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纲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2024-06-04

新大纲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通用8篇)

篇1:新大纲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新大纲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一、高中物理教学概述

高中物理是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它更是“老大难”。作为一名普通校的高中教师,更感教学中困难重重。有来自教学条件方面的,更多的是来自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的精神,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2002年版)中明确指出:“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这对于他们提高科学素养、适应现代生活、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可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与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已提升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多年来的教学发现:一些创新意识比较强的学生,并非学习的佼佼者,他们往往对作业不够认真,却很喜欢看一些课外杂志;而一些学习很努力的学生,思维却并不活跃,遇到实验中的一些小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到处找参考资料,天天闷头解题;还有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差,动手能力差,主动学习性差,基于这些原因,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得很慢。我们既要面对学生素质较差的现实,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能,唤醒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尽可能亲自体验、亲自感受所学的内容,通过连续不断地消化新知识,实现学习的内化,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自觉地向外延伸,去解决一些尚未认知的新事物,进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传统物理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对学生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重教师而不重学生,如讲细讲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学表演,往往就被认为是一好课;重管教而不重自觉,如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自我调控、独立判断;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如学生几乎没有可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或自行规划、安排学习进程,教学要求强求千篇一律,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重传授而不重探索,如将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中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重继承而不重创新;重结果而不重过程;重考试成绩而不重全面发展。这一切不仅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主体性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也必将影响到社会发展。

三、物理教学探讨

3.1 转变物理教学的观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在新课程背景下, 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4 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 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 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 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 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丰富物理专业学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 那么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 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 可以提高专业素质。

3.2在力学与电学中的教学实践经验 3.2.1 巧设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恰当地设计实验或演示实验,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又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学生对感性知识接受较快,印象深、记忆牢固。所以,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物理学中的某些结论学生难以接受,即使记下来,也不能理解,很快就会忘记。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当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一定时,随着F1和F2之间夹角的增大,F1和F2将不断增大,F1和F2之间的夹角不可能等于180。学生难以理解,在进行这里的教学时,我问全班同学:“咱们班里谁的力气最大?”很快就有不少同学举手或推荐“力士”。于是我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绳子和重物,把重物挂在绳子中间,问学生:“谁能把这根绳子拉直?”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可以,想来试一试,结果无论谁都不能绳子拉直。由此对问题展开分析,使学生既有兴趣去了解它的原理,又能把原理记下来。

又如在圆周运动的教学中,用绳子栓住的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时,做圆周运动的最小速度。推导得出这一结论,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可像“水流星”杂技演员一样,在教室里做一下这一演示实验,很快使学生看到了结果,结论也就自然记下来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像惯性定律的教学,可这样演示:把放在杯子上的木板从杯子上撞掉,而在木板上的鸡蛋却不会飞出去,掉在了杯子里。等等。通过演示实验来说明,既直观,又有趣,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设计实验,要有针对性,既要可观,又要效果或现象明显,更不能让实验失败。这就需要在演示前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改,做到万无一失。否则,不但把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让学生去考虑这个实验,结果把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

3.2.2形象对比

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既省时、省力,也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理解,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同时也造成概念不清,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教师抓住学生类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又实现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高中物理中,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概念很抽象,表述不具体,使学生难以理解。如电动势的概念,必修本的定义是:“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这种表述,没有说明电动势的实质———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也没有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只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动势的大小。当电源接入电路时,随着外电路电阻的变化,电动势的大小保持不变,课本中整整用了一个课时,通过实验来说明电源的电动势不变,而此实验要用稀硫酸去做,不但有一定的危险,而且实验效果难以保证。自己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类比和说明。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就像木匠能把木材做成家俱,缝衣师傅把布料做成衣服一样,都具有一种本领。木匠的这种本领已经具备,做家俱以后就把这种本领表现出来,就像电源接入电路时,把电动势———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表现出来一样,未接入电路的电源,这种本领未表现出来,大小保持不变。再加上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电动势的概念。

又如在讲电场的概念时,为了得到某点电场的强弱,放入一个检验电荷,某一点电场的强弱与检验电荷电量的大小无关,这一点学生很难接受。在讲到此题时,,我问学生:“同学们,外面有没有风?”大家急切地向外看,齐声回答:“有”。我再问他们:“你们看到的是风吗?”同学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很快回答说:“不是,是树叶在摆动”。“对。树叶是用来检验有无风及风向的物体。风的大小与有无树叶及树叶的大小无关”。这样使学生尽快明确了电荷是用来检验电场的,电场的强弱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与电荷的电量无关。

类比使许多难点得到突破,如用高度差类比电势差。用小石头与沙子类比单晶体与多晶体等。

形象类比,首先要形象,既形象又恰当,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备好类比事例,做到类比通俗易懂、形象逼真,且符合实际,这样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

