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论文

2024-05-16

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论文(精选8篇)

篇1: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论文

xiaoxue.xuekeedu.com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人教版新课标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现代化教育手段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产生了巨大的效应。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探究性学习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课改的一个亮点,而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是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为此,笔者就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

一、运用信息技术 创设探究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最好的感悟方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的介绍和讲解。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除了更多地让学生直接接触教材外,还应该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利用媒体直观、形象、生动、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的特点,借助媒体呈现教材,从可视、可听、可感等各个角度调动学生的感官,创设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的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他们觉得文本中的人、事、景、物就是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景、身边的物,从而激发起与之交往、与之交流的探究兴趣和欲望。

如指导预习《放弃射门》一课,我先让学生观看一场足球赛或者回顾看过的足球赛,收集报刊杂志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或有关的音像材料,并利用活动课组织班上喜爱足球的同学进行了一场比赛,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观后感、赛后感,展示收集的成果并畅谈自己收集资料的经过以及惊喜。在足球悄然地进入学生心中之际,我及时地播放了2002年足球世界杯(VCD)的精彩选段,每一个精彩的射门,都会引发观众排山倒海般的欢呼,激动人心的气氛不断地感染着学生,他们仿佛置身其中,与当时在场的观众同紧张共欢呼。由于媒体的整合呈现,使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对足球运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一致认为,足球的射门确实是最重要、最激动人心的一瞬。当他们把目光注视在课题——“放弃射门”上时,这一信息与自己的“阅读期待”是多么的不一致!这种矛盾使他们产生了困惑,在矛盾的焦点处,提出疑问:谁放弃射门?他为什么要放弃射门!难道他

不知道射门对他以及球队都至关重要吗?

xiaoxue.xuekeedu.com

阅读的障碍,使学生感到有必要进行一番分析、推理与探究。确立探究点的时机成熟。于是,我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读懂大意,与同学交流读书成果,初步解决心中的疑问。接着,我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寻找突破口,理解福勒放弃射门的根本原因以及这一举动的内在含义。经过一番读、想、议,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作者的感受上,提出:“福勒放弃射门的举动所反映出来的人性美,为什么令不是狂热的球迷的作者如此震撼呢?这到底是怎样的人性美?”我继续引导: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弄清哪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途径深入课文,进行理解、探究呢?

这样的呈现方式,给了学生充分的阅读自主权,使探究成为他们自身的学习需要,为其主动的、富有个性的交往探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 开展主题探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因此最好是由学生自己选题,教师也可以推荐。但是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最难的是不知道怎样去选择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专题,教师就要导在关键的问题上。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不广,这就决定了其研究的课题只能是些简单的、浅显的、贴近学生实际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主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引导:

单元主题研究。小学语文教材中,各单元的课文之间是互相关联的,往往都有一个训练的重点组织起来,或是写人的,或是写景的,或是主要训练阅读能力,或是主要训练写作能力,或是德育目标一致,总之都有共通的地方。因此,可以考虑把整个单元的课文联结在一起进行研究,以达到单元的训练目标。以人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为例,本组课文安排了《海上日出》、《燕子》、《古诗三首》等课文,这些课文着重赞美了大自然的美好,重点训练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该单元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设计出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来。如“人与大自然”、“大作家笔下的春天和小作家眼里的春天”、“写景IQ123”„„母课题下还可以分出很多子课题来,让学生以课文的学习为生长点,研究的触角伸到更远、更广阔的地方。

单项主题研究。除了必须掌握的字词句以及阅读方法、写作技巧,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外,课文中会有很多令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较难解决的疑点,教师引

xiaoxue.xuekeedu.com

导学生从故事背景、故事中的人和事、阅读方法、写作特色等方面去选题,还可以兴趣点或疑问进行选题。如在教学《可爱的草塘》一课时,学生对草塘的景色和北大荒充满了向往之情。可让学生以“北大荒的昨天、今天、明天“为题,到网上去查阅介绍有关草塘、北大荒的图片、文字资料,有关歌曲、动人故事等。学习《难忘的一课》可指导学生选择 ”中国伟人知多少“或”了解台湾“、”你如何看待台独分子"等为题到网上去搜集资料或参加讨论等。

系列主题研究。如作文系列、阅读系列等。作文系列里又可分为写人系列、写事系列、写景系列、写活动系列、应用文系列„„系列主题的研究可以更系统地认识、掌握知识和规律,形成阅读、写作的技能。如在六年级复习课里,学生复习如何把人物写好。学生到网上去阅读大量的写人的文章,与同学、老师讨论写人物的方法、技巧,把自己的习作挂到网上去让大家评论得到更多的同学和老师的帮助。

