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社区

2024-05-28

我心目中的社区(精选14篇)

篇1:我心目中的社区

教学设计

《我们心目中的绿色社区》

教学内容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关于绿色社区的专题研究单元。“社区”一词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更别说绿色社区了,离现实生活非常遥远,所以对于农村生活现状,我们的社区就是一个村庄、一个院落,只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绿色社区的标志及定义,去制定调查研究计划、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为建设生态村提出合理化建议,让学生真正经历做科学的完整过程。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离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比较远,而且平时对周围的生活环境也不太注意观察,所以对对绿色社区概念是很模糊的,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绿色社区的定义,知道绿色社区的评价标准。

(二)能力目标

能在教师的启发下,针对绿色社区的建设的有关问题,提出相对合理的猜想与假设,并能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来完善猜想与假设。

(三)情感目标

了解创建绿色社区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进 学生创建绿色社区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创建绿色社区东或者生态村展开讨论,理解绿色社区的评价标准,确定调查研究的内容。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课前准备

课件:绿色社区标志、绿色社区的录像、绿色社区资料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指导学生观看国家创建绿色社区的有关录像与图片,认识 绿色社区的标志,理解绿色社区的含义。(注:社区一词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更别说绿色社区,大多数孩子听都没听说过,所以在这里利用网络资源对绿色社区让孩子们在感性上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引导孩子们理解我们的社区其实就是一个村庄、一个院落。)

二、活动探究。

1、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后谈一谈对绿色社区的理解。

(1)学生谈观后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的心情是

怎样的?

(2)学生讨论对绿色社区的理解与认识。

绿色社区应该包括哪些因素?学生交流,师生评议小结。

2、猜想与假设。

为了使我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美好、越安全,我们国家采

取了很多激励措施,比如每年都评选出一批绿色社区、生态村。那么,同学们知道绿色社区、生态村的评选标准吗?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绿色社区、生态村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或者说绿色社区、生态村在你们心目中应该是什么样的?

请每个小组讨论后,把大家的各种猜想汇集到一起,制定出你们心目中的绿色社区的评价标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阅读相关资料,修正猜想。

绿色社区、生态村的建设标准涉及到很多因素,请每个小组查找、阅读相关资料,完善你们的评价标准。

4、交流汇报。

请学生上台交流、展示猜想结果,教师实时评价反馈。

5、拟写科普小论文《我们心目中的绿色社区》。

6、课后拓展。

我知道,同学们心目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绿色社区、生态村,大家也都想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但是绿色社区的创建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希望同学们都行动起来,根据你们所选择的要研究的问题做下去,通过我们的努力也来创建我们的绿色社区,我们的生态村,我们一起加油吧!

教学评价与反思:

“社区”一词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十分陌生,他们不知道社区一词的含意是什么,更别说绿色社区了,听都没听说过。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多媒体教室搜集了社区的相关资料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到绿色社区的标准,看到社区里有花、有草、有小树;大人们在健身娱乐场地悠闲地看着书、打着太极、跳着舞,小孩们在草坪里追逐嬉戏,看到在社区里生活的居民使用着新型能源,有专门的环境管理体系,居民们十分惬意的生活在绿色社区里。学生对绿色社区有了感性认识后,再去实地调查我们生活的环境,学生就能

够对比找出差距。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我们生活的环境与绿色社区的标准差距十分遥远,村民们的环保意识低下,浪费能源十分严重,随口脏话连篇,不讲卫生等等陋习无数,让学生们感到相当震惊,同时对自己的言行也作了检查,当堂就有好多学生争取要去做环保义务宣传员,希望大家行动起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和谐!

篇2:我心目中的社区

1、知道绿色社区的概念,绿色社区建设的硬件和软件,绿色社区的标志。

过程与方法

1、猜想出自己心目中的绿色社区形象。

2、联系生活,确定适合自己调查研究的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建立社区是我家的概念,激发对绿色社区的建立的责任和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针对绿色社区的有关问题提出相对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难点:确定适合自己调查研究的主题。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初步感知社区概念。

1、谈话导入:简单调查学生居住情况。

师:家住在学校周围农村的同学请举手,家住在学校周围小区的请举手。

师:不管是住在农村的,还是住在小区的,现在都叫社区。那么,我非常想知道,你们居住的社区环境美么?

讨论交流,深化理解绿色社区的概念

1、出示课件:绿色社区标志,认识绿色社区标志。

师:随着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居住的社区环境,所以,在2004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并首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绿色社区标志。21cnjy.com

师:观察这个标志,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猜猜它的寓意是什么?

