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的情怀诚挚的祝福

2024-04-15

激荡的情怀诚挚的祝福(精选8篇)

篇1:激荡的情怀诚挚的祝福

激荡的情怀诚挚的祝福

——在镇江镇2012年元旦镇江一中专场文艺晚会上的讲话

(2011年12月28日)

尊敬的周书记、黎镇长、程主席、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晚上好!

今晚,我们载歌载舞书写昨日奋斗的情怀;今晚,我们同心同德歌唱明天灿烂的未来。灯光闪烁,那是青春在把未来点缀,歌声悠扬,那是生命在把理想描绘。

今晚镇江镇2012年元旦镇江一中专场文艺晚会即将圆满结束,这场晚会组织很严密,准备很认真,演员很投入,演出很精彩,氛围很和谐。既全面展示了我校师生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丰富的才情,更生动表达了全体师生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决心。

镇江第一中学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把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作为根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扎扎实实搞教学,认认真真抓质量,努力把学校打造成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学校、人民满意学校,铸造镇江教育事业新辉煌!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给予我们正确领导和关怀的镇委、镇政府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一贯关心支持我们的镇江中心学校表示衷心感谢,向一贯理解协助我们工作的各位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祝福,向为这次晚会提供精彩节目的高州师范学院、高州中学、石鼓中学及辛苦筹备这次晚会各位台前幕后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今天的晚会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但我们的祝福不断,我们的祈祷不断,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万事胜意;祝愿我们镇江一中在新的一年里再创佳绩;祝愿我们敬爱的老师在新的一年里青山不老;祝愿我们的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硕果满枝!

篇2:激荡的情怀诚挚的祝福

韶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毛泽东同志故居、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遗物馆等人文资源与神秘幽静的滴水洞、秀美清丽的韶峰等自然风光相结合,吸引了众多游客。

作为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韶山不仅仅是一个红色旅游景点,更是人们深入了解毛主席,学习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精神,感悟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基地。

2004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把韶山与井冈山、延安一起确立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一号工程”,这是韶山建设和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机遇。“一号工程”完工后,韶山以“红色圣地、发展热土、和谐典范”的新形象展现于世人面前。

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在中央、省委领导的指示下,以迎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充分利用韶山丰富、独特的红色教育资源,加大宣传、服务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韶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充分发挥韶山教育培养青少年、弘扬社会新风的功能。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希望,谆谆教导在耳畔久久回响——“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青年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他们的思想境界的高低与爱国情怀的浓淡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前进步伐。借着暑期长假,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子来韶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悟红色文化的魅力,各具特色的活动让他们不断受到红色精神的洗礼。

追寻韶山红色记忆,激扬青年爱国热情

8月初,65名参加由娄底潇湘职业学院举办的军事夏令营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韶山进行参观学习。这群年龄在5—18岁的孩子,瞻仰了毛泽东铜像,参观了毛泽东遗物馆、故居等景点,身着迷彩服的他们脸上挂着欣喜的微笑,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带队的陈教官说:“带领这群学生来韶山,主要是想让他们接受一次红色教育。毛泽东的经历,从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到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从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到缔造新中国,是我们都需要铭记的,他的宝贵经验和崇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相信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学生们会更深的领悟爱国这两个字的含义,懂得如何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初二学生小刘来自平顶山蓝天学校,参观完《风华少年——少年毛泽东读书生活展》后说:“这个展览告诉了我们毛主席小时候的求学故事。我觉得他们那个时候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而我们现在生活这么好,更应该好好珍惜学习的机会。”

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下乡”的感恩回馈

爱国主义不是口号,而是需要身体力行的行动。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明白肩上的社会责任,走进社会、体验生活,把在校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服务于民。

七月份,湖南科大学子物理学院22名学生志愿者,在韶山市如意镇石湖村开展了201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帮助村民义务维修家电,走访调研,为村民送上露天电影。志愿者还走访了幼儿园、敬老院,为孩子和老人送去关爱。