四、总结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难点是一个一个困难和障碍,每克服一个困难,排除一个障碍,往往给学生一个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产生,物理学习成绩就会不断提高。当然,关于难点的突破,可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去突破。以上只是自己教学中的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试着运用于教学,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篇2:新大纲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物理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心得体会,同时举例说明高中物理教学的方式,给我一定的启示。

高中物理是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它更是“老大难”。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更感教学中困难重重。有来自教学条件方面的,更多的是来自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与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已提升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多年来的教学发现:一些创新意识比较强的学生,并非学习的佼佼者,他们往往对作业不够认真,却很喜欢看一些课外杂志;而一些学习很努力的学生,思维却并不活跃,遇到实验中的一些小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到处找参考资料,天天闷头解题;还有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差,动手能力差,主动学习性差,基于这些原因,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得很慢。

转变物理教学的观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在新课程背景下, 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4 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 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 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 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 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丰富物理专业学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 那么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 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 可以提高专业素质。

在力学与电学中的教学实践经验 巧设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恰当地设计实验或演示实验,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又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学生对感性知识接受较快,印象深、记忆牢固。所以,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

设计实验,要有针对性,既要可观,又要效果或现象明显,更不能让实验失败。这就需要在演示前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改,做到万无一失。否则,不但把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让学生去考虑这个实验,结果把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

形象对比

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既省时、省力,也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理解,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同时也造成概念不清,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教师抓住学生类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又实现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形象类比,首先要形象,既形象又恰当,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备好类比事例,做到类比通俗易懂、形象逼真,且符合实际,这样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

篇3:新大纲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改革,贯彻,大纲

高中生物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生物学基础的关键。新大纲通过教学目的、课程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中注意的问题、考试考查重点几个方面将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分为了六个部分进行。新大纲突出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21世纪的总体要求, 体系完整、知识系统性强、内容与课时吻合。其中经典的生物学知识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 高中生物教学新大纲特点分析

新大纲中对原有体系进行了调整, 高三年级的选修内容改为复习高二年级的知识和初中的生理卫生内容, 体现了教学大纲充分考虑了学生高考的需求。同时明确高中生物知识教育方面、思想教育方面、能力培养方面三方面的教学目的。同时更新了高中生物教学知识点, 指出了高中生物教学是一门普通高中开设的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 说明了高中生物教学应着眼于基础教育。同时强调了高中生物教学应通过教学过程及实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基础实验技能。

2 如何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改革, 贯彻执行新教学大纲

2.1 加强教师培训, 领会精神, 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新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 首先要加强教师新大纲的学习, 使教师深刻理解新大纲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等。通过深刻地领会新大纲的主题思想及具体要求, 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新大纲落实到实处。另外, 由于新大纲中对于知识结构也进行了改变, 因此, 授课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学习, 更新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 以适应新大纲的要求。

2.2 加快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 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多数高中已经开始实施多媒体教学, 但是其并没有将多媒体的优势真正地发挥出来, 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真正地应用到教学中, 将其优势最大发挥。

2.2.1 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 辅助生物教学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 把本来在课堂上无法得到的直接经验通过多媒体把教材中抽象的知识化为较形象的知识、较理性的知识化为较感性的知识, 使知识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如声音、灯光、图片、照片、动画以及电影的有机组合变化, 起到传递感性经验的作用。计算机灵活多变的组织和表现方法还能有机组合教学材料, 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加深理解, 掌握原理, 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应该根据教学内容, 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进行设计。

2.2.2 利用多媒体环境, 进行学生自学辅导

利用多媒体环境, 进行学生自学辅导是一种替代教师讲授的形式, 作为对课堂补充, 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 编制一系列的问题, 例如:知识讲解、举例说明、信息演示、评价打分、反馈建议等方面的内容。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下, 由计算机向学生提问, 要求学生回答。学生在计算机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 除了可广泛接受多媒体传递的社工内务教学信息的刺激以外, 还有其独特的地方, 首先是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学生掌握人机交流作用中的主动权, 能充分参与学习;其次, 学生可以按人类思维方式, 即学习过程中的非线性网状进展方式去获取知识, 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控制和调整学习过程。

2.2.3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物实验辅助教学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生物实验, 它除了具有录像优化实验的相同效果外, 它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按照生物教学的要求, 模拟出各种各样的实验。通过模拟演示, 有利于学生提高求知欲望和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教学中的规律。

2.3 加快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改革, 促进新大纲的实施

新大纲从素质教育和培养未来社会合格的接班人出发,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思想品德教育、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要求, 要达到这些目标要求,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 真正从素质教育要求出发, 改进教学方法, 使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从面向少数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化, 从重智育向知、情、意、行协调发展转化, 从重知识、理论向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和技能、能力并重转化。因此在贯彻执行新大纲的过程中, 必须通过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加快新大纲教学目的的达成。

