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思政课范文

2024-05-04

我心目中的思政课范文(共6篇)

篇1:我心目中的思政课范文

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

――读《朝花夕拾》有感

新安江中学

高一(3)班

蒋艳珊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著有《阿Q正传》、《狂人日记》、《朝花夕拾》……”这是我初中以来背过不下百遍的话,但就是这短短的几行文字,却影响着我长长的人生(至少现在是)。

我初初认识鲁迅先生时是因为教课书上先生的几篇课文,用词精确,语言优美,文笔细腻。但先生给我的印象仅是学识渊博,颇负才情。直至我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才进一步了解了鲁迅先生。

《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可分为三类:批判、怀念、意趣。可无论是哪类,无论是天真无邪且童趣烂漫的少年闰土到粗俗好事却乐于助人的阿长妈妈,或是严谨正直并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到冷静深刻且倔强耿直的范爱农同志,抑或是早年间的生活琐事,无一不流露出先生对童年时期生活的怀念和留恋,以及对封建愚昧的旧道德的讽刺与批判。它让我认识到了少年时期的鲁迅先生,一个天真烂漫却受封建社会教条主义束缚的少年鲁迅。

而在《朝花夕拾》的《藤野先生》一文中,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一事略有所提。在中国仍被称为是“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先生抱着学医救国的一腔热忱东渡日本留学,但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彼时,学医的想法便产生了动摇。之后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为了民族振兴,他毅然决然的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至此,我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更上一层,一个为了国家大义而毅然牺牲小我利益的青年鲁迅。

从那以后,我便把他升为了一种信仰,我开始大肆搜索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一发不可收拾。然而在我百度鲁迅先生时,却遗憾知晓鲁迅先生享年仅55岁,霎时惋惜,天妒英才。可在鲁迅先生逝世前的几年时光里,正值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余晖中,鲁迅先生依旧未放下武器,继续用着自己的方式捍卫祖国。他先后发布了许多振奋人心的文章,成功唤醒了中国人民心中沉睡的雄狮。他,便是我熟悉的鲁迅先生,那个以笔伐戈、披肝沥血,战斗一生的中年鲁迅。

是的,这便是我的信仰,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之后,允我称呼先生为“您”,以示我对先生的敬爱与尊重,更便于描述我心目中些许另类的先生。

忆往昔,您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就是如此,您这一生中从未有多少时间用于真正的休息。您永远如我初见您图片时那样:梳着板寸头,黄里带白的脸,穿着一身牙黄羽纱的略旧长衫,留着标志性的隶体一字胡的一副邋遢模样;或叼着烟斗在沉思,或伏于案前奋笔疾书,抑或安静立于桌前,但面目冷峻,双眼凝视前方,里头仿佛藏着一把锋利锃亮的尖刀,随时随刻刺向敌人的胸膛。如斯类人,表里不一,内心与外貌截然相反。您的内心装满了正直刚毅与强烈的爱国情怀。

您,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不朽的灵魂,您的思想激励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前行。您,便是鲁迅,人如其名,“愚鲁而迅行”的鲁迅;更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篇2:我心目中的思政课范文

今天是学校党委组织的“中大学子气质大讨论”活动的启动仪式,我很愿意、也 很高兴借这个机会与同学们面对面,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大学生素质建设的一些想法。

我今天准备与同学们交流的题目,叫做“我心目中的中大学生”。众所周知,人 才培养是大学最根本的使命,如何通过若干年的大学教育使一大批具有良好潜质的优秀 青年“成才”,是我们作为大学老师和管理者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如何通过在大 学中若干年的学习使自己“成才”,则又是诸位同学们必须认真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这 是一个双向的问题。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对心目中理想的中山大学学生所应具备的 素质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我心目中的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说到大学生的素质,如果全面而言,那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如 果具体而言,可能是见仁见智的,人们对这个问题或许会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大学 培养学生的目标是要让他们成为人才,就是既要“成人”,又要“成才”。所谓“成人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所谓“成才”,就是要培养智力和 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知识本领、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在中山大学讲大学生的培养目 标,就不能不讲我们的校训,孙中山先生希望中大的学生应该“博学、审问、慎思、明 辨、笃行”,大家知道,这十个字同样也出于儒家的经典,它们是达至孔夫子的“君子 ”境界的途径。我想儒家的“君子”,就是古代圣贤眼中的一种理想的人格,它对于我 们现在对大学生“成人”和“成才”目标的讨论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的。随着时代的 变迁,理想人格不断被赋予具有时代感的新的内涵。在这里,我不想就理想人格过多地 谈古论今,只想谈谈我个人心目中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所应具备的一些素质,这些素 质大概有以下七个方面:

1、知礼。“礼”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简单说,它强调的是社会的规范和秩序。而 “知礼”,则是一个人自处于社会的一个行为准则。中国古代历来重“礼”,但目前的 中国,随着社会的迅速转型,礼仪的缺失已成为了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孔子说过“不 知礼,无以立”,我们的大学生作为将来中国建设的栋梁之才,“知礼”自然是其必备 的素质之一。

我们应该培养“知礼”的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首先应该对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乃至言谈举止有一个恰当的引导。这里我想讲两个例子,一个是2002年在我 们学校珠海校区举办的“五月的鲜花”活动的例子,那次活动是由教育部主办,我校与 珠海市人民政府等几所单位联合承办的一次大型诗歌咏唱会,并且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和 浙江卫视现场直播。但是在演出当日,天公不作美,大雨一直相伴,尽管如此,却丝毫 未能减低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的表演热情,整场演出一直持续了近三个小时。然而 令我感动的是我们所有在场的珠海校区的同学,尽管大雨瓢泼,但是为了能够让活动继 续,让现场直播不至于中止,他们坚持观看到整场演出的最后,而且秩序井然。演出结 束时,现场一点纸片都没有。当时,我也是和教育部的领导与同学们一同举着伞看完了 演出,当老师和同学们接过工作人员准备好的姜汤时,负责整场节目电视直播的教育部