志愿者们以“农村医疗保险问题”为主题,在如意镇进行了150份的农村医疗保险问卷调查。他们在与不同的民众进行访谈的过程中,获得了当地居民对于农村医疗的不同看法。通过调查对基层乡镇农村医疗保险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统计,了解了乡村人民对医疗保险的一些要求及想法。他们深入基层农村,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获得了第一手的真实材料。这充分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关注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关心社会生活,希望为国家政策的完善献计献策的良好心愿。

像这样将爱国主义热情化作脚踏实地、认真勤勉的努力实践,不仅强化了大学生感恩回报社会的意识,更丰富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立足红色文化开展调研 展现青年学生独特视角

7月中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实践团队一行20人,循着伟人的革命足迹,亲历中国革命征程,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在韶山,每个景点的讲解都由实践团成员完成。团队事先对实践活动进行了详细周密的规划,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样的形式使大家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学生导游”的精彩表现不仅得到了团队师生好评,也吸引了周围游客驻足聆听。自己进行讲解能更加深入地体会每一处景点的精神内涵,使红色文化的调研活动更加深刻真切。

各地学生在韶山开展的关于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的实践调研活动还有很多,大多是追寻伟人足迹,感受爱国情怀等等。而来自东华大学的18名学生的实践活动有着不一样的视角。他们把目光投向社会广泛关注的90后一代,将活动主题定为“如何针对90后宣传红色文化”。

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社会复杂现实的影响,许多青年学生的信仰面临着巨大的冲击,红色信仰更是缺失。许多90后的孩子不能理解为什么在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还要重提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觉得那些革命英雄、伟大的情怀离自己还很遥远。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不容忘记的。不管社会怎么进步,历史怎么变革,信仰是不可缺失的。在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坚定的信仰更加凸显出其重要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更加需要强化。东华大学实践队的学子,关注社会,勇于探索,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宣扬红色文化,重振90后红色信仰。

青年群体在社会历史的舞台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内忧外患,黑暗腐败的岁月,《清议报》上梁启超的呐喊,让世人震惊,“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一个沉思的灵魂高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在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中国,毛泽东“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篇章振奋了多少青年的昂扬斗志。

篇3:激荡的情怀诚挚的祝福

中学语文教学在解读文学作品时总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即“通过……批判……揭露……”。特别是在教学鲁迅先生的文章时, 这一模式体现得更为明显, 认为大师的经典作品自有其定论, 不敢也不能作个性化解读。

其实, 先生的作品是极富生命力的, 不仅仅是用一句“通过……批判……揭露……”就可以解读清楚的。他的作品既反映出作者所处的时代面貌, 也蕴涵着作者深邃的思想内涵, 留下了作者自己的形象, 即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北大教授钱理群曾在《走进当代的鲁迅》中指出:鲁迅的思想仍是一种“人学”, 从人类的方面去把握人, 强调人的社会性, 把人的发展与进化学说相联系, 追求人类共同的理想、价值、利益要求和互爱, 由此而形成了“人道主义思想”。“文如其人”, 放到鲁迅先生身上那是十分恰当的, 他的作品让我们始终能感受到他那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人道主义情怀。先生的人道主义情怀在作品中更多地体现为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国民性的尖锐批判。他以犀利的目光透过黑暗现实, 洞察到社会的本质, 并毫不容情地用一把锐利的刻刀, 着力地、鲜明地刻画“辛酸而又乏味的人生道路上的冰冷的平庸人物”。他曾在《灯下漫笔》中尖锐地指出:“但实际上, 中国向来没有争到过‘人’的价值, 至多不过是奴隶, 到现在还如此, 然而于奴隶时候, 却是数见不鲜。”

先生这种深厚的同情与猛烈的批判, 更多地体现在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这一形象身上。这个悲惨而凄苦的下层劳动妇女, 不正是没有争到过“人”的价值、欲做奴隶而不得的人吗?

