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抗挫折能力

2024-05-14

小学生抗挫折能力(通用8篇)

篇1:小学生抗挫折能力

提高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研究

中学时代是一个热你成长的关键时期,它是一个人从依赖、被保护的少儿向独立负责的成人转变的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里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他们积极热情,勇于展示自我,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意志力薄弱,很容易受到挫折,而挫折,用心里学家的话来说,是因为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以一种消极情绪状态,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想做某事,却因为种种阻碍而失败的。

一、原因分析

1、生理方面原因:

遗传与生长发育程度的不同等因素造成学生间出现了个体差异,一些学生不能够正确人事自身过胖、偏瘦、矮小等生理方面的缺陷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从而造成比较重的心里负担。

2、心里方面缺陷

有些学生对自己缺乏全面正确的人事,自我评价过高,从而产生自负自满的不良情绪,由此导致多疑嫉妒,心胸狭窄,不团结同学,总觉得教师给别的学生的分数与评价比自己高,怀疑教师的不公正,有偏见,在进行集体项目的比赛时总认为自己的技术水平胜

任一等,比赛中总以突出自己,表现自己为中心,而这样做又往往得不到教师同学的肯定,面对这些内心的无法平衡,又难以从正常的途径宣泄,从而造成学习时心里的极不稳定。

3、学习挫折

由于学习上的失败和偶尔失败而给孩子造成的心里障碍,a.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挫折,这类学生平时成绩突出,在学习正有威信,老师偏爱,家长喜欢,他们对失败往往缺乏必要的心里准备,一旦失误即产生强烈的挫折感,b.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学习挫折,成绩不好的学生也很想把学习搞上去,但由于基础薄弱或自我控制能力差原因,往往事与愿违,自尊心受挫,他们自卑、抑郁,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4、交往挫折

人际交往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获得愉快感情体验的途径,但有些孩子却在人际交往中感到不适和恐慌,产生交往挫折。

5、情感挫折

由于父母利益或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使家长和孩子产生沟通的障碍,或是与异性交往又受到老师的批评阻止而产生挫折。

二、对策

逐步培养学生的挫折能力

挫折能毁掉一个学生,从另一方面又可以丰富人生的经历,让人理性,让人产生心灵感,在挫折、困难面前是悲观失望,一蹶不振,还是勇敢的面对,以顽强的意志客服它,或者变换策略,都有赖于学生如何正确看待挫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各种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采用讲明道理,直观引导,设置障碍,模拟训练等方法,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耐挫折的能力,对中学生是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挫折的存在性,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并非处处美好,舒适,从而在心里上做好准备。

2、意识到挫折的两重性,挫折的结果一半带有两种意义,一方面可能使人产生心里的痛苦,行为失措:另一方面它又可以给人以教益与磨练,中学生应该看到挫折的两重性,不应只见其消极面,而应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挫折。

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意志品质对一个人的行动起着重要的调节控制和支配作用,事实证明:意志顽强的人,其抗挫折能力强;而意志薄弱的人,抗挫折能力也弱。

《1》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中学生只有胸怀远大,才能在

学习,生活中迸发出火一般的热情,才会在挫折,失败面前不低头,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奋斗不已。

《2》要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从小事做起,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勿以恶小而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逐步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品质,努力克服困难磨练意志。

4、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负起责任

对学生而言,自己去发现错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行为,也是一种教育的方法,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找他谈话的时候,不要说;你犯了怎样的错误,而应该说:你自己反思自己所说的所做的,有哪些不妥当的地方让学生亲自体验,自我发现发现错误后,不要推卸责任,这样才能总结教训,反思自己,这样在面对挫折时就不会怨天尤人,抱怨问题无法解决,而是学会用正确的错发用积极的态度去思考,自己应该负哪些责任,学生在学会为自己做的事负责的同时会感受到应该用自己的肩膀去承受,这样他们的翅膀才会越来越强壮有力,应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无论事情的结果是好是坏,只要他他独立行为的结果,就应该鼓励引导学生敢做敢为,用于承担责任,不给学生逃避责任的机会,一面淡漠学生的责任感。

5、引导学生正确客观的评价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不断的调整

个人的心态目标。

中学生风华正茂,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梦想,对生活、学习抱着很高的期望,但对自己现有的水平和能力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求胜新切,对困难估计过低,致使困难失败,失败到来时,心灰意冷,痛苦流涕,因此,老师要对哪些争强好胜,但现有水平、能力不高的学生,要加强个别指导,教育他们客观,冷江的评价自己,做事不要感情用事,学习目标不要定的过高,要循序渐进,要承诺股份考虑前进道路上肯那个遇到的困难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引导他们通过其它途径达到目标。

6、注意交流,多方施治

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学生会情绪化家长和教师应多找学生沟通,减轻学生心理压力,鼓励他们,给他们战胜挫折的勇气,用自身的行为和行动机器他们潜在的上进热情,提高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别致的系统工程,对今天的儿童少年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是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对于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联系电话***

篇2:小学生抗挫折能力

分类: 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代社会的必然需要,而抗挫折能力在现代竞争社会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从某种意义上讲,抗挫折能力是现代人生存发展的基本素质。当代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而高中阶段是人生走向成熟的一个转折时期,是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特殊时期,却也是一个不稳定时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挫折情景,如考试发挥不好,同学之间产生误会等等,这些打击可能在学生不经意时让他们体验到挫折。此刻,教师给予一定的挫折教育、心理疏导,能为他们完善人生提供相当的能力基础。只有正确地认识挫折,才能学会抵抗挫折。

一、正确认识挫折

什么叫挫折?挫折含有两种意思,一是指阻碍个体动机性活动的情况;二是指个体遭受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心理学中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高中学生的挫折通常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业挫折。学习是极为复杂的活动,学习中的学业压力、同学间的竞争、考试失败、成绩陡降、教师的误解和指责等导致的心理压力总难免让学生感受到或大或小的挫折,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有的同学初中时学习成绩在学校里名列前茅,进入高中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感受到极强的挫折感,被烦恼、苦闷和自卑等不良心理状态所围困,以致有点怕学,甚至有的产生厌学。二是交往挫折。学校是一个群体,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总要和不同性格的同学、教师交往。高中生已经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对事有一定的见解,很容易因为自己与别人的意见、观点不同而产生矛盾,一旦不能处理好这些矛盾,即使是细小的问题,容易产生交往挫折。如有的同学由于成绩问题与父母闹得比较僵;有的同学因为某些事而搞得同学关系紧张不和。

挫折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既有客观性,又有两重性。因为客观事物不仅纷繁复杂,而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人们对它的认识需要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同时,要达到目标也要有一个积聚力量、创造条件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碰到困难是很难避免的。某一目标能否实现,既取决于这种目标是否具备实现的客观条件和环境,也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吻合的程度。无论是客观条件的影响,还是主观认识水平的提高,都需要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所以,挫折的产生具有客观性。

挫折也具有两重性。尽管各种各样挫折是来自多方面的,但挫折本身并不可怕。虽然遭受挫折容易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烦恼、痛苦、悲观失望,甚至消极颓废,从此一蹶不振。但它同样可以给人以教益,使犯错者猛醒,认识错误,接受教训,改弦更张;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促使学生努力去克服困难,改变自己的境遇。然而,高中学生的心理机制还不完善,被挫折感控制的学生往往无从进行有效的推理或采取有效的行动,只会“意气用事”。这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教师的责任是要学生认识到经历挫折是难免的,适度的挫折感并不是坏事。教育他们以积极的心理态度去对待挫折,才会产生积极的意义,甚至可以把挫折看作是对自身的一种锻炼和考验,砥砺自己的意志,这样更有利于摆脱挫折,走出挫折的困境。