2.4 加快高中生物教学实验的实施, 促进新大纲教学目的中实验教学目的的达成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 细致的观察是实验所必须的要求,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时时要求学生细致、全面, 而且要有条理地进行实验。对于实验中的现象等进行详细地观察及记录。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 还要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实验中的错误现象要及时进行纠正, 加深学生对于实验的感受,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但是开设实验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在原有5个实验、实习的基础上增加到24个, 学校的实验设备难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学校及有关部门应尽早根据新大纲的要求, 配备实验设备;教师应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尽量创造条件, 开齐上好实验, 否则就难以落实大纲的教学要求。

3 处理好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促进新大纲的实施

作为学生未来技能的基础, 高中生物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高中教学又是必须面对高考的, 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现实, 因此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也就成为一种现实的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本无可厚非, 只要高考存在就回避不了应试。发展学生的素养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两个价值取向虽然存在矛盾, 但它们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一致性。高考考纲界定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要求, 其实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素养提高为核心任务的教学, 同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水平。因此, 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要废除“高考”制度, 而是要进一步完善考试和“高考”制度。就现实的高中教学而言, 抛开应试而谈学生发展是不现实的, 以追求学生升学为唯一目标的教学是教学的悲哀, 是对学生未来的不负责。我们不能期待两者的完全重合, 但追求两者的最大交集则是每个教师应该做的。

4 结论

高中生物教学作为高中基础教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教学效果对于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素质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大纲的实施为我国高中学生基础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但是对我国高中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高中生物教学新大纲, 我国必须提高高中生物教师的培训与学习。通过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促进新大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欣.高中生物教与学[J].西南教育科技, 2005, 12.[1]王欣.高中生物教与学[J].西南教育科技, 2005, 12.

[2]吴利军.多媒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前沿, 2006, 7.[2]吴利军.多媒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前沿, 2006, 7.

[3]赵东强.关于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培养目的分析[J].科教导报, 2006, 4.[3]赵东强.关于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培养目的分析[J].科教导报, 2006, 4.

[4]张晓东.高中生物教学经验谈[J].信息科技, 2004, 9.[4]张晓东.高中生物教学经验谈[J].信息科技, 2004, 9.

篇4:新大纲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大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45-01

今年秋季将在我市进行试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实验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无疑将会成为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关注的焦点。新大纲虽说现在仅供试验用,但和旧大纲相比较,它已在质的方面超越了旧大纲。在指导思想上,它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指导,走出了“应试教育”的圈子,将重点转向素质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全面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己任。在管理上,它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中央高度集权制”,明确规定了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目标和内容,这无疑会充分调动地方、学校直接参加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在教学内容上,它冲出了过去“一个要求一本书、全国上下齐步走”的尴尬局面,依据《课程计划纲要》将物理课程开设为两个层次两种类型,将必修课、限选课、活动课融为一体,增加了物理课程的灵活性和弹性,使不同的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因“地”施教。尤为突出的是新大纲适应了当前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教育改革需要,全面贯彻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其体现在:

一、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应试教育”在一切为了分数的思想指导下,造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分数而忽视素质,使大多数学生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中成为教育的牺牲品。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新大纲明确提出在物理教育过程中学生要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新大纲要求物理教学要结合我国古代、近代、现代物理家及劳动人民对物理的贡献,尤其是建国以来我国在物理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品德情操;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通过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科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结合物理伟大成就的产生以及科学家研究过程的酸甜苦辣史,对学生进行坚持真理、勇于探索、严谨求实、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作风的教育;结合物理社会、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环境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教育;结合县情、乡情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新大纲的这些要求,充分体现了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思想,为物理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素质教育不反对英才,它认为社会发展需要优秀人才,但更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受过一定教育和训练的普通人才。为了适应素质教育这一需要,新大纲把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物理课明确规定为物理I(必修课)和物理ll(必修课和限选课)。物理I主要使全体学生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与社会、物理与生活、物理与技术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法,掌握基本技能,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物理ll则是在物理I的基础上侧重于理科学生,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物理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拓宽和加深化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平等性,彻底打破了过去教育只为少数升学有望的人服务,使中学物理教育真正走上了全体学生受教育的轨道,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三、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意开发人的精神力量。素质教育不仅仅将学生作为认知体,更重要、更本质的是它将学生作为生命体,注意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注重发展学生的公民意识、现代意识和思维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非认知因素。“应试教育”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它将学生作为接受器,这不仅不能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更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造成“天下学生一模铸。”为了改革这种被动局面,依照《课程计划纲要》将中学物理课程变为必修课(物理I)、限修课(物理ll)和活动课,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都明确规定了实验内容和活动内容,明确规定了中学活动课题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实物展示、观察挂图和模型、观看录像和电视、专题讨论、社会调查、课外科研小组、科普阅读、家庭小实验等一系列实验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弘扬其个性,在生动活泼、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使一切围绕老师转的弊端得以克服,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四、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发展性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即基本素质教育,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将来打下扎实的基本素质功底。为了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知识的深浅度,新大纲把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划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档次,同时对实验技能的要求也分为练习、初步学会、学会三个层次,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据可依,避免了教学过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了基本素质教育的贯彻执行。在新大纲中为了适应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它非常重视现在一般发展对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注重素质的发展性。在新大纲中增加了物理与技术、物理与社会、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环境、物理与美育等方面的内容,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物理思维、方法向未来潜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参与社会的意识和改造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树立为社会、为人类服务的信心。

