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与业务发展的关系

2024-05-24

合规与业务发展的关系(精选8篇)

篇1:合规与业务发展的关系

1、合规的范围界定——合规一词,(我方一辩已经说明),《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将其明确定义为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准则相一致;请注意,不仅仅只是法律,请对方辩友不要再把合规的概念理解的如此狭隘。

2、发展——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发展”即为发育、进展、变化。是一个中性词,不能说发展就一定是向上的、好的发展;相反,脱离了合规的发展必定是危险的、不能持续的。

发展是个中性词,存在正与负,好与坏,优与劣,我们今天讨论的是金融学领域的范畴,发展也应该取相对应的定义(对方可能取哲学的定义),我方一辩已经开篇名

9、发展是生存之本,解决温饱问题——对方辩友扭曲了我方观点,我方从来不否认发展的重要性,发展的确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合规却是发展的根本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10、合规阻碍创新——合规不是墨守成规,请对方举出实

例。

11、《巴塞尔协定》为何多次修改——合规这项工作也是在不断创新的,规则是相对的,规则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前瞻性和超前性,需要不断地修正。

12、凭什么说合规就是发展的基础——对方辩友如果忘记

义,“发展”即为发育、进展、变化。

3、合规的滞后性——对方辩友混淆了“合规”与“规则”的概念,合规是一种行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不等同与既定的规则,不存在滞后性。合规工作本身就包含了不断修正规则的行为。合规绝对不是墨守成规,其本身具有创新性,是与时俱进的。

4、银行业务要素——按照其资产负债表的构成,银行业务

主要分为三类: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

5、合规的目的——合规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资产质量,降低

风险;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持银行、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这也是发展的目的,合规与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一致的)。银行业务发展和业务合规是两个平行的概率,(这才有比较的意义);不存在谁是谁的目的。

6、发展是硬道理,并结合XX银行的大发展来讲——XX说

过,发展是硬道理,合规是发展的硬道理;如果不合规,何谈发展,合规是发展的基石,我们XX银行之所以得到了外界一致的好评认可,关键是在于我们多年坚持合规经营,按规则办事,践行资产质量是生命的经营理念。

7、合规自身都是发展的,所以发展重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一切客观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合规当然不能例外啦!如果对方辩友认为合规是发展的,所以发展比合规更重要,那是不是发展比一切客观事物都重要呢?

8、科学发展观——首先,对方辩友谈到了发展都是好的发展,健康的发展,却没有看到发展也有好有坏,不合规盲目的发展可能带来不好的后果,我们需要的是在优先合规的基础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对方辩友说科学发展观,即重点在“科学”二字,科学发展观意味有好又快的发展,具体到本辩题,即在合规基础之上的发展,是不是对方辩友也同意了我方观点呢?

了我行企业文化手册上的行训,我可以再从新为您念一遍:按规则办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循透明、科学、高效的流程制度是我行稳健快速发展的基础;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另外,我行“严格”的管理理念,要求严格执行行业政策,依法治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从严治行。

1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经

济基础指社会发展一定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方式的总和)。上层建筑指请对方辩友为大家详细阐明下为什么业务发展等同于经济基础,它符合经济基础的那一条定义了?

14、合规为发展服务——合规不是为发展服务,而是为了监

督和规范发展。现代汉语词典对服务的解释是:为别人做事,满足别人的要求,显然不能说合规服务于发展。如果对方辩友还不能理解两者的关系,打个简单的比方,难道对方辩友认为银监局是为银行服务的吗?一个服务机构怎么会有监督与处罚的权力呢?

15、对方强调发展的重要性——我方不否认发展的重要性,但是这是一个比较性辩题,前提当然是两者都重要,讨论的是谁更重要,请对方辩友给出比较的标准。

16、不合规的案例都是个例——“合规”的作用及影响力往

往只能通过“不合规”造成的严重后果来反证。对方辩友

认为这些是个例,没有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一方面是因为绝大部分合规工作做得好,另一方面是因为发生案例后合规工作及时纠正了错误的发展趋势。

17、不合规的个例没有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我们是在耸人听闻——对方辩友,难道这些个例还不能提醒您合规的重

要吗?难道对方辩友需要再一次的次贷危机才能让您认识到不合规的严重后果吗?对方辩友会不会太残忍啦!

其实,我们今天讨论合规与发展的优先性问题,首先基于一个立场,就是我们双方都承认,合规与发展都是重要的!但这既然是一个比较性的辩题,就应该有一个比较的标准。我方认为,当银行业务既合规又发展时,讨论其重要性毫无意义,只有当两者发生冲突,必须做出取舍时,才能看出谁更优先,谁更重要。打个通俗点的比方,对方二辩(英俊潇洒or美丽温柔),有两个(姑娘or帅哥)都是你的追求者,但是很遗憾,中国是一夫一妻制,您最终只能选其一作为您的终身伴侣,很显然,无论您的选择标准是什么,您选择的必然是您认为更重要的。

同理,当业务合规与业务发展相冲突时,毋庸置疑,必须取合规舍发展!因为只有合规才能规避风险,保证资产质量;只有合规,才能保障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国民经济的稳健运行。因此,我方再次重申,银行业务合规优先于业务发展!

提问:

1.首先我有两个业务问题想请教对方二辩:

今天我只带了驾驶证,请问能否在前台开办庐山卡?

我爷爷是一位80岁的老人,在家务农,能否办理易得金贷款?

2.再补充一下上述两个问题:

如果我携带着100万的现金要办理定存,但我同样无法出示有效身份证件,能否办理?如果我爷爷可以找到XX银行的刘董事长为其提供保证,能否办理易得金贷款?

