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土地管理

2024-06-24

乡镇土地管理(精选十篇)

乡镇土地管理 篇1

1 乡镇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难题

1.1 严格控制土地管理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矛盾

国家和政府对待土地管理的政策一向要求从紧, 对乡镇土地管理的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说法虽然已经提出, 但在实际中难以得到切实的执行。究其原因, 是乡镇政府要想让经济实现高速发展, 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 还得依赖土地[2], 这些地区经济本就相对落后, 要想实现经济高位增长, 只能向土地要钱。同时,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有些乡镇为了获得政府奖励资金, 建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 且这些设施有很多出现了重复建设的现象, 造成大量土地被侵占。

1.2 乡镇建设缺少规划

乡镇建设的无规划性或是规划水平欠缺, 极大地影响了规划用地计划, 使随意性用地的几率增大。乡镇在建设的规划中水平欠缺, 如在拆迁小区的规范安置工作中, 将其规划在重污染企业附近, 再如有些乡镇在等待审批规划调整的过程中, 还未等到批示就在异地开始了建设, 给土地的管理留下来很大的隐患[3]。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必须先规划, 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 很多企业为了追求眼前利益, 没有对乡镇村庄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 而是应当地领导和群众的意见要求对基础设施建设随意进行。特别是合并村庄后, 出现了严重的在合并村庄中间圈地建办公楼和基础设施的现象, 大量土地被占用, 但实际的利用率没有得到提高。

1.3 乡镇干部、群众土地管理知识缺乏

乡镇干部对土地的法制观念不强, 导致违法用地现象时有发生。乡镇干部对土地的法制观念不强, 对村民的宅基地审批不严, 导致违法用地现象的发生[4]。乡镇干部在对村民建房的审批中, 越权甚至将法律抛掷脑后, 依照感情用事擅自越权批准村民建房, 导致很多村的违法建房现象出现。还有一些村镇干部为增加村里收入, 将村中的一些山脚、闲置土地出租给他人建厂房等。

1.4 对土地管理的执法不严

土地管理既是执法部门, 又承担着协助地方发展经济的职权。这种体制致使土地管理部门在实际的工作中处于两难的境地, 这样的境地使土地管理部门对执法的力度淡化了很多;同时, 对违法用地的查处过程需要经过很多程序, 这些程序执行完需要很长的时间, 削弱了执法的力度。土地监管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 因为执法涉及的人员多是相识多年的同乡, 对其处罚多以批评教育为主, 影响了执法的实际作用。

2 乡镇土地管理的完善措施。

2.1 加大宣传力度, 树立牢固的科学发展观

加强土地管理, 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合理控制, 减少新的投资用地, 控制新增设施的建设用地, 合理保护耕地。乡镇领导干部要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将土地集约化利用, 以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采取合理的措施, 将存量土地盘活, 充分利用土地的潜力, 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5], 让土地管理向着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上前进, 以确保经济的平稳发展。

2.2 加大城乡统筹机制

要消除乡镇政府财政上对土地的依赖性必须对财政机制进行合理的统筹, 统一预算和支付, 减轻乡镇政府的财政增长压力。对于在一些区域内相对落后的乡镇, 应给与更多财政上的支持, 对乡镇经济增长指标的考核要削弱或是直接取消, 将其统筹到区域化经济发展模式上来, 使区域经济合理布局, 促进土地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2.3 加强对城镇和村庄规划性操作, 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

提高对城镇建设的规划性,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 对存量土地进行充分的挖掘。在实际的规划中, 相关人员深入到基层中进行实地的测量和规范, 立足实际、分步实施, 加快小城镇和农村各项基层设施的建设, 将提升村民素质作为根本, 加大对农村软环境的考核,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形成农村社区服务网点, 以促进农村人口的自然转移, 对村建基础公共设施的浪费现象要尽力避免, 将土地的利用率达到最高。

2.4 加强土地的国情国策宣传

首先, 增强广大乡镇干部和群众对土地的忧患意识, 对乡镇干部进行相关的土地管理知识培训和土地政策下乡活动, 提高乡镇干部和群众对依法用地和保护土地的意识;其次, 建立健全对违法用地的举报制度, 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2.5 乡镇出租用地必须得到规范管理

当前, 很多农村干部依靠出租土地的方式来增加村里收入, 但这种方式应得到合理规范和引导, 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对于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行为, 应加以制止并按照相关法律处罚。

3 结语

土地和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 乡镇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 只有解决好乡镇土地的管理问题, 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只有正视我国乡镇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难题, 努力找出解决的办法, 才能促进我国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善凯.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基础理论研讨, 2011 (3) .

[2]王建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土地管理若干问题初探[J].山东国土资源.2010, (2) .

[3]黄花.我国现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思路[J].科学社会主义, 2010 (1) .

[4]阮仪三主编.城市建设与规划基础理论[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5]熊凌坤, 冷静, 杨君.新农村建设与土地管理制度创新[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 (11) .

乡镇土地管理 篇2

XX镇农村建房土地使用和土地征用款使用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土地使用和土地征用款的使用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当地规定的标准。

二、村民住

房确有困难,需要建住宅的,由用地者到国土资源所领取并填写《村民建设用地申请表》,向集体土地所有权单位提出申请,交村委会核查,经镇人民政府审核后,将已审核的《村民建设用地申请表》送国土资源所,并提交土地登记的有关材料,填写《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审批表》,上报县国土资源局,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再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

三、村民建住宅时,必须持有《集体土地使用证》和村委会有关人员现场放线后才能动工兴建,不得违章建筑。

四、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房的,村委会有权阻止和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并限期拆除非法所建的房屋,情况严重的交由有关部门处理。

五、村民建住宅不得占用农用地,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必须按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文章-http:///帮您找文章]

六、村委会要严格把好建住宅用地关,严格管理,依法办事,对利用职权徇私舞弊、受贿索贿的,要追究行政和刑事责任。

七、土地被国家征用后所得补偿款,要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征地款的管理,保证专款专用。确保征地款主要用于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体使用比例按上级有关规定并经村民大会通过实施。

八、征地款要专款专户存入银行或金融机构,动用征地款须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按上级有关要求提出方案交村委会和民主理财小组讨论,再交村民大会讨论才能实施。

九、征用款的使用情况必须定期向村民公布,接受村民监督。

乡镇土地管理 篇3

关键词:乡镇土地管理;难题;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7-0-02

我国的《土地管理法》自1986年颁布实施,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经过多次的修订和完善,已经成为了我国土地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在土地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在我国的许多地方,土地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依然存在,乡镇中更是如此,这对我国的人居环境和土地的综合利用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加强乡镇土地管理工作仍是重中之重[1]。

