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土地流转情况汇报

2024-06-02

乡镇土地流转情况汇报(精选9篇)

篇1:乡镇土地流转情况汇报

乡镇土地流转工作情况汇报

(××乡党委、政府)

(2010年3月26日)

为进一步加强我乡国有农用土地经营管理,确保农民农工的负担不反弹,积极化解土劳不均矛盾,根据屈政发1号文件精神,在区委、区管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乡结合自身实际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工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就我乡土地流转工作

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乡有水田面积24000亩,因中有平江河、东有××山,地势高差相对较大,有些村近三十年未调整田土面积,加之外地迁入人口多等原因,导致土地流转工作难。去冬今春以来,乡党委、政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着力化解土劳不均矛盾,土地流转工作稳妥推进。到目前止,全乡13个村土地流转工作已基本圆满完成,全乡共24000亩水田

一、未流转前的基本状况

(一)土地面积高度不平衡

一是村与村之间不平衡,例如××山上的三个村与湖区的村之间的不平衡,湖区的人均责任田和经营田可达3亩,而××山上的人均责任田和经营田尽为0.6亩。二是户与户之间不平衡,例如汨江村的部分家庭的水田面积达40亩,而同是这么多人口的家庭水田面积不到10亩。还有的是家有两三个老人家的田,而新生了小孩的户又进田不到。三是外来户与本地户之间的不平衡,有些外来迁入户因购买房屋时地面积比较多而引起的当地人的心理不平衡。

(二)村级债务包袱较沉重

由于户与户间的土地面积不平衡,导致在交相关费用时,田多的就少交、田少的就干脆不交,这样各项费用收不上来,村上要搞建设就只能伸手找乡里要了。这也就严重地加重了乡、村两级的负担。

(三)恶性循环有碍经济发展

由于人退休而田不退、多种了的又不愿拿出来,新增了人口的要、少了田的也要,导致经常有村民为田地的事情打架相骂。如此循环往复,就有村民上访到乡里、区里,这样不利于我们××乡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以屈政发1号文件为指导

坚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土地使用权配置方式,确保(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群众利益;按照“分类划块、相对集中、打桩定界、严格分开”的要求,坚持分类管理,稳定责任田承包经营,完善经营田租赁经营,促进土地经营管理规范有序;坚持集中连片管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搞活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商品率;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国有土地资产经营企业化管理方式,实现国有土地资源保值增值。

(二)坚持区指导、乡领导、村为主的原则

按照区委、区管委的相关要求,乡党委书记负总责,乡长担任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各村由村支部书记担任村土地流转小组的组长,全体村民积极参与,稳妥、有序、分步推进

(三)乡、村干部模范带头,舍小我、为大家

在未正式进行流转之前,乡党委就召集全体乡、村干部,为正式的土地流转工作作思想动员。在土地流转工作中难免和干部或者干部亲属的利益有所冲突,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我们村干部能够以大局为重,模范带头作表率。在触及部分出田大户的利益时,我们干部要敢于站出来主持公道,也就是敢于舍小我、为大家。

三、基本方法和步骤

(一)基本方法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村级班子是堡垒

自去年秋收结束,乡党委就将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在做,半年多时间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也是围绕土地流转工作调研。乡党委通过多次会议,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成立了乡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很快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

2、村民自治、民主决策、人民群众是动力

全乡13个村,每一个村的村情不同,所以要以村为单位进行流转。村支部书记作为村上的领头人负总责,村长、会计、妇女主任要协助支部书记做好相关工作。通过全体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一批威望高、有说服力的同志,成立村民理事会。

3、尊重历史、保持稳定、经济杠杆是润滑剂

按照“把握政策、尊重历史、维护公平、保持稳定”的原则。一是已退休的同志的责任田在退休第二年起由村民委员会收回。二是婚迁入以及符合政策新出生人员,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可分配责任田。三是哪里来就到哪里去参与分田。四是户与户之间的面积需调数额较小时可以运用经济手段进行调节。

4、乡村两级、团结一心、全体干部是先锋

在这次的土地流转过程中,我乡的全体干部表现出了一种全所未有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团结一致的集体荣誉感。乡党委书记和乡长多次下到各村及部分“钉子户”做工作。在3月23日上午下这么大的雨的情况下驱车前往香游湖村、兴隆村询问流转工作的进展情况及还需要乡党委政府提供什么支持。汨江村是全乡乃至全区土地流转工作难度最大的一个村,该村的包村干部和村支部书记不畏难,长时间做群众工作,对问题户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对部分懂政策明大理的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现在该村的土地流转工作也已经基本完成。通过这次的土地流转工作,可以看到我们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可以看到我们党员干部的模范表率作用。

5、违法犯罪、从严打击、法律武器是保障

对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打架斗殴,辱骂或殴打工作人员、破坏共有农用基础设施等行为一律进行从严从重从快打击。在我乡出现的破坏共有农用基础设施违法行为后,公安机关迅速处理,这样极大地提升了我们乡村干部流转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为我乡的土地流转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土地流转工作步骤