二、培养抗挫折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也充满机遇的社会,为了更好地适应并立足于这个现代竞争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高中学生必须培养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增强自我适应能力,磨练自己的意志,才能从容应付并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首先,教育学生要经得起逆境和艰苦的磨练。经得起逆境和艰苦的磨练,应有意识增强积极的心理态度。心态积极,就能潇洒自如,就会特别自信。考试的失败对学生无疑是最大的打击,由于成绩很不理想导致自信心下降,一个恶性循环可能由此开始。此时此刻,教师及时的疏导、鼓劲真可谓雪中送碳。我在一次主题教育课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老太太,她的大儿子是晒盐的,二儿子是卖伞的。晴天时,她为二儿子担心伞卖不出去,阴雨天,她为大儿子担心晒不了盐,每天忧忧郁郁。后来,有人对她说,晴天时,你应为大儿子高兴能晒好盐,阴雨天,你应为二儿子高兴能卖好伞。从此,这位老太太整天兴高采烈。同样一件事,这位老太太为何前后判若两人???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深刻认识到凡事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心灵才会一片灿烂。我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应正确地对待考试的失败,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暴露自己知识的缺陷,从而得以补救,以便以后能学得更优秀。

要经得起逆境和艰苦的磨练,也应有意识地通过逆境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因为坚韧的毅力更能抵抗挫折。如班中一位同学,有轻微的精神疾病,时常出现一种幻想状态,思想不能集中,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他感到很苦、很悲。又由于成绩不理想与父母的关系也有些僵。在高

一、高二两年中,我时常和他谈心,了解病情,提供一些解决方法,指导他如何以轻松的心情投入学习,帮助他尽快地恢复。每次症状发生,我要求他能说出来,共同分析解决,并不断地鼓励他。经过努力,他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高三来,他的心理疾病基本没有了),也增强了自己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对自己有了极大的信心。

其次,教育学生增强自我调适能力。要摆脱因挫折产生的消极情绪的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必须通过合理的方式去调节自己的心理,尤其是自我调适能力,因为抵抗挫折只有靠自我内在力才是最有效的。而心理上积极的自我暗示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因为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能调动一个人的潜能,令人振奋精神,集中注意力,去应付不寻常的挑战。如班中一位女同学,高一时因为成绩不好一度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感到失望,对学习失去信心。我询问她以前的情况,她说人家都说高中的课程很难,尤其是女同学到了高中成绩肯定会落后,她很怕自己象他人所说的那样。显然,这位同学一进高中,就已经丧失了信心。为了消除她这种“我不行”的潜意识,我要求她找回以前的自我,发掘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能学好高中的课程。给她讲女性成功的先例,希望她在以后的学习中始终暗示自己“我能行”,加倍努力,拼搏一番,终会有成效的。如今,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中是优秀的。

再次,面对挫折不妨重新调整自我目标。挫折尤其是学业挫折,有时是因为学生所定的目标过高而引起的。当他们预定的目标没有实现而遭受挫折时,应当及时反省自己的目标是否合理,达到目标的途径是否恰当等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有利于减轻压力,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如班中一位女同学,进高中时,雄心勃勃,自己定下一个很高的目标。但经过一个时期的学习,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能力较低,成绩一直上不去,她感到很苦闷,甚至有点自卑。我要求她重新认识自己,给自己定个恰当的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抓好基础,扎扎实实地学习,逐步提高学习成绩;教育她要不气馁,坚持不懈地努力,实现预定的目标。

最后,教育学生要采取宽容态度。由于有些学生思考问题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挫折也就往往产生于主观臆断,此时学生宽阔的心胸、大度的气量是抵抗挫折的最好方法。如一位同学借了别人的学习摘要,却不知后面的日记,无意中翻到(还没有看)正好被撞见,引起误会。他在解释了还不被同学理解、信任之下感到很苦闷,而且影响了学习。我一方面让他真诚地向同学道歉,教导他“心底无私天地宽”,并向另一同学做工作,教育该同学要真诚、信任地对待同学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导他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补偿法应付挫折)。后来,他们相互谅解,和好如初。

篇3: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育时代英才

一、什么是挫折

首先, 挫折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 它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个体在从事某种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 遭遇到一些干扰或破坏, 甚至是一些难度很大的障碍, 这些不利因素致使目标不能够如愿实现。挫折具有双重性, 对于能够有效地抵抗挫折的人来说, 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很少产生消极的挫折情绪反应, 他们能够及时地调整心理状态, 从而以有效的心理状态去面对挫折, 然后战胜挫折。然而对于抗挫折能力差的人而言, 由于他们对挫折的片面或不正确的认识, 无法面对, 因而采取了不利的应对措施, 表现出来一种对挫折反应过于强烈、持久、长期低迷的心理反应。

二、挫折形成的因素

(1)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 其大致内容分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道德因素、风俗习惯等。具体说的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遇到的评党员、评优秀干部等和政治挂钩的事情, 经济因素则包括评选经学金、个人的生活条件等因素, 还有学校的规章制度及校园风气校园学习氛围等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社会道德伦理对学生的影响。除此之外, 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 携带着各自地方的风俗习惯, 当各种风俗聚集到一起, 势必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冲突, 这些多元的习惯对学生心理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因素, 对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客观因素。客观因素就是指不在学生自主控制范围之内的影响因素, 比如天灾人祸, 这些是学生个人能力所无法解决的。客观因素的出现形成的挫折对学生而言是十分突然且难以预料的, 也是很难抵抗的, 因此, 这类影响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的影响。

(3) 个人主观因素。学生个人主观上的因素有很多, 例如, 个人能力、知识容量、个人品质等方面和其他学生的差距。包括学生对各种物质利益存在的需求, 个人价值观、世界观作用下在学生内心中产生一种驱动力, 在这些驱动力的作用下, 学生会去追求目标。然而,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的, 很多学生可能不能够如愿以偿, 这时候他们就遭受到了心理上的挫折。还有部分学生由于思想道德上的问题受到领导、教师的批评处分等。这些不利的因素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 这类挫折也都是学生自身形成的。