其他主题研究。研究性学习如果刻板地与每单元、每一课的阅读、作文教学联系,未免使这充满智慧的学习方式缺乏灵性。还应该引导学生把平时他们谈论最多、争议最大、与自身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话题作为研究课题。这些课题应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渴望到网上去,到BBS论坛、到聊天室、到名师名家处去获取所需材料,进行研究,自行设计汇报成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 拓展探究空间

社会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最为鲜活的资源。当课程与社会生活资源整合在一起时,学生学习的空间将会得到不可估量的拓展,给学生以无尽的启迪。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夸夸我的家乡》后,我并没有就此结束新课的教学,而是借此开展了《霞客文化探秘》的综合实践活动。

1、启发探究,活动准备

这一阶段主要由师生共同研讨,确实活动主题:了解徐霞客生平,关注霞客文化发展动态,推广霞客文化。学生自行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选择方法研究霞客文化。

2、调查研究,实践探究

(1)查阅资料:每位同学积极行动起来,上网找文章,了解“徐学”研究

xiaoxue.xuekeedu.com 的最新成果;去书店找书籍,翻阅《徐霞客游记》《徐霞客与江苏》等著作,搜集有关徐霞客生平简介、所写游记和各种故事;请教当地熟知霞客事迹的老人。

(2)社会调查:集体观看电影《徐霞客传奇》,写好读后感并交流;联系政府和霞客故居的领导,设计采访提纲,对他们进行采访,重点了解霞客镇在弘扬“霞客文化”方面的最新动态,了解霞客商标的注册情况;调查身边的人;霞客文化知多少,做好调查问卷。

(3)参观故居:亲眼观看霞客故居的碑刻,亲手摸摸霞客故居的罗汉松,亲耳听听霞客故居讲解员的介绍。欣赏丰富多彩的岩石标本,瞻仰庄严肃穆的霞客塑像,走走风光依旧的胜水桥,与徐霞客走得更近些。

3、资料整合,交流汇报

在系列探究活动之后,学生对徐霞客这位世界历史文化名人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由学生进行初步总结,统计搜集来的各种信息,在此基础上,按自愿成组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研究霞客的足迹,霞客的高志和霞客的情怀,以各种形式展示汇报了各组的收获。如:精心拍摄的故居行照片,细心剪辑的故居行录像,惟妙惟肖的霞客图,真情实感的观后感,精彩纷呈的“霞客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当堂演示的霞客游山游洞之法。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尊重世界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尊重儿童认知方式对课程的要求,建构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学习模式,使各种学习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最终达到整体优化,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篇2: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和处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还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阅读课教学应该利用网络,创设相关情境,把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融为一个统一和谐的环境,从a而使学生主动地了解、欣赏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体验作者抒发的情感,并在这个过程中在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塑造人格,涵养性情。下面我就谈谈我是如何利用网络进行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

一、利用网络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多媒体网络课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它可以通过声音、图像等因素直接对学生进行感观上的刺激。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孩子对图、文、声、乐、像感觉灵敏、兴趣浓厚的特点,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经常涉及到许多课外知识,如自然现象、时代背景材料等等,如果能结合教学实际,在课前大量收集有关课文的图、文、声、乐、像材料输入计算机中,供学生观看、欣赏、学习之用,取得的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的。上课前,以图文音乐导入教学,可点出课文的标题、重要语句和板书等文字;在朗读时,可点出配合课文的背景音乐,课堂教学既井然有秩序,又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帮助社会经历尚浅的小学生增加表象积累提供有力的支持。

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我从网上搜集了各种大自然现象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并以多媒体网页课件的形式贯穿在各教学环节当中。这些,都是学生平时不曾注意到或根本没机会见到的,尤其是在引导学生理解“三叶虫”、“化石”、“为什么说喜马拉雅山曾是汪洋一片”等知识点时,我播放了自己设计了动画片段,喜马拉雅山的崛起、已经灭绝上亿年的史前动物“三叶虫”等画面活生生地重现在同学们眼前。这些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一下子就被学生所接受,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也逐渐提高。

二、用网络展现过程,理解重点

多媒体网络课件在再现形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复杂为简单,大大缩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