1、村级工作步骤

⑴、通过开广播会,贴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做好政策宣传工作。⑵、村干部和村民理事会酝酿并起草方案。⑶、听取群众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方案。⑷、调查各户的田地面积的真实情况并进行登记。⑸、公示方案和各户的田地面积情况。⑹、不厌其烦地做好钉子户的思想工作。⑺在有了一定的把握的时候抓住时机实施分田。

2、乡领导小组工作步骤

⑴、包村干部同村负责干部一同调研,商讨流转方案。⑵、乡主要领导和村负责干部商议流转工作并作好日程安排。⑶、各村方案的最后审定由乡领导把关。⑷、乡领导掌握各村的实施情况,随时调整人员和相关部署。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按照区委、区管委的有关要求,我们还存在一些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近断时间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解决土地流转中的小问题,完善并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二)制定经营田和拍包田收益使用和管理办法。

(三)积极引导农户将土地向经营大户、经济能人集中,发展规模农业。

篇2:乡镇土地流转情况汇报

镇位于县城西17公里处,下辖九个村委会,人口4.2万,耕地6.2万亩,是传统农业乡镇。目前,全镇共流转土地面积17900亩,其中,小麦粮食作物面积10800亩,经济作物面积7100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4100亩;土地托管面积32300亩,其中小麦粮食作物面积23900亩,经济作物面积8400亩,设施农业面

积3600亩。

经过多方努力,全镇共设立流转种植专业合作社47个,托管种植专业合作社共27个。全镇共有千亩以上流转土地种植有3户,他们分别是红日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王磊)、马建华种植专业合作社、云海种植专业合作社。百亩以上共有24户。这些专业合作社都是通过自己流转土地、自己耕种、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形式进行运转。目前,由于受承包费用上涨、种植成本增加、传统种植大户的生产经营状况举步维艰,多数种植大户无意继续种植,他们准备种植三年后退回给农民土地。

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专业合作社有4个,其中栗允海种植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由他本人提供传真过去。

2012年土地流转(托管)工作思路目标:在土地流转(托管)工作的基础上,突出种植结构调整、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种植),力争新增土地流转(托管)土地1万亩以上。自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成立以来,积极加大宣传土地流转政策,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流转办法,指导规范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并对签订的合同审查备案,同时积极引导流转大户与企业进行对接,实现互利双赢。目前流转大户整体运行情况良好。

镇农经站

篇3:关于武威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

一、调查结果与问题

㈠转包、出租、互换是目前武威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在问到“你所在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时, 选择“转包”的占78%;选择“出租”的占6.9%;选择“转让”的占4.5%;选择“互换”的占10.6%;选择“入股”的人数为零。由此可见, 转包、出租、互换是目前武威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而股份合作–土地经营权的股份化这一形式基本不存在。

㈡土地流转规模小在问到“你们村土地流转的规模”时, 3.4%的人认为土地流转规模较大, 47.4%的人认为比较小, 49.2%的人认为很小。据了解, 一般各村进行土地流转的仅有几户、十几户, 多的也就是二十几户;转包、转让、互换只是在个别农户间进行, 难成规模化气候。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农民经营中的自发、自主行为, 目的大都是为了方便耕作, 或是为让闲置土地不至于落荒。这些流转绝大部分在外出打工农民的亲戚、朋友、邻居间私下完成, 流转规模较小, 流转土地分散, 流转价格普遍较低。

㈢土地流转方式不规范在问到“农户之间进行土地流转的方式”时, 61.7%的人认为“一般只是口头约定”;30%的人认为“有些订立了书面合同”;认为“订立合同的情况比较多”的仅占8.3%。

㈣土地流转的政策宣传不深入在问到“农民对土地流转方面的政策是否了解”时, 8.5%的人认为“不了解”, 72.9%的人认为“知道一些”;18.6%的人认为“比较清楚”。在问到“你对土地流转的态度”时, 44.8%的人选择了“顺其自然”, 41.4%的人表示自己“积极推动本村土地流转”, 13.8%的人“不赞成土地流转”。在问到“乡镇在土地流转方面的态度”时, 36.2%的人选择了“顺其自然”, 53.4%的人表示“正在积极推动”, 10.4%的人认为“不鼓励土地流转”。

二、原因分析

㈠农民的“后顾之忧”尚未解除在调查中, 当问到“你认为制约本村土地流转的原因”时, 83.4%的人认为主要原因是“农民离不开土地”, 8.3%的人认为“农户想流转找不到转让人”, 另有8.3%的人认为是“其他原因”。对此, 有人进一步解释说“因为农民工就业难”、“农民思想中没有流转的意识、对土地流转不认识、不了解”等等。目前大多数农民缺乏养老、医疗保障, 农民的生活支出主要还是靠土地收入来解决, 土地成为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尤其对一些缺乏谋生技能的农民来讲, 土地意味着全部收入, 自然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讲, 土地仍然是安身立命之本, 在土地的这种生存保障功能没有改变之前, 土地流转难以形成规模。

