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和谐城乡建设工作总结

2024-05-26

XX镇和谐城乡建设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XX镇和谐城乡建设工作总结

健全民情恳谈机制 构建和谐平安新___ ___镇位于县城东南部,地处赣、浙、闽三省交界处,距玉山县城18公里,镇XX政法综治暨和谐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境内交通便利,二级公路“玉占线”穿境而过。镇域面积63.6平方公里,镇内环境优美,民风纯朴,社会和谐。全镇共有人口3.1万,辖10个村委会,3个社区居委会。全镇共有学校三座(即___中学、官溪中学,___中心小学)。新一届党委、政府继续以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和谐___为己任,严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要求,紧紧围绕“社会更加稳定、家庭更加和睦、治安更加良好、群众更加安康”的总体创建目标,以健全民情恳谈机制为切入点,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打击、防范、建设、教育、管理、改造等各项措施的落实,深入开展和谐平安创建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咬定一个目标。即确保全年不发生影响较大的社会稳定案件和事件。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把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乡镇经济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几年来,我镇都没有发生影响较大的社会稳定案件和事件。由于紧紧咬定这一根本目标不放松,全年没有发生影响较大的社会稳定案件和事件,全年无刑事案件,确保了一方平安。良好的社会稳定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的大发展。一年来,共引进招商引资企业11家,合同资金1.2亿元,到位资金5000余万元,其中7家企业已经竣工投产。

二、建好二个“室”。一是综治室。乡镇综治工作的重点是基础建设,根据《上饶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规范化标准》的要求,今年,向各村和社区印发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村级(社区)基础建设规范化标准》,村委会和社区的综治室建设进一步规范,规范化建设的村级综治室由去年的7个增至12个,实现有村部的村综治室全部达标。村民小组明确治安信息员和综治中心户,实现村内村外联动防范。为进一步健全民情恳谈机制,抓好基层综治维稳网络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平定新___,镇党委把基层综治组织队伍(调委会、治保会、信息联络员、综治特派员、综治中心户长)和基层群防群治五支队伍(治安巡防队、综治特派员、治安信息员、治安志愿者、帮教小组)全部纳入民情恳谈两支队伍管理,全镇现有民情恳谈员170名,民情信息员460名,其中村(居)民理事会13个106人,调委会13个53人,治保会13个52人。通过民情恳谈两支队伍,使创建活动有序开展, 创建工作深入民心。据统计,一年来解答群众各种政策咨询700多人次,为民办实事520余件,排查各类矛盾60余起,调处大小纠纷18起,调处率100%,调处成功率100%。三个学校(二个中学和一个中心小学)按上级精神要求,在今年8月份,建起了校综治室,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操作。二是社区警务室。原官溪乡撤消后,边际治安环境相对较为复杂,治安任务相对较重。从这一实际出发,___公安派出所及时调整警力配置,率先在官溪社区居委会建起了警务室,实现公安干警服务工作进社区。落实人员、场所、经费,开展群众咨询和求助、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登记备案、有关人员政审等业务,确保了一方平安。