《祝福》一直是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的经典篇目。长期以来, 人们在解读这篇小说时, 常常引用毛泽东关于“政权、族权、神权、夫权, 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 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的论断来阐述祥林嫂的悲剧, 将其主题定位于反封建礼教的黑暗现实。然而今天, 在新课标理论的引领下, 我们是否可以打破这一传统的解读方式, 深入到文本本身, 重新认识小说的深刻内涵, 发掘小说的现实意义, 认识小说的时代价值。其实, 在《祝福》中, 鲁迅先生并没有致力于空泛的社会批判, 而是始终将“人”作为人文关怀的核心。他的“批判”集中于我们这个生存的环境是如何以种种形式剥夺人的生存权利, 降低人的生存质量并扼杀人性的。祥林嫂逃离婆家、为夫守寡, 始终恪守着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规范, 甚至以死示意;她花掉积蓄捐门槛, 虔诚地信奉佛说和封建迷信。试想, 在祥林嫂被卖和改嫁的过程中, 是谁不遵守封建道德制度呢?在这里, 我们很难看到鲁迅先生对于封建政权的批判, 即便是作为封建势力代表的鲁四老爷, 也很难看到他是如何借助政权来欺压祥林嫂的。鲁迅先生所要揭露的已不仅仅是封建等级压迫的问题了, 而是人的尊严能不能得到尊重的问题, 已经上升到了人道主义的高度。祥林嫂刚到鲁四老爷家做佣人时, 还算一个受器重的奴隶。在她被婆家抢走后, 四婶还颇“怀念”, 因为后来雇用的女工, 大抵非懒即馋, 意思是希望她能再来。因此, 四婶也不是把她当做一个“人”来看待的, 而是把她作为一个满意的奴隶来记忆她、提到她。

然而, 祥林嫂再次丧夫失子后, 第二次来到鲁家作佣人时, 境遇改变非常之大。众人鉴赏她的悲剧并满意地离开;柳妈不杀生却劝她索性撞个死;即使她捐了门槛, 鲁四老爷仍认为她“败坏风俗”、“不干不净”, 不让她碰祭品。在她失去劳动力之后, 干脆将其扫地出门, 使其沦为乞丐, 最终导致这个无依无靠的孤寡女人悲惨地倒毙在漫天风雪里。整部作品充斥着信仰与行为的悖论:在标榜伦理道德的儒家文化背后, 是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和悲凉;在信奉佛教的善人眼里, 是对生命的极端不尊重;在追求长寿对“死”有诸多忌讳的道家思想下面, 是对他人生死的漠视, 对他人惨痛的鉴赏。在这里, 鲁迅先生批判了所有摧残人权、所有不把人当人看的现象。可是作品中的“我”, 却是一位接受过新思想且对祥林嫂这样的下层人民怀有同情的知识分子, 当祥林嫂问“我”人死后有无灵魂时, “我”悚然了。其实并非“我”对灵魂的有无无法确定, 而是“我”必须虑及“我”的回答所带来的后果。“悚然”是“我”在科学信仰与人道情怀间两难抉择的表现, 所以“我”被深深地打上了鲁迅先生人格魅力的烙印。

正如鲁迅研究者王富仁所说:“迄今为止的中国文学史上, 还没有一个作家, 对低层的劳动群众怀着这么浓厚的人道主义感情。”从祥林嫂形象身上, 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怀着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对被损害和被侮辱的纯朴、善良的弱者群体的悲惨命运, 寄予了浓厚的同情, 而对封建礼教影响下的人与人之间的漠然与不尊重, 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可以说, 在鲁迅先生带血描述的背后, 深刻蕴涵着他的人道主义呼声:要把每一个人提高到“人”的地位上来, 提高到真正的“人”的高度上来。是的, 从祥林嫂身上, 我们可以深切感悟到鲁迅先生的人道主义情怀, 可以说, 只有鲁迅这种浓郁而又澄彻的人道主义情怀, 才能如此强烈地震撼着与陶冶着教者与学者的心灵。

篇4:黄久生:内心激荡着报恩的情怀

自幼家境贫寒 年少打拼艰苦创业

黄久生自幼家境贫寒,历经坎坷,但他面对困难从不低头,遇到挫折始终勇往直前。他成长路上屡受磨难,6岁母亲去世。父亲谋生艰难,因家境贫寒,弟弟被送人,他曾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

18岁时,黄久生背上行囊只身前往郑州谋生,在建筑工地从搬砖提灰的小工干起,靠着勤奋努力,逐渐做到组长、班长、队长……一直到现在的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并且带出了一支技术强、本领高、善打硬仗的队伍,曾先后荣获国家最高建筑质量奖——“鲁班奖”、郑州市第二届“十佳”外来务工青年、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有突出贡献新闻人物”称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报恩敬老17载 被700多位老人唤作“儿子”