网络中的原理性媒体呈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或机制,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手段。如在《找尾巴》一文中如果靠讲解来理解“甩”、“摇”、“摆”,非常抽象,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难度特别大。为了解决这一重点,我从三辰影库上剪取了小鱼、老牛、燕子的不同动作,并设置为循环放映,然后又利用authware制作出小鱼在水里游和小鱼失去尾巴在水里扑通却原地不动的情景,又制出老牛有尾巴和没尾巴赶蝇子的情景、燕子有尾巴和没尾巴摇摆不定的情景,同时借助网上的课件,终于制作出自己的生动逼真的课件。上课时,随着鼠标的点击,出现了清凌凌的小河,一条小鲤鱼摇着尾巴在水里面游来游去……小燕子像喝醉了似的,在空中摇摇摆摆,从东边突然撞到西边。学生全都睁大眼睛,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全都被这充满动感,生动形象的画面吸引住了。在这种情景氛围下,根本无需教师讲解,学生们都明白了鱼、牛、燕子没有尾巴会是什么样子。

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化难为易,理解了课文的重点了。

三、用网络化解难点,解决问题

多年来,由于课堂学习情景创设局限,手段使用的单一,学生受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学习情感的制约,作文教学进程显得艰难,小学生普遍“怕”作文,“厌”作文,作文成为师生的包袱,作文教学质量始终徘徊不前,严重影响小学生语文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如何解决语文教学中这个难点呢?

我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怕作文的这个难点,激发学生爱作文、学作文的情感,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如在教学生写作文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所提供的声音、图片、影像、文本资料库,以及画板工具、交互功能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借鉴优秀的作文范例在作文课上,学生边看、边听、边查、边议、边写、边评、边改,指导、动笔、讲评、修改、定稿全部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加了作文训练的密度,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其发展自己的兴趣。

多媒体拓宽了小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视野,生动形象的课堂情景激发了小学生的作文兴趣,而具有意义建构性质的个别化、协作式学习,提高了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使小学生在作文学习活动中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和更强的主动性。从而解决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大难点。

四、用网络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课件已经可以与互联网相链接,使得我们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充实。这也把与教学相关的大量课外知识引入语文课堂。我常常在课件的资料库中提供一些相关的网站,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之余,拓宽知识面,扩阔视野。

如在教《秋天》一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秋天,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通过基于Web方式的学习资料库,调看有关秋天的学生习作、秋天的儿歌、秋天的歌曲、秋天的动物的植物以有描写秋天的优美句子和词语。学习资料库的建立,在于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在自能读书时,获取与学习主题相关、对阅读理解起促进和深化作用的学习材料,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这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

篇3: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论文

一、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的创设。在信息技术作用下的语文课堂,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使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进行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促进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在信息技术创设的趣味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使他们在内容丰富的课件引导下探究教材中的内容,同时,通过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和课文相关的知识产生兴趣,引导他们在课外时间进行主动探究,拓宽他们的语文知识面,让他们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例如,在教学《卧薪尝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通过观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让他们对越王勾践的其他故事产生兴趣,在课后时间通过阅读书籍和通过网络查询进行了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能主动进行知识探究,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为他们继续进行语文探索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强化识字教学,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汉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教学,它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在进行汉字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掌握汉字的形、音、义等方面的知识,加深他们对汉字的理解,使他们形成深刻的记忆。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汉字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的特点,向学生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汉字“日”时,用信息技术展示太阳的画面,然后动态地展示汉字“日”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掌握“日”的字义的同时,深刻地记住字形,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展示汉字“明”,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思考和想象,分析汉字“明”的演变过程。通过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有效提高了汉字的学习效率,使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在积极的探究中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括很多抽象的知识,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依靠教师的讲解和灌输是不能实现的。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直观、生动的特点把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导进行抽象知识的分析和探究,能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东方之珠》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播放歌曲《东方之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进行主动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展示香港的浅水湾、海洋剧场和海港城,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香港的美,激发他们爱香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写作文难,经常不知道如何下笔进行写作。在作文教学时,为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写作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例如,在“母亲节”到来时,我给学生布置了《我的妈妈》的作文题目。在写作之前,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了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学生观看MTV《懂你》,当那些表现母亲含辛茹苦的真挚感人的画面扑入学生的眼帘时,当那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时,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沉浸在母爱的关怀中,纷纷地拿起笔,将心中对母亲的爱尽情地写了出来。通过写作情境的创设,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能在写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真实的作文来,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写作兴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新课标的要求,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入探究课文内容,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给学生创设一个直观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掌握课文的主旨,促进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使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的促进作用下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范建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2]孙唯.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状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