高教司和教育电视台的领导热情拥抱,祝贺活动成功,他们盛赞中大的学生高素质,认 为他们是盛开在珠海最美的“花朵”。

第二个例子是在2004年我校80年校庆期间青年志愿者的例子,由校团委组织培训 的一千余名青年志愿者在校庆期间承担了大量繁重具体的工作,他们对嘉宾实行了一对 一的服务,他们出现在校庆活动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校庆活动中一支生气勃勃的力量,他们热情周到、积极主动、彬彬有礼,成为校庆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青年志愿者们 在校庆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爱校情怀、良好素质,给各级领导、校友和嘉宾们留下了美 好而深刻的印象,很多参加校庆活动的同志都跟我提及这些学生,认为他们展现了中大 学生的精神风貌,中大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我想,无论是珠海校区那些可爱的同学们,还是出色完成校庆工作的青年志愿者 们,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看到了泱泱大校学子所应表现出来的 风范。

一个“知礼”的学生,应该有敬畏之心,应该遵守社会的基本规范和秩序,应该 懂得去尊重别人。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让学生们知道各种场合都有不同的礼仪,要自 觉地去了解、遵守这些礼仪。这两年我们学校开始在校庆日举行学位授予仪式,其目的,就是希望学生接受一种礼仪的教育,知道何为“敬畏”,何为“感恩”。

最近我又向校长办公室提议,从今年开始是否对学位授予仪式再作一些调整,我 想我应该给所有从中山大学毕业,获得学位的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们一一授予学位,当 然,如果这样做,大概要进行近二十场,但为了学生,我认为值得去做。同时我也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我们一定能形成一个符合中大实际、又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山大学的 学位授予仪式的,学校所作的这种种尝试,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重建大学礼仪的一种 努力。重视各种礼仪制度的重建与规范,是中山大学乃至全中国的高校都必须面对的一 个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知礼”的教育,使我们的学生形成一种超越“工具理性” 的人文素养,从而成为一个“文明”的现代人。

2、诚信。我认为,这是做人的最基本准则,是一条底线,也是现代社会良性运行 的基本保障。如果说“知礼”的教育强调的是对社会秩序的遵守的话,那么诚信的教育 强调的就是一个人内在道德感的培养。只有内诚于心,才能外信于人。诚信是由内心诚 实表现的自愿行为,同时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熏陶。诚信危机是当今中国社 会的一个痼疾,建立诚信的社会道德体系是我国当今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因此,大学 要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首先就要培养具有诚信素质的学生。讲“诚信”,首先就要“ 知耻”,内心不知耻,就无所谓“诚信”。例如大学中作弊现象,对待这一现象,在大 学中甚至还不能说有着共同的价值观,许多学生在作弊的时候,并不以此为“耻”,反 而视之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诚信”并不是第一考虑的选项。甚至是一些老师,还会为 因作弊而受处分的学生求情,说这个学生“品学兼优”。大学应该是社会良心的所在,如果在大学里都不能形成一致的诚信的价值观,那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就真的令人忧虑 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校一直以来对作弊行为严惩不贷的原因所在。

说到诚信,我还想到了学校“仲明助学金”的例子。“仲明助学金”与其他的奖 助学金不同,它是一种道义贷款性质的助学金,受过资助的同学都知道,凡是符合条件 的申请者,都还要与助学金的基金会签订一份道义契约,这份道义契约是道德约束而并

非法律合同。根据契约,受助者毕业后要从“受惠社会、回报社会”的道义出发,在有 能力偿还时再将助学金归还至基金管理委员会。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已毕业的受助学生 大部分恪守道德契约,并把这种内心的道德信条转化成为现实行动,很多同学工作后陆 续返还了助学金,为以后的受助同学树立了榜样。我想,这项助学金不仅解决了受助同 学的生活问题,而且也让他们有了一次诚信教育的经历,懂得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或许这个经历对于他们的人生而言具有更大意义。

3、担当。敢于担当,是一个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孙中山先生对大学生“做 大事”的期待,正在于“担当”二字,他亲笔题写的校训中强调“笃行”,意义也在于 此。我们知道一句话,叫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也知道李大钊的话,“铁肩 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大学生要敢于接受并承担责任,首先是要有道德心去担 当社会责任,要有爱心去奉献社会。我想举一个我们学校政务学院学生的例子,学院04 级的一位同学患了重病,而且家境拮据,班级的同学得知了这件事,就组织了一次捐助 活动,捐助活动几天内就筹集了上万元。一位该班作为交换学生留英的同学,还将自己 的奖学金全部捐赠出来,但是,受救助的同学知道后却坚决不要,她说自己不能让同学 们为她付出这么多,后来捐赠活动的组织者找到了患病同学的父亲,才最终说服她接受 了这笔捐赠。我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从参与这个活动的同学家长那里知道这件事的,我听了以后非常感动,我们的同学多么可爱啊!我想,这其实也体现了我们的学生对 社会的承诺,有爱心、有正义感,才能承担社会责任。

其次,大学生要有能力去担当起社会责任。记得我还在浙大工作时,曾与宝钢有 很多接触,宝钢人事处的干部告诉我,每年都有很多来自不同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同时进 厂,在培训过程中,厂方要组织一些活动,就问同学们某某工作谁愿意做,举手的往往 是清华的同学,争着说“我来干、我来干!”我当时就想,这就是清华的学生,他们在 这培训的过程中就能够脱颖而出。今天回头来想想,这种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领袖气 质,正是我们要求大学生们应该具备的品质。