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自1996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户、特困户、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17年来从未间断过,黄久生被700多位老人亲切地唤作“儿子”。

2008年,他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造了一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包括养老送终。

他出资20多万元默默地为遭遇困难的贫病者慷慨解囊;先后4次为河南省信阳市和潢川县公会组织的金秋助学捐款共计8万元,并资助了22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2011年他还为新成立的潢川县慈善总会捐款30万元,曾获评“全国敬老之星”、“河南省敬老之星”、 “感动中原十大人物”、“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带领1万多农民工走上致富路 大爱奉献社会

黄久生不图一人之富,不贪一时之安,致富不忘群众,积极回报社会。他热心公益事业,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为让散居在郑州的党员有“娘家”,他建议成立了“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并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积极为农民工解决困难。截至目前,他带领1万多农民工走上致富路,为农民工讨回2000多万元欠款,每年还为家乡带回1.5亿元的劳务收入。

2009年10月1日,他作为全国唯一的农民工代表参加了祖国60周年国庆观礼和国庆招待会。招待会结束时,时任中央书记处总书记习近平握着黄久生的手,亲切地说:“为你一个农民工代表能出席祖国60周年国庆感到欣慰,不愧是劳模中的代表。”2012年他光荣当选中共十八大代表;2012年11月5日,李克强总理来到河南代表团驻地看望十八大代表黄久生,亲切地询问了有关农民工的一些情况后,称赞他“不愧为中国农民工的杰出代表”。

黄久生的仁心大爱温暖了社会,点亮了精神世界的一盏明灯。

篇5:诚挚约稿

业态涉及商业流通领域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重点关注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大卖场、专卖店、特许加盟店、餐饮连锁、家电连锁、酒店连锁、医药连锁、服装连锁、物流、商品、设备、软件供应商等。

为丰富杂志内容,更好地为零售业献智献策,本刊编辑部特面向广大零售人士和读者征集原创稿件。也可根据栏目有针对性投递,栏目设置“封面专题,洞见,观点,前瞻,人物,中国好陈列,榜样门店,实务,趋势,调研”等。

只要你热爱零售,喜爱文字,擅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地,《今日零售》将为你搭建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实现与行业对话,共谋零售大业,欢迎惠赐优秀稿件。一经采用,即付稿酬。

来稿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文字精炼、数据可靠,篇幅在2500—6000 字为宜;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发送,严禁抄袭、一稿多投,文责自负,同时附作者照片(JPG格式,大于1M)及简介”。

稿件请发QQ邮箱:735636016@qq.com

微信(同手机):13693691882

篇6:红荔精神激荡我的教育情怀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镜头,慢慢回放,一起来静静寻找那份属于教育人的启迪与思索。

镜头一:传票被撕

在一个偏僻的山村农院,原告郑×的母亲一言不发,神情痴呆,突然间情绪失控,冲过来将法院送达的开庭传票撕得粉碎,并狠狠地砸向办案人员的脸上,骂道:“你不配穿这身衣服!”

启示:理解与忍耐

作为办案人员,作为法官,在平时的工作中,随时都有可能碰到上述类似事件的发生。同样,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家校沟通时,也会面临这种窘境。当孩子受到同伴侵害或体罚(包括变相体罚)时,家长往往会失控,甚至出现一些谩骂与羞辱,也是在所难免。毫无疑问,育人比教书更难,为了孩子,家长和教师都应该相互尊重换位思考。学校作为服务窗口,面对家长的责难和不解,我们更需要忍耐,一个宽大的胸怀,一分坚强与冷静。

镜头二:不停奔波

繁琐的案情,无休无止。为了尽快结案,在蜿蜒的山村小道上,经常出现詹红荔疲惫的身影。

启示:热情与奉献

十八次的进山,十八次的折返。风餐露宿,崎岖不平。如果没有一点坚强的毅力,结果或许会重写。但为了双方,为了执著的事业,詹红荔不辞辛劳,来回奔波。教育何尝不是如此,教师已成了体力与智力的混合体。为了一堂教学课,反复揣摩,经常备课、磨课至深夜。教育不是为了享受,教育需要热情,需要奉献,需要更多的拼搏与付出。