篇4: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论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教学情境;主动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课堂,使学生充满兴趣地探究教材中的知识,促进他们语文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有效运用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的创设。在信息技术作用下的语文课堂,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使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进行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促进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在信息技术创设的趣味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使他们在内容丰富的课件引导下探究教材中的内容,同时,通过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和课文相关的知识产生兴趣,引导他们在课外时间进行主动探究,拓宽他们的语文知识面,让他们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例如,在教学《卧薪尝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通过观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让他们对越王勾践的其他故事产生兴趣,在课后时间通过阅读书籍和通过网络查询进行了解。在兴趣的引导下, 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能主动进行知识探究,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为他们继续进行语文探索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强化识字教学,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汉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教学,它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在进行汉字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掌握汉字的形、音、义等方面的知识,加深他们对汉字的理解,使他们形成深刻的记忆。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汉字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的特点,向学生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汉字“日”时,用信息技术展示太阳的画面,然后动态地展示汉字“日”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掌握“日”的字义的同时,深刻地记住字形,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展示汉字“明”,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思考和想象,分析汉字“明”的演变过程。通过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有效提高了汉字的学习效率,使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在积极的探究中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括很多抽象的知识,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依靠教师的讲解和灌输是不能实现的。在教学中, 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直观、 生动的特点把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导进行抽象知识的分析和探究,能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东方之珠》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播放歌曲《东方之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进行主动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展示香港的浅水湾、海洋剧场和海港城,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香港的美,激发他们爱香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写作文难,经常不知道如何下笔进行写作。在作文教学时,为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写作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例如,在“母亲节”到来时,我给学生布置了《我的妈妈》的作文题目。在写作之前,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了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学生观看MTV《懂你》,当那些表现母亲含辛茹苦的真挚感人的画面扑入学生的眼帘时,当那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时,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沉浸在母爱的关怀中,纷纷地拿起笔,将心中对母亲的爱尽情地写了出来。通过写作情境的创设,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能在写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真实的作文来,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写作兴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新课标的要求,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入探究课文内容,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给学生创设一个直观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掌握课文的主旨,促进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使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的促进作用下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范建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2]孙唯.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状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

篇5: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论文

宁县四中 尚小银

【摘 要】: 为了更好地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应运而生。本文从语文课堂教学出发,结合信息技术和高中生的学习特点,从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实施与效果三个维度来研究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进行知识的建构,促进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教学策略;效果评价

探究式学习尽管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称呼不同,组织实施方式各种各样,但本质上都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的学习方式。美国从1998年开始在大学、中学、小学开展了“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全发展。[1]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探究式学习正成为教育领域里的一个重大主题,它必将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重大突破。

一、探究式教学的设计

探究式教学是当前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引导学生从丰富的资源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一定的专题,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学习研究,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2]在语文教学当中采用主题探究式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在实践中学习语言并能更好地运用语言,学会关注生活和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语文教学引向课堂之外、语文学科之外的开放天地。根据自己的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本人总结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语文探究式教学设计 模式,其基本步骤如下。

1.探究主题,目标分析

探究主题的确定要求内容有特色,联系生活紧密;学生有基础,易把握、理解;资源较丰富,教师易驾御;确定主题后,就要分析主题教学目标,确定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活动必须获得的基本的知识、搜集和处理信息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精神和分享的品质,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此外还应当预见学生可能完成什么样的创造性作品,获得哪些潜在的学习结果。

2.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情境设计是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关键的一步,情境具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构建学习任务与学习者经验产生有意义的联系;二是促进知识、技能和经验之间产生连接。[3]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呈现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或者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的设计应当考虑学生现有的水平,使问题既富有挑战性,又让学生努力后可以解决问题。

3.活动过程的设计

过程与方法是学习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获 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学到获得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可以是群体的,也可以是个体的。通过活动过程的设计,教师进一步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

4.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包括学生该做什么,教师该做什么,它包括整个教学流程,具体的时间和任务安排。当然,探究式教学包含了无限的可能,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出乎老师的意料,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执行要讲求灵活性,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5.信息资源的设计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多种媒体形式的资源库,或者提供一定的资源地址,帮助学生在探究中更快地进入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方便他们寻找建构知识所需要的信息。教师让学生自己搜索资源,学生必须先具备较高的信息搜寻、处理能力,所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也是信息资源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