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就是社会的建设者,而不是社会发展的 观望者。这种责任心,从大处讲是将自己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和国家、民族的发展联系在 一起,是一种爱国精神,是一种勇于将责任放在自己肩头的勇气;从小处讲是一种意志 坚韧而富有爱心的精神。如果一个人总是遇事推诿,逃避责任,那么与此同时,他就可 能错过了成就事业的机会,担当和成功是相伴随的,是离开校门后有所建树的基本素质。

对于家庭来说,青年是家族的希望,因为从物种进化的角度,年轻的一代担负着 这个种族继承与繁衍的责任,所以,青年人都被父母亲朋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安身 立命、光宗耀祖。对于国家来说,青年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青年人肩负着兴 国安邦的使命,梁启超先生说得好,国家的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 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 进步则国进步”。因此,在同学们身上,肩负着家国的责任,任重道远。

4、勤奋。勤奋原是学生之为学生的题中之义,本没有太多值得讨论的余地。但我 们面对的现状是,我们的学生在上大学前一定是刻苦学习、拼命读书的,否则是不可能 进得了中山大学的,但一旦进了大学,有一些就松懈了,甚至还有些学生产生了厌学的 情绪。因此,我们还是要强调读书的勤奋。知识的获得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

不勤奋,一切都无从谈起。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如果说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要提倡给 学生减负,那么在大学阶段,你们已经是成年人,应该自觉的“加负”,主动地去汲取 知识。

我想,这里其实包含了两种态度,一是要“非功利”的读书,一是要“去惰性” 的生活。首先,自觉地勤奋学习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非功利”的求学态度,是 一种脚踏实地的风范,是一种自强不息的品质。与此同时,大学生活自由而多彩,而求 知与读书确实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因此,同学们还要注意克服惰性,要把读书、尤其是 “非功利”的读书当作一种习惯,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样才有助于克服惰性的生活。总而言之,勤奋就是好学,是善于学习,一个善于学习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 主动地训练自己从而达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

5、超越。敢于超越,是社会进步、国家强大的要求,中国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富有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要在国家现代化和社会进步中扮演重要 角色,就必须要有超越意识,要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超越自我,敢于超越常识。只有敢 于超越,才会产生创造力,才会成为我们常说的“创新型人才”。

还有一点,超越又具有人生态度的意义,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具有超越的 意识,遇到各种事情的时候都能够超越世俗,超越个人的利害得失,能够理性、通达地 直接面对内心不愉快的感觉,能够“将心比心”地去理解自己不喜欢或有感情冲突的人 和事,那么,我们所取得的,就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教书育人”的成就,而是某种 道德上的成就。

6、阳光。同学们应该有所理想,应该胸襟宽广,应该自信向上。孔子说,“君子 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曾经在一些场合说过,如果要交朋友,千万不要和那些经常 抱怨世事不公,总是觉得人生暗淡的人作朋友,因为这样的人是不会给你阳光和力量的。换一个角度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阳光心态的人会有很多朋友,可以说这是一 个人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

似乎可以这样说,越是担当重大的责任,可能遇到的“麻烦”就越大。以此推理,大家目前即使遇到了麻烦,也只能算是“小烦”,如果被这些“小烦”就击退了,当 然更不用说去承担更大的“烦恼”了。比方说,有的人因为失恋了一次,就说看透了感 情;因为找工作失败了几次,就说看透了社会。这种所谓的“看透”,其实是一种老年 人的心态,是消极的态度。西方有一句谚语,叫做“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所以,我在这里说要“阳光”、要“永葆朝气”,没有朝气,只有暮气,那不是一件好事。在座诸位是青年人,更应该有一股蓬勃朝气,那是一种阳光的、向上的、不循规蹈矩的、充满扩张性的精神状态。有一句话说:人要诗意地栖居,我想,人首先要热爱生活,才能像诗一样地生活。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去年岭南学院毕业的一位女同学,由于骨癌,她从大学一年 级起就开始化疗,但是她始终以乐观的精神支撑着自己,每当有老师同学看望她时,她 总是用充满阳光的笑脸面对,从没有过抱怨生命对她的不公,在治疗的过程中,她曾经 休学过,但只要有可能,她就申请复学。最终,她在大剂量化疗的后遗症中以顽强的意 志完成了大学学业,在去年顺利毕业。我想,她这种对生命的阳光态度正是我们所应该 提倡的。

我想,青年人应该总是能够首先触摸到时代的脉搏,跟上社会前进的脚步,一个 阳光的青年,应该表现出积极的精神面貌,体现出时代发展的特征。另外,我还想强调 体育对于阳光心态的培养。生命在于运动,体育对于一个人的阳光心态的培养是非常重 要的,大学生应该养成对体育的爱好,培养一项或几项擅长的,可以陪伴你一生的体育 活动,这将使你受益终身。

7、职业准备。我曾在一次全校就业工作会议上说过,我们的就业教育应该贯串于 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我们的学生应该有一种切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职业观,如果大学生 的就业产生困难,对于中国这样国民平均素质较低的国家来说,就是人才的最大浪费。大学生应该在就学期间就不断地重新评价自己,认真考虑自己今后的职业取向,作好充 分的职业准备。

我校的校友、凤凰卫视的主持人马鼎盛就是一个例子,他在我校读历史学,但他 对自己的职业期待则是传媒,因此,他读书时,尤其关注的是军事史的学习,甚至在大 学二年级的时候还组织了一个专门讨论太平天国史的4人读书小组。前些年,已经是著名 的军事评论员的马鼎盛回到了母校,给我们的同学作了两场演讲,题目叫做“中大不比 哈佛的差”,讲如何论证海湾战争美伊军事力量的对比,与哈佛、牛津的专家学者唱反 调,以一个中大本科生的学历打败了世界顶尖大学的博士,预见性地论证了战争的结果。他说,“我为什么不比哈佛的人差,因为中大是个加油站,而且加的油都是环保的,可以循环利用。”他认为,中大的老师、中大的学风和治学传统对他的成长及职业生涯 的影响是深远的,正是超脱地、历史地看待问题,才能够看清事实的真相。