三、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方法

(1) 提高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水平。 (1) 挫折具有双面性。挫折的双面性指的是它对人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对学生的成长就好比一把双刃剑, 它的含义跟失败是类似的, 不经历失败怎么会知道获得成功的喜悦。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失败和挫折。它既可以使人受到打击而得到成长, 也可以使人一蹶不振, 关键是学生自己如何处理和面对。纵观历史, 但凡有成就的人都是经历过很多挫折和失败的, 在逆境中是最锻炼人的。教育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敢于面对挫折, 充分认识到挫折的双面性, 引导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 理智地面对挫折, 从而激发学生迎接挑战和战胜挫折的斗志。 (2) 挫折耐受性的生理因素。每个人耐受挫折的能力, 是自身的遗传因素、神经类型、自身体质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众所周知, 很多体质健康、身体素质良好、神经类型强, 反应敏捷的人要比那些体弱多病、神经脆弱的人更能经受得住挫折和失败。另外, 抗挫折能力和自身的受教育程度也有很大的关系, 自身的知识容量大, 对很多挫折能够很快地找到解决办法。另外, 经历的挫折和失败越多, 自身的经验也就越丰富。抗挫折的能力也就相对强一些。 (3)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其抗挫折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充分地认识人生规律和自然规律, 维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要用理智的心态去面对, 充分地分析自身的能力和有利条件, 抛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退缩的想法, 将那些退缩的理由和借口全部抹杀。在合理需要受到影响和受到挫折的时候要及时控制自身的情绪, 努力使自己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2) 体育教学中开展情景教学。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情景是很多的, 但是挫折的难易程度, 以及学生的自身状况是各不相同的。所以, 在对学生设置情景的时候, 要因人而异, 对那些身体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设置一些较难的题目和挫折, 反之亦然。在教学方法上, 对于那些抵抗能力强的学生要经常给他们组织一些教学比赛, 使得学生在教学比赛中体会挫折, 之后难度加大, 严格要求。对于另一类学生, 要多多组织简单类的活动,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 引导学生产生对挫折的正确反映。学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 会产生很多心理上的不良反应, 这些反应如果长期作用于学生, 会对学生的身体以及心理方面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所以, 教师应当正确地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挫折。比如, 为了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可以组织他们参加长跑比赛。还可引导他们不断地去战胜困难, 最终给予他们不同程度的奖励, 从而使他们明白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才能够取得胜利。除此之外, 还要告诫他们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 提高自己的判断努力。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在体育教学中, 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抗挫折能力对其一生成长的重要性, 然后采取有效措施教育他们, 让他们慢慢成长为时代英才。

篇4:激发学生自信增强抗挫折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是说,学校教育一定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拥有自信心后,原本不能轻易解决的问题也敢于尝试,从而能使问题在不经意间迎刃而解,品尝到成功的滋味,这种成就感又会进一步增强他们自信心,提高学习动力,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中职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对那些自信心受到伤害的中职生,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促使他们提高成绩。

一、帮助中职生激发自信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是让中职生不断地获得成功,教师及时肯定成功,促使学生获得自信。在学习上,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要善于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切忌训斥、恐吓、体罚。在生活上,教师要关心、体贴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不能打击、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对于缺乏自信心的中职生,要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给他。例如,有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我先在课下和他交谈,告诉他第二天上课我会提问他一些问题,让他先预习一下。第二天他回答完问题后,我就选择回答好的地方表扬一番。之后一段时间,我对他的作业情况、预习情况经常鼓励和表扬,通过不断的鼓励、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通过这些措施,这个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激发,学习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也得到提高。

第二是让需要建立自信心的学生去帮助别人。树立自信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帮助别人。“如果要创造自信,关键就是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强者的地位。”可以建立各种特长小组,让小组成员帮助其他学生。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个学生的数学成绩中等,对学好数学缺乏信心;但是他的语文学得不错,尤其是作文写得好,经常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我把这个学生和几个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组成一个数学小组,负责班级的数学板报和解答其他学生的数学问题。学生也都认为他作为数学小组的一员,理应帮助其他同学,还有一些学生向他请教数学题,这给了他学好数学的信心,久而久之这个学生的数学成绩也上去了。发现学生的长处,组建能发挥特长的小组,这是激发自信心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为了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小组要多种多样,最好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帮助,让学生通过互相帮助,互相影响,潜移默化,提高自信心。

第三是让学生每天运用语言对自己进行自我暗示、自我肯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对自己说 “我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我一定要成功”等类似的话。暗示的力量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如果学生认为自己能做到最好,那他们就会努力做到最好。这样,自信与学习就形成了条件反射,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比如上课之前,让学生唱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歌曲,就能激发学生自信。如果教师总是在上课前批评学生,只能使学生悲观失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中职生面临的几种心理挫折

除了帮助学生激发自信心,还要帮助他们克服挫折。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有很多中职生因为这样那样的挫折一蹶不振,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因此,教师对中职生的挫折教育必不可少。中职生在读书、社会生活、与人交往等活动中都可能出现挫折。据调查,中职生的心理挫折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

一是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没能考取理想的高中;学习成绩不如别人等。

二是人际关系方面。不受老师喜爱,经常受到批评;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讽刺;交不到可以讲心里话的朋友;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亲子关系不佳等。

三是兴趣、愿望方面。自己的兴趣得不到成人的支持,而受到过多的限制和责备;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等。

四是自我体现方面。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常受轻视和委屈;自感多方面表现都很好却没评上“三好学生”、没被选上班干部等。

三、帮助中职生提高抗挫折能力

现代的中职生,很多都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又经不起挫折和打击。一旦遇到挫折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因此,教师要帮助中职生克服挫折,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提高抗挫折能力。

首先,让中职生认识到挫折的必然性。让中职生意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并非处处美好,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挫折,从而在心理上做好准备。

其次,让中职生认识到挫折的两重性。挫折的结果一般带有两种意义:一方面可能使人心理痛苦,行为失措;另一方面它又可给人以教益与磨炼。教育中职生认识到挫折的两重性,不应只见其消极面,而应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最后,帮助中职生摆脱挫折情绪的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摆脱挫折情绪的影响,比如组织学生出去旅游或者建议学生和家长出去旅游。还可以通过和学生交流、和学生谈心的方式帮助其摆脱挫折情绪的影响。

以上所提到的仅仅是激发中职生自信心的一般规律。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规律和方法,激发中职生自信心。激发中职生自信心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提高中职生的自信心。

篇5: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抗挫折能力

人生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河,难免会遇到激流和险滩。在面临挫折的时候,人们一般都会产生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心理反应。这些反应如果处理不当,难免会使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影响人的各方面健康发展。而现在在校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身子女。有人形象地将那些养尊处优的独身子女比作温室里的花草、大棚里的蔬菜,这些孩子大多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不强。而且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挫折教育,想给予孩子的多是最好的条件,最好的照顾,而往往忽视了孩子的“抗击打能力”。

为了让小学生能够茁壮成长,最终使之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就必须对小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在挫折面前克服胆怯、懦弱的心理反应。人的一切活动均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我曾经多次发现我班学生往往表现出胆怯、懦弱的心理反应,其结果是放弃了活动目标而一事无成。

针对小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而产生的胆怯、懦弱之心态,我有意识地利用课外活动课,想方设法开展一些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克服或战胜胆怯、懦弱心理反应的小型体育活动。比如:攀登凹凸不平的小山坡,让学生一上一下地试着攀登;架设低矮短距离的独木桥让学生往返穿行。活动一开始,只有个别男孩子奋袖出臂,摩拳擦掌,欲试攀登,其余学生望而生畏,面面相向,终不敢前。面对此情此景,怎么办?我对同学们说:“首先是要大胆不害怕,其次是要冷静,沉着,心里不要慌,第三是要正确选择能上能下的落脚点。”鼓励性的话语,明确性的要求,正确攀登方法的示范动作,激发了大多数学生的攀登欲望。在攀登过程中,同学们大都能按照老师所讲的攀登要求、要领去实践操作认真体验。经过几次练习,多数同学能顺利完成这一锻炼,他们的脸上也流露出欢欣而愉悦的神情。