篇5:新大纲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5月, 国家教委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新大纲)。 同年8月,国家教委基础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司在山西省大同市召开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普教处主任和教研室主任 以及人教社有关负责人参加的“普通高级中学新课程方案研讨会”。会上宣布将于秋季在山西、江西、天津市开始使用新教材,进行新课程方案的试点工作。作为高中二年级开设的生物课,当前抓紧学习新大纲, 为在秋季按照新大纲的要求来试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有着现实的意义。现就初学新大纲的一些体会,试 对高中生物新大纲的特点做一浅析,供同行参考。

新大纲分为五部分,即教学目的、课程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考试、考 查、教学评估及教学设备,内容突出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21世纪”的总体要求。

依据《全日制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修订本)》(以下简称旧大纲)编写的`现行高中生物(全一册・人教 版)教材内容,体系完整、知识系统性较强,内容与课时吻合。但更多讲述的是经典的生物学知识,较少联系 当前迅速发展的生物科学新成果;在实验课的安排上,仅有5 个实验,且有一实验为选做,实际只要求完成4个 实验, 因而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科学素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世界观的培养。新大纲所反 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则更新了部分传统的理论性内容,如删去了“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证据”等 专题,代之以“现代的生物进化观点简介”内容。此外,更扩展了有关环境、营养、保健等联系实际的知识, 且增强了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思想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体现出了时代要求的特征。现从下列7个方面来浅析其特点。

1.知识体系作了较大调整

旧大纲对高中生物必修内容侧重的是讲述生命科学规律,对高三年级的选修内容则为复习高二年级的知识 和初中的生理卫生内容,不仅知识体系重复,更体现出是为适应高考的需要而学(选修教材内容系高考所划定 的考试范围)。新大纲将旧大纲的8个单元调整为10个单元, 又将“生命活动的调节”内容移至“生物的生殖 和发育”之前讲述,体系略有修改,使内容顺理成章,通过各单元间内在联系使学生接受新知识。而选修内容 体系则以全新的知识为主线,选取了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细 胞与细胞工程”“遗传与基因工程”等。反映出新大纲有着适应21世纪现代化科学的特色。

2.明确提出了教学目标的三方面要求

旧大纲只是提出了教学内容,而无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新大纲则在教学目标问题上,首次从知识、思想 、能力3 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知识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方面:要在打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 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并对现代生物科学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思想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方面:要继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同时加强科学世界观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以形成生物的进化 观点和生态学观点;还要加强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促进对保护生物资源之重要性的认识。

能力培养方面: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动较活跃,思维方式即将定型,因而一方面要重视基本技能 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和自学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 理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3.教学的知识点有所更新

新大纲对教学的知识点有较多的更新。原则是:在突出基础性,对基础知识

篇6:新大纲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编订的《全日制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新大纲)已经公布。这是一个要在21世纪实施的新大纲。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高中物理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为实现普通高中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更好地作出贡献,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怎样才能适应这种需要?要抓什么主要问题进行改革?这里谈谈我们的几点看法。

一、物理学科的课程设置

1990年,根据国家教委印发的《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普通高中物理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即二·一分段),物理教学大纲相应地作了调整。这项调整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课程设置,是建国以来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一项重大改革,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从实践看,高中物理课采取分段的办法来划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具体落实确有困难。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即使一地之内,客观上也存在差异很大的几类学校。高中前两年的必修课,内容和要求都一致,不能适应这种差异。国家教委最近提出的多种办学模式,我们体会,是承认差异。面对这种差异,高中物理课与其采取分段的办法,不如采取分层次的办法。高中物理课可分为两种物理课,以适应不同办学模式的学校,适应不同程度、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同一个知识点,在程度、要求、讲法、侧重点等方面可以不同,甚至可以很不相同。对不同的学生,即使所学知识无大差异,能力要求可以有相当大的区别。也就是说,就知识的理解程度而言,就所处理的问题的复杂程度而言,差异是相当大的。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或为将来准备升入理工科院校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者虽然是一致的,但着眼点不同,对物理课的教学要求将会不同。采取分层次的办法,将会较好地适应高中物理课的教与学。

按照课程计划的规定,高中物理开设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必修课在高中一年级(2课时)和高中二年级(2.5课时)开设。限定选修课在高中二年级(2课时)和高中三年级(3课时)开设。为了适应高中物理课的特点,便于教学,新大纲把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贯通起来,不再分段,合起来称为必修和限定选修物理课。这样,新大纲提供两种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种是必修物理课(简称1类课),共4.5课时。第二种是必修和限定选修物理课(简称2类课),共9.5课时。