对于中山大学的学生而言,他不应将未来的职业仅仅看作是一个“饭碗”,还应 该看到更崇高的职业使命,看到我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是否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们 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应调整到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这与前面所提到的敢于担当的社会 责任心是联系在一起的。以上七点就是我对大学生素质的一些个人看法,或者说 是我所认为的中山大学对人才培养的一个预设目标。既是列举,就一定会有疏漏,但还 是可以对上面几点作个总结,我心目中理想的大学生,应该是一个“文明的现代人”,他们诚信知礼,积极向上,敢于超越,勇于担当,他们顺应时代的发展,善于吸收现代 世界文明,富有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

总之我想,中山大学培养出来的本科生,尤其应该与众不同,用时下流行的话来 说,你们应该是“社会的精英”。举一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大学本科可以说是一个人 的“出身”,因为大学本科阶段是人生知识技能奠基、思维方式形成和人格日趋成熟的 重要时期,在一所名牌大学所受的四年大学教育,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重塑性格。我希望我们中大的学生们都能在中大的学习过程中塑造和完善自己,在自己的血脉中 注入中大精神,并终身以此为荣。同时,我也相信,这样的大学生,才是真正适应中华 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人才。

正如我曾对院长们说过,各个学院都应该对本学院的特色,对学生培养有一个预 设的目标一样,我想,每一位同学对于大学生的素质都可以而且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有一个自我的期望,但是,我认为,关键并不在于我们的目标内容如何、期望值有多么 高,而是要为实现这个目标去不断实践和努力,我们应该找到适合自己而又行之有效的 途径去实现各自的梦想。那么我们能否实现这个梦想呢,这就是今天我要说的第二个问 题。

二、中大具有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精神土壤

也许有人说,大学培养人,无非就是组织大学老师上课、保证学生修满学分、最 终顺利毕业而已。我想,这是对大学、尤其是像我们这样具有大学精神的学校的一种误 解。我刚才说,大学教育可以重新塑造一个人,这绝非仅仅通过进修课程就可以实现的,否则,中山大学就与普通的教学型学校没有区别了。我坚信,中山大学是具有大学精 神的大学,所谓大学精神,应该是大学悠久的历史传统,是厚重的学术积淀,是和谐的 校园氛围和蓬勃的发展趋势。这种精神不可捉摸,但可意会,它时刻在塑造着大学中每 一个人,尤其是像诸位这样可塑性更强的青年学生。

中大的文化传统毫无疑问地具有塑造人格的功能。这里,我不能不谈我们的校训。校训是一所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集中体现,代表着这所学校的终极追求,它可以潜 移默化地影响大学中的每一个人。因此,校训给我们留下的丰富涵义,已经成为我们学 生素质形成的文化基础。我们的校训出自中国儒家经典《礼记?中庸》,原文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924年,孙中山先生为其亲手创办的国立广东 大学题写训词,写下了这十个字,1926年,为纪念故去的创办者,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 国立中山大学,而这十字校训则一直沿用至今。

“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的校训,比较简单的解释就是:要有广博的 学识,能仔细地探究,去谨慎地思考,可以明确地辨别,最后要切实地去实行。这十个 字其实是儒家对于读书、治学、做人的经典诠释,是达到“至善”之境的途径。今天,我不想对此作过多的学理化论述,只想通过几个例子并以我个人的理解来解释一下,这 样让大家对我们校训的内涵有一个更深入、直接的了解。

先说博学。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有学问嘛,但怎么样才算有学问呢?我听过钱钟 书与黄永玉之间的一段故事。有一次黄永玉先生画了一幅以凤凰涅槃为寓意的国画,作 为国家送给广岛的礼物,一位国家领导请黄先生说说“凤凰涅槃”的文字根据,他原以 为很简单,但找了《辞源》、《辞海》、《中华大辞典》等典籍,结果都是没有,实在 憋得没办法了,他忽然想到了当时住在隔壁的钱钟书,就打了电话过去,于是钱先生就 在电话里给他解释说,这是郭沫若1921年在自己一首诗中编出来的题目,是三教九流之 外的发明,确实没有地方找出处。但是凤凰跳进火里面再生的故事是有的,在古罗马钱 币上有过浮雕纹样,但却不是罗马的发明,可能是希腊传过去的故事,说不定和埃及和 中国都有点关系,可以去《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本第三册找找。黄永玉一去找,果然 找到了。

我想,这个例子可算是博学了,但钱钟书先生毕竟和中大没有直接的关系,下面 我想讲五个中大的例子或故事,分别说说中大校训中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 行”。

说到博学,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陈寅恪是清华研究院 四大导师之一,被公认为是继司马迁和司马光之后中国最杰出的史学家。陈先生的最后 二十年是在中大度过的,晚年他视力不好,几乎失明,住进康乐园后,学校为了保护他,专门在他的住所周围修筑了一圈栅栏,还在门前砌就了一条白色的水泥路,这也是因 为陈寅恪的视力只能辨别浅色而铺设的。陈寅恪故居和那条水泥路都还保存着,大家可 以回南校区康乐园探询一下这些建筑,或许可以体会到与大师之间近距离接触的感觉。

我记得2001年金庸先生来中大访问时,特别提到希望到故居凭吊陈寅恪先生,我还陪同 他满足了这个愿望。

下面说说陈寅恪的博学,有一个例子,陈先生在写他的鸿篇巨著《柳如是别传》 时,眼睛已经看不清东西了,书稿是通过口述,由他的助手帮助撰写而成的。在书中,他总是引经据典,当遇到不确定的问题时,他总可以告诉助手,在他书架的哪一层的哪 一本书中的哪一页,可以找到问题的出处。我想,如果不是对治学抱有强烈的欲望,不 是饱读诗书、博学强记,一般人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这与钱钟书先生在电话中解释 “凤凰涅槃”的故事可谓异曲同工,应该是对博学最好的诠释了。