这个标志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到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中。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我们心目中的绿色社区》。环境美的小区是不是就是绿色小区呢2?1·cn·j(板书课题:我们心目中的绿色社区)

2、小组讨论:理解绿色社区的概念。

师:同学们,绿色社区是什么意思呢?你对此有多少了解。

3、汇报交流:对绿色社区的理解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对绿色社区的理解,其实,绿色社区就是指具备了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板书:环保、环境管理、公众参与、文明)

强调四个条件

小组合作,大胆猜想。

1、了解创建绿色社区的标准。

师:为了使我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美好,我们国家每年都评选出一批绿色社区,绿色社区的建设都包括哪些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师:绿色社区的建设,除了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设施以外,还包括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居民的良好生活习惯等因素。(板书:硬件:社区绿化、垃圾、污水、节水、节能、新能源;软件:管理体制、习惯、行为等)

2、猜想自己心目中的绿色社区。

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猜想一下,你们心目中的绿色社区是什么样的?

请每个小组讨论后,把大家的各种猜想汇集到一起,制订出你们心中的绿色社区的评价标准。

3、汇报交流。

请学生展示交流猜想结果,教师实时评价反馈。

师:同学们的猜想比较合理、也比较全面,我们的评价标准一定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科学。

提出问题,确定主题。

1、师:我们怎样才能把我们居住的社区建设成绿色社区呢?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然后填在问题银行存折里。·j·y2、讨论。

师:如果要把我们居住的社区建设成绿色社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研究的内容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小组汇报。

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1、师:绿色社区要具备哪四个条件?

2、师:怎样一个美好的绿色社区,希望大家根据你们选择的问题,积极地调查,提出可行性建议,让我们生存的环境越来越美。

篇3:我心目中的“悟空”

悟空盖一“泼猴”也。他有着令玉帝畏惧的本领、天大的胆量和一身的野气,这在“大闹天宫”中那句“皇帝轮流做”的霸气里已尽显出来。一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小猴,无父无母,整日在猴群里吃喝玩乐、称王称霸,还闯进龙宫抢兵器,不难想像他有多“泼”!

悟空盖一“诸葛”也。不得不承认悟空是吴承恩塑造的一个智慧型人物。“三打白骨精”中,纵然白骨精诡计多端,悟空仍屡次识破她的伎俩,恰似三国诸葛亮“七擒孟获”一般。悟空的这般机智令我好生佩服。

悟空盖一“义士”也。他誓死忠诚于唐僧,绝不伤害兄弟。“三打白骨精”中,唐僧如此绝情,他却不忘师恩,心中时刻念着师父的情谊,巧护唐僧,诚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三借芭蕉扇”中,尽管是红孩儿无理在先,他依然向结义大哥牛魔王赔礼道歉,低声下气。他活脱脱一个梁山好汉般的忠义之士。

我曾奇想,悟空若是生在21世纪,他绝对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他忠心耿耿、智慧超群、活泼调皮却又能持之以恒,是绝对的人才!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孙悟空的一生可谓一路豪歌向天涯,他用自己的豁达开朗、机智勇敢、热情仁义感染了所有人。

悟空,可爱的小石猴儿!

篇4:我心目中的《老友》

笔者总结《老友》杂志有如下特点:

第一,《老友》杂志是一份集知识性、指导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贴近广大读者,内容十分丰富的杂志。不论你是什么职业,也不论你有什么爱好,都能从《老友》上找到你想了解的东西。我最爱读“感悟”栏目,该栏目的文章篇篇精悍生动,这里既有社会名流的佳作名篇,也有寻常百姓的生活随感。“人杰地灵”、“岁月人生”、“史海钩沉”、“老年茶座”、“文艺园地”、“敬老长亭”、“多彩金秋”、“神游天下”、“养生保健”、“老人与法”等栏目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服务性、知识性、趣味性。

第二,具有鲜明特色。全国各类杂志,我看了很多,但大都是大同小异,缺少特色,在编排上也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但《老友》杂志却是个例外,从栏目设置、稿件的选择到版式、封面设计,都独具鲜明特色。《老友》杂志立足江西,面向华东,辐射全国,有气魄,真乃智者做派,大家风范。

第三,《老友》杂志坚持稿件面前人人平等,看得起“小人物”,这在“人情稿”盛行的今天,是难能可贵的。

第四,刊用稿件快。笔者的十几篇稿件均在投寄两个月内刊用。《老友》杂志这种高效率,有效地团结了一大批热心的撰稿人和读者。

第五,《老友》善待作者。稿酬、样刊寄发及时,作者均能在当月收悉。

第六,《老友》杂志能够虚心听取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建议、意见、要求和呼声,坚持开办“老友信箱”栏目,许多读者都把它视为知己,倾吐心声。

第七,平民的价格。《老友》杂志每期大16开68页,定价:4.00元,这在打一个市内公用电话都要0.5元的今天,不能不说是极其低廉的。

第八,差错极少。三年来,我阅读《老友》杂志,感觉其文字和知识性差错率极少,远远低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差错率。