6.学生作品范例设计

通过的范例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明确通过探究学习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通过对作品范例的赏析和了解,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任务,他们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定的兴趣,并获得探究的驱动力。

7.评价量规的设计

通过评价量规的设计,教师可反观自己设计的目标,思考其合理性。学生通过量规的阅读,明确自己应该完成到什么程度。量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小组成果的评价量规,个人自评、互评的量规,小组合作的评价量规,无论哪种评价都应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的评价。

8.教学设计过程的不断修改

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和反馈,观察和分析他们学习中的问题,找出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过程进行不断修改和调整,同时加强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探究主题的设计要紧密联系生活,要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探究式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同时顾及到个别差异;重视探究过程,重视交流与反馈,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尊重学生的努力,重视过程性评价;充分发掘信息资源,为探究活动提供足够的支持。[4]

二、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全程指导,提供教学支持和技术支持。在研究方法和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给予帮助,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适时对各小组提供建议,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在语文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应当注意利用问题的设计打破语文学科的界限,联系其他学科和学生的生活,达到“综合”的目的。语文探究式教学流程图如图1。本文以高中语文《雷雨》节选部分为例,分析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施,具体运用了以下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

教师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上网或查文献的方式,收集相关的资料。以高中语文《雷雨》节选部分为例,要求学生课前收集作者人物介绍方面的知识,查找《雷雨》的背景知识,并分析、理清《雷雨》中人物的关系。

2.多种感知策略

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可以很好地刺激学生的感知效果。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呈现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基础知识,以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把握。[5] 本案例以课件的形式将戏剧概念、分类、特点,作者介绍,《雷雨》中的人物关系图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戏剧的基础知识,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故事产生的背景和话剧中人物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3.任务驱动策略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以具体任务为目标,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老师提出问题或激发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拓宽研究领域,通过模仿、操练与创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本案例以问题为学习任务,以任务为线索(例如:以周和鲁的矛盾冲突为线索)串联各个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组成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和脉络需要弄清楚哪些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4.协作学习策略

协作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学习策略。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深入地质疑和研究、自由地表达和交流,最终促使学生知识的内在建构。[7] 本案例中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启发,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第二个环节是观看录像,学生分小组讨论大屏幕上的问题,教师总结并提出参考意见。

5.情感激励策略

情感激励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渗透教师的情感和精神力量,感化学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课下安排学生分组排练这组话剧,其他同学观看,并自由评论话剧中的人物和同学的演技。教师组织、指导、点评,加深学生对剧本的理解和戏剧的认识。教师将学生的表演录制下来,制成数字视频文件,作为学生成长的记录。将学生表演的录像资料发到班级主页上,共享学习资源,便于让家长观赏和其他班同学学习。

6.成果展示策略

在整个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思考并理解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多种学习形式,获取知识并加以运用,形成学习成果。通过对《雷雨》的学 6习,让学生写一篇题为“一堂话剧鉴赏课”的文章,或者写一篇话剧人物评论的文章。要求每位同学将搜集并整理好的资料、学习的心得体会、小组及个人的学习成果发布到班级的专题学习网站上,在自己的博客或BBS上与大家分享交流,供教师、家长观赏,供其他班同学学习,并将自己研究成果写入自己的电子档案中,作为他们的成长记录和学期期末的考核依据。这些成果展示了他们学习潜能和研究技能,促进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研究,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探究式教学的评价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观,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强调教师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使“教材”变成“学材”,“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进行知识的建构。同时,加强情感体验环节,重视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提升。[8] 本次学习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自评与他评,量评和质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法,这些方法相互弥补,从而更清晰、更准确、更真实地描述学习效果和师生的发展情况。本次以学生自评为主,组评和师评为辅,体现了学生为主的原则,这种主体性原则表现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一种新型的平等关系,做到主客观高度统一。自评活动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反思的过程,这种评价变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真正实现以评促学。

本次采用的评价量表见表1,采用百分制和等级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的态度很积极

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探究式学习给同学们带来新奇的感受和极大的兴趣,每个人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小组分配自己的任务。很多同学主动给小组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在相互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他们 7 感受到了全新的学习体验,摆脱了束缚他们的思维的因素,在开放的环境中自由地探索。有的同学厌学的情绪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2.学生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得到提升