㈡农村生产力现实发展水平制约了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的规模和水平最终取决于现代农业和二三产业的发展程度, 现代农业越发育, 二三产业越发达, 农民有了相对稳定的就业渠道、尤其是非农就业渠道和较高的收入, 农民流转土地的要求越强烈。从目前武威的情况看, 一方面, 现代农业发育不足, 二三产业发展相对较慢, 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仍然较高, 土地流转收益相对较低, 绝大多数农户流转土地的需求并不迫切, 短期内也难以形成土地大规模流转的趋势;另一方面, 农村撂荒耕地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 土地流转尽管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 但土地流转的需求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

㈢配套服务不到位, 体系有待健全有关方面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研究指导不够, 缺乏配套扶持政策。流转平台未建立, 土地流转信息不畅, 出现农户有意转出土地却找不到合适的流入方, 而需要土地的流入方又难以找到有流转土地意向的农户, 造成转入转出两头难。没有专业的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机构, 农民对土地预期收益、土地流转价格难以把握, 土地资源效益低。

三、对策建议

㈠广泛宣传, 提高认识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性强、涉及面广, 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以及农村改革发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解决耕地零散分割、规模过小问题, 提高土地经营效益;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连片开发, 实行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有利于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提高农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土地、资金、技术、劳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有利于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但是土地流转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不能“拔苗助长”。在推进土地流转时, 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 尊重农民的经营权、自主权, 切不可背离实际, 一哄而上, 更不能武断强迫。现阶段实行土地流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因此实行土地流转, 要把功夫放在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和促进城镇化上, 为农民稳定转移出农业和农村创造条件。各级干部, 特别是乡镇、村两级干部, 必须提高认识并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正确引导土地流转。要大力宣传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政策, 增强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 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土地不仅仅是农民就业和生存的手段, 更是一笔资产, 加快土地流转正是合理利用这一资产的有效手段。要通过深入宣传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政策,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流转土地的积极性, 使土地流转由自发转向自觉。

㈡调整结构, 加快城镇化进程土地流转以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为前提条件, 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又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一方面,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 使一部分农民逐渐离开土地, 向二三产业转移, 不再依靠土地寻求收入, 迫切需要将自己拥有的土地经营权转让出去, 从而形成土地流转的供方市场。另一方面, 一部分掌握一技之长的种养大户面向市场,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 他们在扩大经营规模中, 需要拥有更多的土地经营权, 从而形成了土地流转的需方市场。

促进土地流转, 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把现代农业建设同劳动力输转紧密结合起来,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要结合当前农业产业政策, 积极引导, 认真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 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产业,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方式中解放出来, 从少量的承包土地上解放出来, 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和生产空间。着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和种养大户, 促进土地向种养能手集中, 向优势产业流动, 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

篇4: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执行力情况调研

【关键词】土地流转;执行力;调查报告

为了解当前农村土地政策的执行力状况,笔者于2015年7月13日到9月1日在河南省某地进行了历时近两个月的调查。课题组对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试调查的反馈结果定稿,最终敲定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与问卷结构的安排。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求客观、全面的反映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执行力的现状。笔者需求选取了15个行政村和5个自然村,每个村做25份调查问卷,共计500份。在调查中又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两户村民做深入的访谈。调查和访谈的对象主要是普通村民,也涉及少量的村干部。此外,调查组还要求调查人员对乡镇负责干部进行访谈,以从政策层面了解目前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执行力背景。通过调查,课题组共回收有效问卷500 份、访谈记录 2份、土地承包合同书2份。课题组在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后,将有效数据输入专门制作的问卷统计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并得出统计结果。

**县为农业大县,农耕收入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而每户可承包使用的耕地面积直接决定农耕收入的多少。在问及“您家平均每口人有多少亩地”的时候,有232人回答平均有1-2亩,占总调查人数的46.4%,所占比例最大;回答平均有2-3亩的有14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8.2%;回答平均有0-1亩的有83人,所占比例为16.6%;而所占比重最少的为3亩以上,占8.8%。“平均每亩地的年纯收入为多少元”这个问题一共有311人作答,有71.7%的人回答自家耕地每亩的年纯收入为800-1600元,有22.19%的人回答是1600-2400元,有5.14%的人回答是0-800元,还有0.96%的人回答是2400元以上。就所调查的平均情况而言,农耕收入能保证供给一个家庭最基本的消费支出,耕地为农民提供了保障功能。当问到“您对目前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了解吗”,共有500人回答,回答非常了解的占8.4%,基本了解的人占68.8%,不了解的占22.8%。调查小组在调查的过程中对所占比例最大、对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基本了解的人进行了进一步的问询,这类人回答如是:只知道国家允许农村土地流转,具体怎样流转就不知道了。通过对这二组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农民对目前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还是比较满意的,同时也认为此政策的执行情况良好,此政策能满足农民对耕地的需求,保障农民基本的生活。

从以上调查数字我们可以看到,河南省某地的土地流转政策执行情况基本还是令人满意的,下面笔者主要从农村耕地流转的方式和程序、流转面积与流转耕地特征、流转后农民的收入与流转土地的用途、流转期限与合同的签订情况四个方面进一步剖析其执行情况。