1 乡镇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难题

1.1 严格控制土地管理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矛盾

国家和政府对待土地管理的政策一向要求从紧,对乡镇土地管理的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说法虽然已经提出,但在实际中难以得到切实的执行。究其原因,是乡镇政府要想让经济实现高速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还得依赖土地[2],这些地区经济本就相对落后,要想实现经济高位增长,只能向土地要钱。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有些乡镇为了获得政府奖励资金,建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且这些设施有很多出现了重复建设的现象,造成大量土地被侵占。

1.2 乡镇建设缺少规划

乡镇建设的无规划性或是规划水平欠缺,极大地影响了规划用地计划,使随意性用地的几率增大。乡镇在建设的规划中水平欠缺,如在拆迁小区的规范安置工作中,将其规划在重污染企业附近,再如有些乡镇在等待审批规划调整的过程中,还未等到批示就在异地开始了建设,给土地的管理留下来很大的隐患[3]。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必须先规划,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很多企业为了追求眼前利益,没有对乡镇村庄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而是应当地领导和群众的意见要求对基础设施建设随意进行。特别是合并村庄后,出现了严重的在合并村庄中间圈地建办公楼和基础设施的现象,大量土地被占用,但实际的利用率没有得到提高。

1.3 乡镇干部、群众土地管理知识缺乏

乡镇干部对土地的法制观念不强,导致违法用地现象时有发生。乡镇干部对土地的法制观念不强,对村民的宅基地审批不严,导致违法用地现象的发生[4]。乡镇干部在对村民建房的审批中,越权甚至将法律抛掷脑后,依照感情用事擅自越权批准村民建房,导致很多村的违法建房现象出现。还有一些村镇干部为增加村里收入,将村中的一些山脚、闲置土地出租给他人建厂房等。

1.4 对土地管理的执法不严

土地管理既是执法部门,又承担着协助地方发展经济的职权。这种体制致使土地管理部门在实际的工作中处于两难的境地,这样的境地使土地管理部门对执法的力度淡化了很多;同时,对违法用地的查处过程需要经过很多程序,这些程序执行完需要很长的时间,削弱了执法的力度。土地监管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因为执法涉及的人员多是相识多年的同乡,对其处罚多以批评教育为主,影响了执法的实际作用。

2 乡镇土地管理的完善措施。

2.1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牢固的科学发展观

加强土地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合理控制,减少新的投资用地,控制新增设施的建设用地,合理保护耕地。乡镇领导干部要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将土地集约化利用,以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采取合理的措施,将存量土地盘活,充分利用土地的潛力,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5],让土地管理向着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上前进,以确保经济的平稳发展。

2.2 加大城乡统筹机制

要消除乡镇政府财政上对土地的依赖性必须对财政机制进行合理的统筹,统一预算和支付,减轻乡镇政府的财政增长压力。对于在一些区域内相对落后的乡镇,应给与更多财政上的支持,对乡镇经济增长指标的考核要削弱或是直接取消,将其统筹到区域化经济发展模式上来,使区域经济合理布局,促进土地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2.3 加强对城镇和村庄规划性操作,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

提高对城镇建设的规划性,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对存量土地进行充分的挖掘。在实际的规划中,相关人员深入到基层中进行实地的测量和规范,立足实际、分步实施,加快小城镇和农村各项基层设施的建设,将提升村民素质作为根本,加大对农村软环境的考核,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形成农村社区服务网点,以促进农村人口的自然转移,对村建基础公共设施的浪费现象要尽力避免,将土地的利用率达到最高。

2.4 加强土地的国情国策宣传

首先,增强广大乡镇干部和群众对土地的忧患意识,对乡镇干部进行相关的土地管理知识培训和土地政策下乡活动,提高乡镇干部和群众对依法用地和保护土地的意识;其次,建立健全对违法用地的举报制度,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2.5 乡镇出租用地必须得到规范管理

当前,很多农村干部依靠出租土地的方式来增加村里收入,但这种方式应得到合理规范和引导,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对于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行为,应加以制止并按照相关法律处罚。

3 结语

土地和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乡镇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只有解决好乡镇土地的管理问题,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只有正视我国乡镇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难题,努力找出解决的办法,才能促进我国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善凯.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基础理论研讨,2011(3).

[2]王建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土地管理若干问题初探[J].山东国土资源.2010,(2).

[3]黄花.我国现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思路[J].科学社会主义,2010(1).

[4]阮仪三主编.城市建设与规划基础理论[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5]熊凌坤,冷静,杨君.新农村建设与土地管理制度创新[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11).

[6]顾朝林,李阿琳.从解决“三农问题”入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J].经济地理,2013(1).

乡镇土地管理 篇4

随着乡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我国对于乡镇基层土地的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同于往日, 而想要保证乡镇基层土地管理能够有条不紊, 那么就不能够忽视乡镇基层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但是不难发现, 虽然档案工作一直以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乡镇基层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却相对落后, 大多停留在以前陈旧落后的管理模式下, 不能够符合当前时代的要求。因此, 分析乡镇基层土地档案管理的现状并积极提出改进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 乡镇基层土地档案现状

1.1 没有较强的档案意识

很多乡镇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没有较强的档案意识, 尤其2004年各地随着基层国土所垂直管理以来, 不能够做到合理、科学的管理档案。我们需要明白,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权机构, 可以说同群众的联系最为密切, 因此所要收集材料的数量也应当很多, 但是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发现, 乡镇政府形成的文件材料数量越来越少, 仅有的文件也有很多是很杂乱的, 其原因在于乡镇政权机构没有将土地档案工作纳入工作的议事日程中, 也没能将其放在乡镇目标管理的责任中, 而很多工作任务、工作安排、解决问题多是一些领导口头决定, 形成的正式文件也就少之又少。

1.2 档案管理工作有待优化

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多个方面的保证, 而这些保证如果落实不到位, 也就以为这档案管理工作将会事倍功半。这一点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场地设备有待更新。当前很多乡镇基层档案库房被设置在地下, 这样一来就能够很明显的发现其存在的隐患, 地下湿度高且通风较差, 档案保存的只来跟也就难以得到保障;另外, 在对档案库房的设计也有待优化, 很多乡镇政府没有针对档案库房进行合理设计, 导致其达不到存放标准。很多重要的文件资料被散存在各个部门中, 未能及时的收集整理, 而已经收集整理的档案材料又不齐全, 因为很多负责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是身兼多职, 其精力无法全部放在这一部分, 所以就导致业务难以熟练的衔接。

1.3 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

很多乡镇的领导因为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尤其基层国土所垂直管理以来, 觉得土地档案工作不用太过重视, 评价员工的工作质量无需从这一角度出发, 这就会导致处在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觉得自己不会被领导重用, 从而认为自己不会有太广的前途, 长期下去档案管理人员也就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 对待档案管理工作也就不会太过用心, 加上场地设施较为落后, 就更加打击档案管理人员的热情。长期下去, 不仅乡镇基层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其他工作也容易出现纰漏。