看来对方二辩的确是一个尽职的银行工作人员。不论是办理存款业务,还是贷款业务,以此类推到银行的所有业务;无论存100元还是100万元,无论能提供多么有力的担保;只要不符合规定,不能办就是不能办!当合规与发展相冲突时,只能取合规弃发展,必须坚持合规优先!在此,我深深的感谢对方二辩用专业的操守证明了我方观点。

3.再追问一下对方理论的漏洞。

4.由于银行的资金池类理财产品资金投向不明确,导致市场

混乱,客户无安全保障,存在潜在风险,因此,银监局要求所有银行在2013年4月前全部整改此类理财产品,否则取消相关银行发行理财的资格。请问对方二辩,如何解释银监的这一监管行为?

1、综观中外层出不穷的银行案件,沉痛的经验告诉我们:十案九违规!法国兴业银行内部一名交易员因违规操作,买卖期货,令公司损失逾百亿元,令人触目惊心;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王益利用职务之便,对企业违规发放贷款、帮助企业发行股票等,收受钱物上千万元,最终沦为阶下囚,这也血泪教训,难道对方辩友可以视而不见吗?

2、就在本周,中国农业银行原副行长杨琨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贿赂,严重违纪违法,被立案侦查。请问对方辩友怎样看待这起案件。

2、江苏银行违规泄漏3.2万余人的个人信用报告,受到了人民银行对其通报批评和责令整改的处罚,导致了银行的信用危机。信用报告属于客户的隐私,银行不得泄露客户的信用报告。违规泄漏客户信息,不仅不合规,而且不合法!这种行为对客户信心的伤害是短期内难以消除的,银行自身遭受的信誉损失,也不是短期就能“整改”过来的。

3、1995年,巴林银行因利用衍生工具违规投机导致9.27亿英镑的亏损,最终导致拥有233年历史、总投资59亿英镑的老牌银行破产。

4、法国一名交易员违反规例,秘密进行期指买卖,导致银行损失高达72亿美元,在欧洲市场已停牌,其债券已被评级机构降级。

篇2:合规与业务发展的关系

大家好!很高兴和对方辩友探讨“银行业务合规与银行业务发展谁优先的”问题。“开宗名义,概念先行”,《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将“合规”一词明确定义为: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准则相一致;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发展”解释为发育、进展、变化;将“优先”一词解释为放在他人或事之前,今天,我方认为:银行业务合规优先于业务发展,即不仅在时间上优先,而且在两者发生冲突时,优先选择业务合规。理由如下:

一、从“银行”自身来说,无论是成立还是业务开展,都必须坚持“合规先行”的原则。回顾历史,最早在1171年的威尼斯银行便是由政府提名而成立,即获得当时社会既定之规则;转换至今日,国内外任何一家银行的设立都必须得到监管部门的认可或批准。其次,银行的任何业务都有其相应的规则和规范,“合规管理、合规经营、合规文化”的“三合”理念已深深渗透到银行业的发展中。

二、从银行的外部相关者来看,银行是经营风险和信誉的企业,不管做为银行股东,还是客户,选择银行首先考虑的是“保本基础上的盈利”。哪怕是银行的同业竞争者,也同样希望有一个公平公正、有序合规的竞争环境。再者,银监会、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的存在与有关法律条文出台都旨在促进银行的合规建设。由此可见,合规优先不仅是内控需要,还是一切外部相关者的共同诉求,因为银行不是一般企业,它不容短视,不容逐利,不容违规。

三、从银行的特殊性来看,银行是金融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信誉的重要体现。银行业的合规问题关系的不仅是银行自身的发展与否,还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稳定。还记得08年由于不合规的贷款业务而引起的次贷危机带来的巨大灾难吗?市场混乱、经济下行、工人失业等等,难道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血淋淋的教训还不能够让大家看到合规的重要性吗?

XX银行成立十余年来,一直坚持“按规则本事”、“风险是底线、也是高压线”的重要企业合规文化,使得我行不良贷款率能够控制在0.12%之内,连续十二年实现“双降”。只有在保证“资产质量是生命”的重要指引下,才能实现XX银行“XXXXXXXXXX”的伟大愿景。

篇3:合规与业务发展的关系

一、我国房地产业与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房地产业与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关系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起步较晚, 属于新兴产业, 但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经历过几次剧烈波动后, 房地产业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国务院在2003年明确指出:“房地产业关联度高, 带动力强, 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 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房地产融资体

制的发育和成长, 逐步形成了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为主, 以信托和民间借贷等融资工具为辅的房地产融资体系。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在整个金融体系占有重要的比重, 影响力日渐增强。

(二) 我国房地产业以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

1. 多年来我国直接融资发展较慢,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

房地产开发资金过多依赖于银行贷款, 大约60%-70%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来自银行贷款的支持, 商业银行基本参与了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 从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建筑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等的资金注入, 使房地产业的信贷风险逐渐集聚。房地产业发展结构的不合理, 过度依赖银行资金使得房地产行业风险转嫁为银行的信贷风险。这不仅加大了商业银行经营的困难, 也使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潜在金融危机越来越大。

2. 巨大的房地产需求市场促使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增长过快。

目前, 中国约13亿多人口, 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近几年来城镇化速度又逐步加快, 且住宅是人的基本需求, 房地产业在中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从2000年以来, 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 房地产成为国内企业赢利最高的行业。近年来, 以盈利为目的之一的商业银行大多把房地产和个人消费作为优质信贷资产大力发展, 采取了快速扩张规模的信贷政策, 个人住房消费贷款连续多年成倍增长,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大幅提高。如果整个经济周期发生大的变化, 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 抵押给银行的房产就有可能变成负资产, 银行将面对巨大的不良贷款风险。