三、开展好三项活动。一是创建“民主法制村(社区)”专项活动。从创建“平安法制家庭”入手,以“人人参与,户户联动,构建平安法制家庭”为目标,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工作总结《镇XX政法综治暨和谐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同时,提倡平安法制家庭“五个一”:即义务参加一次巡逻活动、参与一次法制宣传活动、协助调处一起邻里纠纷、捐助一项新农村建设公益项目以及帮扶一户贫困家庭,以家庭的“小平安”构建全社会的“大和谐”。通过平安法制家庭的创建,加强公民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和民主法制建设工作,实现民主法制村创建目标,为村民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稳定的经济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健康的青少年成长环境。通过民主法制村的创建,有力促进了平安村(社区)的创建工作。全镇3个社区居委会100%达到民主法制社区和平安社区目标,10个村委会有9个达到民主法制村和平安村目标,达标率90%。二是打击聚众赌博专项活动。由公安机关牵头负责,相关部门配合,以省际边界地区为重点,严防辖区外赌头、庄家流入要地。通过向群众发宣传单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赌博的危害,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建立防范与打击的长效机制,有效地维护了一方净土。三是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专项活动。由综治办牵头,联合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对全镇三个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了专项整治,处置校园周边乱摆乱设摊点和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的游戏室与网吧。学校配置法制教导员,广泛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安全意识,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四、立足四个“明显”。一是广泛宣传,群众创建知晓率明显增加。通过创建平安法制家庭、民主法制村(社区)等系列活动,激发了群众的创建热情,使平安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民心。开通民情恳谈网将和谐平安___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创建目标、活动内容、方法步骤、实施方案等在网上公布,使在外创业青年对家乡的创建活动有更好的了解,并积极投身到创建活动中去,群众创建知晓率达97%。二是多管齐下,治安案件发案率明显降低。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建立义务巡逻、邻里守望、纠纷调处、联动防范等制度;扎实有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对疑难、重大矛盾纠纷,坚持“一事一议”,落实调处人员和调处期限,确保效果;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摸清底数,掌握动态,及时发现、打击违法犯罪分子;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落实衔接、定期排查、日常管控三项制度,实行“一帮一”、“多帮一”,有效预防重新犯罪;完善边际联防协作机制,通过召开联防会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治安防范,及时调解矛盾纠纷,保持边际地区社会治安稳定。全年发生治安案件14件,发生率0.4‰,较上年相比下降15%。三是民情恳谈,群众到县以上部门上访次数明显下降。通过健全民情恳谈机制,落实民情恳谈各项举措,充分整合人力资源,把基层综治队伍全部融合到民情恳谈的两支队伍中来(民情恳谈员队伍和民情信息员队伍),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办事效率。群众

的呼声有了回应,群众的合理要求有了答复;干部到群众家的恳谈次数多了,群众到县以上部门的上访次数少了。全年到县以上部门信访2件,同比下降33%。四是和谐创安,公众“安全感”明显提高。通过创建平安法制家庭、民主法制村(社区)等活动,拓宽创建范围、充实创建内容,注重机制和制度建设,提高创建层次和水平,激发群众创建热情,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公众“安全感”有了明显提高。总之,通过建立健全民情恳谈机制,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和谐平安创建活动,实现了“五个不低于”,即民事纠纷调解成功率不低于98%,刑释解教安置帮教率不低于95%,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登记率不低于95%,师生对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满意度不低于96%,群众对创建的满意度和知晓率不低于96%;确保了“六个无”,即无重大群体性事件,无纠纷械斗事件,无群死群伤治安灾害事故,无群体越级上访事件,无影响恶劣刑事案件,无赴市以上非正常上访。

篇2:XX镇和谐城乡建设工作总结

XX镇从2010年7月开始展开平安和谐“三区”创建工作,通过近三个月的摸底排查、资料收集,从10月初开始正式进入推进阶段,到11月底为止,试点企业的第一阶段工作基本完成,现作小结如下:

解决工区征地工作中的矛盾纠纷工作

XX镇近年来各种开发征地较多,XX小城镇建设、XX水泥厂、XX二期建设项目相继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这些工程共涉及土地征用面积较大,不断产生的补偿安置、房屋拆迁、坟茔拆迁等矛盾引发了诸多不安定因素。为全力维护我镇稳定,XX镇党委、政府,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先后从各单位抽调120余人次组成4个工作组,工作组在全力做好宣传疏导工作的同时,把维护稳定放在首位,抓情报、施良策、除隐患,从源头上化解和消除了一大批群体性不安定隐患;针对群众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广大干部带着感情工作,将群众的一些合理诉求和困难向有关部门反映,求得解决;对“三区”发生的各类大小案件,7月以来镇派出所协助上级公安部门及时查处和打击。打击系列入室盗窃案一起抓获嫌疑人一人,系列抢劫案一起,抓获嫌疑人10人,处置治安案件13起,调解矛盾纠纷38起。