二、培养学生在挫折面前克服意志不坚定的行为表现

如果一个人缺乏经得起任何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他就不能很好地为社会做出多大贡献。因此,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有克服困难、不怕艰苦的勇气和毅力。多年的教育教学活动证明,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困难面前虽然也能拼搏一阵,但对战胜困难与挫折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坚持到底,且容易满足已有的成绩,其主要表现为临阵脱逃,屈服于困难和挫折。这样的人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老师要告诉学生,在学习中会有很多的困难,有很多的挫折。上课听不懂,成绩不如别的同学,作业不会做。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困难,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满意,老师不了解自己,同学的关系不好等。面对这些挫折,我们同学就想到这就是自己提高看自己看挫折能力的机会到了。面对这些挫折,首先应该明白每件事情不可能总是成功,总会有失败,总会有痛苦,这是很正常的。其次当挫折来临时要有战胜它的勇气,寻找解决的办法。比如成绩考的不理想,尽力从主观上寻找原因,是上课没认真听还、是作业没有认真完成、是没有及时复习、还是考试的时候有什么因素。找到真正的原因,然后再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能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重视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培育学生抗挫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富有童趣性的抗挫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实践中去学习抗挫折的技能;去体验抗挫折的经验;去增强学生的生理技能和心理素质以及对待挫折的承受力,力求把认识、感受、适应和实践操作有机地融于教育活动之中。在家庭中家长要有意识从小事中来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积极组织各种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抗挫折能力。比赛中就会有输赢,就会有人失败。在组织这些活动的时候,先让学生明确比赛总有胜负,竞争就会有输赢。当比赛输掉以后,对于学生需要积极的引导,帮助寻找失败的原因,鼓励学生下次再接再厉。新课程所提倡的激励性的评价在这里就派上用场了,但是绝不能所有的事情都采取激励性的评价。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所有评价都是肯定,这不见的是好事情。对了得到的是表扬,错了得到的也是表扬,学生听到的都是好话,用的多了也就没有是非之分了。

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更多的是帮忙找出原因,让他克服困难,找回自信。而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老师就要制造“挫折”比如在考试的时候,改他们的卷子改的特别严一点,给他们做的题目就难一些等。

综观上述培养方式,我已经看到孩子们吃苦耐劳的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对那些由于自身能力和水平的限制经再三尝试仍不达目标的学生,还需要帮助他们调整目标,降低挫折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正确对待输和赢,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增强他们继续奋进的自信心。

篇6: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初中学生产生挫折心理,一是由于学生个体思想需要和内部动机无法实现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如理想挫折、情感挫折、追求挫折等;二是由家庭、学校、社会乃至自然等方面的客观因素造成的,如交往挫折、学习挫折、健康挫折等。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多变迁、高竞争、广信息、新变化,虽然给学生的心理成熟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因素,但同时也使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了。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对挫折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自信精神,是适应现代生活和时代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有了一定的体会,供各位同行探讨:

一、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俗话说就是“碰钉子”。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挫折,但是有挫折是正常的,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 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坎坷,就像晴朗的天空会出现乌云,美丽的草原会跑来狼群,平静的海面会掀起巨浪一样。挫折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它具有不可避免性;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它又是可以控制的;挫折是一所学校,又能教人们学会生活。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折能力。正如《真心英雄》这首歌里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由此可见,要提高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二、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就是信任自己,就是对自身的发展充满信心。自信是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自信是一个生命的灵魂,是一种无敌的精神力量。而自信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品质。剖析自信,就是指相信自己可以实现理想,从而树立远大志向;相信自己能取得成功,从而培养踏实的态度;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从而保持乐观的情绪;相信自己可以改正错误,从而具有进取的精神。有了自信才能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勇于拚搏,才能不骄、不躁、不馁。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自信和勤奋是人取得好成绩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学生长大成才的重要心理品质,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需要人们具有这两个重要因素。个人的成长也需要这种自信。在社会激烈竞争中,具有这种自信就更为重要。

可见充满自信的心理是做人与成才的基础,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从小就打好这一 基础。教师保护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仅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教师怎样保护学生自信,培养学生自信心呢?在教学工作中,我认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既然自信是人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是未来人才的必备条件,所以教师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在保护自信,培养自信的实践中,又要十分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优势、劣势、兴趣、爱好选择适合学生情况的教育方法。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这就是尊重学生要以鼓励为主。人,只有当他正确认识自己,才会虚心接受别人的帮助教育。这样做学生才会把握不断进取的主动权,产生自信的内驱力。

三、再次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性格耐受力 一个学生如果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意志、矢志不移的恒心和乐观自信的精神,那么他的抗挫折的能力就强,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就强。像张海迪、桑兰,因为她们都有积极健全的心理,所以能够身残志更坚。从这个角度上讲,培养一个学生具有积极健全的心理比锻炼他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重。

所谓耐受力是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积极的心理耐受力源于个体的心理韧性。所谓心理韧性是指个体认准一个目标并长期坚持向这一 目标努力。在此过程中,做事不虎头蛇尾,不半途而废,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某一 学生心理耐受力的高低可关系到他将来的成就与发展,某一 民族学生心理耐受力的强弱则可关系到一个民族未来的兴衰。那么学生心理的耐受力是从哪里获得的呢?答案只有一个,即只能从挫折中来,在挫折的磨炼中造就学生坚强的性格,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耐受力。有人曾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中间有50%以上的人都有过坎坷不幸的童年。爱迪生曾经说过:“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任何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

四、最后要给予学生抗挫折能力发展的氛围和机会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学生所遭受的挫折应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自然来临的,而不是教师预设故意施加的。教师要十分注意学生挫折的数量和强度。一定数量和一定强度的挫折能使学生增加知识才干,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提高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如果超出一定数量、突破一定强度的挫折,教师就要积极介入,因势利导,以增强受挫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恰当地把握挫折教育的适度性。挫折教育对提高学生心理耐受性来说,决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苦”越锻炼人。教师和家长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特点,设置不同难度的挫折项目,使之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的心理耐受力,又不超过每个学生心理的承受度。同时,挫折的实施还应有一个内在的程序如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在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设置挫折的程度和频率。

有意识地让学生完成某些艰苦的项目,亲身经受挫折的考验。比如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可以推出“中国青年共青团行动——生存与发展行动计划”,把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共青团的主要任务。倡导学生不要做“笼中鸟”,而要学做翱翔蓝天的雄鹰;不要做“温室的花朵”,而要学做野外的松柏。这样,以吃“苦”为核心内容的各种夏令营就会应运而生。这些方式有助于他们意志的磨炼,但是更持久的、有效的方式应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进行。比如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做父母的让孩子品尝一点家庭生活的忧愁。在孩子面前谈论一些令父母忧愁的事:柴米油盐的艰难,事业上的烦恼等等。让孩子懂得人生的路是坎坷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上的挫折也是可以战胜的。把学习中的挫折看成是一 个个堡垒,攻破它们,品尝胜利的快乐。

篇7:小学生抗挫折能力

结题报告

课题编号:B11071

课题主持人:郭亚东

课题组成员:王启航

罗月丽

郭安乐

完成单位:鲁山县库区中心校

间:二0一二年九月

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研究

内容摘要:

由于中学生自身身心特点、学校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中学生大多存在着危机意识下降,缺乏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等问题。因此,本课题组申报了《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研究》这一课题。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分析总结了中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主要表现为:自理能力差、独立能力差、学习积极性差、心理承受力差、与父母关系不和谐、与老师的关系不融洽等;通过研究我们也探讨出了形成中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大、学生自身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交流渠道断裂,学生缺乏必要的宣泄渠道、个别学生遭受意外刺激、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等;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形成了提高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策略:学校教育策略和家庭教育策略。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稳步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够客观地对待别人的赞赏与批评,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勇敢地承受挫折,能够乐观、向上、合群、积极地面对生活、学习等来自各方面的困难与挫折。另外通过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所有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合理的工作分工能力和协调能力,组织、教育教学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 抗挫折能力 家庭 学校 教育