3. 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度量技术简单, 信贷

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可比性, 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度量模型的运用尚处萌芽阶段, 对房地产信贷项目的风险评估仅使用了客户信用评级和简单的资产负债率、投资结构、投资收益、投资回收期、偿债保证比等指标, 技术分析手段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商业银行没有利用自身的客户信息建立起房地产信贷数据信息库, 没有结合经济周期变动、客户违约概率、信贷资本约束等因素从借款人、贷款人、房地产信贷市场等多维角度对房地产信贷风险进行系统地度量。缺乏对信贷审查、风险管理以及对房地产信贷市场理性定量分析, 而且信贷决策也缺乏科学性和可比性。

4.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激励机制的不健全, 弱化了其金融业务风险的防范。

我国商业银行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多以任期内利润和规模增长为主, 容易造成信贷短视的行为, 即片面地以追求信贷规模的短期内快速扩张, 形成利润的快速增长, 这种经营导向容易掩盖信贷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内控建设未跟上, 就会进一步加大信贷风险。有效激励的不足, 则可能会使经营管理者产生道德风险, 通过信贷业务权力寻租。内控机制不健全, 又会使基层行信贷人员的操作失误不易被及时发现和纠正进而会使类似的操作失误被有意或无意地反复实践, 扩大了操作风险。另一方面, 也有银行信贷人员业务不熟不能识别开发商与中介机构的欺骗行为, 或者违反银行信贷业务操作流程, 违背信贷政策规定, 造成假按揭。随着时间的转移, 这些操作风险如不能及时被商业银行内部有效的内部监控机制发现和转化, 就会形成信贷风险的漏斗效应。

综上所述, 在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加速的大背景下, 房地产业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使商业银行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房地产业的发展模式仍存在隐患, 出现经济泡沫和经济危机的风险会与日俱增, 虽然国家已陆续出台各项措施改变经济发展过于依赖房地产的状况, 促进房地产市场理性健康发展。因此, 商业银行发展房地产业相关的金融业务的基本原则也应放眼长远。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 稳健制定实施发展房地产金融业务的长期发展策略。

二、我国房地产业与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对策

(一) 商业银行应将市场例为拓展业务的重要领域

我国房地产市场仍是商业银行拓展业务的重要领域, 而且要有重点、有区别的发展。

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仍是乐观的,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房地产贷款业务仍将是商业银行今后发展的主要战略方向, 但对风险的警觉要始终贯穿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全过程, 且对房地产贷款的发放应当对应市场经济的真实需求, 要与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相匹配, 以免出现泡沫经济, 引发经济危机。

(二) 适度控制房地产贷款的总量占商业银行总贷款的比例

商业银行应避免形成过度依赖房地产贷款的信贷结构适当控制房地产贷款的增长速度, 这不仅是预防房地产市场过热的需要, 同时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保持稳步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 我国房地产贷款的资产质量还是优良的, 但收益率偏低, 贷款期限长、风险不可预知性较大, 这是房地产信贷的主要缺陷。因此要适度控制房地产贷款。房地产贷款的下贱客观上有助于改善信贷结构, 减少中长期贷款规模, 以便实现存贷款结构的相匹配, 有助于减少低收益率信贷资本的占用, 提高平均贷款的收益率。而且要依据国家相关政策, 实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这, 有利于提高银行的议价能力。增强了对二、三套住房房贷按揭贷款的保障力度。这就提升了贷款定价能力, 增强了风险管理水平。同时, 提高了二、三套房贷的利率也有利于提高银行个人贷款的收益水平。

(三) 有效降低和化解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和客户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应当严格规范房地产贷款业务, 进一步调整房地产金融业务结构, 在大力拓展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同时, 要“有所为, 有所不为”;拒绝、清收或压缩各类不规范、潜在风险较大的房地产项目, 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退出、准入机制, 从源头加强风险监控, 防范信贷风险。

(四) 商业银行还应不断探索房地贷款以外的金融创新形式, 加强银证、银保、银信的合作

除了房地产贷款外, 商业银行应加强与房地产信贷相关业务的营销和拓展, 包括理财、支付结算、财务顾问、现金管理和重组融资等, 以此提高房地产业的综合收益。

我国房地产金融业务发展历程短, 速度快, 收益高, 风险相对偏低, 但业务量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 即风险的快速集聚。所以, 对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的研究显得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和现实价值。特别是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 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乃至经济危机, 我国商业银行也认识到了房地产金融业务的风险, 将风险控制研究摆上了议事日程。金融创新是金融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 也是各国金融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必须加快对金融衍生品的开发, 加强对房地产信贷资产组合的研究, 以提高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分散的能力。保障我国房地产业与商业银行金融业和谐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欢.浅析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发展策略[J].现代商业2007 (2)

[2]杨德勇.金融视角下我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分析投资增长速度研究[J].专题研讨会中国会议, 2006 (12)

[3]中国房地产发展趋势和商业银行的长期策略[J].金融论坛, 2010 (8)

[4]张雯, 中国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度量与控制研究[R].江西财经大学, 博士论文, 2009-06

篇4:合规与业务发展的关系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外汇市场需求总体旺盛。本外币综合经营效益吸引,同业竞争与绩效考核压力驱动,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实施背景下,商业银行纷纷进行国际化转型,国内外汇业务由集中经营到分散下移渐成趋势,但基层银行有意无意的执行偏差也时有发生。从去年中国银行优汇通涉嫌洗钱事件、青岛港贸易融资骗贷案等新闻热点中,可见基层执行漏洞在多家银行都或有存在,有必要引以为戒提高认识,及时防范纠正发展偏差,维护良好金融改革开放氛围。

【关键词】基层银行 外汇业务 合规发展

一、中行优汇通涉嫌洗钱事件分析

去年7月央视报道,中国银行优汇通业务涉嫌规避国家外汇管制,协助客户洗钱和向海外转移资产,有银行和中介协助客户造假洗钱现象。中行迅速对洗钱问题予以否认,并对业务合规性进行了解释说明,还停办业务应对负面社会影响。纵观双方争议焦点,在于优汇通是助长非法资本流出的银行逐利行为,还是需要社会理解的金融创新产品。