第九,发行速度快,这也是《老友》杂志的一大优势。在南京市区,一般在出版的三日内就能买到它,读到它。

借此2009年报刊征订之际,我热忱地向广大老友推荐《老友》杂志。

篇5:我心目中的社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绿色社区的定义,知道绿色社区的评价标准。

(二)能力目标

能在教师的启发下,针对绿色社区的建设的有关问题,提出相对合理的猜想与假设,并能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来完善猜想与假设。

(三)情感目标

了解创建绿色社区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进学生创建绿色社区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对创建绿色社区或者生态村展开讨论,关注所在社区有可持续发展,确定调查研究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的完成将由老师和同学共同解决。老师

老师要提前收集一些关于绿色社区建设的政策,各个地方在绿色社区建设这方面有巨大或者特别成就的案例。

学生

在上此节课之前,要提前预习,对绿色社区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课程内的一些问题,并在上课时与老师的讲解相互印证。

教学过程:

老师: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开始上第二单元绿色社区调查的第一课我们心目中的绿色社区。我相信,同学们上课之前都已经预习过了吧。那,同学们知道绿色社区是什么意思吗?你们对此有多少了解呢?

同学:

绿色社区一定要有一定的绿地作保障。每个家庭都有建设绿色社区的责任。老师:

国家每年都认定一些生态市、生态县、各级政府也评选出一些绿色社区、生态村等。你们知道绿色社区、生态村的评价标准码?请各位同学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绿色社区、生态村的形象。

同学: 应该有足够的绿化面积。居民都使用环保电器。社区应该是节水、节能的模范。空气质量要好。老师:

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为了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同学们为什么不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完成一些问题银行存折呢?同学们将自己对绿色社区的看法,以及对绿色社区不理解的地方进行一个整理,然后利用各种途径对自己的疑惑进行解答,看看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是否能够解释自己遇到的难题。

教学总结:

1、本课内容离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比较远,而且平时对周围的生活环境也不太注意观察,所以对对绿色社区概念是很模糊的,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篇6:我心目中的社区

老师,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你的岗位永不调换,你的足迹却遍布四方;你的两鬓总有一天斑白,但你的青春却百年不衰。

在我们初一(10)班,虽说有许许多多的老师,但在我的心目中,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刘老师是最棒的老师!

还记得第一次上语文课时,刘老师就问大家又没有信心考上重点大学,“有!”同学们都自信满满地回答。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同学没有自信。刘老师便教导我们:你们现在还小,所以要赶紧把理想的种子埋在自己的心中。有了理想,又要为这个理想去奋斗。从那以后,全班同学都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个目标而为之努力奋斗。

刘老师不但是良师也是益友,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和刘老师接触,对于刘老师的评价,大家都说“very good”,所以刘老师在我们班也是深得人心。

刘老师有时很幽默,上课时,大家会因刘老师讲述的一张图片或一个故事而哄堂大笑。

但是刘老师也有严厉的一面,当我们在作业中犯下了错误,老师会耐心的帮我们纠正。并告诉我们答题的技巧和思路,以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你上课在和同学窃窃私语,那么你可要当心了。因为这时刘老师会向你投来严厉的目光,那将会让你面红耳赤,“无地自容”。也许,这也是我们班语文成绩优异的原因之一吧!

刘老师不但让我明白了“伟大的理想造就伟大的人”,还让我看到了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老师,人人说你是在培养祖国的栋梁,不如说,你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你,支撑起我们一代代人的脊梁!

篇7:我心目中的春

我低着头,只是趴在铁网上,一遍遍感受着孤独与寂寞。四季流年,笼子上的第一滴春水沾湿了我的羽毛。温暖的风,交杂着绵绵细雨,主人家阳台上开满了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我闭上朦胧的双眼,想象着春回大地。春风轻拂田野,披上了一件绿色的盛装;春雨滋润过的野草,探出了嫩绿的新芽;路旁的花,在春日暖阳的照耀下金光灿灿绽开了笑脸。不知多少次,听到同伴们的欢歌,他们在春日中叽叽喳喳,在暖阳下述说春的独白。

而我,只是一次次呆在笼子里,一次次感受岁月的暮年。属于我的春呢?一遍遍的等待,一遍遍的失望。我何时能够飞向绿意盈然的土地,翱翔在绵绵春雨中。总有一日,我会不顾一切挣脱出笼子,找寻我心目中的春天,梦想与春的交界,总是那样倔强。飞出笼子的那一刻,将是生命的一瞬。“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对于我这样一只禁锢在笼子里的鸟儿来说,与其享受春的美好,不如经历等待春的过程。对于禁锢的灵魂来说,我心目中的春便是一切,便是希望。生命仍然要静静的流逝,努力的重寻春,只要一天有梦想,就是我心目中的春吧。