解决矿区矛盾纠纷工作

XX镇辖区内有两个煤矿,XX煤矿涉及的XX、XX、XX等组,XX煤矿涉及的XX、XX、XX等组,只要出现出现地质灾害、房屋倒塌、水田变旱、安全饮水等问题,就会将全部原因归结到煤矿开采上,使矿群矛盾纠纷尖锐复杂。XX镇党委、政府以“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治理、防止激化”的原则,在平安和谐“三区”的建设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办法;

一是警务前移至矿区。设立矿区警务室,把法律和服务送进矿区的企业和村寨。

二是干部驻矿,扎根矿区,化解矛盾。

三是民主自治在矿区。针对矿区矛盾涉及多方利益主体的实际,在镇党委政府牵头下,拟在涉矿地由村民推举部分村民代表和企业代表以及驻矿干部、民警参与组成“和谐矿山促进会”(因12月份涉及村级换届选举,此项工作先暂停1个月,新的村级班子产生后,“和谐矿山促进会”立即挂牌成立),并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由驻矿干部带领促进会成员,定期召开碰头会,研究解决矿群问题,采用民主协商的方式,求大同存小异,形成共识,从而化解矛盾,达到和谐。

四是和谐共建在矿区。以矿区为主体,抓好警民共建、矿群共建。面对矿区群众的困难和诉求,在镇党委、政府的努力协调下,以期通过上级政府部门和部份企业的共同努力,投入解决部分“三区”人畜饮水、矿区(乡村)公路改造、冬季用煤、优先用工、贫困学生救助、优秀贫困学生奖励扶持、污染补偿等一系列矿区村民的利益问题,从而使矿区企业生产正常,秩序井然。

工作进度情况

7-10月对全镇“三区”进行调查摸底,选定XX煤矿、XXX、XXX厂等三家企业作为XX镇平安和谐“三区”建设试点企业。

10-12月对试点企业进行了进一步工作,成立XX镇平安和谐“三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驻矿干部进驻、设立了警务室、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组织、建立健全了安全保卫组织、“和谐矿山促进会”框架建设完成等待新村级班子换届、建立了流动人口管理机制、试点企业在镇派出所、司法所、法庭聘请义务法律宣传员、建立了平安和谐“三区”联系会议制度。

XX镇平安和谐“三区”工作领导小组

篇3:XX镇和谐城乡建设工作总结

(一) 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与思想保证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必然产物, 没有和谐社会, 就不可能有和谐文化, 没有和谐文化的指导也不会出现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就是我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建设, 必须打牢民族民间文化的根基, 乡镇文化建设也是这样。传统文化是农业时代所凝聚的文化成果, 与当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存在一些不相适应之处。因此, 必须通过整合, 继承、吸收和创新, 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增添活力, 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为把和谐文化建设落在实处, 2000年以来, 泥河镇党委、政府对文化方面的投入达120多万元, 去年还专门发文成立了“泥河镇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 镇长任第一副组长, 分管书记和分管镇长为副组长, 组宣办主任、农办主任、文化广播站站长、中学和中心小学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和谐文化建设上, 力求与政治、经济、社会建设的整体和谐。并意识到乡镇文化建设必须加大政府的投入, 消除一切不和谐因素, 只有做到思想和谐、精神和谐, 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二) 充分认识和谐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农村建设中, 现代化的具有竞争力的乡镇文化建设, 是以村民全面发展为目标, 融现代科学技术为一体的巨大实体空间。对农村而言, 处于整个区域社会的中心地位, 它是人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果, 是农村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研、信息、交通最发达的区域, 最基层知识经济发展的前沿。