2 优化乡镇基层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完善与优化档案管理制度

乡镇政权机关可以成立一个工作严谨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兼顾做好档案管理的协调工作, 将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统一, 让其不再处于零散琐碎的状态。同时, 加强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 通过媒体、交流、座谈会等形式宣传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摆正观念, 积极配合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完善与优化档案管理制度, 只有强有力的制度才能够保证以上工作可以顺利开展。而建立规章制度需要根据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 以及当地乡镇基层的情况入手。

2.2 更新档案管理设备

档案管理的库房不能够盲目选择, 要根据具体的场地状况选择有利于保存档案的地方, 同时库房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而最重要的是要及时更新内部设施。针对乡镇基层土地档案管理可以结合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设置统一的土地资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有效应用计算记互联网技术, 建立一套电子档案数据库。这样档案信息不仅能够实现科学化管理, 还能够确保信息资源之间的共享。

2.3 严格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要明确规定好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与工作内容, 不仅要做好档案管理的工作, 还要为阅读档案的人提供良好的服务。这就要求在选则档案管理人员的时候要提高门槛, 选择素质技能过硬的工作人员, 同时还需要对上岗人员提供一定的教育培训, 按时开展交流座谈会, 工作人员之间相互探讨共同进步。另外, 政府领导需要提高档案管理的福利政策, 进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还应当设立严谨公正的奖惩制度, 对于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员工要给予合适的奖励, 而对工作懈怠的员工也要处以适当的责罚。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 想要做好乡镇基层土地档案管理工作, 首先要求乡镇政权机构给予足够的重视, 无论基层国土所是否垂直管理都应该将本辖区内的土地档案管理好, 这样才有利于接下来工作的开展, 同时不仅要重视档案管理场地设备的及时更新与优化, 还需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政府部门应当将乡镇基层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整合统一处理, 形成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 这样才能够做到统筹兼顾。另外, 还需要重视负责乡镇基层土地档案管理的员工的素质修养。只有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做到一丝不苟, 乡镇基层土地档案才能够更好的被利用, 为本辖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苏, 林润起, 杨全文等.乡镇土地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档案, 1998, (3) :22.

乡镇土地确权自查报告 篇5

1、目的、意义

为保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成果质量,20xx年10月10日,由***组织**水务局、***交通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对***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进行了全面自查。

2、完成情况

***二、三标段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总面积---平方公里,覆盖***--个乡镇、------个组。登记发证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只调查不发证-宗,面积---3公顷。争议宗地-宗,面积-公顷。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个,面积---公顷。

3、自查方法

3.1、外业检查采取巡视检查、比对检查和实地核查的方法进行,检查比例为30%。包括

--------------------------------------------------------------。

3.2、内业采取100%的全数检查。

4、自查依据

4.1、《土地调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18号,)。

4.2、《土地登记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0号,)。

4.3、《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国土[籍]字第26号,1995年)。

4.4、《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60号)。

4.5、《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

4.6、《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落实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全覆盖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xx]41号)。

4.7、《国土资源部关于依法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359号)。

4.8、《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17号,)。

4.9、《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5号,)。

4.10、《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xx)

4.1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

4.1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1〕57号)

5、自查组织

***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外业验收工作由***国土局组织,参加单位有***水务局、***交通局及被抽检的所在国土管理所和村、组组长共同参加。

6、自查内容

6.1、技术设计书

6.2、技术总结

6.3、外业权属界线调绘工作底图

6.4、集体土地权属调查表

6.5、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6.6、土地权属争议原由书

6.7、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材料

6.8、界址点测量成果

6.9、检查记录表

6.10、公告

7、自查情况

(1)、技术设计书技术路线正确,技术先进,质量控制体系完善,操作性强。

(2)、技术总结全面,提供的成果资料齐全,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3)、权属调查

①外业权属调查采用的1:10000正射影像图现势性良好,影像清晰,采用其作为权属调查工作底图完全满足农村权属调查的需要。

②外业权属调查由相关权属单位法人代表和其委托代理人共同确权指界,符合地籍调查相关技术规程。

③双方指界人及调查人员签字、盖章手续是否齐全、指界人身份合法。

(4)、权属资料

①集体土地权利主体和主体代表认定正确

②宗地代码编制是否正确,无重复现象

③土地权利人与土地权属来源资料一致

④界址点和界线描述与附图(宗地草图)标绘一致、界线所在图幅、位置的注记齐全,字迹清晰,附图(宗地草图)标注权属单位名称正确。

⑤附图、宗地草图内容是否齐全、清晰易读、

⑥土地权属争议原由是否清楚,争议范围是否准确完整正确

⑦地籍调查表、土地权属协议书、土地权属争议原由书的填写内容规范、准确

(5)、数据库建设

①数据库建设选用的坐标系统正确

②图件投影,分带及中央子午线选定符合规范要求。

③数据库空间结构、拓扑关系正确。

(6)、公告

公告、审批符合法定程序。

(7) 、证书

证书内容的填写及附件资料的填写齐全,可提供发证。

8、存在的问题

(1)部分调查原图个别飞地漏调或错调;

(2)部分权属界址线描述不准确;

(3)部分界址点设置不合理(过密或过稀);

(4)个别集体土地权利人名称有误;

(5)个别图幅整饰不规范,不整洁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方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核实,对漏调和错调进行补调,对权属界线重新补调,到实地对权属界线重新描述;对界址点重新描点;对集体土地权力人的身份重新核实;对不规范、不整洁的图幅重新整饰。

9、自查结论

参加自查的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成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程要求,各项签字盖章手续齐全,公告审批符合国家法定程序,完全可以满足集体土地登记发证需要。

10、县级自查检查记录表见附件

乡镇土地管理 篇6

摘要:本文首先从建设基础、科技含量、生产效率、发展目的四方面对我国乡镇设施园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深入挖掘了新时期乡镇设施园艺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其次,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全面研究了新时期乡镇设施园艺建设的优化措施。以期对我国乡镇设施园艺建设效益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乡镇;设施园艺;建设;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S6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6.079

设施园艺作为我国乡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种植业、养殖业效益,运用现代化手段实现生产形式的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虽然加大了对乡镇设施园艺的重视程度,投入大量资金对乡镇设施园艺体系进行建设,但由于基础建设、科技环境等的影响,其整体效益并不显著。如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乡镇设施园艺建设,解决设施园艺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关注的焦点。

1乡镇设施园艺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基础建设不完善

我国乡镇设施园艺建设主要为简易园艺设施,多为塑料薄膜温室、塑料大棚等,而现代化的大型温室、现代化培养室等建设较少,整体还没有达到乡镇发展园艺设施建设的1%,严重影响了乡镇设施园艺的发展。与此同时,乡镇塑料大棚、塑料薄膜等简易园艺设施中大多都不具备保湿加温装置,在冬季非常容易影响生产种植效益,尤其是出现灾害性天气后,很容易导致生产种植大面积受损。