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同学们都能主动与小组其它同学配合,认真听取每个成员的意见,共享自己搜集的学习资料,相互探讨,共同进步。很多同学还表现乐于助人的好品德,主动帮助他人。小组负责人认真听取每个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作好记录并组织大家分析、讨论,最终拿出小组活动的计划和措施。大家在和谐的师生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分享快乐。

3.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要评价学生能力发展状态,主要看他们制定的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措施的有效性,成果作品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学生在预习教材和分析单元目标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设计并提出问题。各个小组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搜集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来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学习成果,这些成果对其他同学学习和研究戏剧文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价值。很多同学写的话剧人物评论和角色扮演的心得体会,栩栩如生,非常形象。

4.学生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本次对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查阅文献、交谈访问、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有些同学以前没有在网上查找过学习资源,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他们掌握了搜集学习资源的方法和利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的技能。在分析数据、处理文字和图片,编缉文件方面,同学们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成果

语文探究式学习成果包括学生的心得体会、活动记录、人物评论、戏剧扮演、8 总结报告、论文和多媒体作品等。同学们每个人都写出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研究报告,有的同学参与戏剧扮演,并摄像制成多媒体作品,发布到班级专题主页上与同学们分享、交流。有的同学的论文观点比较新颖,有推广和发表的价值。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它突破传统课堂和课本的限制,丰富的资源、合作、共享、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当然,教学中会遇到一些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比如: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和可获得性没有很好的保障;探究学习的时间短、任务重;学生的信息技能参差不齐;老师如何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如何更好协调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人自主学习的关系;领导对探究式学习重视不够等。这些都是以后的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结束语

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广还是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式教学都将成为教学方式改革中的一大亮点。要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深层次变革,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探究的技能,就必须在建设中有效整合各项资源,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和评价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更好地推行探究式学习,更好地促进每位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尚志.研究性学习指南[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2]彭柳.大学生影视艺术教育中主题探究式学习的应用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3):68-70.[3]钟志贤,刘春燕.论学习环境设计中的任务、情境与问题概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6,(3):17-20.[4]李芒.中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5]周雷,杨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方法和实施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4):53-55.9

篇6: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论文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思维能力空间

当前,对小学语文学科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方法,成为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十分重要的工具,它虽然也存在着板书、挂图等媒介,但无论从信息量、要求、形式上,还是产生的效果上,都是无法与整合了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相比。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良好的变互性和集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等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语言文字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循环往复地将学生带入到课文中的各类场景之中,使其身临其境,具体感悟语言文字所描摹的图景,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而且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长期处于较闭塞学习环境中的孩子来讲,信息技术的引进将大大刺激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如:《圆明园的毁灭》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从课题可见,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了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学生也只有充分感受了昔日圆明园的精美、壮观,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才能“爱之深”,“恨之切”。然而,仅凭文中的语言文字去体会,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实属不易。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笔者适时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上课伊始,先带领学生观看了圆明园的废墟,他们看到这样的废墟图,自然而然会想象昔日的景象,这时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找出描写昔日风光的句子来读,由于文中用简洁的词句对圆明园的建筑进行了多方位描写,学生要体会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实属空洞。因此我配以图片、带上音乐,再让学生进入园内遨游,集图像、文字、音频于一体,给学生以感官冲击,老师适时指导朗读,抑或引导学生背下这段文字,使其在情景中感受,为开启学生更多的思维提供一把钥匙,有了这把钥匙,他们后来才能畅谈园内更多没有写出来的景点,这不但发展了思维能力,而且得到审美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

二、拓宽信息渠道,提高语文知识素养

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知识内容较为单一,往往局限于课文中的内容,缺乏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延伸知识,知识面不够深化。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架起一座与社会相近、与自然相融、与天地相通的桥梁,为学生的语文知识源源不断地汇入时代特征的内容。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广泛涉猎知识,从而实现了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提高了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紧紧抓住信息技术所特有的资源海量化、形式多样化、活动交互性、资源公开性等特点,在课堂外,通过各种手段拓宽信息来源渠道,为语文课堂教学收集更丰富、更全面的信息技术资料。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圆明园著名景点何其多,然而文中介绍不过七八处,教师的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课本上,仅仅局限于文中所涉及的内容,将难以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精华”,这对学生的求知也无疑是一种伤害。所以,我在发展学生思维想象还有哪些景点后,再给学生出示收集来的其它著名景观,如正大光明、天图画、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曲院风荷等。这样不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能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理念和方法,让他们明白:书本上所表达出的往往只是“管中窥豹”,要想开阔视野,须得从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展入手,让自己获得信息的素养也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倡导自主学习,提升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是以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生生配合为辅助的活动过程。而语文教学信息化的实施,不仅大大增加了课堂信息的容量,而且远远超越了语文课本的界限,而学生之间的配合更是教学过程的强大推动力、必要成分。由于知识的复杂性,学生不可能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独立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这就使配合学习成为必然,让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协同合作中,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那么,里面究竟有多少宝物呢?文中提到“上自先秦时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这段话所涉猎的内涵太丰富了,学生对只字片语会不以为然。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上网或其它途径查阅圆明园中到底有哪些宝贝,到底有多珍贵。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整合,然后根据要求深化自己的学习感悟。汇报时,有的主要介绍名人字画,有的介绍奇珍异宝,然后老师再出示图片,这时,视觉冲击与先前的感受交织在一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都有所得。深化了对课文的感悟,效果非常明显。