从专业角度看,有关洗钱和违规指责有些牵强。因其产品设计主旨善意,是为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监管报备和操作制度体系健全,而且反洗钱是银行基本从业原则,有内外筛查系统多重监控,至于是否有员工违规操作,造成洗钱印象则有待调查。其次作为新型跨境人民币业务,主管部门为人民银行,监管模式有别于传统外汇管理,业务交叉管理规定有冲突可能,并非蓄意绕开外汇监管。另外,满足个人合法对外投资需求,推进资本项目审慎渐进开放,也是监管部门和银行进行该业务试点的初衷所在。

外汇是金融改革前沿,政策和市场变化快,产品创新也快,优汇通事件就反映出外汇业务政策性偏强,新产品推广更宜谨慎操作。中行外汇经营管理经验丰富,该项新业务试点却成新闻焦点,基层银行操作中制度执行不严、新产品宣传不当甚至误用滥用、媒体应对经验不足,都可能是引发外界质疑的重要诱因。

二、青岛港贸易融资骗贷案分析

去年6月媒体报道,青岛企业以仓单重复质押方式,从多家银行骗取融资贷款,涉案金额估计160亿,当地十余家中资银行都有波及,多家外资银行也身陷其中,并称少数银行人员有放纵甚至参与配合造假行为。该事件反映出,当前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不法分子蓄意欺诈、银行经营管理执行有漏洞等,都可能导致歪嘴的和尚念歪经,正常金融产品被异化为欺诈工具。

虽然对外经贸往来形式多样,但银行外汇经营有明确的尽职审慎要求,要对各类可能外汇欺诈有警惕性,业务背景真实合法性审核决不可流于形式。涉案企业曾是当地名优企业,也说明外汇客户动态管理宜更严格,基层行如为拉存款和放贷款而盲目从众,随意降低业务执行标准,只重眼前短期利益,疏于必要风险管理,终将导致风险积聚失控而爆发重大风险。

三、基层银行外汇合规发展对策

基层行外汇经营操作一直是管理难点,客观上外汇业务政策性、专业性和时效性强,而且基层行普遍人员少流动快,专业知识与操作经验不足,对业务理解应用难免不深入,主观上利益吸引和考核压力下,容易有大胆激进或畏难情绪。因此管理行有效指导监督和基层行自觉自警,是业务合规稳健发展的关键。作为基层行应立足实际,从以下方面积极应对:

(一)正视复杂外汇政策与市场形势,牢记银行外汇展业三原则

外汇经营环境错综变幻,管理政策与市场行情快速变化,客户对政策和市场信号高度敏感,外汇欺诈手法隐蔽多样,套利洗钱等非法跨境资金流动、虚假贸易融资时有发生。基层银行要准确判断业务机会,避免和化解业务风险,必须贯彻“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合理尽责”展业三原则,有所不为有所为,坚守风险底线,坚持合规经营稳健发展大方向。

(二)把握银行外汇业务及产品特点,提高综合素质练好内功

外汇营销操作、风险防控等与常规人民币差别大,要遵循细致独特制度规定及国际惯例,总体上对知识技能有较高要求。其监管审批报备有明细时限,业务准入标准动态变化,汇利率与国际市场同步波动,更强调业务处理及时高效。而且外汇产品种类丰富,有结构复杂化、本外币融合化、服务纵深化特点,涉及本外币综合服务。基层网点虽不必达到相当专业深度,但积累一定业务素养对日常营销服务必然大有助益。

(三)重视团队配合和内外沟通宣传,注意合适的产品给合适的客户

近年国家力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尺度难把握甚至矛盾情况难以避免,银行对客户深度了解、业务背景判断还面临不少难点,基层银行经验少业务杂,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经办操作更易浮于表面,迫切需要专业部门的指导把关。为避免可能业务争议纠纷,宜高度重视行内协作及与监管部门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客户是银行业务之源和成败关键,基层优势在于最贴近市场,观察细致真切,沟通便捷灵活,因此要扬长避短,强化外汇客户维护管理,注意产品宣传适度审慎,充分提示潜在风险,坚持长期合作互利共赢。

(四)关注国家外汇监管改革变化,加强政策理解与制度执行主动性

随着外汇监管由直接向间接转化,政策标准趋于宽泛,电子监管日益强化,多部门政策协调联合监管体系正在形成。监管模式变革导致银行增加了大量事前事后工作,合规性审核从表面形式相符到实质性一致真实,尤其银行与监管系统数据直联后,违规行为暴露更迅速明显,银行和企业一旦列入负面清单,严重影响后续业务发展。因此经办行要较以前更细致谨慎处理业务,充分了解政策和业务风险,认真落实制度规定,努力寻求客户、管理行和监管部门的合作理解,珍惜和保持良好资信声誉。

(五)提高外汇业务宣传培训效率,发挥在业务流程再造与激励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近年国家在外汇领域新政频出,废止外管政策多达700多项,数据系统也不时升级,基层虽然身处政策应用第一线,但客户和产品面有限,如何切实提高宣传培训效果,搭建政策操作即时查询互动平台,需要基层和管理行的共同努力。在市场快速发展与客户高效需求压力下,基层银行应增强参与意识,及时总结反馈最新实践情况,包括疑难与瓶颈问题,主动呼吁管理行后续优化改进,形成上下级行齐抓共管的良好风气。

四、结论

总之,类似当年信用卡业务,尽管推广初期会面临诸多困难经历一些波折,但外汇业务普及是大势所趋,集中处理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将逐步完善,基層银行要主动接受早适应早受益,充分认识外汇业务高风险高收益双刃剑特征,坚定信心避短用长,促进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优汇通业务被曝涉嫌洗钱 中行称已事先汇报监管层.网易财经.2014-07-10.