说了博学,再说审问。所谓审问,就是仔细地探究,要善于提出问题。什么叫善 于提问,怎么样能够提出好的问题,我认为,只有通过详细地探究,认真地考察才能做 得到。这里我想举一个德国总理施罗德来我校演讲时的例子。2003年,时任德国总理的 施罗德来广州访问,他在中大的怀士堂为我们的学生作了一场演讲。说到怀士堂,这是 我们中大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当时德国外交部的官员们在为施罗德演讲选址时还在 考虑应安排在广州还是在成都,在看到了我们的怀士堂并了解到它的历史以后,当即就 决定将演讲地点安排在广州了。现在想想,我还真的佩服他们的眼光,因为就在去年,在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的纪念邮票中的第四枚就是中山大学,邮 政总局的设计师们选取的票面内容也是这座怀士堂。据我所知,这是继北大和复旦之后,第三个国内大学登上“国家名片”。

当然,施罗德总理在演讲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么多故事,但是他对中大还是充满了 兴趣,我记得他在演讲之后说,期待与我们的同学进行热烈的讨论,我当时就特别说明,“请总理阁下亲自指定同学提问”。因为,我相信,中大的学生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思 考,提出有深度的问题的。事实也确是如此,这些同学的问题提得非常好,涉及到中德 关系、中欧关系,民族历史观的问题,他本人的从政经历等等。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 我们中大获得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的一个成员的问题,他说德国学者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要像诗一样地生活,请问总理在繁忙的工作中,如何保持轻松的心态,享受生活? 施罗德对这个问题非常满意,他十分认可这种生活态度,他说生活中应有美好的因素,什么是美好,要自己去努力寻找,比如他自己就喜欢打网球,并从中体验到了快乐。我 想,这些问题如果不是通过认真思考是不可能提出来的。比方说刚才的问题,我也不曾 知道海德格尔这样的名言,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因为我曾经对中大的师生们说过,希望他们学会享受在工作、学习中自我实现带来的快乐,而海德格尔却要人“像诗一 样地生活”,比我的想法更高了一个层次,对我来说,当然也是一种提升。

施罗德总理也对中大学生的提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同具有这么广泛知识的 学生交流非常有意义!”而更有说服力的应该是当时陪同来访的外交部官员的评价,他 们说,中大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亚于清华学生的水平,这应该是中国最好大学的学生了。

其实,我听到自己的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心里也是感到十分欣慰,因为我知道,能否提出高水平的问题是衡量一所大学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志,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代表 了这所学校的水平。所以,去年我来这里与东校区的同学们做讲座的时候,曾开玩笑地 提醒大家不要提肤浅的问题,要提有深度的问题,结果很多人后来就真的不敢站起来提

问了。当然,我是鼓励大家提问的,只是希望你们在提出问题之前,要经过仔细地探究,要让提问的过程同时也成为自己增长知识的过程,这才是我的目的。

“审问”之后说“慎思”,就是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细致、谨慎地考察、分 析问题,要将所学为己所用。我认为这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阶段,通过对已知问题的真正 吸收,然后融会贯通,进而进行反思,这是在治学过程中思想的一次飞跃,只有这样,学者才能将“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才有可能对知识有所创新。这里,我 想讲朱熹平教授的例子,可以说是对“慎思”的完美解释。

大家一定知道朱熹平教授与他的伙伴合作破解了“庞加莱猜想”的报道。正如朱 老师自己所说,他是通过对“庞加莱猜想”相关理论的系统研究,运用美俄数学家的理 论方法完证了猜想。他曾说过,国际上很多团队都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做出了很大 的贡献,特别是俄国数学家,这个猜想的完成,是国际数学界的同行们你一步我一步,共同做出来的。他说自己只是比较幸运,完成了“临门一脚”。

我觉得,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朱熹平教授真正读懂了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的东 西,真正读懂了俄国数学家佩雷尔曼的东西,并且吸收成为了自己的知识,这篇论文— —《“庞加莱猜想”暨几何化猜想的完全证明:汉密尔顿-佩雷尔曼理论的应用》,其 实就是用自己的方法说明了运用佩雷尔曼的思路来证明“庞加莱猜想”是行得通的。吸 纳前人思想,融会贯通,然后再有所创新,我想,这就是“慎思”的真正意义吧。

我们校训的第四点是“明辨”,学理越辨越明,不辨就难分真伪,不辨就难分是 非。说到“明辨”,我想举夺得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的中大辩论队的例子来说说。先要 弄清楚,此辩非彼辨,也就是说,辩论的“辩”不同于辨别的“辨”,既然不同,为什 么还要举这个例子呢?因为在辩论赛场上,每一轮比赛的辩题都是现场抽签决定正反方 立场的,所以,我们的辩论队在准备比赛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站在正方或反方的立场 来准备比赛,因为那样最多就只有50%的获胜机会。如何才能做必胜的准备呢,那就是 必须认真分析每一场比赛的辩题,通过透彻的分析而让自己具备驾驭问题的能力,这样 在比赛中,无论抽取到何种立场的辩题,都会处“辩”不惊。因此,要“辩论”,必先 “辨析”,只有做好了辨析的工作,才能有必胜的把握。也正是如此,我们的辩论队才 能披荆斩棘,夺得全国大专辩论赛的冠军,继而摘得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冠军。总之,我 觉得正是运用了“明辨”的方法,才有了中大辩论队夺取世界冠军的成绩。