镜头三:文艺汇演

在法院系统的一次文艺晚会上,詹红荔带着一群失足的少年,载歌载舞。“我们最怕的,就是别人看不起我们。因为我们曾经犯过错,可是,詹妈妈让我们相信,我们真的可以重新开始,就像其他孩子一样。”这是失足少年的肺腑之言。“失足少年可塑性强,改造好了,同样可以成为祖国的栋梁。我们应该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爱,共同点亮迷途孩子的心灯,齐心协力引导他们走向正道。”(詹红荔的呼吁)当节目快结束的时候,孩子们充满自信,勇敢地摘下了那张面具。

启示:爱心与温暖

此刻,詹红荔成了所有失足少年的“新妈妈”。她让那些无法抬头的孩子,在人生的舞台上,噙着热泪重拾自信,找回梦想。詹红荔的心中始终装着这群失足的孩子。为了拯救他们,她几乎做到了别人难以想象的极致。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说:“在法律之外,母亲的权利,超越了法官。”我们作为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心灵抚慰,不轻言放弃,不歧视后进,学校应成为孩子们的精神乐园,老师應该成为孩子们最好的心理鸡汤。

镜头四:纵身一跃

詹红荔接到了方×的电话,一时心急如焚。此刻方×已站在了16层楼的楼顶,脸上失去了自信与笑容,唯有绝望和悲哀。他说:“我只是想听听詹妈妈的声音,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很久都没有妈妈的关心了,直到遇见了您,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詹妈妈,我只是好奇偷了一台电脑,只是我没想到这台电脑这么贵,贵到我用一生都还不清……”画面定格在方×遗留的手机上,詹红荔的汽车在疾驰中慢慢停下。

启示:痛苦与执著

影片最令人难忘的一幕是方×的诀别。它不仅震撼了我,也刺痛了詹红荔。方×虽然决心不再犯错,重新做人,但他无法得到社会的公平待遇,无法逃避异样的世俗眼光。方×的离去,更坚定了詹红荔呼吁建立未成年人轻度犯罪前科封存制度的决心。她对事业的执著,对工作的态度,对人生的理解,堪称时代的楷模。她总结出的一套“三三九不工作法”:即审判前“三个不开庭”、庭审中“三个不轻易”、庭审后“三个不松手”,是科学实践的结果,值得广大教育界的同行们好好借鉴。詹红荔在少年审判庭工作的10多年间,所审结的500多个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无一发回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成功感化帮教了1100多名少年犯走向新生,挽救了70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这是一个奇迹,更是一份执著。时代不仅呼唤英雄,更创造英雄。作为教育人,我们永不言弃,我们有更多的责任需要去担当,教育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镜头五:廊桥对话

詹红荔再一次走过村外的廊桥,告诉年轻的小唐:“少年审判庭就是一座桥,我们要让这些孩子从这座桥上过去,穿过他们人生的障碍,不掉下水。”画面很美,镜头渐渐地淡去。

启示:教育与责任

最后的一段对白,简单含蓄,寓意深刻,成为本片的点睛之笔。詹红荔走过的一座座乡村廊桥,同时也是她为失足孩子们架起的一座座心灵之桥。我们相信,未来的“教育之桥”将会更多地跨越法律、跨越道德、跨越人生。

就整体而言,这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兼具的优秀影片。风格质朴,情感细腻,有着很强的感染力,是难得的一道精神大餐。

我作为教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观赏的过程中,也经受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和洗礼。詹红荔所显现的高尚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正是当代共产党人的真实写照。我从她身上,得到了精神的激励和鼓舞。红荔精神,将指引我们更好地投身于教育事业,肩负起历史与社会的责任,弘扬新风尚,传递正能量,谱写中国梦。

作者简介:谢剑雄,男,1970年1月出生,本科学历,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校长,研究方向为近现代历史与书法教育。