[2]央行:2014年人民币跨境收支9.95万亿元.中新网.1月20日.

[3]青岛港融资骗贷金额或刷新纪录 18家中资商行卷入其中.新浪财经.2014年06月17日.

篇5:合规与业务发展的关系

段立珍2011年08月15日

近年来,农行浙江永康支行积极塑造“真诚、努力、专业、高效、廉洁”的服务文化,实现了主体业务赶超同业、新兴业务领跑同业、短腿业务逼近同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存贷款规模从2005年的70亿元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亿元,不良贷款率从2005年底的3.3%下降到现在的0.4%,业务经营综合评价连续十年保持浙江分行前十位。永康支行良好的经营业绩不仅得益于员工不断增强的创新能力、营销能力和执行能力,更得益于员工不断增强的合规经营意识、风险防控意识和精细管理意识。

搭建学习的平台、建好学习制度、强化学习考核,提高全行员工合规意识。

始终坚持细节决定成败、合规创造价值、责任成就事业的管理理念,把合规文化的培育作为推动业务快速发展的武器。为提升员工的合规经营意识,该行加强了对员工的学习培训力度。

搭建学习的平台。内建讲师台,外聘专家,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进行重点教育,对不同人员进行分层教育。为加强员工警示教育,该行通过外聘法院、检察院等老师授课和组织员工到监狱实地参观的方式,使员工能更深切地体会到发生案件对单位、对个人、对家庭的危害,以此提高干部员工主动防控风险的意识。

建好学习制度。该行制订每周一课学习制度、员工培训积分管理制度,推行网点晨会、周会、月会讲评制度,推行客户经理每周五学习例会制度,对客户经理的培训做到“四新”“两及时”,即对信贷上的“新业务”“新产品”“新知识”“新制度”及时进行培训,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对客户经理工作上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

强化学习考核。该行制订客户经理学习培训考核制度、运营主管千分制考核办法等,把学习成效纳入客户经理和运营主管的绩效考核中,以此提高员工的学习主动性。如对运营主管队伍,该行在定期组织运营主管培训、按月召开运营主管例会的同时,对运营主管的培训成效由员工进行测评,测评成绩作为运行主管履职能力的重要依据。

坚持员工行为分析排查制、案防分析会制和“四书五必谈”提醒制,提高员工执行能力。

为建好一支健康向上、品德优良、执行没有借口的干部员工队伍,该行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员工行为分析排查制。按季开展分析活动,并推广以分层次家访、谈心与日常行为测评相结合的行为分析方式,党委班子成员亲自上门走访中层干部家属经商办厂情况;开通“两箱”,即行长信箱和举报信箱,建立员工行为分析管理巡查小组,多渠道掌握员工思想和行为状况。

坚持员工可疑行为情况报告制。凡涉及违法违纪行为的员工,要求各经营单位要及时向支行报告。坚持案防分析会制。通过规范业务部门自律监管行为,强化自律监管考核,加强了业务部门和监督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充分发挥防案防风险的主渠道作用,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使案防会议真正成为协调全行各部门解决案防问题的专门平台。

坚持“四书五必谈”提醒制。“四书”即对干部出现苗头性问题时,及时下发提醒书;对员工反映问题需要解释说明的,下发函询书;对违纪情况较轻、尚未造成不良影响的,下发整改通知书;对没有按规定及时作出整改的,下发督查书。“五必谈”即班子不协调必谈、考核较差必谈、反映问题较多必谈、接到重要信访必谈、干部遇到重大挫折必谈。通过“四书五必谈”,实现对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早预防、早发现、早纠正和早解决。

强化资本、制度、机制约束,不仅提升了客户质量和管理质量,而且提升了执行力。

市场竞争的成果最终体现于经营效益的提高。那么是求昙花一现还是求绿树常青?该行是这样对员工说的:基础不实,根基不牢,永康农行随时都会倒下,员工的饭碗随时都会敲掉,只有实事求是,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年年都上新台阶。

强化资本约束,提升客户质量。在发展战略上,该行做到既遵循市场规律,又把握永康“浪潮”经济特点,采取“开发一批、扶持一批、培植一批、限制一批、退出一批”的客户结构调整战略,逐年提高在基础产业、高科技产业、重点骨干企业、个人消费信贷领域的比重。贷款增量把握上,明确新增法人客户进入标准,对销售收入与贷款之比和抵质押率比例达不到一定标准的,原则上不予进入;结构调整上,以实现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化,导入资本约束理念,坚持以资本回报为核心的集约增长;客户发展上,本着统筹数理增长和质量提高、统筹客户发展和资源承载、统筹风险控制和长效发展“三个统筹”制订客户发展目标;风险化解上,实施“行长工程”和“1+1”部门经理责任挂钩清收。

强化制度约束,提升执行效率。为提高信贷管理质量,该行成立了放款中心,中心设立了二个法人放款审核岗、二个个贷放款审核岗、二个抵质押登记查询办理岗和三个档案管理岗,通过岗位分离与制约,有效地防范了信贷业务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成立制度梳理小组,对目前实施的各项信贷制度和临柜操作制度,由专业人员进行梳理,对内容进行缩减,力求客户经理和临柜员工一看即懂,提高工作效率。

篇6:抓储蓄存款与发展中间业务的关系

为何今年各家商业银行加大揽储力度?首先,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回归适度宽松,央行连续两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冻结了约6000亿资金,近期更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加大回收市场流动性的力度,导致部分银行资金吃紧。

其次,2009年初放松的“贷存比不得高于75%”的监管要求将于2010年回归。而需要降低贷存比时,银行一般不太愿意放弃收益较高的贷款,而是往往倾向于考虑增加存款,做大分母,从而降低贷存比。