说完了“学、问、思、辨”,最后还要落实到“行”,可以说“笃行”是治学的 最后阶段。“笃”有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意思,只有实践所学的知识,做到“知行合 一”,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从而体现人生的价值。我想了一下,在中大,“笃行”的 例子还是有很多的,这里我就讲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去年,我到湛江一家很有名的 海产养殖企业参观,这家企业与我们的生科院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的研究 成果应用在养殖技术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记得那次我一走进那里的养殖基地,就有 几个渔民样子的年轻人冲着我微笑,说“黄校长好”,我还十分“得意”,以为连湛江 的“渔民”都认识我这个校长,谁知等到他们报了家门以后才知道,原来这几位年轻人 是中大的动物学专业的博士生,他们长期沉在企业里,为企业解决技术上的问题,风吹 日晒,看上去好像和渔民没什么两样,以至于他们有次返回学校,还被门口的学校保安 误认为是外来闲杂人员,拒绝他们进校。此外还有五六位我们的教授,每个月至少会有 两三次到企业去工作,我觉得他们真的很了不起。还有一个例子,也是几位生科院的教

授,他们常年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西藏林芝地区从事虫草的人工养殖试验,去年暑假 我去看望过他们,那里环境十分艰苦,每天要驱车几个小时往返于驻地和养殖基地之间,还要承受高原反应给身体带来的不适,现在,他们的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家 提出对西藏的支持要变“输血”为“造血”,我想,我们这些教授从事的就是一项“造 血工程”,因为他们的工作不仅可以改善当地因挖掘虫草而破坏的环境,更可以提高当 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请大家想想,什么是“笃行”,我觉得这些教授及其学生们的行动 就是最好的诠释。

同学们,我们的校训体现了大学求知、求真、求善的道德感和贡献社会的使命感,这里面闪耀着大学精神的光芒。校训为我们指明了读书、治学、做人的途径,如果我 们能够体会到“学问思辨行”其中的逻辑意义,真正做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那么也就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如真能如此,那么我们的学 生培养目的也就达到了。

我想,中山大学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文化传统,这是中山先生和学校的先贤们 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大人珍惜和传承。然而,在传统之外,我们 大学还需要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以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是 我们所有中大人都应为之努力的目标。我想,这个目标,大学的管理者尤其应该重视,因为大学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教师和学生无疑是主体,学校制定一切规章、制度都应 以发展学术、尊重教师、善待学生为出发点,必须要以培养学生、培养人才为轴心。

当然,大学的管理不仅是保证大学课程的设置,还要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文化环 境,例如,这次在东校区举行的“我与校区共成长”的植树活动,就是在校长办公会议 上讨论通过的。学校认为,植树不仅是美化生活环境的活动,更可以让同学们产生热爱 母校、热爱生活的感情,我从来不认为爱校甚至爱国仅是个口号,爱校也好、爱国也好,从来都是具体的,是要通过培养对母校、对国家的感情而逐渐形成的。当然,植树仅 仅是一种形式,我们希望同学们都能够亲自动手,当你们的汗水浸入到这块土地之后,你们也就自然对它产生情感,在你们毕业之后,这将成为大家美好的回忆。更重要的是,你们的行动也将被定格在中山大学的记忆之中。

最后,我想针对大学排名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我想,这的确是一个比较现实 的问题。大学的发展是要有一个目标,但大学排名只能部分地说明问题,而且他们的测 量指标和评价体系也不一定很科学。我相信我们中大是在向前发展的,而且是稳定地前 进,但是别人也在发展,否则中国的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就要下滑了。可喜的是,我们现 在有很多重要指标都是比较好的,比如近年新晋的长江学者、杰青、甚至院士的情况都 较理想,近年入选百篇优博的形势也很好,说明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是高的。我觉得,大学的发展,校长负有最重要的责任,但是,中大的希望更是在于 大学中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的努力,当然也就包括在座诸位。如果大家都能认为这 个学校是值得我为之热爱的,愿意为学校的发展而付出努力、为之奋斗,我们的学校就 一定会因你们的努力而发展、而进步。总之,我们不能浮躁地看待大学排名,中大的发 展就在于你我他、在于我们共同的努力。

同学们,今天我所讲的算是个漫谈,但其中有一条主线,也是我的一个期望,就 是中山大学的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中山先生说,“学生要立志做大事”,对于什 么是“做大事”,他说“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家变富强。”我的理解是,我们专心做

一件有意义的事,就是在做大事,就会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这也可以说是大学培 养人才的终极目的。

总之,我希望同学们能够传承中山大学的精神,继承中山大学的血脉,要葆有蓬 勃向上的朝气,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而最终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这就是 我作为校长对心目中学生的期望。我想今天就讲到这里吧,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勉。

篇3:我心目中的一堂数学好课

关键词:数学,好课,高效

对于数学好课的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 我认为数学好课应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乐于参与的高效课. 数学好课课堂氛围应该是宽松的, 探究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能够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数学好课应让学生喜欢上数学, 对数学课堂着迷并有着深深的期盼. 数学好课应该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我的教学实际谈谈对一堂数学好课的认识.

一、学习目标要明确

作为数学课, 上课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以便学生抓住课堂的任务和要求. 若目标不明确, 学生上课很有可能漏掉课堂的重点, 很难全面把握住课堂. 学生通过课前目标的阅读, 清晰地记住本节课他要达到的目标, 能够有的放矢地听课、讨论、探究, 进而抓住数学课堂的重点, 突破难点.

二、导入新课应结合生活实际,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作为课堂的引入材料, 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导入要遵循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和简洁性的基本原则. 成功的导入能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拨动学生思维之弦,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情景.

三、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

“我听说了, 我又忘记了, 我看见了, 于是我记住了, 我动手做了, 我才理解了”. 学生自己参与、自主探究的结论更能记住, 而且印象深刻. 在数学课堂上应该放手让学生发现解题的方法步骤, 注重定理公式的探究过程, 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我们课堂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给学生如何学,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课堂上教师的“越俎代庖”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老师要少讲、精讲, 要讲学生的疑惑点、争论焦点、知识的重点、思想方法的升华点.