篇8:我心目中的春

花开了是春,鲜艳的迎春花在春风里悄悄地绽放,在清晨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那炫目的黄更别有一番意味,叫人担心它这样柔弱的身子能否禁得起春寒。走近细看时,你会发现那柔嫩的花瓣散发着淡淡幽香———这花是春的笑脸,虽嫩但不娇,它迎着春风开了,将周围映衬得生气十足。

鸟来了是春。它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辽阔的天空里,自由自在地歌唱在广漠的田野里,自由自在地休憩于枝头上。它自由地飞翔、歌唱,带给人们解脱束缚的轻松。

风儿卷着轻尘扑向你的面颊是春。柔柔的,痒痒的,闭上眼睛接受她的抚摸,却又忽不见了。睁开眼睛,桌上的轻尘就是她来过的足迹。她奔向我们,跋山涉水,匆匆地,她是否又去赴另一个约会?

雨丝夹杂缠绵的低诉是春。贵如油的春雨,一下儿一滴,一下儿一滴,细密着,没有夏雨的骇人之势,只是湿润你的心,让你慢慢觉醒在她的温柔里。一下儿一滴,一下儿一滴,仿佛在你的耳边轻语:“我来了呵!我来了呵!”

寻找着春,我看到远远的柳梢上那淡淡的绿意;寻找着春,我看到道旁树上那红红的蓓蕾;寻找着春,我看到枯黄的衰草中伸出的嫩绿手臂辉映着娇艳的黄花。

春是水,春是花,春是鸟,春是风,春是雨,春是……春是希望,去了又回来,岁岁年年。

简评:春天带给人间的是欢乐、美丽,文章用“闪着些许幽蓝的光”“散发着淡淡幽香”“休憩于枝头上”一幅幅美丽的春之景,把春不经意地变出来了。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感觉,具有真实感。

篇9:我心目中的“课眼”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课眼”的作用就是通过历史课堂设计中最优化的方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优秀的艺术构思,应该有这样一个点,所有光会集中到这一点上,或从这一点放射出去。“课眼”,就是这样的点,通过“课眼”,触摸历史的脉络,从而收到“一字穷理,定全课之主脑;片言居要,连通体之经络”的艺术效果,真正打造精彩、高效的精品课堂。

如在讲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时,我把教材内容设计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想入非非痴少年;第二部分,邀游学海剑出鞘;第三部分,心系和平传四海;第四部分,人去神留泽世界。这四部分是按照爱因斯坦一生的活动:少年时代、成就、维护和平、对人类的影响的时间顺序来排列,并分别用了一句话进行了总结,组成了一首诗。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出后,学生基本能从宏观上对这一课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从课堂结构的构建上而言,这首诗就是一个“课眼”。

在第一部分爱因斯坦生平的介绍中,我罗列了爱因斯坦小时候的一些故事,并展示了他当时的老师对他的一些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如果你是爱因斯坦的老师,你会给他写出怎样的评语?”教室里很热闹,学生们各抒己见,尝试着从教师的角度给出评价。通过讨论,学生们发现爱因斯坦从小就具备了善于思考、勤学好问、敢于挑战权威的个性,这些为他以后从事科学理论研究打下了基础。从理解爱因斯坦能取得重大成就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而言,这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爱因斯坦的优秀品质的方法就是一个“课眼”。

在第二部分爱因斯坦成就的介绍中,我展示了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证书等有代表性的图片,提出:“假设你是纪念馆的一名导游,你如何就展示物品向游客介绍?”学生们经过分组讨论,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有的学生把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并补充了物理学科的一些知识,赢得了一阵阵掌声。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对爱因斯坦的成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历史的现实感,对爱因斯坦这一历史人物也就理解得更立体、更丰满。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这场讨论就是一个“课眼”。(第三部分略)

在第四部分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爱因斯坦去世后的一组图片,包括爱因斯坦的遗嘱、人们自发组织追悼会的场景等,同时还播放葬礼上朗诵的歌德纪念席勒的那首诗:“我们全都获益匪浅,全世界都感谢他的教诲,那专属他个人的东西,早已传遍广大人群,他像行将陨灭的彗旱,光华四射,把无限的光芒同他的光芒永相结合。”学生们受到很大感染。课堂出现了又一个高潮。在这基础上,经过学生回答和教师总结,概括出了对爱因斯坦一生的评价。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这首诗就是一个“课眼”。

从这一课来看,“课眼”不论是一个巧妙的开头,还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不论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环节,还是课文的精彩片段;不论是掀起高潮的兴奋点,还是教材的重难点,都是教师对教材理解、认识的升华,是教师教学实践的艺术体现。“眼亮”方能“心明”,找准“课眼”,抓住“课眼”,才能使教师从一个较高的层次审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方案,并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有效地组织历史课堂教学。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他们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中提出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目的。坚持主体性原则,即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强调学生的独立人格与意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因此要把学生放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其去感悟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学生都具有相对独立选择的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人格,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知识。