一、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生虽然正在经历心里成熟期,但是还未完全成熟,社会化刚刚开始。激烈的学业竞争,沉重的学习压力,枯燥的学习生活,复杂的环境,人际关系不协调,情感受挫等都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挫败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健康指导,就难以走出挫折困境,经不起风浪吹打,往往在遭遇挫折时,便会产生极其痛苦的情绪和消极的处理方式,甚至走向极端。由此可见,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良好的抗挫折能力不仅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中学生坦然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项挫折、顺利地完成学业、健康生活和成长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认真的分析讨论,确定申报了“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研究”这一科研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2012年西南大学蒋峰硕士在《当前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现状及其培养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出: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化,当前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对广大中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培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当前中学生在优越的物质精神环境、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下成长,加之社会、媒体等各方面的负面影响,教师、家长、社会带来的过度压力以及教育的局限性,使得广大中学生各种问题日益增多,面对挫折不能理性对待,以不 正确形式或极端形式表现的人数不断增加。很多的事实证明,社会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需要进行抗挫折能力培养,特别是对当前中学生而言,尤其需要对他们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2、2001年蒋重清、杨志在《浅谈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提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人在挫折后奋起,有人在挫折后沉沦。其原因在于各人的抗挫折能力有强弱之分。抗挫折能力,是指个体遭遇挫折情境时,能摆脱困扰而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对于挫折及抗挫折能力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研究,是当务之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2011年胡晓兰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出:根据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和对策,主要目的在于如何加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4、2010年徐晓蕾在《浅谈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提出:中学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积极热情,勇于展示自我,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依赖性较强,抗挫折能力普遍较差,遇到挫折往往会不知所措,烦躁焦虑,有的甚至消极悲观、轻生厌世。因此,正确对待挫折,养成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无论对于他们个性的培养,身心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中华民族的未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5、2009年李梅云在《论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提出: 客观分析中学生挫折产生的原因,科学把握中学生挫折心理的类型和表现,是提高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基础。

以上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了一定的指导理论,使我们的研究能够少走弯路,更具可操作性。(三)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挫折研究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百年来,心理学者对挫折心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但针对农村地区的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研究还较少涉及,所以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够进一步丰富农村中学的抗挫折能力教育研究内容,并为农村中学的一线教师展开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2、实践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的腾飞,许多困惑和问题已经十分明显地显现出来。根据有关的资料显示,在中学生中有各种心理问题的占87.6%,其中较严重的抗挫折心理缺陷者占 32.1%,而存在严重抗挫折心理问题的占7.8%,并且这个比例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有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和正确的疏导,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和人格缺陷,所以对他们进行抗挫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组经过教育实践与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教育,努力寻求减少问题的途径,是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健康人格和较强的适应能力。这 些研究能为一线中学教师提供抗挫折教育策略,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方法,从而改善问题学生的性格,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对象、内容与目标

(一)课题界定

1、中学生:指在初级中学就读的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学生。

2、抗挫折能力:现代汉语词典中指的是:抗挫折能力是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主动的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我们课题组经研究,确定本课题中的抗挫折能力主要指:中学生在家庭、生活、学习和思想等方面,遇到困难能够勇敢面对,并且能够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去解决困难的能力。

(二)研究对象:

鲁山县第十三中学七------九年级学生。

(三)研究内容:

1.中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表现 2.中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成因分析 3.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策略

(四)、研究目标

1、调查了解我校七--九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控能力的方法。

2、通过对学生们的跟踪调查,适时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3、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创设情景等一些中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影响他们,指导他们如何有效掌握抗挫折的措施和方法,提高抗挫折的心理能力。

4、在学生中间树立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来感染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以我校七—九年级的大部分学生为问卷调查的对象,形成调查报告,建立学生的档案,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家庭教育的状况,并确定下一步重点研究的对象。

个案研究法 在问卷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上,深入典型、有代表性的学生中了解个体情况、家庭,实行跟踪调查研究、动态管理,为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奠定基础,形成一定数量的个案研究范例。

经验总结法 对于在研究过程中的总结出来的科学有效经验、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整理。

文献资料法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便于更好地按照实施计划进行具体的研究。

主题活动法

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谈心,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研究流程 调查统计----总结归类----分析成因----商讨措施----实践验证----反馈更正----论证结题。

(三)研究分工

郭亚东:组长:课题组负责人,负责课题规划,人员调配研究报告撰写。

王启航:副组长:负责课题日常工作安排与指导,参与研究报告撰写。

罗月丽:负责收集整理材料、数据的搜集与分析,研究结果总结。

郭安乐:实验操作管理与分析。(四)、研究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9—2012.1)

1、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工作。

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实验小组,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研究理论。

3、对课题研究的方案进行讨论和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法。

4、组织编写“中学生抗挫折能力调查问卷”。

(二)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2.2—2012.6)

1、根据调查问卷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掌握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现状。

2、开展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主题活动。如:主题班会、集体讨论、演讲、面谈、心理咨询、个案调查与分析等。

3、对课题进一步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4、召开课题研究阶段性经验研讨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7——2012.9)

1、搜集整理相关活动的资料和总结,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比较,找出适应学生的相关应对措施。

2、做好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的撰写与收集,做好结题工作。

四、研究结果

(一)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现状调查

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受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在学习、生活、与人相处时的能力却在下降。一部分中学生只要遇到挫折,常常成为了生活的弱者,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麻木不仁、自暴自弃,甚至一蹶不振、绝望轻生。

我们针对我校七—九年的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科学分析,主要问题统计如下:

1、自理能力差

在平时的生活中,不会合理的安排生活。例如:在平时的伙食方面不知道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餐费,每周内经常出现前奢侈后紧张的局势;不会科学合理的饮食,经常吃垃圾食品,生病的现象不断发生。

2、独立能力差

遇事不知道如何的处理,依赖性比较强。缺乏基本的为人处事的能力,和同学关系不融洽,缺乏基本的沟通能力,不能清除的表达自 己的意图,以致于把很多事情搞砸。

3、学习积极性差

在平时的学习中,不能以正确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遇到问题退缩,不敢直面的应战,对于学习中的挫折,缺乏基本的深度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4、心理承受力差

对于思想上的破折,不能坚强的应对。主要表现为不能以公正、平和的心态对待赞扬和批评,经受不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

5、与父母的关系不和谐

当自己的相法和父母的相法不一致时,不能客观的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惟我独尊!造成亲人之间不和谐情景。

6、与老师的关系不融洽

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老师的教诲不能诚心地接受。不能理性的分析老师的良苦用心,有时甚至用敌对的态度反击。

根据以上分析,对今天的中学生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已经不容忽视。增强中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非同寻常的积极意义。一个人坚毅性格的形成,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较高的承受挫折、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需要学校、家庭都重视起来,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创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各方面坚持长期、一贯、一致的抗挫折教育。

(二)中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成因分析

1、学业压力大

学业压力是学生最易受到挫折的一个方面。现在虽然都在大力提倡学生减负,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家长对成绩的过度重视,学校的质量评比,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是很大的,甚至是较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漫长的学习经历中,会承受到繁重的作业和学业任务,会遇到学习困难,会经历考试失败等,这些都在考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我们课题组设计了一份《中学生学习压力状况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1)你感觉到学习有压力吗?选非常大占17.9%,较大占25.32%。

(2)如感受到较大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多选)选择作业压力占32.6%,考试压力占44.2 %,升学压力47.4%,课外学习压力6.3%,家长压力8.4%,老师压力11.6%。