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反馈要及时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 教师要当好观众、评委、指导老师等角色,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应该给予表扬、肯定或提出质疑、否定, 或引导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讨论. 及时、准确的反馈评价对学生是一种正面的、 强烈的刺激. 回答正确的同学收到的是赞扬、肯定、激励与鼓舞, 回答错误的同学收到的是反思、总结, 以及下一步能力的提升.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一句激励的语言, 也可以是一片热烈的掌声, 还可以是老师和同学赞许的眼神. 作为数学教师, 不善言辞的我们一定要学会欣赏、 学会激励. 课堂上教师不要吝啬赞扬, 你的一句不经意间的鼓励, 可能成就孩子的一生.

五、教学方法、手段、策略使用得当

《数学课程标准 》 中指出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堂数学好课应该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研讨问题教学法等方法组织教学, 注重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自主研究、独立探索等教学策略. 教师应该结合讨论、示范、展示、点评、点拨、质疑、启发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提高教学效果, 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化. 数学好课的“好”充分体现在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提问是否有效, 质疑追问是否有价值, 教师问题预设能否达到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效果上.

六、分层教学应贯穿于教学的各环节

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 提出了“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坚持与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 如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不同, 在前置作业的要求上有所区分;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 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 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针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上能力的差异, 布置分层作业等. 通过分层教学, 使课堂成为每名同学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乐园.

七、当堂检测作为课堂重要一环, 必不可少

篇4:我心目中的《老友》

笔者总结《老友》杂志有如下特点:

第一,《老友》杂志是一份集知识性、指导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贴近广大读者,内容十分丰富的杂志。不论你是什么职业,也不论你有什么爱好,都能从《老友》上找到你想了解的东西。我最爱读“感悟”栏目,该栏目的文章篇篇精悍生动,这里既有社会名流的佳作名篇,也有寻常百姓的生活随感。“人杰地灵”、“岁月人生”、“史海钩沉”、“老年茶座”、“文艺园地”、“敬老长亭”、“多彩金秋”、“神游天下”、“养生保健”、“老人与法”等栏目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服务性、知识性、趣味性。

第二,具有鲜明特色。全国各类杂志,我看了很多,但大都是大同小异,缺少特色,在编排上也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但《老友》杂志却是个例外,从栏目设置、稿件的选择到版式、封面设计,都独具鲜明特色。《老友》杂志立足江西,面向华东,辐射全国,有气魄,真乃智者做派,大家风范。

第三,《老友》杂志坚持稿件面前人人平等,看得起“小人物”,这在“人情稿”盛行的今天,是难能可贵的。

第四,刊用稿件快。笔者的十几篇稿件均在投寄两个月内刊用。《老友》杂志这种高效率,有效地团结了一大批热心的撰稿人和读者。

第五,《老友》善待作者。稿酬、样刊寄发及时,作者均能在当月收悉。

第六,《老友》杂志能够虚心听取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建议、意见、要求和呼声,坚持开办“老友信箱”栏目,许多读者都把它视为知己,倾吐心声。

第七,平民的价格。《老友》杂志每期大16开68页,定价:4.00元,这在打一个市内公用电话都要0.5元的今天,不能不说是极其低廉的。

第八,差错极少。三年来,我阅读《老友》杂志,感觉其文字和知识性差错率极少,远远低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差错率。

第九,发行速度快,这也是《老友》杂志的一大优势。在南京市区,一般在出版的三日内就能买到它,读到它。

借此2009年报刊征订之际,我热忱地向广大老友推荐《老友》杂志。

篇5: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范文

利辛县张村中学 高传田

在我成长道路上,给我关爱与帮助最多的除了我的父母之外莫过于我的老师,从小学到师范毕业,我接触到很多老师,在我心目中大多数老师值得我尊敬,崇拜,他们都是我的好老师,从他们身上我总结出,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一名好老师?

一名好老师,首先就要有爱心。热爱教育首先要热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真诚的情和爱,扶持她们一步步长大。他们只有深入理解、关心学生,才能取得相互之间心灵的沟通,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敬重,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心。

一名好老师,其次对教学工作要细心。严谨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个老师的基本要求。虽然传统教学要求备课,但在具体对待学生,好老师可以选择让学生容易吸收的方式去教学相长,比如幽默。细心更体现在另一个方面:关爱每一个学生。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学生看起来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爱的时候。孩子犯错误时,最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正是不断地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他们才成长、成熟起来。所以好老师要懂得细心地去观察学生,了解他们,帮助他们。

一名好老师,教育他的学生要热心。要充满着热情的心去引导孩子,使他们充满智慧,保持热情的态度去学习.“学生都是一本书,只要你愿意读就能读懂”。带着一颗年长者宽容的心和孩童般敏感的心去接近孩子。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

一名好老师,诚心是必不可少的。使他们心地善良,宽厚待人.“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得到学生的尊敬,老师首先要对学生诚心,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批评和表扬同学要做到公正、公平。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要开展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诚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一名好老师,耐心对教育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耐心使他们诲人不倦、循序渐进,使他们学而不厌,不断创新.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造就以后的学习生涯有很大的联系。但是所有的学生在学习上都会碰到挫折,如果在他们困难的时候,老师对他们不够耐心,或者一句话的语气就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我也刚刚从学生生涯走过来时间不长,所以这一点深感体会。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首先会是一个敬业的人。好的老师应该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伶俐的口才,具备了这些条件的老师才能把知识充份的传授给学生,给学生“解惑”,而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会觉得闷。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要热爱学生,即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拥有宽广的胸襟,能宽容地原谅学生犯的错,通过循循善诱期待着我们的点点进步。老师热爱学生,才能成为我们的朋友,深入到我们的内心世界。也因为爱,才有了包容,可以在我们犯错的时候耐心引导我们进步。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可以调动我们思维能力的老师。他们不是单纯地只是让我们被动的接收他们所灌溉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对一些问题,一些观点的发表各自的看法,调动学生积极去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6:我心目中的思政课范文

亳州一中南校高二(1)班

徐帅帅

凝眸,无数次凝望,时光如静静的流水,那般悄然无息,静静地,悄悄的从身边溜走,没有一点回想。每当我蓦然回首,偶拾片片涟漪,心中又多了一层涌动,忽然明白三尺讲台,三千桃李,无一不是汗水浇灌;岁月凝注,也终于知道,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腐朽,刻在石头上的功名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这样一个普通的名字刻在我们的心灵上,这,才是真正永存!