1.2科学技术水平低下

科学技术水平较为低下是限制我国乡镇设施园艺发展的关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乡镇设施园艺生产中大面积平均产量远远低于日本、荷兰、以色列等设施园艺较为发达的国家,只相当于上述国家的1/5~1/10。乡镇设施园艺建设过程中只是运用传统技术进行种植生产,栽培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化指导与量化指标,没有成套的种植生产技术体系,最终造成生产水平大幅下降,造成设施园艺效益大打折扣。

1.3生产经营方式不当

我国乡镇设施园艺生产经营主要以个体户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施园艺的建设,导致我国乡镇设施园艺无法集结成体,严重影响了设施园艺的应用质量。小农经济的乡镇设施园艺建设、生产和经营直接限制了乡镇设施园艺的发展,上述形式直接造成设施园艺“闭塞”,在设施园艺体系中形成了硬件生产、技术控制等方面的“鸿沟”,严重影响了我国乡镇设施园艺与世界的接轨。

1.4发展具有一定盲目性

我国乡镇设施园艺建设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建设过程中过于跟风,没有结合乡镇实际状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最终造成设施园艺雷同,无法与当地种植生产全面融合在一起,严重影响了设施园艺应用效益。盲目模仿,没有把握好因地制宜的设施园艺建设需求,在乡镇设施园艺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生搬硬套,最终导致我国乡镇设施园艺脱离实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设施园艺效益,严重时甚至造成亏损。

2乡镇设施园艺建设的优化措施

2.1优化基础建设袁构建系统体系

我国乡镇设施园艺建设优化的过程中要对基础设施水平进行提升,在经济实效基础上合理引入各项设施,完善基础设施园艺内容,从根本上改善设施园艺的经济性、有效性和科学性。要对经费投入进行规划,对机械化、科技化水平进行逐步提升,构建设施园艺建设专业队伍,对乡镇设施园艺优化体系进行完善,从设施和组织两方面加强基础建设,为乡镇设施园艺的总体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2.2提升技术水平袁引入科研成果

我国乡镇设施园艺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对种植生产进行科学设计,规范科技化生产流程。如在种植生产中引入新型品种,通过优质品种提升乡镇设施园艺效益,满足发展需求。要加大科技研究投入,积极联系科研队伍,与科研队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科研队伍的先进研究成果带动乡镇设施园艺技术水平,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到乡镇设施园艺生产过程中,从根本上提升发展质量。

2.3规范生产标准袁鼓励合作经营

生产经营规模化是改善我国乡镇设施园艺建设效益的关键。经营规模化落实的过程中要把握好种植生产的品种,在种植需求上合理规划,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最大限度提高总产量;要合理配置,对个体化经营进行整改,鼓励连锁经营或联合经营,将个体户联系在一起,形成一定规模的设施园艺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乡镇设施园艺效益,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2.4科学合理尧因地制宜袁防止盲目照搬

优化乡镇设施园艺建设要避免盲目性,结合我国乡镇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合理引入外国现代化设施园艺体系及技术,积极与技术人员沟通,将其合理地运用到当地设施园艺建设过程中,从而保证设施园艺体系与乡镇建设需求相协调。要正确引导和构建具有我国乡镇特色的设施园艺体系,形成相应产业,确保农业规范发展。

3结语

在乡镇设施园艺建设优化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建设基础、科技含量、生产效率、发展目的四方面内容,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从而全面优化乡镇设施园艺体系构建效益,实现设施园艺建设效益的全面改革,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乡镇现代化园艺建设,从本质上加速我国乡镇园艺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宰学明,朱士农,崔群香,王春彦.都市型现代农业园艺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J].宁夏农林科技,2011,(10):99-101.

[2]农业园艺场是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先行者———闵行区农业园艺场调查[J].上海农村经济,2001,(01):29-31.

[3]李中华,孙少磊,丁小明,何芬.我国设施园艺机械化水平现状与评价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4,(06):1143-1148.

[4]周波.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发展创意农业提供良机[N].成都日报,2009-12-28(A06).

关于乡镇土地复垦与整理的思考 篇7

(一) 不平衡的发展

乡镇土地的整理与复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 通过以下三方面可以表现出来:一是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有一些乡镇关于土地复垦以及开发整理搞得如火如荼;然而, 有些乡镇则冷冷清清、悄无声息。在同一个市或者是县城, 有些乡镇已经发展了许多土地复垦与整理的项目, 而有些乡镇却没有建成一个项目。第二, 项目的进度不平衡。在工程量上几乎没有差别的几个工程项目, 有些乡镇从某一项目的立项到投入生产使用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但是有些乡镇1年还不能投入使用。第三, 基于建设项目质量角度的不平衡, 通过验收已经完成的项目可以发现, 部分项目建设达到了标准, 有些项目的建设质量则比较低劣, 附近也没有建设配套的路渠。

(二) 项目在筹资渠道边线不顺畅

搞好土地复垦及开发整理最为基本的保障是充足的资金, 资金的充足情况直接关联的是否能达到项目的预期效果。许多乡镇在抓资金落实方面采用了主要依靠集体投入为主及投入为导向的方法, 但从我国现在乡镇土地整理与复垦现状来看, 项目资金的筹资渠道存在着非常不顺畅的现场, 根据数据的分析来看, 我国对每亩土地投入1000至1500元的资金进行土地的整理, 而要想建成规定标准农田每亩则需要约为1500--2500元的成本。基于我国乡镇政府标准农田的建设、土地整理资金的筹资情况可以看出, 我国乡镇土地复垦与整理的资金情况还不是很到位,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 在理解和认识方面不深刻

目前, 一些乡镇为了提高在土地整理方面的指标为主要目的而进行乡镇开展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和标准化农田建设。以此为出发点, 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时, 有些乡镇虽然进行土地复垦及开发整理的积极性很高, 但忽视了零星造地等相关项目的开发、管理, 影响了我国对“村村营造两亩田 (地) ”这项活动的开展。部分乡镇存在在面积上搞文章的现象, 而对项目的把关较松, 致使工作繁琐、工作量递增。

(四) 项目的权属管理归属不清晰

在对乡镇的土地进行复垦与整理的过程中, 由于改变了土地的性质, 涉及到一些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其他权利的部分调整。现在我国大部分乡镇所在的市、县级部门在土地权属方面的管理非常的重视, 能清晰的界定每一块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详实面积、界线和位置, 但也有一部分项目因为在项目前期对部分土地的权属为划分二导致矛盾的发生, 产生争执。