(3)你觉得学习是件很累很烦的事吗?选是的占13.7%,有时是占51.6%。

(4)你觉得作业对你来说多吗?选很多18.9%。

(5)你觉得作业对你来说很难吗?选很难占4.2%,较难占38.9%。

(6)当你的成绩下降,考试失败时:(多选)选会遭到父母的打 骂的占21.1%,遭到父母的批评32.6%。

(7)当你课堂提问回答不上来、考试成绩差时:经常遭受老师的体罚或羞辱的占14.7%,有时会遭到老师的体罚或羞辱20%,会受到严厉批评7.4 %。

现在的家长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校老师,害怕教学质量下降,对孩子们一再加压。家长放心了,学校质量有保证了,却苦了孩子们:孩子每天生活在作业堆中,赶在培训班的路上。难免遇到学习的拦路虎,时常要承受一点失败,他们没有时间向家长倾诉,不能得到家长的帮助和安慰,成长的烦恼不能及时的得到疏通,“问题”长期压抑在一些性格内向学生的心中,久而久之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2、学生自身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簇拥下活动,在长辈的羽翼屁护下生活。生活条件变得很优越,但是磕磕绊绊变少了,经历也变得简单了,有的只是虚拟世界里为所欲为的满足,有的只是现实世界里是物质优越,比吃穿,比玩。心理变得十分脆弱,经不起风浪,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一旦遇到阻力、遭遇失败、惨遭不幸都可能让这些一贯顺风顺水的孩子难以承受,甚至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3、交流渠道断裂,学生缺乏必要的宣泄渠道

孩子们有孩子们的心理发展过程,可能在家长眼里是稚嫩可笑,但是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少年维特”式的烦恼,他们的交往圈子 恰恰是这些烦恼悄悄消失的自然通道。农村的现实导致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已经成了父母还健在的孤儿,缺乏与父母的交流,更渴盼着父爱母爱的滋润。在他们面临一些困难和失败时,多么希望父母来扶一把,那怕是一句安慰的话,一个关爱的眼神,但对一些留守儿童来说,已经成为奢望。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让一部分学生逐渐变得内向、敏感、脆弱,已经成为制约学生性格发展,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4、个别学生遭受意外刺激

学生在亲人伤亡、父母离异或家庭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往往会使有直接关联的学生表现出非理性的行为或消极处世的心理,性格上也会出现种种不良倾向。如狭隘、抑郁、自卑、孤僻、对立等。当前,社会上的离婚率增高,给孩学生个人造成的心理挫折也越来越大。

5、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我国的教育传统与国外的教育有别。如日本教育很注意对孩子的意志的磨炼,而中国的教育传统则是“三思而后行”。中国教育自古以来提倡亲、善、友、爱,忽视了独立自主教育,缺乏社会锻炼教育,也是造成学生抗挫折能力弱的因素之一。

(三)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策略

1、学校教育策略

(1)关爱学生,及时发现问题

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起点应该是及时发现问题,比如老师在接触学生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和特长、家庭环境、学习态 度和学习方法等,以便随时准确地分析和观察出学生的异常反应及其心理状况,就能及时的对那些承受挫折心理的学生做工作。如八年级(2)班的韩顺祥同学,经常玩不成作业,说谎话,故意扰乱课堂秩序,时不时与班干部发生矛盾等。老师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他家是个富裕户,父母娇惯,不注重家庭教育。家长的钱随便乱放,他时不时就拿一些,家长也不过问,久而久之,养成了随便拿钱的习惯,手里的零花钱多了,就上网、打老虎机赌博。影响了学习,成绩下降以后,班长职务被老师撤掉,就自暴自弃,越发的上网玩游戏,打老虎机赌博,与新班干部作对。通过老师家访纠正了家长的一些错误做法,通过与他谈话,帮助他树立目标,改正错误,过了一段时间,通过学生民主选举当上了劳动委员,又看到他在班级里非常积极活跃的身影了。

(2)利用课程资源的德育功能,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引导学生正视挫折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采用讲明道理、直观引导、设置障碍、模拟训练等方法,启发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必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挫折面前不气馁,敢于夺取胜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如在一节九年级数学课上,让同学们做操作并计算出概率的实验中,每组同学计算的差距都比较大,通过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戒骄戒躁反复实验计算,得出比较接近的结果。即解决了本节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在语文、体育与生活等科目的教材中还有很 多体现教育学生坚强、有毅力、不怕困难的德育内容,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的形成。(3)巧妙地利用各种挫折事件,让教育融入生活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初级中学的学生,针他们的认知规律,采用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触发联想。进行耐挫折的教育,如果空对空地讲道理,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使学生从“挫折中悟挫折”,把握教育机会,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不失时机的进行教育。① 利用自然环境挫折,不失时机的进行教育。自然灾害一旦爆发,人的力量就显得渺小和苍白。例如:在一年一度的冬季送温暖活动中,在结合学校的捐款活动的同时,我不失时机的向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联想“如果自己是一名非常非常贫困的孩子,在冬季到来时衣食都没有着落,该怎么办?”② 利用身边挫折,因地制宜的进行教育。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人的某些需要和动机可能无法实现。对此心理准备不足,就可能导致心理失衡。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班干部选举之前,抓住时机,在班中开展“假如我落选”、“为啥别人不投我的票”的小型讨论会,让学生有充分的心里准备,这样,就可以防患于未然了。

(4)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实施抗挫折教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课外活动是我们进行抗挫折教育的有利阵地。学生都非常喜欢参加课外活动,我们可以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折教育内容和抗挫折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内容,让 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磨练意志。如春天时我们会安排学生进行登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磨练意志,表扬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效果要远比空洞说教好的多。再如设计一些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完成的活动,像观察植物动物生长记录的活动,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心。

(5)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体现抗挫折教育,营造浓厚抗挫折教育氛围

我校在学生抗挫折教育实践过程中,注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利用板报、墙报、广播的形式渗透抗挫折教育,收到较好效果。重视环境氛围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抗挫折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氛围。如在橱窗里设立抗挫折教育专栏,展示英雄人物的事迹图片以及身边学生战胜困难的事迹图片,有我国的张海迪,英国的霍金等;在班级墙壁上挂上名人战胜挫折的警句等,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接受教育。

(6)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给学生树立伟人榜样,树立身边的英雄,时刻激励每位学生

榜样给人以鼓舞,榜样给人以力量。我们要把课本、媒体的坚强典型介绍给学生,如: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我们还要把身边的坚强典型竖立起来,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学生感受到更生活化的抗挫折教育,随时鼓舞有困难的学生。如七年级学生程景的父亲常年卧病在床,该同学不仅学习优秀,团结同学,积极劳动,乐观向上。在家还能帮助母亲干农活,照顾父亲,懂事听话。通过共青团活动,号 召大家向程景同学学习,为大家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程景同学更努力,更坚强了。

(7)学校教育不能回避现实

为了保持学生的心灵纯洁,学校教育总是把最好的、最美的一面教给学生,总是回避甚至不让学生了解社会的丑恶现象。这样,学生总是长期与社会隔离,对社会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一旦接触社会,看到某些阴暗面后,就会感到很茫然,无所适从。教育内容要实现社会化,要把社会上的贫富不均、城乡差别等社会现象让学生了解,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社会名利之争、违法犯罪案例,教给学生正确看待这些问题,正确处理这些社会问题的方法。我们不仅仅把学生看待为学生,还是社会人。尝试把各种社会“阴暗面”引入到学生教育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生活,正确认识社会和生活,学会处理一些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学会保护自己。