另外昆明城中村改造工程,蕴藏着价值上千亿的搬迁资金补偿,对各家银行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最后随着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特别是2008年的持续调高,给各家商业银行着实上了一课!大家纷纷认识到作为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储蓄存款,仍然是左右银行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新的一轮储蓄存款大战又拉开了序幕。从年初的各商业银行总行个金专业会议到各级行层层贯彻总行精神狠抓储蓄存款的力度看,各银行决心要加大储蓄存款力度。而在目前的情况下,要想把储蓄存款工作抓好,就必须解决狠抓储蓄存款与发展中间业务的矛盾,同时还要正确面对诸多矛盾和困难,比如:大环境、大气候下政府刺激消费与银行增加储蓄存款的矛盾;客户增值欲望与储蓄低收益(现实)的矛盾;客户经理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理财与狠抓储蓄存款的矛盾;基层网点抓中间业务收入与完成储蓄存款任务的矛盾;低利率环境下,居民储蓄意愿与银行增加储蓄存款需求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必须得到解决或化解,否则,商业银行将永远跳不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

各商业银行行总行、分行、市行各级层面下达的各类任务指标,最终都汇集到基层网点上。网点实施具体工作时,当然要根据上级的考核权重来安排落实各项指标的工作力度,否则,就无法完成本网点的各项任务,影响网点员工的绩效收入,对于网点来说正所谓“任务好领,日子难熬”。作为网点负责人和客户经理们最怕的就是:储蓄存款与中间业务这两个指标同时增加考核权重,就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一方面要完成逐年递增的中间业务收入指标,另一方面还必须完成加大考核力度的储蓄存款。那么抓中间业务收入与抓储蓄存款是个什么关系,怎样处理这个关系?这已经是摆在基层一线网点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发展了中间业务就要降低储蓄存款这不是绝对的,因为好多不一定用我们的存款去买我们的产品;也不一定存款增加就意味着中间业务发展不好,因为,存款和客户的增加才是各项业务推广和发展的源泉。这样看来,抓中间业务收入与抓储蓄存款就个是相辅相承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矛盾关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摆布不好,就会发生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的对立关系。

先谈抓收入问题。肯定要把客户的储蓄存款营销成为基金产品、保险产品、人民币理财产品、国债等,这些产品不但能给商业和银行带来中间业务收入,更重要的是能帮客户创造超值收益,是符合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的,也越来越受客户们的欢迎。作为一名称职的客户经理、一名合格的理财师,当他们(她们)发现客户账户上有大笔的活期或定期储蓄存款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怎样帮他们打理一下,用各类理财产品去替代储蓄存款,以便让客户得到超过储蓄存款的收益,同时也增加自身的绩效,这也是几年来各家商业银行对客户经理们教育培训的成果。特别是当前的超低储蓄利率环境下,客户的超值收益意愿更加强烈,这也是某些银行产品销售火爆的原因,比如:工行“稳得利”和“灵通快线”产品的销售就很火爆。

再谈抓储蓄存款问题。现在流行这样一种做法:每到月末、季末、年末那几天,某些银行理财经理纷纷请求客户们赎回已购买他们行的短期理财产品,期末一过,这些存款又一次买了回去,这样既增加了储蓄存款,又增加了基金和理财产品的销售。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在全行基层网点都普遍存在。可以理解,这也是黔驴之技了,但除了期末统计的数据可以好看一点外,能真正为银行创造多大的经营效益呢?

也有人会想到增加存款营销费,甚至通过给客户暗补“红包”的方式去拉储蓄大户,加入储蓄存款大战行列,与同业进行真刀真枪地白刃战。首先肯定这是违法的不正当竞争,另外,我们能不考虑成本地抓储蓄存款吗?春节前,某行某贵宾理财中心一个储蓄大户,一次就挪走500万元存到某金融机构定期储蓄,当场拿到“红包”5万元。当时有人就建议,我们再拿出6万元把存款抢回来,这是个好办法吗?我想问的是,这样大的存款客户,我们为什么不做理财跟进服务呢?再保守的客户,也会有所反应的。500万比5万,只不过1%的好处而已,如果我们通过理财服务,帮他拿到了超过这1%的收益,他会因为这5万“红包”而动心吗?说到头,还不是因为储蓄存款任务压力大,造成网点为保存款绩效,把抓储蓄存款放到首位而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二位,导致客户流失的现象。

后谈客户收益与银行效益双赢问题。作为一家银行、一个网点,要想让自己在竞争中长期、持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学会培育客户、维护客户,有了客户才会有存款,更会创造收入,因此最重要的是留住客户。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培养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实现所谓的双赢。自从活期储蓄利率下调至0.35%之后,某些银行网点靠营销分红保险吸引了大量的他行存款大户,他们纷纷把在他行的活期、定期存款支取后来这个行购买了理财产品,客户的收益将大幅提高,随着这些客户理财意识的提高,还会适时跟进维护,那时他们将会购买这个银行更多的产品,享受更高层次的服务,这就是培育客户的良性效应。试想一下这些客户能够轻易地离开吗?

