文教学“译”的侧重点应该是有分别的。第一学段的古诗文浅显易懂,画面感强,且学生的年龄偏小,应侧重于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大意,这样易于让学生获得阅读古诗文的成就感,树立阅读古诗文的信心。在二、三学段,我们则应该有重点地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同时要渗透一些古诗文语法结构的教学,使学生逐步积累古诗文的基础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地阅读古诗文打下基础。

悟诗情——体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析手法——分析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等;品文化——品味古诗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哲学观等。他们是围绕“悟”这个层次展开的。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

所谓“悟”,我以为就是阅读者通过阅读、理解文本,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在头脑中展开想象,设身处地地去理解、感受作者的所见、所思、所感,并能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获得自己的所思、所见、所感。这里的关键词是“想象”,可以说“悟”是以想象为基础的。首先是“悟境”,即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要想象出古诗文文本所呈现的画面。也就是要能在头脑中将文本呈现的画面、叙事,进行实时“放电影”。让学生自主再现古诗文所描述的内容、意境,达到“悟境”的目的。其次是“悟情”,情由境生,进入到古诗文的“境”,即令是小学生,他们在老师的点拨下,也会较好地体悟古人在诗文中所寄托的情感了。

感知了古诗文的“境”,体悟到古诗文的“情”。分析古诗文的修辞手法、抒情方式,品味古诗文所蕴含的文化积淀。将更进一步提升学生古诗文的欣赏能力和文化品味。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古诗文的妙处,从而更喜欢学习古诗文。

“三层五步”古诗文教学法的运用,要结合各学年段的特点以及所教古诗文体裁、题材等特点,或重于“读”,或重于“译”,或重于

“悟”。如:低年级段的古诗文教学重点要放在“明句读”“揣诗意”上,而高年级段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悟诗情”上等。

抓住古诗文教学“三层五步”教学法这根主线,我们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和效率。

1、用图画引领学生体悟古诗文。对于画面感较强的古诗文,我们可以利用图画去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如:低年级《赠汪伦》的教学。先让学生看插图,再让学生对照插图结合文后注释说说诗的大意。到了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之后,还可以让学生给古诗文配上插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诗(文)与画的结合机制,使学生一读到具有画面感的诗文就会在脑海中浮现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欣赏能力。

2、用音乐引领学生体悟古诗文。我以为“诗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指“诗”只有与“歌”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展示诗的灵性与魅力。我们知道,古人并不是“读诗”,而是“吟诗”的,也就是把诗当歌来唱。“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吟诗的境界更是人生的境界。所以,给诗文配上合适的音乐吟诵,将诗文填入合适的曲谱去歌唱,必能拨动孩子们那充满童稚而纯真的心弦。

3、用生活经验引领学生体悟古诗文。由于小学生阅读经验、阅读水平有限,其由“境”生“情”的能力自然有限。所以很有必要帮助学生将文本的“境”与学生生活中的“境”联系起来,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境”里“情,去观照文本中的“境”里“情”,从而体悟作者之情。再由体悟作者之情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如:体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表达的思乡之情时,就可以根据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去体会王维在异乡的思乡之情。

4、用多媒体引领学生体悟古诗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也为古诗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动听的音乐、逼真的画面、感人的视频,已将古诗文所描述的情境无限拉近到学生的眼前。使学生没有了时空隔离感。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教学中,当教师呈现一组精心编辑的古代战争后到处是战争废墟、人民流离失所的视频

时,学生对杜甫那种听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后的“喜欲狂”的心情自是能深切感悟了。

由于小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多媒体影视资料所呈现的情景是帮助学生悟情的有效辅助手段,在低年级甚至可以作为主要手段,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人生经验及阅读经验的丰富,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体悟古诗文的意境与魅力所在,使古诗文教学从视觉语文向思维语文转化。

5、用作业练习引领学生体悟古诗文。精巧的作业设计,能很好地解决古诗文教学的重难点。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里对“每逢佳节倍思亲”中“佳节”的理解。可设计如下练习:王维“每逢重阳节倍思亲”,那么,他还会在那些节日里倍思亲昵?完成下列填空:“每逢()节倍思亲”。当学生填上: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名称,并高声吟诵时,佳节的意思自然明了,节日里思亲之情更是能感同身受了。

(三)教法、学法体用共存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也基本上是按照“三层五步”教学法的思路去学习古诗文的。也就是说,对于古诗文的学习,教法即学法,教法为体,学法为用,二者是体用共存的一体。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一年来,在课题研究活动的引领下,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其中的不足:

1、由于缺乏丰厚的理论素养和古诗文功底,及自身研究能力、研究水平的不高,课题研究工作,特别是古诗文教学法的研究工作还比较肤浅,缺乏理论深度,影响和限制了课题研究的纵深发展。

2、由于教师的古诗文阅读量有限,经典诵读内容的质和量都有待提高。学生诵读古诗文大多是在教师的影响下被动地诵读。如何使学生乐诵、勤诵、多诵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与教法(学法)研究》课题研究活动虽然

按计划完成了进度。但我们的研究工作依然会继续。在班级诵经读经的前提下,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在晨读(或午间)抽出10分钟时间,开展“跟我诵经典,听我读故事”活动,将读经的范围由古典拓展到现代,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由诵经典推广到读经典。通过诵一诵、读一读、听一听,传承中外文化经典,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七、参考文献

【1】于漪《教学古诗词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2002)【2】《小学语文教师》杂志(2008—2011各期)【3】《语文教学通讯》杂志(2008—2011各期)【4】《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杂志(2008—2011各期)【5】本课题组:《中华经典古诗文选读》

上一篇:站立的骄傲作文下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