一、流转方式与程序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调查组对农民会选择怎样的流转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3.1%的人会选择交由同村人耕种,65.4%的人会选择交给亲友耕种,22.1%的人会选择托管,33.7%的人选择交给种地大户耕种,2.9%选择让从事畜牧业的人使用,仅0.96%选择让从事非农业者使用,还有1.9%选择其他。这充分说明,农民还是比较热衷于期限短、流转面积少、流转对象为熟人的传统流转方式。就流转程序而言,流转方式的不同在极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流转程序的不同。

二、流转面积与流转耕地特征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4.03亿亩,比2013年增长18.3%,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据河南该省农业厅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河南省流转总面积3393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土地的34.8%。调研组可以通过政府统计的大数据,就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得到具体数据,了解目前我国农村的土地流转状况。故而本次调研问卷设计者从政策的客体——农民角度出发,设计了“您家的土地有无流转(包括转入与转出)”这一问题,以探究人数的比例情况。其中回答有流转的有189人,占37.8%,没有流转的有311人,占62.2%。此比例与笔者搜集到的国家与河南省农村耕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比重相差不大。

三、流转后农民的收入与流转土地的用途

农村土地流转是为了创新土地经营方式,便利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节省人力资本的投入,整合社会人力资源,以达到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流转后有17.44%的农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有69.77%的农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只有9.3%的农民认为土地流转后生活基本不变,另有3.49%的农民认为生活质量下降。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后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农村土地流转后绝大部分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生活质量得以改善。那么,农村土地流转后其用途是什么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81.4%的人会使用流转后的土地种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有13.95%的人会发展畜牧业,还有4.65%的人会建厂等发展非农产业。

四、流转期限与合同的签订情况

流转期限的长短直接决定了种植流转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对流转土地的使用规划与投入情况。根据调查我们发现,流转合同的签订情况与流转期限的长短呈正相关关系,流转期限越长,流转合同的签订也就越多。流转合同签订情况更与土地流转接受对象有直接关系,据我们调查,只要是单位接受流转土地,都签订有流转合同,而农户个人承接流转土地,绝大部分只是口头协议。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村土地流转中,只有36.54%的农户签有流转合同,占63.46%的农户是没有签订流转合同的。

作者简介

篇5:乡镇土地流转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全镇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有4987户20xx2人,13209个劳动力,承包耕地面积14883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受让方53户119起,流转总面积达9938亩(其中田面积为302.7亩,地面积为9635.3亩)。其中:

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受让方28 户、占承包农户数的0.6 %,流转面积 416.3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2.8 %,其中:转包方式流转的257.4 亩、出租方式流转的158.9亩、转让、互换、入股、其他形式流转的面积没有。

2、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975256亩,纳入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面积为9521.7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0.98%。其中适度规模经营的耕地面积受让方25户9028.7亩、占集体所有农用地的0.9 %。全镇流转情况涉及10个村民委员会,39个村民小组,256户农户。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点、做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点、做法和存在的问题是:

(一)、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调查中发现多数流转不签订合同或合同不规范,耕地经营权流转面积 9938亩,119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62起,占流转起数的52%,大部分土地流转都没有合同,更多的是口头协议。即使有合同,也存在不规范、不完善之处,不规范的主要因素是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知晓土地流转的程序及相关手续;另外农户间土地流转期限较短,短期行为严重。农民务工经商收入不稳定,农民仍把土地作为经营风险的退路,土地转出方怕失去土地,所以大部分采取短期转包的形式流转土地,由于流转期限较短,造成转入户在生产上的短期行为和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不足;三是单家各户经营的土地面积碎化;

(二)、土地流转范围窄,流转收益少。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户土地流转都是发生在亲戚及邻居之间,甚至有些是被动流转(在丕且莫村委会较突出)。农户因无力耕种,导致土地质量下降,有能力耕种的,因土地流转渠道不畅通,转入土地困难。土地无法向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土地流转收益少,尤其是在取消农业税、乡统筹、村提留前,还存在转出土地“倒贴钱”的现象,税费改革后许多农户又返要回了自家原转包出去的承包田地(顺水村、赵米克村有这情况),就这样守着、认着、规模窄小地经营着。

(三)农村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引发茅盾纠纷多。由于流转双方没有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极易产生土地流转茅盾纠纷,致使亲戚、邻里关系不和谐,有的甚至反目成仇。

(四)农民地少致富难,集约化经营难形成。全镇耕地总面积14883亩,人均耕地仅0.74亩,户均耕地2.98亩,农户承包土地最多的不超过15亩,最少的仅有几厘地,由于户均和人均拥有量小,多数农户视地如金,守田度日,不思务工、经商之策,导致致富无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极不对称;由于户均耕地少,难以形成规模经营,虽然国家和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规模经营及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好政策,但由于土地没有经过规范的流转方式向大户集中,导致规模小,农机化程度较低,限制了农业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致使农业生产仍处于传统的小农经济。

三、对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建议

1、积极创造条件、促进耕地流转健康发展。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对剩余劳动力的组织转移和培训,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创造足够的就业空间。使农民愿意走出去,而且能够走出去,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条件。

2、完善合同管理,规范流转行为。在流转主体双方协商的基础上,流转合同报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部门鉴证、备案。