文化作为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正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已成为各国相互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是民族之魂, 也是一个乡镇之魂。一个乡镇如果缺乏先进文化的引导和支撑, 所谓的发展与繁荣就只是一尊没有灵魂的泥塑, 新农村建设也只是盲目赶潮流。我们镇首先抓校园文化促新农村文化建设, 镇综合文化站与泥河中学共同主办的“校园文化体育节”已成功的举办了十届, 去年与中心小学成功的举办了首届“少儿文化艺术节”。

通过活动, 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 新农村需要新文化, 农村文化重点在村, 在培育农村文化内生机制和繁荣农村公共文化活动上。让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 以农民自己认可的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日常生活中, 使他们拥用自己的高尚精神和文化家园。每年都能举办社区和乡村文化活动达20场以上。去年镇政府又投入20多万元用于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广播村村通和科技培训等文化活动上, 极大的鼓舞了全镇人民的士气。镇文化广播站被评为区市先进单位。

二、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一) 和谐文化, 必须在传统基础上创新

建设和谐文化, 必须发展创新, 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带动乡村前进的“火车头”作用, 使之真正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头羊。首先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根据镇情, 深入村组了解本镇文化基本现状和群众的需求, 从赢得自身的发展出发, 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反映活生生的社会现实, 不断完善资源丰富、独具特色、格调和谐、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以校园文化带动社区文化和乡村文化。镇综合文化站经常组织村民和社区职工参加矿区“木兰扇”健身舞和“秧歌舞”的培训, 举办“胜勇杯”篮球赛和“丰收杯”锣鼓赛, 全镇15个村、两个社区18班锣鼓参加比赛。

乡镇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在创新的基础上根本在树人, 在造就新型农民, 新型企业家和基层干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来教育人、激励人、陶冶人, 做到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社会和谐需要和谐文化, 哪里市场经济活跃, 哪里社会出现群众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的热潮, 兴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 而文化又反过来推动经济向前发展。俗话说:“有文穷不久, 无文富不长”。扶贫要扶人, 既要物质扶贫, 也要通过扶文来扶智、扶精神。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 当听到群众亲切的问候“老李来了, 又要搞什么活动”时而感到欣慰。

(二) 构建和谐文化的必要性

而今城乡差距, 地区差距拉大主要表现在文化上。据调查农村乡镇文化处于边缘化境地, 投入严重不足, 不少地方的农民文化生活贫乏枯燥, 人们是“早上听鸡叫, 白天听鸟叫, 晚上听狗叫”。低俗和消极文化乘虚而入, 侵蚀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 甚至有不少地方“黄、赌、毒”卷土重来, 封建迷信活动猖獗。究其原因, 正是由于一些乡村文化建设严重滞后, 才导致了这些地方一些社会的问题的产生。有些地方缺少文化生活, 存在着“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现象。群众反映说:“生活好了, 电影跑了”。大部分农民除了在家看电视, 就是“斗地主、打麻将”, 许多精神垃圾和赌博封建迷信活动等不良文化却在迅速占据先进文化退却后留下的空间。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农村科技文化阵地欠缺, 已经与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因此, 建设和谐文化, 是乡镇在新农村建设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源于基层, 构建和谐

(一) 和谐文化建设, 必须立足于农村源于基层

和谐文化建设, 必须立足于农村, 源于基层乡镇, 必须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农村发展的目标, 开展实用生产技术培训,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增强农民致富技能, 引导农民走上致富之路。针对本镇实际, 优化社会资源, 加强企地共建, 实现资源共享, 双向联动, 双赢为民, 优势互补的新格局, 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特色。特色就是个性, 就是独具一格。淮南市泥河工农联欢艺术节就是泥河的品牌文化, 一大特色。