二、加强乡镇土地复垦与整理的有关措施与建议

(一) 尽快统一认知, 切实加强对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工作的指导

目前, 我国各乡镇在土地复垦与开发整理方面有着较好的有利条件,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 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弄粗==农村土地的复垦与整理, 这也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支持;第二, 关于农村土地复垦与整理工作已经了有了明确的建设程序与扶持政策;第三, 能够有效借鉴成功乡镇土地复垦与整理的经验;第四, 拥有较为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因此, 我们应当继续提高认识、加强措施、落实任务, 确保“规划、资金、人员”的三到位, 在此基础上, 切实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的相互支持、共同协作, 齐心协力把此项工作做深、做好、做细、做实。

(二) 在推进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整理方面应该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1. 进一步完善在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和标准化农田建设的专项规划

基于土地利用总规划的指导, 结合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区的定界工作, 合理扩大土地复垦区域, 合理的对用地机构进行调整, 在用地面积上得到有效增大, 在基本农田的保护上要做到既切实有效, 在用地供矛盾上得到了有利的缓解。

2. 进一步扩大筹资渠的道, 做好筹资工作

在对土地进行复垦整理之前, 首要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地筹集充足的资金, 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另外, 在开展的过程中, 要加强相关资金的审计, 有效防止土地复垦管理资金被他人挪用。

3. 在抓好农村土地整理工作的同时, 积极开展城镇土地的整理

在条件较成熟的地方, 积极推行田、村、林、水以及路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治理, 对土地的整理、标准化农田的建设以及村镇建设从整体上进行合理的规划调整, 同时, 在城乡结合地区, 土地的复垦整理一定要与农民宅基地的整治密切结合。在同一区域内, 要在保证退建还耕以及退宅还耕的基础上, 允许在待置换用地区内实行等量的选址换址建设, 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与利用率。

(三) 建立耕地储备库, 确保全市耕地占补平衡

有效增加土地面积的最为主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进行土地的复垦与整理, 我国的各乡镇在保证农田建设标准化的前提下, 要切实开展“村村营造两亩田 (地) ”活动。另外, 在掌握了自身乡镇土地复垦工作的实际前提下, 完善“先补后占”储备库。并建立起建设项目报备时从储备库里用、新增耕地经过验收后要及时进入储备库的滚动机制, 进而保证耕地的占补平衡。

(四) 及时做好规划调整, 扩大用地弹性空间

在对土地进行整理后, 要保证把新增的土地作为基本农田,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复垦与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及实施。在土地复垦与开发整理过程中, 有许多具有较好立项条件的项目由于周边是建设用地, 却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部分用地的项目没有完全竣工, 其他的相关建设又需要用到该地块, 这就容易引发一定程度的冲突。为此有以下建议: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实现对下方地区的规划, 使工作流程的使用权限得以缩短, 这不仅仅能够有效保证项目的实施, 同时也避免遇到规划矛盾。

参考文献

[1]杜成信.试论矿区土地复垦法规建设与管理.煤炭环境保护, 2000.3.

[2]中国土地学会土地复垦分会编.第六次全国土地复垦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9.130-140.

乡镇土地管理 篇8

本文以重庆市荣昌县的盘龙镇为例, 在GIS软件的支持下, 结合荣昌县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和荣昌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 探讨如何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居民点空间布局进行优化, 对重庆市乃至其他丘陵地区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盘龙镇位于重庆市荣昌县西北部, 介于东经105°19′00″~105°26′01″北纬29°27′05″~29°35′43″之间。东与仁义镇、观胜镇为邻, 南与龙集镇、四川省隆昌县周兴镇相连, 西与四川省隆昌县界石镇、荣昌县远觉镇为界, 北与清流镇、吴家镇接壤。有广盘公路、盘周公路、盘仁公路、盘远路、盘吴路等横贯境内, 交通条件优越。距荣昌县城34km, 距桑家坡高速公路出口23km。全镇总面积1799.56hm2, 现辖4个社区, 12个村庄。2009年底, 全镇总人口7.77万人, 其中非农人口0.42万人, 农业人口7.36万人。境内夏布、生姜、花生、西瓜、樱花谷鸭、不锈钢等特色产业优势突出, 是一个集农、工、贸于一体的特色经济重镇。

2 农村居民点现状分析

2.1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大、人均水平高

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 2009年全镇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652.87hm2, 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为1350.71hm2, 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1.72%。就人均用地来看, 全镇2009年农村人口为7.36万人, 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为183.52m2/人, 高于《村镇规划标准》 (GB50188-93) 内规定的最高一级V级的120.1~150m2/人的标准。从不同区域的对比来看, 全镇人均水平分别高于荣昌县和重庆市3.84m2/人和31.21m2/人 (见表1) 。

2.2 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空间分布不均衡

以村为基本研究单位, 运用Mapgis软件从二调的数据库中得到各行政村的土地总面积、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图斑个数、以及各行政村的最大及最小农村居民点图斑, 据此求出居民点平均占地规模和图斑密度 (见表2) 。

研究的16个行政村中, 农村居民点总规模为1350.71hm2, 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4%, 居民点个数达到3977个, 从数据可以看出, 农村居民点分布较为分散。2009年, 镇域内各行政村之间最大农村居民点与最小农村居民点之间规模相差4.36hm2, 居民点个数最多为515个, 最少为19个, 相差496个, 同时各行政村农村居民点的平均面积及密度差异也较为明显, 由此可看出, 镇域内居民点空间分布不均衡。

2.3 农村居民点布局对交通依赖程度大

提取现状的公路等主要交通线路, 通过Mapgis软件对所有主要交通线路分别做间距为500m、700m、1000m和1500m的缓冲区, 然后将缓冲区与现状农村居民点布局叠加, 统计出不同范围内农村居民点用地情况 (见表3) 。

根据表3的统计数据可得, 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情况受道路的影响较大, 随着距离的增加, 农村居民点分布逐渐稀疏。当缓冲区半径小于500m时, 农村居民点分布较密集, 占整个研究区农村居民点规模的58.59%;当缓冲区半径在500~700m、700~1000m、1000~1500m之间时, 比例均低于20%, 且逐渐减少;当缓冲区半径大于1500m时, 比例仅占2.11%。

2.4 农村住宅建筑质量落后、空置现象严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 从建筑水平来看, 盘龙镇农村住房类型主要为平房, 住房结构以砖混和砖木为主 (见表4) , 这些住宅大多建筑时间较远, 建筑质量较差、结构老化, 使用价值不高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从户均拥有的住房数量水平来看, 存在着2.3%的农户拥有两处及以上的住宅。同时, 在7.36万农村常住人口中, 外出从业劳动力达到3.68万, 占总人口的49.95%, 存在着严重的住房空置现象。