1类课是基本要求的物理课,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内容和要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知识面包括物理知识的主要方面。考虑到现行必修课的知识面较窄,新大纲适当地扩展了1类课的知识面。2类课是较高要求的物理课,适合于理科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内容和要求着眼于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内容包括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主干知识,同时增加了近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论,作为选学内容。2类课的内容和要求完全覆盖1类课,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必修课的要求。

据了解,现行必修课对部分学生要求仍偏高,所以新大纲从总体上适当放低了1类课的程度。2类课的程度,就重要的主干知识而言,与现行的必修加选修的程度大体相当。以2类课与

用心爱心专心 1

我们所看到的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物理课比较,基本的主干知识大致相同,但程度上我国要低些。

两种物理课的内容都分为必学和选学。选学内容不作考查,供师生选择,以补充知识面偏窄的不足。

新大纲对必学的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分为两个层次,A层次要求低,B层次要求高。作B层次要求的知识点是比较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在1类课中,A层次的知识点约占全部知识点的60%,B层次约占30%。在2类课中,A层次约占50%,B层次约占40%,B层次所占的百分比有所提高。教学要求分层次,有利于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不适当的加深,减轻学生的负担。

新大纲十分重视实验。1类课的必做学生实验共12个,其中有4个是新实验,必做实验个数与现行必修课的必做实验个数相同。2类课的必做学生实验共23个,其中有一个是在专题中安排的制作性实验,这23个实验中有7个是新实验。现行的必修加选修一共17个学生实验,新大纲增加了6个实验。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学生实验所占比例有所提高。大纲中安排的演示实验有所增加,并提出,有的演示实验可安排为学生随堂实验,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有利于学生仔细观察现象,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能力的培养要因材施教,因而两种物理课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1类课的能力要求相对低些,这并不是说,某些方面的能力如运用数学的能力不需要培养,而是考虑到能力的要求应该恰当,应该有所侧重,不能脱离多数学生的实际。2类课的能力要求高些,表现在新大纲提出要设置适合于高中学生的课题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初步能力。这是一种新的尝试,而且要求较高,希望能在实施中积累经验,使之成为培养能力的一条新的途径。

实行两种物理课并不要求过早地分流,或者说过早地分为文理科。不论选用哪种物理课,都要在高中阶段学习必修课的内容,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现代生活,继续深造,都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便于实施,在高中一年级,两种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完全相同。学生进入高中二年级后,分别学习上述两种物理课。2类课把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的内容安排在一起,是为了便于教学,不是为了所谓“一次到位”。在高中一年级,为了适应大多数学生某些重点知识的应用,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的应用,限定为简单的应用。而在高年级,在2类课中设“专题”,以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和综合地运用知识。

我们认为,根据新大纲编写的新教材,高中一年级应该有较大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学校和学生的需要。教师在高中一年级可根据各自的情况,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并指导他们在高中二年级对两类物理课进行选择。

面向全体学生,要承认差异,使他们都能有效地学习,这应该是物理学科课程设置的着眼点。

二、教学内容

新大纲指出:“教学内容应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这就需要从新审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按照两类物理课的不同要求,进一步对教学内容加以精选,并适当予以更新。

(一)科学技术有加速发展的趋势,预料21世纪的科学技术将发展得更快。面向21世纪,要考虑高中物理课如何适应这种趋势。高中是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物理学又是一门基础科学,这就决定了高中物理课应当强调加强基础,把那些重要的基础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在高中阶段,基础打得扎实,学生才能在今后有效地学习文化科学技术。脱离开打好基础,片面追求大量的现代知识,只能得其皮毛,回过头来就会觉得基础单薄。

加强基础,这是确定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在这个基本要求下,要处理好主干知识与非主干知识、经典物理知识与现代物理知识、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的关系。

(二)在高中首先应当把那些在知识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的主干知识学好。主干知识学得透彻,学习其它知识就容易些,也有条件扩充和加深自己的知识。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要减轻学习负担,决不能削弱主干知识。新大纲精简了某些非主干知识,以加强主干知识。

一方面要强调主干知识,另一方面知识面又不能偏窄,这是一个矛盾。知识面偏窄,不利于开阔眼界和思路。知识面窄,这是我国学生的重大缺陷。但是,在当前,宁可知识面相对窄些,也要保住主干知识。宁可要求低些,也不能冒然砍掉主干知识。因为主干知识学得好,学生将有可能独立地去扩展知识面。此外,教材可增加阅读的内容,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地开拓知识面。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强调主干知识与知识面偏窄的矛盾。减轻负担,必须精简某些次要内容。有的知识在大纲中可不列为知识点,不作扩展性要求,采取其它形式如练习的形式去解决。