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是一个全方位、动态的系统工程,必须由学校、社会、家庭协同合作。

2、家庭教育策略

(1)做一个了解孩子的家长

我们不能苛刻的要求每位家长都成为教育专家,但是,每位家长都要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一些教育常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关心孩子,引导教育孩子。家长不能借口工作忙,压力大就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停留在注重孩子吃穿上,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发展。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有烦恼。需要有人倾诉,急需有人引导,在家庭中,父母就是最好的倾诉对象和引导者。父母能坚持陪孩子,了解孩子,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最好。

“留守儿童”的父母不能常和孩子相伴,更要多和孩子联系,如和孩子耐心的煲煲电话粥,坚持写家信,告诉孩子在外的艰辛,告诉孩子你们有多想他,让孩子讲讲他的状况、所思所想,多些安慰和鼓励,多从心灵上弥补父母不在家所给孩子造成的空虚,切忌用物质金钱代替心灵的关怀。

(2)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创设困境,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有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我们不能把孩子保护的严严实实,应该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挫折情境,让孩子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成长,让孩子学会承担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及家务劳动,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克服依赖性,使他们具有强健的体魄,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并积极支持鼓励孩子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军训、义务劳动等社会活动,以锻炼他们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精神。有条件的,还可以给孩子报名参加夏令营活动、野外生存训练活动。

(3)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会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在孩子退缩时给予鼓励,并引导其正视挫折

拥有自信的孩子是乐观的孩子,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地从痛苦中解脱出来,重新振奋。一个对自己充满信心的孩子 面对困难与挫折时能够积极面对、勇敢挑战。由此可见,在家庭教育中激发孩子的自信心是培养孩子抗挫能力的基础。

其实家长培养孩子自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针对孩子的优点表扬鼓励孩子,消除自卑。研究显示绝大部分家长都有鼓励孩子的意识,但是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的却很少,家长要学会发现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的进步进行有针对性和具体的鼓励和表扬。同时在布置任务时依据循序渐进的要求提出目标和任务,让孩子时刻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毅力,消除自卑。

(4)设置交往情境,给孩子创设宣泄交流的空间。

孩子遇到挫折,心里肯定不好受,而宣泄一方面能起到缓解焦虑,难过等情绪;另一方面,有些孩子宣泄完了自己就能很好地走出困境。因此,家长一方面要注意多跟孩子沟通,及时地提供帮助;另一方面,要鼓励孩子交朋友,遇到困难时找朋友倾诉寻求支持。

(5)多渠道地教育、熏陶,加强学生对抗挫折的能力

家长可在平时的教育中教给学生对抗挫折的方法,如给孩子讲自己在碰到一些类似的情况时是怎么处理的;或者给孩子看一些世界名著(如《鲁宾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轮椅上的梦》等),从名著中学习如何对待挫折;或者放一些励志歌曲《少年壮志不言愁》、《真心英雄》等,通过音乐的熏陶,使孩子明白挫折并不可怕,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会给人打击,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出去体验一些艰苦的生 活,如到敬老院去帮老人做家务。总之,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通过各种渠道来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以自信乐观的状态展示给孩子。(6)创造挫折情景,要由易入难,把握适度

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容易走极端,要么不管不问,要么恨铁不成钢,拔苗助长。挫折教育是应该的,但决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苦”越锻炼人。实施抗挫折教育还需要目标适度。目标过高,孩子一时难以达到,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目标过低,孩子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容易让孩子滋生成功不难的思想,结果一遇挫折,还是无法应付。“跳一跳,摘果子”这对那些自信心不强的孩子比较适宜。过多过量过难的抗挫折教育不但难以实施,还会产生负作用,甚至使孩子在抗挫折过程中失去信心,自暴自弃,走向反面。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要注意观察,及时调整。

总之,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社会、走向未来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教育,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和学业进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把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十分重要的任务。

五、研究成效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努力工作,调查了解了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尤其是抗挫折能力;研究作为教师、学校在学生抗挫折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方法;研究了家庭教育抗挫折教育现状和问题,为学校的抗挫 20 折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指导,提高了学校学生抗挫折教育效果,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一)中学生在学习中抗挫折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能够客观的面对和分析自己在学习中所遇见的各种问题,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处理来自于学习中的挫折。能够在学习中自觉地做到提前预习、认真听讲、课后及时的复习。在学习当中遇到问题时能够认真的思考,寻求解决的办法。学习的积极性得到稳步的提高。

(二)学生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于本次我们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方法得当、科学合理,学生在我们每次所预设的活动和情景当中,都能够顺利的完成任务。并且在完成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学生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有了显著地提高。主要表现为:衣洁脸净、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食宿等,因为生病和想家等种种原因请假的现象明显的消除。

(三)行动的果断性增强

由于认识能力的发展和逐渐成熟,学生面对充满矛盾的问题时,能够按照一定的观点、原则、经验比较迅速地辨明是非,作出决定并执行决定。与以前相比,他们的轻率和优柔寡断的都相对减少,动机斗争过程也逐渐内稳、快捷。

(四)自制能力增强

他们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渐增强。此时,他们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原定的目的和计划,能较好地调节自己的激情。行动的理智性比较强,当然有时也表现出稍微的冲动。

(五)富于坚持精神

由于在研究中我们的课题组成员的工作到位,使得我们的研究对象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坚持性明显增强。他们勇于求成,凡事不肯轻易的服输,即便受挫,亦不灰心。

(六)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由于我们在研究中的刻苦钻研、探究,工作的细化上做到了合理分工,课题组成员的配合到位。我们的研究工作不仅开展的很顺利,而且取得了预想到的成效。我们在抗挫折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形成了一些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借鉴的案例:有课堂教学渗透挫折教育方面的,有挫折教育主题活动,有挫折教育主题班会等。同时在收集资料和查看文献当中,我们也学习到了很多的科研知识,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六、课题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由于学校领导重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的研究工作得到全校师生和家长的大力支持配合,最终我们圆满的完成了各阶段的研究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条件有限、经验不足和我们课题组成员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在社会教育和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等方面研究还不够,如何保持中学生抗挫折教育的良好效果,做到不反复,不走形式,坚持持久;这些都是我们课题组将来着重努力解决的 问题。今后我们还会继续的关注本课题的研究,如果有机会会将本课题做进一步探究,达到推广的程度,进一步拓宽教学、科研、育人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海洲 《挫折教育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年9月出版

2、张仁贤 《零距离接触:优秀班主任工作案例解读》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年7月

3、朱月龙 《人一生必须突破的心理障碍》 海潮出版社 2006年9月出版

4、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第一版

5、朱伟生、邹云龙 《挫折心理的自我调节》 2004年《青少年心理健康》

6、张俊丽 《教育领域中的“惩罚”问题试探》教育科研 2002(11)34-35

7、白日勤 《抗挫折教育断想》 辽宁教育出版社 附录:

中学生学习压力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全面了解中学生的学习压力状况,以及中学生健康发展的影响,改进教育工作,促使广大学生健康、活泼、全面地发展,我们设计了如下的问卷调查。本问卷不记名,希望同学们能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填写问卷,为我们开展研究提供可靠依据,多谢同学的合作。

学校: 年级: 是否独生子女: 是否留守儿童: 选择。(结合你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答案。)

1、你感觉到学习有压力吗?()

A、非常大 B、较大 C、一般 D、不确定 E2、如感受到较大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A、作业压力 B、考试压力 C、升学压力 D E、家长压力 F、老师压力