3 农村居民点布局模式研究

3.1 宏观分类定位

依据镇域内各行政村的经济发展状况、现有人口规模、人口发展趋势、资源、地理区位、政策导向、现状居民点状况以及基础设施等发展潜力, 对盘龙镇的16个行政村做出宏观上的发展定位, 主要分为三类: (1) 发展型村。镇域内拥有较好的交通条件、资源和区位, 并且现状具有相对较大的规模与一定的基础设施的, 可以引导周围条件较差的农村居民点逐渐向其集中。对于这种性质的行政村, 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和扶持力度。 (2) 控制型村。对于镇域内现状规模较大、人地矛盾突出、发展较为饱和、发展潜力有限的行政村, 或者因政策、环境等因素不适宜继续发展壮大的, 可以控制其发展规模, 或者通过土地整理实行内部挖潜。 (3) 迁并型村。对于镇域内由于自然地理环境或发展条件的限制, 地理区位较差、交通不便、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布局零散且规模较小的行政村, 可以逐步引导其向周边发展型村迁移合并。

通过对镇域内各行政村居民点现状用地情况分析, 并结合盘龙镇的城乡规划、交通、资源以及各村在镇域经济中的地位、发展状态、制约及发展因素, 按照上述分类, 确立了盘龙镇各行政村的发展定位体系 (见表5) 。

3.2 微观优化布局

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的优化和调整应该在符合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化趋势的前提下, 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实际, 因地制宜地对各村庄进行优化。受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限制, 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既要考虑农户耕作半径的经济合理性, 又要顾及小范围内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统筹安排。本文基于镇域内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特征以及形成原因, 在宏观定位的基础上, 从微观层面提出了居民点优化布局的模式:构建中心村模式、产业引导模式、控制建设模式、城乡融合模式和迁移合并模式 (见图1) 。

3.2.1 构建中心村模式。

在考虑农村居民点现状布局的基础上, 综合分析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经济条件以及社会生活条件等因素, 选择发展潜力最大的村庄构建中心村。盘龙镇确定以大成村、石田村为中心村, 这两个村距离镇区的距离较小, 现状条件较好, 与镇域内的其他村交流方便, 将成为镇区向全镇进行经济辐射的中转站。在构建中心村时, 考虑到丘陵地区的地形特点, 居民点规划应坚持“集中为主, 分散为辅, 散中有聚”优化布局原则。在镇域范围内, 应以中心村为核心, 将周边布局零散、规模过小、功能缺乏的村落与中心村进行归并整理, 优化小区域内的农村居民点布局结构。在村域内, 居民点布局应在现有基础上, 实现村域内居民点在可能的条件下适度集中, 同时考虑到农民的耕作半径设定不宜过大, 所以在进行中心村建设时应就近将农村居民点用地在一定范围内集中, 以切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情况, 避免盲目操作。同时, 还应注重对于这种村的各种功能的完善, 加强扶持力度以促进村落的发展、壮大, 为发展型村。

石田村位于盘龙镇的偏南部, 地势平坦, 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为500.93hm2, 其中耕地366.91hm2, 占总面积的73.24%。农村居民点规模为88.91hm2, 居民点个数为175个, 占总面积的17.75%。基于石田村的现状条件, 适宜以石田村现有中心居民点为核心来构建中心村, 适度扩大已有居民点规模。对于村内现有的部分规模较小、布局分散的居民点进行整理或复垦, 以对村内布局进行全面优化。规划后, 居民点面积降至71.83hm2, 居民点个数下降到50个, 居民点整理新增耕地规模为17.08hm2 (见图2) 。

3.2.2 产业引导模式。

某些区域由于地形条件恶劣、交通条件较差的原因, 居民点规模较小、分布零散且深入丘陵区, 但是这些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如林地、草地、矿产资源等, 或者有着悠久的产业基础、条件, 对于这种村庄, 居民点规划时应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的适当加强其发展壮大, 也为发展型村。

在研究区域内, 确定了长岭社区居民点布局的产业引导模式。长岭社区位于镇域东南部, 全村土地总面积为496.15hm2, 其中耕地388.82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高达78.37%。居民点规模为59.77hm2, 居民点个数为154个。该社区在镇域范围内地势较偏且距离中心镇区距离较远, 居民点大多规模较小且分布零散。但是该社区种植生姜历史悠久, 基于大量的耕地资源, 目前该社区已建成万亩生姜基地, 2011年还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因此, 可以结合该社区生姜种植业, 引进业主和资金, 以产业优势引导居民点规划布局, 带动村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后, 居民点面积降至42.08hm2, 居民点个数下降到36个。3.2.3控制建设模式。对于发展潜力不足, 现状的生活、生产和住宅条件基本满足居民生产和生活, 人地矛盾突出且公共设施等功能不足的村落, 进行居民点规划布局时, 应在完善其功能的基础上逐步限制其扩展规模, 为控制型村。规划中, 确定了对于研究区域内的藕塘村、拱桥村、兴龙村、昌州村、三合村、白鹤村、合靖社区、龙王村、永陵村等9个村进行居民点布局的控制, 这种类型的居民点, 对于居民的吸引程度不大, 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步缩减。

藕塘村位于镇域的西北部, 全村土地总面积为728.13hm2, 其中耕地520.78hm2, 居民点规模为82.17hm2, 居民点个数为242个。该村居民点发展潜力不足, 目前的生产、生活和居住条件基本能够满足村民的要求, 但是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强, 人口将逐渐缩减, 直到最终消亡。在对藕塘村的居民点进行规划时, 重点是进行居民点规模控制、就地整治以实现内部挖潜, 限制居民点的新建及扩建, 适当允许改建、翻建。通过适当完善基础设施、对外交通建设, 增强与中心村或者集镇之间联系, 以中心村或者集镇为依托来完善居民点功能。规划后, 居民点面积达到65.65hm2, 居民点个数降至60个, 新增耕地面积为16.52hm2。

3.2.4 城乡融合模式。

某些居民点距离城镇较近, 与城镇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大, 受城镇化的辐射和影响强烈。在这种情况下, 应有计划的逐步将这些区域纳入城镇范围, 引导村民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向市民过渡, 农村居民点用地逐步向城镇用地过渡。在规划时应适当减少区域内居民点的布局指标, 逐渐压减居民点规模, 为迁并型村。规划中确定了对镇域内的龙腾社区进行城乡发展的融合。

盘龙镇规划城镇发展方向为在现有的镇区为中心的基础上, 逐渐向镇域的东南方向扩张, 此次规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19.62hm2, 规划中有部分现状居民点用地转化为城镇用地。龙腾社区北接盘龙镇建制镇, 与城镇之间相互作用大, 受城镇化的辐射和影响强烈, 规划中, 部分区域转化为城镇用地。规划前后, 龙腾社区居民点规模减少2.69hm2, 居民点个数由规划前的19个降至9个 (见图3) 。