减轻负担不能只靠砍内容,要多方面设法解决矛盾。例如,主干知识的要求要合适,不能不适当地提高要求。教材的系统或结构要加以改进,充分发挥主干知识的带动作用,使主干知识和非主干知识配合得更好。教学方法要加以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讲解不能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要强调因材施教,对物理有兴趣的优秀学生,应该鼓励和帮助他们课后独立地钻研。课内讲得精粹一些,而且有吸引力,使学生对物理发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三)要处理好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的关系,适当增加近代物理的内容,使教学内容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经典物理知识反映了宏观、低速情况下的客观规律,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近代物理知识是在经典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好经典物理知识,才能够进而学习了近代物理以及其它各方面的知识。

近代物理是指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基础的20世纪的物理学。前期量子论的知识在现行大纲中已经有所反映,为使量子论的知识能够充实一些,新大纲中明确列出量子论,以求有所加强。现行大纲中没有涉及相对论的知识,新大纲列出相对论,作为选学内容,希望经过新大纲的实施,逐渐取得在高中讲述相对论(主要指狭义相对论)的经验。教学内容要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不更新将不能体现和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但从全国大面积的推广来说,这种更新的进程应该是渐进的。当前,在课程的内容和体系上作过大的变动,看来还缺少经验和依据。而且作过大的变动,教师和设备均不适应,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逐步积累经验,逐

步探索,是一条可行之路。从长远来看,课程的体系应该而且必须改变。当今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在中学阶段哪些知识是基础知识,体系应该如何改变,都需要重新加以认真研究。物理课程要作较大的改革,必须先在小范围内试验,取得经验,以备将来改革之需。

新大纲加强了守恒定律,加强了能量的知识,加强了波动的知识,努力反映与近代物理的联系。在教材的编写中,应当寻求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接口”或者“连接点”,引导学生走向近代物理之门,开阔他们的眼界,引起他们的兴趣。讲解经典物理知识,要反映和渗透近代物理的观点。还应当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介绍近代物理的成果,使学生知道近代物理是怎样从经典物理发展起来的,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物理大厦正在不断建造之中。

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其它自然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形成了许多交叉科学。这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提出,要使学生“了解物理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以体现物理学作为基础自然科学的特点,以加强高中理科各门课程的联系。如何体现这一点,还研究得不够。在编写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作进一步的努力。

(四)物理知识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确定教学内容应该处理好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之间的关系。新大纲指出,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及其实际应用”。在教学目的中把基础知识和实际知识并列,说明对实际知识相当重视。教学中不能只重视理论知识,而轻视实际知识。教学中要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讲述实际问题中的物理原理,介绍与基础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在新大纲的知识点中,列出了相当数量的属于实际应用和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知识点。这说明新大纲在教学内容中充分反映了上述教学目的。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指出,要使学生“了解物理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联系实际,是完成这一教学目的的唯一途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应该使学生了解物理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我们要努力体现这一点。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又一个特点是:从发现,到发明,到实用,周期越来越短,即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为21世纪培养人才,应该充分考虑到当今科学发展的这一特点。我国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知识面较窄,动手能力不强,不善于应用知识。针对这一情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更要大力加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他们关心实际问题,理解实际问题中的物理原理,有志于并且善于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去。要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开拓意识、创新精神的人才,这个任务,高中物理教学应当很好地分担。

三、能力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加强能力培养,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新大纲总结多年来在培养能力方面的经验,明确而且有针对性地作了阐述,这将有助于今后更加切实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

(一)在诸多的能力中,新大纲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独立思考,这种新型人才所应具备的品质,虽然不是物理课单独能够培养的,但是,物理课却应该分担这个任务。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所学知识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有较大的提

高,因而在高中物理课中有条件、有可能担负起这个重要任务。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应该贯穿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之中。这一要求,在新大纲的说明中有明显的体现。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地发表看法,提出质疑。要培养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分类、概括、总结的能力,逐步要求他们自己归纳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以期能够逐步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要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和拓宽知识面。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不分巨细,都“嚼碎”了“喂”给学生,这种传授知识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够拓宽思路但不考的知识不涉及,将会堵塞学生独立钻研的志趣。为了防止高考失分,让学生超量地做题,以致出现生题不会做,学生埋怨教师没有提供此类型的题目。这表明有的学生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一些具体能力的培养一定会受到影响。将来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或者进入社会,都会显得很不适应。新大纲中强调独立思考,这是十分必要的。

(二)新大纲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根据物理学的特点,提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这是物理学探索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与此相适应,高中物理应当培养这三方面的能力。

新大纲对高中物理教学所应培养的能力作了具体阐述,比现行大纲有所充实和提高。例如,对观察能力的要求比初中有所提高,除了要求学生“能有目的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还进一步要求学生能“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的变化过程以及变化的条件”。当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实验能力不强,针对这种情况,新大纲对实验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会写出实验报告”,并进一步要求“会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实验故障”。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分成两种要求,大部分要求是能正确使用,一部分要求练习使用,以便于具体落实。关于误差和有效数字的要求,大纲中作了具体说明。在2类课中还要求“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个别实验中要求会合理的选择仪器。