3、你觉得学习是件很累很烦的事吗?()

A、是 B、有时是 C、不是 D、很开心 E4、你觉得作业对你来说多吗?()

A、很多 B、较多 C、一般 D、不多

5、你觉得作业对你来说很难吗?()

A、很难 B、较难 C、一般 D、不难

6、你觉得考试、测验的次数多吗?()A、很多 B、较多 C、一般 D、不多

7、你觉得考试、测验的内容难吗?()A、很难 B、较难 C、一般 D、不难

8、对教师的提问你感到紧张吗?()A、很紧张 B、有些紧张 C、不紧张

9、考试前你感到紧张吗?()

A、很紧张 B、有些紧张 C、不紧张

10、你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在意吗?()

性别: 年龄:、没有)

课外学习压力、较开心 A、很在意 B、有点在意 C、无所谓

11、你感到老师对你的批评次数多吗?()A、太多 B、较多 C、一般 D、不多

12、你觉得家长对你的期望:()A、要求过高 B、要求适中 C、要求过低

13、当你学习遇到困难时:()

A、及时得到家长的帮助 B、偶尔得到家长帮助 C、很少得到家长帮助 D、家长从不帮助

14、当你的成绩下降,考试失败时:()(可以多选)A、总能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 B、有时能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 C、很难得到父母的安慰 D、会遭到父母的打骂 E、会遭到父母的批评 F、父母从不过问

15、当你课堂提问回答不上来、考试成绩差时:()

A、经常遭受老师的体罚或羞辱 B、有时会遭到老师的体罚或羞辱 C、会受到严厉批评 D、会得到老师的耐心帮助

16、你对自己的学习前景有自信心吗?()A、有 B、不强 C、没有

17、当你学习有了进步或取得好成绩时,你希望怎样?()(可以多选)A、家长表扬 B、老师表扬C、让同学知道 D、自己知道就行了 E、有物质奖励

18、当你学习进步时:()

A、能得到家长的表扬 B、家长提出更高要求 C、家长没态度

19、你在生活中是否有以下感觉?

(1)早上起来还很困乏,还想再睡会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

(2)白天眼睛会疲劳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

(3)喉咙痛、容易感冒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

(4)自己玩的时间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

25(5)不能集中精力听课、看书、写字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

(6)不顺心就会生气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

(7)头晕眼花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

(8)手脚发冷、出汗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

篇8:小学生抗挫折能力

1、挫折的概念

心理学认为, 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某种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 遭受干扰或破坏, 或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 致使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存在“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干扰情境;二是对挫折情境的认知与评价, 这种认知与评价的过程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三是在对挫折认知评价的基础上, 产生情绪或行为反应, 如愤怒、攻击、紧张、焦虑、退缩、逃避等。

2、构成挫折的因素

形成挫折的因素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 一是挫折源, 即引起挫折感的根源, 或是需要没得到满足, 或动机冲突引起;二是挫折感, 挫折源强度越大, 挫折感就越强越明显, 挫折源对个体的心理影响不是直接的, 而是通过中介完成的, 这个中介就是个体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认知水平和心身健康状态。心理学认为, 当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三者同时存在时便构成了心理挫折, 挫折情境和挫折反应没有直接的联系, 它们是通过挫折认知来确定的。

二、体操教学中挫折产生的正确归因

认识和对待挫折, 首先要对挫折进行正确归因。造成体操挫折的原因有两类, 一是外界客观因素 (如体操项目的器械特点、练习特点、自身能力) , 二是内在主观因素 (如对体操的认识、态度、兴趣和心理调适水平) 。社会的心理学归因理论认为, 人对原因的归结分为两种:外归因和内归因。倾向于外归因的学生, 惯常于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受外部力量 (如运气、机会、命运、他人的权力、自然界的力量等无法预料和支配的因素) 控制的;倾向于内归因的人, 则习惯于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受内部力量控制的, 支配自己成功、失败和前途的原因是本身的体操能力和技能以及自己的努力程度等。正确归因, 就是要对造成挫折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分析, 弄清挫折的原因到底是外部的, 还是内部的, 或是内、外部两种因素相互交织, 共同起作用的, 是应付和解决体操挫折情境的必要基础。把成败结果一概归因于外部因素的人, 固然不能对体操动作做自我控制和调节, 面对挫折会感到无能为力和束手无策, 从而不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困难和改变失败的处境。但是, 把成败原因和结果统统归结于个人的努力不足, 过多地责备老师和自己, 也是不现实的, 同样不能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起合理责任, 有效地改善挫折处境。对于惯常遭受挫折后不加分析也不问青红皂白地按照自己已有的固定模式作片面归因的人, 尤其要注意作符合实情的、准确的归因。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冷静地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 及时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 才能从本人的实际条件出发, 用切实的行动去促使挫折情境的改变。

三、体操教学中培养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基本策略

1、正确认识挫折, 提高挫折认知水平, 建立正确的挫折观

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挫折观。挫折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 具有两重性。要求学生善于变换角度看待自己所面临的挫折。通过体操各项内容让学生明白:人活着就要有各种本能的和高级的欲望、需要和抱负, 但是由于客观制约、自身局限, 需要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当独立面对体操动作时, 挫折情境是不可避免地遍及在课堂成为体操学习中的伴侣。人人都会遇到挫折, 课课都会有挫折, 所以不应回避、害怕挫折, 而应面对和正视挫折。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到挫折是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 不须也无法逃避。

2、体操教学中创设适中的挫折情境

首先, 体操内容的选择要因人而异:专项素质好、能力强的学生, 可加快简单动作内容的教学进度, 选择较高难度的动作加以要求, 给他们适度的挫折体验以提高技能, 而对各方面能力较弱的学生, 则用难度较小的动作使他们慢慢培养起体操的兴趣和能力;其次, 指导学生确立适中的抱负水平。抱负是一种心理需要, 这种需要决定着体操学习将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并支配学习指向目标。抱负水平适中的学生在学习中把目标摆在既有一定困难, 但经过努力又能实现的水平上。抱负水平过低的同学往往对成功不抱希望, 不求上进, 无信心, 自暴自弃。而抱负水平过高的同学往往盲目乐观, 感觉良好, 期望与现实常常发生冲突, 挫折体验频繁;最后, 教法上, 采用分层教学法, 对能力强的学生进行体操动作比赛教学, 提高强度且严格要求, 用比赛使学生感受挫折, 提高能力, 而对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根据体操内容组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3、引导学生对体操挫折的正确反应

学生遇到体操挫折时, 作为教师应主动帮助他们冷静分析, 从客观、主观、他人、自己、目标、环境、条件等各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 采取积极且妥当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排除体操心理挫折的外部障碍。对于学习无信心、自卑感较强的学生, 应经常与其谈心, 鼓励他们树立信心, 培养独立性。在人际方面, 加强教学组内的集体建设, 努力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谐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有归属感。体操是一项技术与帮助保护并重的项目, 组内学风的建设对体操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 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引导学生建立挫折的正确反应。

摘要:本文根据体操教学的基本特点, 从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出发, 运用体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分析了挫折产生的原因以及体操挫折产生的相关因素, 结合体操教学的特殊性, 提出了体操教学中挫折教育的方式方法及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体操教学,挫折,抗挫折能力,策略

参考文献

[1]许又新:《调节与适应》,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年。

[2]黄叔怀, 等:《健康教育学》,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年。

上一篇:书画展开幕式县长讲话下一篇:湖南卫视市场营销分析