从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看,存款的确是非常重要的立行之本。面对当前储蓄存款工作各种不利因素,难道我们只能一筹莫展吗?怎样抓好储蓄存款工作呢?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大家参考,同时,也愿意就这篇文章所述观点与大家商榷。

1.大力发展代发工资业务是截住储蓄存款源头的最佳策略。但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发展高质量的代发工资业务,避免低效能代发工资滥竽充数;二是要考虑到网点柜面压力,尽量发挥电子银行渠道作用,切忌以往发展代发工资业务中的顾此失彼。

2.大力争取和发展第三方存管业务,及时有效地抓住资本市场上临时撤出的资金,以此增加活期储蓄。但如果客户可以接受利添利理财计划的,我们必须考虑到客户的利益。

3.在代理银保产品业务方面,尝试加大推广期缴产品的力度,降低趸交产品给定期储蓄造成的冲击。这样,对于客户的利益没有什么损失;保险公司也乐于接受;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也不会减少(因为期缴产品手续费相对较高)。

4.从客户理财专业角度考虑,客户资产配置中也应该有一定比例的储蓄存款成分,而且,随着客户的风险承受和风险偏好不同,储蓄存款在总资产中的权重也要适当调整。

5.我的一位银行客户经理朋友,他还通过挖掘物流企业的货款流通规律,搞出了一个揽存活期储蓄的好办法,几个月就有几千万的活期存款沉淀。关于增加储蓄存款的方法和策略肯定很多,本人受地域和经济环境所限,这里不能更多列举,总之,2010年抓储蓄存款工作不能再拿以前的老套路去做,因为,资本市场在发展、银行的投资理财业务在进步,同时,中间业务指标压力也在每年递增。怎样解决既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又增加储蓄存款这个辩证关系的课题,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愿有志者共同探讨,我们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期待拿出最佳方案。

篇7:浅谈合规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

合规是银行业稳健运行的一个内在要求和基础,从银行业金融机构当前暴露的一些问题来看,合规失效的问题仍然严重存在,有章不循,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执行不力的现象仍十分突出,银行内部相互制衡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给银行业造成了严重的资金损失。正如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合规是银行业安全经营内生的要求,银行高层要亲历亲为,培育良好合规文化、有效落实问责制、建立有效合规体系。合规部门与内审部门作为银行内部的两大独立职能部门,银行内部如何对其进行划分风险评估、测试活动和职责分离,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分析。

一、合规定义的提出及沿革

所谓合规,字面含义是“合乎规范”,英文即compliance(原意是遵守、服从),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规则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行业准则;二是内部管理制度得到实际执行。合规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建立一套机制,使机构能够有效识别、评估、监测合规风险,主动避免违法违规行为发生,从而免受法律制裁或财务、声誉等方面的损失,防范操作风险。

1998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银行业组织内部控制体系框架》中,将“合法和合规性”列为银行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要素之一。2003年10月,该委员会就合规问题专门发布了《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的指引性文件,明确合规风险管理是一项日趋重要且独立的风险管理职能。2005年4月29日,该委员会又修订发布了《合规与银行合规职能》指引,明确指出:银行的活动必须与所适用的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相一致。

二、合规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合规管理与内部审计均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两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各有侧重,又相互协作。合规部门作为银行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规则连接的主要渠道,将监管规则、风险提示以及监管意见等信息传递给内审部门,并向其提供定期的提示性风险导向和审计方向;内审部门则主动寻求合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主动提供合规风险信息或审计风险点。

两者的区别主要有:

(一)构筑防线的位置不同。倘若把银行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构筑为“三道防线”,那么业务部门实施有效自我合规控制就是第一道防线,合规管理在事前与事中实施专业化合规管理的第二道防线,内部审计则作为事后控制的第三道防线。三道“防线”有机结合、密切配合,构筑成牢固的内部自我防控体系。

(二)风险管控的侧重点不同。合规管理部门与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法律等部门的工作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其侧重点各有不同。审计实际上也是一种合规检查,它比较注重财务结果,而合规重在程序缺陷和管理制度漏洞,专注于控制操作风险,其涉及对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的正确理解和阐释,在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上有很高的要求。相对提供法律咨询性质服务的传统法律部门,合规部门则是机构内部主动进行合规管理的管控部门。

(三)风险管理的程式不同。合规管理内部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银行管理、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风险,都需要管理风险。因此,合规管理必须是一个持续性过程,合规部门应该是一个“持续控制部门”,在银行业务管理中应定位于中台角色,持续地履行内部管理职能。内部审计部门则不同,其定位是“定期控制部门”,主要履行事后的再监督职能,但通过审计关口前移,可以将“触角”向事前和事中延伸。

(四)肩负的职能不同。中国银监会2006年发布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第二十二条明确指出:“商业银行合规管理职能应与内部审计职能分离,合规管理职能的履行情况应受到内部审计部门定期的独立评价……商业银行应明确合规管理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在合规风险评估和合规性测试方面的职责。”合规部门应重点围绕内部制度建设和管理程序设计来开展工作,其职责包括合规政策的制订、合规风险的识别、监测与评估、梳理整合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合规培训、参与机构的组织构架和业务流程再造、为新产品提供合规支持等;内审部门则更强调独立性,它肩负着对机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独立监督和评价的职能,重在为机构资产的保值增值服务,同时机构合规管理监督考核的职能主要也由审计部门承担。

(五)检查评价的对象不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咨询性文件《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与银行内部审计的关系”一节中提出:“原则10: 35.合规风险应被列入内部审计部门的风险评估范围,而审计方案应与风险级别相当。内部审计部门考核合规部门工作时,应检查(TEST)合规部门为保证银行遵守相关法律、规则及标准而在银行内部实施的控制合规风险的措施。”合规部门负责对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持续地考核评价,重点检查和评估合规管理部门为保证机构遵守相关法律、规则及标准而实施的措施是合法、适当、持续、有效。内审部门负责检查、评估内控体系和职责履行方式的有效性及适当性,同时对合规部门合规风险管控实施独立的监督与考核,内审部门不应局限于审计机构内部各个部门,应将机构在其所有实体中的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检查和评价,还应当特别关注审计机构所有实体中开展的业务。

三、关于合规管理与内部审计的若干思考

合规风险管理具有相当强的独立性,且拥有合规风险报告的“绿色通道”,可能更有机会拿到“尚方宝剑”。因此,高度重视建设合规管理的再监督机制,特别是机构内部审计部门对合规部门的审计监督及对合规管理职能适当性、有效性的评价,对于合规风险管理的持续有效性显得尤其重要。