篇10:我心目中的春

窗外的大树,在我频繁的注视下,最初探出了嫩黄的微微粉红的新叶---这,是春的使者么?渐渐地,那可爱的生命褪去了生命最初的粉,正在日益变得绿起来。望着那大树,新叶伴着老叶,让人颇觉春的气息正在浓郁起来,逐渐逼近这我们。

都说春雨贵如油。细雨霏霏,春天真是个欣赏雨的好时机!那如绣花针似的斜风细雨,如同一双巧手,编织着春的画卷。晶莹的雨珠打在草上,草儿微微低下了头;打在花上,花儿羞红了脸;打在树叶上,奏出美妙的乐章……刹那间,花红柳绿,再加上那活泼调皮的雨---雨起到了极好的点缀作用,也唤醒了大地,再一次为世间带来了勃勃生机。这大概是春雨的可贵之处吧!

春回大地,百花争艳。你瞧!迎春花最早绽开了笑脸,欢迎着春天的到来;桃花也不甘示弱,优雅地向世人展示着她那粉嫩的脸庞……总而言之,明媚的春光无限完美!

春,是起点,是期望。“一年之计在于春”,于是,人们便忙碌起来了。走过田间,你会看到,一排排整齐的禾苗伫立在那里,微风吹过,稻苗轻轻摇,伴着泥土的芬芳,你仿佛会看到期望在向你招手、农民脸上幸福满足的憧憬;春不仅仅是农民的期望,更是各界人士的起点:企业家们在这一年的首季中虔诚地许下愿望,期望今年的运势能好;学生们用一张张的成绩单,诠释他们所洒下的汗水,在春天里种下的期望……

篇11:我心目中的孔子

投身时代的勇气和超脱现实的气魄同等重要。孔子与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一流的人物可谓是“入世”与“避世”的典型代表。孔子的“入世”表现在他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深深扎根于底层,去体味社会底层人民身心所遭受的最大苦痛,这种投身时代的勇气和力量正符合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这是一种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大情怀。长沮、桀溺等人却选择了避世。他们大概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潇洒自足,对孔子的抉择大不理解,甚至讥讽孔子。

对此,孔子则是以乐观、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孔子的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在成为思想家、教育家之前,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难。孔子幼年丧父,家精贫寒,年轻时做过委吏和乘田。周游列国期间,多次遭到“道不同”的人数落,还曾断粮七天,甚至险些被人害死。可他都没有退缩,终于成功。人不怕痛苦,只怕丢掉梦想,不怕困难,只怕失去希望。面对种种磨难,我们不能逃避,也不要屈服,要把经历的每一次磨难看多生命的一种尝试,当做人生的又一个新课题,不断的攻克它,战胜它。

孔子讲学的启发式教育,使我感触最深。它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子更好地理解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有了兴趣,你才会发现生命的本质与色彩;因为有了兴趣,无论前方有多么大的困难与挫折,你都会勇往直前,永不退缩;因为有了兴趣,你会为心中的信念矢志不渝地努力。有了兴趣的力量,不论前方是风雨还是雷电,那股暖流都会支撑你,带你驶向梦想的远方。

篇12:我心目中的孔子

你可曾听说过一个人,他愿意将一生都耗在宣扬一项没有一个君王认可的学说之上;你可曾听说过一个人,他的学问能够经受25的历史洗涤,非但没有消沉而日渐弥新,这个人就是我可亲可敬的孔圣人。

人们都说时光会淡化一切,但孔子的学说却能够突破时光的捆锁而独立存在,我想其中必有其“永恒”的东西存在,这永恒归其原因有孔子的智慧,亦有孔子永不言弃的精神。

说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学识上的渊博,应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此刻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原先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观看《孔子》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都能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孔子面见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个大礼,这时一旁的太监就会告诉他那是周礼,此刻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误……就是这样一位极力推行周礼的“固执”的老师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礼知礼守礼的学生。

转眼半个学期也就过去了,《论语》选读也就要学完了,但在我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别的,是孔子那一股“倔脾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有多难啊,人们常说“三人成虎”,三个人说街上有虎,就会有人相信真有老虎,这是多么荒谬的言论,但你试推想一下,当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极力推讲自我的政治主张,却无人认同,他难道不会怀疑自我的学说吗,他难道不会陷入到矛盾与挣扎之中吗,然而我们会敬佩他精神的顽强,却有否体会他在挣扎中的痛楚呢,也许在2500年前的无数夜晚中,孔子也在仰望星空,质问苍穹,也许是上天指引了他,让他不断的坚持了下来,纵然是“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多么美,多么惬意的画面,然而观其孔子一生,至死也未曾感受到过“三月之风”,就孔子自身而言,我想他就应是再悲哀但是了,在死前,孔子曾歌曰:‘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就在生命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满脸纵横的眼泪到底是哭死去的儿子孔鲤还是哭心爱的弟子颜回和子路,是哭百姓水深火热还是哭自我壮志难酬,我想我们都很难解读清楚了,但有一点能够肯定,孔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陷入痛苦,不能自拔,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已深深刺痛了孔子的心……