3.2.5 迁移合并模式。

部分居民点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交通条件落后、布局分散且规模过小、发展潜力不够, 在对此类居民点进行规划时, 应逐步引导其向周围镇区或者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村迁移, 逐步缩小居民点用地规模, 为迁并型村。此次规划确定了对于镇域范围内的骑龙村、禾苗村、龙腾社区、大建社区等四个村进行迁移合并。

骑龙村位于盘龙镇的北部, 土地总面积为1063.93hm2, 其中居民点规模为91.66hm2, 居民点个数为443个, 居民点分布零散且普遍规模较小, 不利于生产、生活。该村居民点交通条件不便, 基础设施落后, 经济来源单一, 发展基础不足且潜力不够。在对这种村落进行居民点布局时, 应考虑在村域内采取集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 将分散的居民点迁移至周边条件较好的中心村或者镇街, 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率。规划后, 居民点面积降至52.32hm2, 新增耕地39.34hm2, 居民点个数减少382个, 规划后降至61个, 将有效改善居民点分布零散的现状 (见图4) 。

4 结论与总结

(1) 从宏观层面上, 在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中居民点布局应先进行发展型、控制型和迁并型三类定位;在微观层面上, 设计了不同发展定位的相应居民点布局模式:构建中心村模式、产业引导模式、控制建设模式、城乡融合模式和迁移合并模式。

(2) 结合Mapgis软件, 将居民点布局规划前后的对比直观的反映在图件上, 弥补了在微观领域中居民点用地研究的不足。

(3) 本文的研究对于重庆市乃至其他丘陵地区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居民点规划的研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 且在具体规划过程中需结合本地特点, 因地制宜的进行居民点布局。

参考文献

[1]张凤荣, 土地规划与村镇建设[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9.

[2]姜广辉、张凤荣、秦静等, 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 (11) :85-92.

[3]刘明皓、戴志中、邱道持等, 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布局优化——以彭水县保家镇为例[J].经济地理, 2011, 31 (3) ;476-481.

[4]谢炳庚、曾晓妹、李晓青等, 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衡南县廖田镇为例[J].经济地理, 2010, 30 (10) ;1700-1705.

[5]杨立、郝晋珉、王绍磊等,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10) ;308-315.

乡镇土地管理 篇9

一、招商引资中土地闲置问题的原因

当前乡镇招商引资中造成土地闲置的原因有很多, 成因很复杂, 涉及面广, 年代久。

(一) 政府土地相关部门政策失误、干预失度、管理不善

一些领导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片面追求政绩, 政策失误, 把关不严, 将大片的土地低价格出售给没有发展前途的投资者。在土地规划的过程中, 相关部门自身水平有限, 造成土地规划不合理, 管理不善, 大面积的重复开发和浪费。一些用地单位大量闲置土地, 地方政府却没有受到处罚或者处罚力度不大, 或者一些国有大型企业闲置土地严重, 而这些企业往往直接归属中央管辖, 地方主管机关处理起来难度大等等原因, 造成土地闲置现象的滋生。

(二) 用地单位投资不力、用地不规范、投机倒把

有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初期做出了许多承诺, 但后来未能兑现, 造成某些地块现在根本不适合开发, 而用地单位投资不力, 迟迟下不了决心是否撤资, 造成土地闲置。有些招商引资的用地单位因资金不到位、开发效益较低、技术支撑不够等原因, 将土地出租、不按照批准用途使用、通过各种方式将土地闲置, 趁机囤地, 投机倒把, 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

(三)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由于不完善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一些地方政府成为区域经济的利益主体, 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 直接制约竞争性行业的进入, 一旦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对地方企业产生竞争时, 当地政府采取一些消极的措施, 制造一些麻烦, 使招商引资来的用地单位在土地利用率上有所下降, 最终导致土地闲置。

(四) 历史问题

有些闲置土地涉及到司法查封、银行抵押, 比较复杂, 不能简单收回处置。在土地出让体制不健全的年代, 非法低价出让的土地没有办理用地手续。一些地方占用农民土地比较严重, 造成地方矛盾, 迟迟没有解决。早年出让用地, 有些用地单位用于长远投资, 至今没有建设。

二、招商引资中土地闲置的危害

当前乡镇招商引资中的土地闲置问题不但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不能招真正的商, 引真正的资, 还会造成一些社会负面影响。

(一) 导致土地次序的混乱

土地资源与资产的低效率利用和浪费, 不能实现资源与资本、劳动的有机结合, 还造成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困难, 容易造成城市规划功能分区混乱和土地资源的大量闲置, 出现资本的投资虚涨, 造成了市场发展的无序和混乱, 对土地市场的发展, 有着负面影响。如果对这些闲置的土地处置不当, 如抵押贷款, 并携款而走, 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二) 导致不能够真正的招商引资, 经济发展缓慢

大面积的土地闲置, 造成土地的紧张, 一些真正想来投资的, 却没有土地, 或没有好的地段。一些地方不从实际的发展需求出发, 十分关注GDP, 招商都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 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分不相符, 导致经济发展缓慢。

(三) 导致严重社会问题

土地的闲置, 会容易引起土地新的征用, 用现行的安置补偿办法去置换农民的土地权利, 难以解决其后顾之忧和长远生计, 势必酿成一支日益庞大的失地农民大军, 这些人大多文化程度低, 无一技之长, 一旦有限的补偿费花光, 就业无门, 多数沦为城乡结合地带最贫困、最边缘的群体, 大大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导致三农问题的严重。

(四) 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

在土地闲置的过程中, 土地使用单位看到政府管理不善, 一有机可乘就采取各种手段大量囤积土地。由于制度上不完善和利益的驱使, 一些政府的部分官员很容易与这些不法用地单位形成利益关系, 滋生腐败, 造成大量土地的闲置与流失。

三、解决措施

当前乡镇招商引资中的闲置土地问题实在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处理起来困难重重, 本文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一) 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好土地管理队伍

转变政府职能, 树立服务政府、经营政府的理念,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重视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合理使用土地, 处理好招商引资和土地问题的关系, 处理好依法管地与为基层、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的关系, 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的关系, 培养高素质的领导集体。加强土地管理部门的班子建设, 高度重视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 建设一支政治好、原则性强、熟悉业务、懂得管理、廉洁自律的队伍。

(二) 建立土地监督、执法垂直综合机构

建立土地执法监察的垂直领导, 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土地执法监察队伍, 解决土地"执法难"的问题, 有利于克服地方政府压低价招商引资和土地闲置的现象, 有利于保证中央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 真正让地方政府严格执行土地所有权代表的意图和方针、政策, 提高土地利用率。对规范土地市场秩序, 保障农民利益, 维护社会稳定, 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 促进依法治国, 保证国有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