3、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合理机制,强化管理和服务。加强具体指导帮助,及时帮助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规范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进行土地流转,从源头上化解农村土地纠纷,通过构筑县、乡(镇)、村、组四级服务平台,对农民自行协商达成土地流转协议并要求主管机关给予变更登记的,要做到有人办理、限时办理、办就办好的工作程序流程。

篇6:乡镇土地流转情况汇报

材料

乡镇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汇报材料 加强指导服务规范土地流转 中共镇党委镇人民政府

镇总面积73平方公里,21个行政村、8670户、29260人,劳动力18772个。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积极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胆探索,形式多样,逐步规范,不断完善“的工作方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土地流转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镇共流转土地10006亩,其中耕地流转4950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我们的

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舆论宣传 一是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农林水的领导任副组长,办公室人员、财政所工作人员、经管站站长、农技站站长、团书记、妇联主任为成员的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加强舆论宣传。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有针对性地宣传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广大群众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意识,克服小农意识,消除疑虑,推进流转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加强典型引导。坚持创新方法,通过镇社塘村众鑫农工贸公司土地流转典型,总结推广,用农民身边的典型去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促进土地顺利流转。众鑫农工贸公司流入土地6230亩,大力发展种养殖业、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了公司和农户的“双赢“。

二、引导激励,推进土地快速流转 在推行土地流转过程中,遇到了农民认识不高、连片经营难推进、流转机制不

健全等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对比算账引导。通过转出方和承租方两头算账,在利益上达成了一致,能够实现“双赢“,得到了农户的初步认可。二是干部带头引领。我们发动村干部做典型、当标杆,领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较好地发挥了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土地流转升温加速。三是坚持“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尊重农户在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意愿,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操作,充分体现有偿使用原则,不搞强迫命令等违反农民意愿的硬性流转。四是坚持“集中、连片、规模“的原则。土地流转实行相对集中,实行集中连片,规模开发,集约经营,发挥规模经营效应。五是坚持“指导、管理、规范“的原则。镇里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了土地转台账,加强对土地流转各个环节的管理指导,保障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规范、有序进行。全年签订规范性土地流转合同1200份。

篇7:外纳乡土地流转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乡在坚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前提下,积极引进业主,不断探索和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有效地促进和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外纳乡土地流转面积已达XX亩,占全乡耕地总面积的5%,涉及全乡4个村。全乡从事土地承包经营的业主并成为种植大户的共有3个,土地流转的年限短的为10年,最长的为第二轮土地承包的期限。

二、流转的主要形式

立亭村与稻畦村相连,位于外纳乡以南10公里处,立亭村土地流转面积XX亩,其中耕地XX亩,荒山荒坡XX亩,于X年租赁给XX公司;稻畦村土地流转面积XX亩,其中耕地X亩,荒山荒坡X亩,XX公司租赁土地XX亩,稻畦能人大户XXX租赁土地XX亩,用于栽植优质油橄榄。

XX村位于外纳乡东北方向5公里的半山腰,该村土地流转面积XX亩,其中耕地XX亩,荒山荒坡XX亩,由油橄榄种植大户XXX承包,全部用于栽植油橄榄,目前有XX多亩油橄榄已经挂果。

在外纳乡以南4公里处的半山腰,有XXX村流转土地X亩,其中耕地X亩,荒山荒坡X亩,由多名农户承包栽植花椒、油橄榄和发展养殖业。

三、土地流转的效益

土地流转后,存在多方面的效益:一是生态效益,在有土地流转的立亭、稻畦、XX、XX等村,海拔在950米左右,年降雨量在400毫升左右,土地贫瘠,植被脆弱,通过土地流转后,大面积栽植油橄榄,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现象,改善了生态环境。二是经济效益,目前,栽植的这些油橄榄长势良好,已经开始挂果,部分即将进入丰产期,仅当前规模,全部投产后,至少可年产油橄榄鲜果220余吨,按照当前市场估价,年产值将达到200多万元。三是这些土地的流转,让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第三产业或者外出务工,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让农户和承包业主共同受益。四是这些土地的流转,加速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我乡农业特色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五是这些土地的流转,克服了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局限性,有利于土地的充分利用,使农业生产逐步走上“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发展道路,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四、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我乡农村土地流转还处于探索阶段,总

体上是健康、有序的,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当前仍然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群众对土地流转的认识还存在误区。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农民怕土地转包出去后,自己丧失了土地经营权。世世代代,土地成为中国农民的“命根子”,要让他们一下子同意脱离农田,有一部分农民,特别是世代耕种为主的农民难于适应,同样也同企业改制一样,因此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后,宁愿土地荒也不愿转包出去。二是部分业主怕政策不稳,政府收回土地承包租赁权,不敢大胆投入。三是部分业主怕市场前景不佳,承包无效益,不敢大规模搞开发。

2、土地集中成片流转难,业主开发难成规模。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分户经营的分散性、随意性与土地流转的计划性、规模性之间存在矛盾。业主在实施土地规模流转时,往往因为一户或几户承包户不能谈妥,而使土地规模化流转难以成功,从而导致土地流转比较分散,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发展。