篇13:我心目中的二哥

二哥目前是全国中语界知名的专家, 他所创立的语文味教学流派在全国影响很大。1999年暑假期间, 他以高校副教授身份, 到深圳参加面向全国的招聘考试, 以第一名的成绩, 考进深圳市教科院 (当时的深圳市教研室) 做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由于他倡导的语文味理论和实践探索从十年前的星星之火, 日渐发展为今天的燎原之势, 近年来, 南方和内地一些有影响的报刊多次用“语文教育家”来称呼和推介他。前不久, 全国中语会一位副会长在深圳讲学, 在和二哥吃饭时也称赞二哥的语文味研究做得“很辉煌”。2013年5月7日的《南方都市报》以连续好几个版面的篇幅, 隆重推出“深圳教育发展白皮书”专题, 把二哥和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等六人并列隆重推出, 称赞他们“都以卓越的方式在深圳教育史簿上留名”。综观对二哥的这些社会评价, 应该是鼓励的成分居多, 但也许并不完全都是过誉之词。东北师大张岩答辩时被五位答辩评委一致评为优秀的、长达20多万字的硕士学位论文《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的正式出版, 也许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证明这一点。据悉, 这部著作也是我国首部系统研究在职语文教师之语文教育思想的学术专著。今天, 借这部著作正式出版之机, 我要给大家说说的, 是在我们心目中的二哥。

二哥是敏感的。

二哥的敏感, 不是源于他的文人身份, 更非源于他的中文专业的背景。在我看来, 他的敏感源自他的童年。弗洛伊德认为, 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的成长有深远影响。虽然二哥比我大十岁, 我们的童年并无任何交集, 但从我们相同的成长背景来看, 我深深理解他内心深处的这份敏感。

我们的家乡地处长江北岸。这里河汊、岗地交错, 谈不上贫瘠, 但也说不上富饶。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 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单传。大字不识一个的父母养育了姐姐和我们弟兄四个。在家族观念十分浓厚的农村, 我们这个家显得是那么的单薄, 吃亏、遭人欺负是常有的事。仅就我碎片化的记忆, 耿直的父亲多次被别的家族围攻、谩骂。这给童年时代的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大我十岁的二哥, 作为家中的长子, 他的屈辱体验自然比我们兄弟更加深刻。愤懑与不屈, 应是他少年时代的心理主体。另外, 由于他在家排行老二, 父母之于他的关照自然不及姐姐和我们其他兄弟几个。有关这方面最深的记忆, 莫过于六十年代初五舅当兵离开家乡的时候, 父母亲带着六岁的姐姐, 挑着不到一岁的两个双胞胎哥哥 (三哥和四哥) 去外祖母家, 而把三岁的他留在家里这件事。类似的事当然还可以列出一些。无论是村子里生活的大环境, 还是家里生活的小环境, 都足以给他本就敏感的童年的心灵造成巨大的精神震撼, 其影响之深、之远、之重, 让成年后的他愈发敏感起来。及至中年, 他的思想的敏锐, 他永不屈服的那份韧劲, 以及他在不多的文艺作品中流露出的深深浅浅的多愁善感, 我认为, 都源于他的敏感。

二哥是勤奋的。

他的勤奋不是仅仅因为外在的压力而激发。在我看来, 他的勤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他的少年和青年时期。他这个时期的勤奋是他内在的对于读书的狂热执著与外在的生活压力的一种契合。更主要的, 是为了改变命运, 改变个人的命运, 改变我们这个家族的命运。因此, 才有了他在农活之余不懈地读书、写作;才有了他为了高考复习, 酷暑之夜为防蚊子叮咬脚穿雨靴看书;才有了他数九寒天, 在做水利工程的闲暇, 不像别的年轻人那样放纵自己, 而是躲在被子里看书。他的中学同学, 其他人都是为了赶快跳出农门而考了中专, 只有个别的上了专科, 唯独他一人, 执著地要考本科, 从1977年到1979年, 通过连续三年艰苦高考终于考上本科。