新大纲要求培养“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科学思维能力”。这在科学思维能力的层次上,比初中向前推进了一步。如果说,初中较多地是直接概括,那么,在高中,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也由于高中所处理的问题有所深化,则较多地要求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分析的深度和综合的广度,都比初中大大提高,因而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地大大提高。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而且处理问题要较多地运用推理和判断,因此,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也大大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提不高,不能学好高中物理。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但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科学思维能力,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科学思维能力正是在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提高的。

大纲在阐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时,强调“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概念、规律和模型等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不能死记方法和步骤,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形下,特别是新情景下,能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善于迁移和运用,把知识学活用活。强调“弄清

物理过程、状态和情景,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具体分析,就是要分析物理过程、状态和情景,这是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一步。具体分析物理情景、思路和方法,抓住了这几点,就是抓住了根本。

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培养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物理学是一门定量的科学,表达和处理问题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种语言,可以简明确切地表达问题;数学是一种工具,可以进行推导和运算。不会运用数学,物理很难学好。因此,新大纲提出培养运用数学的能力是必要的,这要求我们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物理中去。学习物理,应该学会进行计算,以至最后得到物理结论。但是,解决物理问题,还常常要用到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和推理。因此,新大纲提出要重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这对学好物理很重要,是一种较高的要求,希望能够引起重视。针对图象的运用能力较弱的情况,新大纲提出要学会用图象表达和处理问题,这一点也希望能够引起重视。

(三)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获得和运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脱离开这个过程,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单纯传授知识,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注意有意识地培养能力,是不可取的。

篇7:新大纲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一、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现状调查

??校长、教师、学生、社会公众等看法。

??二、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方案介绍

??1、课程结构

??高中数学课程分成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由若干个模块组成形式有两种:一种是2个学分的模块(授课36学时),一种是1个学分的专题(授课18学时),每两个专题组成一个模块。

??2、课程设置的意图

??选修1系列、选修2系列、选修3和选修4系列课程设置意图

??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10条),培养目标(6条)。

??3、课程开设的逻辑顺序

??必修1是必修2-5的基础,必修系列是选修1,2系列的基础,选修3,选修4系列不依赖其他系列,且不考虑先后顺序。

??4、五种课程组合说明

??高中毕业10学分;报考人文、社会科学类高等院校16或20学分;报考理工、经济类高等院校20或24学分

??5、课程的实施

??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周4学时,每个学段内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36课时);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逐步增设选修课程,学生可跨班级选修,可跨文、理科选修;高三下学期,学生应保证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同时可继续选修某些课程,也可以进行总复习。

??三、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比较

??1、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性质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针对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

??4、必修、选修1、2系列课程所作的调整

??《标准》选定的必修内容以及选修系列1和系列2的学习内容,基本上覆盖了原大纲的内容,只是根据时代的要求,增加了算法初步、推理与证明、框图这样的新内容。在概率统计方面,对于统计思想及其应用和随机概念有所加强。与此同时并对很多有些传统的`内容做了删减,或在要求和侧重点方面有所调整。

??5、数学课程标准比大纲新增教学内容

??必修数学3算法初步(12课时),选修1-2推理与证明(10课时)框图(8课时),选修2-1推理与证明(8课时),以及选修3、4的大部分专题。另外,新增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课程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要求高中阶段至少各应安排一次较为完善的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活动.

??6、必修、选修课程的定位

??必修课5个模块,所包含的内容是每一个高中学生都要学习的,选修系列1和系列2是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设置的数学课程。选修3、4不追求整个数学或某一数学分支发展历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了解这些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以及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选修3不进入高考,选修4进入高考。

??四、高中数学新课程对普通中学的挑战存在困难及实施瓶颈

??最大的瓶颈:如何与高考挂钩;最根本的瓶颈:思想上不够重视;最直接的瓶颈:开不出这么多选修课;最现实的瓶颈:课程管理的成本太高.

??2、高中新课程对学校提

篇8:新大纲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关键词:新教学大纲,语文教学,备课,教学环节,教法

2009年2月, 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其配套教材———语文 (基础模块) , 2009年9月开始运用。新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 着重于培养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注重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 提高其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服务。新的历史时期, 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有了新的要求。相应的, 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 应以新大纲为指导, 把握好语文教学的方向、目标。在日常教学中, 我力求提高个人素养、全面把握学生与教材, 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是我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时的感悟与心得, 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备课过程