篇7:激荡的情怀诚挚的祝福

《中国商贸》杂志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主办的行业旬刊。杂志创刊于1992年, 是按照当时商务部部长胡平指示中国商贸领域要办一报一刊而创办的。2007年起《中国商贸》杂志突出国家级、行业性和国际化的特色, 紧密关注商贸流通行业, 提供商贸政策权威解读和产经深度分析, 反映行业需求和呼声, 解密最新商业理念和模式, 揭示行业发展潮流趋势, 提供最新行业资讯和投资指南。《中国商贸》发挥中国商业联合会的政府与行业资源优势和业界影响, 依托强大的智库支持, 聚合“官、产、学、研、媒”各界资源, 致力于成为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商贸行业刊物和中国商贸第一媒体平台, 以及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接轨的桥梁。

我们的优势:

◆依托中国商会的政府与行业资源优势和业界影响

◆目前大陆唯一定位商贸流通领域的高端杂志

◆中国境内唯一以整合政府、商会、企业和学界资源为主的商贸媒体国际平台

◆商会海外资源优势

◆强大的智库支持

中国商贸商务生活栏目创建于2009年, 2年来栏目质量逐步提高, 从美食天地到宴请指南, 从文化鉴赏到闲情雅致, 商务生活在不断追求文章品味的同时, 开始向高端推荐转型, 彻底贯彻我们的口号:“Just for a better choice。”

篇8:周虹:用诚挚和勤奋实现人生梦想

十年前, 周虹用自己的一双巧手打造出第一只手工包, 并给这只包包起了一个浪漫的名字——“西部印像”, 自此之后, “西部印像”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传播到大江南北各大城市的商业街, 这个最初的由艺术灵感而催生的理想之作, 最终演变成今天的一个年产值数千万的商业帝国。

十年前的西部乃至十年前的成都, 无论是批发市场的各种散货, 还是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品牌专柜, 都难见“成都造”箱包皮具的踪影。成都为什么不可以拥有自己的皮具产业, 为什么不可以有享誉市场的品牌呢?周虹爱思考, 更善于寻找机会, 于是, 一个年轻女性对事业的憧憬在梦想中得到升华, 周虹的创业传奇就此启幕。

在这之后, 周虹全身心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 产品开发设计、平面宣传设计、店铺形象设计、商务谈判推广……周虹全部揽在自己身上, 因为“西部印象”这件作品, 她不是一个单纯的皮具产品, 她是一个品牌的综合包装, 每一步都含糊不得, 周虹固执的认为只有自己最有资格诠释“西部印像”的内涵, 她不能放过每一个关于“西部印像”的细节。

作为品牌, 光有产品只是第一步, 一个品牌是否会成功完全取决于市场的接纳, 而一个本土的商场会接纳一个本土品牌吗?当周虹把“西部印像”品牌报给几个商场的招商部门时, 他们都让周虹拿出“西部印像”在其他商场的成功经营案例, 而“西部印像”这时才刚刚起步啊!周虹吃了闭门羹后, 只好转战商业街铺, 成都双楠和玉林两个街铺店相继开业, “西部印像”的粉丝也在悄然增加。更多顾客的认可和市场的拓展, 让“西部印像”羽翼渐丰, 两三年内便开了几十间专卖店, 其最远的店铺开到了德国法兰克福。很多的外地代理商最初看过“西部印像”的网页后, 连产品都没有见过实物, 就冲着“西部印像”这四个字而来签订了代理合同, 他们说, 是“西部印像”这个名字感动了自己。

十年间, “西部印像”从周虹手下的一件作品, 成长为今天三百余家专卖店的品牌。周虹说, “西部印像”要做的是百年品牌, 而不是时尚大潮中的一颗流星。所以, 接下来的“西部印像”并没有像常规商业模式那样立即扩张, 而是不断优化产品和品牌形象, 练好内功, 稳步发展, 潜心打造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品牌。截止目前, “西部印像”在全国正在运营300余家专卖门店, 公司在总部所在地成都和有着“时尚前沿”称誉的广州均设立了运营中心, 而周虹本人则被推选为新近成立的四川省皮革行业协会箱包皮具分会秘书长。

上一篇:假如家电会说话范文下一篇:东苑小学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