多年来,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乡镇文化建设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 从一九九一年起与淮南矿业集团潘集第二煤矿共同举办的工农联欢艺术节至今已成功的举办了五届, 让文化之船扬起工农友谊的风帆, 在市内外和省际彼具影响力。去年以来, 镇党委、政府借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制定出台了《泥河镇“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 扶持恢复了民营泗州戏剧团, 组建了“淮南市泥河民间灯舞艺术团”和“民间唢呐说唱艺术团”, 镇文化站牵头引进“市花鼓灯艺术学校”在泥河中心小学长期举办“花鼓灯艺术培训”, 为泥河培养了近百名少儿艺术人才。深入村组各类演出活动达78场次。

如何抓好乡镇文化建设。笔者认为需要有一支较高文化素养, 具备世界眼光的战略思维和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领导干部队伍;培育一支具有较高政治业务素质、爱岗敬业、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镇村干部和文化骨干队伍;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经济理

关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黄莉茜

(广州市白云区文化馆广东广州510000)

【关键词】农村文化;现状;难点;农村基层文化;思路;对策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应有之义。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 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 因此, 如何正确把握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是我们这些作为主流文化系统一员的文艺工作者所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一、农村文化的现状和难点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心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农村文化确实有了长足发展, 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日趋多元化, 农村山区文化设施建设有所加强。但是, 在充分肯定成绩和主流的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概括起来表现在:

1. 观念落后, 思想滞后。

当前, 部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比较薄弱。一方面, 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对基层文化建设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片面强调发展经济而忽视了文化建设对于人的精神陶冶和振奋作用, 少数地方基层文化工作没有人着力去抓, 另一方面, 一些基层文化领导存在应付思想, 上边抓一抓, 底下动一动, 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 阵地萎缩, 功能弱化。

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缺乏正确认识, 农村部分乡镇文化站文化功能弱化, 少数文化站成为“一块牌子、一枚章子、一张桌子、一间房子”的“四一”式空壳站, 就连过去一些曾经很有起色的乡村文化站室, 由于缺乏经费的支持也日渐衰落, 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流星”。

3. 设施陈旧, 利用率低。

一些农村文化站的活动场所由于长期得不到维护和更新, 设施陈旧破烂, 活动场所被借用, 有的甚至被挤占, 文化设施未被充分利用。

4. 人才匮乏, 青黄不接。

一些文化站人员进出渠道不畅, 几十年一贯制, 队伍严重老化。有些站长身兼数职, 如兼管体育、广播、卫生等多方面的工作, 导致出现分身无术、对文化事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少数文化干部思想保守, 满足于守摊子, 混日子, 吃皇粮, 可是由于渠道不畅, 混日子的人无法分流, 有所作为的人又难以进去, 等等, 种种原因造成了文化队伍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5. 投入不足, 活力不强。

经费短缺是农村基层文化单位共同的特点。长期以来, 农村文化事业投入资金偏少, 比例偏低, 基层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经费。不少基层单位负责组织演出节目, 经费却由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给基层文化单位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没有必要的经费支持,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二、发展农村基层文化的思路和对策

面对农村基层文化发展的困境, 怎样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农村

念, 熟悉掌握科学理论知识, 富于创业开拓精神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建设一支掌握高新技术, 善于研究开发创新和文化素质较高, 熟练掌握先进设备的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几年来, 全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58期, 参培人员达12800多人次。其中培训镇村干部320人,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50人, 村镇社区文艺表演人才360人, 农业科技养殖种植人才和企业技能人才1200人, 为科技兴镇跨越式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二) 和谐文化建设, 必须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道德基础

建设和谐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农村建设中, 主角是农民, 重点是农村, 关键在发展, 基础是精神。目前, 广大农民吃饱穿暖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有些地方基本实现了我们儿时的梦想“楼上楼下, 电灯电话, 洋犁洋耙”和“生活讲营养, 住房讲宽敞, 穿衣讲漂亮”。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 农民的文化生活显得日益重要, 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抓农村文化建设应该像抓经济建设一样, 加大工作力度, 解实际, 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点加以改善:

(一) 要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加强领导。

农村文化建设, 领导是关键。可是一些基层领导对基层文化建设却缺少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如有些乡镇文化站为了应付上面的达标检查, 租借其它的场所填充, 隐瞒了真实情况, 使得上级无法了解, 问题得不到解决。诸如此类说明思想认识还是发展文化的首要问题, 因此我们要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文化建设, 改变“文化事业是花钱的事业”的错误观点。须知, 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 是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均衡发展的社会, 是追求经济和文化目标统一的社会。只有把文化建设搞好, 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各级领导特别是乡镇领导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重视和支持农村群众文化工作, 切实担负起农村文化建设的责任, 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与经济和其他各项工作统筹规划, 协调发展, 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地方财政支出范围, 增加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 逐步提高投资比重。

(二) 加大投入, 完善设施。

要做好农村文化工作, 设施是基础, 管理是关键, 内容是根本, 服务是宗旨。抓基层文化工作, 首先要从基础抓起, 从设施抓起。目前乡镇文化站的文化设施大多简陋残旧, 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状况令人堪忧。建议考虑引入农村文化投入机制, 在政府主办的同时, 出台鼓励政策, 形成激励机制, 积极吸纳并用活民间资金, 以便对现有的文化设施进行改造完善和合理维护。这里特别强调的是, 今后要坚决杜绝农村文化站舍及设施被变卖、转卖、拆除、占用的问题发生。

(三)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搞好人才培养。

要繁荣农村文化, 队伍是关键。目前, 一些农村文化队伍年龄老化, 青黄不接, 出现断层, 尤其是一些民间绝技遇到了后继无人甚至失传的尴尬局面。因此, 应制定积极的文化扶持政策, 鼓励民间艺术家传师授徒, 并将其发扬光大, 最好是能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品牌形象。同时, 要深入进行人事干部改革, 对文化干部队伍进行定期培训, 提高农村文化干部的政治修养和专业技术水平, 做到留住现有人才, 培养新的人才, 有条件的基层可以输送文化干部到艺术院校学习深造。

目前, 农村文化工作虽有一些不完善之处, 但我们坚信, 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 有各级领导重视, 有许许多多为文化事业献身的文化干部的努力工作, 农村文化工作一定会不断呈现出新的局面, 取得更多的丰硕成果。

决乡镇文化事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以避免文化建设滞后而拖经济发展后腿的现象发生。

篇4:XX镇和谐城乡建设工作总结

Xx镇xx村生态移民建设工作总结

镇党委、政府:

我村自2006年启动生态移民建设工作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和环境资源得到保

护”的移民安置目标,根据我村搬迁安置实施进度计划,稳步推进各项基础工作,顺利完成了移民搬迁工作;同时,认真落实兑现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抓好其他水利水电移民各项工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我村生态移民安置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自生态移民工作开展以来,我们首先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生态移民对保护环境和对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把生态移民工作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来完成,建立了以支部书记负总责,村两委成员具体负责的工作格局。同时在组织环节上,一是从大局出发,讲究工作策略。面对生态移民工作的复杂多变和严峻形势,移民建房工作是移民安置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建房计划、建房设计和建房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移民安置后的社会稳定。我们提出“收拢十指,集中出击”的工作思路,集中优势力量,在党员和生活富裕家庭人员中进行突破,再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使生态移民工作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群众的民心工程。二是理清思路,制定规划,分步推进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依托国家生态移民项目,结合我村实际,对居住在大山深处,生态环境恶列、已失去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地区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到交通条件较好的川道地区,从事粮食种植,实现了保护生态、提高农民收入的“双赢目标”。我们还注重安置方案的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相结合,选择具有良好的人居和发展环境的地方,三是从职责细化,责任到人。整合人力资源,将镇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重新调整为两个工作小组每个工作小组干部负责二至三户移民,通过“组到户,面对面”的方式,逐个征求移民的意愿,再根据工作组反馈的信息,以成熟一组分配一组为原则,确保移民工作顺利完成。