3.土地流转的程序不够规范,同时对承租者缺乏必要的资格审查和市场评估,一旦承租者经营不善,导致亏本,就会一走了之,必然给当地的农村和农民造成一定的损失。

五、对土地流转的建议

1、必须坚持土地流转自由的原则。不能依靠行政命令

代替自愿的原则,不能侵害农民的收益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只能坚持正确的引导和耐心的说服,促使农村土地在自愿、自主、有偿的情况下进行流转。

2、必须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不能因为发展农村经济而忽略稳定,必须加大各类招工信息的传递,同时加快农村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承租者必须最大限度地使用农村劳动力,让脱离农田的劳动力继续为大户打工,掌握更多的致富技术和本领。

篇8:千阳县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

一、土地流转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 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在南寨、草碧镇有序开展。据统计, 全县2010年土地流转1 460亩, 占试点镇总耕地面积的18.9%, 2011年9月份以前, 全县土地流转6 289亩, 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1%。但从此次调查了解情况看, 虽说两镇农业重点乡村的50%的桑果瓜集中连片种植, 具备产业规模发展的条件, 但在生产经营中却分割成小块小规模经营管理, 使桑园利用率极低, 甚至个别村连片的大面积桑园闲置, 未能发挥其经济效益。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是多数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还存在误区, 认为土地仍为生活保障的主要来源, 土地流转就是对承包地的重新调整, 怕转出后政策一变失去承包权, 生活失去依靠。二是不少农民小农经济意识比较严重, 小富即安, 投资兴业怕担风险, 务工经商怕丢地权, 总觉得守土经营或委托亲戚耕种比较放心。三是对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法规知之甚少, 未能全面领会其实质。

(二) 流转机制不健全

虽然土地使用权流转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但土地流转无论有形还是无形的市场都未形成, 转出、转入之间缺乏足够的信息联系, 阻碍着土地流转在更多方式、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进行, 加之没有农村土地流转办公室和健全机构, 导致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进展缓慢。

(三) 流转程序不规范

农户在流转土地使用权时一部分只有口头协议, 没有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合同。即使签订了合同, 也比较简单、不规范, 流转双方在责、权、利关系上没有明确规定, 也无违约责任, 更没有考虑到今后市场变化因素, 结合同纠纷留下许多隐患。

(四) 流转主体培育不足

真正的规模大户不多, 效益不明显, 市场开拓能力差;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 覆盖面不广, 不能形成产供销一体化运作。

二、推进土地流转进程, 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建议

(一) 加大宣传力度, 不断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

要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 广泛宣传土地流转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客观需求、是维护农民土地承包合法权的根本要求、是解决农村现实问题的紧迫需要、是深入贯彻中央“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根本途径、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依法维护农民利益的充分体现。引导农民增强流转土地的自觉性, 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中央省市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关政策要求, 引导农民知晓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则和政策, 做到依法、自愿、有偿, 因地制宜。通过典型示范, 使广大农民和承包业主看到土地流转带来的实际效益, 从而转变思想观念, 加快土地流转。

(二) 提供优质服务, 为土地流转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切实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县、镇两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成立坚强有力的组织机构, 综合协调、统一领导。二要积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 发挥其作用, 使土地流转进入市场, 依靠市场调节完善流转机构, 推动土地流转的健康运行。三要认真解决土地纠纷。针对农村土地纠纷的实际, 县、镇两级应考虑建立强有力的专门仲裁机构着力解决纠纷, 化解矛盾。四要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加强以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大病保险、子女教育等为主体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真正解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

(三)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拉动土地经营权流转

各级相关部门应当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措施来抓。一要大力发展农村二, 三产业, 开拓农民就业门路, 最大限度地增加就业机会。二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民培训, 全面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和就业能力。三要加快发展小城镇, 增强小城镇的载体功能, 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经商。四要大力发展劳动经济, 有序输出劳动资源, 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五要对没有输出条件的农村劳动力, 也要扶持引导其就地发展二、三产业, 稳定增加收入。千阳县草碧镇兴办陶瓷工业园区, 带动了土地流转向工业园区倾斜, 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架起了千阳县工业强县的十亿元收入框架。

(四) 加快培育和发展龙头大户, 为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建立可靠支点

要采取多种措施, 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颇具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农业产业能人大户、龙头企业。一是巩固并发展龙头企业产业基地, 立足区域资源优势, 突出发展农业产业主导基地, 为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打好基础, 努力扩大特色产业规模, 主要扩大果品、蚕桑、蔬菜、奶畜四大特色产业。二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搞好技术创新,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完善户企利益联结机制。以龙头企业为依托, 将零星的、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向龙头企业流转, 使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 确保生产经营的稳定和发展。

(五) 加速土地流转, 推进规模化生产发展

加速“缩水”的小块田以多种方式流转成方成片, 有利于推进城镇化建设,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有利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有利于推进农村劳动力转化, 有利于推进规模化生产发展, 有利于推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从而实现可持续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千阳县千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典型事例,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部门配合、农民参与、统一规划”的思路, 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扶持措施, 通过招商引资, 由陕西海升集团投资, 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服务, 在南寨镇以闫家村、邓家塬村和张家塬镇王家庄村、晖川村为核心, 辐射带动周围9个村土地流转1300亩。