备课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保证。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前对教材进行全面、深度、系统的解读。要将与社会脱节、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进行变通。同时, 还要解读学生, 要将影响学生思想的大事件, 及时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中专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差, 又对非专业课比较轻视。而新的教学大纲在基础模块对古诗文教学的要求是:理解古诗文内容, 能背诵名句、名段、名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因此, 我将教学内容定位为:讲解基础知识为主。同时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初步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 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教学重点设定为:了解本词写景、写人的特点, 苏词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设定为: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教学方法设定为:讲解法、诵读法。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 悟出诗情、体会古诗词的音律美和意境美。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以增加教学容量及其直观性、趣味性。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教学环节是教师实施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步骤, 要得到预想教学效果, 就要设计好教学环节。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前, 我与所教班级班主任交流后, 增加了拓展环节。设计了本课的情感目标:遇到挫折时, 要善于进行自我调节, 要以乐观的心态迎接明天。我这样设计并非闭门造车。首先, 语文课堂是品德教育的阵地。新的大纲中指出, 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其次, 中职生消极逆反心理强烈。进职专就读是大多学生无奈的选择, 所以学生普遍有失落感、自卑感。这些不良思想倾向使得学生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抗挫折能力越来越弱。因此, 我们要发挥语文课的情感调节功能, 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干预。前几年, 台湾某知名电子企业在内地的分工厂, 发生十几起跳楼自杀事件。发生跳楼自杀事件原因很多, 但不能否认, 这一事件彰显出一些社会问题:在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的现实社会, 理想、信仰缺乏的年青人越来越脆弱。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艺术全才, 苏轼屡次被贬, 这是封建士大夫所遭受到的最大的打击。面对现实, 苏轼是无奈的、伤感的。但他没有钻牛角尖, 而是寄情江月, 用豁达解决现实和理想的矛盾。这种豁达观值得我们学习。因此, 在拓展环节中, 先出示***集团跳楼事件的相关报道。学生议论纷纷, 有同情、惋惜的, 有批评的。之后展示汶川、玉树地震图片, 学生又一次被受难者求生的欲望、肢残后的乐观所感动。最后出示问题:现实生活中, 遇到了挫折, 我们该怎么办?这一次学生的意见比较统一, 认为:生命既脆弱又可贵, 我们应该珍惜。最后教师总结:在自然的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是短暂和脆弱的。生活、学习中会遇到的困难、挫折, 在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 又算得什么呢?又何必苦苦计较呢?我们不能改变环境, 就要去适应环境。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灵释放, 要很快地改变心情, 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三、教法的运用

学生普遍认为:上中专是来学习专业知识的, 语文课无关紧要。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课本选文不仅文质兼美, 而且具有时代性与典范性。通过学习语文课, 学生不仅可以接受优秀文化熏陶, 而且文化品位、品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从而为其职业生涯的长足发展打下基础。对于学生的这种认识与心态, 教师要加以引导。课堂上, 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时, 主要运用了讲解法、讨论法与诵读法。首先, 讲解法是让学生在充分感知教材的基础上,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在教学中, 点缀历史故事, 并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 这些都符合青少年表现欲强、爱参与的特点。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 其兴奋度一直延续到下课。比如:讲授苏东坡的幕僚评价婉约派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 执红牙拍板, 歌杨柳岸, 晓风残月”;豪放派词:“须关西大汉, 执铁绰板, 唱大江东去。”通过这个小故事, 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 豪放派词的音调特点:高昂激越、铿锵有力。授课中, 点出“东坡居士”的来历, 点明“文赤壁”“武赤壁”;提问:为什么作者不说“三国孙权赤壁”, 为什么叫周瑜为“周郎”?“一时多少豪杰”, 为什么只写周瑜?学生讨论后, 教师明确:历史上的周瑜才华卓越、气度雍容, 深受大家爱戴。且是赤壁之战的指挥者, 在赤壁之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 授课中注重朗读教学。朗读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其诗歌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朗读教学分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范读是教给学生以感知教材的方法。教师范读时, 诗歌特有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健康的情感, 无疑给学生以感染和享受, 激起学生的审美情趣。然后, 再让学生自己认真朗读课文, 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 在授课中, 我恰当地进行教师范读与学生齐读。在讲解“乱石穿空”一句时, 在分析了作者从三方面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雄奇壮丽。教师适当提问:壮丽的景色、赞美的语气, 朗读时应该充满什么情感?之后, 教师示以情绪饱满、语调激昂、字正腔圆的范读。本词气势奔放的语言, 明快的节奏, 恢弘开阔的意境, 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意境上的感知和听觉上的刺激。学生进一步理解到豪放派词的情感特点是:饱满激昂。在讲解完上阕后, 让学生齐声诵读。学生通过诵读, 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音律美, 从而进一步体会豪放派词的特点。在讲解完下阕后, 让学生齐声诵读, 感受作者在下阕所描写的事及表达的志向、情感。在老师的点拨下, 学生很快就总结出来了:豪放派词要写壮阔景、英雄事、功业志、苍凉情。

通过短短的一次课, 学生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基本上掌握了宋词豪放派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遇到挫折, 或许就会想起九百多年前的那个豁达的老者, 就会吟诵“一尊还酹江月”, 对困难一笑了之。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M].2009.

[2]语文教学参考书 (基础版) 第二册 (修订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语文教学参考书 (基础模块) 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上一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教学的相关研究论文下一篇:成功先生与失败先生励志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