二、广泛宣传、加强教育

我们通过多种教育宣传形式,引导村民理解生态移民,支持生态移民工作的思想意识。一是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及时召开两委会,党员干部会和群众大会,办黑板报,走访群众,广泛宣传生态移民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方法步骤,营造声势,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并得到了全体党员干部的配合和支持。二是狠抓学习教育,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为契机,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教育、以及生态移民的好处,通过扎实认真的学习教育,使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观念得到了更新,树立起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增强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强化了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责任心。奠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为生态移民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篇5:XX镇十大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依靠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纵深推进“对接”发展战略,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围绕提高政府效能,不断推进十大体系建设,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好发展。

一、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形成较强竞争力的产业支撑体系 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为推手,做到“一个产业一个思路,一套实用技术、一套扶持办法”,大力扶持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一村一品”格局趋于成形。一是烟叶产业继续壮大。我们始终把烟叶产业作为正平的支柱产业来抓,通过制定《关于大力发展2009年烟叶产业的决定》,进一步完善扶持奖励政策,为农民提供信贷支持,严格奖惩机制,建立烟叶生产发展基金,严厉打击烟叶走私等举措,做大烟叶这一品牌产业,2009年投资1000万元在XX设立了现代烟叶示范基地,带动当地农民200多人走上致富之路。二是小辣椒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二、大力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继续加大了果业开发管理力度,果业生产稳步推进。重点突出抓好脐橙带的规范化管理,将这千亩脐橙示范带建成精品果园,同时推进了脐橙基地的开发建设,组建了2个脐橙产业合作社。积极扶持新兴产业,药材、花卉等产业有了较大发展。

三是进一步提高城镇建设品位,大力发展道路建设。我镇道路交通建设实现了重大跨越,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标。继续把解决农民群众行路难问题放在了工作的重要位置,积极争资争项,完成了村级路改造,并于10月份全线通车。加大了村级公路的改造,年

内共投入400多万元资金,完成了6条村组级公路水泥硬化,共计20公里,在全县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四是全面推进了“一大四小”工作,山下绿化,通道绿化工作完成整地1200多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0%。森林防火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森林火灾比去同比减少70%。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三、大力推进民生工程,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全力推进了各项民生工程的实施。我镇继续在民生工程上加大投入,各项惠民实事取得了实效。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9年,共投入230万元,完成城市低保150人,农村低保2020人,供养五保户99户,优抚对象115人,社会保障水平总体提升;全面落实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0000万人,上交合作医疗款40.466万元,参合率达92.8 %,因病补助医疗费125万元,其中县医院23万元,乡镇卫生院和县外医院100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落实了教育“两免一补”资金50万元,“两免”和“一补”受益学生人数250,支助贫困生136人;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56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文教卫生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年内投资310万元新建成5栋教学楼,投资89万元兴建了卫生院医务大楼。三是综治维稳工作不断加强,社会治安总体稳定。实行了乡镇领导、干部圩日接访制度,坚持了矛盾纠纷和治安形势定期分析制度,积极主动地做好了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工作,共排查调处纠纷共64起,调解成功率达98%,农村社会较为和谐平安,全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同时,组织由派出所、工商、城管、卫生等站所联合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活动,对娱乐场所、食品卫生等进

行了集中整治,取缔了三无产品,净化了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四、大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了干部的教育培训。以“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了干部的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工作,全年共举办干部培训6次,培训干部800多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干部的思想觉悟,在抗击冰灾、支援地震灾区建设,以及抗旱、扑灭森林火灾等行动中,广大干部乐于奉献,不畏艰难的精神得到充分展现。二是政府各项运行机制得到加强。完善了班子及机关干部的学习、考勤、请休假、财务、考核等规章制度,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三是政务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建设“三民”服务中心,提倡圩日集中办公,提升了镇村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功能,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四是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得到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得到了加强。