(三) 严格控制各类用地, 增加土地供应透明度

对开发用地进行全程跟踪监督, 坚持有保有压、从严从紧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优先保证国家重点扶持的建设项目以及加强乡镇经济发展建设项目用地。稳步推进用地的招标、拍卖、挂牌供应, 积极探索和推行用地租赁制度, 减少用地量;按照“符合规划、权属清晰、界址清楚、依法批准、有偿使用”的原则, 通过完善土地储备制度, 增加土地供应透明度, 采取公开土地保有量和闲置量信息的方式引入市场机制, 优先储备, 盘活闲置、空闲和低效利用土地。

(四)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对被“浪费”多年的土地收取土地闲置费, 有开发条件的, 允许在缴纳土地闲置费后延长几年动工, 否则由政府按照一定的条件有偿或无偿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 交市土地交易储备中心进行储备。在分析土地闲置和征而未供的原因基础上, 针对每宗地的不同情况, 收取土地闲置费、收回土地使用权、限期开工、收购或置换, 制订每宗地相应的处置闲置方案, 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

(五) 因地制宜, 科学发展, 促进集约用地

按照“盘活存量, 优化增量”的指导思想, 强化土地集约化使用, 提高土地利用率。组织开展土地“大排查, 深挖潜, 严管理”活动, 摸清用地现状及土地可挖潜力底数, 因地制宜, 科学发展, 采取多种措施加以利用。变“招商引资”为“选商引资”, 设置产业和投资“门槛”, 重点引进占地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 积极推进“零增地”招商, 发挥寸土寸金效益。对资源集约情况进行考核奖励, 开展新上工业项目资源集约竞赛活动, 大力培育扶持资源集约型示范企业。

(六) 深入开展利用土地宣传活动, 加强舆论引导

通过专业指导、印发辅导材料、新闻媒体典型介绍等多种方式, 深入开展利用土地, 反对土地闲置的宣传工作, 提高土地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能力, 增加用地单位合理利用闲置土地意识。对重点查处违反规划、突破计划、违法批地用地、闲置土地的典型案件, 要公开调查、公开结果, 加强土地闲置题材报道, 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蔺蔚青, 彭忠胜.招商引资过程中项目评价与资源分配研究[J].经济研究, 2004 (10) .

[2]张新国.武汉市制造业吸引外商投资对策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5 (2) .

[3]刘定惠, 等.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对策探讨[J].湖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25) .

[4]刘卫东.中国城市土地开发及其供给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 2002 (26) .

乡镇土地管理 篇10

随着新的《土地承包法》的落地和土地资源的紧缩, 国家和个人越来越认识到土地的重要性。特别是近几年中央连续几个一号文件都是关系到农村、农民和土地。大量资金和人员涌进曾经无人问津的土地上, 这样乡镇土地承包合同存在的一些纠纷不断地被暴露出来。研究乡镇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乡镇土地承包合同

乡镇土地承包合同是指乡镇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或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与其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签订的承包乡镇土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交付一定收益的协议。

2乡镇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中存在的问题

2.1 合同性质很难界定

界定乡镇土地承包合同的合同性质, 是审理乡镇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案件的首要条件。因为只有确定了这点, 才能界定在审理此类案件时选择什么样的适用法律。众所周知, 审理一般的合同纠纷, 在我国一般是采用合同法。但是由于乡镇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特殊性, 在处理相关案件的时候也适用民法。

界定乡镇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性质, 在学术界目前也没有统一的说法。现在主要采用的两种观点是, 行政合同说和民事合同说。推崇行政合同说的学者认为, 农民通过与乡镇签订合同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在承包期限内, 农民自主经营, 其收益直接取决于其劳动成果。政府与农民签订的是行政合同, 而不是下达行政命令或指令性计划。在我国, 目前以行政合同的方式来管理土地占据了主导地位。民事合同说支持者认为, 土地承包合同如同企业承包经营合同一样, 都是平等主体间通过权利和义务的交换签订的双务、有偿、诺成合同。

2.2 发包方存在形式不一, 导致合同主体资格很难认定

处理合同双方的纠纷时, 必须明确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资格。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 目前在乡镇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承包方主要存在三类。第一类是代表合作经济组织的乡 (镇) 经济联合社和乡 (镇) 经济管理委员会等。一般情况下, 这类组织拥有自己独立的财产, 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对外独立承担义务和享有权利。因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所以在合同纠纷的审理中可将其列为诉讼主体, 追究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第二类是乡 (镇) 一级合作经济组织和乡 (镇) 政府合二为一的组织机构。这类合作经济组织不是独立的法人, 甚至没有法人代表, 没有自己的人员、组织架构, 其实质是所属乡 (镇) 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在法律上是乡 (镇) 政府的附属机构, 无法独立并承担民事责任。

2.3 法律和政策的更新变化, 导致纠纷审理中很难核对适用的法律

新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于2003年正式实施, 它进一步规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但是因为历史原因, 自80年代中期我国很多地区根据国家政策实行的是“两田制”, 即“责任田和口粮田”区分承包制度。新政策落地后很多村民要求及时收回责任田并按照家庭联产方式重新分配, 但是原来的承包合同没有到期, 从而引发纠纷。

3相关对策

3.1 综合考虑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 选择适用法律

在我国, 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开的。这一特殊国情, 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特殊性。因为它既有民事合同的法律特征, 也有行政合同的强制性特征, 并不是单纯的行政合同或民事合同。

在处理这类合同纠纷时, 要从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的具体构成上综合考虑和分析, 进而选择适用法律。著名的法律专家霍菲尔德的法律关系元形式理值为审理这类合同提供了理论支持。该理论认为, 面对复杂的、非典型的法律关系, 对其进行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将一个大的关系, 解析为若干最基本的法律关系。这就像化学家对化合物进行的单个元素分析一样。一个法律主体和多个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化为若干个简单的法律关系的组合体。

3.2 充分考虑发包方的法人性质, 确定合同主体资格

对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乡 (镇) 经济管理委员会、乡 (镇) 经济联合社等, 在处理合同纠纷时要以其为合同主体, 进行案件的审理。对于乡 (镇) 一级合作经济组织与乡 (镇) 政府合二为一的组织机构, 因其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故要以其依附法人乡 (镇) 政府为诉讼主体。

3.3 老人老办法, 新人新办法, 解决新旧法律的冲突

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 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在处理因新旧法律不同引起的合同纠纷时, 要按照合同签订时期的现行法律进行审理。对于当时法律存在巨大漏洞导致的合同纠纷, 法官也要参考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酌情处理。

4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中, 我们了解到目前我国乡镇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研究乡镇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既有理论研究的基础又有实际研究的需求。面对这样的现状, 我们从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通过案件纠纷处理中严格地使用相关法律, 准确核定合同主体资格, 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童日晖.丁关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立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2]亓宗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保障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

上一篇:战略成本管理下一篇: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