合规风险管理监督机制的制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机构必须设计科学合理的监督考核标准和机制,对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持续地考核评价,重点是检查和评估合规管理部门为保证机构遵守相关法律、规则及标准而实施的措施是否有效。

二是内审部门加强对合规管理部门的审计监督,确保内审部门对合规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独立的评价与考核。

三是将合规管理状况作为外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本机构合规管理状况实施外部审计,由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审师等专业人员对合规管理风险、存在不足进行评价。

四是及时进行合规风险管理成效的同质、同类机构比较,寻找差距,发现问题。

篇8:合规与业务发展的关系

一、集邮业务与文化产业链的关系

集邮业务与文化产业链的关系, 二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承的。

第一, 集邮业务的发展, 将大范围推动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 对文化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有着重要功用。集邮文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不仅承载着历史, 也传承着文明, 在文化建设日益繁荣的今天, 打造集邮文化品牌, 拓展集邮文化市场空间广阔。

第二, 文化产业链的合理有序, 将直接推动邮政业务的增长和突破, 推动邮政文化品牌的形成。文化产业链涉及到各行业, 其健全稳定发展将对邮政业务及其文化的发展和革新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集邮业务当前存在的不足

目前, 集邮业务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不足, 具体表现为:

第一, 集邮协会会员组织薄弱, 会员数量少, 会员之间邮品信息不畅通。

第二, 集邮品信息宣传不到位, 市局资源较少, 业务宣传方式单一, 宣传效果不明显, 同时也很难了解客户的需求, 不便于服务跟进要数发展。

第三, 无项目立项少, 成功的项目更少, 信息来源缺乏, 一些单位的庆典、重大节日活动, 不能够及时掌握, 导致一些项目错失良机。

第四, 新邮预订户较少, 全员营销没有完全落实, 员工在集邮业务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特别是在邮市好的环境下, 没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导致集邮短信发展滞后。

三、文化产业链下的集邮业务发展思路

(一) 加强发展集邮业务, 走集邮礼品化道路

在做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 不失时机抓住一切商机, 寻找邮品开发的切入点。特别是当今市场经济, 礼品消费市场还很大, 社会的各种重大庆典、经济活动、重要会议都是集邮礼品 (纪念品) 的开发契机, 把发展集邮业务与企业文化、部队文化、校园文化、旅游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做足集邮礼品这篇文章, 对拉动集邮业务的增长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如节日市场集邮礼品的开发。八一建军节可向双拥办策划“军民鱼水情”专题册, 作为县委领导“八一节”慰问部队官兵的专用礼品;教师节, 以“感恩教师节”为题材作为教育体育局慰问学校教师的专用礼品;其次为各单位职能部门定制定向个性化邮册, 一来展示本职能部门历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作为政绩展示, 二来也可以作为有价值礼品册赠送给社会各界领导。

此外, 要注重潜在集邮市场的挖掘。各农村支局所, 发展乡镇集邮市场的潜力还很大。农村经济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县乡镇中小企业规模大小都有, 企业要发展、要壮大, 就要宣传自己, 扩大社会影响。

(二) 发挥邮协作用, 争取支持助推发展

集邮协会是邮政沟通社会的桥梁和纽带, 是培育集邮市场的重要阵地。集邮爱好者对集邮协会有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要充分发挥集邮协会作用, 特别是要利用协会换届契机, 邀请政府领导担任名誉会长, 依托老干部为基础, 依靠政府支持, 逐步建设与完善乡镇集邮组织, 积极营造集邮市场氛围, 深入开展集邮“五进工程”等活动。大力开展媒体宣传、舆论造势, 占领百姓文化阵地, 为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三) 做好团队的营销发展工作

以中心支局和公司专业团队为依托, 加强营销人员的方案策划、业务洽谈和市场开拓能力, 提高项目开发成功率;提高管理团队的文化素养、鉴赏能力、营销理念和策划水平, 打造一支懂经营会管理高素质的儒商团队, 提升专业软实力。集邮这一邮政本行业务, 需要考虑如何用新的思维方式思考和经营传统业务、用新的营销理念指导营销团队的建设和管理, 用现代的表现手法来体现集邮品的魅力, 具体体现在:经营理念、产品功能、销售渠道、表现形式上的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平台资源的优势, 通过网络交易、中国集邮专卖店的连锁经营和营业网点终端销售等方式, 不断拓展集邮市场。

(四) 做好个性化、定向开发工作

拓展个性化邮票发展思路, 以礼品册、校园、生日、婚庆为抓手, 加大个性化邮票、邮品定向开发业务的宣传力度, 不断扩大个性化邮票、集邮产品的社会影响力, 制订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 锁定客户群体, 开展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 促进个性化邮票, 邮品定向开发业务的发展。要细分政务类、商务类、民用类目标市场, 以经济效益好、社会知名度高且注重自身宣传的行业龙头企事业单位为重点目标客户, 加强对重点业务的宣传和市场引导力度, 与政府等机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加强沟通, 积极参与地方和企业的重点庆祝项目。及时收集政府重大活动和企事业单位举行各类庆典、会展活动的信息, 做好定向开发邮品、个性化邮票、礼品册和形象年册的开发工作, 将集邮礼品这一文化产品正真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中去, 不断提升集邮业务价值, 提高集邮专业收入规模。

四、结语

集邮业务与文化产业链有着极大的“合作”空间, 集邮业务的发展壮大, 必将推动集邮文化的兴盛, 从而为文化产业链的良好流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开元.集邮业务的性质、特点及其在邮政业务中的地位、作用[J].中国邮政, 1992 (01) .

[2]范鹏飞.论中国邮政网上集邮业务的创新发展[J].邮政研究, 2004 (06) .

上一篇:2020年爱国青春励志演讲稿3分钟下一篇:2019最新流行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