(六) 加大扶持力度, 积极发展产业适度规模经营

建立行之有效的土地流转扶持机制, 侧重扶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一是各级财政每年要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 用于鼓励农村承包土地流转, 支持壮大规模经营主体, 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要通过建立财政扶持机制, 集中打造优势产业, 真正发挥资金效能。二是建议金融信贷部门加强对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把参与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的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重点服务范围。三是切实加大农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 用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带动土地规模化经营, 对依托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组织, 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扶持政策的土地流转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四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项目实施力度。对于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合作方式集中农户土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从资金、科技等方面给予倾斜, 不断增强产业基础, 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

摘要:通过对千阳县南寨、草碧等镇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调研, 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提出了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千阳县农业规模发展的建议。

篇9:乡镇土地流转情况汇报

摘要:土地是现代农业要素配置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对宿迁市农村土地资源使用和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介绍了宿迁市农村土地资源使用和流转现状和农村土地资源使用和流转工作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农村土地资源使用和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宿迁农村土地资源流转速度,提高其使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宿迁 土地资源 流转 规模经营

土地是现代农业要素配置的基础和关键,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兴起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速度明显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也是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现实课题和破解“三农”难题的关键,更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必然会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提高农业产出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如何引导、完善、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成为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宿迁市农村土地资源使用和流转现状

近几年来,宿迁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宣传相关政策法规,不断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做强做大优势产业,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推进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并相继出台了《农业适度规模2012—2015年工作计划》、《宿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等相关文件全面指导全市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截至2013年12月,全市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城乡统筹试验区改革的契机,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促进土地规模流转,实现当年新增土地流转98.77万亩,全市累计土地流转面积达38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4.85%;累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12.9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3.34%。

二、宿迁市农村土地资源使用和流转工作的成果

2013年,宿迁市全面实施农民合作社“十百千”培育工程,着力加大“五好”示范社培育力度,提高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全市共发展各类合作社990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42家,市级五好示范社266家。新增农民合作联社75个,新增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112个,新培育市级“五好”示范社100家、县区级“五好”示范社200家,新增入社农户12.46万户。

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是农村土地使用状况调查的基础,也是进行土地流转的前提。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也是我国农村近几年必须做好的一件事。据宿迁市有关领导介绍,3年的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宿迁2013年仅用半年时间就率先完成了这项宏大工程。目前,全市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90万本,各县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全面结束。

目前,宿迁市农业大户达到7376户,家庭农场4031个,土地股份合作社1591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面积244.46万亩。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性、统一服务型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到71.35%。

三、宿迁市土地资源使用和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多数农民以种地为生,无其他谋生技能

宿迁全市耕地面积455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28亩。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水产、畜禽种类繁多。宿迁是典型的第一产业在全市GDP中占重要比重的城市。农业用地在当地不仅仅是作为耕地存在,同时农业生产也是当地大多数农户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旦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些除却农业耕作再无其他谋生技能的农民更是无法获得相应的收入来维持家庭开支。因而,这一现象就成为了阻碍土地资源合理使用与规模流转的首要难题。

(二)部分地区流转土地转作非农用途

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农用地规模流转后,滞留为荒地或是用于其它非农用途,个别人为了从土地流转中得到好处,而扩大土地征用规模,致使部分地区流转后的土地闲置、转作建设厂房或是商业住宅区,这种现象在市县城区的周边地区时有发生。这与农村土地流转的目的相背离,更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规定的“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中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确保15.60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相违背。

(三)土地流转规模较小,无法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一些乡镇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加之经过几次土地承包流转,农户手中的田地不断被零分细划,农户的承包地面积小且比较分散,集中连片流转的较少,大部分都是户与户之间零散的、小面积的流转。并且,全市很多农民一直都是“各自为政”,种植的作物品种五花八门,形不成规模,灌溉设施、农机工具也有所缺乏,对土地的管理也欠缺科学规范,没有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正确引导,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农民常常都是“看天吃饭”。

(四)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完善,土地规模流转缺少相应保障机制

调查发现,宿迁目前的土地流转机制还不是十分完善,全市较多乡镇仍缺少流转土地的有效机制,缺少相应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流转信息不畅,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为自行流转,没有到当地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报批、备案及申请变更登记,其中:口头约定的占23.8%,书面形式的占67.6%,而通过法律形式的只占8.6%。由此可见,就当前的土地流转形式而言,约定不明的多,约定明确的少;而书面协议也是内容不规范的多,内容规范的少。有些村还存在连锁流转现象,接受流转的农户又将自己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其他农户,形成锁链式流转。由于这些流转不具备合法的法律效力,流转双方的责权不明确,例如流转后的土地用途、使用年限、能否转包等都没有得到确认。一方面导致土地流转的纠纷不断,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另一方面,造成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掠夺式经营。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土地流转的纠纷多发生在农户与农户之间,其中53%的纠纷是“村委会调解”解决,47%是“双方和解”解决。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土地流转机制仍不够完善,这也就成为了制约土地进一步规模流转的主要因素。endprint