篇6:XX镇2020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2020年,XX镇法治建设工作在市司法局的指导帮助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实施纲要》,围绕建设法治XX为目标,认真落实法治建设工作各项措施,着力夯实法治建设基础、创新工作机制,法治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取得了新的工作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法治宣传,抓好纲要的贯彻实施

1、镇党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做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法治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镇的法治建设工作,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年初工作有计划,年终有考核总结,确保了法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2、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以“七五”普法终期考核为契机,认真组织开展“法律六进”、农民工学法周、“12.4宪法宣传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等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造浓法治氛围,使法治建设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一是进一步加大各类重点对象学法力度。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学法治度,制订学法计划,落实学法内容,健全领导干部学法档案,规范领导干部学法,组织领导干部参加镇里组织的学法活动,加强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和法治建设的能力,掀起了全镇机关工作人员自觉学法用法的热情。二是扎实开展经常性普法宣传活动。按照全市“七五”普法规划和普法工作重点,坚持每月由司法所牵头,会同镇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开展“每月一法”法治宣传活动。同时采用法律咨询、法治文艺演出、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政府法治建设、创建“法治镇”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方式措施,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营造创建工作的舆论氛围。

二、加强制度建设,夯实科学民主决策基础

1、一是坚持权力阳光运行,全面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我们把法治建设,公正司法的相关制度、程序以及便民措施、服务承诺等及时公开。各行政村建立了相对集中的党务、事务公开栏,进一步扩大了公开范围,丰富了公开内容,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政务公开的透明度,不仅规范了政府法治建设行为,也便于群众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有效杜绝“吃拿卡要”和“冷横硬推”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2、坚持完善权力监督机制建设,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法治建设工作。法治建设工作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领导是否重视。我镇先后出台了《XX镇法治建设工作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若干规定》等规定,全面落实了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制定完善了重大问题汇报制度,重大决策审核制度、处理信访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干部培养考核任用、财务管理、专项工程项目建设监督管理等重大内容做了详细规定,有效增强了干部的责任心和防微杜渐能力。在工作中,要求镇机关各职能部门明确执法任务、执法范围、执法权限、执法标准和应承担的义务责任。在机关考核内容中,我镇机关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活动中违法行使职权或不履行职责造成后果的,对其责任人视责任大小给予相应处理。

3、实施了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机制和村级事务监督机制。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级事务充分尊重民意,建立民主评议和民意调查制度,设立意见征求箱,畅通渠道听取群众意见。村级工程项目招投标时,让群众参与监督,杜绝了暗箱操作行为。在征地、土地流转过程中,切实听取群众意见,由群众代表提出切实际、可操作的办法,村委在综合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做出决策,这样做出的决策,是在群众的监督下所做出的,既贴了民心、又顺了民意,有力地推动了工作。

三、规范行政执法,不断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

法治建设工作说到底是要靠行政执法人员去“依”去“行”。因此,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法治建设的实现。我镇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加强依法治国的相关要求,一是加强对行政执法队伍及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觉地贯彻依法治国战略,推行法治建设;二是努力提高行政执法队伍及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有针对性、经常性、多渠道地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并不定期地对他们进行考核,促进全体工作人员必学、爱学、勤学业务,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增强法治建设观念。

继续加大对《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培训和贯彻执行力度,要广泛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法律宣传、法律知识讲座和有关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工作,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要促进行政机关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坚持形成用制度管人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切实履行工作职责。

(三)进一度加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

落实专人负责,加大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力度,确保应备尽备,同时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公开工作。

(四)进一步规范全镇行政执法行为。

加大培训学习,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和水平,加大监督考核力度,提高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

(五)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向纵深发展。

进一步拓展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扩大公开渠道,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宣传力度,加大公开内容的监督检查。

上一篇:朝花夕拾阅读答案下一篇: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