在我身边,在我学校里,到处都是好老师。他们认真负责,伟大无私,像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心血,精心的浇灌着正在成长的花朵,可以这样说,老师是我们的引路人,让我们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就这样,老师将我们从懵懂推向睿智。现在那,我想向你介绍下我身边的好老师。

他,中等的个头,一头漂亮的短发,清亮透亮的眼睛时时向外散发着和蔼和平易近人,一张圆圆的脸,显示出知识分子常有的那种体态。他,是默默奉献的大地,让我们健康的成长;他,是深蓝色的大海,而我们就是大海中的鱼儿,时时在他宽阔的胸怀中嬉戏;他,是一支钢笔,而我们就是一张张白纸,是他在我们这些无知的白纸上写满了字,让我们懂得汉字的神奇,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人,让我们懂得做人一定要有爱心,要学习好多的知识,长大之后要报答父母和这片深沉的大地。呵,说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我身边的这位好老师是谁了吧!不错,他就是我的老班主任王世忠老师。

王老师在我的心中,就像我的父亲一样。他成熟稳重,谈吐幽默,又很平易近人。他授课的方式犹如他的人一样,严谨而又不失风趣。他讲课很认真,肢体语言也很丰富,每当讲到兴起时,他总是一脸的得意的笑容;但每当讲到知识重点时,他又总是小小翼翼的阐述着每一个细节生怕遗忘什么。讲完之后,他总是说,“大家有什么疑问,有什么一问就提出来,咱们一起讨论,研究”。然后,他便操着那涮炯炯有神的眼睛,环视四周,眼神中充满了随和和鼓励。同学们原本紧张的心弦很快就放松下来,进行着激烈的“学术研讨”。

王老师的治班理念也很特殊,他主张“无为而治”。他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他深知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的内因,过分的压迫只能换来如暴风雨般的反抗,他总是很耐心的听我们诉说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闲暇之时,他总是很勤劳,他从不主动让我们某些同学劳动,但是我们班的卫生评比一直位于学校前列,其原因为何那?原来王老师他一有时间,就到班级里打扫卫生。他总是被看到一手拿着扫帚,一手操着湿毛巾,左边擦擦,右边扫扫,以他的实际行动熏陶着我们,感化着我们!

王老师也有着他幼稚的一面。记得,有一次课后,他听到几个女孩子的谈话,说她们几个特爱吃凤爪,想举办一个“凤爪晚会”,一向很稳重的他居然答允了她们这一提议,并允诺负责这次所有的费用,旁边的英语老师蒋老师在一旁也是按捺不住,很是慷慨的请我们加餐,分享美味!

时间慢悠悠的行进,终于驶进了联欢那天。王老师按计划组织了这场别开生面的联欢会。在活动上,王老师也主动参与我们中来,他带领大家唱起歌来,旋律优美,与大家有说有笑,很活泼热烈,高兴到了极点。那一夜的嬉戏玩耍,让我至今难以忘怀。我想,当我暮年回首时,那必定会成为最值得珍惜的回忆。

我不会遗忘是谁教会了我思想;不会遗忘是谁在迷茫里指引方向;不会遗忘是谁让世界有爱和书声琅琅;不会遗忘是谁用辛勤构建知识的殿堂。

有人说:你是春蚕,吐不尽那绵绵的情丝至死方休!有人说:你是蜡烛,洒尽最后一滴泪雨去照亮漆黑的夜空;也有人说:你是朝露,常在黎明到来之前,默默滋润着大地万物;还有人说:你是晚霞,当太阳回归之后,用最后一丝光亮燃烧苍穹。老师啊!你自己却说:我最渴望的就是铺路,最幸福的还是燃烧;我只是湛蓝天上的一缕飞烟,不慕华贵,美在天然;我只是征途上那块苍老的阶石,是黑暗中那颗遥远的寒星;我只是,我只是滔滔江河中的一滴水珠,来也悄悄,去也从容。

亲爱的王老师!黑板上你画出了彩虹,却擦去了功利;讲台上你举起了别人,却奉献了自己;是岁月苍老了你的容颜,是粉笔染白了你的两鬓;你放飞了许多的希望,而守巢的却依旧是你!亲爱的老师你是启明星的迎接者,北斗星的陪伴者;你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世界前进的推动者;你是人类灵魂的设计者,社会乾坤的扭转者。你是春风,吹绿了一座座山头,你是阳光,照亮了每个角落;你是灯塔,引导迷茫之舟驰骋知识海洋,你是红烛,把光热毫不吝啬地洒向人世间;你用火炭的心情,染红了腊梅的枝头,燃烧了自已,给了我春的向往,一片希望的绿叶;你将书砌的冰山,飘做了雪花 ,花白了头发,给了我纯洁的梦想,一双寒风中坚强的翅膀;你从知识的海洋走来,手捧一掬甘泉,洒下一路汗水,滋润了我干渴的心田,一种孜孜以求的愿望。当蜡炬成灰时,你就是不朽;当蚕丝吐尽时,你将会永恒!蓦然回首,串起春秋的脚步,我的人生在你的期待的目光里继续向前向前……

上一篇:《爱莲说》教案下一篇:忆下雪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