四、建设活力课堂,提升学生个性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为实现目标,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天空,任我们翱翔。它时而提供的大量图片,让我们想象场景;时而播放影视资料,扣人心弦;时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浮想联翩的遐想。我们的活力课堂建设,信息技术的运用功不可没。

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部分,先让学生汇报侵略者的罪行,然后老师总结出:掠、搬、毁。再用多媒体放映“火烧圆明园”片段,感知侵略者的罪行。并在沉重的音乐声中相互谈感受。最后,老师抛出问题:如果你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一员,如皇帝、大臣、士兵、普通百姓,你会怎么做?这时的学生已经有了切实的情感,一个个道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后师生共同探究出“国弱则人欺”的历史原因,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发泄至极点。当然悲痛不是本文最主要的情感基调,学生找到了历史原因,肯定会讲出“化悲痛为力量”的道理。在真切体验下,循序渐进地完成了学习目标,不会讲的会讲了,讲得少的变多了,内容肤浅的也变深刻了,学生在不同层次和维度得到了较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同时,改变了课堂上的“一言堂”,为个性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是一条充满智慧而艰辛的道路,它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冲击,它不仅要求教师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灵活的现场处置知识、娴熟的执教技能,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还要充分掌握信息技术变革和时代对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和营造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篇7: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和语言运用。”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优势,使英语教学有声、有色、有情、有景,创设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以积极主动的心理接受学习,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如何更有效地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是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以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结合为例,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1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利用网络可以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英语语言学习材料,这些语言材料来源于实际生活,内容丰富、具体,图文并茂,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如在单词的学习中,对于数字、年月日、动植物、鱼类、身体器官、交通工具、学习用品等单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模仿其原声发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为英语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此外,还可以通过网路上的趣味小故事、儿歌、绕口令等测试学生的听力,可以重复听,有选择地听,分段听,进行及时反馈,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总之,网络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与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充分调动视、听等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同时网络的应用也给教

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如掌握信息的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等。2 利用网络信息促进个性化学习

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语言实验室的基础上,根据网络的形式又分为两种模式:局域网教学和广域网教学。由于网络的普及,大部分学校都安装了校园宽带网,形成了资源共享,为教师、学生利用网络学习、下载资料或者开展交互性教学提供了便利。因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与便利性,教师不用按部就班地一一带领学生查询,直接告诉学生网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就可以自己查找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网站,然后进行浏览、阅读、记笔记等。e-mail是师生间进行网络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操作方便,保密性强,学生可以把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或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或者当面用语言无法表达的事情等发教师,和教师进行一对一交流。当学生对某一个教学重点或难点有疑问时,媒体还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弥补学生思维的个别差异上的差距。教学时利用网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顺序以及各部分停留的时间,当学生觉得自己对教学内容没理解时,可以及时重现内容,直到掌握了为止。这一新的教学结构,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设了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发展可能性,体现了新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理念。3 利用网络创设虚拟情境

有效的教学情境易于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

强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仿真模拟教学情境或再现现实中难以呈现的情景,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进入到一定的真实语言环境中,从而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尤其适用于英语口语教学。例如,一些国外的生活或学习情境如果不借助多媒体很难去创设,如去商场购物,到飞机场迎接朋友,去医院看病,乘公交车等,在这些情境里,利用网络让学生与不同场合的外国人进行对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以及应用语言的能力。4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巩固教学内容

英语教学以词汇与句子为基础,词汇与句子的学习需要反复巩固,才能熟练掌握,所以巩固练习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针对每节课需要掌握的词汇或句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中的学生喜欢的一些趣味小游戏(如打飞机、吃苹果等)帮助他们记忆。此外,利用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赛,也会有效巩固学习内容。5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交流能力