第二阶段的勤奋是在他中年之后。这个时候的二哥, 经济方面已生活无忧, 社会地位也稳步上升。但他勤奋依旧。语文味理论体系的创立, 就是他勤奋的结果。父母亲每次在他那儿小住回来, 总是说二哥工作之余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看书、写东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不仅父母亲, 就是我, 包括我们的下一代, 对他的这份勤奋也不甚理解, 甚至完全不理解。现在看来, 二哥中年后的勤奋, 是他青少年时期勤奋的惯性使然, 更是他孜孜追求的人生目标的升华。他从小就希望有一天自己的文章能进教材, 从小就有通过读书写作青史留名的远大理想。前一个目标业已实现, 他的文章已被收进职高语文教材, 他参加编写的大学教材十多年前就开始并一直在高校广泛使用。至于他“青史留名”的远大理想能否变成现实, 我们不好预测。不过, 学术界有学者进行了预测。2008年2月28日,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华南师大中文系原主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中心主任陈建伟教授在语文出版社“名师讲语文丛书”之一的《程少堂讲语文》一书首发式上作了题目为《为什么是程少堂》的发言, 陈建伟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程少堂老师在自己的书中阐述了他的理想, 那就是‘在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史上留下一笔’。这个理想是很远大的。鉴于他的努力与成就, 我们有理由相信, 他会有这么一天, 而且为期不会太远。”根据我们所了解的二哥的学术成就, 和他一贯的勤奋与毅力, 我们可以相信, 陈建伟教授的预测并非毫无根据。

二哥是真实的。

二哥的真实源于他的耿直。我认为, 二哥的真实首先表现在课堂上。许多人上公开课, 常常把课堂当做作秀的舞台。表面上看来, 这种课堂热热闹闹, 但学生并不能学到什么真的东西。但二哥不, 他总是很坦然地走进课堂, 真诚地面对学生。因为真实, 所以学生喜欢;因为学生喜欢, 所以教学效果很好。

二哥在父母面前是真实的。虽然长年工作在外, 但作为长子, 他默默担起了可能担起的全部责任, 义无反顾。父亲病重期间, 他多次往返于深圳和武汉之间, 陪护父亲, 直到父亲去世。父亲去世后的这几年, 他每天都要给母亲至少打一个电话。我清楚, 他这么做, 固然是不想让八十高龄的母亲感到寂寞, 同时, 他也是在竭尽孝心。

二哥在我们兄弟面前是真实的。在我们的家乡, 兄弟不和的事屡屡可见。但从小, 我们兄弟之间的感情就很好。小时候, 我们兄弟几个各有一个“诨名”。每每小吵, 我们总以高喊对方的“诨名”告终。那个时候, 如果说村里人对我们一家有点羡慕的话, 那就是我们一家的亲情。成年后, 因为工作、生活的环境不同, 弟兄之间有时难免意见不一。二哥偶尔也会发点脾气, 但这点脾气也仅仅限于当下, 过后也并没有影响我们兄弟之间的感情。我一向以为, 兄弟间的不和, 在于兄弟间都戴着面具生活, 没有活出真实的自我。人总是因为想法太多, 活得才不真实。二哥的真实, 在于他在血浓于水的亲情下, 对许多问题的去繁就简。

二哥在朋友和同事面前是真实的。他从来不把自己包裹起来。在这个年头, 要做一个真实的“我”其实很难。但二哥做到了, 他真实地生活在这个社会。

二哥是痛苦的。

二哥早年的痛苦, 并不一定是由家庭物质的贫乏引发。更主要地, 是因为眼见父母遭受欺凌而无能为力。及至成年, 他的痛苦主要来自精神层面。二哥的思想和才气有别于常人, 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 他太耿直, 他秉承了父亲的性格, 不谙于这个世上的人情世故, 不懂得圆滑和奉承, 因而屡有碰壁。他的很多想法和行为始终游离于体制之外。在当代,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个来自体制外的民间, 一个来自体制内的官方。但常常, 二者的评价并不一致, 甚至相差很大。体制外的评价往往只能赢得民间的口碑, 并不能赢得体制内的认可。而赢得不了体制内的认可, 对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而言, 就会缺少个人和事业发展的平台。一个思想深邃的人, 如果理想在现实面前屡屡碰壁, 他会更加痛苦。这是时代的缺憾, 更是智者的悲哀。作为语文味理论的创立者, 自2001年到2011年十年间, 二哥没有一丝的行政资源可以动用, 却又因为理想, 不得不用唐吉诃德式的斗士精神奋然而前行。他甚至颇有深意地把自己的笔名冠以“堂”。我深刻地理解他的这份痛苦, 我更为他的这份痛苦深感不平, 他的确是荒原中孤独的舞者。但想深一层, 无论有没有人看, 有没有人懂, 有没有人喝彩, 都“独持偏见一意孤行”地在荒原中舞蹈, 恐怕正是孤独者的一种昂然、傲然的英雄姿态, 从这个角度来说, 孤独就未必是常人意义上的痛苦。诚然, 孤独也许要经历生命的煎熬, 点点滴滴的生命思索与体悟、惊天动地的生命呐喊与呼唤, 终将冲破漫漫长夜, 迎来缕缕晨曦, 幻化出生命的五彩斑斓, 释放出生命的真纯芬芳。正如加缪笔下被迫不断从山下往山顶滚动巨石的西西弗斯, 心灵的孤独, 不仅不是痛苦, 甚至可能恰是值得人一生深切回味的幸福。如此看来, 我为二哥的这种一般人所谓“痛苦”的孤独而心生敬意和由衷祝福。