(五)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稍显不足

所谓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就是把一定数量的土地集中经营,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的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从而降低生产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方式。目前宿迁的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仍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主,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租赁形式,先由村委会将农户的土地流转出来,然后再租赁给种粮大户或农业企业承包经营,面积较小的直接由种粮大户从农户手中将土地承包过来。一些地方虽然成立了农业合作社,那是为了专门应付上级部门考核检查的,至多行使的是村集体的职责,将土地集中起来再租赁出去,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搞土地股份合作,更不要说农民能按股分红了。

四、加快宿迁农村土地资源流转速度,提高使用效率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组织对“失地”农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

政府应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这一过程应遵循“劳动者自主选择、市场适当调节、政府合理促进”的方针,紧密结合各地实际,采取多渠道多层次转移就业的办法进行。政府可出面联系当地一些需要劳动者而又不需要过高劳动技能的企业接收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失业”农民,促进农民在收取地租的同时也能通过“再就业”以获得劳动报酬。政府还可以定期组织劳动技能培训班,通过培训使“失地”农户学习另外的谋生技能,使得农户增收。同时政府还应做好“失地”农民的思想工作,使其改变就业、生活观念,并在一定范围内鼓励有条件的农户自主创业,在解决自身再就业问题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劳动岗位,实现再就业过程中的“一带多”。

(二)明确各级政府部门责任,建立土地流转长效监管机制

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成立相应的监管小组,监督被流转土地的使用。国土部门应当收紧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的审批权,从法律政策方面来控制农用地转作商业的现象。此外,政府部门在监管土地使用的时候应严格实行“三不得、三禁止”原则。即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禁止擅自或变相将设施农用地用于其他非农建设;不得超过用地标准,禁止擅自扩大设施用地规模或通过分次申报用地变相扩大设施用地规模;不得改变直接从事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设施性质,禁止擅自将设施用于其他经营。还可以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从法律上保护土地资源的使用。

(三)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实现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要解决四个前提:“一是加快修订法律法规,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来修订《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二是土地流转与征地制度改革同步推进、协调推进;三是建立合理的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四是实现土地利用科学规划、严格管制。”没有土地流转,就没有规模效应,没有经营的集约化,也就没有现代化。要突破农业的自身瓶颈,充分发挥土地的效益,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现代化。首先通过一定的形式把分散、零碎的土地从千家万户置换出来集中连片,然后按市场经济规律重新安排使用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提高农业生产集中程度,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大大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和驾驭市场风险的能力。大量事实证明,没有土地的规模经营,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规模流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国家目前正在培育农业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产生、成长和发展,未来中国农业生产的方式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一个是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壮大,它的能力和生命力不断增强,同时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未来通过确权、通过颁证、流转形成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土地流转形成的结果就是规模化,因而,唯有扩大现阶段的农村土地流转规模,才能促使形成规模化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越来越成熟,包括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等多元化的这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成长,再加上农业生产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流转,未来农业生产的这种模式,无论是对粮食生产的效率、质量或是农业生产的效益都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

(四)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在我们的调查中,要求“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的农户的比例占到40.8%。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使土地资源规范合理流动,这既有利于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又有利于推动土地流转进入市场。农村土地流转必然涉及相关制度和政策衔接,如土地征收、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土地收益分配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保证土地流转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体现农民对土地的权利,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确保国家土地政策的衔接,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农村社会稳定。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要明确土地流转的主体和客体,建立土地流转的市场规则,构建适应市场化的土地管理机制,加强对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搞好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同时要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将土地转让、租赁、抵押和入股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土地与资金技术、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使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此一是建立合理有序的运行模式,形成以政府部门服务、社会中介参与的土地流转体制。二是建立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强化中介服务的功能,为土地流转提供土地政策、流转方式、信息传递、法律咨询等服务。三是开展土地定等和土地价格评估工作。合理地确定各类农地的质量等级,客观公正地评估其市场价格,为公平地交易提供参考,为政府科学地加强对农地市场的价格管理奠定基础,为经营者合理地选择经营项目提供依据。

(五)加大对适度规模经营的引导和扶持力度

加大优势项目扶持力度,整合各项农业帮扶资金,优先扶持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各类农业项目,并优先安排财政、农业、水利、国土资源等各职能部门对于农田的水利设施建设、产量较低的农田的改造、新型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和新型农作物品种、新农业种植技术应用推广等各级财政专项补助项目;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对流转后用于高效农业建设的土地,各级财政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逐年进行完善;加大配套服务建设力度,各乡镇要加快组建劳务、农机、农业技术等形式的合作社,积极开展土地规模整治、新型品种推广、灌溉设施配套、农业新技术应用等工作,健全新型农业发展的配套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政府.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试行)[Z].2012—09—17

[2]曹蒙等.苏北五市农村土地流转——以沭阳县为例[J].中国农资,2013(16)

[3]尚艳琼.苏北农村流转土地承包大户持续发展的困境及对策[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4]牛立业等.依法有序流转是农村土地流转的关键——基于甘肃省平凉市的典型调查与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09(4)

〔本文系全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课题“苏北五市农村土地资源使用和流转情况调查”,(项目编号:GCX2012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离休干部药费管理制度下一篇:小学生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