新课程提出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传统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运用,不少学生能从原型例子或教材练习中获得固定的知识点,但将这些知识移到实际生活情景中就显得束手无策。而通过多媒体,教师就能很方便地在课堂上给出“任务”,让学生在模拟现实生活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这种任务式学习无疑使学生在交际活动中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并且特别愿意听教师的,这个时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最伟大的。利用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英语没有窍门,就是要多说、多写,所以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把知识、技能转化为语言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建立班级留言板,每天发布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可以是书写,也可以口头交流;还可以为每个学生申请一个电子邮箱,让学生通过发邮件进行交流,学以致用。6 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英语教学评价工作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评价要注重激励、反馈与调整。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一人要带好几个班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强度很大,教学评价往往浮于表面,不能有效促进教学。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教学评价,针对性强,而且不会出现错误,可以节省教师很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能迅速反馈教学的结果,使教师及时进行调整。为了更好地反映学生的整体情况,教师还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学习小档案,把每次的测评结果制作成曲线图,这样学生对自己的情况就会一目了然,一方面从中体验到成功,增强自信心,促进自己更加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又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激励自己奋斗向前。此外,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小竞赛,评出“每周小明星”“单元小能手”“全能冠军”等奖项,并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对获奖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对其他学生是一种鞭策。

篇8: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论文

一、结合信息技术创设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给出学生作文题目后,就开始让他们进行提笔写作。由于缺乏对作文题目的分析和思考,学生写出的作文不是离题万里,就是空洞无物。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直观情境,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让他们把自己观察获得的感受和体会写出来。例如,在让学生以“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为话题进行写作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软件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文明现象的图片,如随地吐痰,在旅游景区留下“到此一游”的签名,随意踩踏草地,乱丢垃圾,骂人等。通过在直观情境中观看图片,让学生进行了深入理解,他们针对社会上存在的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写出了发人深省的作文。同时,运用直观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讲文明的好习惯,使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了作文教学的目标,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结合信息技术进行观察教学,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

观察是学生了解周围世界,获得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在对学生进行观察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利用信息技术直观的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信息技术展示的图片中的物体,掌握观察的方法和顺序,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观察,掌握事物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增加他们的写作素材。例如,在教学“我喜欢的花”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喜欢的花中选择一种进行观察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行观察,使他们从整体上进行观察,掌握植物的外观,然后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仔细观察,了解花的根、茎、叶、花的颜色、形状等。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花生根、发芽、成长、开花的动态视频,让学生在新奇的学习方式下产生兴趣,认真进行观看,掌握植物更多的特点。最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其他种类的花,让学生按照刚才的观察顺序和方法再进行观察,让他们掌握如何进行详细的观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教学,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能详细的描述事物的形状特点,还能在文字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三、在信息技术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

想象力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在探究知识时打破定势思维,从多个方面进行尝试和分析,有助于学生综合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想象力时设计信息技术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展示自由的想象,使他们在事实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写出优秀的作文。在自由的想象中进行写作,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产生想写的欲望,积极地投入到写作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教学了《狐狸和乌鸦》之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在第二次乌鸦找到肉片之后,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的故事,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在趣味性写作要求下,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内容,写出了充满了童真童趣的作文。结合想象进行作文创作,让学生能够自由进行创作,使他们感受到写作轻松和乐趣,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通过主动写作练习促进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评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作文评改环节主要是教师的工作,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批改。由于批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作文讲评,只能利用批语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单一的评改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不能面对面的对他们进行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用不大。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把信息技术和作文评改相结合,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在大屏幕上进行作文修改示范,边修改边讲评。在作品评改过程中,教师还要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使他们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提高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让学生能把学到的评改方法运用到自我评改和同学相互评改中,使评改环节高效进行。

五、进行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学习,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还要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来进行阅读和学习,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增加他们的素材积累,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网络进行学习时,学生能通过网络查询到丰富多彩的内容,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见解也各不相同。通过网络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开阔,让他们能从多个方面分析知识,有助于让他们从独特的角度分析作文提出,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由于网络上包含的知识众多,除了对学生有促进作用的知识外,还有一些不良的信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让他们选择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进行学习,避免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外作文学习,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让他们能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为他们进行写作积累素材。

上一篇:小学期中检测工作总结下一篇:学习4的减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