最后我想说说二哥对我的影响。二哥生于1950年代末, 我生于1960年代末, 我们兄弟俩相差十岁。十年, 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然而这微不足道的一瞬, 却无法抹去他对我的深刻影响, 包括我的学业、工作和为人。譬如, 认识我的人都说我的作文很好。从小学三年级第一篇作文开始, 我的作文就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朗读, 一些作文还在区、市或华中师大屡屡获奖。问及原因, 我觉得主要归功于我大批量的阅读。我小的时候, 二哥有整箱的书。可以想见, 四十多年前, 整箱的书, 对一个偏远农村的普通家庭来说, 是何等的罕见, 又是何等的奢侈!可我就这么有幸, 童年就能和这些书打交道。学会阅读, 享受阅读, 是二哥赠与我的最大一笔财富。

篇14:我心目中的“好课”

一、教师个人素养要高

好课与教师个人素养是分不开的,一个教师能以宽容、温和的形象或风采登上讲台,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可亲、可爱和可靠;如果能以高雅、宁静、温馨、和蔼的形象或风采登上讲台,学生就会乐于靠近教师,主动与教师交流和沟通。“言教不如身教之易于感人”,就包含这个道理。教师的风采和形象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学生的,不但会使学生模仿、尊敬,而且会留在学生永恒的记忆里,成为学生的表率。

在这次全国信息技术两节优秀展示课中,湖南曹毅和银川周霞老师都有很高的个人素养,曹老师普通话标准,语速适中,语调有节奏,抑扬顿挫。周老师态度亲和,始终面带微笑,知识面广博,她通晓古今中外知识,一般讲到密码泄露问题,只会说密码丢了会泄露个人信息,讲的比较苍白无力,但周老师却能举出密码丢失会造成丢性命的事例,这个教育会让学生印象深刻。

二、教学过程要层层递进

信息技术教学不是漂亮素材的展览,也不是技巧与方法的堆砌,而是实实在在使学生得到有效学习,知识发生内化,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曹老师的课堂教学就是这样做的,他在教授对图像修正偏色内容时,一般老师在讲解到调整色彩平衡这一内容时,直接按照菜单的操作步骤告诉或演示一下色彩平衡面板中随意移动滑块,没有量度、没有标准、没有依据,但曹老师却能使用一种叫“色环图”的偏色好帮手作为调整色彩的依据,根据这个“色环图”,就可以知道红色的互补色是青色,蓝色的互补色是黄色,因此,偏红的色彩可通过调整青色滑块,偏蓝可调整黄色滑块,并且更为可贵的是还将“色环图”的形成推演展示出来,不仅如此,只要在教学中提到或使用的概念原理也要推演给学生知道,做到层层递进,过渡自然,循循善诱,深入浅出。

三、能够激发学生的精彩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景。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善于把学生推向前台展示精彩。如果一节课上,学生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精彩,基本上可以认定这节课是失败的。教师要转变角色,在炫耀个人才艺时不能忽视学生是主体,教师不能只在乎自己的精彩,而是要激发学生的精彩,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激发学生精彩可以通过采用赞扬的话激励学生,如曹老师课堂上经常说“好的,很棒!”“很好,老师很喜欢。”做得非常棒,老师期待你的作品”等;还可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如“请这个女老板针对给定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谈谈创业想法?”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充分展示自我风采!

四、体现课程思想和价值

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空间,一堂课要真实、有效、有意义,有体现课程思想和价值,让我们的技术课也具有文化、艺术、价值等才是真的好课。曹老师的这节展示课又做到了这一点,他在要求学生对图像作品进行色彩加工要达到有一定的艺术性,如,学生在操作时,他发现学生只是随意选择色块来调整色调,就马上提醒学生,选择什么色调是要有想法的,要思考用什么样颜色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一般的白色象征纯洁、神圣、善良;暗黄色象征怀旧、颓废;绿色象征安全、生机勃勃;红色象征热情、积极、危险等,曹老师将学习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处理得很恰当,没有只偏重技巧的学习,他让学生关注和思考技术运用的目的和意义所在,让学生回答创作作品的特点、想法和目的,使学生明白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是表达情感服务的。又如,浙江叶敏红老师用Excel对网上创业数据分析,侧重分析和应用,体现技术的应用性和价值性,而不僅教授学生学习Excel的技能与技巧为主。再如,周霞老师将学习密码技术技术与密码学文化相结合,充实技术学习内涵。

总之,课堂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运作的结果,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发展的结晶。只要能够让学生实现有效有意义学习的课就是好课。

上一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之我见论文下一篇:小学关于开展“三对照三查找三解决四建设”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